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精選12篇)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1
王安石(1021---1086)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和家,撫川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他年輕時候,文章寫得十分出色,得到歐陽修的贊賞。王安石二十歲中進士,就做了幾任地方官。他在鄞縣(今浙江鄞縣,鄞音yìn)當縣官的時候,正逢到那里災情嚴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難。王安石興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條。 宋神宗熙寧二年積極推行變法,以舒民困,元豐八年,新法被廢,王安石憂憤成疾,次年病卒。
王安石的一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斗爭,把文學創作和*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由于他持有"適用"的文學創作觀念,他的詩文都具有濃厚的色彩,是直接為他的斗爭服務的。王安石的散文以政論性的為多。這些作品針對時弊,根據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的主張,具有極強的說服力量。如〈答司馬諫議書〉,分析司馬光對新法的指責,言簡意賅,措辭委婉而堅決,表現了他堅持原則的態度。王安石的散文比較重視理論的說服力,較少注意醞釀氣氛,描摹物象,從感情上來打動讀者,因此他的散文一般立意超卓,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概括力,語言簡練樸素。這也是他文學主張的結果。
王安石的詩和散文一樣,具有充實的內容,傾向性十分明顯,表現出對人民的同情,對社會前途的憂郁。以及對傳統思想的反抗,充分抒發了他遠大的抱負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他的不少詠物懷古的詩篇,也大都寄托了他遠大的抱負和批判精神。
晚年罷相隱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變化,引起了詩風的變化,創作了教多的描寫湖光山色的小詩,也岡多地注意對詩歌藝術的錘煉。名作很多,如〈船泊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些小詩,新穎別致,煉字煉句妥貼自然,藝術上確實比早年成熟了,但往年詩中洋溢的那種熱情,這時是大大減退了。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后遷長安(今陜西西安),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者。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于國于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鑒,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于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云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古文大致為五類。
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寓言:繼承并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夸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于被貶后,以永州之作更勝。典范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騷賦:獨具特色。《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臺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后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于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于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他還寫出了《三戒》、《捕蛇者說》、《童區寄傳》等寓言、散文和史傳文學作品,揭露社會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最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寫“清瑩秀澈,鏘鳴金石”的《永州八記》。
這八記有《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母潭記》、《鈷母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等。他那生花妙筆使這些無情之物變得有性有靈。此外,他在愚溪時還寫有《游黃溪記》。他的妙文引得古往今來無數墨客游人去尋訪永州城內外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過,如今除了縣西2公里處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筆下的遺跡都難以尋識。唯有懸溪之畔的柳子廟,尚可以寄托后人的情思。早在唐朝元和九年十二月,柳宗元將要離開永州時,當地百姓就籌建柳子祠。現柳子廟為清光緒三年重建。
柳子廟坐落在瀟水西岸柳子街中心,面對愚溪,背負西山。廟系磚木結構,簡潔樸素,石腳、梯階、臺跺,三進三開間,正殿寬宏,高聳巍峨,當年殿內供奉柳宗元塑像,掛有“文貫八家”、“都是文章”、“福我壽民”等橫匾。春秋社日,四方百姓都虔誠膜拜。每逢農歷七月十三日柳宗元生日這一天,則殺豬宰羊、演戲、趕廟會,以示紀念。
柳子廟中有《羅池廟享神詩碑》,因碑文首句為“荔子丹兮蕉黃”故稱荔子碑。碑文為韓愈作,蘇軾書,加之文內所頌柳宗元之德政,故世稱“三絕碑”。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位散文大家的并稱。即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元日示師文
(元·王冕)
骨格今年異,衣裳舊日殊。
讀書當努力,寫字莫糊涂。
白水翻三峽,青山出兩都。
老吾何所以?賴爾得相須。
初春
南宋·陸游
裝罷桃符又剪燈,新年光景捷飛騰。
老翁掃盡兒童事,卻學禪床入定僧。
除夜雪
南宋·陸游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大意:
(一)自“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至“參差披拂”記敘小石潭景(水清石底,青樹翠蔓)。
(二)自“潭中魚可百許頭”至“似與游者相樂”描寫潭中魚似與游者相樂。
(三)自“潭西南而望”至“不可知其源”描寫潭上小溪岸勢。
(四)自“坐潭上”至“乃記之而去”抒寫潭上四面寂寥凄寒之感。
(五)自“同游者”至“曰奉壹”補記同游者姓名。
主旨:
(藉小石潭四面寂寥凄寒之景)抒寫自己懷才不遇,遭受貶謫的感嘆。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2
六. 朗誦古詩,鞏固復習
七. 拓展體會
1. 小組匯報收集的詩歌;
2. 老師評點。
八. 學習生字
1. 認讀生字,鞏固字音
2. 自學生字,主動記字
3. 老師重點指導:隨、曉
4. 學生臨描,老師巡視
九. 課后作業設計
1.“春天的歌”詩歌朗誦會
2.“我愛春天”書法比賽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作者簡介、描寫春天的古詩,本課掛圖。
學生: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收集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學思路】
這兩首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內容,教學時,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學習詩句。古詩的學習要以誦讀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可以教師范讀、音樂配讀等。教師指導學生邊讀邊體會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達到對詩句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指導朗讀時。重點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詩的節奏感。可以結合看圖,想象情境來感悟詩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過誦讀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引導:
還記得古詩《贈劉景文》和《山行》嗎?
2、談話:
美麗的秋天轉瞬即逝,隨著冬天的離去,春天悄悄到來。古往今來,贊美春天的詩不少,你知道哪首?今天我們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一起走過迷人的春天,看看他們分別贊美了春天的什么?
1、齊背兩首古詩。
2、說出自己知道的描寫春天的古詩。
自讀兩首古詩。 提出自讀要求:
1、把兩首詩讀得正確、流利,認識生字。
2、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根據要求自讀古詩。 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絳”“濱”的讀音)
2、巡視指導。
3、相機點撥。
⑴ “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枝是“綠絲絳”?
⑵ 引導體會情感。
⑶ 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
⑷ “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談談“萬紫千紅”嗎?
4、指導朗讀:
⑴ 指名讀,師生評議。
⑵ 以讀代講,師生合作:
聽老師讀散文,你能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嗎?(詩句的解釋)
1、個人讀詩。
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3、全班交流。
⑴ 作答。
⑵ 自己說說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
⑶ 想象作答。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⑷ 借助圖片、視頻等感受春天的“萬紫千紅”。
4、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⑴ 自讀,邊讀邊想象。讀后評議。
⑵ 聽老師讀散文,對詩句。
背誦古詩 引導背誦。
用一定的方法記憶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檢查
指名背誦兩首古詩。 個別背誦。 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引導學生聯想記憶。
“妝”女化妝,打扮自己;“裁”跟做衣服有關,因而有“衣”;“剪”指剪刀……
3、個別指導。
1、認讀生字。
2、自主記憶要求會寫的字的字形,并簡單說說是怎樣記住的。
3、認真抄寫抄寫生字。 擴展閱讀 1、出示春天的詩《早春》《惠崇春江晚景》,引導學生讀中思考:
這兩首詩分別寫了春天的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 1、讀詩并思考作答。有興趣可選擇一首背下來。
2、相互交流。
課外活動 激發興趣:
同學們,春天是美好的,著名作家朱自清在他的散文《春》中這樣熱情洋溢地贊美春天:(詳見補充資料) 在你的眼中,在你的心中,春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也是尋找春天,去和春天相會!
1、讀散文片斷,聽老師談話,激起感受春天的興趣。
2、用語言,用圖畫記錄下自己眼中的春天,辦一期關于春天的壁報。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4
一、教材簡說
這篇精讀課文由兩首古詩組成,描寫和贊美了春天的景色。《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寫的是初春二月柳樹、柳條、柳葉。《春日》是宋代理學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詩,贊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同時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兩首詩把春天描寫得姹紫嫣紅,多姿多彩,而又充滿了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對萬物復蘇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來的喜悅。
《詠柳》,詠,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柳樹在春天生發,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寫柳樹,歌頌春天,贊美大自然世界呈現出的勃勃生機。
“碧玉妝成一樹高”:“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妝”,打扮。“一樹”,滿樹,“一”字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扮的一樣。
“萬條垂下綠絲絳”:“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絳”,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不知細葉誰裁出”:“細葉”,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裁”,裁剪。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二月春風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詠柳》前兩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卻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后兩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賦予巧妙的想象,把對柳樹的贊美,引向對春天的贊美。這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
《春日》詩題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詩講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覽,看到無限的春光,從中有所體悟,闡發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于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并發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后安葬處的近旁。“濱”,水邊。在泗水邊“尋芳”,實際上說的是追求圣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無邊光景一時新”:“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個時辰,這里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等閑識得東風面”:“等閑”,平常、隨便。識得,認識到。“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總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說,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這首詩前兩句是從感性上得到認識,后兩句從理性上受到啟發。同時,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描繪春天的景色,“無邊光景一時新”是虛寫,“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實寫。虛實結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僅把春天描繪得生氣勃勃,而且蘊含了深刻的道理,給人以理性的思考,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麗和生氣勃勃,從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時,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積累詩句,培養對祖國古代詩歌的熱愛感情。
這兩首詩的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二、學習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學建議
1課前讓學生觀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點觀察柳樹及其生長情況,春天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情景。如果因季節觀察不到,可以讓學生回憶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關春天的圖片看一看。教師準備有關春天的課件或圖片。
2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有4個,會寫的字有7個。可以讓學生根據生字的字形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識字,比如,可以在誦讀中識字,自己畫出生字,就不認識的字和讀不準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點識記: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
要加強對字形的指導,比如,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指導寫字時,注意讓學生先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結構,再動筆寫。教師重點提醒:“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3這兩首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內容,教學時,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學習詩句。可以這樣導入:春天是什么樣的?春天的柳樹是怎樣的?春天百花盛開的景象是什么樣的?你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在學生回憶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這樣再讀課文,使學生對詩句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4古詩的學習要以誦讀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可以教師范讀、音樂配讀等。教師指導學生邊讀邊體會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達到對詩句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不必專門死摳其中的詞義,在粗通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內容。最后,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下來。
5指導朗讀時。重點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詩的節奏感。可以結合看圖,想象情境來感悟詩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過誦讀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達出來。誦讀時教師要做必要的技術指導,要求學生把握節奏、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律。
比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讀的時候,注意詞與詞之間節奏不要完全一樣,有快有慢,要有變化。需強調的內容要讀重音,比如“誰”“春風”“東風”“總是”“春”。
6根據詩句特點,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詩的內容,突破難點。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句,可體會到靜態中柳樹的色彩美、形態美。“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讓學生展開想象,想象春風剪開柳葉的動態景象,也就是在春風中柳葉翻飛飄動的情景。“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可把自己當作一個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邊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當時的景致是怎樣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讓學生想象在春風的吹拂下,萬紫千紅的景象,從而體會詩句內容。
7關于課后思考練習題。第1題是背誦課文。可以結合課文學習時進行,在熟讀成誦中,讓學生背誦,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賽的方式記背。第2題,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是理解詩句內容的練習。理解不要拘泥課文內容的直譯,只要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說清楚即可。如,“因為有了東風,才會有萬紫千紅的春天。”“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花開的景象以后。”“春風徐徐吹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這幾種表達都可以。
四、參考資料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少年就以文詞而出名。公元695年擢進士,做過工部侍郎等官。晚年與李白交友,酒后作詩文,神采飛揚。他工書法,尤善章草隸書。《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共存詩20首。寫景的詩,較為清新通俗,除本課《詠柳》外,還有《采蓮詩》《回鄉偶書》廣為傳誦。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號晦庵、晦翁,別稱紫陽、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曾任秘閣修撰等職。他博覽群書,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在哲學上發展了程頤、程顥關于理氣關系的學說,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系統,稱為程朱理學。他從事教育時強調啟發式。他治學態度嚴謹,分析問題精密,對后代的學者影響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后人編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語類》等多種書。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5
之一
佚名
教學目的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2. 理解詩意,想象詩中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重難點、關鍵
理解詩意:想象詩中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并解題。
1. 讀題解題。柴(zhài:地名,“早”:早晨。白帝城:地名。)
2.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自學古詩。
1. 讀古詩,對照譯文理解意思。
2. 有感情朗讀,體會詩的意境美及作者的感情。
3. 試背誦。
三、檢查自學。
1. 讀古詩及譯文,正音苔。“朝”zhāo。
2. 體會詩的意境美及作者的感情。《鹿柴》描繪了傍晚時分鹿柴附近的山林美景,前兩句描寫了鹿柴附近山谷的寂靜。后兩句描繪山林中的幽美景色。如果說前兩句以聲反襯空寂,那么三四兩句便是以光反襯幽暗,使全詩充滿詩情畫意。《早發白帝城》前兩句寫路途遙遠擋不住游子的歸心,后兩句寫三峽險峻仍擋不住輕舟的前進。詩中流露詩人歡快跳躍奔放驚喜之情。朗讀時語速稍快,聲音可高些,讀出歡快喜悅之情。
3. 范讀——練讀——指讀——評議
4. 背誦四、古詩朗誦會。
五、作業
(一)、解釋帶點的詞語,再說詩句的意思。
l.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空( ) 但( ) 聞( )
2.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朝( ) 辭( ) 還( )
(二)、搜集王維\李白的古詩寫在積累本上。
(三)、小練筆。
展開想象,將《鹿柴》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寫出來。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6
作者:宗陽春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501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中描繪的風光、景色。
2、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加深對兩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揭示課題,并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園詩人。
杜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
2、自學課文。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詞,同座討論,教師指導。
(3)練習說說詩的意思。
3、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拔
4、再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四時田園雜興》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發生的事?你從哪里理解的。
(2)人們為什么如此辛榮?你體會到什么?
(3)朗讀全詩。
(4)《望岳》這首詩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受?
(6)齊讀《望岳》。
5、練習背誦兩首詩。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7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1. 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
(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⑴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⑵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
(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⑴ 自由記生字。
⑵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醒──醉
睡──眠 屋──居 親──童 外──處
對──樹──村 閃──問──間──聞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
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⑴ 師范讀。
⑵ 自愿讀。
⑶ 比賽讀:
同桌賽。
小組賽。
2、背誦古詩:
指名背。
小組背。
齊背。
師生對背。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9
一、 教案背景
面向學生:小學 學科:語文
課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1、學生熟讀這兩首詩,能背誦更好。
2、通過讀注釋,能大體了解詩意。
3、教師準備春景電子圖片。
二、教學課題
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詩畫交融”的特點,要引導學生在腦中想象出詩中描繪的景色。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收錄《詠柳》《春日》兩首描寫贊美春光的古詩,《詠柳》作者賀知章,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辭。《春日》作者朱熹,這是一首春游詩,描繪了一幅萬紫千紅的春景圖。
教學重點:1、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2、理解并能運用比喻修辭,體會比喻修辭的生動。
教學難點:以詩句中絢麗的色彩為媒介,在腦中想象出每句詩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情畫意。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相結合,以誦讀法為主。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春天是美麗的,許多詩人都在贊美春天,你們知道哪些描繪春天的詩?找學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背誦中追問:春天是什么顏色?春天是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的,紅的花、綠的葉、藍的天、白的云,淺黃、嫩綠,鵝黃„„
今天我們再來學兩首描寫春天的新詩,大家已經預習了,已經背下來的學生來背誦。感知詩人賀知章、朱熹筆下的春天呈現出的色彩。
(二)、初讀感知
1、背誦的同學注意停頓,糾正字音。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多找學生反復讀,讀至抑揚頓挫。在誦讀中識字,自己畫出生字,在誦讀中識字。
就不認識的字和讀不準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 講解:分析字形重點識記:“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
“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
“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
“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比較“載”、“栽”;
“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
“妝”,梳妝,女人愛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指導寫字時,注意讓學生先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結構,再動筆寫。教師重點提醒:“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精讀分析《詠柳》
1、 自由讀,指名一個一個讀,將詩的韻律讀到位。
2、 請你再看看注釋,邊讀邊想象。
“碧玉妝成一樹高”:“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妝”,打扮。“一樹”,滿樹,“一”字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扮的一樣。這里運用了比喻修辭,想象碧玉一般的樹葉。參照百度圖片: “萬條垂下綠絲絳”:“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絳”,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在頭腦中想象千萬條垂柳的情景。 百度搜索圖片地址:
“不知細葉誰裁出”:“細葉”,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詩中指的是:裁剪細葉。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二月春風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把春風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動。
學生讀,心里想象著每一幅圖畫,有感情的自讀、同桌互讀、點名讀。至能有感情有節奏的背誦。
(四)、精讀分析《春日》
我們學習的《詠柳》顏色是是春天柳樹的碧綠,下面我們再讀一下另一手描繪春天的詩。
1、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于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并發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后安葬處的近旁。“濱”,水邊。
全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無邊光景一時新”:“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個時辰,這里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2)、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詩人,在風清日朗的日子里,到河邊去看春景,想一想,“無邊光景一時新”都會有哪些景物?
根據學生回答點評,如說花草,可問什么樣的花草,讓學生想諸如“姹紫嫣紅”之類的形容詞。再齊讀詩,心中想象著你看到的春天。
參考百度搜索圖片:
(3)、“等閑識得東風面”:“等閑”,平常、隨便。識得,認識到。“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
“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總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說,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詩人看到的姹紫嫣紅都有什么呢?
(4)、《詠柳》中我們知道是誰把柳樹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風)那《春日》這首詩中又是誰帶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答:東風,即春風)
(五)、同樣是春風送來的春天,討論一下這兩首詩描繪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小組討論,教師總結。
不同之處:景物不同,顏色不同„„
相同之處: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都像一幅畫„„
(六)、小結:春天是五彩繽紛的,你們也拿起你們手中的筆,學著詩人,描繪一下你們眼中的春天吧!
六、教學反思
1、古詩的學習要以誦讀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讀。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詩的節奏感。教師指導學生邊讀邊體會詩句意思,在反復誦讀中讓學生能有感情的背誦。
2、要體會古詩的意境,就不能死讀書,要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畫交融”、“情景交融”,想象一下碧玉般的柳樹與萬紫千紅的春天。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10
【優秀教案說明】
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沛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同學獨立考慮、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要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同學已知入手,研討未知。強調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后)。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布置自學環節,鼓勵同學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同學創立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效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同學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沛地讓同學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于理解,局部同學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一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揮這一優勢,調動同學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同學對古詩詞有升華理解和再發明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同學學習的需求動身,尊重同學的個性差別,激發同學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同學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同學品味詩句意境和理解后的再發明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只要體現同學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學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發生分岐的理解。他們是爭辯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爭辯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同學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同學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二首詩中“含”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同學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在教學中,對“含”字的理解要走幾個回合。“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義,教師要協助學在字的本義與詩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對“含”的認識。根據圖畫想一想詩人的位置,想一想詩人憑窗眺望的情境,從而升華對“含”的認識。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同學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師配樂范讀,同學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同學邊理解邊想象邊朗讀,依據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像片,詩畫結合,引導同學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圖像和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發明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同學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同學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同學由此和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同學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沛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設計與研討】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請你們自由背誦你最喜歡的那一首。
(同學紛紛自由背誦)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師:誰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無聲惜細流……”
師:你能告訴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嗎?
生:《小池》。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他的聲音更宏亮?
生:“春種一粒粟……”
師: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深思)
師:誰來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風》。
師:對,背詩還要記住詩名。還有誰想背?
生:我背《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
師:剛才聽了幾個同學的背誦,她的聲音是最洪亮的。
(同學舉手踴躍,又一位同學背誦)
師:不錯。今天我們還能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只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圣”。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眾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師:他一生是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見的。這一次,李白暢游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同時板書)
師:我們已經學過《瀑布》一課,在葉圣陶先生的筆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寫廬山瀑布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學提綱。(打出投影片)誰來讀一讀?
生讀自學提綱。自學提綱:
1、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借助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生”“遙”“川”“疑”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師:打開書,翻到51頁。依照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地學,學完一道題再學一道題。
(同學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同學又讀,有了進步,群體練讀)
(公開課上再次給讀得不夠的同學以時間,讓其練讀,注意到了同學的差別,教風樸實)
師:就這樣邊說邊讀,還有讀懂的內容嗎?
生:我把整首詩都讀懂了。
師:可以說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說瀑布從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師:他有一個詞理解得非常準確,知道是哪個詞嗎?
啟發同學注意聽,和時發現同伴的優點。同時,不追求統一的答案,注重詞匯的積累和運用。
生:……“飛”,他說的是飛快的意思。
師:不錯,對剛才那位同學的解釋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張。
師:那你想怎么說?
生: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他也有一個詞補充得好……
生:“好像”!
師:對。就是這個“疑”字,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么壯觀!自身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同學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同學再次練讀)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里,詩人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師:對,這不由使我們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床前明月光……”
(溫故而知新。這里不但扎實地解決了“疑”字,而且通過運用,使同學感悟到李白詩詞的風格,有利于提高同學的欣賞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神話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這景象,自身帶著感情讀一讀這首詩。
(同學自身有感情地讀)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為什么這里說“疑是銀河落九天”,而不說“像是銀河落九天”?
師:誰幫他解決?
生:因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師:(轉向提問的同學)你比較一下,同一個意思,用哪個字好呢?可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這兩個問題提得多好!質疑環節得到落實。值得稱譽的是,對同學的提問,老師發動全班同學考慮,解答,不代替代替。
師: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大家怎么想?(板書:生)
生:因為這里還有發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學的“生”。
師:對,可以綜合著理解,先發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嗎?
(同學會意點頭)
師:隨著大家的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這么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干一覽無余。那么該怎樣讀這首詩呢?請你們想象這景象,自身放開聲音讀一讀。
(同學自由練談,指名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生:(齊喊)想!
(放錄像,同時點出畫面中的“生紫煙”、“掛前川”)
師:現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再次練讀)
師:做詩人還可以自然些,你們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同學有表情帶動作地練讀統背,后集體背誦)
師:通過讀詩,我們看到了一很壯美的圖畫。那么《絕句》又會把我們帶入到怎樣的情景中呢?你們自身讀幾遍第二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同學自由練讀)
師: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方能用自身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這一環節徹底放開了同學,讓同學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受到他們的歡迎。
(同學選擇各自喜愛的方式自學《絕句》,老師巡視指導)
師:畫畫的同學可以繼續畫,選用其他方式的同學能先匯報一下嗎?
生:我用說的方式。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誰能幫助?
生:應該說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轉向前—同學)可以這么說嗎?
生:可以。
師:請你繼續。
生:門口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不錯。其他同學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進去,可以怎么說?
生:在翠綠的柳樹上,有兩只黃鵬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師:描述得非常生動。
生:一行白鷺悠閑地飛上了蔚藍的天空。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贊許地點頭)理解得好。誰知道“含”的本義是什么?
生:(搶著答)包括!
師:剛才這個同學的描述好在哪兒?
(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同學,同時加深了理解)
生:他說得自然生動,不死板。
師:對,這樣解釋就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了。還有用其他方式匯報的嗎?
生:我用讀的方式……
師:畫畫的同學停下筆來,我們一塊兒來欣賞。
生:(大聲)“兩個黃鸝鳴翠柳……”
師:兩只小鳥歡叫跳躍,這句詩該怎么讀呢?你們試一試。
(同學自由練讀)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讀)
師:對前兩句,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輕快地)“兩個黃鶴……”
師:(贊許地)好啊!連詩人愉快的心情都讀出來了。大家再試一試。(同學再次自由練讀)
師:這景象在同學的筆下也已經畫了出來。誰來展示?
(實物投影展示一同學的簡筆畫)
這幾個回合中,老師的激勵語言很精彩,同學學得很開心。
師:請你用詩句描繪一下你的畫。
生:(指著畫上的景物)這是“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那詩人在哪兒呢?(眾人笑)
生:(深思片刻)詩人應該在房子里。
師:干什么呢?
生:在望著窗外的景象做詩。
師:(滿意地點頭)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師:假如我們給這幅畫添上顏色,可以加上哪些顏色呢?
生:柳樹可以添上綠色。
師:什么樣的綠?
生:翠綠。黃鶴可以加上黃色。
師:好,這樣的色彩才夠明快。再看詩句,還有沒有?
生:天要畫成藍色,白鷺和積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黃色的。
生:房子是……
師:千萬種顏色都畫得出來,你們再看詩句,詩中有什么是畫不出來的呢?(同學們深思)
生:黃鸝的叫聲畫不出來!
師:對,這是聽不到的。繼續找。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白鷺飛時的動作畫不出來。
師:詩人不是畫家,但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的想力。咱們來一次畫配詩,同學們可以用詩句來描繪這幅畫。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11
《古詩兩首》公開課教案
教學要求:
1、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3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3)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同學搜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
《古詩兩首》補充閱讀資料 篇1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詩意,能用自己的話說出 兩首詩的意思。
3、能說出課后練習3中帶點詞和 詩句的意思,想象并說出《游園不值》這首詩描繪的景象。
4、積累描寫春天的古詩或名句。
學習過程:
一 、 自主預習:
1、搜集描寫春天和田園風光的古詩或名句。(整理在讀書筆記上)
2、搜集有關葉紹翁和楊萬里的資料以及以前學過的這兩位詩人的詩。
二、自主讀悟,合作探究(8分鐘自學,5分鐘合作交流)
同學們,自學古詩時可以借助資料、也可以問同伴,但最好的方法是自己通過反復的誦讀來品味詩句的意思。
1、自己試讀古詩,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感和使得韻味。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理解詩意。
方法指導:
(1)解題: 不值: “游園不值”的意思是: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
(2)抓詞語,明詩意。
讀古詩,從重點詞語入手,試著理解每一句詩的意思。(重點詞語可記在書上)
應: 憐: 屐齒: 蒼苔: 小扣: 柴扉: 籬落:
疏疏: 一徑: 深: 急走:
(3)看畫面,想詩境
結合課文的插圖,想象“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一幅怎樣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3、悟詩情,巧誦讀
《游園不值》一詩表現了作者
《宿新市徐公店》表現了作者對 的贊美和
對的喜愛之情。
在小組內有感情地誦讀,比比誰背得既快又有韻味。
三、交流展示(7分鐘)
四、做一做,看看哪個小組正確率最高!(7分鐘)
1、默寫古詩。
《游園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2、解釋帶點的字,說說詩句的意思。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應: 憐: 小扣: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走:
4、描寫春天的古詩名句。(3到5句)
五、快樂積累:(8分鐘)
描寫春天的詩: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晚春》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春游湖》 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描寫田園風光的: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