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實錄(通用15篇)
《觀潮》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一流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
2、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3、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能夠表現來潮時的壯觀畫面的錄像帶;學生課前查閱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師: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是那么雄偉、壯麗,讓人讀來贊嘆不已。然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22《觀潮》,里面所描繪的錢塘江大潮更可稱為“天下奇觀”(板書)。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領略錢塘江大潮那雄渾、磅礴的氣勢。好不好?(齊讀課題:《觀潮》)
師:“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生:“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的“觀”……
師:快請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學生查字典)
生:“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
師:那么“奇觀”的意思呢
生:“奇觀”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觀”就是奇異的景象。
師:誰能說說“天下奇觀”的意思。
生:“天下奇觀”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觀”就是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師:理解得很到位。
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師:昨天,大家回家預習了課文還查閱了有關資料,誰來說說,你查到了什么?(生:)有了這些資料,同學們學習起課文就更加游游刃有余了,下面自己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學生自讀課文)★電腦屏幕上出現第三、四自然段配樂課文
(生: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后寫潮過之后。)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師: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我呀,把這大潮給錄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電腦播放錄像
(學生看錢塘江潮錄像,不時發出驚嘆聲。)
師:感覺怎樣(生:聲音大、震耳欲聾;場面很壯觀……)
四、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師:剛才錄像里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里也有,在哪兒呀?
生:課文3、4自然段。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哪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用筆劃出并努力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師:下面哪位同學愿意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生:我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引導其感受氣勢大)讀得不錯。那條白線“慢慢拉長,變粗,最后橫貫江面”,使人感覺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咱們用激動的心情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
生:我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師:為什么喜歡這句?(生:作者把錢塘江大潮比作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感覺很高又很壯觀)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我們來分組比賽讀讀看。
生:(分組比賽讀)
師:讀得真不錯。當大潮離我們越來越近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誰能告訴大家?
生:“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從這句話又感受到什么呢(生:浪潮就像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氣勢非常雄偉;聲音非常巨大;又像千萬輛坦克發動的聲音像千軍萬馬發動進攻時那么氣勢磅礴,排山倒海、勢不可擋)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
(指名個別學生讀,其他同學挑戰。)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師:謝謝鼓勵,輪到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再次為你們喝彩!還喜歡別的句子嗎?
生:我喜歡這句。“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閃雷滾動的聲音是什么樣兒的誰來學學看。
生:轟隆隆隆……
師: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
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
生: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生:我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是怎么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好!
師:準備好了嗎,開始!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教室里也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來,讓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樣子來。
生:(齊讀該句)
師:誰愿意把“江面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
生:指名生讀
師:寫得多精彩呀!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五、聽聽讀讀,體會順序
師:剛才大家有感情地朗讀了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是按一定的順序寫的。下面,我們先來做個“聽——打”練習。
師:聽老師讀這段話(★電腦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輸進電腦的括號里。
師讀生邊聽邊打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生:(在電腦的括號里輸入相應的字)——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教師調出一位學生的作業,集體反饋校對。)
師:發現沒有,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潮水的
生:作者從遠到近描寫潮水。
師:是啊!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師生齊讀這段話)
師:現在,只留下括號中的詞語,你還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
(學生自由準備背誦)
師:能行的,起立!
生:(全體起立)
師:真有信心!給你們配上錄像好嗎
生:(興奮地點頭)
師:(★電腦播放錄像)配著錄像,讓我們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師:聽著動情的背誦看著精彩的畫面,使人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里,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
生:想!
師: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學生答出,師馬上把詞貼在黑板上)
(學生躍躍欲試)
師: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生:人聲鼎沸。)
師:風和浪都很平靜(生:風平浪靜。)
師: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生:水天相接。)
師: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生:齊頭并進。)
師:山上的巖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生:山崩地裂)
師:形容氣勢很大 生:(一時說不出,有個別學生答“白浪翻滾”,師提示“浩浩蕩蕩”)
師:反應可真快!誰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
(學生紛紛舉手)
師:都想當老師,那看來只有我當學生了。
生:領讀,師跟讀。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出示電腦上的習題————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盡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在電腦上完成,指名回答,集體反饋)
生: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盡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個詞語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一浪一浪(齊頭并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
師: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語句也能用了!
師:“人山人海”這個詞的運用有問題嗎
生:(思索)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后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
師: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師: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壯觀景象,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并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著用一用。現在還有點時間,大家可以自學下課文另兩面三刀部分“潮來前,潮過后”或者網上鄰居或上網看看有關錢塘潮的資料,但要求做好記錄。
附板書:
潮來前 雄偉壯觀
觀潮 潮來時 如臨其境 (錢塘江大潮)有聲有色
潮過后 天下奇觀
《觀潮》教學實錄 篇2
《觀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播放大潮的實況錄象,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并且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文中的重點詞句,尤其是描寫大潮聲音和顏色的那幾個句子:“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等等,學生理解透徹,記憶深刻,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在學習過程中,還重視了對描寫順序的引導學習,從課文詞句中感受學習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與寫作方法。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觀潮》教學實錄 篇3
教材簡析:
“際天而來”、“吞天沃日”,這該有多么雄偉、氣勢磅礴啊,這就是被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潮”。課文帶領學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氣勢,通過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美觀書寫本課生字6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好古文的讀法。
3、運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通過古今文字的對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通過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古今文字的對比,感悟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的由衷熱愛。
教學難點: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學情分析:本班有學生52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7人,都來自偏遠的山村,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夠,閱讀能力很差,學生考試成績不穩定兩極分化嚴重,后進生較多。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今天我們將首次接觸到文言文,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2. 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能說說第一次讀古文的感覺嗎?
3. 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困難嗎?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 各小組分兩步來解決問題:第一,認真讀課文,先把課文的大概意思讀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把課文讀通順。時間暫定五分鐘。(生合作學習。教師很認真地逐組巡視輔導。)
2.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評價,糾錯)
3. 指讀課文:課文讀通順了嗎?誰來試一下?(評價)
4.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把握古文的韻律讀法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 圍繞著“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來感受浙江潮的偉大。
從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偉觀呢?請你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形:僅如銀線等色:玉城雪嶺等
聲:如雷霆勢:震撼激射
2. 指名回答:遠——近——氣勢—詩歌評價
3. 指導美讀: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4. 教師配樂范讀,學生練讀,指讀。(古箏曲)
5. 再讀古文,說說為什么稱浙江潮為“天下之偉觀也”?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以及自己的理解進行交流。
6. 指導朗讀:將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讀出來,注意讀出氣勢讀出古文特有的韻律。
四、拓展運用
1. 其實描寫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師又給你帶來一篇。出示《錢塘江大潮》,請你讀讀,感受一下這兩篇課文有什么不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 指名讀,說感受。
五、課堂小結:
雖然本課只有短短四句話,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壯觀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把你的感受朗讀出來吧!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寫的浙江潮,簡潔、傳神。今天我們再來感受一下現代散文。
板書課題:觀潮
看看兩者有哪些不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你認為哪些生字的讀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學生進行交流,糾正讀音
2、指名朗讀本課生字新詞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4、學生質疑
三、學習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2、學習潮來前課文1—3自然段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節,點撥學生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觀潮”中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中的觀是景象的意思,在這里是指大潮來時的景象。進而理解課題《觀潮》即觀天下奇觀。
找出寫大潮來之前江面景象及人們心情的句子,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平靜人們急切)
3、精學“潮來時”,學習課文4—5節。
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中,你們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師找來了大潮到來時的錄像帶你們想不想看呢?播放錄像思考:潮來時有哪兩點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聲大,浪高)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讀4—5節,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寫潮的樣子”的句子。
知潮聲:聲像什么?響聲怎么樣?千百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的響聲像什么?在學生回答出來之后,讓回答最確切的學生將“悶雷”,“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寫在黑板上。
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讓概括最全面又準確的學生將“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馬”,書寫在黑板上。
知潮序:通過板書,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觀察順序嗎?
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
訓其說:根據板書敘述潮來時的經過。先讓全體學生按板書內容練習說,再讓學生加上表示觀察順序的詞練習說。
解其情: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之中,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呢?學生理解觀潮人的“喜”、“驚”之情。
小結:錢塘大潮聲巨大、浪罕見令人又驚又喜,使人驚心動魄。讓我們一起有感情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
4、自學“潮過后”學習課文第六節。
潮過江面景象會是什么樣?帶著這一問題自學第六自然段,自學后交流。
從潮頭“奔騰而去”、“余波還在漫天卷地涌來”分析中理解了潮頭洶涌,余威猶在。 “霎時”一詞的分析中,理解了潮頭一眨眼就過,進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水位上漲六米”的分析中進一步理解錢塘大潮之奇。
5、再憶“潮來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下奇觀”。
四、本課小結:
這正是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你認為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學生理解“天下”可以認為是中國,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學生理解“天下無”為中國之最,也可以理解為“世界皆無,唯中國獨有”,這說明錢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齊讀:浙江潮
2、齊讀:觀潮
二、學習寫作方法:
1、從“思路線”的歸納中教給學生解詞的方法,“天下奇觀”中的“奇”是指特殊,聲形巨大,海水倒灌異于一般。
2、從潮的“形、聲、線”的歸納中讓學生理解“靜——動——靜”的寫法以及以靜襯動的描寫手法。
3、請三個同學有感情朗讀“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其他同學聽讀中再次觀錄像。讓學生的心情與作者同“急”、同“喜”、同“驚”,同“贊”。作者贊美錢塘大潮天下奇觀、熱愛祖國山河的筆下之情,為學生的心中之情。
4、在描寫中作者運用那些修辭方法?
5、文章開頭與結尾一句之間有什么聯系?
三、對比賞析:
浙江潮和觀潮兩篇課文的不同之處?
語言文字方面朗讀感受方面內容結構方面
四、全文總結:
同學們還曾記得,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教學資源: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師用書》、《教學參考》、網絡,《浙江潮》視頻。
教學反思:
誦讀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手段,通過朗讀對情操的陶冶、對心靈的感染、以及對思想的啟發教育作用,往往比單純的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它在提升學生欣賞美、感悟美、體驗美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熟讀精思才能領會文意,品讀賞析才能體會語言的音律美,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既加速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又使學生在受到思想教育的過程中,提高了審美情趣。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沒有讀,就不能稱其為語文課。
自我問答:
小學生有什么不好的學習習慣?
1、學習時間不固定,不制定學習生活作息時間表。
2、課堂上思想開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習課目標不明確,東翻西看,浪費時間。
4、不準備工具書,需要查辭典字典時,還嫌麻煩,馬馬虎虎地應付學習。
5、愛面子,不懂不會也不問。
6、學習時沉迷于空想。
7、快下課時就聽不進去了,早早把書包收拾好,心中開始想著課后的娛樂活動。
8、下課馬上放松自己,從來不想想這堂課都學了些什么。
9、做作業前不看書,做完作業不相信自己,總要找人對對答案才放心。
10、作業本、考試卷發到手,看看分數,扔到一邊,不認真分析檢查錯題。
11、做作業或復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
12、遇到好電視,就忘記做作業。
13、邊做作業,邊聽收音機。
14、學習時常說閑話。
15、學習完把書本胡亂一扔,再學習時現用現找,浪費時間。
16、平時不復習,考前開夜車。
17、考得不好卻不愿聽批評。
18、喜歡哪科學哪科,偏科。
《觀潮》教學實錄 篇4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課始,以"聲"激情誘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與朗朗地讀又與有音樂烘托伴奏的朗誦,對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帶給人的內心體驗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繪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潮來時的驚濤浪吼形成鮮明對比,尤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潮水由遠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為了充分發揮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
準備一段由緩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緩漸弱的交響曲.以"舒展緩慢"吻合潮來前的平靜;以"歡樂抒情"襯托人們觀潮的喜悅心情;以"雄壯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氣勢.
(二)課中以"像"釋疑解惑.
學生生活在繁華的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麗的大潮之景觀.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又無類似經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因此,需運用電教手段,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創設情境,提供感知,發展情感,促進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從《神州風采》里的"海寧觀潮"一片中截取有關片斷,按潮來時開始還是風平浪靜到有聲無"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墻";更近,猶如"戰馬飛奔,坦克轟鳴"的順序組接.錄制兩遍.第一遍按由遠及近,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墻",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學生有時間看清楚并將實際景象與課文里的文字描述在頭腦中"銜接對號".第二遍不定格, 使學生對大潮由遠及近的推進變化,發展有一個連貫,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讀"促思通文.
朗讀是理解內容的基礎,也是檢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徑.《觀潮》從聲,形,色三方面描繪贊美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形象鮮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誦讀既有助于理解課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讀,應求形式多樣,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訓練任務,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讀法.默讀,利于思考;朗讀,助于理解;齊讀,訓練面大;自由讀,靈活主動;個別讀,"以點帶面"便于指導.讀,又不能走形式,明確讀的目的,提出讀的要求,求得讀的成效.要以讀引思,以思促讀, 讀思結合.
這堂課的教學,采用下列讀法:
課始:教師范讀激情;課中:自學時默讀,理解中自由讀,理解后感情朗讀;課尾:個別讀,齊讀相結合.
(四)優化課堂結構.
教學結構力求體現"教為主導,生為主體,學為基礎,思為核心,'道'貫其中"的整體優化結構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做到"三動"和"三個保證".
三動: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畫批.
三個保證:在學習的中心階段,即高潮處,關鍵處,難點,重點處,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著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教學重點: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這一段.
突出重點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觀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達途徑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將大潮雄偉奇特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從中體會作者贊美"天下奇觀"的思想感情.
(3)重點理解比喻句.
引導學生分清本體與喻體,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它們的作用,懂得這樣比的真正含義.
(4)運用電教手段——錄像,創造情境,激發情感.放錄像—畫批—討論—朗讀多種教學手段優化組合.
將看,想,說,讀有機結合.做到"圖""文""視""聽"互補;"聽","說","讀","思"互促.
2.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作基礎,對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等不易理解,易產生疑惑:這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真是這樣嗎 因而對于作者基于真實,富于生動的表現方法也不易體會.因此只有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力.
突破難點的方法:
(1)借助錄像,提供感性材料,幫助理解內容,釋疑解難.
(2)朗讀和品味詞句相結合,朗讀中品味,品味后朗讀.
二,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正確概括段意.
3.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促進朗讀.
4.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教學用具:
錢塘江大潮錄像帶(3分鐘)音樂錄音帶(2.5分鐘)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釋題,教師朗誦課文.
目的: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同時創設情境,激情入境,讓作品感染學生,訓練聽,思,說能力.教學手段:用音樂伴朗誦.
用談話法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 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還有由于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板書"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范讀課文.聽讀思考.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 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后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么講 什么叫"天下奇觀"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讀.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時間順序寫的,并按照這一順序正確地給文章劃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內容,并能抓住要點準確概括段意.
步驟:
1.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默讀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2.分段細讀,學習第一段.
方法:默讀.
要求:邊默讀邊思考:作者在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 主要描寫了什么
學生應弄懂,交代了觀潮的時間——農歷八月十八日早晨;觀潮地點——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描寫了觀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觀潮的場面——人山人海;潮來前江面的景象——平靜,霧蒙蒙.(這是主要的)
要求學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學習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遠及近,從聲,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力,激發學生贊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錄像
教學方法:質疑探索法,組織討論法,總結歸納法和邊議邊讀.
教學形式:學生自學,小組議論,全班討論三種教學形式相結合.
①指名學生讀第二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的 又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
讀后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a.作者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寫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②啟發質疑.
讓學生提出初讀時不懂的問題.
③引導學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④導入學生自學.
剛才你們看了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現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生動,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來的,請你們仔細地閱讀,很好地體會一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議論.
⑤組織學生討論.
邊討論邊自由讀.
需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a.大潮從遠處出現,人們看到了什么 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為什么這樣比
b."橫貫"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墻"是什么景象 這樣比,說明了什么
d."千軍萬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是怎樣的景象
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這樣比,表現出什么
e.大潮由遠及近,從聲音,形狀上的發展是怎樣的
f.剛聽到大潮的聲音時人們是什么心情 剛看到大潮的樣子時,人們是什么心情 大潮越來越近時,人們聞其聲,見其形后心情又怎樣
⑥理解后朗讀.
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看錄像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誰能用一句話把潮來時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發展表述出來.
學習第三段.
①指名學生讀.
②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的意義.
③抓住主要內容概括段意.
④小結
如果你是一個觀潮者,面對如此壯觀的景象,你會感到怎樣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小結: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四)再讀全文.
方式:指兩名學生讀第一,三段,全班齊讀第二段.
板書設計◆
《觀潮》教學實錄 篇5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本學期的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特意選擇了這篇課文進行教學,重點講讀“潮來時”的情形。上完課后,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為本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
在讀的片段里我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后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范,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愿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稱得上獨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實施并落實語文五好目標,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談談“你為什么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
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里,通過不同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并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觀潮》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的要求:
1,積累文言知識,疏通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內容.
3,賞析文章的寫作手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大自然千姿百態,令人神往.前面我們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領略了三峽的奔放美,清幽沒和凄婉美;領略了陶弘景筆下人間天堂的美景;領略了蘇軾筆下平常地方月夜的美.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周密給我們帶來的錢塘江大潮.(出示課題《觀潮》
首先我們來欣賞幾幅錢塘大潮的圖片,然后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
[學生觀看,發言]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看周密是如何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檢查預習,掌握幾個生字:
雷霆 震撼 吞天沃日 艨艟 倏爾 一舸無跡 鯨波萬仞 珠翠羅綺 僦賃
2,齊讀課文.讀完后糾正字音及朗讀停頓.
3,繼續檢查預習,請同學說說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多媒體出示有關內容)
4,請同學提出預習中有關翻譯的疑難.
5,用"開火車"的形式請學生翻譯全文.
三,再讀課文,思考: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學生概括,教師明確:1,翻江倒海圖 2,水軍操練圖 3,吳兒弄潮圖 4,觀潮盛況圖
四,賞讀課文,思考:文章用了哪些手法表現出事物的特點 每組賞讀一段,全班交流.
小結:文章用了準確生動的詞語,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動靜結合的手段,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水上表演的精彩和觀潮的盛況.
五,布置作業
"蘇州之行"的感想
江寧區淳化中學 駱臘梅
12月19日至21日,我參加了由江蘇省教研室組織的江蘇省中學語文優秀課觀摩活動,地點是在蘇州工業開發園區的星海實驗學校.在活動期間,一共聽了7節課,兩次專家點評.7節課中有一節是蘇州星海實驗學校(主辦學校)的校長上的,其他6節是蘇南六個城市好課評比一等獎的獲得者上的,內容是將自己在賽課期間獲獎的課重新展示.這次學習,讓我獲益頗多.
一,好課更加注重內涵
這次一共聽了7節課,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現在的課,最起碼是這次的課和我以前所聽的語文課很不同.不同在哪兒呢 就是沒有以前的語文課熱鬧,沒有以前的語文課華麗,顯得更為樸實,厚道.正如專家點評時所說,以前上公開課都是"選美人,教美文",更注重形式花樣的翻新,一節課必須要有新花樣.一開始,我也正是抱著這種態度而來,所以剛開始第一天上午三節課聽下來,心里不免有一些失望,也有一些疑惑,這種課怎么也能獲得全市甚至全省的一等獎呢 這不就跟我們平常在家里上的課差不多嗎 形式上基本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當然更為精練,環節也更好一點.這也值得讓我們來學習嗎 這種省級的公開課再怎么說也應該漂亮一點呀,應該要讓大家覺得賞心悅目才可以.應該給全省的語文教師起一個模范帶頭作用才行.就像時裝模特身上穿的衣服,有些在生活中雖然穿不出來,但至少表明一種潮流.
后來經過專家指點和自己的思考,我領悟到:好課更應注重內涵,形式熱鬧而缺乏內涵的課當然不能成為一節好課.語文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就體現在字詞句章上.花樣和形式只是外在的表現,用得恰當最好,用得不好還影響學生對文本本身的注意力,適得其反.這次的語文課特別注重"咬文嚼字",品評賞析文章的語言,正是抓住了語文最本質的東西.這次專家和領導們將這樣的課拿來向大家展示,實際也是在傳達這樣一種信息和潮流:語文課堂教學的回歸.語文教學重在挖掘語文本身的東西,也就是文本意識,語言意識,文體意識.這次的幾節課特別在語言意識方面都能深入地去挖掘,咬文嚼字,品評賞析,讓學生能從語文的角度去學習課文,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這也讓我想到16日魏書生到我們江寧區來做報告時所說的話:我們不要老想著搞點什么新花樣,而應該守住自己的一方土地,不斷深入地去挖掘.不要這兒挖兩鍬,沒見到什么,又上別處挖兩鍬,結果好好一片地挖得到處都是坑,什么也沒挖著,還破壞環境.有的自己以為搞出了什么名堂,結果翻開前人的東西一看,人家早就說過了,自己不過是換了一個詞語,稱呼,還在那得意呢.
二,語文課要有語文味
有一段時間,為了講究拓展延伸,講究各門學科的整合,講究形式,我們的一些語文公開課上成了政治課,自然課,戲劇表演課,語文本身的東西反而不見了蹤影.這次的公開課在"語文味"方面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7節課中有6節都非常注重語言的賞析品味,而且方法多種多樣.有的讓學生自己從文中找出寫得比較好的文字,從用詞,修辭,表現手法,句子含義等方面加以點評賞析;有的用讀書卡的方式來進行揣摩品味;有的教師用"刪一刪,行不行","添一添,好不好"的方式帶領學生揣摩.總之,在學習語言方面都比較到位.不過專家還指出,語文課除了語言,還有內容,結構層次,文體知識等都不應該忽視,應該讓語文課豐富起來,而不能只是一條線.
三,拓展延伸要緊扣文本
這次觀摩課上還有一節不太成功的課,被專家批評.這位揚州的美女教師上的是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的語言非常優美,聲音悠揚動聽,感情真摯.她課堂上先介紹了作者,分析文章寫了幾件事情,體會出文中父親的偉大.教師自己講得過多,學生發言的機會少,結果把星海中學那么好的學生引導得跟呆頭鵝似的,就看她在匆忙趕進度.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有沒有這種體會,學生倒是講的聲音哽咽,開課教師自己眼淚汪汪.實際上這也就夠了,但老師還不滿足,自己又講了一個故事,至少用了3分鐘.講得聲淚俱下.估計,當時她也就是憑這招獲獎的,但卻引起所有聽課教師的反感,認為她是在作秀,為了哭而哭,因為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這節課對文本本身分析不透,重點把握不準,過分注重拓展,環節安排也不大合適,甚至為了這煽情的環節拖了8分鐘的堂,很不尊重學生和后面上課的老師.
那么怎么才能算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呢 用專家的話來說應該是"科學,審美,功利的統一".科學就是要吃透文本,準確理解,把握重點,考慮學情,讓學生成功地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審美就是要有高素質的教學語言,賞心悅目而又實用的教學形式.功利就是要使學生能有所收獲,取得好成績.用上次在土橋中學教研活動時周崗中學的張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課堂教學有四種層次:最高層次是"又華又實",就是既好看又實用;其次是"實而不華",就是不好看,但實用;再次是"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最次是"不華不實",既不中看也不中用.這又讓我想到從蘇州回來后在東外聽的一節課《記承天寺夜游》.其中一個環節就是讓同學們體會最后一句話:"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蘇軾的思想感情.在做過一番分析后,老師引導學生將這句話讀兩遍,一遍是在問號后加上"唉!",并嘆一口氣;一遍是讀完后放聲大笑三聲,結果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也能更深刻地體會帶蘇軾那種矛盾復雜的心理,引起聽課教師的一片掌聲.
《觀潮》教學實錄 篇7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1、借助多媒體展現大潮,體味它的壯觀。
對于我們大多數孩子來說,錢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從文字中去感悟顯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學伊始,我先讓學生隨我一起觀看大潮,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形成對大潮的第一印象。之后在教學重點段落“潮來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錄像片段,然后再來用心朗讀課文,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景讀出來,這樣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章美的蘊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
2、延伸到課堂外,激起繼續學習的求知欲望。
閱讀課外書籍,積累課外知識是提高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必要途徑。但對學生提出強硬的要求他們盲目地去讀背,我想這樣做是事倍功半的`。教完本課后問學生: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讓學生圍繞課堂學習提出質疑,并要求學生可后去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錢塘江大潮,較好地照應課前設計,鼓勵他們進一步為親朋好友當好“小導游”作準備,給學生自信舞臺,讓學生把課堂上的學習熱情真正落實到生活中去。
總之,我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在感受、理解、運用中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能力,陶冶欣賞美的情操。
《觀潮》教學實錄 篇8
【設計思路】
《觀潮》一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賀老師在本節課的設計上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
1、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首先課件出示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人們在大堤上等潮來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
2、讀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氣勢:
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出精彩來,并跟同桌說說自己喜歡讀的理由。這就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如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教師要求學生反復讀,并分組讀,一層一層,仿佛大潮就在身邊,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也讀的很好,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
3、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學生通過感受到了大潮的氣勢,老師就問潮水真的像作者描寫得那樣嗎?想不想親眼看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后放錄像,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氣勢的雄偉和壯觀。最后在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給錄像配解說詞,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復習部分生字,學習3、4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不同景象。
2、過程與方法:
在讀、想、演、練的中掌握文中詞語的運用。在讀讀議議中感受大潮到來時的氣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內心為我國有這樣壯觀的自然奇觀而感到驕傲、自豪。從小樹立熱愛祖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觀潮》這一課,了解到江潮還沒有來,江面很平靜,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等啊 !盼啊!直到午后一點左右。聽,從遠處傳來了隆隆的響聲,同學們,那是什么聲音呵?
生:潮來了!
2、師:對,大潮就要來了,你們想看看嗎?說去就去,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地輕聲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細地聽潮、看潮、用心體驗潮,觀后說說錢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讀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學生自由讀三、四自然段,并記下問題。)
3、學生匯報讀書情況。
二、解決問題,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都很好,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潮來時這一部分。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大潮聲音的詞句,用“直線”畫出描寫大潮樣子的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讀,勾畫。)
2、生:我畫的描寫潮來時聲音的句子是──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描寫大潮樣子的句子是──從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師:你聽到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悶雷滾動,看到它的樣子──一條白線。
(教師點擊課件出示潮來時的圖片:悶雷滾動、白線。)
3、師:課文既寫出了大潮在遠處時的聲音和樣子,還寫出了觀潮人的情緒,作者觀察得多么仔細啊!讓我們帶著觀潮人的情緒再來讀好這個句子。
(點擊課件,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真會觀潮,不僅聽到了大潮在遠方的聲音,看到了大潮在遠處的樣子,更難得的是你們還體會到了觀潮人的情緒,真是不簡單。
師:大潮在遠處時其聲如悶雷滾動,其形似一條白線,難道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潮僅僅是這樣的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一個句子,想一想這條白線是怎樣變化的 ?
(提示學生重點理解“橫貫”一詞。與同桌討論剛才同學提到的“那條白線很快地移來,卻慢慢地拉長變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讀,并與同桌討論。)
(指導學生個別賽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4、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讀書去感受了大潮洶涌而來的氣勢,現在老師請大家看一組壯觀的圖片。
(師點擊課件,出示畫面,學生看著,不由自主地驚訝、贊嘆。)
5、師:誰能談談你剛才的感受?
(師點擊課件出示:浩浩蕩蕩、飛奔而來。)
師:大家看了畫面后,請你用一句話說一說此時的感受。
師:你們想不想把我們剛才看到的這一天下奇觀講給自己的親人、朋友們聽呢?大家自己先試著說一說。
(生自述。)
(請學生分別依據課文和畫面,加上自己的想像進行了復述。)
三、知識拓展,深化教育
1、師:請大家當小主持人,給畫面配解說詞!
2、師:當主持人可不容易,你們知道解說詞在哪兒嗎?對了,就在書上的三、四自然段,咱們就來個《話說錢塘大潮》的第二集《潮來時》。
(兩名學生邊點擊課件“錢塘江大潮圖片”邊配解說詞。)
3、小結:作者圍繞著大潮聲音、形狀的變化,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具體地描寫出來,我們讀后,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我們就是要學習作者這種細致的觀察方法,平時多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去想、去體驗,這樣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 。
《觀潮》教學實錄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詞語、生動的比喻緊緊地抓住大潮的聲音、景象兩個方描述,逼真的再現了大潮那雄奇壯闊、動人心魄的氣勢。
2、說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要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資料”的本事,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了解敘述的順序,抓住主要資料。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3、教學目標
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三點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經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4、說教具: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錄音機、投影片、錄像等教學教具,目的是充分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忙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資料,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說教法
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生,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學生采用聽、看、讀、思、品的方法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二)逐段分析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后,我緊之后提問: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
“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從哪里明白(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學生經過合作交流,他們對“天下奇觀”的體會后,我隨后用充滿活力的語氣說道:“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必須壯麗、雄奇、令人神往的。遺憾的是教師沒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接下來我以快速的動作放好投影片,用語言渲染氣氛。)學生興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觀看錄像。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那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潮來了沒有我們看到了什么隨著錄像的播放,我用生動語言向學生介紹,并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
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說說你明白了什么(依照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學們,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此刻讓我們隨著錄象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組討論。
(2)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述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請用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依照檢查學習情景,相應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是怎樣描述的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學生自由組合檢查,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并相應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4)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并引導學生把自我的真情實感經過讀表達出來。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學生經過學習讀、劃、議,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
(板書:恢復平靜)
5、總結全文
剛才我們一齊去觀看了錢塘江漲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
6、布置作業(略)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本篇板書我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設計的。
《觀潮》教學實錄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介紹有關擴展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附:板書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時間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附:板書設計 ◆
《觀潮》教學實錄 篇11
(一)吟誦古詩,導入新課:
1.同學們,古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也曾經寫道: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腳步去錢塘江觀潮。
(評析:古詩的引入,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人贊美錢塘江大潮的詩句,知道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同時,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濃郁的學習語文的氛圍,讓孩子們能夠在一點一滴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
2.課件出示:引導學生體會“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評析: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是不一樣的,從而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
(二)自主讀文,探究識字:
1.自由小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自學生字的情況,爭取做到把字音讀準確。
3.全班齊讀生字和新詞。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較復雜的字形和容易讀錯的字音。教師重點強調“臥”字的第六筆是“豎折”。
5.朗讀全文,力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評析:要充分發揮學生識字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識字,重視對學生自主識字的引導和交流,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三)指名讀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糾正讀錯的字音。
(四)默讀課文,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請你用鉛筆做個標記。 (評析:學貴有疑,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創造質疑問難的機會,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能夠在讀中生疑,并最終達到在讀中釋疑。)
(五)變換身份,釋疑解惑
1.同學們,你們在課前都搜集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現在就請大家來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結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和老師下發的資料(見附文),看看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你能解決哪一個,想想錢塘江大潮為什么被稱作天下奇觀?
2.學生結合資料,認真研讀,充分交流。
(評析:變換身份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了一種樂趣和新奇,同時也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學習是主動的,充滿了探究,利用資料來解決課文當中的問題,也會讓學生感覺到適當地搜集一些課外資料對于了解課文的內容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他們主動搜集資料的興趣。)
3.同學們,你們真是一個個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來,學習課文的時候,適當地搜集一些課外資料對于了解課文的內容很有幫助啊!
(六)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觀潮》教學實錄 篇12
一、指導思想:
《觀潮》是一篇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本課的設計旨在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觀看錄像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四、教學準備:
遠程教學軟件、電視電腦、錄像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課堂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觀潮》。(齊讀課題)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么潮呢?(板書:錢塘江潮)
教師介紹: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么不同)。
(二)師生互動交流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通過預習對這“天下奇觀”有何初步的了解?
2.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本,說說預習時你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能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嗎?(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
(三)放課件(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偉。
1.過渡:錢塘江大潮氣勢非凡,那奔騰咆哮的壯麗情景讓人驚心動魄。難怪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匯集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們爭先恐后地早早趕到,盼望一度錢塘江大潮的風采。同學們,你們見過那種景象嗎?想不想親眼看一看?老師這里有一段錄像,請同學們看看畫面,聽聽聲音,來初步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剛才我們在錄像上看到的景象書上也有,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學生通過看書找出是3、4自然段)
1.學生自讀3、4自然段。劃出能寫出潮來時氣勢的語句,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問號標出,對特別喜歡的句子就努力讀精彩些。
2.師生互動質疑。(根據學生的提問隨即板書關鍵詞語)
(1)教師通過視聽教學幫助學生解疑。
課件出示:①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b.怎么會出現“一條白線”?看到白線人們怎樣沸騰的,學學看,就這種場面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
c.齊讀這句話,讀出那種沸騰的場面。
②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a.怎么會形成“白色城墻”呢?因為大潮由遠而近,遠看像白線的白浪越變越大,越漲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墻。)
3.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
《觀潮》教學實錄 篇13
一、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歷八月十八日錢塘江大潮涌來時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
1、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⑴ 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精彩詞句,提高學生品讀詞句的能力。
⑵ 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 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2、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講述描寫“潮來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讀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據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學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在教學《觀潮》這一課時,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課文。
2、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重點講述課文最扣人心弦的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受到感染和熏陶。這樣教學,既抓住了本節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3、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教學中,我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讓學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
三、建構過程,感悟“天下奇觀”
1、創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課伊始,我用潮水圖片作襯托,同時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過潮水嗎?說說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看到波濤洶涌的潮水圖片后不斷地贊嘆,我順勢引導學生:“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錢塘江觀潮。”通過創設情景,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2、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潮來時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遇到困難的地方,我適當地點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⑴ 聽“潮聲”體會聲音之奇:
“潮來時的聲音很大,最能表現潮水聲音的詞是……”我引導學生思考。“悶雷滾動、山崩地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很快地抓住了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我再借助課件,讓學生感受“悶雷滾動”、“山崩地裂”的聲音,使學生逐步感受到大潮越來越強的聲勢。這時,學生讀著文本上的文字,耳邊回響著悶雷滾動、山崩地裂的聲音,情寓其中,體會到潮來時聲音之奇。
⑵ 觀“潮形”感受形態之奇: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重點體會“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等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大潮的雄偉氣勢。特別是在感悟“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句話時,有學生提問:“老師,作者為什么把潮水比作戰馬呢?”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先表揚了學生。接著,我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么作用?同時進行一些小鏡頭“精彩回放”。
①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②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③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觀看了視頻后,我反問學生:“作者為什么把潮水比作戰馬呢?千萬匹、齊頭并進、浩浩蕩蕩有什么作用?”此時學生已經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潮來時的形態和戰馬向前奔很像。戰馬馬不停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后浪推著前浪,前浪引著后浪,鋪天蓋地地涌來。通過形象直觀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魅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教學,既抓住了本節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3、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指導和訓練,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這一段,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進行精彩部分的鞏固。通過學生試讀、教師導讀,師生評價讀、多樣的朗讀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一背,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四、直觀形象,再現“天下奇觀”
【板書設計】
觀潮(天下奇觀)
潮來前 江面很平靜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來──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潮來后 依舊風號浪吼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按照觀察的順序,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了教法的實施。
【教學反思】
“為學生營造充滿詩意的課堂”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面對《觀潮》這樣一篇大氣磅礴,詩意十足的課文,我們更應該以強烈的人文意識、多樣的學習方式、豐富的讀書實踐催生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上與文本實現心靈的晤對,享受閱讀的快樂!
《觀潮》教學實錄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3.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學難點: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教師進行充滿感情的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么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說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錢塘又是怎么樣的?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讓學生讓黑板板書)
3.(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
觀潮的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
打開字典查一查。
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說給大家聽?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后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情況。
①讀準多音字:
悶(mèn)雷 薄(bó)霧 風號(háo)浪吼(hǒu)
漲(zhǎng)起 顫(chàn)動
②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橫貫 山崩地裂 人聲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讀課文,正音。
④同桌互讀,評定等級。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
2.理清文脈。
(1)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說說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附:板書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觀潮》教學實錄 篇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籠罩、薄霧、若隱若現”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邊讀書邊想畫面,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與想象。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學難點:理解潮來時的描寫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式,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求知欲:
步驟:播放潮水音頻,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聆聽,詢問:你們聽到什么聲音了?說說你們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錢塘江大潮又是怎樣的呢?
形式:歌曲、音頻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自主探究:默讀、輕讀
(1)字詞:讀正確、通順,弄清詞義。
(2)內容: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3)情感:畫出喜歡的句子,記錄你的感受
B.檢查反饋
字詞關:
(1)引導思考:多義字:“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自主發言,字典驗證。
(2)鼓勵發現:易錯字音、字形,總結記憶方法。
(3)四字詞語:結合圖片,理解——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風平浪靜。
(4)朗讀練習:同桌互讀,朗讀競賽
內容關:
(1)引導觀察: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2)總結交流:總(天下奇觀)——分(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了解學生的感受能力與興趣所在。
3、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潮來前
(1)默讀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寫了什么?
(2)發表感受:你覺得平靜的江面怎么樣?怎么感受到的?
結合圖片,理解關鍵詞”橫臥”
聯系實際,體會“若隱若現”
(3)除了漲潮前的江面,還有什么景象?
潮來時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1)“隆隆的響聲”是什么樣兒的,誰來學學看?(轟隆隆... ...)
(2)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寫的?(悶雷滾動)
(3)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么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4)想象: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1)白線是什么樣子的?結合圖片看一看。
(2)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
(3)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4)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齊讀)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1)解釋:一丈是3.3米,兩張多高是多少啊?
(2)類比:相當于我們三、四層樓那么高。
(3)想象:三四層樓那么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副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
(4)學生自由練讀之后分組比賽讀,然后齊讀。
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對比:
(1)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潮來后
方式:仿照上一環節,小組合作討論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六七米高了。
對比前后,感受余波
(1)、江面是立刻恢復平靜了嗎?怎么看出來的?
(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義。體會形、聲之變化)
(2)、潮來后與潮來前的平靜一樣嗎?
(3)、質疑:人群又有什么變化?(缺少)
(4)、想象:這時候觀看的人會是什么樣?
4、品讀課文,體會手法
(1)為什么作者能寫得這么雄偉奇特呢?你發現了什么?
(2)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5、鞏固小結
記者采訪,總結抒情:四人一組小組討論、演練,派代表發言,問:能描述下當時的場景嗎?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
6、課上拓展
(1)、配樂練筆,描繪變化
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段,或書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2)、口語表達,揭示原因
閱讀資料袋,(以潮水第一人稱)做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