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通用14篇)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
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第二課時: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著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著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秘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出示太陽幻燈)
(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燈的電光源使畫面富有真實感。此時,距離地球三萬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這鮮明的形象加上兒童的強烈的求知欲,進入問題情境。)
1、啟發: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于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于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秘。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么?
學生提問。(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溫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教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說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閱讀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并初步培養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1、關于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系,課文上說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閱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閱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閱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閱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閱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指導①。
對于這類科普的說明文,一般一小節說明一個意思,我們閱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注一樣。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閱讀說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閱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說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了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說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么來說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說明的?還用了什么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后回答。
①引用傳說(板書:引用傳說)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于太陽傳說的故事?(《后羿射日》)誰能說說。
如果這里不用傳說,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溫度有6千度,中心溫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閱讀興趣怎么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指點:“傳說”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說明它的實質。這兒
在傳說以后,用一個什么詞語來揭示實質?(“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說,引人入勝,接著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說明實質傳說其實)
下面一節說明實質的又用了什么詞?(板書:覺得實際上)
③說太陽,怎么又說了地球,說了沸水和鋼鐵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所說明的事物。
④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系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
系是相互聯系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閱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為……所以……)
△太陽雖然大,但因為遠,所以看起來小。
△太陽雖然熱,但因為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為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因為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溫暖。
第二課時
第二段:
1、提出: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說來,太陽與人的關系怎樣密切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a、有了太陽……
b、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閱讀、討論后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說話訓練。
4、指點:這一節先正面說,“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太陽……就……”說明了關系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說到實質。
5、提問: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板書:段首概括)
閱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系不大,這里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第三段。
第二段說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系,那么太陽與自然關系怎樣呢?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云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突出“沒有……就沒有……”)
五、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于“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系,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指名扮演講解員。
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系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云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閱讀說明文。
說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 、“段意概括” ,常用“引用傳說” 、“列舉數據” 、“進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系。所以在閱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說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
同學們能注意觀察天象,又能認真學習有關書籍、資料,并進行研究,就有點像小小科學家。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2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
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導入 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第二課時: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語 (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著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著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秘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出示太陽幻燈)
(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燈的電光源使畫面富有真實感。此時,距離地球三萬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這鮮明的形象加上兒童的強烈的求知欲,進入問題情境。)
1、啟發: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于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于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秘。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么?
學生提問。(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溫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教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說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閱讀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并初步培養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1、關于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系,課文上說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閱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閱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閱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閱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閱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指導①。
對于這類科普的說明文,一般一小節說明一個意思,我們閱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注一樣。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閱讀說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閱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說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了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說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么來說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說明的?還用了什么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后回答。
①引用傳說(板書:引用傳說)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于太陽傳說的故事?(《后羿射日》)誰能說說。
如果這里不用傳說,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溫度有6千度,中心溫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閱讀興趣怎么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指點:“傳說”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說明它的實質。這兒
在傳說以后,用一個什么詞語來揭示實質?(“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說,引人入勝,接著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說明實質傳說其實)
下面一節說明實質的又用了什么詞?(板書:覺得實際上)
③說太陽,怎么又說了地球,說了沸水和鋼鐵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所說明的事物。
④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系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
系是相互聯系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閱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為……所以……)
△太陽雖然大,但因為遠,所以看起來小。
△太陽雖然熱,但因為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為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因為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溫暖。
第二課時
第二段:
1、提出: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說來,太陽與人的關系怎樣密切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A、有了太陽……
B、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閱讀、討論后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說話訓練。
4、指點:這一節先正面說,“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太陽……就……”說明了關系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說到實質。
5、提問: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板書:段首概括)
閱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系不大,這里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第三段。
第二段說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系,那么太陽與自然關系怎樣呢?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云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突出“沒有……就沒有……”)
五、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于“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系,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指名扮演講解員。
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系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云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閱讀說明文。
說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 、“段意概括” ,常用“引用傳說” 、“列舉數據” 、“進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系。所以在閱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說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
同學們能注意觀察天象,又能認真學習有關書籍、資料,并進行研究,就有點像小小科學家。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3
【教學目標】
1、熟讀并理解課文內容;
2、熟讀本課應認識的生字;
3、鞏固學過的字、滲透性識字;
4、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課前準備】
學生畫一幅《我最喜歡的太陽》的畫;
【老師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卡片、《后羿射日》錄像帶、錄音帶。
【教學過程】
師:板書課題《太陽》。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太陽》,齊讀課題三遍。
生:齊讀《太陽》三遍。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太陽嗎?
生:喜歡!(齊聲)
師:你們把自己“心中最喜歡的太陽”帶來了嗎?
生:帶來了!(齊聲)學生爭先恐后舉起了自己畫的“心中最喜歡的太陽”。
師:你們心中的太陽真美呀!你們先在小組中交流自己“心中最喜歡的太陽”,告訴小伙伴,你最喜歡什么樣的太陽?
生:四人一小組,每個人分別指著自己的畫,用語言描述“最喜歡的太陽”
師:(在巡視一周后)挑選了幾幅有特色的學生作品,用實物投影形式,在全班進行展示,并請這幾幅畫的小作者在全班描述“最喜歡的太陽”。
──劉睿軒同學說:“我希望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太陽。春天,太陽是綠綠的;夏天,太陽是火紅火紅的;秋天,太陽是金黃金黃的;冬天,太陽是銀白色的。”……
──彭子懿同學們:“我最喜歡拿手機的太陽,如果天氣太熱了,我給他打個電話,他就在家休息;天氣太涼了,我就打電話讓他出來。”……
──傅培成同學說:“我最喜歡大海上的太陽。因為,大海上的太陽最美,最美。”……
──還有的同學說:“我喜歡太陽,因為太陽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是太陽把世界照得更加美麗。”
……
師:給這幾位同學獎勵了小紅花。并讓學習小組長根據小組學習交流情況,給小組內學生獎勵。
(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書中插圖老師也畫了一幅)“心中最喜歡的太陽”,你們想知道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太陽嗎?
生:想!(齊聲)
師:配樂朗讀課文《太陽》。
你們知道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太陽嗎?
生:說出了課文內容。
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分別在黑板上出示詩句)。指讀課文《太陽》后,讓學生自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
生:自讀、圈生字。
師:同桌互讀,解決不認識的字。
生:按上述要求進行。
師:會讀課文的同學舉手,(會讀的很多,舉手的同學很多),會讀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朗讀。不會讀的同學指著課文跟讀。
生:按上述要求進行。
師:請坐。小組內學習本課生字。
生:四人小組有秩序學習。
師:巡視學生學習情況后,“開火車”,出示生字卡片,抽查認字情況。
生:生字學生掌握較好。
師:齊讀課文。(讓學生看著黑板)
這篇課文這么美,可惜太短了,我給這首詩加了一句,你們聽行嗎?“在畫紙上,太陽是從同學們的筆尖跑出來的。”……
生:(笑了),可以,可以!
師:有誰愿意幫老師把這首詩再寫下去?
生:(紛紛舉手,唯恐落后)
有的說:“在沙漠里,太陽從沙子里鉆出來的”。……
有的說:“在山里,太陽是從山坡上爬出來的。”……
還有同學說:“在書中我看到,太陽是一顆恒星。”……
師:同學們,不但會畫太陽,而且還寫了關于太陽的詩。回家你把自己續編的詩,請爸爸、媽媽寫在你的資料本上。有關太陽的資料很多,你們找到了些什么?
生:學生紛紛舉手,交流自己的資料。包括謎語、歌曲、兒歌、科學知識、圖片、故事等。
師:給搜集到資料的同學們獎勵“小星星”。
同學們找到了這么多的資料,在活動課上,我們還要進行交流,希望同學繼續搜集、整理、充實有關《太陽》的資料,下面是老師找到的一個小資料,請同學們觀看。
播放錄像片《后羿射日》。
生:學生饒有興趣的觀看,直到下課鈴響了。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4
教學目標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本課生字詞。初步體會數字說明和比較說明的作用和方法。學習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了解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二)用“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劃分結構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理解自然段的內容,特別是沒有中心句的第5、6自然段的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通過查字典,讀解生字詞,并把不理解的詞語劃下來。再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情況,并糾正讀音。
1.讀準本課生字讀音,特別注意“菌(j&n)”不要讀作“(j(n)”的音。
2.防止讀錯以下多音字讀音:
傳 chu2n(傳說、傳遞) 都d#u(都是太陽送來的)
zhu4n(自傳、水滸傳) d&(首都、都市)
差 ch4(差不多) 漂pi1o(漂浮)
ch1(差數、差錯) pi4o(漂亮)
ch1i(出差)
3.注意不要讀錯以下帶點字的讀音:
比較(ji4o)
疾(j0)病
雖(su9)然
哪(n3)能
那(n4)里
抵(d!)得上
4.“獸”“殖”“蔬”“蒸”是翹舌音,注意不要讀錯。
5.正字:
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橫;“蔬”字不要少寫一點;“菌”的下部不要寫成“因”;“療”是病字頭,不是廣字頭。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寫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頂、相當。
“汽”和“氣”:“汽”,由液體或固體變成的氣體。如汽車、汽水。“氣”,如氣體、空氣、氣味。
(二)思考解答: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課文?是寫人、寫事?還是寫物、寫活動?
這篇是寫物——太陽(屬天體)的說明文,但不是自然課。學習這一課,除了解有關太陽的知識,還要學習介紹有關太陽知識的語言和表現方法。
(三)按自然段輕聲讀課文,畫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確每一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如果沒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擬寫。投影幻燈出示:
1.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遠。
2.太陽大得很,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3.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4.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總括句,如畫了這一句也不算錯誤。)
5.有了太陽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陽才有風。
7.太陽光有殺菌能力(或利用太陽光預防和治療疾病)。
8.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
(四)引導學生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劃分出兩個結構段。
第1~3自然段為第一段:太陽離我們很遠,它很大,很熱。
第4~8自然段為第二段: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提醒學生:第一段寫太陽的特點,第二段寫太陽和人類的關系。第二段開頭的一句話即第4自然段開頭的一句話,既是兩段之間的過渡,也是第二段的總括。
(五)指名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自然段之間和結構段之間要掌握適當的停頓。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一邊讀,一邊想”,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特點;明確“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
(二)體會數字說明和比較說明的作用,并初步學習用數字說明問題的方法。
(三)學習用“如果……就……”造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一邊讀,一邊想”,通過閱讀,了解太陽的特點,明確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二)理解詞語和重點句子,認識數字和比較說明的方法,做好詞語、句子的練習。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
指名讀第1自然段。
1.指出課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個窮國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傳說做開頭,后羿射日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嗎?
(不可信,這是神話傳說。)
2.既然不可信,課文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開頭呢?看看不用它做開頭,一上來就說“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課文用后羿射日的傳說做開頭,你覺得有什么作用?
3.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傳說和“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之間用“其實”過渡,“其實”是什么意思?不用這個詞可以嗎?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還有這個詞或類似的詞語。其實,所說的是實際情況。起轉折作用。
4.接著課文寫了太陽離我們很遠,用什么寫法說明太陽很遠呢?(用數字)
如果不用數字,只說“很遠很遠”或“特別特別遠”,哪一種說法好?為什么?
(肯定:用數字說明問題,是說明事物的一種寫作方法。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5.指名讀第2、3自然段。
提問:看看這兩個自然段用什么寫法說明太陽很大、很熱的?寫太陽很大時,把太陽和什么作比較?寫太陽很遠時,為什么用鋼鐵作比較?要求學生把數字填在“思考·練習”第2題的括號里,然后歸納:
(這一小段不僅用了數字說明的方法,表現太陽很大、很遠,還用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抵得上一個太陽作比較,進一步說明太陽很大,就更加具體、鮮明了。鋼鐵是堅硬的金屬,碰到太陽表面六千度的溫度,竟變成汽。這就把太陽很熱,形象具體地告訴了我們。)
6.齊讀第一段,做課堂練習:
①用數字說明天氣很冷或很熱,火車行駛很快,塔樓很高,樹干很粗,等等。
②有一位籃球運動員身材很高,用數字或比較的方法,具體說明很高。
③公園有一棵老槐樹,樹干很粗,用數字或比較的寫法,說明它很粗。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這一段。這一段是寫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的,從哪些事實說明這種密切的關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歸納了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來。
2.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這兩句話在說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說明太陽和地球上的動、植物的關系非常密切。說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是事實;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不是事實。)
第二句雖不是事實,可是當作事實說的,從哪個詞看出來?(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設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實“沒有太陽”是假設的,“就”的后面是假設的事實所產生的結果:地球上“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4.課堂造句練習: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產生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梁,________________
5.讀第五自然段。根據前面概括,這一段告訴我們: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云、雨和雪,為什么?根據下面的問題,畫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無數小水滴)
無數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水蒸氣是哪里來的?(從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樣變成水蒸氣呢?(吸收了太陽的熱變成的)
6.看看這一小段話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討論: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句話?上一句末尾的詞語和下一句開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
(上一句末尾的詞語也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
歸納:這一小段話,承上啟下,環環相扣,清楚地寫明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了云、雨和雪。
7.做課堂練習,用課堂討論形式模擬第5小段句式,說幾句話。上句末尾和下句開頭使用同一個詞語。出示第一句:“走進公園大門,迎面是一個圓形的花壇……”,接下去,要求學生用“花壇”開頭說出第二句。如“花壇里開放著五顏六色的花朵”,“花朵圍繞著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噴出清亮的水珠”,“水珠映著陽光,閃著七色光彩”。
(如有同學問起這種說法叫什么,可以說明是“頂針”辭格)
8.讀第6自然段。提問:這一小段是寫有了太陽才產生了風,從段中指出的,誰能用一句話歸納:風是什么?
(風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為什么會流動?
(空氣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熱的緣故)
空氣為什么會有的冷,有的熱?
(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為什么空氣有冷有熱就會流動呢?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膨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著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
9.讀第7、8自然段。簡要地說說太陽光有殺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實例(師生共同舉例)。
提問:第8自然段共寫了三句話,哪一句是全文的總結?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第一句話)
再談談“第一句話”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詞語可以替換它?
(總之、總而言之、總括起來說)
10.回憶一下第4自然段的學習,再看看這一小段前兩句的意思和說法上有什么特點?
(意思相同,說法不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是假設的,也用了“如果”。)
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嗎?用什么詞可以替換它?
(當然、理所當然)
(三)通讀課文,結合板書總結:
《太陽》這篇說明文,通過閱讀、分析,我們獲得了有關太陽的特征的知識,明確了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課文兩大段在內容上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正因為太陽很大,很熱,距離我們又很遠,才能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也才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通過課文學習,我們初步了解“數字”和“比較”的說明事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說明問題,給人以具體、鮮明的印象。
(四)課后作業 :
1.朗讀課文,會背最后自然段。
2.做模句練習如下。
仿照第1、2句,做第3~5句的模句練習: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5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1,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2,第二課時: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1,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著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著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秘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2,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
1,啟發:
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于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于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秘.
2,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 ")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么 學生提問.
(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溫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3,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4,教師鼓勵:
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說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5,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 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閱讀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
1, 關于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系,課文上說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閱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閱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閱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閱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閱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⑴ 指導①:
對于這類科普的說明文,一般一小節說明一個意思,我們閱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注一樣.
⑵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閱讀說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閱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說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了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
(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
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說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么來說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說明的 還用了什么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后回答:
⑴ 引用傳說:
(板書:引用傳說)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于太陽傳說的故事 (《后羿射日》)誰能說說.
如果這里不用傳說,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太陽很熱,表面溫度有6千度,中心溫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閱讀興趣怎么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 指點:"傳說"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說明它的實質.這兒在傳說以后,用一個什么詞語來揭示實質 ("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說,引人入勝,接著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說明實質傳說其實)
下面一節說明實質的又用了什么詞
(板書:覺得實際上)
⑶ 說太陽,怎么又說了地球,說了沸水和鋼鐵呢
(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
(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所說明的事物.
⑷ 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系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系是相互聯系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閱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為……所以……)
① 太陽雖然大,但因為遠,所以看起來小.
② 太陽雖然熱,但因為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③ 因為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④ 因為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溫暖.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說來,太陽與人的關系怎樣密切呢 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
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
⑴ 有了太陽……
⑵ 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閱讀,討論后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說話訓練.
4,指點:
這一節先正面說,"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太陽……就……"說明了關系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說到實質.
5,提問:
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 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
(板書:段首概括)
閱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系不大,這里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
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二,學習第三段
第二段說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系,那么太陽與自然關系怎樣呢 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
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云.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三,學習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
(突出"沒有……就沒有……")
四,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于"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系,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1,同座對話.
(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2,指名扮演講解員.
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系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云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閱讀說明文:
說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 ,"段意概括" ,常用"引用傳說" ,"列舉數據" ,"進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系.所以在閱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說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
3,同學們能注意觀察天象,又能認真學習有關書籍,資料,并進行研究,就有點像小小科學家.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6
目標:
知道太陽是個大火球,能發出很強的光和大量的熱;初步懂得太陽與人、動物、植物的關系;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培養幼兒對自然的興趣。
準備:
墨鏡、涂上墨汁的膠片若干;放大鏡、火柴棒若干;
實施:
一、集中活動
1、帶領幼兒到室外觀察太陽:太陽是怎樣的?為什么要用墨鏡看太陽?
2、分別讓幼兒站在陰暗處和陽光下感受太陽的溫暖
3、戶外聚光實驗:放大鏡在陽光照射下,慢慢向上或向下調整,直到聚成一個小光點,然后將火柴頭放在光點下,看看到底會出現什么現象?
二、討論活動
1、請幼兒將自己實驗的發現介紹給大家。
2、討論太陽與人和動植物的關系。
3、小結:如果沒有陽光,植物便無法生長,動物便會缺少事食物,也就無法生存,所以動物也需要太陽,人和動物一樣也離不開太陽,人體曬了太陽才會更健康。
4、介紹太陽能用具,鼓勵幼兒思考,激發幼兒好好學習,開動腦筋,以后長大了讓太陽能的作用發揮得更大。
三、學習兒歌:《太陽》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7
情節,離學生生活較遠,不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正好可以提供大量的資料圖片,彌補不足。《太陽》(出示幻燈片2)這篇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課文,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基于本文是說明文,同時語言優美、文字流暢,非常適合指導學生朗讀。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出示幻燈片3):
1、讓學生學會7個生字,寫兩個生字。正確讀出“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等詞語。
2、運用多種方式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說重難點:
作為教學的第一課時,結合三年級學生實際,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是(出示幻燈片4)利用課本和網絡課件,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它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拓展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說準備、教法、學法:
由于三年級學生是初次接觸說明文,說明文相對來說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著“怎樣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動’起來。”的想法,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教學這課(出示幻燈片5)我利用了多媒體網絡教學課件,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抓住課文中的語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地學習意識。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給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的學習情緒,是本課時使用的主要教法。(出示幻燈片6)激趣學習法,查閱資料學習法,自主學習法等方法是我在教授本課時教給學生主要學習方法。剛剛說到教學這課我用到了課件,這就是我的網頁課件流程圖(出示幻燈片7),課件主要分成六個板塊,教學的第一課時用到了“動畫欣賞、課文欣賞、開心詞典、太陽訓練營和太陽天地”五個板塊。
下面我將結合課件具體說說教學流程。
說教學過程: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簡明的語言提到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后羿射日,而大多數孩子又是比較喜歡看動畫片的。上課伊始,我利用(點擊動畫一)課件播放后羿射日的動畫片讓學生欣賞,通過這個關于太陽的古老的神話傳說導入新課,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為下文的學習作鋪墊。接著出示課題,讓學生質疑后帶著問題點擊“課文欣賞”初讀課文,這里之所以通過課件來讀文,目的是在于讓學生把課文當作資料來讀,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讀后,讓學生用“開心詞典”檢查自己的生字掌握情況,激發學生讀課文和學習生字的興趣,當學生將鼠標放在標有拼音的詞語上時,詞語右下角會出現這個詞語的注釋,這樣做是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還比較弱,同時也是為了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學生還可以去掉拼音來讀詞。這樣的設計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也便于幫助中低年級的學生自學、理解、記憶生字詞。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識字后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特點,先找出寫好生字的關鍵所在,再寫字,由學生自己來認識如何寫好字,取代老師一筆一畫地分析。
初讀課文、識字寫字后,讓學生打開課本再次快速瀏覽課文,說出自己對太陽都有了哪些了解。學生通過初讀基本上是可以了解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的,若學生回答有困難,我可以結合課件中的圖片作適當引導并板書。由于課文第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8
三年級下學期的《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地球、人類的密切關系。在學習時,我們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學生初次接觸到科普說明文,對于這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對其寫作方法所知甚少,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1.了解太陽的三個特點,知道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2.體會關聯詞的作用。能夠正確填寫關聯詞。3.了解幾種說明方法。定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說明方法,了解太陽與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受到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教育。然后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教案,由淺到深,層層突破。
這篇課文層次分明,可分為兩大部分,1-3自然段介紹太陽遠、大、熱的特點,4-8自然段介紹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教學第一部分學生在自由讀文的基礎上歸納太陽特點,畫出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學生能夠輕松地總結出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畫出相關語句,教師再請多名學生個別讀句子,看誰讀得最流暢,再分小組讀,學生通過讀理解句子內容。在此基礎上,老師再和學生一起探究,為了說得更清楚、明白,看看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加以說明,一起歸納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為了學以致用,老師口頭列舉了新余至上海,快車、動車及高鐵分別需要11小時、7小時、2小時的事例,讓學生說說這一事例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學生馬上大聲說出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文章第二部分,先讓學生自由讀4-8自然段,再齊讀一遍,要求學生找出中心句,并用雙橫線畫出,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太陽與地球、人類的密切關系?試著用一句話概括4、5、6、7自然段的內容,從而總結出植物、動物的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形成雨、雪、風這些自然現象,太陽還有殺菌的作用。再請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的重要性,再來讀讀課文的第8自然段,分析第8自然段一共三句話,第一句太陽送來光明和溫暖,第二句沒有太陽會怎樣,第三句總結。學生在只讀一遍的基礎上試著背誦,基本上能背誦出來,再分小組背誦,通順、流暢,效果非常好。水到渠成,請學生談談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句話的理解,學生有感而發: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太陽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主宰......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收獲頗多,基本上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層層遞進,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現、熟讀成誦,既重視學法寫法的指導又重視語言的積累,這才是讓學生學有所獲的課堂。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9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出示謎語:一位老公公,面孔紅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時來上工。
生一下就猜出。
(從學生喜歡的謎語入手,學生學習興趣一下被激發了。)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太陽吧。
二、課件展示,感知畫面
1、課件展示:太陽分別從大海、草原、山村、森林升起來,大地變得一片光明,充滿生機、活力。
(直觀、生動有趣的畫面把學生吸引住了,學生邊看邊不時地發出嘖嘖的贊嘆聲,美麗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中深深地印下)
2、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強調說完整話)
學生自由發言
生:我看見太陽從大海中跳出來。
生:我看見太陽從草原中、森林里升起來。
生:我還看見太陽升起來后,到處都很美麗!
……
(因為學生在前面欣賞了太陽升起的美麗的畫面,在說話時,是爭搶著要把看到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說起話來就自然流暢了。)
3、師小結:美麗的太陽,美麗的景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叔叔也看見了這一美麗的情景,寫了一首兒歌,你們想學嗎?
三、初讀韻文,初感字音
1、出示韻文《太陽》
師:先聽老師讀一讀,如果你認為老師讀得好,給我鼓勵一下,也可以給老師提提意見。
(師的話音剛落,生就紛紛地告訴師,他們已經會讀了,可見有些學生回家已經預習過了,這時,師如果抓住機會,放手讓學生試著讀一讀,會讀的就當小老師帶讀,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可惜的是,師并沒有這么做,仍然自己按著事先設計好的教案進行教學,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機智不過靈敏,二是觀念沒有更新,害怕學生會出現什么差錯,自己的教學任務會完成不好。)
師范讀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讀一讀?輕輕打開48頁(學生翻開書本后),讀書時,碰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生:可以借助拼音讀一讀。
生;可以問一問小組的同學。
生:可以問老師,或者問聽課的老師。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都行,現在請小朋友讀書,選擇一種方法解決不懂的生字。
(這個環節設計得較好,讓學生自己先說一說識字的方法,再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讀書、識字,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2、學生自由讀韻文,解決生字。
3、請會讀的小朋友讀一讀(2-3個)韻文,其他小朋友注意聽,師生一起糾正字音,齊讀。
四、認識生字,培養識字能力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棵神奇的樹,咱們趕快看一看。
出示神奇的果樹。
生:哇,真美呀!
生:我知道了,每一個果子里都藏著一個詞,還有字呢,太有意思了。
師:小朋友只要能讀準每一個果子里的字或詞的音,就能把它摘下來,誰先來摘果子?
學生搶著上臺做摘果子的游戲。
(這個環節有時單獨請學生回答,有時小組回答,有時分男女同學回答,有時全班同學回答。讀對的及時獎給一朵花。學生非常積極,"我來,我們來"的聲音此起彼伏,課堂氣氛異常熱鬧!老師真不知該請誰好,但是,從學生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游戲對于孩子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
2、師:今天,聰明狗又來到我們中間,"小朋友們好!"聰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樓梯,需要小朋友的幫忙,你們愿意嗎?一個字就是一個臺階,小朋友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個臺階。
師的話音剛落,"我來,我們來"的聲音又再次地響起。
學生做游戲(可以單獨請,小組,男女同學,全班同學)
師適當加以鼓勵,注重讀準平、翹舌音。
從 草 叫 跳 照 森 世 陽
(再次可以看出,趣味性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濃厚的,學習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3、師: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現在,請大家把桌上的小卡片拿出來,兩人一組,互相讀給對方聽,讀得好的,請你獎勵他。
學生兩人一組互相考評。
五、再讀韻文,鞏固識字
1、師:剛才,小朋友把字和詞語讀得特別準,你能把這首詩歌讀準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請1-2名學生讀一讀,讀得好的給予肯定,讀不好的給予鼓勵。
師:這首詩歌比較長,注意讀好來。老師建議小朋友這樣讀。師帶讀,生跟讀,齊讀。
2、你喜歡太陽嗎?學生自由說一說。
師:是呀,有了太陽,才有美麗的世界(課件展示),太陽的貢獻可真大呀!讀兒歌時,怎樣才能讀出對太陽的喜愛?小組讀一讀。
小組讀一讀,指1-2名讀一讀,男女生比賽讀。
3、小朋友們讀得越來越好了,你愿意讀給別人聽或者當小老師考考別人嗎?好,現在請小朋友,找個小伙伴或老師,讀給他們聽或當當小老師。
六、布置作業
回家向家長匯報今天的學習內容。
反思:
《太陽》這課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尤其是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識字游戲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小狗跳樓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識字;討論喜不喜歡太陽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但是,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于衷,過后了解,他們卻是這樣說:"老師,剛才你講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講,你才能聽得到。" 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0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材料制作太陽,體驗動手的樂趣。
2、認識太陽,知到太陽有圓的身體和和不同形態的光芒。
活動準備:
橡皮泥、紙盤、彩條、樹枝、顏料、胡夢卜、雪花片、水彩筆、乳膠、報......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師:南極的企鵝先生收到了遠方的燕子寄來的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
2、師:原來南方的太陽實在是太漂亮了,燕子拍了好多好多照片給企鵝先生看呢!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太陽是什么樣子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太陽園園的身體和不同形態的光芒,有的光芒大,有的光芒小,有的光芒像圓...)
二、基礎部分
(一)提供材料,發揮幼兒想象力,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做太陽。
陽漂亮嗎?企鵝先生也這么覺得。
你們覺得太陽漂亮嗎?企鵝先生也這么覺得。
你想用哪些材料做太陽呢?怎么做?
(二)分組活動,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去做一做吧?
欣賞與評價
(一)這些太陽漂亮嗎?她是用什么做的呢?
(二)總結
企鵝先生太開心了,他也有這么多的漂亮的太陽了!謝謝你們。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氏、獸”等7個生字,會寫“差、抵”等14個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段。
3.學習閱讀說明文,認識本文說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陽的特點及作用,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太陽特點的課件。
2.展板一塊及生字詞卡片。
3.搜集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圖文資料。
A案
第一課時
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激勵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互相交流,教師觀察發現學生對太陽的了解程度。
2.從學生展示資料中的新奇點、趣味點入手,或教師講述《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讓學生想一想:太陽能不能用箭射下來?為什么?太陽離我們有多遠,有多大,有多熱?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初讀感知,練習讀正確流利
1.自讀課文,把生字新詞畫出來,并練習讀正確。注意“氏”讀shì,不讀sì;“獸”讀shòu,不讀sòu;“殖”讀zhí,不讀zí;“蔬”讀shū,不讀sū;“較”讀jiào,不讀jiǎo。
2.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讓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3.小組練讀課文。小組商議讀的形式,可以齊讀、輪讀,在組內互相正音。
4.各小組輪流朗讀課文,看哪一組讀得正確、流利。可以小組齊讀、接讀,或派代表朗讀,讀后進行評議。
5.默讀思考:讀懂了什么?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a.太陽有哪些特點,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太陽特點的?b.太陽和地球有哪些關系,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太陽和地球關系的?
2.教師總結: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太陽的特點和太陽與地球關系非常密切這兩個方面來寫的。
學習寫太陽特點的部分,領悟表達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自主學習愿望:同學們,現在我就是太陽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離你們很遠、很遠,我的身體很大、很大,我的溫度特別高。現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據學生回答進行鼓勵,進入下一個環節)
2.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第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清楚、寫明白的,然后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特點認真閱讀。
3.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結組,討論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教師深入小組參與討論,并發現問題,引導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
4.匯報交流。
a.學習“遠”的小組匯報,教師就匯報適時引導,播放課件。
如,看課件做口頭練習:“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引導學生發現通過數字來進行具體說明,這些數字要精確、有科學依據。
教師板書:列數字。
b.學習“大”的小組匯報,教師相機播放課件。
如,看課件,說體會:左邊是130萬個地球,右邊是一個太陽,中間以等號連接。教師總結并鼓勵學生發現的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c.學習“熱”的小組進行匯報。
要求這一組學生在聽完前兩組匯報后,說得要有條理,適當引導說出列數字和用假設事例來說明的方法,讓學生動手算出太陽的中心溫度是一千八百萬度。
指導朗讀,深入體悟太陽特點及表達方法
1.自己練習朗讀感興趣的段落,要讀出太陽的特點。
2.通過開展師生、生生朗讀競賽的方式,進一步感受太陽的特點及恰當的說明方法。
指導學習本課生字
“抵”,不要少寫一點;“氏”,不要多寫一點;“獸”,下面是“口”不要寫成“曰”或“田”。
抄寫生詞
抄寫詞語:差不多、抵得上、攝氏、莊稼、野獸、生存、繁殖、蔬菜、麻繩、比較、預防。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2.學生自主閱讀,勾畫句子。
自讀自悟
1.認真閱讀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說說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2.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及生活實際,再想想對這句話的理解。
全班交流
1.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匯報自己的閱讀體會,不必考慮發言內容是否符合課文敘述順序;可以用課文中語句,也可以運用搜集到的資料和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沒有太陽就沒有人類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沒有自然氣候的變化,就沒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3.指導有感情朗讀。
a.自己讀,練習讀出對太陽的贊美之情。
b.多種形式的比賽朗讀,能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實踐活動
各小組將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太陽和月亮的圖文資料精選一部分,貼到展示板上,教師可與學生共同設計、美化展板,擬定專題題目(如“日月同輝”“神秘的星球”等)。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2
各位評委,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三個太陽》。
一、說備課:
課標中“教學建議”部分提出,“努力改進堂課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符合課標,結合教材,適合學生,體現教學程序的完整性和落實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首先,我反復閱讀課文,研究語文新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其次,研讀課文,領悟作品的內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根據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學法”和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出教學方案。
二、說教材:
《 三個太陽》,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文記敘了中國女畫家在南極體驗生活、畫畫的經歷。本單元的主題是信息傳播。信息的傳播要求我們熟悉各種新聞題材。本課是一篇通訊,著重寫人記事,敘事性強,選材典型,語言生動,同學們容易把握主要內容。
三、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對記敘文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但是對通訊這一新聞體裁還是初次接觸,因此,學習本文,讓學生初步了解通訊的特點,培養學生閱讀新聞題材的能力。
四、說學習目標:
新課標“教學建議”指出閱讀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老師要“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閱讀文本、感受文本”,根據對教材特點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本課內容,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習通訊的取材和構思特點。
(2)精讀課文,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南極精神,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說教學重難點:
本文作者重在歌頌“南極精神”,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理解“南極精神”
難點:“三個太陽”的含義
六、說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學生初學通訊這一新聞體裁,有必要弄清楚通訊真實性、典型性特點。在教學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我采用“閱讀—思考—討論—歸納”的教學過程,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合作交流的習慣,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據此,我確定以下學法:
1、勾畫、圈點、批注的方法;2、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學習的方法
七、說教學程序:
課前準備:要求學生充分預習,掌握生字新詞,熟悉文章主要內容。
(一)情境導入:看到題目《三個太陽》,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說感受)南極卻有三個太陽,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一節課,我們隨著當代作家黃傳會一同走進南極這個神奇的世界,感受一位女畫家的對南極的特別情懷。(同時出示南極風光圖片,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課標中“語文教學建議”一部分中指出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從題目入手,設置懸念,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從而架起文本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橋梁。)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習通訊的取材和構思特點。
(2)精讀課文,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南極精神,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無私奉獻的精神
(此設置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符合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三)學習新課:誘思導學,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字詞積累:
亙古( gèn ) 蹣 跚( pán shān) 嘔心瀝血( ǒu ) 胡子拉碴( chā )
吞噬( shì ) 佇立( zhù ) 翩躚( piānxiān) 羅布泊( pō )
冰碴子(chá ) 蹙眉( cù ) 粗獷( guǎng ) 俯瞰(kǎn )
(2)、用簡潔的語句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環節是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完成的。第一個訓練題是依據課標中對初中段 “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的 要求而提出的,并且也體現了文本是學生積累詞匯的重要依據。第二個訓練題是培養學生“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的能力
2、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思考:
作者以小標題的形式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這四部分的位置可以互換嗎?為什么?
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要“理清思路”,設計這一問題,目的使學生理解本文巧妙的構思和嚴謹的結構。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3、三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中心。
請同學們精讀課文,思考:
(1)文章寫了哪些人,寫了哪些事?他們身上凝聚著什么樣的“南極精神”?找出具體的語句讀一讀,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課標在初中階段的閱讀要求是“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應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有關語句。(配合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南極長城站建設、搶險和女畫家畫畫的語句;深刻理解“南極精神”的內涵。
在這一環節中,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通訊的特點:選擇材料的典型性和人物形象的鮮明性。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朗讀描寫南極自然風光的語句,感受南極的神奇和神秘,進一步理解南極科學考察隊員科學探索精神。(出示南極風光的圖片)
學生在理解南極精神的內涵后,思考:
(2)、畫家在壁畫上留下“三個太陽”,有什么含義?請你說一說。
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題,體現課標提倡“創造性閱讀”的理念,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也使學生認識題目具有體現文章中心的作用。
4、歸納梳理:
(1)、南極精神:熱愛南極 無私奉獻
(2)、通訊的寫作特點:內容真實準確;事例典型;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形象
設置這一環節,從內容和寫法兩方面歸納,學生對課文的認識由感性到理性,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五)拓展延伸:
放飛想象:《未來的南極,我的家 》
請想象,有一天我們到南極安家落戶,我們的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怎么解決?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樣的?發揮想象,描繪一下未來的生活。
設置這一步依據的課標是語文學習要“發展語言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所以讓學生暢想南極的未來,目的是激發學生了解南極、探索南極的興趣,從而關注自然,熱愛生活。所以我在結束語中說:
結束語:南極是一個純潔、寧靜的世界,茫茫雪原、萬年冰山下埋藏著許許多多的秘密。
我們走近南極,勇敢地接受嚴寒和風暴的考驗,是為了了解南極的真相,揭開南極神秘的面紗,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南極。希望同學們有朝一日,踏上南極這片凈土,親自去感受南極的魅力。
學生在我動情的話語中,會有進一步了解南極的思想情感,這樣使課堂教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我趁熱打鐵布置作業:
(六)作業設計:
查閱南極的有關資料,了解人類為探索南極所做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
設置這一作業,是依據課標“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目的是“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八、板書設計:板書設計的目的是突出本課重點,設計的要求是簡練而又鮮明。
三個太陽 (作者:黃傳會)
熱愛南極 無私奉獻
九、說課反思:依據課標把握教材,立足文本落實課標。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第四段。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讀好課文中的人物語言。
3.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用樂觀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做個開朗樂觀、熱愛生活的人。
【教學重點】
從語言文字中感悟明明的聰明和富有愛心。
【教學難點】
感悟“番茄太陽”的含義。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按照提示給課文分段,說出段意。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條理。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寫作順序,給課文分段。
【課前預學】
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
理解詞語。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篇文章的題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讀者的強烈的好奇心。你能針對課題提出什么問題?
2.番茄來自西方(番是外國的意思),茄科植物,形狀像柿子,果實紅色。
二、理解“番茄太陽”。
1.介紹作者
2.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1)字詞:番茄、盲童、天使、清脆、顏色、捐獻、親戚、忙碌、角膜、復明
(2)課文朗讀:分自然段朗讀,讀準字音,讀通長句子,讀熟課文。
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再讀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時間順序理清線索)
一(1—4)“我”在菜市場上,看到盲童跟父母看攤位,父親常幫她通過撫摸來認識各種蔬菜。
二(5—14)盲童明明,是一個聰明富愛心的小女孩。
三(15—17)明明將接受復明治療時說要把自己的腿獻給“我”,“我”感到無比激動。
(3)分段朗讀,將“我”的內心變化與盲童明明對我的影響聯系起來體會。我原本心情如何?后來呢?是什么原因發生變化的?
3.練習用幾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番茄太陽”這個奇妙的組合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哪里?找出句子,組織交流,根據學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
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著我的心。
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對三個“番茄太陽”的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句話中的“番茄太陽”指明明心中的太陽,第二句話指明明的笑臉。第三句話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三、檢測評學:朗讀課文,摘錄課文中的精彩語句
四、作業設計:看拼音寫詞語。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4
教材分析
《太陽》是四年級語文的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系。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系的密切。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
根據我班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我感到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設計思路
將“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讀書,并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借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我認為《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時,我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
教學目標
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了解到列數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并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教學流程
一、導入 。
師寫一個”日”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師相機板書:太陽。)
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太陽的資料。
【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師隨機鼓勵引入下一環節:同學們對太陽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讀懂什么?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培養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師相機板書:
師:《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和與我們的關系這兩方面來寫的。現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現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
這時,一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師進行鼓勵,進入下一環節。)
2.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4.匯報。
學習“遠”的學生匯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讀了出來。)
師引導:不錯,你讀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這個內容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這個內容說清楚的。(學生不知該怎么說。)
師用課件演示、引導: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三千五百年,飛——二十幾年。
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發現( )里面填的是數字,通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字
師: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培養學生自學課文、發現問題的能力。】
這時學生們高舉右手,有的學生忍不住脫口而出:“還運用了寫傳說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調動。
學習“大”的學生匯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并進行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引導學生發現說明太陽“大”的特點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
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師: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片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千八百萬度。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這時有學生強調:是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
師進行鼓勵: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學生起來說道: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方法,使理論與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練筆。
1.教師寫一個“月”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時教師演示課件:用圖畫的形式出示有關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自行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于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小)。
(師出示的資料為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反饋與反思
課后,我對學生的小練筆進行批改時,發現全班學生的練筆寫得都不錯,不僅將月亮的特點說得很清楚,而且條理清晰。有的學生將“嫦娥奔月”這一傳說寫進了自己的練筆中,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還有一個學生在寫到月亮的體積時,不僅與地球進行了比較,還通過自己的演算,與太陽進行比較,更進一步說明了月亮的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得到了體現。從練筆的整體結構看,學生用詞很準確,在寫到月亮與地球的距離時,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這一傳說與月亮的實際資料過渡時用上了“確實”、“的確”等詞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通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說話權交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態度由“厭學”變為“愿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還覺得將課文中的內容提煉為學生練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讀”與“寫”融會貫通,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