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精選14篇)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八個生字,會寫十二個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理解內容,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周恩來的所見、所聞,體會并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
3.練習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周恩來的所見、所聞,體會并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
教學難點:
1.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周恩來的所見、所聞,體會并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
三、教學策略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文章結構嚴謹,層次清晰。各層次之間過渡自然,層層推進。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讓學生了解周恩來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志向引發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系在一起,二是引導學生繼續學習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自足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整體感知
1.齊讀課題。
2.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的一至六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面對著繁華、熱鬧的租界地,面對著大伯含糊不清的話語,使他產生了哪些疑問?讀出相關的語句。
出示課件:
租界地是什么樣的?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3.只有十二歲的周恩來在聽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后提出了這么多的疑問。而“中華不振”這個詞語在課文中多次出現,看來這個詞語一定很重要,那么中華不振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課件:
振:①搖動,揮動;②奮起,興起; ③救; ④振動。
【設計意圖】用指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出周恩來在疑問中不斷地追問和思考,感受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
(二)深入學習,品讀感悟
1.默讀課文的七、八自然段,那周恩來是從哪兒看出了中華不振的呢?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做簡單批注。
出示課件:
認真默讀課文的七、八自然段:
周恩來是從哪兒看出中華不振呢?用曲線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將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有感情地讀讀這些語句。
2.全班交流感受。
(1)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這一帶”和“別處”分別指的是哪里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讓學生把感受充分地交流。
(2)而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突然發現有個中國婦女正在哭泣,而旁邊站著一個大個子洋人,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下面請同學邊讀原文內容邊填空。
出示課件:
她原指望( )。誰知( ),反而( )。( )。但是,( ),( )?只能( )。
再讀讀你們剛才填空的內容,就這些內容你們會產生怎樣的疑問呢?
將我們體會到的周恩來的感受通過讀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借助課前查找的資料,學習運用資料理解課文內容談感受。
3.總結學法。
通過讀七、八自然段,我們抓住了周恩來的所見、所聞,體會并揣摩他的想法。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在后面的學習中還要用到這樣的方法。之前我們了解了中華不振的字面意思,現在也正是這種方法讓我們和周恩來一樣明白了“中華不振”的真正含義。
教師導語一:當時,中華大地民不聊生,可在這租界地里……
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教師導語二:同學們,在租界地里,我們中國人的遭遇是多么的可憐可悲啊……
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4.師生對讀課文第九自然段。
師:當魏校長問大家為什么而讀書時,有的同學說──
生:為明理而讀書。
師:有的說──
生:為做官而讀書。
師:也有的說──
生: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師:而周恩來卻說──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同學們發言的場景周恩來看在了眼里,發言時說的話他聽在耳中。而他卻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言。就還有我們剛剛學到的讀書方法猜猜周恩來在想些什么嗎?你們可以結合上下文或資料來試想,然后把它寫在紙上。
出示課件: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言。他在想:______________。
周恩來此時不僅是他回答的語氣是清晰而堅定的,更是他經過沉思后做出的決定和他遠大的志向與抱負,同樣是清晰而又堅定。他不但是這樣說的,他的一生也是這樣做的。
(三)總結全文,感情升華
是啊!周恩來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遠大志向的人,他的一生都在為這個遠大的志向而努力奮斗。
出示課件:介紹周恩來的生平事跡。
周恩來的一生不但是這些說的,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當他聽到中華不振時想到的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在思考中產生了問題。當他看到我們中國人倍受欺凌時他想到的還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因為他想到的是振興中華,不再讓中國人受欺負,所以才說出了這震撼人心的一句話,讓我們帶著感受再來齊讀課題。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你將周恩來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感人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五、設計意圖
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本單元圍繞“立志”這個主題安排了兩篇主體課文和語文天地。主題課文教育學生從小要立大志,并懂得要實現自己的志向必須發奮努力。“語文天地”設計了辨析形近字、用詞造句、仿照文中句子“寫一寫”等語文基礎知識訓練。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是學生認識到要實現任何目標都要通過艱苦的努力。 教學目標
1. 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懂得要從小立大志,并為實現自己的志向發奮努力。
2. 綜合運用獨立識字的步驟和方法識字21個,會寫13個。認識多音字“要”和“難”,明確其在具體語境中的讀音。能夠區分:“禍——鍋”等六組形近字。
3. 繼續練習默讀,做到重點段落不出聲、不指讀。
4. 會用課文指定詞語造句,能結合“語文天地”用“為?而?”和“雖然?但?”仿寫句子,表達自己的志向。
5. 抄寫課文中的好詞好句,積累成語,并逐漸由課內引向課外,培養積累成語的好習慣。
6. 認識逗號與句號,初步學習使用。
教學重難點
1. 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認字21個,寫字13個。
2. 認識逗號與句號,初步學習使用。
3. 通過課外閱讀和其他語文活動,培養語感,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方法
1. 重視朗讀訓練,引導體會情感,練習朗讀。
2. 重視生字詞正確書寫的練習和指導,養成較好的書寫習慣,要求把字寫工整。
3. 自主學習生字詞,學會積累詞語。(重點是四字詞語)
4. 同桌合作學習及小組合作。
5. 聽寫字詞以檢查預習和復習鞏固的效果。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研究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重點詞句、展開想象、資料補充等多種閱讀方法,揣摩人物內心世界,進而體會文章內容。
2、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祖國繁榮民族振興而努力學習的志向。
3、厚積薄發,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難點——了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抓主線
1、詩人流沙河曾說過:“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來從小立志——生齊讀課題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研究下少年周恩來為什么立下這樣的志向!
3、指讀課文,回答問題,師板書:中華不振。
二、精讀課文,知因果
(一)組內合作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你從哪里感受到中華不振的?
(出示閱讀方法:讀書時要一想二畫三批注)
2、組內交流
(二)研讀課文全班交流(學生找到哪里,老師相機處理哪里)
1、品讀詞句,初步感受中華不振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么,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過哭訴著、得意洋洋的對比描寫體會中華不振。
●從洋人欺侮中國人后趾高氣揚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華不振。
●從當時婦女的穿著“衣衫襤褸”體會中國當時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難,體會中華不振。
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通過“不但不……反而……”這組詞語體會中國巡警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對中國人的生命漠不關心,感受中華不振。
●體會這是在中國的地盤上,國人當時得不到最起碼的公道,沒有地方說理、沒有地方申訴,感受中華不振。
訓練:
(1)展開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警察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么?
(2)談談感受:作為一名中國人,你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受到這樣的欺凌是一種什么感受?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的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從“緊握著”這個詞語體會國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憤怒壓抑在心中,想象他們當時是什么心情呢?
●從“只能”、“誰又敢怎么樣呢?”看出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都沒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去反抗,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華不振。
訓練:
(1)修改句子
“誰又敢怎么樣呢?”這是什么句子?改成陳述句。
(2)比較句子
①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的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②微觀的中國人讀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的租界里,誰都不能怎么樣,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通過對比句子體會反問句的語氣更為強烈,進一步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3)感情朗讀,讀出憤怒與無奈。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這段話主要讓學生體會“闖進”,在中國人的地盤還要闖進來,說明這也是中華不振。
(教師相機處理1~6段)
2、整合前面,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正是因為,所以他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
3、資料補充,深入感受中華不振
教師出示資料:1885年,上海的黃浦公園在租界內建成后,便在公園門口豎立了刻有園規的牌子:“一、腳踏車及犬不準入內……五、除西人用仆外,華人不準入內……”民間將此概括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這是對一個民族公然的侮辱,也是中華不振的有力證明。
4、正是目睹了這些不平等的待遇,深切地感受到了“中華不振”,所以少年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請你們再鏗鏘有力地說一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拓展延伸
1、言志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你們是國家的棟梁與希望!
(發散思維、語言訓練)你想為而讀書?
2、贈言
從你們的話中我讀懂了你們對祖國深深的濃濃的愛,古有岳飛的“精忠報國”,今有你們的以天下為己任,老師想把流沙河的《理想》送給你們。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方法,認識本課16個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2.指導書寫生字。
3.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教育孩子們從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實現自己的志向必須發憤學習。
4.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5.繼續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教學重點:
1.運用綜合識字方法,認識本課16個生字。
2.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教育孩子們從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實現自己的志向必須發憤學習。
教學難點: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教育孩子們從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實現自己的志向必須發憤學習。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字撲克牌 搜集有關“周恩來”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周恩來是誰嗎?請把你搜集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周恩來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大家一起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這篇課文不長,同學們想聽老師讀一遍,還是自己試著讀?(學生表示自己讀。)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2-3遍),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畫出來,用你喜歡的識字方法去解決。
2.師:同學們在認字時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難,現在請同桌同學互相讀一讀,如果他還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幫幫他。
(老師了解學生字已基本認識。)
3.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課件:認字表中的字。)
這些字你都認識了嗎?向小組同學介紹你的識字好方法,哪個字難記,也請同學幫幫你。
四人一組交流記字方法,找出那些難記字,重點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各組活動情況。
4.全班交流:同學們學得非常好,你們組還有沒有認為難記的字呢?
指名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按詞語記:崛起 年齡 振興 欽佩
5.指名帶讀難記字,學生自己解決的字,老師抽卡片讓大家讀。
三、鞏固識字
師:現在游戲時間到了,讓我們一起做游戲吧。
1.撲克牌。
今天老師教大家玩兒一個新的游戲:撲克牌(撲克牌是用認字表中的字印成的牌。)
先說游戲規則:組長負責,大家輪流抓牌,牌抓完后大家輪流出,出的什么字,就拼讀出來并組個詞,如果哪個同學不會,小組同學幫幫他,抓緊時間,看哪個組玩的次數多。
2.闖關。
小狗先生給我們設了詞語關,誰愿意來闖關?
指名闖詞語關,如果他讀對了,請大家跟他讀一遍,如果讀錯了,請你幫幫他。
四、再讀課文
風來了,它吹了一口氣,生字寶寶全回到課文中了。
1.請你自己默讀一遍課文,找出校長問大家“為什么要來讀書”,三個同學分別是怎樣回答的,你喜歡誰的回答,為什么?
2.三種回答:
為了家父而讀書。
為了光耀門楣而讀書。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3.“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你怎樣理解?(知道“中華”即中國。知道“崛起”是強大起來的意思。知道周恩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是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為億萬人民深深愛戴。知道周恩來讀書的時候中國還很落后、貧窮。統一起來就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這句話是周恩來小時候說的,他認為自己讀書,是為了將來使祖國強大起來。)
你認為這句話應該怎樣讀?(指導朗讀)
4.你為什么而讀書?
為什么而燒水(掃地、鍛煉等)?
用 為 而 。說一句話。
5.自由讀文讀出自己的理解。
6.帶著對周恩來的欽佩之情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抽卡片讀詞語。
2.請大家自己默讀課文,找出文中的成語,寫在采蜜本上。
二、互相交流 ,拓展延伸
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了志向應當怎么做?
我們要從小立大志,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要發憤努力。
三、指導寫字
寫字表中的字是:(出示課件,寫字表生字。)
看看這些生字,你想寫哪一個?
學生自主選擇后,老師指導。縣、顧、略、微容易寫錯,請同學們注意。
1.先觀察這字的結構,給它們分配房間,觀察字的間架結構。
2.老師范寫,學生邊看邊書空。
3.自己描書上的字,在田格中仿寫。
4.寫完后立起來欣賞,找出優缺點再接著寫。
5.寫完后同桌交換檢查,選出漂亮的字畫一顆小星星。
附:板書: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為了家父而讀書。
為了光耀門楣而讀書。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為 而 。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識字寫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鏗鏘有力、振興中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并聯系實際,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預習課文,熟讀課文。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在12歲的時候,就立下了這樣遠大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二、預習展示,字詞過關。
1、出示文中詞,兩人小組過關讀。加點字的讀音易錯,要特別注意。
崛起 巡警 叫嚷 諸生 踴躍 效仿 懲處 喝彩
帝國主義 熱鬧非凡 為之一振 鏗鏘有力 耀武揚威 得意揚揚
2、小組展示讀。
3、齊讀。
4、指導書寫易錯生字: 嚷 巡
三、課文朗讀,把握內容。
1、指名輪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隨機正音,指導讀出語氣,在讀中理解“租界”、“中華不振”、“耀武揚威”、“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的意思。
2、概括課文的三部分內容。瀏覽課文,你覺得課文寫了幾件事?能概括出來嗎?
(1)初到沈陽,聽伯父說不能到租界去,因為當時中華不振。
(2)周恩來和同學闖進租界,看到外國人軋死了中國人,中國巡警不但不為中國人撐腰,還加以訓斥,圍觀者也敢怒不敢言。
(3)在修身課上周恩來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目標。
四、精讀感悟,領悟周恩來立志原因。
(一)第一部分
1、找出周恩來初到沈陽后和伯父的對話,并用心讀一讀。
2、出示對話部分,師生分角色朗讀。
3、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
4、同桌分角色朗讀。
(二)第二部分
過渡:聽到伯父說不讓自己到租界去,還說是因為“中華不振”,周恩來疑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到租界看個究竟。于是在一個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
1、周恩來和同學闖進租界,先看到了什么與租界外不同的景象,又看到了什么令人氣憤的事情,用( )和【 】標出來。
2、指名讀周恩來和同學在租界里看到的景象。
3、出示租界外老百姓的生活圖片,想象周恩來此時的心情。(傷心、難過,為中國這么落后)
4、出示第八段中周恩來看到的令人氣憤的事情,指名學生朗讀。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么,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5、把“哭訴、得意揚揚、原指望、誰知、不但不、反而、只能”變紅,再請學生朗讀,聽著朗讀,你腦海了浮現出了什么畫面?
6、邊讀邊想象畫面有助于我們理解課文,請大家運用這種方法,自己讀一讀這段話。
7、把你看到的畫面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齊讀。
8、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
為什么洋人軋死了中國人還得意揚揚?
為什么中國巡警不懲處洋人,反而把中國婦女訓斥一通?
為什么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卻“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9、這無數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什么?(中華不振)
你們的疑問也一定是周恩來的疑問,此時此刻,周恩來才真正理解了他初到沈陽后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了。
(三)第三部分
1、從租界回來,周恩來常常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想什么呢?
2、在修身課上魏校長問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時,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有的說……有的說……還有的說……
怎樣叫踴躍回答呢?師生再現一下當時的情景,理解“踴躍”的意思。
3、通過教師引讀感受周恩來的抱負和胸懷。
當魏校長請一直靜靜坐著的周恩來回答時,他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生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出示)讀!
同學們,周恩來為什么而讀書?(生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請同學們清晰而堅定地回答,周恩來為什么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么而讀書?”(生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請同學們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什么而讀書?(生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是的,12歲的周恩來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五、總結全文,感悟三件事的內在聯系,尋找讀寫結合點。
1、周恩來在修身課上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目標,你覺得原因是什么?
2、課文寫了三件事,你覺得它們前后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嗎?
聽伯父說不讓去租界是周恩來闖進租界去的一個原因,在租界里看到的這件事不但讓周恩來真正懂了了“中華不振”的含義,還是他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遠大志向的直接原因。
3、是啊,一個人樹立一種讀書目標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讀了這篇課文,你是否也要好好想想“為什么而讀書”這個問題呢?那就請仔細想想,你是為什么而讀書的,或者說從今天起你準備為什么而讀書?
4、我想,你之所也樹立這樣的讀書目標,一定也有原因,那就讓我們好好思考一下,然后仿照課文的寫法,以“為 而讀書”為題,寫一寫自己的故事。
六、布置作業。
1、以“為 而讀書”為題,仿照課文的寫法,先詳細寫一兩件事,然后引出自己樹立的讀書目標,寫自己的成長故事。
2、繼續深入閱讀課外書《少年周恩來》,為下周閱讀課的讀書交流做準備。(已經提前一周布置學生閱讀這本書)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本文記敘了周恩來小時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古詩,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愛國情懷和遠大志向。
教學目標
1. 認識1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繼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3. 繼續練習默讀,做到重點段落不出聲,不指讀。
4. 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積累成語。會用“為?而?”造句。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生字詞。
2.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 為更好理解人物的愛國情懷和與遠大志向,需要學生在課前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事跡。
教學方法
闖關識字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周恩來的生平事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范讀課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它是我們前進的目標,能把你的志向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嗎?(指名說)
同學們看看圖中的這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是誰? 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第一任總理——周恩來,那他小時候又立下了怎樣的志向呢?
今天,我們就走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了解周恩來總理小時候就立下了的志向。齊讀課題。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注意字的讀音。
(板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帶著滿腔熱情有感情地讀課題。
二、放手試讀,感知內容。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 標注自然段。
3. 分段讀課文。
三、闖關識字,認寫結合
第一關:我會認。
1. 認讀生字。a. 自由讀。b. 齊讀。c. 開火車讀。
2. 出示本課出現的生字新詞。齊讀。
3. 多音字:要(y āo yào )
1. 老師要求我們認真聽講。
2. 這件事很重要。
第二關:我會用
1.小組合作。(組詞、造句)
2. 小組匯報。
3. 分享四字詞:光耀門楣、環顧四周、若有所思。
4. 齊讀推薦詞語、成語。
第三關:我會寫。
1. 想一想:自己觀察生字,并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
2. 說一說:同桌互相說一說,交流認字的好方法。
( 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形聲字、編順口溜)
引導學生書空“顧、舉”的筆畫。
3.寫一寫。
觀察字形,哪一筆容易出錯?怎樣把字寫好看。
將孩子說的生字板書在黑板上,邊說邊提醒:上下結構、左右結構 重點指導“舉、顧”。“舉”下邊不是“豐”。“顧”的左邊筆畫。
4. 學生在《好字行天下》本上描紅、寫字。
5. 展示評價。
四、以讀促悟,以悟促學
(一) 、生字回文
1. 同學們,你們順利地闖過了三關,和生字寶寶成了好朋友,現在,咱們和它們一起回到文中,和你的同桌一起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文章講了什么故事?
(二)、細讀感悟
1. 指生讀第一段,明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
2. 這位面帶笑容、和藹可親的校長來到教室問同學們“你們為什么而讀書呢?”
同學們分別如何回答?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
(解釋“光耀門楣”的意思——指為家族爭光)
3. 周恩來是怎么回答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前面的兩個同學說是為家父、為家族而讀書,他們的心中想的是自家,是小家,志向很狹小,而周恩來是為大家——國家的強大的而讀書,相比較而言,周恩來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他的志向是遠大的。)
4. 一個12歲的小男孩立下這樣遠大的志向,他是隨口說說,說大話的嗎?從哪些詞語或句子可以看出來?
(1)通過“若有所思、鄭重”體會出他立志是經過慎重地思考的。
(2)帶著這種感情再讀此段。
5. 思考: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這樣的志向呢?(中國貧窮、落后)
(1)師利用圖片,更直觀地解說當時的歷史。以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感情。
(2)周恩來一生勤勤懇懇、嘔心瀝血、任勞任怨,即使是在病重住院,生命的最后時刻,還抱病操勞國事,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人民。他用自己的一生實踐了少年時代的誓言。
再次朗讀這位有滿腔愛國熱情的小男孩的志向。(出示課件)
6. 你們覺得老校長對誰的回答比較滿意?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從“渾身一振、大聲說、連忙問道”等詞體會此刻老校長的心情。
7. 周恩來是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不是為自己,他心中裝著的事國家,他的胸懷博大、志向遠大。他所說的正是老校長對少年一代的期望。齊讀5-7段。
8. 是啊,周恩來從小就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多么偉大的志向,多么有志氣的同學呀!所以周恩來這個名字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在全校師生中傳播開來。并且一直傳誦到現在。
五、積累運用,拓展遷移
1. 同學們,在祖國貧窮落后的時候,周恩來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你們覺得中國現在強大了嗎?說一說你是為什么而讀書的?并用“為?而?”的句式說一說。
2. 同學們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努力學習相信我們的愿望一定會成為美好的現實。
六、作業設計:
1.按要求書寫生字、組詞、造句。
2. 用“為?而?”造句。
板書設計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為家父
為光耀門楣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愛國情感濃烈志向遠大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班會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認識到立志、勤學、成才之間的關系,認識到個人發展與國家強盛、民族興旺之間的關系,引導同學要“志當存高遠”。
2、通過班會活動,激勵同學們為理想,為未來而更加努力學習,不斷地完善自我。
3、通過班會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為新世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而奮斗的理想,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這次班會為新的起點,向更高的目標奮進。
4、通過班會活動,在明確個人奮斗目標同時,明確班級奮斗目標。
活動準備
1、確定主題,選擇主持人;
2、討論班會內容及過程;
3、組建辯論隊,確定主辨手。
4、編寫主持人串詞
5、主辨手帶領本辯論隊組織材料
6、布置會場。
活動過程(共30分鐘)
第一項:主持人發言
第二項:故事表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三項:詩朗誦:圓明園,你在哪里
第四項:主持人宣布辯論賽程序及規則,開始辯論
一、賽制
四對四組團體辯論賽
二、辯論賽程序
1、宣布辯論賽開始
2、宣布辨題
3、介紹參賽代表及所持立場
正方: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
反方:為自己而讀書
4、介紹參賽隊員及嘉賓
5、宣布辯論規則
(1)時間提示
(2)辯論規則
6、開始辯論:
(1)正方一辨發言(2分鐘)
發言內容:我國地大物博,上有5千年的文明歷史,可以說中國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盛譽,可是近代的中國,抗日戰爭……簽下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使原本富強的中國一下子跌入谷底,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處處受到外國人的欺壓,侮辱。這段歷史成為中國人心中難以磨滅的痛。對于侵略國這樣的野蠻行徑,我們有血有肉的中國人強烈抗議,每一份簽名!每一份控訴!都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愛國之心!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作為振興中華的主力軍,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又該做什么呢?無法改變中國現狀的,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國家不僅僅依靠單純的愛國熱情就能建立起來,更需要的是知識、科技、人才!以天下偉人,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因此我方認為:我們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反方一辨發言(2分鐘)
發言內容: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古國,歷史有值得我們回憶和歌頌的,也有我們的恥辱,不過。那都已經是過去式了,面對當今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我們不應該沉浸在戰爭的年代,我們要加強自身的素質、文化知識,強大自己的才能,然后再強大國家,俗話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我們應該強大自己的實力,才有能力去與外界抗衡,綜上,我方認為:為自己而讀書。
(3)正方二辨選擇反方二辨或三辨進行一對一攻辨(1分鐘30秒)
(4)反方二辨選擇正方二辨或三辨進行一對一攻辨(1分鐘30秒)
(5)正方一辨進行攻辨小結(1分鐘30秒)
(6)反方一辨進行攻辨小結(1分鐘30秒)
7、自由辯論
本階段正反方辨手進行流水發言,發言辨手落座結束另一方辨手必須緊接著發言,同一方辨手的發言次序不限。(8分鐘)
8、觀眾自由提問
觀眾提問階段正反方各回答觀眾提出的問題,一個問題回答時間為1分鐘,如一個辨手回答時間未滿,其他辨手可以補充。
9、結辨
辯論雙方應針對辯論賽整體態勢進行總結陳詞。
三、總結辯論賽
1、班主任及嘉賓評析發言(略)
2、詩朗誦: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3、主題班會結束
四、活動意義
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過:“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蔡元培先生早在上世紀初就提出了“國民教育以養成健全人格為標準”。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格的偉大。”所以,我認為,在悄無聲息中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做好的一項工作。
五、配套活動計劃
1、觀看電影《周恩來》
2、系列主題班會:
(1)做個有責任該的人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8
【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示了少年周恩來的廣博胸襟和遠大志向。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喧嚷、得意揚揚、懲辦、志向、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廣博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激發同學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欲望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板書)齊讀,個別讀。問為什么這樣讀?
(你們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
2、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事跡。
二、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
1、同學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自讀考慮:課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文中寫了三件事,中間有兩次過渡。第一次是過渡句:“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疑惑疑惑,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這句話銜接的上文是周恩來在聽到伯父說的話之后經常想問題,說明正是這些問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個究竟,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來闖入租界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過渡段,即課文的第9自然段。“從租界回來以后,同學們經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深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緊承上文周恩來在租界里切身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這一句話巧妙地把課文引入了下文對修身課上這件事的敘述。)
四、學習課文的第一局部
指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引導同學體會。如,在讀周恩來與伯父的對話時,“為什么?”“那又是為什么呢?”要讀出疑惑和追問的語氣,體會周恩來對這些事情的關注;“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疑惑的語氣,體現出周恩來在疑惑中不時地追問和考慮。
五、學習課文第二局部
1、讓同學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么?
2、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自身的同胞在自身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結合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體會當時我國貧窮落后、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社會實際,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體會周恩來當時的心理感受。)
六、學習課文第三局部
1、考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么意思?
(聯系圖片過去的中華、現在的中華在你心中的樣子。)
2、討論:
是什么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聯系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從“同學們經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深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言”,到“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同學可以體會到周恩來絕不是出于一時激動,而是在此之前經過了認真充沛的考慮才立下了遠大志向,他的志向異常堅定,以后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3、抓住“同學們經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深思”一句,結合周恩來看到“中華不振”的實際和他在修身課上鏗鏘有力的話語等內容,推想一下周恩來一個人在深思什么,讓同學談一談或寫一寫自身感受到的少年周恩來的內心世界。
七、深入探究,感悟升華
1、再讀課文對比中理解,考慮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同學體會到,為明理、為做官、為掙錢、為吃飯而讀書,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聯系起來。在這樣的對比中,使同學感受到少年周恩來的廣博胸懷和遠大志向。)
2、以小組為單位提出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恰當的評價指導。
3、學了這篇課文,談談你的感受。
4、誦讀課文:
⑴讓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小組讀。
⑶個別讀課文。
八、課外延伸
1、讀一讀周總理的格言。
2、閱讀《立志爭光》。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風和日麗、疑惑不解、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的意思并且能夠在實踐中運用。
2.通過反復朗讀,找出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了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同學們,你們現在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回頭看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小時候為什么讀書?
(二)同學介紹搜集周總理的資料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看有關周總理小時候的錄像資料,特別是講他在修身課上回答校長的情景。
(四)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強調要求:
(1)讀通課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詞語,借助工具書或者聯系上下文解釋。
(2)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并在書上作上記號,待會在全班交流。
(3)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幾件事?周總理小時候為什么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生字中“嚷、懲、鏗、鏘”是后鼻韻,“范、巡”是前鼻韻。“范、懲”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
3.反饋交流,詞語方面重點檢查“焦點、耀武揚威、得意揚揚、鏗鏘有力、諸生“等詞語的意思。
4.學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5.課文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講12歲的周恩來剛到沈陽,就聽伯父嘆著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講周恩來在租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第三件事講周恩來在修身課上,表明自己的心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五)學生反復讀課文,做到有感情地讀課文。試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六)課堂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從這部分中體會到了什么?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尤其要指導學生在朗讀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時,“為什么”?“那又是為什么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
3.尊重學生自身的體會,不要強求學生所有的體會都一樣。教師相機的作出指導。如:從“為什么”?“那又是為什么呢?”體會到周恩來對這些事情的關注。“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體會到周恩來是一個善于觀察周邊的事情。
4.全班朗讀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二部分,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2.學生讀完課文后,想象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演習當時情景。給學生提供當時的情景: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警察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么?
3.學生演完后,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這樣欺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當時的社會現實:貧窮落后,受到列強的欺凌。深刻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么意思?
2.讓學生聯系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
3.學生想一想當時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寫一寫當時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寫的內容。
5.讀這部分,你從周恩來小時候身上體會到了什么?
(四)課外延伸。
1.閱讀關于寫周恩來總理故事的書,從而進一步了解偉人。
2.將你所了解的周恩來總理的故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學習的收獲。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齊讀、分組、分角色的朗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周恩來學習目標、志向,并向其學習。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手段
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它是我們前進的目標,能把你的志向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嗎?(生暢所欲言。)好!立志成才,從小做起。(師板書:15立志)今天,我們在這里認真讀書,就是為實現美好的志向而努力。早在1910年的一天,東關模范學校的課堂上,校長和一群孩子們也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新課
(一)自學
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學生評議,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4、生字卡片測識字情況,將不認識的字貼在黑板上,并提醒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注意其讀音。
(二)交流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整體感悟,綜合探究。
1、自讀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你從每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讀文,交流讀文所得。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以不同的方式(如:齊讀、輪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等)讀文,自主學習中感悟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內容。組內匯報讀文所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質疑。學生以小組形式匯報學習結果,并提出組內未解決的問題。老師進行恰當的評價指導。
4、說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意思。
(三)誦讀
通過誦讀,感受周恩來年少而志高遠的胸懷和對祖國的深深熱愛。
分角色讀文。
(四)識字
1、測讀本課需認識的生字,尤其是黑板上學生不認識的字。
2、同桌互測生字,全會讀得兩顆星,個別不會的得一顆星。課下互相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內容,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3歲的周恩來從小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個真實的故事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是中國人,要為我們的祖國強大而發奮學習,為祖國的明天盡一份力量。這是一位偉人的滿腔熱情,你們能讀讀嗎?
(一)交流
再次感知課文。
1、有感情朗讀全文。
2、學習了這篇課文,談一談你的感受,說一說你的志向。
3、用“立志”造句。
(二)寫字
1、鞏固字音,理解字義。認讀9個生字并擴詞。
2、交流識記方法。
3、學習書寫。注意提示學生“且、顧、略、微”這幾個字的書寫要點。
(三)練習
1、與同桌讀一讀這些詞語,再選擇其中的5個聽寫下來。
崛起 年齡 微笑 思索 恩情 其中 濃眉大眼 若有所思
2、寫一寫:為而。
練習設計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讀一讀周總理的格言。
板書設計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從小立志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11
第一學時一、自主學習目標:1、初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語句通順。2、自學生字、詞。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3、畫出文中的四字詞語,并讀一讀。二、量學1、我會寫
帝 義 伯 租 振 范 闖 凡 巡 嚷 婦 懲
2、我會讀帝國主義伯父租界振奮模范闖進熱鬧非凡巡警吵嚷婦女疑惑不解懲處燈紅酒綠耀武揚威左顧右盼衣衫襤褸得意揚揚鏗鏘有力崛起3、我能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三、小組合作學習目標: 1、了解課文講了周恩來的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課文第幾件事是寫周恩來表達自己的遠大志向的?四|、測學:小靈通25課的第1、2、3、4、5題。
第二學時
一、復習導入
課文講了周恩來的哪三件事?
二、小組合作學習提示:
1、仔細閱讀課文,把能體現中華不振的詞或句子勾畫下來,談談你的感受。
2、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要想——就要————)
三、導學
1、匯報: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并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2、聯系全文引導學生總結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
3、拓展,介紹有關資料,體會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
1、蘇聯前總理柯西金對毛主席說:“像周恩來這樣的同志是無法戰勝的,他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政治家。”
2、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說:“全世界我只崇拜一個人,那就是周恩來。”
3、印度印中友協會長說;“世界上的領導人,能多一些像周總理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在國內也同樣,要是能多幾個像周總理這樣的領袖,國家就會很好了。”
測學:
小靈通49頁第10題、50頁的第1、2題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12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三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景岳小學 朱珊
時間:2006年10月10日星期二
一,揭題導入:今天我們又見面了,本想再聊聊天,可是我想給同學們放一個短篇,這個短片可能對同學們的學習更有幫助,同學們愿意嗎?(播放短片:中國古代輝煌成就,近代的屈辱和悲壯,周恩來)
同學們,看來朱老師播放的短片,激動地簡介近代屈辱史,一個是而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齊度課題。范讀。齊度,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詞語,自讀詞語:帝國主義,風和日麗,耀武揚威,鏗鏘有力,得意洋洋,振興中華,懲處,吵嚷,巡警。
老師:請同學來讀一讀,好,你來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學生:開火車領讀詞語
老師:懲處讀錯了,誰來給改正一下。糾正“巡警”讀音。
2,老師:上節課同學們上節課讀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了三個小故事,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哪三個小故事。
學生:讀書
老師:第一個故事是什么呢?
學生:周恩來回到家鄉和伯父的對話
老師:聽了伯父的話魯迅感受如何?
學生:疑惑不解
老師:哪些自然段是寫的第一個故事?
學生:1——6自然段
老師:像這樣說說第二個故事
學生:少年周恩來看到一系列不公平的事,
老師:這正是文章中說的什么?
學生:中華不振
老師:第幾自然段到第幾自然段將第二個小故事
學生:7——8
老師:用相同的方法說第三個小故事
學生:立志,9——17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感悟中華不振
1,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小故事,中間有一段少年周恩來和伯父的對話,請試著找出來。獨處感情來。
學生:讀書
老師:看大屏幕,分角色讀第一部分。
學生:分角色讀書。
老師:你為什么用這樣的語氣去讀伯父的話呢?
學生:因為中華不振,華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語氣來讀。
老師:你知道華人與狗這個故事是嗎?
學生:是的
老師:中國處于什么情況下?
學生:學生談理解。
老師:此時伯父的心情復雜,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嗎?
學生:腐敗
老師:笑,提醒問題是問伯父的心情
學生:焦慮/悲傷,哀愁,無奈……
老師:少年周恩來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疑惑,
老師:疑惑不解:
老師:所以他不解地問,齊讀——
學生:讀“為什么”
老師:述說伯父的話,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
學生:讀“那又是為什么?”
老師:文章中有個詞和中華崛起相反,是什么?
學生:中華不振
2,老師:聽了伯父的話,少年周恩來帶著不解,帶著疑惑,自己去外面看,請按照自學要求度第二個小故事,指名讀自學要求:在文中畫出表現中華不振的詞語或句子來,四人小組說說你的體會和感受。
學生:讀書。
老師:回答問題之前老師先提個要求,大大方法,聲音洪亮地回答,認認真真地傾聽,必要的時候做補充。
學生:第八自然段看出來的,讀。我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意思,詳細談洋人撞死人的事。國人敢怒不敢言。
老師:你的體會很好,特別是體會到了中國人的“感怒不敢言”
學生:第二句話當中,洋人撞死婦女的親人還得意洋洋……
老師: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學生:得意洋洋
老師:洋人應該有怎樣的表現?
學生:道歉,賠款……
老師:可是他卻怎樣呢?
老師:用文章的詞,你知道他為什么得意洋洋嗎?不急著回答,拿起筆在文章畫出他得意洋洋的句子。
老師:屏幕出示句子,短短幾句話,表現了洋人的得意洋洋,又表現了婦女的悲慘遭遇,作者用什么詞語把這些句子聯系在一起的?
學生:原指望,誰知,不但不,反而
老師:把這幾個字放大,再讀句子,指導讀句子。
老師:你讀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學生:談感受,帶著感受讀句子。
老師:還有哪些詞語和句子呢?
學生:第七自然段中的句子。讀。
生:我體會到了中國的地盤大多是外國人,從大多體會到外國人很多,反而變成了外國人的地盤。
老師:看巡警前面的詞語,(耀武揚威)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很威風,有很多人都不怕。
老師:肆無忌憚,那時因為巡警成了外國人的走狗。還有哪些詞語?
學生:讀句子體會到中國日敢怒不敢言,外國人知道中國人不敢怎樣。
學生:我從“只能”體會到中國人成了外國人的走狗。
老師:中國日充滿了無奈。
學生:衣衫襤褸。反而體會到……燈紅酒里,很過分,
老師:聯系上文對比理解,這樣的方法真好,課文學到這里,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學生:為什么中國人的巡警不幫中國人?
老師:你呢?
學生:如果我是中國巡警一定不回幫外國人,他們這樣很不好
老師:如果是你,你一定給自己人撐腰是嗎?你的問題?
學生:我們的祖國幫助洋人,為什么那些人幫助外國人?
老師:你們想過答案嗎?統一用一個詞回答
學生:中華不振。
老師:范讀第二個故事,學生思考你似乎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談理解,并帶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再讀讀這句話。
師總結,并引導學生再讀第二個故事。
配樂指名讀。
3,師:老師聽到了年對婦女的同情,對洋人的痛恨,從租借回來,周恩來常常一個人沉思,他在想些什么?直到有一天,校長問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有的同學說,為了——而讀書,有的同學說,為了——而讀書,有的同學說,為了——而讀書,而周恩來說——“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
他在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女生讀)
這可是周恩來一生信守的諾言阿——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女生讀)
這可是周恩來終生為之奮斗的目標阿——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齊讀)
4,總結:結合系列圖片介紹周恩來的業績。
四,作業:1,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你為什么而讀書呢?請用為——而讀書的舉手寫話。
2,課后閱讀《大地的兒子》或其它有關周恩來的故事。
3,將你所了解的周恩來用講故事,寫文章,辦手抄報的形式,與同學分享,交流。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13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
1、交流資料
師:同學們,昨天布置大家查找周總理的資料,大家有收獲嗎?
生:有!
師:那么,誰來給大家交流交流。
生:周總理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這些是媽媽幫我從網上查到的。
師:網絡是個信息量非常豐富的資料庫。老師相信大家以后經常會通過這個渠道獲取信息。
生:出示圖片“周總理的睡衣”,這是周總理的夫人——鄧媽媽,這時她已經七十多歲了,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大家看,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看得出周總理是非常簡樸的。
師:真好!如果你能說說是怎么找到這張圖片的就更好了。
生:我還從書上看到一個小故事:飛機遇險的時候……
生:我在姐姐的課本上找到了一首詩:周總理,你在哪里?……
師:我們通過上網、查書、向大人請教搜集了許多周總理的資料。那課文又給我們講周總理的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來學學這篇課文。
2、學習課文
(1)多媒體一筆一畫出示課題,請大家一起書空寫。
(2)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題目——
生齊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師:請你們清晰而堅定地來讀一讀。
生齊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師:能不能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再讀一遍?
生齊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二、自讀課文隨文識字
1、自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學生讀,教師巡視)
2 、同桌互讀
師:請同桌同學互相當小老師,認真聽對方讀課文,如果對方完全讀對又完全通順,就給他畫紅旗,如果對方讀得有不對或不通順的地方就幫助他,讓他也能得到光榮的紅旗。
3 、教師檢查
師:那些同學的了紅旗,請舉手;誰在同桌的幫助下,讀對、讀通順了的請舉手。
三、學習討論讀悟道理
1、學習課文,相互交流
師:大家要一邊認真讀課文,一邊給感受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反復讀。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對課文作了細致的研究,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嘗讀書的果實。
生:通過讀書我知道了課文寫了周恩來少年時,老師問大家為什么而學習,周恩來鄭重回答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生:我明白了“環顧四周”是向四周看的意思。
生:我查了字典,知道了光耀門楣是為家族爭光的意思。
生:我明白了“崛起”就是強大的意思。
生: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周恩來在13歲時就立下了這樣的志向?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
2、合作討論,用心感悟
自由尋找合作學習伙伴,根據電腦屏幕出示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并討論完成:
討論問題
a、讀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b、課文中什么讓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還有誰喜歡“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說說喜歡的原因。
d、讀一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假如你就是小時候的周恩來,學一學當時他是怎樣回答的。
3、師生互動,深化體驗
師: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生:這件事發生在1910年,爺爺告訴我當時處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許多國家都來欺負我們侵略我們,霸占我們的國土,還讓我們賠款,國內局勢也非常混亂,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師:面對倍受凌辱、貧窮、落后的祖國,周恩來“若有所思”、“略加思索”,他在想什么?同學們,請你們寫下來!
(學生自由書寫)
(指名學生讀自己寫的話。)
生:周恩來想,中華民族地域遼闊,人又多,為什么這么軟弱,被外國人欺凌,是因為什么?
師:問得好!
生:周恩來想,人與人都平等,外國人沒有權利來侵犯中國,為什么中華人民敢怒不敢言?為什么中國人不團結起來,萬眾一心,把前來欺凌我們的外國人給打倒?
生:他會想,我們的國家貧窮、落后。老百姓才沒有好日子過,只有國家富強了,別的國家才不會欺負我們,人民才會當家作主過上好日子。為了使國家變得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所以聽見魏校長問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周恩來略加思索,鄭重地說……(連續指名學生回答。)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四、升華志向放飛理想
師:同學們,周恩來為什么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同學們為什么而讀書?
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請你們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什么而讀書?
生齊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下課!(學生嘹亮的聲音仍然在耳畔回蕩。)
附作業
自選一題,可獨立完成,也可與人合作。
1、我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想和同學合作朗讀對話的部分。
2、找一找,抄一抄課文中的成語。
3、搜集一些有關立志的名人名言或故事,與同學交流。
4、你有什么志向?說一說,寫一寫。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注意多音字“掙”“喝”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4.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收集資料,了解周恩來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對周恩來有更多的認識。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奠定基調,直入課題。
1、師介紹周恩來的簡介。(多媒體顯示配樂畫面)
2、導入課題,解題。
(1)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他小時候立下的宏偉目標:(師指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通過昨天的預習,誰能為我們說說課題的意思呢?
(3)帶著我們的理解,清晰而堅定地再讀讀課題吧(師指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聚焦“中華不振”。
1、初讀課文,讀準詞語,讀通句子。
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是什么原因讓周恩來從小就樹立了這么遠大的志向呢?
(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詞語,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老師檢查大家對詞語的掌握情況。(多媒體顯示)
(2)剛才我們初讀了課文,請大家完成關于課文主要內容的填空。
3、聚焦“中華不振”。
(1)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周恩來從小就樹立了這么遠大的志向呢?課文中有一個詞說明了原因。請把它找出來?(“中華不振”)
(2)對!你們都有一雙慧眼,都找出來了,是“中華不振”,這個詞正好與“中華崛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課題下方板書“中華不振”)請齊讀這個詞。
(3)讓我們走進百年前的中國,來看看當時的中國到底是怎樣的不振。
(多媒體播放歷史背景資料)
(4)觀看完短片,你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感受呢?請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個詞(指名讀,齊讀)
三、精讀課文,感受“中華不振”。
1、默讀課文,初步感受“中華不振”。
那么課文中又有哪些具體詞句的描寫讓你感受到了“中華不振”呢?請大家默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詞句劃下來。
(學生默讀課文,畫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進一步感受中華不振。
同學們,課文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中華不振”呢?(生交流)
預設
(1)“沒事不要到這里來玩,這里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沒處說理呀!”
師:(點擊鼠標顯示句子)你能從伯父的話語中感受到中華不振。你們知道“租界”是什么意思嗎?(多媒體播放關于租界的資料)
師:此時此刻,伯父的內心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父此時的心情嗎?(擔心、無奈、憤怒、沉重)
師:指導學生帶著體會讀好這句話。
(2)“周恩來一直想著伯父的話,為什么在中國土地上的這塊地方,中國人卻不能去,他偏要進去看個究竟。”
師:(點擊鼠標顯示句子,突出“一直、中國土地上的這塊地方,中國人卻不能去” )
師:請你們這個小組的同學齊讀這句話。
(3)“在租界地里,他目睹了中國同胞受欺辱的情景,心情非常沉重。”
師:讀了這段話,你的心情怎么樣?
師:指導學生讀出憤怒之情。
4、補充材料。
(1)身為中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我們怎么能夠不傷心,不憤怒?但是,在當時的中國,發生這樣處處受欺辱的事情太平常了。(多媒體顯示相關事例)
(2)看了這些事例你又想說點什么呢?
(3)是啊,洋人當時就是這么欺人太甚!同學們,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洋人竟然敢這么猖狂,這么蠻不講理,欺人太甚!這是為什么啊!因為——(學生齊答:中華不振。)
四、感悟立志,拓展延伸。
(1)看著外國人在我們中國領土上的一樁樁事情。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翻江倒海的難過。從租界回來以后,周恩來常常一個人獨自地沉思,他都在想些什么呢?(小組討論)生交流
(2)周恩來忘不了在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看著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哪!(師板書:哪)
五、感情朗讀,感受周恩來的偉大志向
(1)于是,在一次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同學們,你們為什么而讀書?”同學們踴躍回答。(師生合作讀第5段)
(2)你們愿意做小周恩來嗎?那么,現在你們就是小周恩來,我們合作的讀讀5、6、7段吧!(師生分角色朗讀)
(3)課文學到這里,請同學們,再來說說周恩來為什么而讀書?
多媒體顯示:周恩來不是為( )而讀書,不是為( )而讀書,不是為( )而讀書,也不是為( )而讀書,而是為( )而讀書。因為在少年時他就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欺辱,就要( )。
(4)齊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讀
他在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可是周恩來一生信守的諾言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可是周恩來終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啊——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板書設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中華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