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精選13篇)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這三個自然段的教學我是抓住兩條線進行切入,一條是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各自情感。讓學生在詞語歸類中明確文中各個角色的態度,并親自演讀,體會心情,并由此歸結出疑問,為什么各自所持態度會有如此反差,進而引出第二條主線,抓住兩個關鍵句子(①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②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過學生的自獨自悟和相互交流初步理解“自然之道”,因我們對自然之道的無知,好心卻辦了蠢事。
【設計目標】
1、情感朗讀,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2、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設計過程】
一、出示詞語歸類題目
探出 欲出又止 突然 啄 焦急 緊張 冷淡 極不情愿 魚貫而出
結伴而出 偵察 躊躇不前 若無其事 爭先恐后 拉到
幼龜──(探出 欲出又止 偵察 躊躇不前 魚貫而出 爭先恐后 結伴而出)
我們──(焦急 緊張)
向導──(若無其事 冷淡 極不情愿 )
嘲鶇──(突然 啄 拉到 )
1、讀課文3~5自然段,請找一找上述詞語并歸類:
⑴ 學生交流匯報,找出相應句子完成上述歸類。
⑵ 生自由挑選句子(可以是“幼龜”“我們”“向導”“嘲鶇”的相關句子)朗讀,自讀自悟,體會以上關鍵詞語所蘊含的情感和心情。
⑶ 生返回表演朗讀上述分類詞語,(可男女讀,分組讀,個別比賽讀)師指導評價(幼龜:表演理解起先小綠龜的機警、謹慎,后來感受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后的心情。我們:當幼龜遭到襲擊時緊張擔心的心情。向導:冷淡,與我們形成強烈的對比。嘲鶇:看到美食,急切捕獵的心情)
2,再次朗讀3~5自然段,提出疑問:
⑴ 為什么向導的態度那么冷淡、極不情愿,并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與我們的態度形成強烈的對比)
① 自讀自悟,初步感受“自然之道”,幼龜出巢偵察,嘲鶇捕食是自然之道,向導的冷淡若無其事也是出于自然之道,幼龜得到爭先恐后,魚貫而出是因為得到了錯誤的信心,我們違反了自然之道……
② 各生交流,初步理解。
⑵ 我們干了怎樣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① 讀文交流,同桌互說。
② 全班交流(有了以上基礎,生基本能理解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出于對小幼龜的同情,我們卻違背的自然之道……)
3、再次朗讀3~5段,體會各種情感,感悟“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2
一、感悟“蠢事”,理清脈絡
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經說明了事情是錯誤的,為什么還要在前面加上一個“愚不可及”呢?讀讀這句話,你認為作者在說這句話時帶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后悔與自責。)
這是一件什么樣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說說這是一件怎樣的事。
(作者他們救了一只幼龜而害了許多只幼龜。)
概括板書“救龜”──“害龜”。
“救龜”與“害龜”分別是哪幾段?(3~4,5~8)
二、抓關鍵詞,學習“救龜”(3~4)
讀讀第三段,你覺得這一段里值得你積累的詞語有哪些?(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找到這兩句話讀一讀,聯系上下文,用你的動作來說明這兩個詞的意思。(指名表演)
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龜非常謹慎,寫出了“偵查”之意。)
還有一個詞也說明了幼龜很謹慎,你知道是哪個么?(突然,說明其動作快。)齊讀第三段。
正在這時,一只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做?
是啊,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啊,咱們來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們是什么樣的反應。
找找游人和向導不同反應的詞語。
1、游人:緊張 焦急 呼喊
2、向導: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把“極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齊讀第四段,讀出游人和向導不同的態度。
三、體會句子,學習“害龜”(5~8)
自由讀5~7段,劃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在旁邊簡單地寫寫自己的感受。
匯報,哪些句子給你的感受最深?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龜魚貫而出的場面是什么樣?讀讀下文,幼龜為什么會魚貫而出?)
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給了你什么感受?)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朗讀指導,體會“悲嘆”,再說一說向導為什么而悲?)
指名讀5~7段──生評(怎么樣?應該讀出什么語氣?)──指名讀──全班讀
【板書】
自然之道
救 害
游人:緊張 焦急 呼喊── 震驚 悔恨
向導:冷淡 極不情愿 ── 悲嘆……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3
一、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話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1、指名三學生讀這句話,比比哪位讀得好。讀后讓學生評價,哪一句讓你感到最緊張。
2、聯系第三段講一講 ,想想當時是什么情形。
3、再指名讀,齊讀,讀出緊張。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教學結合上文的理解,指名讓學生來讀出自己的感受,并由學生自己來評價誰讀出了緊張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無疑是刪繁就簡,簡化了教學環節,但又增強了學生自己的體悟。讀懂、讀透這一句話,才能為下文的理解做好鋪墊。
二、研讀向導的表現
1、面對同伴的焦急與緊張,向導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生找到句子回答。
出示向導的話: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2、抓住重點詞──“若無其事”,學習寫向導的話。
什么是“若無其事”?生說對該詞語的理解。帶著這樣的感覺自己讀讀,再指名讀。
3、說說對向導的表現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
(生說:向導為什么這樣說呢?)
4、向導真是冷淡呀,招來了同伴們一片“總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
老師來當那個向導說那句話,請同學們來做做當時的同伴,來呼喊向導(用喊)。
5、從這些話中你們覺得向導怎樣? 生說。
6、為什么向導原先不救,現在卻不情愿地抱起小龜 ,朝大海走去。
理解“不情愿”。
大家是怎么理解“不情愿”的呢?生說。
想象說話:向導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如果小龜回到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會爭先恐后結伴而出。這樣很快會引來很多食肉鳥,這些幼龜就會成為它們的口中之食。)
7、指導朗讀:
想想向導的情緒,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設計理念: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走進了向導的內心世界,了解了生物學家向導面對同伴們的焦急和緊張自己卻“若無其事”的原因。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心情,學習用朗讀來表達情感達意。
三、學習向導這樣做的結果部分
1、向導這樣做,結果是怎樣的呢?
出示有關文句: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2、生自由讀這些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3、向導看到這樣的情形,他怎么做,怎么說?
出示: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4、向導為什么而悲嘆 ?指名學生說。
5、難道只有向導這樣難過嗎?生說。
你是從那些地方體會到這種情感的。
生找相關句子:
我們的向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我和同伴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
指導朗讀。
設計理念:該環節的設計時時不忘語文課的感性特征,讓學生在讀讀悟悟中領會。在讀懂向導的行為時同時也讀懂了課文所在承載的“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的深刻意義。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問道”
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誰能說說題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規律) 那么題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規律)。
二、統讀全文,回顧內容。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讀課文,
讀文后(選一個學生匯報作者一行人的目的)。
說得真好,你們愿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說)看完后,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2、我們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對我們的表現,向導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節,邊讀邊畫邊思考,并標注你的感受。
四、默讀課文,深入研讀。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出示幻燈片)
思考: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向導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2、匯報交流:
⑴ 學習三-四自然節:
①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聯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看見探頭小龜有危險,就焦急起來,讓向導想辦法。聯系上文小龜遇險體會我們因愛護小龜,擔心它受到傷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規律。相機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企圖”。
指導朗讀,讀出危險及焦急的心情。
② 面對著我們如此焦急的表現,向導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電腦出示: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為什么這么說?理解“若無其事”他說這句話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向導覺得這是正常的規律,幼龜防護天敵,自然有自我保護的辦法,不能人為去改變)
③ 第四自然節中還有哪些句子表明了他們情感的不同?引導學生理解“冷淡”“極不情愿”等詞語。
④ 指導朗讀:
誰的想法正確呢?后來發生了什么事呢?
⑵ 學習第五自然節:
① 學生匯報:相機理解“魚貫而出”。② 你明白了嗎:為什么說我們干的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過渡: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呢?
⑶ 學習第六、七自然節:
① 自由讀6~7自然段思考: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呢?
② 學生匯報。
③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
⑷ 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
“天啊!” “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4、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中心: ⑴ 我們不顧自然規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至海龜受到巨大傷害,令我們震驚,我們極力去救海龜,但我們內心仍是悔恨至極,讀第八自然段,從哪兒看出我的心情?
⑵ 我們的內心會想什么?(無知,好心辦壞事,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只能把事辦糟,自然現象神秘莫測,不知道就不能亂加修改。)
⑶ (出示句子)向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愿,現在心情又是什么樣?(悲嘆)把悲嘆換成感嘆行不行?悲(為小龜的慘死)嘆(人類的無知,強行改變規律,應受責罰)
⑷ 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⑸ 有感情地讀第八自然段。
四、感悟啟示
如果你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請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
五、朗讀全文,明“道”。
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么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六、作業。
找一找生活中違背自然規律行為
板書: 我們:無知之愚
自然之道{ } 愚不可及
向導:有知之愚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七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 偵察 愚蠢”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自然對人類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向導話,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導語引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讀這些詞。
(開火車復習詞語)
2、把這些詞帶入課文中自由速讀,想想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3、指名說。
4、說得真好,你們愿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說)
5、看完后,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
2、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⑴ 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① 請同學自由選擇3、4、5自然段中的任一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② 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③ 指名匯報,學生補充。
三段:表演 抓住 幼龜:欲出又止 偵察 躊躇
潮鶇:企圖。
四段:指導讀。
抓住重點詞:焦急 若無其事 冷淡 極不情愿
解釋:規律
④ 大屏出示并比較句子。
ⅰ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ⅱ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⑵ 學習六 七 八自然段:
①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呢?自由讀6-7自然段。 ② 同桌討論。
③ 指名說。
④ 向導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嘆,齊讀最后一句。
⑤ 同學們,當海灘上最后一只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說什么?
⑥ 指名說。
師引導:萬事皆規律,有法天下和。(板書)
四、小結
1、出大屏,布置自選作業,生寫師巡并指導。 2、指名讀。
五、布置作業
1、完成本課練習冊。
2、推薦讀課外書。
【課后反思】
本節課我能緊緊抓住教學重點,以讀,演 悟等多種形式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白向導最后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理解了自然之道即“萬事皆規律,有法天下和”。學生說的積極性很高,最后小練筆,學生便水到渠成了。
本節課也有不足:
1、課題中的“道”還應在課尾小結時再點一下就好了。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所加強。
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不斷鉆研,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訓練語感。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3、學習課文,豐富見識,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了解向導的話。
三、教學難點:
依據文本,深入體會自然之道,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詞語。2、復習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理念:復習詞語、課文內容,溫故知新,訓練學生學總結概括能力。】
(二)、提出問題,學生自讀自悟。
生自由讀文,思考“蠢事”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這是一件蠢事?
【設計理念:中心突破法,讓學生抓住主要問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分析文本能力,這是閱讀課的重要方法。】
(三)、解決問題,體會自然之道
1、師生交流,這件蠢事指的是什么。
指名交流、反饋(PPT出示相關語句“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讀、悟。)
2、師生交流:哪些信息透露出這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指名交流、反饋(PPT出示相關語句“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等相關句段”,抓住“欲出又止”、“如無其事”、“氣喘吁吁”等,體會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因為我們的“無知”以及“熱心”而上演。)
【設計理念:聯系平時學過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學以致用,快速在文本中提煉重點信息,并且在學生照讀原文時指導內化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3、說話練習:悲嘆與感嘆哪個表達效果更好。
【設計理念:指導朗讀,詞語品析體會人物心情以及表達效果的不同。】
(四)、拓展閱讀,體會升華
1、生閱讀《揠苗助長》、《被喂飽的熊是死熊》談感受。
2、師生談話交流、揭示中心: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
3、聯系實際,師生交流:我們怎樣保護大自然。
【設計理念:增加閱讀量,開拓視野,加深體會何為“自然之道”。】
(五)、布置作業,閱讀鏈接
【設計理念:教師點撥引發閱讀期待,將課堂延伸到課下。】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7
一.說教材
他們的目的是觀察幼龜怎樣離巢入海,在觀察中為救一只幼龜,沒想到這是龜群的“偵探兵”,成千上萬的龜群也爬向大海,因來了許多食肉鳥,造成幼龜的傷害。描寫了眾人與向導對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過本篇的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二、設計理念
比中明“理” 讀中悟“道”:根據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特點和課程標準“個性化閱讀”的教學建議,按照“感知、感悟、升華”的流程,讓學生在比較、想象、朗讀等語文活動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領悟文本的內涵,培養學生初步的理性思考能力。
學習目標:1.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的。
2.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注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重難點: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本文選用板塊教學模式。
活動一:串聯一組詞語
活動二:品讀幾個句段
活動三:暢談一個收獲
1.從讀中感悟文本
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我引導學生透徹地把課文讀熟,通過范讀、齊讀、分角色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層層提高要求,階梯上升,循序漸進。
2.給學生自我提升的空間
根據課改的精神,鍛煉學生的動手、搜集資料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學生的視野。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并圍繞課文內容,共同分享資料。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引導學生品讀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故事。在交流中明白說明的道理。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說學生情況
高年級的學生,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8
下面是關于《自然之道》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
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從內心深處不太喜歡這一組課文的教學,因為它們都是說明文,文章缺少美感。那么,如何上好說明性課文呢?通過一個單元的教學,深有所悟:在教學中,應制定一個合適的的教學目標,目標不要太多,太花哨,而要集中一點以攻之。下面就《自然之道》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談談在教學中如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自然之道》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應遵循自然規律,避免好心辦壞事。這是一個令孩子們感興趣的故事,因為小海龜離巢進入大海正是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缺少的知識。但是,透過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卻是孩子們難以理解的。“自然之道”、“自然規律”,這是一種以成人化的辯證思維來詮釋的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引導學生通過感性的思維、通過語文的方式、運用更適合兒童理解的語言呈現出來,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難點。
曾經聽過周邊的老師講過這一課,也看過網上很多教師執教的課堂實錄,綜合分析,均是抓住“我們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來作為文章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由此理解我們救幼龜反而還幼龜的過程,從而體會違反自然之道最終事與愿違的道理。
各種課堂實踐有其成功和失敗之處,那么針對我的課堂、我的學生,我又應該運用怎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呢?很顯然,“我們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為文章的切入點非常清晰,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但是,當我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以他們的心理來走進故事,就會發現這個切入點不適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因為首先它是倒裝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小幼龜從龜巢進入大海的整個過程,他們的內心及情感更愿意隨故事情節的曲折變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們會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棄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實際,立足我的教和學生學的實際,最終確定了 “抓住我和向導心情的變化”這一線索,引導學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動中,使自己成為文章的主角共同關注小幼龜的命運。
在課堂中,我引導孩子們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學生默讀全文,勾畫出能體現我和向導心情語句,并以批注的方式進行概括。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我們剛剛發現幼龜時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們當時的驚喜之情,感受小幼龜的“欲出又止”,感受我們那種備感新奇的心理。接著引導學生發現之后我們的情感變化,感受嘲鶇突然而至時我們內心的焦灼,與向導的若無其事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為向導的“極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鋪墊。在我們的反復催促下向導將一只幼龜抱向大海,此時,學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龜后的平靜轉為害一群幼龜后的震驚和懊悔。在血色夕陽下,在幼龜被食肉鳥啄食的悲慘情景的想象中,學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導若無其事的那句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在情感的強烈變化中,在內心的強烈掙扎中,孩子們終于主動地去思考:幼龜離巢進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們違反了自然之道結果是什么?在疑問與思考中,在引導與點撥中,孩子們走進角色進行了真正的心靈體驗與行為的審視,而這種體驗與審視并不是教師強加于他的,而是發自內心的渴望,發自震撼后的思索。
抓住詞句進行感悟是體會人物情感的主要方式,而這種情感通過加工轉換成朗讀予以升華。在本課中,我抓住了這樣幾個朗讀訓練點:1、感受我和同伴們的緊張和向導的若無其事。我和同伴焦急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的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若無其事的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2、感受因我們的無知導致一群幼龜喪生時的震驚、后悔莫及。“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在朗讀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發自心得的呼喚與感慨,孩子們將自己化作了太平洋海島上的實地觀察者與事件的參與者,他們由對幼龜離巢的好奇轉為了對自然現象的探究與自然規律的深入思索,當他們將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傳達出來時,他們真正做到了用心去真實的感受,那一聲聲抑揚頓挫,若急若輕的朗讀就是這一真實感受的見證。
在以人物情感變化為線索的感悟中,在朗讀的指導升華中,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們好心辦壞事的整個過程,經歷了發現幼龜時的欣喜、幼龜面臨危險時的緊張、救下一只幼龜時的喜悅和踏實、害了一群幼龜后震驚和懊悔。一堂課上,如風云突變,孩子們的心隨幼龜的命運而起伏,繼而轉化成了層層深入的感悟和思索。雖然最后孩子們并不能用成人化的語言解釋“自然之道”這一思辨的難題,但在他們的意識中,已經清楚地知道了什么是自然之道。“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順其自然”等這些俗語、成語運用,不正是他們對自然之道的最好詮釋嗎?
一堂課下來,我深切的感受到,課堂的主人永遠是學生,他們是課堂實效性的主宰者,走進孩子們心靈,引導他們用心真實地去感受,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真諦。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9
《自然之道》說課稿
一、說專題
我進行試驗的專題是:抓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語文課標》明確提出第二學期要陪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學會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斷,以及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理解詞句的能力是閱讀中最重要的任務,必須在閱讀中落實,而孩子進入中段詞匯量大增,課文篇幅越來越長,這就需要我們教給孩子一些方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確立了自己的小專題《抓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二、說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游時,看到一只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只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只幼龜是偵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
1、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并體會文中的重點句子。
2、閱讀體會法,指導學生抓關鍵句子,在讀中感悟。
3、直觀教學,借助多媒體展示畫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閱讀拓展,在閱讀文本的同時,補充課外資料,幫助學生挖掘教材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五、說學法
1、在朗讀中學習本文語言的用法,理解自然之道。
2、自讀自悟,讓讀貫穿課堂,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3、資料補充,了解綠龜。
六、說教學過程
1、引題,板書課題理解課題,讀了課題,你知道“道”是什么意思?大自然的規律到底是怎樣的?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探究。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2)檢查預習:認讀詞語、出示多音字、詞語積累、聽寫等。(3)讓學生說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此次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和了解綠龜。
4、學習課文3、4自然段,讓學生自讀課文,抓重點詞來理解文章的內容如: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等詞說說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 “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范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向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說這句話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請你說一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向導的話的意思。結果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了那只小龜,嘲鶇呢?并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看到嘲鶇“頹喪”飛走,我們的心情怎樣?(自豪、高興······)
是啊,我們成功的解救了一只幼龜而自豪,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卻令人極為震驚,結果怎樣?下節課繼續學習。
六、作業
1、摘抄四個字的詞語。
2、 繼續熟讀課文。
3、搜集關于自然之道的忽視讀一讀。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呼圖壁縣第一小學 馬維麗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教學的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充滿生機它是人類的老師,它給我們許多啟示,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發生在大自然的真實故事。
1.(出示課題),請看課題,一起來讀讀!
2.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大膽的來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學生發表認識,教師不置可否)引導“道”是規律。
二、初讀課文,感知“自然之道”
1.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次。
2、檢查預習
加拉巴哥島 筑巢孵化 躊躇不前 嘲鶇 頹喪 響徹云霄 等詞
三、切己體察,揣摩“自然之道”
(一)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1、2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了解綠龜,相機出示資料。
(3)出示嘲鶇啄幼龜圖,文中是怎樣描寫幼龜的呢?
(二)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同學們,帶著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島,看看一路走來,你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先自讀3-4自然段。
2.當你置身于島上,看到嘲鶇啄食海龜這一幕,此時你的心情是怎樣?(難受,著急,緊張)
3.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說說你的理解!
4.出示畫面及文字研讀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你們看,這就是發生在沙灘上那令人緊張的一幕,讀讀這段文字,哪些詞、句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5.學生交流研讀成果
“突然”
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么強調,說說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誰來讀?
“啄”
“他用嘴啄幼龜的頭”,多危險,多狠啊!誰來讀?
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個新詞,知道它的意思嗎?
它的出是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躊躇不前)
你們說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它這么擔心有沒有必要啊?(理解嘲鶇的兇狠)
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
6.感情朗讀人物的不同反應
(1)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學向導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指導讀出我們的焦急來,讀出向導的漠然和若無其事。
(2)“‘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他們會怎樣話勸求向導的呢?
(3)讀到這,你對向導的話,對“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7.推演自然情境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任何干擾,嘲鶇和幼龜之間的故事將如何發展?請你根據課文的有關語句,展開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四、談話總結,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勇敢的海龜,本來它們可以順利地實現入海計劃,可是由于我們的出現,我們的干涉,這一巢的幼龜就完全改變了命運。我們下節課再去面對我們不忍面對的慘狀。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10
這節課第一、二課時全部上完、評完、討論完之后,我做出以下總結和反思。
兩個課時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在設計的條理上都還清楚。只是一到課堂上,現場生成的問題我沒有做出恰當的處理,導致條理不清。這應該是因為經驗不足和機智不夠。也正是因為經驗的不足我敢放手學生,總是牽著學生,希望學生按照我設計的步驟按部就班。這樣越害怕就越不敢放手,越不放手,就越不會放手,豈不成了惡性循環。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我這樣沒有魄力去嘗試放手,豈不是故步自封。主任建議我多看名師的課堂實錄,用他山之玉,攻我這塊石頭。我定聽從教誨,付諸行動。
自己在上課時還存在一些不好的習慣。一方面,學生回答問題時,自己比學生還急,總想強學生的話,替學生說,代學生總結。其實想想就算換成我們,針對一個問題也不太可能在一時之間就組織好語言,說得頭頭是道,要允許學生思考。另外,存在說半句話讓學生接話的現象,看似實在啟發學生,其實并不是那回事。
主任建議講過一節課之后要從這四方面反思:有什么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怎樣解決;下次遇到一類的問題怎么辦。這樣勤反思,勤思考,勤總結規律,才能積累經驗。
就本課第二課時,我沒有抓住幾個訓練語言的重點,和文章的寫作方法(幾處對比),學生讀書也不充分。其實這些訓練點也都是學生理解“愚不可及”的關鍵,語言的訓練完全也是為理解課文做準備的。訓練之后必不可少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讀,這也是學生感悟文本的一種重要途徑。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我總結如下:
1、在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個切入點時。可以設計通過改句子讓學生對比,做一個語言的訓練,并為學生理解“愚不可及”做鋪墊。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愚蠢到極點了)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經說明了事情是錯誤的,在前面再加一個“愚不可及”更是說明我們現在的后悔和自責。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們來讀讀這句話。
2、預設和生成
在讓學生找“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時候,學生直接找到了第五自然段中的“愚不可及”的理由,我可以追問:“這是我們的做法嗎?”這樣學生自然的就會向前兩段的做法中去找了。
3、深挖語言訓練
學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可以抓住向導的“若無其事、及不情愿、冷淡”與我們的“緊張、焦急、呼喊”,兩者的態度作對比,讓學生充分體會我們的愚不可及。
(1)學生找到“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2)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向導的態度是什么樣的?還能從那句話看出來向導的態度你?“及不情愿、冷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度?
(3)那我和同伴看到嘲鶇在啄幼龜,企圖把他拉到沙灘時,我們的態度是怎樣的?“緊張、焦急、呼喊”我們為什么有這樣的態度?
(4)對比:出示向導和我們的態度,對比
請同學們對比向導和我們的態度,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有感情朗讀第四段,我們來感受他們態度的不同和我們的愚不可及。
(5)此段講完之后,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學生讀,加深理解。
4、第五自然段
在學生找到我們“愚不可及”的理由時,讓學生讀理由,加深理解。
5、在學生學習我們的“愚不可及”帶來的后果時,可訓練學生想象說話:“此時我們看到這樣嚴重的后果之后,我和同伴這些游客會想些什么?向導又會想些什么?
6、在學習最后一段第一句時,可以在“歡樂”與“頹喪”之間,“食肉鳥”和“幼龜 ”之間,“食肉鳥的歡樂”與“我們低著頭”做一個對比,突出我們的愚不可及。
7、最后在學生說結尾啟示時,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在那之后,每次和別人說起那件事,我都禁不住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學生就不會僅僅局限于說自然規律那些套話了,也可以就對本文的感受談談。
總之,對文本首先要做到自己心里明白,才能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清楚。明白文本了,也就能容易的找到幫助學生走進文本的切入點,才能在學生和學習目標之間架起最堅實的橋梁。多方面預設學生了,才能大膽放手而又不亂了陣腳。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11
一、直接導入、理解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請大家認真看我寫課題。(板書:自然之道)來,讓我們齊讀課題。
全班齊讀課題。
師:大家看這個“道”字,你們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
生:“道”有道理的意思。
生:還有“道路‘的意思。
生:我知道它還有“說”和“道德”的意思。
生:它還有一種意思是“道教”。
師:看來,這個“道”字的意思還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認為是“道理” 和“規律”的意思。
師:你的理解很正確。那課文到底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和規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帶著問題,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感知課文,領悟道理,發現規律
(一) 整體感知,領悟道理
師:大家把課文都讀了一遍,那課文到底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呢?文中有一段話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我們,找到了嗎?誰來讀一讀。
生讀: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師:就是這段話,同學們,不動筆墨不讀書。讓我們拿出筆來把這段話做上記號。
生做記號,師巡視。
師:做好記號后,請放下筆,讓我們雙手捧起書,把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一起讀一遍。
全班齊讀。
師:多整齊的朗讀啊!同學們,看看像名言警句似的這段話中,第一句話是:人是萬物之靈(板書)
師:再看看第二句話,如果請大家抓住其中的兩個關鍵詞,你會抓哪兩個?
生:我會抓“自作聰明”和 “反面”。
師:誰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抓“自作聰明”和“走向反面”。
師:你真會學習。(板書:自作聰明走向反面)
師:誰來說說“自作聰明”是什么意思?
生:“自作聰明”就是自己以為自己很聰明,其實并不聰明。
師:那文中的我們自作聰明做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默看課文,待會看誰能用最簡潔的語言告訴我們。
生默看全文。
師:很多同學都想和大家交流了,那讓我們聽一聽。
生1:課文寫了我們自作聰明救了一只幼龜,卻害了數十只幼龜的故事。
師:從你的回答中,讓我們知道了故事發生的原因和結果,可是故事的經過卻不太清楚。
生2:課文寫了我們自作聰明救了一只幼龜后,讓巢穴里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它們爭先恐后地魚貫而出,引來許多食肉鳥,最后害了數十只幼龜的故事。
師:短短的幾句話,就讓我們明白了整個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你真了不起。
師:同學們,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人類,本想保護幼龜,可自作聰明卻讓事情走向了反面。這就是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二)發現規律,升華道理
師:“道”還有“規律”的意思,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的3——8自然段,一邊去默讀一邊去發現自然界中到底存在怎樣的規律?
生默看課文3——8自然段。
師:誰來說說,你發現了怎樣的規律?
生:我發現幼龜在離巢進入大海之前,都要派一名偵察兵出來,先看看外面是否安全,如果安全,它便會爬向大海,其他幼龜也就跟著爬出來;如果偵察兵發現不安全,它就會返回龜巢,把信息告訴自己的同伴。
師:是呀,這就是幼龜的生存規律。我們人類之所以讓事情走向了反面,是因為
生1:是因為我們在這之前根本不知道幼龜有這樣的生存規律。
生2:是因為我們違背了幼龜的是生存規律。
師:我們因為不了解、不遵循幼龜的生存規律,自作聰明,害了數十只無辜的幼龜。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沒有聽過、見過這種違反規律,自作聰明的事呢?
生1:我看見一個關于小雞從蛋殼里出來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孩看見一只小雞就要從蛋殼里出來了,可蛋殼卻還沒有完全破,小孩出于好奇,用手把蛋殼撥了,小雞出來了,可過了不到5分鐘,小雞便死了。
師:多可憐的小雞呀。
生2: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條小金魚,我特別喜歡。每天只要我有時間,就會去瞧一瞧金魚。可是,一連過了好幾天也不見它長大一點,我很是著急。這時,我突然想起媽媽為了讓我快快長大,總是給我買很多好吃的東西。于是,我就把自己最愛吃的巧克力、薯片拿來放進了魚缸,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我心愛的金魚就死了。
師:多善良的孩子呀,只可惜好心辦了壞事。
生3:我的爺爺生活的村子里,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那里的人們經常在那里洗衣、洗菜。可是后來人們為了致富,在小河里喂了許多小魚、小蝦,為了讓小魚小蝦快點長大,人們就往河里倒糞便。沒多久,河水遭到了污染,小雨小蝦都死了,人們的飲水之源也遭到了破壞。
師:看來,我們人類自作聰明時,還會害了我們自己。
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和大家剛才說的一個個事例中,我們還悟出了我們的生活之道。(板書:生活之道)
師:同學們,為了讓這樣類似的事情不在我們身上重演,為了讓課文中的道理時刻警醒我們,讓我們再次捧起課本,一起讀這段話。
全班齊讀最后一段話。
(三)學習用詞的準確性
師:聽著同學們擲地有聲的朗讀,我也想讀讀這段話。不過,大家可要仔細聽,看看能聽出什么?
師讀最后一段話。(故意漏掉“可能”)
師:誰聽出了什么?
生:您把“可能”這個詞讀丟了。
師:你真是個善于傾聽的孩子。
師:那“可能”這個詞能不能丟到呢?
生:我認為“可能”不能丟。因為我們自作聰明時,的確會讓事情走向反面,但有時也可能走向正面。
師: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自作聰明走向正面的可能性很小。同學們從剛才句子的對比中,你們能感受到我們在語言表達時要注意什么嗎?
生:我們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
師:是的。請大家看課后習題第三題。誰來讀下面這段話?
生讀:太平洋綠龜的體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巢而出,爭先恐后爬向大海。
師:這里有兩個帶點的詞語,他們是“左右”、“一般”,能去掉嗎?
生1:我認為“左右”這個詞不能去掉。因為太平洋綠龜的體重有的可能低于一百五十公斤,有的比一百五十公斤要多,有的還可能正好是一百五十公斤。
師:你說的很有道理。那“左右”能不能去掉呢?
生2:“左右”也不能去掉。因為幼龜除了有的在四五月間離巢外,有的可能在三月尾或六月頭出來。
師:看來,加上“左右”“一般”會讓句子表達的是意思更為準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再次去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全班齊讀。
四、回歸整體,指導朗讀
師:課文學完了,那大家覺得課文中的故事怎么樣?
生1: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有趣。
生2:課文中的故事讓我知道了幼龜原來還有這樣的生存規律,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
生3:課文中的故事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認為很有意義。
生4:這個故事能帶給人啟發。
師:是呀,這么有趣,還能帶給人知識和啟發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來讀一讀。
指名分段讀,適時指導。
五、依托課文,指導寫作
師:葉圣陶先生說過:一篇課文就是一個例子,是我們學習寫作的例子。那這篇課文能給我們的寫作帶來哪些啟發呢?大家可以瀏覽一下課文,也可以和同桌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交流。
生1:學了這篇課文,我知道我們以后寫作時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
生2:有時候人物的心情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表達。比如課文的第7自然段里:“天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從這句話里我們能感受到人們深深的自責,緊接著從人們救幼龜的動作描寫中也感受到人們的懊悔。
生3:這篇課文的學習還讓我知道寫作時要前后照應。比如:第4自然段中“那只嘲鷹眼見到手段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和第8自然段中“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這兩句話前后照應。
生4:我還知道文章的開頭就可以從故事發生時開始寫。
生5:這篇課文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寫一件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師:同學們真會學習。通過一件事情告訴人一個道理,(板書:事——理)其實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里,就蘊含著很多深刻的道理。在生活中,我們聽過、見過自作聰明的事,那我們有沒有做過自作聰明的事呢?(有)看來大家都有材料可寫了,我們就可以把文中的最后一段用作自己習作的最后一段。
六、交流收獲。
師:在這節課即將結束時,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生1:學了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生2:學了這篇課文給我的寫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生3: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不小忍則亂大謀。
師:我知道你的意思是:小不忍則亂大謀。
師:同學們有收獲,我真為大家感到高興。一課一得。隨著時間的積累,大家將會受益匪淺.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抄寫:
1、生字新詞。
2、兩組要比較的句子。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4、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并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范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并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1、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2、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先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說一說,最后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了解情況。
《自然之道》3~8自然段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生字,理解“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欲出又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響徹云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學生的見聞,激發學生探究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引入,質疑激趣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帶給人類的啟示。
(簡單的導入,開篇的質疑,既能節省教學時間,又能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注意這些詞語的發音。
2.出示詞語,檢查認讀與理解情況。
出示:企圖 情愿 蠢事 補救 偵察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見死不救
3、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課文主要內容的格式:
指名說,然后總結:“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幼龜。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理解;而解釋詞語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很多教師對課文中的詞語置之不理,這是導致學生理解能力差、詞語積累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 深入研讀,體會文意
激發興趣:
我們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格島,就是為了觀察幼龜怎樣入海,怎么會傷害那么多幼龜呢?
(一)、學習課文3—5自然段
1.默讀課文3段,把描寫幼龜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幼龜為什么要這樣做,并且想一想:哪個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2、學生讀有關的句子。
3、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學生齊聲讀句子。
指一位學生到前面來學著幼龜做做這個動作。
老師和那個學生談話:
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假如你遇見食肉鳥會怎樣做?外面沒有食肉鳥你會怎樣做?你真是個稱職的小偵察兵,同伴們非常相信你。
同學們,根據小幼龜的表演和課文中的描寫,你覺著那一個詞語用得更好,好在哪里?
師:可就在幼龜躊躇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他拉到沙灘上去。看到這種情景,我們和向導的表現有什么不同呢?
讀第四自然段,思考我們和向導的態度有什么不一樣?畫一畫有關的句子,想一想為什么?
指名說我們態度是:板書:緊張、焦急
請讀一讀有關的句子。再指導讀,怎么才能讀出緊張焦急的感情?
向導的態度是怎樣的?板書:若無其事、極不情愿
請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出示句子:向導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板書 我們 緊 張 焦 急
向導 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指導朗讀:(2)若無其事是什么樣?該怎樣讀?
4.教師采訪學生:你就是向導,請問你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可能出現的回答:(1)向導沒有同情心;(2)向導了解幼龜的生活習性,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殺身之禍,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不得不做。(3)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4)也許他更喜歡鳥類,他希望饑餓了的嘲鶇有口飯吃;(5)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想給其他人一個教訓。
再出示句子:他極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龜,向海邊走去。
你從極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
(向導非常不愿意去做這件事情。但是看到同伴們著急,心里過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龜,按照我們的要求把小海龜放進了大海。)
指導讀: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那只小海龜得救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課文里卻寫道:“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讀剩下的課文段落。
(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以及有價值的討論更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供了保證。)
(二)學習課文6-8段。
首先來回答: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注意表達的順序。
1、 說到偵察兵時。
2、 教師出示句子: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小幼龜從巢穴里魚貫而出——
3、 從這些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幼龜的多,都爭著向外爬)
4、 怎么讀?
5、 老師問學生: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龜,你來告訴大家,你們為什么要爭先恐后的爬出來?
(我們派出去的偵查兵沒有回來,他肯定看到外面沒有危險,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險,他會返回巢穴中的。)
這說明了向導抱走了小海龜是給了后面的小海龜一個錯誤的信息。就是這個錯誤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龜提前出了巢穴,接著又導致了什么后果呢?
學生接著談一談。
老師:數十只小幼龜已經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這些小幼龜被食肉鳥們吃掉時,又是怎樣的場景呢?讓我們來展開想象,選出其中一種情況寫一寫,看誰寫的具體形象。
1.引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想象當時情景。
一只幼龜正興奮地向前爬著,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見到我親愛的媽媽啦!忽然一只鰹鳥飛快地俯沖下來,使勁地啄它的頭。小幼龜被這樣的突然襲擊嚇壞了,它本能地把頭和四肢縮進了殼里。那只鰹鳥并沒有放棄對幼龜的襲擊,它用又尖又長的嘴朝著幼龜的殼里使勁地啄,幾下子就把幼龜的頭啄得血淋淋的。一會兒,小幼龜變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覺,四肢無力地伸出了龜殼。鰹鳥津津有味地把幼龜吃了下去。
一只幼龜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腳步,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便向前爬著,邊想回頭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還沒有張開口,就——
一只幼龜正低著頭奮力地向前爬著,忽然聽見同伴一聲慘叫,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
一只幼龜剛剛把腦袋伸出巢穴,想追趕同伴,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經過奮力地爬行,終于到達了海邊,它激動地想:“我終于可以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
老師:我們親眼目睹了這樣凄慘的場景,感到了震驚,急忙學著向導的做法在海灘上營救著小海龜,累得氣喘吁吁,但是這已經無濟于事了,對小幼龜的彌補也是謹小慎微的。所以——
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1)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老師:食肉鳥們因為吃了無數的小幼龜而高興地叫著,但是活下來的小海龜這時候會怎樣想?它們會對我們說什么呢?
采訪學生:你會說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偵察兵,你在大海里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你是不是應該為我們就了你而感到高興呢?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
我們好心卻做了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沒有得到幼龜們的感謝,所以——
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灘上。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板書:傷心
(2)比較句子,體會“悲嘆”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加上“悲嘆”好在哪里?(能體現出向導極度悲傷難過的心理。)
板書:悲傷
根本可以換成什么詞語?
向導為什么會如此悲傷?(非常自責、后悔——幼龜的災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再次讀這個句子,感受向導的悲傷之情。指讀、齊讀。
(展開想象,讀寫結合;句式對比,體會用意。達到了寫作訓練與加深閱讀理解雙贏的目的。)
師小結:看來向導既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饑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他對幼龜的生活習性還是很了解的,也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當然,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
2.談感悟、談啟示。
同學們,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可能出現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
3、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好,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板書:遵循)
布置作業: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例就是人們破壞了自然規律,發生的后果總是事與愿違,都是有哪些呢?我們課下調查一下,下節課交流。
(采用聯系對比等方法,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板書設計
我們 緊 張 焦 急 傷心
自然之道
(遵循) 向導 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