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精選16篇)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1
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春游,參觀貝爾科普基地的情景。貝爾科普基地在關外,途中經過一片莊稼地,地里種著時令蔬菜,長勢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塊塊碧綠的翡翠。我情不自禁地贊嘆:這蔬菜真新鮮,好一派田園風光!看到此情此景,孩子們的表現更讓我感嘆:他們大呼小叫:老師,快看!生菜居然長在這里,啊!那是我吃過的菜……是的,鄉村生活對他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莊稼地留給他們的印象似乎超過了科普展。他們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的興奮,津津樂道,滔滔不絕……
因此在《鄉下人家》這篇課文備課時,我就想應該抓住學生對鄉下生活的好奇、向往,抓住田園風光的獨特、迷人的特點,通過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和諧的農家畫面,通過城鄉對比,讓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城市孩子從平凡的事情、普通的場面體會出的鄉村生活的美。細節的感受體現在具體的教學中:
一、提問導入,輕松自然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我們生活在深圳。”
師:“你能用一兩句話說說深圳的特點嗎?”
生:“深圳是個現代化大都市,很繁華、有許多高樓大廈……?
師:“我們生活在大城市里,對城市的生活不陌生。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去體驗一下另一種生活,我們一起去《鄉下人家》看看,去感受一下鄉村生活。
(板書課題)
(說起自己生活的環境,孩子們能夠抓住城市的特點描述,如:城市的繁華、城市的高樓大廈、城市的現代化等等;提起鄉下生活,孩子們眼中就流露出好奇、興奮……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會有一個疑問:鄉下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呢?恨不得馬上就去看看。這樣既輕松自然地引入了課題,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感受到不論上什么課,如何引入是很關鍵的,就像蓋樓建房,開始地基不大好,整棟房子就沒法蓋了。引入得不好,整堂課就會散亂無章,猶如一盤散沙;好的引題,就如一堂課有了骨架,剩下的血、肉就看你如何去填滿,想豐滿圓潤、想挺拔苗條、想威武強壯……都可以達到。)
二、聽文觀景、如臨其境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的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
那房前順著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綠的藤蔓,門前空地上以這是令開放的美麗的鮮花和午后伴著春雨從土里探出頭來的嫩筍,那覓食的雞群,那嬉水的小鴨,那鄉下人們在門前的樹蔭下邊吃晚飯,便閑話家常,其樂融融,夜里伴著紡織娘美妙的歌聲甜蜜景如夢鄉……
(此刻多媒體課件起到了語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瓜棚月夜下的情趣,仿佛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
三、梳理整合、濃縮場景
1、小組討論交流:
課文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每人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場景說說,再把描寫這一場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讀給大家聽聽。
2、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每一個場景:
⑴ 學生發言,教師指導點撥:
(瓜藤攀援圖 鮮花輪放圖 雨后春筍圖 雞鴨覓食圖 院落晚餐圖 月夜睡夢圖)
⑵ 小組為單位輪渡一至六自然段:
(在這個環節上,學生能夠拓展思維,通過對比的方式來描述鄉村生活,如城市里的雞鴨生活和鄉下的雞鴨生活對比,城市的繁華、節奏快和鄉下生活的質樸、悠閑得比較,但在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場景時,感覺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四、品味語言,學習寫法
1、幾場春雨過后,到哪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擬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覺生動、自然)
2、青、紅的瓜,碧綠的藤荷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者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對比的手法使人感覺別致生動、親切可愛)
3、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體現了寧靜、和諧的農家生活畫面)
4、……(品味語言,在朗讀方面還要加強指導,通過讀體會鄉村生活的純樸自然、富有情趣,指導前與指導后應有區別)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學生們對鄉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體的體驗,在整節課中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還要加強學生朗讀的指導。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2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它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替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一、抓住主線,提綱挈領。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一條主線來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此上串下掛,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后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
二、在“讀”中感知、感悟。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賞讀悟情——品讀想象——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如:“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竹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讓學生體會“探”字的妙處。“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讓學生想象雞和樂融融的情景等等。
2、精心選擇了部分非常貼合課文內容、富有美感的圖片制作成課件,造成視覺沖擊,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情境。如:青紅的瓜,春筍,雞鴨覓食,各種鮮花等。
3、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指名讀,自讀品味等,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由淺入深層次性的朗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不足之處:
1、除了重點段落以外,其他段落的朗讀訓練效果不是很理想,沒有在朗讀中滲透朗讀技巧。比如在教學“鄉下人家在天高地闊的環境里吃飯”這段時,可以問學生:“你認為這樣的環境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讀?”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去讀會更好一些。
2、某些環節學生參與度不足,問題設計應更有梯度,教學語言應更生動淺顯,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人人分分秒秒有事可做。
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的研究是沒有止境的,今后還需且行且思,爭取更上一層樓。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3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通過空間、季節和時間的交替描寫,展現了“屋前搭瓜架、門前種鮮花、屋后春筍冒、院里雞覓食、河中鴨嬉戲、門前吃晚飯、夜靜催眠曲”的田園風情。在教學中,我從增強學生主動性入手,以閱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復閱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后交流品味。這樣學生學習起來興趣濃厚,效果也不錯。
課文描寫鄉下人家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個畫面都很美。在學習了課文之后,在課堂上利用時間,進行寫話訓練。
鄉下人家,在屋前搭一瓜架,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先讓學生把課文中的內容用以上句式寫下來,這樣即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鞏固,又訓練了學生說話的能力。然后,給學生三張課外的圖畫,讓學生用以上句式練習說話,并想想鄉下人家還有什么什么風景,這樣啟發學生想地球已經調至震動狀態象,發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引起共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4
《鄉下人家》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體會。
一、根據我的了解,我們的學生95%以上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對鄉村生活缺乏了解
學習本文,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于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基于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讀通課文,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
3、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這一重點確立的依據是本組的編排目的及本文在組內的重要地位。同時,這也是難點,因為我們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繪的景與物大多是學生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從陌生的景物中、從平淡的文字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重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致辭時內化語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讀一讀喜歡的段落,說一說感興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樂趣。關注他們情感的生成、個性的體驗和生活的聯系。
閱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本文的教學目標有“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語段”“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朗讀的訓練,寫法的引導,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
根據課文任務量,我用兩節課完成教學。第一節課的任務是通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第二節課的任務是繼續品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寫法。第一節課的安排與意圖是這樣的:
1、看圖導入,進入美好情境。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馬上進入美的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
2、自讀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布置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在腦海中再現美的情境。
3、品讀課文,展示自學成果。全班交流學習感受,并通過做小主人邀請客人這一方式,內化語言。
4、讀讀寫寫,積累語言。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從他們的朗讀中,我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以學定教。作業上進行分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要求,介紹鄉下人家的一處場景。
四、教后感受
1、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向往。
2、知識點的教學比較扎實。能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3、課堂中時間的控制還不是很好。開始部分的正音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后面重點的讓學生讀讀、想想、說說,就展開的不夠。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感受鄉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畫面,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景物談體會。
4.積累好詞佳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1鄉下人家。(板書、讀課題)在上一節課,我們跟隨著作者一起去了走進鄉下人家,欣賞了鄉下人家好幾處的風景。同學們還記得嗎?(記得)誰來說說?
生:(瓜藤攀檐圖 鮮花輪綻圖 雨后春筍圖 雞鴨覓食圖 院落晚餐圖 月夜睡夢圖)
師:是啊,鄉下人家有這么多的美麗畫面,有一道道獨特的風景。所以說(出示句子“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生齊讀句子。這個句子中有兩個詞最能表現作者的感受,是哪兩個詞?(獨特、迷人)
師:知道獨特的意思?
生:特別的、獨一無二、舉世無雙
師:迷人是什么意思?
生:美麗、使人陶醉、惹人喜愛
二、品讀課文。
師:那么鄉下人家的一道道風景到底獨特、迷人在哪呢?
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先自己讀讀課文,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課文哪一處鄉村風景最美?自己的體會是什么?
匯報:
▲1“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生1:鄉下人家的裝飾物很風趣,是用瓜來裝飾的。
生2:我們城市門前缺少生機,而鄉下卻是五顏六色的瓜、藤、葉
生3:很可愛
生4:每件事物都生機勃勃
生5:……
師:想想石獅子、旗桿給你什么感覺,而瓜架呢?
生:嚴肅,呆板
師:這句話的前部分說了有生機的瓜、藤、葉,后面說的是呆板、嚴肅的石獅子和旗桿,這樣形成了一個?
生3:對比。師:對,這句話就是用對比的手法來寫的。突出了瓜、藤、葉的可愛。
師:想讀一讀這個句子么?分角色朗讀(女生讀前半句,男生讀后半句)。
師:花藤滿架,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真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啊!
▲2“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理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農家獨特的農家風光。”
生1:我覺得農家的房前一定很美,因為有那么多種花按季節開放,一年四季都有鮮花。
生2:城里人也種花,但沒有像鄉下那樣一種就種上一大片。每個季節都能看到大 片的花,自然是美麗獨特的。
生4:我能感受到鄉下人家對生活的熱愛。
引導探究;“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是否矛盾。
師:這樣熱愛生活的人家,你向往嗎?(接著往下匯報)請帶著對這句話的理解來讀一讀吧!
▲3“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生1:這句話把竹筍說的像個調皮的小孩兒似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探”字體會到的。
師:是的,竹筍像個頑皮的孩子從土里偷偷的探出頭來,這個擬人句怎樣讀呢?
生:頑皮的、歡快的。
師:帶著你的理解試著讀讀。
指名讀。
學生評價:“如果能讀得再歡快些就好了!”指名再讀。
師:讀得真不錯!想讀的同學都來讀吧!
師:寫的這么形象生動的句子,應該快把它積累下來(生畫)。你們能背下來嗎?
師:還有那些美景讓你們陶醉?
▲4“天邊的紅霞, 向晚的微風, 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 繪成了一幅自然、 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
生1:這句話寫出鄉村景色和迷人。
采訪家在鄉下的同學他們,讓他們談談一家人夕陽西下時在院子里吃晚飯的情景。(指名描述)
師:能把自己的感覺讀出來嗎?
師:聽了介紹,老師眼前有這樣一幅畫面:天上紅霞片片,鳥鳴聲聲,周圍花兒朵朵,綠竹搖搖,身邊微風習習,笑聲串串,這樣天高地闊地吃飯,能說不獨特、迷人嗎?一起讀讀句子。
生一齊讀句子。
▲5“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生1:我從這句話體會到鄉下人家的雄雞十分的高傲。
師: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從“大踏步”可以看出來。
師:就像一位威風凜凜的大將軍。(讀句)
師:那母雞呢?
生:鄉下的母雞帶著孩子出去覓食是非常從容的,像帶領著自己孩子走來走去,而城里的雞是關在籠子里的,很可憐。
師:你來讀讀這部分,你一定能讀好。
師:這樣的景致,我們想去看嗎?一起來讀讀。
師:夜深了,鄉下人家還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6 第六自然段
生1:鄉下人家夜深時紡織娘在唱歌,讓辛苦了一天的人們甜甜地進入夢鄉。
生2:鄉下人家把它當做催眠曲。
師:什么是催眠曲?
生:聽了使人入睡的樂曲。
師:那它有什么特點?
生:輕、緩
師:帶著這種感覺你來讀讀吧!生讀
師:老師和你配合來讀讀,好嗎?(師生配合讀句)
師:想體會這種甜甜蜜蜜進入夢鄉的感覺嗎?這可是鄉下人家獨有的,我們伴著音樂來(讀讀)把這甜美的歌“唱”給大家。
四、小結,句式訓練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品讀課文,發現了一幅幅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再來讀讀這句話,老師相信你能讀得更好。(出示句子“鄉下人家,不論什么……獨特、迷人的風景。”
師:你能用上這個句式來說說你現在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鄉下人家,不論春、夏、秋、冬,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生:鄉下人家,不論是房前還是屋后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生:鄉下人家,不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
師:是呀,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不論什么地方,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再一起讀讀這句話。(生齊讀句子)
師:除了課文中描繪到的畫面,你能結合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也來描繪一道獨特、迷人的鄉村風景嗎?你可以用老師給你的句式來寫,也可以用自己的句子寫。
交流:
生:鄉下人家那綠油油的稻田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生:鄉下人家的房屋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
五、總結
師:《鄉下人家》讓我們體會到了鄉村那恬靜的生活和獨特、迷人的景色。課后有一篇短文《在天晴了的時候》回去讀讀看會給你帶來什么感受。
六、作業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計
春、夏、秋
鄉下人家 白天、傍晚、夜里 獨特迷人
房前、屋后
本學期自己也有幸搭上“青年教師成長匯報課”末班車,同一批年輕老師一起感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魅力。從備課到制作課件一刻也不消停(因為自己以前從未嘗試制作課件,以前賽課也是讓人代勞)。期初剛接到這個任務,便與同組老師商量,決定選擇《鄉下人家》作為同課異構教學課文。經歷一番“煎熬”之后終于在本校四十幾語文老師面前獻丑了。在完成了“使命”之后。自己也靜下心來,好好反思一下小有所得。
1.語文的本色不能“丟”。自己雖是成長匯報課“參與者”但同時也欣賞這次活動中許多節語文公開課,雖自嘆沒有其他老師課上得精彩,但自己也牢牢把握住語文教學的特點,沒有迷失了“自己”。以本人的愚見: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僅僅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如果可以少用課件,就少用課件。如果可用不可以課件,就不要用課件。讓課堂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當然課件在把抽象演繹為直觀的作用還是無法替代的。只是要辯證地使用多媒體課件。《鄉下人家》這篇課文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的雙手裝點家園,裝點生活的美好品質。因此我就采用了 “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唱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所使用的課件也僅僅以幫助學生理解為目的。更多的是讓學生走進文本,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2.精心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為了教好《鄉下人家》這一篇課文,自己反復多次研究了教材,也查閱許多相關的資料,使自己的理解逐漸明朗化了。以什么樣的方式來上課也清晰了。當然備課不但是備好教材還應該備好學生。學生是“活”的,上課時,他們可不會按老師的美好想象來循規蹈矩,冷不丁來了個“冷門”。所以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非常關鍵。如我在教學“月夜入睡”這一情景時,一學生站起來說自己喜歡這一部分。(這完全是打亂順序)但我一笑問:為什么?學生說:“我喜歡紡織娘的歌聲,因為它很好聽,像催眠曲”于是我又順勢一問:“那你知道催眠曲有什特點?”“輕、緩……”“你能帶著這種感覺讀讀這段?”……我在課堂相機捕捉“催眠曲”進行引導,引領學生進入情境,感受鄉下人家的生活的美好。
課堂的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的特點,凸顯自身的教學特點,體現新形勢下的教學理念,這將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6
小娃娃一樣偷偷地從土里探出頭來,看上去真可愛!
生3:“探”字用了擬人的手法,就像一個個淘氣頑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樣從土里探出頭。
師:如果你就是這些小竹筍,那么快想探出頭來干什么呢?鮮嫩的小春筍們,你們探出你們的頭來吧,把看到的景象說一說。
生1:我看到了紅花綠葉,聞到了空氣中淡淡的花香;
生2: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竹子,青的竿,綠的葉,投下了一片濃濃的綠蔭。
生3:我聽到了黃鸝的歌聲,真動聽。
……
整節課都是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而老師只是一個課堂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
2、教給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本課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復閱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課文的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處處講,處處讀,這就要有選擇的讀和講。對于較難理解的,對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要重點來學習,來讀。如:作者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對雞的描寫,紡織娘唱歌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不僅要充分的讀中感悟,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朗讀。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評、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如:每讀一遍都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7
《鄉下人家》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通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感覺有以下的收獲和失誤:
一、抓字詞。
字詞教學仍是教學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在初讀課文后,就檢查本課中要認的5個字和要寫的14個詞語,并且對課文中出現的容易念錯的多音字“冠、率”進行指導。讓學生找找“冠”日常生活中的詞語,如雞冠、奪冠、冠軍、張冠李戴等,再聯系實際理解。這樣從多音字的音義結合起來記憶,更有助于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在課文朗讀中有位女生還把“結果”的“結”念錯了,在課堂上對這個字及時指正并且區分了兩個“結果”的意思和讀音。對于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搗衣”,就借助圖片讓學生進行理解。
二、抓主線,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品一品,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后交流品讀。
三、多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細讀”:質疑后,邊讀邊想,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梳理文章脈絡。
“情感朗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讀出味道。
“自由讀”學生通過讀,認識生字新詞;通過讀,理清文章畫面,;通過讀,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通過讀,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但一堂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對文本的處理上有問題。第一個環節本想出示課文中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情景取個清新明快的名字,為后面的課文畫面取名做好充分的準備。但當我出示圖片讓學生取名時,學生都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后來我和其它老師一談,都覺得這個環節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有點拔高,與后面概括課文畫面又有點重復累贅。不僅沒有實現事先的預想也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后的“雨后春筍”這個畫面的語句品析沒法完成,而匆匆結束。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8
《鄉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在教學這篇文章時,要充分引導學生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我根據本文所體現的人和自然的和諧出發開展教學,以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感情的熏陶、感染、升華,思維的撞擊為目的的,使本課教學成為了全方位、多層次、主動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溝通、心靈對話的過程。
我在教學過程中很注重通過“品析”,加上及時的朗讀指導來實現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真正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把語文課上得有情有趣。我們要善于用平實的課堂語言智慧,來營造和諧的氛圍、美的意境,誘導學生跟老師一道參與文本對話,進行豐實的情感體驗。在陳老師的課堂上,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有的只是老師那始終帶著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贊賞、期待的眼神。在教學“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時,把“探”換成了“長”,細心的學生讀著也發現了,于是,老師就很好地引導學生體會了“探”字用的好處,學生說到擬人等。學生美麗的情感在朗讀中飛揚。朗讀對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形象思維,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都都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我在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課文的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處處講,處處讀,這就要有選擇的讀和講。對于較難理解的,對于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重點來學習,來讀。
如:在教學“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這一句時,出示南瓜,絲瓜等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了這“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接著讓學生來朗讀,就有情趣多了。交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在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的風景。”這句中心,充分讓學生自主地去挖掘,哪里可以體現“獨特、迷人”?之后一起交流、討論、感悟,這又體現出一種合作。整節課都是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9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用樸實的文字描繪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文中語句優美,結構鮮明,描繪的場景讓人充滿著無限遐思。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能夠激發學生走向大自然深處,感受與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情趣,領略不一樣的生活感受。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共用兩個課時。在教學第一課時時,主要是掌握好生字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課件出示書本上的圖片,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看到的畫面,描繪圖片展示的景色。由此導出課題“鄉下人家”。出示讀書要求,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出自己難解的字詞,以及能夠概括出鄉下人家特點的段落。整個設計非常通暢,環節節節相扣,逐漸加深。
字詞學習扎實,通過指生讀、齊讀,初步把握;指生說難寫的字,生范寫,師糾正;只出現生字,由生以開火車的形式拼讀并組詞。同時,孩子們也能夠非常迅速而且準確地找到反映鄉下人家特點的段落,那就是“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抓住“獨特”和“迷人”讓他們談談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由此再次讀文。但是,在課堂的實際處理中,我感受到有兩點做得不夠到位,一是開課時,學生們在描繪畫面時,用詞過于簡單直白,我應該在旁稍提要求,用生動的詞語表達,諸如“你看到的什么樣的草地呢?”“綠茵茵的草地”,這樣,我想更能導入情境;二是課文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直接就急急忙忙把第二課時解決的問題放入課末,那就是“鄉下人家這么獨特迷人,它寫了哪些生活場景呢?”孩子們用簡單的話來進行總結概括,如“小屋搭瓜架”,本來是很好地一個設計,卻因此在短時間中倉促解決,沒有達到教學效果。所以,精心備課,按量完成任務才是最佳的演繹。
第二課時重在精讀細品,抓住文中展示的七個場景,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場景美美地讀,讀出味道,讀出畫面,讀出感受。《鄉下人家》中所呈現的動植物景色以及人們生活活動境況,是那樣生動,那樣迷人。生自讀,自悟。結合相關圖片,配合文字,拓展開來。幾個感覺處理較好的環節,如“門前開鮮花”品讀結束后,及時鋪展“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什么季節,這里就是___________”,學生用各種能表達其情感的詞語進行填空。在學習“院里雞覓食”時,從圖片中,讓孩子們發揮想象“你聽到小雞、母雞、雄雞它們在說些什么?”學生們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讀“屋后冒春筍”時,把它們比作迫切想要探出頭的春筍來讀文,學生們激情四溢。讀“夜靜催眠曲”這一部分,部分學生伏著,邊聽其他學生讀,邊閉上眼睛,想象畫面,效果不錯。學完文章,再次感嘆那種獨特與迷人,以一首小詩的形式,完美呈現,進一步讓學生領略鄉下人家自然和諧的美感。最后,帶著他們,在天晴的時候,走上小徑,去看看美麗風光。配上歡快的音樂,他們讀得那樣陶醉。整個環節下來,就像是詩的天地,讓人流連忘返。于是,在作業設計上,學生們發揮想象,寫一寫小練筆,“在冬天是,鄉下人家的別的地方,又是怎樣一幅圖畫呢?”
內容設計新穎,也能感染學生,達到很好地品讀效果。只是容量過大,時間安排過多,如果能從“一斑”窺“全貌”,讓學生充分自學,自讀自悟,提高其主動性,達到設計的目標,我想那將是我努力的方向。美文重在讀,重在品,帶領學生們走進美的原野,感受自然之美,感受別樣的生活,激發其生活情趣,實現教學的情感目標。在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10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抓住了鄉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選讀探究——品讀感悟——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由于我們師生全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山里人,導入新課會和城市的孩子或曰大部分學生截然不同。我采用了對比圖片的方式,先讓孩子們欣賞旖旎的城市風光圖,談感受;再引入熟悉的農村風景和生活場景,談自己家鄉情況和城市的不同,從而引出課題,同時也是對課堂內容適當的鋪墊。我想:如果一上課就出示農村各種事物,孩子們可能就會有點厭煩,畢竟天天生活在其中。
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更加高效,我出示自學要求,明確學習目的。學生通過自讀課文來完成學習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掌握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隨后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成果先在小組內交流展示,同時教師一邊巡視,一邊了解學習情況。最后在全班內反饋,教師在旁邊適當指導,這樣既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又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是貫穿本文始終的一條主線,我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反復讀這句話,體會作者筆下鄉下人家的特點,初步了解鄉下人家一年四季獨特迷人的美景。
這一教學環節是這節課的主體,緊扣文本1——6自然段中“瓜藤攀檐圖、鮮花輪放圖、雨后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等幾個美好生活圖景開展教學。
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描繪鄉下人家迷人景色的段落,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給每處風景起一個“如畫般”名字。雖然學生不能精準表達畫面,但只要能說出基本意思就行,為了不讓學生遺漏畫面,采用填空形式,學生基本都能找出來。
為了讓學生發現和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語言特點,品悟語言之美,感悟鄉下人家之樂,體會對比及擬人等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作用,我抽學生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畫面或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說出理由,并帶動其他同學閉眼想象場景,從中領悟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領略表達技巧和表達的效果的統一,同時滲透人文培養于其中。
四、為了真正了解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采用考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詞語和重點句檢測。本文語言樸實自然,沒有較難理解的詞句,再加上學生本就是鄉下人家的孩子,檢測效果固然很好。
總之,本節課教學基本上完成了預定設計,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既定學習目標,談出自己的感受。但他們很少有人走出這里,對于鄉村風光,他們早已經習以為常了,盡管這篇文章語言樸實生動,清新秀美,也不能點燃他們激情,交流時的方式和語言顯得單一;其次學生的讀后感悟能力比較強,但朗讀再現的能力較弱。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11
《鄉下人家》是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青瓜綠藤、鮮花盛開、雨后春筍、雞鴨覓食、院落晚餐、月夜睡夢等六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選讀探究——品讀感悟——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想象、遷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反思《鄉下人家》這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一條主線
陳醉云的《鄉下人家》結構清晰,語言樸實自然,讀起來有清風拂面之感,這篇文字沒有較難理解的詞句。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后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多種方法
四年級下冊了,學會理解課文有好多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等等。在教學中我注重了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課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課件展示“雨后春筍”等畫面,再引導學生想象其他畫面,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朗讀再現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開始我安排學生自由讀,邊讀邊畫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品讀感悟環節通過指名讀、輕聲讀、小組賽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把讀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上完了這一節課,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評價語要有提升,站在課堂上還是緊張,隨機應變的能力很欠缺。其二,學生的朗讀再現能力較弱,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還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說完整話。另外時間安排上比較倉促,沒能給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觀賞畫面,最后的生字詞教學,沒有做到更好的擴展,應適當地進行一些延伸。
課堂教學是一門真正的藝術。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的特點,凸顯自身的教學特點,體現新形勢下的教學理念,這將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謝謝!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12
《鄉下人家》 這篇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 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替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 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質。通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學習目標的設定
《鄉下人家》 編排在第六組, 本組主題是 “走進田園, 熱愛鄉村” 。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 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 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我們的學生100%以上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對鄉村生活缺乏了解。
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 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于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基于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以下兩點:
1、通過朗讀、感悟、交流、朗讀來理解想象鄉下人家各組景色的特 點, 積累優美的語言, 感受田園詩情,產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的突破
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 法。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自讀時想象畫面,自 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三、教學中的得與失
1、多媒體創設美好的情景。我在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音樂創設 了輕松愉悅的情境之后,讓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想象欣賞鄉間美景。 而且為了讓學生對鄉下景物有更多的了解我還給學生展示了一組優 美的鄉下美景圖,給學生以好的視覺效果,使學生產生更了對鄉下生 活的熱愛之情。 動聽的音樂和生動的圖片為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起到 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 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向往。
3、抓住重點品讀課文。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獨特迷人”在字 里行間中尋找這種風景。從課堂來看學生對關鍵詞掌握得很好。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 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 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 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 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 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13
下面是關于《鄉下人家》的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范文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通過空間、季節和時間的交替描寫,展現了“屋前搭瓜架、門前種鮮花、屋后春筍冒、院里雞覓食、河中鴨嬉戲、門前吃晚飯、夜靜催眠曲”的田園風情。在教學中,我從增強學生主動性入手,以閱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引起共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體會。
一、學習目標的分析與定位。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根據我的了解,我們的學生95%以上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對鄉村生活缺乏了解。學習本文,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于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基于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一、 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
三、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這一重點確立的依據是本組的編排目的及本文在組內的重要地位。同時,這也是難點,因為我們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繪的景與物大多是學生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從陌生的景物中、從平淡的文字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重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 “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致辭時內化語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一、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讀一讀喜歡的段落,說一說感興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樂趣。關注他們情感的生成、個性的體驗和生活的聯系。
閱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本文的教學目標有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語段”“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朗讀的訓練,寫法的引導,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
二、教學策略與手段
根據課文任務量,我用兩節課完成教學。第一節課的任務是通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第二節課的任務是繼續品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寫法。第一節課的安排與意圖是這樣的:
1.看圖導入,進入美好情境。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馬上進入美的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
2.自讀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布置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在腦海中再現美的情境。
3.品讀課文,展示自學成果。全班交流學習感受,并通過做小主人邀請客人這一方式,內化語言。
4.讀讀寫寫,積累語言。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從他們的朗讀中,我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以學定教。作業上進行分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要求,介紹鄉下人家的一處場景。
三、教后感受
1、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向往。
2、知識點的教學比較扎實。能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3、課件的使用還是很有收獲的。我精心選擇了部分非常貼合課文內容、富有美感的圖片制作成課件,造成視覺沖擊,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情境。
4、課堂中時間的控制還不是很好。開始部分的正音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后面重點的讓學生讀讀、想想、說說,就展開的不夠。讀了課文,看了圖片,其實學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達的,但由于時間關系,我幾次打斷了學生。而寫解說詞這個環節,其實還是放在第二課時更恰當一些。放在第一課時,可能太匆忙了,學生很難寫出比較深的感受,對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比較有限。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14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鄉下人家》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體會。
一、根據我的了解,我們的學生95%以上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對鄉村生活缺乏了解。學習本文,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于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基于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讀通課文,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
3、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這一重點確立的依據是本組的編排目的及本文在組內的重要地位。同時,這也是難點,因為我們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繪的景與物大多是學生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從陌生的景物中、從平淡的文字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重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致辭時內化語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讀一讀喜歡的段落,說一說感興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樂趣。關注他們情感的生成、個性的體驗和生活的聯系。
閱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本文的教學目標有“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語段”“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朗讀的訓練,寫法的引導,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
根據課文任務量,我用兩節課完成教學。第一節課的任務是通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第二節課的任務是繼續品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寫法。第一節課的安排與意圖是這樣的:
1.看圖導入,進入美好情境。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馬上進入美的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
2.自讀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布置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在腦海中再現美的情境。
3.品讀課文,展示自學成果。全班交流學習感受,并通過做小主人邀請客人這一方式,內化語言。
4.讀讀寫寫,積累語言。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從他們的朗讀中,我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以學定教。作業上進行分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要求,介紹鄉下人家的一處場景。
四、教后感受
1、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向往。
2、知識點的教學比較扎實。能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3、課堂中時間的控制還不是很好。開始部分的正音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后面重點的讓學生讀讀、想想、說說,就展開的不夠。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本次賽講課,我非常認真地備課。教學設計多次修改,力圖突破原有的固定模式。我認為一篇寫景的文章,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體會情感,必須引導他們抓住主要線索,摳住關鍵詞句仔細讀,慢慢品,并展開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繪的美。由此設計了讓學生看圖片——品文字——說風景——細想象——談感受——課外補充的步驟進行教學。
我認為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有:
一、抓住一條主線,使教學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后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二、在“讀”中感知、感悟。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開頭的齊讀課文,學生讀得整齊,有感情。指名讀,自讀品味,精讀感悟,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三、適時進行想象,發展學生的思維。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在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廣泛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自己坐在瓜架下,想干什么?想象那花兒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是什樣的情景?春筍探出頭來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晚霞中在院子里晚餐的情景又是怎樣的?在我們鄉下僅僅只有這些畫面嗎?還會有怎樣的畫面呢……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都得到了發揮,從而也對鄉下獨特迷人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 過渡語設計較精細,整篇課文教學語言流暢自然。
五、形式多樣品課文
在教學中,設計了多樣的環節引導學生品味文字。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雞、鴨。孩子們讀完后能用自己的感受說自己讀的是什么樣的雞,什么樣的鴨。城里人和鄉下人比比誰的家鄉美。讓學生在讀完課文后,用自己的話總結表達。避免了單一的讀、品、說,是課堂學習不再單調乏味。
不足之處:
一、 教學預設中,對時間的規劃不夠細致。造成課堂前松后緊。學生的發言沒有都敞開說。課堂時間延長了一點。
二、開頭的導入不夠靈活。總想快速把學生引入到教學的軌跡上來。結果,學生的思維有偏差時,有些急躁。后來為了顯示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又把一些重要的詞句處理,顯得有些急切。
三、 教學時放手尺度還可以更大些。在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某些段落后,可以放手讓學生說。讓學生多拿課文文字跟城市風景的對比,我學生對鄉下人家那獨特迷人風景的感受可能更加深刻。
總之,感謝備課組老師的指點,我還要繼續努力,謝謝!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15
這篇文章是四年級第六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作者陳醉云先生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六幅美麗的畫面:屋前搭瓜棚、屋后竹筍冒、院中雞覓食、河里鴨嬉戲、院落吃晚餐、夜聽催眠曲,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樸實中又帶著幾分華麗的美。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品讀感悟、朗讀再現,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反思自己這一課的教學,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的部分:
一、在院中雞覓食這幅畫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母雞雄雞的悠閑自在,引導學生發現作者通過擬人手法的運用可以把身邊的事物寫的形象生動,并及時設計一個小練筆,練習這種寫作技巧,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二、品讀感悟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指名讀、評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引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最后配樂讀。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不足之處還有許多:自己對課前的教學輔助工具準備檢查的不夠充分;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超出了自己的預想,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思路,心理素質還需鍛煉;板書的設計還要再多下功夫,一目了然,重點突出;整節課中心內容的把握以及何時將文章感情推向高潮還應再反復揣摩。
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力爭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從城市到鄉村──《鄉下人家》教學回顧反思 篇16
最近,在教學活動中,使我印象深刻的課文是《鄉下人家》。這篇文章是用抒情的筆調描繪了鄉下人家樸素的景致,祥和的氣氛,勤勞的生活。這些組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畫。可能是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這種文體,對于這種生活也比較向往,所以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體會到鄉村生活的美好,也同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這篇課文我們分了兩個課時進行學習。在第一課時,學生解決了生字的識讀問題,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以及了解了全文的內容。第二課時,我準備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欣賞優美句段等手段來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整一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概括閱讀技巧,師示范如何品讀。針對我班學生“不愛說,不會說”的特點,他們不知道什么樣的句段是優美的,什么樣的字詞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于是我先跟他們概括出一些技巧,比如說,學生可以從文段中找出相關的修飾手法、關鍵字詞、句式或詞語搭配,然后細細品讀,悟出內涵。我舉了一個例子,示范如何品讀。
在第一自然段中,我讓學生注意這個句子:“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但總愛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種南瓜,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這里用了一個“雖然……但……”的轉折句以及“或……或……”的句式,我們可以從中悟到鄉下人家雖然小而簡但是勤勞和快樂的;從“一個個”、“長長的藤”、“綠綠的葉”等疊音詞的使用中。
可以看出鄉下人家的美好;再比如,“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堅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這個句子運用了比較的手法,將鄉村與城市進行比較,寫出了鄉下人家的自然樸素與城市的威嚴冷漠。
然后,由學生小組合作,嘗試品讀。作了歸納、示范之后,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下子就能找出很多關鍵的詞句,而且品讀得比較到位。
比如,從“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這個擬人句中感受到竹筍的俏皮和鄉下村的勃勃生機;從“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這些擬人句中,感受到雞鴨的可愛以及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住。
最后,我們師生一起為文章歸納出小標題,我先歸納出前兩個:
①屋前搭瓜架;
②花美主筍冒。
③院里雞覓食;
④河中鴨嬉戲;
⑤門前吃晚飯;
⑥夜靜人入夢。
有些學生還跟我說:“老師,我覺得我們都變成詩人了……”課后,我作了一個簡單的調查,喜歡這篇文章的同學竟達100%,比課前的人數增加56%。
我認為這節課是較為滿意的。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學生的情緒是快樂的,他們是樂于這種學習,享受這個學習過程的;從教師方面來看,本人認為:
1.這節課的目標設置得較為合理,目標導學作用得到了發揮;
2.設計的重難點得到了較好的解決;
3.教師的幫助、指導、點撥、啟迪、提升作用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4.教師的課堂調控作用也得以發揮;
5.教師很有激情,課堂體現出濃濃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