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精選15篇)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
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第二課時: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著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著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秘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出示太陽幻燈)
(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燈的電光源使畫面富有真實感。此時,距離地球三萬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這鮮明的形象加上兒童的強烈的求知欲,進入問題情境。)
1、啟發: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于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于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秘。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么?
學生提問。(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溫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教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說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閱讀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并初步培養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1、關于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系,課文上說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閱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閱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閱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閱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閱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指導①。
對于這類科普的說明文,一般一小節說明一個意思,我們閱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注一樣。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閱讀說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閱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說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了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說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么來說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說明的?還用了什么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后回答。
①引用傳說(板書:引用傳說)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于太陽傳說的故事?(《后羿射日》)誰能說說。
如果這里不用傳說,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溫度有6千度,中心溫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閱讀興趣怎么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指點:“傳說”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說明它的實質。這兒
在傳說以后,用一個什么詞語來揭示實質?(“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說,引人入勝,接著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說明實質傳說其實)
下面一節說明實質的又用了什么詞?(板書:覺得實際上)
③說太陽,怎么又說了地球,說了沸水和鋼鐵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所說明的事物。
④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系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
系是相互聯系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閱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為……所以……)
△太陽雖然大,但因為遠,所以看起來小。
△太陽雖然熱,但因為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為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因為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溫暖。
第二課時
第二段:
1、提出: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說來,太陽與人的關系怎樣密切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a、有了太陽……
b、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閱讀、討論后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說話訓練。
4、指點:這一節先正面說,“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太陽……就……”說明了關系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說到實質。
5、提問: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板書:段首概括)
閱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系不大,這里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第三段。
第二段說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系,那么太陽與自然關系怎樣呢?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云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突出“沒有……就沒有……”)
五、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于“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系,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指名扮演講解員。
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系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云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閱讀說明文。
說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 、“段意概括” ,常用“引用傳說” 、“列舉數據” 、“進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系。所以在閱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說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
同學們能注意觀察天象,又能認真學習有關書籍、資料,并進行研究,就有點像小小科學家。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2
【教學要求】
1、認識太陽的遠、大、熱,知道太陽與人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研究天體的熱情。
2、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及興趣。
3、理解“覺得……其實……”“看起來……實際上……”“如果……就……”“雖然……但是……”等關聯詞的作用。
【課前準備】
適逢有日環食,先帶領學生觀察,或放太陽的幻燈。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導入 新課、創設問題情境、自學課文、分段、讀講第一段。
第二課時:讀講第二、三段,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語 (結合兒童的生活,引起學習新課的興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個小時,同學們密切注視著太陽的變化,同樣在這樣的這個時間,有上億萬眼睛注視著太陽,觀看、研究日環食這奇異的天象。從同學們的熱情來看,大家對探索天體的奧秘懷有相當大的興趣。
這一課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研究研究太陽。(板書:太陽)
二、創設研究太陽的情境,促使兒童對新課主動地思考。(出示太陽幻燈)
(運用電化教學創設情境: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燈的電光源使畫面富有真實感。此時,距離地球三萬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這鮮明的形象加上兒童的強烈的求知欲,進入問題情境。)
1、啟發: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從東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于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于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秘。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會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你們想知道它的什么?
學生提問。(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溫度及現象均會提出有關問題。)
2、教師將學生問題分類概括。
教師鼓勵: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說明同學們很有些科學精神、科學態度。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答案,二是課外自己去閱讀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使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學習課文--這是最主要的;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導引作用。)
三、自學課文,尋找答案。(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并初步培養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1、關于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系,課文上說得很清楚。現在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閱讀。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會查閱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現在就請你們閱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看誰通過自己的閱讀找到答案。
(無形之中,就把學生帶入了研究科學,查找、閱讀資料的情境中。他們似乎是一個小小科學家。這時,他們讀起課文來分外專注。)
2、學生自學。
△指導①。
對于這類科普的說明文,一般一小節說明一個意思,我們閱讀時首先要概括出每節的內容。
(板書:一節一意)
要求學生讀時把每個節概括的內容寫在每一小節前,像加注一樣。
△指導②。
每小節內容概括出來了,就要進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引導學生交流,充許多種分段起訖:
指點:閱讀說明文,一節一意首先分清層次,概括段意。(板書符號〢〢)
(實際上,這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閱讀科普讀物的方法,弄清每節每層說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報告答案。
(讓學生繼續擔當小小科學家的角色,這就把學生進一步帶入研究太陽,深入了解學習資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表格見下)
2、指點:從這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說太陽的遠、大、熱是通過什么來說明的?
(板書:列舉數字)
對資料中數字比較多,可以列表,將數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說明的?還用了什么辦法?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后回答。
①引用傳說(板書:引用傳說)
誰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個關于太陽傳說的故事?(《后羿射日》)誰能說說。
如果這里不用傳說,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3萬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溫度有6千度,中心溫度有1800萬度”。
文章這樣寫,你們的閱讀興趣怎么樣?
(這樣教學豐富了課文內容又緊扣課文,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指點:“傳說”是流傳在民間的口頭上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說明它的實質。這兒
在傳說以后,用一個什么詞語來揭示實質?(“其實”)文章中引用傳說,引人入勝,接著用“其實”一詞揭示實質。
(板書:說明實質傳說其實)
下面一節說明實質的又用了什么詞?(板書:覺得實際上)
③說太陽,怎么又說了地球,說了沸水和鋼鐵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詞語。)(板書:進行比較)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較的方法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所說明的事物。
④引導學生從事物相互關系上思考問題。太陽的“大”、“熱”、離我們“遠”這三大特點,與我們的地球關
系是相互聯系的,你們要做科學家,閱讀資料時,就得認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問題。
例句:(出示句式:因為……所以……)
△太陽雖然大,但因為遠,所以看起來小。
△太陽雖然熱,但因為遠,所以燒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為太陽大,所以整個地球太陽都照得到。
△因為太陽熱,又離我們遠,所以太陽光使我們感到溫暖。
第二課時
第二段:
1、提出: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體說來,太陽與人的關系怎樣密切呢?這個問題我們要好好研究。現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2、你們自己讀第二部分,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A、有了太陽……
B、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
(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以體現因材施教。)
3、閱讀、討論后學生回答,進行以上句式的說話訓練。
4、指點:這一節先正面說,“有了太陽……”再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太陽……就……”說明了關系密切。用“看起來……其實……”從現象說到實質。
5、提問:這一節內容可以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書上把這一段內容概括成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寫在這一段的開頭,這叫“段首概括”。(板書:段首概括)
閱讀這類文章要注意小節開頭的話,那樣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全小節的內容。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照理關系不大,這里意思轉折,所以用上“雖然……但是……”。
6、朗讀全段。齊讀第一句,以下幾句輪讀。
第三段。
第二段說了太陽與我們人的關系,那么太陽與自然關系怎樣呢?我們學習時可以用箭頭標明,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
分別出示兩組卡片:1.太陽水雨雪水蒸氣小水滴云
2.太陽熱量多熱量少熱冷風
第四段。
指名讀。齊讀。(突出“沒有……就沒有……”)
五、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
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可以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于“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用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系,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個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指名扮演講解員。
動畫表演
(此時創設情境需具有綜合性,不僅要鞏固本課學得的知識,加深印象,而且能靈活運用,培養能力。創設“展覽會”情境,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尤其是動畫片角色的扮演,這種形式使兒童興趣濃厚)
總結: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系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云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閱讀說明文。
說明文一般在寫作方法上是“一節一意” 、“段意概括” ,常用“引用傳說” 、“列舉數據” 、“進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實質和因果關系。所以在閱讀時,針對這些特點,“一節一意學概括”,“引用傳說增興趣”,“列舉數據可畫表”,“抓住實質明因果” 。
同學們能注意觀察天象,又能認真學習有關書籍、資料,并進行研究,就有點像小小科學家。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3
教材分析
《太陽》是四年級語文的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系。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系的密切。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
根據我班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我感到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設計思路
將“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讀書,并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借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我認為《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時,我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
教學目標
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了解到列數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并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教學流程
一、導入 。
師寫一個”日”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師相機板書:太陽。)
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太陽的資料。
【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師隨機鼓勵引入下一環節:同學們對太陽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讀懂什么?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培養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師相機板書:
師:《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和與我們的關系這兩方面來寫的。現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現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
這時,一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師進行鼓勵,進入下一環節。)
2.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4.匯報。
學習“遠”的學生匯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讀了出來。)
師引導:不錯,你讀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這個內容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這個內容說清楚的。(學生不知該怎么說。)
師用課件演示、引導: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三千五百年,飛——二十幾年。
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發現( )里面填的是數字,通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字
師: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培養學生自學課文、發現問題的能力。】
這時學生們高舉右手,有的學生忍不住脫口而出:“還運用了寫傳說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調動。
學習“大”的學生匯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并進行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引導學生發現說明太陽“大”的特點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
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師: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片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千八百萬度。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這時有學生強調:是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
師進行鼓勵: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學生起來說道: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方法,使理論與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練筆。
1.教師寫一個“月”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時教師演示課件:用圖畫的形式出示有關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自行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于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小)。
(師出示的資料為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反饋與反思
課后,我對學生的小練筆進行批改時,發現全班學生的練筆寫得都不錯,不僅將月亮的特點說得很清楚,而且條理清晰。有的學生將“嫦娥奔月”這一傳說寫進了自己的練筆中,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還有一個學生在寫到月亮的體積時,不僅與地球進行了比較,還通過自己的演算,與太陽進行比較,更進一步說明了月亮的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得到了體現。從練筆的整體結構看,學生用詞很準確,在寫到月亮與地球的距離時,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這一傳說與月亮的實際資料過渡時用上了“確實”、“的確”等詞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通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說話權交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態度由“厭學”變為“愿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還覺得將課文中的內容提煉為學生練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讀”與“寫”融會貫通,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4
朱兆遠
------------------------------------------------------------
古人云:“學貴有疑。”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雞蛋里面挑骨頭”,讓學生在質疑中發展思維,在質疑中獲得新知。《太陽》一課的教學,我對此感觸頗深。
“清晨,同學們迎著火紅的朝陽去上學;傍晚,踏著夕陽的余輝回家去。太陽對我們來說,應該是最熟悉不過的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太陽》這篇課文。”我引入了課題,“看了課題,你覺得課文會幫我們解答哪些問題?”頓時,提問不斷:“太陽為什么會發光發熱?”“太陽有多大?”“太陽有什么作用?”……圍繞著一個個問題展開教學,課堂氣氛相當地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了極大的發揮。
在學習太陽“遠、大、熱”的特點時,學生又有疑問了:“科學家怎么知道太陽離我們這么遠的呢?”“科學家到不了太陽上,那他怎么知道太陽的溫度呢?”“太陽為什么會發光、發熱呢?”“太陽這么熱,一秒鐘大概能釋放多少能量呀?”“課文寫了太陽的遠、大、熱,太陽有多重呢?”……當學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后,縈繞在他們腦海中的疑問更多:“聽說太陽浴是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可為什么人們愛撐傘遮陽呢?”“還有,為什么有許多人涂防曬霜呢?”“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那么好,它會不會熄滅呢?” ……我盡量讓學生設“疑”。當然,這不僅僅是為了表現疑而讓學生質疑。實際上,質疑是為了解疑,而解疑是為了求知。我讓學生記錄下這些有價值的疑問,讓他們課外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資料,自己從中尋找答案。
學生們為了解開心中的疑團,努力從書籍、影視、網絡等媒體上查找資料。經過努力,學生找到了許多有用的信息:太陽的主要氣體是氫,內核中的氫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核聚變,從而釋放出大量能量,產生光和熱;太陽的直徑約1.4×106公里,約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每秒鐘向外輻射約28600億億兆瓦的能量,相當于爆炸910顆百萬噸級的氫彈;太陽的年齡約為46億年,它還可以繼續燃燒約50億年,最后,太陽會成為一顆白矮星。此外,像什么“太陽風暴”、“太陽黑子”、日珥、耀斑、日食……學生知道得實在是太多了!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也是探究太陽奧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自己搜集有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培養了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真可謂一舉多得。
最后,我根據學生找到的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料,和學生一起制作了一個介紹太陽的課件。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排版、校正、設計動畫、如何鏈接……無形中學生又提高了使用計算機的技能,拓展了思維空間。
“學起于思,思緣于疑。”為了求知,讓學生去疑吧!
------------------------------------------------------------
作者為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清陶小學教師
最新文章:
<<詹天佑>>結課設計一 二 三
《盧溝橋的獅子》說課設計
內容具體 表達完整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5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出示謎語:一位老公公,面孔紅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時來上工。
生一下就猜出。
(從學生喜歡的謎語入手,學生學習興趣一下被激發了。)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太陽吧。
二、課件展示,感知畫面
1、課件展示:太陽分別從大海、草原、山村、森林升起來,大地變得一片光明,充滿生機、活力。
(直觀、生動有趣的畫面把學生吸引住了,學生邊看邊不時地發出嘖嘖的贊嘆聲,美麗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中深深地印下)
2、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強調說完整話)
學生自由發言
生:我看見太陽從大海中跳出來。
生:我看見太陽從草原中、森林里升起來。
生:我還看見太陽升起來后,到處都很美麗!
……
(因為學生在前面欣賞了太陽升起的美麗的畫面,在說話時,是爭搶著要把看到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說起話來就自然流暢了。)
3、師小結:美麗的太陽,美麗的景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叔叔也看見了這一美麗的情景,寫了一首兒歌,你們想學嗎?
三、初讀韻文,初感字音
1、出示韻文《太陽》
師:先聽老師讀一讀,如果你認為老師讀得好,給我鼓勵一下,也可以給老師提提意見。
(師的話音剛落,生就紛紛地告訴師,他們已經會讀了,可見有些學生回家已經預習過了,這時,師如果抓住機會,放手讓學生試著讀一讀,會讀的就當小老師帶讀,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可惜的是,師并沒有這么做,仍然自己按著事先設計好的教案進行教學,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機智不過靈敏,二是觀念沒有更新,害怕學生會出現什么差錯,自己的教學任務會完成不好。)
師范讀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讀一讀?輕輕打開48頁(學生翻開書本后),讀書時,碰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生:可以借助拼音讀一讀。
生;可以問一問小組的同學。
生:可以問老師,或者問聽課的老師。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都行,現在請小朋友讀書,選擇一種方法解決不懂的生字。
(這個環節設計得較好,讓學生自己先說一說識字的方法,再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讀書、識字,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2、學生自由讀韻文,解決生字。
3、請會讀的小朋友讀一讀(2-3個)韻文,其他小朋友注意聽,師生一起糾正字音,齊讀。
四、認識生字,培養識字能力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棵神奇的樹,咱們趕快看一看。
出示神奇的果樹。
生:哇,真美呀!
生:我知道了,每一個果子里都藏著一個詞,還有字呢,太有意思了。
師:小朋友只要能讀準每一個果子里的字或詞的音,就能把它摘下來,誰先來摘果子?
學生搶著上臺做摘果子的游戲。
(這個環節有時單獨請學生回答,有時小組回答,有時分男女同學回答,有時全班同學回答。讀對的及時獎給一朵花。學生非常積極,"我來,我們來"的聲音此起彼伏,課堂氣氛異常熱鬧!老師真不知該請誰好,但是,從學生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游戲對于孩子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
2、師:今天,聰明狗又來到我們中間,"小朋友們好!"聰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樓梯,需要小朋友的幫忙,你們愿意嗎?一個字就是一個臺階,小朋友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個臺階。
師的話音剛落,"我來,我們來"的聲音又再次地響起。
學生做游戲(可以單獨請,小組,男女同學,全班同學)
師適當加以鼓勵,注重讀準平、翹舌音。
從 草 叫 跳 照 森 世 陽
(再次可以看出,趣味性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濃厚的,學習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3、師: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現在,請大家把桌上的小卡片拿出來,兩人一組,互相讀給對方聽,讀得好的,請你獎勵他。
學生兩人一組互相考評。
五、再讀韻文,鞏固識字
1、師:剛才,小朋友把字和詞語讀得特別準,你能把這首詩歌讀準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請1-2名學生讀一讀,讀得好的給予肯定,讀不好的給予鼓勵。
師:這首詩歌比較長,注意讀好來。老師建議小朋友這樣讀。師帶讀,生跟讀,齊讀。
2、你喜歡太陽嗎?學生自由說一說。
師:是呀,有了太陽,才有美麗的世界(課件展示),太陽的貢獻可真大呀!讀兒歌時,怎樣才能讀出對太陽的喜愛?小組讀一讀。
小組讀一讀,指1-2名讀一讀,男女生比賽讀。
3、小朋友們讀得越來越好了,你愿意讀給別人聽或者當小老師考考別人嗎?好,現在請小朋友,找個小伙伴或老師,讀給他們聽或當當小老師。
六、布置作業
回家向家長匯報今天的學習內容。
反思:
《太陽》這課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尤其是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識字游戲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小狗跳樓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識字;討論喜不喜歡太陽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但是,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于衷,過后了解,他們卻是這樣說:"老師,剛才你講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講,你才能聽得到。" 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6
教學過程 :
一、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出示謎語:一位老公公,面孔紅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時來上工。
生一下就猜出。
(從學生喜歡的謎語入手,學生學習興趣一下被激發了。)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太陽吧。
二、課件展示,感知畫面
1、課件展示:太陽分別從大海、草原、山村、森林升起來,大地變得一片光明,充滿生機、活力。
(直觀、生動有趣的畫面把學生吸引住了,學生邊看邊不時地發出嘖嘖的贊嘆聲,美麗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中深深地印下)
2、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強調說完整話)
學生自由發言
生:我看見太陽從大海中跳出來。
生:我看見太陽從草原中、森林里升起來。
生:我還看見太陽升起來后,到處都很美麗!
……
(因為學生在前面欣賞了太陽升起的美麗的畫面,在說話時,是爭搶著要把看到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說起話來就自然流暢了。)
3、師小結:美麗的太陽,美麗的景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叔叔也看見了這一美麗的情景,寫了一首兒歌,你們想學嗎?
三、初讀韻文,初感字音
1、出示韻文《太陽》
師:先聽老師讀一讀,如果你認為老師讀得好,給我鼓勵一下,也可以給老師提提意見。
(師的話音剛落,生就紛紛地告訴師,他們已經會讀了,可見有些學生回家已經預習過了,這時,師如果抓住機會,放手讓學生試著讀一讀,會讀的就當小老師帶讀,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可惜的是,師并沒有這么做,仍然自己按著事先設計好的教案進行教學,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機智不過靈敏,二是觀念沒有更新,害怕學生會出現什么差錯,自己的教學任務會完成不好。)
師范讀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讀一讀?輕輕打開48頁(學生翻開書本后),讀書時,碰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生:可以借助拼音讀一讀。
生;可以問一問小組的同學。
生:可以問老師,或者問聽課的老師。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都行,現在請小朋友讀書,選擇一種方法解決不懂的生字。
(這個環節設計得較好,讓學生自己先說一說識字的方法,再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讀書、識字,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2、學生自由讀韻文,解決生字。
3、請會讀的小朋友讀一讀(2-3個)韻文,其他小朋友注意聽,師生一起糾正字音,齊讀。
四、認識生字,培養識字能力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棵神奇的樹,咱們趕快看一看。
出示神奇的果樹。
生:哇,真美呀!
生:我知道了,每一個果子里都藏著一個詞,還有字呢,太有意思了。
師:小朋友只要能讀準每一個果子里的字或詞的音,就能把它摘下來,誰先來摘果子?
學生搶著上臺做摘果子的游戲。
(這個環節有時單獨請學生回答,有時小組回答,有時分男女同學回答,有時全班同學回答。讀對的及時獎給一朵花。學生非常積極,“我來,我們來”的聲音此起彼伏,課堂氣氛異常熱鬧!老師真不知該請誰好,但是,從學生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游戲對于孩子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
2、師:今天,聰明狗又來到我們中間,“小朋友們好!”聰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樓梯,需要小朋友的幫忙,你們愿意嗎?一個字就是一個臺階,小朋友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個臺階。
師的話音剛落,“我來,我們來”的聲音又再次地響起。
學生做游戲(可以單獨請,小組,男女同學,全班同學)
師適當加以鼓勵,注重讀準平、翹舌音。
從草叫跳照森世陽
(再次可以看出,趣味性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濃厚的,學習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3、師: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現在,請大家把桌上的小卡片拿出來,兩人一組,互相讀給對方聽,讀得好的,請你獎勵他。
學生兩人一組互相考評。
五、再讀韻文,鞏固識字
1、師:剛才,小朋友把字和詞語讀得特別準,你能把這首詩歌讀準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請1-2名學生讀一讀,讀得好的給予肯定,讀不好的給予鼓勵。
師:這首詩歌比較長,注意讀好來。老師建議小朋友這樣讀。師帶讀,生跟讀,齊讀。
2、你喜歡太陽嗎?學生自由說一說。
師:是呀,有了太陽,才有美麗的世界(課件展示),太陽的貢獻可真大呀!讀兒歌時,怎樣才能讀出對太陽的喜愛?小組讀一讀。
小組讀一讀,指1-2名讀一讀,男女生比賽讀。
3、小朋友們讀得越來越好了,你愿意讀給別人聽或者當小老師考考別人嗎?好,現在請小朋友,找個小伙伴或老師,讀給他們聽或當當小老師。
六、布置作業
回家向家長匯報今天的學習內容。
反思:
《太陽》這課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尤其是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識字游戲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小狗跳樓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識字;討論喜不喜歡太陽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但是,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于衷,過后了解,他們卻是這樣說:“老師,剛才你講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講,你才能聽得到。"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學會本課的2個生字;理解11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課文運用數據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一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及太陽與人類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自學生字新詞,學習"提示",給課文分段,細讀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同學們,在晴朗的日子里,我們天天都能見到太陽,可是關于太陽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篇介紹太陽知識的課文.(板書課題)
根據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作板書,)
接下去我們來看看課文,是不是寫這些東西.
二,自由朗讀課文,自學:
(1)一邊讀,一邊對照剛才的問題在課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寫什么.
(2)自學生字,新詞,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義,識記字形.
防止讀錯以下多音字讀音:
傳 chuán(傳說,傳遞) 都dōu(都是太陽送來的)
zhuàn(自傳,水滸傳) dū(首都,都市)
差 chà(差不多) 漂piāo(漂浮)
chā(差數,差錯) piào(漂亮)
chāi(出差)
三,證實審題推測.理出課文思路.
根據審題時學生推測的內容,逐一與課文有關段落對應起來.
板書:
遠(1)
特點 大(2)
熱(3)
太陽 動植物(4)
關系 天氣變化(5-6)
(4-8) 防治疾病(7)
總結全段(8)
四,學習"提示",對照以上板書,明確閱讀訓練重點,給課文分段.
1.看板書,說說課文安排哪幾方面的內容,課文可以分幾段.
2.齊讀"提示",對照剛才的歸納,看看是否歸納正確,強調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是了解課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檢查字詞學習情況(詞浯表中11個詞語),重點教學"繁殖","水蒸氣"兩個詞.
六,細讀第一段.
1.默讀第—段,邊讀邊填寫表格.(表格見《教參》65頁)
2.討論填表的情況,然后齊讀表格的內容.
3.讀讀下面的句子,給加點的詞語換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a.其實(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
b.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 )它卻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 )要走3500年.
d.中心溫度估計( )是表面溫度的3000倍.
課堂練習:
①用數字說明天氣很冷或很熱,火車行駛很快,塔樓很高,樹干很粗,等等.
②有一位籃球運動員身材很高,用數字或比較的方法,具體說明很高.
③公園有一棵老槐樹,樹干很粗,用數字或比較的寫法,說明它很粗.
七,作業
1.抄寫課后習題4中的詞語,含生字的詞多寫兩次.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細讀課文第二段,完成部分書面作業.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太陽有哪三個特點 用數據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二,細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這段的結構是怎樣的 (總分總)劃出總起句和總結句.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從哪些方面具體說明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
邊討淪邊板書:
(1)動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陽
關系(2)云雨雪是太陽帶來的,
密切(3)熱冷風是太陽帶來的 (風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為什么會流動
(空氣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熱的緣故)
空氣為什么會有的冷,有的熱
(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為什么空氣有冷有熱就會流動呢 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膨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著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
(4)太陽光可用來防冶疾病
課堂造句練習: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產生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梁,________________
3.齊讀最后—個自然段.討論:
(1) 這段話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總結,強調)
(2)在說明方法上有什么特點 (正面敘述和反面敘述配合),哪—段也是這樣說明的;
(3)在段中分別找出"光明"和"溫暖"的反義詞:
4.朗讀第4和第8自然段.
師導讀:"太陽離我們這么遠,……關系密切."作者從正面敘述——
生接讀:有了太陽……
師導瀆:從反面敘述——
生讀:如果沒有太陽……
三,作業,
(1)作業本第1題.
(2)背誦第8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總結全文,明確課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完成全部書面作業:
教學過程
—,默讀課文,填寫課后習題2的表格.
二,討淪檢查填表情況.
三,看表格完整地回答:課文作者按太陽的哪幾個方面寫的 每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四,本課是一篇說明文,這類文章一般有什么特點呢 (可從內容,表達方式,結構及語言方面來認識,詳細見《教參》)
五,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寫太陽離我們很遠的句子是哪幾句 可不可以單列為一段 與原文相比,哪種開頭好 為什么 (進一步理解"傳說")
六,作業;
(1)聽寫詞語.
(2)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于"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有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系,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現在請一人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指名扮演講解員.
動畫表演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8
第一課時
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多種方法。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特點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難點: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多種方法。
教具: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初讀課文。
1.出示課題,啟發談話。
太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天晴時,我們都能見面。經常見面不等于就能了解,請一位同學說說,你對太陽了解多少。這篇課文就是一篇介紹太陽的文章。
2.這篇課文一段段內容比較清楚,要求大家用比較快的速度讀一遍,就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大家用三分鐘把課文讀完,并說出主要內容。
3.學生默讀課文。
4.介紹本課主要內容。
二.默讀課文,畫出要點。
1.讀“預習”,交代閱讀要求。
(1)遇到生字新詞查字典解決。
繁殖:生物中的傳宗接代。
殺菌:殺死病菌。
治療:用藥物或手術等手段醫治疾病。
(2)認真讀每個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講什么,如果有概括主要意思的詞語,把它畫下來,如沒有就自己概括。把介紹的對象名稱注在旁邊。
(3)全文讀完,把各段內容連起來想一想,全文圍繞太陽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并按內容給課文分段。
(4)意思理解不透的句子用鉛筆做上記號,真正理解了再擦去。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
三.逐段交流對內容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講太陽離地球很遠。一是用數字說明,太陽離地球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二是用設例說明,日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做飛機要飛二十幾年。
第二自然段講太陽很大。用比較法,有130萬個地球那么大。
第三自然段講太陽的溫度高。一是用數字說明,表面溫度有6000度,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二是用設例法,如鋼鐵碰到太陽也會變成氣。
第四自然段講太陽和地球上動物、植物關系密切。用分析說明法,先講有了太陽,地球上的植物才能生長,動物才能生存;再講人類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太陽有密切關系,最和講似乎沒關系的煤炭也和太陽有關系。
第五自然段講太陽和雨雪的關系。分析雨雪形成的過程,說明它和太陽的關系。其中也講到了云的形成。
第六自然段講太陽和風的關系。也是分析風的形成過程。
第七自然段講太陽和病菌的關系。因為太陽有殺菌的能力,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第八自然段講太陽和地球的關系,和人類的關系。它綜合前面內容,逐層講下來。太陽主要是會發光發熱。因為太陽給地球送來光和熱,所以就有了風雪雨露,植物、動物才能生存;有了風雪雨露,有了植物動物,人類才能生存。最后用一個總結句: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四.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第二課時
目的要求:
1.給課文分段,總結段意。
2.獨立完成課后練習。
重點:分段、總結段意。
難點:總結段意。
教具:幻燈機、幻燈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把每段概括主要內容的詞句圈畫出來,如果沒有,自己概括一下,寫在各段的末尾。再在每段的開頭旁邊注上說明的內容。
二.用同類合并法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講太陽的特點是離地球遠,它又大又熱。
第二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講太陽和地球的關系密切。
三.思考回答“思考、練習”第1題。
四.請兩位同學到黑板前,給下面兩句話填上標點符號,然后指導標點符號的用法。
1.有了太陽地球上的莊稼和樹木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鳥獸蟲魚才能生存繁殖
2.太陽曬著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里的空氣就比較冷
3.說明分號的用法,再練習為下面的兩段畫加上標點。
1.他臨死還叮囑兒子要打虎除害交代了兩條一條是見了老虎不害怕更不該逃另一條是老虎見了人總要撲過來要打它的咽喉和肚子
2.我國首都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能夠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五.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
太 陽
遠 1.5億公里
特點 大 130萬個地球
熱 6000度1800萬度
植物、動物 吃 穿 用
與地 氣候 云 雨 雪 風
球的 疾病 細菌
關系 地球 人類、世界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9
《太陽》是小學語文第一冊(北師大版)第10單元的第2首兒歌。依據教材和一年級兒童學習的心理特點,我在教學本課的第一課時,做了如下教學設計。
一、巧用故事激趣,揭示課題。
針對本課中描寫:大海上,太陽是從水里跳出來的。草原上,太陽是從草里冒出來的。山村里,太陽是雄雞叫出來的。森林里,太陽是鳥兒唱出來的。兒童的意識理念中會產生天上有好幾個太陽的想法。課前,老師使用多媒體制作后羿射日的畫面,在背景的襯托下繪聲繪色地講述《后羿射日》的故事,進而自然引入今天要學的兒歌題目就叫:太陽。學生在故事中知道了現在天上為什么只有一個太陽。精彩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老師乘興提出問題:“你們喜歡太陽嗎?為什么?”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我喜歡太陽,因為太陽給人們帶來光明。”有的說:“我不喜歡太陽,因為太陽太熱,夏天常常會流汗。”《后羿射日》的故事使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高漲,也為下面識字鞏固“幫后羿摘太陽”游戲做鋪墊。
二、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以境生情,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
多媒體在自主探究中發揮著優勢。課件制作豐富多彩,這是本堂課的一大特色。《太陽》這首兒歌短短6行就描繪了人們從不同觀察點看到的日出美,表達人們對太陽的喜愛、贊美之情。如何讓學生身臨其境感知兒歌的美麗情景,吸引兒童喜歡學習這首兒歌呢?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一起和他們熟悉的丁丁、冬冬看日出的課件,解決這一疑難。課中,(課件)聆聽著美妙的鋼琴聲,學生來到大海邊看到太陽慢慢兒升起、跳出海面;來到草原看到太陽悄悄地從草叢里冒出,光芒四射;來到山村里看到雄雞一叫天就明;來到森林里鳥兒的歡歌聲唱醒了太陽;最后看到太陽照出了美麗的世界。伴隨著一幅幅奇妙的畫面、悅耳的音樂背景,老師的范讀入于學生耳,印于學生腦。一系列的日出情境從視聽等角度將文字與現實生活接軌,把學生放回到一幅幅動人的生活畫面,抽象的文字變得鮮活可愛。學生在體驗日出的美麗意境,整體感知兒歌內容中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激發學習的情感、興趣,自覺地參與到愉快的學習中去。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突破識字教學重、難點。
廈門地區的學生受方言、地域的影響,平翹舌音往往被忽視。針對這一難點,我在學讀兒歌中設計了:1、學生仔細聽老師讀兒歌,注意哪些字要翹舌。引導學生真正把思維、感覺器官運動起來,主動尋找兒歌中的翹舌字。2、學生把翹舌的字找出來,老師相機點擊成紅色,視覺上引起學生的注意。3、學生齊讀翹舌的字并讀準。4、把字放回到兒歌中,再讀兒歌。學習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疑難,自得自悟。
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能借助拼音進行生字學習,并在文中找出本課的生字、畫上圈。課中生字教學我設計如下:1、師問:兒歌中哪些生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學生找出兒歌中的生字,師相機點擊課件,相應的生字變為紅色,引起注意。字娃娃調皮地從兒歌中的字跳下排成兩列。2、同桌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扮演小老師的角色,互相糾音、互助學習。3、老師請一名小老師指著字娃娃帶領全班再讀生字,小老師教得很投入,底下的學生也學得認真。4、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比一比哪列火車開得又好又快,檢查字音并糾正。
四、設計游戲,讓學生在快樂中參與學習。
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教學中,我設計“幫后羿摘太陽”游戲:看,這里就是傳說中的十個太陽,照得大地多熱呀。草不生,樹不長。小朋友們誰來幫后羿把太陽射下來呢?不過,有個要求:每個太陽后面都藏著一個字,如果你能讀出后面的字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小問題,你就幫后羿摘掉太陽。9個太陽后面各藏有今天要學的生字:太、陽、從、跳、出、草、叫、林、鳥。學生在摘太陽,讀出太陽后面的字的同時,還要回答老師的問題,例如:“叫”字,小貓怎么叫,小狗怎么叫?早上,雄雞怎么叫?“跳”字,你能用動作表示這個字的意思?“太”字,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從”字,老師比個動作(老師從桌子上拿了一根粉筆),請你說個句子,句子里要有個“從”字。“鳥”字,動物園里有什么鳥?“出”字,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
學生做游戲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枯燥的生字變為學生游戲的伙伴。學生在積極、快樂的參與中,調動起自己的眼、耳、口、腦去完成游戲中的各個要求,不僅使他們學得主動,而且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五、再現情景,讀中感悟,體味語言美。
語文教學以朗讀訓練為經,語言訓練為緯。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隨文學詞學句,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體味語言美。課中,我把朗讀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并注重讀出層次。學生通過自讀、同桌互讀、全班讀、四人小組比動作讀等多形式讀準字音,讀懂課文。在朗讀指導上,我還通過再現課件,讓學生創設情境讀,讀出感情來。學生身臨其境,領略日出的奇妙,讀中感悟,讀得津津有味,讀出對太陽美的贊歌。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0
教學目的:
1、認識太陽的特點以及與我們的密切關系。
2、初步了解說明文的特點和說明方法。
3、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太陽的三個特點以及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教學過程及評析:
課前交流:吟誦關于太陽的詩、板題。
1、聽說大家都是語文小能手,我們來對對詩,敢不敢?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評析:由于是借班上課,師生在課前幾分鐘才見面,所以設計對詩的游戲,能很快拉近師生距離,并讓老師盡快了解學生的語文素養,并由此引出教學內容。
2、你們發現了嗎?我們剛才對的詩句中都描寫了同一個事物,是什么?(太陽)
3、猜猜,我們今天要學習哪篇課文?(板書課題:21、太陽)
一、讀題入文,走進太陽的傳說。
1、齊讀課題。
2、師:說起太陽我們并不陌生。它普照大地,滋潤萬物。在遠古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把太陽當作神來敬仰,來崇拜。因此,也流傳下許多關于太陽的神話傳說。請看,有這么一個傳說(示課件圖文: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
3、誰來講一講?看誰講得神秘?我們一起把這個神話講給大家聽吧。
4、這個神話傳說叫后羿射日。后羿真的能把太陽射下來嗎?
5、師引題:是啊,后羿射日只是一個古老的傳說。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觀察、研究和探索,我們逐漸揭開了太陽神秘的面紗。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太陽》這篇說明文,一起去了解太陽的奧秘。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訓練學生講故事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
二、速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和文章層次。
1、請找開書90頁,先給課文的自然段標出序號(8個),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太陽》這篇說明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太陽哪些特點,以及它和我們的關系怎么樣?
2、交流,板書。
3、教師引導:你們發現了嗎,這篇課文的層次非常清楚:第1段寫太陽遠的特點,第2段寫大的特點,第3段寫熱的特點,4-8段,講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先寫太陽的三個特點,后寫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中間用一句什么話把兩個內容緊緊地連在一起?
(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評析:由于課文的內容淺顯易懂,我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迅速抓住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滲透有序表達的意識。
三、精讀課文,了解太陽的特點及說明方法。
1、體會遠的特點及說明文法。
①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到底有多遠?書上怎么寫的?(示句)
②你覺得這兩句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板:列數字)
③列數字有什么好處?交流:列數字能使表達準確、具體。
④師引導:1.5億公里?這個概念太抽象,讓我有些迷茫,誰能換一種方法讓我想象到太陽離我們有多遠?
交流示句: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⑤交流后小結:這句話給我們舉了兩個例子,一是步行,一是坐飛機,說明太陽離我們很遠。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舉了兩個熟悉的例子,能讓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具體。)
⑥請你們舉例告訴大家,太陽離我們有多遠?(齊讀)
⑦這么遠,箭哪能射得到呢?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說:(這么遠,箭射不到。)
⑧過渡:太陽離我們這么遠,你知道它有多大嗎?(示句: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2、體會大的特點及說明方法:
①抵是什么意思?比、頂、算
②引導:一個地球對于我們人來說,已經很大很大,那么,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十萬個、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讓我們不得不驚嘆:太陽真是太大了!大得什么程度?(讀句: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③這是拿誰和誰作比較?(太陽和地球)
這樣的說明方法叫:作比較。
作比較說明的好處是什么?(能將抽象的概念說得更具體、更形象。)
④既然太陽有這么大,為什么我們看太陽,卻只有盤子那么大呢?
(因為太陽離我們太遠,有1、5億公里遠,所以,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3、體會熱的特點及說明方法。
①書上哪一段描寫了太陽熱的特點?(齊讀第三段)
②這段話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你能找出來嗎?
(評析:學生根據本課已學方法,能很快到找出段中使用的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教師還可相機引導學生找出本段中出現的新說明方法:打比方,并和學生交流打比方說明的好處,是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
③男生打比方,女生舉例、列數字說明太陽熱。
④引導:太陽這么熱,連鋼鐵都怕它,幸好它離我們很遠很遠,要不然……(學生根據想象描述,練習說話。)
⑤小結:是啊,我們地球和太陽的位置妙不可言,我們的語文書中就有一篇選讀課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同學們課后可以去讀一讀,了解太陽更多的奧秘。
評析:了解太陽的特點及說明方法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我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先講太陽遠和大的特點,啟迪學生認識說明方法和這樣說明的好處,再放手讓學生學習太陽熱的特點,找出說明方法。并在教學中滲透,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恰到好處,妙不可言(選讀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聯系的眼光看待事物。
四、品讀課文,理解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1、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和我們地球上的哪些方面關系密切呢?請你默讀后面的課文,找一找。
2、匯報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圖文。
3、小結:太陽和我們地球上的動植物關系密切,和我們的地球上的動植物、人類生活、天氣變化、防治疾病著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4、那么,請你們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會怎么樣?
5、理解:“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這句話告訴我們,太陽對我們來說多么重要!因為——(齊讀第八自然段)
6、請看,示課件,教師配樂講解:青山綠水,春暖花開,鳥語花香,秋意盎然,大雁南飛,寒梅傲雪,綠油油的梯田,金燦燦的稻谷,孩子們快樂地奔跑,小動物們盡情地玩耍……這些都是太陽送來的。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7、配樂誦讀課文。讓我們動情地告訴每一個人:“地球上的……”(學生配樂朗讀第八自然段)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感覺,并通過可愛的畫面、優美的音樂、生動地解說,激發學生動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段,學生自然而然地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讀出自己的情感。
五、閱讀對比,進一步體會說明文的寫作特點。
1、因為太陽如此重要,所以,總有人去觀察它,了解它,研究它,描寫它、贊美它。示巴金《海上日出》片斷。師生讀。
2、這段文字是我國著名作家巴金爺爺描寫的海上日出的景象。它和我們今天學的課文一樣,都是寫太陽,你能找出它們的不同嗎?
如:說明文,層次分明、用到說明方法、準確、具體、形象。
散文:觀察細致,描寫具體、生動、細致,文字優美。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
3、示課件中的列表填寫,進一步認識本課中用到的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
六、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
希望同學們課后也去觀察、研究太陽,還可以去書上、網上查查資料,了解太陽,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奧秘。
板書:
21、太陽
說明方法:
列數字
舉例子
作比較
打比方
遠、大、熱
太陽
關系密切
教后反思:
《太陽》是一篇科學知識說明文,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得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不失語文課之本色?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我給自己提出了四個要求:倡簡、務本、求實、有度。不要被課文中所介紹的科學知識弄花了眼,迷失語文課的方向。在課堂教學中,爭取突出:1、以讀為本。2、以語言訓練為中心。3、加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采用激趣法、創設情境法、對比法等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爭取做到不搭花架子,不耍花招,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這些素未謀面的農村學子,雖然面對陌生的老師和擠滿教室的聽課者,雖然語文素養高低參差,但他們在有聲有色的朗讀、簡而有序的講解、情趣盎然的語言、思維訓練中,體會到了語文的快樂。他們從結結巴巴地朗讀、羞羞怯怯地舉手到聲情并茂地誦讀、爭先恐后地發言,感受到了忘我投入學習的快樂。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使我更加堅定地認識到,語文課姓語名文,我們語文教師教的就是語言文字,學生學的也是語言文字,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唱好九字經:字、詞、句、篇、標(點)、語(法)、修(辭)、邏(輯)、文(字),練好六項功:審題、立意、謀篇、布局、選材、組材,抓好四項訓練:聽、說、讀、寫。上完一堂課,要給學生留下語言、留下方法、留下情感,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積淀。不是嗎?只要把握住語文課的方向,說明文也能上出語文味。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1
發現問題,大膽懷疑,尋根問底,是創造的開端,也是創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十分注意鼓勵孩子質疑問難。一個富有好奇心的提問能夠引起全班學生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學到許多新東西,使課程體現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結合。
學完《太陽》一課,我鼓勵學生提出有關太陽的問題。于是,有的問:“太陽為什么會發光呢?”有的問:“太陽每秒鐘能發出多少能量呢?”還有的問:“太陽是怎樣運動的呢?”“太陽會不會熄滅呢?”……那么,如何對待學生的這些提問,使他們的求知火苗得以越燒越旺呢?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應該是主動接受的過程,那樣的學習才會有意義。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學生將接受知識的過程變為獨立探究知識的過程。我正是以這樣的理念為指導,帶領孩子們去揭開太陽的神秘面紗。
一、觀察太陽
孩子們每天迎著朝陽去上學,踏著夕陽的余輝放學回家,太陽對他們來說再熟悉渤了。帶領學生觀察日出、日落的情景,用望遠鏡觀察太陽黑子,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他們寫下了許多生動的觀察日記,把太陽黑子比喻成“雀斑”、“老年斑”、太陽的“癌細胞”等等,甚至還想到“要給太陽治一治”。的確,觀察是智力活動的門戶,是創造的源泉。
二、閱讀有關太陽的文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涉獵教材以外的文字資料,讓學生自己在成為一個發現者。我讓學生廣泛搜集有關太陽的文章,自己閱讀并探尋出有關問題的答案。有的找到太陽發光的原因是:太陽上的主要氣體是氫,氫在高溫、高壓下產生核聚變,釋放出大量能量,產生光和熱。有的了解到太陽每秒發出的能量相當于爆炸910顆百萬噸的氫彈……
三、想象太陽熄滅的情景
想象是智力活動的翅膀。小學生的課堂應當是充滿幻想和想象的。教師在課堂上應創造各種想象的機會,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自己思考,異想天開。在這一課中,我出的想象題為:太陽熄滅的那一年。當學生乘著想象的駿馬飛到50億年后的光陰里時,他們興奮不已,有的想象自己和同伴把人造太陽送上天空,有的想象自己登上了已變成白色球體的太陽。學生在想象中進一步認識了太陽。
四、贊美太陽的“精神”
在了解太陽諸多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抽象、概括出太陽的“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有的從太陽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想到它的“無私奉獻”;有的從動物、植物都離不開太陽,想到它的“博愛”;也有的從太陽幾十億年如一日,準時準點地工作,想到它勤懇、踏實的工作作風。學生在思考中,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深刻性都得到了發展。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2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課文重點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關系。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了解太陽的有關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研究科學知識的興趣。
2、學習作者準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方法,初步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3、初步學會利用現代化網絡搜索信息,處理信息,積累信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
根據本課教學需要,我利用網絡課件。緊密結合課文而不局限于課文內容,對課文作了準確、生動、詳實的說明及補充,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及難點。整個課件信息容量大,內容豐富,富有童趣,富于啟發性,操作簡便,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信息資源平臺。
在此課教學中,我充分發揮網絡課件的優勢,利用網絡課件提供的大量網頁資料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上課伊始:我以親切的談話切入課題:同學們,說起太陽,我們一定感到十分熟悉、親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世間萬物在陽光下生活、生長。那么,你對于太陽有哪些了解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稍作小結,直奔課文內容:看來,大家對太陽看似熟悉卻又不夠了解。想更深地了解太陽嗎?在教師富于感情地導入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入課文網頁,直奔自學要求(點):1、2、3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教給學生查閱網頁理解課文的方法,然后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由于網絡課件提供的資料極為豐富,學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節課中一一查閱。所以,我提醒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或有疑問的課文內容,我們可以進入網頁細細查閱資料,而對自己已經清楚了解的知識,就只需對網頁進行大致地瀏覽,甚至可以跳過不讀。在自學過程中,學生針對自己學習實際,從豐富的網頁中各取所需,真正體現了著眼于學生個體差異,進行了因材施教。
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熱情洋溢地鼓勵學生進行多向討論交流。學生可以生動地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的收獲,也可以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掃除學習上的障礙,有效地推進學習進程。在學生充分自學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過程中,我不是組織學生按部就班,面面俱到的交流,而是從學生個體實際出發,讓學生挑自己最感興趣的,感觸最深的,最有把握的一點、兩點課文知識進行交流。此時,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人會談風的形成,有的會說太陽和人類生活的關系,有的則會說太陽殺菌的知識。在這過程中,學生談得盡興,聽得專注,他們在課堂交流中的各展所長以及質疑問難中的思維碰撞,已足以涵蓋課文知識的全部。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是深刻的,所以,隨著學生的隨機交流,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對課文的有關內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就顯得特別到位。
從個人自學到互動交流,學生頭腦中有關太陽的科學信息陡然增長,這時,我引導學生將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借此培養學生利用現代網絡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積累信息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很快就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知道了課文主要講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關系。而在學習本文說明方法的過程中,富有童趣、生動形象的網頁資料使學生對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三大說明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
教材只是一種憑借,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使學生對探索太陽的奧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此時,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盡情遨游,為學生打開了更為遼闊的窗口。
總括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將教學流程分為課文學習和課外延伸兩大模塊。在課文學習中,基于本課課文的性質以及此次研討課的主題(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自主閱讀教學),我利用大量網頁資料來充實、豐富、闡述課文內容,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在教學方法上,我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來學習課文。我力求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在教學中起到穿針引線、推波助瀾的作用。我致力于營造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使其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寶貴的學習經驗。而課堂教學的第二部分課外延伸則意在為學生打開更為遼闊的窗口,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信息、處理積累信息的能力,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熱情,也借此初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雖然,我執教的網絡環境下的《太陽》一課效果甚好,但是,這其中,也有著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探討:
反思一:在網絡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毋容置疑,通過網絡環境下《太陽》一課的學習,學生知識能力方面的收獲一定比傳統課堂來得多,來得廣,但未必見得專、深。在信息技術于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本身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學科價值的成分在一堂課中該占多少,才算恰到好處,這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那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如何在課堂上達到最優化的整合,是需要不懈探討、不懈實踐的一大問題。
反思二: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急待提高。要能夠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不熟練也不可避免地給網絡課的教學帶來了限制。
反思三:要將先進的網絡資源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建立系統的豐富的資料庫極為重要。
反思四:什么樣的課適合上網絡課?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自主閱讀教學有著它無可替代的優勢,但并非所有的課都有必要借助網絡來上課,也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應用得恰到好處,而非多多益善,不能刻意去上網絡課。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3
《太陽》一課為說明文,課文較為枯燥,學生不易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幾下幾點:
1、激發學生讀書的情趣。新課標提出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知、感受、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每節課要有充分的讀書時間。課上在老師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了情景,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的情趣,在讀中感悟。課堂中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師互動的多方位的課堂結構。
2、聽說讀的能力有機結合,促語文能力協調發展。本節語文課不是單一的說與讀,而是讀說結合,在讀中感悟,并有意識培養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并與他們交流,正確表達自己的體會,讓讀與說有機結合,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件的使用上,運用太陽圖片和太陽活動錄像,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太陽的大、熱、遠這些特點,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得以發展。太陽與地球的關系,文中表述的較概括,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多媒體的運用,使文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
4、知識的拓展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課外知識的適當介入,使學生學習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而是與生活實際和自己所了解的內容相聯系,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目光由課內投向課外。
以上四點的體現,使學生學得容易,教師教得輕松。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4
課題:《太陽》
課型:新授課 執教者:成都市站東小學校劉亞麗
教材簡析
《太陽》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太陽》是首優美的兒歌,前四句用“跳”、“冒”、“叫”、“唱”這四個形象的動詞描述了太陽從大海上、草原上、山村里、森林里升起時的美麗畫卷。最后感情集中迸發,一句“哦,美麗的世界是太陽照出來的”,點明人類和太陽息息相關。
學情簡析
太陽對學生們來說并不陌生,但從不同的觀察點看日出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的生活體驗。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形象、直觀的作用,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一幅幅鮮活可愛的畫面,讓學生能對畫面、對文字有所感悟。在朗讀的時候,這首詩當中的幾個動詞需要特別強調,老師應該適當帶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認字12個,會寫6個字。認識新筆畫“橫撇” 、“豎折折鉤”。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對太陽的喜愛、贊美之情。背誦課文。
3、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從不同的觀察點看事物。
4、認識到人類離不開太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太陽狀的生字卡片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太陽的故事或詩歌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水 鳥 太 陽 從 跳 出 草 叫 森 美 麗 世 界 照 林”12個漢字,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從不同的觀察點看事物。
4、認識到人類離不開太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目標1、2
目標3、4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太陽狀的生字卡片、詞語詞組卡片、太陽頭飾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太陽的故事或詩歌等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請大家看看他是誰?(出示學習伙伴丁丁圖,相互問好)
丁丁為大家帶來了一則謎語,他說猜正確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他準備的禮物。我們一起聽聽:“一位老公公,面孔紅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時來上工。”
(學習伙伴的引進讓一年級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謎語的導入 學生興趣倍增,抓住了學生注意力)
2、生猜謎,請生答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出示太陽圖及詞卡,讀課題,讀出喜歡的語氣)
3、 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送給你們的獎品吧!(多媒體課件展現:大海邊,太陽慢慢升起,跳出海面;草原上,太陽悄悄地從草叢里冒出來,光芒四射;山村里,公雞“喔喔”一叫,天亮了;森林里,鳥兒的叫聲喚醒了太陽公公;最后太陽照出了美麗的世界。畫面停留在此,慢慢顯現出課文)
(伴隨著美麗奇妙的畫面、優美的音樂背景,老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生會被深深地吸引到情景中來,從感官上、心靈上能感受到兒歌語言文字的優美,從而最大潛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 哦,原來丁丁是帶我們去看太陽呢,你們喜歡他送的這個禮物嗎?那誰來談談你現在的感受?
2、 剛才丁丁帶大家去了哪些地方看太陽,你還記得嗎?(生答,師逐一貼詞卡)小老師教讀詞,師正音
3、 全班美美地讀詞:大海上 草原上 山村里 森林里
4、 你們想親自再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我們美麗的太陽公公嗎?丁丁送給大家的這份禮物就在我們書上的52頁,請坐得最好的小朋友輕輕地打開書,自己去看看。在同學們進入旅程之前,老師想知道,你在讀兒歌的時候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呢?
5、 生自由發言,師歸納總結:拼 問 聽 查……
6、 趕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它吧!希望你們和每一個字寶寶都交上朋友。
7、 師評價讀得認真的學生。請大家合上書,看著課件,把這首兒歌讀得棒棒的送給老師好嗎?齊讀兒歌。
8、 小朋友們真能干,這幾個生字寶寶聽見你們整齊而又響亮的聲音高興的臉都紅了,他們說,如果你能準確地叫出他們的名字,就一定和你成為最好的朋友!(課件上生字變紅,學生讀字,師及時指正)
9、 同桌互讀全文,看清剛才我們讀的字寶寶,想想你和他們交上朋友了嗎?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讀準字音。讀得好你夸夸他,讀得不好請你當小老師幫幫他。
10、 讀完認為自己有進步的請舉手。自我評價。
(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需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斷掃清生字的障礙,使認字過程落得扎扎實實。)
三、品讀課文,續寫詩歌,指導朗讀
1、 引讀。師讀詩句的前部分,生接著讀后面部分。邊讀邊想,你喜歡哪里升起的太陽?為什么?
(1)大海上:多媒體演示。A.你能說說大海上的太陽是怎么升起的嗎?(出示詞組“從水里跳出來”)讀,生互評。重點指導讀“跳”,小老師讀,全班齊讀。
B.你能當當小太陽做做這個動作嗎?(帶上太陽頭飾表演)
C.全班表演讀
(2)草原上:同上 重點指導 “冒”
(3)山村里:同上 重點指導 “叫”
(4)森林里:同上 重點指導 “唱”
2、 跟著課件齊讀這四句,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用你們動聽的讀書聲帶老師到這幾個地方去看看太陽。
3、 續寫詩歌
(1)聽了孩子們的朗讀,我覺得這首詩太美了。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寫一寫,你們聽聽行嗎?(在黑板上先畫一些密集的高樓大廈,再在樓與樓之間畫一個太陽,說詩句:城市里,太陽是從高樓大廈里擠出來的)
(2)誰愿意當小詩人,也說一句?出示句式:____,太陽是____出來的。生想象說詩句。引導生自己多說一些詩句,鼓勵有創意的學生,把好的句子作為范句讓學生跟讀,續寫詩歌。
4、孩子們為太陽譜寫了這么多優美的詩句,一定很喜歡太陽吧?說說自己的理由。
5、 太陽真了不起,它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光明,我們美麗的世界就是太陽照出來的。讓我們站起來,面向太陽齊讀最后一句,贊美這神奇偉大的太陽!
6、 太陽公公聽到孩子們的贊美可高興了。我們大自然也因為太陽的存在而更加美麗。讓我們每個人都做環保小衛士,把我們的環境愛護的更加美麗,讓太陽公公永露笑臉!現在我們就用最動聽的聲音把這首兒歌送給太陽公公吧!(看著課件背誦課文)
(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讀中體味。拓展性續寫,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四、教學效果測評
(1)摘太陽游戲(摘生字太陽卡當小老師教讀,讀對的送太陽字卡)
(2)種太陽(擴詞練習):水( )( )( )
鳥( )( )( )
(3)學了這首兒歌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理解的?
(鞏固生字詞,學會總結和思考的學習方法)
五、拓展性學習
了解學生收集關于太陽的資料,交流匯報
(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水 鳥 太 出 從 林”6個字。
2、學習新筆畫“橫撇” 、“豎折折鉤”。
3、學習良好的觀察、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3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太陽形的生字卡,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太陽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它為了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每天早早起床,勤奮工作。咱們真該好好感謝它。我們一起跟著課件演示,背背這首兒歌,好嗎?
2、 鞏固復習生字:借助講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引出識字小游戲,爭當“射日小能手”。(出示小黑板)
(游戲復習鞏固生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參與的積極性)
二、學習筆畫、生字、練習寫字
1、 出示6個生字卡
2、 把6個生字和相應的拼音交上朋友。
3、 看拼音讀準字音。
4、 讀給同桌聽,、互相糾正讀音。
5、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小組交流。
6、 反饋學習情況,把好的辦法教給大家
7、 給生字口頭組詞
8、 學寫生字
(1)“水”有個新筆畫,學習“橫撇”,分析“水”的筆順,學生書空。
(2)“鳥” 也有個新筆畫,學習“豎折折鉤”。指名說“鳥”的筆順,大家評議。一起觀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書空。
(3)指名在田字格黑板上板演“太”,大家評議。
(4)分析“出”的筆畫,說說每一筆都寫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從”有兩個“人”,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6)“林”有兩個“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9、拿出寫字本,練習寫字。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
(自主、合作學習,學會觀察,學會欣賞,學會評價。通過不斷的練習來鞏固)
三、練習
出示筆畫“橫撇” 、“豎折折鉤”,思考帶有這兩個筆畫的漢字。
(拓展延伸,學會舉一反三,學會思考)
李吉林教學設計——《太陽》 篇15
教學目標
1.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意識到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2.會查閱資料,并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
3.對研究關于太陽的活動產生較濃厚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在教室或活動室里進行教學活動,采取先分組再集中的方式進行教
2.電焊目鏡片或墨水、臉盆,為每4人小組至少準備一套這樣的材料。
3.教師課前搜集關于太陽的音像、多媒體資料或圖片資料等。
4.學生課前收集關于太陽的資料,可以在課前制作一些簡單的小報。
第一課時
一、指導學生交流關于太陽的信息
1.引入
“同學們,清晨窗外鳥兒的第一聲歌唱和縷縷陽光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大地萬物幾乎對從夢中醒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一天又開始了!是什么在精心呵護這世間萬物?是什么這個藍色星球顯出它的美麗和青春般的朝氣呢?它就是萬物之靈——太陽!現在請大家圍繞你所知道的太陽的信息以故事的形式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吧!”
2.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內的個別交流,并深入到活動小組聽取有代表性的信息交流內容。
3.在小組內個別交流的基礎上組織那些有表達欲望和那些信息交流有代表性的同學進行班級內的交流。并引導聽故事的同學對聽到的故事做出評價,談談自己在聽了關于太陽的故事后的啟示與收獲。
4.教師從信息交流內容的豐富性和同學參與的積極性兩個方面進行簡要的小結
二、觀察太陽
1.談話:“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到戶外使用簡單的器材對太陽進行一次實地觀察吧!”
2.簡要介紹觀察太陽器材的使用方法(如使用電焊護目鏡片用肉眼觀察太陽表面,用臉盆里面盛放的墨水觀察反射在水面上的太陽影像),并提出戶外觀察在組織紀律方面的要求,同時向同學們強調安全觀察太陽,保護眼睛的基本要求——不用肉眼直接觀察太陽。
3.組織同學在戶外分小組進行觀察活動,指導同學觀察太陽外形特征和表面黑子的大小情況(在太陽表面活動頻繁時,用肉眼就可以辨認出較大的黑子)。
4.組織進行完太陽觀察的學生回到教室,就剛剛進行的觀察活動進行簡要的記錄工作,吧相應的內容填寫在教材第30頁上面的表格中。
5.提出課后收集更多的關于太陽的文字或圖片資料的要求,為下節課開展活動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閱讀太陽資料,整理太陽基本情況檔案。
1.指導學生以獨立閱讀的方式,了解教材第30頁上所介紹的科學家經過觀察研究,發現的有關太陽的
2.組織同學個別匯報閱讀資料后掌握的信息,教師以板書的形式進行簡要記錄。
3.引導學生對板書中的簡要記錄進行歸類整理,如太陽的直徑、體積、溫度等。
4.組織同學根據資料中獲取的資料填寫教材第31頁的“太陽基本情況檔案”。
二、繼續收集整理太陽的資料,設計制作以太陽為主題的小報。
1.提出制作以太陽為主題的小報的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制作這樣的小報,可以選擇怎樣的專題?”
2.學生個別匯報各自打算,教師給予充分肯定。
3.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圍繞自己選定的專題,我們應該收集或選擇哪些資料和圖片豐富我們的小報?為了讓我們的小報特色更突出,在內容選取和形式編排上要注意什么?”
4.學生小組討論商量后進行班級內的交流,并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完善小報的制作前的設計工作。
5.組織學生按照既定計劃制作以太陽為主題的小報。
6.根據學生主題小報制作完成情況在課內或課外進行展示、介紹和評比。
一、 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 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的保護,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