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精選13篇)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1
【教學目標】
l、學會6個生字(肆、桅、撕、唬、鉤、瞄)。能正確讀寫:環游、風平浪靜、取樂、放肆、眼巴巴、故意、齜牙咧嘴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從孩子的行為中吸取教訓和對船長的行為深感敬佩。
4、了解事情發展的前后聯系,領悟故事的來龍去脈。
【重點、難點分析】
鼓勵學生扣住文章的重點詞、句細心品味感悟,培養學生自己感悟的自信心,在感悟中促進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是教學的重點。
當孩子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把自己陷入了危險境地,如何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危險到了極點,如何真正領悟船長的果斷與機智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活動】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同學們,如果你被一只猴子戲耍,你會有什么反應?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主人公和你們心情一樣,我們來看看事情究竟是怎樣發生發展的。
評析: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能調動起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氣憤”“羞辱”“一定要抓住他”……答案的紛繁,使學生與文中孩子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了解故事的心情就顯得格外迫切些。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l、自由朗讀課文,注意生字字音。
2、檢查生詞,學習生字:肆、桅、撕、唬、鉤、瞄,了解多音字“扎”。
3、質疑。
評析:自由朗讀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沉浸到故事中感知大意;學習生字和多音字“扎”,為理解課文掃清障礙;質疑這一環節,師生可以討論理解一些淺顯的問題,如了解“帆船”“桅桿”“橫木”,理解“放肆”,有難度的問題可以放在深讀課文中。
二、深讀課文,交流感悟。
1、談話:這篇故事寫得精彩而扣人心弦,接下來的時間就請同學們用心讀書。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上朗讀提示(在文中注上:急、慢、重、輕、停),畫出好詞佳句,有感悟的地方在旁邊寫上感悟。
評析:①語文課改提倡個性化朗讀。寫朗讀提示是希望學生用心品味語句,做出自己的朗讀判斷,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為后面更好地讀作準備;②畫出好詞佳句,意在于使學生在讀書中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③讓學生在文邊寫感悟,實際是教給了學生邊讀邊思,深挖字詞、理解課文的方法。語文教師的職責就是要使學生愛學語文,并逐漸會學語文。這就要培植每個學生對語文的信心。在感悟全文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使他們用心讀書,有信心獨立思考。當學生們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感悟時,他們首先體驗到的是獨立讀書的喜悅和漢語言文字的魅力,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和能力。
3、交流讀書結果。
生:在“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在中板上”一句中,“風平浪靜”應該讀慢些;“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中“顯然”要讀快些!
師:贊揚,并請其示范朗讀。
生:在“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中“眼巴巴”要讀出渴望。
師:請其示范朗讀,發現讀得較重。接著請學生朗讀,這名學生讀得較輕。再讓學生們區別判斷該怎樣讀,引導學生讀好“眼巴巴”。
生:從文中我感悟出了猴子頑皮。
師:引導學生在文中畫出描寫猴子頑皮的重點詞,請學生做“呲牙咧嘴”的樣子,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出猴子不僅機靈頑皮,而且很放肆。
生:從“孩子氣極了,他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這句中我悟出了非常危險。
生:從“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中,我感悟出了形勢非常緊張,體會到水手擔心孩子。
師:指導學生朗讀,讀出人們的擔心。
生:從“他本來是想練槍法的,……就立刻瞄準……”中,我感受出了船長的機智、果斷。
師:引導學生自由練讀,讀出機智、果斷。
生:從“孩子心驚膽戰,站在橫木上搖搖晃晃的……”中,我感受出情況十分危急。
師:引導學生體會危急的程度,理解“千鈞一發”的感覺,并做批注。
指導學生練讀,并指名朗讀。
評析:語文教學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語文課改倡導學生直接和文本對話。教學中,不需要教師瑣碎地講解,學生充分讀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在交流感悟、相互學習啟發的過程中就已經讀懂了課文,加深了理解和體驗。課堂上,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教師很好地充當了“導”的角色,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深挖詞句,練讀句子,訓練扎實有效,學生學習投入而輕松。
四、展示朗讀,訓練提高。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做好展示朗讀的準備。
評析:學生在深入地探討課文后,再讀課文,就是一個提高朗讀,加深體驗的過程。
2、展示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①指名讀第一節。
一生評價“鉆來鉆去”應該讀得快些,要讀出猴子的機靈。
師:請其做示范。
②指名讀第二、三節。
一生評價“眼巴巴”要讀出無奈的語氣。
一生提出“水手們笑得更歡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這句中,“水手”和“孩子”形成了對比,要讀出來。
另有一生評價“猴子不但不理,還撕得更兇了”,要讀出猴子是存心的語氣。學生評價后,師再組織學生練讀,并指名展示朗讀。
3、指名讀四、五、六節。
一生評價“孩子聽到叫聲往下望,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應讀出可怕、發抖的感覺。
一生評價“船長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開槍了!’……”這句中孩子離船長遠,要大聲讀。
另有一生評價“四十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中“四十秒鐘”要讀得慢些,顯示時間長。
師抓住契機,設問:四十秒,時間長嗎?水手們為什么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引導學生體會出40秒內,孩子隨時有危險。再組織學生練習朗讀。
一生提出“撲通一聲”應讀重些,這樣才顯得桅桿高。
師:趁機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改說“撲通一聲,孩子像顆炮彈扎進了海里”,了解這句話中的前后聯系。
評析: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導工作,是引領學生從入境入情到深入下去讀書,做到理解地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安排展示朗讀,師生再次理解體驗課文,通過師生評價,又一次挖掘感悟了課文,學生的理解、朗讀能力再次得到提高,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語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五、把握文章主旨,分析評價。
讀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怎樣評價文中的人物?
生:孩子很倔強,沉不住氣。
生:孩子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師:相機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
生:我覺得船長機智、果斷、隨機應變。
師:你們從船長身上學到了什么?
評析:船長在事件中表現出了急中生智的非凡本領,值得學生學習、敬佩,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引導,體現文章主旨。
生:我覺得水手關心他人,而且他很勇敢。
師相機反問:你不覺得在整個事件中,水手要承擔責任,需要反省嗎?
評析:引導學生理清事件的前后聯系,明確前因后果,明白由于水手一味取樂,不考慮別人,才差點造成可怕的后果,需要反省。
六、適度拓展,發散思維。
任選一題思考,并寫成一段話:
①你還有其它辦法救孩子嗎?
②如果是你遇到猴子戲耍,你會怎么做?
③孩子蘇醒之后,會是怎樣的一個情景呢?
評析:語文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習內容。上面發散思維的練習,是一次思維拓展,也是一個有梯度的練習設計,難易不一,但每一題都可以激活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其表達欲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作答。作答的過程,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動腦,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2
《跳水》教學反思
當《跳水》一課的教學接近尾聲時,學生們都認為船長的做法正確,這時一個學生的發言卻引發了一段議論:有的學生認為船長的做法不一定行得通,因為課文圖上畫的橫木,它并不在船的邊上,如果孩子跳下去,沒有跳到水里,而是跳到甲板上,那么高,不摔死也得摔成重傷。有學生說:“對呀,孩子又沒有經過訓練,怎能保證他一定會跳到不里呢”
我沒有想到學生會從這個角度考慮,一時不知從何著手引導學生理解艦長的做法的正確性。
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這種訓練應該如何與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呢?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捕捉時機,創造性地把握教材。
學生在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時,我最初的想法是跳過去,留作課后作業,讓學生想一想還有什么好的辦法幫助孩子脫險。可進而又想,這不正是一個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好時機嗎?所以我抓住教學時機,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圍繞這個論題各抒己見。學生說出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方法就是創造訓練的一個過程。接著通過討論,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辦法之后,“船長強逼兒子跳水”這一辦法才顯出其現實的可行性,這是思維的集中,即符合思維,由此進一步理解船長的果敢精神。這時,再繼續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在孩子千鈞一發之際,其他人束手無策,船長卻這樣沉著,能及時想出“跳水”的辦法來?這樣的分析綜合,使學生的認識深化了一步,思維得到了發展,使他們初步意識到船長身上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統一。
通過教學反思,我得到這樣的啟示,符合思維與發散思維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
《跳水》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情節緊張、驚險,描寫生動。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抓住“情況危急”和“急中生智”兩點內容來學習.。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教師在上課伊始,首先要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怎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心呢?這就要靠教師新穎的導入了。在這節課中,我是這樣導入的:2008年,奧運會將在我國北京隆重舉辦,跳水是奧運會上的一個非常精彩的比賽項目。我國奧運健兒田亮、郭晶晶等跳水運動員曾多次為國爭光。今天,我們所學的《跳水》一文比一般的跳水運動還要驚險。學生聽了老師的導入語,就很想知道本文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驚險的故事,從情感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教學我并不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師激趣導入后,讓學生觀看全文的視頻朗讀并說說印象最深的部分,從而直奔重點段的學習(4 5 6自然段)。
在學習4 5自然段時,出示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反復研讀理解重點的語句。如抓住“逗 鉤 掛”動詞,理解反映孩子 危險處境的句子。并把這些重點的詞語、句子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印象。.
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我重視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如課上進行拓展思維練習:還有什么解救孩子的辦法?船長逼孩子跳水時是怎么想的?設置了情境表演:孩子被救上來以后,船長、水手和孩子都會說些什么?本環節的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讓兩個小組的同學上臺表演。同學們演得很投入,完全沉浸在當時的情境中,其他同學看了他們的表演過后。了解到了船長是一個機智、辦事很果斷的人,也明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在教學前,教師一定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收到意不到的效果。
《跳水》教學反思
《跳水》一課情節起伏跌宕,學生樂于學習。這節課從開始設計到正式上課,在我們教研組老師的共同探討下,幾易其稿,最終完成比較滿意的教學設計。在進行兩次試講,修改之后,第三次上課,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首先由體育比賽中的跳水項目談話引入后,出示課題,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入手,從情感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學習課文。抓住重點段落精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設計拓展練習,培養創新能力。
一、在朗讀,感悟,體驗中突破重難點。在課堂上,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促思。對于孩子處境危險那部分,引導學生讀書,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從而體會孩子的處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抓住一些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語言環境,同時讓學生做一些動作,進行想象和理解,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入情入境。在真切理解“情況危急”的基礎上,體會到船長的機智、果斷、了不起。
二、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討論想辦法使孩子脫險一部分時,首先讓學生自己想辦法:“你有什么解救孩子的辦法?”讓學生都去思考,然后探討這個辦法是不是可行,真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最后引導學生得出船長讓孩子跳水的方法最好,使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當孩子被救上來之后,引導學生想象船上的人們都會互相說些什么?你學了課文之后,想對誰說些什么?學生展開大膽想象,對課文的學習理解從想象的人物對話中用清晰流利的語言表達出來。
這節課也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找學生朗讀孩子處境危險時,雖然也找了幾個同學讀,但是有的地方讀的感情不到位,沒有充分表達出作者所描寫的那種情況緊急處境危險。主要原因是指導朗讀時引導語言單一,如果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去引導一下,如當一個學生讀得不到位,根據學生回答出的感受,教師可以引導:水手們真緊張(學生接著讀書);孩子害怕了(學生緊接著讀)一定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讓學生自己想救孩子的辦法時,還應該給他們充分的發言機會,而且在回答是否可行時,要讓學生多圍繞文本來答。允許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還應該以文本為主,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刻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意思。
如何把握教材 ——《跳水》教學反思
《跳水》這篇課文原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十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于通過分析比較孩子、水手、及船長在同一件事發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在了解事情發展變化的基礎上,了解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體會到船長“急中生智”的機智、果斷、了不起。現在把這篇原是五年級的課文,讓四年級的孩子去學習與感悟,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挑戰——如何把握教材。教完《跳水》一課后,讓我思考到很多問題:
反思一: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我重點抓住“情況危急”和“急中生智”兩點內容來學習。
設置問題,激發興趣。
(1)學生邊讀書邊思考:他為什么跳水?(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由于孩子當時處境十分危險,船長用槍逼他跳的水。)
(2)追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當時孩子處境危險?(可以抓住“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只要……就……”、“即使……也……”、“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等重點詞句分析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
(3)出示多媒體課件,展開討論:為什么說他拿到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引導學生觀察,猴子掛帽子時的動作和孩子取帽子時的樣子體會他根本不可能拿到帽子,再加上他當時已嚇得心驚膽戰,兩腿發抖,隨時都可能“直摔到甲板上”;退一步講,橫木那么細,他又沒有任何輔助物,就是他拿到了帽子,也還是一樣的結果。
課后,我在想在引導學生體會孩子的處境危險的時候,我注重以朗讀讓大家體會到當時那緊張的氣氛,課堂上,我看得出學生每個人的心都繃得緊緊的,我及時地通過朗讀讓大家體會到了當時那緊張的氣氛。但如果能再讓學生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形容孩子當時的危險處境,那將更好。一來,學生也能學以致用,二來,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二:在備課時,我注意到了對于本課的學習,不應在于猴子、水手、與孩子的表現為重點,這些人物的出場,全都是為船長的出現做鋪墊。所以,在真切理解“情況危急”的基礎上,對文章重點內容及表現的主要思想有了深入理解后,我啟發學生“你有什么辦法能救出孩子嗎?”引導學生的思維在寬松的情境中任意馳騁,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倡導個性的弘揚。這時,孩子們的積極性被完全的調動起來,有的說:“可以拉張大網在下面接住”。有的說:“拿一些棉被墊好了,那樣軟一些再讓小孩兒跳,就不容易受傷。”還有的說:“船上都有救生圈,把救生圈放在下面,那樣就更安全一些。”……對于一些合理的辦法,我不急于加以否認,因為這樣會減弱與傷害孩子們的積極性,而是順著他們的想法倒推回去,但由于時間把握不足,因而在這一環節上,我講解得比較匆忙,其實,我的設想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象:船長當時是在怎樣的情況與狀態想象到這樣的方法的?可以尋找文中的關鍵詞句,比如:這是船長自己的孩子,按照常理他應該會比水手更加的慌亂;船長原本出來時準備打鳥的,現在發現這樣的情況,他是“立刻”想到讓自己的孩子跳水來解決危機。結合上下文又可以知道至少有五個理由,即孩子處境非常危險,在當時這是唯一的方法,孩子會水,有人去營救,風平浪靜。船長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想了這么多問題并且采取了有效的行動,說明船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時,船長那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形象就躍然紙上。這樣的探究性與合作的學習,讓孩子在不斷地創造問題又解決問題的狀態中學習,一定會更加的主動積極,也能更好的體會船長的“急中生智”。
這篇課文寫得很有趣,寫得很有深度,我用心地感受著,用心地朗讀著,我用心和我的學生打成一片,共同演繹著精彩的故事,同時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3
(說明)本課設計共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閱讀課文,理解詞語,交流字、詞掌握情況和了解故事梗概。”本設計是第二課時。
“生命,那是自然給予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
[教學目標]
認知訓練目標:進一步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疏通文章脈絡。了解孩子因遇險而跳水的全過程,學習船長在危急關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能力訓練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在險情發生時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情感培養目標:使學生懂得更加珍愛生命,凡事三思而行,不要因一時沖動,以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講述了發生在一艘遠洋帆船上的驚險故事:一只猴子在水手們的挑逗下,摘下船長十一二歲的兒子的帽子爬上桅桿,在猴子的戲弄和水手們的譏笑下,孩子不顧一切地爬上桅桿去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造成了只要一失足就會摔死甲板的險情。是船長沉著、果斷地舉起本想打海鷗的槍,瞄準了兒子,命令他立刻往海里跳。隨著船長“一、二、三”的口令聲,孩子“撲通”一聲躍入大海,使突發事件化險為夷。
故事驚險但情節并不復雜。這一課,我的設計思路是:通過教師引導,個體感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師生共同深入探究,最后讓學生了解猴子的戲耍和水手的起哄是事件的導火索,孩子的好勝心理和沖動冒失是險情發生的原因,而船長沉著、鎮定、機智,果斷、處變不驚的態度則是我們應學習的思想方法。誠然,這種按部就班的處理方式略顯呆板、平淡,缺少創意。為此,我在上這一課時,根據語文新課程要突出“人文性”特點的精神,又鑒于當前不少學校(尤其是像我們這種地處邊遠的農村學校)存在著較多的安全隱患,特別拓展了“珍視生命價值,杜絕安全隱患”的內容,使課文的內涵和空間在瞬間得到擴展延伸,使“拯救生命”的主題上升為“珍愛生命”的主題,從而使課堂自始至終閃耀著生命的異彩和人性的光輝。
[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加來師范附小是一所既美麗又特殊的學校,因附屬于加來師范,所以一些教學設備還算完善(如電腦室、多媒體室、投影機等可與師范共用),但學生來源卻是清一色的當地農村、農場子弟,文化背景和人口素質較差。加來地區周邊是一個農場和百十來個村莊,人口密集,超生嚴重。雖說經濟文化比較落后,但農貿市場異常繁榮,商賈云集,每天人來車往,擁擠非凡,加上校園旁邊有一條湍急的河水流過,因而埋下了較多的安全隱患,多年來意外傷害事故接連不斷發生。為此,對這些安全意識較差的地區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其次,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比較成熟懂事,但此地的農村孩子比較頑皮好動,家教不嚴,如不及時對他們進行安全常識教育和生命寶貴意識教育,很容易埋下人身意外傷害的種籽。所以,我通過船長兒子爬桅桿而發生險情的故事,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提高警惕,嚴加防范和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教學重點] 了解船長兒子因遇險而跳水的全過程及船長機智、果斷的做法,懂得珍愛生命,防患于未然。
[教學難點、疑點]: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救人的最好辦法嗎?
[化解難點疑點]:1、通讀課文、思考感悟,提出個人的見解。2、分組討論,交流看法,集思廣益。3、觀看課件演示,加深氣氛感染,從而得出船長的做法是救人的最佳方案。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多媒體課件
[教師教法]:啟發談話法、引導法、平等參與討論法。
[學生學法]:個人感悟法、集體交流討論法、參觀法。
[師生互動設計]:1、掌控時間,引導點撥,參與討論。2、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匯報發言(發散思維)。3、適時演示,深入探究,統一看法(聚合思維)。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引導質疑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對《跳水》的故事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現在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孩子為什么會一步步爬上桅桿最高處的橫木?他當時的處境是怎樣的?(學生用幾分鐘思考、默讀,尋找答案)
分組討論,匯報交流(教師參與其中討論,適時引導)
獨立思考:事情是怎樣引起的?經過如何?結果怎樣?
課件顯示(險情發生的全過程):
走上橫木(船長命令)
孩子追猴子
猴子逗孩子 跳
水手逗猴子 水
(播放大海中的帆船、桅桿、桅桿橫木和海水的畫面)
2、分組討論:
討論1:孩子為什么要追猴子?以至于一步步爬上桅桿最高處?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桿,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
(孩子被猴子戲弄,水手們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尷尬。)
2)、猴子不理會孩子的嚇唬和喊叫,撕得更兇了。水手們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歡了”。孩子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生氣地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導:此刻,孩子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奪回帽子。)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這只可惡的猴子。)
3)、猴子一邊不斷向上爬,一邊回頭逗孩子。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然后坐在桅桿的頂端,扭著身子,齜牙咧嘴做著怪樣。孩子氣極了,……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孩子忍無可忍,氣憤到了極點,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橫木去取帽子。)
討論2:孩子當時的處境怎樣?
課件顯示最能體現孩子處境危險的兩個句子:
①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有命了。
②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
引導1:孩子只要一失足,結果會怎樣 ? 就算他拿到了帽子,結果又會怎樣 ?
分析:(這兩句話中用了兩個關聯詞: [只要…… 就 、即使 ……也] 特別表現出了孩子當時的險境。)
引導2:孩子此刻的處境十分危險?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從水手們的表情:“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
2)從“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也難以回轉身來”“兩條腿發起抖來”等詞句的描述中可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引導3:處境危險,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千鈞一發,迫在眉睫、危在旦夕,萬分危急,十萬火急、火燒眉毛、險象環生、……)
討論3: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迫兒子跳水?
(l)船長當時手里恰好拿著本想打海鷗的槍。
(2)他想借助于槍的威力促使孩子服從命令,盡快跳水,脫離險境。
引導1:跳水為什么是最好的辦法?
1)人落水不會摔死,船長的兒子生活在海上,肯定會游水。
2)船上還有眾多水手可以救助。
3)跳水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時間使孩子脫離險境。
引導2: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可以營救孩子?
1)甲板上鋪上厚厚的棉被或墊子,讓孩子跳。(安全性不保證)
2)水手們手挽著手,站在甲板上接著。(準確性不保證)
3)借助帆繩滑下。(成功機率太小)
4)求助于直升飛機前來救援。(時間性不允許)
(結論:只有跳水是快速救人的最佳方案)
[課外拓展延伸]
1、分析評價小男孩爬桅桿的行為(沖動、危險、冒失,死愛面子)。
2、現身說法: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險情發生,如過馬路呀,騎車呀,爬樹呀,游泳呀等等,請大家舉出自己身邊一些真實的例子。
(學生舉例):
1)符正太同學7歲的堂弟去年夏天在河里游泳時被淹死了;
2)冼少強同學5歲的鄰居小妹妹在馬路邊玩耍時被飛馳的摩托車撞死了;
3)加浪小學一年級學生林海石,為了一個飄走的氣球,從三樓教室的欄桿上跌下來摔死了;
4)二年級的張永全和幾個同學到中學偷摘椰子,結果從樹上掉下來造成了一死一傷;
5)一年級的黃小梅和自己3歲的小妹妹,因在河邊誤食了毒野果雙雙不治死去;
6)三年級的林家立在雷雨天氣跑到外面淋雨,不幸被雷電劈死;
還有……
3、請跟老師到室外參觀(將學生帶到操場邊一個廢棄工地上,指著一臺閑置的水泥攪拌機):
同學們,除了剛才大家舉的這么多例子外,大家也許還記憶猶新,就是它,兩年前曾奪走了我們班王倩玉同學不滿7歲的弟弟的小生命……(全體震撼,低頭默哀)
歸納:珍愛生命,吸取教訓,杜絕事故發生,防患于未然。
結論(逆向思維):營救船長兒子最好的辦法,那就是——(不讓他去爬桅桿!)
[作業設計]
思考:
生命誠寶貴,母愛更偉大。
想想曾發生在你身邊的意外事故例子,認識安全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同課件顯示)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4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按什么方法學習《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書:注重事物的聯系)
2.一學生復述課文第1—3自然段的內容,體會故事的“趣”。
[演示gai課件1]動畫(1):一艘輪船在風平浪靜的大海上航行。船上的水手、船長的兒子正在逗猴子取樂。突然,猴子搶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氣得臉通紅。
3.學生擺放卡片,并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二、學生質疑。
導語:故事又是怎樣發展?如何結束?事物間的聯系又是怎樣發展變化的?請繼續看畫面。
[演示gal課件2]動畫(2):猴子將帽子放到最高橫木的一頭后,爬到桅桿的頂端,孩子搖搖晃晃走上橫木取帽子。水手全都嚇呆了。
1.學生擺放卡片,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擺放,形成如下板書:
附圖{圖}
2.看了、聽了故事的后部分,你們感到什么問題最不好解決,告訴老師。
[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靈活地設計教案。下面以2000年本人在《四川教育》助教行動——創新教育研討會(樂山)上的課為例。]
學生質疑:(1)孩子為什么非要拿到那頂不值錢的帽子?(2)為什么孩子在橫木上難以轉身?(3)船長會不會向孩子開槍?(4)“40秒鐘”,時間很短,為什么大家覺得它太長了?
(老師板書:拿帽 開槍 轉身 40秒鐘)
三、精讀,理解。
導語,大家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你們很會讀書,愛動腦筋。那么,這些問題由誰來解決?
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故事的“險”。
1.小組討論:孩子為什么非要拿那頂不值錢的帽子?
(小組爭先發言:(1)孩子覺得自己是人,卻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丟人了。(2)水手的哄笑,大大地傷了孩子的自尊心。(3)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覺得自己太沒面子……)
2.書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覺得自己太沒面子了?(學生讀書)
聽聽,猴子好像在說什么?
(學生想象 回答:(1)來呀,來拿你的臭帽子吧!(2)哈哈!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
真氣人,孩子怎么想?
(學生想象回答:(1)哼!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2)你不要高興得太早,看我怎么收拾你!……)
3.為了奪回面子,維護自尊,洗刷恥辱,孩子又是怎么做的?(一學生讀有關句子)
“氣極了”這三個字該怎么讀?(氣憤,語氣加重)試讀,齊讀。
4.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嚇呆了”是什么樣子(學生體會:口張得大大的,眼睜得圓圓的,全身僵硬,氣也出不來了,呆若木雞了。)
這三個字又怎么讀?
(學生體會:語音要小,語速要慢,“呆”要重讀。師范讀,生自讀、齊讀。)
5.下面討論大家提出的第二個問題:為什么孩子在橫木上難以轉身?
(學生討論:書中描寫孩子處于絕境的兩個句子,第一句講桅桿高,甲板硬,從橫木上掉下來,就會粉身碎骨,說明處境危險。第二句同樣講他的處境危險。從圖上可看出橫木周圍沒有遮攔物,沒有扶手,橫木很窄。此時,孩子心中也很緊張,他稍微一動,就會失去平衡,掉下來,更不可能轉身了。)
寫孩子處境危險的這兩句話又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緊張,語速稍快)齊讀。
6.請一學生讀本段最后兩句。學生評析。
7.按要求讀有關句子。
8.同學們,難道我們就袖手旁觀,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被摔死嗎?快想辦法救救他呀!
(學生想辦法:(1)搭云梯。(2)拉網接。(3)抬墊子。(4)叫水手爬上橫木抱孩子。(5)叫直升飛機……)
9.抽一位沒發言但在思考的同學,問:你覺得他們的辦法行得通嗎?為什么?
(生答:行不通。他們的辦法雖然可行,但是時間不允許。他們沒有注意事物間的聯系。若照他們的辦法去做,孩子早就沒命了。)
學習第5~6自然段,體會船長的“智”。
導語:大家的辦法都很好,關鍵是時間不允許。咱們還是看看船長是怎么化險為夷的。請默讀第5~6自然段。
1.船長是怎么做的?結果呢?
(板書:瞄準 跳水 得救)
船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沉著、機智、當機立斷)
2.同桌同學討論大家提出的第三個問題:船長會不會向孩子開槍?
(正方發言:(1)會開槍。為了逼孩子跳水。(2)與其讓孩子率死,或變成殘廢,長期痛苦,不如一槍打死……
反方發言:(1)不會開槍。因為世界上沒有父親向親生兒子開槍的。(2)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開槍打死自己的兒子,豈不是沒有人性了嗎?(3)不會的。打死了兒子,就斷子絕孫了。即使開槍,也不會打在兒子身上……)
大家發言很激烈,也很精彩,我們還是看看書吧。齊讀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思考:如果要開槍會喊“三”嗎?(不會)有個同學講得好,即使開槍也只是鳴槍示警,不會朝孩子身上打。
2.討論:父親的話該怎么讀?
(學生體會:命令,著急,大聲喊。每句后面一個字應拖讀。“二”比“一”讀時語音還應長一些。讀出父親迫切希望孩子跳水的語氣。)
3.大家想想,猴子、孩子、水手,船長是怎樣聯系起來的?請用“因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回答。(將此句式投射在銀幕上)
4.出示幻燈片:
附圖{圖}
談談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解決最后一個問題。
(學生看法:(1)水手太緊張。(2)每分每秒都關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危。說明水手的心早已系在孩子的身上。)
四、總結,深化。
1.大家的問題都解決完了,老師有一個問題請教大家:風平浪靜一詞與《跳水》這個故事有什么聯系?
(學生發言:(1)因為風平浪靜,水手才拿猴子取樂,導致故事的發生。(2)因為風平浪靜,孩子才走向最高橫木處于絕境,推動了故事的發展。(3)因為風平浪靜,船長才舉槍命令孩子跳水,使故事走向高潮。(4)因為風平波靜,水手跳進大海很快地救起了孩子。)
總結:謝謝!從你們的發言中,老師體會到了“風平浪靜”貫穿了故事的始末。看似輕輕一筆,可見作者的匠心。因此,我們作文時,特別是在描寫自然環境時,一定要注意你所寫的自然環境必須要與事情發展有聯系。
2.讀完這課,你想到些什么?
3.再次捧起書本,用你們的聲音,你們的語氣,向大家講述《跳水》這個故事中最令人驚心動魄,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吧。齊讀第4~6自然段。
附圖{圖}
評析:
1.以讀為本,領悟全文。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以讀為本,以讀帶講,以讀促思,把讀的訓練放在首位,貫穿始終。隨著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默讀、自讀、試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在讀中感知、理解、體驗情節的趣味、故事的驚險、船長的機智,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課文。
2.質疑解難,自主求索。
本課的教學設計打破了老師早就設計好固定的教學模式圈讓學生鉆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充分尊重學生,根據他們在本課中想知道什么,想學些什么,讓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在課堂上靈活地按照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通過自讀、自悟、討論、評價等課堂教學體系,讓學生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教師則在當學生思路阻滯時給予疏通;認識模糊時加以點撥;方法欠妥時給予指導;表達不暢時給予幫助;學有成效時給以鼓勵。讓學生自主求索,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整個課堂其樂融融,民主和諧。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5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朗讀能力。
2、學習用注意事物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
3、通過換角色講故事,培養學生說話、想象能力及創造性思維,學習船長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事情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
2、學習船長急中生智,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導入新課:同學們都看過跳水比賽吧?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為小朋友寫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賽還要有趣、精彩。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2、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把故事內容告訴別人?請你再認真讀讀課文,想個辦法讓別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內容?
3、交流:你用什么辦法把故事內容告訴別人?
①介紹課文主要內容。
②列提綱或小標題。
③畫圖。
④小組表演。
……
三、指導學生用列題綱或小標題的方法及圖示法介紹故事主要內容。
四、再讀課文。
1、認真朗讀課文,畫下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在旁邊寫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段,并讀讀寫下的感受。
五、思考討論:
你認為船長的辦法怎樣?你覺得還有別的辦法嗎?
六、作業: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理解課文。
1、回顧導入:這節課繼續學習《跳水》,齊讀課題。
2、逆推法回憶課文內容。
誰跳水?為什么跳?從什么地方跳?孩子為什么會到那地方?猴子為何這樣放肆?
結合回答板書板圖:
猴子
孩子
船長
水手
3、朗讀課文,填寫完成“跳水圖”。
①故事的發生、發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長之間的聯系和變化中進行的。自由朗讀課文,把它們之間的聯系用箭頭標出來,并用最簡潔的動詞連起來。
②學生朗讀課文后,小組討論。
③指名學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學生在作業紙上填寫。
④師生交流:
猴子
追
戲
孩子
逼
逗
跳水
船長
水手
4、看圖講講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果。
二、指導朗讀精彩句段。
這個故事給你什么感覺?(趣、險、智……)
具體表現在文中哪些地方?找出有關句段讀一讀。
1趣
猴子、孩子的淘氣、頑皮
2險
孩子爬上最高的橫木頂端的危險處境
3智
船長的急中生智、化險為夷
提示學生:朗讀時要聯系生活實際,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三、換角色講故事。
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講給別人聽?
1、如果你是那個孩子,你會怎樣講?(追猴子時的心情怎樣,事后想到些什么?……)
2、如果你是一名水手,你會怎么講?(得到的教訓,對船長的佩服……)
3、如果你是船長,你重點講些什么?(怎么想到這個辦法的?……)
4、那只頑皮的猴子也想把這個驚險而有趣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你想替那只猴子講講嗎?
要求學生任選一角色分組練習講故事,然后分別指名四名學生擔任不同角色到前面講。
四、想象表演,完成作業。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小組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為題,寫一段話。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新聞特寫的基礎知識及寫作特點。了解課文內容,欣賞描寫,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
2、過程與方法:了解文體特點;閱讀分析課文,合作探究;品析感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運動員的精湛技藝,學習呂偉為國爭光的精神,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心。
【重點與難點】
1、重點是了解課文內容,了解新聞特寫的基礎知識及寫作特點,理清課文的新聞要素,理解新聞特寫的新聞價值;感受中國運動員的精湛技藝和為祖國奪得金牌的精神。
2、難點是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理解新聞特寫的新聞價值。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叱咤泳壇的跳水皇后,以她那舒展優美,出神入化的高臺跳水動作,而使世界泳壇為之一震,中國姑娘呂偉從10米跳臺縱身一躍,瞬間驚艷了全世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聞特寫《“飛天”凌空》,感受中國姑娘那“飛天”之美。
二、檢查預習,補充資料:
1、檢查基礎:結合ppt(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凌空(líng)翹首(qiáo)屏息(bǐng)斂聲(liǎn)....敦煌(huáng)悄然(qiǎo)沸騰(téng)剎那(chà)....眼花繚亂(liáo)震耳欲聾(lóng)..(2)解釋下面的詞語。翹首:抬起頭來。
屏息斂聲:暫時抑制語聲和呼吸。形容畏懼、小心的樣子。眼花繚亂: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繚亂,紛亂。瀟灑:形容神情舉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輕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動作、姿態輕柔、優美、漂亮。新秀:指新近涌現的杰出人才,新出現的優秀人才。
如夢初醒: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2.補充資料:ppt展示(1)關于亞運會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主要由亞洲地區舉行,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參與國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文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斯里蘭卡等國。第9屆亞運會于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此次亞運會,中國隊共奪得61枚金牌、51枚銀牌和41枚銅牌,在獎牌榜上超過了歷屆亞運會第一名——日本隊,首次居于第1位。中國開始稱霸亞洲體壇。
(2)關于呂偉
呂偉:20世紀80年代中國跳水隊優秀運動員。1982年、1986年連續獲得亞運會女子10米跳臺冠軍,1987年世界杯跳水賽女子團體冠軍成員。
(3)新聞特寫是截取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和時間,通過一個片斷、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
(4)新聞特寫主要表達方式:描寫;
(5)新聞特寫選材:截取“局部”,描寫局部,并放大細節。
(6)新聞特寫的特點:生動而集中地再現場景與人物;渲染與烘托氣氛,形成視覺——神經——情感——感應過程;放大細節。
(7)新聞特寫的分類: 人物特寫和場景特寫。
人物特寫:以人物為報道對象,截取人物活動的一個片段、一個側面加以描繪,從而生動的'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
場景特寫:以新聞事件中的場景為描寫對象,通過對一個或幾個典型性場景的描繪來反映整個事件。
三、速度課文,整體感知:
(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1、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寫,速讀課文,找出這個人物是誰?試著對這個人物作簡要介紹。本文特寫的人物是呂偉,“年方十六的中國姑娘,贏得了金牌”,“中國跳水集訓隊中最年輕的新秀”,10米跳水運動員。
2、特寫的選材是截取“局部”,描寫局部,并放大細節。這篇特寫選取的特寫局部是什么?
本文選取了呂偉10高臺跳水的“一剎那”這個“點”作為“局部”和側面進行了放大,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3、通過對人物這個局部的描寫反映了什么?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通過對人物這個局部(呂偉10米高臺跳水的一剎那)的細致描寫展現了中國運動員積年累月的訓練成果,高超驚人的技藝,為祖國奪得金牌的過程,突出了愛國的主題。
四、深層探究,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
在第二、三、四段,作者對呂偉10米高臺跳水的“一剎那”畫面進行了分解。請概括這幾個“定格”的畫面,并分析這樣細致描寫的作用。
第二、三、四段對呂偉的自選動作“5136”進行了細致分解,用了幾個“定格”的畫面:對“起跳”“騰空”“入水”三個步驟逐一刻畫,猶如慢鏡頭回放。放慢“鏡頭”,細致描繪,用文字描繪畫面,從多方面調動讀者的視覺、聽覺以及想象力,似觀看影視特寫鏡頭,清晰而逼真,讓人產生一種親臨其境,親觀其景的效果;同時,這樣細致的描繪也突出了呂偉自選動作“高、險、難、美”的特征,讓我們讀者了解了中國運動員的強大實力、精湛的技藝和高水平的發揮。自由朗讀,體會: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學習呂偉為國爭光的精神,增強我們強烈的愛國之心。
五、語言賞析
特寫濃厚的文學色彩往往借助修辭方法、動詞的恰當運用等手段來完成。本文也不例外,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如:修辭:“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該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她”向空中飛去的身體比作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富于想象力,畫面唯美。對呂偉高難、驚險的動作賦予了動態美,而且洋溢著藝術美。
動詞:在文章的二、三段,記者用了“輕舒”“舉起”“蹬”“飛去”“托住”“襯著”“翻騰”“轉體”“展開”“插進”等一連串動詞,把呂偉高難、驚險、舒展、優美的跳水動作,用一組組疊加的特寫鏡頭,描寫得逼真洗練,生動傳神,真實地再現了中國運動員的強大實力和精湛技藝。
六、寫法探究
本文的寫作手法豐富多彩,你能說說表現在哪里嗎?
如:1.以動襯靜。特寫開頭,記者采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先是“靜”中的呂偉“站在10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再是“動感”環境的烘托,頭頂飄浮的白云、掠過身旁的飛鳥、8千名一齊翹首而望、屏聲斂息的觀眾。寥寥數筆,像一曲動靜融合的交響曲,像一幅精彩絕倫的場景畫,將呂偉跳水前的神態、風度和賽場氛圍、全神貫注的觀眾勾畫得活靈活現,充分展現了呂偉的沉著冷靜、堅定自信和觀眾的高度關注,為呂偉即將開始的高難精彩自選動作作了一個巧妙的鋪墊。
2、側面描寫。第五段通過外國記者的動作、觀眾的反應從側面表現了呂偉跳水技藝的精湛。
七、總結:強調新聞特寫的新聞價值:ppt展示
新聞特寫,有強烈的現場感。新聞特寫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動的細節描寫和鮮活的人物對話來再現新聞現場,讓受眾身臨其境,進而達到對報道聚焦的新聞事實感同身受、蘊含的思想觀點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強烈共鳴的傳播效果。記者讓受眾“走進”新聞現場,在強化了新聞特寫現場感的同時,也增強了報道的貼近性。特寫就是要對報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點的描繪,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筆。從時間上來說,局部化意味著對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發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選取那種最具包孕性的片斷,動中取靜,以靜寫動,讓人們通過一個典型的鏡頭,一個畫面,獲得對其前前后后經過的了解。這種片斷,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斷或事件發展的高潮部分。從空間上來說,局部化意味著選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現力的細節。
新聞特寫由于借鑒了影視手法,將對象鏡頭化,所以能產生很強的可視性,人們常把它稱為“視覺新聞”。通過描繪,讓讀者將文字的內容轉換為可視的畫面。新聞特寫,來自新聞現場,記者通過將現場目擊、親身感受形諸于筆,再現大喜大悲的新聞場景,使受眾如臨其境,產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味覺等感官沖擊和心靈感應,從而獲得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寫的現場感,首先是來自記者的現場觀察。一般新聞報道的材料來源,主要是由記者訪問得到的,而特寫的采訪則特別強調記者的現場觀察,強調第一手材料的獲取。沒有現場觀察,記者是無法寫出特寫來的。所以,在不少的特寫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記者觀察活動的存在。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7
12 跳 水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的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模仿”、“顯然”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
教學難點
學生認識事物在發展和變化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三)讀課文,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2課《跳水》,請大家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師邊敘述邊板書課題:
(板書:《跳水》)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設疑,展開想象,使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深入課文之中,由“要我學”自然變成“我要學”。
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
如:誰跳水?為什么跳水?跳水的結果是怎樣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中的人、物之間有什么聯系?請同學們用符號表示出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既要動腦,又要動手,請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本子上畫。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據板書讓學生說一說事情發展的過程,初步認識事物是在相互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結束的。
誰來談一談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們取樂猴子,猴子十分放肆;發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結果:船長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據事情發展順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講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趕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講孩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第四段(第5、6自然段):講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
(四)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2.讀準字音。
本課生字(“艘”、“撕”是平舌音,要注意讀準。)除生字外,還有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如:“齜”應讀“z9”。“齜牙”易讀成“c9y2”,這是錯誤的。
“桅”應讀“w6i”。易讀成“w7i”。
“即”應讀“j0”,不能讀成“j@”。
“唬”應讀成輕聲“hu”。
3.或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環游:環繞地球旅游。
風平浪花靜:指江、河、湖、海等水面上沒有風,沒有浪,十分平靜。
模仿:按照某種現成的樣子學著去做。
放肆:言行輕率,毫無顧忌。
開心:①心情快樂舒暢;②戲弄別人,使自已高興。
桅桿:船舶甲板上豎立的高桿,用于掛帆或信號、裝置無線、支持觀測臺等。嚇唬:恐嚇;使害怕。
靈巧:靈活而巧妙。
齜牙咧嘴: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齜:(牙齒)露在外邊。咧:嘴角向兩邊延伸。本課用來形容大猴子做怪相的樣子。
搖搖晃晃:搖擺不定。
瞄準:對準目標,使射出或扔出的東西命中目標。
心驚膽戰:形容非常害怕。
縱身:身體猛然向前或向上。
4.形近字組詞:
艘(五艘)撕(撕碎)
搜(搜集)嘶(嘶啞)
瞄(瞄準)桅(桅桿)
描(描繪)脆(干脆)
近義詞:
環游——周游 緩緩——慢慢
莊嚴——莊重 沉痛——悲痛
矯健——強健 身軀——身體
哭泣——抽噎 慈祥——慈愛
面龐——面容
反義詞:
焦急——耐心 幸福——痛苦
慈祥——威嚴 醒悟——迷惑
放肆——規矩
(五)分組讀課文。
分組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問題,小組的同學相互解答,質疑問難。如果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在講讀課文時大家共同解決。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生詞。
資料提供者: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自主識字。
2、會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3、能根據“提綱”復述故事,能展開想像進行說話。
4、感受船長在緊急關頭超人的膽略和智慧。
重點難點:
1、會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2、能根據“提綱”復述故事,能展開想像進行說話。
3、感受船長在緊急關頭超人的膽略和智慧。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教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在緊急關頭,急中生智的人物。
2、板書課題:《23、跳水》。
(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教師: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大意。
2、學生按要求預習。
3、檢查指導。
(1)指名帶讀,讀準下列詞語。
環游世界 風平浪靜 放肆 桅桿 齜牙咧嘴 瞄準
(2)指名分節讀課文。(板書學生讀錯的字,糾正。)
(3)說說課文大意。
4、介紹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三、研讀課文,領會中心。
1、教師:默讀課文。這是一篇寫事的課文,我們找找看,哪幾小節寫事情的起因,哪幾小節寫事情的經過、,哪幾小節寫事情的結果。
(學生交流。參考答案:第1節寫事情的起因,第2——5節寫事情的經過,第6——7節寫事情的結果。)
2、完成思考題。
(1)船長的兒子為什么會爬上那么高,那么危險的桅桿橫木?
(2)水手和孩子為什么會害怕?具體表現在哪里?
(3)孩子的父親為什么要讓孩子往海里跳?
(4)孩子最后為什么要聽父親的話?
(5)40秒時間長嗎?為什么大家覺得時間太長了?
(參考答案:略。小組討論,教師歸納。)
3、讀句子,思考。
(1)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為什么會哭笑不得?)
(2)40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大家為什么覺得40秒鐘時間太長了?)
4、讀課文,想想船長為什么對孩子發出“向海里跳!不然我就開槍了!”的命令 (參考答案:這是為了救孩子。其實,這也是能救孩子的方法。請學生理解船長的果斷和急中生智。)
5、教師:請大家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課后小結。
課文是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列夫o尼古拉耶維奇o托爾斯泰的作品。主要寫一艘帆船航行在風平浪靜的大海上,水手們逗弄猴子,猴子又戲弄孩子,結果孩子追猴子不知不覺爬上了桅桿的橫木。在緊急關頭,孩子的父親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他脫離了危險。文章以“取樂”引出事情,以“帽子”推動事情發展。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放肆、哭笑不得、桅桿、齜牙咧嘴”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理清文章中人物的關系,復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感受船長在緊急關頭超人的膽略和智慧。
重點難點: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通過寫話訓練,以獲救后孩子的口吻表達自己對文章的感悟。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作者簡介引入課文,理清課文人物。
1、先來認識一位作家。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這段話。
2、這堂課,我們將學習的《跳水》一課也是托爾斯泰的作品,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驚險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艘環游世界的帆船上。這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在甲板上。船上還有一只調皮的猴子,一位有著豐富航海經驗的船長和他的兒子。
二、整體感知
(一)通讀全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輕聲地讀課文。你能在這些括號中填上一個詞語嗎?
2、學生交流,填寫。
3、前階段,我們重點學習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那么現在就請同學們看著這個板書,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4、我們剛才根據板書概括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你們有沒有發現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好方法?
歸納出學習方法:
理清文中的人物關系,能幫助我們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6節。
1、原來在極度危險的時刻,是船長命令兒子跳水。他是怎么說的?
(1)輕聲讀讀這兩句句子。
(2)師指導朗讀。要大聲,要急切的語氣。
2、請學生質疑、解答。
為什么父親拿槍瞄準兒子?為什么父親命令兒子向海里跳?
3、小結:
因為父親意識到孩子此時遭遇了最危急的時刻,所以命令兒子向海里跳。
4、過渡: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使得船長面對自己的孩子要用如此嚴厲的命令口氣?我們下節課作一番深入的研究。
課后小結
三、復習鞏固
1、齊讀全文。
2、不看板書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10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按什么方法學習《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書:注重事物的聯系)
2、一學生復述課文第1—3自然段的內容,體會故事的“趣”。
動畫(1):一艘輪船在風平浪靜的大海上航行。船上的水手、船長的兒子正在逗猴子取樂。突然,猴子搶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氣得臉通紅。
3、學生擺放卡片,并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二、學生質疑。
動畫(2):猴子將帽子放到最高橫木的一頭后,爬到桅桿的頂端,孩子搖搖晃晃走上橫木取帽子。水手全都嚇呆了。
1、學生擺放卡片,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擺放,形成如下板書:
附圖{圖}
2、看了、聽了故事的后部分,你們感到什么問題最不好解決,告訴老師。
[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靈活地設計教案。下面以20xx年本人在《四川教育》助教行動——創新教育研討會(樂山)上的課為例。]
學生質疑:
(1)孩子為什么非要拿到那頂不值錢的帽子?
(2)為什么孩子在橫木上難以轉身?
(3)船長會不會向孩子開槍?
(4)“40秒鐘”,時間很短,為什么大家覺得它太長了?
(老師板書:拿帽 開槍 轉身 40秒鐘)
三、精讀,理解。
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故事的“險”。
1、小組討論:孩子為什么非要拿那頂不值錢的帽子?
小組爭先發言:
(1)孩子覺得自己是人,卻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丟人了。
(2)水手的哄笑,大大地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3)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覺得自己太沒面子……
2、書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覺得自己太沒面子了?(學生讀書)
聽聽,猴子好像在說什么?
學生想象 回答:
(1)來呀,來拿你的臭帽子吧!
(2)哈哈!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
真氣人,孩子怎么想?
學生想象回答:
(1)哼!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
(2)你不要高興得太早,看我怎么收拾你!……
3、為了奪回面子,維護自尊,洗刷恥辱,孩子又是怎么做的?(一學生讀有關句子)
“氣極了”這三個字該怎么讀?(氣憤,語氣加重)試讀,齊讀。
4、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嚇呆了”是什么樣子(學生體會:口張得大大的,眼睜得圓圓的,全身僵硬,氣也出不來了,呆若木雞了。)
這三個字又怎么讀?
(學生體會:語音要小,語速要慢,“呆”要重讀。師范讀,生自讀、齊讀。)
5、下面討論大家提出的第二個問題:為什么孩子在橫木上難以轉身?
(學生討論:書中描寫孩子處于絕境的兩個句子,第一句講桅桿高,甲板硬,從橫木上掉下來,就會粉身碎骨,說明處境危險。第二句同樣講他的處境危險。從圖上可看出橫木周圍沒有遮攔物,沒有扶手,橫木很窄。此時,孩子心中也很緊張,他稍微一動,就會失去平衡,掉下來,更不可能轉身了。)
寫孩子處境危險的這兩句話又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緊張,語速稍快)齊讀。
6、請一學生讀本段最后兩句。學生評析。
7、按要求讀有關句子。
8、同學們,難道我們就袖手旁觀,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被摔死嗎?快想辦法救救他呀!
學生想辦法:
(1)搭云梯。
(2)拉網接。
(3)抬墊子。
(4)叫水手爬上橫木抱孩子。
(5)叫直升飛機……
9、抽一位沒發言但在思考的同學,問:你覺得他們的辦法行得通嗎?為什么?
(生答:行不通。他們的辦法雖然可行,但是時間不允許。他們沒有注意事物間的聯系。若照他們的辦法去做,孩子早就沒命了。)
學習第5~6自然段,體會船長的'“智”。
1、船長是怎么做的?結果呢?
(板書:瞄準 跳水 得救)
船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沉著、機智、當機立斷)
2、同桌同學討論大家提出的第三個問題:船長會不會向孩子開槍?
正方發言:
(1)會開槍。為了逼孩子跳水。
(2)與其讓孩子率死,或變成殘廢,長期痛苦,不如一槍打死……
反方發言:
(1)不會開槍。因為世界上沒有父親向親生兒子開槍的。
(2)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開槍打死自己的兒子,豈不是沒有人性了嗎?
(3)不會的。打死了兒子,就斷子絕孫了。即使開槍,也不會打在兒子身上……
大家發言很激烈,也很精彩,我們還是看看書吧。齊讀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思考:如果要開槍會喊“三”嗎?(不會)有個同學講得好,即使開槍也只是鳴槍示警,不會朝孩子身上打。
2、討論:父親的話該怎么讀?
(學生體會:命令,著急,大聲喊。每句后面一個字應拖讀。“二”比“一”讀時語音還應長一些。讀出父親迫切希望孩子跳水的語氣。)
3、大家想想,猴子、孩子、水手,船長是怎樣聯系起來的?請用“因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回答。(將此句式投射在銀幕上)
4、出示幻燈片:
附圖{圖}
談談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解決最后一個問題。
學生看法:
(1)水手太緊張。
(2)每分每秒都關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危。說明水手的心早已系在孩子的身上。
四、總結,深化。
1、大家的問題都解決完了,老師有一個問題請教大家:風平浪靜一詞與《跳水》這個故事有什么聯系?
學生發言:
(1)因為風平浪靜,水手才拿猴子取樂,導致故事的發生。
(2)因為風平浪靜,孩子才走向最高橫木處于絕境,推動了故事的發展。
(3)因為風平浪靜,船長才舉槍命令孩子跳水,使故事走向高潮。
(4)因為風平波靜,水手跳進大海很快地救起了孩子。
總結:謝謝!從你們的發言中,老師體會到了“風平浪靜”貫穿了故事的始末。看似輕輕一筆,可見作者的匠心。因此,我們作文時,特別是在描寫自然環境時,一定要注意你所寫的自然環境必須要與事情發展有聯系。
2、讀完這課,你想到些什么?
3、再次捧起書本,用你們的聲音,你們的語氣,向大家講述《跳水》這個故事中最令人驚心動魄,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吧。齊讀第4~6自然段。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11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為了取回被奪走的帽子,爬上了船的桅桿的頂端,正面臨著生命的危險。這是怎么回事呢?結果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一塊來學習這個故事———《跳水》
二、交流預習,以學定教
1、課前同學們已經讀了這個故事,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故事是怎樣引起的?
2、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你遇到了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或者想進一步理解的地方?﹙梳理問題,以學定教。視學生問題的多少決定是否需要小組交流。﹚
三、自主學習,讀書感悟
1、剛才,同學們已經說了故事是由于水手拿猴子取樂引起的,課文的第幾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那事情發生的經過怎樣?下面請同學繼續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試一試從這些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什么原因促使孩子不顧生命危險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此時處境怎樣?你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到的?試一試,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3、如果當時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這樣危險的情景,你會怎樣做呢?面對這樣危險的情景,那船長----孩子的父親是怎樣做得呢?自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看一看船長是怎樣做得?剛才同學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船長為什么用槍逼著孩子跳入水中?請同學們再把這幾個自然段讀一讀,想一想:船長當時會怎樣想?把自己想到的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提示:你可以這樣說:船長當時會這樣想或船長還可能這樣想…﹚
4、感情朗讀:這是一位機智、勇敢、果斷的船長。你能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嗎?
5、說到這里,老師不由得想起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一個秋天,一家三口去爬山游玩,坐索道時,繩索突然斷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父母同時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在繩索快要落地的一瞬間,發生了什么事?父母雙雙用手把孩子舉了起來,孩子幸存活了下來,而她的父母卻永遠離開了她。
6、小結:
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們內心一定受到很大的震撼吧!當孩子在最危險的時候,父母都會想方設法救他們,能夠使本無希望的事情發生轉機,出現奇跡。
四、全文回顧,加深認識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全文,想一想,《跳水》這個故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五、總結拓展
同學們,孩子得救了。那孩子被救上來以后,船長、水手、孩子都會說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說一說,也可以分小組演一演。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1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的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模仿、顯然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
教學難點
學生認識事物在發展和變化中,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三)讀課文,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2課《跳水》,請大家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師邊敘述邊板書課題:
(板書:《跳水》)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設疑,展開想象,使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深入課文之中,由要我學自然變成我要學。
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
如:誰跳水?為什么跳水?跳水的結果是怎樣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中的人、物之間有什么聯系?請同學們用符號表示出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既要動腦,又要動手,請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本子上畫。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據板書讓學生說一說事情發展的過程,初步認識事物是在相互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結束的。
誰來談一談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們取樂猴子,猴子十分放肆;發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結果:船長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據事情發展順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講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趕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講孩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第四段(第5、6自然段):講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
(四)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2.讀準字音。
本課生字(艘、撕是平舌音,要注意讀準。)除生字外,還有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如:齜應讀z9。齜牙易讀成c9y2,這是錯誤的。
桅應讀w6i。易讀成w7i。
即應讀j0,不能讀成j@。
唬應讀成輕聲hu。
3.或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環游:環繞地球旅游。
風平浪花靜:指江、河、湖、海等水面上沒有風,沒有浪,十分平靜。
模仿:按照某種現成的樣子學著去做。
放肆:言行輕率,毫無顧忌。
開心:①心情快樂舒暢;②戲弄別人,使自已高興。
桅桿:船舶甲板上豎立的高桿,用于掛帆或信號、裝置無線、支持觀測臺等。嚇唬:恐嚇;使害怕。
靈巧:靈活而巧妙。
齜牙咧嘴: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齜:(牙齒)露在外邊。咧:嘴角向兩邊延伸。本課用來形容大猴子做怪相的樣子。
搖搖晃晃:搖擺不定。
瞄準:對準目標,使射出或扔出的東西命中目標。
心驚膽戰:形容非常害怕。
縱身:身體猛然向前或向上。
4.形近字組詞:
艘(五艘)撕(撕碎)
搜(搜集)嘶(嘶啞)
瞄(瞄準)桅(桅桿)
描(描繪)脆(干脆)
5.結合詞義,區別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環游周游
緩緩慢慢
莊嚴莊重
沉痛悲痛
矯健強健
身軀身體
哭泣抽噎
慈祥慈愛
面龐面容
反義詞:
焦急耐心
幸福痛苦
慈祥威嚴
醒悟迷惑
放肆規矩
(五)分組讀課文。
分組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問題,小組的同學相互解答,質疑問難。如果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在講讀課文時大家共同解決。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生詞。
《跳水》一課案例與評價 篇13
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學習船長遇事沉著鎮靜、機智果斷的好品質。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說出課文的中心思想。
3.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掌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模仿、顯然造句。
5.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掌握中心思想。
2.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弄清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跳水
1.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課文描寫的是什么呢?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給我們講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你一定會被緊張的情節所吸引,并且從中得到啟迪。
二、教師范讀課文
思考: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記敘了發生在輪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桿頂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長在危急時刻,沉著、冷靜,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1.讀課文,學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注意區分:氣急了、氣極了。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讀生詞:一艘、放肆、胳膊、海鷗、瞄準
風平浪靜搖搖晃晃
2.提出容易寫錯的字:艘
3.說說難理解的詞語: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五、再讀課文
1.想想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這件事情是怎樣引起的?
2.根據問題給課文分段:課文講了誰跳水?他為什么跳水、跳水的結果怎樣?
學生可把課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們拿猴子取樂,這只猴子放肆起來,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桿。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桿頂端,陷入絕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萬分危急的關頭,船長沉著鎮靜,果斷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質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