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精選16篇)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1
《秋天》教案(第二教時)(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沛縣實驗小學 張樞宜
教學目標:
1、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初步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說一段話。
3、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教具準備:秋景的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積淀情感
1、昨天我們學習了《秋天》,知道了這首詩描寫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的美麗景色和豐收景象。我們也知道了語言其實是有生命的。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地品這位兒童作家寫給我們讀的詩歌,看看他的語言到底是不是有鮮活的生命,在這首詩歌的字里行間又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學生朗讀課文。
3、教師:;這位同學的朗讀來我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秋景圖。我相信同學們昨天在自學時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們也首先用聲音來告訴我你們的理解——集體朗讀全文。
二、品詞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風習習,那么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呢?他們在那兒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詩一樣的語言來說一說嗎?
板示:秋風來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處都留下了秋的足跡。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嗎?
板示:秋風飄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機發現學生講述中出現的好詞好句,加以點評。
3、教師小結:看來同學也可以當詩人,因為你們也有讓語言充滿生命與活力的本領。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課文,用你詩人一樣的眼光,來欣賞這首詩的某一句話,或某一個段落。然后將自己欣賞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們就評出幾個“鑒賞專家”。
4、學生默讀詩歌,做發言準備,教師巡視了解學情,相機指導。
5、引導學生交流
★“打滾”、“奔跑”寫出了秋風的調皮可愛,從中體會到作者對秋風的喜愛,對秋天的喜愛。
★“抓一把……香氣……輕輕涂掉”寫出了秋風的調皮、可愛,體會到夏秋之交空氣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
★“嚷著”、“舉著”、“穿紅襖”、“披紫袍”、“紅著臉”把原本靜止的畫面寫活了,這就是動詞的作用。這些句子也讓我們產生了對這些景物的喜愛之情。似乎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這就是擬人的作用。我們讀著讀著,就很容易在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情感——秋天,我愛你!
6、學生選擇其中任意一段練習感情朗讀。
7、指名學生分小節(第二、三、四、五小節)朗讀。
三、深入理解課文意蘊
1、面對著這樣美麗的秋景,詩人的內心又涌出怎樣的想法呢?我們來看詩歌的第六小節。
2、指名朗讀。
3、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話的?
①“柔韌的梳子”、“井井有條”——許多植物的果實成熟了,高低錯落,顏色分明,讓人賞心悅目,顯得井井有條。
②“發亮的汗珠”、“閃耀”——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里,人們在田野上辛勤勞動,灑下勤勞的汗水,然而內心卻是喜悅的,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成熟的果實,更是一種希望。這句話也暗含著: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獲累累碩果。
4、教師小結:你們看,詩人就是使人,他們的詩句中往往是“話中有話”。所以我們又是在讀詩歌的時候也要學會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師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認為詩歌的最后一個小節,作者又蘊含了怎樣的“言外之意”呢?
(“黃葉”是秋天的象征,因為作者喜愛秋天的美麗景色,喜愛秋天的豐收景象,她想讓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駐人間,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陰,他也希望能透過這片枯黃的樹葉來勾起對秋天的美好回憶。通過“珍藏”、“黃葉”來表達了世人對秋天的贊美和依戀之情。)
6、練習讀好最后一個小節。
7、練習感情朗讀全文,嘗試背誦部分內容。(配樂《秋日的私語》)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選擇詩中所描繪的一種景象,以“走進秋天”為題寫一段話。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2
一、說“秋”入題
師:剛才大家看到的這組圖片是描繪的哪個季節?
生:秋天(板書:秋天)
師:有人喜歡用相機拍下秋天的美;有人喜歡用畫筆畫出秋天的美;也有人喜歡用詩歌來描摹秋天的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詩人何其芳筆下的秋天是一種怎樣的美。(板書:何其芳)
[體會:入題簡潔,課堂伊始,不繞彎,不折騰。]
【評析:用秋天的景色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情境,引入課題,這很好。但是,直接欣賞畫面美景與通過詩歌語言感知美景,畢竟是兩回事,因此,最好還多說一句:“并進一步體會作者如何運用詩歌的語言來表現這種美。”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明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
二、讀“秋”入畫
師:誰來讀讀詩的第一節?
生:讀第一節(節奏感不強、無詩歌味)。
師:“丁丁”這個詞該怎樣讀?
生:zhēngzhēng
師:是的,孩子們要注意讀準確,剛才這位同學把“背簍、棲息”這兩個詞讀得很準確。
師:誰來讀一下詩的第二節?
生:讀第二節。
師:大家一定要向他學習,可別把“青鳊魚、烏桕葉”這兩個詞讀錯了。
師:誰來再讀一下詩的第三節。
生:讀第三節。
師:真是個不錯的孩子,把“寥闊、清洌、夢寐”都讀得很準。
[體會:在朗讀訓練時,多給孩子一些個體朗讀的機會,既能展示出個人朗讀中的優劣之處,借以正音識詞斷句,又能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教師的課堂評價要具有發展性,不能簡單重復或只做出判斷,學生讀錯了,可以糾正,學生讀對了,可以強調,均能起到點評知識點、鞏固教學目標的作用。]
師:愿意聽老師的朗讀嗎?
生:愿意。
師:好的,請大家閉上眼睛,一邊聽老師的朗讀,一邊想像您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樣的畫面?并且注意老師朗讀詩歌的節奏和語氣。
【評析:教師這里對學生提的要求非常好,讓學生把聽到的聲音語言變成頭腦中的畫面,這實際上是一種運用想象的思維訓練。前面,通過學生朗讀,學生已初步感知了詩歌的語言內容;現在聽老師范讀時,要求他們依據聲音語言(有時是文字語言),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想象出畫面、場景等等。這種思維訓練是語文教學重要的著力點之一,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非常重要。】
師:(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師:誰來說一說您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樣的畫面?
生1:農家豐收圖;
生2:霜晨歸漁圖;
生3:少女思戀圖。
[體會:一邊聽、一邊想,有助于學生進入到秋天的意境中去;學生對秋天畫面的敘述存在偽思維現象,有按教輔資料回答的嫌疑,雖說正合我推進教學的目的,卻沒有學生對秋天畫面的真實描述,究其原因,可能跟老師的指導有關,若能強調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可能就會好一些。]
【評析:現在學生手中基本上都有各種各樣的教輔資料。學生照搬教輔資料的回答,看起來準確無誤,實際上沒有經過大腦的思考,根本就沒有思維活動。如果教師只滿足于學生答到了我的“預設”,實際上是被這種“偽效果”所欺騙。當然,也有教師明知學生是照搬資料也不管,因為這樣能節省時間,順利推演我的預設教學環節,使教學過程顯得絲絲入扣。我認為,完全按“預設”絲絲入扣的課,并不見得就是好課。不單語文,我們各科教師都應當認真研究怎樣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和怎樣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教輔資料等問題。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書,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說話。】
師:是啊,正是這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構成了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正所謂美的秋景、美的圖畫,必然要訴諸于美的文字,尤其是詩中一些關鍵而傳神的詞語必能將大家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中去,需要我們細細地品味(板書:傳神的詞語)。下面就請大家看大屏幕,您能將第一詩節補充完整嗎?(課件展示不完整的第一詩節)
三、品“秋”入情
(一)示范賞析學方法
A:農家豐收圖
師:第一處應該補上哪一個關鍵而傳神的詞語?
生(齊答):飄
師:大家能猜猜這個詞美在何處,妙在何處嗎?
生1:“飄”字寫出了秋天早晨的幽深、清靜。
生2: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伐木聲似有似無、若隱若現的感覺。
師:對,這是從聽覺的角度來寫的。
師:第二處應該補上哪一個關鍵而傳神的詞語?
生:飽食。
師:誰來說一說“飽食”這個詞能不能少?
生:不能,因為它寫出了秋天豐收的景像。
師:“飽食”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生:擬人
師:對,采用了擬人這種貼切的修辭方法(板書:貼切的修辭)。
師:“稻香”這個詞是從哪種感覺器官來寫的?
生:嗅覺。
師:這樣看來,詩人從多種感覺器官來寫的秋天豐收的景像。(板書:感官的運用)
師:請孩子們想一想,當您看到這把飽食過稻香的鐮刀,您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金黃的田野;
生2:我仿佛看到了大人們在田野中忙碌的景像;
生3: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在田野中拾稻穗。
師:還有哪句話寫出了秋天豐收的景像?
生: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師:“肥碩”是什么意思?
生: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師:看到這片金黃的田野、肥碩的瓜果,這儼然是一幅怎樣的圖畫?(板書:豐收圖)讓我們能感受到農人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喜悅(板書:喜悅)
師:我們還能感受到詩人何其芳對于這樣的秋天是一種怎樣的情懷?
生:喜愛、贊美
師:第三處應該補上哪一個關鍵而傳神的詞語?
生:棲息
師:棲息的意思是什么?
生: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生:后來“棲息”的意思引申為棲居、居住,這是把秋天當成人來寫。
師:對,詩人就是運用擬人這種貼切的修辭來寫的。
師:這句話我們或許可以倒過來說,也就是我們能在哪里發現秋天?
生:農家里。
師:因為在農家小院里,我們經常能看到什么?
生:墻壁上掛著一把把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生:曬壩上曬著滿地的稻谷;
生:屋檐下掛著喝醉了酒似的高梁。
生:背蔞里裝著肥碩的瓜果;
師:那里還有——
生:黃澄澄的梨;
生:紅彤彤的蘋果;
生:像月亮一樣的香蕉;
生:紫色的葡萄;
生:像燈籠一樣的柿子;
……
[體會:詩歌語言具有簡潔美,要讓學生進入到秋天豐收的意境中去,就得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這樣的想像,讓學生去尋找秋天豐收的印像,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讓學生理解到這一層含義,才能指導學生讀出秋的喜悅來。]
【評析:讀詩,離不開想象。老師注意抓住關鍵詞語,啟發學生根據詩歌語句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其基本的畫面及相關的畫面,進而體會其意境。詩歌教學就應該這樣。】
師:好一幅秋天的豐收圖,所以詩人說:
生(有感情地讀):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師:詩人僅僅用上了“飽食、稻香、肥碩、棲息”這幾個關鍵而傳神的詞語、貼切的修辭方法,調動了多種感覺器官就將虛無的秋天形象化了,營造了夏忙后農閑的景像。請大家再讀一讀。
生(飽含感情、有節奏地齊讀):讀第一節。
師:誰來小結一下我們學習第一節詩歌的方法?
生1:抓關鍵詞來品味(板書:品詞);
生2:注意對詩中的句子展開合理的想像(板書:想像)。
生3:還要注意多朗讀。(板書:朗讀)
師:是的,“品詞、朗讀、想像”是我們學習詩歌應當采用的方法。
[體會:讓學生理解到秋天豐收的喜悅,尚屬內容與主題層面的解讀;怎樣來讀詩歌、學詩歌則屬學法指導層面的教學。]
(二)自主學習用方法
師:下面請大家通過剛才學到的詩歌學習方法,結合這首詩的寫作特點,自主學習詩的第二、三節,把自己對關鍵詞句的理解批注在書上,并提出自己認為最難理解的詞句。
生:自主學習詩的第二、三節,邊讀邊作批注。
[體會:通過上一小節的學習,讓學生明確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自主學習詩的二三節,在學習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評析:教給了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
(三)合作交流破疑難
B:霜晨歸漁圖
師:詩的第二節誰有自己認為最難理解的問題?
[體會:學生的主體性從尊重學生中得到體現。]
【評析:學貴有疑,應該像這樣指導、幫助學生學會質疑。這既體現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也體現了教師注意了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
生:對“秋天游戲在漁船上”這句詩的理解。
師:誰來幫他解釋一下?
生:這句話寫出了漁人在秋天悠閑快樂的心情?
師: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這句話可能是在寫誰與誰之間的游戲?
生:可能是秋天與漁船的游戲;
師:為什么?
生:因為秋風吹著漁船在江面上搖來搖去就像是在玩游戲一樣。
師:說得真不錯,還可能是——
生:可能是漁人與魚兒在游戲。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3
秋天來到了,大自然中的萬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水果成熟、農作物的豐收、秋天的落葉……在進行此活動時,首先,律動進場然后引導幼兒做樹葉落下來的動作的形式導入活動,這樣能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在“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內容感受音樂節奏美”這一環節,我首先要讓幼兒完整的欣賞音樂,感受落葉是輕、慢的。
但是在接下來范唱的時候,我選擇了教師清唱,如果是配樂范唱的效果會更好,可以讓幼兒充分的感受音樂,熟悉歌曲旋律。活動的重點應該是引導幼兒理解“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睡地上|這兩句歌詞,但是活動中,我沒有放錯重點,幼兒對這兩句歌詞理解不夠,唱不出來。接下來的環節是“學唱歌曲”,我著重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幼兒唱的時候知道小小聲的,老師聽得到的聲音是好聽的。
然后,在幼兒熟悉歌詞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幼兒把創編的動作運用到歌曲表演中。
接下來引導幼兒創編出樹葉飛舞的動作。在觀察時,教師要注重啟發、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充分發揮想象力,創編出于別人不同的動作。部分能力強的幼兒能在教師的提示下創編出比較形象的動作。過程時,幼兒都積極參與,所以我覺得本環節進行地輕松而自然。為了提高幼兒表演的興趣,我還為幼兒提供了可愛的小樹葉手偶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他們戴著小樹葉手偶與同伴隨音樂翩翩起舞,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僅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而且也使他們真正體會到了與同伴共同表演的快樂。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在看看、說說、唱唱及表演中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秋天的認識。整個活動,我盡量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充分滿足幼兒的表現欲望和活動欲望。我覺得他們學得很快樂、玩得也很快樂!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活動:《秋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秋天的天氣、顏色、味道等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對天氣變化的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導入:走過清冷的冬季,踏過明媚的春季,度過炎熱的夏季,秋姑娘穿著美麗的金色長裙輕盈的走來。秋天是美麗的,秋天是優雅的,陣陣涼風吹過,漫天樹葉在林間飛舞,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軟軟的地毯,踩在上面非常舒服,這是秋姑娘送給我們的禮物。(配樂)
1、賞秋景
請欣賞美麗的秋天,豐收的秋天,多彩的秋天。
2、欣賞秋姑娘
伴隨著秋姑娘的腳步,秋天悄悄的來臨了!
撿起一片飄落的黃葉,我發現——秋天到了!
望著天空南飛的大雁,我驚奇——秋天到了!
摘下一只金黃的香梨,我跳躍——秋天到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5課,秋天到了。
二、尋找秋天的足跡
1、找秋天
老師就請你們坐上這列快樂而神奇的小火車,帶你們一起去找秋天,高興嗎?看,這列快樂的小火車兩邊都有大大的窗戶(師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車),小朋友可以透過窗戶欣賞到美麗的秋天,不過,要坐穩了,我們的火車要啟動了。
嗚——咔嚓——咔嚓……火車開啰(播放音樂秋游歌曲)
2、秋天的天氣。
①、(音樂輕)師:哇,今天的天氣真好,藍天是那么的藍,瞧,幾朵白云舒服地飄來飄去(出示白云),它們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樂樂地找到秋天題),你②、秋天的天氣與夏天的天氣有很大的不同。(出示“秋天的天氣”),那秋天的天氣和夏天的天氣有什么不一樣的?
生自由交流。(師提示:秋天的風涼,早晨有霧,氣溫下降,早晚冷,中午熱,天氣干燥等特點)
老師提醒:秋天的天氣是早晚比較涼,我們要及時添加衣服,小心感冒!
通過記錄天氣,它能幫助我們準確的了解天氣情況,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增減衣服,帶好雨具了。
3、秋天的顏色。
①、(音樂輕)師:秋姑娘穿著五彩的衣服,從田野里走來,從森林中走來,從草地上走來,她的笑容,像鮮花一樣盛開。讓我們停下腳步,先來找找秋天的顏色。(師出示“秋天的顏色”)
②、生自由交流。說說你從哪里或什么東西上看到秋天是什么顏色的?
③、活動,描繪秋天。
A、裝扮秋天的樹:秋天是彩色的,瞧這些樹葉,它們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各種大小,下面我們就用它們來描繪秋天。看,老師這里有幾棵秋天的樹,請小朋友拿出你收集到的葉子來裝扮這幾棵秋天的大樹。
B、秋天是五彩繽紛的,秋天的葉子也是彩色的,很美。小朋友可以回家收集一些樹葉,用你們靈巧的小手貼出美麗的圖畫。
過渡:秋天的大自然真是太美了,來,坐穩了,閉上眼睛,深呼吸。(隨風飄來一陣香味。)
4、秋天的味道。
①、(音樂輕)師:咦,好像有一陣一陣香味飄來,小朋友聞到了嗎?是從田野飄來?從果園飄來?從森林飄來?小朋友來找找看,秋天有哪些成熟的香味。(師出示“秋天的香味”)
②、看到了這么多水果,聞到了這么多的香味,想不想坐下來嘗一嘗?
5、想一想:武漢的秋天又是什么樣的呢?
6、畫一畫:你眼中的秋天。
三、課堂小結
不知不覺,我們坐著小火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都大半天了。小朋友找到秋天了嗎?喜歡秋天嗎?(交流:你最喜歡秋天什么?)(今天,我們走進了秋天,一起欣賞了秋天的美景,一起了解了秋天的天氣情況,感受了秋天的五彩繽紛,聞到了濃濃的香味,聽到了葉子飄落的聲音,秋天真美呀!讓我們熱愛大自然,去擁抱美麗的秋天)時間不早了,我們得回家了,請小朋友帶著秋天的收獲,坐上我們的快樂小火車,回家啰。(音樂起)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5
【教學目標】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我們這兒正值什么季節?(秋季)你能回憶起我們以前學過的關于秋的詩句嗎?(枯藤老樹昏鴉、霜葉紅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憂傷的、哀怨的、令人頓生惆悵。可在勞動者的眼里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喜慶的日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讀課文,注意下列問題
1、找出詩中共描寫了幾種景物?
2、思考這幾種景物組成了幾幅畫面?
3、通過畫面的描繪,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明確:
1、詩中寫了露珠、伐木聲、幽谷、鐮刀、背簍、竹籬、瓜果、江面、冷霧、網、烏桕葉、槳、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3、抒發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4、略。
三、品讀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1、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2、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答案參考: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凈潤澤的有聲畫。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最后一句總束,畫龍點睛。
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
“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游戲”一詞虛實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們學習了優美的詩歌,欣賞了美麗的畫面,下面就該我們描繪我們自己的秋天了。
以“秋天”為題寫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詩的形式來寫)
五、作業
摘抄以秋為的文字,并做點評。
【板書設計】
農家豐收圖(棲息)
秋天霜晨歸漁圖(游戲)
少女思戀圖(夢寐)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6
1、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中的教學課文,單元主題屬于“人與自然”,本單元選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優美散文或詩歌,易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語文課程辬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因此,教學中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詩僅三節。內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
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辬如下:
知識目辬:
a、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 等詞語;
b、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
能力目辬:
a、結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
b、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幾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4、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辬準》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所以根據本課目辬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5、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盡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辬。
6、教學方法分析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聯想想象法(引秋)、誦讀法(誦秋)、討論探究及比較閱讀法(品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7、過程分析 這節課以“引秋——讀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其中我把教學的重點突出在“品秋”環節;在“寫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引秋: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輕松的心情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讀秋:以讀(初讀、范讀、聽朗讀、齊讀、自由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盡快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 品秋: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討論、探究全詩。
① 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② 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名。(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 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歸結出詩文的特點并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其語言歸納及整合能力,都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寫秋:這個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①試著背誦(設計意圖: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鍛煉,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
②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③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及練筆的能力。) 秋天 何其芳
●教學目辬 知識目辬
1.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2.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
能力目辬
1.結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秋天》繪寫出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作采用直陳其事的寫法,用精辟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意味深長。學習這首詩,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體會三幅畫面組合成的流動又整合的詩意氛圍。
2.聯想、想象法。用于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全詩以“秋” 為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皆收筆下,每一句詩都是一幅詩意的畫面,學生通過對意象及組合的想像聯想,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比較閱讀法。將狄金森的《秋景》與課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的共同處比較鑒賞,使學生對詩歌的內容、情感、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
?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臵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師生合作臸作秋景圖的圖片。
?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秋日的私語》): 人們在領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來了習習秋風。秋,因其成熟與收獲,因其蕭瑟與凄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許多吟秋的詩文傳誦不衰,如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慨嘆,杜牧《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對楓林霜葉的畫意勾繪。(伴隨背景音樂《秋日的私語》,請大家欣賞一組圖片,起程今天的秋之旅)現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也繪寫出了秋天的風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詩作《秋天》,去傾聽秋的訴說,體味動人的秋魄。(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 1936 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 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
三、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示范朗讀,學生勾畫字詞并感知語言節奏。 (朗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在誦讀中把握、表現詩歌的這種情感,詩 歌的朗讀節奏有兩種劃分辬準:按節拍劃分和按意義劃分。
《秋天》可按意義辬準劃分朗讀節奏。如:向/江面的/冷霧/撒下/ 圓圓/的/網,收起/青鳈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蘆篷上/滿載著 /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2.學生聽朗讀,可輕聲跟讀。熟悉讀歌內容。
3.學生配樂誦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
四、研討、探究 問題組:
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對秋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五研讀賞析與練筆交流:
1.學生說出最喜歡的詩中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詩句,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教師歸納:
(1)“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句中“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凈潤潤 、形聲兼具的畫面。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是收割的形象說法。“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
(3)“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詩句中是擬人,將秋天視象化,創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意味雋永。
(4)“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鳈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青鳈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
(5)“蘆篷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歸泊” 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是(愉快地)勞作的形象說法,虛實相生。
(7)“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夢寐”名作動,喻安詳、奇妙之義。
2.逐節品析詩歌的意境美。 講解:“農家豐收圖”是寫普辮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山谷伐木和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聲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伴隨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靜、清遠的氛圍。
“霜晨歸漁圖”畫面包括撒網、收漁、搖槳平常活動,在詩人筆下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么寧靜、悠遠的。 “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于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續言是少女心懷戀情。
這一節五行詩,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牧羊女的眼里”這一特定視角,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里面的清純、明凈,那里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三節詩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的景物與人事,第三節寫 人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具有清甜的氛圍。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秋天游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為呼應,均運用擬人手法,表現詩人筆下秋天的寧靜、悠遠的特點。
3.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教師示范描繪畫面)
4.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明確: 由遠及近的順序。
六、拓展延伸:
將下面這首詩與課文比較,說說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語言和內容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景 (美國)狄金森 晨?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么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著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艷紅的輕紗。 我不愿顯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說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七、布臵作業:
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體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像,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7頁及練習七第13、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圖上括號和問號的用意,能從圖上看清楚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正確列式計算。
2.使學生切實感受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引導他們感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以及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3.結合用數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具準備:
課件、展示臺、錄音機。
教學過程:
(黑板上已板書:金色的秋天)
一、錄像激趣,引入新課
師: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好,請看大屏幕!
1.兩段錄像場景。(動畫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實例)
師: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
2.學生舉出身邊的具體實例。
師: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種事嗎?誰愿意說給大家聽?
3.談話引入。
師:生活中的許多事,我們都用了數學知識去解答。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好嗎?
(教師板書:用數學)
二、新課部分
(一)教學圖1
師:孩子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對,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課件出示背景圖:孩子們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們來了!(演示課件,不出現大括號和問號。)
師:你看到了什么?(有四個小朋友在玩,又跑來了兩個小朋友。)
說得好,孩子們接著看……
(課件演示大括號和問號閃動)
師:現在在我們原來學習的基礎上多了一個大括號和一個問號,他們表示什么意思你們知道嗎?誰來說?(學生自由回答)
師:大括號表示把先跑來的四個小朋友和又跑來的兩個小朋友合起來(師邊說邊做手勢),下面的“?人”就表示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問我們“先跑來4個人,又跑來2個人,合起來是多少人?”(結合教師手勢)孩子們,你們自己說說,邊說邊做動作,開始!
師:誰來說給大家聽?(指定學生回答)
師:誰能完整地說說圖上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請幾個人說)
師:(稍慢)先跑來的4個小朋友和又跑來的2個小朋友是這道題的兩個條件,求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人就是問題。先跑來的4個小朋友是告訴我們的第一個條件,又跑來的2個小朋友是告訴的第二個條件,要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
師:根據原來有4個小朋友,又跑來了2個這兩個條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
(能!)
師: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學生回答)
師:對了,因為是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教師手勢),所以用加法算。
師:加法算式怎樣寫呢?誰來寫?
(生說,教師板書:4+2=6,課件也出示算式)
師:4、2、6各指的什么?(請學生到屏幕前來指)
師:原來有4個小朋友,又跑來2個小朋友,現在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6個!)你們運用這兩個條件求出了這個問題。(結合教師手勢)孩子們真能干!
(二)教學圖2
師: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強就在旁邊住,想去小強家休息一下,小強見他們來了,可高興啦!趕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來招待這群好朋友!瞧,小強在地里正忙著呢!(課件演示:7個向日葵,大括號)
師:大括號表示什么?(一共有7個向日葵)
師:真不錯,接著看──(課件演示:摘了3個,?個)
師:你看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聽!
師:誰來說給大家聽?(學生回答)
師:有7個向日葵,小強哥哥摘了3個,問我們還剩幾個,那么告訴了什么條件?提出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
師:這幅圖告訴了我們有7個向日葵,小強哥哥摘了3個這兩個條件,提出了還剩多少個這個問題。
師:誰來完整地說說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學生回答)
師:誰來告訴我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用減法算。因為是從7里面去掉3個,所以用減法算。)
師:誰來列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7-3=4,課件也出示算式)
師:7、3、4、在圖上各指的什么?(請學生到屏幕前來指)
師:有7個向日葵,小強哥哥摘了3個,還剩幾個?(4個)孩子們真能干!你們運用這兩個條件解決了這個問題。(伴隨教師手勢)
(三)小結,指導看書
師:剛才圖上的兩件事,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我們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所以這樣的題我們也叫它──“應用題”(課件出示這三個字)。孩子們,這種題叫什么呀?(應-用-題!)你們以后會解答應用題嗎?(會!)
師:好,翻開書第47頁,從上往下看,第一幅圖你們見過嗎?(見過)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嗎?
(能)第二幅圖你們見過嗎?(見過)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嗎?(能)好,填在書上。
(四)課間活動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8
設計理念:
體現“情趣”教學的教學理念,將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讓語文學習更具生機與活力。教學中,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與激發具有多元智能學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潛能,使有著個體差異的學生都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設計特色:
充滿激情地讀,思維敏捷地說,形象生動地畫,動之以情地演,將思維訓練、語言發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進、整體提高。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激發興趣,樂學新知
1、做猜季節的游戲。多媒體課件展現春、冬、夏不同季節的景色,在猜每個季節時,不是將季節的畫面直接出現,而是讓代表季節特征的景物逐步累加,使季節特點逐漸明朗,最終呈現出特征明晰的季節畫面。
(各季節景象的逐步清晰,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不同季節畫面的展現,將學生對大自然的記憶喚醒。)
2、為秋季設計畫面。幫助老師給還未完成的秋景圖出謀劃策。
(還未繪制的秋景圖給學生留出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感受到的秋天描繪出來,拉近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密切了學生與自然的聯系,為下面學習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做好鋪墊)
3、揭示課題。點撥學生也可以從文章中獲取秋天的信息。
二、培養情趣,主動參與
(一)導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書,用自己最拿手的辦法認字。(可采用、請教別人、借助拼音識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幫字媽媽找寶寶”的識字游戲。
躲在每個課桌紙袋子里的是調皮的字寶寶,字媽媽正在焦急地找尋他們,隨著字媽媽呼喚寶寶的名字,請熱心的小朋友能夠又準又快地幫忙找到字寶寶。如:字媽媽問:“飄落的飄在哪里?”,學生邊舉起找到的卡片邊說:“飄落的飄在這里”。此游戲可分以下步驟完成:
(1)學生先自己認識一下字寶寶。
(2)教師扮演字媽媽,同位兩人合作找字寶寶。
(3)請一位同學扮演字媽媽,其余同學找字寶寶。
(4)同位兩人一人扮演字媽媽,一人找字寶寶。
(此識字游戲目的在于通過調動學生眼、耳、手、嘴多種感官,增強識字效率,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讀準字音,初識字型。)
3、分段朗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4、默讀文章,思考:文章介紹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5、將學生找到的秋天景色一一畫到黑板上。又高又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稻田、高大的梧桐樹、飄落的黃葉、葉下嬉戲的小魚、葉上奔跑的螞蟻、南飛的燕子構成了一幅美妙的秋景圖。教師在板畫時可留下幾處伏筆——讓池塘里的小魚不要藏在落葉底下;僅一兩片黃葉由樹上飄落下來。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有一定的難度,通過繪畫這一方式,將文章對秋天描寫的景物匯集起來,以圖釋文,給學生構成較為完整的印象。)
(二)情趣交融,誦中品悟
1、劃出自己喜歡景色的句子。
2、把句子讀給朋友聽,和朋友共同分享。
3、把句子讀給大家聽,和大家共同分享。
(依據學生交流句子的順序,決定下面品悟句子的順序,以學定教。)
4、品悟“黃葉落到水里”的句子:
(1)隨學生的朗讀,多媒體課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水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傘。”
(2)組織學生表演。
教師應讓這片寬大的“梧桐樹葉”在“池塘”里漂動起來,讓每條“小魚”都有藏起來的體驗。
(3)讓“小魚”們說說自己藏起來時的心情。
(4)再讀句子,讓“小魚”們讀出自己當時的心情。隨學生的朗讀課件句子中的“藏”字被一片飄下的落葉擋住了,“藏”字真的藏起來了。而“傘”字則變成了一把形象、直觀的小花傘。
(通過入情入境地表演,使學生們體味到小魚藏在落葉底下嬉戲的樂趣,通過句子中文字的形象變化,讓學生們品味到枯燥的語言文字中也同樣蘊含著情趣。學生在親身的體驗、驚喜的發現中真切感受到了文本中所蘊涵的情感,再通過朗讀將自己內化的情感表達出來,便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5、品悟“黃葉落到岸邊”的句子
(1)隨學生的朗讀,多媒體課件出示句子:“有的落在岸邊,螞蟻爬上去來回跑著,把它當作運動場。”
(2)組織學生參加螞蟻運動會。
教師和學生成為螞蟻運動員的啦啦隊,為他們吶喊助威。
(3)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有的可能感受到運動場上的歡樂氛圍,有的可能回想起自己在運動場上的奮力拼搏,引導學生將自己不同的體驗表達出來。
(4)完整地感悟描寫秋天“落葉”的段落
a、朗讀寫“落葉”的段落
b、尋找文中描寫與板畫中不相符的地方。主要落實學生對“一片片”與“藏”的理解。
(在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通過查找圖與文不相符之處的巧妙方式,檢驗學生的讀書效果,進行低年級的詞句訓練。綜觀一個“藏”字的理解,學生在“讀”、“說”、“畫”、“演”多種手段的靈活運用中,體驗了情趣、培養了語感、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
6、品悟寫“燕子”的段落
(1)小組合作朗讀,研究能把當時情景讀出來的方式。
(2)各小組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體會到同學合作“分角色讀、表演讀”是朗讀的好方法。
7、品悟寫“藍天、稻田”的段落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眼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2)學生交流仿佛看到的景色。
(3)學生配樂朗讀,教師閉眼欣賞。
教師向學生提出聽了朗讀后,也要仿佛看到美景的要求,即:天空要特別高特別藍,天上的白云可以飄起來,成熟的稻子能發出金燦燦的光亮。學生朗讀時,教師相機指導,引導學生領悟到“邊朗讀邊想象”也是朗讀的好方法。
三、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2、出示帶有文字的動畫課件,學生跟隨課件朗讀全文。
3、出示未帶文字的動畫課件,學生跟隨課件分段背誦課文。
4、出示未帶文字的動畫課件,學生跟隨課件背誦全文。
(按照文章敘述順序移動畫面的動畫課件,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分層的背誦指導,使學生在不經意間已將文章記在心中。)
四、引導拓展,情趣升華
結束語:同學們,今天我們從書中、從文章中又得到這么多關于秋的消息。現在秋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秋姑娘等著我們和她交朋友呢!下課后,讓我們走進大自然中、走到書中去找尋她,誰對她了解的多,誰就是她最好的朋友!
評點:
洛克曾說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斯言雖善,但游戲進入教學還得在設計上下功夫。本案從“猜季節”的游戲入手,到“畫秋季”找“字寶寶”,直到“小魚嬉水”“參加螞蟻運動會”等等,較好地體現了以游戲提高認識能力的作用。給教學活動以游戲的形式,正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和生命體驗。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9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學習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學習課文感知詩歌體裁特征,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詩歌閱讀與理解及淺易賞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綜合使用朗誦、背誦、討論、講析、賞析等教學手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感知詩人情感,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
重點、難點
重點:生字詞的學習,多角度寫景手法的學習,詩歌的背誦與默寫,詩意、詩旨、詩情的理解與感悟,詩歌的淺層次賞析。
難點: 詩歌藝術特色的賞析
教具準備
與教學相關的音頻、視頻、課件
學與教活動設計
活動一:在《秋日私語》的背景音樂中從對古詩文中吟詠秋的名句名篇的賞析(如:“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導入新課(或者從復習前面三篇寫景的文章重點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
活動二:簡介作者作品:
何其芳:現代詩人,評論家。新月派詩人。代表作有詩集《預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畫夢錄》。與卞之琳、李廣田合著《漢園集》,史稱“漢園三詩人。
活動三:課文配樂朗誦
活動四:學生齊讀、自讀、抽讀等多形式完成詩歌的背誦與默寫。
活動五:師生共同正音、識形,明義。
活動六:整體感知:學生自主學習,整理學習提綱。
1、 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2、詩中描述了什么樣的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3、從這些畫面中,你品味到了怎樣的秋天?
4、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活動七:合作探究(同桌或前后兩桌互相探討學習)
設疑:
1、 詩歌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滲透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2、 什么是意象?
3、 哪些詩句最具有抒情性?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釋疑:師生探討完成。
1、露珠、伐木聲、鐮刀、稻香、瓜果、冷霧、漁網、烏桕葉、蘆蓬、白霜、槳、漁船、草野、蟋蟀聲、溪水、笛、牧羊女
2、意象就是詩歌中滲透了詩人情感的物
3、此題只要能找出句子說出理由即可(發展學生的擴散性思維)
活動八:詩歌精讀
1、賞析下列句子(允許學生從多角度賞析)
(1)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2)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4)伐木聲正正飄出山谷
(5)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6)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活動九:總結性學習
這首詩歌寫了什么?(學生自主總結,教師抽查,作一點補充)
詩歌從哪些角度來繪秋的?
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語可以體現出來?
同學們能自我概括出一兩條詩歌藝術特色么?
活動十:拓展
同學們還學過哪些描寫秋天的名句?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秋瑾也在詩中言道:“秋風秋雨愁煞人”
活動十一:作業布置
1、 抄寫課文(生字處帶拼音)
2、 完成同步資料
3、 課外閱讀何其芳作品。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10
活動目標:1、 感知音樂節奏,學唱歌曲。2、 學用響板給歌曲伴奏。活動重點:感知音樂節奏,學唱歌曲。活動難點:能用響板進行伴奏。活動準備:ppt、響板人手一個,音樂。活動過程:1、 感知音樂的節奏。(1) 秋天到了,看樹葉慢慢的變黃了,都飄落下來了,看。(視頻)(2) 樹葉是怎么飄落下來的呀(動作),那我們一起來跟樹葉一起來吧!(教師示范,再師幼共同跟這音樂拍手打節奏)。(坐著)(音樂)(3) 樹葉飛來飛去好像的樣子好像在跳舞一樣,那我們一起也來跟著樹葉來跳個舞吧,看老師的樣子(示范)(搭肩叉腰)(音樂)(4) 樹葉飛來飛去都落到哪里去啦(地上)那我們一起來撿撿樹葉吧!提起我們的小籃子,準備好了(撿——放——撿——放)(音樂開始)。2、 學唱歌曲。(1) 師:寶貝們,聽,哪里傳來了好聽的聲音呀?在唱什么呀?(播放音樂)(2) 你聽到了什么?那我們再來仔細聽一遍,(教師清唱)(3) 圖譜學歌詞。你聽清楚了嗎?秋天呀秋天呀,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飛呀飛,秋天呀秋天呀,秋天多可愛。(4) 那我們一起來學學這首好聽的歌吧?(看圖譜唱一遍)(5) 教師點評,再唱一遍,(6) 加上動作,演唱一遍。3、 打擊樂伴奏。(1) 老師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能讓這首歌曲更加好聽,看,它是誰呀?(出示響板)(2) 現在請小朋友來唱歌,老師來用它來給你們伴奏。(伴奏2遍)(3) 用它來伴奏,我們的歌曲是不是變的跟好聽了呢,現在我們一起來伴奏吧(伴奏2遍)。結束后點評孩子的表現。(4) 現在請幾個寶寶上來跟和老師一起來用它來伴奏,其他的小朋友來唱歌好嗎?(伴奏2遍)結束后點評孩子的表現。(5) 在請所有的寶寶來一邊唱歌,一邊伴奏。(伴奏2邊)(6) 現在請想上來表演的寶寶都上來表演。我們下面來做觀眾。4、結束:今天我們聽到了美妙的音樂,學到了好聽的歌曲,又給好聽的歌曲伴奏了,學到了這么多的東西,現在我們好聽的歌曲唱給托班的弟弟妹妹們聽吧。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2、反復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3、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情感與價值目標:
4、通過創作詩歌來體會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對本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反復朗讀,沉浸到詩的意境中,對三幅畫面進行感悟。
運用想象和聯想,對三幅畫面做個性化描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式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啟導美
1、看一幅秋景圖,聽一曲《秋日的私語》音樂導入課文
2、學生描述自己對秋的印象,體驗秋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感受美
1aa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感受節奏、感知內容。
2aa學生個別范讀,師生互評,說說本詩歌的朗讀要把握怎樣的感情基調。
3aa有感情的齊讀,說說本詩歌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詩歌形象
(初步感知: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4、選擇詩節進行朗讀競賽。生生互評
要求————讀出情感(對秋的喜愛)、讀出感情基調(清淡)
三、合作鑒賞,品位美
1、小組研討本詩所表現的三幅畫面
A、教師舉例示范。抓住每一節中富有表現力,能傳達作者感情的詞句進行探究
如:“飽食”寫豐收之景,表達收獲的喜悅
B、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一節,揣摩語言。
要求:所選詞語能突出次節的畫面特點,深入理解
(教師備案:第一節:“飄”、“飽食”、“肥碩”、“棲息”—清幽而有喜悅;
第二節:“冷霧”、“滿”、“輕輕”、“游戲”———清冷而有閑情:
第三節:“廖闊”、“滿流”、“香與熱”、“夢寐”—清靜而有香甜)
2、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
要求:(像朗讀一樣進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誦全詩
四、欣賞意境,表現美
A、教師點撥欣賞詩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3、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B、根據本詩意境,構置畫面,培養情趣
五、拓展延伸,創造美
A、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B、布置作業:創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為話題寫一首詩或作一幅畫
2、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并做點評。
教后記:
對詩歌的解讀、領悟是非常個性化的。在新課標的旗幟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審美情趣,是“詩教”的必然要求。那么,抓住詩歌的形式美(或曰節奏感、音樂性)和它的表現手法“意象組合”進行“詩教”,應該是抓住了“牛鼻子”。何其芳的《秋天》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學習這首詩時,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學生自己的觀察體驗進入課外。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12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興趣是的老師。”養成閱讀興趣是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的保證。本教案采用以讀代講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學習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從朗讀中領略作者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另外,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加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直至熟讀成誦。低年級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本設計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學習獨立識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從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生字詞語卡片。(教師)
2.秋天樹葉的實物。(教師)
3.大雁圖片。(教師)
4.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實、植物等。(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麗景色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
3.你知道剛才呈現的畫面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嗎?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
4.小結:是呀,美麗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秋天》。
5.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視頻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識自然段。
導學: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個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開始標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話的前面空兩格(兩個字的位置)。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明序號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清每個自然段。(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師標出第1自然段的序號)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來標出課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3.(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
4.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相機指導生字讀音。
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
片: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
子:在“葉子”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第2自然段的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人”為翹舌音,開火車讀準字音。
“一會兒”為兒化音,引導學生讀好兒化音。課件出示“兒子、女兒”,指名讀詞語,與兒化音區分開。
(3)指名讀第3自然段。
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啊”字。
7.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得是否準確。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教師講解等方法使學生非常直觀地認識自然段。本環節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的能力,通過范讀、自讀、指名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完整的句子,不頓詞、斷句,重視對翹舌音、三拼音節的復習鞏固,從而能使學生準確地拼讀音節。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一)品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一邊看課文的插圖,一邊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
1.天氣涼了。
(1)學習生字“氣”。
這里有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生字(出示字卡“氣”),有一個和它讀音相同的字——汽,“氣”與氣體有關系,“汽”與水有關系。
(2)(課件演示)做辨別形近字游戲,把漢字送回家。
氣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導讀句子,“涼”字讀重音。
2.樹葉黃了。
(1)出示各種“樹葉”的標本。(出示多媒體課件)
導學:這些小寶貝就是樹葉。看,它們的形狀各有不同。
(2)學習生詞“樹葉”。認識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樹葉”?
加一加:“木”加“對”就是“樹”,“口”加“十”就是“葉”。 實物出示:拿出樹葉標本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3)課件播放樹葉由綠到黃的變化過程。
導學:哦,原來秋天到了,樹葉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由綠色變成了黃色。看來,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大自然的這些奇妙的變化呀!
(4)你能讀出秋天到來時的這種變化嗎?指導學生朗讀,強調“黃”要讀重音。
3.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比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結合課文的插圖說說為什么作者要說“一片片”嗎?
(3)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詞語,結合課文插圖真是個好方法。
(4)拓展詞語。你能說幾個像“一片片”這樣的詞語嗎?
小結:以后我們說話時如果多用上一些這樣的詞語,表達就更生動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義是平而薄的物體。我們還可以說“一片”什么?
課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導朗讀。
你能想象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嗎?(輕輕地、慢慢地)那就請你把“落下來”這個詞語的語速放慢,聲音放輕,讓一片片黃黃的小葉子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
4.齊讀第1自然段。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13
作者介紹(吳子敏)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任教。
抗日戰爭爆發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后任魯藝文學系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并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并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向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于是較多徘徊于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何其芳對于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并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他善于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風格。
真正明顯地表現出思想和藝術風格的變化,是在抗戰開始,特別是到了延安以后。這時他漸離夢境,面對現實,詩文風格趨向樸實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收錄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創作和論著。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1992年版)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14
秋天來到了,大自然中的萬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水果成熟、農作物的豐收、秋天的落葉……在進行此活動時,首先,律動進場然后引導幼兒做樹葉落下來的動作的形式導入活動,這樣能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在“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內容感受音樂節奏美”這一環節,我首先要讓幼兒完整的欣賞音樂,感受落葉是輕、慢的。但是在接下來范唱的時候,我選擇了教師清唱,如果是配樂范唱的效果會更好,可以讓幼兒充分的感受音樂,熟悉歌曲旋律。活動的重點應該是引導幼兒理解“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睡地上|這兩句歌詞,但是活動中,我沒有放錯重點,幼兒對這兩句歌詞理解不夠,唱不出來。接下來的環節是“學唱歌曲”,我著重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幼兒唱的時候知道小小聲的,老師聽得到的聲音是好聽的。
然后,在幼兒熟悉歌詞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幼兒把創編的動作運用到歌曲表演中。接下來引導幼兒創編出樹葉飛舞的動作。在觀察時,教師要注重啟發、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充分發揮想象力,創編出于別人不同的動作。部分能力強的幼兒能在教師的提示下創編出比較形象的動作。過程時,幼兒都積極參與,所以我覺得本環節進行地輕松而自然。為了提高幼兒表演的興趣,我還為幼兒提供了可愛的小樹葉手偶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他們戴著小樹葉手偶與同伴隨音樂翩翩起舞,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僅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而且也使他們真正體會到了與同伴共同表演的快樂。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在看看、說說、唱唱及表演中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秋天的認識。整個活動,我盡量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充分滿足幼兒的表現欲望和活動欲望。我覺得他們學得很快樂、玩得也很快樂!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15
教學要求
1.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學會恰當地使用形容詞,積累“紛紛揚揚、水靈靈、一座座”等詞語。
2.理解課文的內容,說說秋天到了,周圍景物的變化。
3.學習課文,了解秋季的迷人景象,產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學習課文內容,知道課文通過抓住田野、果園等周圍景物的變化,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麗和豐收的喜悅。
教學課時兩課時
秋天
秋①天到了,小草黃了,樹葉也黃了。[句導讀:課文開頭直接寫出秋天到來的特點是小草和樹葉都變黃了。]一陣陣涼②風吹過,樹葉紛紛揚揚③飄落下來。[句導讀:“一陣陣涼風”點明了秋天的氣候特點。]
段導讀:點明了秋天的氣候特點。
田野里,稻子熟了,黃澄澄④的,像鋪了一地金子。[句導讀:這是個比喻句,把稻子比作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潔白⑤的笑臉。[句導讀:“吐”“露出潔白的笑臉”把棉花比作人,生動形象。]紅瑪瑙⑥似的高粱點著頭,好像在說:“豐收的季節真美麗⑦”![句導讀: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寫高粱熟了,表現了秋天的豐收與美麗。]
段導讀:寫出了秋天田野里稻子、棉花、高粱獲得了豐收。
果園里,蘋果的臉漲得通紅。[句導讀:這是一個擬人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秋天蘋果熟了。]石榴笑得咧開了嘴。水靈靈⑧的葡萄,紅彤彤⑨的棗,隨風送來一陣陣清香。[句導讀:“水靈靈”“紅彤彤”“清香”說明葡萄、棗在秋天獲得了豐收,顯得格外美麗。]
段導讀:寫出了秋天果園里的豐收景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述了秋天美麗的景象。
打谷場⑩上,豐收的糧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句導讀:這句話把堆起來的豐收的糧食比作一座座小山。]公路上,運糧食的汽車來回奔跑。[句導讀:“來回奔跑”更具體地寫出了糧食豐收的景象。]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到處都能聽到人們的笑聲。[句導讀:“到處都能聽到人們的笑聲”寫出了農民喜獲豐收,歡快無比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寫秋天打谷場上的豐收景象及人們的歡快心情。
字詞導讀
①秋:四季中的第三個季節。
②涼:溫度較低;微寒。
③紛紛揚揚(fēnfēnyánɡyánɡ):課文指落葉飄灑得多而雜亂。“揚”不要寫成“楊”。(例句)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下個不停。
④黃澄澄(huánɡdēnɡdēnɡ):金*。(例句)黃澄澄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一樣,一望無際。
⑤潔白(jiébái):沒有被其他顏色污染過的白色。
⑥瑪瑙(mǎnǎo):礦物名,顏色美麗,質地堅硬耐磨,可以做裝飾品或研磨用具。
⑦美麗:漂亮。(例句)西湖的風景總是那樣美麗迷人。
⑧水靈靈(shuǐlīnɡlīnɡ):鮮美多汁。“靈”本音讀“línɡ”,在這里重疊變讀līnɡ。
⑨紅彤彤(hónɡtōnɡtōnɡ):形容很紅。“彤”本音讀tóng,在這里重疊發生音變讀tōng。
⑩場:這里讀chánɡ。
○11到處:各處;處處。
1.學會本課的生字,積累“紛紛揚揚、水靈靈、一座座”等詞語。
2.朗讀課文,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了解秋天到了,田野里的變化。
3.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會秋天的美好。
生字、新詞投影;課件1(表現樹葉紛紛揚揚飄落下來的課件);課件2(和課文第2自然段內容一致的課件);課件3(表現秋天景物變化的課件)。
一播放課件,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新課: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份禮物,請看大屏幕。
2.播放課件3。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根據畫面內容,自由發言)
3.今天,我們走進秋天,欣賞秋天迷人的景色。(板書課文題目)
二朗讀課文,認讀生字,了解課文內容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讀準字音。(采用隨機認讀或者開火車認讀的形式)
(2)生字有什么特點?怎樣記住呢?(學生自由發言,說出生字的記法。提示:“汽、蘋、紛、糧”是形聲字;“陣”和“陳”是形近字;“李”加一撇就是“季”字)
2.出示詞語投影,認讀詞語。
秋天豐收季節公路汽車蘋果一陣陣水靈靈紛紛揚揚
三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學生朗讀課文。請同學說一說課文描寫了哪里的秋天。(田野、果園、打谷場、公路、田間地頭。教師隨機板書)
四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出秋天帶來的變化
1.秋天到了,我們周圍會發生哪些變化呢?(播放課件1)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小草、樹葉黃了;涼風吹過;樹葉飄落。
3.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紛紛揚揚。)再次播放課件1,觀察樹葉紛紛揚揚飄落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感受田野的美麗景色
1.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段話共有幾句?(3句。)
2.分別朗讀這三句話。思考:秋天到了,田野里發生了哪些變化?(稻子熟了、棉花吐絮了、高粱紅了。教師隨機板書)
3.田野里的變化說明了什么?(豐收了。板書:豐收)
六布置作業:熟讀課文,完成字詞作業
1.談話導入親切、隨意、自然,貼近生活的同時又節約了課堂時間。
2.通過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對秋天有個總體的印象,為學生自主學習課文鋪路架橋。
1.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了解秋天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一說秋天來了,周圍景物的變化。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生字、新詞投影;多媒體課件(秋天的果園、打谷場等景象)。
一復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同學們,我們一起做個“詞語連讀”的游戲。比一比哪個同學能夠用最洪亮的聲音讀準投影中出現的詞語。
投影出示詞語,學生認讀詞語。
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秋天到了,世間的萬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來到了田野,看到了五彩繽紛的景象。現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到其他地方去尋找秋天吧!
2.打開書,認真地讀課文,找一找我們還可以在哪里看到秋天。
三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體會果園的美麗景色
1.出示表現果園秋景的課件。提問:請大家仔細欣賞畫面,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果園中豐收的景象:蘋果、石榴、葡萄、棗。)
2.讀課文第3自然段。你能說出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嗎?
投影出示填空練習:
的蘋果的石榴的葡萄的棗
3.學生自學后匯報:
(通紅)的蘋果(咧開嘴)的石榴(水靈靈)的葡萄(紅彤彤)的棗
4.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來到果園看到了這些水果,你會想些什么?(水果豐收了,心情十分激動。)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感受秋天糧食豐收的景象
1.過渡:秋天來到了果園里,果園里一片豐收的景象。秋天又來到了哪里呢?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秋天來到了什么地方。(板書:打谷場上公路上田間地頭房前屋后)
2.理解詞語的意思。
(1)打谷場:麥子、高粱、豆子等農作物收割后脫粒的地方。
(2)田間地頭:種植農作物的地方。
3.秋天來到了這些地方,帶來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秋天來到了這些地方,帶來了豐收。打谷場上,糧食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公路上,送糧食的汽車來回奔跑;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到處都能聽到人們的笑聲。)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總結全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次默讀全文,完成填空練習:秋天是的季節!(多彩、豐收、喜悅)
2.教師總結全文。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田野里莊稼豐收了,果園里碩果累累,打谷場上、公路上、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到處都能聽到人們的笑聲。
六拓展訓練,發展思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秋天來到了美麗的城市,來到了我們的校園。它給這里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請你試著說一說。
2.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1.對要求會寫的字,要認寫結合,先認后寫。不管是以前認識的還是在本課認識的,都要注意復習鞏固,要求不僅在語言環境中能認識,單獨出現也能認識。讓學生通過組詞理解字義,通過字形分析和數筆畫來記住字形,通過范寫指導學生寫端正、美觀。
2.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看著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再試著練習背誦。教師一方面要注意朗讀示范,另一方面要借助畫面及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激發學生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
1.填空。
(秋天)到了,(小草)黃了,(樹葉)也黃了。(一陣陣)涼風吹過,(樹葉)紛紛揚揚飄落下來。
2.你喜歡秋天嗎?請你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秋天的喜愛吧!
一秋季的氣候特征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并向冬季風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初秋,易出現淅淅瀝瀝的陰雨天氣。仲秋,受高壓天氣系統控制,易出現天高云淡、風和日麗的秋高氣爽天氣,即所謂的“十月小陽春”天氣。深秋,北方冷空氣影響開始增強,冷與暖、晴與雨的天氣轉換過程頻繁,氣溫起伏較大。秋季主要氣象災害有臺風、暴雨、低溫、陰雨寡照、大霧等。
二秋季諺語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
立秋一場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蔥,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秋天》教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 篇16
《秋天》是二年級上冊第一組的課文,本組課文以描寫秋天及其美麗的景色為主,本課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語言優美,朗朗上口,描寫出了秋天豐收的美景和人們內心的喜悅之情。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我抓住了幾個重點進行教學。
一、結合生活實際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以主讀代講。
三、自主識字寫字。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點。
《語文課程標準》說:“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來說,對語文沒有興趣,課文就是一堆堆毫無意義的符號。具體到本課,它的語言雖然非常優美,但如果脫離了生活,只泛泛地去講,那很難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導入的環節中,我與學生進行了溝通,我問他們:“都說秋天是美麗的,誰能給老師說一說你見到的秋天的美景呢?”剛開始學生還有些拘謹,但在我的引導下,他們很快就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我看到了黃色的樹葉慢慢飄下。”有的說:“我看到過秋天的楓葉非常紅。”有的說:“我看到了秋天的菊花很美麗。”可能孩子們的語言還不夠豐富,但我能看到孩子們內心的興奮和他們的積極性,經過這個簡短的交流,他們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興趣已經被激發。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天農田豐收的景色,對于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來說,還是顯得有些陌生,那怎樣架起他們與課文之間的'橋梁呢?我先讓來自農村的孩子和見過農田豐收景象的孩子,給大家描述一下,讓大家在他們具體生動的描述下,共同感受秋天田野豐收的美麗,從而調動學生內心的喜悅之情,這樣就調動了他們的興趣,也避免了教學中的空洞與刻板。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多種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課文,那就事半功倍了,很容易就能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之情。
本課教學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課堂秩序還不夠好,學生出現竊竊私語的現象;我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還不夠流暢,有時學生的反應會慢半拍。這些現象可能是因為我剛接手本班,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還不夠流通,但我會和學生一起努力,盡快把這座橋梁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