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評課(精選15篇)
《統計》評課 篇1
要預設,更要注重生成
——————《統計》評課
這次景東杯課堂教學比賽,我聽了李丹老師上的《統計》這一課,作為一名教齡還不滿一年的年青教師,我覺得李老師這節課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整節課從新課的引入,新授,練習和課堂小結各環節的安排比較合理,有序,層次清晰,練習設計有層次,有拓展,既照顧全體,又為個別學有余力的學生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體現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如果長此堅持下去,定能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本節課中,李老師能提供學生比較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如課中老師讓學生說說如何統計班中每種水果喜歡的人數,在出示了統計圖后,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還安排了讓學生看統計圖同桌互相提問題等等,這樣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質疑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性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由于李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比較民主,在課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能在課中大膽質疑,如有學生發現教師所給的統計圖的縱軸只有17個格子,就向老師提出:如果超過17人該怎么辦 這些寶貴資源的呈現無疑是我們數學課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
在這里我也想給李老師提幾點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要正確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在統計班中學生最喜歡吃的水果的人數時,教師明知道有個別學生已重復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也有同學向老師反映某某同學已經站立過了,但教師沒有予以回應.)我想這是因為在教案中教師有這樣一個預設的問題:我們怎么知道班級里每個小朋友都統計到了呢 李老師想讓這個問題能在后面順理成章地出現,孰不知這樣做反而使教師要對班級人數重新進行統計,這樣做勢必要浪費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以致后來教師就干脆造假,把總人數湊齊就算完成了人數統計,這樣做的結果顯然使統計失去了它的真實性和它的實際意義.
教師對學生的提問要規范,表達要確切,如教案中"這是統計圖嗎 "這句話表達就不夠確切,應可以這樣問:這是一張完整的統計圖嗎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注意傾聽,更需要有適時的評價.在本課中,當學生完成了第一張統計圖后教師要學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歡什么水果的人數最多和最少 當有學生回答:喜歡草莓的有16人,喜歡菠蘿的有1人,所以喜歡草莓的人數最多,喜歡菠蘿的人數最少.這樣的回答顯然與教師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反應比較冷淡,也沒有對該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進一步啟發,但我們知道該學生從數字上看出數量的多少顯然是沒有錯的,老師對該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啟發學生從另外不同的觀察角度來回答問題,從而讓學生從觀察直條的高低來知道數量的多少.
從試教課到正式上參賽課,我覺得李老師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只要她繼續不斷地努力鉆研教材和改進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數學教師.
《統計》評課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2~113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能根據數據完成相應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圖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題.
出示統計圖.
這張統計圖反映了什么情況
從這張統計圖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討論題:你能解決這三個問題嗎
小組討論,交流.
匯報討論結果,集體評價.
你覺得哪些運動技能比較容易掌握 哪些運動技能掌握的難度較大 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較大 哪些運動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說說理由.
2,學好復式條形統計圖對我們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或事情有幫助嗎 想自己試一試嗎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
(1)課前分小組調查本組同學體育達標合格情況.
(2)各組匯報本組合格情況,其余組記錄.
(3)各組分工整理數據,把數據填入統計表.
(4)展示統計表,核對數據是否正確一致.
(5)統計表的數據應如何在條形統計圖上表示
(6)每一項數據應畫在哪里
(7)縱軸上一個單位表示多少 怎樣區別男,女生
(8)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1)這些數據反映了什么情況
(2)你會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嗎
(3)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4)如果不分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應怎樣整理數據
統計圖應該怎樣畫
獨立完成單式條形統計圖,展示作業,集體評價.
(5)出示3個問題,小組討論.
單式條形統計圖與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聯系和卻別呢
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比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在哪里呢
獨立完成計算,指名說說方法.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統計方面有什么新的收獲 向大家介紹一下.
《統計》評課 篇3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會用統計表表示數據的結果。
2.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交流開展統計活動的體驗與技巧,提高數據處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練習統計表的有關知識。
二、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張力在班上調查的原始材料。
提問:張力同學調查了自己班級中的同學的什么情況?一共調查了多少位同學?
(2)根據這個調查表,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對這些數據進行,怎樣進行分類?出示書中的兩個統計表。
(3)讓學生獨立分類,并填寫。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如畫“○”或畫“正”字等。
(4)組織學生在組內進行交流,說說自己在這兩張統計表里分別知道了什么,回答菜椒先生的問題,回答第一個問題要看第一張統計表,回答第二個問題要看第張統計表。
(5):同樣一張調查表,但根據不同的`分類,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分類后的數據比原始數據更清楚地反映相關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題。
(1)根據張力同學的調查,我們了解了他班同學的一些情況,我們也來進行一個類似的調查。
(2)以小組為單位,先調查組內每位同學的年齡及出生月份。
(3)全班匯總,算出合計數,請學生完成第97頁上的統計表。
3.“想想做做”第5題。
啟發學生提出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按圖片顏色分為彩色和黑白兩類,可以按圖片上動物的只數分為1只、2只和3只三類,也可以按拍攝照片的方式分為橫拍和豎拍兩類。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填寫統計表,并正確算出相應的“合計數”。
三、課堂
通過今天的練習,我們學會了分類統計并填寫統計表格,這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統計》評課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材第105頁例2和106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并學習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統計、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采用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繪制統計圖并發現數據中體現的問題。
2、結合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并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在練習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統計、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教育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教學重點:
會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探究發現教學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學習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置,激發興趣
顯示情境: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孫中山故居)對了,每年都有很多人來參觀孫中山故居,為此,我們專門修建了停車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例2
1、談話引入:同學們,如果你是停車場的管理員,就要對停車場的各種車輛數量進行統計,然后從統計的數據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呢?這就要用到復式條形統計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2、出示例2統計表
①提問:請大家說說從這張統計表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教師:這是一張復式統計表,根據統計表我們可以知道有甲乙兩個停車場,分別停有轎車28輛和24輛,面包車12和10輛,大客車6輛和7輛,貨車4輛和3輛。
②教師引導:通過這個復式統計表,我們可以繪制出前面對比過的那種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出示待補充的統計圖)
教師: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嗎?
③教師:在三年級時我們已經學過橫向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前一節課我們又學習了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請大家利用這兩個舊知識嘗試補充完成例2的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分發學具——出示統計表。
學生根據統計表獨立補充完整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④教師:老師也根據統計表制作了一張統計圖,大家來看一下。
出示補充完整的統計圖。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觀察自己繪制的和老師繪制的統計圖,說一說我們在繪制統計圖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師歸納并板書:
條形粗細要均勻;甲、乙兩個停車場輛數的圖案要不同;寫好數量;寫出統計圖的標題。
⑤根據繪制統計圖需注意的問題,小組間展示交流,互相評價繪制的橫向復式統計圖。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間將各自繪制的統計圖進行展示交流,共同評價小組內繪制的每張統計圖,并對小組內的每張統計圖進行評等。評等分A、B、C、D四個等級。
⑥請幾位學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繪制的橫向復式統計圖,同時師生加以評價。
3、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根據這張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還能發現哪些信息?
4、請幾位學生在班內匯報、交流。
師歸納:通過甲乙兩個停車場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停車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轎車停放的數量較多,由此可以初步斷定其他停車場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個社會所有車輛中轎車的數量也是最多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深化。
指導完成106頁的“做一做”
1、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張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1985年甲、乙二個地區降水量各是多少?20__年呢?
3、根據這張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信息?有沒有什么建議?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綠化多——樹林多——降水多——樹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環
師歸納:根據圖中信息發現綠化搞得好,樹木就多,樹木越多就能帶來更多得降水,樹木就更茂盛,能夠形成良性循環。為此,我們要積極進行綠化活動,努力把我們周圍的環境綠化好,保護好。同時,我們要爭做一名環保小衛士,大力宣傳環保知識,積極參加環保活動,勇于制止破壞環境的行為。環境保護,人人有責。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出示:保護環境 關愛家園 從我做起
四、全課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這堂課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作業
練習二十的1、2題。
《統計》評課 篇5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材第二冊p93—94頁例1、例2及9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使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設計思路】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學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本節課注重體現以下幾點:
1、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實踐、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并對簡單數據進行整理,以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些初步的認識。
2、注意學生情感的個性化、價值觀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展示。
由于低年級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化傾向,當討論如果只買一種水果,該買哪種水果時,這就形成真實的兩難問題.學生既要考慮到個體對水果的喜好,又想照顧大多數同學的喜好,真是左右為難.
3、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根據統計結果,六種水果該各買多少的討論,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想一想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就能知道?
引出課題。
二、引導探索,認識新知。
1、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哪一種水果,記錄在統計表里。同桌討論:如果六種水果都買,哪些水果要多買,哪些水果要少買?
2、繪制統計圖。
(1)展示學生繪制的統計圖,相互評價.
(2)看統計圖表提問題。
三、應用知識。 完成書95頁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統計?
五、課后延伸。
調查本班同學,把喜歡下面幾項活動的人數統計出來。(游泳、跳繩、拍皮球、踢足球、跑步)
《統計》評課 篇6
西南舁小學 高瑞珍
平均數
教學內容:平均數 第42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展示臺,情景圖。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理解平均數
1.周末,媽媽買了許多糖果,分給哥哥6顆,妹妹4顆,你對媽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辦法讓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樣多?是多少?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
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鞏固訓練
1.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2.根據統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班級 三(1) 三(2) 三(3) 三(4)
踢的次數 632 654 668 646
四、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練習十一1、2、3
教學設計說明:
1.從生活入手,激發學習的欲望:平均數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也是一個虛擬的數,對學生來講挺抽象的,不容易理解。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選取一些學生的遇到的一些分東西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求平均數的意義,也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數的概念。
2.自主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從解決實際問題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形象地理解“移多不少”的方法,并在解決中學習“總合均分”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實現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
《統計》評課 篇7
1.例1的教學。
例1是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安排的,設計了學生熟悉的檢查身體的情境(如上頁圖)。首先統計學生剛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和現在的體重情況,并把數據填入單式統計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個統計表里表示呢?”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復式統計表,并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設計的三個問題中有一個發散性的問題:“你還能發現什么?”學生可在觀察的基礎上獨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用“正”字記錄法,本冊教材中沒有再出現提示,在學生收集兩年的體重數據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點撥。由于學生已經具有填寫單式統計表的基礎,在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張復式統計表中時,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首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體討論形成共識,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明確單式統計表與復式統計表的聯系與區別。根據統計表回答的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統計表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如,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化建議等,從而明確統計的作用與意義。
“做一做”安排的是對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人數的統計,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獨立完成數據的收集、整理并把數據填入復式統計表中。在復式統計表中給出了一個班級參加四種課外小組活動的人數,其余的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本班或其他班級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然后對統計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并討論回答統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教材所呈現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2.例2的教學。
例2是在學習了簡單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通過統計某路口過往車輛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同時使學生體驗動態的統計過程(如上頁圖)。從數據來看,當在一條比較寬闊的馬路上統計20分鐘后,所得到的數據比較大,教材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每個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呢?太麻煩了,怎么辦呢?”這是例2的一個重點內容。
教材中雖然給出了過往車輛的數據,但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理,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現場收集,也可以用播放錄像的形式讓學生記錄、采集數據。在記錄數據時,教師要明確要求用“正”字記錄法,對得到的數據,教師可有意識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個表示5輛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制作。
在學生完成統計圖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回答統計圖后的簡單問題,并讓學生繼續發現問題。教材中特意安排了這樣的一個問題: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教師可讓學生大膽猜測,并說明猜測的理由,使學生明確根據統計圖表可以進行簡單的預測,以便作出較為合理的判斷。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統計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如有條件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而加深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3.關于練習二十二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通過調查班級同學喜歡吃的蔬菜情況,把學生的飲食情況與填寫復式統計表結合起來,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根據統計表發現問題。
第2題,安排了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視力情況的統計。此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現實性。通過二年級學生與五年級學生視力情況的對比,讓學生了解視力情況是如何變化的。題中特別安排了問題:“你想對視力在5.0以下的同學說什么?”使學生把統計的結果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幫助視力有問題的學生找到視力下降的原因,從而增強保護視力的自覺性。
第3題,設計了一個教室圖書角的場景,如果班級中確實設立了圖書角,則可以進行隨機調查、收集信息。完成統計圖后讓學生提出合理化建議。
第4題,選用了更加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看電視時間的統計,教師可完全讓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實現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
《統計》評課 篇8
新課標將“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內容分成了三個大塊,從一年二期就安排了簡單的收集和統計的知識,讓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了解生活中事物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節課是三年一期的統計,因為學生已幾次接觸了統計知識,對于看統計圖表、填統計表,看圖表了解信息等都不難了,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上。整個教學過程我都是讓學生自己從操作過程中發現、總結,獲取事件發生的情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具體操作如下:
一、重視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創設了學生喜歡、熟悉的足球賽拋硬幣情境,以“這樣拋硬幣公平嗎?”這句話為切入點,整節課圍繞著這樣設計公平嗎?抓住教學重心,利用學生的感興趣的事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學生學得快樂,參與性很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重視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
在教學中,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讓學生體驗“基本事件和等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向學生滲透隨機的思想。通過經歷統計小組、全班的拋硬幣正面向上的次數的過程,讓學生發現當次數增多時,慢慢平均線,最后出示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當次數越來越多時,幾乎等同于二分之一,從而說明規則是公平的。
在練習的全過程中,我都是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說一說、玩一玩、議一議、猜一猜,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動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養成了從數學的角度去審視和思考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學好數學的愿望。
三、重視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別出心裁的游戲,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而解決問題,交流自然有效,整節課在學生的積極參與、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使學生獲得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和數學知識,讓數學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創造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的玩中學、學中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體現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四、重視思維拓展,讓學生在應用中體會數學作用
在練習的設計上,我有意識設計具有梯度的練習,在議一議的環節,讓學生通過探究發現當分母是分子的3倍的時候,摸到紅球的可能性相同。在猜密碼的環節讓學生體會到隨著猜的次數增加,猜中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猜到最后一個的時候猜中的可能性就是100%或是1,說明肯定能猜中。而正是在這一的過程中,學生運用了知識,鞏固了知識,而且通過活動,從而發現規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促進學生順利地解決問題。
《統計》評課 篇9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二年級數學第一學期第41-42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初步認識1刻度表示1或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會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
3.在具體情境中積累收集、解讀數據的經驗,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會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
【教學過程】
一、統計分類——展現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
1.情景引入,統計分類:學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墻壁,現在有三種備選方案,綠色、藍色和黃色。小朋友們喜歡什么顏色呢?
2.經歷條形統計圖的形成過程,并形成示范性板書。
【設計意圖】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基本結構。
【評價關注點】學生具有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對比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價值。
搶答1:第2組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怎么看出來的?
搶答2:第2組喜歡三種顏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設計意圖】在對比中讓學生理解統計表與統計圖各自的價值:統計表便于計算,統計圖便于觀察數量的多少。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說出觀察指向。
4.根據條形統計圖口答。
統計了什么內容?
統計了哪些項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陰天多幾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的一般步驟“先看標題,知道統計主題;再看橫軸,了解統計項目;然后根據直條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正確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學難點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墻壁,食堂還打算在墻壁上畫一些同學們喜歡吃的水果。分別出示兩張條形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探討問題:
1)最愛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刻度不同的條形統計圖中,直條高的數量不一定多。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中,直條所表示的數量”。
2)最愛吃桔子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數量的直條,在不同的條形統計圖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中,奇數數量的表示方法”。
3)最愛吃菠蘿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樣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們班沒人最愛吃菠蘿”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愛吃菠蘿”。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0值數據在條形統計圖中的表示方法”。
三、鞏固提高——揭示統計的真實價值
1.情景引入:不僅學校食堂的墻壁要改造,圖書館也打算為我班的圖書角新購一批圖書,讓我們來聽聽圖書館老師在說什么?
2.信息技術支持,互動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科技在統計過程中的優勢,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積累讀圖的經驗,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夠結合條形統計圖,給出合理的建議。
四、全課總結——知識回顧、總結評價
五、板書設計
《統計》評課 篇10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有關統計的知識,知道了一些統計的方法,今天我們來地一節練習課,看看誰掌握得好。
二練習:
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數學課、語言課各有幾節嗎?
(1)教師看著周課表逐天報出語文、數學課,學生邊聽邊用畫“√”的方法在左邊的表中記錄。
(2)學生獨立整理數據填寫寫右邊的表,集體交流提問:一周中語文課有多少節?數學課有多少節?誰多?多多少節?
(3)你還喜歡什么課?在表格里填上名稱,統計一星期有幾節。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3題圖,老師說明題意:這是一個月的天氣情況。請同學們自己選擇一種方法,統計一下各種天氣的天數。
(2)獨立統計,老師巡視,幫助困難的學生。
(3)集體交流。提問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算?應該是多少?(如果哪個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讓他們分析可能錯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幾天?比陰天呢?
③晴天比陰天多幾天?
3、完成“想想做做”
(1)分小組活動,統計前第小組同學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記錄。然后再活動說說“你家有哪些家用電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記錄,完成統計表。
(2)集體交流統計結果,說說看了上面的統計結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5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活動,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種?
(2)老師出示一張記錄表巾在黑板上,并請幾名學生當記錄員,全班學生逐個說自己喜歡的尋種活動,邊說邊記。
(3)學生獨自把記錄的結果填成統計表,集體交流,說一說,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最多,喜歡哪種活動人數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結。
這兩天我們所學的統計知識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通過統計表,我們可以了解許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較。
《統計》評課 篇11
教學內容:
淅教版數學第五冊
教材說明:
教材先出示有各種小動物的實際場景圖,從實際需要出發引導學生分類整理。通過分類整理成象形統計圖,讓學生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統計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認識客觀事物常用的一種方法。讓學生學習統計時,要引導他們經歷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經歷把整理出的數據用圖表形式表達出來的過程,經歷對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的過程,從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關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自己動手統計,在學習活動達到教學目標是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應用。
2、感受數據的整理的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初步的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4、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大象奇奇也要過生日了,他還想跟我們一(3)班的小朋友一起過生日呢,你們愿意嗎?看,奇奇來了。(大象: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因為我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生日。待會兒還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他們來啦!小動物們戴著頭飾唱生日歌邊依次入場
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豬有3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現在容易數得清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
二、展開新課:
1、初步認識統計
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怎樣排隊比較整齊又容易看出每種動物有幾只?
學生上臺操作。引導學生排不同的隊形。
師:小動物們還帶來了他們的照片,你們也能像剛才一樣給他們分組排列嗎?
小組合作,先討論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動手理一理,貼一貼。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后貼在黑板上展示。(學生可能有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橫排的、從上往下和從下往上豎排的,還有斜排的等多種情況。)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
學生進行評價。教師指導學生以整齊、漂亮作為評價標準,恰當地評價同學的作品。適時引出課本第68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號里。(學生在書上填寫)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師:小朋友們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統計方法。(揭示課題)
2、嘗試統計鮮花
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帶來了好多客人的情況。我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還給大象準備了生日禮物呢!你們準備了什么呢?生答。原來是好多五顏六色的鮮花,你能告訴大象有哪些顏色的鮮花嗎?生出示鮮花圖片并介紹。你們也能用這樣的方法幫他統計一下嗎?
學生在音樂聲中把學具鮮花圖片分類整理,粘貼在課本第69頁例圖上,并統計出鮮花的數量,然后相互交流,學生可以在小組內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一些學生作品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讓學生互相評價哪種貼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師: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嗎?把書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學生舉書本向老師、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通過統計,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發表意見)
三、鞏固拓展:
1、統計水果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來感謝你們了
大象:謝謝你們的幫助。我想買些水果給你們吃,你們愛吃什么水果呀?學生交流。
師:水果店里只有蘋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們想吃嗎?大象不知道哪些水果多買一些?哪些少買一些?怎么辦呢?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用小組統計的方法。
師提出活動要求:挑一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然后組長帶領大家在發給你們小組的紙板上統計你們小組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情況。(學生在音樂聲中選水果并統計。)
各小組長上臺展示交流,老師將各小組的統計圖一起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便于學生觀察)師:小朋友,你們能看出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大象,你現在知道買哪些水果了嗎?
師:小朋友還為大象準備了一首動聽的歌,現在就表演給大象聽好嗎?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話你就拍拍手
師:大象,你下次還愿意來我們一(3)班過生日嗎?
2、統計各小組得的智慧星的數量。
談話:今天我們幫大象解決了兩個問題,每個小朋友都積極動腦,齊心協力,很多同學得到了老師頒發的智慧星,為自己的小組爭得了榮譽,那么在今天的活動中哪一小組是冠軍呢?有什么辦法知道結果?(生:統計每組有幾顆智慧星。)
教師請兩個小朋友上來統計一下。兩名學生統計黑板得獎欄中各組的得星情況。評出冠軍小組。
3、課堂小結:小朋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
今天學了統計,課后你準備統計什么?生自由交流。
你們想得真多啊!課后選一項進行統計,然后我們再來交流統計的情況,好嗎?
教后反思: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需要的數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創造性地重組教材,創設情境,從有趣的生活場景中引出問題,使學生自己產生要解決問題的需要。通過學習探索,經歷“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數一數”的過程,逐步理解“統計”的含義,再將“統計” 的方法應用于探究生活中的其他問題。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課始,選擇了學生喜歡的小動物、設計學生熟悉的“過生日”的生活場景引入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通過向大象贈送生日禮物——五顏六色的鮮花,使學生又一次充滿激情,從而自覺地投入統計鮮花的自主活動中;課末,設計大象買水果感謝小朋友的內容,使學生產生了幫大象統計水果種類和愿望的需要,使課堂比較自然流暢。教學中,我還注重了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動手分一分、理一理、排一排啊、貼一貼、數一數的操作活動到動腦筋思考怎樣幫大象統計客人、水果及自己準備的鮮花的思維活動,都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和體驗了學習統計的過程。
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如有的環節還不能面向全體,如展示小動物、鮮花整理統計的過程,只有一部分學生能進行交流。還有對學生活動中出現的意外情況要巧妙地點撥,語言的簡潔精練這些方面都要不斷的努力。
《統計》評課 篇12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93~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苯岷鮮導飾侍猓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愿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蹦芙表格進行完善,并能完成復式統計表,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愛的電視節目”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新聞:8人動畫片:22人體育7人
電視劇: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一)嘗試制表
1苯淌閡想制作成統計表,應該做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學生:要考慮表應畫幾列和幾行。
根據“節目類別”和“喜歡的人數”應畫兩行;“節目類別”有5類,要畫5列,加上“合計”要畫6列。
2毖生動手畫一個2行6列的表。
3碧钚聰喙嗇諶蕁
(1)寫上統計表的名稱。
(2)填寫表中的內容和數據。
4奔觳橥臣剖欠褡既貳
可將各類別人數之和與合計數、合計數與調查總人數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體重情況統計表
1憊鄄轂恚說說表中有哪些信息?
2苯淌喝綣將兩張表交給班主任老師,老師想知道某個體重范圍內的男女生人數,就要看兩張表,挺麻煩的。
能不能想辦法將兩張表合成一張統計表,讓老師看起來更方便一些呢?
3毖生自主討論,完成復式統計表。
教師: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改進統計表?
(老師出示復式統計表)
介紹表頭:體重、人數、性別。
教師:你能將表格填好嗎?(學生嘗試完成)
反饋:展示學生做好的統計表。
教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計表。(課題:復式統計表)
教師:從這張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與剛才的兩張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張統計表?為什么?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完成第95頁課堂活動。
《統計》評課 篇13
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長期的教學中發現:幼兒已漸漸不滿足于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滿足于教具與學具的操作、不滿足于學習10以內的數、不滿足于有章有節地學習數學、不滿足于在活動室內學習數學等等,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老調動不高。《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中輕輕松松地學習數學;如何變"傳授為主"為"以幼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嘗試設計并實施了以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內),并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于教師了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二)聯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東西要用數來數?舉例子。
2、在里也藏了許多數,請小朋友們說說。
3、用什么方法統計方便?(每5個或10個記錄一次,然后5個5個或10個10個地數;列表統計等)(三)提出任務:
1、分組統計并分類統計里的一些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組的能力差異進行分配)。
一組:車棚——車有幾輛?自行車幾輛?摩托車幾輛?每種顏色的車各幾輛?
二組:前操場、后操場——樹有幾棵?前、后操場各幾棵?大樹、小樹各幾棵?
三組:架空場地——柱子有幾根?白色的幾根?綠色的幾根?圓的、方的各幾根?
(前三組讓幼兒"統計——分類——再統計",從中明白總數比分出去的數多,幾個分出去的數合起來等于總數)
四組:電腦室——電腦有幾臺?在場辦公的教師有幾位?其中長頭發幾個?短頭發幾個?(檢驗幼兒如何解決"判斷頭發長與短的標準")
五組:教師辦公室——教師辦公用的桌子有幾張?椅子有幾張?哪個多?多多少?哪個少?少多少?(數的比較和一對一對應)
六組:一樓架空——吊燈有幾盞?(70多盞,幼兒要數準確不太容易,檢驗幼兒100以內的數數)
七組:樓道——從一樓到五樓要爬幾層樓梯?共有幾級臺階?每層樓分別有幾級臺階?(每層樓的高度不一樣,讓幼兒發現樓層高臺階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與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與記錄;
③學會驗證所統計的數。
3、幼兒執行任務,教師觀察、了解個別組幼兒實踐情況。
4、幼兒匯報任務完成情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任務。
5、集中交流(每組選派一名幼兒匯報與交流):
①你們統計什么?統計結果如何?
②你們在實踐過程中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③你們碰到過什么困難嗎?有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
(四)布置作業——課后實踐:
請幼兒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圍環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數,數數看,并用圖表的形式記錄下《大班數學:趣味統計與分類》相關的文章。
《統計》評課 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2.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教科書第109頁教學情境的錄像片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輛每天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著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請同學們看,這是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像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四種車輛的數量。
二、探求新知
1.組織記錄。
(1)給學生發記錄單。
種類
轎車
面包車
客車
貨車
輛數
(2)學生記錄。
同學們,在觀看錄像的時候,你是如何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的?交流后明確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錄像,學生記錄。
由于車輛過往速度快,學生記錄會產生困難,反饋時如果學生記錄不全,再次組織學生研究如何記錄才能完整。強調分組合作記錄,每人記錄一種車輛的數量。
(4)再次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
(5)整理數據并填入統計表。
2.制作統計圖。
(1)學生分組討論。
如果運用一個□表示1輛或2輛車,最多畫幾個格?應該怎么辦?明確用1個□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
(2)師生共同完成統計圖。
先讓學生嘗試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然后回答問題。
組織討論: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么?
3.師生總結繪制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三、鞏固應用
1.獨立完成第111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4題。
(1)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
組織學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記錄數據并填寫統計表,完成填空題。
(2)練習二十二的第2題。
課前與學校衛生室聯系,調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視力情況,完成統計表,并談一談對視力較弱的同學的建議,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
(3)練習二十二的第3題。
利用多媒體出示“班級圖書角情境圖”。學生自己觀察,獨立完成。對要增添的書的建議,組織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并說明理由。
(4)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
這道題以作業的方式完成,課后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二年級全體同學看電視的時間,把調查得到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明確長時間看電視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衛生。
《統計》評課 篇15
教學內容
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簡單的數據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例1: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
例2: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目標:1、向學生介紹兩種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計圖,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尋找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和決策。
教學重點: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第38頁例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理,現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周該進些什么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么好辦法?(統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3、根據統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計圖嗎?
3、學生討論并說明如何完成統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匯報
7、出示規范的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8、討論: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學會了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計的1、展示數據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