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精選16篇)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1
一、默寫古詩,再解釋詞語和詩句。
默寫《池上》和《小兒垂釣》兩首古詩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_________________
《池上》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兒垂釣》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聯系詩文填空。
《池上》、《小兒垂釣》都生動地描繪了鄉村孩子天真淳樸的形象。《池上》一詩中孩童的天真表現在______________。《小兒垂釣》中孩童的天真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還學過哪些反映兒童生活的古詩?想一想,背一背,把詩題和相對應的詩句用直線連起來。
村居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宿新市徐公店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所見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晚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選擇上面的其中兩首詩默寫下來。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984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的云霓交替出現。一天早上,父親正在艙里用腰刀削蘋果,船突然劇烈地搖晃。父親摔倒時,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瞬間發青。
6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兒,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輕輕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大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
以后三天,父親照常每晚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帶她去看大海的蔚藍。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卻沒有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鐘都比上分鐘更衰落、蒼白,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憂傷。
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
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么不自己告訴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認出母親,她大喊:“媽媽!媽媽!”
就在此時,周圍忽然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仰面倒下,胸口如井噴,剎那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結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能解釋的是因為創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機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三天的供血。
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為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
“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生、須發皆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后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削蘋果(xuē xiāo ) 系好(jì xì) 創口(chuāng chuàng)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劇烈( ) 照常( ) 抵達( ) 精確( )
反義詞:出現( ) 罕見( ) 憂傷( ) 衰弱( )
3.仔細讀一讀,認真想一想,再回答問題。
(1)父親受傷后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頑強地多活了三天?
(2)你能列舉出三件父親關心你的事例嗎?
(3)讀了這篇短文,你一定會有一些感想或體會,請真實地寫下來。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容,現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小朋友的質樸、純潔的童心之美。
二、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三、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潔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發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讓同學把課堂中或課外學到的而且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大家一起分享。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詩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是俺國唐代有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學。
要求: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圖文對照,揣測詩意。
說一說——用自身的話說詩句大意、詩句之美。
寫一寫——寫出詩意美的感受。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⑴解字詞
撐: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進。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隱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葉子扁平,橢圓形或倒卵形,外表綠色,反面紫紅色,葉子的下面生須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詩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隱藏自身不被人發現,那小船輕輕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讀來感悟詩的意境。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讀詩
⑴同學練讀。
⑵評價指點:朗讀要歡快,抒情,要讀出小娃的調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讀
2、說詩
⑴提出問題。
讀了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學習效果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⑵同學練說。
⑶教師引導指點。
①“偷采白蓮回”“疑惑藏蹤跡”等。
②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調皮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表示了純潔美好的童趣。
3、寫感受
⑴提出問題。
寫下自身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身的體會。一兩句也行/
⑵交流評價。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俺以同學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同學在讀中發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交流中論述自身的見解。讀、說、想、寫貫穿整個環節。
(四)、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設計理念:古詩要能熟讀成誦。
(五)、安排作業
1、背誦《池上》,并默寫。
2、用自身的話把詩的大意寫出來。
3、發揮想象力,為《池上》配上一副畫。
板書設計: 偷采白蓮回
池上 童真、童趣
疑惑浮萍開
白居易《池上》的前世今生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疑惑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疑點:
1池上:俺看過《池上》的flash,覺得里面有一個顯著的問題,flash的畫面是一片江南煙水的湖面,但是詩的題目明明是“池上”,什么是池,自然是小小的一片水域。這樣一個細節大家都沒有注意。
2小娃:“娃”在《辭海》里有三種解釋:未成年的小女孩;美女,如李娃、泛指兒童,如娃娃。在唐詩中很少有單獨指稱的“娃”代表不做性別區分的兒童。俺傾向于把“小娃”理解為小女孩。
3白蓮:這個毫無疑問,白蓮與紅蓮相對,是指的蓮花而不是蓮蓬。
4藏蹤跡:為什么要藏蹤跡,這個問題俺想了很久。蓮花在古代是遍生于水澤之中,并沒有人管理,所以說像理解偷西瓜一樣理解偷蓮花是說不通的。但是在詩歌之中采蓮者卻往往是藏蹤跡的,那是因為從南朝時候開始,采蓮就成為一種風俗,因為“蓮”音同于“憐”,“藕”音同于“偶”,“絲”音同于“思”,所以采蓮與男女歡愛聯系在一起,而女小朋友既渴求愛情,又難免羞澀,所以才會藏蹤跡。那么“疑惑藏蹤跡”或許只有在“小娃”指稱“小女孩”時,才說得通。小女孩情竇未開,卻學少女的樣子偷采白蓮,只有貪玩之心,并無羞澀之狀,一片嬌癡的小兒女樣貌躍然眼前。還有一種可能,那就要談到“池”了,池在洛陽東南,白居易私宅之中,而白蓮乃是從蘇州刺史任上帶回的進貢之物,所以名貴異常,要么就是因此而需要偷采。但若是此種解釋,便利大失風雅了。
學術八卦之白居易“池上”及“白蓮”考:
學術手段之一其實就是八卦,而八卦的目的則是為了證明以上所說并非虛構。
白居易有《池上篇》,序中說:“都城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偏。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之勝在西北隅。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畝,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樂天罷杭州刺史時,得天竺石一,華亭鶴二以歸,始作西平橋,開環池路;罷蘇州刺史時,得太湖石、白蓮、折腰菱、青板航以歸,又作中高橋,通三島徑……每至池風春,池月秋,水香蓮開之旦,露清鶴唳之夕,拂楊石,舉陳酒,援崔琴,彈姜秋思,頹然自適,不知其他…… 那么蘇州刺史任上的白蓮從何而來呢?
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就有《東林寺白蓮》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白日發光彩,清炎散芳馨。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俺憐塵垢眼,見此瓊瑤英。乃知紅蓮花,虛得清靜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欲收一顆子,寄向長安城。彈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東林寺白蓮是不是白居易洛陽家池中的白蓮呢?這無從查考。但可以確定的是,白居易家池中的白蓮乃是從吳地遷移的。它與白居易題詠的白蓮、白菊花、白牡丹一樣,都取清靜絕塵之意。
《六年重題白蓮》和《感白蓮花》都仔細講了白蓮花的來歷。
《六年重題白蓮》
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本是吳州貢進藕,今為伊水寄生蓮。移根到此三千里,結子今經六七年。不獨池中花故舊,兼乘舊日采花船。
《感白蓮花》
白白芙蓉花,本生吳江濆。不與紅者雜,色類自區分。誰移爾至此,姑蘇百使君。初來苦憔悴,久乃芳氤氳。月月葉換葉,年年根生根。陳根與故葉,銷化成泥塵。化者日已遠,來者日復新。一為池中物,永別江南春。忽想西涼州,中有天寶民。埋歿漢父祖,孳生胡子孫。已忘鄉土戀,豈念君親恩。生人尚復爾,草木何足云。
詠家池白蓮之詩,在白居易集中有約十首。根據以上的描述,俺們可以想象白蓮池的景象了。一個三至四畝的池塘,在白居易洛陽家宅之中,其中半種紅蓮,半種白蓮。而蓮池為白居易退養之后談僧論道修身養性之所,而俺們這篇名為《池上》的詩乃是《池上二絕》之二。那么《池上二絕》之一是什么呢?是“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組詩一般由多首相關聯的詩組成。各首詩之間在主題或意趣上相似相成。以此看來,《池上》的第一首寫的是山僧對弈,松陰清冷,時聞下子之聲,是靜中有動。第二首寫的是白蓮花開,小娃偷采,蓮隨船動的動中之靜。本已是小娃小艇,如此細小之物,卻能使“浮萍一道開”可見原本池水之靜止,園林之岑寂,寫法正與“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相似。兩首詩一動一靜,一正一反,寫的是退隱塵囂之外的林園清趣。
弈棋的已知是山僧。采蓮的又是誰呢?這個問題無法論證,只能猜測。但就算是猜測也得有風可捕,有影可捉。幸好白居易還有這樣一首詩《看采蓮》“小桃閑上小蓮船,半采紅蓮半白蓮。不似江南惡風浪,芙蓉池在臥床前”。小桃是女僮的名字,這個臥床前的芙蓉池,也即是《池上》之池。小小三四畝之池,未必艇船交錯,想此小蓮船也就是小艇罷了。俺們雖不能說“小娃”實指“小桃”,但也無妨通過這首詩里透露的信息,遙想一下《池上》的意境呢。
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說:“原來學術八卦就是深文羅織之術”,世上池塘無數、蓮花無數、小娃也無數,憑什么這首詩的池上在洛陽,那首詩的池上就不能在吳江?俺只能說,在對《白居易全集》作了相當于篩沙子的笨功夫之后,俺發現,無論從詩歌寫作的時間、上下文、以及內容來看,那個《池上》就是洛陽家宅的池上,而且白居易所有名為《池上》的詩,寫的都是同一個地方,那個山僧呢,也就住在池邊的一間屋子里。所以,很負疚,《池上》寫的的確不是洪湖,也不是微山湖,那些從鐵道游擊隊、洪湖赤衛隊來的蓮花叢中偷偷泛舟,或者如偷西瓜一般偷蓮花的經驗的確不適合這里。而那個小娃,也就不可能是鄉村湖上的野小朋友,小小年紀就會劃船鳧水。那采白蓮的意蘊,一定是與某種愛美的心愿與年少的嬌癡有關。白居易的《吾雛》詩寫孩子阿羅“學母畫眉樣,效吾吟詠聲”,小小七齡已知自好,卻不懂嬌羞,與“采白蓮”而不知“藏蹤跡”也是一樣的。
那么,假如學術八卦不是深文羅織之術,是不是膠柱鼓瑟之術呢?現代文論早就呼喚作者隱退、作者死了。似乎作者說什么沒關系,關鍵的是讀者讀出了什么。假如用更形象的話表述,就是說,白居易那個洛陽東南的池塘里發生的事情和俺們有什么關系,讀者需要一首詩,能夠喚起俺們普遍的經驗和內心的感動。所以,讀者為什么不能把小池想象為微山湖或者洪湖?為什么不能把小娃理解為小兵張嘎那樣頑皮的野小朋友。
當然可以。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俺們要讀詩,而不是讀交通守則,那是因為有些東西,俺們的眼睛看不見,要讓詩人替俺們看,有些東西,俺們的心靈感受不到,要讓詩人的心靈替俺們感受。微山湖和洪湖的荷花俺們知道了,可是俺們不知道還有屈原的荷花、白居易的荷花、漢樂府里的荷花,那都是不一樣的。假如貿然宣告作者死了,只以自身的經驗來理解文本,讀再多的詩也不能擴充俺們的視野,不能靈敏俺們的感覺,不能提升俺們的靈魂。讓作者退到幕后,駕駛自身的想象在詩歌的情境里漫游,那是第二步的事情。假如你的經驗中原本只有微山湖的接天蓮葉和鄉野頑童,在讀懂了《池上》之后,接天蓮葉也可以擷取一角,植于洛城小池之中,鄉野頑童之間也無妨偶爾有嬌癡小女學人采蓮,惹人憐愛。
忠實地還原作者的經驗,體驗作者的感受,才干夠捕獲到詩歌誕生的那個瞬間。詩人生命中的靈光一閃借此得以傳達。詩人是以直觀體驗駕馭詩藝的,因此,俺們也只有在體驗的基礎上才干夠談論有關詩藝的話題。白居易寫得最多的詩,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新樂府(如《賣炭翁》),而是通俗淺切的“白體”或“樂天體”,在當時,從長安到江西三千里間,販夫走卒和僧徒婦女無不傳唱。但是《池上》哪怕放在“白體”中也有其特殊性,它不但通俗淺切,而且饒有一種活潑的意趣。這一意趣是如何通過詩藝傳達出來的呢?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浮、萍、蹤、跡”4個生字,正確書寫“采”。能聯系生活、結合圖片理解“浮萍、蹤跡”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池上》,并能背誦積累。
3、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撐、采、蹤跡”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詩描述的景象,體會小娃的童真與頑皮。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
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大意。
教學方法:朗讀指導法,引導觀察法,啟發式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引導談話法,品味語言、誦讀體會法。
學法:朗讀法,觀察法,圖文對照、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談話:我知道小朋友們已經會背很多古詩了,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呢?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池上》。(板書課題《池上》)
3、師簡介作者。
二、初讀感知,感受節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現在同桌之間互相讀,互相檢查字音是不是都讀準了。
3、逐句檢查朗讀,認識生字“蹤、跡、浮、萍”。
(我看見小朋友們都坐得端端正正,說明大家已經讀好了。老師要檢查了,誰來挑戰呢?)
(1)出示“撐小艇”。抽兩個孩子拼讀,要求讀好后鼻音。以詞帶句,齊讀“小娃撐小艇”。
(2)出示“蹤跡”。抽兩個孩子拼讀,讀好平舌音“蹤”,重點識記“蹤”。以詞帶句,齊讀詩句“不解藏蹤跡”。
(3)出示“浮萍”。抽兩個孩子拼讀,讀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結構三點水,說明它和水有關;“萍”上下結構草字頭,說明它和植物有關。你們猜一猜它是什么東西)結合浮萍的圖片認識“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種水草,因此浮是三點水,萍是草字頭。——以詞帶句,正確朗讀詩句“浮萍一道開”。
4、把詩句連起來讀一讀,把整首詩讀正確。
5、教師范讀、自由練讀,讀出詩的節奏。
(1)看你們讀得這么起勁,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師配音范讀)
(2)想不想像老師這樣讀詩?教給你們一個小訣竅: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樣會破壞詩的韻味。畫斜線的地方要稍稍停頓,但要讀得聲斷氣連。請小朋友們自己試著讀一讀。
(3)自由讀、抽生讀、齊讀。
三、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真是聰明的小精靈,一下子就掌握了讀詩的訣竅。這首詩我們都讀了這么多遍了,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繼續接受挑戰?)
1、出示“浮萍一道開”和“小娃采蓮回”的圖片,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對照古詩,看看這兩幅圖分別對應的是哪兩句詩,說一說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圖畫所描繪的景象找到相應的詩句并說明理由,是為了降低難度,借助圖畫這一載體,將學生對古詩初讀后的理解通過圖文配對的方式呈現出來。說理由的過程就是學生對古詩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學習詩句“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1)理解識記“采”。
師邊讀詩句邊做“采”的動作
a、在這兩句詩中,有一個字是“摘”的意思,誰知道是那個字?(采)“采”上下結構爪子頭,下面是個“木”字。爪子頭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樹木上的果子。
b、指導寫“采”
(2)重點理解“偷”,通過采訪,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興地心理并指導朗讀。
a、在這一句詩句中,還有一個字告訴了我們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蓮蓬,而是別人家的,誰知道是那個字?(偷)
b、說到這個“偷”啊,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小小的問題,希望你們能夠大膽誠實地回答。你有沒有偷偷的摘過別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類的你愛吃的東西?(有)你真是個頑皮可愛的小饞貓!這種偷采的行為在幼兒時期偶爾做一兩次是可以的,就像這首詩中的小娃偷采蓮蓬一樣,在詩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愛的,不過現在我們已經是小學生了,這種偷采行為以后還能做嗎?(板書:小娃 天真可愛)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談話讓學生能夠聯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實際,真切地感受到鄉村兒童的頑皮可愛。)
(3)假如現在你就是小娃,我來采訪采訪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別人家的蓮蓬,當時心里感覺怎么樣?(緊張、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這么多你最喜歡吃的蓮子,心情怎么樣?(高興、興奮)
(4)讓我們用高興又緊張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兩句詩。
3、學習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1)出示《雪地里的小畫家》圖片,(還記得這幅圖片嗎?)小馬在雪地上畫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馬留下的蹤跡。誰再來說一說什么是小狗(小鴨、小雞)留下的蹤跡?
練習說話:是留下的蹤跡。
(2)出示“浮萍一道開圖”,請小朋友們在圖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蹤跡。(理解“蹤跡”在詩中的意思是指船開過后留下的痕跡。)
(3)哪兩句詩是寫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蹤跡?(出示“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生齊讀)
4、通過老師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說出相對應的詩句,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你們真是善于觀察的小精靈!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與老師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師描述一個畫面,看看你們能不能從這首詩中找出一句與這個畫面相對應。
四、誦讀積累
1、大家找得可真準啊!可是調皮的荷葉寶寶還想進一步考考大家。他們把這首詩中的一些字藏起來了,你能找出他們藏在哪兒嗎?
2、調皮的荷葉寶寶不信難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來了,你還會嗎?
3、現在荷葉寶寶把所有的字都帶走了,誰能根據這幅圖,把他們全部找回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配音樂讀)
(設計意圖:難度遞增的填詞游戲能激發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降低背誦的難度,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背誦古詩,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五、拓展
讀了這首詩,你們喜歡詩中這個小娃嗎?其實他和你們一樣天真可愛,老師也喜歡他,著名詩人白居易爺爺也非常喜歡這個小娃,所以他才寫了這首《池上》。(板書:喜愛)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兒,讓我們趕快來認識認識他。(出示《所見》)
1、自由讀。
2、抽生讀。
3、生齊讀。
六、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池上》,認識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遠留在你們的心里,就請今天回去把《池上》背會并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七、作業
1、背誦古詩。
2、把《池上》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
小 池
唐 白居易
小娃 天真可愛 喜愛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容,現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的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二、教學重點:
①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三、教學難點: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②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讓學生把課堂中或課外學到的而且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大家一起分享。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詩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是我國唐代有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學。
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圖文對照,揣摩詩意。
說一說——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詩句之美。
寫一寫——寫出詩意美的感受。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⑴解字詞
撐: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進。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隱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葉子扁平,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子的下面生須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詩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隱藏自己不被人發現,那小船輕輕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讀來感悟詩的意境。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讀詩
⑴學生練讀。
⑵評價指點:朗讀要歡快,抒情,要讀出小娃的調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讀
2、說詩
⑴提出問題。
讀了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學習成果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⑵學生練說。
⑶教師引導指點。
①“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等。
②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調皮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表現了純真美好的童趣。
3、寫感受
⑴提出問題。
寫下自己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體會。一兩句也行/
⑵交流評價。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產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闡述自己的見解。讀、說、想、寫貫穿整個環節。
(四)、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設計理念:古詩要能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1、背誦《池上》,并默寫。
2、用自己的話把詩的大意寫出來。
3、發揮想象力,為《池上》配上一副畫。
板書設計:
偷采白蓮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開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容,現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小朋友的質樸、純潔的童心之美。
二、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三、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潔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發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讓同學把課堂中或課外學到的而且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大家一起分享。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詩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是俺國唐代有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學。
要求: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圖文對照,揣測詩意。
說一說——用自身的話說詩句大意、詩句之美。
寫一寫——寫出詩意美的感受。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⑴解字詞
撐: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進。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隱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葉子扁平,橢圓形或倒卵形,外表綠色,反面紫紅色,葉子的下面生須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詩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隱藏自身不被人發現,那小船輕輕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讀來感悟詩的意境。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讀詩
⑴同學練讀。
⑵評價指點:朗讀要歡快,抒情,要讀出小娃的調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讀
2、說詩
⑴提出問題。
讀了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學習效果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⑵同學練說。
⑶教師引導指點。
①“偷采白蓮回”“疑惑藏蹤跡”等。
②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調皮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表示了純潔美好的童趣。
3、寫感受
⑴提出問題。
寫下自身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身的體會。一兩句也行/
⑵交流評價。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俺以同學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同學在讀中發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交流中論述自身的見解。讀、說、想、寫貫穿整個環節。
(四)、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設計理念:古詩要能熟讀成誦。
(五)、安排作業
1、背誦《池上》,并默寫。
2、用自身的話把詩的大意寫出來。
3、發揮想象力,為《池上》配上一副畫。
板書設計:偷采白蓮回
池上童真、童趣
疑惑浮萍開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6
《池上》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讀來朗朗上口。課堂上老師通過這首小詩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話題。因為這是表現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現在的孩子正處于無憂無慮的兒童時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鳴。
雖然這首古詩難度不大,學生初讀便能理解大意,但對詩中的意境及一些關鍵詞的正確理解還是有難度的。如《池上》中“偷”學生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將會影響對詩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過這首詩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詩中有畫”的審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課的教學之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詩人王維詩的評價,它代表著詩與畫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這首小詩就用淺顯的詩句描繪了一幅幅優美生動的畫面。《池上》就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教學《池上》時,我讓學生先美美地欣賞一組表現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蓮的畫面,然后。學生很快進入了詩歌描繪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領悟了“偷”字的真正含義,體會到了小兒天真無邪的特點和白居易對孩童的喜愛之情。
課尾我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出示了一組描寫兒童生活、反映兒童情趣的古代詩歌,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想象詩的意境,然后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詩,用彩筆畫出詩句描繪的畫面,然后給畫面配上詩句,讓詩畫合一。想通過孩子們創作的“詩畫合一”,培養孩子們書寫規范、端正,同時增加趣味性。
課已完,但還有一些遺憾。古詩中生字的恰當處理,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低年級學生進入古詩意境?這些問題都留給我不斷思索,促使我在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思考,促使自己進步。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7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提倡自主閱讀,尊重學生個體感受。在本課的教學中,無論是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古詩的方法,還是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兩項作業來做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
師生互動,構筑自由對話的平臺;生生互動,讓思維在碰撞中跳躍。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下的“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我改變了傳統的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此節課的教學中,正因為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有滋有味。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文字、圖像)
2.師生查找詩人、詩作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4.學生齊讀題目。
5.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詩歌。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③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9
21、古詩兩首一、 抄寫兩首古詩。 二、 解釋字詞。1、池上: 2、艇: 3、解: 4、一道: 5、蓬頭: 6、稚子: 7、綸: 8、垂綸: 9、側坐: 10、莓苔: 11、草映身: 12、借問: 13、遙: 14、 應: 三、 說說詩句的意思。1、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蹤,悠然自得地沖開浮萍撐船回來,只見身后浮萍分開,一時合不攏。 2、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過路的行人要向他打聽道路,小孩老遠就招手,意思是讓過路人靠近一些,因為怕嚇跑魚兒,他不敢馬上回答。 四、 填空。1、這兩首詩都生動地描繪了鄉村兒童天真淳樸的形象,表現了童心的可愛、鄉村生活的情趣。2、《池上》是 代 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 的情景。前兩句寫小娃偷采白蓮,表現了小娃的天真調皮,這是寫事;后兩句用“浮萍一道開”寫出了美景,這首詩由事到景,景中抒情,飽含著作者對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和對鄉村孩子的喜愛之情。我們還學過白居易的《 草》: , 。 , 。《憶江南》: , 。 , ?3、《小兒垂釣》是 代 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 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前兩句重在寫形,寫小孩學釣魚的姿勢;后兩句重在寫神,寫路人借問,小孩招手不應的動作神態。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10
《池上》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
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
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
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文字、圖像)
2、師生查找詩人、詩作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
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
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到池塘、荷花,你們
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
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
荷花池塘里。
4、學生齊讀題目。
5、簡介作者白居易。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 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
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
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詩歌。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 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 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
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
“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③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
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
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11
對韓莉老師執教的《古詩兩首》的評析(《池上》和《小兒垂釣》)
韓莉老師本次執教的是蘇教版第八冊的第20課——《古詩兩首》,分別為《池上》和《小兒垂釣》。
這兩首詩都是描寫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它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因為童年都是快樂的,無論古代還是現在。本節課中,韓老師力圖創設、體現和詩文相吻合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詩中孩子的有趣、天真,去有滋有味的誦讀,輕松的學古詩。
古詩教學的精髓是誦讀,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課程標準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古詩文的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采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
把握住這一點,韓老師精心設計了“三讀”:初讀,正確流利;再讀,讀出畫面;三讀,不同形式讀得興趣盎然。層層遞進,整個教學過程十分的輕松、愉悅。
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課內古詩文的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還是秉承傳統,采用“講解法”,即“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如此,古詩中最具光華、最耐人尋味的意蘊常遭忽略,學生自讀感悟,從詩中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讀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鮮明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實際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標準》)因此,教師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韓老師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課堂上,沒有刻意花精力去逐字地講解,沒有擔心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不需要學生字字會解釋,句句能分析。這樣,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漸漸理解,慢慢受滋潤,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認識這兩個和他們一般大的孩子,開心地學,有趣地讀,多多地記。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標準》)古詩文教學的課堂當然也應該如此。正如黑格爾所說的:“就詩的表現方式來說,詩顯示出整體藝術,所以在詩的領域里,其他各門藝術的表現方式也用得上。”韓老師利用這一點,充分解讀教材,把握住《池上》這首詩獨特的韻律美,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將音樂帶入課堂,讓學生將古詩唱出來,孩子們唱得興趣盎然,也令我們眼前一亮,原來古詩還可以用音樂表現出來!
另外,我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韓老師在教材的處理上做了一些細微的調整,將《小兒垂釣》放在前面執教,可能因為學釣魚,和我們這里的孩子的生活更接近,孩子們學起來也更有興趣;同時,相對于《小兒垂釣》,《池上》語言更加直白,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這首詩是在二年級學習的。
古詩文的教學,如何更新觀念,優化教學,讓這經過一代又一代人以生命參與和證明了的古典文學精華,從學生口中滲融于他們的血液里,芬芳在他們的生命中,現在、將來都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的!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12
作者:李霞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19
《池上》教學設計一
一、 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2.揭題 :《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荷花池塘里。
3.學生齊讀題目。
4.簡介作者白居易。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 教師小結: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1、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2、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3、借助多媒體,弄懂詩意。
(1) 欣賞池塘美景,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 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4、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3、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4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
3、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李霞 發表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13
一、說教材
﹙一﹚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八冊第21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池上》。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中描繪小娃偷采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前兩句寫一個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后兩句寫他不懂得藏匿行蹤,悠然自得地沖開浮萍撐船回來,只見身后浮萍分開,一時合不攏。詩人用質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 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學情發展出發,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浮、萍”。
3、理解詩句的內容,現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的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①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2、教學難點:
①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真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②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古詩教學要著眼與培養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強調以讀為本,通過組織生動活潑、科學有效的朗讀練習,引導學生感知語言,感悟形象,體驗情感,體會用意。因此,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法:讀書指導法,觀察法,啟發式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品味語言、暢談感受、誦讀體會法、討論法等。
2、學法:在課堂上,學生多讀古詩,并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去理解古詩、學法去品味語言、暢談感受,體會詩人的情感。指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讓學生把課堂中或課外學到的而且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大家一起分享。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詩歌的作者是白居易,號香山居士,他是我國唐代有名詩人。他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學。
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看一看—-觀察課本插圖,圖文對照,揣摩詩意。
說一說——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詩句之美。
寫一寫——寫出詩意美的感受。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⑴解字詞
撐: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進。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隱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葉子扁平,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子的下面生須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詩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白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去隱藏自己不被人發現,那小船輕輕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通過讀來感悟詩的意境。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讀詩
⑴學生練讀。
⑵評價指點:朗讀要歡快,抒情,要讀出小娃的調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讀
2、說詩
⑴提出問題。
讀了這首詩,你的感受和體驗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學習成果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⑵學生練說。
⑶教師引導指點。
①“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等。
②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調皮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表現了純真美好的童趣。
3、寫感受
⑴提出問題。
寫下自己對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體會。一兩句也行/
⑵交流評價。
設計理念: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我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產生獨特體驗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闡述自己的見解。讀、說、想、寫貫穿整個環節。
四、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設計理念:古詩要能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1、背誦《池上》,并默寫。
2、用自己的話把詩的大意寫出來。
3、發揮想象力,為《池上》配上一副畫。
板書設計:
偷采白蓮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開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14
作者:佚名 轉貼自:中國語文教學 點擊數:743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三《池上》《小兒垂釣》
一、教材分析:
《古詩兩首》中的兩首古詩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思、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池上》描繪小娃偷采了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小兒垂釣》描繪了一個鄉村兒童在河邊學釣魚的情景,流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 二、教學要求:
小池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學會詩中出現的兩個生字 “浮、萍 ”。
3 、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
真的童心之美。
小兒垂釣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的孩子的天真、可愛。
2. 學習生字“釣、蓬、遙、稚”,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映、路人、借問、遙、招手、魚驚、應”的意思。
3. 背誦課文
★ 三、教學重難點:
1 、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小兒垂釣》,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 、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
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2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 “偷采 ”、 “不解 ”、 “藏蹤跡 ”等詞語感受詩
人煉字之妙。
★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池上》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1 、師:現在已是初夏時節,星期天我路過南湖邊的一個小池塘時,
看到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我想到了詩人楊萬里《小池》
中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說到池塘、荷花,你們
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 、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上發生的事,它
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相機顧名思義理解詩題:
荷花池塘里。
4 、學生齊讀題目。
5 、簡介作者白居易。
( 1) 學生說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 2) 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
生逢戰亂,對社會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 “諷喻詩 ”。他熱愛大自然,寫
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 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 、檢查初讀情況。
(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① 讀準后鼻音:撐、艇、萍;
② 學習新詞: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 2)齊讀詩歌。
( 2)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
(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 、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
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 、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 1) 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 2) 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 ——小娃偷采蓮。
1 、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 、學生交流 “看 ”到的畫面。
(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 “蓮葉何田田 ”的美好畫面,喚
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①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 看圖,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樣子。(讓學生為
“ 小娃偷采白蓮圖 ”起個題目)
③ 朗讀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 “偷 ”,結合自己小時侯 “偷偷 ”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④ 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 ——景美童心純
1 、提問:小娃 “偷采白蓮 ”不會被發現嗎?
2 、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
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 “偷采 ”之事。)
3 、抓住 “不解 ”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 、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 、《池上》賞詩會 ——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 、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 ,鞏固練習。
1 、背誦課文。
2 、默寫《池上》。
3 、依據《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
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 小兒垂釣 》
教學過程:
(一)揭示詩題
1. 導入詩題
2. 理解詩題
(二)理解詩句
1. 朗讀全詩
2. 回顧方法:我們怎樣理解詩句(讀詩→釋詞→調序→解句)
(三)總結練習
1. 指導朗讀、背誦。
2. 根據這首詩,想象出一幅畫。
3. 教師總結。
(四)鞏固練習
1. 形近字組詞
釣( ) 稚( ) 遙( )
鉤( ) 準( ) 搖( )
2. 多音字組詞
3. 讀下面詩句,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解釋詩句意義。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 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案例:
師:小孩正在專心致志地釣魚,行人匆匆走來向他大聲提問,他心里會怎么想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展成腦組織紋路,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 六、板書設計:
20 古詩兩首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趣
遙招手
小兒垂釣 怕魚驚
不應人
★七、教學后記:
童年
—— 《池上》與《小兒垂釣》教學思考
讀這兩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偷采蓮蓬,小河垂釣那是發生過的。我在寫自己童年故事時,這些事早已經入文了。我沒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氣,將這些小事入詩,這足以證明自己的創造力存在問題。
現在的孩子,能做這些事的越來越少了,即使垂釣也不會有 “側坐莓苔草映身 ”的感覺,有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情境,這首《小兒垂釣》美就美在最后兩句 ,但孩子哪能體會到這種美呀,這不得不讓我對現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憐惜。當然,不可能學什么,孩子就有什么體驗。其實這首詩還是可以排成童話劇讓學生表演的,在排練過程中,他們也能體會到 “遙招手,怕魚驚 ”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為孩子有著非常有意思的創造。《池上》 “偷 ”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 “偷 ”是會經常發生的,雖然大人們不允許孩子這么做,怕影響孩子的未來,這種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換回一頓打,詩中有著 “偷 ”,詩外有著 “打 ”,一偷一打,其實就構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把這種真實傳遞給孩子。但不要讓孩子模仿 “偷 “,因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腦有問題了。
童年的事還是很多的,現在孩子也有著過去孩子所沒有的世界,所以學習這課,背誦這兩首詩,就是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實不小,寫不出詩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這兩首詩非常簡單,學生背誦下來,老師稍微點撥,他們就理解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理解這兩首詩不是什么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書寫自己的童年上,我覺得這才是把握住這兩首詩的教學起點,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書寫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們 “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的事實使得孩子想不起來用文字表達,所以在引導上還要有著新的方法。
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孩子,雖然詩不是課文的主人所寫,但這些事卻發生在孩子身上,我覺得讓學生認識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來寫?這樣引導,就等于把任務帶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寫過自己的孩子,有著為孩子記日記的習慣,孩子也讀到了父母的記錄,我想孩子們會收獲到另一種的快樂。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這兩首詩教學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這里,我覺得這兩首詩也是為我們大人而寫,也是為我們語文老師自身而寫。我們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寫著孩子們的童年事,記錄著他們的頑皮,記錄著他們的享受,課堂中也能夠把自己的記錄拿出來,讀給學生聽,我想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進入詩的情境中去了。
中國語文教學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古詩意思,想象古詩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池上》,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小池》,導入學習《池上》。
二、初讀古詩
“池上”到底有怎樣一副情景呢?出示插圖。
圖上畫了什么?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娃的動作、神情,想象他的心情。
三、學習古詩
當詩人白居易看到這幅情景時,不由自主地寫下了這首詩《池上》。
1、初讀古詩
讀準、讀通
2、通過剛才的看圖,大家一定不難讀懂這首詩,自由讀,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不解藏蹤跡:不懂得藏匿行蹤。
3、讀到這兒,你覺得這個小娃怎樣?為什么?
天真無邪 純樸可愛(不解藏蹤跡)
4、練習朗讀,背誦。
四、作業
抄寫、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小兒垂釣》,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背誦《小池》
今天這節課,讓我們再去認識一位可愛的小娃。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
3、齊讀
三、讀懂古詩
1、看看插圖,讀讀詩句,小小組討論詩句意思。
2、指名交流
蓬頭:古時候孩子的一種發型。
稚子:小孩子
綸:釣魚用的絲線。垂綸:釣魚。
側坐:斜著身子坐著。
莓苔:泛指野草。
草映身:(小孩坐在草叢中)綠草掩映著他的身體。
借問:向人打聽。
遙:遠遠地
應:應答
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說說詩句的意思,讓學生感受到這個釣魚孩子的純樸可愛。
2、練習朗讀
四、拓展古詩
1、閱讀練習冊的材料,并試著演一演。
2、再次朗讀古詩,并練習背誦。
五、作業
抄寫并默寫古詩
四語課課練——21 古詩兩首(《池上》《小兒垂釣》) 篇16
一、充分利用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我在教學這首詩時,開始運用“創設情景,感染氣氛,情景朗讀”(這是遠教資源的寶貴財富)讓學生對生活中沒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師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師共享生活的快樂,并對夏季的荷塘、夏季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一邊導看一邊導思。利用先進的媒體資源刺激了學生的眼、耳、腦等感官,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學習欲望。好的教師應當是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挖掘其學習潛能的。教師深諳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兒童喜聞樂見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營造出繽紛的天地,讓學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深情的配樂范讀將詩中的小娃帶到學生中間,更將學生領入美好的學習情境,使之意識到:快樂的兒童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二、利用資源,在有限的時間、空間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變枯燥的學習為多種感官的綜合接觸。
一直以來,學生對詩人的了解都基于學生查閱書籍或教師口頭描述介紹,但是本堂課,我利用資源,配合音樂、畫面激發學生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生在美的音樂聲、生動的畫面中了解了詩人,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資源,輕松愉快地掌握了詩中的字詞。
低年級的教學重難點就是讓學生掌握字詞,學會書寫。對于學生來說,完全靠死記硬背,枯燥無味。但是,我充分運用遠程資源,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采摘荷花、蓮蓬、捉迷藏等學生樂于接受的活動形式,以及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感覺不是在課堂,而是在生活,使學生在樂中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指導學生的書寫,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提醒,再板書演示,但是通過遠程資源中的書寫指導,讓學生對生字的整個書寫過程有一個動態的了解,生字的筆順掌握得比較牢固,并且通過整潔美觀的漢字展示,學生感受到中國方塊字的豪放美觀,對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強調,因此學生記憶深刻,其示范作用不可忽視。
四、借助資源,誦讀感悟,體會意境。
作為低年級的孩子,想像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對詩句意境的體會也比較膚淺,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以往教師只是結合詩句,講講其中的大概內涵,或者有些教師干脆直接把詩句意境以文字的形式板書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但作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在讀中感悟。無疑對詩詞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資源,變抽象為具體,使之更清晰、更直觀、更精確、更快捷的供學生觀察,想象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詩的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語文活動經驗,輕松突破教學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