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通用16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上學時,讀到“陌頭楊柳黃金色”這樣的詩句,總覺得不可理解,以后經過細細觀察,才終于明白楊柳剛萌出的葉芽,遠望過去真是一片金黃。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觀察,觀察,再觀察”(巴甫洛夫語)的含義。人教版國標本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春天里的發現。因此,教學在本單元應盡力讓學生學會觀察,在觀察中有所發現。在語文園地之一,除了“讀讀認認”外,其他的環節都是緊緊圍繞著單元主題的。在教學設計中,我自然地圍繞主題把“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寬帶網”這幾個環節串聯起來(展示臺已分解穿插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牽引學生去探尋春的秘密,去領略春的絕世姿容。“讀讀認認”的設計看似為了扣上主題,拔高難度,但識用結合,既可以鞏固字詞,又可以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同時也升華了本次學習的主題──春天無處不在!
二、學習目標
1.積極地走進春天,尋找春天,領略春景,快樂地和同學交流對春天的新發現。
2.用上優美的詞語和有關句式贊美春天,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賞春聯、背春聯,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4.收集、展示與春天有關的信息資料,與同學共享快樂。
三、課前準備
1.課件:有相似特點的春天景物和春天美景音像(可自拍)以及有關春天的歌曲。
2.信息資料:春天的古詩、對聯,有關春的名著,關于春的成語以及有關花的詞語、詩詞、故事等。
3.把收集到的資料在教室里提前展示,欣賞名著,例《春日》(威廉·柯貝特)、《春日序曲》(陳敬容)、《春天吹著口哨》(劉湛秋)、《春》(朱自清)等。
4.了解春天里有哪些花。
5.組織春游,提醒學生要有所發現。
四、教學過程
(一)踏進春的大門
“冬天即將過去,春天還會遙遠嗎?”春天是一個多么令人神往的季節啊!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今天就讓我們睜大眼睛,敞開心扉,和春天來個約會。(出示課題)──搜索春的姿容。
那么,這春天的“一切”都悄悄地藏在哪里呢?
課件出示:春天在( )。
(校園里、人們臉上、公園里、山上、天空、田野、枝頭、教室里、水中……)
春天真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呀!
(二)欣賞春的美景
1.“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春天里萬物復蘇了,你在春天里發現了哪些景物在不斷變化著呢?
“出示:春天里,我發現( )在悄悄地變化著。
(1)自主思考。
(2)學生反饋,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陽光、小溪、樹枝、天空、田野、小草、春雨、花朵、春雷、人們的著裝、風箏……)
注:當學生思維枯竭時,可啟發學生從植物、動物、天氣變化以及人們的活動等方面來表述,教師也應分類板書。
2.是呀,春天的美景真如天上的星星,看不夠,說不完。春天就是一位大魔術師,把大地打扮得五彩繽紛。出示課件(春景音像)。
你瞧,所有的這些美景從冬天里走來,脫掉冬裝,悄悄換上了新衣裳,哪個小朋友有雙孫悟空的眼睛,已經觀察到它們變了。
出示:在( ),我發現( )在悄悄地變化著:( )。
(可從自然萬物的顏色變化、形狀變化、姿態變化以及活動變化等方面說。要特別表揚留心觀察,又有新發現的學生。)
3.觀察多仔細呀!把春天這個愛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害羞小姑娘給準確地找出來了。誰能用上優美的詞語來贊美春天的景物?
例:__________的陽光 __________的樹枝
(1)自主試填(口頭)。
(2)交流:(表揚用詞豐富、優美的學生,以帶動其他學生)
(3)讀一讀,再完成書中的“我會說”。
(4)自主選擇試說。例:春天來了,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
春天來了,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呀!
4.知道嗎?春天里,缺少的不是美的事物,而是發現美的眼睛。(出示課件)
(1)你看清了嗎?這些景物中,分別可以和誰成為好朋友。說說。(先出示燕子、銀杏葉、小河、蜻蜓等春景,再出示其相似物)
(2)再用上句式表達:__________像__________。
例:教師引說──春天來了,我驚喜地發現小燕子靈巧的尾巴在空中飛翔時像一把剪刀。
(3)觀察是創作的前提,善于觀察,我們就可以把兩種相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用特殊的語句──比喻句來表達。你還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或日常生活中找出來,用這種方式表達嗎?
小草像__________ 松鼠的尾巴像__________
柳條像__________ 泉水的聲音像__________
(三)吸收春天的養分
確實,在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好的。她如一位艷麗、嫵媚的女神,充滿誘人的魅力。千百年來,多少人為她寫過無數華章,留下過不少千古名句。
1.賞對聯,背對聯。
剛才我們說,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在空中飛翔時這把張開的剪刀就是在自由地裁剪著溫和的春風呢!
(1)出示:“紫燕剪春風”。
(2)再出示:“黃鶯鳴翠柳!”讀一讀。
(3)簡介對聯特色:例──紫燕對黃鶯、剪對鳴、春風對翠柳。
(4)出示:“讀讀背背”中另外三幅對聯。
(5)試說__________對__________。
(6)解釋對聯:學生試解,教師再補充。
(7)對對聯,填對聯,背對聯。
2.文人墨客們不僅用對聯贊美春天,還喜歡用簡練的詩歌來描寫、贊美春天。
(1)我們學過的春天的古詩有:《春曉》、《草》、《絕句》兩首、《住新市徐公店》等。
(2)你還知道哪些古詩也是描寫春景的?能試背幾首嗎?
(《詠柳》、《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憶江南》、《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春日》……)
3.春天還藏在許多的名人名著中,你可以去找幾句自己喜歡的句子摘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四)聚焦春的靈魂
花是春天的靈魂。如果說一派生機的春天少了千姿百態、姹紫嫣紅的鮮花,還能叫春天嗎?赤橙黃綠青藍紫,鮮花以其絢麗嫵媚的色彩裝點著美好的春天,所以我們尋找春天時,一定要給鮮花一個大大的特寫鏡頭。
1.播放學生帶來的花卉光碟和圖片。
2.交流城市的市花:主要城市和學生想了解的城市。
3.簡單交流花的用處:饋贈、藥用、欣賞等。
4.欣賞有關花的詩詞(《江畔獨步尋花》等)、美文(節選)。
(五)描摹春的姿容
面對著千姿百態、色彩紛呈的春天美景,欣賞著作家們如此優美的詩句,我發現許多同學都想躍躍欲試:我也要用筆寫下我對春天的發現。不過,在寫之前要闖一下關。
1.出示“讀讀認認”。
(1)自主識字:①書中利用什么規律教我們識字?
②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
③給新字組更多的詞。
(2)交流反饋,教師板書擴詞。
(3)用各種方式鞏固生字。
(4)選其中的一個或兩個詞語說一句話,要和春天有一定的關聯。
2.多能干呀!一個個僵硬、呆板的詞語,經過同學們的創作,變成了一句句鮮活、精彩的話語。我們不僅要會用嘴巴說春天,還要把我們可愛的春姑娘用筆給“畫”出來。不是美術課的“畫畫”,而是在作文里“畫”出春姑娘。
(1)寫前簡單指導。
出示第一課《找春天》第八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
①你可以寫下眼睛看到的春天:花開了,草長了,水清了,人們出來活動了……
②你可以寫下耳朵聽到的春天:泉水丁冬,青蛙叫了,雷聲響了……還有各種動植物們在悄悄地講著春天的故事呢!只要用心聽。
③你可以寫下聞到的春天:花的香味、泥土的芬芳、小草的清香、雨后空氣的清新、田野里農民伯伯汗水的味道……
④你可以寫下用身體觸摸到的春天:風暖了,水涼涼的,放飛風箏,葉子嫩嫩的,雨是柔柔的?.
⑤你還可以用大腦想象春天:如你可以把周圍的景物想象成我們身邊的伙伴,讓它們一樣會哭會笑、會唱會跳……
(2)學生執筆描繪,教師傾情指導。
(3)賞析佳作,展示佳作。
(六)應對春的考驗
師生集體討論設計本次的課后作業題,任選一至兩題完成。例:
1.寫出10個以上有關春的成語。
2.背誦一至兩首有關春的課外古詩。
3.收集、背誦春聯。
4.根據自己的作文畫一幅插圖。
5.收集有關城市市花的資料。
板書
搜索春的姿容
植物──( )的柳枝( )的小草( )的花朵……
動物──( )的青蛙( )的小鳥( )的松鼠……
天氣變化──( )的春雷( )的天空( )的陽光……
人們的活動──放風箏、春游、忙農活、采野菜
……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以家鄉景物為內容進行口語交際,要講清景物的特點,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
2、寫出家鄉景物的特點,并展開豐富的想象。
3、能自己發現一些詞語的特點,積累由意思相反的單音節詞組成的詞語。
4、積累量詞和成語。會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5、學習在閱讀中積累語言,隨時記錄。
教學重點
1、以家鄉景物為內容進行口語交際,要講清景物的特點,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
2、積累量詞和成語。會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教學準備
1、搜集家鄉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寫大自然美麗景色的文章。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一、談話引入。
我們家鄉有著聞名中外的風景名勝。看課件說說景區的名字。(南雁蕩山、北雁蕩山、敖江南幾、溫州楠溪江、溫州中山公園、金鄉海口、文成銅鈴山、泰順原始森林、瑞安玉海樓、洞頭的海霞女子民兵營……)
家鄉的一山一水總關情。比如小河、小溪、小山、小嶺等。你想講講哪座山,哪條河呢?
家鄉的大街小巷一定是咱們生活和休閑的好地方。你想講講哪條街道呢?
你也可以介紹家鄉一年四季的變化。
你知道哪些在你看來很有特點,很吸引你的地方景物?如果有人請你當導游,你最想介紹哪一處呢?
二、明確要求。
1.講清你介紹的這處風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點,你打算從幾個方面介紹,怎么介紹?要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
2.口頭填空:我介紹的是,那里。我打算從、等幾個方面來介紹。我要用的順序把它們串聯起來。
3.指名學生說說填空,老師引導。注意傾聽,構思。
4、指名個別上臺介紹。要求:如有小朋友提問,應耐心解答他們的提問。認真聽別人講,可以補充,可以提問題。
三、小組介紹。
1.小組互相介紹,提問,解答。
2.推選一位同學上臺介紹。
四、全班交流。
1.學生介紹時,其他人點評或提問。學生介紹后,其他同學可以點評。點評從幾個方面進行:是否按照填空的幾個方面來講。用詞是否恰當,語句是否連貫,特點是否講清楚,段落是否有序。
2.評出最佳口才獎、最佳風度獎、最具吸引力的風景獎。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際。
請父母或其他長輩介紹一處家鄉景物。
自己向父母介紹一處家鄉景物。
要求:
1.語言完整、通順、盡量做到生動。
2.講得有一定順序。
3.重點段落要講具體,講明白。
教學過程(第2.3課時)
習作
一、導入,激發興趣
1.家鄉的一草一木無不洋溢著我們的自豪和對家鄉深深的愛。在和同學互相介紹家鄉的景物時,你一定也得到了一些啟發,你打算怎樣介紹呢?
生:要把家鄉介紹得吸引人。
生:要充滿感情,讓別人也喜歡我們的家鄉。
生:還要說出景物的特點,讓他們印象深刻。
二、指導寫法
那怎樣才能把景物介紹得吸引人呢?老師有幾個小小的秘訣。
1.尋找景物的特點。
(1)先想一想準備介紹哪些景物。
學生互相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校園里的奇形怪狀的樹,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2)說說你要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3)、完成表格。
什么地方什么景物景物特點
(把介紹的目標鎖定。為以后的作文做好提綱。)
2.展開想象的翅膀。
出示例句:
(1)讀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想象的妙處。
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
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你讀了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象看到了水的美麗。
生:句子寫得很美,把我吸引住了。
生:他們都寫進自己的想象。
師:是啊,想象能把我們帶入一個美妙的世界,其實你也能做到。咱們來試一試。師:是啊,想象能把我們帶入一個美妙的世界,其實你也能做到。咱們來試一試。
(2)小片段仿寫:出示一棵大樹的照片,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大樹寫具體。
(在具體的一項事物中,讓學生能學以致用)
(3)評議交流。在交流中體會寫法。
三、學生寫作
掌握了這么多的本領,我們能寫好我們的家鄉。我們先想好寫哪幾處景物,再想一想景物的特點,然后展開想象把景物寫具體寫清楚。別忘了還要取個好題目呢!
四、交流評議。
1.學生上臺讀作文,師生共同評議。在交流中滲透按一定的順序寫,有條理地表達。
2.同學們,在交流中大家一定又有一些新的想法了,現在老師還要告訴你們第三個秘訣,那就是多修改。一會兒就請大家互相來修改修改作文。我們要頒發“火眼金睛獎”。課件演示孫悟空翻著筋斗云頒發“火眼金睛獎”。
3.在修改以后頒發“火眼金睛獎”。
4.學生謄寫習作,請大家評出最佳創作獎,最佳文才獎、和進步獎。
(用評獎的形式來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在快樂進取的氛圍中學習。)
五、板書設計
我的家鄉
尋找景物的特點
展開想象的翅膀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培養觀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過的游戲說出來,互相交流,學習詢問。
3、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4、培養游戲時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分工能力。
教學重點:
交流自己做過的一游戲怎樣有趣,是怎樣做的。
教學難點:
清楚有序地表達游戲過程和規則。
教學準備:
“貼鼻子”游戲的鼻子和頭像。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小朋友們,有一個小朋友太粗心,不小心弄丟了自己的鼻子!那可怎么辦呢?你們趕緊來幫幫他吧!”
挑選幾個孩子來玩“貼鼻子”的游戲。
(二)游戲入手,教學討論方法。
1、你喜歡這個“貼鼻子”的游戲嗎?
2、請貼的小朋友談談他貼時的感受。
(看也看不見,聽見小朋友的叫聲很著急,以為自己貼對了可還是貼錯了位子,把他變成了小怪人……)
3、請在下面看的小朋友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大聲的叫提醒他,可是他偏偏看不到,我可著急了!最后又覺得很好笑……)
4、小組討論一下,想想該怎么象沒玩過的人介紹“貼鼻子”游戲呢?
提供方法:如可以先講規則再談談自己的感受;先講講自己為什么喜歡再介紹規則;可以談談其他人的感受等等。
5、交流討論
學生點評。
6、總結過渡
介紹一個有趣的游戲,可以先說說這個游怎么玩,再說說自己在游戲中的心情怎樣?還可以講講它帶給大家的樂趣。這樣,才能讓沒有玩過的人也覺得它很有趣。
(三)看圖擴展說話
1、在圖上看到了哪幾種游戲,哪個是你熟悉的?哪個是你不熟悉的?
你平時還做哪些游戲呢?
2、自由地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游戲來介紹給大家。(拍三拍、貼鼻子、捉迷藏、老鷹抓小雞等)
3、自由小組討論。
4、交流
(1)學生選擇“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各種游戲介紹給大家。
(2)學生組織評論
5、評選最有趣的游戲!
1)、各小組推薦一個最有趣的游戲,代表介紹,其他成員補充。
2)、評價:這么多的游戲當中你最想玩哪幾種呢?為什么?
(四)總結延伸
1、各代表做為自己游戲的組織者,在操場上“擺攤設點”組織同學做游戲。
2、其他同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游戲參與。(最好玩自己不熟悉的游戲)
3、操場上自由活動。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
2.學習排比這一修辭手法,交流體會排比句的特點與作用。
3.了解分號的作用,學習正確使用分號。
4.了解路牌的拼音特點,能用拼音正確拼寫地名和人名。
5.背誦古詩《過故人莊》,感受田園生活的恬靜與美好。
重點難點
1.掌握閱讀的方法,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
2.掌握排比這一修辭手法,并進行仿寫。
3.想象《過故人莊》一詩所描繪的畫面,體會其表達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本單元的課文,學會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
2.體會排比句的特點和作用,學寫排比句。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能從文章的內容聯想到更多,能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
2.了解排比這一修辭手法,賞析相關例句。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教師提示閱讀方法,激趣導入。
#教案# 導語:同學們,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它能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放松我們的身心,陶冶我們的情操。我們不僅要樂讀,還要善讀。怎樣做到善讀呢?那就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我們在閱讀時不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還要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激發創造力。
2.以課文《草原》和《丁香結》為例,教導方法。
(1)閱讀的時候,要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
明確: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首先要讀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再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想開去。比如閱讀宗璞的《丁香結》,讀懂這篇課文后,我們了解到課文寫了丁香花的顏色、形貌、氣味和姿態,就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梔子花,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有哪些顏色,有什么氣味等。
(2)閱讀的時候,還要能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更多。
明確: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的是多方面的,可以結合文章的體裁、抒發的情感、運用的寫法來聯想,也可以進行移情分析,來拓展聯想的廣度和深度。比如,閱讀老舍的《草原》,我們可以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寫草原的作品;讀懂了課文中主客聚會的歡樂場景,可以想想如果自己置身于這個場景中會怎樣;理解了寫景時融入感受的方法,可以想到在今后的習作中運用。
3.學生分組自主交流,小組推選代表在班級匯報交流成果。
交流示例:比如我在讀《丁香結》這篇文章時,我就想到了我挺喜歡的一種花——桂花。我喜歡桂花最主要的原因是桂花香甜了我們的生活。每當桂花盛開的時候,家鄉的空氣中處處都彌漫著一陣陣芳香,讓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無窮。我喜歡桂花的另一個原因是桂花樸實無華。這主要表現在桂花很小,總是隱藏在樹葉當中,從不招搖,卻默默地散發出馥郁的清香。我還從作者描寫丁香的方法中受到啟示。假如我要寫桂花,我也會寫幾處不同地方的桂花,如家鄉的桂花、學校的桂花和馬路邊的桂花。它們不管是外形,還是給人的感受都會有一些差別。寫桂花時,我會從花的形貌、色彩、姿態、氣味等多個方面去展現桂花的魅力。
4.教師小結。
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交流匯報,我真是十分佩服,大家竟然有這么多獨到的發現,可見大家仔細閱讀了,認真思考了,積極交流了。當然,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充分運用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方法,收獲更多的知識。
二、詞句段運用(一)。
1.自然過渡,引出排比句。
過渡:經過“交流平臺”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閱讀時要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并掌握了“想開去”的方法,現在我們再來學習一種句式——排比句。我先給大家讀讀我喜歡的幾個排比句吧!
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我是愛情的向導,是精神的美酒,是心靈的佳肴。
我給詩人以靈感,我為畫家指南,我是音樂家的教員。
2.學生討論排比句的作用、特點。
預設:由剛才教師讀出的例句自然過渡到對排比句的作用和特點的學習,引導學生說說他們聽完上面兩個句子的感受。如:
生1:我覺得排比句更順口、更流利,而且幾個分句的句式、結構幾乎一樣。
生2:我感覺排比句聽起來更優美、更有氣勢一些。
生3:排比句更能表現作者對花和美的贊美。
教師小結:排比句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運用排比可以使語言結構整齊勻稱,韻律鏗鏘有力,增加語言的形式美和音律美。
3.學生自讀課本上的例句,具體體會排比句的特點。
4.教師拓展一些例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排比句在不同語境中的作用。(課件出示例句)
A.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深沉和寬廣。
B.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C.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D.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大嫂為幫助志愿軍失去了她的雙腳;我們也不會忘記,朝鮮大娘為了保護志愿軍,失去了她的孫子;我們更不會忘記,朝鮮小姑娘為了營救志愿軍,失去了她的媽媽。
思考:這四個排比句的內容有什么不同?從中可見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第一句是寫人,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形象刻畫得細致感人。第二句是寫景,用排比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形象生動。第三句是說理,用排比說理,可將道理說得充分透徹。第四句是抒情,用排比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
5.仿寫排比句。
過渡:原來排比句有這么多作用啊!如果我們能寫出精彩的排比句,那么對我們寫作文肯定很有幫助。下面,就請同學們也試著寫幾個排比句吧!寫的時候要注意準確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
6.指名朗讀所寫的排比句,寫得好的句子,教師可抄寫在黑板上,師生共同欣賞一下。
三、課堂回顧。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交流了一種提升閱讀水平的好方法——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還欣賞了許多精彩的排比句,感受到了文字與修辭的魅力。大家的表現非常好,尤其是小組交流的環節,同學們展示了積極的合作意識,每個小組都歸納得很豐富、很精彩。這同時也說明大家在平時的閱讀和學習中真正用了心,這個習慣還請大家一直保持下去,好嗎?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運用本課掌握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一篇課文,將自己所想到的說給同學聽。
(2)學生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排比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分號的作用,學習正確運用分號。
2.了解路牌的拼音特點,能用拼音正確拼寫地名和人名。
3.學習古詩《過故人莊》,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優美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珍惜友誼的美好情感。
4.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什么時候該用分號,什么時候不用分號,避免濫用。
2.學會用拼音正確拼寫地名和人名。
3.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詞句段運用(二)。
1.承接上節課的內容,自然過渡到分號的學習。
#教案#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排比句,還進行了仿寫。大家寫的句子還在嗎?請大家再拿出來讀一讀。我來問問大家,有人在句中使用分號了嗎?(如果有學生舉手,請他說一說為什么用分號。)大家再看看課本上的三組例句,會發現在第二組句子中,描述漓江的水時,使用了分號,而在其他兩個句子中沒有使用。它們都是排比句,為什么有的用分號,有的不用呢?我們今天就來學學分號的用法。
2.引導學生結合例句體會分號的作用。
(1)了解停頓,學會朗讀。
過渡:分號和頓號、逗號一樣,是句內停頓符號,但又不太一樣,我們可以用數學上的大于號來表示它們在標明句子內部停頓的層次關系:分號>逗號>頓號。現在請同學們讀讀下面的句子,讀好頓號、逗號、分號不一樣的停頓。(出示課件)
①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②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引來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
小結:同學們剛才讀得非常正確,分號是句內最長的停頓,表示復句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什么是并列分句呢?簡單點說,如果一個比較長的句子是由兩個或更多的小句子組合而成,這些小句子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它們就叫并列分句。如上面的第一個例句,在第一句話中,有兩個分句,而這兩個分句分別是由兩個結構相同、意思相近的小句子組成的,它們就是并列分句。分析第二句話也是如此。
(2)走近分號,了解分號的作用。
過渡:那么,在哪些情況下用分號呢?我們再來看看下面的幾個例句,大家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出示課件)
①太陽曬著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里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里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有冷有熱,才能流動,成為風。
②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
③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
明確:當我們進行不同事物間同類狀況的類比時,可以用分號;當我們描寫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時,也可以用分號。可見,一般用逗號無法表達清楚句中并列分句關系的,都可以用分號。
3.結合實例,懂得不能濫用分號。
(出示課件)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閑地在街上溜達。
明確:這句話中冒號后的五個小分句是并列關系,但很簡單,所以不用分號而用逗號。可見,分號是比逗號稍大的句中停頓的標志,一般分句中沒有使用過逗號的,分句之間不必用分號,用逗號就可以了。
4.用法小結,鞏固積累。
(1)讓學生小結分號的用法。
(2)出示《分號歌》,巧記分號的用法。
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緊相連。如用逗號隔不開,可用分號站中間。
二、詞句段運用(三)。
1.談話引入。
過渡:同學們,在等公共汽車的時候,你們是否注意過馬路邊的路牌?那些路牌上的地名你們是否認識呢?不認識也沒關系,因為路牌上都標注了拼音。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怎樣用拼音正確拼寫地名和人名。
2.教師課件出示課本上的路牌圖片,學生觀察后交流地名的拼音特點。
預設:路牌在生活中較常見,是學生熟悉的事物,在觀察的時候教師要提示學生觀察的重點是地名中的拼音標注。學生交流示例:
生1:這些路牌中有些漢字我不認識,但是借助拼音我知道它怎么讀。
生2:我發現這些地名的拼音都是大寫,并且都沒有標注聲調。
生3:這些地名中有的拼音是連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寫的,也有的是分兩部分來寫的。
3.教師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掌握給地名和人名標注拼音的方法,學生交流學習。
過渡: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了地名在標注拼音時有一些特別之處,其實《漢語拼音方案》中對中國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標注做了明確的規定。大家讀一讀下面的資料,然后自主交流體會。
《漢語拼音方案》中對中國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標注均做了明確的規定。具體如下:
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節選):(1)地名拼寫按普通話語音標調,特殊情況可不標調。(2)地名中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分段寫的,每段第一個字母大寫,其余字母小寫。特殊情況可全部大寫。(3)凡以ɑ、o、e開頭的非第一音節,在ɑ、o、e前用隔音符號“’”隔開。如:西安(Xī’ān)。(4)由專名和通名構成的地名,原則上專名與通名要分寫。如:舟山/群島(ZhōushānQúndǎo),松花/江(Sōnɡhuā Jiānɡ)。(5)專名或通名中的修飾、限定成分,單音節的與其相關部分連寫,雙音節和多音節的與其相關部分分寫。如:西遼/河(XīliáoHé),潮白/新河(CháobáiXīnhé),北雁蕩/山(BěiyàndànɡShān)。(6)自然村鎮名稱不區分專名和通名,各音節連寫。如:龍王集(Lónɡwánɡjí),南王家蕩(Nánwánɡjiādànɡ)。(7)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人名中的姓和名連寫。如:張之洞/路(ZhānɡzhīdònɡLù)。(8)地名中的數字一般用拼音書寫。如:五指山(WǔzhǐShān)。(9)地名中的代碼和街巷名稱中的序數詞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1718峰(1718Fēng),二馬路(2Mǎlù)。
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節選):(1)正式的漢語人名由姓和名兩個部分組成。姓和名分寫,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間用空格分開。復姓連寫。姓和名的開頭字母大寫。如:王芳(WánɡFānɡ),歐陽文(ōuyánɡWén)。(2)由雙姓組合(并列姓氏)作為姓氏部分,雙姓中間加連接號,每個姓氏開頭字母大寫。如:劉楊帆(LiúYánɡFān)。(3)筆名、字(或號)、藝名、法名、代稱、技名、帝王名號等,按正式人名寫法拼寫。如:魯迅(筆名)(LǔXùn),蓋叫天(藝名)(GàiJiàotiān)。(4)國際體育比賽等場合,人名可以縮寫。漢語人名的縮寫,姓全寫,首字母大寫或每個字母大寫,名取每個漢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寫,后面加小圓點,聲調符號可以省略。如:李小龍(LǐXiǎolónɡ,縮寫為LiX.L.或LIX.L.)。(5)公民護照上的人名,可以把姓和名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寫,雙姓之間可以不加連接號,聲調符號、隔音符號可以省略。如:劉暢(LiúChànɡ,拼寫為LIUCHANG)。
4.教師總結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
小結:用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除了掌握相關的拼寫規則外,還要注意多留心觀察周圍的相關事物,這樣便于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加深理解。
三、日積月累。
1.激趣導入,引發興趣。
#教案# 導語:在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雖然詩里作者在訴說“愁”,卻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靜謐的日暮圖景。孟浩然是有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在他的筆下,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顯得格外可親。“一切景語皆情語”,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他的詩作,首先請同學們看看下面的圖畫。
(1)欣賞圖片。出示畫面:茂密的樹林把整個村莊圍繞,隱隱約約的群山在遠處蜿蜒起伏。
(2)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再說說自己的感受,重點描述出農家生活環境的安寧悠閑。
2.研讀詩句,感悟詩情。
(1)學生自讀《過故人莊》,借助字典掃除障礙,讀通詩句。教師出示課件,講解難理解的字。
[過]拜訪。[具]準備,置辦。[合]環繞。
[郭]古代城墻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軒]窗戶。
[場圃]場,打谷場、稻場;圃,菜園。[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
(2)朗讀理解,相互交流。
①自讀感悟,嘗試說說詩句的意思。②小組交流,說說詩句的意思,相互質疑問難。
③班級交流,質疑解難。(課件出示思考題,師生互動)
A.讀了此詩,你知道它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嗎?(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請,來到鄉村做客。)
B.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詩人與老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主人準備好豐盛的飯菜邀請“我”,“我們”約好明年再來喝酒、賞菊。)
C.鄉村的風景如何?給你怎樣的感覺?(風景優美,有綠樹、青山、莊稼地。給人幽靜、淳樸的感覺。)
D.看看課本上的插圖,發揮你的想象,說一說詩人和老朋友會聊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如:今年的農事如何,家人的身體情況,平時的趣事,等等。)
E.從最后一句可以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感情?(依依不舍,不忍離去。)
預設:因為在本單元《古詩詞三首》的學習中,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賞析古詩的方法,所以在講解這首詩時可簡單處理,以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3)想象畫面,帶著作者的感受朗讀古詩。(指名讀,男女生、師生合作等形式朗讀。)
(4)背誦古詩。
3.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1)搜集孟浩然的其他名句、名篇。
(2)搜集其他田園詩。田園詩積累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晚春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四、課堂回顧。
教師總結教學內容。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過的游戲說出來,互相交流,學習詢問。
二、教材說明
這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說“有趣的游戲”。圖上畫了三種游戲:老鷹捉小雞、貼鼻子、丟手帕。教材用圖上小朋友的人數提示學生游戲指的是兩人以上的集體娛樂活動;從圖上小朋友的神情讓學生覺得這些游戲多么有趣,激發他們把自己做過的游戲介紹給同學,同時向別人學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戲。
教學重點是交流一些游戲怎樣有趣,是怎樣做的。
三、教學過程
1看圖激趣。
(1)談話: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戲?這些游戲你玩過嗎,你還做過哪些游戲?(板書學生說到的游戲名稱)
(2)揭示話題,思考:你覺得哪些游戲最有趣?
2以圖為例,指導說“怎么有趣”。
(1)《老鷹捉小雞》有趣嗎,怎樣有趣?(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出游戲的趣味。)
(2)《貼鼻子》游戲怎么做的?你做過嗎?把自己做的情形說一說。
(3)小結:告訴別人游戲怎么有趣,可以講做法,可以講在做的過程中自己的感覺,也可以講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游戲怎么有趣,對自己不熟悉的游戲也可以問問同學是怎么做的。
再推選代表把一個最有趣的游戲介紹給全班。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繼續詢問,再評選出最有趣的幾個游戲在課下做一做。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五、學生發言舉例
“貼鼻子”就是蒙上眼睛從遠處走到畫板前,給畫上的人貼上一個鼻子。這個游戲很有趣,常常會鬧出笑話。有一次輪到我貼了。蒙眼之前,我瞄準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覺得肯定能貼好。結果,鼻子剛貼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來。我睜開眼睛一看,原來鼻子被我貼到了額頭上,成了一個怪人。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6
從讀到賞,再到拓展延伸,本節課的教學遵從了教學應循序漸進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將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堂課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該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學生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魅力。學生在感知、體驗,思索,理解的同時,也體驗到學習和生活的樂趣。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以點代面,通過識字加油站認識生活中的新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時時識新字,處處認新詞。
2、學會把詞語寫得更具體,從詞語中感受春天的美、體會美、贊美美。
3、體會同樣的句子讀法不同,表達的重點也不同。學會根據句子所描述的意思讀句子。
4、熟讀并背誦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培養學生閱讀和積累古詩的興趣。從古詩中感受草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的生命力。
5、學生學會閱讀《筍芽兒》,繼續培養學生愛閱讀、愛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聯系生活實際引入新課。
(1)出示生活中的湖心亭、管理處、餐廳、咨詢室、廁所、寶塔,問問孩子們熟悉嗎?
(2)孩子們想去玩嗎?想去玩的有一個要求,必須要通過闖關,闖過關了才能去玩。
2、識字闖關。
(1)你們認識這些招牌上的字嗎?把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借助拼音,通過拼、讀、記的方法識生字。
(3)同桌讀一讀,看誰更厲害。
(4)討論識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
3、旅游闖關
(1)師: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把生字認熟了,通過了闖關。下面我們去旅游了。
(2)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來到旅游地,學生讀。來到湖心亭,孩子們就讀“湖心亭”,來到廁所,孩子們就讀“廁所”,來到咨詢處,孩子們就讀“咨詢處”。
(3)繼續參觀,進入書上沒有的旅游景點,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圖上的信息,再借助拼音,學學上面的生字。
4、拓展。
師:孩子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識字,你們平坦都喜歡哪些地方識字?你已經在課外認識了哪些生字?
學生交流。
學生匯報。
教師總結表揚。
二、字詞句運用
1、師:孩子們,你們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了嗎?是否已經體會到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了?
2、說說春天是什么樣子的?
(1)同桌交流。
(2)舉手匯報。
(3)全班交流。
3、學生補充詞語。
的天空的陽光的田野
的微風的柳條的草坪
4、請學生將自己填的向全班同學交流匯報。
5、讀一讀,邊讀邊想象詞語里填的關于春天的景象。
三、我會讀句子。
1、不同的句子,讀法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
2、給出例句:
種子睡在松軟的泥土里。
(1)什么睡在松軟的泥土里?這應該怎么讀?
(2)孩子們練讀。
(3)指導學生讀的技巧,即這里是在強調種子,所以種子應該重讀,再讓孩子們讀一讀。
(4)根據提示:種子睡在哪里?種子睡在什么樣的泥土里?這又應該怎么讀呢?
(5)學生練習讀。
(6)請學生匯報讀。
(7)師范讀。
3、我們也試試。
我愛我美麗的'家鄉。
想一想這句話有哪些讀法?
大家試一試。
請同學示范讀。
四、師總結。
第2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示新課。
1、小朋友們,春天來了,我們發現了春天新長出的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鉆出頭來。現在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2、教師揭題。
二、初讀感悟,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
三、學習古詩,感知詩意。
1、自由讀詩。畫出朗讀節奏。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再自由讀詩,了解詩歌大致的意思。
3、出示教學掛圖,學生觀察。
4、小組討論后匯報。
(1)離離原上草遼闊的大地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
(2)多媒體展示遼闊草原。看到后你的感受怎樣?(驚訝,舒服,心曠神怡。)讀出你的感受。
(3)一歲一枯榮出示春、夏、秋、冬草圖,讓學生講兩幅圖的不同理解詩意。
(4)教師小結:一歲一枯榮是大自然的規律。大家看的這枯榮圖有什么認識請讀出來。
(5)看春秋草圖理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6)教師小結:讀到此句詩時,大家的心中對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覺,說一說。它們無情摧殘小草,枯萎衰敗,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復了生機。
5、師點撥:此時,你最想對小草說些什么呢?(小草的生命力真頑強啊!)
6、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怎樣讀?
(體會到了作者對小草的贊美、喜愛。第三句“野火燒不盡”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小草的頑強,“燒不盡”讀重音;第四句“春風吹又生”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生”讀重音。)
7、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8、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
五、書寫提示。
1、觀察田字格里的底、原、處、遞的寫法。
2、提示同學們在寫這幾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3、學生進行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4、歸納:你還見過哪些字與這些字的占格和寫法都有相似之處的,舉例說一說,并寫一寫。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8
【我的發現】
我會寫反義詞。
始──( ) 強──( ) 勝──( ) 動──( )
進──( ) 攻──( ) 寬──( ) 善──( )
【日積月累】
我會填。
一首歌曲,一身羽毛,一對翅膀,一幅畫面,一陣微風,一眼清泉,一束金光,一串珍珠。
我還會填。
一( )青山 一( )大河 一( )葡萄
一( )明月 一( )日記 一( )鋼琴
讀讀背背。
再送幾個四字詞語,好好記喲!
花紅柳綠 春光明媚 鳥語花香 萬紫千紅
依山傍水 山青水秀 碧波蕩漾 晨光熹微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要求會認的字,讀準字音,了解字義。會寫本課的7個生字,做到工整美觀,結構合理,能夠運用所學漢字組詞,造句。
2.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成熟的水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會直接從樹上落下來。
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咕咚》,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聯系生活實際,感知兔子沒有經過自己的驗證就被所謂的“咕咚”嚇到了的故事,領悟盲目跟從的后果。
4.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方法識記12個會認字,7個會寫字。
【教學難點】
掌握遇事要勇于探索、追求事實的原則。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字卡、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隨文識字,理解字詞大意。
3.知道什么是“咕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通過講關于牛頓的“蘋果落地”的故事,引出新課。
2.教師也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引出本課內容,如:先講“咕咚”這個故事,讓大家初步有個印象,再講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內容。
1.教師泛讀,學生聽朗讀技巧并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2.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并對照生字表,在課文中圈出本課生字詞,并朗讀熟練。
3.檢查自讀情況,可以展開賽讀,教師指導學生讀錯的字音和句子,初步讓學生了解朗讀課文的技巧。
4.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三、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教學。
1.教師重點指導讀準下面幾個字的讀音:“熟”是翹舌音,“咚、命、領”是后鼻音。“野”是整體認讀音節的字。
2.本課生字較少,識記時,可以發揮小組互助學習的優勢,讓學生根據偏旁、結合字義記憶字形。“嚇”是形聲字,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
3.本課要求會寫的字,“象”和“家”是形近字。“羊”是獨體字,寫的時候注意整體結構,要美觀,注意寫字姿勢。
4.可以用下面的方法鞏固識字。
(1)同學之間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認識。
(2)游戲鞏固:從“我會認”和“我會寫”的生字中,選擇幾個,分組進行組詞比賽,哪組組詞多,哪組獲勝。
四、理解課文。
1.初讀課文,了解什么是“咕咚”。一個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發出的聲音。
2.課下熟讀課文內容,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課件)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小朋友們初步掌握了《咕咚》這篇課文的內容,認識了一些新字,新詞,初步了解了“咕咚”其實是一個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發出的聲音。
【板書設計】
20咕咚
咕咚--聲音
木瓜掉進湖里發出的聲音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圍繞“難忘的‘第一次’”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能抓住重點,內容要真實,敘事要具體,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聽他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尊重對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根據習作提示,從三個內容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圍繞所選內容的寫作要點分段表達,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課前準備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經第一次做過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經過敘述清楚,能談談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啟示。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是不是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但無論怎樣,都是令我們難忘的第一次。你經歷過的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難忘呢?就請你把它從記憶的深處挖掘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二、充分準備
想:1.回憶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經過。
2.想想這件事發生時的真實感受,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說:1.練習把事情的經過說得完整有條理。
2.練習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說得簡單、精煉。
3.練習有感情地敘述“難忘的第一次”
三、小組演練
1.在小組中練習敘述“難忘的第一次”,請小組同學就表達內容、語言、語氣、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見,敘述者要和提意見的同學有交流。
2.吸納同學們的意見,重新組織說話內容和語言。
四、班內交流
1.每組抽簽確定一名講述者輪流到前面講述。
2.全班同學參與評價內容、情感、表達,糾正語病,也可以向發言的同學提出問題。
3.講述者要及時、得體地應對同學們的意見、建議和提問。
五、總結點撥
1.小組討論:要把“難忘的第一次”說好,該注意些什么。
2.教師點撥性小結(針對同學們的表現肯定好的見解,補充沒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議。)
3.學生結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組合發言內容,練習表述清楚。
第二、三課時(習作)
一、明確要求
1、自讀本次習作要求,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2、指名說說自己選定的內容及選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在交流中自然總結出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
二、習作指導
1.回想我們學過的、讀過的含義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樣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的。(可翻閱手頭資料)
2.同桌交流:準備用哪種表達方法敘述清楚要表達的內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簡要談談自己的習作設想或習作結構,教師和同學著情評議,讓其他同學得到借鑒。(習作指導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學生書寫習作草稿,教師巡回提示、指導。
四、習作欣賞
1.自主到前面朗讀自己的作文,并試著說出自己習作的優點,大家參與評議。
2.教師推薦巡回檢查時發現的精彩語段,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3.學生自愿組合,互相尋找作文中的精彩之處。
五、習作修改
1.出示一段習作內容,集體修改。
2.回憶常規修改內容,根據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在草稿上完成習作修改,要注意到錯別字、不合適的標點、不通順的語句等。
3.改完后謄抄到習作本上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調動各種感官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2.學會運用詞語描繪畫面,激發想象力。
3.掌握在橫格中書寫鋼筆字的要領,把握字與字、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培養提筆練字的好習慣。
4.誦讀古詩,理解詩意,積累寫景的古詩詞名句。
教學重點
1.根據詞語想象畫面,并能生動地描述畫面。
2.積累寫景的古詩,感受詩中的風景之美,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調動各種感官感受文章的魅力。
2.理解詞語的含義,并能根據詞語想象畫面。
教學重難點:
1.把握全身心投入課文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用幾個詞語組織畫面,并能生動地描述。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教師出示錢塘潮的圖片,播放流水聲、蟲鳴聲,激趣導入。
#教案# 導語:同學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這些美麗的風景是如何呈現出來的呢?首先當然是依托作者巧妙的文字。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去感受文中的美景呢?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交流平臺”,看看你們會有什么獨特的發現。
2.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輕聲讀讀教材中的幾位小朋友的對話,適時提問。
思考:
(1)前兩個小朋友的對話告訴我們哪些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想象畫面;聽聲音)
(2)第三個小朋友告訴我們還可以從文中“聞”到味道,同學們能接著他的話具體說說嗎?(從課文的某句話中“聞”到了什么味道?為什么會這樣?)
(3)你們還有哪些獨特的見解呢?(觸覺、味覺等)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本單元課文時的類似體會。
4.指名學生說說交流體會,教師適時指導。
示例一:讀了文章,我不僅能想象畫面,“聽”到聲音,還能“聞”到味道。如讀《走月亮》時,我似乎聞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果園里果子的香味,還有那成熟的稻子的味道……
示例二:讀《觀潮》時,我仿佛看到了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的情景,仿佛聽到了觀潮的人發出的贊嘆聲。
示例三:讀《秋晚的江上》時,我仿佛看到了倦鳥晚歸,夕陽西照江面的景象,似乎聽到了鳥兒發出的疲憊的鳴叫。
示例四:讀《繁星》時,我仿佛看到了繁星滿天的景象,感受到了星星溫柔的光芒,就像母親寄予的溫暖一樣。
5.出示朱自清的《春》中的名段,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怎樣調動多種感官來描繪美麗的春天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師:這是朱自清的《春》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個片段——“春風圖”,它的成功之處就是運用多種感官來展開描寫。請同學們認真讀讀,然后告訴老師,朱自清先生運用了哪幾種感官來寫春風呢?
生1:觸覺。第一句寫了春風拂面的觸感。
生2:嗅覺。第二句寫到了“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
生3:還有聽覺。第三、四兩句描寫了鳥兒的歌唱聲、輕風流水的聲音和牧童的笛聲。
生4:應該還有視覺。鳥兒、巢、繁花嫩葉、牛、牧童等都是從視覺的角度來寫的。
6.教師點評學生的表現,并對這一版塊進行總結。
小結:同學們結合句子進行分析,對其中所運用的感官描寫的方法都分析得很準確。這就告訴我們,在寫作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感覺來展開描寫可以更好地豐富文本。我們要善于運用這種寫作技巧,長此以往,相信我們的寫作能力會大大提高。
二、詞句段運用。
1.教師出示教材“詞句段運用”第一題中給出的八個詞語,學生齊讀詞語,教師糾正字音。
人聲鼎沸 鑼(luó)鼓喧(xuān)天 震耳欲聾(lónɡ) 響徹(chè)云霄(xiāo)
低聲細語 竊竊私語 鴉雀無聲 悄(qiǎo)無聲息
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上下兩組詞語之間的關系。
過渡: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很多描寫聲音的四字詞語,你們還記得多少呢?教材給出了八個這樣的詞語,看一看,上下兩組詞語之間有什么規律?
明確:上面一組詞語形容聲音大,表示十分歡樂、熱鬧等。下面一組詞語表示聲音小,形容十分安靜。
3.教師從中抽出一些詞語,請學生理解其含義,并嘗試造句。
[人聲鼎沸]人群發出的聲音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形容人聲嘈雜喧鬧。造句:球場上人聲鼎沸,大家都在為各自的隊伍加油助威。
[鑼鼓喧天]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后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造句:大街上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人們都在慶祝大橋順利通車。
[竊竊私語]私下里小聲交談。造句:寧靜的夏夜,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竊竊私語。
[鴉雀無聲]形容非常安靜。造句: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停止了說笑打鬧,教室里鴉雀無聲。
4.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詞語想象畫面,并指名學生描述畫面。
過渡:我們已經理解了這幾個詞語的含義,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你們在讀這些詞語時,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短暫交流,并簡單記錄)
5.誰能給我們描繪一下你想到的畫面呢?
生1:上面的一組詞語突出的是聲音大,讀它們的時候我想到了節日里大街上的景象,我想這樣描繪:元宵節到了,大街上到處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有舞獅子的,扭秧歌的,猜燈謎的……歌舞聲,歡呼聲,震耳欲聾;煙花騰空飛起,精彩綻放,響徹云霄。
生2:下面的一組詞語正好相反,描寫的是很安靜,甚至沒有聲音的場面。讀它們的時候我想到了靜寂的月夜,我覺得可以這樣描繪:太陽落下了,不知什么時候,月亮悄無聲息地升起來了,星星在低聲細語地交談著。空曠的原野鴉雀無聲,偶爾傳來一兩聲響動,想必是蛐蛐在竊竊私語。
6.教師總結學生的表現,適時引導第二題的內容。
小結:描繪得多生動啊,我們仿佛身臨其境了。但是用詞語描繪畫面時注意聯想要合理,不能生拉硬拽,影響內容的表達。下面我們再看一看第二小題,想一想怎樣運用給定的表示極短時間的詞語描繪某種事物。
7.出示“詞句段運用”第二題中的詞語,給學生講解題目要求。
風 煙花 霎時 頓時 忽然
雷雨 小狗 過了一會兒 一會兒工夫
過渡:同學們,經過上一題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根據詞語想象畫面的技巧。這一題具體規定了要描寫的事物以及要運用的詞語,請你們充分發揮想象,寫一寫。
8.學生簡單討論,教師指名學生說說根據指定詞語描繪畫面的方法。
明確:加點的詞語都表示極短的時間,用這些詞語描述事物,就是突出其在短時間內情態、動作、行為等的變化,這種變化要合理,要符合生活常識和事物發展的規律。
9.學生嘗試寫話,教師巡視,并給予指導。
10.指名學生朗讀所寫內容,教師簡單點評。
師:下面就請幾位同學讀一讀你們描寫的事物,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提出自己的建議。
生1:我寫的是風,用到的詞語是忽然、頓時:剛剛還是晴空萬里,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人們頓時慌作一團,紛紛找地方躲避。
生2:我寫的是雷雨,用到的詞語是霎時、一會兒工夫:雷聲隆隆,暴雨霎時從天而降,一會兒工夫,道路就被淹沒了。
生3:我寫的是煙花,用到的詞語是霎時:朵朵煙花在空中絢麗綻放,滿天的星星霎時失去了光彩。
生4:我寫的是小狗,用到的詞語是忽然、過了一會兒:過了一會兒,小狗豆豆發現我還沒有把骨頭丟給它,忽然耷拉下腦袋,一臉失望的表情。
師:這幾位同學寫得真精彩!他們不僅按要求用上了教材中給出的詞語,而且設置具體的場景,寫出了事物的特點。相信其他同學創編的句子也很不錯,在課堂上就不一一讀了。課下同學們可以交換著看一看,互相學習。
三、課堂回顧
1.教師適當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并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回顧了本單元課文,學習了從多種感官角度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從中我們知道了不能僅靠理解句段去品析課文,而要換一種角度,這樣對課文的理解會更全面、更深刻。除此之外,我們還練習了用詞語描繪畫面,這樣不僅理解了詞語的含義,還更靈活地運用了詞語,而且對我們思維的拓展也大有益處。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回答問題特別積極,希望能繼續保持。
2.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收獲,積累生動、優美的詞句。
從感官的角度進行描寫的名句: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視覺、嗅覺、觸覺)
——魯迅《社戲》
在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著軟綿綿的沙灘,沿著海邊,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輕輕地撫摸著細軟的沙灘,發出溫柔的刷刷聲。(視覺、觸覺、聽覺)
——峻青《海濱仲夏夜》
與聲音有關的成語:
掌聲雷動 聲如洪鐘 如雷貫耳 驚天動地 雷霆萬鈞
鶯聲燕語 抑揚頓挫 珠圓玉潤 娓娓動聽 萬籟俱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把握在橫格中書寫鋼筆字的要領,注意字距要均勻。
2.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情感;積累古詩。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寫鋼筆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理解詩意,積累寫景的古詩詞名句。
教學過程:
一、書寫展示。
1.教師出示“書寫提示”中的句子,引導學生朗讀句子。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
2.引導學生自讀“書寫提示”右邊的文字,使學生對鋼筆字書寫形成初步的印象。
3.講解在橫格中書寫的注意事項,并指名學生表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進行補充。
4.學生進行鋼筆字書寫練習,教師巡視,并給予指導。
5.挑選寫得比較好的鋼筆字,投影展示,并進行點評。
二、日積月累
1.出示古詩課件,播放朗誦音頻。
過渡:同學們,我們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美麗自然”,選編的課文也都是寫景的美文。學習這類的文章,我們不僅能從中感受到文字之美,還能感受到文字中的風景之美。“日積月累”版塊正契合了這一主題,所選的古詩《鹿柴》描繪的就是人跡罕至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
2.學生齊聲朗誦,教師指名學生誦讀。
誦讀示例:
鹿柴(zhái)[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3.介紹作者的相關情況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在詩歌方面,他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寫作背景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4.教師講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并進行簡要的賞析。
重點詞語:
【鹿柴(zhài)】王維輞川別墅之一(在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但】只。【復】又。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將落時通過云彩反射的陽光。
詩意: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只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賞析:《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充滿了畫面感,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官場的厭倦。
5.指名學生說說讀這首詩的感受。
6.教師出示其他寫景的名句,引導學生說出描寫的是何地、何時的景色。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西北邊塞下雪的情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明月升起的情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大漠落日西斜的情景)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大林寺四月桃花盛開的情景)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早春雨后的情景)
7.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詩句,擴充知識儲備。
三、課堂回顧
1.教師適當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并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這節課上我們學習了兩個版塊的內容:鋼筆字的書寫和古詩《鹿柴》。通過這兩個版塊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寫鋼筆字時應注意的問題,同時增加了文化積累。同學們的表現都很不錯,你們不僅積極動腦,認真對待寫字,而且在課下搜集資料,提前了解了古詩《鹿柴》的相關知識。這種主動學習的精神是很值得嘉獎的!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并在課后積累古詩詞名句。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1、能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的聯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導語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里?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來自己安排。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看哪一組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一意見,推選一人作好發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第二、三課時習作
◆啟發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三年,對環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的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可以選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里發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經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啟發。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復習導入
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的聽寫詞語。
◆我的發現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現了什么?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么好處。交流后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快。
◆寬帶網
1、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識:搜集或下載資料,遨游祖國的山山水水。
4、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本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13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學習目標〗
1、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景物,增強熱愛自己家鄉的美好感情,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
2、習作介紹自己的課余生活,寫好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分享。
3、開拓學生思路,寫出家鄉的景物及感受。
〖教學重難點〗
開拓學生思路,寫出家鄉的景物及感受。
〖課前準備〗
關注家鄉景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課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鄉的植物、動物、風景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和發現家鄉的美和可愛之處表達出來。
二、小組介紹
每個人輪流敘說,講自己家鄉的美景。互相啟發感染,聽的同學可以補充或提出問題,發言的同學作解答。
三、小組評議,互相評價
說說誰觀察得細致、講得清楚;誰講得動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誰說得有特點。評出大家認為講得最好的推薦到全班發言。
四、交流總結
全班交流、評改。評出進步大的同學。教師就同學發言做總結。
五、習作指導
學生寫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展開想象,注意學習本組課文的表達方法。在學生初步完成習作后,進行交流和講評。教師先提出習作標準:能寫出景物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清楚;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感情;有豐富的想象。
(然后交流、點評;謄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漢語言的豐富并積累詞語。
2、學習準確運用量詞,積累詞語。
3、引導學生關注大自然景物,擴展對大自然景物的觀察視野范圍,同時學習作家的敏銳細致的觀察和描寫方法,積累更多的精彩的描寫片段。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引導學生先自己讀詞語,結合查字典或同學討論,讀懂詞語的意思。
2、按泡泡中的提示思考,讓學生發現每個詞中兩個字的意思相反,合成一個詞時表達出另外一個意思。根據學生的發現情況,有針對性地點撥,從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習興趣。
3、發現了規律后,讓學生說說其他的這類詞語,并積累這些詞語。
二、日積月累
1、讓學生讀一讀,然后填一填。如果填的不同,可以引導學生用這些短語說說句子,互相討論一下哪個填得正確,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其他量詞填寫,如,一束(道)金光,看看是否準確。“我會填”參考答案是:一首歌曲;一身羽毛;一對翅膀;一幅畫面;一陣微風;一眼清泉;一束金光;一串珍珠。“讀讀背背”中共有12個四字詞語,分別為描寫花草、日月、山巒的成語。
2、采取多種方法記背詞語,在熟讀、記背好這些詞語后,還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積累的描寫日出、日落、鮮花盛開等大自然景物和現象的詞語。
三、寬帶網
1、導入閱讀:
你注意過清晨荷葉上滾動的露珠嗎?你看見過夏日野外的草地嗎?還有山間流淌的溪水嗎?
2、把寬帶網中的描寫讀一讀,背一背,體會其妙處,教師稍做點撥。
3、引導學生讀課外書,把描寫的大自然片段隨時摘記下來。教師組織學生做定期的交流。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14
①談話激趣。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收獲的季節,喜慶的季節。
秋天多美呀,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楓林披上了火紅的衣裳,蒼翠的松柏綠得更加濃郁……秋天是多彩的.季節,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景色宜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碩果累累。
學了這組教材,我們真想出去秋游,走進秋天,感受秋天,我們還想為秋天的圖畫再描上幾筆呢!在這節課里,同學們就一起商量商量,我們怎么來組織這次秋游活動。
②商量計劃。
a.分組商量秋游活動計劃。
全班討論“到哪兒去秋游”。
根據不同意見分組,意見相同的組成小組。
各組根據《秋游活動計劃表》的內容,商量制定比較詳細的秋游活動計劃。如:秋游的時間:幾月幾日幾點到學校集合。
秋游的地點:某公園、某村、某山……
秋游前的準備:聯系各項事宜、發通知……
秋游的活動內容:游覽、做游戲、爬山……
秋游后的成果展示:繪畫、日記、河邊的鵝卵石、山上的野花……
b.推舉小組發言代表
提名推薦或自薦小組發言代表。
推薦人說說推薦理由。
根據推薦理由商量決定小組發言代表。
討論決定
a. 各組代表發表意見,其他組同學及教師可對其進行質疑。
b.各組之間充分討論每個計劃的長處與短處(教師作為學習伙伴之一參與討論)。
C.全班表決通過最佳秋游計劃。
d.分組討論完善已通過的秋游計劃。
e.各組填寫秋游計劃表(可大家說,一個人填寫人
展示臺
①總結式導入。
我們學了秋天的課文,讀了秋天的小詩,還到野外尋找了秋天的足跡,欣賞了秋天的風光。秋天就像一位朋友,帶給我們許多知識和美的享受。有四位小朋友辦了一個“秋天”的展覽,請大家欣賞。你最喜歡誰的作品呢?
②課件展示:“我們的作品”。學生評論。
③建議學生用多種形式把眼中的秋天展示出來,布置出一間秋天的教室。
④開一個“秋天來到我們班”的展覽會。
建議這次語文園地教學用 3課時,其中“口語交際”用1課時。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觀察和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初步感知語言中的比喻。
2、積累生字、詞語、春聯。
3、訓練孩子口語交際的能力。
二、教學準備:
小黑板字卡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讀題,明確題目意思。
2、你發現圖中有哪八種事物?
3、讀“泡泡”里的話,學生自主發現,按照“我發現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把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調動孩子發現的興趣。
4、你發現八種事物中還有什么想什么?
5、出示句式“我發現像。”學生口頭補充句子。
6、教師提示表達的順序可以靈活,如:“銀杏葉像扇子。”也可以說成“扇子像銀杏葉。”
7、小組交流,口頭補充句子。
8、擴展:你還發現哪些事物之間非常相似?
請用“……像……”的句式說說。
二、日積月累
1、讀題,明確題意。
2、讀讀認認。
(1)、自讀八組字詞。
(2)、每組橫線左邊的字是怎樣得到橫線右邊的字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小組合作學習,區分每組兩個字在形、義方面的不同之處。
3、讀讀背背。
(1)、小黑板出示四副春聯。
(2)、告訴雪糝春聯是春節時帖的`吉慶的對聯。
(3)、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春聯。
(4)、教師示范讀,師生對讀,反復吟誦,背下來。
4、我會說。
(1)出示“的春光”,教師語言提示“怎樣的春光”,填上“美好”,提醒孩子要搭配準確,用詞優美。
(2)出示“的天空的陽光的田野的小溪的枝條”
(3)小組交流,匯報。
(4)我們學過的課文有這樣的短語嗎?
三展示臺
1、讀學習小伙伴“泡泡”里的話,明確本次展示的內容。
2、展示孩子們收集的詞句、書法作品,予以評比。
3、在春天里,你還想展示些什么呢?(詩配畫等形式均可)
第二課時
一口語交際
1、自讀17頁方框里的話,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春天里的發現》。
2、老師展示一個關于春天里的新發現。
3、什么是“新”發現?(讓學生明確課文中學過的,別人說過的就不是新發現了,要想有新發現就必須仔細地觀察。)
4、小組交流自己的“新”發現。(啟發學生從植物、動物、天氣變化以及人們的活動等方面去觀察。)
5、學生匯報自己的“新”發現。
6、寫一寫自己的“新”發現,注意指導寫話的格式,如:每個自然段前應空兩格。
二、寬帶網
1、學生自讀寬帶網中的內容。
2、讓學生了解“市花”的相關知識。
3、你從文中知道了哪些城市的市花?你還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
4、你還知道哪些城市的市樹嗎?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以點代面,通過識字加油站認識生活中的新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在實際生活中,時時識新字,處處認新詞。
2、學會把詞語寫得更具體,從詞語中感受春天的美、體會美、贊美美。
3、體會同樣的句子讀法不同,表達的重點也不同。學會根據句子所描述的意思讀句子。
4、熟讀并背誦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培養學生閱讀和積累古詩的興趣。從古詩中感受草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的生命力。
5、學生學會閱讀《筍芽兒》,繼續培養學生愛閱讀、愛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聯系生活實際引入新課。
(1)出示生活中的湖心亭、管理處、餐廳、咨詢室、廁所、寶塔,問問孩子們熟悉嗎?
(2)孩子們想去玩嗎?想去玩的有一個要求,必須要通過闖關,闖過關了才能去玩。
2、識字闖關。
(1)你們認識這些招牌上的字嗎?把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借助拼音,通過拼、讀、記的方法識生字。
(3)同桌讀一讀,看誰更厲害。
(4)討論識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
3、旅游闖關
(1)師: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把生字認熟了,通過了闖關。下面我們去旅游了。
(2)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來到旅游地,學生讀。來到湖心亭,孩子們就讀“湖心亭”,來到廁所,孩子們就讀“廁所”,來到咨詢處,孩子們就讀“咨詢處”。
(3)繼續參觀,進入書上沒有的旅游景點,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圖上的信息,再借助拼音,學學上面的生字。
4、拓展。
師:孩子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識字,你們平坦都喜歡哪些地方識字?你已經在課外認識了哪些生字?
學生交流。
學生匯報。
教師總結表揚。
二、字詞句運用
1、師:孩子們,你們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了嗎?是否已經體會到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了?
2、說說春天是什么樣子的?
(1)同桌交流。
(2)舉手匯報。
(3)全班交流。
3、學生補充詞語。
的天空的陽光的田野
的微風的柳條的草坪
4、請學生將自己填的向全班同學交流匯報。
5、讀一讀,邊讀邊想象詞語里填的關于春天的景象。
三、我會讀句子。
1、不同的句子,讀法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
2、給出例句:
種子睡在松軟的泥土里。
(1)什么睡在松軟的泥土里?這應該怎么讀?
(2)孩子們練讀。
(3)指導學生讀的技巧,即這里是在強調種子,所以種子應該重讀,再讓孩子們讀一讀。
(4)根據提示:種子睡在哪里?種子睡在什么樣的泥土里?這又應該怎么讀呢?
(5)學生練習讀。
(6)請學生匯報讀。
(7)師范讀。
3、我們也試試。
我愛我美麗的家鄉。
想一想這句話有哪些讀法?
大家試一試。
請同學示范讀。
四、師總結。
第2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示新課。
1、小朋友們,春天來了,我們發現了春天新長出的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鉆出頭來。現在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2、教師揭題。
二、初讀感悟,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
三、學習古詩,感知詩意。
1、自由讀詩。畫出朗讀節奏。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再自由讀詩,了解詩歌大致的意思。
3、出示教學掛圖,學生觀察。
4、小組討論后匯報。
(1)離離原上草遼闊的大地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
(2)多媒體展示遼闊草原。看到后你的感受怎樣?(驚訝,舒服,心曠神怡。)讀出你的感受。
(3)一歲一枯榮出示春、夏、秋、冬草圖,讓學生講兩幅圖的不同理解詩意。
(4)教師小結:一歲一枯榮是大自然的規律。大家看的這枯榮圖有什么認識請讀出來。
(5)看春秋草圖理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6)教師小結:讀到此句詩時,大家的心中對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覺,說一說。它們無情摧殘小草,枯萎衰敗,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復了生機。
5、師點撥:此時,你最想對小草說些什么呢?(小草的生命力真頑強啊!)
6、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怎樣讀?
(體會到了作者對小草的'贊美、喜愛。第三句“野火燒不盡”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小草的頑強,“燒不盡”讀重音;第四句“春風吹又生”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生”讀重音。)
7、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8、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
五、書寫提示。
1、觀察田字格里的底、原、處、遞的寫法。
2、提示同學們在寫這幾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3、學生進行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4、歸納:你還見過哪些字與這些字的占格和寫法都有相似之處的,舉例說一說,并寫一寫。
第3課時
一、謎語導入,指導讀題
1、導入:“小時層層包,大時節節高,初生當菜吃,長大成材料。”同學們猜猜這是什么?(筍)你們見過它嗎?(出示筍的圖片)小小的筍芽兒不到兩個月就能長成健壯的竹子,多么奇妙啊!
2、板書課文題目,提醒學生“筍芽兒”的讀法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出示自讀要求: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檢查自主學習情況。
3、朗讀課文。
(1)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師生以“五不”要求(不錯讀、不添讀、不漏讀、不回讀、不破讀)評議學生朗讀情況。
(3)齊讀。
三、朗讀感悟
1、那么,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都得到了哪些人的關心和愛護呢?請大家再讀讀課文。
2、學生匯報:春雨姑娘、雷公公。
3、請孩子們模仿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聲音來呼喚一下筍芽兒。
四、布置作業,合作表演
1、以小組為單位排演課本劇,教師巡視指導。
2、班級推選表演好的小組,戴頭飾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