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學設計與反思(精選3篇)
《西湖》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12個生字只識不寫。
3、認識一個多音字。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重點: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教學難點: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背誦古詩文:
1、論語三則
2、對詩《木蘭詩》中部分詩句;《敕勒歌》
3、春景詩(詞):
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
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二、背誦描寫西湖的詩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勝收。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詩人楊萬里來到凈慈寺送別好友林子方,寫下了--《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題林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三、導入語
這幾首古詩都是描寫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們要學習《6、西湖》(板書課題)。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來到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杭州,飽覽西湖美景。誰愿意來讀讀課題?
四、引導學生質疑或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設計1:同學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西湖,那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設計2:我們班有誰去過西湖?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吧!(學生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五、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散文,以優美的筆調和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秀麗的景色。讓我們趕快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去讀讀課文,去感受西湖獨特的美。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聯系上下文仔細想想。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表揚表現出色的同學。同時把學生圈出來的不易讀準的字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如:鑲嵌 碩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學生逐段初讀課文。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4、重點指導第二節中的長句: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5、重點指導第三節中的句子:(1)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綠樹叢中。(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6、學生讀完全文后,表揚學生能把課文讀通順了。教師配樂范讀課文。(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7、學生配樂朗讀全文。(獎勵西湖圖片。)
8、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剛才同學們讀課文讀得都非常認真投入,欣賞到西湖獨特的美。現在誰愿意來告訴大家,你覺得怎樣美?可以選擇文中語句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選擇讀課文)。
9、齊聲朗讀全文。
六、指導書寫
1、復習詞語。(出示詞語,讓學生讀一讀。)
2、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素 令(上下結構)
學生說說書寫要點,教師范寫。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 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具體描繪了西湖的主要景點。
三、教學難點:具體分析描繪西湖的主要景點的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
鑲嵌 掩映 悠揚 遠眺 層層疊疊
蕩漾 蔥綠 輕柔 圍繞 心曠神怡
二、學習課文,精讀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描寫。
2、交流優美的句、段,結合課件,采用手勢、配樂等方法指導學生深入地朗讀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抓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好看極了。”等句子,展示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遠 山巒 真像山水畫
湖面 猶如 銀 鏡
(2)第三自然段中:抓住“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明靜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課件,讓學生表演讀,小組內合作讀,挑戰讀,并學著來夸夸西湖的美等手段,進一步理解其意境。
板書:近 湖堤 就像綢帶
倒影 仿佛仙境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遠處,不時飄來悠揚的琴聲”等句子,出示圖畫,加以音樂,學生進行欣賞性朗讀,充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配樂,進一步賞讀和背誦本部分。(誰愿意背誦可以隨便站起來,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這一活動中。)
板書:夜 華燈 宛如 銀蛇
琴聲 悠揚
3、概括總結;齊讀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并進一步板書:是一顆明珠
四、總結全文,配樂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五、布置作業: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給家人聽;寫一段描寫家鄉的短文。
板書:
6、西 湖(是一顆明珠)
遠 山巒 真像 山水畫
湖面 猶如 銀鏡
近 湖堤 就像 綢帶
倒影 仿佛 仙境
夜 華燈 宛如 銀蛇
琴聲 悠揚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指導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二、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的措施和方法,借助課件資料和配樂,為學生創設情景。
三、教學難點:將音樂、畫面和文字融為一體,使學生充分地朗讀、感悟。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然后進行聽寫。
鑲嵌 掩映 悠揚 遠眺 層層疊疊
蕩漾 蔥綠 輕柔 圍繞 心曠神怡
二、朗讀品味
1、學生個別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形成閱讀期待。
2、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反復誦讀第二自然段,通過“綠、青、濃、淡”等詞語想象多彩秀美的畫面,體會“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的美妙意境。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3、學生自由讀、個別讀第三自然段,再欣賞課文插圖,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作者就是通過這些詞語把西湖景點描繪得逼真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反復練習朗讀,在讀中感受畫面描寫之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之準確。
4、播放舒緩優雅的音樂,教師范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學生傾聽,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集體討論解決之后,指導學生反復練讀。給學生配上音樂,讓學生的聲音與畫面、音樂融為一體,品味出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是如此美妙和迷人。
三、積累內化
引導學生背誦喜歡的段落,讓學生反復誦讀,漸漸領略“一山濃,一山淡”的美妙,綢帶“漂浮在碧水之上”的神奇,天上人間“全都溶化在月色里”的朦朧。讓學生在誦讀中充分感知語言的優美,領略文章的韻味。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受到感染。
四、遷移運用
1、口頭造句:
(1)讓學生弄清楚這些都是打比方的句子,每一句分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用來比作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有哪些共同之處。
(2)指導學生用“猶如、像、仿佛、宛如”口頭造句,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兩個詞來說。在小組里交流,全班交流時鼓勵下等生大膽發言并及時糾正、評價。
2、開展“詞語匯展”活動:老師說意思,學生根據意思猜謎語;也可以說一個詞的近義詞,讓學生猜;還可以指著圖中景物,讓學生用一個準確的詞來描繪一下。
教學反思:
本文運用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手法描寫了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色。用“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描繪出了湖面碧波千頃,湖水平靜柔美的姿態;用“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寫出了山巒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壯美靜態;“一群群白鷗飛掠過湖面”,湖水晃動著山巒、寶塔、樓臺、樹木的倩影,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像兩條綠色的綢帶,在碧水之中飄逸。這是作者描畫的西湖動態。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能體會作者以動靜結合的勾勒渲染,使西湖美景躍然紙上,讓讀者感覺到:在盈盈湖水中,遠山隱隱約約,孤山朦朦朧朧,若有若無,仿佛仙境一般。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這種自由、開放、多種形式的表達,能清楚地看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成長。沒有整個課堂的開放,就不會出現這種活力四射,個性充分張揚的教學效果。
白堤”、“蘇堤”、“小瀛洲”、“阮公墩”我認為很好讀,比較簡單,但學生讀錯的很多,只能反復領讀。
《西湖》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2
《西湖》教學反思
《西湖》這一課語言優美,詞匯豐富。四類字與二類字各有十個,文中還有11個注拼音的字。所以學生在讀通課文時遇到了不小的障礙。為此,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我先是領著學生把課文讀一遍,然后把一些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教學生讀了一遍,之后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分節讀課文時,學生基本能讀通課文了。文中難懂、難理解的詞句較多,為了分散難點,第一課時,我把一部分新詞隨著句子認讀,并理解。如學“素”,我出示了句子,讓學生先讀通句子,然后在語境理解字義。學生還是不能理解,我就讓學生查字典理解。而學“猶”“格”“般”“初”時,我讓學生把句中的“猶如”“格外”“一般”換一個詞來說一說,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詞,同時把這些句子讀好。這樣在課上,也就教了學生兩種解詞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過換詞來理解。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語感與閱讀理解能力會得到一點一點的提高。
教后感《西湖》教學反思
《西湖》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為了讓學生對西湖有更全面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更陶冶學生情操,我設計了“西湖簡介”、“西湖傳說”、“西湖詩詞”、“西湖景點”四個版塊,作為對課文學習的延伸。
教學本課時有以下幾點體會與收獲。
一、自主探究
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弘揚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的。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決問題。在與同伴的互助中學會合作。這樣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
在學習“西湖簡介”與“西湖傳說”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板塊來自學,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尋找答案。
在學習“西湖詩詞”與“西湖景點”時,我也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首古詩,自己喜歡的一個景點來朗讀,來自學。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思維得到了訓練,探究意識得到了發展。
二、學會合作
新課程理念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可以極大地促進師生、生生的互動與交往。實際上合作交流也是一種課程資源,在合作交流中,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特長。交流是認識升華的階段,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拓展思路,增長知識,啟迪智慧。合作能促進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悅,也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學習“西湖景點”時,我讓學生同桌一起學習一個景點,兩人一起讀,一起學習用導游的形式向大家介紹。這一過程,就是合作的過程,這樣,既可發揮學生間的互補作用,發展合作、交往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具有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自主能力,從而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奠定了基礎。
三、提高語文素養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處處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標。導入時,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來進行說話訓練,并進行背熟練習,注重積累。“西湖簡介”這一板塊,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讀懂的基礎上來填空。“西湖傳說”這一板塊,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的訓練。在學習“西湖詩詞”時,培養的是學生的朗讀能力。而“西湖景點”則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能力培養,學生既要讀懂文章,又要學會用語言來表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綜合能力。整堂課的學習都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后,還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體會、感想記錄在留言板上,課后還可以進行討論、學習,讓課堂又延伸到課外了
《西湖》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3
《西湖》這一課語言優美,詞匯豐富。四類字與二類字各有十個,文中還有11個注拼音的字。所以學生在讀通課文時遇到了不小的障礙。為此,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我先是領著學生把課文讀一遍,然后把一些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教學生讀了一遍,之后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分節讀課文時,學生基本能讀通課文了。文中難懂、難理解的詞句較多,為了分散難點,第一課時,我把一部分新詞隨著句子認讀,并理解。如學“素”,我出示了句子,讓學生先讀通句子,然后在語境理解字義。學生還是不能理解,我就讓學生查字典理解。而學“猶”“格”“般”“初”時,我讓學生把句中的“猶如”“格外”“一般”換一個詞來說一說,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詞,同時把這些句子讀好。這樣在課上,也就教了學生兩種解詞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過換詞來理解。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語感與閱讀理解能力會得到一點一點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