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通用13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91-92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
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按照課程標準“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基本精神。本節課試圖把各知識點教學用一系列的活動串聯起來,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實際參與動手操作、合作實踐、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全身心的參與數學活動,認識分數,充分體驗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為后面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努力實現課堂上學生自身多種感官、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立體的多維互動這一指導思想。
【學生分析】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在學習本節課前學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分數”對學生
來講是陌生的,但“物體或圖形的一半”都是學生熟悉的。因此教師充分借助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親自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如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說一說物體或圖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的聯系橋梁。“分數”對于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系,發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積極實踐,主動建構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如學生在用各種圖形折一個喜歡的分數這一實踐活動中,個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獲得成功的經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習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把誰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誰的幾分之一。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沖突
1.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
結合學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平均分”。
2.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數學來表示“一半”。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揭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數學教學應以使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為基本追求,所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數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課始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不僅將分數產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現,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活動—建構
(一)著力建構二分之一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1)我們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一半”是其中的幾份?
結合學生交流,師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設計意圖:平均分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教師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是以平均分為基礎的。]
2.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折長方形紙的1/2
a.學生動手折長方形紙,并給其1/2涂上顏色。
b.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
[設計意圖:1/2是分數認識的重點,由實物到圖形并讓學生動手操作,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強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過動手折1/2,說出自己的折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觀的體驗理解了1/2的意義。]
(2)折其它圖形的1/2
a.從剛才分的學具中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紙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顏色。
b.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選擇學生作品中不同的圖形)這些圖形的形狀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來表示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圖形動手折它的1/2,體現了尊重學生、教學民主的思想。在此過程中又完善了1/2意義的理解。為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打下基礎。]
3.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學生交流,并說明判斷理由。
(2)小結:
只有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設計意圖:此題圍繞本課重點,有效鞏固了所學認識,進一步鞏固對1/2意義的理解。]
(二)類比遷移,認識幾分之一
1.聯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2.操作:
學生自主動手折紙、涂色、表示出圖形的幾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幾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設計意圖:在充分認識1/2的基礎上,擴展對幾分之一這類分數的認識和理解。]
(三)學寫分數
1.指導書寫:教師指導學生寫,學生書空。
2.看圖寫數:引導學生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1題。(看圖寫分數)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學生不但學會了寫分數,還進一步鞏固了對幾分之一意義的理解。]
三.總結質疑、完善認識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幫學生把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網絡,為進一步學習分數打下基礎。]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
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按照課程標準“數學
教學
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基本精神。本節課試圖把各知識點教學用一系列的活動串聯起來,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實際參與動手操作、合作實踐、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全身心的參與數學活動,認識分數,充分體驗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為后面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努力實現課堂上學生自身多種感官、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立體的多維互動這一指導思想。
【學生分析】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在學習本節課前學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分數”對學生
來講是陌生的,但“物體或圖形的一半”都是學生熟悉的。因此教師充分借助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親自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如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說一說物體或圖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的聯系橋梁。“分數”對于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系,發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積極實踐,主動建構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如學生在用各種圖形折一個喜歡的分數這一實踐活動中,個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獲得成功的經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習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把誰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誰的幾分之一。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沖突
1.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
結合學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平均分”。
2.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數學來表示“一半”。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揭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數學教學應以使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為基本追求,所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數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課始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不僅將分數產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現,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活動―建構
(一)著力建構二分之一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1)我們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一半”是其中的幾份?
結合學生交流,師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設計意圖:平均分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教師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是以平均分為基礎的。]
2.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折長方形紙的1/2
a.學生動手折長方形紙,并給其1/2涂上顏色。
b.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
[設計意圖:1/2是分數認識的重點,由實物到圖形并讓學生動手操作,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強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過動手折1/2,說出自己的折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觀的體驗理解了1/2的意義。]
(2)折其它圖形的1/2
a.從剛才分的學具中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紙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顏色。
b.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選擇學生作品中不同的圖形)這些圖形的形狀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來表示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圖形動手折它的1/2,體現了尊重學生、教學民主的思想。在此過程中又完善了1/2意義的理解。為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打下基礎。]
3.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學生交流,并說明判斷理由。
(2)小結:
只有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設計意圖:此題圍繞本課重點,有效鞏固了所學認識,進一步鞏固對1/2意義的理解。]
(二)類比遷移,認識幾分之一
1.聯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2.操作:
學生自主動手折紙、涂色、表示出圖形的幾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幾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設計意圖:在充分認識1/2的基礎上,擴展對幾分之一這類分數的認識和理解。]
(三)學寫分數
1.指導書寫:教師指導學生寫,學生書空。
2.看圖寫數:引導學生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1題。(看圖寫分數)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學生不但學會了寫分數,還進一步鞏固了對幾分之一意義的理解。]
三.總結質疑、完善認識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幫學生把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網絡,為進一步學習分數打下基礎。]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交流、討論等數學活動,經歷認識簡單分數的過程。
2、初步認識分數,了解幾分之幾表示的意義,認識分母、分子和分數線。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學習分數的興趣。
教具準備:
每生準備幾張圓形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提出觀察教材中的(1)題中的兩個示意圖,讓學生說出哪個是平均分,哪個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這個圓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題中的活動要求并呈現示意圖。師生一起邊涂色邊讀、寫分數。重點讓學生理解2份是這個圓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個1/3。
2、提出(3)題中的活動要求,教學仿照(2)進行,也可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分、涂色,讀寫分數。
三、議一議:
先在小組內進行,給每名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再進行全班討論。
四:認識分數:
教師說明什么是分數。以3/4為例,介紹3是分子,4是分母,中間的橫線叫做分數線。然后寫出一個分數,讓學生說出這個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五、試一試:交流時,給學生表達個性化結果的機會,以便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六、練一練:第一、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互相評判。第三題,完成書上的問題后,再讓學生提出其他問題。如,每人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兩人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六、知識窗:介紹有關分數的知識。
七:小結:說說本節的收獲及教法、學法。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4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
設計思考:像教自然數那樣教分數。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數的產生過程,知道分物、測量時,如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可以分數來表示。
2、使學生初步學會讀、寫分數。
3、使學生知道把1個月餅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是幾分之一個,知道吧1米(1厘米、1千克等)平均分成幾份,其中一份是幾分之一米(厘米、千克等)
教學重點:使學生會用分數表示分物,測量的結果(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時)。
教學難點:知道幾分之一米,幾分之一千克等數量的具體含義。
課堂教學實錄:
課前談話:你們班級有幾個學生(40個),有幾個男生,幾個女生?(23個男生,17個女生)
師:像40、23、17這樣的數,我們以前學過,教自然數,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數——分數,你認為什么叫分數。
一、導入
1、口答:把9個月餅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個月餅,還剩個。
生:把9個月餅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4個月餅,還剩1個。
師:是這樣嗎?課件出示。
2、口答:把9個月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個月餅,還剩個。
生:把9個月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2個月餅,還剩1個。
師課件出示。生活中分物體時經常有分剩下的情況嗎?生:有
師:如果把剩下的這個月餅繼續分呢?
二、展開
1、提出要求
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個月餅。
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個月餅。
師:出示一個圓片,這代表一個月餅,貼黑板上,并出示三種分好的情況
第一種,分成兩份,沒有平均分第二種平均分成兩份第三種平均分成四份
師:平均分給兩人,你選哪種?師把圖形移上去,平均分成四份呢?又移上去。
獨立想一想:怎么分,每人分到的這一份是幾個月餅?同桌交流
生1:半個月餅生2:兩個月餅
師:半個月餅,可以嗎?可以,兩個月餅呢?兩個月餅是多少,師指兩個圓片,顯然不對哦。
生3:二分之一
師:讀一讀生:二分之一
師:錯,這個讀一分之二,那二分之一怎么寫?
生3自己要求改成,
師:那可以拿掉了,師又指平均分成4份的那個月餅,那這個一份怎么寫,會寫嗎?
生板書:(生先寫分子在寫分母)
師:小建議,先寫下面的,再寫上面的。再圖中能找到4嗎?生:4就是平均分成4份
師:能找到1嗎?生:1就是這個圓
師:他說1就是這個圓,同意嗎?
生:指一份
師:(指圖)可以這份嗎?可以這份嗎?這份呢?……
師再指剛才那個沒有平均分的圓片,這一份可以用嗎?生:不可以,沒有平均分。
2、專項練習
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個月餅。
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5人,每人分得個月餅。
學生紙上獨立書寫后匯報
生: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個月餅。
師:不錯,第一個就講對了,第二題呢?
生: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5人,每人分得個月餅。
師:對嗎?兩個都對的舉手。
3、比較
師: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得到、,這四個分數那個最大,那個最小?
生1:最小,最大
生2:最大,最小
生3:最大,最小,因為圖上……(生的語言很繁瑣)
師:圖上可以看出和,大,那么和呢?生討論。
1:最小,最大
4、整理揭示分數線、分母、分子的名稱。
三、展開
1、任務一
朱老師給聰聰和明明一人一根1米的繩子,誰剪下的長?
聰聰說:我剪下繩子的米明明說:我剪下繩子的米
生:聰聰長一些?
師:你們都這樣認為?(是)那么米怎么剪,米又怎么剪?同桌交流
師:有想法了嗎?(一位孩子上來)想說還是想做(想說)
生1:剪三刀,一段就是米
生2:中間剪一刀,再中間剪一刀
師:我把他說的做一做,繩子對折,剪一次,再對折剪一次。
生:對折兩次,剪一刀
師:誰可以簡單一些
生:折一次剪一刀,折一次剪一刀
師:把1米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米(課件演示)
師:米有多長?繩子比劃。米有多長,再對折后比劃。有印象了嗎?
2、任務二
朱老師有1千克糖果分給聰聰和明明,誰分得多?
聰聰說:我分到千克明明說:我分到千克
師:誰比較貪心?你有辦法表示出千克和千克嗎?讓別人一看就明白,作業紙的反面表示出來吧!
呈現探究任務(3個孩子作品)
師:這三位同學表示的千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平均分)
師:不同的呢?
生:形狀不同
師:其實都表示了什么?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
師:千克,你能用一句話來表示嗎?
生:把1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千克。
師:誰說的最好?誰能像他那樣說?
師:千克和千克那個重點呢?
師:你知道千克到底有多重嗎?(師收集六本數學書)這六本數學書就是1千克,一本數學書幾千克?生不明白
師:6本數學書1千克,把這1千克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千克
師:千克比千克重還是輕,比千克呢?
四、回顧
師:分數怎么來的呢?生各種回答
師:米和千克有什么不同?課件上圖形比較得出。第一段表示1米,第二段表示1千克。
五、應用:誰大約喝了杯水?
爸爸媽媽和明明每人都喝了水
爸爸杯子一半水,一半空
媽媽杯子三分之一空,三分之二水
明明杯子三分之一水,三分之二空
學生充分發言后師小結:看來分數的分子不一定是1的,也可以是2,還有可能是3,今天的課全部學完了,下課吧!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1.分數的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幾分之一分數、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
2.分數的簡單計算
二、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
3.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三、編排特點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觀圖示,使學生認識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數的意義。
2.設計實際操作活動,在活動中直觀認識分數。
使學生在積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如讓學生用紙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來比較分數大小。
四、具體編排
(一)分數的初步認識
1.主題圖
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因此要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認識分數。
教材上提供了一個學生和教師在公園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圖,圖中有許多分數的例子,如蘋果一人一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塊,一個月餅平分成了兩塊,有幾個小朋友在折紙,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平均分成若干份,喂鴿子的器皿平分成三格或四格,遠處小朋友在搭積木,也有許多平均分的原型。通過以上素材,可以使學生看到生活中把一個物體平分成若干份的現象到處存在,認識到產生分數的必要性。
教學這個主題圖時,可以作為引入,等學生學會了分數的表示法以后,可以回過頭來讓學生表示一下圖中的各種分數。
2.例1(認識幾分之一)
把主題圖中的平分月餅的情境圖抽取出來,結合直觀圖,先出現學生用生活語言描述的“這塊月餅我們一人一半”,小精靈把這種生活語言數學化,直接提出分數的意義:一半就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讀法),并給出寫法。使學生明白二分之一中的“二”和“一”的含義。接下來,把這塊月餅進一步平分,平分成四塊,讓學生根據1/2的意義進行遷移類推,自己說出1/4的意義。
然后教材直接說明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這兒并沒有對分數進行文字性的定義。教學時不要拔高要求。
在本例中,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了解分數的意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用分數表示。教學時要強調平均分。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進一步鞏固分數的意義)
(1)要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數1/4,雖然正方形紙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狀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4份(分數的意義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數表示。
(2)要利用折法多樣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除了教材上的三種,還可以有很多種折法。
4.例3(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
(1)比較大小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借助直觀圖讓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時要提醒學生注意,這里的整體1是相同的。然后,通過小精靈的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當兩個幾分之一比較大小時,分的份數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數越小。這也是為以后學習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作鋪墊的。
5.例4(認識幾分之幾)
可看成是例2活動的延伸,學生已經理解了幾分之一中分子和分母的含義,再認識幾分之幾就比較容易了。教材中給出了2/4的含義,3/4和4/4讓學生通過類推的方式自己寫出來。
6.例5(十分之幾的認識)
在學習了一般的幾分之幾以后,再出現一條1分米長的彩紙平均分成10份,讓學生自行寫出其中的若干份所表示的分數。本單元的分數分母一般都在10以內,這兒出現十分之幾主要是為以后學習小數的認識作鋪墊的。
接下來,教材直接說明像幾分之幾這樣的數也都是分數,使學生直觀地理解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7.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討論分數各部分名稱所表示的含義,使學生認識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分母就是幾,表示這樣的幾份,分子就是幾。
8.例6(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
(1)在這兒,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目的也是為了鞏固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1)在這兒還不是抽象地比較兩個分數大小,而是通過涂色,利用直觀圖形的大小比較來比較分數大小。然后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的方法:分母相同時,分子大的分數大。
(2)第2小題出現6/6,也是為后面學習1減去幾分之幾做準備的。
9.練習二十二
第1題,涂法不唯一。
第2題,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本質是平均分。
第7題,要引導學生發現涂色部分與未涂色部分的兩個分數的關系,為后面的分數加減法作鋪墊。
第9題,通過三個1/4相加與3/4大小的比較,為分數加法作鋪墊。
第11題,答案多樣,可以是4/16,也可以是1/4。
(二)分數的簡單計算
*教學分數加減法的目的主要是進一步鞏固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以后正式學習分數加減法做必要的準備。
1.例1(分數加法)
(1)通過主題圖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加法的意義,答案讓學生自行填出。
(2)通過直觀和抽象兩種方式讓學生理解算理。
A.通過直觀圖看到兩塊西瓜和一塊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塊西瓜,分別用三個分數來表示,得到分數加法算式。(鞏固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B.用說理的方式表示。
2.例2(分數減法)
編排特點同例1,只是更多地讓學生自主探索。
3.例3(1減去幾分之幾)
前面相關練習中已有了一些鋪墊,只要把1轉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就劃歸為已學過的分數減法,學生學習起來不會太困難。
4.練習二十三
第5題,把鐘面的刻度和分數聯系起來,如果學生的層次較高,可以在教材習題的基礎上增加60分之幾的練習。最后一題,可以寫出6/12,也可以看成1/2。
第7、8題,從圖上都不能直觀地看出剩下的占整體的幾分之幾,要求學生抽象地運用分數的意義進行計算。第8題,計算時可以連減,也可以先把紅色和藍色加起來,再減。
第9(2)題,要引導學生把兩次對折轉化為把繩子平均分成四份。
五、教學建議
要把握好教學要求。這兒只是初步認識分數,對于分數的定義,分數表示的確切含義,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學習分數的認識、大小比較和加減法時,都要借助于直觀圖來幫助學生理解,重點也不是為了學習分數大小比較和加減法的方法本身,而是鞏固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91、92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于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比較、判斷等能力。
3.促進學生提高主動參與、互相合作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教具準備:
月餅實物圖、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誘趣激學
師說問題。
1.有6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幾塊?手勢表示。
2.把兩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又分幾塊呢?手勢表示。
3.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勢表示。
[第3個問題學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勢表示時可能不知所措。]
引導:我看到大家的手勢有點亂,有的同學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來,是不是這樣呀?好,別急,先用語言告訴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到這塊月餅的一半。
[如果學生表述不清楚,教師進行引導]
板書:一塊月餅 一半
引導:那我們先來看看這塊月餅的一半是怎么得來的?
課件演示:將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塊。
問:是這樣分吧?誰能說一說我們是怎樣分的,得到的是這塊月餅的一半呢?
學生回答,教師進行適當引導,關鍵是認識“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引導:把這塊月餅平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兩塊大小相等,這樣就得到這塊月餅的一半。那這塊月餅的一半還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來表示?
學生會回答:不能。
引導:像這樣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表示了,這就是剛才同學們不能用手式表示的原因。有誰知道這個數怎么表示嗎?
學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板書:二分之一。
引導:二分之一,用數字可以怎樣寫呢?老師在黑板上寫,看和你想得一樣嗎?
教師板演。
問:誰看清了老師是怎樣寫的?指導學生書寫,適當指導。
引導:知道這是什么數嗎?(生:分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揭示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情境教學,在復習“平均分”的基礎上,從每份是整數過渡到每份不是整數,自然引出分數。前兩個問題是為了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后一個問題對學生發出了挑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所以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物體的“一半”。]
二、凸現主體,順思導學
1.認識圖形的。
引導: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出示一個圓形)老師這有一個圓形,誰能表示出它的呢?
指名嘗試,用陰影表示其中的,并寫在圓上。
引導這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得到圓的的,加深學生的認識。
2.創造圖形的。
引導:在同學們的桌上有一個長方形,請你想辦法表示出它的。
學生自主嘗試。
指名匯報、展示不同的折法,強化認識。
引導:同學們想一想,雖然我們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都能用表示呢?
重點理解:把長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問:在剛才同學們的回答過程中,有一個詞是很重要的,誰聽出來了?
隨學生回答重點標注“平均分”。
問:為什么這個詞最重要呢?說說你的想法。
重點強調: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數。
3.判斷:下面圖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對嗎?
注重學生說理的指導。
[設計意圖: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順應學生的思維,回味并理解的意思,進而引導學生由對具體月餅的認知過渡到對圖形的的認知,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這樣安排既遵從了知識發生發展的規律,也適合兒童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把知識的教學以恰當的活動形式作為載體,形象直觀,一舉多得。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學習新知,在學習新知中鍛煉了能力。以游戲自創的形式折出不同形狀圖形的,建立的表象。鞏固了對所學分數的進一步認識,為后面學習做好鋪墊。]
三、遷移類推,引導探學
1.認識。
引導:剛才把一個月餅、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出示一個圓,通過對折平均分成4份,貼到黑板上)像這樣,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給其中一份涂色)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呢?
學生能答出。
指導學生敘述完整: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書:四分之一。)
問:寫成數字形式誰會寫?(指名板書。)
問:誰能上來指一指哪里也是這個圓的呢?(學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導:同學們現在又認識了,如果讓你們自己表示出一個圖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師有兩個要求,一是從紙袋中任選一種圖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組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學生先獨立思考,之后在小組交流。
指名代表小組匯報、展示。
重點理解:只要是把圖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學會遷移類推。應用剛才的得來,推導得到。這一環節可以說教師順思而導,學生順思而學,既引導學生學會“思”,再順著學生的“思”進行指導、點撥,讓學生的“思”得到升華和提高,從而使知識得以解決。通過學生的“思”而發揮學生的學,開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習只靠觀察和思考是不夠的,往往要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領會書本上的概念、公式、意義和法則。學生的實踐操作安排,其最大的特點是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手腦并用的活動中去,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廣闊空間,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本環節中,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讓他們的創造性盡可能地發揮出來。]
四、自主探究,應用促學
1.判斷分數。
師:(指黑板上的分數)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那你們能不能判斷下圖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數表示嗎?如果能是多少?
2.寫分數。
下圖涂色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一。
3.看分數涂色。
4.找分數。
同學們不僅認識了分數,還會判斷分數。現在我們去游樂園,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數。(課件出示主體圖,指明學說,其他學生評判。)
你還能再說出這樣的一個分數嗎?
5.創分數。
引導:拿出長方形紙,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然后試一試。
6.動腦筋。圖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別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情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和生活信息為主要內容。練習形式由簡到難,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實踐性、生活性、研究型和參與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盡量讓學生獲得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加深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五、全課總結,疏理評學
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通過這節課,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識、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設計意圖:總結部分好比一幕話劇的結尾,其意義與序幕、高潮一樣,畫龍點睛更是絲毫不能忽視。讓學生疏理一下在知識、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和收獲。把課堂內容和課堂總結融為一體,使課堂的開始引人入勝,總結扣人心弦,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協調完美。]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分數初步認識”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幾分之一。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習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富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幾分之一
教具準備:課件、長方形紙片、小傘、剪刀、眼鏡、小球、紅藍鉛筆、五角星、橡片、迷迷轉、紙花、米字格作業本、風車
一、導入:
師:大家看今天的天氣怎么樣?這樣晴朗的天氣人們喜歡去郊外干什么?瞧!今天新蕾小學的同學們正在郊外進行野餐活動呢,在活動之前,小明和小立要把他們帶去的食物分一分,這些東西該怎么分呀,誰來幫幫他們。
1、首先看看這四個蘋果怎么分?
你能把計算方法和過程說一說嗎?為什么每人得兩個呢、
2、接下來看看兩根火腿腸怎么分?
你能像一樣把方法說一說嗎?
3、他們的這些辦法好嗎?為什么?(你真會思考)
二、引入新課
我們三(五)班的同學不但聰明,而且還特別善解人意,這東西每人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我們把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
1、這些都還不是最困難的,最難解決的還在呢?只剩下這塊餅干怎么分?怎么分才比較公平一些。
2、把這塊餅干平均分成兩份,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一半,那么這一半怎么用數字表示?還可以用整數“1”來表示嗎?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們不能再用整數來表示這一半了,我們要用分數來表示,看看老師怎樣來寫1/2的,先把這塊餅干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數寫在下面,取了其中的幾份就寫在上面。(首先要表揚你的勇氣,敢作大膽的猜想)
4、跟老師讀讀:二分之一
5、分數家族的成員可多啦,這節課我們就先來學習幾分之一,請打開課本92頁。
6、板書:幾分之一
7、假如我們手中的小圓片就是這塊餅干,你能把它折折把它平均分成兩份。
8、都折好了嗎?老師想請問一個同學你折出來的這一半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那么這一半呢?這張圓片有多少個1/2?那么這一半為什么可以用1/2來表示?
9、這句話最重要了,我要把它寫下來。
10、生齊讀。
三、折紙
1、圓片的我們會找了,你們會不會找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在哪里呢?先把它折一折,再把它的用陰影表示出來?好的,開始行動,看哪位同學動作又快又做得美觀。
2、你是究竟是怎樣來表示這張紙的的,誰愿意,上臺來展示一下他的作品。
3、你做得又快又好,謝謝你。
4、有同學和他的辦法不一樣嗎?
5、哦,這里有不一樣的折法,大家看,剛才是豎著對折,而這個同學是橫著對折紙張,你們說涂色部分是不是也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呀,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不是它的呀。
6、既然可以橫著對折、豎著對折,還可以怎樣折呢?對呀,還可以斜著折。
7、我們看這些圖形的涂色部分的效果都不一樣?可是他們都能用來表示?這是為什么呢?
練習
1、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用下面的分數來表示涂色部分對嗎?
2、第二個圖形能用來表示涂色部分嗎?有不同意見嗎?哦,沒有,可我有意見,它明明已經分成了兩份,為什么不能用來表示呢?誰我解答這個疑問。
3、這個三角形為什么不能用來表示涂色部分,如果讓你把這平均分成兩份,你應該從何下手!
四、學習1/4、1/5
1、聽說三(五)班的同學很聰明,孫悟空他很不服氣,他想出一道題來考一考大家,你們敢接受挑戰嗎?他說:我、師傅、豬八戒、沙和尚面前正擺著一塊大蛋糕,要想我們四人每人得到的蛋糕一樣多,應該怎么分?每人得到這塊蛋糕的幾分之一?(生答)
2、板書:1/4
3、這里有多少個1/4?
4、誰又能幫助這個漂亮的姐姐解決下面的這個問題呢?
5、剛才我們把1塊餅干看成是一個整體拿來分,現在我們要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那該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說說)誰想好了?
6、板書:1/5這里有多少個1/5呀?
7、不管是分餅干、分蛋糕、分蘋果,只要我們把它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生齊讀)
8、看來大家把分數的知識掌握得不錯,下面看你們是不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報出圖片上顯示的是幾分之一。
9、生活當中的物品也時常會出現一些分數,看看老師手中的這把傘藏著哪些分數?
(1)我們把這把傘的傘面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就是它的1/8。
(2)這把傘還藏有哪些分數呢?
10、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數呢?四人小組根據老師準備好的這些物品來觀察討論、說一說,你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幾分之一。
11、除了老師帶來的這些物品你還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分數?
五、:
同學們,上了這節課,你是不是感到數學無處不在呀,只要你是一個有心的孩子,就會發現數學王國是多么奇妙、多么有趣呀!擦亮你的眼睛,活動你的大腦,你的世界就會越來越精彩。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演示和操作,經歷探索兩個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相加減的過程。
2、會計算兩個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法。
3、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分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具準備;
圓行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引入本課。
二、新授:
1、演示計算。師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圓形紙,按教材中的圖示進行演示。
2、根據演示過程,寫出算式并計算。重點讓學生理解分子相加減的道理。即,“1個1/8加上4個1/8是5個1/8”和“5個1/8減去1個1/8是4個1/8”。
三、練一練:
第一、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第三題,可采取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來完成。還可以啟發學生提出其他問題,并說出結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
四、:說說本節的收獲及教法、學法。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經歷由生活經驗到認識分數的過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用幾分之一表示簡單圖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用幾分之一表示簡單圖形的一部分。
教具準備;
每生準備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提出觀察教材中的情境圖講故事的要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看圖編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與動物交朋友的情感。
二、新授:
1、指定學生將自己編的故事講聽,注意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將故事編完整。然后老師指出生活中的“一半”也可以說是二分之一。
2、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如,半塊月餅,半個西瓜,半個饅頭等。
三、做一做: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每個學生都動手折一折,涂一涂。
1、提出(1)題的要求,先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讓學生充分交流個性化做法。可讓學生討論一下涂色部分表示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最后說明,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二分之一,并板書。
2、教師提出(2)題的要求,讓學生進行操作,并交流。重點指導1/3的寫法和讀法。
3、教師提出(3)題的要求,在操作和交流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試著讀寫1/4。
學生如果出現與教材不同的分法,只要正確就應給予肯定。
四:試一試:
是前面數學活動的繼續,鼓勵學生做出更多的分法,讀、寫出相應的分數。
五、議一議:這兩個問題是對分數意義的具體理解,可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再進行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第二個問題鼓勵學生舉出具體事例進行說明。
六、練一練:第一題,重點讓學生回答“為什么”。第二、三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互相評判。
七::說說本節的收獲及教法、學法。
教學反思: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在這個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并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
三、說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于這一理念,本節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經過設計豐富多彩的分月餅、折紙片、涂顏色、找分數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完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的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學生會說每只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么樣的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認識
(1)電腦演示,初步認識:
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用數學的語言來說,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1/2)
接著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借助月餅圖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這個月餅的1/2嗎?明白平均分成的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并啟發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來表示,那是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沒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經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著眼一個“動”字,經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的表象,建構1/2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后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板書:1/3 、1/4 、1/5 ……)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經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比較分數的大小
經過把同樣長的繩子反復對折,再比較其中的一份。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
(1)說出紅色小正方形在下圖中分別用哪個數表示:學生回答后,追問:為什么同樣的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的畫√,不正確的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個同樣大的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系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最后選取圖中的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涂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的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的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后面要繼續學習的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的擴展。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經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逐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
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數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
本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分數的簡單加減計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認識幾分之一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第二部分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的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探究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并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
第三部分 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2)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針對教學重點,創設了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現實情景。例如,通過野餐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產生的過程,為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打下基礎。并通過電腦媒體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來增強學生的感知力,認識幾分之一。作到分層遞進,由扶到放,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
針對教學難點,本課遵循三條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設計了一系列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及練習,例如,讓學生用多種生活中常見的圖形紙片,通過折和畫表示出幾分之一。整個教學過程著重突出探、疑、動、悟。
第四部分 學情分析
小學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比如二分之一,有的學生知道要分成兩份,但不知道”
平均分”,有的學生認為把一個蘋果分兩份,大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小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等等。
可見兒童生活里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準確的分數來表述。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
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地反思并獲取知識。
第五部分 信息技術的應用
1、運用PPT課件進行教學。
2、上網查找資料,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鍛煉了動手能力。
第六部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色彩鮮艷、形象逼真、化靜為動的特點呈現教材主題圖,它是五個與分數學習有關的小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獲得的信息,學生很自然的用2、3、7、8等整數來描述所看到的人、樹、鴿子等的數量。
這時老師指著圖中分西瓜的部分問學生“每個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一個西瓜嗎?還能用剛才那樣的數表示嗎?那該用怎樣的數來表示它的個數呢?”等問題時,學生的認知產生矛盾沖突,已有知識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渴望用一個新的數表示,為學生對數的認識擴展埋下伏筆。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在這個環節中,主題圖成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2) 利用主題圖中分月餅的情境教學。用“我們來聽聽他們分月餅的時候在說些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圖:首先教師抓住“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怎樣分才是一人一半”等問題來使學生來理解平均分,并用一張紙任意折出一半大,一半小的反例讓學生辨析,進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確的建立平均分就是每份完全一樣、大小相等的概念,為學生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打下基礎。然后教師直接指出,平均分成的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這就是我們認識的第一個分數1/2,然后指導學生讀寫1/2。讓學生借助月餅圖說說1/2的含義。在分一分和說一說的活動中,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
(1/4) 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繼續觀察月餅圖,這塊月餅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指著其中的一塊提問,還能不能用1/2表示呢?為什么?讓學生說說理由,并試著用新的分數來描述這一塊月餅與整個月餅的關系,借助于1/2的認識,類推出1/4,同時指著其它幾塊逐一提問“這一塊是它的幾分之幾呢?”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有了第一次擴展:從1/2--1/4。
此時對學生的創造性予以及時肯定,鼓勵學生試著想象一下:如果把這塊月餅
平均分成5份、6份、10份……時,其中的一份還能用1/4表示嗎?那該用怎樣的數來表示呢?此時學生的大腦中會產生更多幾分之一的雛形,為認識其它分數打下基礎。
課本93頁“做一做”第一題,96頁練習二十二第2題兩組基本練習,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使學生直觀看到無論一個圖形形狀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二)教學例2
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初步認識1/2、1/4以后,讓每一位學生用老師發的一張正方形紙折1/4,并用彩筆表示出它的1/4,再組織學生交流與展示,引導學生觀察與比較幾種不同折法:為什么折法不同,每份都是這張正方形紙的1/4呢?通過折和說的過程,使學生明確:只要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4,不僅加深了學生對1/4的理解,再次突顯分數的本質--平均分。
折1/幾
此時學生認識了1/2,又認識了1/4,分數是不是只有這兩個呢?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我又設計了讓學生說一說,并用手中的學具折出自己喜歡的分數的活動。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使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得以極大發揮,在動手操作中積極建構數學模型,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1/4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三)教學例3
為了使學生能從比較大小的角度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剛才分月餅得出的1/2和1/4及喂鴿子的食槽分出的1/4和1/3的大小,借助直觀圖,學生能很快比出大小,通過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由小精靈聰聰提出“你發現了什么?”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體會和感悟。如:不同的物體可以表示同一個分數,同一個物體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數;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越少,平均分的份數越少,則每份越多。比一比的活動,力求從不另一個方面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隨后出示:基本練習第95頁“做一做”第2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在學生基本建立起幾分之一的表象后,由小精靈聰聰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分數的歷史和演變,滲透數學文化思想。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認識了幾分之一,我們再來看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
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系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最后選取圖中的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涂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的新知產生矛盾?能還是不能?在學生的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后面要繼續學習的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的擴展。
四、小結梳理
這節課學到哪些新知識,有哪些新的體會?
五、鞏固練習
(1)課本“做一做”第1題。
(2)練習二十二第2題。
(3)做一做”第2題。練習二十二第3題。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2
[案例]
片斷一
在引入新課階段,師出示一道猜規律題:
師:屏幕上第一行有8塊餅,第二行有4塊餅,你認為這里面可能有什么規律?
生1:每行減少4塊。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師出示第三行的2塊餅
生:它的規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師:那接下去是多少呢?
生:一塊。
師:再接下去呢?
生:半塊。
師:你能用手中的圓形折出半塊來嗎?
生折出后
師:怎么表示這半塊餅?
生1:可以用“半塊餅”表示。
生2:可以說“一塊餅的一半”。
生3:可以畫出半塊餅“D”。
生4:可以用 表示。
……
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不足一塊餅的情況,用整數是無法表示的,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的概念,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 這個分數表示這塊餅的一半。現在誰能說出 這個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片斷二
在學生認識了 和 這兩個分數之后,師出示題目:你能用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出 嗎?
生動手折紙表示后反饋。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師:你還能用手中的各種形狀的紙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其他分數嗎?
生動手操作后反饋
生1:我用正方形紙表示出 。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紙表示出 。
生3:我用圖形表示出 。
生4:我用長方形紙表示 。
生5:我用長方形紙表示 。
……
片斷三
在鞏固練習階段,在進行了基本練習之后出示了一道提高的練習。
在下圖中?處是原圖的幾分之一?
(課件演示,逐步出現,逐步練習)
師:(課件先在1處出現問號),誰能很快說出它是原圖的幾分之一?
生:
師:(課件出示第2處問號),誰又能很快說出它是原圖的幾分之一呢?
生:
師:(課件閃爍演示!)誰能說出問號處是 的幾分之一?
生:
師:(課件閃爍演示!)你還能說出問號處是 的幾分之一呢?
生:
師:(課件演示出示第3處問號)你能仿照2處問號說出你的想法嗎?
生1:它是原圖的
生2:它是小 的
生3:它是 的
生4:它是 的
[反思]
一、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在本節課中,教師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愿望和潛能,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教師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等。在課堂中,教師也積極地創設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二、教學既面向全體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全面發展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同時,由于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教師也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水平。在本節課中,教師既解決了后進生學習難的問題,幫助他們克服了學習上的自卑心理。如他們也都能用紙折出 、 這樣的分數來,從而建立起分數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數概念的含義,樹立起學習上的自信心,為今后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對于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也為他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如有的學生在折紙時表示出了 這個分數。又如在片斷三中學生能針對不同的整體判斷出?所表示的幾分之一等。這樣既防止他們產生自滿情緒,又讓他們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在完成這種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三、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萬以內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以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二、學情分析
小學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于數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數,但并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中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三、教學目標
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都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并且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從以下三方面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一的分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情感與態度: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正確讀寫幾分之一。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以及他們已有的知識水平,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為初步建構分數概念和理解每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結合這節課的具體情況,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使學生初步感知幾分之一。
2 貫徹啟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 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講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題的教學。
學法: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覺得,有效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節課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過程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于這點,我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 ) 創設情景,設疑導入:
⑴把4個蘋果、2個梨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請學生回答。
結合學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為這是分數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
⑵把一個西瓜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們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把這樣的問題拋給學生。
學生無法找到合適的數字來表示半個,教師引出新課:今天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這個環節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引入,在學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了一半,通過質疑,學生發現一半不能用自己學過的數字來表示,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欲望)
二 )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一) 認識二分之一
⑴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① 老師用一個圓代表西瓜。展示對折的方法:對齊,保證是平均分。剪開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進行展示。
(這里要讓學生直觀的感知一半和一個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
師板書:二分之一,生讀一讀,
②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請學生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二分之一是怎么產生的?
(這個環節用演示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知二分之一產生的過程,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能夠對二分之一的概念進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確一個單位1內有兩個二分之一)
⑵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學生動手折自己的紙片,并給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顏色。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