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教學設計
10號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十一冊第73頁例1。
教學目標:
1. 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求一個樹比少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
2. 學生能夠理解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 經過小組合作,讓學生發現和探討問題,在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會用兩種方法靈活解答。
教學過程:
一. 巧設鋪墊,激趣導入
1. 創設情景:同學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誰呢?(請出小記者)現在我們來做個現場采訪:在前面所的知識中,你感覺哪部分知識比較難理解?(學生自由發言,與小記者產生共鳴,從而引出“應用題”)
2. 設疑:小記者請求大家來幫助他如何理解、掌握應用題?
3. 小記者設問探討:解答前面所學的分數應用題關鍵在哪?(學生自由探討,發表意見,引出找關鍵句、找單位“1”及數量關系,也可畫線段圖理解關系)
[設計意圖: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應用題是感到既頭疼又枯燥的知識,課一開始,創設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景,為新知的引出拉開了一個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數學內容生活花、趣味化。通過巧妙設疑,既復習了以往所學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所在,又為今天所要學的新知作了鋪墊,可謂是“一石數鳥”。該環節切實做到了在情景中習舊,激活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
4. 小記者示題:說出下面各題的單位“1”及數量關系。
(1)一些獎狀,發了3/5
(2)已經看了全書的1/8
(3)男生占全班人數的3/7
(學生自由口述,選擇喜歡的題目解答)
引出“剛剛的3句話,在應用題中是作為什么部分?(關鍵句)
5. 示問:除了剛剛的幾句關鍵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過類似的話?又如何找出單位“1”及數量關系(學生自由探討,根據學生回答選擇適當的關鍵句寫在黑板上,為后面服務)
[設計意圖:突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每讓學生親身經理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點,其找一找、說一說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驗,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引用生活中的素材,制造認知沖突,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讓學生進入了自主探究的積極狀態。既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又為新知的構建架設橋梁。]
二. 探索交流,建構新知。
(一)自由構建新知。
1. 設疑:一道完整的應用題除了關鍵句,還需要什么部分?(學生交流,引出“條件、問題“)
2. 編題:那你能否選擇自己喜歡的關鍵句,補充一道完整的應用題?并思考如何解決?我們分小組比賽,看哪小組合作的既快又有新意,可邀請我們的小記者和老師一并參與(分小組合作探討、交流)
[設計意圖: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猶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勢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層層漣漪,讓學生在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中自主探究、積極合作、足以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行云流水般的分數應用題教學全無例行公事、思路閉所,空間狹小之嫌。正所謂“靈感總青睞有準備的頭腦”。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往往提出一個問題可能比解決問題更為有意義。這一環節,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了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操作,通過動腦編題——動手寫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題,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并通過小組合作比賽,這樣不僅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學生體會了發現、掌握新知的方法。
(二)探討交流新知。
1. 交流展示成果:選一些小組向全班交流
根據小組的匯報,選出一些典型的題目(多媒體)適時展示,全班共同交流。
例如:一些獎狀共15張,發了3/5,還剩幾張?(發了幾張?)(發了的的比剩下的少幾張?發了的比剩下的少幾分之幾?)
示問:對剛剛那小組的成果(題目),你們會幫忙解答嗎?(全班嘗試解答,請部分學生板演)
2. 交流:“還剩幾張”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介紹方法:
(1)根據數量關系,總共的—發了的=剩下的,總共的×3/5=運走的
15—15×3/5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