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說課稿
老師們上午好!今天我向大家說課的內容是《觀潮》的第二課時。我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下面,我僅就自己閱讀、理解《觀潮》這篇課文后的感受和初步的設想,與大家做以交流。說課的內容大致分為這樣幾個方面: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思路。一、說教材——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觀潮》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景象。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是先總的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然后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后”的時間順序,描寫看到、聽到和感到的壯觀景象。在重點部分“潮來之時”又按從遠到近的順序,抓住潮聲、潮形寫出了潮來時的驚心動魄。作者這樣清晰的行文順序,既向學生們揭示了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也提供給學生讀文,理清文章脈絡的一個扶手。這一點將成為我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明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 其中,“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具體來說: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后,余波“漫天卷地般涌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以上就是對自己對教材的一個整體把握和分析。
二、說學生——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期,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讀自悟能力,如: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會比較容易地抓住全文的行文順序,也會在自由讀中相繼找出直接描寫潮水的語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變化,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可以自悟到的,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但透過那一系列“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等的精妙、生動的描寫,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觀”,那雄偉壯觀的景象一次次映像在學生的頭腦中,這是四年級學生難以自讀自悟到的。雖然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透過一系列精妙、生動的文字去想象的能力還有待于培養和提升。讀懂了學生的“懂”與“不懂”,由此我開始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三、說目標——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我制定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抓住有關描寫潮水的詞句,通過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來想象畫面,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并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 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3、4 自然段,即引導學生抓住潮來時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從而深切體會到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四、說思路——建構過程,感悟“天下奇觀”:
“為學生營造充滿真情、詩意的課堂”是我們語文教師共同的追求。面對《觀潮》這樣一篇大氣磅礴,詩意十足的寫景散文,我們更應該以強烈的人文意識、多樣的學習方式、豐富的讀書實踐促發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上與文本實現心靈的對晤,享受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