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教學實錄(精選2篇)
夜書所見教學實錄 篇1
今天早晨第一節課完成《夜書所見》的教學,原先以為,這首古詩會很難,但是上下來,感覺還錯。無論是孩子們的表現還是課堂效果,我認為都比較不錯。把這堂課的實錄記錄下來。
師先示范朗讀兩遍課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自讀課文,抽幾個孩子糾正讀音。(在讀書的時候,一個細心的孩子發現了注釋,向我提出了問題。)
萬穎朗讀古詩,指導認識“紹、翁”。(這兩個字書上沒有注音,其他字書上有注音,孩子們讀得還不錯。)
男女生分讀古詩,全班齊讀。
師:剛才有個細心的小朋友問了老師一個問題,古詩上怎么有些數字呢?
生:這些數字是注釋,寫在了下面。
師:什么是注釋?
生:可能是注意解釋。
師:釋正是解釋的意思,而注是注出的意思,就是把詞語的意思注出來,讓大家知道。
那這些注釋對我們學習古詩有些什么幫助呢?
生:讓我們知道古詩的意思。
師:這節課我們就利用注釋學習這首古詩。
抽生讀第一句古詩。
師:注釋上告訴我們“蕭蕭”是風聲,誰能將這句話的意思說出來。
生:風出動梧桐葉發出蕭蕭的風聲。
生:送來秋天的寒冷。
生:江上秋風在吹。
師:“動客情”中的客是什么意思呢?
生:客是指客人,動是動心。
師:客在這里不單指客人,還是客居他鄉的詩人。他動了什么情呢?
生:心情
看孩子們不能體會這里詩人的感情,我決定放下,先體會后兩句的意思。
師:我們先放一下,看看后兩句,從后兩句中去體會一下究竟是什么感情。
誰能說說后兩句的意思。
生: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
生:夜深就是深夜。
生:籬落是籬笆。
生:一燈明是燈光明亮的地方。
師:把他們連起來說說整句話的意思。
生:知道有兒童捉蟋蟀,深夜籬笆燈光明亮的地方。
師: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說的,可是覺得說得通順嗎,怎么才能讓它通順。
生:加上一些自己的話。
師:再請個同學說說。
生:夜深了,籬笆深處有明亮的燈光,知道有小孩在捉蟋蟀。
師:你覺得這些小孩捉蟋蟀怎么樣?
生:很開心。
師:那詩人看到這些小孩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呢?天上明月,正是人月兩團圓的時候,可是他卻在異鄉他這時最想什么呢?
生:自己的家鄉。
師:他前面的感情是什么情?
生:思鄉之情。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思鄉之情一起再來讀讀這首古詩。
接著孩子們背誦古詩。
一堂課在孩子們瑯瑯讀書聲中結束。
夜書所見教學實錄 篇2
《夜書所見》教學實錄
教學內容:三年級上冊《古詩兩首》之《夜書所見》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激發學習古詩興趣。
4、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鄉思親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詩人由郁悶轉為歡快的心情變化。
教學過程:
一、互動釋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喜歡背古詩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首古詩——李白的《靜夜思》。(師生背誦)“思”在這里是“思念故鄉”的意思。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古詩也是表達想念家鄉和親人的。(“ppt”出示,明確“學習目標”)
2、出示詩題、作者姓名。讀詩題,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那“書”是什么意思呢?誰能連起來說說?(師:葉紹翁是我國宋代的一個大詩人。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田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
3、(“ppt”出示課文插圖)瞧,這就是詩人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初讀感知,掃清字詞障礙
師:詩人究竟寫了些什么?我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自由朗讀)。
師:(多媒體出示生字:蕭(xiāo)蕭 梧(wú)葉 促(cù)織)
生:(齊讀生字,師相機正音。)。
師:這首古詩有兩個字 “促、深”特別容易寫錯。(板書)要注意些什么?
生:“促”的左邊是單人旁,不要寫成雙人旁。“深”字右邊是凸寶蓋,不是寶蓋頭。
師:把這兩個生字“書空”寫寫。
生:(自由書空。)
師:這首詩的下面有“注釋”,它是幫助我們了解生字生詞的,要聯系課文來理解。現在,大家邊讀課文邊看注釋,看看誰先弄懂全詩的大意?
生:(自由讀課文,同桌討論。師指名說。)
三、研讀交流,體會詩情
1、指名讀詩。讀中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景象——梧葉、秋風、兒童、促織、籬落、燈,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意。(讀著讀著,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腦海里浮現出什么?)作者在他鄉看到了這些景物,引起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2、請大家再自己讀讀這首詩,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引導朗讀交流,讀中感悟。抓住“送寒聲”“動客情”“一燈明”這些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此刻的心情。
師:現在誰來給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師:讀得真好啊!我剛剛聽你把“送寒聲”的“寒”讀得特別好,我想問問,你是怎么讀得這么好的呢?
生:我覺得我是把詩讀得有感情了。
師:是啊,你想,蕭蕭的秋風啊,把梧桐樹葉吹得紛紛落了下來。詩人此時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有點寒冷的感覺。
師:詩人只是覺得身上寒冷嗎?
生:除了身上寒冷外,他肯定也很心寒,他現在一個人在外地,肯定很孤獨。
師:你體會得多好啊!詩人此時孤身一人在外地,看到蕭蕭的秋風吹落楓葉,心里感到非常孤獨。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詩。(個別讀、齊讀)動客情,使詩人產生了什么感情?
師:誰來讀讀后面兩句詩?(指名讀)
師:這兩句寫了什么?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到什么呢?
生1:他會想到自己的親人。
生2:他會想到自己的親人和自己童年時的小伙伴。
師: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侯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們還能記起我嗎?再讀一讀,好嗎?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詩人一個人在外地,多孤單啊!讀——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他看到蕭蕭的落葉,看到捉促織的兒童,他心里又是多凄涼啊,讀——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我在這里這么孤單,我的朋友啊,你們能想起我嗎?讀——
生: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請大家把整首詩聯起來.讀一讀,好好感受感受。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樣的景象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師:為了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我建議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寫成這么美好的詩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師:那好,我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詩人孤單單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著。秋風蕭蕭地吹,樹葉落了,送來寒意;那籬笆下捉蟋蟀的兒童啊,更加思念遙遠的故鄉、親人……!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滾狀)涌上心頭,越想越怎么樣?
生:越睡不著,越興奮。
師:這時,詩人眼前一亮,蹬開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詩人就寫下了《夜書所見》這首思念家鄉、親人的詩篇。
師:你們看(字幕顯示):“詩,就是詩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來的浪花!”大家再把這首古詩誦讀一遍吧!
生:(齊聲誦讀)
四、作業
默寫一首學過的表達思念家鄉、想念親人的古詩。
教學反思:
1、趣味、直觀性的導入。教師借助《靜夜思》這首學生熟悉的詩,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喚起學生初步的情感體驗,為學習新課作鋪墊。再通過欣賞課文插圖,創設生動直觀的情境,激發起學習的興趣。
2、“瑯瑯書聲是小學語文課堂永恒的追求。”從整體感知到研讀探究,最后熟讀成誦,都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閱讀教學提倡“強化初讀、延遲開講”,古詩教學更是如此。“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教師指導學生反復地閱讀詩句,把這首詩的感受讀出來,進而抓住關鍵語句研讀體會,與詩人的心靈對話。
3、拓展積累。布置課后作業,引導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