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導學案教師版(精選17篇)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周密的文學常識。2.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大意。
3.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方”“倏爾”“文”“江干”等詞含義。
4.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品味文中優美意境。5.學習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6.深入體會課文語言精練、形象生動的特點。
【學習重點】
1、了解周密,積累文言詞語的用法。2、學習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學習難點】體會文中自然美與民俗風情美相融合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不凡魅力,感悟弄潮兒的不凡風采。
【自主探究學案】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
《觀潮》選自《武林舊事》。《武林舊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憶南宋都城臨安(杭州)往事之作。此書寫得詳細生動,寄托著作者的故國之思。
《觀潮》寫的是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錢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長400多公里,流經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于江道狹窄,水勢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一自然奇觀,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觀潮”遂為古今盛事。
2.作者簡介:
周密(1232—約1298),字公瑾,號草窗,南宋文學家。祖籍山東濟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吳興,又自號弁陽老人、四水潛夫。宋末曾任義烏(今屬浙江)縣令。宋亡之后,隱居不仕,從事著述。他能文善詞,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詞人。其詞格律嚴謹,清麗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詩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頗豐,著有《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識》《草窗韻語》等。
3.背景資料: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周密的《觀潮》記敘的正是這一盛況。
舉世聞名的錢塘奇觀——海寧潮將要申報“世界遺產”。這是繼溫州雁蕩山、江南水鄉古鎮西塘、烏鎮、南潯聯合申報“世界遺產”后,浙江省申報“世界遺產”的又一舉措。
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錢塘江潮,從海寧角度觀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前后,海寧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勢如萬馬奔騰;云移至岸,浪卷轟雷,卷起“千堆雪”。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江“一線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數來自海內外的觀光客。為此,海寧市在每年中秋節前后,都要舉辦規模盛大的“觀潮節”,現在已成為聞名于世的一大勝景。
4.詞語解釋:
浙江:就是錢塘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方其遠出海門:當潮從入海口涌起的時候。方,當……時。其,代詞,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里兩邊的山對峙著。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墻和白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著天。沃日(wò rì):沖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沖蕩。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是也”:就是指這樣的景象。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歲,年。京尹,京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艨艟(méng chōng):戰船。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乘騎(chéng 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略不相睹:彼此一點也看不見。睹,看。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一舸無跡(yì gě wú jì):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逝:去,往。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擅于泅水的吳地健兒。吳地即今江蘇、浙江一帶。因春秋時為吳國之地,故稱。善,善于。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譯)披發文(wén)身: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花紋。文,動詞,畫著文彩。溯(sù)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飾。鯨波萬仞(rèn):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涌,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江干(gān):江岸。珠翠羅綺(qǐ)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游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倍穹(qióng):(價錢)加倍的高。穹,動詞,高;倍,形容詞,指很多倍。而僦(jiù)賃(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而,表轉折。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雖席地不容間也:容,許,使。間(jiān)空間。雖,即使。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
【自主學習】
1.填空:
《觀潮》選自《武林舊事》,作者周密,字公瑾,號草窗,南宋(朝代)文學家。著有《武林舊事》、《齊東野語》、《草窗韻語》等。
2.注音或寫字:
每歲京尹(yǐn) 艨(méng)艟(chōng) shū(倏)爾 一舸(gě)
善泅(qiú) 倍穹(qióng) 珠翠羅qǐ(綺) sù(溯)迎而上
jiù(僦)賃(lìn)看幕 如lǚ(履)平地 鯨波萬rèn(仞)
3.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沃:用水淋洗
(2)倏爾黃煙四起 倏爾:突然
(3)人物略不相睹 略:微,一點
(4)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穹:高
(5)珠翠羅綺溢目 溢:滿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 既望:農歷十六
(7)方其遠處海門 方:當……時
(8)如履平地 履:踩
(9)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為:被 逝:去,往
(10)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 文:刺著文采
(11)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溯迎:逆流迎著潮水
出沒:健兒在水中忽隱忽現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間 江干:江岸
4、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
(1)海涌銀為郭 古義:外城 今義:姓
(2)吞天沃日 古義:用水淋洗 今義:肥沃
(3)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
騎:古義:名詞,馬 今義:動詞,騎馬
標槍:古義:舉槍 今義:一種體育器材
5、解釋句中加點的詞(一詞多義):
(1)為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被) 海涌銀為郭(當作,作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算是)
(2)以
以此夸能(憑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而,連詞)
(3)僅
僅如銀線(幾乎,將近)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僅僅)
(4)觀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景象)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看)
(5)勢
勢極雄豪(氣勢)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陣勢)
(6)能
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本領)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能夠)
(6)騰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騰起) 騰身百變(翻騰)
6、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
(1)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被動句 ,其中“為……所”表被動)
(2)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判斷句 ,“也”表判斷)
(3)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省略句 ,此句承上省略主語“潮”,譯時補上)
(4)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倒裝句,“萬仞鯨波”是定語后置)
7、下列沒有使用修辭方法的一句是(c)
a: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爭先鼓勇,溯迎而上
d: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按原文填空。
(1)寫參演船艦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數百,分列兩岸 。
(2)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寫雙方習戰之激烈的句子是: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
【互動探究學案】
【合作探究】
9、作者在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描寫了錢塘江觀潮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請分析一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觀潮”的?
答:9、作者是從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這四個方面來寫的。作者先由遠及近寫潮來之狀,運用比喻,寫出潮水涌動的雄偉壯闊,然后寫演兵之威,這是文章最精彩之筆。作者生動的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先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數百條戰船擺開的陣勢上,以顯示演練水軍場面的宏偉,又通過描寫南宋水軍演練過程的一舉一動,表現他們武藝高強。作者又寫弄潮兒高超的弄潮之技讓觀眾大開眼界:“披發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勇猛;“出沒于鯨波萬仞中”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間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10、題目為《觀潮》,作者為什么還要寫“校閱水軍”和“吳中健兒弄潮”?
答:作者在描寫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后,又寫了“校閱水軍”和“健兒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寫了風景,又寫了民俗,人借水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使兩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這樣的描寫,是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映襯,使讀者如親臨現場,使中心更加突出。
【精讀精練】
閱讀下段,回答問題。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 ”者是也。
11、在文中劃線處填入引用的詩句,并說說作者引用詩句有什么作用?
答:“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首句。
12、從選段來看,作者描寫大潮涌來時的壯觀,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
答:比喻、夸張, 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表現出來。
13、翻譯下列句子。
(1)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答:接著就漸漸地近了,就像玉城雪嶺一般從天上涌了過來。
(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答:震蕩沖激搖動噴射,吞沒天空,洗刷太陽。
14、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不知引來多少文人墨客的贊嘆與描繪,你能默寫出兩句贊嘆錢塘大潮的詩句嗎?
答:例: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
【主題閱讀】
(一)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1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東南形勝 優美的(境界) (2)天塹無涯 邊際
(3)競豪奢 爭著
16、翻譯下面句子。
(1)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答: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
(2)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答:高聳入云的大樹環繞著沙堤,怒濤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
17、概括選文內容并體會作者的情感。
答:作者以秀麗的筆法,為我們極力展示了風景如畫,雪濤怒卷的都城風俗圖,表達了作者對錢塘江的熱愛。
18、與《觀潮》相比,本文語言有什么特色?
答:與《觀潮》相比,本選文少了雄奇壯觀,多了綺麗、華美。語言更優美,景物描寫更絢麗,側重表現杭州這所大都市的風景與風俗,內容與《觀潮》互為補充,相映成趣。
(二)游釣臺記(節選) 鄭日奎(清)
舟發自常山[1] ,由衢抵嚴[2],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觀。第目之所及[3],未暇問名,頷之而已[4]。惟誡舟子以過七里灘[5]必予告[6]。越日[7],舟行萬山中,忽睹云際雙峰,嶄然秀峙[8],覺有異[9],急呼舟子曰:“若非釣臺邪[10]?”曰: “然矣!”舟稍近,迫視之[11],所云兩臺[12],實兩峰也。臺稱之者[13],后人為之也。臺東西跱[14],相距可數百步[15]。石鐵色,陡起江干[16],數百仞不肯止[17]。巉巖傲睨[18],如高士并立[19],風致岸然[20]。崖際草木,亦作嚴冷狀[21]。樹多松,疏疏羅植[22],偃仰離奇各有態[23]。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龍百余,水流波動,勢欲飛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當日垂綸[24],應在是地,固無登峰求魚之理也。故曰:“峰也而臺稱之者,后人為之也。”
注釋:[1]常山:在今浙江常山縣。
[2]衢(qú):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縣。抵:到達。嚴:嚴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 [3]第:只是。目之所及:謂視野,眼力看到的。 [4]頷(hàn)之而已:點頭表示贊美罷了。 [5]誡:告誡。舟子:船夫。七里灘:一名七里瀨,亦稱富春渚,在釣臺西。兩山壁立聳起,連亙延續約七里。 [6]予告:告訴我。 [7]越日:第二天。 [8]嶄然:高峻的樣子。 [9]覺有異:發現異常的景象。 [10]若非:莫不是。 [11]迫視:近看。 [12]所云:所謂。
[13]“臺稱”二句:謂將峰稱作臺,是后人這么叫它的。 [14]跱(zhì):同“峙”,相對聳立。 [15]可:大約。 [16]江干:江邊。“干”,岸。
[17]“數百”句:意謂高出數百仞。 [18]巉(chán)巖傲睨(nì):險峻的山峰,倨傲旁視,神態蔑世。 [19]高士:志行高潔的隱士。 [20]風致:風度、品格。岸然:挺立的樣子。 [21]嚴冷狀:性情不隨俗,冷然不可狎的樣子。 [22]疏疏:形容株距不密。羅植:種植在釣臺周圍。 [23]“偃仰”句:意謂松樹或臥倒,或仰首,或奇形怪狀,都各有獨特神態。 [24]意:猜想。垂綸:放線釣魚。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偃仰離奇各有態 (倒伏 挺立)
(2)忽睹云際雙峰,嶄然秀峙(高峻的樣子)
(3)意當日垂綸(垂釣)
20、請把“數百仞不肯止”一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山峰)高達數百丈還不止。
21、這段文字從多方面來描寫“釣臺”,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1)顏色: 石鐵色
(2)高度: 數百仞不肯止
(3)山勢: 臺東西跱、陡起江干
(4)情狀: 如高士并立,風致岸然
22、當看到“釣臺”時作者的反應是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
答:非常急切、欣喜。 因為作者對隱居的釣臺的高士嚴光非常仰慕。
【能力提升】
23、寫出下列古漢語所指代的內容。
鴻雁 巾幗 桑梓 社稷 軒轅 汗青
答:書信 婦女 家鄉 國家 國家 史書
24、填人名,補足歇后語。
(1)(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2)(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3)(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4)(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
(5)(李逵)打宋江——過后賠禮
(6)(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2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本學期的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特意選擇了這篇課文進行教學,重點講讀“潮來時”的情形。上完課后,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這一節課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為本。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在讀的片段里我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后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范,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愿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稱得上獨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談談“你為什么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里,通過不同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更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總之,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句子比較、背文方法的指導、成語積累的訓練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學設計安排的容量是否過多,因時間的問題我在教學時就臨時作了一些調整或縮簡,以后在設計和教學中還需注意到這些因素,畢竟設計時可能總想到要盡善盡美,但實施起來還是會有很多的變數。另外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于提高。俗話說,玉有瑕疵,人無完人。通過了這次教學,有滿意之處,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它們都將是我的收獲,我的所得。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
1.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體會詞句含義,并能與他人交流感受。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學難點: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學會文章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3、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讀書要求:自己輕聲讀課文,標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3。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內容?(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4.你覺得錢塘江潮怎么樣呢?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
5.(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觀潮的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學生打開字典查一查,說一說。
三、自主學習,識記解詞
1。借助拼音,讀準生詞。
2。根據字的組成規律記憶字形。把難寫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寫兩遍,易混的字找出形近字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借助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體會以及對課文的有感情朗讀,讓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確實是天下奇觀,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自主理解課文,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釋題切入
1、教師背誦一首古詩《浪淘沙》引入新課的學習。
浪淘沙
[唐]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
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知道這首詩是寫哪里的景象嗎?寫的是錢塘江大潮,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觀潮》。
2、板書課題:
觀潮。
(指導寫“潮”字。)
二、檢查學生預習
1、檢查生字(音難字):
罩、薄、沸、踮、崩、霎。
2、檢查全班學生掌握的情況:
識字游戲(借助ppt課件完成)。
三、自讀課文
1、讀了課文,你覺得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樣的?課文中用了一個詞語來評價錢塘江大潮,找到這個詞語。
2、初步理解:
天下奇觀。
(談一談你對天下奇觀的初步感受。)
3、再默看課文:
課文哪些自然段在具體寫觀潮的過程。
4、再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課文分別寫了哪些時段的景象?
(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
板書。
5、讀了課文,你覺得哪個部分的內容最能讓我們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呢?給大家推薦一下。
既然大家都覺得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那等一會兒我們就把這兩段重點地讀一讀。現在我們先讀一讀寫潮來之前景象的段落,說說你的感受。
江面:
平。
觀潮的人:
人山人海。
四、精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1、接下來我們就要重點地來讀一讀課文中寫潮來時的段落。自由讀三、四自然段,找出你認為最能看出錢塘江大潮是奇觀的句子,理解,讀好。
2、學生匯報,教師指導讀書:
⑴ 理解:
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體會:
兩丈多高,六米多高。
(學生體會感受壯觀,用讀書來表現。)
⑵ 理解: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體會:
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感受這種氣勢。
體會:
飛奔。
(速度快。)
體會:
浩浩蕩蕩。
(橫貫江面,潮水奔涌。)
體會:
(山崩地裂。響聲巨大。)
體會: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指導學生讀好。)
3、指導學生把理解后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肯定學生的讀書,提出新的要求:
要想讀好,要進一步理解課文,剛才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什么發現?
教師指導學生發現:
“再近些”,“越來越近”。知道是作者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潮水的(從遠到近)。
指導學生體會該怎樣讀好這種變化?
4、男生讀、女生讀。
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借助讀書來讓聽的人身臨其境。
讀完之后學生看視頻資料
學生看完后,教師用過渡語激發學生對錢塘江大潮壯觀的進一步體會。再讀課文。
5、指導學生帶著這樣的激情讀錢塘江大潮潮頭過去的段落。體會潮頭過去時景象的壯觀,人們都被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吸引了。
(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多高了。人們為什么才注意到江水已經漲了兩丈多高了?剛才人們看什么去了?)
6、開課的時候,我們對天下奇觀有了初步理解,現在學習了課文,我們一定對天下奇觀有了更深的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練習說話:
理解天下奇觀。說說自己的心情。
7、教師介紹:
錢塘奇景古已有之,感受這種雄壯。再一次地讀課文的第一段,再一次品味天下奇觀。
8、分享感受:
教師將自己閱讀課文后的感受用一首小詩的形式和學生分享。
五、積累好詞好句
〖板書設計〗
潮來前
觀潮 潮來時
天下奇觀
潮頭過后
第二課時(略)
〖教學內容〗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指導學生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學會并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指導學生進行練筆。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5
這周學習了《觀潮》一文,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因課文描述的景象學生很難見到,教學時,我有意安排了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如:在教學三、四自然段時,在學生自讀、感知全文之后,我又引導學生重點讀讀這一部分。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讀一讀,談感受,鼓勵學生并引導學生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的群的驚奇。教師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同時還通過比賽讀、輪流讀、表演讀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6
教學內容:《觀潮》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復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夠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增加對錢塘江大潮的感性認識,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打好基礎。
2、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學難點:讓學生有條理地敘述潮來時的情景。
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播放祖國美麗風光的ppt課件
教師導入: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風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奔騰咆哮的長江黃河;有巍峨秀麗的五岳名山;有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其實,我們祖國的美麗景色還多著呢!今天,同學們就跟著老師,一起來走進那波瀾壯闊的錢塘江大潮。
板書課題:觀潮
二、復習生詞,鞏固舊知。
出示寫有本課生詞的小黑板,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朗讀。
觀潮 籠罩 薄霧 依舊 恢復 沸騰
若隱若現 昂首東望 風平浪靜 水天相接
橫貫江面 齊頭并進 漫天卷地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是天下奇觀。
2、潮來前的熱鬧景象。
3、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4、潮頭過后江面上的情景。
四、細讀課文,入情入境。
1、學習第一部分——潮來前
觀潮的時間:農歷八月十八。
觀潮的地點:海寧市的鹽官鎮。
觀潮的人群:人山人海。
2、學習第二部分——潮來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2)教師用ppt課件出示以下問題。
作者從哪兩個方面描寫潮來時的景象?
用直線畫出文段中從視覺方面描寫潮來時景象的句子;用曲線畫出文段中從聽覺方面描寫潮來時景象的句子。
作者按照由___到___的順序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
文段中,在描寫潮來時的視覺時,作者用了_________、————、—————、三個詞語描寫了潮來時由遠到近的景象;在描寫潮來時的聽覺時,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詞語描寫了潮來時由大到小的聲音。
(3)學生分組討論以上問題。
(4)學生分組展示討論結果。
(5)教師適時板書
形狀: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 白色戰馬
聲音: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6)學生美讀第三、四自然段,體會潮來時磅礴雄偉的氣勢。
3、學習第三部分——潮頭過后
潮頭過后的景象: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五、美讀課文,升華情感。
這篇課文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順序,運用比喻、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從聲音和形狀兩個方面,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業,當堂檢測。
1、作者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2、在描寫潮來時的景象時,從____和____兩個方面進行描寫?
3、全文表達了作者熱愛_________熱愛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七、板書設計
潮來前 八月十八 鹽官鎮
形狀 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 白色戰馬
觀潮 潮來時
聲音 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潮頭過后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教后反思:由于這節課要參加武陟縣“送課下鄉”小學語文示范課評選,因此次在這節課的備課環節,我花費了較大的功夫。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順序,把全文連貫在一起,使整篇文章重點突出,渾然一體。為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從網上下載了錢塘江大潮的視頻和聲音,恰當地運用在了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磅礴氣勢,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讓學生養成討論合作的學習習慣,凝聚學生的集體智慧,我又設計了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這些都成為本節課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但由于時間倉促,在設計這節課時,還有許多不太滿意的細節,沒有仔細研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沒有很好地把握本學段在閱讀教學方面的教學目標,個別教學設計也不太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些問題有待于在以后的課題教學設計中逐漸改正解決。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時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課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課文中描寫潮來之時的語句,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體會并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壯觀的景象。
難點
感受大潮的神奇、壯觀,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多媒體課件,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潮汐、潮汛的資料,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分清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有關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壯觀景象。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課文的內容。
難點
理清課文的脈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留下的詠贊錢塘潮的千古名句。當浪潮猶如千萬匹白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時,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震撼?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吧!(板書課題:觀潮)
二、初步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教師給學生強調重點字詞的讀音和解釋。
觀潮(cháo)
籠罩(lǒnɡzhào)
薄霧(báo)
橫貫(ɡuàn)
若隱若現:形容似有似無,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聲鼎沸:人群發出的聲音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形容人聲嘈雜喧鬧。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開。本課形容聲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隨風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濤無邊無際地涌來,隨著風浪翻滾的情景。
3.學生默讀課文,明確以下內容。
(1)課題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確:“潮”指的是錢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觀”的“觀”與“觀潮”的“觀”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梳理文章結構。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說說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學生齊讀課文,討論并明確:作者是按時間和空間順序來描寫的。時間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去時。空間順序:由遠及近。
(2)按文章的描寫順序,可以將課文分成幾部分呢?
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寫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潮來前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寫潮退去時的景象。
2.歸納文章內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師指名朗讀,其他學生思考討論,老師總結明確:本文通過對錢塘江大潮來之前、來時、去時景象的具體描繪,展現了奇特的自然景觀,贊美了“天下奇觀”的壯麗,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精讀課文,重點探究
同學們,我們剛剛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我們來仔細閱讀課文,按作者觀察的時間順序來梳理課文。
1.潮來前的景象。
老師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觀看錢塘江大潮的?
學生思考明確:海寧市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
(2)潮來前的江面有什么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平靜。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薄霧。(板書:平靜)
“橫臥”是什么意思?(橫著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錢塘江比作人,形容錢塘江江面非常開闊)
師:平靜的江面、雨后的陽光、蒙蒙的薄霧,還有古塔、中山亭、觀潮臺以及遠處的小山,構成了一幅多么平靜美麗的山水畫啊!要想把這幅美麗的圖畫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在讀的時候,聲音應該輕點兒,速度應該慢點兒。請同學們一齊來讀這幾句。(學生齊讀,教師指導糾正)
(3)“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這兩句告訴了我們什么?
明確:“人山人海”說明人多,正由于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所以有這么多人來。“昂首東望”說明潮從東邊來,人們心情急切。“等著、盼著”也說明人們心情急切。(板書:昂首東望)
2.老師總結:這一自然段寫潮來前的景象,人們等著,盼著江潮的到來。
五、布置作業
1.重點預習課文第3、4自然段。
2.收集有關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句。
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平靜昂首東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朗讀課文,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難點
理解文中描寫“潮來時”的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雄偉壯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學生閱讀課文第1、2自然段,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回憶作者所描寫的潮來前的景象。接下來,我們繼續隨作者去看看潮來時和潮去時的景象。
二、精讀課文第3~5自然段
1.潮來時的景象。
上節課,同學們已明確第3、4自然段描寫的是潮來時的景象,是課文的重點部分,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朗讀這兩個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江潮是什么時候來的?
明確:午后一點左右。
老師指導:人們知道大潮到來的時間,但還是一大早就來到海塘大堤上,表明了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2)第3、4自然段各寫了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學生思考并討論明確:第3自然段:遠處;第4自然段:近處。
(3)第3自然段寫了大潮在遠處的情景,可以分成兩層。請同學們默讀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層。
明確:第1~3句為第一層,第4句為第二層。是按大潮到來的時間順序或地點變化來分的。
(4)大潮在遠處時人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①聽到了隆隆的響聲,像什么?說明了什么?
明確:像悶雷滾動,說明大潮的聲音很大,離我們很遠。
②這時江面有什么變化嗎?(風平浪靜)
③當人們聽到這聲音時,會有怎樣的反應?
討論明確:人群非常喧鬧,像鍋里的開水一樣,這就叫——人聲鼎沸。
④過了一會兒又怎樣?
明確:聽到響聲越來越大,看到一條白線。
⑤思考:“白線”指什么?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明確:“白線”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說明大潮離我們越來越近。
(5)江潮逼近,這時人群又怎樣了?
明確:人群又沸騰起來。
老師總結:第3自然段主要講了大潮在遠處的情景,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把江潮發出的聲音、形狀和人們的情緒變化寫得清清楚楚。
下面我們就按學習這一自然段的方法,學習第4自然段。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6)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此時人們看到了什么?
明確:看到了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①兩丈多高的水墻寫出了什么?
明確:寫出了浪潮潮頭的高。
②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條白線,現在是一睹兩丈多高的水墻?
明確:因為浪潮的距離越來越近,潮水越來越大。
(7)“浪潮越來越近,猶如……顫動起來”是怎樣的景象?從課文中找個詞來形容。
明確:浩浩蕩蕩。
①“浩浩蕩蕩”寫出了什么?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明確:寫出了江潮氣勢之大。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飛奔。
②這里實際上是指什么浩浩蕩蕩?(潮水)
③浪潮越來越近,此時的聲音是怎樣的?
(山崩地裂)
同學們,當我們讀到這兒的時候,一定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齊讀這一自然段,讀出大潮越來越近的那種氣勢。(齊讀)
老師總結:第4自然段寫江潮在近處時變化的情景。
(8)小結第3、4自然段。
這兩自然段寫潮來時的情景,先寫潮在遠處的情景,再寫潮在近處的情景,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的。
2.潮去時的景象。
(1)潮來時的景象是壯觀的,那么潮去時又是怎樣的情景呢?找出文中表現潮去時總的特點。
明確:恢復了平靜。
(2)這時江面恢復的平靜與潮來前的平靜相同嗎?
明確:不同,這時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3)是很長時間漲了兩丈來高嗎?從哪兒可以得知?
明確:不是,從“霎時”可以得知。
(4)小結:這一自然段寫潮去后江面又恢復了平靜。
三、疑難探究
本課在寫作上有何突出特點?
1.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如:“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作者對大潮到來時、大潮過后的江面上的情況采用了直接描寫的方法。這期間人們的反應則是間接描寫,襯托出大潮的雄偉氣勢。如:“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
2.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如:“江潮還沒有來”“午后一點左右”“過了一會兒”“再近些”……作者按照“潮來前——潮來時——大潮過后”的時間順序,非常清楚地介紹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氣勢。在寫作的過程中,重點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層次分明,井然有序。
四、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作者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的順序,通過寫作者在觀察時所聽到的聲音、看到的情景,以及人們的情緒變化,把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場面展現在我們眼前,使人發自內心地感嘆: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
五、布置作業
練習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8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這次有幸聽到第三屆重慶市語文賽課活動中南岸區的郭蕾老師執教的《觀潮》受益非淺,郭老師不僅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讀的興趣,而且讓聽課的老師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片段賞析一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勾出出來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學生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
生: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老師抓住這個契機,)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生:學生如臨其境地(齊讀)
(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后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于今后運用。)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老師和藹地說,)你欣賞他讀的哪些地方?
生:流利、正確,有點感情。(實事求是地評價。)
師:你能比他讀得更有感情嗎?
生:(自信地說)能。學生讀“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生:讀出了從遠到近的感覺。
師:他是怎樣讀出了從遠到近的感覺的呢?
生:拉長、變粗、橫貫江面,語氣逐漸加重,他讀出遠到近的氣勢。
師:(問讀的那個學生)你自己覺得呢?
生:剛才讀得還不夠有氣勢,我相信我還能讀得更好。(學生自發地為他的自信喝彩。)
師:你很自信,那就請你再讀一次,我們再欣賞欣賞。(可以看出老師非常尊重學生,學生有表現的欲望,老師就給他提供空間)
生:(生讀)
師:我也欣賞這句,但我更欣賞他的勇氣和自信。
我也想來讀一讀,可以嗎?老師聲請并茂地讀,還帶上了動作表演讀。(老師讀后學生自發地鼓掌。)
(老師很謙虛地問)有沒有你欣賞的地方呢?
生:您的字音很準。
師:謝謝你,你很有禮貌,對長輩稱呼“您”。
生:老師帶上了動作。
師:做動作有什么好處呢?
生:讓我們感受到了潮來時的氣勢越來越兇猛,感覺就出現在我們面前。
生:很直觀,讓我們加深了理解。
師:那誰來說說,橫貫江面是什么意思?
生:占滿的意思。
師: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到的?
生:從你讀到“橫貫江面”時做的動作體會到的。
師:一邊觀察,一邊動腦筋理解,這種學習方法很好。
你們也做做動作讀讀這句話。老師全面巡視,適時幫助,參與學生的讀和評議(學生讀得鏗鏘有力,似乎要把整個江面占滿,可以看出學生都理解了),兩個學生帶上動作讀后互相評議對方,老師加入其中一組評議時說:“我欣賞這樣的孩子,互相讀后糾正,評議,這樣能幫助我們把書讀得更好。”
(學生讀得有滋味,激發了老師讀的愿望,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在這個讀的片段里郭老師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后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老師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范,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老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愿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做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角色變換,而是從深層次分析,反映了教師對主體意識的深刻認識。這樣匠心獨具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片段欣賞二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學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準備,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學生很積極地準備。)
(指名學生個別賽讀,學生自發鼓掌,教師加以鼓勵,并與學生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謝謝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
師: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就這樣在學生競爭著讀,男女生比賽讀,老師參與其中競賽,小組比賽讀中學生讀地主動,讀得用繪聲繪色,使聽課的老師贊不絕口。
(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
在前面分別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回歸整體,老師請學生再讀一讀三段,引導下面的老師們也去觀潮。
(學生再一次帶著自己深刻的體會朗讀,使聽課的老師也感受到潮水一步一步在向我們逼近和潮水滔天的聲勢。)
師:你們的朗讀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現在自己說說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景象,可以看書說,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還可以跟著老師的畫面說。
(學生自由說,興趣很高)
學生一起邊看課件畫面邊說邊表演潮來時的景象。
(先讀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綜合,先憑借文字感悟再看課件實實在在地感受,最后學生水到渠成,很輕松地將這一段課文背誦下來。這樣達到了及時將學到的精彩的語言積累起來的目的。)
這節課老師把朗讀作為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是一種語言表達藝術。對于個人來說,朗讀是學習語言、駕馭語言、運用語言的重要方法。對于學校的教學來說,朗讀又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許多知識通過朗讀來傳達給學生,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本課教學中老師具備較高水平的示范朗讀能力,引導學生每次朗讀有層次,有目的:一讀理解詞語,二讀體會潮的壯觀,三讀把人們帶入身臨其境的感覺中,創設了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不愿意讀到讀出了味,讀得意由未盡,就這樣用讀的方式把對課文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郭老師就是這樣把學生和聽課的老師帶入了語言文字的佳境,領略課文的意味,直到下課,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意猶未盡,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來自讀的魅力。
總評:
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
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為本。
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并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并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采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整體觀潮,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
反思:
這節課的通過創設情景把讀運用得可謂靈活自如,老師能不能創設新的情境,比如設計一個綜合運用本節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各種層次的學生都參與進來,落實“三維”目標,我想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發展學生自己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是有好處的。
(語 文 課 堂網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9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后,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 平靜
聲音 形狀 氣勢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白色城墻
山崩地裂 千萬匹戰馬 浩浩蕩蕩
潮過后 平靜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10
【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編排的都是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單元訓練目標是要求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因此本課設計主要是通過朗讀及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作者譴詞造句的精妙,并能熟讀成誦,背誦積累文章3、4兩個自然段。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人聲鼎沸”、“山崩地裂”、“浩浩蕩蕩”等詞語的意思,并能加以運用。
2、了解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知道運用一些表示先后順序的連接詞,能把事物表達得等清楚。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4、讓學生領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初讀感知
1、交流布置學生查閱的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板書:天下奇觀。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觀潮》就是作者在觀看了錢塘江大潮后寫下的文章。那么,在作者眼中,錢塘江大潮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讀課文來感受一下。
揭題:觀潮。
生讀書。
2、作者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是怎樣的呢?
交流。
“觀潮”和“天下奇觀”,“觀”意思一樣嗎?作者按怎樣的順序寫“觀潮”的?
(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
二、直奔重點,感受奇觀
1、請學生自讀3、4小節,用一個詞概括潮來時的感受。
(壯觀、雄偉、氣勢洶涌等。)
2、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大潮的壯觀呢?劃下來,再讀,把它的壯觀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例舉:
⑴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你看到“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占整個江面,心里怎樣(激動),來,把這份感覺讀出來!
⑵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
師:一丈是3.3米,兩丈多高,相當于我們三、四層樓那么高,三四層樓那么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
⑶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后的資料袋。
(如開課時,已有學生說過的話,則聯系起來說說,教師可借助板畫幫助學生理解。)
然后再說:這句子寫得太妙了,可要把它讀好卻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大家都一起來練練,比賽誰讀得更棒?
⑷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這響聲會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學學(轟隆窿),文中用哪個詞來形容?(悶雷滾動)寫得多好啊,我們再來讀讀。
⑸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大家會說些啥,叫些啥?
(“潮來了!潮來了!”“大家快看哪!快看哪!”……)
對,這就叫人聲──鼎沸!我們再來讀這句話。
3、剛才通過朗讀,我們已初步感受到了潮來時的雄偉壯觀,可是卻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請你聽老師讀一段話,看看誰有本事能聽出文中是用哪幾個詞把潮來時的順序寫清楚的?
⑴ 師讀:(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括號中的詞語教師在讀時,故意有意識地加以強調。)
請學生動筆做: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 )向我們移來,( )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 ),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交流: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
(由遠到近。)
一起再讀這段文字。
⑵ 師:潮來時,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觀看錄像。
(錄像播放潮來時的壯觀畫面。)
⑶ 錄像是老師的一個朋友拍的,他普通話不好,想請同學們幫忙配一下音,行嗎?配音的時候最好能朗誦出來,行嗎?
學生再次練讀、試背。同桌練說。指名配樂給錄象配音。集體配樂配音。
(有難度的學生允許看著前面括號中的連接詞。)
三、鞏固基礎,抄寫片段
請學生抄寫文章3、4兩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檢查背3、4兩節。
2、老師說詞語的意思,請學生猜詞語。
聲音很響,好象雷在滾動一樣。(悶雷滾動)
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人聲鼎沸)
風和浪都很平靜。(風平浪靜)
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齊頭并進)
山上的巖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山崩地裂)
形容氣勢很大。(浩浩蕩蕩)
請學生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讀。
3、做填空題,可選擇第二題中的詞語來填:
我去海寧觀潮,剛開始,看到(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象( ),頓時,( )。后來,隨著響聲( ),白浪翻滾,一浪浪( ),一浪浪( ),那聲音如同( )。
二、教學2、5兩節
師:潮來時,場面非常得壯觀,那潮來的前后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讀讀文章2、5自然段,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生自讀2、5小節,交流。
(引導學生感受到無論是潮來時,還是潮來的前后,錢塘江總是那么的美麗、迷人。)
交流第5小節時,理解“霎時”“風號浪吼”的意思,能給“霎時”換詞。
三、回顧全文,體會寫法
師:蘇軾稱贊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其實,錢塘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無論是靜態還是動態它總是那么叫人神往,再請同學們讀全文,感受一下。
四、推薦閱讀,課外拓寬
拓寬閱讀《同步閱讀》中的相關文章,然后交流學習。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11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一、是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涌來時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來,風號浪吼地離去”,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然是一個“奇”。
二、是以讀貫穿全文,想象感悟
讀始終是語文課堂的主角!語文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后,我就讓孩子們去閱讀文本,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偉壯觀。劃出有關句子,朗讀交流。
孩子們對潮來時的描寫特別感興趣,因為它那么直觀,那么生動。讓他們讀后,就讓他們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雖然沒去過,雖然不能現場感受,但是能結合詞句那么想象一回,也是生動的。我想在孩子們的腦中,至少已經有好多個版本的“錢塘江大潮”了。
三、是圖文結合,情感收場
在大量的讀、說,體味、想象后,錢塘江潮水在孩子們的鬧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時,我出示了錄象,觀看錢塘潮水,加深對課文句子的理解。看完,我說:“站在觀潮臺,面對如此的潮水,你想說什么?”將它寫下來。孩子們寫后(幾句話),進行了交流。說的就是感受、感嘆、神往……
一堂課下來,感覺自己對課堂的幾個地方把握的不太好。
一是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級過渡的時期。但對于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
二是對學生的理解,由于剛接過這個班,對學生的學習等各個方面情況還不熟悉,有些包容,只對出現的問題點到為止。在讀書時對于生生互動、點評做的還不夠好。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正。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12
【教學目標】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
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錢塘江大潮錄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潮”是一種怎樣的奇妙現象嗎?哪位同學能把你所知道的知識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呢?
(“潮”是大江大海水面發生定時漲落的一種自然現象。)
(板書:潮)
師:一位曾經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
2、聽課文朗讀,并思考問題:
師: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在聽的時候注意:
他描繪的觀潮是一種怎樣的景象(雄偉壯觀)?你覺得文章寫得美嗎?美在哪兒?
聽課文朗讀,讀后,學生逐一回答問題。
二、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1、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觀看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師范讀,學生讀。
師:“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呢?
學生可回答前兩個問題,質疑第三個問題。
師:現在請同學們帶著這個疑問,快速閱讀全文,看一看,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出來。
學生閱讀全文,找出順序,并能按照課文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
課文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寫的。
(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2、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三個情景是一樣的嗎?下面,讓我們首先來學習第2自然段。
學生默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作者在這一段里交待了什么?
(交待了時間、地點。)
主要描寫了什么?
(描寫了潮來之前景象和觀潮人的場面、心情。)
(相機板書: 籠罩煙霧 風平浪靜)
學生齊讀第2自然段。
3、指名讀第3自然段,要求:
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的?又是從哪些方面來描述的?
讀后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⑴ 作者是按照“遠→稍近→近”的順序寫的。
(板書:遠→稍近→近)
⑵ 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⑶ 啟發質疑:
① 遠處時,大潮是怎樣的景象?
(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
② 稍近時,大潮是怎樣的景象?
(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
⑷ 引導學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⑸ 理解后練習背誦:
指名學生讀,其它學生邊看課件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背誦3、4自然段。
4、指名學生讀第5自然段:
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
讀第5自然段體會。
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拔: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
5、指導學生朗讀。
(適時板書: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贊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五、總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學生小組進行小導游練習。
【板書設計】
潮來前 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
遠 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
觀潮 潮來時 稍近 拉長 變租 橫貫江面
近 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
潮過后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13
第一課時: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1. 小組合作,探究課文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情景,體會其雄偉壯觀。
2. 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3. 體會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特點有順序的描寫方法。
三.教學重點: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句子;學會按序背誦課文。(文字序領與畫面結合法)
四.教學難點: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五.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法 感悟發現法 引導發現法
六.學習方法:小組合作(讀書發現--質疑問難--組內合作--組外協作)、感悟發現法
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錢塘大潮錄象
八.教學流程:
一. 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 談話,板題。
2. 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 導入3、4自然段。
4. 出示學習目標。(目標教學法)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 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 合作學習提示: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為什么?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b.你在學習中有什么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么?
3. 組建合作小組
4. 組內合作學習 (感悟發現法)
5. 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 引導小組感悟。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導發現大潮雄偉壯觀(想象和實踐表演);d.感情朗讀。(引導發現法)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 范讀課文,聽后練習。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 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 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 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匯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里,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匯
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選派一代表報告)
3. 師生共同評價
七、結束語
八、板書
觀潮
悶雷滾動出白線
潮頭怒吼貫江面
山崩地裂城墻現
錢塘奇觀天下傳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14
《觀潮》這是一篇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讀為主,以讀為本。讀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方法,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礎,要讀字當頭,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情境,讓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一、激發興趣。興趣是的老師,有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因此,在教學三、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談一談讀了之后的感受。談完感受后再鼓勵并引導學生把這種感受帶入自己的朗讀中,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大潮的壯觀。為了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我還組織學生比賽讀、輪流讀、表演讀等形式,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
二、充分感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內容,并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讀出真情實感。因此,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錢江潮的雄偉氣勢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增加對錢塘江大潮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在熟讀的基礎上,出示課文中描寫江潮的四字詞語,然后讓學生用這些詞語復述潮來時的情景,以此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
三、加強指導。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以學生跟讀的方式指導學生的朗讀技巧。
通過本節課的朗讀訓練,不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而且朗誦情況也比以往稍好一些。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學生的朗誦水平、語文能力都可以得到較大提升。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朗讀課文,將視頻傳送至班級微信群,布置學生觀看錢塘江大潮視頻。
【媒體應用說明:本環節教師通過微信收集課前相關的資料,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參與到教學中來,使教學環節提前到課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江山如畫、風光秀麗,你一定去過許多旅游勝地、大山名川,今天,我們一起去錢塘江追逐一場水的盛宴。
板書:觀潮(指導書寫“潮”)
(齊讀課題。)
【運用希沃中的漢字功能學習“潮”。】
二、預習入手,了解學情
1、昨天回家都預習了嗎?讀課文了嗎?老師把檢查的權力交給大家:
出示學生預習時的朗讀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聽,運用班級優化大師進行點評。
檢查生字讀音情況:
課文讀過了,生字詞語一定難不倒大家。
(3)檢查多音字情況
【運用希沃動畫功能,色差功能檢查生字詞。】
(4)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嗎?
(5)游戲:找出描寫聲音的詞語。
【運用希沃課堂活動中的超級游戲,進行辨認。】
三、朗讀感悟、發展語言
1.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呢?
2.自由練讀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寫潮水的句子,邊讀邊思考,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把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學生練讀。)
3.學生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情況依次出現課件內容:
出示課件內容一: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呢?板書:悶雷滾動
【運用音頻,讓學生聽聽悶雷的聲音,感受潮來時的聲音之大。】
作者用“悶雷滾動”形容潮水的聲音,真是太形象了。我們一起讀出大潮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雄偉氣勢。(學生齊讀。)
出示課件內容二: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么?東邊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人們是怎樣沸騰的呢?我們一起來表演看看。
(學生用歡呼、尖叫等各種聲音來表示。)
板書:一條白線
這就是沸騰,課文中還有一個詞語能形容這種場面,能找到嗎?
能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嗎?
指名讀,齊讀。
出示課件內容三: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板書:橫貫江面
【讓學生展開想象,在黑板上拖曳圖片,感受一條白線逐漸拉長變粗的過程,相機理解“橫貫”。】
讀出這種感覺來。
出示課件內容四: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條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你從這句話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兩丈多高優多高?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多么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
板書:白色城墻
分男女比賽讀。
出示課件內容五: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這樣寫好在哪里?
板書:白色戰馬山崩地裂
喜歡這句話的舉手。老師也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要讀好它還真不容易,下面我們大家再準備準備,待會來比比賽,看誰能讀出這種氣勢。
指名讀,評價鼓勵。
師:你為何把山崩地裂讀得那么重呢?
生:因為這體現了潮聲很大。
師:聲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戰馬。還有哪位同學也想讀?(指名讀)
師:讓我們一起感受這壯觀的景象吧!(生齊讀)
師:你們入情入境的朗讀讓我仿佛(播)看見了這白浪翻滾飛奔而來的`情景,聽見了這千軍萬馬奔騰的聲音(播放聲音)。那一浪推一浪的樣子(播),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那氣勢活像千軍萬馬發動進攻時,馬不停蹄、勢不可擋、排山倒海的情景。(理解齊頭并進)
師:你和作者想到一塊兒去了。
小結: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4.出示錢塘江大潮視頻,邊看邊想,你想起了課文中那句描寫潮水的句子。
這樣壯觀的大潮是怎樣形成的呢?
【運用動畫功能,放大鏡功能,明白潮水形成的原因。】
6、練習背誦:
這么優美的詞句,這么精彩的段落,你們愿意將它背下來嗎?
你可以根據板書背誦,也可以根據這些表示描寫順序的提示語來背誦,老師還可以提供錄像幫助你背誦……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根據錄像背誦。
7、提示語練習背誦: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頓時。過了一會兒,。那條白線。再近些,。浪頭越來越近,;那聲音。
【運用圖層,進行提示背誦。】
五、拓展作業1、把潮來時的景象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有關錢塘江的文章、圖片,準備下節課與同學交流。
3、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16
一、寫出本課中帶有下面偏旁的生字,并用生字組成詞語
氵: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字組成詞語
若( )若( )( )( )相接 人( )人( )( )( )并進 山( )地( )( )天( )地
三、選詞填空
平靜 安靜 寧靜
1、房間里非常( )只聽見鐘表的滴答聲。
2、幾只小船飄蕩在( )湖面上。
3、夜晚,( )的鄉間小路上連一個人影都沒有。
《觀潮》導學案教師版 篇17
一、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吞天沃日( ) ②如履平地( ) ③一舸無跡( )
④鯨波萬仞( ) ⑤珠翠羅綺( ) ⑥艨艟數百( )
二、解釋加粗的虛詞
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遠出海門________
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
三、解釋下面加粗的詞
①略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標槍________
③吳兒善泅________ ④披發文身________
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鯨波萬仞________
⑦僦賃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____
四、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讀文答題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解釋下列詞語
①既望( ) ②際天( )
③既而( ) ④沃日( )
2.翻譯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橫線上應填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總寫大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寫潮的描寫順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①w^ ②l[ ③g7 ④r8n ⑤q! ⑥m6ng ch#ng
二、①助詞,的 ②代海潮 ③介詞,憑 ④介詞,在
三、四、(見注解)
五、1.2.略 3.江橫玉系腰 4.(第1句) 5.由遠及近。 6.狀寫海潮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