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精選14篇)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1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8
作者:常熟石梅小學 沈月樨
十二月初,實驗小學分校進行“青年教師教學比武”的活動,我有幸去聆聽了三堂展示課。這三堂課可謂各有千秋,其中范艷萍老師執教的《小稻秧歷險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節課中,范艷萍老師不僅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而且她結合教材,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地設計了情境。她不僅抓住了課本中原有的歷險情節、個性化的語言,而且通過多媒體、教師語言、神態、動作等等再現了故事情節、創造了故事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一來,促進了學生顯意識和潛意識的協調配合,從而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對全面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有積極的效果。這樣,“情境教學”在這節課中如錦上添花,學生成為了真正的主體進入到課文的境界中去了。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學性童話,有些地方比較難理解,例如“為什么說小稻秧遇上了危險?雜草怎樣對待小稻秧的?為什么說噴霧劑大夫是小稻秧的救星?”等等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范老師針對課文重點段(1—4自然段)的內容,設計了恰如其分的“情境教學”法,很好地突破了重點、難點,不僅使學生懂得了不少知識,理解了課文不同角色的經歷,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提高了課堂效率。范艷萍老師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語言描繪,創設情境。
語文教材是抽象的語言文字,由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實際生活經驗的限制,很難自覺地在腦海里形成教材所描繪的形象,這就要求教師以形象的語言描述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范老師設計了這樣的前言:我們認識的小稻秧來了,它那驚險、有趣的脫險經歷。(出示課題)哪里寫小稻秧遇到了危險,哪些寫它脫險?(自由讀課文)我們就把自己放到課文中,想想小稻秧到底遇上了什么危險?
教師采用語言的描繪,為同學們創設一個尋求問題的學習情境,學生頓時精神振奮,強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為下一步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氛圍。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二.媒體教學,再現情境。
由于年齡限制,特別是城鄉差別,課文所描繪的內容(小稻秧、雜草的樣子,它成長的營養需求與雜草之間的矛盾等)城里的孩子不易理解,這就給他們的思維造成障礙,剛剛調動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范老師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再現了情境,有效地縮短了農田生活知識與學生有限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具體步驟如下:
1.靜態示畫,初設情境。
多媒體出示:“一群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地嚷道……”的圖象
情景與文字。范老師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這段話向我們展示的情境——小稻秧處境的危險和雜草的野蠻。
2.動態示畫,再現情景。
多媒體顯示:“小稻秧被雜草搶光了營養開始變黃”的動態圖象情景。范老
師讓學生把小稻秧憔悴不堪的模樣與想象中雜草的得意形態進行比較。
這樣,范老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理解力,給學生以更深刻的印象,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活動表演,模擬情境。
瑞士發展心理學皮亞杰強調“高度活動”的觀點,闡明了活動有利于智力
開發的科學結論,它的特色之一就是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自己。
范艷萍老師在教授《小稻秧脫險記》時,有目的、有意識的設計了一些內容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理解雜草對小稻秧的態度時,范老師讓一些小朋友上來表演,這不僅讓學生輕松而深刻的懂得了雜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態度、不同處境,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如果說那只是鍛煉了一小部分的學生的話,那么后來在讓學生理解詞語“警覺”和讀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時候,范老師通過了示范表演、會的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展示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高超教學境界。
四.品詞析句,體會情境。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在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知
其美。因為,作家在創作自己的作品時,他的思維活動、情感活動,都是通過他的語言文字,通過他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去表現的。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把作家創作時的那個情景,作家創作的思維活、語言活動、情感活動再現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活動、感受、體驗文章所描繪的情感體驗。而實現這一切,教師所要靠的就是品詞析句。
范老師在教授《小稻秧脫險記》時就充分注意到了這點,如讓學生理解小稻秧處境危險時就讓學生找出哪些詞語說明了小稻秧處境的危險并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體會、讀懂。這樣,通過品詞析句,牽一發而動全身,學生充分理解了小稻秧處境的危險和雜草的可惡,從中感受到了課文中角色的擬人化情感。
五.感情朗讀,自我消化。
朗讀應是體驗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朗讀有助于學生用整個心靈去理解和體味。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我看到當學生體會到小稻秧的危險處境時,當學生感知到雜草的野蠻時,當學生理解了雜草與噴霧劑大夫的對話時,當學生為小稻秧脫險松口氣時,范老師及時組織學生朗讀,聲音由輕、慢到響、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示范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邊讀邊體會,使學生感受到課文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課文的情節中去,把教學過程推向高潮。
聽了這堂課,讓我懂得了采用恰當的情境教學手段,把語言描繪、想象意境、情感體驗融為一體,不但能很好地突破重點、難點,而且能誘發學生自主性,強化感受性,滲透教育性,著眼發展性,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和諧發展。
后來,我聽人說范艷萍老師是鑒戒了俞永貞的教學設計,所以上的不錯。也許是這樣吧,然而我想只要有好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適合你、適合你的學生,那你就不妨“拿來主義”試一試,我總覺得范艷萍老師的這堂《小稻秧脫險記》應該是上得不錯的,感謝她這一堂課給與我諸多的思考。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2
一、看拼音寫詞語:
zhēng chǎo tuō xiǎn zá cǎo pīn mìng qī fu
( )( )( )( )( )
二、形近字、同音字組詞。(多音字注音組詞)
劑( )跟( )搶( )須( ) 大 覺
擠( )根( )掄( )需( )
三、補充成語:
( )不講理 有( )無( ) 氣勢( )( ) 一( )而上 不由( )( )四、填寫恰當的詞:
( )的爭吵 ( )的聲音 ( )地搶著 ( )地抬頭
五、我會寫:
1、臉色蠟黃 臉色( )臉色( ) 臉色( ) 臉色( )
2、團團圍住( )倒下 ( )趕來 ( )降落( )( )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
1、大晴天怎么會下雨呢?——————————————————————(變陳述句)
2、我剛搬到大田來,正需要營養,怎么可以交給你們呢?(變陳述句)
——————————————————————————————————————
3、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啦。(……表示什么意思)————————————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3
《小稻秧脫險記》說課稿
秦淮第二實驗小學 張穎
一、說教材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雜草、和噴霧器大夫。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遇險”、“脫險”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2)寫水稻田的雜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險了。第二部分(3-5)寫噴霧器大夫及時趕到幫助小稻秧收拾雜草。最后,雜草紛紛倒了下去,小稻秧脫險了。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
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更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演一演這個童話故事。
2.在對課文語言文字朗讀感悟的基礎上,知道除草劑、噴霧器具有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的志趣。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紛紛”、“激烈”造句。
三、說教法、學法
(一)創設情景,讀演感悟
情境的創設意在中低年級兒童直觀形象的思維與心理狀態,旨在讓他們的積極情感貫穿課堂始終,只有調動起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學生愛語文、會學語文、學好語文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我創設不同的、最能激起他們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讀讀、演演中感悟課文語言,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
(二)小組合作,啟迪智慧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必須落實到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各小組合作表演時,教師鼓勵小組成員人人參與、各抒己見,共同完成表演任務。當然,合作是建立在主體參與的基礎上的,它不是一種順從,更不是一種依賴,而是一種成員之間的相互接納,相互認同,相互啟發和相互鼓勵。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復習揭題
●教師請學生回憶課文,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大意,并根據學生發言,總結分段,板書段意。這一環節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讀演感悟,品讀課文
1.學習1-2自然段:遇險
2.學習3-5自然段:脫險
●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發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不斷地創造新的自我。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體會雜草的“氣勢洶洶”、“蠻不講理”,小稻秧的柔弱無助,噴霧器大夫的正義凜然。
(三)升華體驗,綜合實踐
●這一環節給學生留下了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展了學生思維,同時在表演交流中使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升華,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角色的獨特體驗。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詞語:
激烈 爭吵 氣勢洶洶 不由分說 蠻不講理 一擁而上
臉色蠟黃 警覺 收拾 紛紛倒下 (指名讀,齊讀)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兩大部分內容?(指名說)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后來又是怎樣脫險的?板書:遇險、脫險)
3、同學們,童話劇《小稻秧脫險記》來我們班招收小演員了,你們想參加嗎?我們先來了解要求(課件出示):
(1)了解課文內容和文中的每一個角色。
(2)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注意說話時的語氣、動作和神態。
二、朗讀課文,相機理解
(一)學習遇險部分
1、小組合作讀1-2自然段,一人讀旁白,一人讀小稻秧的話,其余同學讀雜草的話。要求:(課件出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請你當導演來提醒小演員們表演時應注意哪些詞語?邊讀邊用波浪線畫出。(學生自讀)
2、交流:(1)一群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地嚷道:“快把營養交出來! ”
(2)小稻秧望著這群蠻不講理的雜草,說:“我剛搬到大田來,正需要營養,怎么可以交給你們呢?”
(3)這群雜草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
3、在感情朗讀訓練和小組表演中理解詞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
(二)學習脫險部分
1、過渡:小稻秧這時真是太危險了,哪后來又是怎樣脫險的呢?
2、小組合作學習3到5小節,練習朗讀課文。
3、指一小組朗讀課文,相互幫助,相互提高朗讀水平。
4、教師相機引導理解重點詞句:
(1)(課件出示):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說:“不對呀,大晴天怎么會下雨呢?”
“警覺”:a、警覺是什么意思,你們理解嗎?
b、這個詞語的意思很難說清楚,誰能把警覺的意思表演出來?(表演這節第1、第2句話)
c、(課件出示):想一想,然后補充完成句子。
a、一只老鼠從洞里探出腦袋 ,它警覺
b、老母雞領著孩子在草地上散步,突然對面來了一只貓,老母雞警覺
(2)“收拾”:收拾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會,讀讀課文的最后兩節后回答。你怎么懂得?
(3)指導朗讀有氣無力說的話。理解省略號在這兒的作用,你能不能在雜草有氣無力說的話中間再加上一個省略號,并讀出語氣來呢?(在“我們”后也可加省略號)雜草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啦。”不一會兒,雜草紛紛倒了下去。
(4)“紛紛”:紛紛倒下理解了嗎?(一個接一個地)請懂得的同學站起來,老師讀課文,你們做動作。(如果學生一齊坐下,要糾正)
7、小稻秧是怎樣脫險的?
三、復述課文,加進動作
1、提出復述要求。
誰能夠不看書把這個童話故事講出來呢?現在請同學們先準備一下。注意:(1)復述時要把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講出來,其它內容可以用自己的話說;(2)復述時可以適當加進自己的動作。
2、學生練習復述課文。
3、指名學生分節復述課文。
四、表演實踐,深入體會
1、這篇童話故事生動有趣,非常適合進行課本劇表演,接下來請同學們組成六人一個小組,進行練習。一人讀旁白,一人做小稻秧,一人做噴霧器大夫,其他的人做雜草,要注意,旁白盡量少一點。小組合作表演:
(1)根據每個組員的特點,扮演適合的角色。
(2)練習臺詞、對白和動作
2、指名小組表演。
五、拓展延伸
在以后成長的路上,小稻秧們會一帆風順嗎?他們還會遇到哪些危險呢?又會怎樣脫險呢?課后請大家想一想,編一個小故事《小稻秧再次脫險記》。
附:板書設計:
18、小稻秧脫險記
遇險:蠻不講理 當場病倒
脫險:下個不停 紛紛倒下
《小稻秧脫險記》教后反思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童話,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的危害,語言活潑生動,各個角色形象鮮明,充滿了情趣。特別是有個性的角色對話,為學生積累語言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素,同時培養了學生樂于運用語言的興趣。學習這樣的一篇課文,要打破語文教學那種教師問、學生答的定勢,使語文教學活起來,不僅抓住字詞來扎扎實實學習,而且對角色的性格特點作出評價,最后引導學生來演一演,使教學中貫穿著豐富的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變學生接受學習為學生主動參與;變以教師的“指導”為主為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變以學生“聽讀”為主為學生積極思維為主;變師生的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元交流。教師和學生共同閱讀,共同推敲,相互評價。
二、以讀為主,讀演結合,讓評價發揮指導作用。
在教學第二部分時,我采用了“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仍以讀為主,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學生表演的生動有趣,并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評價,盡情說出表演的感受,從中體會、感悟,在這樣“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的過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閱讀感受。
三、采用多種形式,將練習與生活緊密聯系。
在本課中,“激烈”和“紛紛”是要求造句的兩個詞語。我將造句練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學生都從生活中找到了合適用這些詞語的場景,輕松的完成了造句練習。“收拾”和“警覺”兩個詞語的練習讓學生學會了在具體語言環境里理解語言、運用語言。
設想都是美好的,在這節課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讓評價語言更加豐富,使評價能夠更好的發揮它的指導作用。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3
我 盧永霞 發表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
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更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因此本課的教學落腳點:一是理解、感悟語言,特別是文中運用的大量表現力極強的四字詞語;二是了解科學常識,于潛移默化間培養科學精神。
古人云:“學貴于自得”,這就是說要重視“自求自得”的學習實踐,注意在學生過程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前面諸多優秀設計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自主參與,在表演、朗讀、感悟中真正提高其閱讀水平。此外,由于本文是一個情境性很強的的童話故事,因此還可采用“情境法”,用圖畫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進入情境,進入文本,進入角色,興趣盎然。
全文共5個自然段,分為“遇險”“脫險”兩大部分。
“小稻秧遇險”一節可以通過“一群”“團團圍住”來體會雜草的多而密,長勢旺(土壤里的營養當然不夠了),通過“氣勢洶洶”“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等詞來體會雜草的蠻不講理,氣焰囂張;通過“氣得臉色蠟黃”“當場病倒”等詞語來體會小稻秧的寡不敵眾、危在旦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雜草嚷叫的語言和小稻秧柔弱的反問進行有感情朗讀,從而體會爭吵的“激烈”。同時學習這一段還可以結合教學滲透寫事四要素的知識: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
“小稻秧脫險”一節是本文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特別是對城里的學生來說,這一部分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他們對“噴霧器”“除草劑”缺乏感性認識,老師要充分考慮學情,事先準備好實物圖片、資料介紹(文本、圖片、錄像、課件等)幫助學生解決認知困難。這一段的教學仍要以讀為主,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先選定學生扮演噴霧器大夫、雜草的角色,再讓其他學生充當“導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鼓勵學生憑借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自由創造想象,在讀讀、演演、評評中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將科普作品的科學性與童話的虛擬性完美和諧地融為一體。
比如“這群雜草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搶營養”,描寫的方法是擬人的,但不違背科學道理,因為雜草的特點就是生長速度快,總是和農作物爭營養。
再比如,說“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這也是擬人,和實際情況也是一致的,稻秧缺了養料,就會發黃枯萎,耷拉下葉子,就像人病倒一樣。
經過參加《小稻秧脫險記》一課的網上集體研討后,我個人在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個重新認識教材、重新確立教學主體的過程。剛開始我認為本文既然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那么它除了承載一般課文所承載的語言文字的感悟與積累外,還應承載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因此在對文本的解讀和對教學重點的確立上就出現了“重科學、輕童趣”的偏差。看了高林生老師及其他幾位網友的見解后,我茅塞頓開,發現自己陷入了教學參考書確立的教學目標中,而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悟。尤其是讀了江南浪老師的話:“童話是學生眼里的世界,是童眼看世界的結果。文章中的如高局所言,就是三個活生生的人物呀。”“用學生的童心去感悟文”,我更加認識到原先自己對教材把握得不到位,我在心里暗自慶幸:幸虧這課我還沒上,幸虧有了這次集體備課活動!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5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進入三年級階段,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參與度也與日俱增.具體體現在朗讀訓練中,以前總是由學生讀,教師加以點評.現在學生在正確把握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對于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我將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表達能力,進一步激勵學生自我欣賞,并自我改進的一個好機會.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組內自行決定分工.基本上由三個角色(小稻秧,雜查,噴霧劑大夫)一個旁白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會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無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現.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每個人都盡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中去,不像以往那樣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瑣事上花費很多時間,而真正用來讀書的卻只有一小部分.
在大組交流過程中,由于有了充分準備,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在讀時也已經互相提過意見,所以當在全班范圍交流時,基本上起來表演的學生水平都比以往個人獨立發言時高.在此基礎上,我先要求同學說說他們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圍繞說說自己覺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說說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評論他人的,要求說一條缺點之前必須先說一條優點.這樣就有效地組織他們仔細傾聽,實事求是地分析,并且取長補短的作風.
總的來說,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活潑,真實"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發言水平,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一個重要保證.由此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副產品".如陳怡雯在日記中說道"聽盧云清嗓子變調是一種享受,是那么有趣而又夸張,卻又把'噴霧劑大夫'給演活了.還組織意猶未盡的同學寫了一篇童話"續集"——《小稻秧再次歷險》來寫寫小稻秧后來在生長過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險和困難,讓學生模仿與積累語言,其中不乏佳作.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6
(一)師:接下來我們進行演一演活動,請同學們推選4名同學分別扮演小稻秧、雜草、噴霧器、作者。
生:我選吳一琨演噴霧器。
師:為什么?
生:因為課本上說“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那么噴霧器得選個個子高的。
師:呵,你會根據課文所說給同學們量身定角色了。
生2:讓當雜草,雜草要蠻不講理。(該生平時有些霸道)
生3:讓女生演小稻秧。
終于選定了四個主角,表演開始了,課堂上不時爆發出掌聲和笑聲。
(二)演完之后評議:
生:噴霧器演得很好,他的聲音很響亮,可以說是聲若洪鐘,很有正義感。
師:你很會用詞,用你所積累的詞語“聲若洪鐘”代替了課文中的“響亮”一詞。
生:老師,演得不對!不能只選4個人,雜草應該選很多,不然,怎么“團團圍住、一擁而上?”
師:你有一雙慧眼,在用詞中發現了表演的問題。
生:小稻秧的“挺了挺身子”沒表現出來!
師:如果讓你演,你會怎樣演?(生挺立,扭動幾下身軀做舞蹈狀)為什么這樣演?
生:這里應該體現出小稻秧的高興。
評議后又進行了第二遍表演,雜草們的表演應該說很到位。那種氣勢洶洶、蠻不講理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很有敬業精神喲,演到紛紛倒下時,他們竟然真的都躺到了地上!
(三)這遍剛結束,又有人質疑:
生:不對!應該是“一棵雜草警覺”,這時不能所有的雜草都說話,一個演雜草的發言就行。
生:是“紛紛倒下”,雜草怎么一下子都倒下去了?最好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去。
只好進行了第三遍表演。各位主角們在吸取了大家評議的經驗后,進行了惟妙惟肖地表演,小稻秧們在結尾時還用歡快輕松的小舞蹈來體現了自己的愉悅之情。表演終于在大家的掌聲里結束。
(四)結合剛才的情境體驗,聲情并茂地朗讀全文。此時,學生搖頭晃腦,進入了閱讀。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重點指導書寫“雜”和“欺”。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課文層次,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4.精讀感悟課文的第1、2自然段,學習小稻秧遇險部分,通過重點詞語感受到小稻秧的柔弱和雜草的蠻橫。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教學難點】精讀感悟課文的第1、2自然段,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準備】
板塊一:組詞導入,質疑問難。
1.板書:險。問:同學們,這個字你們認識嗎?你能夠給“險”字組詞嗎?
2.師組詞:脫險。問:誰知道“脫險”是什么意思?(脫離危險)
3.過渡: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個童話故事是講小稻秧脫險的,和老師一起書寫,把課題補充完整。
4.齊讀課題,突出“脫險”。質疑:看著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師:同學們很會動腦,提出了許多問題,老師也想到了這些問題。
出示問題(齊讀):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
小稻秧是怎么脫險的?
小稻秧最后脫險了嗎?
板塊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讀這個故事,但是老師對你們的讀還有如下要求:(出示)
初讀學習要求: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根據課后生字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遇到不懂的詞語聯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
2.師:剛才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檢查嗎?
出示:洶蠻需搶警劑霧微
險吵雜擁拼跟誰欺負紛
開火車讀。
去掉拼音讀。
一人領讀。
3.師:同學們生字讀得很準,那這些詞語呢?
出示:氣勢洶洶蠻不講理需要搶營養警覺噴霧器除草劑微風
脫險爭吵雜草一擁而上拼命跟隨欺負紛紛
指名讀。
師:這些詞語中你有哪些詞語不理解?
師:有些詞語是要聯系上下文才能更好理解的,我們先來理解“除草劑”、“噴霧器”。出示圖片和文字幫助學生理解。
齊讀!讀出詞語的味道。
4.學會概括故事內容。師:哪位小朋友能用這些詞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呢?
出示:一群_________的雜草跟小稻秧拼命______,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幸虧________及時出現,向雜草噴灑________,雜草_____倒下。小稻秧高興得跳起舞來。他們吸足了營養,又向上挺了挺身子。(齊讀)
板塊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師:通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了課文的主角是小稻秧和雜草,(板書:小稻秧、雜草)剛才同學們用一段話來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其實可以濃縮成兩個詞語,板書:遇險、脫險。同學們看看課文的哪幾小節是寫遇險?哪幾小節是寫脫險的?
2.師:文章要多讀幾遍,才能更好地明白內容,讓我們一起把課文再讀一遍。提出要求:聲音洪亮,吐字清楚。分角色朗讀:男生讀遇險部分,女生讀脫險部分。比比看誰讀得更好!
板塊四:精讀感悟,學習遇險。
1.師:同學們上課時提了三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
出示問題一: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投影:一群雜草拼命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理解“營養”是指肥料。板書:病倒
2.投影:問:雜草是如何跟小稻秧搶營養的?請畫出雜草跟小稻秧搶營養時的相關詞語。感悟理解詞語(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嚷道、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
3..演一演。同學們,你們能把雜草跟小稻秧搶營養時那種激烈的場面演出來嗎?師扮演小稻秧,請六名同學扮演雜草。要求,請同學們仔細看,看看演雜草的同學演得好不好。評價表演。
4分角色朗讀。課后練習要求我們要分角色朗讀,所以我們來著重練習對話部分。
(1)出示第一、二自然段,三人一組練讀。(旁白、小稻秧、雜草)
(2)指名一組同學讀,其他同學用心聽,假如聽出問題請耐心聽完再指出來。
(3)師小結:讀對話應像平時說話一樣讀,這樣才真實、生動。同時,還要帶著表情讀,讀書能讀得有表情,肯定能把書讀好!
(4)再讀第一、二小節
5,小結:板書:通過剛才的表演、朗讀,我們感受到了雜草的氣勢洶洶。板書:氣勢洶洶。至于脫險部分,我們留到下節課再學習。
板塊五:指導寫字,學生描紅。
1.出示本課一類字。師:同學們,這是本課的生字,你覺得哪個字最容易寫錯!
2.師重點范寫“雜”,強調第4筆是豎鉤。
3.學生描紅。
4.評價。
板塊六;布置作業,鞏固課堂。
1.完成《習字冊》第一面。
2.繼續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小稻秧脫險記
小稻秧雜草
遇險病倒氣勢洶洶
脫險?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8
作者:沈高明 發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763
于永正(執教)張慶(評析)
[評者按]擯棄了煩瑣分析,閱讀教學要走什么樣的道路呢?我以為要走一條“強化誦讀,注重感悟”的道路。
眾所周知,人們的語文能力是習得的,而語文能力的習得無一不是從感悟開始。通過對語言材料的反復感悟,學生才會從中總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并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語感經驗,形成了良好的語文素質。
于永正老師所上一課,擯棄了煩瑣分析的套路,在“強化誦讀,注重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膽探索。相信大家讀了這個實錄,一定能夠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請小朋友把手拿出來,跟于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稻”的筆順,“秧”的右邊起筆位置。
[評:板書課題不忘寫字訓練,說明老師有很強的訓練意識]
師:學這篇課文,我們有四項任務。(出示投影片,教師讀)
教學目標
1.讀課文,讀出生字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詞語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后來是怎樣脫險的?
4.寫生字,要求寫得正確、規范。
[評:于老師提出的這四項教學目標 是在研究本課課后作業 題的基礎上制定的。課后作業 題規定了教每課書的具體目標,只有每課的具體目標落實了,才能確保小學階段教學總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教每課書,都要像于老師這樣強化目標達成意識,圍繞課后作業 題來設計教學實施方案]
師:現在,先來看第一個任務。(出示投影片)這一課的生字一共有16個[注:教材是原版本,現已有所調整]。
雜 擁 拼 棵
劑 噴 器 欺
負 喘 紛 霧
吵 洶 蠻 搬 霉
小朋友注意看,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師教,也不要看書上的拼音,你就認識?
生:我認識“棵”、“拼”。
師:這個“拼”字你是什么時候認識的?
生:我是一年級時認識的。那時有一個詞是“拼音”。
生:我還認識“劑”、“吵”、“霧”。
師:對她來說,近一半的生字都認識了。你讀書的時候,只把不認識的字的拼音畫出來。還有哪些字你認識?
生:我還認識“雜”、“器”。
師:(老師指“紛”)這個字有認識的嗎?
生:認識,這個字讀fēn。
師:你是怎么認識的?
生:我是在{清明>這首詩里學的:里面有一句是“清明時節雨紛紛”。
生:我還認識“搬”。
師:你是在哪兒認識的?
生:在我們家門口墻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廣告上認識的。
師:那是一些“野廣告”。看來,“野廣告”也有好處,可以幫助你認字。作為你,還要“感謝”“野廣告”。這些字有沒有一個都不認識的?(學生搖頭)大家要實事求是:請大家拿好書,認真地讀書,遇到不認識的字看一看課后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評:生字對學生來說并季都“生”,這是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廷相等”。在此基礎上進行識字教學,這就叫實事求是]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師:我發現有同學已經讀第二遍課文了。有的同學在讀書時,把自己不認識的生字的拼音寫在生字的上面。這樣很好。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的拼音寫在上面。
(學生默讀,邊讀邊寫拼音)
師:讀完寫完后,請同學們讀一讀生字的拼音,并記住它。
(學生讀,教師巡視指導)
師:書上生字能記住的請舉手。(學生紛紛舉手。出示投影片)請同學們看,哪些字記住了。
(請一同學讀,其余同學跟著讀)
師:注意“欺負”的“負”,單讀時,讀第四聲。和“欺”連在一起時讀輕聲。請接著讀。
(學生讀完,老師出示投影片)
雜草 一擁而上 拼命 一棵
化學除草劑 噴霧器 欺負
喘氣 紛紛 爭吵 氣勢洶洶
蠻不講理 搬到 倒霉
師:看一看,這些字組成的詞你會不會讀?(指一學生讀完)還有問題嗎?
生:“蠻”我讀不準。
師:多虛心,有不懂的就問。誰來當她的老師?
(一學生站起來教讀)
生:“氣勢洶洶”的“勢”我讀不準。
(一學生站起來教讀)
師:還有問題嗎?(學生搖頭)看來需要老師幫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時就會的。第一個任務完成了。下面我們還有一個任務。請大家一邊讀課文,一邊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學生讀課文,畫詞語,教師巡視。發給部分學生小黑板。讓他們把不懂的詞語寫在小黑板上)
師:請寫好的小朋友把小黑板送過來。 (學生紛紛送來.老師把小黑板掛到大黑板上。這些詞浯是: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警覺、收拾、有氣無力、紛紛)請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讀。
(大家讀詞語)
師:這些詞,有的需要老師幫助,有的自己讀課文就可以理解;請大家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相信,同學們能通過讀課文理解這些詞語。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讀完兩遍的請舉手。(學生舉手)好,讀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詞語的意思,還要做到正確、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請大家再讀。
(學生繼續讀課文)
師:有的同學已經讀到第四遍了。剛才有的同學問我(板書“蠟黃”)“蠟黃”的“蠟”的讀音。請大家讀字音。(師順手在“蠟”上面加上拼音。學生讀la)“蠟黃”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臉色像蠟一樣黃。第二個任務基本上完成了。
[評:感悟,感悟,“感”而后“悟”。怎么“感”?主要是誦讀,讀得多了,學生便能借助語言環境悟出語句的意思。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已有的認識結構對于當前的認知活動會起到決定作用;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某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時,所聯系的語言環境可視為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思維組塊。學生憑借這個詞語或句子與上下文中的其他語句的邏輯聯系,便能比較容易地推知這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于老師指導學生受復誦讀課文,意在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語言。從而為領悟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創造良好條件]
師:哪個小朋友有把握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學生舉手)三分之二的同學舉手。哪些同學雖然沒把握讀正確,但愿意試一試?(一個同學舉手)好,請你站起來。于老師很喜歡這個小朋友,因為她勇敢、敢試。請你試著讀一讀。
(學生讀得較流利。但讀到“小稻秧望著這群蠻不講理的雜草,說……”時,“蠻”讀錯了,但自己意識到后,就改正了)
師:請停下來。這個小朋友讀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蠻”一開始讀錯了,后來又改正了。
師:好,你聽得真認真。于老師就喜歡這樣的同學,自己錯了自己改正。請你再讀讀那一句。
(學生讀完那句后,接著讀下去,教師相機糾正錯誤)
師:哪一位同學能不讓老師教,就能讀得正確、流利,還能有感情?
(指一學生讀。學生讀得很好,老師相機表揚)
師:讀得多好呀!不要老師教,你就能讀好了,真不簡單!
[評:感悟是指學習主體對語言材料的能動感受與領悟。感悟的效果取決于學習主體的內因,也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于老師長于激勵、善于調動,是其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下課)
第二課時
師:我們讀了一節課的書,黑板上的詞有些同學肯定都讀懂了。如果還有不懂的,請聽于老師讀,聽后再讀兩遍,我想大部分詞語都可以讀懂。
(老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學生不時發出贊嘆聲:師讀完后.同學們禁不住鼓起掌來)
師:怎么樣三
生:好!
師:請像老師一樣讀。
(學生像老師一樣有感情地讀.老師不時地進行表揚)
[評:課文內容怎么才能懂?反復誦讀才能懂,所謂“披文以人情”。誦讀得充分,才能感悟得深切]
師:讀到這里,我想,“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肯定懂了。誰知道“氣勢洶洶”是什么意思?
(老師喊了幾位舉手的同學到前面來)
師:這幾位同學都懂了,沒有懂的同學請看我們表演:我當小稻秧,你們幾個當雜草。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你們應該怎么站?
(學生從四面把老師圍住:笑聲)
師:“你們要干什么?”
生:“快把營養交出來:”(聲音低)
師:你們沒有讀懂。要兇,聲音要大,把腰卡起來。生:(卡腰,大聲,兇惡地)“快把營養交出來!”
師:“我們剛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么能交給你們呢?”
(學生不知所措)
師:(問全體同學)他們應干什么?
生:他們應上前搶營養。
師:對,要搶。營養在地里,快! .
(“雜草們”一擁而上,搶起了營養。稻秧沒精打采地垂下了頭,下面的學生哈哈大笑)
師:雜草厲害不厲害?兇不兇?(生:厲害,兇)這就是“氣勢洶洶”。雜草野蠻不野蠻? (生:野蠻)講理不講理?(生:不講理)這就叫“蠻不講理”。雜草讓小稻秧發言嗎?(生:不讓)這就叫“不由分說”。各位“雜草”請回去。 (笑聲)
(老師拿下小黑板,學生讀上面的詞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
[評:這幾個詞語處理得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不是老師一廂情愿地去灌輸,而是借助情境啟發學生去自悟。詞屬于第二信號.只有當它與第一信號——即它聽代表的客觀事物聯系起來時,這個詞才有意義:于老師進行詞義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這兩種信號系統之間建立起聯系]
師:(指“警覺”)看來這個詞語要老師幫忙了:誰不需要?
生:“警覺”就是靈敏的意思。
生:“警覺”就是感覺到了什么,然后他抬頭看看。
師:有一點意思,但沒說清楚。下面老師表演一下。看了老師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不一定說得出。
(老師請兩位同學一起表演。一學生讀書,一學生當噴霧器大夫,老師當雜草)
生:“突然,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說——”
師:(表演“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不對呀,大晴天怎么會下雨呢?”
生:“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
生:(表演噴霧器大夫)“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學除草劑——”
師:“你是誰?”
生:“我是噴霧器大夫。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霉了。”
師:什么是“警覺”,你們看到了嗎?我們再表演一下“警覺”,請大家看清楚。
(師生又表演了一次)
師:懂了嗎?這就是“警覺”的意思。不要說,體會一下就行了。(拿起小黑板)請大家讀——
生:警覺,警覺;
[評: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老師在教學詞語時,常常將“教參”或詞典上的解釋一字不漏地抄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以便在考試時不丟分。這樣做既加重了學生負擔,實際效果也不好。于老師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1
師:再看“收拾”。這個詞誰讀量子?
生:“收拾”就是欺負我。我就打你。
師:請你讀讀書上的最后兩節:
(生讀書)
師:懂了嗎?
生:就是把你打死:
師:是我嗎?(笑聲)
生:就是把雜草毒死。
師:對,“收拾”在這里就是這個意思:你是怎么懂的?
生:我讀了后面的課文懂的,后面寫“雜草紛紛倒了下去”。
師:倒下,就是完蛋了,被消滅了。這下你是真的懂了。
師:大家再聽我說一句話:“早晨,媽媽對我說:‘把你的房間收拾一下,下午有客人來。”這里的“收拾”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房間弄干凈。
生:就是整理的意思。
師:兩個同學都明白了,第二個同學表達得更好。詞語一定要聯系課文來理解。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是有氣無力了?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聲音大)
師:你沒有完,(學生笑)再噴灑兩遍你都不會完。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學生喘著氣讀)
師:雜草厲害不厲害?兇不兇?(生:厲害,兇)這就是“氣勢洶洶”。雜草野蠻不野蠻? (生:野蠻)講理不講理?(生:不講理)這就叫“蠻不講理”。雜草讓小稻秧發言嗎?(生:不讓)這就叫“不由分說”。各位“雜草”請回去。 (笑聲)
(老師拿下小黑板,學生讀上面的詞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
[評:這幾個詞語處理得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不是老師一廂情愿地去灌輸,而是借助情境啟發學生去自悟。詞屬于第二信號.只有當它與第一信號——即它聽代表的客觀事物聯系起來時,這個詞才有意義:于老師進行詞義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這兩種信號系統之間建立起聯系]
師:(指“警覺”)看來這個詞語要老師幫忙了:誰不需要?
生:“警覺”就是靈敏的意思。
生:“警覺”就是感覺到了什么,然后他抬頭看看。
師:有一點意思,但沒說清楚。下面老師表演一下。看了老師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不一定說得出。
(老師請兩位同學一起表演。一學生讀書,一學生當噴霧器大夫,老師當雜草)
生:“突然,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說——”
師:(表演“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不對呀,大晴天怎么會下雨呢?”
生:“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
生:(表演噴霧器大夫)“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學除草劑——”
師:“你是誰?”
生:“我是噴霧器大夫。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霉了。”
師:什么是“警覺”,你們看到了嗎?我們再表演一下“警覺”,請大家看清楚。
(師生又表演了一次)
師:懂了嗎?這就是“警覺”的意思。不要說,體會一下就行了。(拿起小黑板)請大家讀——
生:警覺,警覺;
[評: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老師在教學詞語時,常常將“教參”或詞典上的解釋一字不漏地抄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以便在考試時不丟分。這樣做既加重了學生負擔,實際效果也不好。于老師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1
師:再看“收拾”。這個詞誰讀量子?
生:“收拾”就是欺負我。我就打你。
師:請你讀讀書上的最后兩節:
(生讀書)
師:懂了嗎?
生:就是把你打死:
師:是我嗎?(笑聲)
生:就是把雜草毒死。
師:對,“收拾”在這里就是這個意思:你是怎么懂的?
生:我讀了后面的課文懂的,后面寫“雜草紛紛倒了下去”。
師:倒下,就是完蛋了,被消滅了c這下你是真的懂了。
師:大家再聽我說一句話:“早晨,媽媽對我說:‘把你的房間收拾一下,下午有客人來。”這里的“收拾”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房間弄干凈。
生:就是整理的意思。
師:兩個同學都明白了,第二個同學表達得更好。詞語一定要聯系課文來理解。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是有氣無力了?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聲音大)
師:你沒有完,(學生笑)再噴灑兩遍你都不會完。
生:“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學生喘著氣讀)
師:我聽到你喘氣了,但是聲音仍然很大。說話的聲音這么大能完嗎?(學生笑)
生:(小聲地)“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
師:好,掌聲鼓勵。(學生鼓掌)這就是“有氣無力”,讀——
(學生讀“有氣無力”)
[評:強調讓學生感悟,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師導得得法,學生才能悟得真切。正是由于于老師的循循善誘,學生對“收拾”一詞的理解才逐步到位]
師:“紛紛”讀懂了?請懂的同學站起來。我讀課文,你們做動作。
(學生紛紛站起來)
師:“雜草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不一會,雜草就紛紛倒下。”
(在老師的讀書聲中,站起來的同學紛紛倒下。課堂氣氛十分熱烈)
師:請大家坐好,看哪個同學腰挺得直。“紛紛”懂了嗎?(學生齊答:懂了)剛才有個同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那里的“紛紛”是什么意思?
生:那個“紛紛”是指毛毛雨慢慢地下。
師:不是慢慢地下。
生:是指不斷地下。
師:對,是指不斷地下。課文中的“紛紛”是“一個接一個”。記住,理解詞語一定要聯系上下文。
[評:同一個詞語,所在的語境不同,意思也可能不同。于老師教學“紛紛”一詞,不忘照應上一節課有同學提到的“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其教學安排得嚴密、周到之處]
師:通過剛才的表演,這些詞語都懂了。現在再讀,就會讀得更好。下面我們找一個讀書最好的同學來讀。
(由同學推薦出來的一名女生,到前面配樂朗讀。女同學讀得很有感情,同學們聽得人了迷。讀完,同學們熱烈鼓掌)
師:還記得第三題的要求嗎?“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后來是怎樣脫險的?”請大家
簡單地說一說。
生:小稻秧剛搬到稻田來不久,它就被雜草搶營養。(師插話:這句話應該這樣說:雜草就來搶營養)后來噴霧器大夫噴了一些化學除草劑,把雜草消滅了,小稻秧這才脫險。
生:小稻秧剛搬到稻田來不久,就被一群雜草團團圍住。
那些雜草搶去了它的營養。后來,噴霧器大夫來了,把雜草給消滅了;小稻秧終于
脫險了。
師:說得好,一個比一個好。書讀通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評:第三個問題實際上是要求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由于誦讀課文比較充分,課文內容理解得較好,學生完成這項作業 并不困難。由此看來,讓學生熟讀課文是關鍵。正如于老師所說,“書讀通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師:下面,請大家把課堂習字簿拿出來,我們來完成最后一項任務——正確、規范地寫生字。注意,一要正確,二要規范。每一個字描紅、仿影、臨寫各一遍。自己檢查一下寫字姿勢,“三個一”做到了沒有?(放古箏曲)好,先描紅一遍。
(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并提示保持適當的速度)
師:哪些字的筆順需要老師幫助?
生:“雜”、“欺”這兩個生字的筆順我拿不準。
(教師范寫“雜”、“欺”)
師:還有哪些字?
生:器。
師:(范寫后)一起把“器”字書寫一遍。
師:寫字課再把仿影、臨寫兩項任務完成。
(下課)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9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習的“催化劑”,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
因此,課堂伊始,通過猜謎語的小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由謎語導入課題,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理解本課詞語時,重在讓學生通過上下文的聯系與生活體驗來理解。特別是“團團圍住、氣勢洶洶、一擁而上、不由分說、蠻不講理”等詞語,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他們都通過生動表演,輕松的理解了這些詞語,又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將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表達了出來。
積極質疑,自由感悟,表達獨特感受。好問者必定善學。首先讓學生通過對課題的質疑,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并帶著問題讀文。因此,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遇險”和“脫險”,真正體現以“學生的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同時,也讓學生大膽提出自己不懂詞語,發揮集體的力量,讓學生真正感受課堂不是以老師為主體,他們不一定只有從老師那里才能獲得想要的知識。
當然,對這節課的不足我也深有體會:
1、時間把握不當,前面用時太多,后面用時太少,前松后緊,以致于后面的內容急匆匆的趕了下來。
2、通過表演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忽視對“激烈”一詞的理解,同時沒有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
3、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沒能讓評價更好的發揮它的指導作用。
潤物細無聲——由《小稻秧脫險記》的教學引發開去
《小稻秧脫險記》這篇充滿童趣的科普童話,以它生動的語言,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同樣也吸引著我。這是一則科普童話,講了一群蠻不講理的雜草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當場就病倒了,后來噴霧器大夫前來幫忙,使小稻秧脫離了危險。
幾年前也曾教過這篇課文,那時也著實研究過一番,今天再來上這篇課文,難道照搬老路?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改進呢?于是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注重課堂評價,引導學生做人。
文中有句話是這樣寫的:噴霧器一邊噴灑著除草劑,一邊大聲地說:“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霉了。”
師:如果你是這群雜草,你會怎么想呢?
生: 噴霧器大夫,饒了我們吧,我們下次再也不欺負小稻秧了。
師:你很有危險意識,將來無論做什么事,你都會為自己尋找一條出路。
生:哎呀,都怪我們蠻不講理,跟小稻秧搶營養,現在我們是罪有應得啊。
師:你做事情,很會自我反省,將來領導一定會賞識你的。
師:文中的人物角色,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生:(不假思索)我最喜歡噴霧器大夫,因為它樂于助人。
師: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要像噴霧器大夫一樣,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
生:我最喜歡小稻秧,因為他們很可愛。
師:幫助弱小者,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小結:生動有趣而又有啟發性的課堂評價語不僅能夠讓語文課堂鮮活,充滿張力,而且能夠很好的點撥孩子的思維,啟迪他們的心靈。
二、角色朗讀課文,感悟人物品格。
課文大筆墨寫了小稻秧與雜草、雜草與噴霧器的對話。處理這些內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讀,學生對課文朗讀的興趣比較濃,喜歡讀這些文字,并且讀得很有感情。我抓住時機,對人物品格進行了感悟。
師:讀了雜草和小稻秧的對話,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雜草?
生:我覺得這群雜草很兇,把小稻秧團團圍住,還氣勢洶洶地嚷道:“快把營養叫出來!”
生: 我覺得這群雜草蠻不講理,小稻秧不給他們營養,他們就去搶。
生:我覺得這群雜草像強盜一樣,很恐怖。
……
師:你想對雜草說點什么?
生:雜草,你們這么欺負小稻秧,肯定會遭到報應的。
生:小稻秧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植出來的,你們怎么可以跟他們搶營養呢?
三、仿寫童話故事,增添學習情趣。
童話故事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寫作形式,而且看過的故事也很多,自己提筆創作一篇童話故事,不是也很有趣嗎?于是我把這個作業要求布置下去,沒想到孩子們挺會寫,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你思考、讓你大笑、讓你回味。
孩子的潛力是很大的,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因勢利導,我相信一顆顆小種子終將長成參天大樹,不是嗎?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的主角是小稻秧、雜草、噴霧器大夫。 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遇險”、“脫險”兩大部分。這兩部分內容應該也是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小稻秧到底遇到什么危險?又是怎樣脫險的?通過學文,了解除草劑、噴霧器能夠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同時,也會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年級的孩子,還是比較單純幼稚的,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課堂。當我第一次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覺得這篇課文的一大特點是生動而且富有童趣,相信學生會非常喜歡這篇文章。如果單純讓孩子們去讀課文再談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那樣做就顯得很膚淺。作為語文教師,如果我們能夠跟孩子一起去品讀文字,深入文本中,跟小稻秧一起去經歷,去感受,入情入境,孩子們會不會學得更有興致,感受更深刻,而課堂也會更加富有情趣。指導學生精讀要引領學生進入故事情境,抓住關鍵詞語來把握課文內容,在感悟的基礎上讀好人物對話,將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表演表現出來。細讀文本,文中有很多的關鍵詞語:“一群”、“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嚷”、“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搶”、“有氣無力”、“紛紛倒下”、“挺了挺身子”……寫的栩栩如生。這些詞語,如果單憑學生讀,教師講來理解就降低了理解文本和感受文本的程度。所以,我想一定要孩子們在表演中體會語言文字的表達。所以,我按照文章的兩部分內容來設計課的流程。第一部分:“遇險”。第二部分“脫險”。我想,一開始就放手讓學生表演肯定效果不好。于是我決定應該設計一個環節能夠巧妙地將學生引入情景,并能根據文本規范學生的表演,讓他們很快就知道如何才能把握住文本中的關鍵詞表演的更好。于是就從:“招聘演員”開始。
這一環節是在第一課時小組比賽讀課文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我選的是每一小組讀的最好的學生。一是第一課時已經通過小組比賽給孩子們充分的練習朗讀的機會;二是這一邊讀課文相當于范讀,主要是把課文完整的成現在孩子們的面前,盡量避免讀的不流利。
第一幕“遇險”,從招聘演員開始,首先出示招聘的條件:讀懂課文;有聲有色的讀好對話;能熟練的記住臺詞并表達出來。目的在于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想:怎樣讀好對話?那就是抓住關鍵詞語。如何來表達?那就是他能夠過理解再來表達。在招聘演員的過程中,讓不來應聘的孩子當評委,這樣所有的孩子都積極參與進來,避免一部分學生失去興趣。在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也是難理解的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來理解評價。但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有幾個詞語是漏掉的,因為孩子們沒發現,這是應該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這方面作為教室,我還要認真的反思。
第二部分“脫險”我的實際目的是讓孩子們在第一幕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希望孩子們能通過朗讀,講故事,或者其他的更豐富多彩的形式來表現課文內容。但是,孩子們選擇的方式只有朗讀和表演。這也與平時的語文課的引導有關系。既然課堂學生做主,那就尊重孩子們的選擇。于是讀讀、議議、演演、評評、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學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評的過程中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達到對詞語理解的目的。可以看出孩子很高的積極性,當演完第二幕的時候,一再要求把全文完整的表演一次,遺憾的是我因為考慮到時間的因素,沒有讓孩子們進盡興。后來想,應該讓孩子們把全文呈現。這樣才能更好的從整體上把握全文,課堂的完整性就更能體現。
最后,把學生帶出文本,體會科普童話的含義。
總結:首先必須準確的把握教材。其次,對學生的學情有所了解,抓住孩子的特點設計課的形式一定要引發孩子的興趣。第三遵循自主有效的課堂。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課堂的自主有效。應該是尊重孩子們課堂的興趣,而不是被自己的課堂設計所限制。遵循設計,超脫設計。真正的創造,自主、民主、科學的課堂。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10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2010年11月的一次片區教研活動中,我根據所任學科,設計、制作了《小稻秧脫險記》一課參加了活動。因為是異地教學,我提前一節課走進教室與學生進行接觸,想了解下學情,消除師生間的陌生感。在班主任組織好紀律后,我很親切地做自我介紹。可能因為換了張新面孔,這些孩子很活躍,嘰嘰喳喳介紹自己與同桌,有幾個積極點的學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保留課堂教學的新鮮感,我只是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不做過多的教學流程講解,學生很認真地一遍又一遍地變換不同的方式朗讀。
很快,40分鐘過去了,我帶著學生去教研活動室做課。安排好學生的座位,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開始上課了。課堂上,我用極具親和力的課堂語言組織教學活動,從鼓勵學生質疑,到課堂角色的扮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天真淳樸的原生態表演,不時引得聽課教師的陣陣笑聲。在教學接近尾聲時,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我設計讓學生自己感悟出學科學、愛科學的重要性,但是我在之前的課堂教學中一再強調“噴霧器大夫”的重要性,卻忘記了真正的大夫應該是“噴霧器大夫”“肚子里”的除草劑,幾個學生說了半天都沒有說到這個點上,我有點著急了,就拿著噴霧器貼畫,給學生講解除草劑的作用,至此學生才明白是科學家發明了除草劑,進一步明白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道理。本該是一節比較完整的課,卻因為自己在設計時的一點疏忽影響了整體的效果。
課后,參與教研活動的幾位老師對于這節課的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評價。區教研室的宋君青老師針對我課堂教學中的那個疏忽給出了中肯的建議,真是受益匪淺。教師一定要深入地鉆研教材,才能設計、組織好教學活動。一次教研活動,對于我的專業成長是一次促進。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進步。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我執教了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小稻秧脫險記》。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這篇文章通過表演形式讓學生理解內容,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能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下面我就談談我教這節課的優點:這節課我注重建立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開放空間,讓學生合作交流,我還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朗讀、表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理解詞語,這些都是讀通課文的基礎完成的。如“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是本課需要理解的重點詞語,這些詞語與理解課文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他們都通過生動的表演,輕松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和這些詞語。
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一些有目的、有意識的內容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理解雜草對小稻秧的態度時,讓一些學生朗讀、表演,這樣不僅讓學生輕松而深刻地懂得了雜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態度、不同處境,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讓學生理解詞語“警覺”和讀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時候,通過讓學生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去,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一起討論、表演、朗讀,思維更活躍了,感受更真切,這樣的學習效果非常好。同時我還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本課中“激烈”和“紛紛”是要求造句的兩個詞語,我將造句練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學生都從生活中找到了合適用這些詞語的場景,輕松的完成了造句練習。
設想都是美好的,但這節課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時間把握不當,前面用時間太多,后面用時間太少,前松后緊,以致于后面的內容急匆匆的趕了下來。
2、在課堂上我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加深對成語的理解,不能及時有效地對閱讀表演做出準確的評價。
3、讓學生表演時太零散了,沒有化零為整,應該聯系上下文讓學生表演,不注意文本前后的聯貫性。
總之,我將再接再勵,爭取上好每一節課。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一、反思整體設計
優點:
1、學生質疑,走近文本。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中,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遇險”時,我讓學生先說自己上節課遇到的不懂的詞,學生紛紛說出了“氣勢洶洶”、“不由分說”、“蠻不講理”等詞,學生在提出疑問的過程中觸摸了文本,與文本的距離近了。
2、扮演解詞,走進文本。
用扮演角色表演的方式理解詞語,解決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使學生真正進入了文本,用心體會課文,用身體表演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角色朗讀,再造文本。
學生提出的問題解決后,我用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將學生置于朗讀的情境中,朗讀中,學生不僅感受了語言,感悟了文本,相信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小稻秧脫險記》。
缺點:
1、德育滲透,不夠到位。
德育目標中第二個目標,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我覺得這一目標的實現較難,盡管自己設計了這樣的環節,但我覺得較空洞。
二、反思教學過程
優點:
導入環節能較好地與第一課時銜接,適時激勵學生又能引導學生較好地進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精讀環節問題設計較精煉,能從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問題。順學而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導結環節檢測題很好地與本課教學重點對應,課后作業設計模式也受學生歡迎。
缺點:
導入環節的激勵語不一定對所有學生都有效。改進的方法我想需要自身素質的提高,如果能經常語出驚人,妙語連珠,我想學生定會喜歡你的語文課,因為那時你已是一位充滿魅力的語文老師。
精讀環節有熱鬧的嫌疑,整個過程“動”的設計較多,有的學生可能因此當成看熱鬧而非真正的進入文本學習感悟。這就需要教師練就火眼金睛,及時發現問題,還需有教育機智,及時解決問題,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自己修煉自身。
三、反思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
優點:
1、另辟解詞蹊徑,感受詞語意思。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詞語的理解是重點。課文中有一詞“警覺”,課前備課時我已注意到這一詞語,并想: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呢?講解詞語的意思,有些蒼白,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的年齡水平理解這一詞語有一定的難度。反復斟酌后,我讓學生表演“警覺的抬頭”的動作,而且還設計了一個問題,采訪表演者:“如果你是雜草,此時你警覺的抬頭,內心是何想法或者是什么心情?”通過一演一說,讓學生感受“警覺”的意思。
2、豐富評價語言,及時有效評價。
為提高自己課堂教學水平,之前我曾收集過課堂評價語,并運用到本課的教學中,也許雒老師從我的教學設計中很難發現這一策略,但我確實這么做了,并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3、合理使用媒體,有效促進教學。
我認為制作的課件有使用價值,并且出示的時機也較合適。
缺點:
1、評價語雖豐富了,但還缺少自己的風格,有待自己多讀書,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2、媒體課件制作不夠精美。自己的制作水平較低,有待提高。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格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及新詞。會用“紛紛”、“激烈”造句。
3、知道除草劑、噴霧器能夠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4、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演一演這個童話故事。
【教學重難點】
學會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把握課文的內容,在感悟的基礎上讀好人物對話,將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感情地朗讀和表演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1、安排學生課前預習,并檢查預習情況。
2、生字詞卡片,稻秧、雜草、噴霧器頭飾。
3、稻秧遇險和脫險的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格內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及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又是怎樣脫離危險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喜歡童話故事,你讀過那些童話故事?
2、今天咱們再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看誰的收獲多。齊讀課題——小稻秧脫險記
3、質疑課題:你讀了這個課題,有什么疑問?
(學生質疑預設:“脫險”什么意思?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小稻秧是怎樣脫險的?)
把學生的提問簡單的板書在課題下方
小結:學貴有疑,就要這樣一邊讀一邊想,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讀。
chǎozápīnqīfùfēn
爭吵雜草拼命欺負紛紛
xiōngmányōng
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
2、去掉拼音認讀。
(學生行為預設:學生可能把“吵”和“咋”讀得平翹舌音不分,后鼻音“洶”和“擁”發音不到位,“擁”聲調讀不準確。)
3、檢查朗讀課文情況。
指名按自然段接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學生行為預設:根據課前檢測,“小稻秧望著這群蠻不講理的雜草”這句話中的平翹舌音容易讀錯。)學生讀錯時,及時糾正,并讓學生反復讀,直到完全讀對為止。
4、再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寫小稻秧遇險,那幾個自然地寫小稻秧脫險?
指名回答。
三、細度小稻秧遇險的部分(第1——2自然段)
1、讀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讀不懂得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自薦提出疑問,簡單的問題鼓勵學生回答,有難度的指導解決方法。
(學生行為預設:學生可能對“團團圍住”“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等詞語不理解。)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用多種形式理解。
3、表演理解(請理解的同學上臺)
“團團圍住”(包圍住)
表演結束,提問:這些雜草厲害嗎?兇嗎?(這就叫“氣勢洶洶”)
雜草野蠻嗎?他們講不講道理?(板書:蠻不講理)
雜草讓小稻秧多說話了嗎?(這就是“不由分說”、“一擁而上”)
4、小稻秧遇到了這些蠻不講理的雜草,怎樣了?(板書:當場病倒)
他們得了什么病?(營養不良癥)
5、指名讀,評價,齊讀。
6、指名分角色讀課文。
四、細讀小稻秧脫險的部分(第3——5自然段)
1、小結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
2、引導學生按上面的方法讀第3——5自然段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觀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提醒大家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學生行為預設:除了“欺”字左右等寬,其他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都要左窄右寬;“雜”第四筆為豎鉤。)
3、描紅、臨寫。
六、板書設計:
18小稻秧脫險記
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小稻秧是怎樣脫險的?
雜草除小稻秧
蠻不講理草當場病倒
紛紛倒下劑跳起舞來
【原文】
小稻秧脫險記
一天,水稻田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一群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地嚷道:“快把營養交出來!”
小稻秧望著這群蠻不講理的雜草,說:“我剛搬到大田來,正需要營養,怎么可以交給你們呢?”這群雜草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
突然,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天說:“不對呀,大晴天怎么會下雨呢?”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這不是雨,而是除草劑,是專門用來收拾你們的!”雜草問:“你是誰?”“我是噴霧器大夫。”噴霧器一邊噴灑著除草劑,一邊大聲地說,“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霉了。”
稻田里的毛毛雨下個不停。雜草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啦。”不一會兒,雜草紛紛倒了下去。
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高興得跳起舞來。他們吸足了營養,又向上挺了挺身子。
【教材分析】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的角色有小稻秧、雜草、噴霧器大夫。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為“遇險”和“脫險”兩部分。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知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更能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階段識字與寫字要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能使用硬筆熟練的書寫正楷,做到規范、端正、整潔。”對閱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年級上學期是中年級階段的起步,各方面的要求應相應降低一些,使學生跳一跳摘桃子。
三年級學生比較喜歡故事,尤其對童話故事感興趣。他們能從故事中懂得道理。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12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小稻秧脫險記》第二課時教案之二,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感悟中理解重點詞句;
2、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大意,并能進行簡單的課本劇表演;
3、知道除草劑、噴霧器具有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的志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兩大部分內容?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后來又是怎樣脫險的?板書:遇險、脫險)
2、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
(小稻秧遇到的危險是:它剛搬到大田來不久,一群雜草就來搶營養。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如果再沒有營養,小稻秧就可能會死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2節。
二、朗讀課文,相機理解
1、過渡:小稻秧這時真是太危險了,哪后來又是怎樣脫險的呢?
2、聽課文第3-第5節的錄音。
3、學生練習朗讀課文。
4、同桌相互朗讀課文,相互幫助,相互提高朗讀水平。
5、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根據同學的朗讀情況作出簡單的評價,并自己再朗讀一段或一句。
6、教師相機引導理解重點詞句:
(1)“警覺”:A、警覺是什么意思,你們理解嗎?B、這個詞語的意思很難說清楚,誰能把警覺的意思表演出來?(表演這節第1、第2句話)
(2)“收拾”:收拾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會,讀讀課文的最后兩節后回答。你怎么懂得?
(3)指導朗讀有氣無力說的話。理解省略號在這兒的作用,你能不能在雜草有氣無力說的話中間再加上一個省略號,并讀出語氣來呢?(在“我們”后也可加省略號)
(4)“紛紛”:紛紛倒下理解了嗎?(一個接一個地)請懂得的同學站起來,老師讀課文,你們做動作。(如果學生一齊坐下,要糾正)
7、小稻秧是怎樣脫險的?
三、復述課文,加進動作
1、提出復述要求。
誰能夠不看書把這個童話故事講出來呢?現在請同學們先準備一下。注意:(1)復述時要把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講出來,其它內容可以用自己的話說;(2)復述時可以適當加進自己的動作。
2、學生練習復述課文。
3、指名學生分節復述課文。
四、表演實踐,深入體會
1、這篇童話故事生動有趣,非常適合進行課本劇表演,接下來請同學們組成六人一個小組,進行練習。一人讀旁白,一人做小稻秧,一人做噴霧器大夫,其他的人做雜草,要注意,旁白盡量少一點。
2、指名小組表演。
板書設計:
30、小稻秧脫險記
遇險:蠻不講理當場病倒
脫險:下個不停紛紛倒下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13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在理解課題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記”是什么意思?本以為孩子們會說不出,可料不到孩子們給了我意外的驚喜,說這個“記”就是“記下來”的意思,我們還知道有《木偶奇遇記》、《西游記》、《吹牛大王歷險記》、《昆蟲記》……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是以演促讀,采用“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這種讀演結合的方法,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編自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學生表演得生動有趣,并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評價,說出表演的感受,從中體會、感悟,在“讀、演、評、再讀”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生表演到位了,課文內容和關鍵詞語也自然都理解了。個人覺得用這種方式理解效果比較好,也不需要再去理性地解釋了!
《小稻秧脫險記》:創設情境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聽課有感 篇14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有這樣一段關于閱讀的敘述:“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其主要途徑仍然來源于語文實踐。帶著這樣一種思考,我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引領學生們進行了有益的讀書實踐。
一、感悟讀————釋放學生的個性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注意將生字的音讀準確了,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多讀幾遍。
生自由地讀書。
……
師:我們一起交流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
生:我喜歡這里,“一陣微風吹過……又向上挺了挺身子。”小稻秧終于得救了,我們都為她松了一口氣。
生:這個地方寫得好,“一群雜草把小稻秧……快把營養交出來!”它寫出了雜草們非常兇狠、蠻橫!
生:我喜歡“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霉了”這句話,讀了以后,心里感到很舒服!
……
師:同學們讀得好,說得更好。現在我們回頭來看看這兩個問題。
生讀:①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②小稻秧是怎樣脫險的?
師:我這兒有答案,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知道。
師:我的答案就寫在你們的書上呢!看誰最先發現。
生(恍然大悟)大聲讀起課文來。
……
師:我還要讓同學們讀課文,看看你們還能讀懂什么?
生又一次捧讀課本。
[隨想: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們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體悟,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我在教學時,先讓學生讀出文本中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接著讓學生緊扣著關鍵性問題進入文本視界,進行有目的的讀書實踐,最后還讓學生通過讀書交流自我的感受和理解。實質上,這些都在為學生的自我發展提供著廣闊的空間,為學生們課堂上個性的釋放搭建著平臺。而實踐證明,這樣的讀,他們的確自由、快樂、積極。]
二、欣賞讀————張揚學生的人性
師:把書讀熟、讀懂了,我們還要讀出字里行間的蘊感,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的美感。這才是真正的讀書。
師: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讀讀自己最欣賞的語句。
生:“我剛搬來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么可以交給你們呢?”我欣賞這句話,我讀出了小稻秧的可愛。
生:我也欣賞這一句“我剛搬來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么可以交給你們呢?”我讀出了作者為小稻秧打抱不平呢!
生:我讀出了小稻秧的憤怒!
師:你們說得很好,都用欣賞的口吻讀出了對句子的理解,只不過角度不同罷了。
生:“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怎么會下雨呢?”這個句子中的雜草非常機靈,我欣賞它。
師:這一句,還有同學能從不同角度欣賞嗎?
生:“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怎么會下雨呢?”讀到這里,我有種感覺,幫助小稻秧的好人要來了,我喜歡它。
生:還有這一句“我是噴霧器大夫”,讀起來很威風,很自豪!
生:對,結合圖畫,可以看出噴霧器大夫是一位愛恨分明的老爺爺。
生:我欣賞噴霧器大夫這種勇敢地與壞人壞事做斗爭的品質。
……
[隨想:欣賞讀就是要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享受到美好的事物,領略到其中的趣味。盡管這對于學生的要求偏高,甚至在課堂上還會出現冷場,但這樣的欣賞意識我們必須從每一節語文課上培養、滲透。這不僅是重視提高學生的語感訓練,思維發展、審美情趣,而且在這樣的情境感染中張揚了學生的人性,讓他們真切地表達著自己的快樂和沖動,勇敢地傳達著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奏效。諸如我的學生,小小年紀竟然能從一句話中欣賞出三種結果:“我讀出了小稻秧的可愛”,“我讀出了小稻秧的憤怒”,“我讀出了作者為小稻秧打抱不平呢”!我真應該為他們感到自豪。
新課標上還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怎么去培養?這無疑是有益的嘗試。]
三、探究讀————凸顯學生的理性
師: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提出問題往往比發現問題來得更為重要。現在就請同學們去讀書、交流。
生分成小組邊讀邊交流。
……
生:雜草們為什么蠻不講理呢?
師:這個問題有意思,請各小組討論討論。
生在小組內充分探究。
生1:我覺得他們是壞人,品德敗壞。(應該是這樣吧)
生2:其實雜草們也需要營養。(說得有理)
生3:雜草們或許是長錯了地方,大田是小稻秧的家園呀!但是他們想要生存,所以不得不搶小稻秧的營養。(你的分析真是透徹)
生4:蠻不講理是雜草的天性。他們總是不為人們做貢獻,而是想方設法搞破壞。(很有見地)
……
師:還發現了哪些問題?
生:書上說,“不一會兒,雜草們紛紛倒了下去。”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師:這是一個有價值的發現。誰先來說說?
生1:“噴霧器大夫真厲害,下次見了他,我就逃跑。”(可惜,已經沒有下一次了)
生2:“噴霧器有什么了不起,我們的兄弟一定會來收拾他的。”(看來,你還是一棵很有斗志的雜草)
生3:“快,告訴弟兄們,快離開大田。”(你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
生4:“噴霧器大夫,你放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和小稻秧搶營養了。”(生存是每一種生物的本能,但這一次卻無濟于事)
……
生:我想知道噴霧器是什么?
生:我想問問除草劑里都有哪些東西?
……
[隨想:“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是無數教育家所信奉的教學真理。在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新課堂秩序下,我們應該積極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閱讀氛圍,倡導閱讀反思,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對于學生們感興趣的提問:“雜草們為什么蠻不講理呢?”“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我想知道噴霧器是什么?”“我想問問除草劑里都有哪些東西?”等等,教師要引領學生通過互動、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相互啟發,取長補短,讓學生們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釋放思想、碰撞思維,形成智慧。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層理解,讓他們在閱讀的實踐中進行平等對話;一方面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凸顯出了學生閱讀活動中的理性。]
四、創造讀————再現學生的靈性
師:有聲的讀書是一種享受,有形的讀書是一種創造。誰能用動作、形態或者其它方式來創造性地讀讀課文?
……
生:“一陣微風吹過……又向上挺了挺身子。”(一學生邊讀邊搖手[微風],接著手舞足蹈起來[跳舞],然后猛吸幾口氣[吸收營養],最后又拍了拍肚皮[挺身子]。)
生:我來讀,“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啦。”(生讀完后接連喘了幾口氣,還耷拉著腦袋,慢慢往下倒去。)
生:“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生有意垂下眼皮,面無表情,讀著讀著,忽地倒在地上。引得大家一陣笑聲。)
……
師:誰愿意到臺前來表演表演?試著使用自己創造的語言。
生走上講臺(三人),分別扮演小稻秧、雜草、噴霧器大夫。
……
生2:(對噴霧器)你是誰?敢壞了我們的好事?(生自創)
生3:(對雜草)我是誰!我是你們的克星!噴霧器大夫呀!(生自創)
生2:(對噴霧器)你有什么本事,敢來這里撒野?(生自創)
生3:我是專門來消滅你們的。(生自創)
生2:快滾開,不要多管閑事。(生自創)
……
[隨想:教學語文絕不是一種單單的知識的傳授、解惑,而是師生之間的自由、人性的交流、對話、共享。同樣教師也絕不能僅立足于一節課教給孩子什么知識,而是要在有限的時空里為學生的無限發展構建平臺。使他們從課堂上經歷想象,學會創新。
語文課標上說,“要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創新自己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用動作、形態或者其它方式來創造性地讀課文,這是我在教《小稻秧脫險記》中的一次嘗試。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根植于文本,為學生們創造性學習汲取素材,為學生們創造性理解提供源泉;應該根植于學生天真的生活,讓他們以自己的體驗發表創造性的見解;應該根植于學生自由的心靈,讓他們豐富的靈性得以展示,讓他們的靈性在創造中得到健康與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