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精選15篇)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1
教 學 設 計
教學 內容 4.秋天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詞語,并理解詞語。 2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3.初步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說一段話。 4.能背誦課文。 第 二 課 時 總第 課時 課時 目標 1.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初步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說一段話。 3.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初步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說一段話 教學 難點 能背誦課文 教學 準備 掛圖 教學 過程 一、復習導入積淀情感 1.同學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最喜歡哪一個季節?為什么? 2.你能說說秋天與其他季節有什么不同么?(太陽更紅更嬌,空氣更甜更好) 3.為什么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今天,我們就跟著秋風信使,一起到秋天里去看一看,瞧一瞧吧! 二、品詞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自由讀課文2—6小節,看看我們的秋風都到了哪此地方? 2.秋天一到,秋風習習,你知道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呢?他們在那兒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詩一樣的語言來說一說嗎?(田野、小路、果園)
(1)板示:秋風來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兒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來,這秋風可真調皮,你能來讀一讀么? (3)指名朗讀 3.其實,調皮的秋風還去了許多地方,她所到之處都留下了秋的足跡。你能舉例說一說嗎?(默讀3-5小節)
(1)板示:秋風飄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練說) (2)相機,秋風飄到果園,果園里的其它果實又會怎么樣呢? (3)出示: 嚷著冷了, 。 。(練說) (4)看哪,果實們多么快樂,一個個咧著嘴笑呢,誰來讀讀第4小節,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快樂! 4.看到果園里碩果累累,田野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誰來讀讀第5小節。 (1)你知道玉米的煩惱是什么?你有煩惱么?可是秋風一到,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忘記煩惱的玉米,和他一樣把煩惱也忘掉吧!(指讀,齊讀) 5.秋天,實在是太美好了!看著這美麗的秋天,你想說些什么?(男女生分小節讀2-5小節) 三、深入理解課文意蘊
1.我們的詩人的內心又涌出怎樣的想法呢?我們來看詩歌的第六小節。 2.指名朗讀。 3.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話的? ①“柔韌的梳子”、“井井有條”——許多植物的果實成熟了,高低錯落,顏色分明,讓人賞心悅目,顯得井井有條。
②“發亮的汗珠”、“閃耀”——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里,人們在田野上辛勤勞動,灑下勤勞的汗水,然而內心卻是喜悅的,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成熟的果實,更是一種希望。這句話也暗含著: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獲累累碩果。 4.這豐碩的果實,這迷人的花香,這美麗的秋景,都是誰的功勞?現在,你明白了為什么秋日更紅更嬌,為什么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 (1)自由交流 (2)師生共讀1-6小節(配樂《秋日的私語》) 5.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她在每個人的心中,也是各不相同的,走在秋天…… (1)范讀第七小節 (2)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珍藏下這美麗的秋天呢? (3)記得,我們一起用朗讀來吧秋天好好珍藏。練習讀好最后一個小節。 6.總結:一陣風,給大地捎來了秋意,山林變色,秋意更醉人,課后,請同學們到校園里找一找秋天,看看,你是否也可以找到秋天的足跡!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選擇詩中所描繪的一種景象,以“走進秋天”為題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4.秋天 更紅更嬌 更甜更好 二 次 文 獻 資 料 王宜振,1946年生,山東省東平縣人。歷任鄉村教師,公社黨委文書,中共縣委宣傳部通訊干事,西安市《少年月刊》副主編。陜西省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1970年開始發表作品。 1966年中學畢業,1968年回鄉勞動。1970年在陜西黃龍縣當教師。后又任公社黨委文書。縣委宣傳部干事,1978年調《陜西少年》雜志社當編輯,現任該刊(已改名為《少年月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創作兒童詩歌,也寫童話和兒童故事等。出版有兒歌集《搖籃里的歌》,兒童詩集《秋風娃娃》《獻給中學生的一束詩》《獻給少男少女的詩》等。 1976年以來,先后在《人民日報》、《人民文學》、《詩刊》等全國一百余家刊物發表詩歌二千余首、童話五十余萬字。出版有《笛王的故事》、《中國彩色童話》、《21世紀校園朗誦詩》、《21世紀校園抒情詩》等著作二十余部,先后獲中國圖書獎、中國作協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文化部蒲公英獎、共青團“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秀少兒圖書一等獎、冰心圖書獎、陜西省“五個一工程”獎等十余項文學和圖書大獎。《21世紀校園朗誦獎》一書,入選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共青團中央聯合向社會推薦的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圖書。40多篇作品入選教育部審定通過的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正是教材。另有三篇作品入選香港中小學語文正式教材。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2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表現"秋天豐收景象"的歌曲,教師可利用幼兒周圍生活環境,引導他們在欣賞田野里成熟的農作物的基礎上,感受豐收的喜悅和快樂,為幼兒演唱 歌曲提供感性經驗。 由于歌曲是三段歌詞。本節活動借鑒了許卓婭教授的"圖譜教學''設計圖譜,幫助幼兒記憶歌詞,理解歌詞內容,并激發幼兒歌唱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用愉快地情緒演唱。
2、學習看圖譜記憶歌詞,體驗領唱、合唱的樂趣。
3、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動準備:
1、 教師帶幼兒到農田秋游,觀看秋天豐收的景象。
2、 歌曲磁帶,歌曲的圖譜一幅。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
1、教師:小朋友,我們去秋游時,看到了什么?秋風吹得棉桃、稻子、高梁怎樣呢?
2、教師完整清唱歌曲,幼兒欣賞。
3、向幼兒介紹歌曲名稱,提問歌詞內容。
4、教師彈琴范唱,幼兒也可打拍子感受節奏。
二、學唱歌曲
1、請幼兒完整輕聲跟唱。
2、幼兒唱第一段。
(1)幼兒跟唱第一段。
(2)師幼共同演唱第一段。
3、 學唱第二、三段(1)教法與第一段相同。
(2)師幼完整演唱一、二、三段歌曲。
(3)提示幼兒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也可以自編動作表演唱。
(4)1--16節可嘗試幼兒領唱或者教師領唱。1 7-28小節至結束師幼兒合唱。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優美、活潑的兒童歌曲,本次活動有三個目標:
1、讓幼兒感受優美的樂曲,并能用自然的聲音唱出來。唱時要表現出喜悅輕快、活潑的情緒。
2、通過歌曲教學加深幼兒對秋天的認識。
3、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
為了達到本節活動的目標,我把本次活動分為四大環節,即秋天的序曲、認識秋天、歌唱秋天、美麗的秋天,從聽、看、動、作、思五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設計。
一、聽,即用耳朵聽。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此在歌曲教學活動中,我采用多聽多變的形式,變換著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多聽。如聽mtv唱片、聽老師范唱、帶著問題聽、打著節奏聽、跳著舞來聽等,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學唱歌曲,培養其獨立學習的能力,避免了老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學。
二、看,百聞不如一見,活動前我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搜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種植物,讓幼兒過目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了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如考慮到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水泥鋼筋建筑的高樓里,離秋天里農村收獲的景象距離很遠,因此,我把農村收獲的景象用相機拍下來制成課件,讓幼兒有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分享收獲的喜悅,加深了對秋天的認識,同時利于歌曲的感情處理。
三、動,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因此不失時機給孩子提供動的機會,讓幼兒心動、腦動、口動、手動、全身動,感情處理讓其心動,歌曲創作讓其腦動,歌曲演唱讓其口動,節奏強弱讓其手動,豐收舞蹈讓其全身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四、作。即創作,在平日的活動中孩子的創新總是令我贊嘆不已,因此我大膽地進行著教學實驗,不論是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聲與孩子進行交流,鼓勵孩子把想說的用歌聲唱出來,我想充滿歌聲的童年一定是快樂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有著豐富的內涵,借助《秋天多么美》優美的音樂,結合新課改的精神,我從各個領域進行教育滲透,如自然科學教育、藝術教育、品德教育、衛生教育等,使幼兒不僅僅是學到了一首好聽的歌,而是學到了許許多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夠用流暢、自然的聲音準確的演唱歌曲《秋天到》,感受歌曲優美、舒展的情緒,用有感情的歌聲贊美秋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2.運用打擊樂和速度的變化感受歌曲獨特的意境。
3.嘗試用口風琴吹奏歌曲
教材分析:略
教學重點:用流暢、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抒發贊美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難點:歌曲中出現的四度、五、六度度跳躍音程51、62、53
教學準備:
教師:鋼琴錄音機錄音帶掛圖課件多媒體教學設備打擊樂(沙錘串鈴)
學生:音樂書、口風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階段目標:從節奏導入,感知歌曲節拍)
1.師生合作
師:請一位同學上來與老師合作,我走一下,就請學生用樂器敲一下,要隨著節奏的變化而變化。(培養學生觀察力)
生:手拿雙響筒等待與教師合作。
要求:教師走多快,學生就敲多快
師:請所有同學為老師伴奏。
生:伴奏。
2.用打擊樂為音樂伴奏
師:出示幻燈,請看這就是我們剛才敲擊的節奏,現在我們合著音樂來敲擊一下。(點擊)
生:聽音樂伴奏,眼睛看屏幕上的節奏譜。
二.學唱新歌(從器樂入手降低學習難度)
1.器樂練習
師:剛才大家做的不錯,現在請拿出口風琴,老師在黑板上有6條練習,請你找到其中1條與老師合奏。
生:選擇其中1條。
2.師生合奏
師:找6名同學到前面合奏。
生:1人彈奏2個小節。
師:全班學生一齊與教師合奏。
3.學習歌詞
師:這么好聽的歌曲,配上歌詞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聽這首歌詞。(點擊播放歌曲)
生:跟著音樂唱。
師:通過演唱歌曲,我們知道秋天是什么樣的季節呢?
生:忙碌的、豐收的季節。
師:我們除了知道這些,我們還從歌曲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呢?
生:秋天的景色。
師:雖然歌曲這么短,但是我們得到的信息是那么豐富。讓我們滿懷贊美之情,把這些信息也傳達給在坐的老師們,我來伴奏。
生:聽伴奏唱歌曲。
師:糾正口型、咬字、吐字。
生:再演唱歌曲。
師:現在我們把腳步加快些,看看有那么變化?
生:快速唱。
師:你們感覺這急匆匆的腳步描寫的還是秋天嗎?
生:交流感受。
師:所以說秋天的腳步是非常穩健的,結實的,把這個形象要唱出來,就要把字咬住。
4.信息拓展
師:秋天的腳步是那樣穩健,給人們心里塌實的感受,小朋友們知道哪幾個月是秋天嗎?
生:知道交流信息
師:出示幻燈介紹秋天到八月:天轉涼、風變爽九月:魚蝦肥、瓜果香十月:楓葉紅、菊花黃
三.作品賞析(階段目標:聆聽鋼琴獨奏《秋日囈語》,用律動配合音樂)
1.介紹作品
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描寫秋天的器樂作品,這首深情如夢般的《秋日囈語》,通過法國著名通俗鋼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雙手,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優美的旋律,悠揚的琴聲,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秋的世界。整首樂曲旋律如波浪般起伏蕩漾,節奏疏密變換、錯落有致。人們仿佛置身于秋日午后的微風中。
師:聽后出示幻燈并提問:作品用什么樂器演奏的?作品叫什么名字,演奏作品的鋼琴家是誰?哪國人?
生:鋼琴、秋日的私語、理查德克萊德曼、法國人
師:這首鋼琴作品想讓我們認識到秋天什么呢?
生:景色美麗
師:順應四季的變化大自然,向人們敞開胸懷,充滿激情的擁抱大家(再次播放歌曲錄音)
2.律動表現
四.小結下課布置作業,背熟歌詞
教學設計思路:
1.從音樂實踐活動入手,導入歌曲。
2.難點突破在歌曲學習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感受歌曲意境,學會聆聽作品是關鍵。
3.關注學生課上學習狀態,運用積極的評價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使學生能自信的演唱歌曲。
5.課后完成教學反思。
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設計與第一個設計不同之處在于:教師一上來就從音樂活動入手,先讓學生用打擊樂為歌曲《要媽媽露笑臉》伴奏,之后,我們進行師生合作練習。學生走,教師用打擊樂與他配合,然后是教師按照歌曲節奏走,全體學生觀察并進行伴奏。這樣實際在培養學生細心的觀察力和聽力。活動中伴隨成功感在里面。然后我們聽音樂伴奏,這樣逐漸使學生熟悉歌曲《秋天到》的節奏。學生出現的問題就是聆聽第二樂句第一個小節時,總是聽不準,總把節奏打成,而歌曲的節奏是-,從中我發現有的孩子上課時觀察的不細心。這樣聽音樂伴奏時就一定要出錯,于是教師指導學生聆聽這些細節的方面。另外在感知音樂形象時,我們運用了對比的方法,學生馬上就聯想到用快速唱不象春天的腳步走來,向是春天或夏天的腳步,這樣對比之后,學生對歌曲形象的理解就更加深入。
不足的是,音樂形象的對比還不透徹,設計了,但是做的不明確,這是我在今后教學中要設法避免的。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4
這篇課文通過描寫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和一群大雁往南方飛這兩個場景,說明秋天已經來到,表達了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課文主要是讓學生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征,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為此,開課伊始,我巧妙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從顏色絢麗的樹葉開始,了解秋天的季節特征,貼近生活,感受秋天。
本課語言優美,情感豐富,學生要反復地對課文進行感情朗讀。因為學生是初次學習課文,認字也不多,因此,教學過程重在引導學生喜歡閱讀,能有自己簡單的體驗。在教學中,我安排了隨文識字,同時針對低年級孩子特點,適當地配上圖畫等幫助孩子理解課文,這樣更形象。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文章中的生字新詞。
3.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理解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4.初步感受現代詩的意象美和韻律美。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9月16日總1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更替,轉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
2.(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學生邊聽邊思考:文中描繪了什么?]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了怎樣的印象呢?
二、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此處為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基礎上說說課文寫什么?]
1.學生自讀全詩,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蟬、韌、柔、梳是翹舌音。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明麗釀造煩惱羊腸小道
照耀珍藏柔韌井井有條
4.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
三、作業:
1.描紅課后生字,小組給出評價。[指導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2.熟讀詩歌。
第二課時(9月19日總14課時)
一、復習: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小組輪讀課文。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秋天與其它季節有什么不同?]
(過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么風景呢?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讀完課文后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重點品讀:[此處為重難點:通過圖文結合反復朗讀,理解重點句。]
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朗讀全詩,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濃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
四、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代詩都可以。
板書設計:秋天
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了。教學后,我讓學生再次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寫秋天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寫上一兩小節秋天的詩或寫一篇贊美秋天的小練筆。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贊美的情懷。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優美詩文,易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由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詩歌分為三節,篇幅不長但精粹優美,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等諸般景致盡收筆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極具畫面感的秋景圖。詩歌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文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熱情高,學習習慣趨于良好,好奇心強,求知欲高,對美的事物有所感觸和追求。但他們對詩歌的分析和鑒賞能力還有待提高,對詩歌的意象、意境把握還不夠到位。(結合具體班級?)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結合預習,讀準字音,能聲情并茂地朗讀全詩;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每幅畫面的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圈點、誦讀、賞析的方法,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會詩歌悠遠的意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作者對秋天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培養觀察自然、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品味詩歌語言。
教學難點: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揣摩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準備】
(一)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二)課前準備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秋(3分鐘)
師:同學們,看過了春天的繁花似錦,感受過夏季的烈日炎炎,伴隨著季節的變遷,現在的我們走入了什么季節?(生答:秋天)是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別樣的秋天。在許多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杜甫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但也有喜秋頌秋的,劉禹錫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現在考考大家,你所知道的關于秋的詩句還有哪些?
學生回答。
師:看來同學們對古詩中的“秋”都不陌生,我們一起來看兩首。
教師投影:古詩中的“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四年級下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三年級上冊)。
師:讀完古詩中的秋,我們再來品一首現代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秋天》到底是悲秋還是喜秋呢?帶著好奇,讓我們走進何其芳的《秋天》。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從所處季節導入“秋天”,學生說熟悉的關于秋的詩句,回顧古詩中的“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由古詩到現代詩,自然地引入課堂教學內容。
二、讀秋
1.知其人,熟字音。
課件展示《秋天》的作者和重難點字詞,學生了解作者,熟記字詞。
2.教師范讀,揣摩朗讀技巧。
師:下面先由我來讀一遍這首詩,同學們注意聽。(配樂范讀)
教師提問:讀好一首詩,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兩到三個學生回答。(聲音響亮、抑揚頓挫、停頓、節奏感、讀出感情等。)
教師總結:的確,讀好一首詩要做到有節奏感,要抑揚頓挫,要有感情,速度要放慢,總之,要全身心地投入。下面就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以及我們說的小技巧。
3.學生朗讀,交流點撥。
請一個學生朗讀(或自告奮勇)。
師:他讀得怎么樣?請大家給他評價一下。
其他學生發表意見
4.全班齊讀。
師總結:同學們都注意了抑揚頓挫,以及停頓、重音。但是,在感情的投入方面做得還不夠。我們說,讀文章時一定要投入,要有激情,要對內容有深入的理解。也許是我們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那么再讓我們走進《秋天》,細細品味其中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設計意圖】七年級學生學習習慣正在養成,對字詞和朗讀等基本功的要求要到位。一開始的范讀讓學生認準字音,再配合學生的朗讀和評價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同時也為詩歌的深入品讀做好鋪墊。
三、品秋
(一)農家豐收圖
1.概括畫面。
師:第一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否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明確:農家豐收圖:幽谷伐木,簍裝瓜果、割過稻子的鐮刀——秋在農家。
2.刪詞換詞,朗讀品味。
刪去或替換詩中的一些詞或短語,比較著進行朗讀并思考:你覺得哪一個版本更好?為什么?(修改后的版本:震落了清晨的露珠,伐木聲飄出幽谷。放下割過稻子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的瓜果。秋天在農家里。)
師:有人對第一節做了一些改動:去掉或者替換了一些詞和短語。請同學們朗讀一下。學生朗讀修改后的第一節詩歌。
師:請再讀一下原詩。
學生齊讀詩歌的第一節。
師:品讀一下,你覺得哪個版本更好?
學生回答。(引導:原詩更有詩意。)
師:那同學們再看一看,詩意表現在哪里呢?小組內部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補充完善,等會兒請同學來說說為什么去掉或替換這些詞會有損詩意。
3.小組探究,共話詩意。
小組討論后代表發言,小組間交流補充,教師歸納小結。
【參考】可從以下幾方面賞析:整體上,從詩歌的意境賞析詩歌,如果去掉或替換這些詞語,就感覺不到濃濃的詩味,詩歌的意思表達不夠完美;局部或細節方面,從詩歌的語言方面賞析,去掉了“滿”和“披”就體現不出清晨露水之大,去掉了“丁丁”這個擬聲詞,就體現不出伐木的聲音,不能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飄”字使聽覺的聲音視覺化,貼切傳神地寫出伐木聲穿越深谷傳入人們耳中的過程,使人們不僅可以聽到伐木聲,而且似乎能看到聲音飛向遠方,像白云般輕盈飄逸?;從詩歌的寫作技巧方面,“飽食”“滿披”等詞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從作者的情感方面,表現出了作者對秋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齊聲朗讀第一節,要求讀得比之前更上一層樓。
(二)霧霜歸漁圖
師:學了剛才的賞析技法,讓我們小試牛刀,來看詩歌的第二節,大家分小組探究。先抓住某一點去欣賞,然后在小組里交流完善。
小組代表發言,先概括畫面(霜打漁圖:江面撒網,輕搖歸槳——秋游漁船),再借鑒第一節的賞析方法從細節方面品味。
(若學生分析到冷霧和白霜,則點明它們是詩歌里的意象,是能夠浸染著作者某種感情的東西。再簡要說說能體現特定情感的典型意象,比如表現思鄉的“月亮”,表現離別不舍的“柳絲”。)
師:詩中的霧和霜,都是能體現秋天特色的意象。還有“游戲”,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秋天寫活了。以及(視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下面我們再看第三節。
(三)牧女思戀圖
模式基本同上。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補充:可以從詩歌語言、意境、寫作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賞析,進一步體會詩歌之美。
教師小結:夢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的,不僅有更遼闊的草野,更清冽的溪水,還有夏天那不絕于耳的悠揚的笛聲。忽然停止了,牧羊女似乎有些傷感,有些失落,而這些都是淡淡的。最后一幅畫面將我們從外在的景物引入了人物的內心情感,讓我們體會到了牧羊女淡淡的愁緒和思念,而她究竟在想什么呢?我們無法明確,但也是這種不確定帶給了我們朦朧的詩意美感。我們可以將這幅畫面命名為“牧女思戀圖”。
(四)共話詩人眼里的秋天
師:非常感謝同學們對這首詩的精彩賞析,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如畫的詩意境界。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調動了大量的感官,描寫了農民豐收的喜悅,漁民打漁的悠閑,以及牧羊女夢寐的悠遠。可以說,在詩人何其芳的眼睛里,秋天,應該是這樣的,你想用哪些詞語或短句概括一下呢?
學生暢所欲言。(活潑的,調皮的;涼爽的,幽靜的;豐收的,快樂的;寧靜的,悠遠的;可愛的,迷人的;耐人尋味的,閑適的;柔美的,清凈的,清甜的;如詩如畫的,多姿多彩的,五彩繽紛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歌的細致賞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悠遠的意境。將賞析第一幅畫面的過程、角度作為參考,之后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調動學生探究的熱情。通過發言鍛煉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基本掌握詩歌鑒賞技巧。
四、悟秋
齊讀美國詩人狄金森的詩《秋景》,與課文相比較,感悟兩首詩共同表現出的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師:回想今天學習的這首詩,你的腦海中有沒有浮現秋天的畫面呢?你有沒有什么收獲或者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是關于詩歌的,可以是關于秋天的,可以是學生說說感受或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兩首詩歌的對照,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進一步體會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談收獲和感受則是讓同學們抒發自己的體會和感悟,融入情感并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
師:其實每個季節都有它的魅力,而生活中的美也是無處不在的,只要你有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愿意去接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在你的心中定會涌起更多的詩情,生活,也會因此而美好。希望我們都能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
【作業布置】
1、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
2、(任選一題)
A.選取原詩你喜歡的一節,把它改寫成小文章,150字左右;
B.你曾親密接觸過秋嗎?用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
【板書設計】
秋天
農家豐收圖
霧霜打漁圖
牧女思戀圖秋在農家
秋游漁船
秋駐眼里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點,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順序看懂圖意。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知道秋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教學準備:
錄音機、幻燈機、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夏天過去,秋天就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秋天到了,天氣、動物、植物都有什么變化呢?讓我們一塊兒去看一看。
學生齊讀課題:秋天
二、講授與討論
看圖
1 、出示幻燈,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告訴老師,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幅圖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秋天的景象。
初讀課文
1 、同學們真聰明,作家叔叔也觀察了這幅圖,還把它寫下來了。
2 、請看書,聽錄音。
3 、自己讀一讀課文。
學習課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圖:誰能告訴老師,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2 )有多高?有多藍?能不能用另一個詞把“那么”換一換?
(3 )指導讀。
(4 )比較句子有什么不同。
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過渡語:在高高的藍天下,有什么呢?我們向遠處望,看見了稻田。
2 、請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1 )看圖理解“一眼望不到邊”
(2 )誰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然后齊讀。
指圖過渡:現在我們往近處看,誰能說說近處的景物?(生甲:稻田旁邊有池塘,池塘邊上有棵梧桐樹} 還有些什么?{ 生乙:地上有小螞蟻和落葉,池塘中有小魚}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咱們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3 :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樹是什么樣的,秋天來了,梧桐樹有什么變化。{ 樹葉黃了,葉子落了}
{2} 梧桐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一齊讀一讀下面這句話:
a 、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b 、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當黃葉落下來后
( )把黃葉當作( )。
學生口頭填空,先填課文中的,然后擴展,自由填。
(5 )教師導讀最后兩句。
過渡:小魚把黃葉當作傘,螞蟻把黃葉當作運動場,燕子把黃葉當作什么呢?
4 、男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1 )秋天來了,燕子有什么變化?
(2 )燕子把黃葉當作什么?
(3 )電報是什么?燕子為什么把黃葉當作電報呢?
(4 )指名朗讀。
看圖小結
秋天來了,天那么高,那么藍;稻子熟了,黃燦燦的;梧桐樹的葉子變黃了,開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準備飛到南方去過冬了。在我們身邊你也會發現許多事物在悄悄地變化。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8
一、教學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 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3. 能以“秋天”為題,學寫一首小詩。
二、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1)
三、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2)
四、教學設想:
以多媒體畫面切入,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他們自己感悟詩意。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引秋: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詩引入)。
(二)誦秋:
1. 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 生評;
3. 師讀生聽(聽節奏、聽感情)(出示多媒體配樂畫面);
4. 生評,師隨機點撥;
5. 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 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7. 向全班同學朗讀自己所知道的描寫秋景的詩文。
(三)品秋:
1. 以4人為一組,探究全詩。可以研究老師揭示的問題,也可互問互答(出示問題);
2. 匯報探究結果;
3. 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由學生朗讀);
4. 請同學們說出自己頭腦中浮現的畫面。
(四)寫秋:
1.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或者畫一幅畫(出示音樂);
2. 請同學們讀出自己的詩或展示自己的畫;
3. 請同學們伴著音樂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樂畫面、生齊背誦)。
附:
這篇教案經過執教者的實踐,在全區召開的七年級語文課改培訓會上面對二百多位初中語文教師上了一堂成功的觀摩課,獲得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它較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 詩歌教學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復朗讀直至背誦的特色,讓學生初步完成了對詩歌美的欣賞。
2.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后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
3. 較好地把握了詩文的內涵,突出了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通過讀詩感悟生活,通過聯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詩意,領悟意境,較好地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
四川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9
一、【設計理念】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動、持久性較差。本課設計時注意到這些,采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拉他們走上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娛、自悟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設計特色】
教師教,重在"引導";學生學,重在"自主"
三、【教學流程】
(一)畫面激趣談話導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2、(畫面)這里的風景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學生根據畫面上的紅色楓葉、金黃的稻田、往南飛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畫面上出示課題:秋天
[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有聲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輕松的談話讓他們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并且自己揭開了題目。]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畫面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課文,要求看清哪三種動物在說話,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說的?記住它說了什么?
2、學生各抒己見(畫面出示學生說到的某個句子)
[讓學生練習邊聽邊看,還要邊記,由于是選擇自己的所愛,所以特別感興趣,畫面出示句子的一剎那,讓學生體驗成功。]
(三)自讀感受角色體驗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臺)點好畫面,讀自己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讀要求。
[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注意字音,嘗試讀好。并且安排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四)比較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歡這一句的小朋友讀,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畫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邊上,出示"小鳥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么?
2、后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你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么?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說話。你也可以注意觀察周圍之后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嘆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五)創設情景表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臺表演,鞏固課文內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四、反思
課上過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時地寫出來。有時候思想的火花是轉瞬即逝的,錯過了也就永遠錯過了。所以覺得自己對于自己的這節課寫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課,一直在心中告訴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須擺正,做好導讀,千萬不要插手太多,讓孩子自己去體會美德意境,一個不留神,還是講多了,過了。
在第一節的時候,用了比較多的時間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較,主抓紅日,空氣等意象。談得有些過了,讓學生反而在誦讀體會中表現得少了。
在講到把夏天的腳印輕輕的涂掉時,學生提出了疑問。我不回答,反問:“為什么用涂這個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擱置,接著看后面的內容。三四五小節學生采取自讀自學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為什么去比喻,說得還蠻像回事。其實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東西我沒有提出來,后來在讀云姐姐的貼還有其他老師的貼時,發現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當時卻沒有及時的發現并提出,太遺憾了。
最后兩個小節,比較的簡單,學生和我討論了一下珍藏黃葉,秋天向我們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對于孩子來說難,就說得比較的少,但是還是情不自禁的談到了悲秋主題,并和這一課做了比較,告訴孩子們要有樂觀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本詩的學習我們進行的課時較多,我重點完成了一項:當堂指導背誦。為孩子們減輕了課下的負擔。看了學生的部分習作,我想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太單調了,壓力也太大了,所以,我們要從根本上為他們減輕壓力,不要讓課業成為他們的負擔。因此,在背誦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課上。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學會43個生字,認識6個字。
2、朗讀課文,通過討論秋天是什么顏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識字。
教學準備:
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拼讀音節,齊讀課題:5 尋找秋天。今天,王老師要帶領我們去尋找秋天。學習“王”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
1、快速翻開書第64頁,借助拼音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抽卡片讀生字,拼讀生字。
3、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用○和△在課文中標出生字和認讀字,多讀幾遍。
(二)認讀字詞
尋找 王老師 秋天 小文 小力 野外 藍色 黃色 小方 紅色 顏色
(三)朗讀句子
王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尋找秋天。
秋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
(四)再讀課文
1、學生互相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
3、自己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句話。
4、認識標點符號:冒號、引號、問號,教師簡單描述它們的用法。
5、指導學生標句子,小組檢查。
(五)學習生字
“王”你怎樣記住這個字
指導書寫
組詞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讀了第五課《尋找秋天》,課下同學們也可以去野外尋找秋天。
教學反思: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發揮想象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秋天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課堂中注意學生的語言積累,積累一些有關秋天的詞語,學生很感興趣。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五課的生字。
二、學習新課
1、 指名讀第一句話
(1)說說這句話告訴你了什么?困(什么時間、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野外”的意思。(遠離居民點的地方)
(3)教師指導朗讀第一句話,重點指導停頓。
(4)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2、 指名讀第二、三、四句話
(1)思考:小文、小方和小力各說秋天是什么顏色的,他們為什么這樣說?
(2)想像山坡上會有什么樣的野花,清清的河水里會有些什么。
(3)說說你覺得秋天還有哪些顏色,為什么?
(4)學生自由練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第二、三、四句話。
3、 齊讀第五句話
(1)說說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
(2)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互讀第五句話。
(3)小組討論:秋天是什么顏色的?
(4)小組匯報。(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光十色……)
4、 提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根據筆順跟隨表記憶字形。
(3)結合生活實際和課文了解字義,組詞或者說句子。
5、 檢查自學效果,教師重點指導。
(1)文:比較“六”和“文”。
(2)方:筆順是
(3)力:第二筆“撇”出頭。
三、鞏固練習
1、 抽卡片開火車讀生字。
2、 識字游戲。
四、指導書寫
1、 學生觀察范字,說說怎樣寫。
2、 教師范寫。
3、 學生描紅、仿寫。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第五課的.4個生字。
教學反思:
本課重點指導漢字的書寫,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多數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漢字的美。學生在書寫時能夠認真觀察,個別的學生觀察不認真,寫字的姿勢還需要糾正。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秋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純凈的詩篇。在這首詩中,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畫面清靜,悠遠,朦朧。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以審美的眼光來誦讀詩歌,體會作者的審美情感。
2、引導學生品味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神游優美淡遠的詩化意境,培養審美想象力和審美情趣。
3、引導學生比較、鑒賞、評價詩歌。
【指導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素質”,要求培養學生“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為了讓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首先從感知詩歌美的情感入手,進而引導學生欣賞美的
語言,想象美的圖景,體驗美的意境,表達美的感受,最終達到培養美的情趣的目的。
【設計思路】
一、詩情導入
秋天,是一個富于詩意的季節。多少詩人因秋的到來而獲得了靈感。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姿態:“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是豪邁的秋;“秋風秋雨愁煞人”是憂傷的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是寂廖的秋。秋天還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有清淡的神韻,深情的懷念,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個別樣的秋。(板書課題)
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驗美的情感
1、學生試讀,體驗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
2、教師范讀(或放錄音),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3、學生在小組內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并談談自己讀的方式。4、詩中描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學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總結: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碩,霧冷、露清、霜白,有秋蟲低鳴,有蟋蟀彈琴,有溪水清冽,這樣的秋天誰人不愛,這樣的秋天誰不贊美。
三、欣賞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朗讀。
2、小組內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導學生欣賞優美的詩句,進一步體會詩的情感。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
4、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還有哪些困惑?
總結:詩人采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秋寫得富有神韻,富有活力。秋似乎是一個清閑的農人在享受秋日的收獲,似乎是一個悠閑的漁人正撒網歸來,似乎是一個清潔純的少女正凝神靜思。讀此詩,身也變得輕靈,心也變得明凈。
四、構思美圖,表達美語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圖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用美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學生在思考的同時播放音樂與畫面。
2、小組交流,推薦優秀者在班內交流。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3、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總結:秋已不在作家筆下,而在同學們心中,因為作者的詩已經與同學們真切的感受,盡情地體驗,暢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學們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對作品底蘊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較美文,培養美趣
1、學生朗讀美國詩人狄金森的《秋景》。
2、請你用學習《秋天》的方法,談談你將從哪些方面去品讀這首詩。3、比較兩首詩歌的異同。
意在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讀詩。
總結:詩歌,常常用音樂般的語言,傳達出美的意境,表達美的情感。品詩,就應該懂得品味詩的音樂美,結構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這才真正掌握了讀詩的方法。
六、挑戰美詩,學寫美詩
1、你曾與秋有過親密接觸嗎,請用你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2、全班交流,評選出最優秀詩篇。
總結:秋各不相同,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體現了美,我想,這都是由于我們受到了何其芳詩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這么耐人尋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現在正值金秋十月,讓我們走進這碩果飄香的季節,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雙慧眼去發現美吧。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12
課程分析:
本次活動,通過不同的廢舊物品,啟發幼兒想象、組合、嘗試、體驗創新設計的樂趣。活動內容來源于生活,激發幼兒多留意、關注并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紙杯、紙盤、瓶蓋等廢舊材料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何讓這些材料變廢為寶,再次利用,結合《美麗的秋天》這一主題,我設計了大班美術活動——《秋天的花園》。
課程目標:
1.欣賞秋天的各種花卉,感受秋天的美。
2.學習用拼一拼、卷一卷、扭一扭、繞一繞等表現手法表現美、創造美。
3.變廢為寶,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體驗創作的快樂。
課程準備
1.秋天的各種花卉視頻。
2.收集的各種廢舊材料:彩色的瓶蓋、吸管、臺布、花布、毛線、紗巾、積木、小棒等等。
課程過程:
一、情境導入,觀看視頻了解秋天的花卉,豐富相關經驗。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
秋天都有哪些花兒開了呢?
2.師:秋天還有哪些花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一圈又一圈層層疊疊的黃色菊花、長長卷卷的彩色卷菊花、左右對稱的一串紅、三角形的雞冠花、五角星形狀的夜來香、小小的一簇一簇的桂花……
總結:是的,秋天的花真美呀,五顏六色,形狀各異!
二、引導幼兒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采用拼一拼、卷一卷、扭一扭、繞一繞等表現手法創意各種花卉布置花園。
1.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裝扮一個秋天的花園?
2.看,這些是你們平時收集的廢舊材料,等一會兒,我們就用這些材料來變出這些美麗的花。
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材料?好,這四盒就是一份材料。
聽好哦!我們的要求是:三人一組選一份材料,幾個人一組呀?
動手之前,三個小朋友要討論一下,你們準備拼秋天的哪一種花?它是什么形狀的?用什么材料做花心,什么材料做花瓣。聽明白了么?
3.播放音樂,幼兒有序取用材料創意各種花卉。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并用相機拍攝幼兒的作品
1.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豐富情境。
2.幼兒操作。
3.作品欣賞,教師評價。
四、播放改編好的音樂《秋天在哪里》,幼兒在布置好的花園里邊跳邊唱,結束活動。
總結:小朋友真能干!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卷一卷、拼一拼、擺一擺創作出這么多有創意的花,秋天的花園真漂亮!
課程反思:
在《美麗的秋天》這一主題活動中,秋天留給孩子們的是一種美,目光所觸及到的,用心能感受到的一種無處不在的立體的美。我想,何不設計一個活動,借助材料的線與面的變化來表現秋天,以一種藝術的手段展示秋天花園的多姿多彩,從而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呢?紙杯、紙盤、瓶蓋等廢舊材料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于是就有了此次變廢為寶之旅。
大班孩子善于觀察,對物體的外部特征能形象描述,對點、線、面的變化有了直觀的了解。本次活動中,他們表現出了豐富的想象力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他們也具有一定的小組合作經驗和競爭意識,能共同商討,也能夠各自發揮出自己的力量。如拼搭五角星形狀的夜來香這一組中,有的孩子組織拼搭以及對五角星形狀的掌握、有的孩子默默去挑選材料、有的孩子對伙伴的鼓勵加油和配合,在遇到困難時大家一起想辦法,最后解決困難,在完成后大家都充分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作為指導老師,這次我退身于后地觀察,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在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發展了他們交往合作的能力。
活動最后,為了減少孩子的消極等待時間,我們采取了個別評價和集體欣賞相結合的方法讓孩子在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中感受創意之美。孩子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合作完成這幅作品的,在創意作品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難題,是通過什么方式解決的。通過對自己活動中的總結,增強同伴間的合作意識。同時,我給予他們積極的肯定,鼓勵所有幼兒都能學會用交流合作的方式去參與美術活動。
互動的美術課堂教學,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不斷演繹出課堂的精彩。教師教得活潑,學生學得快樂。這樣的方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學習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學習課文感知詩歌體裁特征,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詩歌閱讀與理解及淺易賞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綜合使用朗誦、背誦、討論、講析、賞析等教學手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感知詩人情感,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
重點、難點
重點:生字詞的學習,多角度寫景手法的學習,詩歌的背誦與默寫,詩意、詩旨、詩情的理解與感悟,詩歌的淺層次賞析。
難點: 詩歌藝術特色的賞析
教具準備
與教學相關的音頻、視頻、課件
學與教活動設計
活動一:在《秋日私語》的背景音樂中從對古詩文中吟詠秋的名句名篇的賞析(如:“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導入新課(或者從復習前面三篇寫景的文章重點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
活動二:簡介作者作品:
何其芳:現代詩人,評論家。新月派詩人。代表作有詩集《預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畫夢錄》。與卞之琳、李廣田合著《漢園集》,史稱“漢園三詩人。
活動三:課文配樂朗誦
活動四:學生齊讀、自讀、抽讀等多形式完成詩歌的背誦與默寫。
活動五:師生共同正音、識形,明義。
活動六:整體感知:學生自主學習,整理學習提綱。
1、 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2、詩中描述了什么樣的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3、從這些畫面中,你品味到了怎樣的秋天?
4、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活動七:合作探究(同桌或前后兩桌互相探討學習)
設疑:
1、 詩歌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滲透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2、 什么是意象?
3、 哪些詩句最具有抒情性?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釋疑:師生探討完成。
1、露珠、伐木聲、鐮刀、稻香、瓜果、冷霧、漁網、烏桕葉、蘆蓬、白霜、槳、漁船、草野、蟋蟀聲、溪水、笛、牧羊女
2、意象就是詩歌中滲透了詩人情感的物
3、此題只要能找出句子說出理由即可(發展學生的擴散性思維)
活動八:詩歌精讀
1、賞析下列句子(允許學生從多角度賞析)
(1)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2)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4)伐木聲正正飄出山谷
(5)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6)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活動九:總結性學習
這首詩歌寫了什么?(學生自主總結,教師抽查,作一點補充)
詩歌從哪些角度來繪秋的?
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語可以體現出來?
同學們能自我概括出一兩條詩歌藝術特色么?
活動十:拓展
同學們還學過哪些描寫秋天的名句?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秋瑾也在詩中言道:“秋風秋雨愁煞人”
活動十一:作業布置
1、 抄寫課文(生字處帶拼音)
2、 完成同步資料
3、 課外閱讀何其芳作品。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14
一.目標:
1. 在初步跟唱歌曲的基礎上,啟發幼兒較有情感地演唱歌曲,秋天(第二教時)。
2. 感受樂曲的優美,熟悉2/4節奏型。愿意在音樂伴奏下感受音樂。
3. 初步學習用歌聲和不同的動作表現出秋天樹葉飛舞的意境。
二、 重點和難點:
幼兒在表現樂曲中嘗試和同伴共同感受優美的氣氛,體會和同伴相玩的樂趣。這是一段非常優美動聽的旋律,樂曲所要表現的是秋天落葉飛舞在空中,此起彼伏的美景。讓幼兒了解秋葉落地、飛舞空中是本課的重點;而根據不同的音樂形象鼓勵幼兒大膽在音樂伴奏下表現音樂、表現節奏是本課的難點。
三.準備:
1.錄音機、磁帶、蛙鳴筒一個。
四、 設計思路
最近各個班級都在進行秋天的主題活動,我班也不例外,通過觀察我發現:要引導他們參加音樂活動并且對音樂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這并不難,然而要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肢體語言表現歌曲的意境美則需要長時間地培養與不斷地給予感受。就一個“樹上的落葉被風吹落”來說,并不僅僅通過一個集體活動就可以解決的,它需要較長時間,在多種手段、多種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課前我讓他們到操場上觀察落葉,本課我還設計了通過游戲、舞蹈的形式來不斷體會。另外鼓勵幼兒根據不同音樂形象大膽表現音樂、表現落葉飛舞是本課的難點,因為這就要求幼兒把平日里的生活經驗模仿到動作,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并在音樂伴奏下加以展現。它需要幼兒一種經驗,更需要一種勇氣。而事實上如果幼兒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那么音樂活動的真正魅力就體現了。
五.活動流程:
1. 熟悉樂曲、感受樂曲的節奏、嘗試用舞姿表現樂曲優美的意境,幼兒教案《秋天(第二教時)》。
孩子們跟著音樂節奏與老師一起進入音樂廳,鼓勵孩子用肢體語言表現出秋葉落地的優美意境,并小聲跟唱歌曲。
2. 回憶歌曲,繼續學唱并用肢體語言表現出秋天的落葉。
(1) 聽前奏回憶歌名。完整演唱一遍。
(2) 熟練正確有感情地演唱。老師和幼兒共同聽賞樂曲,感受樂曲優美,回憶這首樂曲的名字叫“秋天”,講的是小樹葉飄落離開大樹媽媽的故事。
(3) 啟發幼兒邊唱邊用不同的動作表現秋天的落葉。
A. 教師唱歌,幼兒扮演小樹葉飛舞。(秋天,小樹葉是怎樣到處飛呀飛的?啟發幼兒邊說邊做出動作;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唱歌,幼兒邊唱邊舞,啟發和別人做得不一樣。)
B. 教師扮演樹媽媽,邊唱邊將小樹葉從樹上灑落下來引導幼兒觀察落葉的意境。(可引導幼兒,落葉是怎樣從樹上掉下來的啊?慢慢地,動作很美地)幼兒伴唱。
3. 游戲:掃落葉
增加幼兒練唱的興趣和體驗秋天樹葉飛舞的意境。
A. 幼兒扮演小樹葉唱完歌后,蹲坐在地上做睡覺狀。
B. 聽到蛙鳴筒從高到低,表示刮風了,小樹葉又邊唱邊各自飛舞,音樂停,小樹葉又蹲到地上做睡覺壯。
C. 教師扮演清潔工,在音樂伴奏下,完成掃落葉,被掃到的“小樹葉”跟在教師身后,一個拉著一個,按節拍走動,表示裝入垃圾車內(兩遍)
D. 隨教師邊唱邊走出大廳。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秋天》教案 篇15
一.導入課文,激發詩情:
同學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秋天,在我們的眼里,秋天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多姿多態的。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造句的游戲好嗎?我們每個人用“秋天是……”的句式,造一個句子,看誰造的句子最有想像力、最生動具體。比如秋天是一叢酡紅如醉的楓林,秋天是一縷送來稻香的清風,秋天是一抹溫馨和煦的陽光,秋天是一片湛藍湛藍的天空,秋天是一莽碩果累累的桔園,秋天是一縷夢
二.朗讀課文,感受意境:
1.預習檢測:(1)文學常識 (2)、字詞正音
2.課文探討
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鄉村秋景圖?找出文中具有秋天景物特點的句子;找出文中具有鄉村景物特色的句子。(露珠 冷霧 白霜 溪水干涸更清冽 )(稻香 鐮刀 瓜果 草野 蟋蟀聲)
(2)全詩三節,每一節都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請你給它們命一個動聽的名字。
(農家豐收圖 霜晨歸漁圖 少女思戀圖)
教師小結:作者選擇了秋天最有特點的景物,農村特色的事物,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從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
3.課文賞析
作者向往秋天,熱愛大自然,言語之間充滿了益美之詞。讓我們不覺得總想身臨其境,那么我們就趕快一起融進這三幅秋景中去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以“我喜歡詩中的―――――,她美在―――――――――”為句式,說一個句子。
例:(1)伐木聲飄出幽谷——“飄”字以聲寫靜,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嗅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3)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4)向滿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很好地扣住了季節特點。
(5)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這一疊詞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歸泊”一詞既寫景,又暗示了時間,與上文“清晨”相呼應。
(6)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7)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疑難探究
1.“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一句中,漁人捕起來的到底是什么
2.“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是誰“游戲”?
3.“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是什么意思?詩文寫的是秋天,這里為什么說夏天?
4.“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該怎樣理解?
三.我寫秋天:
全文用詩的語言、詩的形式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多彩的秋天,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詩節或場景,用散文的形式來再現詩的意境。
四.課堂小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的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是一幅清靜、清遠、清柔的畫卷。下面,讓我們再來欣賞一篇來自中國臺灣作家羅蘭的佳作《秋頌》,讓我們又一次去感受一下秋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