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通用14篇)
《自然之道》 篇1
1、解題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個成語故事叫拔苗助長,誰來說說?你怎么評價故事中的人。“十分愚蠢,它違反了生物的生長規律,也是自然界的規律。 規律也叫做道(板書:道) 自然的規律也就是自然之道(板書:自然之)
2、解詞:
師:下面請大家讀課文,讀準字音,想一想生詞的意思,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師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可以讀讀劃劃)
(出示) :欲出又止 躊躇不前 ……
師:要讀準字音,,讀的還不夠。要想讀詞讀出神采,想畫面是好方法(1個)
師:我們一起來看,你發現了什么?第一組寫誰?:1幼龜2肉食鳥3我和同伴 4向導
師:從上面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請看黑板,出示一段話)
像這樣好心辦壞事,十分愚蠢,愚蠢到什么程度呢?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 (愚不可及)師板書。注意:“愚”字的一豎貫穿下來。這個詞在文中哪句話中?請你讀出來。 “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3、讀文章
師:就這句話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 什么蠢事?) ( 怎么做的?結果怎樣?)師:恩,你說得真好,我們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就是:救了一只幼龜,卻害了整群幼龜。 (板書:救 )
師:同學們,我們在把幼龜抱回大海時,還認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就讓我們先回到做好事的一幕。
師描述:當我們看到一只嘲鶇突然飛來,他用尖嘴啄幼龜的頭時。(帶入情景)我是多么的 焦急:驚心動魄:殘酷:傷感:緊張:難受
師:好,把這種感受送回到文本中去,讀一讀這段話。
師:讀得非常地流利,但還沒有感受到緊張的那一刻。 聽老師讀 “你得想想辦法啊”。 (再讀)
師:我們如此焦急,向導又是什么反應呢?(師讀)“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師:若無其事是什么意思?(師解釋)。好,就用這種若無其事的語氣讀一下。
師:在我們一再要求下,向導既不情愿的把被啄的小海龜抱向的大海的時候,慘劇發生了(板書:害)。這時我們又有怎樣的表現呢?
師引讀:“天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接讀課文 “數十只…… ”
“天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接讀 “不一會……”
師: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導呢,何嘗不自責呢?向導又說了什么?(師引讀: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總結:我們通過不同的朗讀,如抓住重點詞語,如變換語調等,讀出了我們的心情,讀出了我們的感受,讀文章就應該這樣 )
拓展寫:我們悲痛,我們惋惜,我們自責,為了讓慘劇不再發生,讓再來的人不做這種愚不可及的事情,我們決定在沙灘上立一個牌子,在上面寫上一兩句話,請同學們拿起筆來,幫他們寫一下。
學生:( 尊重之道,別讓好心辦壞事 )
學生:( 動物有動物的天空,人類有人類的舞臺,我們不要去打擾他們)
師:本文選作課文時有改動。而原文中的結尾是這樣的:大家垂頭喪氣地沿著沙灘緩緩而行。這幫過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時變得沉默了,這肅靜包含著一種沉思。
師:你覺得哪一個結尾更好?說出你的理由。
師總結:不管那一種結尾,都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師指板書:“救”與“害”只是一道之隔,卻改變了它們的命運, 這正是
黃昏科考隊員催,
好心卻害綠幼龜。
愚不可及辦蠢事,
自然之道不可違。
《自然之道》 篇2
一、看拼音,寫字詞。
yòu( )龜 zhēn( )察 qǐ( )圖 cháo( )笑
zhuó( )破 沙( )tān yú chǔn( ) 海( )ōu
chè( )底 球( )mào fǎn( )回 xū( )聲
二、根據詞意,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猶豫。 ( )
2.好像沒有那么回事,表示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 )
3.情緒低落,精神萎靡。 ( )
4.愚笨。 ( )
5.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 )
三、按要求寫詞語。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情愿——( ) 趕緊——( ) 似乎——( )
2.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
冷淡——( ) 緊張——( ) 錯誤——( )
迅速——( ) 愚蠢——( )
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 )小事 一( )幼龜 一( )生物學家 一( )沙灘
一( )向導 一( )呼喊 一( )帽子 一( )飽餐
四、選詞填空。
觀察 偵察 觀看
1.( )了這場演出,大家都說大開了眼界。
2.我一直在( )蜘蛛捉蟲的現象。
3.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 )敵情的呀!
企圖 妄圖 希望
4.敵人( )把戰士門一網打盡。
5.媽媽( )我多學點本領。
6.嘲鶇( )把幼龜拉到沙灘上去。
發現 發明 發生
7.( )這么嚴懲的事,你要負責任。
8.( )這幾天小青有心事。
9.電話是誰( )的?
五、把詞語補充完整,讀一讀,選擇一個造句。
響( )去霄 無遮無( ) ( )不可及 欲出又( ) 見死不( )
爭先( )后 ( )無其事 魚( )而出 氣喘( )( )
六、判斷下列句子,對的打“√”錯的打“×”。
1.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 )
2.本文的故事發生在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 )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有時也會收到一些驚喜。( )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就會做出一些事與愿違的事情。( )
七、閱讀理解。
看塵埃飛舞
在非洲大陸,動物一旦被舌蠅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科學家發現,舌蠅的視覺,一般只會被顏色一致的大塊面積所吸引,舌蠅從不叮斑馬,因為它對斑馬一身黑白相間的斑紋,往往視而不見。然而,斑馬身上色彩對比強烈的斑紋,卻使它很容易受到獅子之類的捕食性動物的攻擊。
又如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塵埃,它污染空氣,但又把我們的天空渲染得更藍。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陽光照進室內,會有許許多多細小的塵埃在反射和散射著陽光,使陽光變得了柔和、舒適。塵埃還有過濾光的作用,它濾去太陽的紅、橙、黃、綠等較強顏色的光,留下的是較弱的藍光,于是,天空變得蔚藍、溫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納塵埃,原來是美麗的智慧,而不僅僅是因為有博大胸襟。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無是處的事物,當然也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
1.用“/”畫去不正確的讀音。
黑白相間(jiān jiàn) 舌蠅(yínɡ yín)
2.找出短文中的兩組反義詞。
( )——( ) ( )——( )
3.塵埃有哪些作用?
4.讀了這篇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字詞。
yòu(幼)龜 zhēn(偵)察 qǐ(企)圖 cháo(嘲)笑
zhuó(啄)破 沙(灘)tān yú chǔn(愚蠢) 海(鷗)ōu
chè(徹)底 球(帽)mào fǎn(返)回 xū(吁)聲
二、根據詞意,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猶豫。 (躊躇 )
2.好像沒有那么回事,表示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若無其事)
3.情緒低落,精神萎靡。 (頹廢)
4.愚笨。 (愚蠢)
5.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爭先恐后)
三、按要求寫詞語。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情愿——(甘愿 ) 趕緊——(趕快 ) 似乎——(好像)
2.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
冷淡——(熱情 ) 緊張——(輕松 ) 錯誤——(正確)
迅速——(緩慢 ) 愚蠢——(聰明)
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件)小事 一(只)幼龜 一(位)生物學家 一(段)沙灘
一(個)向導 一(陣)呼喊 一(頂)帽子 一(頓)飽餐
四、選詞填空。
觀察 偵察 觀看
1.( 觀看 )了這場演出,大家都說大開了眼界。
2.我一直在( 觀察 )蜘蛛捉蟲的現象。
3.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 偵察 )敵情的呀!
企圖 妄圖 希望
4.敵人( 妄圖 )把戰士門一網打盡。
5.媽媽( 希望 )我多學點本領。
6.嘲鶇( 企圖 )把幼龜拉到沙灘上去。
發現 發明 發生
7.( 發生 )這么嚴懲的事,你要負責任。
8.( 發現 )這幾天小青有心事。
9.電話是誰( 發明 )的?
五、把詞語補充完整,讀一讀,選擇一個造句。
響( 徹 )去霄 無遮無(攔) (遙)不可及 欲出又(止) 見死不(救)
爭先(恐 )后 (若)無其事 魚(貫)而出 氣喘(吁)(吁)
六、判斷下列句子,對的打“√”錯的打“×”。
1.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 √ )
2.本文的故事發生在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 × )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有時也會收到一些驚喜。( × )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就會做出一些事與愿違的事情。( √ )
七、閱讀理解。
看塵埃飛舞
在非洲大陸,動物一旦被舌蠅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科學家發現,舌蠅的視覺,一般只會被顏色一致的大塊面積所吸引,舌蠅從不叮斑馬,因為它對斑馬一身黑白相間的斑紋,往往視而不見。然而,斑馬身上色彩對比強烈的斑紋,卻使它很容易受到獅子之類的捕食性動物的攻擊。
又如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塵埃,它污染空氣,但又把我們的天空渲染得更藍。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陽光照進室內,會有許許多多細小的塵埃在反射和散射著陽光,使陽光變得了柔和、舒適。塵埃還有過濾光的作用,它濾去太陽的紅、橙、黃、綠等較強顏色的光,留下的是較弱的藍光,于是,天空變得蔚藍、溫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納塵埃,原來是美麗的智慧,而不僅僅是因為有博大胸襟。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無是處的事物,當然也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
1.用“/”畫去不正確的讀音。
黑白相間(jiān jiàn) 舌蠅(yínɡ yín)
2.找出短文中的兩組反義詞。
( 熟悉)——( 陌生 ) ( 一無是處 )——( 完美無缺 )
3.塵埃有哪些作用?
塵埃在反射和散射著陽光,使陽光變得了柔和、舒適。塵埃還有過濾光的作用,它濾去太陽的紅、橙、黃、綠等較強顏色的光,留下的是較弱的藍光,于是,天空變得蔚藍、溫柔。
4.讀了這篇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世界上沒有一無是處的事物,也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
《自然之道》 篇3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幼龜、沙灘、偵察、企圖、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三、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抄寫生字新詞和兩組需要比較的句子。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閱讀單元導讀,了解本單元的主題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單元要學習的課文。(從整體入手)
2、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就將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自然之道》(板書并齊讀課題)。
3、給時間讓學生質疑。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二)、預習探究
1、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工具書的習慣)
2、認讀生詞:旅游筑巢幼龜沙灘偵察企圖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小黑板展示,對于“若無其事”等詞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對于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齊讀或挑戰讀)
4、初讀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將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進行梳理、歸納,并及時解決;若不能馬上解決,可以簡單板書,在后面的教學中相機處理,在此環節上絕對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演這個情景。
注: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深入研讀,對于細節部分要反復推敲,不能讀讀了事,還要把字詞的理解同表演結合起來,如“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龜當時的神態、眼神體會出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幼龜”和“嘲鶇”,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議,教師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并書寫“幼”和“幻”這兩個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 “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范寫“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 “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組再說一說。
4、討論:我們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較句子: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過比較,并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多練習幾遍。
四、本課小結
本來想幫助幼龜,結果卻讓許許多多幼龜成了食肉鳥的食物,在讓人惋惜的時候,它帶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下節課,我們再來看看!
五、作業布置: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請大家看看這幅插圖,想想圖上講了什么?
2、課文六、七自然段就敘述了這幅圖的場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同時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自己的體會。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并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出“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1)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2)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當時你們就是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7、在學生廣泛發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的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二、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1、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方法:先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處事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說一說,最后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悔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三、明確要求,引出“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和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
四、拓展延伸
近年來,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等單位聯合出版了一套青少年知識普及讀物《大自然的啟示》。叢書包括《藍色誘惑》《生物之鏈》《解讀生命》《軍事奇觀》《隱秘世界》《生息相關》《呼喚文明》等八個分冊,以人類對自然的探索、認識、感悟、利用為主題,講述了古今中外六百多個科學進步和技術發明的有趣故事。
2004年7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國科協聯合舉辦了《科學發展觀──大自然的警示和啟示》大型展覽,突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主題。詳細資料可瀏覽相關網站。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
1、讀讀整篇課文,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
2、一部分一部分認真閱讀,了解每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什么;
3、再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注意:教學本文,不要過于追求主要內容概括得特別簡練,學生能說出大致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終做到所概括的內容正確、語言簡練。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不要急于求成。)
*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
1、調動積極性,明確任務方法,落實小組分工。可以根據學習提示自主確定某一活動方式:觀察大自然探究發現(某一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收集資料、調查訪問、動手實驗、進行小發明等。
2、教師要及時掌握信息,適時調控指導。可以通過與學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組長匯報活動進程、與課文學習有機結合、適時小結(如學生的奇思妙想、靈感火花,教師表揚典型的人或事,提出注意事項)。
板書: 自然之道
遵循人違背
保護↘↙傷害
海龜
《自然之道》 篇4
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啟示”。學習本課,除了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受到保護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探究自然規律的教育。因此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要加強與科學學科的聯系,注重學科整合,搜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教學時建議以“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為經線,前后聯系;以“我”和同伴以及向導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緯線,橫向貫通。
教學經線:圍繞著“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一中心句,從“愚在哪里”,“蠢在哪里”,“痛在哪里”,“悔在哪里”,“悟在哪里”這幾個版塊進行教學。
教學緯線:以綠龜的命運為主線索,緊緊聯系“我和同伴”及“向導”各自思想感情的變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進而發展到震驚與后悔;“向導”由心平氣和進而發展到發出十分難過的悲嘆。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以讀促思,采用聯系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重點體會“我和同伴”的行為和“向導”的話語,揣摩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同時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情境,感同身受領悟文章內涵,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基于以上認識,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的。
③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注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猜測“自然之道”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請看課題,一起來讀讀!
2.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大膽的來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學生發表認識,教師不置可否)
二、初讀課文,感知“自然之道”
1.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次
2.分節讀課文,相機正音、釋義
從同學們的表情,老師發現想要讀好這篇課文確實有點難度,現在,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讀,誰來?學習的機會是自己把握的。
加拉巴哥島:是個外國地方,比較拗口,我們一起來讀讀
筑巢孵化:這個新詞比較難讀,請你再讀!筑巢孵化知道嗎?
躊躇不前:躊躇不前的“躊躇”這個詞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讀!
嘲鶇:這是一種生活在海邊的鳥
頹喪:這個頹字也是要注意的
響徹云霄:這個“徹”字可不要讀成“切”音
3.現在請你說說“自然之道”的意思
學生發言預測:
也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也許是海龜有自己的辦法,我們不用多加干涉
也許是每一種生命都要經歷的,這是海龜無法躲得過的劫難
三、切己體察,揣摩“自然之道”
1.同學們,帶著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島,看看一路走來,你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先自讀3-4自然段。
2.當你置身于島上,看到嘲鶇啄食海龜這一幕,此時你的心情是怎樣?(難受,著急,緊張)
3.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說說你的理解!
4.出示畫面及文字研讀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你們看,這就是發生在沙灘上那令人緊張的一幕,讀讀這段文字,哪些詞、句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5.學生交流研讀成果
“突然”
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么強調,說說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誰來讀?
“啄”
“他用嘴啄幼龜的頭”,多危險,多狠啊!誰來讀?
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個新詞,知道它的意思嗎?
它的出是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躊躇不前)
你們說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它這么擔心有沒有必要啊?(理解嘲鶇的兇狠)
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
6.感情朗讀人物的不同反應
(1)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學向導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指導讀出我們的焦急來,讀出向導的漠然和若無其事。
(2)“‘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他們會怎樣話勸求向導的呢?
(3)讀到這,你對向導的話,對“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7.推演自然情境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任何干擾,嘲鶇和幼龜之間的故事將如何發展?請你根據課文的有關語句,展開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四、談話總結,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勇敢的海龜,本來它們可以順利地實現入海計劃,可是由于我們的出現,我們的干涉,這一巢的幼龜就完全改變了命運。我們下節課再去面對我們不忍面對的慘狀。
第二課時
一、直面慘狀,感同“自然之道”
師:一只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由于得到錯誤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龜爬了出來,成了食肉鳥的美餐。看到這番情景,我們的心情怎樣?又是怎么做的呢?
1、請同學們結合插圖,讀讀7至8自然段,把描寫向導和我們的動作的詞語劃出來。
⑴ 生劃詞語。
⑵ 交流: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⑶ 此時向導和我們的心情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這些幼龜──趕緊、迅速、氣喘吁吁)
⑷ 朗讀體會:(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體會“歡樂”“悲嘆”等詞語的意義:
⑴ 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為我們的錯誤決策,幼龜們就不會白白送死了。)
(2)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比較句子:
⑴ 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⑵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你讀出了什么不同?說一說向導為什么而悲嘆?(體會出“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二、換位體驗,深悟“自然之道”
說話練習:用“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說出感受
1.假如你就是在現場的作者和他的伙伴,回頭想一想,當時你的哪些做法,哪些想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寫“我”和同伴的語句揣摩,體會“無知之愚”)
2.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學家向導,回頭想一想,當時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寫向導的語句揣摩,體會“有知之愚”)
三、抒發心聲,內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讀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慘痛的結局。這3個自然希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復雜的感情。好好讀讀,讀出我們的悔恨、痛苦
2.此時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你現在對“自然之道”有更深的了解了嗎?你想給人類怎樣的忠告?
(學生自由發言,中心意思是我們不應是認識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注定要失敗的。)
《自然之道》 篇5
一、預習要求
1. 讀熟課文(要求:1.語音正確。2.不漏讀、增讀。3.讀流利。)
2. 寫一寫本文中詞語1.新詞語。2.重點詞語)
二、 檢查讀課文情況
按照讀熟的要求檢查讀書情況: a.讀書好的,交流能讀好的原因。 b.差一點,注意鼓勵:認真、聲音響亮。總結讀好的做法:眼到、心到、口到。
三、聽寫詞語:(要求:遇到不會寫的字可以自己偷偷翻開書,用最短的時間只許看一眼。一行只寫4個詞語,注意等間隔,上下對齊。第一行空著。其中找4個同學上黑板寫,每行4個,你們依次寫一個。)
1.聽寫的詞語:
(幼龜) (捕食鳥) (游客) (向導)
探出巢穴 企圖 緊張 若無其事
欲出又止 頹喪 焦急 冷淡
躊躇不前 飽餐一頓 呼喊 極不情愿
魚貫而出 歡樂 愚不可及 悲嘆
2. 你發現每列詞語都是寫誰的?請你把答案寫在第一行上。 (注意不同答案的:第二組:嘲鶇….或者“捕食鳥” 。第三組:“我和同伴” “游客”。第四組:向導。)
3. 你是否發現還有一個詞語也值得寫一寫的,猜猜誰哪一個?(“氣喘吁吁”既是新詞語,也是重點詞語。)
4.你是否發現,用這些詞語總結課文里發生的故事。請同學們試著講一講)
(目的:既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又幫助建立文章的重點內容。認識重點詞語,學會找重點詞語。)
四、解題
1.誰愿意把課題的意思給大家解釋一下?(自然規律)(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導學生總結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有多種方法和途徑:①查工具書 ②結合上下文 ③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
2.為證明你讀懂了題目,請舉個例子:我讀懂了題目的意思,請聽我說: 例如:貓吃老鼠這是自然之道。 菊花能傲霜,這是自然之道。
3.總結:是不是所有的自然之道人類都了解呢?答案是否定的,還有許許多多的自然之道不被人類所了解。我們所了解的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最常見的。
五、整體了解課文內容。
下面,請大家再把課文默讀一遍,課文中寫了哪些“自然之道”?哪些是他們知道的,哪些是不知道的?并說明理由。【答案:其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份離巢而出,爭先恐后爬向大海。(是)其二,幼龜可能成為食肉鳥的美食(是)。其三,幼龜出巢前的偵探行動(否)。】(目的:整體感知,帶著疑惑讀書。)
六、細讀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什么?讀書。你會讀書嗎?有的同學覺得我這是一句廢話。我所說的會讀書,是能讀出文字里的畫面,讀出文字里的靈魂。
我舉個例子: a. 李明興奮地喊著:“同學們,老師來啦!” b. 張華驚慌地喊著:“同學們,老師來啦!” 第一句背后的畫面是同學們盼望老師的到了。第二句是同學們害怕老師的到來。我讀這兩句時,畫面也寫再我的語氣和臉上了。所以,這才是真正的會讀書。
(一)品讀第3自然段
1.我們就試著小聲練習讀第3自然段,我就通過你的表情,就知道你是否讀出文字的畫面。請開始吧。(目的:調動自主讀書的愿望,實踐讀書方法)
2.指名讀(一評價練讀表情;二評價讀的情況)。(目的:具體指導。)
3.再找一個同學讀。其他同學把右手握著,伸出食指扮成一只小幼龜,把翻開的書本扣過來當龜巢。一邊聽著同學讀,一邊做動作。(目的: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畫面。)
a.讀兩句停(寫幼龜的句子):你是一只什么樣的小幼龜?(3-4人)
例句:我是一只小心翼翼的小幼龜。
我是一只非常有警惕性的小幼龜。
我是一只試探敵情的小幼龜。
b.繼續讀最后一句,其他同學注意伸出你的左手扮嘲鶇鳥。
這時候,你腦子里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清晰的畫面應該是:嘲鶇啄幼龜的頭,想把它拉到沙灘上,拉不出來。這個畫面是通過“企圖”這個詞語構成的。)繼續小幼龜對話:小幼龜,這時你害怕不害怕?為什么?(目的:1.這就是“自然之道”,文中的重點,也是疑問的關鍵點。2.是學生明白,這就是真正的會讀書,讀出文字背后的畫面和靈魂。)
(二)品讀第4自然段。
1.還需要老師一點點指導嗎?那就自己讀,想大聲讀的也可以,注意畫面都在重點詞語里的。你們讀我觀察。(目的:1.讀的方法注意重點詞語。 2.教師的監督作用。)
2.先評價剛才大家讀的狀態,再匯報畫面。
現在,你們就是向導抱起的那只小幼龜,你想對“我和同伴”說什么?對向導說什么?(目的:這是文中的難點,對人物的解剖,有利于上升主題。)(游人的愚不可及:我本來沒有什么危險,你還在緊張、焦急、甚至呼喊,你們是多么的愚蠢,不知其道而違背,還有情可原,但你們更不應該做得是知其道而違之。所以說你們是愚不可及的蠢。)
【向導:向導沒有堅持到底,是因為他也不知道幼龜不會有危險。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向導不知道的?(“叼就叼去吧,這時自然之道。)他只知道嘲鶇吃幼龜是自然之道,不應該抱走。所以向導是“極不情愿”。向導明白的是:自然之道不能違背,所以“極不情愿”,但真正的違背是因為不了解。】(目的:從語言文字入手讀出畫面,讀出靈魂。這才是真正的語感能力。)
(三)讀完剩下的3個自然段。自己讀一讀。
1.交流你腦子里的畫面。(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悔不已,并用行動彌補自己的過錯。)
2.你怎么理解向導的“悲嘆”?(聯系前面的交待,向導是生物學家,為自己還不了解幼龜防敵的“自然之道”而感到很愧疚。所以感到悲嘆。是的,還有很多的自然之道等我們去探索,解“道”在前,循“道”在后,順其道而勝之。)
七、回升主體
課文學到這里,文中的幼龜事件給“我和同伴及向導”上了生動的一課,我們的感觸也很深,那么對其他人呢?現在就請你以小幼龜的身份,給人類寫一段話。(目的:回歸整體,升華主體。同時達到練筆的作用。人文性與工具性融入一體。其實,前面的通過文字讀出畫面、讀出靈魂,也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相融。)
八、課后小練筆寫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自己的或身邊的人做過的。
《自然之道》 篇6
一、說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游時,看到一只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只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只幼龜是偵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啟示。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
本篇課文講的是關于自然界的規律,內容相對抽象,與學生的生活、知識水平有較大的差距,我準備采用視頻課件和談話法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學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怎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突出重點,精讀研討,落實詞句段訓練,指導有感情朗讀;最后,總結升華,引導學生交流閱讀感受,明確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五、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本課的教學,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先了解每部分內容,再把各部分內容連起來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文中描寫作者和向導心情變化,聯系上下文,采用對比、抓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并通過朗讀把體會到的表現出來;通過交流感受或啟示,拓展延伸,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
六、說教學程序(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我會用課件展示海龜蛋和小海龜出殼時遇到的各種危險情景;接著,我會讓學生說說:你看了這樣的情景,想說些什么;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老師用“有一個人,親眼目睹了剛出生的小海龜被食肉鳥咬啄的情景,他會怎么做,你們想知道嗎”來導入新課,隨后,板書課題,讓學生說說:你讀了這個課題,想知道些什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目標的制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1).帶著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3).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情況:
(1)用課件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小老師教讀,小組讀,賽讀;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對這些同學的朗讀情況作適當的評議;
(3)指名回答: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引導學生總結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本方法: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認真閱
讀,了解每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內容提要連起來想一想,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突出重點,精讀研討
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和同伴”看到了什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向導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議一議:向導明知“我們”的想法和做法會害了幼龜,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有什么想法?
2.抓住向導說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想“就是這樣的”是怎樣的?為什么向導會“若無其事”地說?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3.這句話該怎么讀?
4.從我們剛才的理解分析中,你知道“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四)交流感受,得到啟發
作者和同伴是好心辦了壞事,原想救助這只可憐的小海龜,卻沒想到給更多的小海龜帶來災難。你們讀了課文,有什么話想說嗎?把你們的感受或得到的啟發說給同學們聽聽。
(五)鞏固復習,練寫生字
1.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齊讀,說說想提醒同學們要注意哪些字的讀音和字形。
2.重點提醒同學們分辨“幻”和“幼”,提醒大家寫“啄”字時不要忘了帶點。
(六)反饋質疑,了解學情
同學們,經過學習,你們已經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自然之道”,也懂得了我們做事情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提出來,同學們一起討論解決。
(七)布置作業。
1.練寫課后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到讀書筆記里。
板書設計
9 自然之道
救一只
我們--------------愚蠢
害一群
《自然之道》 篇7
一、故事導入
1.師講故事《凱巴伯森林的狼和鹿》
師:先給同學們講個故事:20世紀初葉,美國亞里桑那州北部的凱巴伯森林還是松杉蔥郁,生機勃勃。大約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間出沒,兇惡殘忍的狼是鹿的大敵。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很想讓凱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凱巴伯森林為全國狩獵保護區,并決定由政府雇請獵人到那里去消滅狼。槍聲在森林中震蕩,在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出慘叫,一命嗚呼。經過25年的獵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斃命。森林中其他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如豹子)也被獵殺了很多。
師: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
生1:鹿會大量繁殖。
生2:鹿會餓死。
師:(接著講故事)得到特別保護的鹿成了凱巴伯森林中的“寵兒”。在這個“自由王國”中,它們自由自在地生長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樹木,過著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總數超過了十萬只。十萬多只鹿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了又啃食大樹的樹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難逃厄運。森林中的綠色植被一天天在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一天天在擴大。災難終于降臨到鹿群頭上。先是饑餓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著又是疾病流行,無數只鹿消失了蹤影。兩年之后,鹿群的總量由十萬只銳減到四萬只。到1942年,整個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茍延殘喘。
師:聽到這兒,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1:鹿的大量繁殖,食物鏈被破壞,鹿也難以生存。
生2:狼也是森林的保護者。
生3:人不能破壞大自然。
師:這的確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在我們的課本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第23課——自然之道。
2.師板書課題。
過渡:同學們要用一雙慧眼先把這個故事找出來。 請看活動一——
二、明白一個道理
【一】活動一:身臨其境看故事——勾畫
1.課件出示:
活動一:身臨其境看故事——勾畫
默讀3—8自然段,把描寫幼龜和食肉鳥的語句用橫線畫下來。可以和同桌輕聲交流。
例如:“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2.(師提出學習要求)生讀書勾畫。
3.匯報交流。
①(幾名學生匯報文中3——8自然段的符合要求的語句。)
②課件出示: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鷹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向導極不情愿地捧起那只小龜,把它送往大海。那只嘲鷹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向導捧走幼龜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魚貫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他們可以飽餐一頓了。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鷹、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③師:同學們很快就把這個故事從課文中提煉了出來,很好。
4.朗讀故事,加深理解。
① 師:請同學們一起把這個故事完整的讀一遍。
(生齊讀)
② 師:用你擅長的方式,再讀故事,邊讀邊想像它的兩個場景。可以用簡潔的詞 句,記下瞬間的感受。
(生自讀感悟、批注。)
過渡:相信每個同學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都有獨特的體驗,下面就給你一個表達的機會。
【二】活動二:跳出情境話故事——評說
(一)場景一
1.課件出示:
跳出情境話故事——評說
這個故事描寫了兩個場景,請你再閱讀每個場景,按要求進行評說。
場景一: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鷹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向導極不情愿地捧起那只小龜,把它送往大海。那只嘲鷹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用一個詞評說幼龜、肉食鳥、我和同伴、向導或此場景,并說明用這個詞語的理由。
例如:暖意融融(評說場景)
在一只幼龜將被嘲鷹叼走的緊急時刻,人們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小生命得救了!多么溫馨的畫面呀!
2.(明確學習要求)生邊讀邊思考
3.匯報交流,師生對話
師:按要求說一說自己的讀書感受吧——
生1:有驚無險(評價幼龜)
在幼龜即將成為嘲鷹口中之食的時候,卻被向導救走了。
生2:謹慎聰明(評價幼龜)
因為他們派出了一只偵察兵,用來保護龜群。
生3:弱肉強食(評價場面)嘲鷹啄食幼龜,而幼龜毫無反抗之力
生4:救死扶傷(評價”我”和同伴)
因為在幼龜就要成為將要成為嘲鷹的口中之食使,我們即使伸出了援助之手
生5:垂頭喪氣(評價嘲鷹)
因為在它將要叼到幼龜時,卻被人們救走了
生6:博學多才(評價向導)
因為我從極不情愿著個詞知道,向導能預料到救了著只幼龜的后果。
師:同學們從各個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很好。接著評說第二個場景——
(二)場景二
1.課件出示:
場景二:向導捧走幼龜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魚貫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他們可以飽餐一頓了。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鷹、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用一個詞語評說幼龜、肉食鳥、我和同伴、向導、此場景或者這個故事,并說明用這個詞語的理由。
例如:(1)命運悲慘(評價遇難幼龜)
“偵察兵”已安全抵達大海,按慣例群龜也會一帆風順,誰料想這是人為的假信息,真是死的冤枉呀!
(2)愚不可及(評價我和同伴)
自以為自己是強勢群體,可以保護弱小,而隨意改變幼龜的命運,卻不知違反了自然法則,會使幼龜受到更大傷害。
2. (明確學習要求)生邊讀邊思考
3.匯報交流,師生對話
生1:好心辦壞事(評說我們)
因為我們本想救幼龜,卻沒有料到,因為發出錯誤的信息,造成更多的海龜遇難。
生2:滿心歡喜(評價肉食鳥)
因為這只肉食鳥丟失了一只海龜,卻吃到更多的海龜,填飽了肚子。
生3:愚不可及(評價肉食鳥)
因為如果這只肉食鳥放過第一只幼龜的話,就會有無數的幼龜涌上沙灘,這樣肉食鳥就能吃到更多的幼龜
師:其他同學想根據這位同學的發言說點什么。
生4:這只肉食鳥不知道這只幼龜是偵察兵,
生5:這只肉食鳥很餓,看見幼龜就急不可待的沖上去。
生6:肉食鳥叼這只幼龜是本能的反應
生7:如果肉食鳥有這樣的智慧,海龜就沒有生存的余地了,生態平衡就會被破壞。
生8:如果肉食鳥有這樣的智慧就會破壞食物鏈
師:剛才著位同學的發言一時激起千層浪,給我們帶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現在請你們繼續站在自己選擇的角度自由評說。
生9:后悔莫及(評價向導)
我從文中“向導趕緊摘下頭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這句話知道向導很后悔,想補救自己的過失。
生10:吉星高照(評價肉食鳥)
因為肉食鳥雖然失去了一只幼龜,卻得到了成千上萬的幼龜。
生11:血流成河(評價場面)
數十只幼龜成了肉食鳥的口中之食,血淋淋的場面很是悲慘
生12:悔恨至極(評價“我們”)
因為是我們的過失造成了幼龜的悲慘命運。
師:.同學們用了很多詞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老師聽了感覺受益匪淺,在課前老師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想到了一些詞,一起來看看,希望對你們也有所啟發。
(三)課件出示(師總結的評說詞):生齊讀,感悟。
過渡:兩個場景,對比鮮明,令人深思,發人深省,不單是作者,每一位見了此景,讀了此文的人,都會心潮涌動。
【三】活動三:換種心境思道理——表達
1.課件出示:
活動三:換種心境思道理——表達
請把自己的感受以這樣的句式表達出來(二選一):
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不由得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一則新聞、一本書、一種現象等)
自然之道,神秘莫測,我深深的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師舉例)課件出示:
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深深的感到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
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不由得想到《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3.生思考交流
生1: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深深的感受到:如果我們隨意地破壞自然界的任何一種生物,將會改變自然界的規律,給人類帶來災難。
生2: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深深的感到: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我們人類不應該干涉,看似保護的行為,可能會適得其反。
生3: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深深的感到:人往往會因為錯誤的善心,錯誤的思想而蒙蔽雙眼。
生4: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不由的想到《拔苗助長》的故事。
生5: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深深的感到:凡事都有兩面性。
師:能具體說一下兩面性嗎?
生5:人們本來想救了幼龜,誰料救助行為導致的結果是讓更多的幼龜喪命。
師:這位同學剛才提到兩面性,誰想就這個問題發表一下看法?
生7:人類干涉自然的行為的結果,可能有對它們有利的一面,也可能有對它們有害的一面。
師:是呀,因此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要先權衡利弊,再謹慎的采取行動。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作決定、亂指揮。
生8: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深深的感到:如果違背了自然規律,看似善舉的行為,可能是最殘酷的傷害。
過渡: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了“自然之道”的思想。
4.課件出示
學習鏈接
老子,姓李名耳,又稱老聃。著有《道德經》。他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
老子的自然之道,最重要的靈魂,就是要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法則,對自然世界本身的活力信任,對自然的潛能信任。追隨自然之道就是要打破社會習俗、傳統規范等條條框框的障礙,讓自然的潛能發揮出來。
①師:(指名讀學習鏈接的內容)
②師邊說(也就是說,老子提倡:人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法則:要信任自然,相信自然的潛能。)邊板書(尊重自然 遵循自然法則)
過渡:通過剛才的三個學習活動,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法。本文在表達上很有藝術性。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些探討——
三、體會兩種方法
【一】鋪墊的藝術
1.課件出示:
活動四:回過頭來學方法——賞析
(一)制作名片(根據課文內容填寫)
2.師:快速瀏覽課文,將名片補充完整。
生完成,匯報如下:
據第一、二自然段內容制作
3. 師:請同學們根據此名片的內容,談談第二自然段的必要性。
生:第二自然段起到鋪墊的作用,對后文很重要。
【二】結尾的藝術
1.課件出示:
活動四:回過頭來學方法——賞析
(二)對比賞析
本文結尾: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原文結尾:大家垂頭喪氣地沿著沙灘緩緩而行。這幫過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時變得沉默了,這肅靜包含著一種沉思。
你覺得哪個好?說出理由。
2.(生齊讀兩個結尾)
3.師: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1:我認為本文結尾比較好,因為它可以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
生2:我也認為本文結尾比較好,因為它能適用于同一類文章。
生3:我喜歡原文的結尾。因為它能引起人們的深思,讓人有想象的空間。
生4:我認為這兩個結尾各有千秋:本文的結尾讓人一讀就能明白這個故事所講的道理;原文的結尾中有一些很重要的詞,如沉默、肅靜、沉思,讓人讀后,感同身受!促使人們去思考。
師:是呀,兩種結尾,各有千秋,本文結尾為人們敲響了警鐘,突出了文章中心,點名了文章主旨;原文結尾則與文章渾然一體,引人深思,很有味道。同學們在習作時,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結尾藝術。
四、小結
課件出示:
活動小結
勾畫
評說 明白一個道理
表達
賞析 體會兩種方法
師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了三個活動(勾畫、評說、表達)鍛煉了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理解了“自然之道”,又通過一個活動(賞析)體會了兩種“作文之道”,希望同學們能“解道”在課上,“循道”在課下。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
東 升 三 小 翟濤 紅
教學大賽已經落下帷幕,回想自己從備課到上課的過程,覺得受益匪淺。在細讀文本、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我力圖踐行“生本”課堂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自然之道》是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后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這堂課的教學帶給了我很多的思考,我認為有這樣兩個方面的可取之處。
【一】活動設計扎實有效
在盡自己最大能力進行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將自己所了解到的“點”重新組合,設計為兩大塊:
一、“明白一個道理”(設計了三個層層深入的活動:“身臨其境看故事——勾畫”;“跳出情境話故事——評說”;“換種心境思道理——表達”。)
在課堂上,“評說”活動(用一個詞語評說幼龜、肉食鳥、我和同伴、向導、此場景或者這個故事,并說明用這個詞語的理由。)精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合理利用教材、充分發表見解的平臺,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們大膽發言,相互交流,各抒己見,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有效鍛煉;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引發學生閱讀、思考、探究、表達。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表達” 活動{請把自己的感受以這樣的句式表達出來:①自然之道,奧妙無窮,我不由得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一則新聞、一本書、一種現象等)②自然之道,神秘莫測,我深深的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句式看似局限,實則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的思維空間,能有效地拓展、深化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二、“體會兩種方法”(設計了一個活動:“回過頭來學方法——賞析”)
在課堂上,“賞析” 活動(①根據課文內容制作太平洋幼龜的名片,進而談談第二自然段的必要性②對比本文結尾和原文結尾,你覺得哪個好?說出理由)讓學生通過自己發現、思考、比較、爭論,去體會、領悟 “鋪墊的藝術”和“結尾的藝術”,印象深刻,為其日后在習作中恰當的運用打下了基礎。
【二】學生活動充分有效
注重“生本“課堂,我把設計的開放性問題提出來后,把課堂的時間充分留給了學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發表見解保障,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交流,去碰撞。課堂上不乏生成性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學習收益大。
當然,一節課上下來,也感覺有很多的遺憾:
1、課堂機智不夠。(如:①學生發言聲音小,沒有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改進。②沒能很好的兼顧學生的充分發言與自己的教學預設的進行,以至于漏掉了一個很好的拓展內容——學習鏈接“老子的自然之道”,并導致板書不完整。③聽出了學生朗讀中的一個錯誤,竟神使鬼差的沒有糾正。)這些低級的錯誤,時刻為我敲響警鐘。
2、學生的朗讀不充分(對此仍有困惑)。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想,有收獲、有遺憾,才有不斷地提高。經過這堂課的錘煉,我在的教學之路上又邁出了扎實的一步。
《自然之道》 篇8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所聞、所見、所做、所想為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群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沖突場景。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秘密。是一篇敘事性哲理故事。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但要從事件中感悟其道理就是一件不易的事。
在眾多的網絡教學案例中,教者大多是以事情的發展順序(即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來呈現教學。我也曾以此為教路指導過學生親觸文本。但學生對此學習思路不是很清晰,大多是由教師牽著走,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習的主動性難以發揮,對文本所呈現的自然之象難以形成鏈條。因此,此次的教學,我從單元主體(感悟自然)入手,引領學生去探尋自然之道,形成了兩條教學主線:一是了解自然(幼龜的生活規律);二是探尋自然之道(人類是如何違背規律,也就是自然之道)。
教學從課題所涉及的自然之物是什么?課文中哪些語句描寫這一自然之物的?學生在自讀中能找到九句描寫幼龜的句子。然后,讓學生細讀這九句話,思考:從這九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形體特點,繁殖規律,活動方式。……)在形體特點中感受幼兒龜的弱小,在繁殖規律中感受幼龜的龐大家族;在活動中感受幼兒龜的謹慎;在結局中感受生存的惡劣,引發質疑。這此都是海龜的自然之象。
在感悟“自然之道”課中,從我們此次科考的目的入手,觀察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發現幼龜——抱龜入海——群鳥食龜——搶救群龜”),內心的感受變化(緊張——震驚——悲嘆),層層剝筍般地解讀質問,制造教學沖突。學生在探尋地過程中感悟了自然之道。
整個教學過程清晰自然,或品讀,或感悟,或想象,課堂教學效果如預期的精彩。但在教學之后,與一名師交流,交談感受,他否定了我的教學設計。這是敘事性哲理故事,要讓學生感受完整地故事起因,經過,結果。試想,我的這種教學看起來教路清晰,其實有點在支解文本,是名副其實的閱讀分析,與當前的課改理念相背。
《自然之道》 篇9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所聞、所見、所做、所想為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群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沖突場景。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秘密。
其實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并沒有理好思路,不是我沒有去備課,在上周六時,讀著課文,我沒有思路,沒有找到切入點,盡管我也上網搜索了別人的教學設計,可是覺得并不滿意。也不是覺得他們的設計糟糕或者吹捧自己,而是覺得他們的設計并適合自己的教學,或不適合自己的班級。
周日晚上,我再讀課文,說來好笑,我的床頭就放著自己的教學課本,睡覺前讀讀,尋找一些靈感。“勤能補拙”,因為有時無法給備課留太多的時間,于是就這樣來彌補。
還是理一下頭緒吧,即使什么都沒有,就帶著孩子去讀一讀課文,說一說感想,只要思從文中來,想從文中來,那么總能吸收語言,感悟文本。
釋題入手
《自然之道》,那么先解決課題吧。課始,我說:“孩子們,放眼我們周圍,自然界一切變得奇妙。你們有否覺察?”他們說了現在春季的動物、植物的特點。
“是呀,春暖花開,燕子歸來,這是自然現象,也是自然——(學生齊答:之道),那么你們能明白自然之道是什么嗎?”
“本來就是這樣的。”“必須這樣存在的。”“原由的規律。”
他們能意會了,我想在課后再讓他們說說還有什么現象也是自然之道,那么他們就會領悟了。
初讀置疑
我對孩子們的讀書很放心,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他的困難也不在朗讀上,最困難的一個也能在我上課前就將課文讀熟的。但是這課的字詞有些麻煩。解決“攔路虎”,他們也應該沒有問題。
有時,我布置:自己將課文讀讀,想想你在預習中碰到了哪些困難?有什么問題?好了,與同桌一起交流字詞。
他們很快地進入了學習的狀態,我到那幾個孩子身邊去,不過他們的同桌已在提示他們了。
然后,朗讀課文,我覺得第一課時先保證讀書的時間,不管怎樣,只有將書讀好,才能進行其他學習。
讀完課文,我讓孩子們將他們的疑問在小組內解決,還不會的提出,在全班同學中交流。這樣,字詞方面就比較少,有些也可以在結合課文學習進行理解。
釋疑學習
小組學習好了后,我請小組長將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除了幾個是一些“豆芽為什么會長出葉子“這樣無聊的問題,有兩個問題我讓學生討論交流。
問題一:向導知道“自然之道”,為什么要抱起那只幼龜想大海走去?
問題二:向導既然知道這是一只“偵察兵”,為什么不干脆將這只幼龜重新趕回巢穴。這樣后面的幼龜就不會出來了。
問題一我在上課之前考慮過,本來就決定讓孩子們自己去討論解決的,主要的是我心里也有底,這樣才能引導他們。
孩子們的討論也比較深入:
看法一:向導是知道這是“自然之道”,但他的同伴們不知道,反過來指責他,為了讓他們見識一下這樣的規律,所以就這樣順他們的意思去做了。
師:對呀,他們本來就是來見識幼龜是怎樣爬向大海的,現在就讓他們看看這中間的挫折吧。
看法二:向導被指責“是見死不救的人”,在面子上覺得過不去,就抱著幼龜朝大海走去了。
師:人的面子有時真是害人。
看法三:他們這樣自作聰明,就讓他們看看這樣的后果吧,破壞自然規律就沒有好結果。
師:你的想法有總結作用了。
……
最后,我還是根據“向導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吧,自然之道’”這句話來理解,不過也覺得這樣都有道理。
可是針對問題二:我沒想過,讓他們討論,他們也覺得是向導考慮不周,要不可以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我只能說:我們下課后再想想吧,可能是向導沒有我們小孩子聰明。
今天繼續上第二課時,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好的方法。學習完了課文,我就拓展12課的《大自然的啟示》來學習了一個章節。
后續:這樣的課文,我真的還是有些問題,主要是自己備課的不足,可能太粗糙了。這單元是說明性的文章,那天看了二月蘭的有關說明文的教學反思,我也仔細琢磨了一回,我的悟性不怎么樣,讓他山之石也攻不了玉。
不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議?朋朋救命呀!
《自然之道》 篇10
一、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話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1、指名三學生讀這句話,比比哪位讀得好。讀后讓學生評價,哪一句讓你感到最緊張。
2、聯系第三段講一講 ,想想當時是什么情形。
3、再指名讀,齊讀,讀出緊張。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教學結合上文的理解,指名讓學生來讀出自己的感受,并由學生自己來評價誰讀出了緊張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無疑是刪繁就簡,簡化了教學環節,但又增強了學生自己的體悟。讀懂、讀透這一句話,才能為下文的理解做好鋪墊。
二、研讀向導的表現
1、面對同伴的焦急與緊張,向導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生找到句子回答。
出示向導的話: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2、抓住重點詞──“若無其事”,學習寫向導的話。
什么是“若無其事”?生說對該詞語的理解。帶著這樣的感覺自己讀讀,再指名讀。
3、說說對向導的表現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
(生說:向導為什么這樣說呢?)
4、向導真是冷淡呀,招來了同伴們一片“總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
老師來當那個向導說那句話,請同學們來做做當時的同伴,來呼喊向導(用喊)。
5、從這些話中你們覺得向導怎樣? 生說。
6、為什么向導原先不救,現在卻不情愿地抱起小龜 ,朝大海走去。
理解“不情愿”。
大家是怎么理解“不情愿”的呢?生說。
想象說話:向導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如果小龜回到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會爭先恐后結伴而出。這樣很快會引來很多食肉鳥,這些幼龜就會成為它們的口中之食。)
7、指導朗讀:
想想向導的情緒,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設計理念: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走進了向導的內心世界,了解了生物學家向導面對同伴們的焦急和緊張自己卻“若無其事”的原因。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心情,學習用朗讀來表達情感達意。
三、學習向導這樣做的結果部分
1、向導這樣做,結果是怎樣的呢?
出示有關文句: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2、生自由讀這些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3、向導看到這樣的情形,他怎么做,怎么說?
出示: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4、向導為什么而悲嘆 ?指名學生說。
5、難道只有向導這樣難過嗎?生說。
你是從那些地方體會到這種情感的。
生找相關句子:
我們的向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我和同伴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
指導朗讀。
設計理念:該環節的設計時時不忘語文課的感性特征,讓學生在讀讀悟悟中領會。在讀懂向導的行為時同時也讀懂了課文所在承載的“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的深刻意義。
《自然之道》 篇11
教學目標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組教材是以“大自然的啟示”為專題,組織編寫教學內容的。的確,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它告訴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會破壞人類生存的環境,最終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魚兒在水中自由沉浮,人們由此受到啟發,發明了潛水艇。只有明白了自然之道,向大自然學習,才可以遵循自然規律辦事,這是我們人類在21世紀里的一個主題。而小學生好奇心強烈,對大自然懷有濃厚的興趣。為此我們緊扣新課程“親近自然,珍愛自然,熱愛自然”的價值理念,我們師生共同策劃了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的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進一步關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對自然的觀察、了解、發現中受到有益的啟示。
2、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綜合等思維品質。
3、引導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強化學生聽說讀寫、動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訓練,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學習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親自開展調查與考察,體驗課題探索的過程與方法。
2、通過研究活動培養學生自主研究能力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學生通過和小組同伴的協作互助經歷合作學習過程。
4、學生通過成果展示,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大自然,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激發研究和掌握自然規律的興趣,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3、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利用自然服務人類的意識。
4、讓學生切身體驗到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時時為生活,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2學情分析
學生特點:
1、四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活躍。
2、喜歡探索自然的奧秘,對自然現象有關注的熱情,對于大自然這一研究主題有強烈的學習欲望。
3、性格活潑開朗,樂于表現自己,但比較以自我為中心。
4、對上網收集資料,社會調查,討論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挑戰躍躍欲試。
5、處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基礎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的年齡階段。
起始技能:
1、在以往的學習中,已具備了初步的小組合作經驗和能力。
2、掌握了一定計算機操作能力,可上網查閱資料。
3、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觀察、想象、綜合等相關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了解大自然,學會善于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1)接觸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啟迪。
(2)圍繞大自然進行專題閱讀,了解大自然,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3)發展觀察、想象等思維品質。培養初步的辯證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1)親身體驗學習的樂趣,積累和豐富課外知識,開闊視野。
(2)積極主動參與到團隊合作中,善于與他人交流溝通。
(3)在研究中敢于發表意見,有所發現或發明,播下勇于創新的幼芽。
教學過程
第三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 《大自然的啟示》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1課時
學生活動:
1.了解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的。
2.通過圖書館、網絡等資料查找有大自然啟示和仿生學的.資料。
3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小組交流課堂討論 。
教師活動:
激發興趣,以四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為例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欲望。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2課時
(一)提出和選擇課題 學生活動:
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及自己的興趣提出相關的子課題。如:
(1) 從災害啟示出要保護環境。
(2)從動植物的某些特點,得到啟示,進行仿生學小發明設計。
(3)從動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環),明白了自然之道。
教師活動:
1.揭示研究內容,定出主課題。
2.引導每個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條件。確定自己研究的子課題。
成立課題組
學生活動: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參與同伴的課題 ,建立學習小組。
2.討論小組內的分工,確定各人的任務與目標。
教師活動:
1. 選出可能性的課題,指導學生合理分組。
2.老師對每個小組進行分工指導,明確細則。選出相應的負責人進行落實。
(三)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學生活動:
1.小組按實際情況,初步填寫小組活動方案表格。
2.各組員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方面的圖文資料。分頭準備相關的資料。
3.交流、研討,在小組中合作、溝通,解決困難,正式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教師活動:
1.設計小組活動方案表格,指導學生填寫。
2.提供相關資源、條件和環境。
3.適當指導、點拔、交流經驗,解決問題和困難。
4.及時反饋,進行活動準備階段的小結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2課時
學生活動:
1、準備
(1)使用網絡等媒體繼續收集相關資料。
(2)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開展觀察發現活動,小組內交流、研討。
2、進行
(1)填寫評價量表。
(2)后續活動反思交流回顧主題活動過程,學會客觀地開展多元評價。認識大自然給人類的警示和啟發,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3、展示成果,分享收獲。
各小組以調查報告、讀書會、圖片展、手抄報、習作等形式呈現實踐全過程,在班內交流展示、宣傳成果,分享活動收獲。
教師活動:
1.收集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如:提供關于受到動植物特性啟示的建筑物或發明創造的相關資料。
2.給組長發放“活動記錄表”,以用作每次小組活動后收集整理信息。
3.重視過程指導:及時跟蹤了解各小組活動進行情況,為學生出謀劃策,當好參謀指導作用,讓學生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修改活動方案,調整活動方式,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4.發放評價表,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開展自評和互評。
5.指導學生用文字、手抄報、ppt 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6.引導小組交流展示、分享活動收獲。
9 自然之道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9 自然之道
1第三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 《大自然的啟示》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各階段設計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1課時
學生活動:
1.了解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的。
2.通過圖書館、網絡等資料查找有大自然啟示和仿生學的資料。
3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小組交流課堂討論 。
教師活動:
激發興趣,以四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為例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欲望。
第二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2課時
(一)提出和選擇課題 學生活動:
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及自己的興趣提出相關的子課題。如:
(1) 從災害啟示出要保護環境。
(2)從動植物的某些特點,得到啟示,進行仿生學小發明設計。
(3)從動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環),明白了自然之道。
……
教師活動:
1.揭示研究內容,定出主課題。
2.引導每個學生自己的興趣和條件。確定自己研究的子課題。
成立課題組
學生活動: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參與同伴的課題 ,建立學習小組。
2.討論小組內的分工,確定各人的任務與目標。
教師活動:
1. 選出可能性的課題,指導學生合理分組。
2.老師對每個小組進行分工指導,明確細則。選出相應的負責人進行落實。
(三)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學生活動:
1.小組按實際情況,初步填寫小組活動方案表格。
2.各組員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方面的圖文資料。分頭準備相關的資料。
3.交流、研討,在小組中合作、溝通,解決困難,正式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教師活動:
1.設計小組活動方案表格,指導學生填寫。
2.提供相關資源、條件和環境。
3.適當指導、點拔、交流經驗,解決問題和困難。
4.及時反饋,進行活動準備階段的小結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2課時
學生活動:
1、準備
(1)使用網絡等媒體繼續收集相關資料。
(2)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開展觀察發現活動,小組內交流、研討。
2、進行
(1)填寫評價量表。
(2)后續活動反思交流回顧主題活動過程,學會客觀地開展多元評價。認識大自然給人類的警示和啟發,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3、展示成果,分享收獲。
各小組以調查報告、讀書會、圖片展、手抄報、習作等形式呈現實踐全過程,在班內交流展示、宣傳成果,分享活動收獲。
教師活動:
1.收集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如:提供關于受到動植物特性啟示的建筑物或發明創造的相關資料。
2.給組長發放“活動記錄表”,以用作每次小組活動后收集整理信息。
3.重視過程指導:及時跟蹤了解各小組活動進行情況,為學生出謀劃策,當好參謀指導作用,讓學生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修改活動方案,調整活動方式,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4.發放評價表,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開展自評和互評。
5.指導學生用文字、手抄報、ppt 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6.引導小組交流展示、分享活動收獲。
Tags:自然,之道,課稿,一等獎
《自然之道》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
這節課我們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看到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問題?
(問題預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讀課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內容。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然后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只幼龜。隨機板書:游客、向導)
2.理清線索。
從同學們的話中老師知道,我們和同伴本想救幼龜反而傷害了幼龜。請大家迅速瀏覽課,看看文中哪幾節寫了救龜?(3、4節)哪幾節又寫幼龜受到傷害的?(5至8節)
3.學習詞語
讀了一遍課文,同學們抓住了主要內容,理清了線索。文中有一些好詞語值得我們積累,老師請大家讀一讀。
同學們,這些詞語中要注意哪個字的讀音?
三、學習“救幼龜”
1.“躊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誰的?同學們找到那個句子,讀一讀,再聯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躊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這時,一只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做?(是呀,憐憫之心人皆有之,誰能忍心見死不救?)
3.自由讀第4節,畫一畫游人和向導的不同表現。
(1)游人:緊張焦急
(2)向導:極不情愿
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把“極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四、自學“傷害幼龜”
一只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著發生的事卻出乎意料。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5至8自然段,這四個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發你深刻的感受,請你把這樣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做一點批注,寫寫自己的感受。
1.學生讀書,批注。
2.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隨機出示重點句子。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龜魚貫而出的場面是什么樣?讀讀下文,幼龜為什么會魚貫而出?)
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朗讀指導,體會“悲嘆”,再說一說向導為什么而悲?)
指名讀——生評(怎么樣?應該讀出什么語氣?)——指名讀——全班讀
五、小爭辯。
1.學到此,讓我們再回頭讀一讀向導最初說的那句話。(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①讀
②這句放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同學們,聯系向導后說的話,你有什么問題?(多媒體出示)
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正方:贊同反方:反對
六、啟示。
1.現在讓我們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學了這課你現在最想說什么?
2.自然界處處都有規律,我們要發現規律,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出示圖片)
3.誰還知道這們的例子?
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啟示。順應自然,遵循規律,才能保護自然,造福人類。
《自然之道》 篇13
教學目標:
1.在語境中掌握“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欲出又止、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表示危急和數量多的詞語。
3.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創新點:
以讀為線,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引發閱讀期待。
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四字詞語,請一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2)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3)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4)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生訂正寫錯的字)
二、選擇默寫的詞語來說說主要內容(劃線部分根據課文內容自由組織語言)。
我和同伴及一個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 。當我們看到 ,不顧向導勸阻,( )地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 ,就從巢中( )。結果讓食肉鳥( )。我們( )拯救了一些幼龜,但還是無濟于事,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三、抓向導的話,初次感悟“道”
(1)《自然之道》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帶“自然之道”的那句話。
向導卻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齊讀——你剛才是帶著怎樣的語氣在讀向導的話?(理解“若無其事”)再讀
(2)過渡:那沙灘上真的是沒有事嗎?找找向導說這句話前發生了什么事。
指讀第一只幼龜遇險的文字: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探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
“欲出又止”是個新詞,它的出是為了什么?那么止呢?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躊躇不前)
你們說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它這么擔心有沒有必要啊?(理解嘲鶇的兇狠)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隨機補充表示情況危急的詞語:危在旦夕、為生死攸關、命懸一線等)
(3)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指導讀出我們的焦急來。
(4)我們的萬分緊張、焦急與向導的漠然和若無其事對比,探討緣由。(初次理解“自然之道”)
四)抓事情的結果,再次感悟“道”
1.引:也許是時間的緊迫,他不救,其他人也會救,也許是因為沒有時間解釋,向導極不情愿地把海龜抱向了大海,使得成群的幼龜都離巢而出。
指名讀文章5-6節,作者用了很多詞描寫離巢幼龜之多,請你邊聽邊畫出這些詞語。
2.匯報。(魚貫而出、成群、爭先恐后、結伴而出、成百上千、結隊而出)說明幼龜受害的也多。這么幼龜魚貫而出,他們當時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3.本來海龜可以順利地實現入海計劃,可是由于我們的干涉,這一巢的幼龜就完全改變了命運。接下來我們看到了令人震驚場面。請大家對照插圖,展開想象說一說。
我仿佛看到了————。
4.這時的我們才認識到“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
你認為作者在說這句話時帶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后悔、自責、痛惜、愧疚等)帶著這種心情指讀7、8兩節。
5.介紹作者及原文
本文入選課本后,結尾一句話省略了。出示課文的結尾句:
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五、拓展延伸,內化“道”
我們對自然之道不解和違背親手導致了一些幼龜被害的慘劇。其實這樣的故事我們曾經學習過,記得嗎?(如《拔苗助長》、《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的都是同一道理。)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要想不犯錯誤,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本課設計意圖及反思:
由于這篇課文在上周完成了第一教時的教學,經過一個雙休日之后再來上第二教時,所以課始先復習回顧了重點詞和主要內容,以利于新課的推進。之后,緊扣課題“自然之道”展開教學,并隨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欲出又止、躊躇不前、若無其事”。為豐富學生的詞匯儲存,我結合教學內容補充了表示情況危急和數量多的詞語,并批注在句子旁,有利于學生語言積累。在這堂課的教學進程中,曾多次讓學生走進文本,如在學到幼龜魚貫而出時,讓學生思考:“這么多綠龜爭搶著爬向大海,他們心里是怎樣想的?”讓他們與文本融為一體。另外,讓學生對照插圖,借助“文本”的“留白”,展開想象,補充令人震驚的場面。通過超文本的閱讀為學生的想象提供廣闊的空間,使得群鳥叼食龜群的畫面在學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不過,這個環節如能讓學生動筆寫一寫的話,則更能靜下心來加深對文本的認識,更讓人感受到違背自然規律帶來的惡果是無法彌補的。
《自然之道》 篇14
一、復習課文
1、根據詞意說出詞語
(1)爭著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2、選擇練習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非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 )地( ),結果讓食肉鳥( )。"我們"( )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我們的行為真是( )呀!
3、我和七個同伴還有一位生物學家向導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的目的是什么?(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二、分析課文:
(1)當我們登上這個原始的海島時首先看到了怎樣的一幕呢?大家把書翻到第35頁。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其他人考慮: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課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答案一:這只幼龜非常小心、謹慎、警惕。(找出相關的`詞語體會,體會小心,指名讀,要讀出小心謹慎的語氣)答案二:面臨著危險(找出相關的詞語,再讀這句話,要讀出情況十分危急的語氣)
(3)教師:大家說的都很好,一個弱小的生命即將在我們眼前自己消失,善良的"我們"是什么心情?帶著這樣的感受來讀文章的第4-8自然段!自由讀,劃出表現我們心情變化和情感態度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A、指名讀句子:"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多么的……緊張、揪心啊、焦急)
當我們為小幼龜焦急、緊張、揪心的時候,向導是怎樣的態度?
B、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若無其事"是什么意思呢?他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誰來試著讀一讀。要讀出向導的若無其事。
師:向導的心情是心平氣和波瀾不驚的,那向導又是怎樣做的呢?
C、課件出示: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誰來讀一下向導的做法。
師:極不情愿是什么意思?你有沒有遇到過極不情愿的事呢?
向導的極不情愿是因為什么原因?(我們的壓力)
我們沒有來過海島也沒有親眼見過食肉鳥吃小龜,看到這個場景必然要勸向導,現在老師來當向導,你們就是作者和作者的同伴,我們正在親眼看到小幼龜的生命正受到威脅。看看誰能說服我這個向導把小龜抱向大海。
同學們,你們說服了向導,你們真厲害,掌聲鼓勵一下!
師:由于向導把小幼龜抱到大海之中,那只嘲鶇怎樣了?
D、課件出示: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頹喪是什么意思?
(4)再讀這一段,教師過渡:在我們的努力下,小綠龜得救了,我們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我們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們怎么明白的?讀有關幼龜出巢的句子。"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想象:幼龜此時會想些什么?(學生想象:向往大海、向往外面的世界等)
教師:恩,很好,它們帶著一份向往,一份期待,它們想到蔚藍的大海里快樂地成長,它們多么渴望能在那里盡情地玩耍,但是,它們不知道,等待它們的居然是幾十只食肉鳥,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讓學生說句子)
1、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對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2、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3、不一會,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讀了這些句子,你想對小幼龜說些什么呢?
(板書傷害,我們是因為什么才使這些小海龜受到了傷害呢?板書:違反)
(5)隨著事態的發展,作者和同伴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誰來說說。
1、課件出示:"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那我們就帶著一種后悔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句話。"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2、誰來說說此時向導的心情呢?
3、生:我覺得向導也很后悔,還很著急,我是從這里看出來的,我們的向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
4、從哪個詞看出他非常著急了,從趕緊,迅速這兩個詞中看出向導特別著急。
5、讀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誰來讀一讀
6、誰來讀一讀向導的話。
(向導說的話: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悲嘆"的近義詞是什么?換成"感嘆"行不行?
7、如果去掉根本這個詞行不行?(根本加重了向導后悔,自責的語氣。)
8、誰能讀出他非常難過,自責的語氣。
三、總結全文
1、師:同學們想想,向導為什么明明知道會有這樣的后果還把那個偵察兵抱向大海呢?
小結:同學們的猜想,都有可能正確,向導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他的目的都是想告訴人們:大自然是有規律的,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
(板書:遵循 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幼龜。板書:保護)
3、我們瀏覽一下全文,結合作者和同伴以及向導的思想變化,現說一說你對自然之道的理解。
4、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會出現一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誰知道,來說說。
5、作業:看看今天的作業:
走進大自然,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或其他自然現象,寫出你的發現,或受到什么啟發。希望大家認真完成,下節課我們進行交流。
結束語: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自然之道"需要我們去了解, "學習之道""為人之道"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啊,希望我們都在了解"道"的基礎上,遵循"道",不要做出愚不可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