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精選11篇)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操作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
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寬所含單位數相等”的道理。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
問: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你們會用什么方法求平面圖形的面積?
如果有一個很大的足球場,要求它的面積,也用這種方法去量,還行嗎?對,這種方法太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呢?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激疑:
猜想:請同學們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三、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形的面積與長有關。
①教師演示:用兩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問:這個長方形的成、寬、面積各是多少?
②出示圖形: 問:這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與
上一個長方形比,它的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③出示圖形: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什么變
化?寬變了嗎?
④啟發學生發現:通過這組長方形的變化,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
小結:長方形的寬沒有變,長發生了變化,面積也隨著變化,這說明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有關。
2、認識長方形的面積與寬有關。
① ①教師演示:出示由4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問:它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
② ② 出示8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什么沒有變?
③ ③ 再出示12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再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長有沒有變?
④問:從這組長方形的變化中,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
小結:長方形的長沒有變,寬發生了變化,面積也隨著發生了變化,這說明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寬也有關系。
3、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系。
①學生操作:用12個邊長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擺長方形。先想一想:擺之前應該先做什么?擺時應注意什么?
請4個同學上臺擺在黑板上,其余的分小組進行,能擺多少種不同的長方形都擺出來。
②小組進行交流,看看有多少鐘擺法。
③填表:說出所擺的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填入表中。
④觀察表格: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同桌互相說一說。
⑤討論,共同理解:長方形所含的面積數,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
4、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
指出:今后我們只要量出了長方形的長和寬,用“長× 寬”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四、閱讀教材第97頁——98頁,在書上填出相應的內容。
五、轉化應用:
1、 1、完成98頁的“做一做”。
2、 2、有一塊長方形的草坪(如圖),中間有一個小長方形的花壇,求草坪的面積。
六、總結:
3、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是通過哪些方法探討出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
4、 2、要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七、作業 :
練習二十六:1——3題。
板書設計 :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2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123~124頁。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自己去實驗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打基礎。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結構: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結構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板書: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師:這是一個長方形紙板,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一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樣去測量?
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演示測量過程,完成填空:這個長方形含有( )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3.播放錄像,談話導入 。
師:同學們,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測量籃球場的面積、高樓墻面的面積、游泳池池面的面積……也用面積單位一個個去量,那可太麻煩了。所以,我們就要尋找一種更好、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完成板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評析:現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教者在導入 新課時捕捉住生活中的幾個場景,通過錄像呈現出高樓、籃球場、游泳池的長方形塊面,鮮艷生動的畫面,具體可感的生活實際場景,引起了學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長方形的面積,這種辦法在實際生活中太麻煩,也是行不通的。怎么辦呢?這樣就引出了一個數學問題:應該尋找一個簡便地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二、提出問題、確定目標
1.師: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歸納:
(1)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是什么?(板書:方法)
(2)學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書:應用)
師: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同學們提出的這兩個問題進行學習,希望大家自己動腦,小組合作,共同來解決。
[評析:問題是學習的動力,有了問題學生才有學習的欲望,學習的目標。而教師把提出問題的主動權讓給學生,又把尋找答案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探求奧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發。]
三、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啟發大膽猜想。
l.出示長2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
(1)師:這個長方形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呢?
生:這個長方形長是2厘米、寬是1厘米。
師:長2厘米,也就是長所含的厘米數是2,寬1厘米,也就是寬所含的厘米數是1。
(2)把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圖形變化,得到四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
(3)師:如果把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不斷地變化,可以得到多少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
生:無數個。
師連問:通過這個長方形的變化,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么有關呢?請你猜一猜?
生A:和長有關。
生B:和寬有關。
生C: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長和寬有關。
[評析:教師通過提供一組感性學習材料,適當進行啟發,使學生的思維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學生憑著對學習材料的直接反應作出了大膽的設想。避免了學生盲目的猜測,同時又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
(二)分組實驗,發現計算方法。
1.師點拔: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與長和寬有關呢?我們可以做個小小的實驗。(板書:實驗)
師:要測量這些長方形的面積,你們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們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組派代表領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師布置實驗要求:測量時,由小組長負責,小組內兩個兩個分工合作,l號、3號、5號負責測量,2號、4號、6號記錄結果。
2.各組測量,記錄測量結果。
3.匯報測量結果后,各小組長帶領組員認真觀察表格,并對思考題展開積極討論。
思考題。
從上往下:
長所含的厘米數有什么變化?
寬所含的厘米數有什么變化?
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有什么變化?
從左往右:
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厘米數和長方形的什么有關?
它們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4.各組匯報討論結果,出示學生討論后的發現: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齊讀。
5.發現計算方法。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們有沒有發現用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生:只要用長乘以寬,就能得出長方形的面積。
師:這位同學真了不起,通過實驗,發現了一個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板書:發現)。你叫什么名字哪我們就把這個發現命名為×××的發現。
[評析:在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1.師:這個發現是否準確無誤呢?這個方法是否對計算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呢?我們還要對這個發現進行驗證。(板書:驗證)
2.布置驗證要求:出示5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請各級組長任選一個長方形,組內同學一起來驗證。
3.學生運用剛才的發現進行驗證。
4.交流驗證的結果。
師:通過驗證你們認為這個計算方法正確嗎?
生:我認為這個計算方法完全正確。
師:你為什么這么認為呢?
生:我先用×××發現的計算方法算出這些長方形的面積,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測量出這些長方形的面積,兩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認為這個計算方法是正確的。
師:在各小組的努力下,我們證實了×××的發現是正確的,讓我們用響亮的掌聲向他表示祝賀!
[評析: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通過一次實驗而發現的,是不能成為科學發現的結論,還必須通過“驗證”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現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劃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教者設計達一教學環節,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四、整理歸納、提示學習方法
1.師:學到這兒,同學們知道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了嗎?
生:知道,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
2.師:剛才,我們是怎樣找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生:我們先做了一個小實驗,得到了一個發現,然后大家一起驗證,證明這個發現是正確的,找到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實驗——發現——驗證這種學習方法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大家學習新本領時,經常想起這種方法,用好這種方法。
[評析:整堂課的主體性學習,首先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學習“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后者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來說更為重要。]
五、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1)教科書第125頁練習中的第1題。
(2)教科書第124頁做一做。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回到導入 題,出示游泳池的畫面,給出數據,請學生計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積。
(2)師:長方形是一種很常見,很實用的圖形,在我們的周圍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長方形,比如,國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學們想測量一下藏在我們身邊的一些長方形的面積嗎?同桌兩個合作,找到長方形的面,進行測量,一邊測量,一邊把結果記錄在測量紙上。
生測量后各組交流測量的情況。
師:看來,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已經能夠初步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3)師:同學們,前兩天,老師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我辦公桌上的一塊臺玻璃面積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塊大小相等的玻璃,你們幫我算算看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呢?
生A:長8分米,寬3分米。
生B:長6分米,寬4分米。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師:同學們真行,一下子幫錢老師想出了好幾塊面積相等的玻璃。可是錢老師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狀也要相同,那它的長和寬究竟是多少呢?
生D:這塊玻璃雖然碎了,但它的寬沒有破損,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寬是多少,再用面積除以寬就能算出長是多少了。
師:這位同學生活經驗真豐富,回答得好極了。
[評析: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整堂課臨近結束之際,教者又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長和寬是多少呢?這是一個頗具開放性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有效地得到發散。學生思維發散后,教者話鋒一轉:玻璃的面積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狀也要相同,它的長和寬究竟是多少呢?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布置作業 (略)
板書:
[總評:就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要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不但要從觀念和方法層面進行改革,更要注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作為教師首先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充分培養。其次,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不論是教師的啟發、提問,還是學生的討論和動手實踐,這些都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這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采用“問題——探究”型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 注重學習方法,注重思維方法,注重探索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令人耳目一新,頗受啟發。縱觀這節課體現的設計思想,包括師生間民主合作、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把知識、方法和能力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等等,都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課堂教學模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是現代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 模式的背景
(一)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剖析
回想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盡管已經融入了新課程的理念,可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帶著傳統課堂教學的影子:課堂上淡化情境的創設;教師講的多,學生探究的少;關注更多的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忽視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知識建構環節時間分配少,套用公式的鞏固練習時間多,課堂小結流于形式等。
(二)對學生現狀的分析
學生對于數學概念這類知識的學習習慣于死記硬背,只知道其然卻不知道其所以然,因此出現了只會套用,而不會靈活應用的弊病。久而久之,學生頭腦中的數學概念就會零散,自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基于上述原因,我以新課標為依據,以我縣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活動為契機,結合我校的數學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和自己數學教學的實際,確定了:鋪墊引入、溫故知新——情境激趣、引發思考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鞏固應用、反饋調節——自我梳理、總結提升”的主體發展式五環節教學模式。
所謂主體發展是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使其主體作用得以發揮。
二、模式的論證
我從五個環節對我的教學模式進行論證、
環節(一)鋪墊引入、溫故知新
小學數學新知識的學習,大多是以已有知識為基礎,利用知識的遷移獲得的。復習舊知,可以為學習新知打下扎實的基礎,會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此環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抓住新知與舊知的聯系點,可以通過填空、口算、筆算、解決問題等形式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做到溫故而知新。
環節(二)情境激趣、引發思考
一個源于生活實際的、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會使他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情境的創設,可以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可以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也可以創設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情境等。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引發學生的思考。
環節(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索、思考的環境。 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適時引導、點撥,提升學生的發現,建立正確的模型。學生可通過質疑、猜測、嘗試、驗證、操作、交流等形式進行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索,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可以是直觀演示,也可以是動手操作;可以是對問題的分析、也可以是對結論的驗證。讓學生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建立表象、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而明理。
環節(四)鞏固應用、反饋調節
課堂練習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反饋的主要途徑。
練習設計應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要做到“課本習題為主,課外習題為輔”。習題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循序漸進,從生活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同時, 課堂練習要與學生反饋相結合,做到及時反饋,適時“調節”。
環節(五)自我梳理、總結提升
有效的課堂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突出重難點,提升學生的思維。教學中可先讓學生進行自我梳理,“你今天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疑難?”“你今天表現如何?”是我們常用的總結語。教師可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從知識、方法、思想、情感態度等方面再進行總結提升。
三、模式的論證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的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等學習過程中,鍛煉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合作意識、應用意識,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學設計:
【環節一】鋪墊引入、溫故知新
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復習常用的面積單位,接著讓學生為網球場、橡皮、課桌面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讓學生結合實物正確區分面積單位,進一步鞏固了用面積單位來計量面積的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此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環節二】情境激趣、引發思考
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圖畫、估計面積、動手擺面積單位來測量面積,讓學生初步感知每行、幾行與長和寬的關系。接著出示我們學校的操場圖,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擺面積單位比較麻煩,應尋求計算的方法,從而明確學習本課知識的目的。然后讓學生猜想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系。最后以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寬到底什么有關系呢?引發學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
(此環節大約需要8分鐘)
【環節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這個環節我將分為4步來實施:
1、動手驗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出不同的長方形,并記錄相關數據。
2、交流歸納。觀察表格得出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明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深入明理。為什么長乘寬就能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呢?學生思考交流后,教師結合課件進行演示后小結,讓學生既掌握公式,同時明白其算理。
4、知識遷移。引導學生明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系,得出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此環節大約需要15分鐘)
(四)鞏固應用、反饋調節
為了學生能更好的學以致用,同時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
基礎練習:包括填一填、選一選,計算花壇的面積和周長。
變式練習:求正方形的面積
綜合練習:求剩下圖形的面積
拓展練習:巧算面積
這些練習,從多種角度訓練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做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此環節大約需要11分鐘)
(五)自我梳理、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在課的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收獲,注重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又總結了學習新知的方法。最后布置生活作業,讓學生更充分地體驗數學的實際應用。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40—42頁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計算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影響。
2、學習目標:
⑴、知識技能:
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⑵、過程與方法:
①、 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利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并嘗試克服困難
3、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5、突破重難點的策略: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采用疑難引入,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二、說教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所學知識用來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數學資源。加之學生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有了用方格來度量一個圖形面積的經驗,所以在這節課設計時我換掉了例1,用問題直接引起學生對課題的關注,通過擺一擺,猜一猜抽象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然后利用例2來驗證公式。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三、說學法
學生分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去拼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個方格,寬是多少方格,面積是多少個方格。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并用擺和計算兩種方法進行驗證。在此基礎上把一個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長4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邊長4厘米的,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溝通知識,建立聯系(擺一擺 )
①、學生估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積大約有多大?
②、大屏展示疑難:一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學生把準備好的學具(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來擺,看用幾個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能擺出來。想一想:自己擺出來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師生交流,提煉方法:(猜 一猜)
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你能大膽猜一猜嗎?
通過拼擺,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有關系,討論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自主探索,驗證方法(驗 一驗)
①教師準備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選擇一種進行探究。
一種:一個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8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
②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學生先討論、交流想法,再在練習本上求長方形的面積
③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厘米來測量或只測量長和寬再相乘……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同一個圖形的面積都相同。)
4、利用遷移,探究知識(驗一驗)
①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把一個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學生交流、再一次驗證計算公式的產生過程是否正確?
③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一用)
①口答。這些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②、電視機熒屏長56厘米,寬42厘米。多少熒屏的面積是多少?
③、一個正方形方巾的邊長是9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④、下面是一套房子的平面圖,你能算出喜歡的房間的面積嗎?
6、總結回顧,加深印象。
在本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學生操作,觀察討論,猜想驗證;在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充分創設情境、提供幫助、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積極組織活動,變被動的教為讓學生主動的學,那么教與學就能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們的學生就會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5
下面是關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范文,大家可以借鑒一下!
一、教學指導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本著以學生自主發展為宗旨,以合作探究為主線,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音像效果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最大限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并充分給予學生思維時間和創新空間,展開“猜想—實驗—發現—驗證”的探究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努力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P97、98)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后學習平面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通過觀察與實驗,自主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猜想—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今后學習科學知識打好基礎。
4、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關鍵是理解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
三、說教法和學法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解決關鍵,本節課采用網頁型課件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氛圍,使學生從探究中自主感知、體驗長方形面積與邊長的關系,促進知識的遷移。
1、充分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啟發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重要前提。西諺說:“你可以把馬拉到河邊,但你卻無法迫使它飲水。”雖然教師可以通過紀律或訓斥的方式把學生“拴”在教室里,你卻無法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因此,我充分運用多媒體來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為其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借助多媒體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學生形成豐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
在教學中,許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對學生來說是高度抽象的知識,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顯示出來,將復雜問題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問題。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用動畫動態展示了長2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的長和寬的變化過程,讓學生形成豐富的表象,馬上就猜想出長方形的面積的變化可能和它的長和寬有關。
3、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教學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地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我利用電教媒體呈現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語言描述去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能力。如我采用多媒體軟件模擬用擺面積單位的方法測量客廳面積的過程,幫助學生感知求面積的計算方法,深刻理解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含義,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抽象思維不斷發展。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共設計了以下4個環節: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依據兒童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特點采用了小老虎要為客廳鋪地磚的故事,讓學生發現用面積單位去量地板的面積是很不方便的,由此引出我們必要尋找一種更好、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物體的面積。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節課的核心問題,順應小學生好奇、喜動的特點,我采用了“猜想—實驗—發現—驗證”的方法,運用多媒體的輔助功能突破核心問題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我充分利用flash動畫為學生提供猜想材料,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學生們通過觀察長2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的長、寬以及面積的形象變化,形成豐富的表象,馬上就猜想出長方形的面積的變化可能和它的長和寬有關。
然后,我設計了用12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長方形的實驗,通過分小組、動手操作實驗,使學生領悟、感知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有密切關系。按照學生的匯報,我形象地用flash動畫直觀展示出6種不同的擺法,給予學生強烈的視像效果以及示范作用,方便學生觀察比較,幫助學生迅速得出長方形面積公式就是長乘寬的結論。
接著,學生們試用“長方形面積=長寬”這個公式,計算前面猜想環節中的變化所得的3個長方形的面積,以此驗證他們所發現的公式是否能用于其它的長方形。學生的計算結果與多媒體展示擺方格的數據相同,由此證明公式是成立的。
在新課完成時,我引導學生進行小結,深化對新知的理解和培養學生原認知能力,讓學生們進一步明確學習了什么知識、通過怎樣的方法學習,并指出在學習知識時我們應該經常使用這種探究的方法。
(三)練習應用
練習環節的設計本著立足基礎,力求變化,適應發展的原則,使練習有層次,有梯度,是學生在基礎中鞏固新知,變化中深化新知,發展中內化新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為此我安排了以下練習:
首先是基本練習,我運用多媒體軟件展示了小老虎房間的長方形物品,并出示數據讓學生口算出它們的面積,目的是讓學生感受長度單位要與相應面積單位對應,并且進一步熟練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然后進行加強練習,指出其實長方形是一種很常見,很實用的圖形,在我們的周圍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長方形,運用多媒體動畫我校的小操場、走廊、游泳池、籃球場等圖片,最后以籃球場為例,出示數據讓學生們求出它的面積以及半場的面積。
最后讓學生進行“小偵探”練習,測量身邊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并計算面積,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最后把調查的結果貼在課室后面的黑板上,讓同學們相互檢查驗證。
(四)總結評價
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我讓學生回顧并總結今天所學的知識,以及運用學習的方法是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給予學生再次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們相互分享和提醒,進一步突出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注意的要點。
在作業的布置中,我采用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其中選做題是請學生選用網站上課外拓展的數據來計算學校游泳池、跑道、小操場的面積。
在本節課中,我采用網頁型課件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把課件掛在自己的個人第一范文網站上,讓學生在課后仍可以交流使用,延伸教學的時空。
實踐證明: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科特點與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電教煤體的輔助教學功能,將能很好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進入學習最佳狀態,優化課堂結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新知,培養思維能力,拓寬思維渠道,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現代教學媒體進入小學課堂,并與數學學科教學地有機地整合,它以其獨特的魅力,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開辟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了條件。教師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現代信息技術這道亮麗的風景線吧!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并且會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對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形成過程的理解,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有了好的開頭,才意味著有好的結尾將出現。現在我就本節課的設計說明如下:
一、從生活中來引發問題
在一節課的開始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鏡,并能引發新的問題,讓學生能輕松愉快自然的接受,老師導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如:課的伊始,師生共同復習有關面積的知識,溫古而知新,于是從生活入手,如測量橡皮用哪個面積單位、書本表面、再到黑板、操場等,很自然地引出探究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體現數學生活化,孩子們也能較自然地接受學習任務。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猜測——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我認為“猜”是自古至今的一種很好的游戲,一種娛樂項目。通過猜測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們帶著迫切的心情,想知道猜的結果,才能做的自主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
如:在得出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后,我讓小朋友大膽地猜想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相信學生的能力,這樣老師省力,學生更樂于學。
讓學生敢于表達、樂于探索,善于發現。
2、動手合作探究
通過先猜測,然后有序地開展實驗操作,能培養學生們的團結協作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交流、展示探究結果
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們的語言交流和表達能力。
4、 推測——驗證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測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
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部分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推測完成,培養學生的類比聯想能力。
三、遷移運用、分層提高
設計一些有層次的練習題。并運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
如:我們班都是數學愛好者,回答得真好,請你大膽地猜想,愿意與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嗎?等等……
四、總結很關鍵
老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加快專業成長,作為學生的表率,我們老師應該在平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總結和提醒,培養他們也成為一個會學習、善反思,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這對他們終身收益!所以,課的最后,我們一般都要加上讓學生或老師小結課堂。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97—98頁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例。
2、學習目標:
⑴、認知目標:
①、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②、培養同學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滲透“實驗——猜測——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⑵、情感目標:
①、讓同學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測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3、學習重點:讓同學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二、說教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同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同學已有的經驗動身,讓同學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籠統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向同學提供充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同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同學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同學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同學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同學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身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同學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說學法
同學分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并作好記錄。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測,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典型和有意義的資料,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生長5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讓同學大膽猜測、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同學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想、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同學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同學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想——驗證,讓同學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發明,培養了同學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優秀教案
1、溝通知識,建立聯系(擺一擺 )
①同學估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積大約有多大?
②同學把準備好的學具(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來擺各種長、寬數據不等的長方形,想一想:自身擺出來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自主探索,領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師準備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選擇一種進行探究。
一種:一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②同學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方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同學先討論、交流想法,再在練習本上求長方形的面積
③同學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身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厘米來丈量或只丈量長和寬再相乘……)
④師生交流,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教師相機指導)
通過拼、量,同學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有關系,并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利用遷移,探究知識(驗一驗)
①引導同學猜測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的過程;讓同學去猜測、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同學交流、驗證計算公式的發生過程是否正確?
③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同學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需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
4、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一用)
①請你幫老師配玻璃:老師辦公桌上的一塊玻璃面積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塊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們幫助算一算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②學校有一塊邊長16米的正方形園地,中間有一個邊長4米的正方形花壇,周圍是草坪。請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積。
在本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同學操作,觀察討論,猜測驗證;在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充沛創設情境、提供協助、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積極組織活動,變被動的教為讓同學主動的學,那么教與學就能碰撞出發明的火花,我們的同學就會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8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九義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第2小節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
在備課伊始,我們首先研讀教材和教參,明確本節課在這個單元中的地位和意義,以及這個單元在整個小學階段的“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學習中的地位和意義。
在上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在本單元的前幾節課學生又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而本節課是小學階段探究圖形面積的第一節課。學好本節課的內容,能為以后探究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本節課內容的計算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我們的教學思路是充分利用教學內容的這些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親身經歷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注重發揮各種直觀手段的優勢,揚長避短:有些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但有些內容,不如使用常規教具和學具的,就讓學生真實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操作經驗,更有利于他們認識表象的形成。以上這些都成為我們進行最初預設的基礎。
二、磨課歷程:
本節課我們大體經過三輪的備課、試教和修改。在此過程中,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專家們所強調的兩個“充分”:一是要充分運用教材資源,二是要充分領會教材意圖。
(一)、導入部分
在這一部分,我們原來設計了一個情境:“兩個操場,要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你怎么想?”我們的意圖是:讓學生復習比較面積大小的一般方法:重疊法,用單位面積測量后再比較的方法……,體會出此處用這些方法都不方便,不現實,從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如何利用面積公式,直接求出這2個操場的面積?
聽過我們的預設后,專家老師提示我們兩點:
一是沒有立足于教材的前后聯系,完全拋開了前面所學的面積和面積單位,以及圖形的面積大小就是看這個圖形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這些與本課相關的知識。
二是教材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單元主題圖并不僅僅是一塊“單元敲門磚”,不能只在單元起始時使用一下就扔掉。為何不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又另外尋找導入的載體呢?新課程的.教學要注重常態教學的研究,要注重節約教育成本,解放教師。
所以,我們最終選擇直接使用單元主題圖引入。因為這幅教室場景圖是學生十分熟悉而親切的,并且圖中提供了關于面積的豐富的學習信息,可充分加以利用。
我們設計教師從圖中選取墻上的一幅長方形的畫作為導入的載體,讓學生估一估這幅畫的面積,然后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以幫助學生復習前面所學的知識:如何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來進行測量,以及圖形的面積大小就看其中包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
這樣在與學生相關聯的背景下呈現有關的學習內容,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感覺比較自然流暢。
(二)、自主探究,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原來的設計思路是:實驗操作→猜想→驗證。
⑴、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來測量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的面積。
⑵、讓學生根據擺的過程來猜想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之間的關系。
⑶、再通過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驗證猜想,得出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2、出現的問題:
專家指出:一般我們都是根據多次操作、實驗獲取結果,再觀察、發現其中規律性的地方,才能依此做出猜想。像例2的第1小題這樣,只根據一組數據就要求做出相關的猜想,這是不符合科學的認知規律和研究規范的。這樣,不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
同時,我們在實踐中也發現兩個問題:
⑴、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無法得到長和寬的數據。
由于第1次操作時直接給出了長和寬的數據,學生在此只是量出了面積,而對于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三者之間的關系感受還不夠,因此到擺不同的長方形時,部分學生對于通過操作得出長、寬的數據有些困難。
⑵、猜想過程中結論過早出現,導致部分學生直接套用猜想填數據,出現“偽驗證”。
我們發現部分學生未按要求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而是直接套用猜想,填寫長、寬的數據,未能達到驗證的真實效果。
有鑒于此,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對此環節進行了重新設計。
3、修改后的設計:
此處分成4個層次:
⑴、出示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鋪擺,然后通過鋪擺結果能看出長方形的面積以及長和寬。
這次的鋪擺,著眼點在于通過操作找到鋪擺的方法以及如何通過鋪擺面積單位的個數得到長和寬的數據,通過這樣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為后面的活動掃清障礙。
同時幫學生感悟所擺面積單位的個數與長和寬的關系,便于學生接下去理解、推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⑵、學生拼長方形,運用剛才掌握的方法得到長方形面積以及它的長和寬。由于學生拼的長方形各不相同,這里就可以得到多組數據,為觀察、歸納提供了素材。
⑶、觀察、比較這些數據,發現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之間的關系,歸納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⑷、驗證:出示一個長方形,直接告訴它的長和寬,讓學生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了第3次的鋪擺,再一次驗證,以最終確定結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97-98頁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本課遵循這一理念,力圖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提出問題—尋找計算方法并推導面積公式—實際應用”三個環節組織學生實驗操作、觀察、比較、公式推導、驗證結果等,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間,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數學課堂成為生活與數學和橋梁。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比較發現并驗證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 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嚴謹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養成勇于探索和實踐的良好品質。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創造意識。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自主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確應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結構:利用網絡課件,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結構進行教學。
教具準備:多媒體網絡教室,網絡運行課件一套、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學具準備:學生每人自制2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個大小不相等、形狀不相同的長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組一部計算器。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考一考你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師的檢驗嗎?請看屏幕: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2)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
(3)出示一個長方形紙板,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一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樣去測量?(電腦演示測量的過程)學生說出則量的過程。
2.操作課件,激趣導入 。
師:下面請聽一段童話故事。操作:(貓哥哥和貓弟弟綠化草地,為了誰的面積多而爭吵起來。)
提出問題:同學們,你能做一個公正的裁判,為他倆決出勝負嗎?
學生自己操作課件,用數方格的方法開始為貓哥哥和貓弟弟做裁判。
師:同學們,用數面積單位的方法,可以得到這兩個長方形草地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測量學校的面積、高樓墻面的面積、飛機場的面積、北京天安門廣場的面積……也用面積單位一個個去量,那可太不現實了。于是聰明的人類在數面積單位進行計算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既簡單又科學的方法。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提出問題、確定目標
1.師: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歸納:
(1)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方法是什么?
(2)學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還可真多呢,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進行學習,希望大家勤于動手、動腦,共同來解決。
三、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一)猜面積游戲,發現關系。(電腦操作)
師:我們來做個猜面積的游戲,看誰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積時要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師:這些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l.課件出示長3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
2、課件出示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3、課件出示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不出現小格子,直接猜)
師問:通過猜面積游戲,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么有關呢?請你再猜一猜?
(二)分組實驗,發現計算方法。
1.師點拔: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和長、寬有關系呢?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能不能尋找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數格子。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小的實驗。請打開第一個信封拿出實驗材料。
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測量出答題卡上長方形的面積,并把結果記錄下來,觀察表中的數據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四人小組合作實驗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師: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是多少呢?長、寬所含厘米數各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知道的?
師:請小組長帶領組員認真觀察表格中數據的關系,討論一下,你們從中發現了什么?通過這個實驗,你們有沒有找到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師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操作,發現了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1.師:這個發現是否準確無誤呢?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等于長乘以寬?我們還要對這個發現進行驗證。
2.布置驗證要求:老師把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藏在第2個信封里,請各組把它們找出來,用學過的方法對它們分別進行驗證。 &
師小結:在各小組的努力下,證實了你們的發現是正確的,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四)整理歸納,揭示學習方法。
1.師:學到這兒,同學們知道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了嗎?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找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2、小組交流討論學法。
師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實驗--發現--驗證這種學習方法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希望大家學習新本領時,經常想起這種方法,用好這種方法。
四、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回顧比賽,重新計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積。
師: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一下貓哥哥和貓弟弟綠化的草地的面積,你們能用所學知識重新解答嗎?
師:已知貓哥哥綠化的草地長5米、寬4米,貓弟弟綠化的草地長6米、寬3米,下面開始計算。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貓的一家看到我們的小朋友這么聰明,想請我們到它們家里去做客。要進入它們的新房子之前,還必須闖過四關,你們有信心嗎?
第一關:貓爸爸說:“幫我算算客廳的面積吧!”(屏幕出現1個長5米,寬3米的長方形客廳平面圖)
第二關:貓媽媽說:“幫我算算飯桌的大小吧!”(長15分米,寬10分米)
第三關:貓哥哥說:“幫我算算電視屏幕的大小吧!”(長60厘米,寬40厘米)
第四關:貓弟弟說:“幫我算算小床的長吧!”(貓弟弟床面的面積是150平方分米,寬是10分米,長是多少分米?)
師:看來,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已經能夠初步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3、參觀新房子,發現房間里到處是長方形的物體。
師小結:長方形是一種很常見,很實用的圖形,在我們的周圍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長方形,比如,國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學們想測量一下藏在我們身邊的一些長方形的面積嗎?各小組合作,先找到長方形的面,進行測量,一邊測量,一邊把結果記錄在測量紙上。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說說你學會了什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總結評析: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重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不但從觀念和方法上進行了改革,還注意對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創新。教師能充分發揚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巧妙地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培養,特別是教師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 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首先,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充分培養。其次,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都圍繞學生的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教學,采用“問題-探究”型的教學,教學過程 注重學習方法,注重思維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觀。學生在用面積單位直接量時,體驗到這樣做很麻煩。教師因此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較簡便科學的方法,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和探索。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發現長方形面積和長、寬的關系。然后通過驗證引導學生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根據公式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學會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并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0
乘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
教學內容:教材107—108頁例1、例2及做一做,練習二十五的1—5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改成乘以這兩個一位數的積的算理.
2.理解一個數乘以一個兩位數轉化為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的算理.
(二)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和一個數乘以兩位數的簡便算法.
2.正確、合理地進行簡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靈活、合理的簡便算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和一個數乘以一個兩位數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選擇合理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12×30 18×20 24×40
35×4 25×4 45×2
2.把兩位數寫成兩個一位數相乘
15=( )×( ) 30=( )×( ) 24=( )×( )
3.應用題:商店有5盒手電筒,每盒12個.每個手電筒賣6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讓學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第一種解法: 第二種解法:
6×12×5 6×(12×5)
=72×5 =6×60
=360(元) =360(元)
你發現什么?
使學生明確:
(1)兩種解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即6×12×5=6×(12×5)從而得出:三個數相乘,除了從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結果不變.
(2)當兩個乘數相乘得整十數時,第二種算法簡便.
板書課題:簡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 1 35×5×2
學生試做
(2)訂正:使學生明確簡算方法
35×5×2
=35×(5×2)
=35×10
=350
(3)拓展補充45×2×9
(4)學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學例2
(1)出示例2 25×16
①討論怎樣計算簡便?
引導學生說出把16分成 4×4,這樣25×4×4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25×16
=25×(4×4)
=25×4×4
=100×4
=400
②啟發學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補充
15×12怎樣算比較簡便?
(3)練習:108頁的做一做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27×4×5 (2)15×12
=27×[( )○( )] =15×[( )○( )]
=27×[( )○( )] =15×[( )○( )]
=27×[ ] =15×[ ]
= =
2.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在○里填寫適當的運算符號,使計算簡便
46×25×4=46×[( )○( )]
3.練習二十五1題
4.練習二十五3題(填寫在書上)
5.練習二十五5題
四、全課小結:今天你又學得了哪些新知識?
五、布置作業 :練習二十五4題.
六、板書設計
簡便算法
有時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改成乘以這兩個一位數和積,比較簡便.
例1:35×5×2
=35×(5×2)
=35×10
=350
有時一個數乘以兩位數,改成連 續乘以兩個一位數,計算比較簡便.
例2:25×16 25×16
=25×(4×4) =25×(2×8)
=25×4×4 =25×2×8
=100×4 =50×8
=400 =400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1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操作發現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
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寬所含單位數相等”的道理。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
問: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你們會用什么方法求平面圖形的面積?
如果有一個很大的足球場,要求它的面積,也用這種方法去量,還行嗎?對,這種方法太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簡便的方法呢?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激疑:
猜想:請同學們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三、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形的面積與長有關。
①教師演示:用兩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問:這個長方形的成、寬、面積各是多少?
②出示圖形: 問:這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與
上一個長方形比,它的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③出示圖形: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什么變
化?寬變了嗎?
④啟發學生發現:通過這組長方形的變化,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
小結:長方形的寬沒有變,長發生了變化,面積也隨著變化,這說明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有關。
2、認識長方形的面積與寬有關。
① ①教師演示:出示由4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問:它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
② ② 出示8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什么沒有變?
③ ③ 再出示12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
再讓學生觀察:長方形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長有沒有變?
④問:從這組長方形的變化中,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
小結:長方形的長沒有變,寬發生了變化,面積也隨著發生了變化,這說明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寬也有關系。
3、探究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系。
①學生操作:用12個邊長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擺長方形。先想一想:擺之前應該先做什么?擺時應注意什么?
請4個同學上臺擺在黑板上,其余的分小組進行,能擺多少種不同的長方形都擺出來。
②小組進行交流,看看有多少鐘擺法。
③填表:說出所擺的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填入表中。
④觀察表格: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同桌互相說一說。
⑤討論,共同理解:長方形所含的面積數,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
4、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
指出:今后我們只要量出了長方形的長和寬,用“長× 寬”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四、閱讀教材第97頁——98頁,在書上填出相應的內容。
五、轉化應用:
1、 1、完成98頁的“做一做”。
2、 2、有一塊長方形的草坪(如圖),中間有一個小長方形的花壇,求草坪的面積。
六、總結:
3、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是通過哪些方法探討出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
4、 2、要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七、作業 :
練習二十六:1——3題。
板書設計 :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