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精選16篇)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1
第1課時:栽蒜苗一。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回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難點重點: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計錄數據。
提前布置學生栽蒜苗試驗,要求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教師適當作記錄指導。
二、交流整理數據,并填表。
1,全班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和形式,并說說從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中,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活動交流,交流后,每小組記錄得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三,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組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計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回答,從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么?討論得到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和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圖的興趣.,
2,分小組討論制圖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理解條形統計圖縱軸和橫軸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夠怎么辦等,提問:你認為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本組記錄整理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并展開討論、誰的蒜苗長得快等。
四,鞏固與練習,
1,試一試第1、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交流,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4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第2課時:栽蒜苗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繪制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2,理解復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回執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難點重點:體會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多媒體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數量的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組織學生從中獲取信息,并說一說,誰的蒜苗長得高?當學生有爭論時,啟發學生進一步觀察統計圖,找出原因,引導學生提出將兩張圖合并在一起的想法,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二、探素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多媒體出示小亮、小麗栽的蒜苗半個月生長情況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征,探素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三、鞏固和練習。
試一試第1題,先組織學生說一說條形統計圖上每個條形的實際意義,再比較相關的兩個數量,說說從中獲取了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算一算課后問題,然后提問:為什么鍛煉前后有的成績提得快,有的成績提得慢,與同學進行交流。
試一試第2題,多媒體出示第27屆奧運會中、韓兩國的獎牌情況統計圖,讓學說說上面的信息,并提出問題,然后獨立解答教材中呈現的問題。
四、實踐活動。
1,調查雅典奧運會獲獎牌數前兩名國家獎牌情況,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2,記錄你和其他4名同學運動前后脈搏跳動的次數,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第3課時 :栽蒜苗(三)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
3,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難重點]: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用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根據圖上的信息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認識折線統計圖。
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復習,引導學生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然后提出問題: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長趨勢能用什么辦法?供學生討論,在學生的討論中,引出單式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長情況折線統計圖,對照圖上數據,讓學生討論,你能發現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預測第20天蒜苗大約長到多少?說說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長趨勢的同時,讓學生體會,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二、繪制折線統計圖。
先討繪制折線統計圖的過程和注意事項,并適當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較合適?格子不夠怎么辦等?然后鼓勵大家將自己記錄的15天蒜苗生長情況繪制成單式折線統計圖,(可繪制在附頁4上。)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
三、鞏固和練習。
1,練一練第一題,先觀察統計圖,引導學生說一說非典新增病人的變化趨勢和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2,練一練第二題,看圖后,首先說說小華每隔幾小時測量一次氣溫,再說這一天氣溫的總體變化,鼓勵學生討論,從圖中,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練一練第三題,組織學生讀圖,讓學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據信息進行適當推理,提醒注意,每一個數量的變化都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曉玲跳繩數量也不例外。
四、實踐活動。
1,四人小組互測身高,2人負責測量,1人記錄。
2,小組報告測量結果。
3,將同學身高的數據按一定的規律分組。并統計人數。
4,將這些數據用附頁5的格子紙繪制成統計圖,并與同學交流。
第 4課時:走進網絡
教學目的:讓學生養成從各種媒體收集數據的習慣,利用網絡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我國近幾年來經濟領域的飛速發展情況,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工農業蓬勃發展。
1,出示掛圖,展示我國2002年工農業蓬勃發展的部分產量數據,提問:這些數據從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學生對各種媒體的認識,初步的了結網絡。
2,進行讀寫練習,讀出和寫出掛圖上的數,同桌一人讀,另一人寫,互相交換角色進行。
3,先讓學生獨立完成2、3小題,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1,從網絡上查找我國近五年來交通發展的情況,讓學生感受我國近年來交通的變化情況。
2,全班交流你家鄉到北京的距離,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鐵路有幾個這樣的路程。
3,根據這些數據,組織學生討論,從這些數據中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三、人民生活大變樣。
1,全班交流家里電器和通信器材擁有的情況,進行整理,感受生活得變化。
2,生從書上插圖中獲取信息,算一算,城鎮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年,根據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國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說說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來全國造林多少公頃,編制成折線統計圖,全班交流。
四、實踐活動。
你還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嗎?分組活動,每小組先確定一個主題,然后調查收集數據,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后制成統計圖表,并與同學分享成果。
教學反思: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觀察法、情景法、分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學具準備:操行統計表、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做個調查,調查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的季節是什么?
生答。
師:每個季節都有這么多小朋友喜歡,但是老師想知道喜歡什么季節的人樹最多,那我們該怎么辦好呢?、
生:數出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來比較
(肯定有會有小朋友會說到用統計的方法。)
師:孩子們說得真好,這就要用到我們一年級時所學的統計知識。
板書課題:“統計”
二、探究新知(隨時注意給表現突出的大組或個人加五星和紅旗)
1、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我們要知道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第一步就需要我們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師:現在就請小朋友分小組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教師行間巡視,對方法收集好的小組和合作愉快的小組加五星)
生:小組匯報交流各種方法,并說說本小組認為最簡單的記錄方法,談談為什么?
(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說出“正”字記錄的簡便之處)
師: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就按“正”字的書寫順序在那個季節下畫一筆畫。(學生按大組順序上臺投票)
2、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整理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再填入統計表中,你們數“正“字筆畫的過程,就是我們整理數據的過程。
師:為了能夠使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更直觀的表示出來,讓我們來共同制作統計圖。
生:小組討論匯報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在條形統計圖下板書學生們所喜歡的季節的種類。
師:強調0是起點,如果1格表示1人,則數軸上依次應標的數字是1、2、3、糟了,喜歡春天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夠涂該怎么辦呢?
生: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匯報交流結果(向上添格子、往旁邊涂格子、一個格子不表示1個人,而把它表示成兩個人剛好用8個半格子、)
師:假如喜歡春天的有27人,此時一個格子表示多少人比較合適?(3個人)
小結:一個格子表示幾個人要根據統計表中數量最多的項目和每豎行總共的格子數來確定
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人的方法,請各大組代表分別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出喜歡每個季節的人數
3、描述、分析的過程
師:從黑板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喜歡什么的最多?喜歡什么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人?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中一個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個人或物,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表示2個或3個甚至更多個人或物。
師:剛才小朋友們的回答就是我們對統計表描述分析的過程(板書:描述、分析)
4、課堂小結
師:生活中到處都要用到統計知識,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們的統計知識呢? 生:商場里的的商品那一樣最熱銷?那一個學習小組的數學成績最好?我們平時最喜歡吃的早餐是那些?、
三、聯系生活實際應用
1、用所學“統計”知識選出小朋友最喜歡哪門功課
師:請小朋友利用我們所學的統計知識選出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的功課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師:要完成這個統計,你們會用什么方法來收集數據呢? 生:喜歡哪門課的小朋友就站在講臺上,下面的同學就數。 (按照小朋友說的方法進行統計)
三、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獲?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
統計
調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3
1、教師以新的課改理念為指導,注重學生認識發展水平,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興趣和愿望、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從統計圖的“原始信息”中,不斷鼓勵學生盡量說與別人不同的問題,多角度地去進行“選擇”、“加工”信息,直至“發布”信息,訓練學生求異思考,發散思維。
2、學生依據親身經歷的統計題材入手,找到了知識的“源”,是“有感而說”,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斷”,也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的思想。學習活動盡量讓學生感受與體驗,注重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和形成,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學習過程讓學生經歷與探索,教師引領學生把學習過程變成問題解決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角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4、關注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交流中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
5、評價方式多樣靈活,教學中能夠正確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
建議:1、如果在學生認識統計表和統計圖后,總結出統計表和統計圖的作用,并引導學生說出統計圖和統計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這節課的效果會更好。
2、本節課的時間安排適當調整一下,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統計圖和統計表及其用途,讓學生體會學數學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及興趣。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4
要預設,更要注重生成
——————《統計》評課
這次景東杯課堂教學比賽,我聽了李丹老師上的《統計》這一課,作為一名教齡還不滿一年的年青教師,我覺得李老師這節課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整節課從新課的引入,新授,練習和課堂小結各環節的安排比較合理,有序,層次清晰,練習設計有層次,有拓展,既照顧全體,又為個別學有余力的學生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體現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如果長此堅持下去,定能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本節課中,李老師能提供學生比較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如課中老師讓學生說說如何統計班中每種水果喜歡的人數,在出示了統計圖后,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還安排了讓學生看統計圖同桌互相提問題等等,這樣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質疑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性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由于李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比較民主,在課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能在課中大膽質疑,如有學生發現教師所給的統計圖的縱軸只有17個格子,就向老師提出:如果超過17人該怎么辦 這些寶貴資源的呈現無疑是我們數學課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
在這里我也想給李老師提幾點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要正確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在統計班中學生最喜歡吃的水果的人數時,教師明知道有個別學生已重復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也有同學向老師反映某某同學已經站立過了,但教師沒有予以回應.)我想這是因為在教案中教師有這樣一個預設的問題:我們怎么知道班級里每個小朋友都統計到了呢 李老師想讓這個問題能在后面順理成章地出現,孰不知這樣做反而使教師要對班級人數重新進行統計,這樣做勢必要浪費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以致后來教師就干脆造假,把總人數湊齊就算完成了人數統計,這樣做的結果顯然使統計失去了它的真實性和它的實際意義.
教師對學生的提問要規范,表達要確切,如教案中"這是統計圖嗎 "這句話表達就不夠確切,應可以這樣問:這是一張完整的統計圖嗎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注意傾聽,更需要有適時的評價.在本課中,當學生完成了第一張統計圖后教師要學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歡什么水果的人數最多和最少 當有學生回答:喜歡草莓的有16人,喜歡菠蘿的有1人,所以喜歡草莓的人數最多,喜歡菠蘿的人數最少.這樣的回答顯然與教師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反應比較冷淡,也沒有對該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進一步啟發,但我們知道該學生從數字上看出數量的多少顯然是沒有錯的,老師對該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啟發學生從另外不同的觀察角度來回答問題,從而讓學生從觀察直條的高低來知道數量的多少.
從試教課到正式上參賽課,我覺得李老師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只要她繼續不斷地努力鉆研教材和改進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數學教師.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5
一、內容:統計(義務教育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第二冊第93、94頁)教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究知識、小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學重點:
學會收集整理數據。在統計表中填數,在統計圖中畫條形圖來表示數據。
策略選擇: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引導學生經歷整個統計過程從而獲得新知。
三、教學過程:
預設的學習材料與教學途徑
預設的學習活動與備設活動
每個環節效果自評
(一)創設情景,收集原始數據,引入統計。
(出示“紅、黃、藍、綠”四種不同顏色的氣球。)
1、談話: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為了慶祝這個愉快的節日,老師打算去買一些氣球送給大家,你們喜歡什么顏色的氣球?老師該怎么買?每種顏色的氣球分別要買多少?你們能給老師想辦法嗎?
2、收集原始數據:讓學生在紙上寫出自己喜歡的顏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數據記錄下來?
4、匯報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記錄方法。
5、教師報,學生進行記錄。
6、比較:哪種記錄方法比較簡單?
7、小結: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統計數據更加簡便、清楚。今天我們記錄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數據的方法。
二名學生上來進行記錄,其余學生在紙上進行記錄。
通過創設“六一兒童節”購買氣球的情景將學生引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原始數據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整理,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從而獲得不同的體驗。
(二)
1、(出示統計表):我們可以把統計得到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以備查找。
(1)引導學生完成統計表中的數據填寫。
(2)說一說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統計圖):我們不光可以把結果填入統計表中,還可以把結果畫到統計圖中去。
(1)觀察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2)教師邊講解邊演示:根據喜歡紅氣球的人數如何在圖中涂上顏色表示出來。再讓學生接著把喜歡黃氣球、藍氣球、綠氣球的人數也在圖中涂上顏色表示出來。
(3)老師收集學生中好的作品進行展示。
(4)小結,揭示條形統計圖。
(5)提問: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
3、比較:統計圖和統計表有什么不一樣?
你喜歡統計圖還是統計表呢?
4、由各組組長交流匯報。
5、教師小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各自的優點、好處。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表中的填數。
學生用數學語言對不同的對象進行描述。
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計圖上涂色。
學生同桌議一議,發表一下自己的感覺。
四人小組討論發表各自的見解。
教師向學生提供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數據的處理,及時地點撥,通過親身操作獲得處理信息的兩種方法和統計表、圖各自不同的特點。并設計了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收集到的數據這樣一個開放的環節,有利于問題意識的培養和多種能力的提高。
(三)練習應用:
1、六一兒童節那一天老師還打算去買一些水果來請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蘋果、葡萄、菠蘿)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呢?
2、提問:現在只能買一種水果,那該買哪一種呢?你們七嘴八舌地說我該聽誰的呢?
3、用學生交流過的“排排隊、數一數”的方法來收集數據。
4、收集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5、把收集到數據畫到統計圖中去。
6、展示評議作業。
7、你們能根據統計表或統計圖向大家提出不同的問題來嗎?
學生選擇后快速地排好隊,由排頭點清本組人數并向老師匯報。
學生用水彩筆在圖中涂色,老師巡視指導。如果數據大了向學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進行涂色。
分組提出問題,小組內進行交流。
由各組代表匯報交流。
練習應用還是利用“六一”這個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歡吃什么水果的統計活動,再一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積極參與,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經歷了統計的過程,體會到了統計的必要性,也體現了“教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
今天老師的收獲可大了,知道了各種顏色的氣球分別要買多少,還知道了要買的水果是哪一種。現在請大家來談談你們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發言,談談自己這節課的收獲。
師生共同對所學的知識作一個整理,有利與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記憶。
四、教學實錄:
1、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渡過一個“五一”長假,又將迎來一個什么節日呢?
生:六一兒童節。
師:這是大家都盼望著的節日。為了慶祝這個愉快的節日,老師打算去買一些氣球送給每個小朋友。(出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氣球的圖片)你們喜歡哪種顏色的氣球呢?
生1:我喜歡紅氣球。
生2:我喜歡綠氣球。
…… .
師:大家喜歡的顏色都不一樣,那老師該怎么買呢?各種顏色的汽球分別要買多少呢?誰能給老師想想辦法?
生1:如果喜歡紅顏色氣球的就舉一下手,老師就知道要買多少了。
師:對,老師只要把每種顏色的氣球分別問一問大家,通過舉手數一數就知道要買多少了。但這種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現重復舉手的現象。
生2:可以排隊分組,喜歡同一種顏色的人都走到一起來。
師:這個方法也不錯。喜歡同一種顏色的人分別排好隊,然后數一數就知道了,而且也不會出現重復計算的現象。
生3:可以統計一下。
師:是的,我們在上一學期已經接觸到了統計的知識。因此我們首先要來收集喜歡各種顏色氣球的人數分別有多少?為了能收集到大家選擇的結果,除了上面大家說的兩種方法,我們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老師發下的紙上,然后請各組長收齊交到老師地方來。
(學生操作后收上來。)
師:現在我們要根據每個同學的選擇分別在各種顏色的氣球下面。用什么辦法來記錄呢?請大家來想想辦法。
生1:老師報一個,我們打鉤。
生2:畫三角形。
生3:畫圓。
生4:畫方塊。
……
師: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圖形來表示一個人進行記錄,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生4:可以寫“正”字。
師:對,大家可以看書第94頁,有三位同學正在用不同的方法來記錄、收集數據。你們也想參加嗎?
生:想!
師:那好,請大家集中注意力聽老師報顏色,你們就在紙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記錄。另外再請兩位學生到黑板前來記錄。
(老師報,學生進行操作。結果這兩位學生用圖形的方法進行記錄。)
師:全班學生喜歡哪種氣球的結果都已經記錄完畢。現在請大家數一數分別有多少人,在旁邊寫上數量,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這時候,我發現用劃“正”字的葉小朋友數得最快。)
師:你們看葉小朋友數得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的呢?
生(葉):我用的是劃“正”字的方法。因為一個“正”字正好是5畫,這樣數起來就快了。
師:說得真好。其實用劃“正”字的方法來記錄,一眼就能看出結果是多少。不需要一個一個地去數,而且記錄起來比較整潔、清楚。我們用畫“正”字的方法再來試一試吧!
(老師報,學生再用劃“正”字的方法來記錄一次。)
師:最后數一數結果,你覺得比你第一次數放便了嗎?
生:方便了。
師:所以今后大家來記錄收集到的數據時可多用畫“正”字的方法這樣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統計出結果。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板書課題:統計)
2、用統計表和統計圖表示數據。
師:我們可以把統計出來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出示統計表)
氣球
人數
紅
黃
藍
綠
這個統計表有兩項內容:一是氣球,二是喜歡的人數,你能把剛好統計到的數據填入
表中嗎?
(學生在事先發下的統計表中進行填表,教師巡視學困生,最后集體校對,教師板書。)
師: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歡紅氣球的有9人,喜歡黃氣球的有5人。
生2:喜歡紅氣球的人最多。
生3:喜歡黃氣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沒有超過9人。
師:通過大家的努力,老師也知道不同顏色的氣球該買幾只了。今天我們不光可以把統計到的結果填到統計表中,還可以把結果畫到統計圖中去。(出示統計圖)
你們發現統計圖中有什么?
生1:有數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師:對,這些數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學期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個格子可以表示一個人,那么這些數就可以幫助我們直接找到喜歡不同顏色氣球的人數,畫好格子。這樣一個條形就出現了。(教師邊講邊演示)現在請大家把喜歡黃、藍、綠氣球的人數也像老師一樣在圖中畫出來。
(學生在事先發下的統計圖中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并收集好的作業在黑板上進行展示。)
師:看這就是大家完成的統計圖。這“一條一條的”就是表示喜歡不同顏色氣球的人數。我們把這種統計圖叫做條形統計圖。(板書:條形統計圖)第一次接觸條形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師:為什么會高高低低的?
生:因為喜歡各種顏色的氣球人數不一樣,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師:統計表和統計圖你更喜歡哪一種呢?小組內討論一下,說說各自的理由。
(學生討論)
請小組代表發言。
生1:我們四人都喜歡條形統計圖。因為我們四人都喜歡畫畫,可以邊學邊畫很有意思。
生2:我們喜歡統計表。因為它很簡單,不用畫圖,直接把數據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們也喜歡統計表。因為統計圖老要畫錯,畫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們喜歡統計圖。因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師:大家各說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見。統計表查找數據比較方便、快捷。而統計圖比較直觀形象,從條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雖然畫的時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練習,仔細一些就一定能畫好。
3、練習應用
(出示:西瓜、草莓、蘋果、葡萄、菠蘿的圖片)
六一兒童節那天,老師還打算去買一些水果請小朋友們吃。你喜歡吃哪種水果呢?
(教室里開始熱鬧起來,大家都興奮地說著自己喜歡吃的水果。)
師:但現在只能買一種水果,那該聽誰的呢?我該買什么呢?
生:哪種水果吃的人最多就買哪一種?
師:那現在老師不知道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辦呢?
生:統計一下。
師:剛才統計的方法比較適合無記名投票,如評選三好學生,競選班長等,但比較花時間。現在就用大家講到過的排隊數一數的方法來收集數據。請大家思考一下,確定自己喜歡吃的水果,老師說開始,大家就跑到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隊。
(學生進行排隊,并由排頭數出這一排的人數,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師:請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然后請一個小朋友來匯報一下。
生:喜歡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蘋果的沒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蘿的4人。
師:你知道老師該買哪種水果了嗎?
生:西瓜。
師:為什么?
生:因為吃西瓜的人最多.
師:現在我們要把這些數據畫到統計圖中去,你有困難嗎?
生:吃西瓜的不夠畫了。
師:對,因為這里一格只表示一個人,所以不夠畫了。但等我們讀二年級知道一個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畫了。
(學生略有明白,教師馬上出示隔壁班學生喜歡這些水果的信息統計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蘋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蘿的9人。)
請大家幫隔壁班的同學畫到統計圖中去好嗎?
(學生進行操作,教師巡視,并把好的作業展示在黑板上。)
師:你能根據統計圖向大家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分組進行提問,再匯報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幾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幾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蘿的一共有幾人?
生4: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哪種水果的人最少?
……
4、課堂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老師的收獲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顏色的氣球要買幾只,還知道了該買哪種水果。你們的收獲是什么呢?
生1:學到了統計的方法。
生2:會畫條形統計圖。
生3:知道我班喜歡吃西瓜的人最多。
……
四、教學反思
首先,統計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數學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義,它來源于生活,產生于生活。為了讓學生能親身體會統計的作用意義,我為學生創設了“六一兒童節”購買氣球和水果這樣兩個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處理的過程。在合作互助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而且還保證了全班學生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
其次,在課堂上我能尊重學生個體的選擇。如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圖形符號來進行記錄,進行有個性的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每次統計數據之后,我都讓學生自己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所得到的數據,并讓他們根據這些數據來提問。這樣就比較開放,學生的思維就不會被某個框子所框住,而有自己的表達方式,有自己想提的問題。而且課堂上“你提一個,我提一個”無形中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家各盡所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不同的發展。
第三,統計本身就帶有不確定性。我在第一環節安排的是統計各種顏色的氣球各要買多少,而第二個環節安排的是在只能買一種水果的情況下進行統計,讓學生親身體驗統計中產生的不確定性和統計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個環節中,因為吃西瓜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用“一個格子表示1個人”的涂色操作無法完成。但我沒有去回避這個問題,既然已經產生了何不如順水推舟地告訴學生因為吃西瓜的人實在太多了,如果我們再去添格子往上畫會太麻煩、不美觀。但到了二年級知道了“一個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之后,我們操作起來就更加方便了。這樣一來學生就感悟到了原來生活中的統計知識真的是奧妙無群,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學習。為了讓學生能夠繼續練習畫統計圖,我就按預設中的內容進行,把另一班的學生喜歡吃各種水果的信息提供給他們,作為新的學習材料來涂色。這樣一來不但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而且使這節課具有了一定的發展觀,為今后學習新的統計知識打下了伏筆。
第四,這節課有一個小小的環節體現了“由點到面的放射學習”。在討論用哪種記錄方法整理數據時,學生們談到了用圖形來記錄的方法,也談到了用“正”字的方法,其實在統計數據時用“正”字的方法是比較優化的。但當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記錄時,到黑板上來記錄的學生都用了“打勾”的方法,而其他學生也差不多用的是“畫圓”、“畫△”的方法。就在這時我發現離我最近的那個葉學生(屬于班上的尖子生)是用“正”字的方法在記錄。我當時就在想如果黑板上的另一個學生用的是“正”字的方法那多好呀!可以直接把這兩種方法作一個比較。可我又一想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機會嗎?于是我就讓他們記錄后數一數喜歡的人數分別是多少。果然不出我所料,正是葉學生統計的最快。于是我就讓葉介紹他的記錄方法,并問他你為什么數得那么快,把他得體驗向全班同學公開。然后我再讓大家記錄一次,進一步體驗到劃“正”字方法的好處。這樣就由一個人的體驗帶動了全班學生的體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由點到面的放射學習”。
第五,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適時地追問。當我問學生你對統計圖的第一感覺是什么?學生回答:很美、很漂亮、高高低低的。我就接著追問,為什么畫出的條形會高高低低的?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學習的效果也很自然、很輕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于進一步的深入學習課堂總結:用統計表和統計圖表示數據。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2.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教科書第109頁教學情境的錄像片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輛每天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著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請同學們看,這是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像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四種車輛的數量。
二、探求新知
1.組織記錄。
(1)給學生發記錄單。
種類
轎車
面包車
客車
貨車
輛數
(2)學生記錄。
同學們,在觀看錄像的時候,你是如何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的?交流后明確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錄像,學生記錄。
由于車輛過往速度快,學生記錄會產生困難,反饋時如果學生記錄不全,再次組織學生研究如何記錄才能完整。強調分組合作記錄,每人記錄一種車輛的數量。
(4)再次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
(5)整理數據并填入統計表。
2.制作統計圖。
(1)學生分組討論。
如果運用一個□表示1輛或2輛車,最多畫幾個格?應該怎么辦?明確用1個□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
(2)師生共同完成統計圖。
先讓學生嘗試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然后回答問題。
組織討論: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么?
3.師生總結繪制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三、鞏固應用
1.獨立完成第111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4題。
(1)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
組織學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記錄數據并填寫統計表,完成填空題。
(2)練習二十二的第2題。
課前與學校衛生室聯系,調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視力情況,完成統計表,并談一談對視力較弱的同學的建議,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
(3)練習二十二的第3題。
利用多媒體出示“班級圖書角情境圖”。學生自己觀察,獨立完成。對要增添的書的建議,組織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并說明理由。
(4)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
這道題以作業的方式完成,課后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二年級全體同學看電視的時間,把調查得到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明確長時間看電視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衛生。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7
一、教學內容
第九單元“統計”。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掌握統計的方法,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三、教學片斷
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做了反復嘗試和改進。在嘗試和改進過程中,不斷反思、升華。下面是幾次嘗試的片段。
片段一
(教師創設情境:班級要舉行元旦聯歡會,要買同學們喜愛的水果,該買哪種水果呢?經過同學們討論,引入貼卡片的數學活動。)
師: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許多水果卡片,請你們任選一張你最喜歡的水果卡片,粘貼在黑板上,蘋果卡片貼在第一排,香蕉卡片貼在第二排……注意粘貼時要從下往上,上下左右對齊貼整齊。
(生粘貼圖片活動。在教師指導下,貼得很整齊,形成統計圖。)
師:剛才同學們分類粘貼水果卡片的過程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統計。
(師板書課題:統計)
( 反思 備課時,我擔心學生亂貼,不好調控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可上完課后,對此環節仔細琢磨,卻感覺到這樣做雖然學生貼得很整齊,也學會了統計方法,但這種學習形式完全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生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貼,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其然”也是教師直接“給”出的,不是引導學生自己探討、研究得出的,又怎么能讓學生從中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呢?這種教學純屬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發揮,有悖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于是基于以上認識,我又對剛才的教學進行了改進。)
片段二
(教師創設情境:班級要舉行元旦聯歡會,要買同學們喜愛的水果,該買哪種水果呢?經過同學們討論,引入貼卡片的數學活動。)
師:每個小組的盒子里都有許多水果卡片,請你們任選一張你喜歡的水果卡片。
(學生準備好。)
師:下面我們先請選蘋果卡片的同學到黑板上粘貼卡片(黑板上有畫好的格子),其余的小組認真觀察。
(由于黑板上有格子,學生把卡片粘貼在格子里,很整齊。但格子上下兩頭都空著,因為第一位同學就把卡片貼在了中間,而不是有順序地從下往上貼或從上往下貼。)
師:對于蘋果隊的貼法,同學們覺得怎么樣?
生1:這樣貼很整齊。
師:(肯定)上下排列很整齊,還有別的看法嗎?
(多數學生面帶困惑,過了很大會兒,一名學生站起來。)
生2:他們粘貼時有的貼在上面,有的貼在下面,沒有順序。
師面露喜色,趕緊接過來說:“你觀察得真仔細,那應該怎樣貼更好呢?”
生3:要按一定的順序。
師:對,為了統計的方便,我們在粘貼卡片時,不光要豎排對齊,橫排對齊,還要有順序地粘貼。好,按照這種方法,各位同學開始行動吧。
(蘋果隊在黑板上重新粘貼,其他隊有順序地到黑板上粘貼。)
師:剛才我們按照這種方法,分類粘貼卡片的過程就是今天學習的新知識——統計。
(師板書課題:統計)
( 反思 備課修改時,對于這個教學思路我還頗為自得,認為這次我讓學生自己試貼,然后又通過學生互相評價,自己研究正確的粘貼方法,應該算是給學生主動探索的空間了吧!可上完課,卻感覺到學生的反應仍是那么被動,評價蘋果隊粘貼方法時,并不是我想像中的“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相反發現問題的學生廖廖無幾。另外由于缺乏橫向比較,他們更是不知道為什么還要橫排對齊,而這樣橫排、豎排對齊,除了能更美觀以外,還有什么更深層次的作用,這一系列的問題使我感覺到這樣處理教材,學生的認知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學生的思維沒有真正被激活。從總體思路看,還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但沒有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倒像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反復揣摩,與其總怕學生貼得亂,倒不如順其自然,大膽放手讓學生從“亂”中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從而激發他們探索正確的統計方法。于是,我再次改進了教學方式,在第三次上課時,我把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
片段三
(教師創設情境:班級要舉行元旦聯歡會,要買同學們喜愛的水果,該買哪種水果呢?經過同學們討論,引入貼卡片的數學活動。)
師:我在每組的大盒子里放了許多水果卡片,請你們任選一張你最喜歡的水果卡片,貼到前面的大黑板上。
(學生貼卡片,黑板上亂七八糟。)
師:現在每人喜歡的水果卡片都貼在這兒了,你們能不能看出我們班喜歡吃什么水果的同學最多呢?
(由于卡片雜亂無章的排列,學生面部出現困惑,觀點很不一致,出現爭議。)
一生數煩了,站起來就說:貼得太亂了,實在數不準。
(讓學生自然粘貼,引發認知沖突:由于雜亂無章,因而不易看出班里喜歡哪種水果的同學最多,從而引發學生自主修改貼的方式,逐步形成條形統計圖的初步模型。)
師:(一看火候到了,不緊不慢)怎樣能一眼就看出喜歡哪種水果的同學最多呢?看來大家都得動動腦筋,想個好的粘貼辦法。
(教師布置活動要求:老師在每組的小盒子里準備了一些小水果卡片和白紙,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貼一貼,怎樣使大家一眼就看出哪種卡片最多呢?看哪個小組辦法好!)
(這樣,學生很快積極投入到小組活動中,幾分后各小組的作品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一組
二組
三組
四組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哪個小組的方法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什么卡片最多?
生1:我認為第3組和第4組的方法好,因為他們一排一排排得很整齊,特別是開始的部分都對齊了。
生2:第1組雖然分類放了,但貼得一堆一堆的還是不能很快看出來誰最多。
生3:第2組有的豎著貼,有的橫著貼,還是有點亂。
生4:我覺得第3組的不如第4組的方法好,第3組豎著雖然排齊了,可橫著排的不齊。
(生4還未說完,同位急忙站起來補充。)
生5:第4組橫著排齊了,豎著也排齊了,不用數就能看出來,誰排的長,誰就最多。
師:(鼓勵)你們爭論時所表現出來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真讓老師佩服。第4組貼的時候,不僅開始的部分對齊了,上下的卡片和左右的卡片都對齊了,這樣我們不用數就能一眼看出哪種卡片最多,老師也同意你們這個觀點。
師:下面就請第4組來整理黑板上的卡片,其他小組也拿回自己的作品按這種方法重新整理。
(小組活動,整理成統計圖。)
師: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終于把最喜歡的水果卡片整理好了,其實剛才我們完成的這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統計。
(師板書課題:統計)
四、教學反思
這一次,我從新課程理念出發,用“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實踐,為學生提供了參與教學活動和交流、探索的空間。一開始,大膽放手讓學生雜亂無章地粘貼,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初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然后提供材料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參與,親身經歷探索整理卡片的過程;最后在學生對比互評、互相質疑、互相補充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構建起了屬于自己的新知網絡,切實體驗到當卡片從開始部分,左右、上下對齊才能直觀看出哪種卡片最多;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作蜻蜓點水似的引撥小結,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非常自然。整個教學過程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充足的探索空間里主動地參與操作、觀察、思考和交流,構建新知。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經歷和體驗,從而自主地構建知識網絡。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體現。
反思以上三個教學片段,從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果來看,似乎“殊途同歸”。但不同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不同的過程體驗,體現了截然不同的教學觀念。片段一雖然也讓學生學會了統計方法,卻都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學生在活動經歷中只充當了一個“操作工”的角色。這種學習實質是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片段二乍一看似乎融進了新課改理念,轉變了教學方式,但由于教師擺脫不了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不敢放手,既沒有矛盾沖突也沒有問題生成,學生缺乏深刻的探索體驗,這樣學到的知識很牽強,留給學生的記憶也是暫時的,應該屬于一種“捆綁式”教學。而片段三是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地探索,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構建新知,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探究、再發現的過程。這樣的方式才是真正地關注學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材構建的應該是一個開放、探索、生成的課堂教學體系。這一點,在經歷了這次課例研究之后,我的體會愈加深刻。如果我們總是把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用教師的思維捆綁學生,學生的學習能力非但得不到培養,久而久之還會導致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不斷消失,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無從談起。因此,課堂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為學生的主動構建創設更大的空間,教師的教,不再“僅僅是給學生一份知識的行囊”,而是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探索中實現自主學習。這才是新課改所期望的新課堂。
五、案例點評
本文是一年級上冊“統計”教學片段與反思。教師對原有設計反復嘗試并改進,在此過程中,不斷反思、升華。
三個教學片段,似乎“殊途同歸”。但不同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不同的過程體驗,體現了截然不同的教學理念。片段一雖然看起來教學過程很順利,但是貼的方法是教師直接告知的,學生并不理解為什么要這樣貼,體會不到統計的必要性。第二個片段,看似教師是在讓學生自主探索貼的方法,事實上,是教師設置了思維的框框,讓學生沿著教師的思路走,學生的思維并沒有被激活。第三個片段設計,教師先讓學生自己呈現貼卡片的幾種方式,貼的亂七八糟,使學生意識到這樣貼看不出來班里大多數同學喜歡吃什么水果,需要修改貼卡片的方式,引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條形統計圖的初步模型,從而引出課題。這樣處理,使學生的思維真正參與到實際教學中,教師適實地加以點撥,幫助學生構建新知。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8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材第二冊p93—94頁例1、例2及9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使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設計思路】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學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本節課注重體現以下幾點:
1、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實踐、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并對簡單數據進行整理,以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認識。
2、注意學生情感的個性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級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化傾向,當討論如果只買一種水果,該買哪種水果時,這就形成真實的兩難問題.學生既要考慮到個體對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顧大多數同學的喜好,真是左右為難.
3、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根據統計結果,六種水果該各買多少的討論,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想一想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課題。
二、引導探索,認識新知。
1、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哪一種水果,記錄在統計表里。同桌討論:如果六種水果都買,哪些水果要多買,哪些水果要少買?
2、繪制統計圖。
(1)展示學生繪制的統計圖,相互評價.
(2)看統計圖表提問題。
三、應用知識。 完成書95頁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統計?
五、課后延伸。
調查本班同學,把喜歡下面幾項活動的人數統計出來。(游泳、跳繩、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1、 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2、 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尋找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和決策。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并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求平均數。
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
課時安排
1、簡單的數據分析 2課時
2、求平均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簡單的數據分析(1)
教學內容 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2、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3、能正確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理,現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周該進些什么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么好辦法?(統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3、根據統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計圖嗎?
3、學生討論并說明如何完成統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匯報
7、出示規范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8、討論: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學會了收集數據 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計的1、展示數據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10
課題條形統計圖 第 1 課時(總第44 課時)
學材分析
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的用途有意義。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四、五年級學過統計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的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準備
條形統計圖、實物投影儀
導學流程設計: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制作條形統計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用統計圖來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
(1)出示我校1998~2002年人數統計圖。
(2)觀察這張條形統計圖你認為在制作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統計圖要標明統計圖的名稱、制作時間、統計項目等。統計圖的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的每一小段長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級人數統計圖。
三、鞏固練習
將課前調查的全班同學體重的情況制成條形統計圖。
四、小結
1、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
2、你已經知道了關于“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還想知道什么?
五、課內作業。
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討論注意方面。
學生將制作好的作品進行展示。
學生調查全班同學體重。
學生小結。
學生做作業。
教學反思
學生對讀圖,繪圖學生很感興趣、但繪圖時用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一定的數量個別學生有錯誤,制作規范、美觀方面要加強。
課題復式條形統計圖第 2 課時(總第 45 課時)
學材分析
學會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復式條形表示相應的數據。
學情分析
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在制作方法上與單式統計圖的不同之處。
學習目標
1、能看懂復式條形統計圖,能對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數據作簡單的分析,作出簡單的預測;
2、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
單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
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單式條形統計圖,首先讓我們見見老朋友。
這是實驗小學五年級各班總人數的統計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
二、新授
1、質疑導入
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各班的男女生人數,課前請5位同學分別作了調查,并制成了表格。
繼續用一個直條表示一個班級的人數,行嗎?為什么?
2、初識復式統計圖,了解和單式統計圖的區別
3、自學復式統計圖作圖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4、學生匯報
5、分析統計圖
小結: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不僅可以看出各班總人數,還可以比較出各班男女生人數相差多少的情況。
三、拓展提高
1、創設情境
今天我們就以我國旅游業為研究對象,來做一名“小小統計師”。
2、點明課題
1995-1999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情況。
3、請學生看書p-59頁
看到這張統計圖,你能獲得什么信息呢?
請大家預測一下, 2006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情況會怎么樣?
7、點擊“共享情報”可以把你的想法寫在留言板里。
小結
四、深入研究
同學們進行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做投球游戲,把結果與教材數據比較,這個問題,同學們還可以進行深入研究。
五、總結回顧
學完這節課后,同學們還可以進入“廣闊天地”,進入其他網站了解一些統計知識。
你能說說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嗎?
學生回答。
請學生看一看它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小組討論,指名匯報。
從這張圖里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呢?
小組討論,匯報。
1、學生小組合作,自己試一試。
學生制圖,師巡視指導。
2、匯報展示
3、分析統計圖,在留言版交流感受
同學們進行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做投球游戲,把結果與教材數據比較,這個問題,同學們還可以進行深入研究。
學生總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復式統計圖學生很容易兩者混淆
課題復式折線統計圖第 三 課時(總第 46 課時)
學材分析
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在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習制作方法。
學習目標
1 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學會在有橫軸、縱軸的方格圖上用折線表示相應數量的多少和變化情況。
2 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能對復式折線統計圖作簡單分析;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3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
復式條形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例題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例題的方格紙。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 復習舊知
1 出示復式條形統計圖。
以例題的數據為素材,用復式條形統計圖出示。
說說統計圖的意思。
說明:在復式統計圖上,為了區分不同的數量,都要先用圖例來說明每種數量各是用哪種圖來表示的,才能使人看得清楚。
3 出示單式折線統計圖
讓學生說說折線統計圖的意思,說說是怎樣看出來的。
你認為制作這樣一份折線統計圖要注意什么?
提問:如果這個統計圖上要表示出第二門市部相同年份的利潤上繳情況,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我們就要用到復式折線統計圖。
二、 教學新課
1 出示例題
說說兩個門市部上繳利潤情況統計表的意思。
2 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統計圖的名稱是什么?先要畫什么?橫軸上要哪幾個年份?年份之間的間隔要怎樣處理?縱軸上的數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萬元?
讓學生看看課本,想想自己畫的對不對。
提問:圖中兩條折線各表示哪個門市部的數量?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 加深認識
提問:誰來說說這個統計圖的意思?
4 簡單分析
請同學們看第60~61頁統計圖下面的幾個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5 加深制圖的認識
提問: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在畫法上有什么相同電和不同點?
三、 鞏固練習
1 做練習四第1題
學生說說統計圖的意思
口答問題
2 做練一練的題
說說統計圖的意思
讓學生看清圖例,在方格圖里描點連線,畫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統計的過程包括哪些工作〉?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畫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 作業
學生討論:
提問:你是怎樣看出同一年份中兩個紙條各是哪一個門市部的呢?(根據圖例)
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
學生討論方法。
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所畫的折線統計圖,并在全班說說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看清圖例,在方格圖里描點連線,畫折線統計圖。
學生討論提問: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學生自己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折線統計圖學生能繪制,也能讀懂
課題復式折線統計圖第 四 課時(總第 47課時)
學材分析
數學十一冊p-62頁
學情分析
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一定的基礎。
學習目標
1、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能看圖準確分析圖中包含的信息。
2、掌握當統計數據的時間不連續的時候,水平射線表示的距離要根據實際時間多少來確定的方法,并知道這樣做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張數據統計表,學生準備一張方格統計圖紙(學具盒)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你長大了想干什么?
2、設計一個某某城市的氣象員,下面分管兩個城市,即甲市,乙市,其他同學擔任氣象員助理。
(二)循序漸進,探求新知。
1、氣象員走馬上任,首先調出甲市和乙市一年氣溫情況統計表
2、觀察書中已經繪制好的折線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能獲取什么信息呢?
3、根據統計表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4、回答書上的問題。
5、說說兩城市的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6、學生討論。
7、兩組折線在一個圖中,我們怎樣區分呢?
8、觀察統計圖,你從中又能獲取什么信息?產生什么聯想呢?
(三)鞏固知識。做一做課堂作業相關題目。
(四)結束語:今天某某過了一把氣象員癮,其他同學也跟著過了一把氣象員助理癮,其實就在明天,我們這個地方經濟發達。真誠的希望同學們認真學好統計的知識,并用統計的知識管理好我們的氣象,讓我們的氣象為人們服務。
學生回答問題。
1、觀察書中已經繪制好的折線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能獲取什么信息呢?
學生討論。
學生自己制作,交流評比。
自行設計,展示風彩,學生自評。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有趣的教學情境,能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題練習四第 五 課時(總第 48 課時)
學材分析
p63練習題1、2
學情分析
學生進一步了解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格式和作用。
學習目標
1.進一步了解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格式和作用,會根據條形和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有關的問題。
2.能掌握繪制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方法,能獨立繪制條形和折線統計圖。
教學準備
投影儀、自制投影片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揭題。
二.展開
1.投影出示p63練習第1題的統計表。
先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再回答表后問題。
(1)2001年與1991年相比,哪些行業的人數增加了?哪些行業的人數減少了?
(2)2001年與1991年相比,哪個行業的人數增加最多?哪個行業的人數減少最多?
(3)結合這個地區的總人口是增加還是減少?寫理由。
2.嘗試畫條形統計圖。
3.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完成下圖(第2題)。
投影出示p63練習四第2題。
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請學生說說是畫什么統計圖?
(1)學生自己試一試,完成統計圖。
(2)學生交流互評。
(3)教師小結。
三.鞏固
練習基本練習題
四.總結
五.作業1、《同步伴讀》
先復習條形統計圖的畫法,再回答表后問題。
先學生自己試一試,獨立完成,再學生討論互評。
學生嘗試畫條形統計圖。
學生自己試一試,完成統計圖。
學生交流互評。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通過練習學生加深了印象
課題練習四第 六 課時(總第49 課時)
學材分析
p64練習四實踐活動題 自制練習紙(每生一張:內容是身高統計圖)
學情分析
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學習目標
1 1、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條形和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利用條形和折線統計圖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
(1)復習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有關知識。
(2)說說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二、學生實踐活動
1、請學生測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數據記錄下來。
2、學生完成書中表格。
3、師生核對。小結。
4、完成書中復式條形統計圖。
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
5.做p63練習四實踐活動第(3)小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合作研究,派代表發言。
2.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三.實踐性練習
1.做補充練習。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
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
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 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四.作業
自制練習紙(每生一張:內容是身高、體重統計圖)
學生說一說。
學生實踐活動
學生自己測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數據記錄下來。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制作的統計圖把分析情況進行交流。
學生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要讓學生養成仔細審題的習慣。
課題整理與復習 第 七 課時(總第 50 課時)
學材分析
整理與復習學到的知識,試一試第1題。
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的整理和歸類。
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前學過的知識和計算方法。
2、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引入
1. 問:以前幾個單元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指名回答。
2. 師生一起歸納、整理幾個單元所學內容。
3. 揭示課題。
4. 請學生把知識進行簡單的整理。并寫下來。
5. 與同學進行交流。
二.展開(要多設計一些學生生活實際的題目,讓題目靠近學生生活。)
1. 根據學到的知識,請學生提問題。
2. 學生自己嘗試解決。
3. 與同學進行交流。
注意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三.綜合應用。
投影出示p66練一練第1題。
先4人小組中討論,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匯報,特別要說清思考過程,最后,教師講解。
三.總結
四.作業
學生指名回答。以前幾個單元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把知識進行簡單的整理。并寫下來。
與同學進行交流。
根據學到的知識,請學生提問題。
學生自己嘗試解決。
與同學進行交流。
先4人小組中討論,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匯報,特別要說清思考過程。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很好
教學心得體會: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學生更喜歡。
課題整理與復習 第 八 課時(總第51 課時)
學材分析
整理與復習第2、3題
學情分析
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學習目標
1.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的知識解答問題。
2.通過圖形的組合,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尺、三角板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
(1)復習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有關知識。
(2)說說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二.練一練
1. 出示p66練一練第2題。
2. 請學生討論題后的問題。
3. 學生回答、交流。
三. 展開練習
1. 設計一個學生生活實際的折線統計圖題目,讓題目靠近學生生活。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2.獨立嘗試練習。
3.分4人小組進行練習。
四.練一練第3題。
1. 出示題目。
2. 學生獨立嘗試練習。
3. 師生交流,互評。
4.小結。
三.鞏固
請學生做統計圖的相關題目。多練。
四.總結
五.作業
《同步伴讀》
學生復習知識。
學生回答問題,交流問題。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
分4人小組進行練習。
學生練習。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良好
教學心得體會:分4人小組進行練習,學生進行的比較順利
課題整理與復習第 九 課時(總第 52 課時)
學材分析
整理與復習第4、5、6、7題
學情分析
主要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
學習目標
1.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的知識解答問題。
2.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學準備
練習題
教 學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
(1)復習比和比值的有關知識。
(2)說說求比的注意事項。
二.練一練第4題
1.出示p66練一練第4題。
2.請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3.學生回答、交流。
三. 練一練第5題
1.出示p66練一練第5題。
2.請學生讀題。
3.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4.學生回答、交流。
(注意事項: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四.練一練第6題。
1.出示題目。
2.學生獨立嘗試練習。(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
3. 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4.小結。
五.練一練第6題。
1.出示題目。
2.學生獨立嘗試練習。
3. 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4.小結。
六.鞏固練習
請學生做統計圖的相關題目。多練。
四.總結
五.作業
《同步伴讀》
學生復習知識。
學生練一練。
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學生獨立嘗試完成練習題5。
學生交流、回答。
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特別是解題的思路。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
學生練習。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學生基本掌握,
教學心得體會:練習多了,學生掌握的也較好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11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統計》),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先來說說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標準實驗課程第(三)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教材為了便于學生掌握,為學生的學習新知作了精心的設計。內容的選擇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統計喜歡的動物卡片、統計學生喜歡看的比賽,喜歡的玩具等等。本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學會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作好鋪墊。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進一步吐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難點是(讓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解決重難點的關鍵,我認為是(選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內容,并且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課程標準的理念出發,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2、在學生填寫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具和學具上需要準備的
(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練習紙等)。
二.說說教法學法。
“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是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著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學法上是這樣設想的:
首先說說教法的設想:本課時的學習是在學生一年級原有的基礎之上來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將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數學建模和學習經驗,選擇和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在學習過程中盡量增加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從而感受統計的意義,形成統計的觀念。
再來說說學法的設想:《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學生學習新知的主要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互相討論、分析、研究,留給他們足夠的動手實踐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體驗統計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全情參與中不知不覺中學會新知,發展能力。
三、說說教學程序的設計。
《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課堂生活化,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努力做到“讓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培養良好的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特地設計了一下的教學環節:
1、情景激趣,揭示課題。
課的開始,我創設了班級“迎新大聯歡”的情景,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進行活動,準備了虎、狗、兔、烏龜動物圖片貼于黑板之上,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在題卡上打“√”。教師提問,老師該如何準備這些頭飾,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統計。這樣設計,特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方面為新課的探究準備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養能力。
A、探究整格的涂法。
(1)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整理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然后匯報數據記錄情況,教師提問,你們是用什么方法進行統計的,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各種統計的方法,可能會有正字法,“畫△”等方法,這樣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并且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1個單位,最多數量為10)中表示出每種頭飾的數量,在答題紙卡上完成。教師提供的統計圖只有10個格子,比如小兔有16個時,學生們肯定會有不少意見,認為在這個條形統計圖上無法再繼續,這是老師抓住機會,問“小兔有16個,畫16個格子不夠了怎么辦”,小組內進行第一次的討論,交流,動腦筋、想辦法,教師巡回指導,及時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反饋交流。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①往上加格子;②在旁邊一欄中繼續畫等,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多媒體上出示。③當有學生想到把1格分成兩小格,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的媒體展示,問問學生怎么一分為二就夠了,1格表示幾個,多請兩個學生講講為什么一格表示兩個單位之后,小兔的數量16能科學的表示。
對于以上反饋的三種方法,學生先獨立觀察比較并思考,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再進行第二次的小組交流,然后統一看法:當數據較大時,用“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方法更合理。在以后的學習中還可以用“表示一格3個、5個。。。。。。甚至更大的單位。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題才有思考。這一環節的設計,我從學生的困惑和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統計活動中去,讓學生根據收集的數據自己提出問題,并尋求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在一次一次的討論、交流、傾聽中深刻理解了統計意義和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3)在新的每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上,學生把每種動物頭飾的數量表示出來。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教師提問:如16個頭飾為什么只涂8格?4個頭飾在剛才的統計圖上涂了4格,現在為什么只涂2格就可以了?等等這樣看似簡單而不經意的提問,其實能對學生理解每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和含義有很大的幫助。
接著請學生看著統計圖,說說從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礎上,采用同桌一問一答的形式分析這個統計圖。
B、探究半格的涂法。
(1)創設“開聯歡會老師去買冷飲”的情景,出示所買的各種冷飲的統計表,數據分別是:10、6、11、17,以及兩個條形統計圖(分別是每格表示1單位,每格表示2個單位的),讓學生進行選擇,統一意見,選第二種統計圖比較合理。
(2)接下去是學生嘗試這完成這個統計圖,有困難的進行小組的第三次討論:11該涂幾格,怎么涂?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思維的時間,然后進行交流反饋,教師根據反饋在多媒體上進行講解和示范,帶給學生科學正確的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問:看了這個統計圖,假如你是冷飲店的老板,你會怎樣進貨?說說理由。
象這樣問題的提出,一方面學生對這個現實存在的問題很感興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另一方面,學生能真真切切的體會到統計知識的是實用性,比老師空洞的說教強得多!并且《課標》要求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應注意在統計活動中,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樂于與同伴交流,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以及分析、比較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環節的設計,都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學會了思考、學會了交流。
3、鞏固深化,課外延伸。
(1)教師創設“聯歡會演節目”的情景,出示一個不完整的條形統計圖(下面沒有內容),請學生觀察說說缺了什么?然后給出提示,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將統計圖補充完整。這使學生將統計圖的有關知識與分析統計圖反方法的有機結合。
(2)設計了一個“課后小調查”。小組合作調查班級同學最愛看的圖書種類,制成統計表,并根據調查結果對學校圖書室提出建議。
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一種反饋以及課堂的延伸。
4、總結全課,談談該受。
這一環節,請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剛才學習時的表現,你有什么收獲?
談談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感受或本組同學在這節課中的表現。
這樣,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學會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始終堅持“將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12
說課稿一
這次說課,選擇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統計》。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材內容、學生情況、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教法及學法指導、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先說教材:
1、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本冊教材的變化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加,條形統計圖的每格表示 2 個單位。這一部分內容,是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統計知識的繼續, 同時又是為下學期學習復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每格表示 5 個單位)進行知識的鋪墊,具有承上啟下、過渡銜接的作用。
2、在內容的選擇上,教材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的編排上,教材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
3、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制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為:(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2)讓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 個代表 2 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指導學生認識用 1 格表示 2 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學生情況:
接下來,是對二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 在學習使用本冊教材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中, 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初步具備了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記錄方式,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 個表示 1 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另一方面,除了這些必要的知識基礎以外,與一年級學生相比,二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他們能夠比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二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合作學習活動中不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識已經初步形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我將主要談一談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新授課階段,也就是在第一課時中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主要包括了以下 4 個教學環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統計過程的感受和體驗;鞏固與拓展深化練習;課堂總結評價。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第一課時中,我選中的切入點依然是教材中例1 的情景:“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這樣的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就自然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要想知道我們班同學對每種小動物的喜歡程度,統計知識會幫助我們的。”
2、統計過程的感受和體驗。
揭示課題以后,下一步就是讓學生感受和體驗一個完整的統計過程。
具體來說,有 4 個小步驟
(1)個人選擇,收集數據。就是讓學生在調查表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組長對組內同學的調查表進行收集。在這個小環節中,要注意 2 個小問題。一是提醒學生只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 二是注意調查表的數量和實際人數是否相符。
(2)數據的整理和記錄。收集上來的調查表,自然要進行匯總。在小組學習中,每人選擇記錄其中的一種小動物,同時,為了能更好的反映問題,還要選擇一個小組到黑板前進行分別記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不過,為今后著想,應引導學生盡量選擇“正”字的記錄方法。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鑒于這種隨機調查中數據的不確定性,調查表中的數據由教師進行匯報,學生只是負責記錄即可。
(3)數據的描述。對數據的描述,一個是學生根據自己記錄的數據,小組內合作完成統計表, 另一個則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的認識。關于這一點,可分為三個層次,三個教學梯度。首先讓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可是,由于課前準備的條形統計圖格數有限,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問題:格子不夠。這樣,就進入了下一個層次:“同學們,既然格子不夠,就請你動動腦筋想一想,或者和其他同學商量一下,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在組內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可能會想到許多中解決方法,比如說接著往上涂, 涂在另一邊等。當然,如果有學生想到了 1 格表示 2 個單位的方法,那么,在經過了展示、交流、匯報、比較以后,學生自然感受到 1 格表示 2 個單位將是解決方法;反之,如果沒有學生想到這種方法,那么,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了 “同學們,老師也想到了一種解決方法, 你想不想聽一聽?”最后,進入第三個層次,也就是本節課的精髓所在:按照以一當二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統計圖。在這里,也有幾個問題要處理好:一是統計圖左側的頻數變化范圍要補充完整,一是要提醒學生以一當二的一致性,再者就是數據中若出現了單數,半格的處理或者涂法。
(4)數據的分析。就是根據學生完成的統計圖表,啟發學生思考:從這份統計圖表中, 你知道了什么?在學生討論匯報的過程中,相機出示并解決教材中的練習題。
3、鞏固與拓展深化練習。
由于一個完整的統計過程費時會比較常,所以,本節課的鞏固拓展練習只安排一個內容即可:教材中練習第二題――某地區 11月份的天氣情況統計。
關于這一個練習內容,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了解并認識幾種氣象標記。
(2)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統計表,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并進行展示。
(3)是對統計圖表的分析,在這里,尤其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語言表述的清晰、準確性。
4、課堂總結評價。
最后,進入本節課的課堂總結評價階段。由于這一節課,教學內容完全放手給學生,且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所以在評價時,可采用小組內自評和小組間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來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和表現。
教法及學法指導: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第四大部分內容――本節課的教法及學法指導。本節課需要做到的課前準備有:調查表、4 種動物卡片、統計表和空白統計圖、實物投影等。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調查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討論學習法等。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注重合作學習過程中合作精神的培養等。五、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尤其是讓學生經歷了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數據的描述、分析的整個過程,學生將會初步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真正從實踐的層面上了解了統計的意義,同時,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精神也將得到培養和鍛煉。
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并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冊教材與上一冊教材比,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因為統計的數據比較大,如果還用一格表示1個單位,就不方便了,根據本節課收集的數據來進入學習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以后還會學習用一格表示5、10或更大的單位。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生在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三、是教法與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這節課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讓他們不由自主的進入學習的狀態,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2、通過動手操作發現法,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親自在記一記,畫一畫,在與同學的交流探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與課時安排
教學準備:統計表,統計圖、動物卡片和水果卡片等。
課時安排:1課時
五、說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定標。有什么辦法能知道呢?同學們討論,這就要統計知識來解決,引入課題。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產生一種積極探究的狀態中,從而激活了思維,也為下步更好地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過程的體驗,統計意義的了解做好了鋪墊。
第二步,同學們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填寫統計表。先提出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記錄四種小動物的人數呢?同學們已在一年級學了一些簡單的記錄方法,有的會說畫圓,有的會說畫三角形,有的會說畫√畫×,還有的會說畫正字……接著引導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記錄完后,再向全班展示記錄結果,讓大家比一比,評一評哪種方法記錄比較簡便,如果同學們沒發現,老師就引導同學們觀察發現,因為一個正字是五畫,我們可以采用乘法口訣或乘法算出結果,即使數字再大一些,記錄起來也比其他的方法美觀、好計算。最后把記錄結果一起填寫在統計表里。初步體驗到用正字記錄方法的簡便,也為以后學習用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打下基礎。
第三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認識一個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首先讓同學們觀察發現統計圖上的信息,再根據發現的信息提出并解決問題。最后請同學們根據統計的結果。這樣同學們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深刻感受到統計的作用真大呀。
第四步,鞏固練習與延伸。新課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此環節,我請同學們繼續用學到的統計知識,現在調查我們班上喜歡跑步、游泳和跳繩的人數情況,然后完成統計圖和問題。最后延伸兩個問題:1、如果人數是單數的話怎么畫統計圖?2、之前我們學過統計圖時可以用1格代表1,今天又學習了用1格代表2,現在你們想到了什么?讓學生在想象中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往后面所學的知識遷移。
第五步,全堂總結談收獲。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再次的認識,從而加深印象,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統計》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準備:
統計表、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生談話(播放歌曲)
知道短片里的小羊出現了多少次嗎?該用什么方法統計呢?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最熟悉的動畫片,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二、經歷體驗
1、收集數據
(1)、學生收集數據
A、短片快速地播放一遍,學生開始統計。
B、再次播放短片放慢速度,學生記錄。
討論該通過什么方式把它記下來,最后發現可以小組合作記錄。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源于現實情境需要,分工協作,體會合作魅力;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是讓學生體會到在統計時,單靠自己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小組的分工合作。
(2)、小組分工合作,用正字法進行統計
(3)、師:現在我們來看看每種羊各出現了幾次?
師:我們一起來完成統計表。
2、整理數據:填寫統計表
3、制作統計圖
(1)、學生嘗試獨立制作統計圖
學生畫統計圖時,強調在涂格子時不要超出格子,要涂滿。
(2)、展示評價學生的統計圖
【設計意圖】在矛盾的數學情境中,使學生經歷從一格表示數量1至表示數量2乃至更多,真正體現具體至抽象的數學化過程。
4、解決問題
(1)、師:根據統計圖,你幫老師解決這些問題嗎?
(2)、師:你還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三、鞏固體驗
1、創設情境
2、獨立填寫統計表、給統計圖涂色,老師適時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評價。
4、請學生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并請同學回答。
四、總結延伸
你能看出今天所學的統計知識與一年級的統計知識的不同是什么?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13
光明小學數學課導學案
年級
六年級下冊
課題
《統計與概率》備課教師楊紅霞
執教
楊紅霞
備課
日期
3、11
學習目標1、綜合運用統計知識,學會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及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簡單的預測。2、引導學生回顧統計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統計活動中我們一般經歷“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做出決策”的過程。體現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重點難點重點:在分析統計圖時,能準確提取統計信息。難點:在分析統計圖時,避免信息產生誤導,能綜合運用統計知識認真分析數據。
主 要 導 學 過 程教 學 環 節時間分配活動內容導學策略與方法備注一、導入新課
5分
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準備怎樣向他們介紹我們班的情況呢?
(1)列出幾個你想調查的問題,全班交流后,選擇3個問題開展調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數據?與同伴交流收集數據的方法。
(3)實際開展調查,把數據記錄下來,并進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數據,,你能夠得到到哪些信息?問題指向,預習先行
二、探究新知: 20分1、出示教材第83頁第4題圖,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怎樣整理六(1)班家庭成員人數的調查結果?
2、可以畫條形統計圖,并提出一些問題。
(1)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月平均氣溫變化有什么好處?
(2)假如小芳買課外書用了20元錢,那么小芳的零花錢共有多少元?
(3)除了上面的扇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你還學了哪些統計圖?舉例說明集中統計圖各自的特點。
呈現目標,任務導學
三,當堂檢測
按照要求完成活動單問題檢測部分
15分1、結合實例,說說自己對平均數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應用平均數的例子。
2、看圖回答問題,p84 1題,某地區6-12歲兒童平均體重情況。看圖回答問題。學生自己完成活動單問題。3、問題生成單的第二題:某日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通過看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得出那些結論?4、問題生成單第三題:學校氣象小組測得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室外氣溫,并求出平均氣溫。強化訓練,當堂達標四.小結與評價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五.布置作業完成鞏固與應用的5、6題板書設 計統計與概率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做出決策教學反思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14
栽蒜苗(一)(條形統計圖)
【知識點】:
1、統計圖中1格表示不同單位量,要結合具體的情況來判斷1個表示幾個單位。數據大,每1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每1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明確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直觀、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確定水平方向,標出項目;確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數量(一格代表的數量);根據數據的大小畫出長度不同的直條;寫出標題。
補充【知識點】:初步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能夠從中獲得信息,并能回答相應的問題。
栽蒜苗(二)(折線統計圖)
【知識點】:
1、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并進行簡單的預測。
2、折線統計圖的方法:在方格紙中,根據所給出的數據把點標出來,再用線將點連接起來,要順次連接。
3、能夠看出折線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關的問題。
補充【知識點】:
1、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條形統計圖用直條表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用折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2、初步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能夠從中獲得相應的信息,回答提出的問題。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15
共案部分
《統計》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9~100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知道我們自己所在的縣(區)有多少人嗎?下面是某地區1985~XX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數量,并把相關數據制成了復式統計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復式統計表,分別完成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2.自主探究。
教師: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夠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的?
另外,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想:我們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就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物成對進行對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學生發現可以在一個統計圖中同時表達城鎮和鄉村人口的數量變化情況。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3.合作交流。
(1)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統計圖。
(2)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它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聯系和區別,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得到提升。
(4)獨立完成例題后的第(1)~(3)題,第(4)題全班交流。
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前3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最后一個問題要發揮學生的觀察力和想像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統計圖發現:該地區近年來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總數逐年上升,對學生進行人口教育。還可以進一步啟發和引導學生知道: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因而鄉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鎮人口不斷增加;讓學生在感受到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培養。最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在統計知識和觀念上加以提升:通過對這樣的統計圖的描述和數據分析,發現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況,復式條形統計圖有著更大的作用與意義。
三、鞏固應用
1.完成第101頁的“做一做”。
學生根據復式統計表,完成統計圖并回答下面的(1)、(2)、(3)題,第(4)題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通過調查收集數據,然后通過整理,再完成統計圖,交流信息。
2.完成練習十九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3.補充練習。
(1)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種規格的空調臺數如下表。
請你把統計圖補充完整。
從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商店經理,明年進貨時有何打算?
(2)實踐活動。
①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計表。
②根據復式統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③你發現了什么信息?
④根據你的調查結果,寫一篇數學日記。
四、小結
個案部分
一、合作探究
1.制作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復式統計表,分別完成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2.自主探究。
教師: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夠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的?
二、精要點撥
引導學生想:我們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就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物成對進行對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使學生發現可以在一個統計圖中同時表達城鎮和鄉村人口的數量變化情況。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三、拓展延伸
實踐活動。
①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計表。
②根據復式統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③你發現了什么信息?
④根據你的調查結果,寫一篇數學日記。
四、課后反思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再創造”。數學學習的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吸收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由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自我生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知識僅是一個載體,學生收獲的,除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探究過程中所生成的方法、技能、情感等等。既然學習是學生自我生長的過程,那么,教學必然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的生成性,對教學的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節課中,比較成功的預設有兩處:1、在對原始數據的整理中,先讓學生觀察“從原始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再問學生“能一眼看出每一個項目有多少人想參加嗎?”“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一眼看出呢?”從而讓學生自主產生了整理數據的需要。2、對動態數據的收集整理,預設了一個“陷阱”:讓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收集整理動態數據。學生在失敗中,產生了尋求合作、尋求新方法的欲望。這兩處預設,為學生自主探尋、生成合適的整理數據的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動態生成的課堂,也意味著教學并非處處皆能預設到。那么,對于課前未曾預設到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中要隨時調整、修改教學過程,提供必要的情境,通過遞進生成的過程性目標,最終實現整節課的預設目標。在本節課的教學之前,我并沒有想到以本班學生為樣本去收集數據,會出現這么多的問題,使得收集的數據無法準確。其實,這些問題的產生并不奇怪,都是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經驗的。因此,教學中,我沒有催趕,沒有采用明示、暗示的手段,而是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去思考,通過三次統計,最終讓學生自己尋找到比較合適的方法,統計出準確的數據。可見,自我生長的數學課堂,既需要教師在課前作高明的預設,也需要教師在課堂作智慧的調整,這兩者,都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作為出發點的。
確山縣靖宇小學數學教案
備課組:四年級組 第七冊 授課人張蕾 授課時間:XX年12月
共案部分
《統計》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復式統計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表的意義和作用。能夠準確填寫完成復式統計表,會看復式統計表,并分析表中所說明的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看統計表回答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1.講授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單式統計表,為了便于分析和比較,有時需要把幾個有聯系的統計表合編成一個統計表。
例3 下面是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四個小組的學生人數統計表。
數學小組
生物小組
航模小組
美術小組
(1)觀察與思考。
①從以上四個單式統計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內容?
②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較各個小組的人數情況,能不能把這4個小組的人數情況整理成一個統計表?
為了便于比較各小組中男生和女生參加人數的情況,我們可以把它們合編成一個統計表。
(2)分組討論。
想一想:統計表中怎樣劃分欄目才能反映各小組中男、女生的人數?
出示表頭:
表中左上角的一個格(表頭)用斜線隔成三格。“1”說明橫向類別,“2”說明豎向類別,“3”說明表頭右下方的空格是填寫橫欄和豎欄交叉數據的(有時還要注明數據的單位名稱)。
(3)指導填表。
①由學生獨立填表,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小組人數統計表
年 月
②引導學生檢驗。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和驗算的習慣。
(4)根據合編后的統計表回答問題。
①這四個小組共有學生__人,其中男生有__人,女生__人;
②人數最多的是__小組;
③男生人數最多的是__小組;
④女生人數最少的是__小組。
2.鞏固練習。
1)我國1994~1996年的糧食和棉花產量如下:
1994年:糧食44450萬噸,棉花425萬噸
1995年:糧食46500萬噸,棉花450萬噸
1996年:糧食49000萬噸,棉花420萬噸
根據以上數據制成統計表。
我國1994~1996年的糧食和棉花產量統計表
年 月 日
提問:表中數據是否需要寫單位名稱?為什么?
說明:表頭中橫向類別與豎向類別的位置是可以交換的。
(2)一個書店第一季度的售書情況如下,制成統計表。
一月份售出:文藝書1620冊,科技書2087冊,工具書153冊;
二月份售出:文藝書4763冊,科技書4262冊,工具書425冊;
三月份售出:文藝書2835冊,科技書2247冊,工具書363冊。
19xx年第一季度售出圖書統計表
年 月 日
①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并提問:豎欄標明的是什么?橫欄標明的是什么?
②由學生獨立填好統計表。
③引導學生檢驗,提問:怎樣才能保證填寫的數據準確無誤?
3.供學有余力的同學思考解答。
公交汽車公司有三個車隊,各隊男、女職工人數如下:
一隊有男職工38人,女職工42人;
二隊有男職工41人,女職工45人;
三隊有男職工39人,女職工43人。
根據以上數據算出各隊人數和全公司人數,并制成統計表。
(訂正:公交汽車公司職工人數統計表
×年×月×日
個案部分
一、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
想一想:統計表中怎樣劃分欄目才能反映各小組中男、女生的人數?
出示表頭:
表中左上角的一個格(表頭)用斜線隔成三格。“1”說明橫向類別,“2”說明豎向類別,“3”說明表頭右下方的空格是填寫橫欄和豎欄交叉數據的(有時還要注明數據的單位名稱)
二、精要點撥
想一想:統計表中怎樣劃分欄目才能反映各小組中男、女生的人數?
三、拓展延伸
鞏固練習。
1)我國1994~1996年的糧食和棉花產量如下:
1994年:糧食44450萬噸,棉花425萬噸
1995年:糧食46500萬噸,棉花450萬噸
1996年:糧食49000萬噸,棉花420萬噸
根據以上數據制成統計表。
我國1994~1996年的糧食和棉花產量統計表
年 月 日
提問:表中數據是否需要寫單位名稱?為什么?
四、課后反思
第一,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還應加強。一年級的學生,探究的意識和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還沒有真正掌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重視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方法。
第二,還應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在“組織比賽”“飲料購買”“水果生產”這三個活動中,可以通過“老師介紹、師生共同探討和學生獨立說出統計意義”這三個過程加深學生對統計意義的理解。
本課能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融入其中。從整體上創設了一個完整的情境,圍繞"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同學們情緒高漲,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感受到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情境的創設者、知識的引導者、活動的組織者,而參與、體驗、主動獲得知識的是學生自己,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但在小組調查時教師指導的不夠到位,小組內同學合作得不夠理想。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在學生合作等方面加強指導,注意平時的培養與提高。
第八單元《統計》單元教案設計 篇16
【教學內容】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統計》復習課
【教材分析】
本節課我上的是第八單元統計知識的復習課,這節課主要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統計知識滲透一些社會活動的題材,以擴大學生的視野,進一步體會數據統計的作用,同時讓學生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意義感受不同統計圖的特點。
【學生分析】
學生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接觸過有關統計的知識,對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有所了解,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復習,讓學生能讀懂統計圖,能從圖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并能進行簡單的預測從而感受統計的作用加強學生統計意識的培養。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及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
【學習目標】
1、通過復習整理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及折線統計圖的各自特點,并能獨自歸納總結該部分內容的知識要點。能根據統計的實際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進行統計。
2、通過復習能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有關的問題
3、能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做出合理的決策。
4、通過復習能根據數據做出大膽而合理的判斷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們看過中央電視臺開心辭典節目嗎?你知道如果答題遇到了困難,有幾種求助方法嗎?有一位小朋友也去參加了開心詞典,他遇到了一道題無法解答,求助現場觀眾。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現場觀眾是怎樣選擇的,請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課件引出條形統計圖)
(創設情景以“開心辭典”中求助現場觀眾的部分場景為導入內容,用觀眾選擇答案為素材引出條形統計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位小朋友最可能選擇哪個答案?為什么?你怎么看出選c的人多?
(通過生活情景的展示,讓學生感受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你們看“開心辭典”的導演,用了我們學過的哪種統計圖把觀眾的選擇的答案清楚地表示表示出來了。(條形統計圖)我們還學過哪種統計統計圖?(折線統計圖)那導演為什么不用我們學過的折線統計圖來表示觀眾選擇答案的信息呢?
(在提問中讓學生感受兩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二、對比辨析
教師出示生活中的幾組數據
本屆亞運會多哈地區一周天氣統計表
星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七
溫度
17
19
22
26
24
20
16
本屆亞運會金牌排行榜
國家
中國
日本
韓國
哈薩克斯坦
泰國
金牌總數
165
58
50
23
13
本屆亞運會各國運動員人數統計
國家
中國
日本
韓國
印度
人數
928
854
725
589
同學們你們看到這三組信息你們想一想,他們分別用哪種統計圖表示比較合適?說說理由。(通過學生對生活實例的辨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兩種統計圖表示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作用,提升學生對統計圖的再認識。)
三、知識強化
教師出示一幅圖中單位不統一的錯誤統計圖讓學生辨析。強化學生對一幅圖中一個格表示的數量是相等的概念。
教師在出示一幅縱坐標單位確定過大的統計圖,讓學生通過辨析來強化‘根據實際數量的多少確定一個格所表示的單位是多少’的知識要領。從而感受感受統計圖的美。
(本環節主要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為導入,讓學生在辨析的過程中找到錯誤原因,強化正確的感念,培養審美能力)
四、讀圖訓練
教師繼續以亞運會為主線,結合歷年的亞運會中國奪金的數據制成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能根據統計圖上的數據變化情況,進行簡單的預測,進一步理解統計的價值,同時感受中國體育發展的強大,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綜合練習
以奧運會吉祥物“福娃”搜集全國人民備戰奧運的部分信息為主線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辨析、制圖、預測等能力的培養。(把練習與情景貫穿在一起,不僅給學生一種整體的感覺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練習的興味性)
1、基礎訓練: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生活中哪些信息可以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表示(小組合作交流)(本練習的安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統計意識的培養)
2、能力訓練: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現場互動調查,進行數據通過搜集整理并用適合的統計圖表示出來。(該練習待定)
3、拓展訓練:結合統計圖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嘗試自主解答,從中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小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