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陳金蘭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掛圖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指名讀。
2.上節課,我們圍繞課題提了許多問題,還記得嗎?(學生回憶問題)(誰剪枝?為什么剪枝?怎樣剪枝?剪枝后結果怎樣?)
3.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幾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1-2自然段
放聲自讀這兩個自然段,看看你能解決什么問題?
1.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齊讀,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能手?(指導說話)
(2)從哪兒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種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2)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讀、男女生分組讀、齊讀
3.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是怎樣剪枝的?(指名做手勢)
4.過渡:看著一根根枝條被剪下,作者產生了什么疑問?
出示句子:我著急地問:"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指名朗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樣對我說?
1.自讀第三自然段,劃出王大伯說的話。圈出你以為與剪枝有關的詞句。
2.誰來讀一下王大伯說的話。
3.用"因為……所以……"來介紹為什么剪枝?(指名練說)
4.齊讀王大伯的話。
5.作者對王大伯的話是相信還是懷疑?(書上哪個詞語是這個意思?)
(1)出示"將信將疑",作者懷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書:
減少--枝條增加--產量?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春天到了,桃園里很美,也很熱鬧,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師這就帶你們去。
1.教師范讀,學生閉眼,邊聽邊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讀,挑最喜歡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讀。
4.指名讀最喜歡的句子,談談體會。
5.試背,評議。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他看見了什么?
1.口頭填空: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的桃子。
一個個桃子仿佛。
2.怎樣寫的,我們一起讀一下。(齊讀)
3.此時,作者心里又驚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減少"是為了"增加",還真是這么個道理。
板書:減少--增加
5.減少什么?增加什么?我們再來讀一下王大伯說的話。(齊讀)
6.指名回答,板書:(擦掉"?")(減少的那些枝條對桃樹來說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舉一些生活學習中常見的減少是為了增加的例子嗎?(指名舉例)
如:(1)小明背英語單詞,每天背100個,十天下來,他只記住了50個。后來他改變方法啊,每天背10個,10天后,他記住了100個。
六、布置作業
1.挑選喜歡的句子抄在作業 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減少--枝條——不利因素
剪枝的學問
增加--產量——進步和成功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 通過學問,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讀課文。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1、 上課之前,老師想和同學們了解一件事情。誰看過別人培養花草樹木?看過的或家中有人養花的請舉手。2、 他們是不是經常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3、 你知道為什么嗎?4、 修剪枝條還有這么多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跟修剪枝條有關的文章,題目就是“剪枝的學問”。5、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讀指導1、 自學生字詞。(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剪枝減少影響遠近聞名瘋長增加揮舞仿佛又驚又喜2、 檢查自學效果。(1)出示詞語:(略)(2)指明逐行讀。(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詞語的意思。(4)齊讀生字詞。(5)理解脈絡。三、精讀訓練1、 直奔中心,引發前文。“我”認為什么里面還真有道理?“減少”是為了“增加”是從哪件事情中得知的?2、 齊讀第5自然段。3、 牽動導讀第1、2自然段。(1)“我”是不是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認識?一開始“我”的心情怎樣?“不解”(板書?(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4)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指導朗讀第1、2自然段。過渡:一個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條,還能結桃子嗎?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四布置作業。用鋼筆描紅,并在田字格上仿寫兩遍。第二課時一聽寫生字詞二、繼續精讀訓練1、導讀第3自然段。(1)指名讀。(2) 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條?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么做的,怎么想(3) 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 喀嚓喀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 撫摩著”“充滿信心的說”,這是為了什么?(4) “我”聽 王大伯的解釋,有什么表現? 什么叫“將信將疑”?我還有懷疑什么?(5) 知道朗讀第3自然段。2、 導讀第四自然段。(1) 指名讀。(2) 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么樣?從哪里可以看出?(3) 齊讀“春天到了……飛舞“這三句話。(4) 在桃園里和小伙伴嬉戲的“我”盼望什么?(5) 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3、 導讀第五自然段。(1) 指名讀。(2) 王大伯的桃園里結的桃子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3) 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喜的是什么?驚的是什么?(4) 那么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5) 齊讀第五自然段。三、 總結全文1、 分組分段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是什么?2、 教師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律,更好的生活。習作8 肚子再也不疼了 教學要求:1、 能讀懂例文,了解這個童話是怎么編出來的!2、 能編寫一個幫助小朋友挑實害處的童話。 教學過程: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上學期已經練習過組合玩具來編寫童話故事了!今天我們再來編童話故事,雖然比上一次難了一些,但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編寫有趣的童話故事。二、 閱讀例文,了解寫法。1、 學生輕聲自讀例文。思考:(1)這個故事主要說了什么?(2)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3)學生再讀例文,想一想:不講衛生的小朋友聽了這個童話故事后會改正嗎?三、 根據要求,自編童話1、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幫助挑食的小朋友。2、 引導學生根據要求想象故事的主體情節---挑食的結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長,體質差,甚至畸形。3、 指導學生將故事說的具體一些。4、 同桌互聽,相互幫助修改。四、 交流評議,動筆協作。1、各組推選教好的向全班編講童話故事。2、邊集體評議、修改。3、 學生動筆將童話故事寫下來,教師巡回指導。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語文教師會教——千燈中心校公開課
周莊小學:吳益花
一、復習導入:
出示:“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指導讀好這些詞語。(試著讓學生將這四個詞語連在一起讀,并讀出“感情的變化”,最好能配上動作與表情)
導語:課文是誰的心情有如此不同的變化?
學生:是“我”
二:精讀課文,利用具體的文字材料,朗讀感悟,體會“我”心理的變化
師:對,是我的心情發生了這些變化。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自讀課文,找找文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這些詞語,好好讀讀,體會體會。
生開始自讀課文。
與學生一起學習探究
1、“滿懷好奇”
師:誰知道“滿懷好奇”的意思嗎?
生回答: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心中充滿了新奇并產生了興趣。
師:“我”進桃園為什么“滿懷好奇”呢?
出示
“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么大,那么甜。”
讓學生體會王大伯的“能干”,讀出對王大伯的尊敬。
2、“一臉疑惑”
“我”“滿懷好奇”進入校園,為什么轉眼間“一臉疑惑”了呢?
出示: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著剪枝。“咔嚓、咔嚓”,隨著剪刀揮舞,一根根枝條被剪了下來。我著急地問:“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探究理解:
“我”因為什么而一臉疑惑?
a、我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揮舞著剪刀,“咔嚓、咔嚓”
剪了下了一根根桃樹樹枝,“我”不明白剪枝的作用,所以疑惑。
b、王大伯剪下的枝條在我看來,都是“好好”的,不只使我“疑惑”,更讓我著急,這才忍不住發問。
c、王大伯既然是種桃能手,為什么還會把好好的枝條剪去?難道不怕影響桃樹明年結桃子嗎?
引導學生讀好“我”的疑惑之情。
3、“將信將疑”
師:對于“我”的一臉疑惑、著急發問,王大伯是怎么做的?
生:王大伯給“我”講了剪枝的學問
出示:
看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條,笑了笑,對我說:“你別看這根枝條長得粗壯,其實它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這種枝條不剪掉,到了春天就會瘋長起來,把許多養分奪走。”
接著,王大伯撫摸著那些留下的枝條,充滿信心地說:“來年就靠它們結桃子羅!”
師:你概括的真好。那王大伯講了哪幾點。
生:王大伯講了那些看似粗壯的枝條,其實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屬于無用的。
生:王大伯接著指出了這種枝條不但無用,還有害,它到了春天會瘋長,奪走許多養分,不剪掉不行。
生:還有其他同學知道關于“剪枝”的其他學問嗎?
a、冬天也要剪掉無用的枝條,爭取來年多結桃子。
b、
不但要剪掉無用枝條,甚至連多余的花和果都要去掉一部分,聽說是這樣可以給桃樹“計劃生育”,一根枝條有了太多的“孩子”,是長不健壯的。
師:王大伯還做了什么?
生:王大伯撫摸著那些留下的枝條,充滿信心地說:“來年就靠它們結桃子羅!”
師:“撫摸”表示什么?
生:對留下的枝條很珍愛?
師:王大伯為什么充滿信心?
生:因為剪掉了無用的、有害的枝條,留下了有用的枝條,保證了來年有充足的養分,所以王大伯對取得來年的桃子豐收充滿了信心。
3、“將信將疑”
導語:王大伯講的挺有道理,可我聽的卻是“將信將疑”?
師:“我”為什么“將信將疑”?“信”的是什么?“疑”的又是什么?
生:自由發揮。
出示:
我將信將疑:剪去這些枝條,來看真的能長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嗎?
師:“我”的這一懷疑在春天走進桃園時還存在嗎?“我”在此時看到了什么景象?
出示:
春天到了,桃花開了,王大伯的桃園紅云片片。濃郁的花香引來了無數的蜜蜂,它們歡天喜地地在花間飛舞。我和小伙伴們在桃園奔跑著,嬉戲著。看著滿樹的桃花,我盼望著這朵朵桃花能早日變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師:見了這景象,“我”就完全相信了王大伯的話了嗎?為什么?
生:沒有。從“盼望”這個詞語可以看出,“我”還在期待著王大伯的話真正實現。
4、“又驚又喜”
師:王大伯的話實現了嗎?
出示: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啊,只見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個個光鮮紅潤,仿佛胖娃娃的臉蛋。我又驚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時說的那番話,還真有道理呢!
師:“我”“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是什么?
生:自由發揮。
師:“我”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剪掉無用的、不結果實的枝條,枝條少了,卻能結更多的桃子,這就是“理”。
生:剪掉有害的、搶奪養分的枝條,留下的枝條養分充足,能結更大的桃子,這也是“理”。
你還能悟出什么道理?
“多”不一定比“少”好。
兵不在多,而在精。
媽媽常勸我考試要丟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學習貴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三、小結:
看來“剪少”是為了“結多”。這里面還真有學問,要不然它怎么會運用到各個方面呢?所以,我們平常做事也要注意這個道理。
26、剪枝的學問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剪少” 為了 “結多”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第六冊最后一課《剪枝的學問》。
這是一篇記敘文,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娓娓到來。最后,“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蔚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以情為基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語文的重要特點是“情”,注重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本課教學從情入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師全情感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 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本文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知道“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知的深度。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課堂行為,并影響和改變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學中教師通過文字信息“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內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義,品味出字里行間的意境。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基本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能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設計特色:
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意圖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學文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1、復習導入,探究學文
課文中的“我”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誰能告訴我小作者三次走進桃園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說后板書: 冬 剪枝 春 開花 夏 結桃 這個環節設計鞏固了課文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按照學生的意愿來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孩子們帶著“對這三次進桃園哪一次最感興趣,就去讀一讀,并想一想,為什么最感興趣?”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體展示了“紅云片片的桃園”,并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第 ———次去桃園,因為———”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學效果就會越好,通過啟發引導學生既感到老師的問題簡單,又感到新鮮有趣,這一環節巧妙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氛圍,這樣一方法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為師生互動、為下一步的朗讀作好了鋪墊。
2、讀讀說說三進桃園,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園看到的情景,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應,依次展開,有機地拓寬知識面。通過學生練讀、 指名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點評。指導讀好“我”的話:“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為孩子搭建一個展示朗讀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條?(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剪掉的是粗壯的而且不結果實的枝條。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欲望。
“語文是讀出來的。”這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同時讀、思、議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讀書中達到目標。
指導讀好王大伯的話,這里關注弱勢群體:我要找那個這堂課沒舉過手的學生回答。難道只要是粗壯的枝條就都要剪掉嗎?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讀課文 全班交流 。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小組討論: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呢?合作學習,生生、師生互動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新理念。本環節給學生提供合作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增強了合作意識又增進了情感溝通,同時使他們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于傾聽,共享成果。
我接著提問:聽了王大伯的話,我將信將疑,我相信什么?懷疑什么?他憑什么就相信呢? 教師的追問使得學生再次聯系文本。
王大伯說的話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必須要驗證驗證就一起走進夏季桃園。自由讀課文 思考: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么樣了?當小作者看到這一切是又驚又喜,他為什么會吃驚呢?
4、感情朗讀,整體回歸
在學生了解小作者三個季節都在關注著王大伯的桃園,從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驚又喜終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話以后,請學生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讀,再次感受。
通讀了課文,聽了王大伯的話,你有什么感受?想說的,想做的都可以談。我設計這一環節,意在升華情感,使學生內心感悟得到深層次的內化,真正做到“課已畢,趣猶存”。
5、總結升華
生活中有很多的學問,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心生活,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觀察,善于思考的頭腦去探索,你一定能成為生活中有學問的人。這一環節告訴學生從社會生活中學語文,樹立大語文觀,鼓勵學生從課本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華情感體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我從王大伯話里悟出了什么道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后聯系自身實際說說“減少”是為了“增加”道理,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是對他們課內知識的延伸,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用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聯系實際說說“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個道理。
在開放的、自主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6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案
學習目標: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和感悟,了解剪枝是為了更多更大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桃園美景,重點句子)
一、導入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9
《剪枝的學問》。你們知道采訪嗎?在哪兒看到過?學生交流。有一個小朋友聽說王大伯是一個種桃能手,他趕緊去采訪了這位種桃能手,并把采訪的過程寫了一篇作文。請小朋友打開書本,看看這位小朋友去了幾次桃園,什么時候去的?
二、通讀全文,理清層次。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1;交流板書:1。冬季 剪枝
2.春天 桃花盛開
3.夏天 桃子掛滿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三、學習第一次采訪。
1.先來看看第一次采訪的情景,讀讀書,想想我看到了怎樣的情景?我有什么收獲?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2.自由讀書劃句子,同桌討論討論。
3.交流:指導朗讀。
(1)讀剪枝的話,該怎么讀?誰來讀我的話,我為什么著急?是呀,看到王大伯剪去這些枝條,我心里會想些什么?誰再來讀好這句話。
(2)比較句子:“咔嚓,咔嚓“隨著剪刀的揮舞,一根根枝條被剪了下來。
隨著剪刀,樹上的枝條被剪了下來。
(3)對于我的疑問,王大伯是怎么解釋的?誰來讀一讀王大伯的話。“你別看……”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這個王大伯說的話有理嗎?誰再來讀一讀。你覺得王大伯的話可信嗎?從王大伯的話中我們剪去的是長得--------的枝條,留下的是----------的枝條。看看王大伯的表情,從撫摸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呢?誰來學著王大伯的樣子讀一讀。
(4)你信王大伯的話了嗎?沒有懷疑嗎?小作者也和我們一樣,有
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點相信,又有點懷疑,這叫將信將疑。以后同學們要聯系課文理解詞語。
這是小作者第一次采訪,現在請兩位小朋友來分角色朗讀,其他同學讀敘述的部分。比一比,誰讀得好。
四、學習第二次采訪。
一個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居然剪掉那么多枝條,來年真的能結出許多桃子嗎?小作者回家老想不通,第二年春天一道,他趕緊來到王大伯的桃園,這次他沒有遇到王大伯,但卻把看到的景色給拍了下來,你們想看嗎?
1.看桃園美景。
2.你覺得這桃園美在哪兒?讀讀書上的句子,交流交流,體會擬人句和比喻句。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3.看著滿樹的桃花,小作者心里充滿了希望。引讀——“盼望著這……”
五、學習第三次采訪。
1.作者的希望實現了嗎?桃花真的變成桃子了嗎?自由讀讀第五小節。
2.交流看到的情景。指導朗讀:“啊,只見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個個光鮮紅潤,仿佛胖娃娃的臉蛋。”讀讀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看到了這樣的桃子,你會干什么?可作者,卻比我們善于思考,他在驚喜的時候想起了王大伯去年說的一番話,是哪一番話呢?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3.再讀王大伯說的話。你明白了這話中包含什么道理?完整板書:減少 增加
減少了什么?增加了什么?
小作者想到這里,趕緊要去采訪這位王大伯,可王大伯不在,同學們,你們能臨時演一下王大伯,接受小記者的采訪嗎?
教學設想: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依循“生疑-----釋疑------明理”的線索,緊扣題目敘述。最后,“我”的感悟自然真實,水到渠成。另外,這篇課文的段落非常清楚,時間順序也很明白。再者,課文的主人公是一位種桃能手。基于這三點,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將文章看作是一位小記者的采訪稿,小作者一共去采訪了三次,每次的收獲都是不一樣的。第一次:看到剪枝,產生疑問;第二次:看到桃花,充滿希望;第三次:看到桃子,明白道理。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www.kongtiaoguanjia.com
課開始,了解采訪的常識,課中,學習采訪文章,看采訪鏡頭,課末,練習采訪。整個教學設計與生活聯系起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第26課《剪枝的學問》。
這是一篇記敘文,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最后,含蓄的寫出了“我”的感悟。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本課教學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知道“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因此,教學中教師通過文字信息“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文中去接收、去感悟,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義,品味出字里行間的意境。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基本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能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意圖
在課堂教學中離不開對文本的研讀。在朗讀、理解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學文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1、復習導入,探究學文
課文中的“我”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誰能告訴我小作者三次走進桃園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說后板書: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這個環節設計鞏固了課文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按照學生的意愿來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孩子們帶著“對這三次進桃園哪一次最感興趣,就去讀一讀,并想一想,為什么最感興趣?”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并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第———次去桃園,因為———”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讀說說三進桃園,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應,依次展開,通過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點評。指導讀好“我”的話:“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為孩子搭建一個展示朗讀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
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條?(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剪掉的是粗壯的而且不結果實的枝條。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欲望。
“語文是讀出來的。”這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同時讀、思、議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讀書中達到目標。
指導讀好王大伯的話,根據我班兩極分化這一現象,課堂上,我特別關注關注弱勢群體:我要找那個這堂課沒舉過手的學生回答。難道只要是粗壯的枝條就都要剪掉嗎?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讀課文全班交流。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小組討論: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呢?本環節給學生提供合作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增強了合作意識又增進了情感溝通,同時使他們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于傾聽,共享成果。
我接著提問:聽了王大伯的話,我將信將疑,我相信什么?懷疑什么?他憑什么就相信呢?教師的追問使得學生再次聯系文本。
王大伯說的話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必須要驗證驗證就一起走進夏季桃園。自由讀課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么樣了?當小作者看到這一切是又驚又喜,他為什么會吃驚呢?
4、感情朗讀,整體回歸
在學生了解小作者三個季節都在關注著王大伯的桃園,從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驚又喜終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話以后,請學生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讀,再次感受。
通讀了課文,聽了王大伯的話,你有什么感受?想說的,想做的都可以談。我設計這一環節,意在升華情感,使學生內心感悟得到深層次的內化。
5、總結升華
生活中有很多的學問,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心生活,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觀察,善于思考的頭腦去探索,你一定能成為生活中有學問的人。這一環節告訴學生從社會生活中學語文,樹立大語文觀,鼓勵學生從課本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華情感體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聯系實際說說“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個道理。在開放的、自主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課文的重難點是把握我的心理變化,了解剪枝給人的啟示。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網絡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生字。
一、導入新課
1、板書: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嗎?(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2、如果見到種果樹的農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問題問問他嗎?
3、勞動中的知識也不少,我們今天就來了解“剪枝的學問”。揭示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后自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長句子多讀幾遍。
(2)大聲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下打個問號,并嘗試聯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邊讀邊思考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剪枝 揮舞 盼望 瘋長 奪走 * 紅潤 仿佛 胖娃娃 臉蛋 不禁 遠近聞名 充滿信心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指名讀詞,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問問說說詞語的意思。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教師抽查,比一比,誰讀得最棒。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并選擇段落賽讀。思考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嘗試理清課文層次。友情提示:找到季節變化的關鍵詞,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一(1)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二(2、3)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
四(5)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
3、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生字
1、分析字型,說識記方法。
2、指導書寫:“剪、奪、蛋、禁、*”注意上緊下松,“揮、仿、佛、娃”左窄右寬,“瘋”注意兩筆豎撇要寫好,不能過于傾斜。
3、學生描紅,仿影,臨寫。完成習字冊。
4、教師矯正學生握筆姿勢、寫字姿勢。
四、作業設計
1、組詞:仿—訪 佛—扶 枝—技 揮—輝。
2、讀熟課文。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精讀課文,感受“我”的心理變化。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字組詞。
2、聽寫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嘗試用上這些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里可以看出?(遠近聞名、總是、大、甜)
換詞理解能手(能人)、遠近聞名(人盡皆知、家喻戶曉)。
(2)讀好這一段,在評議中明白該讀出敬佩的語氣。
過渡:如果此時王大伯出現在你眼前,你有什么問題問他嗎?
2、學習第二段
(1)“我”跟你一樣好奇,板書:滿懷好奇,帶表情讀好這個詞語,略皺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結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著“我”一起去看一看,問個究竟。
(3)自由讀一讀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讀出相應句子)“只見”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個詞語概括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們在剪枝。)
(5)再讀,說說還從這寫內容中讀懂了什么?
(剪枝動作熟練、瀟灑;慧眼識“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無用枝,經驗豐富;剪掉了許多的枝條)
(6)好好的枝條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說表情是什么樣的呢?讀他問王大伯的話,你可以理解當時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指導朗讀,注意讀好“怎么、干嗎、啦、呢”等語氣詞,讀出兩個問號表達的當時的心情、神情:著急、不理解、一臉疑惑等。板書:一臉疑惑
(7)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同桌一問一答,說清原因。
(8)指名直接對話表演。
(9)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條?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10)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真不愧是個種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讀對話。
(11)我聽了王大伯的話,不再一臉疑惑,出現了什么變化?板書:將信將疑
結合課文理解“將信將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懷疑。
為什么我會“將信將疑”呢?(種桃能手不會做不利于桃子豐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條,桃子不就少了嗎?)
(12)指導讀好“將信將疑”時心里想的話。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圖片欣賞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樹下戲)隨機說上幾句古詩贊贊眼前景象。
(3)此時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語氣輕松、愉快。
4、學習第四段
(1)桃樹春天開花,夏天結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來到了王大伯的桃園。這時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讀相應語句。“只見”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園里結的桃子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看到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樣?(驚訝、高興,即又驚又喜)
(4)讀好“啊”這個語氣詞中代表的感情,再讀我看到的景象。
(5)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驚的是:大伯的預料成了現實,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喜的是:桃園豐收了,結了那么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6)此時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導讀好最后一句話。
(7)現在的“我”還“將信將疑”嗎?“我”明白了什么?
(小結:看來“減少”是為了“增加”啊。這勞動中也藏著豐富的學問,我們可得好好向生活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呀。
(8)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
學完課文后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怎樣判斷無用枝?怎樣剪才合適?等等)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留心周圍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四、作業設計
1、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減少”是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語氣詞練習,填一填,讀一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
26、剪枝的學問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關鍵詞語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個哲理,并融會貫通領會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例中蘊涵哲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見過種果樹的人要給果樹剪枝嗎?知道為什么要剪枝嗎?(學生自由發言)
2、其實,剪枝有很多的學問。今天我們來學習《剪枝的學問》一課,來看看剪枝有哪些學問。(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2)不理解的詞語下作個記號,并嘗試理解它的意思。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檢查詞語朗讀情況:指名讀、齊讀等。
(2)交流詞語理解情況。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比比誰讀得最棒?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指導讀好長句子,糾正字音。
5、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想: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6、交流: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三次進園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學問。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學生分析字形,并說說記憶的方法。
2、指導學生描紅、仿影、臨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剪枝的學問》。請大家回憶一下:“我”一共幾次進桃園?各在什么季節?(“我”一共三次進桃園,分別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了解“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1、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三次進桃園,心情各有不同,請找出課文中表示“我”心理活動的詞語,用橫線畫下來并把整個句子好好讀讀。
2、學生匯報交流:
(1)第一次比較復雜,課文中哪些詞語表示“我”的心情?(板書: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2)第二次進桃園呢?(盼望)如果我們也跟上面一致,該在“盼望”前邊加上一個什么詞?(板書:熱切盼望)
(4)我第三次進討園呢?(板書:又驚又喜)
三、了解“我”心理變化的原因:
1、小作者對什么“滿懷好奇”,又是什么令他“一臉疑惑”,他起初是“將信將疑”,可最終卻“又驚又喜”,為什么?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畫一畫,等下我們來交流。
2、學生交流:
第一次:“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1)“我”進桃園為什么好奇呢?結合詞語理解“遠近聞名”
(2)還能從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個種桃能手?
(3)、把這一段的意思說給大家聽聽。
(4)“我”滿懷好奇地進入桃園,為什么轉眼間“一臉疑惑”了呢?誰來做一做“一臉疑惑”的樣子?請學生表演,幫助理解詞義。
(5)指導朗讀。誰來把“我”的一臉疑惑讀出來?試一試,讀出來。(齊讀)
(6)對于“我”的一臉疑惑,著急發問: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給我講了剪枝的學問)
(7)出示王大伯的話,指導理解:從王大伯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樣的枝條?為什么剪掉它?
(8)體會“瘋長”的意思。思考:枝條瘋長了會有什么后果?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
(9)王大伯的話有幾層意思?一點一點來描述。
(10)再讀王大伯的話,體會我的“將信將疑”。
(11)練習朗讀王大伯的話,要讓我們聽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學問。
第二次:“熱切盼望、”。
(1)學生朗讀段落,并思考:第二次進桃園,我的懷疑還存在嗎?“我”看到了什么?
(2)小組朗讀,其余思考、想象:聽了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朗讀,交流、評議)
第三次:“又驚又喜”
(1)當“我”第三次走進桃園時,看到王大伯的桃園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園豐收了)借此理解“又驚又喜”。問:“驚”什么?“喜”什么?
(2)思考、與小組討論交流:這時我對王大伯剪掉瘋長的枝條的做法還將信將疑嗎?得出結論:看來王大伯剪枝剪得確實有道理啊!
3、小結:通過理解,那么“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學完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嗎?用自己或書上的話來說一說。(“減少”是為了“增加”;去“偽”存“真”,去“雜”存“精”;有所失也會有所得……)
四、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1、你能舉一些生活學習中常見的減少是為了增加的例子嗎?(指名舉例)
2、積累:兵不在多,而在精。
學習貴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五、拓展作業
在我們生活中你還發現有哪些現象,哪些事物中隱含著這樣的道理?請將自己的發現寫下來,做到資源的共享。
板書設計: 剪枝的學問
剪枝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花開 熱切盼望
結桃 又驚又喜
《剪枝的學問》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我”在桃園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減少”是為了“增加”,減去又粗又壯的枝條是為了剩下的枝條能更好的吸收營養,更好的生長;也告訴了我們: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這篇課文以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娓娓道來。最后,“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蘊藉,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揭示課題后,就引導學生緊扣課文中“我”的心理變化來進行探究性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通過邊讀邊想,主要讓學生明白:王大伯為什么要剪枝?重點理解王大伯的話,同時還要從王大伯的剪枝動作中體會他確實是種桃能手。這一部分學完之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次體會種桃能手王大伯話中所蘊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點,也非難點,但寫得很美,于是我就讓學生用多讀練背。學習第五自然段,我先讓學生通過默讀、朗讀等形式體會桃子豐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話與王大伯剪枝時說的話遙相呼應,進一步印證了王大伯所說的話有道理。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學問可真大呀!在課文教學之后,告訴學生:我們要隨時留心周圍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學習,多學多問,向一切有經驗的人學習。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讓孩子體驗了心理變化的過程,怎么樣是滿懷好奇?又怎么樣是一臉疑惑?怎么樣是將信將疑?怎么樣是又驚又喜?孩子們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心理變化的感覺,在課堂最后,進行了拓展思考的練習,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文中“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
《剪枝的學問》課文結尾寫道:“我又驚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時說的那番話,還真有道理呢?”讓學生說說是什么道理。學生很快說道:“‘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句話便是課文的中心意思,為了加深對這句話的頓悟,我讓孩子回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討論這樣四個問題:1.課文中哪些語句描寫王大伯家桃園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長得好嗎?你從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們為什么稱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閑枝,王大伯家桃子還會長得好嗎?
要求學生反復咀嚼“‘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句話,從中悟出“只有去除閑枝廢葉,才能留住精華;只有卸去沉重的負擔,才能快捷行走”的內涵。
只有師生雙邊互動式的合作,從教學的“獨白”轉向師生有效的“對話”,讓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才能實現高效課堂的追求。
在這節課上,目標是學生自己制定的,實現目標的過程完全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自讀、自悟、自得。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指導目標的制定;以學定教,安排課堂的學習流程;捕捉精彩生成,將之生發開去。老師或傾聽、或點撥、或鼓勵、或肯定、或質疑,扎扎實實地引著孩子與文本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三方對話”。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以“我”的心理變化“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為主線,聯系上下文,反復朗讀體會。
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剪枝的學問,揭示“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教學重點:朗讀感悟,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明白剪枝的學問,揭示“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出桃園之謎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剪枝的學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王大伯是一位——種桃能手,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么大,那么甜,這其中到底有什么奧秘呢?所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滿懷好奇地走進了桃園想探個究竟。[板書:滿懷好奇]
二、初探桃園之疑
1、在王大伯的桃園中“我”究竟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產生了什么想法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的第2、3小節,邊讀邊找出相關的句子體會體會。
2、指導學生交流:
(1)看到的:“……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著剪枝。‘咔嚓、咔嚓’,隨著剪刀揮舞,一根根枝條被剪了下來。”
看到這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從“揮舞”中體會到剪枝技術的熟練,從“一根根”中體會枝條剪掉得很多)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此時你心中有什么疑惑?(生:王大伯為什么要將好好的枝條剪掉呢?剪掉了枝條還能結出那么多又大又甜的桃子嗎?……)
3、是呀,文中的“我”也感到很疑惑,聽,“我”正著急地問王大伯呢!指名學生讀“我”問王大伯的話,讀出“我”當時的疑惑,從語氣(著急)、表情(一臉疑惑)等方面進行指導評價。[板書:一臉疑惑]
4、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是怎么回答我的呢?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5、指名交流,出示王大伯的話。
6、引導學生理解:
(剪去的是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的枝條;如果不剪去這種枝條,就會影響其他枝條開花結果。)
(抓住“笑了笑”、“充滿信心”體會王大伯的自信)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且配上動作,模仿王大伯語氣讀一讀。
7、王大伯充滿自信,可是“我”呢?(將信將疑)[板書:將信將疑]
8、“將信將疑”就是說——(生: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不是肯定)有個詞也是這個意思,那就是——(生:半信半疑)
9、“我”究竟相信的是什么?懷疑的又是什么呢?指名學生交流
(相信的是王大伯是種桃能手,他決不可能做不利于桃樹豐產的事,再說他的話也確實很有道理)
(懷疑的是:按照一般的推理,枝少了,桃子就少了,況且他剪掉的都是“好好的枝條“)
10、指導學生讀出“我”的將信將疑。
11、指導學生分角色讀2、3自然段。
三、享受桃園之樂
1、時間過得飛快,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園里又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咱們一起去看看。
2、播放課件配樂(桃園美景欣賞)
3、指名學生說說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4、出示第四小節1、2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抓住“紅云片片”“濃郁的花香”“無數的蜜蜂”“歡天喜地”體會桃花的多、美,以及桃樹的生機。
5、來到這樣的桃園中你都在想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呢?指名學生交流。
6、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樣呢!出示第四小節3、4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抓住“奔跑著”“嬉戲著”體會作者與小伙伴嬉戲的歡樂,抓住“盼望”、“早日”體會“我”盼望桃園豐收的急切心情。
四、感受桃多之喜
1、暑假里,我又一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又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學生自讀課文第五小節,劃出相關的句子,細細體會。
2、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學生交流,談感受。
(“一棵棵”、“掛滿”:桃子多;“光鮮紅潤、仿佛胖娃娃的臉蛋”:體會果實的豐美)
3、此時的“我”真是——又驚又喜,你知道文中的“我”“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指名學生交流。
(“驚”:大伯的話居然一點沒錯,預料變成了現實;“喜”的是:桃園豐收,結出了那么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4、指導學生朗讀1-3句,讀出“又驚又喜”的心情,特別指導讀好語氣詞“啊”。
5、此時“我”不禁想起了王大伯去年剪枝時說的那番話——出示第三自然段王大伯的話,齊讀。
這其中到底蘊涵著什么道理呢?播放剪枝錄象,幫助學生理解科學奧秘。
看過錄象后,現在你明白了什么?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減少”是為了“增加”。(板書:“減少”是為了“增加”)
王大伯的話還真有道理,剪枝也是有學問的。(再讀課題)
五、領悟生活之理
1、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還有哪些事例也包含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呢?
(給月季花剪枝,來年長出更多的枝條,結出更多的花蕾。)
(考試的時候不能想得太多,要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
2、“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律,發現奧秘,更好地生活。
六、作業設計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發現有哪些現象、哪些事情中也蘊涵著深刻的哲理?請將你的發現寫下來。
板書:
26、剪枝的學問
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
“減少”是為了“增加”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作者:邱明娟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課文的重難點是把握我的心理變化,了解剪枝給人的啟示。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網絡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生字。
一、導入 新課
1、板書: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嗎?(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2、如果見到種果樹的農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問題問問他嗎?
3、勞動中的知識也不少,我們今天就來了解“剪枝的學問”。揭示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后自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長句子多讀幾遍。
(2)大聲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下打個問號,并嘗試聯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邊讀邊思考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剪枝 揮舞 盼望 瘋長 奪走 靠 紅潤 仿佛 胖娃娃 臉蛋 不禁 遠近聞名 充滿信心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指名讀詞,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問問說說詞語的意思。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教師抽查,比一比,誰讀得最棒。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并選擇段落賽讀。思考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嘗試理清課文層次。友情提示:找到季節變化的關鍵詞,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一(1)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二(2、3)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
四(5)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
3、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生字
1、分析字型,說識記方法。
2、指導書寫:“剪、奪、蛋、禁、靠”注意上緊下松,“揮、仿、佛、娃”左窄右寬,“瘋”注意兩筆豎撇要寫好,不能過于傾斜。
3、學生描紅,仿影,臨寫。完成習字冊。
4、教師矯正學生握筆姿勢、寫字姿勢。
四、作業 設計
1、組詞:仿—訪 佛—扶 枝—技 揮—輝。
2、讀熟課文。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精讀課文,感受“我”的心理變化。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字組詞。
2、聽寫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嘗試用上這些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里可以看出?(遠近聞名、總是、大、甜)
換詞理解能手(能人)、遠近聞名(人盡皆知、家喻戶曉)。
(2)讀好這一段,在評議中明白該讀出敬佩的語氣。
過渡:如果此時王大伯出現在你眼前,你有什么問題問他嗎?
2、學習第二段
(1)“我”跟你一樣好奇,板書:滿懷好奇,帶表情讀好這個詞語,略皺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結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著“我”一起去看一看,問個究竟。
(3)自由讀一讀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讀出相應句子)“只見”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個詞語概括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們在剪枝。)
(5)再讀,說說還從這寫內容中讀懂了什么?
(剪枝動作熟練、瀟灑;慧眼識“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無用枝,經驗豐富;剪掉了許多的枝條)
(6)好好的枝條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說表情是什么樣的呢?讀他問王大伯的話,你可以理解當時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指導朗讀,注意讀好“怎么、干嗎、啦、呢”等語氣詞,讀出兩個問號表達的當時的心情、神情:著急、不理解、一臉疑惑等。板書:一臉疑惑
(7)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同桌一問一答,說清原因。
(8)指名直接對話表演。
(9)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條?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10)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真不愧是個種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讀對話。
(11)我聽了王大伯的話,不再一臉疑惑,出現了什么變化?板書:將信將疑
結合課文理解“將信將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懷疑。
為什么我會“將信將疑”呢?(種桃能手不會做不利于桃子豐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條,桃子不就少了嗎?)
(12)指導讀好“將信將疑”時心里想的話。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圖片欣賞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樹下戲)隨機說上幾句古詩贊贊眼前景象。
(3)此時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語氣輕松、愉快。
4、學習第四段
(1)桃樹春天開花,夏天結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來到了王大伯的桃園。這時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讀相應語句。“只見”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園里結的桃子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看到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樣?(驚訝、高興,即又驚又喜)
(4)讀好“啊”這個語氣詞中代表的感情,再讀我看到的景象。
(5)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驚的是:大伯的預料成了現實,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喜的是:桃園豐收了,結了那么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6)此時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導讀好最后一句話。
(7)現在的“我”還“將信將疑”嗎?“我”明白了什么?
(小結:看來“減少”是為了“增加”啊。這勞動中也藏著豐富的學問,我們可得好好向生活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呀。
(8)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
學完課文后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怎樣判斷無用枝?怎樣剪才合適?等等)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留心周圍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四、作業 設計
1、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減少”是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語氣詞練習,填一填,讀一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
26、剪枝的學問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26 剪枝的學問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教學《剪枝的學問》(蘇教版小語課本第六冊)這一課,我認為抓好“四眼”,引導學生進行“四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題眼,引導學生初讀課文
文題是課文的眼睛,一般來說,它不是揭示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全文的內容,或者是文章的線索。教學《剪枝的學問》,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我們可抓住題眼設計問題,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
1.什么叫剪枝?
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樣的樹枝?
3.剪掉了一些枝條后桃子長得怎么樣?這樣三問,學生粗讀課文,便能從課文中準確地找到答案。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二、扣住字眼,引導學生熟讀課文
俗話說:“一石激起千層浪”。這話用在語文課上也很恰當。所謂“石”,就是課文中一些關鍵的詞語,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咀嚼和回味,從中讀懂其涵義。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你別看這根枝條長得粗壯,其實它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這種枝條不剪掉,到了春天就會瘋長起來,把許多養分奪走。”
學生反復讀這段話后,討論:
1.什么叫“瘋長”?
2.枝條瘋長了,會產生什么后果?3.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
扣準了“瘋長”這個字眼,學生對“剪枝的學問”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咬住課眼,引導學生細讀課文
設計課堂教學必須有一個著眼點,這個“點”我們姑且稱為“課眼”。這一課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的,課文中用了這樣四個詞語“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教學時,我們可以先把這四個詞語板書出來,然后一個一個地引導學生讀文理解,內化感悟,在隨著“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共鳴共振,使之懂得“學問學問,一學二問”的道理,在學文中加厚生活的積累,增強了解生活的情趣。
四、點撥文眼,引導學生精讀課文
課文結尾寫道:“我又驚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時說的那番話。噢,‘減少’是為了‘增加’,還真是這么個道理!”這句話中,“‘減少’是為了 ‘增加”’便是課文的文眼,它在課文中常常起著點明題旨、深化主題的作用。為了加深對這句話的頓悟,我們可以讓孩子回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討論這樣四個問題:
1.課文中哪些語句描寫王大伯家桃園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長得好嗎?你從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們為什么稱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閑枝,王大伯家桃子還會長得好嗎?要求學生反復咀嚼“‘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句話,從中悟出“只有去除閑枝廢葉,才能留住精華;只有卸去沉重的負擔,才能快捷行走”的內涵。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南京市天妃宮小學 李湘紅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學過程 及設計意圖】
一、自主提問,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讀題,引導提問:同學們,看了課文,你想說點什么?
(生提問,師幫助整理并板書:誰剪枝?剪枝的學問是什么?什么是剪枝?為什么剪枝?怎樣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師表揚學生會提問,并指出這幾個問題正是本課學習的主要目標。
[這一過程,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小節。
2.檢查初讀。
師:誰想讀一讀你會讀的生字詞?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讀生字詞,同座位互相幫助學習生字詞。指名讀,師相機點撥。(“瘋”注意讀準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課文的每一節?老師要請幾位同學讀?(五位)其余同學重點聽聽字音是否讀準確,句子是否讀通順了。
4.師:通過讀課文,同學們對哪些問題已經清楚了?(同座位討論。)
5.匯報交流。
師:通過初讀,同學們就已經有了這些理解,真了不起。讓我們再來仔細讀一讀這些語句,好好體會。
[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學生字詞,帶著自己的問題自主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生生、師生的交流互動中探究。]
三、精讀分析。交流感悟
1.根據師生共同篩選出的主要問題,精讀主要小節,抓住關鍵詞句和重點語段,理解文章內容,引導體會“剪枝的學問究竟是什么?”
2.自讀1、2自然段,劃出描寫“王大伯是個什么樣的人?”的詞句。
師:什么樣的人是種桃能手?(在種桃方面很有研究)
師:王大伯是種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遠近聞名,總是那么大,那么甜”這幾個詞指導學生讀好。)
3.出示“我”的問話:“王大伯,……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師:對這位種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抓住“揮舞”、“一根根”體會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問句中“怎么啦?”“干嗎”“好好的枝條剪掉”來理解“我”的焦急,對王大伯剪枝做法的不理解之情。)
師:這句話該怎么讀?(同座位互讀,指名讀)
[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4.默讀第三節,邊讀邊思考:從王大伯的話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學問呢?
(1)四人小組圍繞主要問題“王大伯剪枝的學問是什么?”展開討論;師巡視,下到各小組傾聽。組織學生匯報,引導交流。
(2)師: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條?留下的是什么枝條?
(3)師:王大伯對這兩種枝條的態度怎樣?聯系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
(4)出示第三節,試著讀一讀王大伯的這番話。
(5)師:看來,剪枝真是有學問啊!你讀懂了嗎?
自主選擇讀書的伙伴,分角色讀。
(6)師:可是,“我”對王大伯的話為什么會“將信將疑”?你有什么想法?
[讓學生在自我閱讀后獲得獨立感悟,在此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促進師生在彼此的聆聽和訴說中進行心靈的對話、思維的碰撞,從而獲得深層次的感悟。]
5.后來,“我”相信了嗎?讀一讀最后兩小節。邊讀邊想想,你是如何體會到的?
(1)讀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對有關句子進行批注。
(2)組織學生在組內和全班交流自己的體會。(抓住“春天”時桃花盛開的語句,即“春天到了,……飛舞”這三句話,抓住暑假時走進桃園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見一棵棵桃樹上……臉蛋”,引導學生品讀。體會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開得茂盛,桃子結得大而多。)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在這一環節中充分尊重學生,“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通過邊讀邊思、讀后批注、進一步貼近文字,與文本對話,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四、研讀拓展,促使內化
1.出示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
師:看看這幾個詞,這篇課文學完了,你認為應該怎樣讀?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讓學生自己先試著讀一讀、說一說,再采用學生自薦讀、對比讀、小組推薦讀等形式來讀,讀中體會“我”的心理是怎樣變化的?)
2.師:看來,剪枝的確是有學問的,用自己的話說說剪枝的學問是什么?(引導學生發散思考:“減少”是為了“增加”;去“偽”存“真”,去“雜”存“精”;有所失也會有所得……)
3.拓展作業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發現有哪些現象,哪些事情中隱含著這樣的道理?請將自己的發現寫下來,多多益善。
[引導學生抓住分散在課文中的能夠表情達意的詞句進行研讀,促進學生在回味品析中領悟到課文內容中蘊含的道理;并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思考、發現和探索,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剪枝的學問》教學片斷與分析
亨通小學 盛峰
《剪枝的學問》最后一個自然段精讀時:
師:來年暑假,我又一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看到桃園里的景象,我有什么感受。
生:“我”又驚又喜。
師:這時,“我”喜的是什么?驚的是什么?
生:喜的是桃子豐收,驚的是沒想到剪去枝條還真能結出又多又大的桃子。
生:驚的是去年王大伯說的話真的很有道理。
師:那么剪的學問到底指的是什么?
生齊答:“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個道理。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說明了“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個道理呢?
生:上次我和爺爺去菜地干活,我看到爺爺拔掉小青菜地里的一些長得弱小的青菜,我感到奇怪,爺爺告訴我這樣做才能使剩下的青菜長的更好。
師:是啊,實踐出真知,真棒!還有其他例子嗎?
…………
生:我知道我國現在實行的計劃生育就是為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
師:你能聯系國家的基本國情和基本國策來說明“減少”是為了“增加”,你真是太了不起了!給他鼓半分鐘的掌。
[簡評]:此部分的精讀感悟,我從“驚”“喜”入手,逐漸過渡到課文所揭示的道理,然后讓學生聯系到生活實踐說說類似的現象,沒想到班上一位女生竟然以此想到了國家實行的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真是佩服!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網絡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嗎?(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2、如果見到種果樹的農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問題問問他嗎?
3、勞動中的知識也不少,我們今天就來了解剪枝的學問。揭示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后自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長句子多讀幾遍。
(2)大聲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下打個問號,并嘗試聯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邊讀邊思考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指名讀詞,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問問說說詞語的意思。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教師抽查,比一比,誰讀得最棒。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并選擇段落賽讀。思考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嘗試理清課文層次。友情提示:找到季節變化的關鍵詞,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一)(1)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二)(2、3)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
四)5)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
3、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生字
1、分析字型,說識記方法。
2、指導書寫:剪、奪、蛋、禁、靠注意上緊下松,揮、仿、佛、娃左窄右寬,瘋注意兩筆豎撇要寫好,不能過于傾斜。
3、學生描紅,仿影,臨寫。完成習字冊。
4、教師矯正學生握筆姿勢、寫字姿勢。
四、作業設計
1、組詞:仿訪
佛扶
枝技
揮輝。
2、讀熟課文。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字組詞。
2、聽寫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嘗試用上這些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里可以看出?(遠近聞名、總是、大、甜)
換詞理解能手(能人)、遠近聞名(人盡皆知、家喻戶曉)。
(2)讀好這一段,在評議中明白該讀出敬佩的語氣。
過渡:如果此時王大伯出現在你眼前,你有什么問題問他嗎?
2、學習第二段
(1)我跟你一樣好奇,板書:滿懷好奇,帶表情讀好這個詞語,略皺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結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著我一起去看一看,問個究竟。
(3)自由讀一讀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讀出相應句子)只見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個詞語概括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們在剪枝。)
(5)再讀,說說還從這寫內容中讀懂了什么?
(剪枝動作熟練、瀟灑;慧眼識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無用枝,經驗豐富;剪掉了許多的枝條)
(6)好好的枝條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說表情是什么樣的呢?讀他問王大伯的話,你可以理解當時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指導朗讀,注意讀好怎么、干嗎、啦、呢等語氣詞,讀出兩個問號表達的當時的心情、神情:著急、不理解、一臉疑惑等。板書:一臉疑惑
(7)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同桌一問一答,說清原因。
(8)指名直接對話表演。
(9)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條?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10)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真不愧是個種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讀對話。
(11)我聽了王大伯的話,不再一臉疑惑,出現了什么變化?板書:將信將疑
結合課文理解將信將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懷疑。
為什么我會將信將疑呢?(種桃能手不會做不利于桃子豐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條,桃子不就少了嗎?)
(12)指導讀好將信將疑時心里想的話。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圖片欣賞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樹下戲)隨機說上幾句古詩贊贊眼前景象。
(3)此時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語氣輕松、愉快。
4、學習第四段
(1)桃樹春天開花,夏天結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來到了王大伯的桃園。這時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讀相應語句。只見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園里結的桃子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看到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樣?(驚訝、高興,即又驚又喜)
(4)讀好啊這個語氣詞中代表的感情,再讀我看到的景象。
(5)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驚的是:大伯的預料成了現實,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喜的是:桃園豐收了,結了那么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6)此時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導讀好最后一句話。
(7)現在的我還將信將疑嗎?我明白了什么?
(小結:看來減少是為了增加啊。這勞動中也藏著豐富的學問,我們可得好好向生活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呀。
(8)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
學完課文后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怎樣判斷無用枝?怎樣剪才合適?等等)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留心周圍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四、作業設計
1、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減少是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語氣詞練習,填一填,讀一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