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建議(通用16篇)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1
1.教學本文,可以參考下面的教學思路:
(1)自由朗讀,自主預習。教師提出預習要求,布置學生自讀自學。如,把課文讀兩三遍,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認識生字,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2)了解學情,確定目標。教師檢查學生朗讀是否正確、流利,讓學生匯報已讀懂的內容,提出疑問,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3)突出重點,精讀研討;一個重點是交流大家的閱讀感受,指導有感情朗讀,主要是結合具體語境交流;另一個重點是交流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示,這要結合全文交流,要注意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作決定或指揮;當人自作聰明時,就可能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對學生的不同見解,要加以引導。最終學生要明確做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4)回顧小結,啟動綜合性學習活動。
2.要通過本文的教學,學生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認真閱讀,了解每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本文,不要過于追求主要內容概括得特別簡練,學生能說出大致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終做到所概括的內容正確、語言簡練。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不要急于求成。
3.小綠龜的命運牽動著“我和同伴”及“向導”的心,也清晰地展現出各自思想感情的變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進而發展到震驚與后悔;“向導”由心平氣和進而發展到發出十分難過的悲嘆。兩者對太平洋綠龜習性的了解以及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導致了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做法與感情的不同。要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結合上下文,采用聯系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重點體會“向導”的話語與思想感情,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具體說來,就是要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導的話,結合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細細體味,“悲嘆”比“感嘆”表現的感情更強烈,更突出了向導傷心難過的心情。其實,向導的態度、做法也是一個激活學生思維發表個性化感受的引發點,可以引起課堂的爭辯: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4.本課生字詞較多,要加強指導,引導學生運用過去所學的知識方法。“偵、嘲、蠢、徹”的聲母都是翹舌音,“吁(xū)”不要讀成“yū”,“幼”要和“幻”區別開,“啄”不要少寫一點。必要時,教師要范寫難寫的生字。課文中生詞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在查字詞典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理解,不要照搬詞典意思。
5.關于“綜合性學習”。
本課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目的是提示教師此次綜合性學習應從本課的教學為開始,及早進行課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把綜合性學習貫穿全組的學習的始終。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把語文學習與科學探究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觀察大自然,增長知識,了解大自然,并在這樣的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
組織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是要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明確任務與方法,落實小組分工與活動安排等。可以根據學習提示自主確定某一活動方式:觀察大自然探究發現(某一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收集資料、調查訪問、動手實驗、進行小發明等。其次,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掌握信息,適時調控指導。可以通過與學生日常交流、召集小組長匯報活動進程、與課文學習有機結合、適時小結(如學生的奇思妙想、靈感火花,教師表揚典型的人或事,提出注意事項)、與家長和任課教師及時溝通等方式調控,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活動心態,應用多種方法去發現與探究。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側重組織某項活動,把活動抓扎實。
這次綜合性學習,重點在于使學生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并從中獲得啟示,要注意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有所區別。可以引導學生采用這兩種思路進行:一是直接去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邊發現,特別是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身邊熟悉的動植物或自然現象;二是聯系生活經驗與閱讀積累,確定重點觀察對象,把觀察、思考、查資料、提出創意,乃至動手實驗緊密結合起來。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2
(一)檢查預習,學會字詞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大自然有關的課文,伸出手指一起寫課題。師生同寫。
師:大家預習了課文,詞語是不是掌握了,誰想讀前兩行?
生:真誠……巢穴。
師:最后一個字沒讀準,(師出示“穴”的讀音)給你拼音,再讀一次好嗎?生讀;全班齊讀。
師:后兩行誰想讀呀?
生讀:……愚不可及。
師:都讀準了。“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嗎?
生:表示很愚蠢。
師:有點接近了,字典里“及”是“比得上”的意思,誰再說說“愚不可及”的意思?
生:愚蠢得誰都比不上。
師:看,查字典理解了關鍵字的意思,就能準確理解詞語了!
師:課文里還有個地名很不好讀,請你讀讀。
生:加拉巴哥島。(沒讀好)
師:還真不好讀呢!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龜島”(師出示地圖),誰再讀。生讀。
師:全班一起讀。這些詞語你們都會寫了嗎?老師從里面挑兩個最難寫的來聽寫,“愚蠢”,注意寫字姿勢。生寫。
師:(實物投影出示學生聽寫的字),這位同學都寫對了,你能告訴大家要把“愚”字寫正確,關鍵筆畫是什么呀?
生:關鍵筆畫是中間“一條長豎”。
師:(師在關鍵處描紅)看,就是這一長豎,然后再寫“提、點”。記住了嗎?
師:預習的時候,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觀察字形,試著寫一寫,這樣預習就更有效了!
師:同是上下結構的兩個字,怎樣才能寫漂亮呢?請先觀察生字表里的字,先來說“愚”字?
生:下邊的心字要大一點,要把上面的“禺”托住。
師:真會觀察。那“蠢”字呢?
生:上面“春”字的撇捺要寫長些,把下面的兩個“蟲”字罩住。
師:你觀察真仔細。對,春字撇捺要舒展。看我寫(師示范寫):寫愚字要注意“中間一長豎,心字要托住”;寫蠢字時,“春字撇捺要舒展,兩只蟲子藏下面”。試著再寫一遍,看能不能寫漂亮。
生:練寫。(教師展示學生前后兩次書寫的字)
師:看,觀察好了字形,掌握了方法,就比剛才寫的漂亮多了。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師:字詞沒問題了,請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做標記。
生:自由讀。
師: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
生:寫了作者、七個同伴、向導、幼龜和食肉鳥。
師:找準確了。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用簡單的話說一說!
生:首先我們和向導來到了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想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了食肉鳥在把幼龜往沙灘上拉,他們就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最后,他們讓向導把這只幼龜抱入大海,結果卻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師:他基本上能把內容說清楚了,但語言可以再簡練些!看(教師邊說邊板書能揭示主要內容的詞語),我們和向導在加拉巴哥島看到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我們勸向導救了它,結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大家很后悔。像這樣,誰再說一說?
生說。
師:這次說的清楚、簡練了。像這樣,先找出課文都寫了誰,再說清楚他們之間發生的事,用幾句簡單的話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說明白了!這是說清楚主要內容的一個好方法。
師: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你有沒有讀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們很急,為什么向導卻若無其事地說自然之道就是這樣?
師:你想知道原因是嗎?還有嗎?
生:文中說太平洋綠龜長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我想知道幼龜體重到底是多少?
師:看來,你對動物感興趣。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吧!
(三)細讀文本,探究體驗
師:剛才有同學問:我們很急,向導卻若無其事,我們和向導的態度為什么會截然不同?究竟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請兩位同學讀讀三、四自然段!生讀。
生:讀“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師:是啊,幼龜這樣危險,難怪我們會著急,誰再讀讀。學生讀。
師:嘲鶇很兇猛,連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龜的頭,多危急啊!誰再讀?生讀。
師:我聽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們當然非常擔心了,一起讀!(齊讀)
師:我們這么著急,向導卻若無其事?“若無其事”什么意思?
生:“若無其事”就是什么事也沒有。
師:“若”的意思沒解釋出來。
生:好像什么事也沒有。
師:這就理解準確了,再讀讀這句話,想想向導為什么這么說?說不定你就能讀懂他若無其事的原因了。生讀。
生:因為向導知道鳥啄龜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壞自然界的規律。
師:是啊,食肉鳥啄幼龜,這是自然規律,向導心里有數,所以若無其事,誰想讀讀?
師:剛才我們在理解若無其事的時候,不僅借助了詞典,還聯系了上下文,讀明白了意思,同時又解決了大家的疑問。我們分角色讀讀第四自然段吧。生讀。
師:同學們,看到了幼龜這么危險,游客和向導卻有著不同的態度,那咱們也去看看當時的情景,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游客看到危險,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幼龜欲出又止,好像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師:也就是不危險,是吧?小幼龜欲出又止還有這樣的偵察本領啊?誰還想說?
生:我還看到了這只小龜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師:恩,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偵查。
師:抓住關鍵詞談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學們,有沒有關注到“探”,探是什么意思?
生:伸出
師:為什么不用伸出啊?
生:探在這里是不讓別人看見他,能看出它很小心、謹慎。伸出,就看不出來。
生:探的時候欲出又止,能看出小幼龜很機警,有保護自己的生存方法。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只機警的小幼龜吧(師出示動畫)。
生:我覺得是故意把頭探出去要看看外面是不是很安全。
師:恩,這可是它的生存本領啊!誰能讀出它的機警、小心和謹慎。
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小龜把頭探到了外面。誰再來讀讀。生讀。
師:剛才我們抓住了一個“探”字,在和其他詞語的比較中,看出這小龜會保護自己,多么神奇!可是游客們不知道,還勸向導救了它,導致了文中這樣令人震驚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默讀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樣的情景,讓大家極為震驚?畫出相關語句。
生:默讀課文。
師:同學們都讀得非常認真,(出示一幅沒有很多龜和鳥的圖畫)看,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海灘,在讀了課文后,你覺得這幅圖上還應該有些什么?結合你畫的句子談談。
生:應該有許多的食肉鳥。
師:是啊,許多的食肉鳥讓我們極為震驚。還應該有什么?
生:有許多幼龜。
師:從哪個詞看出有很多幼龜。
生:魚貫而出、成群的。
師:還有哪些詞語也寫出了幼龜很多啊?
生:成百上千、結對而出、爭先恐后……
師:同學們,看(出示帶有很多幼龜的畫面)!這么多的幼龜,爭先恐后地爬向大海,爭著、搶著爬向大海的幼龜會想些什么呢?
生:大家快離開巢穴奔向大海吧!
生:我們終于可以看到美麗的海底世界了!
……
師: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一個“爭先恐后”就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幼龜是懷著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們的,是許多的食肉鳥。接下來又是怎樣的場景呢?拿出筆把想象寫下來,最好能用上你積累的四字詞語。
生練寫。
師:誰來說說你寫的。
生:可憐的幼龜不知所措,在無遮無攔的沙灘上無處可躲,它們在食肉鳥地追殺下,夢想就這樣破滅了。
師:是啊,一個不知所措,讓我們看到了小幼龜們是那樣的無助!
生:食肉鳥立刻撲過來,撲向小幼龜,小幼龜立刻四處逃散,卻無處可逃,只能眼睜睜地被食肉鳥啄食。
師:多么慘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學們,這一幕原本是不該發生的,可是現在卻是這樣,誰來讀讀。
生:讀最后一段。
師:幼龜的美好愿望,就因為我們全都破滅了呀!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幼龜入海原本有他們自己的辦法,可現在,看著沙灘上血跡斑斑的幼龜殘體,回想我們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說些什么?
生:我們剛才做了那么蠢的事,很愧疚。
師:后悔不已啊。
生:我們再也不會干擾自然界的事了!因為自然界有自己的規律,我們不應該再破壞這些規律了!
師:是啊,我們要尊重自然!
生:早知道幼龜會這樣慘,當初就不應該不聽向導的話!我們對幼龜的了解太少了!
師:自責啊!作為向導你想說什么呢?
生:我不應該救那只幼龜,不應該聽游客的。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
師:對,正如你們所說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樣的神奇,每種動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生存規律,這就是自然之道!我們應該遵循規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不會好心辦壞事,這也是自然之道要告訴我們的。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師:剛才同學們還提出了對自然感興趣的問題,課后可以進行拓展性學習。(師出示作業)
生:作業1,讀關于自然的課外書,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生:作業2,讀課文,摘抄好詞佳句,體會用詞的準確。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在這節課上學到的理解“探”和“若無其事”的方法。
生:作業3,帶著對自然現象、大自然的動物感興趣的問題,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發現。
師:老師也送給大家一本書,剛才對大自然現象感興趣的是誰啊?這本書就放在你這里吧,課后帶著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奧秘吧!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我們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理解“左右”“一般”在表達意思上的作用。
5、學會“媚”1個會認字和“孵、穴、頹、愚、蠢、媚、霄”7個會寫字,掌握“孵化、巢穴、頹喪、愚不可及、蠢事、明媚、響徹云霄”等詞語。
教學重點:體會“我”和同伴們在事情發展過程中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初步了解用具體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和資料。
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
1、理解題意:自然的規律。
規律: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系。這種聯系不斷重復出現,在一定條件下經常起作用,并且決定著事物必然向著某種趨向發展。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們的一直為轉移的,但人們能夠通過實踐認識它,利用它。
2、范讀課文。
二、理解生字詞。
1、筑巢:建造窩。
2、偵察:為了弄清敵情、地形及其他有關作戰的情況而進行活動。
3、躊躇:猶豫,文中指幼龜探頭出穴欲出又止偵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樣子。
4、企圖:圖謀;打算(多含貶義)。
5、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表示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6、情愿:心里愿意。寧愿;寧可。
7、頹喪:情緒低落,精神萎靡。
8、魚貫而出:貫,連接、連續。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
9、愚不可及:原指人為了應付不利局面假裝愚癡,以免禍患,為常人所不及。文中形容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
10、偵察兵:偵察敵情的兵士。
11、爭先恐后: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
12、氣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
13、自然之道:道,道理,事物的規律。自然界的規律。
14、萬物: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三、想一想課文大意。
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鷹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回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悔恨。
四、你對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上的“幼龜”有了哪些了解?
五、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理解“左右”、“一般”在表達意思上的作用。
六、還有什么疑問?
欲設:
1、為什么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2、為什么向導知道這是“自然之道”,還“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3、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4、“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里在想著什么?
5、向導為什么發出“悲嘆”?他“嘆”的是什么?
七、自讀相關資料。
第二課時
一、整體回顧,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大家一起讀讀課題——《自然之道》。
題目“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從字面理解即可)
2、作者是通過一件什么事來說明自然界規律的呢?快速默讀全文,回顧一下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和同伴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鷹咬啄時,不顧向導的勸阻,非要向導把幼龜送往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板書:“我”和同伴向導)
二、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和同伴們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情感和認識上發生的變化。
(一)是啊,這件事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我們”的內心也隨著事情的發展不斷產生著變化。在事情發生的前前后后,“我們”的情感為什么會發生那么大的變化?從這種變化中,大家又能感受到什么,認識到什么呢?需要我們很好地默讀課文,用心去感受。
請看屏幕:出示自學提示。指名讀——
自學提示:
1、“我”和同伴們的感情經歷了哪些變化?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2、讀讀這些語句,通過朗讀表達出感情的變化。
3、自學后同桌進行交流。
(二)默讀自學:
(三)全班交流。
1、讀出相應的段落,從整體說感情變化線,并板書:
緊張焦急極為震驚自責懊悔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1)指名讀課文,引導:他把“我們”和向導當時的那種心情讀出來了嗎?
再引導:你們想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什么呢?怎么讀才能讀出來呢?
自由讀:“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指名讀:“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師接讀:“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2)你們聽出我們倆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了嗎?
(與我們的緊張、焦急相比,向導是那樣的平靜,甚至是冷淡。)
(板書:若無其事)
是呀,心情和想法不同,說話的語氣、語調就不一樣。出示文字:
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大家再讀向導的話——你們說向導這時心里想什么呢?
理解:(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揣摩)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認為這事很平常。
“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里指嘲鷹就是以幼龜等小動物為食,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3)假如我就是那位向導,你們就是作者和他的同伴,大家愿意和我一起來再現一下當時的情景嗎?
(幼龜偵察圖配樂)
海風輕拂的日子里,黃昏的沙灘上傳來一點點細微的動靜。在依然明媚的陽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小綠龜從巢中悄悄探出頭來,四處張望,一邊感受這個屬于它們的新世界,一邊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它要迎向大海中那未知的生命旅程時,一只嘲鷹突然飛來,眼看一場災難就要降臨了……
(嘲鷹啄食圖配樂)
你們看到眼前的一幕,很緊張,其中一位焦急地對我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沒想到我的這句話招來了你們的一片呼喊。你們都向我喊什么了?指名說——
“不能見死不救啊,向導,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龜吧!”(哀求)
“向導,這些小生靈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讓它成為食肉鳥的美餐!”(勸告)
“向導,你怎么這么無情啊!”(指責)
“你必須把它送到大海去!快點!嘲鷹就要把它叼走了!”(命令)
……
從這一片呼喊聲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他們那顆善良的心!
(4)但是當時大家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只知道的`內容:聯系第2自然段:小龜輕、體型弱小,嘲鶇龐大,小龜會被嘲鶇吃掉;小龜的目的是離巢去大海,如果被傷害,目的就達不到了。
不知道的內容:向導的話的含義,所以不理解向導:不懂得自然界的規律。
3、向導在大家這一陣陣急切的呼喊聲中,出于無奈,只好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板書:極不情愿)
后來大家理解他了嗎?看到什么就理解了?小聲讀5——8自然段
●理解了。因為看到了令人極為震驚的場面。指名讀第5自然段中的第1、2句話和第6自然段。
(抓住“成群成群”、“魚貫而出”“無遮無攔”等詞進行理解)
●看到這場面,“我們”終于明白了——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段話的內容和前面哪段話內容緊密相連?請兩位學生讀一讀。
生1:“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生2:“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會返回龜巢。現在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明白之后我們終于理解向導了——
向導的表現并不是冷酷無情,而是了解自然規律的一種坦然與自信。明白之后我們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讀第7自然段。(簡單談理解)
回過頭來再讀第4、7自然段:同桌分工合作朗讀——一人讀向導的表現,一人讀大家的表現。(感受“我們”的變化)
4、談出最大的收獲:
(1)慘劇的發生,僅僅讓“我們”明白了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僅僅讓“我們”理解了向導的所作所為嗎?指讀第8自然段。
(2)經歷了觸目驚心的一幕之后,一切似乎都寂然靜止了,但是大家的心情是不平靜的,可以說是百感交集啊。那么此時此刻大家在想些什么呢?
(自責;反思;懺悔……)
(4)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
出示文字:
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他在為什么而悲嘆?(板書:悲嘆)(為人們的無知,為因人們的無知而受到傷害的小海龜)
(5)事情到這兒就結束了。課文通過這件事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齊讀第9自然段。
是呀,這像名言警句一樣的話語,有什么可琢磨的嗎?(結合自己的感受和閱讀的相關資料談。)
①自然界的萬物,優勝劣汰。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是在競爭中求得發展,求得平衡:食肉鳥要吃小龜這樣的小動物,才能生存;而太平洋綠龜為了生存繁衍,大量產卵,也不會滅絕。
②地球是動物和人類共有的家園,人類不能認為可以主宰動物的命運。
③如果不尊重動物的生活規律,一廂情愿地保護它,反而適得其反。(《狼和鹿的故事》)
④我們人類不能因為自己是萬物之靈就為所欲為,那樣就會傷害動物,造成一些動物的毀滅。(《曾有用鼻子走路的動物》)
⑤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小島上的故事》)
…………
三、拓展練筆:
1、從大家的發言可以看出,我們在作者講述的這件事中也悟出了道理,得到了啟迪,對“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向導,假如你是隨行的同伴,假如你是小海龜中的一員,或者你就是一位讀者,在經歷了這件事之后,你想跟大家說點什么呢?請你以其中的一種身份,從一個角度,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吧。
2、交流寫作的內容。
四、教師小結: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它給我們人類上過的課的確很多很多。它總是以其獨有的方式使我們感受到它的奇妙與深刻。讓我們更好地去探究自然,了解自然,真正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附:板書:
“我”和同伴:緊張焦急極為震驚自責懊悔
23自然之道理解
向導:若無其事極不情愿悲嘆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
這節課我們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看到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問題?
(問題預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讀課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內容。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然后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只幼龜。隨機板書:游客、向導)
2.理清線索。
從同學們的話中老師知道,我們和同伴本想救幼龜反而傷害了幼龜。請大家迅速瀏覽課,看看文中哪幾節寫了救龜?(3、4節)哪幾節又寫幼龜受到傷害的?(5至8節)
3.學習詞語
讀了一遍課文,同學們抓住了主要內容,理清了線索。文中有一些好詞語值得我們積累,老師請大家讀一讀。
躊躇不前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爭先恐后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同學們,這些詞語中要注意哪個字的讀音?
三、學習“救幼龜”
1.“躊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誰的?同學們找到那個句子,讀一讀,再聯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躊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這時,一只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做?(是呀,憐憫之心人皆有之,誰能忍心見死不救?)
3.自由讀第4節,畫一畫游人和向導的不同表現。
(1)游人:緊張焦急
(2)向導:極不情愿
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把“極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四、自學“傷害幼龜”
一只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著發生的事卻出乎意料。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5至8自然段,這四個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發你深刻的感受,請你把這樣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做一點批注,寫寫自己的感受。
1.學生讀書,批注。
2.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隨機出示重點句子。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龜魚貫而出的場面是什么樣?讀讀下文,幼龜為什么會魚貫而出?)
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朗讀指導,體會“悲嘆”,再說一說向導為什么而悲?)
指名讀——生評(怎么樣?應該讀出什么語氣?)——指名讀——全班讀
五、小爭辯。
1.學到此,讓我們再回頭讀一讀向導最初說的那句話。(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①讀
②這句放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同學們,聯系向導后說的話,你有什么問題?(多媒體出示)
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正方:贊同反方:反對
六、啟示。
1.現在讓我們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學了這課你現在最想說什么?
2.自然界處處都有規律,我們要發現規律,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出示圖片)
3.誰還知道這們的例子?
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啟示。順應自然,遵循規律,才能保護自然,造福人類。
板書:
自然之道
游人:緊張焦急——震驚悔恨
向導:極不情愿——悲嘆……
“救”害!
[教學反思]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所聞、所見、所做、所想為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群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沖突場景。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力求主線明確,目標定位準確,按照從整體一部分一整體的結構進行教學。
一、成功。
我覺得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學生自由辯論。聯系上下文,談談對向導的看法。在課堂上,我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充分發表見解的平臺,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時間非常充分。學生們敢于大膽發言,課堂上出現了爭辯的場面。有的同學認為向導做的對。以此來讓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有的同學說向導做的不對。不能以犧牲幾十只幼龜的生命為代價來讓人們覺醒。還有的同學認為向導的做法既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
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二、遺憾。
一是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之中。課堂,是教師精心為學生搭建的可供學生生動活潑主動進取全面發展的平臺。課堂上缺少了學生的活動,或者說學生的活動不充分,或者說沒有使全體學生動起來,那么,這個課堂是缺乏生機和活力的。這是我在這節課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過觀察估算了一下,在這節課中沒有完全動起來(主要是腦動)的學生占著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確,在教學構思上對主體性和全員性考慮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
二是朗讀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它對領悟情感陶冶情操培養情趣很有好處。所謂讀文悟道披文入情,強調的就是讀。這節課中,對朗讀的處理,沒能很好地與閱讀教學的特點統一起來,從而使閱讀教學顯得單薄,顯得縹緲,顯得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這是因教師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三是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的進取心,激勵學生的求知欲。評價猶如催生劑,給學生以力量,給學生以風貌,給學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
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矯正自我,改進教學,使教學日臻完善。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就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自由朗讀,疏通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
2、認讀生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4、初讀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
2、讀中理解
(1)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教師抓住“欲言又止”、“躊躇”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 “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討論:我們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4、比較句子: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過比較,并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
四、本課小結
本來想幫助幼龜,結果卻讓許許多多幼龜成了食肉鳥的食物,在讓人惋惜的時候,它帶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第二課時
一、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請大家看看這幅插圖,想想圖上講了什么?
2、課文六、七自然段就敘述了這幅圖的場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同時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自己的體會。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并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出“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1)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2)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當時你們就是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朗讀全文,歸納大意,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自然之道”的意思。領悟:“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二、明確要求,引出“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和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6
自然之道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4.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價,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的表演,范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廢”,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并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四、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二、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了解情況。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7
教學目標: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 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回憶: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向導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他們不顧向導的勸阻,要求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導致幼龜誤以為安全,魚貫而出,結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文章的自然之道。
二、 精讀:自由掃讀,畫出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標注在書上。也可以與同學交流。
重點理解:
1、 學習第三段:找出作者對幼龜動作的描寫,模仿動作來理解詞語。學習細節的描寫方法,理解細節在文章中的寫作效果。
2、 學習第四段:理解導向的話。并說出導向為什么這樣說?指導朗讀,理解導向和“我”的心理變化(板書:焦急 震驚 悔恨 ;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發出悲嘆)。討論:導向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制止?你同意他的做法嗎?
3、 學習五、六段:復述當時的場面。(導:氣喘吁吁的奔跑也無濟于事。還在喘著粗氣的向導 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導讀最后一句話。
4、 理解最后一句話:體味 “悲嘆”的心情。指導朗讀。擴句練習:如果不是我們 ,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學習如果……就……的復句)
三、 小結:他們的做法錯了,悔恨讓他們心痛,他們終于理解了導向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他們的做法錯在哪里?(沒有遵循自然規律)正是由于用主觀的感情判斷自然,導致了錯誤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客觀的看待自然,要遵循“自然之道”。(板書:遵循——自然之道)
四、 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循的自然規律?(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五、 我們該如何利用這些自然規律?(閱讀人類來自動物的靈感)
六、 總結: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走進自然,探索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
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理解課題
1、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請大家看課題。(板書:自然之道)齊讀課題。
2、師:大家看這個“道”字,你們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生:
師:看來,這個“道”字的意思還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
1、師: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次,好,開始!
2、學生按初讀要求自由讀文。
3、指名逐段朗讀全文,相機正音、評價。
(1)從同學們的表情,鄭老師發現想要讀好這篇課文確實有點難度,現在,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讀,誰來?學習的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積極,我請你讀第一自然段。
生:......(正音“加拉巴哥島”。理解“筑巢孵化”)
師:讀了第一段你知道它主要講了什么嗎?生.....
(2)第二小節誰來?好,你來!生:......
(3)接下來誰讀?把難度增加,第3、4小節連起來請一個同學來讀!我請你來!同學們,帶著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島,看看一路走來,你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生讀)
老師:你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生:......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說說你的理解!
師:這2段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說說它的只要內容。(“救幼龜”)
(4)第5自然段讓誰來讀呢?你聽得最認真,你來決定吧。生:......
(5)第6自然段,我要請沒有舉手的同學。生:......
這兩段你也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生:(“害”幼龜。)
(6)第7、8段連在一起讀,這么多同學啊,那這樣吧,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輕輕地讀,好嗎?生讀
4、師: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敘事味道很濃。現在你能按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5、指名匯報。生:
三、學習字詞,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語:
旅游、幼龜、嘲鶇、沙灘、偵查、企圖、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離巢而出、稍不留心、躊躇不前、極不情愿、結伴而出、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結隊而出、飽餐一頓、氣喘吁吁、頹喪、震驚、悲嘆。
各種形式朗讀:指名讀,正音。小組齊讀。(強調“躊躇、嘲鶇、愚蠢、氣喘吁吁”等的讀音。)
2、理解難點詞語。
在這么多的詞,哪幾個詞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助的呢?生提出來,一起探討。
3、出示本課生字,小組合作記憶生字。
幼灘偵嘲啄企愚蠢返攔鷗帽吁徹
4、提醒易錯字的寫法:
幼(與“幻”比較)、啄、帽;指導書寫:愚、灘。
板書:我和同伴:焦急、震驚、悔恨
向導:冷淡、若無其事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
2、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回顧整體
1、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2、(出示一段內容)選擇默寫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愚不可及)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讓食肉鳥(飽餐一頓)。“我們”(氣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二、品味語言,感悟“蠢事”。
1、師:在這一段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話中,有一個詞語是“愚不可及”。請同學們在課文找到含這個詞的句子。
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名讀。
2、現在我們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細細讀課文3-5段,不動筆墨不讀書,把有關的內容都找出來,細細體會。
3交流
生:......
出示: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是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1)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你覺得自己愚蠢在哪里?
(2)朗讀。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說明自己愚不可及的。生。。。。
出示: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1)你怎么就覺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2)老師采訪向導:請問,你當時為什么這樣若無其事呢?可為什么你又極不情愿地抱起小龜扔向大海呢?
師: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認為自己愚不可及了。生:......
出示: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生:(自由讀,齊讀)在書旁邊寫寫批注,再交流。
過度: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是可悲的,大家來讀一讀第七八自然段。
三、明白后果,指導朗讀
1、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七八自然段。
老師: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怎么樣?生:......
2、引讀
師:盡管我們來回奔跑,盡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此刻的補救顯然已經晚了。抬頭仰望天空(引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生:(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師:天啊!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讀文)“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師:一只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繼續讀文)
師:一只嘲鶇飛走了,數十只食肉鳥歡笑了——這就是我們做的蠢事。
3、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師:別看這小小的綠龜,他們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險、防御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這2個小節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
因為——(再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再讀課文,發揮想象。
1、師: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導呢,何嘗不自責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里去。(出示)
向導心里難受極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生:......
2、指導朗讀
師:原本無奈的向導現在多了一份悲傷。讀出他無限的悲嘆:
生:(讀)
五、回歸整體,提升文本
1、師: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現在我們在回過頭來,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請學生談談人們在生活中違背自然規律的例子。
師: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你們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生:......你認為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生:
3、其實,違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們學習過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蘆》、《拔苗助長》、《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們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要想不犯錯誤,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9、自然之道
遵循 人 違背
保護↘↙傷害
海龜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閱讀“單元導讀”,
1.自由讀“單元導讀”
2.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3.今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
(板書課題)
4.對于這個課題,你有什么話要講?(可以是理解或者質疑)
二、初讀課文
1.按常規要求自讀自學:并想一想課文大意。
2.檢查生字詞
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3.哪些詞義你已經讀懂了,交流
4.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在交流中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3.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
交流一:“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1)指名讀,讀中理解“若無其事”的意思,并讀出若無其事的語氣。
(2)向導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內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
交流二:“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
(1)朗讀指導并體會:幼龜當時的神態、眼神體會出來。
(2)為什么說“似乎在偵察”?
(3)當時出現了什么情況?(“突然”“啄”“拉”讀出情況十分緊急)
(4)分角色讀課文,讀后評議 引導學生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
(5)再來理解“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交流三:“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
(1)我們愚在哪兒?那么,后來到底發生了什么?
(2)交流: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隊而出”(要經過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它們可能會想什么?(小練筆)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可結合先前的“頹喪”體會)它們又會想些什么?(小練筆)
(3)讀課文最后一句話,體會向導“悲嘆”的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此時你又會想些什么?請寫下來。(小練筆)
三、拓展,內化“道”
1.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
2.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3.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為地破壞大自然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四、走出文本,開展實踐活動
1.導讀課后“綜合性學習”提示,明確活動目的及要求。
2.自由組合,分小組討論確定活動內容及拿出活動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選定組長,搞好分工,排好時間,并作好相關記載──可以以日記、活動報告、行動紀實等形式反映)
3.學生分組行動,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也可結合后續的學習內容進行)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10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④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①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①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②出示詞語,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③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④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三、課堂練習
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師談話: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今天,你們將和老師一起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自然之道
2、 板書課題,齊讀
3、 理解“道”都有哪些意思?在“自然之道”里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概括內容
1、 學生自由初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 學會用多種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① 段意合并法
②摘錄語段法
③要素歸納法……
3、課文中談到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誰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的?找出來讀一讀
4、這是一件什么樣的蠢事呢?默讀3-5段
三、深入探究,理解內容
1、 從哪兒看出來這是一只偵察龜呢?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來……是否安全)
“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幼龜為什么欲出又止呢?
你能找出與之相近的詞語嗎?(躊躇不前)
2、 就是這樣一直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幼龜,不但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力,同時也引起了超鶇的注意力,當看到朝鶇要吃掉幼龜時,我和同伴的心情如何?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我和同伴緊張地……)
3、 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看似好心的我們,其實卻在做著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的愚不可及呢?
(向導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若無其事”是指好象什么也沒有發生,面對我們的緊張,焦急,向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呢?文中的自然之道又是指的什么呢?
4、 既然向導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危害龜群,可是他為什么還要那樣做呢?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
5、 我們不知道這是一只偵察龜,卻武斷地讓向導去救它,向導的若無其事沒有取得我們的信任,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深入探究,感悟意境
1、 然后愚不可及的事遠遠不止這些,師范讀5、6自然段
2、 我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① 幼龜成群結隊地爬行在這一大段無遮無攔的的沙灘上,想象小幼龜們此時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② 當看到如此多的美食時,食肉鳥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你就是之前的那只朝鶇,你想說些什么?
3、 想象畫面:食肉鳥一改之前頹喪的心情,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同伴們的心情呢?向導的心情呢?
齊讀:(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4、 思考:把“悲嘆”換成“感嘆”行嗎?為什么?
5、 生齊讀最后一段
五、課堂拓展,訓練說話
1、 我們的好心卻辦了一件壞事,課文學到這你想說些什么呢?
2、 對于向導的行為,你有什么自己的意見呢?你覺得向導這樣做對嗎?
3、 回歸課題,引發話題。
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
4、師總結
這就是自然之道,候鳥遷徙不能挽留這是自然之道,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這是自然之道,老虎圈養便失 去野性這是自然之道,溫室難育參天大樹這是自然之道,人類自身無論怎么發展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便是人類都是大自然的產物,萬物靠大地孕育,靠陽光雨露滋生,我們呼吸的每一口氣,喝的每一滴水無不取自于自然,所以我們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為地破壞大自然,這樣人類才能與自然共存。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11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④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師談話: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今天,你們將和老師一起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自然之道
2、 板書課題,齊讀
3、 理解“道”都有哪些意思?在“自然之道”里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 初讀課文,概括內容
1、 學生自由初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 學會用多種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① 段意合并法 ②摘錄語段法 ③要素歸納法……
3、課文中談到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誰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的?找出來讀一讀
4、這是一件什么樣的蠢事呢?默讀3-5段
三、 深入探究,理解內容
1、 從哪兒看出來這是一只偵察龜呢?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來……是否安全)
“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幼龜為什么欲出又止呢?
你能找出與之相近的詞語嗎?(躊躇不前)
2、 就是這樣一直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幼龜,不但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力,同時也引起了超鶇的注意力,當看到朝鶇要吃掉幼龜時,我和同伴的心情如何?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我和同伴緊張地……)
3、 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看似好心的我們,其實卻在做著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的愚不可及呢?
(向導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若無其事”是指好象什么也沒有發生,面對我們的緊張,焦急,向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呢?文中的自然之道又是指的什么呢?
4、 既然向導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危害龜群,可是他為什么還要那樣做呢?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
5、 我們不知道這是一只偵察龜,卻武斷地讓向導去救它,向導的若無其事沒有取得我們的信任,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 深入探究,感悟意境
1、 然后愚不可及的事遠遠不止這些,師范讀5、6自然段
2、 我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① 幼龜成群結隊地爬行在這一大段無遮無攔的的沙灘上,想象小幼龜們此時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② 當看到如此多的美食時,食肉鳥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你就是之前的那只朝鶇,你想說些什么?
3、 想象畫面:食肉鳥一改之前頹喪的心情,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同伴們的心情呢?向導的心情呢?
齊讀:(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4、 思考:把“悲嘆”換成“感嘆”行嗎?為什么?
5、 生齊讀最后一段
五、 課堂拓展,訓練說話
1、 我們的好心卻辦了一件壞事,課文學到這你想說些什么呢?
2、 對于向導的行為,你有什么自己的意見呢?你覺得向導這樣做對嗎?
3、 師總結
這就是自然之道,候鳥遷徙不能挽留這是自然之道,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這是自然之道,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這是自然之道,溫室難育參天大樹這是自然之道,人類自身無論怎么發展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便是人類都是大自然的產物,萬物靠大地孕育,靠陽光雨露滋生,我們呼吸的每一口氣,喝的每一滴水無不取自于自然,所以我們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為地破壞大自然,這樣人類才能與自然共存。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12
一、教學目標:
①認識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海鷗、爭先恐后、若無其事、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①認識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海鷗、爭先恐后、若無其事、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抄寫:①生字新詞。②重點的句子。
四、教學過程:
(一)讀順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①談話導入: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今天,你們將和老師一起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得到啟示。
②懸疑讀文:讀課文題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帶疑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自主識字。
a.提示學生利用竅門,讀準字音。找出難讀難寫的字,研究特點。
b.同桌交流,相互識認。
c.著眼學法,重點強化。(由學生提出難認難寫的字,并由學生展示自己的學法,落實識與寫)
(二)讀課文
a.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得正確、流利。讀中點撥學生在難讀處做上記號,多讀幾遍,或與同學合作讀。
b.交流練讀情況。由學生自己選擇自然段讀,相互推薦讀,老師注意給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機會。學生讀的過程中要求其他人認真傾聽,讀完后由學生自己有重點地點評。對于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詞句,教師要讓學生讀到位。
整體感知。說說初讀課文的印象或說說故事主要寫了什么。先讓學生讀讀課文,再讓其組織語言來說。尊重學生自己初步的讀書感受和見解。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認識字詞,主要目的是讓他們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三)探讀課文,讀出自我發現
①自主探讀:指導學生細讀課文,讀出重點,讀出感情,與作者情感共鳴。提示學生聯系課后連接語提示的內容讀課文。
②心聲吐露:
a.與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讀書體會。教師做要點板書。
(設計意圖:資助交流自己的看法,不僅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口語表達的能力。)
(四)精讀課文
①著眼學生感悟,抓點精讀。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內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問學生有什么問題)
a.學生提問并品讀:為什么說“似乎在偵察”?(是“我”見到幼龜的動作后的猜測,但并不了解真的是這樣)當時出現了什么情況?(“突然”“啄”“拉”)向導怎么做?
b.學生提問并品讀:向導怎么會是這樣的態度?(“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為什么不給“我們”解釋?(面對的是“焦急”、是責怪──“不能見死不救”、情況十分緊急)
c.理解“自然之道”并導讀(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延遲評價,從學生的討論中適時導入故事發展的相關內容),那么,“我們”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兒?那么,后來到底發生了什么?
a. 學生讀書,抓詞抓句感受當時的事態。
b.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隊而出”(要經過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它們可能會想什么?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可結合先前的“頹喪”體會)它們又會想些什么?
a.讀課文最后一句話,體會向導“悲嘆”的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②著眼學生體驗。
a.回歸課題,引發話題。
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
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為地破壞大自然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讀本文經典句子,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對本文的主題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并從中受到啟發,有所收獲。)
(五)走出文本,開展實踐活動
①導讀課后“綜合性學習”提示,明確活動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組合,分小組討論確定活動內容及拿出活動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選定組長,搞好分工,排好時間,并作好相關記載──可以以日記、活動報告、行動紀實等形式反映)
③學生分組行動,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也可結合后續的學習內容進行)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13
執教:蘇婷
(一)檢查預習,學會字詞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大自然有關的課文,伸出手指一起寫課題。師生同寫。
師:大家預習了課文,詞語是不是掌握了,誰想讀前兩行?
生:真誠……巢穴。
師:最后一個字沒讀準,(師出示“穴”的讀音)給你拼音,再讀一次好嗎?生讀;全班齊讀。
師:后兩行誰想讀呀?
生讀:……愚不可及。
師:都讀準了。“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嗎?
生:表示很愚蠢。
師:有點接近了,字典里“及”是“比得上”的意思,誰再說說“愚不可及”的意思?
生:愚蠢得誰都比不上。
師:看,查字典理解了關鍵字的意思,就能準確理解詞語了!
師:課文里還有個地名很不好讀,請你讀讀。
生:加拉巴哥島。(沒讀好)
師:還真不好讀呢!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龜島”(師出示地圖),誰再讀。生讀。
師:全班一起讀。這些詞語你們都會寫了嗎?老師從里面挑兩個最難寫的來聽寫,“愚蠢”,注意寫字姿勢。生寫。
師:(實物投影出示學生聽寫的字),這位同學都寫對了,你能告訴大家要把“愚”字寫正確,關鍵筆畫是什么呀?
生:關鍵筆畫是中間“一條長豎”。
師:(師在關鍵處描紅)看,就是這一長豎,然后再寫“提、點”。記住了嗎?
師:預習的時候,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觀察字形,試著寫一寫,這樣預習就更有效了!
師:同是上下結構的兩個字,怎樣才能寫漂亮呢?請先觀察生字表里的字,先來說“愚”字?
生:下邊的心字要大一點,要把上面的“禺”托住。
師:真會觀察。那“蠢”字呢?
生:上面“春”字的撇捺要寫長些,把下面的兩個“蟲”字罩住。
師:你觀察真仔細。對,春字撇捺要舒展。看我寫(師示范寫):寫愚字要注意“中間一長豎,心字要托住”;寫蠢字時,“春字撇捺要舒展,兩只蟲子藏下面”。試著再寫一遍,看能不能寫漂亮。
生:練寫。(教師展示學生前后兩次書寫的字)
師:看,觀察好了字形,掌握了方法,就比剛才寫的漂亮多了。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師:字詞沒問題了,請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做標記。
生:自由讀。
師: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
生:寫了作者、七個同伴、向導、幼龜和食肉鳥。
師:找準確了。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用簡單的話說一說!
生:首先我們和向導來到了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想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了食肉鳥在把幼龜往沙灘上拉,他們就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最后,他們讓向導把這只幼龜抱入大海,結果卻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師:他基本上能把內容說清楚了,但語言可以再簡練些!看(教師邊說邊板書能揭示主要內容的詞語),我們和向導在加拉巴哥島看到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我們勸向導救了它,結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大家很后悔。像這樣,誰再說一說?
生說。
師:這次說的清楚、簡練了。像這樣,先找出課文都寫了誰,再說清楚他們之間發生的事,用幾句簡單的話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說明白了!這是說清楚主要內容的一個好方法。
師:了解了文章的內容,你有沒有讀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們很急,為什么向導卻若無其事地說自然之道就是這樣?
師:你想知道原因是嗎?還有嗎?
生:文中說太平洋綠龜長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我想知道幼龜體重到底是多少?
師:看來,你對動物感興趣。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吧!
(三)細讀文本,探究體驗
師:剛才有同學問:我們很急,向導卻若無其事,我們和向導的態度為什么會截然不同?究竟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請兩位同學讀讀三、四自然段!生讀。
生:讀“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師:是啊,幼龜這樣危險,難怪我們會著急,誰再讀讀。學生讀。
師:嘲鶇很兇猛,連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龜的頭,多危急啊!誰再讀?生讀。
師:我聽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們當然非常擔心了,一起讀!(齊讀)
師:我們這么著急,向導卻若無其事?“若無其事”什么意思?
生:“若無其事”就是什么事也沒有。
師:“若”的意思沒解釋出來。
生:好像什么事也沒有。
師:這就理解準確了,再讀讀這句話,想想向導為什么這么說?說不定你就能讀懂他若無其事的原因了。生讀。
生:因為向導知道鳥啄龜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壞自然界的規律。
師:是啊,食肉鳥啄幼龜,這是自然規律,向導心里有數,所以若無其事,誰想讀讀?
師:剛才我們在理解若無其事的時候,不僅借助了詞典,還聯系了上下文,讀明白了意思,同時又解決了大家的疑問。我們分角色讀讀第四自然段吧。生讀。
師:同學們,看到了幼龜這么危險,游客和向導卻有著不同的態度,那咱們也去看看當時的情景,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游客看到危險,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幼龜欲出又止,好像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師:也就是不危險,是吧?小幼龜欲出又止還有這樣的偵察本領啊?誰還想說?
生:我還看到了這只小龜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師:恩,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偵查。
師:抓住關鍵詞談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學們,有沒有關注到“探”,探是什么意思?
生:伸出
師:為什么不用伸出啊?
生:探在這里是不讓別人看見他,能看出它很小心、謹慎。伸出,就看不出來。
生:探的時候欲出又止,能看出小幼龜很機警,有保護自己的生存方法。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只機警的小幼龜吧(師出示動畫)。
生:我覺得是故意把頭探出去要看看外面是不是很安全。
師:恩,這可是它的生存本領啊!誰能讀出它的機警、小心和謹慎。
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小龜把頭探到了外面。誰再來讀讀。生讀。
師:剛才我們抓住了一個“探”字,在和其他詞語的比較中,看出這小龜會保護自己,多么神奇!可是游客們不知道,還勸向導救了它,導致了文中這樣令人震驚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默讀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樣的情景,讓大家極為震驚?畫出相關語句。
生:默讀課文。
師:同學們都讀得非常認真,(出示一幅沒有很多龜和鳥的圖畫)看,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海灘,在讀了課文后,你覺得這幅圖上還應該有些什么?結合你畫的句子談談。
生:應該有許多的食肉鳥。
師:是啊,許多的食肉鳥讓我們極為震驚。還應該有什么?
生:有許多幼龜。
師:從哪個詞看出有很多幼龜。
生:魚貫而出、成群的。
師:還有哪些詞語也寫出了幼龜很多啊?
生:成百上千、結對而出、爭先恐后……
師:同學們,看(出示帶有很多幼龜的畫面)!這么多的幼龜,爭先恐后地爬向大海,爭著、搶著爬向大海的幼龜會想些什么呢?
生:大家快離開巢穴奔向大海吧!
生:我們終于可以看到美麗的海底世界了!
……
師: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一個“爭先恐后”就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幼龜是懷著美好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們的,是許多的食肉鳥。接下來又是怎樣的場景呢?拿出筆把想象寫下來,最好能用上你積累的四字詞語。
生練寫。
師:誰來說說你寫的。
生:可憐的幼龜不知所措,在無遮無攔的沙灘上無處可躲,它們在食肉鳥地追殺下,夢想就這樣破滅了。
師:是啊,一個不知所措,讓我們看到了小幼龜們是那樣的無助!
生:食肉鳥立刻撲過來,撲向小幼龜,小幼龜立刻四處逃散,卻無處可逃,只能眼睜睜地被食肉鳥啄食。
師:多么慘烈的一幕啊,可是同學們,這一幕原本是不該發生的,可是現在卻是這樣,誰來讀讀。
生:讀最后一段。
師:幼龜的美好愿望,就因為我們全都破滅了呀!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幼龜入海原本有他們自己的辦法,可現在,看著沙灘上血跡斑斑的幼龜殘體,回想我們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說些什么?
生:我們剛才做了那么蠢的事,很愧疚。
師:后悔不已啊。
生:我們再也不會干擾自然界的事了!因為自然界有自己的規律,我們不應該再破壞這些規律了!
師:是啊,我們要尊重自然!
生:早知道幼龜會這樣慘,當初就不應該不聽向導的話!我們對幼龜的了解太少了!
師:自責啊!作為向導你想說什么呢?
生:我不應該救那只幼龜,不應該聽游客的。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
師:對,正如你們所說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樣的神奇,每種動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生存規律,這就是自然之道!我們應該遵循規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不會好心辦壞事,這也是自然之道要告訴我們的。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師:剛才同學們還提出了對自然感興趣的問題,課后可以進行拓展性學習。(師出示作業)
生:作業1,讀關于自然的課外書,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生:作業2,讀課文,摘抄好詞佳句,體會用詞的準確。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在這節課上學到的理解“探”和“若無其事”的方法。
生:作業3,帶著對自然現象、大自然的動物感興趣的問題,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發現。
師:老師也送給大家一本書,剛才對大自然現象感興趣的是誰啊?這本書就放在你這里吧,課后帶著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奧秘吧!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14
一.說教材
《自然之道》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到南太平洋一個小島去旅游。他們的目的是觀察幼龜怎樣離巢入海,在觀察中為救一只幼龜,沒想到這是龜群的“偵探兵”,成千上萬的龜群也爬向大海,因來了許多食肉鳥,造成幼龜的傷害。描寫了眾人與向導對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范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復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后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著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說教學要點
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么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利于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說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a.指名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拼讀生字;b.進行默寫填空
you( )龜 zhen( )察 tui( )喪 qi ( )圖
我用這個方法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a 默讀課文 帶著以下的問題:
*這個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啟發? * 一邊讀一邊動筆劃出成語,圈出不理解的字詞。
b 再次朗讀課文,抓住重點段,精讀
我這里要求學生再次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內容,在讀中把握理解字詞。
問題:*在朗讀中注意剛才不理解的字詞
*當向導救起那只幼龜,發生了什么事情?從中體會到什么?
*讀兩遍向導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體會向導的話,他為什么這樣說?
*向導一邊走一邊悲嘆,向導為什么悲嘆?從向導“悲嘆”這個詞中可以知道向導當時怎樣的心情?(板書:后悔,慚愧)
我這里采用分小組交流 / 指名回答討論結果 / 學生先評 / 教師補充評。在這里,我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通過朗讀,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然會弄巧成拙;讓學生當小老師來評,提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能力,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點評進行補充。
(三)換詞訓練,理解關鍵詞
a 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成群的幼龜從巢口爬出來。
b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通過這個訓練,引導學生體會恰當的用詞方法,培養學生的用詞能力。
(四) 課外拓展 : 找出文中成語,用成語寫一段話
“爭先恐后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成百上千 氣喘吁吁 ”等
我用這個方法,讓學生感悟文本表達,文本語言,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略)
食肉鳥
沙灘
眾人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15
人是自然之子,可是人類常常把自己當成了是自然的主宰者,悲天憫人地俯看著自然界的蕓蕓生靈。我們沉溺在“人為萬物之靈長”的美好感覺中已經太久太久了。《自然之道》這篇文章卻讓我們發現從這種幻覺中醒來是如此的痛苦。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游時,看到一只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只食肉鳥叼啄時,出于好心,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我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只幼龜是偵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我們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當人類冒著極大的危險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適合我們的心意,卻未能達到目的,這確實是一個令人痛心的諷刺。在自然的規律面前,我們這些淺薄無知而又驕傲自大的“文明人”除了謙卑和愧疚之外,又能說些什么呢?
“我”和七個同伴及生物學家向導,此行目本身帶有科考意義,就是“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過一段不短的沙灘,稍不留心就會成為食肉鳥的美食”。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的“探”字,“欲出又止”,“躊躇不前”,這些文字流淌著小幼龜是多么謹慎、多么弱小,多么無助啊,我們那顆善良的心肯定為這可愛又可憐的生靈深深同情,所以當我們看到沙灘上那令人緊張的一幕,“一只嘲鶇突然飛來,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時”,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袖手旁觀的。可是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的焦急、緊張、難過、不平、氣憤和生物學向導的反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也許是見慣了太多的弱肉強食,物競天擇,向導的冷淡,向導的漠然和若無其事,招來了同伴的一片埋怨、責怪。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此時,我們讀者的心都和作者一齊跳動,都為小幼龜的命運而著急、擔心、揪心;都對向導的無動于衷、鐵石心腸、冷酷無情而義憤填膺;都在為作者所做的拯救行動而吁一口長氣。我們都以為這個故事與平常看到的環保故事一樣有著美麗的結局了。
可是文章在這里卻來個驚天大逆轉,出乎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具有強烈的“歐享利”效果。事情的發展讓“我”和同伴以及身外的讀者都始料不及,瞠目結舌繼而神情凝重、暗暗嘆息。“我們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后面的所有描寫都圍繞著“愚不可及”這四個沉重、殘酷、懺悔的字而展開的。4個自然段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
比如全段用了一連串的四字詞語來形容群龜入海的景象:“成群結隊”、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伴而出”,浩浩蕩蕩的場面本應是多么的壯觀熱鬧,可如今卻是意味著多么的慘不忍睹。再如對“海灘陽光明媚、無遮無擋”的描寫,在美麗的海島黃昏,在五彩的晚霞映襯下,這一幕真可以說是“血色黃昏”,“天空中飛的密密麻麻的食肉鳥”飛上撲下,吃得痛快。“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這“歡樂的叫聲”對我們來說真是極端的諷刺,是多么的刺耳,多么的揪心,多么的無地自容啊,乃至捶胸頓足,呼天喊地。透過這富有張力的文字,我們似乎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而對當時景像那種心靈的振顫、悵悔!真是“滿紙自責言,一把辛酸淚”!我們讀者的心也為之一陣陣發緊,幾乎有一種汗毛倒豎的感覺。試想,一群剛剛出生不久的小海龜,滿懷著對大海的無限希望與遐想,滿懷著生命本能對“活著”的渴望,在本以為安全的平坦的沙灘上傾巢而出,爬向大海的時候,卻讓我們“好心辦壞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這種生命的渴望和殘酷的現實形成了一種多么鮮明的對比!
盡管我們“趕緊摘下帽子”、“迅速抓起幼龜”、“氣喘吁吁向海邊奔去”,可這已是于事無補,杯水車薪了。我們的自責“我和同伴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行走著”,向導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在這美麗的黃昏沙灘上拖下長長的影子和無邊的惆悵……
如果說“我“和同伴是“無知之愚”,好心辦壞事;向導就是“有知之愚“,在規律面前猶豫,明知故犯,做了幫兇。“無知之愚”和“有知之愚”走在一起,違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慘痛后果。
這使我們不禁想起印第安酋長西雅圖在給要求購買他部落土地的美國總統的回信中寫的話:我們知道,人類屬于大地,而大地不屬于人類。生命之網并非人類所編織。人類不過是這個網絡中的一根線,一個結。但人類所做的一切,最終會影響到這個網絡,也影響到人類本身。因為降臨到大地上的一切,終究會降臨到大地的兒女們身上。
這篇文章,只不過是我們為這位印第安酋長的話所做的注釋──或者說印證。只是,在今天看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注釋和印證既顯得那樣蹩腳,又是如此地令人悲哀乃至沉痛。
《自然之道》教學建議 篇16
課文講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后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一、由情景進入文本
為了突出重點,充分展開學生的自主探究,從根本上擺脫冗長的情節分析和煩瑣的提問應答。我從談話導入: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結伴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那我們在島上都看到什么情景了?
然后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說“我們”在島上都看到什么情景。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語言文字的感悟
學習語言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相統一的感悟過程。這種感悟,不是純知識性的感知,它包括對文字符號以及文字符號所承載的思想內容、文字材料組織的方式方法及所滲透的情感、韻味的整體感知和領悟。其中“感”是對語言的直接接觸和感受,整體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征;“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在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的參與下對閱讀材料的內涵及語言組織形式等方面的深層把握和領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其基本特征。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必然會經過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認識與體察過程。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用想象拓展課文的:在播放一段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穴爬出的視頻后,畫面定格在眾多幼龜爬向大海,這時,我引導學生想象:接下來,我們會看到怎樣的情景?學生成功地對文本進行補充,使得群鳥叼食龜群的畫面在學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更讓人感受到違背自然規律帶來的惡果是無法彌補的。從這個教學設計中我們不難發現,課文的空白處成了學生馳騁想象的空間;而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實現了對文本的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