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有關句段,嘗試背誦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美麗奇特。
2、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會用“陸續”造句。
3、認識“鳥的天堂”,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4.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含義較深的句子;
2、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激發興趣(5分)
1、巴金先生是我們熟悉的著名作家,說說你知道的有關情況。
以前曾經讀過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他的另作品——鳥的天堂。(板書課題)
2、觀察課文插圖,思考:課文為什么叫“鳥的天堂”,想象“鳥的天堂”是什么樣子?
(以簡介作者及看圖、想象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閱讀學法指導課堂教學結構的第一個環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正確;(2)讀通順:(3)認識生字,理解詞語;一時不能理解的先記下來。
思考: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2、檢查反饋。
(1)課堂交流: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2)指名讀課文。
(3)學習、質疑生字、新詞
(初讀感知課文,是閱讀課堂結構的第二個環節。自由讀以面向全體、照顧差異,目的在于讓每個學生能對課文有一個完整初步的了解。同時,在這一環節中,初步掃清文字障礙)
三、導讀課文,理清文脈 (12分)
1.速讀課文,理清思路
思考:如果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該怎樣分?說出理由。
(1)自己讀讀、劃劃、想想。
(2)小組討論、互相交流,重點討論劃分的道理。
2.檢查反饋,集體交流,明白劃分的道理,消除疑點。
3、導讀第一部分。
(1)讀課文,思考:作者第一次,主要看到了什么?大榕樹有什么特點?
(2)交流討論
(作者兩次去了“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黃昏,鳥都棲息了。因此作者著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正是鳥兒最活躍的時刻,所以著重寫了“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
4、學生質疑。(對疑難問題,教師或學生相互釋疑)
(導讀理解為閱讀學法指導的第三個環節。“導”,體現在首先就提出“把課文劃分成兩部分”,再讓學生對號入座,簡化了分段,強調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描寫。)
四、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7分)
1、輕聲讀(品讀)課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寫的情景(第一次去鳥的天堂感受到的情景,邊品讀邊想象)。
2、在這些句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
3、感情朗讀。
(1)嘗試有感情朗讀。
(2)朗讀指導, 有感情朗讀有關句段。
4、嘗試背誦7、8自然段。(機動)
(精讀應用,是閱讀學法指導的第四個教學環節。在這里設計了第一次品讀,即讀課文第5、7、8自然段,在讀中想象、感受美,從而陶冶情操)
五、布置作業(1分)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第一次去的見聞 榕樹奇特
第二次去的見聞 鳥兒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