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通用13篇)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1
本單元研究簡單的搭配現象。日常生活里經常會遇到與選配有關的實際問題,如服飾選配、飲食搭配、顏色搭配、路線選配、隊伍組配……讓學生研究一些常見的搭配現象,初步學會搭配與選擇的方法,體會選配的規律及計算,是發展數學思考的載體,也有益于學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教學內容分兩部分編排。
第50~51頁研究簡單的搭配現象。聯系實際問題理解“選配”的含義,學習不重復、不遺漏地有序選配,探索計算選配方案總個數的方法。
第52~53頁接觸簡單的排列、組合問題。這些是比較典型的選配,要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有效的操作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
規律是客觀事物、現象固有的特征,尋找規律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手段和途徑。教材在編寫時突出了找規律的“找”,選擇適宜學生研究的有趣事例,指點研究的方向和主要方法,設計探索規律的活動過程,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開展活動。
1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層次地組織例題的教學。
學生雖然在生活中接觸過有關搭配的事情,但沒有仔細研究過這些事情。他們在有序地進行搭配,尋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時會感到困難。尤其是用數學的方法進行研究,開展數學思考時更需要指導和幫助。因此,教材在編寫中十分注意尊重學生的實際,理解學生的困難,滿足他們的需要。
(1) 第50頁的例題把教學活動設計成三個層次。首先是理解題意和實物操作,例題在小明購買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這個問題,學生需要弄懂“選配”這個詞的意思,體會小明有許多種不同的選配方案。教材借助“蘿卜”“番茄”卡通與學生的交流,通過“先選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選帽子、再配木偶”的圖示幫助學生解決理解題意時的困難。兩個小卡通的思路在表達上是有差別的,“蘿卜”卡通把思路講得具體而詳細: 如果選這個木偶,有2種配帽子的方法,即這樣或那樣;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講了先選帽子,再配木偶的線索。兩個卡通都沒有把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講完整,都沒有說出問題的最終結果,這樣就打開了學生的選配思路,激發動手選配的熱情,在卡通的啟發下進行有序的選配活動。教材要求在小組里交流自己是怎樣選配的,使操作行為在頭腦中留下印象。這種印象不但具體生動,而且是有條理和完整的。
接著是用圖形代替實物,用連線表示選配,再次體會選配的過程和答案,設計這個層次的活動是引導學生深入進行數學思考。我們都明白,數學教學中的解決實際問題,其目的不局限于問題的答案是什么,教育價值更體現在獲得實際問題里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這里用圖形代替實物有取材方便、操作簡便等優勢,還有利于學生深入體會選配的含義,能完整地呈現出各種選配方案。教學時要注意四點: 一是幫助學生辨別兩種圖形分別代替了什么物體,從而感受取材之便。二是幫助學生明白在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之間連一條線,表示一頂帽子和一個木偶的選配,從而體會操作之便。三是指導學生有次序地連線,要聯系先選帽子再配木偶的操作印象,先選1個三角形與3個梯形分別連線,表示1頂帽子與3個木偶間的三種選配;再選另1個三角形與3個梯形分別連線,表示另1頂帽子與3個木偶的三種選配。
當然,先逐一選定梯形,分別與2個三角形連線也是可以的。四是數一數一共連了幾條線,得出選配方案的個數。
然后是小組討論兩個問題,對選配問題進行比較理性的思考。“不重復、不遺漏”地選配,要在頭腦里再現選配操作活動的全過程,反思在圖形間連線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種選配方案,組織起有條理的思考。研究木偶個數、帽子頂數與多少種選配方法的關系是探索問題的計算方法。由于1頂帽子和3個木偶之間有3種搭配,所以2頂帽子與3個木偶之間共有2×3=6(種)搭配。也可以這樣想,由于1個木偶和2頂帽子有2種搭配,所以3個木偶和2頂帽子共有6種搭配。這些思考凸現了搭配的規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搭配問題。
(2) 第52頁例題是簡單的排列問題。把m個不同的元素按任意一種次序排成一列,稱為一種排列。變換m個元素的排列次序就得到不同的排列。m越大,參加排列的元素越多,排列就越復雜。本單元把參與排列的物體控制在3個,不讓排列問題很復雜。例題里3個小朋友排隊照相,可以有多種排隊次序,所以有多種不同的排列。排列問題是一類典型的選配問題,有序地選配的思想方法能支持對排列問題的研究。
例題設計了兩個層次的教學活動,在創設現實情境之后首先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和啟發思路。小軍站在左邊第一個有2種不同排法的圖示能起兩點作用: 一是讓學生體會小明和小紅調換位置,已出現不同的排隊次序,是不同的排法。二是引導學生繼續類推,如果小明站在左邊第一個或小紅站在左邊第一個,各有2種不同排法,從而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有條理地形象思維是這個層次教學活動的重點,要抓住“如果站在左邊第一個,有2種不同排法”,把思考過程分成三段進行,把所有的排法分成三組表述。
接著用a、b、c三個字母分別表示3個小朋友,把各種可能的排法都表示出來。和前面用圖形表示木偶和帽子相同,用字母表示人也便于操作、便于思考、便于表達,是解決問題常用的策略。聯系3個人排隊拍照的形象思維和有條理的思考,有次序地寫出字母表示的各種排法: abc bac cab acb bca cba,能進一步體會排列與位置順序有關,熟悉次序的變化規律,使思維活動更流暢。
(3) 從m個元素里選擇n個,按某種次序排成一列,也是一種排列。“想一想”在3個人里選2個人照相是例題的變式,思路與例題相似。通過圖片理解每次選2人排在一起,有兩種不同排法以后,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每次選2人有幾種不同的選法。在3個小朋友中每次選2人,也就是每次去掉1人,去掉的1人可以是小軍、小明或小紅,有三種可能。因此,每次選2人也有三種可能。要讓學生通過形象思維或者用字母a、b、c的操作,在例題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從而達到鍛煉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等目的。
2 引導學生靈活應用例題里的策略、方法,解決“想想做做”里的實際問題。
找規律的教學不是為了形成某個數學概念或記住某種法則,而是開展數學活動,積累探索規律的體驗。兩次“想想做做”里的習題大致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與例題比較接近的,另一種是與例題有較大差異的。
(1) 編排與例題相近的實際問題,能重溫例題里使用的方法和進行的活動,繼續體會例題的思想方法,達到深入理解、獨立應用的目的。第51頁第1、2題都是搭配問題,例題的思想方法可以直接遷移到這兩題的解答上來。第1題的特點是路線圖已經畫出,數與算相結合能很快知道小軍一共有幾條路線可以選擇。算理出自有序地數一數的活動,計算的式子又把數一數的形象思維提升到抽象思考的層面上。第2題的特點是增加了參加搭配的物體的數量(襯衣有3件,下裝有5條)。在分別解決穿襯衣與裙子、穿襯衣與褲子這兩個簡單搭配問題的基礎上,繼續思考襯衣與下裝“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仍然可以用連線的方法,逐一把每件襯衣與每條下裝搭配。從中體會后一個問題是前面兩個搭配問題的合并,雖然搭配的情境變化了,但搭配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變。因此,求后一個問題的答案,還可以把前兩次搭配的種數相加。第53頁第1題用8、2、5三張數字卡片組成三位數,情境圖里已經組成的825和852能給學生兩點啟示: 一是相同的數字排在不同的數位上,組成的數不同;二是拉近這道題和例題的距離,例題的思路是如果小軍排在左邊第1個,那么就有兩種排法。這里先把數字8放在百位上,就能組成兩個不同的三位數。相通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學生有規律地排出所有能組成的三位數,進一步領會簡單的排列。
(2) 解決與例題不同的實際問題,能避免機械重復訓練,發展思維的靈活性,體會例題里的思想方法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從m個元素里每次選出n個成一組,是一種組合。第53頁第2題四個球隊進行足球比賽,每兩隊踢一場球是簡單的組合問題。教材引導學生利用搭配經驗,用連線的辦法解決新穎的問題。如果先在紅隊與黃隊、綠隊、藍隊之間各連一條線,表示紅隊與另外3個球隊分別踢一場球,那么黃隊只要再和綠隊、藍隊各賽一場,與紅隊不需要再踢了。剩下的綠隊和藍隊踢一場,比賽就結束了。通過這樣的連線活動,學生能找到問題的答案,感受組合問題的特點。第3題的兩個問題是不同的問題,每兩個人通一次電話是組合問題,每兩人互寄一張賀卡是排列問題。因為后者既要“我寄給你(他)”也要“你(他)寄給我”,而前者則不是這樣。這些都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用3人之間連線的辦法來體會。
最后要指出的是,本單元研究了搭配、排列、組合等問題,教學時不要把這些名稱告訴學生,更不要突出問題的類型,一類一類地教學和相互比較。有條理地思考,借用符號進行有序的操作,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地找到問題的全部答案等思想方法才是教學的重點。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15頁《找規律》。我主要從四方面進行說課:選擇教學內容的思考、選擇多媒體環境下教學方式的思考、教學流程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教學效果預測。下面是我對每個部分加以詳細的說明。
一、選擇教學內容的思考
“找規律”,是學生在一年級學習了簡單的周期排列規律以后第二次學習找規律,無論從情感上還是知識上,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但這次找圖形的規律是以循環排列為主。這樣,學生不僅要看清形狀或顏色的組合規律,還要發現圖形排序上的規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綜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我為什么要選擇這個教學內容呢?原因是有些有規律的事物不能在課堂中直接呈現出來,而利用多媒體可以直觀地演示這些有規律的畫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圖形排列的循環規律。
二、選擇多媒體環境下教學方式的思考
選擇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方式主要鑒于兩方面的思考:
一是由教學的三維目標和重點所決定。
1、通過圖形的有序排列,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形式美,培養學生發現、創造、欣賞數學美的能力。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物體的簡單排列規律。多媒體的演示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是從教學對象的實際水平出發。
雖然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循環排列不能完全理解,多媒體可以清晰地演示這一循環的過程。
三、教學流程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并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二)自主探究,尋找規律
(三)動手操作,鞏固規律
(四)總結反思,升華規律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至關重要。于是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了老師邀請小朋友到家里玩的生活情景,既有效的利用了教材中的主題圖,同時又利用信息技術的影像功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想學生在這一情景中一定會興趣盎然,我便抓住時機復習在一年級所學習的周期排列規律,為下一環節的探索作好鋪墊:小朋友們在去老師家的路上你都發現了哪些有規律的事物。根據學生回答,我進行提煉:燈柱是紅、藍、黃、綠重復地出現。正當學生滿心愉悅之時我自然地揭示課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師的家去看看吧!從而誘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尋找規律
我說:“在我們的周圍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裝扮著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們看看老師家的墻面有哪些規律。”我先請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規律,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由此促成了多種發現的產生。學生可能會:斜著看,斜著的圖形都是一樣的;或者是豎著看,每行中缺少了什么圖形,就輸入什么圖形;或是橫著來觀察,把第一組的第一個圓形移到后面,就成為第二組的圖形,把第二組的第一個三角形移到后面,就成為第三組的圖形,把第三組的`第一個正方形移到后面,就是防盜門上的密碼。學生交流后我用課件演示并總結墻面的規律:像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的規律不斷重復地排列,我們把這種排列稱為循環排列規律。
當學生對循環規律有了初步的認識時,我又以設計師為我設計了一種鋪地面的方案,請同學們幫我看看,這樣鋪有什么規律,讓他們探索地面的規律,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索中來。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這幅圖,無論從橫向、豎向、還是斜向他們都能夠發現規律。“工人師傅在鋪地磚的時候,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他們只要每次像這樣拼出一大塊,然后把大的一塊一塊拼起來就可以了。同學們規律可以讓我們身邊的事物變得更美。
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規律的多樣性,有順時針循環排列的,也有逆時針循環排列的。我把四行排列變成一行排列,讓學生去體會兩者的不同處和相同處,明白排列的行數變了,可規律沒變。我又設計了擺一擺這一教學活動,以老師用水果來招待大家的形式,鞏固前面所學的規律。“要想按前3盤擺放的規律,第4盤該怎么擺呢?”請同學們用學具動手擺一擺。等學生找到答案后,我再用課件演示校對,同時讓學生用手勢配合,循環規律再一次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事實上這部分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然而是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運用,改變了數學教學的內容及呈現形式,縮短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突破了數學教學的時空限制,加強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本課的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第三部分:動手操作,鞏固規律
此環節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數學活動,以大家邊吃水果邊做闖關游戲的形式,安排了有梯度的三個練習:第一關小巧手,讓學生用今天學的規律為老師家窗簾設計圖案,從而學生感受到學習找規律的作用,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第二關猜一猜,“老師還買了許多玩具來布置房間,請你猜一猜我下面還要擺什么玩具?”第三關畫一畫中讓學生獨立在練習紙上做一做。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是數學學習最本質的追求,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后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但是,單一的練習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多媒體的呈現可以刺激學生的感觀,并且可以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第四部分:總結反思,升華規律
我與學生一起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怎樣?讓學生勤于反思,學會反思。然后讓他們舉例生活中的有規律的現象。在學生列舉過后,我用媒體播放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告訴他們,只要留心觀察,做個有心人,肯定會發現生活中更多更美的有規律的事物。來自生活實際的內容,再加上多媒體呈現的惟妙惟肖的圖片,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
四、教學效果預測:
我想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情境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表述觀點,我想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能夠互相補充,互相完善。但在本課的難點發現物體的循環排列規律中,對于個別學困生我還應該重點輔導。而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將會不斷的審視、完善自己的教學,爭取課堂多些精彩少些遺憾!
總之我設計的這節課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的有機整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資源,使教學直觀形象、教學形式生動活潑、教學過程緊湊高效,顯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中無可爭辯的優勢。
今天,我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物體排列的規律排序,體驗同一種規律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2、能仔細地觀察、分析,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小筐玩具。
2.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卡片
3.教具準備:教學掛圖、教學圖片、輕音樂,教師自制項鏈。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導入:
教師扮演火車頭,有意識的將男孩女孩隔開,帶領小朋友一起玩開火車的游戲,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火車的規律: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二、出示教具兩條項鏈,發現有規律的項鏈。
1、師:麥思媽媽來到一家賣項鏈的商店,她打算買一條項鏈,麥思媽媽會選那一條呢?你們來幫幫她。
2、教師請幼兒自主選擇并講述。
3、師:麥思媽媽告訴我啊,她喜歡的是一條有規律的項鏈,那小朋友看一看那一條是有規律的呢?(有規律的藍色的圓形、黃色的圓形、紅色的圓形),為什么他是有規律的呢?
4、師:說了這么多,你們看,這些項鏈是用什么形狀串起來的呀。(圓形)都有些什么顏色呀,(藍、黃、紅)這兩條項鏈都有這三種顏色的珠子,但是這一條是有規律的,整齊地排列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麥思媽媽喜歡這條有規律的項鏈。媽媽把它買走啦。
三、出示不完整項鏈,請幼兒發現規律,并排列
1、師:老板又做了兩條項鏈,可是老師發現他的項鏈不完整你能不能一會幫幫他?
2、出示不完整的有規律的兩條項鏈,請幼兒觀察。
3、師:你發現這兩條項鏈和媽媽選的項鏈有什么不一樣?(麥思媽媽項鏈放在一旁)
4、幼兒觀察,講述。
5、師:它們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排列的順序呢?(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
6、師:現在小朋友胸前都有一個形狀的卡片,你現在就是項鏈上的小珠子,請你根據自己的珠子的顏色及形狀將項鏈拼完整。
7、師:那小朋友看一看這一條項鏈和前面的項鏈有什么不一樣?(方形、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
8、請幼兒到前面黑板進行操作,完成項鏈。
四、幼兒探索發現這兩條項鏈的規律。
五、教師小結
師: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是有四種規律在里面,而方形、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有五種規律在里面。
六、幼兒完成我的數學
七、教師點評,總結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乘數是十位數的乘法計算的規律。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乘數是十位數的乘法計算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誰第一個到達終點。
復習鞏固上節課所學知識。
二、基礎練習
11x12+3630x23+8670x90-150
800-22x21(37+13)x2612x31-12
三、綜合運算
1、看誰寫得多。
x=400x=1200
x=400x=1200
x=400x=1200
2、南瓜每筐22元,蘿卜每筐18元,買了10筐南瓜和20筐蘿卜。(1)兩種蔬菜各付多少錢?(2)一共應付多少錢?
要求學生獨立解答,再交流算法。
第1小題中強調“各”字,就是“分別”的意思。
南瓜:22x10=220(元)蘿卜:18x20=360(元)
第2小題解法多樣化,讓學生嘗試列四則混合運算,
復習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22x10+18x20=580(元))
3、根據下面的價格來計算。
品名單價
籃球60元足球35元
排球40元羽毛球拍18元
書包30元
1)買20個足球,要付多少錢?
2)王老師要買35個書包,帶上1000元夠嗎?
3)黎明帶上200元,可以買哪些東西?
4、王師傅一天工作8小時,每小時能加共26個零件。
工作5天能加工多少各零件?(26x8x5)
四、課堂小結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發現重復物體的排序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并能清楚地說出發現的規律,培養幼兒多樣性思維。
3、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生活和數學的聯系,并學會欣賞規律。
二、活動準備:
小兔、小貓、小雞、胖豬的圖片、各種顏色的圖形卡、一座房子、幼兒操作卡、音樂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發現規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發現并講出氣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規律師: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買來了許多氣球、旗子和水果,調皮的小兔把它們擺放的很漂亮
①以1面紅色,1面黃色重復排列的組圖(彩旗)
②以2個藍色,2個綠色重復排列的組圖(氣球)小結:它們兩樣東西擺放的不一樣,數量和顏色也不一樣,像這樣兩個以上物體依次不斷重復排列有規律的,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找規律
③小兔請小朋友們吃水果水果的擺放讓小朋友們發現有什么規律,從顏色、數量去發現小結: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兩組的也不一樣,顏色和數量的規律都不一樣。
2、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并嘗試接著規律排列。
--小兔邀請三個朋友來家作客,他們各走一條路來小兔家,讓幼兒觀察三條路的`不同點,并說出每條路面上石塊的排列規律。
小貓的路:紅、黃、紅、黃、紅、黃小雞的路:
胖貓的路:1 2 3 1 2 3 1 2 3
老師小結:哦,原來它們的路鋪的石塊不一樣,有顏色的規律,有圖形的規律,有數字的規律
3、請幼兒來幫忙
鋪路師:大灰狼聽說小動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給破壞了,小朋友來幫助他們把原來的路鋪好吧!
老師小結:小朋友非常棒,動物們高興的去小兔的新家。
4、幼兒操作師:
小兔來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們懂得了這些規律沒有,動動腦筋,看誰最聰明哦幼兒操作老師小結四、活動結束1、創造規律,表演規律,尋找生活中身邊的規律--小兔要求小朋友按1個男生,1個女生的規律排隊,和它一起跳著兔子舞去外面玩,找找幼兒園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6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學內容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為了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二、設計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六一聯歡會”為主線展開教學,通過“布置聯歡會場”──“填入場券” ──“參加聯歡會節目”(節目是由一些找規律、藏規律等內容組成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流程
(一)欣賞中感知
1.欣賞圖片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照片,一起來看看吧!
(課件出示:西湖邊的“桃柳夾岸”、商店門口的彩旗等有規律的照片。)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美在哪?
師小結:這些照片中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多美啊,這節課我們就來找規律。
【通過欣賞,學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在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是很美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探究中發現
1.第一次探究
六一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慶祝一下,開個聯歡會。瞧,他們正在布置會場呢!
(屏幕出示未布置完的會場)
看了這個會場,你想說些什么?
是啊,這些彩燈、彩旗和彩花掛的時候是有規律的,小組討論一下,有什么規律呢?
(小組討論后匯報)
大家已經發現了彩燈、彩旗和彩花布置的規律,但這個會場還沒布置完,如果繼續布置的話,該怎樣布置呢?下面我們就幫他們布置完吧!(學生匯報)
【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于豐富、有趣的生活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2.第二次探究
經過大家的努力,看看我們共同布置的會場漂亮嗎?(展示布置完的會場。)
【將學生們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會場布置好了,小朋友們在會場中跳起舞來。(課件演示10個小朋友手拉手跳舞,并伴隨著“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又是按怎樣的規律站的?(音樂停,10個小朋友靜止。)
生1:跳舞的同學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
生2:我認為他們是按一個女同學一個男同學這樣的規律站的。
生3:我覺得他們說得都對。如果跳舞的10個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你真會動腦筋,大家看。(課件演示10個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排成一排的兩種情況)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生3”的回答的理解,突破難點。】
(三)活動中創造
1.出示入場券
你們想不想參加聯歡會啊?那就得出示聯歡會的入場券,你只要按入場券上的要求涂對了,畫對了,就能參加聯歡會。(學生拿出課先發下的
“入場券”,涂的涂,畫的畫。)
誰來當驗票員?(請一名學生上臺驗一驗另一學生的“入場券”)——同桌互相驗。
2.參加
聯歡會
(1)第一個節目是“請你跟我做一做”
①跟著老師做
我做一串有規律的動作,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跟著往下做。
②跟著一名學生做
(2)第二個節目是“請你跟我擺一擺”
①跟著老師擺
我在上面擺圖形,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擺的那個圖形舉得高高的,好嗎?
②自己擺一條規律
我擺的規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們想自己來擺規律嗎?
(小組合作,用各種圖形創造一條規律。)
③小組匯報。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以其中一個小組擺的規律為例,我們來進行第三個節目──“變一變”。
①你能用其他形式把這條規律表示出來嗎?(引導學生用肢體動作等形式把規律表示出來。)
②你能把這個規律寫下來嗎?
【從具體的動作中抽象出它的變化規律,用數字、圖形等符號表示出來,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的“符號感”。】
(四)總結中提高
聯歡會結束了,通過今天的聯歡會,大家有什么收獲嗎?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并運用事物排列規律
2、能仔細觀察物品排列規律,發展幼兒觀察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有規律的意識,發現規律
活動準備
1、布置活動室,在室內掛有各種規律排列的物品(氣球、小旗、各種圖形)
2、 三個大小不一的魔術盒、幼兒每人一套圖形
3、 印章、珠子、蠟筆、粘貼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活動:如何挑
1、孩子們聽音樂以有規律的踏點步進入活動室
2、 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教師真美麗,你能發現有什么?”
(幼兒找出①按顏色排列的規律:氣球是按紅黃順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紅藍得順序排列的.……②按圖形排列的規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長短等規律)
二、采用變魔術的形式,學習掌握事物的規律
1、師:“我這里有三個魔術盒,看看他們有什么規律。”(一個比一個小或一個比一個大)
師:“我們打開其中一個魔術盒,看看里面會變成什么?”從第一個魔術盒里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送個孩子們一個動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兩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師和幼兒一起練習動作,幼兒說一說其中的規律。
數的遞增、遞減規律,用圖形擺出規律等層層深入,為幼兒認識規律加深了難度。
3、 活動中幼兒興趣很高,參與的欲望較強。幼兒通過觀察去尋找規律,用動手操作去發現規律,用動作去體現規律,用各種感官去變現規律。幼兒在看、說、動、做中思維十分活躍。
小百科: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系,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謂整齊而有規則。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8
教學內容:
書第90-9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數字 的變化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尋找并發現圖形與數字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圖形,學生尋找規律。
⑴擺出下一組圖形。(練習十六第3題)
⑵說說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列的。
☆☆☆☆△☆☆☆☆△☆☆☆☆△☆☆☆☆
※※〓◎◎※※〓◎◎※※〓◎◎※※〓◎◎※※〓◎◎
2、出示小棒拼擺圖形。(學生跟著擺)
□△□△□△
說說他們的排列規律。
如果不從他們的排列圖形來尋找規律的話,還能尋找出什么有趣的規律來?(引導學生從小棒的根數來尋找規律。)
3、揭示課題:簡單的數字排列規律。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6
⑴學生根據擺的小棒圖寫出 4、3、4、3„„這樣的數字變化規律 引導學生尋找出這些數字的變化規律。
⑵教師指名學生上臺擺圖形■ □□ ■ □□ ■ □□ ■ □□
你能根據所擺的圖形尋找出這道題目的數字規律嗎?
⑶學生獨立做例6第三小題。
集體反饋。
說說你是怎樣排這些數字的?是根據什么規律排列的?
⑷做一做。學生獨立練習。 四人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教學例7擺一擺,算一算。
⑴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數字拼擺正方形。1、2、3、4、5、6
說說這些數字是根據什么規律排列的?
數字與數字之間有什么的關系?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⑵教師直接出示數字2、4、6、8、10、 、
你知道接著要寫什么數字嗎?為什么?這一組數字是根據什么規律排列的?
⑶直接說出1、3、5、7、9這一組數字的排列規律。
3、教學例8找規律,填數。
⑴出示數字 5、10、15、20、25四人小組探討,尋找這一組數字的排列規律。
集體交流。
⑵出示數字 3、6、9、12、15 學生獨立解決。
集體交流。說說這一組數字的排列規律。
三、鞏固練習。
1、 做一做 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學生上臺板演。 集體訂正。
2、練習十六 第4題、找規律填數。 學生獨立練習。
集體反饋,你是怎樣填的?為什么?
3、擺一擺,算一算。
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你的收獲是什么?你想給老師提什么要求?
教學反思:
這單元知識點學生容易掌握,不過還是存在某些問題,比如,按規律填數,學生必須準確分析每兩個數字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幾次的變化存在什么規律,才能正確填寫后面的數,有個別較差勁的學生找不著規律,如何能正確填數呢,還得耐心交給他們分析方法。 把兩節課調到一起用來測試最后三單元知識掌握情況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9
第五單元找規律
一、知識點:
1、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
2、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目標要求: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一些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使什么物體或圖形,能正確計算按周期規律排列的某類物體或圖形共有多少個。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典型訓練題:
一、按規律在括號理畫出每組第32個圖形。
二、有249朵花,按5朵紅花,9朵黃花、13朵綠花的順序排列,紅花、黃花、綠花各有多少朵?
第六單元 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知識點:
1、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知道列舉時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學會不同的列舉。
二、目標要求:
1、通過實踐活動,經歷收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認識并掌握用列舉法解決問題的策略,能正確運用列舉法解決問題,體驗事件發生有多種的可能性結果。
2、學生能結合經驗對具體情境中的有關數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釋;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3、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主動參與意識和質疑精神。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行和結論的確定性。
三、典型訓練題:
李紅的書桌上有一本故事書、一本雜志,一本漫畫。她想把這三本書順次放在書架上,她有多少種不同放法?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10
一、說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說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征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并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說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說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說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游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說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游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游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并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誘發學習欲望。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自主活動、探究問題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并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交流質疑、達成共識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發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拓展應用、深化理解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后,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游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11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第59頁-60頁例1、“試一試”及練習十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
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
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生和內容分析:
本課研究的簡單周期現象是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有規律現象。它的教育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發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的精神;通過眼前預料以后、通過部分把握整體、通過有限想像無限。在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做到四個“讓”:一、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學習;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學習;三、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四、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最終,讓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數學規律,發現數學的價值所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具體情境的創設下,教師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配合課件的有效運用,引導學生探究、發現、并應用簡單周期現象中的內在規律。
板書設計:
找 規 律
畫圖:
列舉:
計算: 15÷2=7(組)……1(盆)
18÷3=6(組)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12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并運用事物排列規律
2、能仔細觀察物品排列規律,發展幼兒觀察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有規律的意識,發現規律
活動準備
1、布置活動室,在室內掛有各種規律排列的物品(氣球、小旗、各種圖形)
2、 三個大小不一的魔術盒、幼兒每人一套圖形
3、 印章、珠子、蠟筆、粘貼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活動:如何挑
1、孩子們聽音樂以有規律的踏點步進入活動室
2、 師:“孩子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教師真美麗,你能發現有什么?”
(幼兒找出①按顏色排列的規律:氣球是按紅黃順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紅藍得順序排列的……②按圖形排列的規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長短等規律)
二、采用變魔術的形式,學習掌握事物的規律
1、師:“我這里有三個魔術盒,看看他們有什么規律。”(一個比一個小或一個比一個大)
師:“我們打開其中一個魔術盒,看看里面會變成什么?”從第一個魔術盒里找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送個孩子們一個動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兩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師和幼兒一起練習動作,幼兒說一說其中的規律。
2、打開第二個魔術盒。里面“變”出來的是兩張圖片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一:四個盤子,盤子里裝著糖果分別是2個、3個、4個、5個。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律:一個盤子里的糖果比另一個盤子里的糖果多一個。
帶領幼兒觀察圖片二:四個魚缸,魚缸里游的金魚分別是2條、4條、6條、8條。請幼兒找出其中的規律:一個魚缸里游得金魚比另一個魚缸里游得金魚多兩條。
3、打開第三個魔術盒
送給每個幼兒一盒幾何圖形。幼兒自由擺一擺,要求有一定的規律。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訴老師和好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按什么樣的規律排列的。
三、幼兒動手操作復習對規律的認識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印章、珠子、蠟筆、粘貼圖片等,要求操作中體現一定的規律特點。
四、活動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東西是有一定規律
教學反思
1、 本次活動我以規律的廣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點而設計的。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展開活動,在活動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寓教于樂。孩子們通過拍手拍腳的動作找出規律,通過觀察圖片找出遞增、遞減的規律,通過用擺圖形找出顏色、形狀的規律。最后幼兒在穿珠子、粘貼圖片等操作過程中去掌握規律的普遍存在,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2、 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層次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活動開始讓幼兒觀察活動室的物體,幼兒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高矮觀察其中的規律存在,逐漸過渡到永動作拍出的規律,用圖發現數的遞增、遞減規律,用圖形擺出規律等層層深入,為幼兒認識規律加深了難度。
3、 活動中幼兒興趣很高,參與的欲望較強。幼兒通過觀察去尋找規律,用動手操作去發現規律,用動作去體現規律,用各種感官去變現規律。幼兒在看、說、動、做中思維十分活躍。
小百科: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系,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謂整齊而有規則。
第六單元《找規律》教材分析 篇1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物體排列的規律排序,體驗同一種規律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2、能仔細地觀察、分析,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 :
1.幼兒每人一小筐玩具。
2. 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卡片
3.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教學圖片、輕音樂,教師自制項鏈。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導入:
教師扮演火車頭,有意識的將男孩女孩隔開,帶領小朋友一起玩開火車的游戲,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火車的規律: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二、 出示教具兩條項鏈,發現有規律的項鏈。
1、師:麥思媽媽來到一家賣項鏈的商店,她打算買一條項鏈,麥思媽媽會選那一條呢?你們來幫幫她。
2、教師請幼兒自主選擇并講述。
3、師:麥思媽媽告訴我啊,她喜歡的是一條有規律的項鏈,那小朋友看一看那一條是有規律的呢?(有規律的藍色的圓形、黃色的圓形、紅色的圓形),為什么他是有規律的呢?
4、師:說了這么多,你們看,這些項鏈是用什么形狀串起來的呀。(圓形)都有些什么顏色呀,(藍、黃、紅)這兩條項鏈都有這三種顏色的珠子,但是這一條是有規律的,整齊地排列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麥思媽媽喜歡這條有規律的項鏈。媽媽把它買走啦。
三、 出示不完整項鏈,請幼兒發現規律,并排列
1、師:老板又做了兩條項鏈,可是老師發現他的項鏈不完整你能不能一會幫幫他?
2、出示不完整的有規律的兩條項鏈,請幼兒觀察。
3、師:你發現這兩條項鏈和媽媽選的項鏈有什么不一樣?(麥思媽媽項鏈放在一旁)
4、幼兒觀察,講述。
5、師:它們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排列的順序呢?(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
6、師:現在小朋友胸前都有一個形狀的卡片,你現在就是項鏈上的小珠子,請你根據自己的珠子的顏色及形狀將項鏈拼完整。
7、師:那小朋友看一看這一條項鏈和前面的項鏈有什么不一樣?(方形、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
8、請幼兒到前面黑板進行操作,完成項鏈。
四、 幼兒探索發現這兩條項鏈的規律。
五、 教師小結
師: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是有四種規律在里面,而方形、方形、愛心形、三角形、圓形、方形······有五種規律在里面。
六、 幼兒完成我的數學
七、 教師點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