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中的3個:藏、臥、旅
2、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之間的關系。
3、體會李四光的好學好問、堅持不懈的科學態度。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一、揭題、談話
1、板書課題,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7課:奇怪的大石頭
齊讀課題
2、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你覺得文章僅僅是在寫大石頭嗎?
3、你了解李四光嗎?出示資料簡介
4、李四光和大石頭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認真地讀課文。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通順、流利。對于文中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檢查反饋:
老師把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找出來了,你找對了嗎?
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閃、大坑、臥進土里、推動、旅行、考擦、遺跡、研究、震驚、長江流域 地質學家、隕石、冰川、秦嶺、第四紀
先自由朗讀
指名小老師帶讀,要求讀音標準
齊讀。
2、老師把最后一行詞語變成了紅色,因為它們是地質學上的專有名詞,比較特殊。讓我們一起讀好它們。
3、指明分意義段讀課文,思考:李四光和大石頭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故事呢?
過渡:原來,李四光和大石頭的故事是在玩捉迷藏的過程中發生的,這部分內容在課文的第幾小節?請你仔細地讀一讀。
三、學習第2 小節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玩的時候,李四光發現這快石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2、讓學生體會有關句子。抓住“巨石、孤零零、遮得嚴嚴實實”
3、是啊,每次捉迷藏這塊大石頭都和他們一起玩,像朋友一樣。在這里玩的時間久了,李四光就對這個朋友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4、和李四光一起玩的小朋友還有很多,為什么只有李四光覺得這塊石頭奇怪呢?
(會觀察、會思考、會提問)
過渡:那么這塊石頭到底奇怪在什么地方?李四光對它產生了哪些疑問?請你把問題找出來讀一讀。用~~~~
四、學習3-9小節
1、學生交流李四光的問題,教師歸納:
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呢?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
2、學生自由朗讀這些問題,你能讀出問的語氣嗎?
指名讀,齊讀。
3、李四光提的這些問題有沒有依據呢?(會思考、會觀察、會提問)
2、讀了剛才這些問題,你覺得把他們概括起來就是一個什么問題呢?
4、面對這一連串的疑問,他會想什么辦法解決呢?請你繼續讀課文。
5、交流:
請教老師:在老師那里得到答案了嗎?請你讀讀老師和他的對話。可以同桌互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問老師,老師也說不上來,那怎么辦呢?
請教爸爸:說不清楚
有關這塊巨石的疑惑,老師和父親都沒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那怎么辦?
看來就只有自己想了。可誰又知道,童年時無意中的一個疑問一想就想了好多年啊!最后的結果又如何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生字書寫
藏、臥、旅
三、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在教學時,設計的思路比較清楚:圍繞“玩中產生疑問——請教老師、爸爸解決——自己想——去國外學習后猜測——回家鄉專門考察,終于得出結果”這一線索展開。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1、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在設計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的時候,我常常只考慮這堂課該怎么上,要解決什么問題。可以說對全文的解讀比較片面。所以往往造成課堂上總要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夠放開。對三年級的本體目標比較明確,但是年段特色不夠明顯。
2、在處理教材的時候,我過多地關注的是教材本身的內容。其實不僅要關注這些,更多地要關注學生思維的過程。因此,提的問題要集中,拋出去的問題一定要有把手,能讓學生獲取“信息”,考慮要提升學生什么樣的思維能力。
通過專家的指點,和各位老師的點評,我不僅對這堂課、這篇課文有了新的認識,而且相信在三年級其他課文的教學中有了新的教學理念。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2
7 奇怪的大石頭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課前準備
1.發動學習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資料、圖片、童年故事。
2.預習課文,不理解的詞語,知識查字典找資料。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談話法 朗讀法 討論法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放多媒體課件,談話導入
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教師板畫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二、查預習情況
1.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3.分節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閃、隕(yǔn)石、大坑(kēng)、
臥進、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嶺、流域(yù)、遺(yí)跡、
研究、震(zhèn)驚
三.解決一些術語詞
1.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2.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3.突兀:高聳。
4.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6.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讀課文思考
1、小李四光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師相機板書學生對李四光的印象。如:愛思考,愛提問,好問好學,等等。
2、能用書上的話來充分說明你的觀點嗎?
五、再讀課文,合作研讀
1、再讀課文,劃出說明自己觀點的理由。
2、小組合作,互相說說自己的觀點和句子。
由記錄員做好記錄,準備全班交流。
六、導寫字,完成作業。
1.認讀要寫的字。
2.爭做寫字小老師:那幾個字容易寫錯,該怎么寫,請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畫,第六筆為“┖”。
“臥”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筆順,第三筆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筆順。
布置作業
1、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生字、詞。
板書設計: 7 奇怪的大石頭
著 藏 巨 恐 坑 臥 推 秦 域 紀 遺 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字詞默寫
2、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感受人物品質
(一)感受巨石之“怪”。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這塊奇怪的大石頭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1)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課文,思考: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在書上劃出重點詞句。
(2)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討論:
一怪,它是獨立的──“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這塊石頭體積龐大──“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時間久──“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四怪,沒有人說得清它的由來──“爸爸也說不清楚”。
(3)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問。
(二)體會李四光是怎么提問題的。
按課文內容填空:這么重的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它應該。可它( )?
(三)感受人物品質
大石頭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樣的感受,他產生了疑問,他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呢?
全班交流:
老師隨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研讀有關句子。
如:
1、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為什么李四光會對這塊石頭感興趣呢,這塊石頭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
可用因為……所以……讓學生說說原因。讓學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問老師……
想象情境,進行說話練習。
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同桌演一演對話。
指名演一演。
3、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
老師的回答令李四光滿意嗎?
說話練習:
這么重的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 ),應該會把草地( ),可它沒有臥進土里,所以一定( )。
從而讓學生感受李四光好問好質疑的品質。
4、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
師生演演這次對話。
李四光在請教多人失敗后,你覺得他會怎么想?
5、這個問題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說話。感受李四光的執著,認真的態度。
6、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
感受李四光的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7、一塊大石頭,引發了一個重大的科學研究成果,這個成果震驚了全世界!讀到這里的時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爺爺說的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李四光爺爺,我想對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角色朗讀
四、交流讀后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大價值。愿我們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五、課外積累
找一找課外資料,搜集名人小時候敢于質疑,勤學好問的故事。為口語交際做好準備。
板書設計:
奇怪的大石頭——不奇怪的大石頭
想了許多年 終于弄明白
專門考察 震驚全世界
進一步考察
好問 執著
教學反思: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侯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鉆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1)奇怪的大石頭“怪” 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從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明白了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想這么大的石頭“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而且連大人也說不清楚。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3)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在不斷地思索和解決疑問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和體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多注意這一點。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二)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不理解的詞語,知識查字典找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板畫激趣,談話導入
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全班朗讀,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閃、隕(yǔn)石、大坑(kēng)、
臥進、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嶺、流域(yù)、遺(yí)跡、
研究、震(zhèn)驚
檢查預習,質疑解難。
1.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學生針對課文內容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a.對預習認真,能主動、正確解疑的同學給予表揚。
b.主要解決以下疑難: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突兀:高聳。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反復朗讀,讀通讀順 可采用自由讀、分角色讀、老師參與讀、學生齊讀等方式,把課文讀通讀順。
作業
1.家聽本課文后生詞。
2.抄寫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7 奇怪的大石頭
著 藏 巨 恐 坑 臥 推 秦 域 紀 遺 震
教學反思
初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和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在字詞的學習中,先相對集中地學習,側重于讀準字音,而后在講讀課文中結合語境再側重于形義的解析。上述部分難點的字詞析解適當地滲透一些字理知識,使學生形象地識記字詞形義,以達到語文新課標所提出“喜歡學習漢字”境界。采用多種方式朗讀,且要求讀通讀順,為第二課時對課文的品味和感悟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
復習生字新詞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們圍著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為什么能引起李四光的興趣。
a.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b.教師板畫石頭,討論:
a)這是塊怎樣的石頭?(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指出石頭的四個特點:大、時間久、臥進土地、獨立
b)李四光和伙伴們是怎樣圍著石頭捉迷藏的?
李四光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導學生根據內容描述。
c.小伙伴們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咦,這是為什么?(石頭大,便于躲藏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怎么答的?李四光又會怎么想?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同桌讀、演后挑選學生上臺表演。
表演結束后教師問李四光扮演者:“聽了老師的回答,你的疑問解決了嗎?為什么?”
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后來這個疑團有沒有解開,怎么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后兩自然段。
讀后討論
a.李四光怎么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
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a)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二十多年;
b)長大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b.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讀后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結鼓勵:
孤零零的巨石聯系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著大價值。愿我們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作業超市
1、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2、 、寫生字詞語。
3.繼續搜集、閱讀其他名人故事。
板書設計
小時候 發現問題
奇怪的大石頭 震驚世界
長大后 勇于探索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的設計主要是想體現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即加強對詞語的品味和語段的朗讀訓練,同時培養學生敢于求索的意識和精神。通過恰當的問題設計以回觀課文內容,弄清善于思考、敢于探索與獲取成果的關系,最后雙通過說寫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話,把語文的學習與人文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3
教學怎么能夠少了反思呢?少了反思的教學是進步不了的,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今天,區進修學校的鄒清老師來學校教學調研,聽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頭》一課。既肯定了我的優點,也給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議。
我在上這課時,由 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識? 導入,揭示課題。學生針對課題提出了2個疑問:
1、這塊大石頭 怪 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決自己提出的疑問的。這是兩個切中要害的問題,我將問題及時打在電腦上,呈現給全班學生作為自學的導向問題。學生通過自讀自學,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我也將本節課的重點定在討論問題一。
孩子們發言積極,找到了許多重點語句,我雖然表面鎮定地在講課,帶領孩子挖掘語言的重點、訓練感情朗讀。可是此時,我的心里已經開始發虛了。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思維在無限制地擴張,體悟的點鋪得太開了,顯得很散,影響整個課堂的嚴謹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時剎車的方法,怎么辦?好不容易,終于有同學說到了我課前預設的句子了,趕快抓住,將問題的討論縮小到第二段。
課后我仔細思考了這個插曲,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觸新教材,對這篇課文讀得不夠透徹:
只重視了文中重點詞句、語言訓練點和思想感情的滲透,忽略了這篇文章的結構體系。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到二段為第一部分,主要講這塊石頭的 大 ,從而引發了李四光孩提時的疑問。其他段落為第二部分,講述李四光不斷探究問題的答案,終于成為了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所以,如果將目標再鎖定明確一些,就不會出現課堂上孩子說話如此散的現象了,我可以這樣安排學習任務: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塊石頭的 大 ?第二課時再安排后半部分來歷怪的特點。最后在學完課文之前,結合板書指向課題,石頭 大 ,來歷 怪 ,怪不得叫 奇怪的大石頭 呢!齊讀課題下課。唉!怎么沒早點發現。而且這歸段的能力,是三年級重點要培養的,錯過了一次好機會。
不錯,細節決定成敗,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疏忽,讓我覺得整節課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
2、朗讀的形式過于單一:
不知為什么,我總是會忽略朗讀形式的問題,學著學著就變成齊讀為主了,整個課堂齊讀的比例占到了80%,學生讀得口干舌燥,還得繼續奮戰。朗讀可以分為:個別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課堂上,每一種形式的朗讀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個別指名讀可以將全體同學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焦點,通過個別學生的朗讀達到示范、糾錯、突破重點等多項指向明確的功能,同時體現了一個朗讀的個性,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齊讀可以很好地調控課堂紀律,使朗讀有氣勢,但不易抒發孩子個人的朗讀情感。再說賽讀,這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朗讀方式,他們喜歡小組競賽,喜歡那種獲勝的感受,尤其是當兩組站起來的時候,特別精神,特別投入。因此,課堂應是多種朗讀方式的結合體,讓朗讀揚長避短,發揮更大的功效。
另外課堂也有成功之處,需要堅持的。
1、識字的自主學習:
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后,讓學生說說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范寫、講解、書空、強調。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培養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2、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
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過歸并、篩選后將問題呈現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3、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
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
課堂就是這樣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將在課堂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能讓學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并且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是本文教學的難點。要把握住課堂,課堂有效提問就顯得非常重要。
語文課應該有這樣三個標準: 環節要簡,主線要明,問題要精!這就要求有效的提問應從整體入手,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大問題設計應該是提綱挈領,因此設計能貫穿全篇的問題來當主線,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這就是張慶老師倡導的: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本節課我提出來了練習上下文的四個大問題:第一, 大石頭怪在那里? 第二, 李四光問了哪些問題? 第三, 李四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第四,李四光是怎樣揭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的來歷的?課堂提問呈遞進式進行,層層深入,非常有效。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問題要難易適度, 難度太大的問題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易挫傷其學習積極性,事與愿違。對于李四光提出的四個問題,開始在讀完兩邊后,我問孩子們:當你把李四光提的一個一個問題讀一遍后你有什么體會?孩子們很茫然,然后我有換了一種問法:你覺得李四光小時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這回,孩子們積極參與了,有話可說了。這就是暴露出我的課堂提問的一個弊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情感體驗是沉睡著的,一般不是馬上就會被激活的,需要教師合理有效的引導,引導中抓住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的切入口。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時,應用一些疏導性、鋪墊性的問題,以適應學生的水平發揮。
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學生找不到思維的切入點,跳起來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問題太急, 還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飯還沒嚼就要學生吞下去一樣。只有得當的課堂提問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自愿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從而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我在班里公開教學《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興趣,并不斷探索研究,最終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發現,為中國人爭光。文章內容通俗易懂,學生一讀便知,關鍵是要讓孩子們體會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對大石頭所表現出的興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對大石頭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動容的,從小到大,從國內到國外,經歷那么長時間,他的癡心不改,他的執著依舊,這是怎樣一種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是與眾不同的,他很會觀察,也很會思考。所以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為從該文中受到啟發。我想:教學本文,惟有讓學生多讀讀課文,學生才會從中受益
上課時我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楚教材講了一件什么事,接著讓學生說說李四光給你留下了一個什么印象?讓他們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言,并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后探討李四光是怎么樣解決內心疑惑的?帶著這種思路把學生們引入課本內容中,整節課學生們聽得很有味。
但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許多問題:
一、時間的把握上不夠充分
對于課堂時間的把握,我還欠成熟。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有些前松后緊,一開始我讓同學們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的時候,我總怕指導不到位,叫了許多同學發言,結果浪費了時間,致使在最后體會李四光精神這一環節上時間不夠充裕,重點不突出了。
二、目標意識不夠強烈
由于以往教學總是認真地參考教參中的教學過程,而對于課堂教學的整體目標給于的關注偏少。對于本節課的設計,也是過多的把時間花在了過程的設計上,對整體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卻沒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語文技能性目標定的不夠準確、全面,課堂上注重了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但是段的訓練還有些欠缺,沒有做好語文低段和中段的銜接。
仔細地反省一下,課堂上出現了這些問題,首先是我對學生的了解還不夠,不清楚三年級已經有了什么樣的能力、什么樣的基礎。其次是我在備課時鉆研教材不夠,沒有定位出準確的目標,當一個環節沒有明確目標的時候,環節便淪落為只是老師的一種修飾,而學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師的演出。這怎么能夠是一堂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課呢?再次我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預設也不夠全面,造成課堂上應對不靈活。
今后我將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和學生上,找對教學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爭取得到更大的進步。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5
《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鉆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但是孩子們忽略了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在學生們反復讀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它的“大”。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
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解決了第三個問題,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反思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和體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多注意這一點。還有就是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新教材,對這篇課文讀得不夠透徹。只重視了文中重點詞句、語言訓練點和思想感情的滲透,忽略了這篇文章的結構體系。這篇文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到二段為第一部分,主要講這塊石頭的“大”,從而引發了李四光孩提時的疑問。其他段落為第二部分,講述李四光不斷探究問題的答案,終于成為了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最后在學完課文之前,結合板書指向課題,石頭“大”,來歷“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頭”呢!齊讀課題下課。
歸段的能力,是三年級重點要培養的,但一次錯過了一次好機會。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6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后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由于這節課是新教師亮相課,所以我打算用一課時完成教學內容,展現完整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和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打算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然后讓學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問、執著追求的優秀品質。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提前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在生字的學習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加上自己課堂語言瑣碎,使得整個課堂節奏過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己品味課文,概括問題。并且課文內容沒有完成,只解決了第一個問題,重點問題還沒涉及到,顯得本末倒置。總之給人的感覺是很失敗。
課后我自己做了認真的反思,從自身來說首先是自己對新教材的認識不夠,沒有深入研究課文內容,重點把握不到位,課堂上線索不明確,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課語言太過隨便,話太瑣屑。第三是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到位,而且太過消極。應該多表揚學生,多肯定學生,讓學生在一種積極地的狀態下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另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1、加強學生識字的自主學習。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后,讓學生說說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范寫、講解、書空、強調。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培養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2、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過歸并、篩選后將問題呈現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3、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確實還是太年輕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東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課,多去向老教師學習,把握好自己成長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7
我把目標定位為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體會李四光善于思考和執著的精神。我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思考來理解課文,把學生帶入情景,扮演李四光和老師進行對話感知問題,學生對扮演李四很感興趣;最后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一讀再讀,深入思考問題是怎樣解決的,經過共同的討論,我們得出結論:
1、李四光思考了許多年
2、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知識
3、李四光專門回家鄉對石頭進行了考察。
4、繼續研究發現長江流域有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跡。通過這樣的結論和總結,我立即引導學生談收獲,通過看李四光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學生一開始不太敢談,只有幾個舉手的,但我抓住這幾個同學的帶動作用然后啟發,學生就談的好多了:不放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永不放棄、愛思考、不輕易放棄,甚至連士兵突擊里許三多的名言“不拋棄、不放棄”都有學生談到。我又抓住學生平時積累成語的習慣來激勵學生,有同學用上成語了,你也可以用平時積累的成語來描述,學生又談了不少,而且讓人感覺到學生對課文的主旨體會的比較到位,最后以我的“鍥而不舍”做了小結。一節課下來,我發現不少學生在啟發與鼓勵下變的更愛思考了。也更會思考了。第三節課,我乘著東風讓學生寫上課的收獲,結果有的學生寫了兩頁還多,從知識方面到精神方面,學生確實能把收獲談出來了。我又趁勢告訴學生,能寫出這么好的收獲,你就已經會寫很棒的讀書筆記了,在收獲前邊再加上對課文的介紹和對重點句段的體會等等,一篇很棒的讀書筆記就誕生了。孩子們為自己的這一收獲興奮不已,紛紛舉著手告訴我,“老師,我寫了兩頁多收獲呢!”
課后,我思考,這篇課文的教學真的收獲不小,單單是意外地教會了學生寫讀書筆記就讓我很是欣慰。以后繼續努力,盡可能多的營造這樣多方面豐收的課堂。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8
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課《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侯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鉆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從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明白了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想這么大的石頭“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而且連大人也說不清楚。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解決了第二個問題,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和體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多注意這一點。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9
《奇怪的大石頭》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我想:李四光是一個善于發現問題、勤于動腦的人,這節課不正是要讓學生學習他這種優秀的品質嗎?于是,我便改變了以往師提生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來解答。下面是我的一段教學片段:
師: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即提出一個小問題,就會有小進步,提出一個大問題,就會有大進步。提出的問題越多,進步就越大。沒有問題的同學可能是你全懂了,呆會兒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就由你來答或者是你沒有一點進步。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劃出你的疑問,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誰的進步最大,好嗎?
生:讀課文,認真批注。師巡視。
師:哪一個愛思考的孩子先來發言?
生:這塊大石頭是從哪兒來的?怎樣來到這里的?
生:這塊大石頭是從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生:那“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這里”指的是李四光的家鄉,我從資料中得知李四光的家鄉在湖北黃岡。
生:這塊石頭究竟是什么時候被帶過來的?
生:老師不是說了嗎?是第四紀的時候,大約從250萬年前至今。
生:那究竟是哪一年呢?
(看來,這位同學不問出個具體的年月誓不罷休)
(學生們個個沉默無言,眼神里充滿了疑問。)
師:這位同學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的.學習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關于這個問題,課后我們去查一查,好嗎?
生:第四紀冰川怎么只帶來了一塊大石頭呢?
生:是呀,這里怎么只有一塊大石頭呢?(同學們紛紛向我發問)
師:我想,這是這塊石頭與這個地方的緣分,是緣分讓這塊大石頭來到了這里。其余的石頭大概與這個地方缺少緣分吧。就像我們班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是緣分讓我們相聚、相知,我們彼此間應互相尊重、團結友愛,珍惜這份難得的緣分才是啊!
生:老師,這塊大石頭怎么這么大,它是怎么形成的?
(關于這個問題,我備課時還真沒有想到,情急之中,我把問題推給了學生。)
師:有哪位同學知道呀?誰能答出來,誰就是這位同學的老師。
(誰知,學生們一個個都皺著眉頭,連連搖頭,用疑問的眼光看著我,等著我給他們指點迷津呢!可我也不太清楚啊,怎么辦呢?沒辦法,只有推到課后去完成了。)
師:這位同學的問題提的很棒,老師把這個問題作為作業,留給大家課后思考。”
教學反思:
這節課總算結束了,可是這節課留給我的思考依然沒有結束。課堂上孩子們那咄咄逼人的質疑讓我驚喜,也令我不知所措、備受尷尬。為什么孩子們提的問題,自己備課時卻沒有想到呢?反思自己的備課,老師只顧追求“先聲奪人”的效果,追求教學問題設計的巧妙,追求教學語言的優美,追求教學形式的新穎等,只以教師成人的眼光來備課,這樣的備出來的課堂完全是老師在牽著學生表演,老師牽哪兒,學生走哪兒。只要老師所提的問題被一一解決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大功告成。從不考慮這些問題是否是學生所關注的,是否是學生想急于弄明白的。這樣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抹殺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傾聽孩子們的心聲,解學生之所疑,思學生之所思,想學生之所想,把語文課堂真正地還給孩子們。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10
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整個教學設計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采用媒體直觀展示法,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扎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夸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11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本單元精讀課文有三篇.通過對這三篇精讀文章的學習,學生們逐漸從體會名人的優秀品質過渡到學習名人的良好習慣.《奇怪的大石頭》該篇課文就是本單元主題的升華.
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在《奇怪的大石頭》這課的第一課時中確定了如下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正確認讀書寫課文生字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課文大意.
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提問,讓學生有目的,有重點的預習課文,課堂中鼓勵學生提問,讓學生學會表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篇課文體會李四光老先生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的可貴品質.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按課文要求掌握課文的字詞.
在閱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大意,學習1-6段.
在教學要求的指導下,整堂課大致完成了我所設計的教學目標.
二. 今天較為滿意的地方有兩處.首先是導入,我讓學生看一幅巨石的圖片,看后請同學來談感受.學生能結合實際,在看完圖片后進行了發散性思考.我認為只要老師能夠提供思考的舞臺給學生,并適時的引導,學生會很配合,主動的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其次,學習生字詞部分也是我比較滿意的板塊,在這一部分我就認讀, 書寫,識記這三塊進行教學,利用了多媒體,黑板等教具.在這一環節我采用了開火車,同桌互問,全部齊寫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這些教學形式的運用,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高,同學們都是爭先恐后的參與.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有趣的教學形式會讓學生帶著課文知識走出課堂.
三,比較欠缺的地方是:
1.該堂課沒有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我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仍然存在著落差.由于在字詞塊上占用了較長的時間,這使得整個教學進度變慢,沒有完成了解課文大意,學習課文1-6段的目標.
2.在詞語學習中沒能很好的讓學生結合課文來理解詞語,沒能為下一步的課文學習做好鋪墊.
四,設想與重建
1.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合理安排各知識環節,努力做到點對點,面對面,點面結合,盡量避免出現點蓋面的現象.
2.在今后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理解詞語,加強學生理解詞語,文章大意的能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后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由于這節課是新教師亮相課,所以我打算用一課時完成教學內容,展現完整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和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打算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然后讓學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問、執著追求的優秀品質。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提前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在生字的學習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加上自己課堂語言瑣碎,使得整個課堂節奏過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己品味課文,概括問題。并且課文內容沒有完成,只解決了第一個問題,重點問題還沒涉及到,顯得本末倒置。總之給人的感覺是很失敗。
課后我自己做了認真的反思,從自身來說首先是自己對新教材的認識不夠,沒有深入研究課文內容,重點把握不到位,課堂上線索不明確,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課語言太過隨便,話太瑣屑。第三是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到位,而且太過消極。應該多表揚學生,多肯定學生,讓學生在一種積極地的狀態下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另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1、加強學生識字的自主學習。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后,讓學生說說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范寫、講解、書空、強調。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培養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2.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過歸并、篩選后將問題呈現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3.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確實還是太年輕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東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課,多去向老教師學習,把握好自己成長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奇怪的大石頭》是三年級上冊一篇新教材,講述的是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興趣,長大后他仍然沒有放棄探索巨石由來的研究,最后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課文貼近孩子的生活,同時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精神也為孩子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一、教學設計
在授課前我設計了第二課時的兩份教案。第一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程序。
1、大石頭是什么樣子?找句子大聲練讀,體會“孤零零”、“嚴嚴實實”兩個詞義。
2、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了疑問,他怎么解決的?分角色練讀他與老師的對話。重點體會他第三次是怎么問倒老師的,感受他善于思考的可貴品質。
3、后來李四光對大石頭的研究放棄了嗎,自學第9~10自然段。出示資料袋理解“冰川”“遺跡”“秦嶺”等學術名詞;抓住“直到……才”“專門”“終于”等重點詞句體會李四光留學國外仍堅持不懈執著探索的精神。
第二份教案是按照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來設計的。
1、首先復習引入,談談初讀故事后的感想。(李四光愛提問,喜歡追根問底,不懂就問,勇于探索等)
2、就這些感想是怎么體會出來的(主體性問題)進行合作學習。
3、匯報合作學習結果:
以輔助性問題進行引導:
⑴ 李四光是怎么問老師的,從三次對話你們看出了什么?重點體會他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問倒老師的詞句。
⑵ 他對大石頭的興趣后來放棄了嗎,自讀課文。抓住“直到、才”“專門”“終于”等詞句感悟李四光的執著精神。再質疑,理解“冰川”“遺跡”“秦嶺”專用名詞。
⑶ 李四光為什么會對大石頭產生興趣呢,看圖片,找句子,體會他在玩中發現問題,不斷探索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4、出示李四光的資料袋,把你們對他的敬佩,你們的想法說出來。
二、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使用了第二份教案,當時感覺只有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才能體現現代教學理念,雖然擔心三年級的孩子會跟不上,不習慣合作,但是有輔助性問題引路應該不成問題。沒想到課堂實效卻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期望過高,合作學習沒有實效。
新課程理念當然是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當然也是由此發展而來的。而剛剛由低年級才走入中年級的孩子,合作學習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備,在合作學習中,給一些學生提供了偷懶的機會。
2、教師的教學激情,教育機智問題。
本課的教學,由于設計問題,學生的主動性完全沒有發揮出來。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導致老師牽引過多。
由此看來,開始的第一份教學設計是卻適合三年級孩子的。由那塊奇怪的大石頭入手,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接著直接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感悟、體會李四光執著求索的精神。在教師努力創設的情境中,使孩子們受到一種感染,使他們對李四光產生一種崇拜的心理。這才是學生與文本平等對話的意義所在。
三、教學收獲
新課程、新理念的真正意義就在于要落實學生主體性地位,擺正教師主導性地位。這絕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趕時髦的語言,而是要認真體會,貫徹落實到自己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教學設計一定要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建好一座理解、感悟的平臺,以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
其次,平時要加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與訓練。如明確小組內的分工,進行方法的指導與訓練,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絕不是新課程的一種擺設,它的目的性在師生心中還要更明確,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實效。
最后,教師的教育機智與教學中的體態語言也要逐步提高。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12
《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鉆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第二課時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問?
(3)李四光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等等;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在學生們反復讀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它的“大”。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
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真正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
最后,我又引導學生解決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找一找李四光是如何解開怪石之謎的,感受李四光從童年到青年到中年執著研究的可貴品質,并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模仿寫話等,解決了第三個問題,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反思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最大優點就是能夠以幾個關鍵問題統領全文的學習,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目標、有重點、有任務、有興趣,匯報起來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增加,每個孩子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學習熱情比較高。對本堂課的不足點我總結如下:
1、在讓學生說說“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里時,學生找到相關語句后,我就輕描淡寫地帶過了,沒有讓學生針對性的讀一讀,使得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還不夠深。
2、閱讀的針對性不強。課文讓學生反復在讀,但是學生雖然在讀,可我感覺他們只是在配合我,他們沒有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來。我現在想想,其實每一篇課文每一次讀的要求應該是不一樣的、如可以分:
1)解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
2)有感情地讀;
3)因為深入了解了課文,以情景讀來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這方面做的很欠缺、讓學生讀的有點不知所讀。
3、教學內容的設計還需再合理化。上課時感覺是在設計一個過程,好學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樣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學生偏離我的想法就會想方設法把他們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過程和我一樣了,我就覺得成功了。其實現在想想,這跟我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很有關系。
其實,我覺得語文課我們不管課怎么上,萬變不離其中,那就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教學任務,讓孩子學會、會學,只要圍繞著教學目標,不偏離學生的回答角度,其實跟著學生走、跟著孩子學也未嘗不可。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篇13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侯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多遍通讀了教材,認真鉆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從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明白了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老師說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想這么大的石頭“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而且連大人也說不清楚。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緊接著,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
(3)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在不斷地思索和解決疑問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精神。
因此,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最后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