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精選3篇)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愛國志士反抗侵略、報效祖國的事跡。
2.懂得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也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為國效力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
情感:
敬佩為國捐軀,為國效力的愛國志士,并愿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關心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事業。
2.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建議
(一)九至十三課是對學生進行國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規范的教育。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一單元主要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對祖國的責任感、義務感。同時使學生了解我國現階段的有關大政方針。
本課是在前幾年級向學生介紹愛國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學習愛國人物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精神的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教育學生認識祖國與個人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對祖國的責任感,引導學生立志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熱愛祖國、忠于祖國,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構成了中華民族立國安邦的精神支柱,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和維系祖國統一與民族團結的強大紐帶。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需要繼承和發揚這一愛國主義傳統,動員全體人民以飽滿的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祖國盡責效力,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斗。熱愛和忠于祖國的道德情感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也不會自發地產生,需要從小培養。因此,反復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不斷強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很有必要。
(二)課題和課文前的導入 欄目,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點出這一課要講的觀點。此言出自明清思想家顧炎武,原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里的“天下”即祖國之意,后來人們也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清楚地表達了對祖國的忠誠、熱愛之情和責任感。教材取了后一種說法。“匹夫”泛指平民百姓。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平民百姓,也應關注祖國的命運,以為國效力為己任。充分認識這一名言的含義,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長大要為國效力的責任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課文講了三層意思。
1.祖國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祖國的興衰與每個中華兒女息息相關。
課文通過新舊社會對比,說明國富則民強,國破則家亡的道理。教師在講解時可以以此為線索,利用事例或圖片,讓學生通過感性材料明白這一道理。
2.祖國的富強要依靠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為國效力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課文從三個方面說明這一道理。
第一,在祖國危難之時,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無數愛國志士為國捐軀,甘灑一腔熱血。課文列舉了鴉片戰爭以來,各個時期為國犧牲的英雄人物,這些人物有些是為反抗外來侵略,有些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所選人物均為學生較熟悉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回憶、講解這些人物的事跡,體會先烈們的崇高精神。
第二,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為了使我國早日擺脫貧困落后的面貌,許多有志之士,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離開溫暖的家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國效力。這方面的事例,在前五年的思想品德課中已有所介紹,如華羅庚、鄧稼先、王進喜、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的事跡等等,教師可以借助學生以往學習的知識,讓他們進一步體會這些模范人物一心報效祖國的精神。
第三,在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仍有許多人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幾十年。課文講了大慶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的事跡。這樣的人物事跡還有很多,如李國安、孔繁森等等。教師還可以結合當時當地的材料,進行講解。
3.少年兒童要從小樹立以祖國的富強為己任的思想,立志為國盡責效力。
這部分只是在課文最后一段中提了一下,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祖國的強盛不僅是老一代的責任,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方面內容在下一節課結合講未來的宏偉目標時,還要進一步講解。
(四)本課課后練習安排了兩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述說”,設計了兩個題。第1題是讓學生再講幾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的事例。目的是通過模范人物的事跡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為一個中國人,在今天應該怎樣履行自己對祖國應盡的責任。這個題可以在講解課文過程中完成。第2題是讓學生談一談作為一個少年兒童能為祖國建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并在行動上積極參加一些為國盡力的活動,從小培養對祖國的責任感。這道題可以結合課文最后一段講解來完成,也可以在講解課文后完成。
第二個欄目“閱讀”,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名言,有三句。第一句是華羅庚的話,表達了他與祖國和人民同命運的思想感情。第二句是蘇步青的話,表達了他愿為國家獻身的報國之志。第三句是林巧稚的話,同樣表達了她與祖國和人民同命運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體會這些愛國志士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講述了徐悲鴻為祖國爭氣發奮學習的事例。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個人與祖國是不可分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應當有自尊心和自豪感,并為祖國盡責效力。
(五)本課教學的難點是對愛國人物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體會。對于愛國人物的事跡,學生知道不少,關鍵是如何通過對人物事跡的分析讓學生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應該看到,當今社會上一些人中存在的只講個人實惠,不講理想和祖國利益的錯誤思想,對學生也有影響。我們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啟發學生與這些愛國人物產生思想共鳴。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講解。
第一,通過事例對比,啟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認識個人與祖國的關系,體會“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第二,通過對愛國人士精神境界的剖析,激發學生對他們的敬佩之情,引導學生以這些人為榜樣,立志做一個對祖國有所作為的人。
教學設計示例
第九課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愛國志上反抗侵略、報效祖國的事跡。
2.懂得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也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為國效力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
情感:
敬佩為國捐軀,為國效力的愛國志士,并愿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關心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事業。
2.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過程
一、觀看資料,導入 新課
1.請同學觀看1999年5月8日凌晨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的資料,談談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2.是啊,這件震驚全球的事發生后,每位中國人都感到非常的氣憤。我們都決心為祖國的強盛而努力學習。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啊!
3.板書課題: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1)這里的“匹夫”指誰?
(泛指平民百姓。)
(2)課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作為一個平民百姓,也應關注祖國的命運,以為國效力為己任。)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激情明理
1.出示投影,指名讀課文第一、二小節。
(1)在舊社會,為什么中國人不能進自己國家的公園?
(國家貧窮落后,被帝國主義侵略,外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中國人連最起碼的尊嚴都沒有。)
板書:國家落后人民受辱
(2)當時中國人不僅在國內受到屈辱,在國外更是受到歧視和侮辱。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后的閱讀(二),把外國學生說的話畫出來,談體會。
(3)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自己做了國家的主人,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外國輪船要在中國領航員的引導下才能進港;外國人到中國旅游、參觀,都必須按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手續……)
(4)這些事例說明了什么?
板書:國破則家亡 國富則民強
2.“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祖國的富強要依靠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為國效力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1)四人小組學習第3~6節,出示投影,討論:
①人的生命是很可貴的,可先輩們為什么為了祖國甘愿拋頭顱,灑熱血?
(因為他們深深懂得:保衛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為了民族的獨立,祖國的解放,他們寧愿犧牲個人的生命。)
②錢學森、華羅庚等人為什么放棄國外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優越的工作條件?當時他們是怎么想的?
(他們想:建設祖國是每一個中國人責無旁貸的義務。)
③新時期的鐵人王啟民為了使祖國早日實現現代化,他是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在書上畫出來,讀一讀。
(2)學生交流后,出示“讀一讀”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讀讀,背背。
(3)你還知道哪些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的事跡?
(4)這些事例都充分說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中華兒女為國效力,前赴后繼。
板書:為國效力 前赴后繼
3.我們的先輩深深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道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國的忠誠、熱愛和責任感。那么,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我們又該為祖國建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學生暢所欲言,如: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為國盡力的活動,努力學習等。)
板書:建設祖國 不懈努力
4.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而祖國是否興旺發達,又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三、學習“讀一讀”中的第二句名言,強化認識
1.出示:
一個人只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人民就不會忘記他。
—蘇步青
2.蘇步青爺爺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什么?請把這句話記住。
3.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終身。這樣,祖國人民就將會永遠記住他。
四、歸納板書,總結全課
學了這課書后,我們懂得了(齊讀板書)—“國破則家亡,國富則民強”,在舊社會我們—“國家落后,人民受辱”,我們的先輩—“為國效力,前赴后繼”,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們少年兒童應該為—“建設祖國,不懈努力”,真正做到“匹夫之責”。
板書設計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愛國志士反抗侵略、報效祖國的事跡。
2.懂得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也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為國效力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
情感:
敬佩為國捐軀,為國效力的愛國志士,并愿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關心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事業。
2.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建議
(一)九至十三課是對學生進行國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規范的教育。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一單元主要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對祖國的責任感、義務感。同時使學生了解我國現階段的有關大政方針。
本課是在前幾年級向學生介紹愛國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學習愛國人物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精神的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教育學生認識祖國與個人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對祖國的責任感,引導學生立志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熱愛祖國、忠于祖國,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構成了中華民族立國安邦的精神支柱,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和維系祖國統一與民族團結的強大紐帶。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需要繼承和發揚這一愛國主義傳統,動員全體人民以飽滿的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祖國盡責效力,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斗。熱愛和忠于祖國的道德情感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也不會自發地產生,需要從小培養。因此,反復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不斷強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很有必要。
(二)課題和課文前的導入 欄目,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點出這一課要講的觀點。此言出自明清思想家顧炎武,原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里的“天下”即祖國之意,后來人們也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清楚地表達了對祖國的忠誠、熱愛之情和責任感。教材取了后一種說法。“匹夫”泛指平民百姓。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平民百姓,也應關注祖國的命運,以為國效力為己任。充分認識這一名言的含義,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長大要為國效力的責任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課文講了三層意思。
1.祖國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祖國的興衰與每個中華兒女息息相關。
課文通過新舊社會對比,說明國富則民強,國破則家亡的道理。教師在講解時可以以此為線索,利用事例或圖片,讓學生通過感性材料明白這一道理。
2.祖國的富強要依靠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為國效力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課文從三個方面說明這一道理。
第一,在祖國危難之時,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無數愛國志士為國捐軀,甘灑一腔熱血。課文列舉了鴉片戰爭以來,各個時期為國犧牲的英雄人物,這些人物有些是為反抗外來侵略,有些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所選人物均為學生較熟悉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回憶、講解這些人物的事跡,體會先烈們的崇高精神。
第二,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為了使我國早日擺脫貧困落后的面貌,許多有志之士,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離開溫暖的家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國效力。這方面的事例,在前五年的思想品德課中已有所介紹,如華羅庚、鄧稼先、王進喜、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的事跡等等,教師可以借助學生以往學習的知識,讓他們進一步體會這些模范人物一心報效祖國的精神。
第三,在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仍有許多人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幾十年。課文講了大慶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的事跡。這樣的人物事跡還有很多,如李國安、孔繁森等等。教師還可以結合當時當地的材料,進行講解。
3.少年兒童要從小樹立以祖國的富強為己任的思想,立志為國盡責效力。
這部分只是在課文最后一段中提了一下,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祖國的強盛不僅是老一代的責任,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方面內容在下一節課結合講未來的宏偉目標時,還要進一步講解。
(四)本課課后練習安排了兩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述說”,設計了兩個題。第1題是讓學生再講幾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的事例。目的是通過模范人物的事跡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為一個中國人,在今天應該怎樣履行自己對祖國應盡的責任。這個題可以在講解課文過程中完成。第2題是讓學生談一談作為一個少年兒童能為祖國建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并在行動上積極參加一些為國盡力的活動,從小培養對祖國的責任感。這道題可以結合課文最后一段講解來完成,也可以在講解課文后完成。
第二個欄目“閱讀”,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名言,有三句。第一句是華羅庚的話,表達了他與祖國和人民同命運的思想感情。第二句是蘇步青的話,表達了他愿為國家獻身的報國之志。第三句是林巧稚的話,同樣表達了她與祖國和人民同命運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體會這些愛國志士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講述了徐悲鴻為祖國爭氣發奮學習的事例。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個人與祖國是不可分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應當有自尊心和自豪感,并為祖國盡責效力。
(五)本課教學的難點是對愛國人物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體會。對于愛國人物的事跡,學生知道不少,關鍵是如何通過對人物事跡的分析讓學生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應該看到,當今社會上一些人中存在的只講個人實惠,不講理想和祖國利益的錯誤思想,對學生也有影響。我們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啟發學生與這些愛國人物產生思想共鳴。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講解。
第一,通過事例對比,啟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認識個人與祖國的關系,體會“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第二,通過對愛國人士精神境界的剖析,激發學生對他們的敬佩之情,引導學生以這些人為榜樣,立志做一個對祖國有所作為的人。
教學設計示例
第九課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愛國志上反抗侵略、報效祖國的事跡。
2.懂得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也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為國效力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
情感:
敬佩為國捐軀,為國效力的愛國志士,并愿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關心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事業。
2.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過程
一、觀看資料,導入 新課
1.請同學觀看1999年5月8日凌晨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的資料,談談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2.是啊,這件震驚全球的事發生后,每位中國人都感到非常的氣憤。我們都決心為祖國的強盛而努力學習。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啊!
3.板書課題: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1)這里的“匹夫”指誰?
(泛指平民百姓。)
(2)課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作為一個平民百姓,也應關注祖國的命運,以為國效力為己任。)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激情明理
1.出示投影,指名讀課文第一、二小節。
(1)在舊社會,為什么中國人不能進自己國家的公園?
(國家貧窮落后,被帝國主義侵略,外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中國人連最起碼的尊嚴都沒有。)
板書:國家落后人民受辱
(2)當時中國人不僅在國內受到屈辱,在國外更是受到歧視和侮辱。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后的閱讀(二),把外國學生說的話畫出來,談體會。
(3)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自己做了國家的主人,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外國輪船要在中國領航員的引導下才能進港;外國人到中國旅游、參觀,都必須按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手續……)
(4)這些事例說明了什么?
板書:國破則家亡 國富則民強
2.“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祖國的富強要依靠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為國效力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1)四人小組學習第3~6節,出示投影,討論:
①人的生命是很可貴的,可先輩們為什么為了祖國甘愿拋頭顱,灑熱血?
(因為他們深深懂得:保衛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為了民族的獨立,祖國的解放,他們寧愿犧牲個人的生命。)
②錢學森、華羅庚等人為什么放棄國外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優越的工作條件?當時他們是怎么想的?
(他們想:建設祖國是每一個中國人責無旁貸的義務。)
③新時期的鐵人王啟民為了使祖國早日實現現代化,他是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在書上畫出來,讀一讀。
(2)學生交流后,出示“讀一讀”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讀讀,背背。
(3)你還知道哪些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的事跡?
(4)這些事例都充分說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中華兒女為國效力,前赴后繼。
板書:為國效力 前赴后繼
3.我們的先輩深深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道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國的忠誠、熱愛和責任感。那么,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我們又該為祖國建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學生暢所欲言,如: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為國盡力的活動,努力學習等。)
板書:建設祖國 不懈努力
4.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而祖國是否興旺發達,又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三、學習“讀一讀”中的第二句名言,強化認識
1.出示:
一個人只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人民就不會忘記他。
—蘇步青
2.蘇步青爺爺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什么?請把這句話記住。
3.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終身。這樣,祖國人民就將會永遠記住他。
四、歸納板書,總結全課
學了這課書后,我們懂得了(齊讀板書)—“國破則家亡,國富則民強”,在舊社會我們—“國家落后,人民受辱”,我們的先輩—“為國效力,前赴后繼”,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們少年兒童應該為—“建設祖國,不懈努力”,真正做到“匹夫之責”。
板書設計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篇3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愛國志士反抗侵略、報效祖國的事跡。
2.懂得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也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為國效力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
情感:
敬佩為國捐軀,為國效力的愛國志士,并愿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關心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事業。
2.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建議
(一)九至十三課是對學生進行國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規范的教育。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一單元主要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對祖國的責任感、義務感。同時使學生了解我國現階段的有關大政方針。
本課是在前幾年級向學生介紹愛國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學習愛國人物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精神的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教育學生認識祖國與個人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對祖國的責任感,引導學生立志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熱愛祖國、忠于祖國,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構成了中華民族立國安邦的精神支柱,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和維系祖國統一與民族團結的強大紐帶。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需要繼承和發揚這一愛國主義傳統,動員全體人民以飽滿的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祖國盡責效力,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斗。熱愛和忠于祖國的道德情感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也不會自發地產生,需要從小培養。因此,反復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不斷強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很有必要。
(二)課題和課文前的導入 欄目,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點出這一課要講的觀點。此言出自明清思想家顧炎武,原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里的“天下”即祖國之意,后來人們也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清楚地表達了對祖國的忠誠、熱愛之情和責任感。教材取了后一種說法。“匹夫”泛指平民百姓。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平民百姓,也應關注祖國的命運,以為國效力為己任。充分認識這一名言的含義,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長大要為國效力的責任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課文講了三層意思。
1.祖國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祖國的興衰與每個中華兒女息息相關。
課文通過新舊社會對比,說明國富則民強,國破則家亡的道理。教師在講解時可以以此為線索,利用事例或圖片,讓學生通過感性材料明白這一道理。
2.祖國的富強要依靠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為國效力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課文從三個方面說明這一道理。
第一,在祖國危難之時,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無數愛國志士為國捐軀,甘灑一腔熱血。課文列舉了鴉片戰爭以來,各個時期為國犧牲的英雄人物,這些人物有些是為反抗外來侵略,有些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所選人物均為學生較熟悉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回憶、講解這些人物的事跡,體會先烈們的崇高精神。
第二,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為了使我國早日擺脫貧困落后的面貌,許多有志之士,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離開溫暖的家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國效力。這方面的事例,在前五年的思想品德課中已有所介紹,如華羅庚、鄧稼先、王進喜、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的事跡等等,教師可以借助學生以往學習的知識,讓他們進一步體會這些模范人物一心報效祖國的精神。
第三,在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仍有許多人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幾十年。課文講了大慶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的事跡。這樣的人物事跡還有很多,如李國安、孔繁森等等。教師還可以結合當時當地的材料,進行講解。
3.少年兒童要從小樹立以祖國的富強為己任的思想,立志為國盡責效力。
這部分只是在課文最后一段中提了一下,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祖國的強盛不僅是老一代的責任,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方面內容在下一節課結合講未來的宏偉目標時,還要進一步講解。
(四)本課課后練習安排了兩個欄目。
第一個欄目“述說”,設計了兩個題。第1題是讓學生再講幾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的事例。目的是通過模范人物的事跡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為一個中國人,在今天應該怎樣履行自己對祖國應盡的責任。這個題可以在講解課文過程中完成。第2題是讓學生談一談作為一個少年兒童能為祖國建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并在行動上積極參加一些為國盡力的活動,從小培養對祖國的責任感。這道題可以結合課文最后一段講解來完成,也可以在講解課文后完成。
第二個欄目“閱讀”,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名言,有三句。第一句是華羅庚的話,表達了他與祖國和人民同命運的思想感情。第二句是蘇步青的話,表達了他愿為國家獻身的報國之志。第三句是林巧稚的話,同樣表達了她與祖國和人民同命運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體會這些愛國志士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講述了徐悲鴻為祖國爭氣發奮學習的事例。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個人與祖國是不可分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應當有自尊心和自豪感,并為祖國盡責效力。
(五)本課教學的難點是對愛國人物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體會。對于愛國人物的事跡,學生知道不少,關鍵是如何通過對人物事跡的分析讓學生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應該看到,當今社會上一些人中存在的只講個人實惠,不講理想和祖國利益的錯誤思想,對學生也有影響。我們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啟發學生與這些愛國人物產生思想共鳴。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講解。
第一,通過事例對比,啟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認識個人與祖國的關系,體會“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第二,通過對愛國人士精神境界的剖析,激發學生對他們的敬佩之情,引導學生以這些人為榜樣,立志做一個對祖國有所作為的人。
教學設計示例
第九課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愛國志上反抗侵略、報效祖國的事跡。
2.懂得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也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
3.懂得為國效力是每個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
情感:
敬佩為國捐軀,為國效力的愛國志士,并愿意向他們學習。
行為:
1.關心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事業。
2.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過程
一、觀看資料,導入 新課
1.請同學觀看1999年5月8日凌晨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的資料,談談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2.是啊,這件震驚全球的事發生后,每位中國人都感到非常的氣憤。我們都決心為祖國的強盛而努力學習。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啊!
3.板書課題: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1)這里的“匹夫”指誰?
(泛指平民百姓。)
(2)課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作為一個平民百姓,也應關注祖國的命運,以為國效力為己任。)
(3)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激情明理
1.出示投影,指名讀課文第一、二小節。
(1)在舊社會,為什么中國人不能進自己國家的公園?
(國家貧窮落后,被帝國主義侵略,外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中國人連最起碼的尊嚴都沒有。)
板書:國家落后人民受辱
(2)當時中國人不僅在國內受到屈辱,在國外更是受到歧視和侮辱。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后的閱讀(二),把外國學生說的話畫出來,談體會。
(3)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自己做了國家的主人,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外國輪船要在中國領航員的引導下才能進港;外國人到中國旅游、參觀,都必須按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手續……)
(4)這些事例說明了什么?
板書:國破則家亡 國富則民強
2.“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祖國的富強要依靠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為國效力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1)四人小組學習第3~6節,出示投影,討論:
①人的生命是很可貴的,可先輩們為什么為了祖國甘愿拋頭顱,灑熱血?
(因為他們深深懂得:保衛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為了民族的獨立,祖國的解放,他們寧愿犧牲個人的生命。)
②錢學森、華羅庚等人為什么放棄國外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優越的工作條件?當時他們是怎么想的?
(他們想:建設祖國是每一個中國人責無旁貸的義務。)
③新時期的鐵人王啟民為了使祖國早日實現現代化,他是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在書上畫出來,讀一讀。
(2)學生交流后,出示“讀一讀”中的第一句和第三句,讀讀,背背。
(3)你還知道哪些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的事跡?
(4)這些事例都充分說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中華兒女為國效力,前赴后繼。
板書:為國效力 前赴后繼
3.我們的先輩深深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道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國的忠誠、熱愛和責任感。那么,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我們又該為祖國建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學生暢所欲言,如: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為國盡力的活動,努力學習等。)
板書:建設祖國 不懈努力
4.沒有祖國的興旺發達,就沒有個人的前途和幸福,而祖國是否興旺發達,又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三、學習“讀一讀”中的第二句名言,強化認識
1.出示:
一個人只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人民就不會忘記他。
—蘇步青
2.蘇步青爺爺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什么?請把這句話記住。
3.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奮斗終身。這樣,祖國人民就將會永遠記住他。
四、歸納板書,總結全課
學了這課書后,我們懂得了(齊讀板書)—“國破則家亡,國富則民強”,在舊社會我們—“國家落后,人民受辱”,我們的先輩—“為國效力,前赴后繼”,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們少年兒童應該為—“建設祖國,不懈努力”,真正做到“匹夫之責”。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