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2篇)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1
序曲:課前談話
師:現在于永正閃亮登場。(臺下一片嘩笑)三年級的同學,小朋友久等了。(師板書于永正)這是我的名字,小小的于永正,怎么稱呼我呀?
生:于老師。
師:真有禮貌。你們是三年級幾班的?
生:(1)班。
師:都是1班的,有沒有混進來的?(眾笑)于老師從老遠的江蘇過來。歡迎我嗎?
生:歡迎。
師:誰說一句歡迎的話,代表大家說一句歡迎我的話?(無人發言)既然歡迎了就說一句歡迎的話,不舉手我就著急了。(稍等片刻后)就一個舉手的,兩個,三個,太少了。如果不歡迎,于老師就要走了,bye-bye 。歡迎不歡迎?歡迎就說一句歡迎的話。
(指名其中一個舉手的學生說,學生也是支支吾吾的,難于言表)
[教師面對無人發言的課堂,耐心地等待,積極啟發,還不忘記調節氣氛,緩和學生心里的緊張,可見定力非同一般。]
生:于老師,歡迎您。
師:歡迎我什么呀?
生:為我們上課。
師:這句話連起來說。
生:于老師,歡迎您為我們上課。(臺下響起一片掌聲)
師:噯,這句話好多了。要大膽,不要怕,不會就向別人學習。
生:歡迎您,于老師,您為我們上課。
師:她就這么倒一下,換了順序,這就是創造哦!誰在歡迎前加一個詞,怎么歡迎?加一個什么詞,于老師聽了更高興,更激動?
生:熱烈歡迎于老師為我們上課。
師:聽見沒有,熱烈歡迎,歡迎的程度表達出來了。高興不高興?掌聲送給他。(一片掌聲)
師:于老師從老遠的江蘇來的,這句話再加個什么詞,于老師聽了最高興?
生:熱烈歡迎于老師從江蘇遠道而來為我們上課。
(臺下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老師與學生握手。)
師:于老師的手是不是有力,有力表示什么?
生:友好。
師:表示感謝,對你的夸獎,對你的肯定。我看誰最有精神,坐得最端正。
一、檢查預習情況。
師:告訴老師今天學哪篇課文?
生:給予樹。
師:不要那么大聲,像說話那么自然。再說。
生:給予樹。(一連讀了幾遍。)
師:右手抬起來,跟老師寫課題—給予樹。(生舉起右手書空)齊讀。
師:(待學生讀后)自然點,輕點。并帶讀兩遍。看誰注意聽,坐得最好。這篇課文預習了吧?那于老師檢查一遍。看黑板,看于老師檢查哪些詞語(師板書,生看。)
生:(齊讀)并不寬裕。
師:這個詞在那句話里?誰能記得?
生:可是家里并不寬裕。
師:真棒,一字不差,可是家里并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美元。“并不寬裕”是什么意思?
生:他們家并不有錢。
師:并不有錢,生活不富裕。這是你的理解,理解得不錯,但是書上怎么寫的?誰能記得?
生:家里并不寬裕,我只攢了100美元,可是要五個孩子分享。
師:攢了多少? 生:一百美元。(師板書)
師:每人得到多少? 生:每人只能得到二十美元。(師隨手板書二十美元)
師:你預習得非常棒,請坐。小朋友請看黑板,好多詞語不要查字典,查詞典,只要認真讀書,就能理解了。書上說她家里并不寬裕生活一般,不太富裕,但是怎么不富裕了呢?這位媽媽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分給五個孩子,每人只得到二十美元,這就叫我家里并不寬裕。
[如何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于老師的教學中便可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
真理所在了。單獨一個“并不寬裕”,教師引領學生以文解詞,不言而喻,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對這個詞的理解,更多的是在今后的讀書過程中學習乃至學會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師:再檢查一個,看黑板,看誰看得清楚。板書“如愿以償”,(讓學生讀,糾正“如”字的讀音,)指名多個學生讀,這個詞在書中哪個地方,有誰能記住?
[教師工整美觀的粉筆字,寫字時的認真態度,帶給學生的不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見,于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哪!]
生: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師: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告訴老師“如愿以償”是什么意思?
生:愿意。
師:看到一個“愿”就說愿意,為什么不說愿望呢?
生:愿望已經“嘗”(償)試了。
師:“嘗試”了是這個“償”嗎?愿望怎么樣了? 生:愿望實現了。
師:愿望實現了,她的要求達到了,她的愿望實現了,叫“如愿以償”。再仔細考慮一下,小女孩有一個什么愿望,她的愿望是怎樣實現的?
生:有一個小女孩把自己的愿望寫在卡片里,她想得到布娃娃。
師:往下說,很好,她的愿望怎么實現的?誰幫助她的?
生:在金吉婭的幫助下,她得到了布娃娃,她的愿望實現了。
師:嗯,終于說完了,對你來說,是很不容易的。你看,他堅持到底,在于老師的幫助下,把話說完了。誰站起來再說一說,不要老師的幫助。課文中,誰有什么愿望,她的愿望是怎么實現的?
生:有一個陌生的小女孩,她想得到一個穿著裙子的布娃娃,金吉婭,她的媽媽給她了二十美元,本來是想讓她買一些禮物的。可是她看到卡片,她就給小女孩買了一個布娃娃,小女孩的愿望實現了。
師:就這樣說的,誰能再說一遍,用三句話說,誰有什么愿望,這個愿望在誰的幫助下實現的?
生:有一個小女孩,把她的愿望寫到卡片上,她的愿望是得到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金吉婭看到了那張卡片,就買了一個洋娃娃放在卡片旁邊,一起送到援助中心的禮品區,一個小女孩的愿望就實現了。
師:嗯,真好。聽清楚沒有,剛才于老師說了好多詞語,它的意思就在課文里邊,“如愿以償”的意思在這篇課文里,就是說:一個小女孩想要得到她的布娃娃,金吉婭用二十美元給她買了布娃娃,她的愿望實現了,就叫“如愿以償”。所以,小朋友要好好讀書,當你把這個詞語的意思說出來以后,就說明你書讀懂了,就說明這個詞語你理解了。
二、讀好課文。
師:預習的不錯,下面,于老師想知道課文讀了幾遍? 生:五遍。
師:有多讀的吧?沒有,那么聽話。誰站起來把課文第一段讀給同學聽?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當學生讀完第一段時,著重指導讀問句:他們怎么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這個學生連讀了三遍。)
師:誰接著往下讀?(一名學生接著讀第二自然段)
師:讀得比較流暢。誰接著往下讀?(生接著讀)
師:(在學生讀第四自然段后)我聽了替你著急,上氣不接下氣,好像有人追趕你似的,讀得很正確,語氣要自然些。(讀第四段時,及時糾錯,不厭其煩地讓學生讀好“顯然在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這一句,并帶讀,直到學生讀對讀好為止。)
[在學生輪讀課文時,教師及時評價,適時指導,對于學生不易讀對的地方采用帶讀,讓學生練讀等多種方式,直到學生能夠讀對為止。這一環節,雖然花時較長,但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于老師的真愛所在,善待每個孩子,給孩子一個成功的機會。]
師:齊讀最后一段。
(學生讀完后,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用耳聽,眼睛看到書。范讀完畢,全場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聽完教師的朗讀,似淙淙流水,在心底流淌,那么真切,那么自然,如果不是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又如何能讀得如此扣人心弦呢?]
師:讀書要像說話那么自然,眼睛要看準,不要著急。當你聽于老師讀金吉婭說的話的時候,你聽沒聽出來金吉婭這個小女孩怎么樣?
生1:她很善良。生2:她很傷心。生3:她很有愛心。
師:是的,當你把課文讀好的時候,一切都在朗讀之中,不用講了,聽老師這么一讀,就感覺金吉婭太懂事了,太有愛心了,太仁愛了,太同情人了。你看,一看到這張卡片,她要求不高,只要得到一個布娃娃,但是買不起,金吉婭就毫不猶豫地給她買了布娃娃。但是她沒有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沒買些像樣的禮物,只買了棒棒糖,害怕不害怕?怎么對媽媽說呢?小朋友,好好體會她的心情,請你們像于老師那樣好好地讀讀一遍課文,先想想于老師怎么讀的,你就怎么練,好嗎?個人練個人的。
(學生練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側耳傾聽,課堂上書聲瑯瑯。)
(一段時間后,師帶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讀得比較好。帶讀最后一自然段,讀第一句話后強調:聽于老師的語氣,看于老師的表情,要學好。
三、小練筆。
師:小朋友,想一想,這個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她心里一定很感激金吉婭,感謝她。書上有道題:請你替小女孩對金吉婭寫一句感謝的話。看清要求了嗎?她一定會感激的,多好的小女孩呀,在圣誕節給她送布娃娃,她如愿以償了,多高興呀,多激動呀!因此我請小朋友看這,(指著大屏幕)請你替小女孩給金吉婭寫一封信。開頭和署名我已經寫好了,你們抄抄就是了。你們寫當中感謝的話。看這,這個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第一句話該寫什么?
生:謝謝你,金吉婭,要不是你,我就得不到穿著裙子的布娃娃了。
師:你說得真好,前頭再加一句話,第一句話要告訴金吉婭:你送我的禮物對我……你是不是高興,你是不是感動,你送我的禮物收到了。第一句話告訴金吉婭,你送我的禮物收到了,再說她的話,在這封信里注意這四句一定要記住。1、并不寬裕。2、一百美元,五個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禮物,8歲。為什么作者一定要把這些數字交代得那么清楚,為什么一定要告訴我們金吉婭才8歲?當你在寫信的時候,把這些詞用上去,就可以體會到作者為什么要寫得那么具體了。(手指著如愿以償)這個詞,如果能用上,最好,用不上就不要用。誰要用上了,用得恰當,我給他加分,表揚他。有點難度,可用可不用,但是“并不寬裕,一百美元,五個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禮物,8歲”必須用上,怎么用上去呢?動動腦筋。金吉婭,你送給我的禮物我收到了,我非常高興。下面靠你們了,看誰把這些詞語用上去。只要動腦筋,都會用的。想好沒有?拿出本子和筆,開頭對著照抄,第一行頂格寫 “金吉婭:”另起一行寫你們的話。寫完后,看這(手指著大屏幕)“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
師:看誰能把黑板上的詞都用上去,看誰寫得又快又好,不會寫的字寫拼音。
[于老師的獨特之處在于把小練筆設計成了寫信,并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既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書信的格式,又讓學生懂得了如何按要求去寫作,可謂是一舉兩得。]
(生開始寫信,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頭正,身直。)
師:(一段時間后)剛才有三個小朋友,我在他的信上打了五角星,(指名上臺)看他們誰寫得好,誰寫得符合老師的要求。
生1:(上臺念自己的信)金吉婭姐姐:你買的禮物我已經收到了。我知道你家里并不寬裕,而且每人只有二十美元,你本來是要買禮物的,而你卻給我買了一個洋娃娃。要不是你,我就得不到這個惹人喜愛的洋娃娃了。所以我要謝謝你給我買了一個洋娃娃。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
師:嗯,比較通順,表達了自己的感謝之情,字寫得比較工整,但是黑板上詞語沒用完。你聽聽其他同學怎么寫的。
生2:金吉婭:你買的洋娃娃我收到了。要不是你,我不能得到洋娃娃。雖然你媽媽只攢了一百美元,家里有五個孩子,每人只能得到二十美元,你的哥哥姐姐都買了四個禮物,你只買了一些棒棒糖。你只有8歲,卻用二十美元給我買了布娃娃,我非常感謝你。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
師:她用的詞語比較多,但是“一百美元”沒用上。有了嗎?有了,于老師剛才沒聽好。她的信符合要求。
生:金吉婭:謝謝你。你家并不寬裕,你媽媽只有一百美元,可是要分給你們五個孩子,每人二十美元,并要求你們每人買4份禮物。可是你8歲就用你媽媽給你的錢買了一個布娃娃給我,你多么善良,多么有同情心。我長大以后要向你學習。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
師:她寫得更好一些,但是“如愿以償”用上了嗎?
生:金吉婭:你送我的禮物我收到了,謝謝你。我知道你家并不寬裕,你媽媽只攢了一百美元,卻由五個孩子來分享,每個孩子只有二十美元,還要準備四份禮物,而你卻用那些錢給我買了一個洋娃娃。別看你只有8歲,卻懂得關心別人,你真是愛的天使。如果沒有你,我怎么能如愿以償呢?祝你圣誕節快樂!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頓時,掌聲如雷)
師:這是一封非常好的信,可是她讀得不好,上氣不接下氣。(師重新朗讀了這封信)
師:于老師希望小朋友第一要好好練習朗讀,第二一定要好好練習寫作文。多讀書,寫好文是于老師對你們的希望,今后要像那個小朋友一樣,她寫得真的很快,而且也比較通順,老師的要求她都達到了。當你用上8歲,用上這些詞語的時候,你可以體會到金吉婭真的是非常了不起,雖然她只有8歲,雖然她只分得二十美元,但是她卻毫不猶豫地把愛心獻給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當你聽了她的信以后,你就懂了,真的不容易。如果她家很寬裕,一個人分得一百美元,拿出十來美元買布娃娃,好像沒什么了不起,但是她只有二十美元。下課。
[在匆匆的十幾分鐘里,學生能夠寫出如此精彩的語言,不能不說是老師這位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了作用。]
(當老師喊下課時,學生似乎意猶未盡,久久不肯離開。)
[感受]
聽完于老師執教《給予樹》一文的錄音,一種樸實而生動的真、善、美留于心間。對于課文的理解,在于老師的課堂中,除了讀,還是讀,讀出了對詞語的理解,讀出了對課文的感受,讀出了學生自己的情感。語文教學唯有簡單才是真呀!
整堂課,無論是教師漂亮的板書,還是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以及對學生輕柔呵護的話語,不厭其煩地細心指導,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感慨和自我的反思。
正如于老自己所言:心中藏著愛意和善意,有著民主和尊重,它一定會自然地流露。這種流露,便是一種非常簡潔的教學風格,一種令人陶醉的教學藝術。
采芹人的話
這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是不盡如意的,于老師根據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思路,真正做到了以學定教,真正做到了“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理念。有的老師在借班上課時總是抱怨說“這個班的孩子怎樣怎樣”,聽了這節課應該會新的啟發。于老師是真正的“大師”!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2
板畫一棵樹,寫好課題。有課件。
組織教學:
這組小朋友坐的真好。坐正坐直,眼睛看老師了,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1、讀課題。為什么一個是方括好,一個圓括號。
給是多音字
在中國小朋友最喜歡過年了,……掌燈結彩……希奇洋洋……拜年,……洋人也過年,他們也過年。12月25日是什么節?
圣誕節!以及圣誕樹中給予樹的來由。(在講述中讓孩子明白什么是給予上樹)
2、解決字詞。
t:這個小朋友坐的特別直。(在表揚中提出了聽讀的要求;坐正,眼看,耳聽)
(1) 聽老師讀文。
(2) 讀生字:予 圣 誕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償(有拼音)指讀,齊讀。
(3) 檢查詞語:如愿以償 讀,說意思。
t:什么是“如愿以償”?
s;就是夢想成真。
s:就是愿望實現了。(教師在其中進行點評,學法的滲透)
寬裕 卡片
老師寫“裕”的衣字旁,指導“捺”變成了點。
豐衣足食的謎底是什么?為什么?(書寫的指導。用猜字謎的方式讓孩子記住)
卡的指導。
學生把“裕”“卡”寫兩遍。“字如其人”
表揚學生的寫字。
三、初讀課文。
a
1、自由讀。老師拉了2個學生上臺讀。(評)
2、劃自然段
3、交流;5個小節。“我讀的是第幾節。”然后在開始讀。
4、指讀。
t;不錯,不錯,所謂不錯,就是“馬馬虎虎”。
t:讀是讀了,可不是一字一頓的讀。
(一次次的糾正,要求學生連貫的讀,要求快!)
t:就是這么讀,鼓掌!
繼續讀。老師邊聽邊點評。
t:小男孩,握握手,我就需要你的這種讀法。(掌聲)
t:誰來讀第一段?
s;……
t:你為什么不高興?
(老師點出文章這第一段的基調)
老師示范讀。無奈。s:
t:對了,你很聰明。
b讀人物的語言。
s;讀第四節。
t:還有么?
s:……
齊讀“我緊緊地擁抱……以及一個陌生女孩的如愿以償的笑臉。”
能背么?
出示:我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
齊讀。
出示:我 極了,緊緊……。
s我填“激動”
t:為什么?
s:我填“驕傲”
t:為什么。驕傲是不好的詞。
s我填“高興。”
s我填“自豪。”
t:我激動幾了,我驕傲接了,我高興接了,我自豪接了,為有這樣的餓女還感到驕傲!
t:母親為什么“擔心”,后來為什么“生氣”,最后又變成“高興”?
s:……(交流)
(其實是對課文內容的歸納)
c
指讀“紙條上的內容”。
s1:“我一直……娃娃……”
為什么用“我”?
編輯叔叔的問題:“我”“洋‘
齊讀
s2:
“我叫揚科,我喜歡音樂……”
“我叫凡卡,我的爺爺是一個善良的老人。他四了,我很傷心。我盼望圣誕老人能帶我去天堂陪伴我的爺爺。”
“我是一個買火柴的小女還,我盼望圣誕老人送給我一只火爐,一只靠額,還帶我去見乃乃。”
(出現一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老師補充)
還補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出示圣誕圖。總結;“給予”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沉默不語,善良,仁愛,如愿以償”等詞義。
2、體驗感悟“給予”,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給予”,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揭題《給予樹》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31、給予樹》。
二、復習舊知,整體理解課文
1、師:我們上節課知道了“給予”就是──(送,給)
2、聯系課文,理解“給予”:
課文中講了誰給予誰什么?
三、學習課文,朗讀感悟,深入理解“給予”
1、讀重點句,提出思考問題:
師:請小朋友讀一讀課文的3、4自然段,找出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⑴ 重點學習第四自然段:
句子一:
后來,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就是幫助,資助,贊助。援助中心就是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希望的地方。
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碰到的或者在書本上,電影電視上看到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句子二:
“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① 感受到了什么
② 小女孩卻什么也沒有。你能想象她沒有什么
③ 是啊,她就是這么一個什么都沒有的小女孩!情再讀一讀。
④ 小朋友們看,──小女孩穿著一身破舊的衣服,大冷天,還那么的單薄。沒有父母的疼愛,沒有溫暖的家,在凜冽的寒風中,孤獨地坐在冰冷的石階上,一雙大眼睛無助的望著遠方。貧窮,饑餓讓她失去了本屬于一個孩子應有的快樂……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⑤ 再次指導朗讀。(指名,齊讀)
⑵ 可憐的小女孩呀,她一直盼望著有一個洋娃娃:
師引讀:白天,她盼望洋娃娃陪她玩耍;夜晚,她盼望__;當她__時,她盼望__;當她__時,她盼望__;
⑶ 朗讀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再讀讀這個句子。
⑷ 于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著重理解“禮品區”。
2、學習第三段:
⑴ 還從哪里看出金吉婭的體貼,善良:
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① 讀出高興的語氣。
② 可金吉婭卻一直沉默不語,這是怎么回事呢?
⑵ 再次感悟和朗讀課文的重點段: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① 師:誰愿意來讀讀這段話。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永遠記住這個善良,可愛的金吉婭。
② 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
③ 總結:
“給予”不僅僅是送,給,不僅僅是如愿以償,“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四、寫話,延伸情感
1、引導:
師:孩子們,金吉婭經歷了多么復雜而艱難的選擇,一邊是親愛的媽媽和哥哥姐姐,金吉婭多么愛他們啊,多么想送給他們精美的圣誕禮物,真誠的圣誕祝福;一邊是一個陌生的小女孩,她多么可憐,只是想得到一個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婭選擇──
2、送賀卡,寫話:
請認真寫下你想對她說的話吧!并貼在給予樹上。
全班寫,寫完后請幾個學生讀讀,并把手中的賀卡掛在給予樹上。(音樂)
五、總結
師:在圣誕前夕,金吉婭給我們大家上了寶貴的一課,送給了我們許多美好的東西,讓用善良,仁愛,同情,體貼來澆灌這棵給予樹,將它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吧。
【板書設計】
給予樹
援助 如愿以償
善良 同情
仁愛 體貼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4
【浙江省溫州市育英國際實驗學校 特級教師 朱 瑛】
〖對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要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
時下,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就整體而言,在朝著理想的方向不斷推進,但是由于我們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的偏差,以及實踐經驗的缺乏,前階段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了許多非語文、泛語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可以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那么,什么叫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什么?怎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呢?對前兩個問題余文森先生在《有關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一文中已有具體闡述,本人無力超之,對后一問題,余文森先生與諸多專家在其文中也多有論述,但本人也想就此問題談點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課標說,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認為第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而時下,我們經常看到,學生才初讀一遍課文,有的字音還沒讀準,句子還沒讀通順,詞語沒理解,課文還不熟,教師就匆匆忙忙地組織對話,交流。有的直奔重點、中心,談感悟;有的急著用大屏幕出示重點句段或抓住一兩句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反復地進行朗讀、感悟、體會、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低。因為此時學生對課文整體還沒形成印象,對課文的重點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詞、一句進行重錘敲擊,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學生體會不深,理解膚淺,泛泛而談,不得要領。所以,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象于永正老師說的那樣,“書不讀熟不開講”。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教師上《給予樹》,在讓學生匆匆讀了一遍課文后,老師就急于問學生“你認為課文中有哪些給予?”學生因為對課文不熟,任憑教師怎么啟發,也只能發現“金吉婭對陌生小女孩的給予。”卻怎么也猜不出老師想要的“媽媽給予孩子們。兄弟姐妹相互給予”。而為了讓學生說出這兩種“給予”,一節課上,這位教師帶著學生一會思考,一會交流,一會看書,一會反饋,繞來繞去,把學生搞得稀里糊涂,結果學生還是不能說到點子上,最后教者只好自己說出答案。這個例子告誡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組織的各種活動,要始終以文本為基礎,不管是教學開始時對課文的整體感知,還是對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或是對具體的語段進行深入細致的品讀,前提都必須是每一位學生與文本進行比較緊密的接觸,通過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通過生動、扎實的言語實踐活動,走進文本,讓“言”與“意”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因為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實現人與文本的內在交流,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學生與文本是否發生了這種交流,以及這種交流是否親密、深刻、流暢和完整。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兩個人談戀愛一樣,兩個人從第一次接觸到最終結婚,總得有個過程。總是從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中慢慢產生情感,那種“一見鐘情”式的愛情方式一般只能產自作家筆下。同樣道理,如果你讓學生僅僅是初步接觸一下文本,還沒有讀通讀順,就急于進行對話,作深度的交流,教學效率肯定不行。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那種學生與文本只打了個照面,就開始進行直奔重點的閱讀,就開始“超越文本”,作“拓展性的閱讀”,甚至脫離文本進行“空中樓閣”式的對話。
【湖北省黃石市市府路小學 朱 靑】
〖語文課堂觀察:在情境中提高效率·模式的執行程序〗
情景教學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實施情景教學是語文教學取得最優化教學效果的必由之路。本文要就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的內容、依據、模式特征、執行程序、意義等方面進行探討。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為五步教學法:創設情境、感情朗讀、激發情感、-師生互動、寫作訓練。
1、創設情境:
每學期都有教學計劃,每課時都有教學任務,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圍繞教學內容,通過敘述、實物演示、多媒體或繪畫再現、音樂渲染、課本劇表現等多種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蘊涵哲理的特定范圍(即情境)。以此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以《給予樹》為例,教師先給學生播放錄象帶,把學生帶入小女孩所處的社會中,感受到小女孩的美好向往。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繪聲繪色的講解,使孩子善良的童心得以表現,為她的美好向往而感動。
2、感情朗讀:
語文教學課堂與其他學科課堂教學區別的標志,就是書聲朗朗、朗朗書聲,如果沒有讀書聲,幾乎就不是語文課堂教學。所以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技法。
朗讀,朗,指聲音清楚;讀,指讀書、讀文章。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法,葉圣陶先生稱之為“美讀”。美讀把教材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把文字中靜止的感情變為跳動的情感,既能了解作者說了什么,又能把課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現出來,把自己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障礙的接受課文內容的感情熏陶,因此,美讀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獲得課文內容的主要途徑。
美讀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課文內容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乃至“布乎四體”,多方面感知,所得課文中的表象極為深刻。且“目治、口治、耳治”三位一體,令人受益無窮。
3、激發情感:
兒童的情感非常易于被激起,一旦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豐富,更為深刻,更為主動。我們一直提倡“把感情帶進課堂”,讓學生不再畏懼教室、畏懼上課,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
要使學生對學習投入情感,首先必須教師要有情感。教師要善于把自己對于教材的感受和對于生活的情感體驗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的思想與認識的遭遇、聯系在一起,產生情感的共鳴,課堂教學就會激qing綻放。
【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平橋鎮中心小學 葛愛球】
〖情感體驗使語文教學充滿“語文味”·展開想像翅膀,促進情感體驗·抓住空白處想象〗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大多數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又是師生的雙邊活動,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課堂的師生交往,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情感的交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設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耳,手,腦等感官去參與,讀懂文章的語言,體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使學生在濃濃的語文味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積累祖國的語言,發展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學習文本的過程也是憑借語言文字對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借助想像,才能透過語言文字看到形象鮮活的畫面;只有憑借想像,才能設身處地體驗人物思想情感;只有憑借想像,才能進入超越現實時空的文本境界。因此,教師要認真研讀文本,看看哪些語句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就牢牢抓住這些語言文字,讓學生去說,去想,去感受和交流,感知語言所賦予的情感。
許多課文留下了藝術的空白,給讀者以遐想的余地。教學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去填補,使省略的情節明朗化,以收到知識上的融會貫通,感情上交流共鳴的效果。如《給予樹》一文中,金吉婭在圣誕節到來之前,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那個女孩收到禮物后的表現是課文的空白。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這樣想:女孩收到禮物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有的學生說那個女孩收到了一個可愛的洋娃娃,晚上抱著它進入甜蜜的夢鄉;有的說那個女孩收到了禮物,在圣誕節那天,抱著洋娃娃,又蹦又跳,又說又笑,開心極了;有的說那個女孩收到禮物后,眼里噙滿淚水,在新年的賀卡上寫下了自己的祝福:遠方的朋友金吉婭,你送給我一個洋娃娃,也送給我一份快樂。在這里,我誠心誠意祝你圣誕節最快樂;在這里,我祝福你那顆金子般的心永遠閃光。通過系列想象,金吉婭那份善良,那顆愛心感染了大家,深深地打動了同學們的心。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張海根】
〖實現文本“多元解讀”的有效策略·深入文本,用“多元解讀”來豐富作品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表明語文新課程發生了由過去強制灌輸“一元解讀”到現在倡導在師、生以及文本對話基礎上的“多元解讀”的變化。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對“多元解讀”的過熱追捧,對“獨特體驗”的過分珍視,導致了對文本價值取向的曲解或誤解。這必然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向另一個極端。本文試圖探索實現文本“多元解讀”的有效策略,因為,引領學生在文本解讀的誤區中突圍,是每一個語文教師共同的職責。
大部分文學作品都可以進行多元解讀,“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關鍵是如何確定“界”,把握“度”。作為閱讀客體的文本雖然存在著“空白”和“不確定性”,但必然會有許多顯性的、鮮明的“規定性”,總會有個“作品視界”的范圍。作為教師,我們要關注文本的價值取向,引領學生正確地對文本進行有效解讀。
于永正老師對解讀文本有過精辟見解,他認為,要想真正上好語文課,必須要學會解讀文本,走進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蘊藏的東西,只有鉆研出語文的味道來,才能上出帶有語文味道的課來。他還反復強調,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要博覽群書,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游刃有余。“有文化才有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能在課堂上有靈氣。”例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給予樹》時,于永正老師把“給予”解讀為“給予意味著失去,給予意味著得到,給予意味著高尚”。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作為教師,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應盡量發揮好閱讀主體的能動作用,運用已有的對文本解讀的經驗,跨越時空,與文本的作者達成心靈的共識,產生思維的共鳴。當然,這需要我們教師要有語文教育的人文情懷,要終身學習,一輩子去學習,才能領會文本的真正價值內涵,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上“好”語文課。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新北江小學 歐金環】
〖用“空白”放飛想象·激發聯想,填補課文“空白”〗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源于見鳥飛行引發的聯想;西蒙·萊克發明潛水艇源于見魚游動引發的聯想……由此可見,聯想、想象之重要性,它可以推動發明和創造,是創新和創造的翅膀,也是創新和創造的源泉。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思維的多向展示,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通過挖掘教材、講解習題以及其他途徑,多設置一些“空白”,讓學生借助聯想、想象去填補,使學生雋逸奔突的才情、明睿深刻的洞察得以張揚和生發。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聯想、想象,去生動地再現課文內容,靈活地填補課文內容,大膽地延伸課文內容,合理地再造課文內容。
拓展想象空間,巧填文中“空白”。由于文章寫作的需要,或是作者刻意的安排,文學作品中許多地方是“空白的”,往往給讀者留下懸念。如在第五冊31課《給予樹》的教學中,為使學生的想象有個廣闊的天地,我便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讓學生進行了幾次的聯想:
1、“透過塑料口袋,我發現,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20美元做了什么?”這時,如果你是媽媽,你可能會想她用這20美元……
2、當金吉婭在圣誕樹上看到了卡片的時候,猜猜那張卡片是怎么寫的?當她在為小女孩買禮物的時候,她心里會怎么想?
3、金吉婭買了洋娃娃,還把它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當她把禮物遞給工作人員時,工作人員會怎么說呢?
……
這樣每個問題都為學生拓展出了一片廣闊的想象天地,我指導他們有趣、合理、有序地進行想象,讓其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仙山中心小學 佘滿仙】
〖給語文課堂增添活力·尊重生命,激發課堂生命活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教育實質是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去建構新型的課堂,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會真正邁向一個嶄新的境界!
為了更好地進行課程改革,實施《語文課程標準》,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尊重生命,激發課堂生命活力。不管是什么課堂,誰是學習的主體,就應該尊重誰,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諧、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融洽,討論、質疑的機會多,創新機會才多。教師只是學生的“朋友知己”,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積極參與學習,并在學習中得到個性發展、張揚,激發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學會傾聽,并且不是站在講臺上聽,而是走到學生當中,與學生進行身體與思想上的近距離接觸,讓學生感到,老師不是權威者,而是聽自己意見的朋友。這種情況下,學生思想的火花才會迸發出來。如:我在上《給予樹》一課時,當學生讀到“金吉婭把她買的洋娃娃和卡片一起送到援助中心的禮品區”一段時,我讓學生想象,當時如果是你,你會這樣做嗎?請說說你的心理話。一學生說“我真有點舍不得,因為我也很喜歡這個洋娃娃,但我懂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道理,所以我也會這樣做的。”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樣做的。”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充分證實,善良、同情、仁愛已在同學們的心靈中扎根成長,因為老師的傾聽才有了這么自然的心靈對話與思想共鳴。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5
學習目標:
1.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能運用此法理解課文內容。
2.讀課文,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積累語言,練習寫話。
教學重點: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是本文教學難點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圖片
教學策略:1.本文的教學將采用以讀代講,以讀促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一步步發現金吉婭身上蘊藏著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2.創設情境場。利用背景音樂做烘托,為學生創造了聽、說、寫的實踐機會,從而感受語言學習的魅力和由此帶來的快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明確目標。
在我們身邊生活著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別人幫助的人,他們的世界缺少親人的關愛,他們多么希望出現一雙援助之手去溫暖受傷的心。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架起了這愛的橋梁。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給予樹》這篇課文,一起來重溫這感人的愛的故事(板書課題)。(配樂《讓世界充滿愛》創設情境)誰知道“給予”什么意思?老師這里也有一棵樹同學們看看是什么樹?
出示知識樹:單元課文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我們今天就按照這個目標來學習。
二、自學感知,自讀質疑
1、出示自學指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一下故事里都寫到了誰?誰給你的印象最深?她做了什么事給你的印象最深。(課件)
2、學生自學后交流。
3、師(指板書)大家看,在圣誕節前夕,金吉婭送給自己家人棒棒糖,卻送給陌生小女孩一個洋娃娃,同學們,對金吉婭的做法,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質疑)
二、精讀品析,感悟文本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對啊,金吉婭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讓我們走進課文,走近金吉婭的內心世界。先來看看買了禮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婭吧。
1、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畫出描寫金吉婭的句子。(生讀第三自然段。)
2、全班交流畫的描寫金吉婭的句子。
(二)學習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1-3自然段,想一想。(生自讀。)沉默不語的金吉婭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2、透過沉默不語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的內心,帶著自己的體會,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3、對比讀:如果和哥哥、姐姐興高采烈的樣子對比著讀,就更能讀出金吉婭沉默不語時的心情。誰愿意讀?(生再讀。)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我們透過沉默不語,聯系著上文,體會到了金吉婭的內心,感到她是那樣體貼家人,可是她卻只買了棒棒糖給家人,而給陌生小女孩的則是洋娃娃,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1、請大家默讀第四自然段,畫出金吉婭為什么只給家人買了棒棒糖,而給陌生女孩買洋娃娃的相關的句子。(生自讀,畫句子,小組交流)
2、課件出示句子: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沒有。(出示漏掉“什么都”的句子。)讓學生進行對比。
3、啟發想象:圣誕節是多么讓孩子們盼望的節日呀,(課件出示各種禮物)因為那一夜他們會收到許多禮物,他們會沉浸在快樂和幸福中。可是這個小女孩呢?她卻什么都沒有。(課件變成空白)你想,她沒有什么?
4、再讀這句話:是的,小女孩什么都沒有,在金吉婭心里小女孩多么可憐呀,誰再來讀讀這句話?(生讀。)
5、摘讀圣誕卡片,激起同情。
(圣誕音樂薩克斯曲舒緩的)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呀,圣誕前夜她什么都沒有,孩子們,現在你就是金吉婭,你走進圣誕節的商場,看到了那棵掛滿心愿的給予樹,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金吉婭,摘下這張卡片,小女孩寫什么了?(生讀圣誕卡)看著小女孩的卡片,金吉婭,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6、帶著你的體會,再來讀讀這段話。(生配樂再讀。)此時,金吉婭為什么只給家人買棒棒糖,卻要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原因我們全明白了。那金吉婭送給小女孩的僅僅是洋娃娃嗎?
(四)拓展延伸,積累寫話。
師:(歡快的圣誕音樂響)聽,圣誕的樂章奏響了,給予樹上,有著一個小女孩的夢想,給予樹下,另一個小女孩金吉婭幫她實現了這個夢想,如果我就是媽媽,我擔心過,生氣過,可是現在,我高興極了,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
1、(出示需補充的句子出示:我────極了!緊緊地擁抱金吉婭,對她說:“—————。”)同學們如果你也是金吉婭的家人,你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補充練習說話訓練)
2、引讀最后一段。
是啊,作為媽媽的我,我會──(師范讀最后一段。)
作為姐姐的你會──(生讀。)
作為哥哥的你會──(生讀。)
還有我們每一個被感動的人會──(生齊讀。)
3、我也想對金吉婭說,你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你用行動告訴我們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讓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心吧,這個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師: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生: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于偉大的。)(課件出示)讓我們再一次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永遠記住在這個善良、可愛的金吉婭。
同學們,八歲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深深地感動著我們。大家能夠想象到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時幸福的笑臉,那一刻她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寫一寫
五、總結全文,學生自結。
1、過渡:同學們愛心是可以傳遞的,今天金吉婭把她的愛心傳遞給小女孩相信他日這個小女孩一定會把這個愛心傳遞下去。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這樣的愛心正在傳遞著。讓我們來看一組圖片。這些就是在去年5.12汶川地震中人們的愛心奉獻的場景,今年臺風“莫拉克”重創中國臺灣時,大陸同胞為臺灣同胞獻愛心的場面。女大學生愛心奉獻孤寡老人的鏡頭。(課件出示)
2、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3、總結:同學們,讓我們用愛心做養料,用善良做土壤,灑滿同情和體貼的陽光,精心地栽培給予樹,讓它在我們的心田里——(生:永遠垂著綠茵,開著芬芳的花,結著豐碩的果。)讓我們把這個愛的接力棒永遠傳遞下去。(課件出示)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6
準備這節《給予樹》前,我又重新研讀了課標對于中段閱讀教學的要求,力求使自己的教學環節設計科學簡約,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參與面廣,教學效果突出。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課,我盡量圍繞“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中心展開,所有環節的設計都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字詞,自主質疑,個性化地理解,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具體的教學中,我從金吉婭入手直奔重點段,抓住一個關鍵詞“沉默不語”,一個重點句,深刻體會出了金吉婭的美好品質。這是我嘗試對教材大膽取舍,從中選取了能體現金吉婭美好品質的三個關鍵點,引導學生上下聯系,通過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在學生理解、感悟和體驗的過程中,發展了語文素養。
課文一開始,我抓住金吉婭給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禮物的強烈反差,引發學生思考并質疑,學生提出了“為什么要給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這也是觸摸人物心靈的重點和關鍵問題。這樣的設計,有針對性地培養了三年級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思維有了方向,思維也就更加活躍,思考也會更加深入,理解也自然就更加深刻、富有個性了。隨后抓重點詞“沉默不語”——精選訓練點,在訓練中促進發展,實現個性閱讀。既引導學生理解了詞語,又學習了理解詞語的方法,還透過神情想象了人物內心,體會了情感。從詞入手,引導學生讀出了文字背后的東西,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讀出詞語背后的內容。落實了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的課標要求。最后運用有效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感情朗讀,實現了三個維度的整體推進。
這節課的教學,我還有很多不足,如抓重點句“可是……什么都沒有。”的理解時,我意在挖掘學生的動情點,在體驗中受到熏。但是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并不理想,學生只是停留在文字淺層次的理解,缺乏感性認識。課后的反思中,我想到,抓住這一動情點,還有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動口、動腦、動心、誦讀,聯想、想象,憑借直觀直覺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切身感受,仔細體味,深入揣摩,想象內心,才能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進作品的生命。如果能夠創設情境,在引導學生從重點句入手的同時,就能幫助學生理解了金吉婭要送洋娃娃的原因,觸摸到了她善良的心靈。
語文課應該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這也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也是當前小學語文研究的重點話題。我在以后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做到理解語言和體會情感有機結合,既不孤零零的訓練語言,也不是脫離語言去憑空感悟,進行情感教育,而是真正讓三個維度整體推進。語文教學本身就是充滿情、趣、美、理的。在課堂上,我要有意識地營造有情有趣的教學氛圍,如課前的游戲激趣,課中的創境激情,課后的寫話釋情等。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情趣盎然、充滿自信。讓學生在情趣中,不知不覺地享受了學習語文的幸福和快樂,在趣與情的完美結合中,自然而然地發展了語文素養。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7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寫的是發生在兒童之間的故事,都體現了“美的情感,愛的奉獻”這一專題,都是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這種感情。《給予樹》是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圣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敘述角度獨特,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這個美麗的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整篇課文處處洋溢著愛的思想,美的情感,時時閃爍著人文的光彩。
【教學目標】
1、理解“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2、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能運用此法理解課文內容。
3、讀課文,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積累語言,練習寫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圣誕圖片,感受濃濃的圣誕氛圍,課文《給予樹》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圣誕節前夕,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課文中,誰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最深。
引出,板書:
金吉婭。
2、她做了什么事給你留下這么深的印象?
(她給陌生的小女孩買了洋娃娃,給家人買棒棒糖。)
3、在圣誕節的時候,她給家人買棒棒糖,卻給陌生的小女孩買了洋娃娃,面對金吉婭的做法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質疑:為什么不給自己的家人買值錢的禮物?為什么要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她對自己的家人不好呢?……
過渡:好,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金吉婭的內心世界。
二、探究金吉婭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的原因
1、自由讀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想想金吉婭為什么要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
2、金吉婭為什么要給小女孩買洋娃娃?交流一下:
哪一句能說明金吉婭毫不猶豫地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真正原因?
課件出示:
“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重點理解“什么都沒有?”。金吉婭認為小女孩沒有什么呢?指導朗讀。
3、是啊,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呀,在圣誕節的前夕,她一無所有。
4、她心里盼望什么呢?學生自由說。為什么想要一個洋娃娃呢?
5、孩子們,如果現在你就是金吉婭,當你來到商場,走到了這棵掛滿著心愿卡的給予樹下的時候,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著你。
(背景音樂。)
(指名上臺摘下卡片。)
請他打開卡片,讀卡片上金吉婭的心愿。
師:哦,小女孩一直在盼望著一個洋娃娃呀。白天,她一個人孤零零的時候,她一直盼望著;晚上,面對著黑漆漆的屋子,她一直盼望著;甚至連做夢呀,小女孩都在想著洋娃娃。“金吉婭”,看了小女孩的這個心愿,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請這名同學說,再請其他同學說。
多么善良的孩子。老師聽出了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和要幫助她的決心。帶著這樣的體會,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指名朗讀評價。
6、此時,她為什么只給家人買棒棒糖,而給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我們全明白了。孩子們,金吉婭送給小女孩的僅僅是一個洋娃娃嗎 還送給她什么?
指名說。
師:說的多好啊!送給了她一顆真誠的心,送給了她希望,那是生活的希望。多么善良的孩子呀!我們感受到了她的仁愛,感受到了她對小女孩的同情和體貼。
板書:
善良、仁愛。
三、感受金吉婭對家人的體貼
過渡:一個對陌生小女孩付出愛的孩子,對自己的家人卻只買了棒棒糖,這是不是說明她對自己的家人一點兒也不體貼呢 當然不是,那么課文中那些地方其實表達出了金吉婭對自己家人的體貼,關心呢 自己默讀1~4自然段,劃出能表現金吉婭關心,體貼家人的句子,并且好好體會一下。
1、理解沉默不語的句子:
⑴ 生讀有關語句。
⑵ 品讀沉默不語:
師:什么是“沉默不語”不用舉手,自己表演表演。
生表演(不說話,靜靜等待。)
師:對,什么話都不說。哦,老師這下明白了,文中的金吉婭“沉默不語”就是什么話都不說,什么事都不想。
看生反應。
(若著急地)師:不對呀!怎么不對呀!
讓生明白應該是什么都不說,但心里卻想了很多事。
⑶ 那沉默不語的金吉婭究竟在想些什么?
⑷ 指導朗讀:
透過“沉默不語”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的內心,帶著這樣的體會,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讀相應句子。
是啊,沉默不語的金吉婭心事重重,還有誰想讀讀這句話?
⑸ 哥哥,姐姐興高采烈是什么樣呀?誰愿意讀?
生練讀,指名讀。
生表演。
⑹ 對比著朗讀。
⑺ 小結:
透過“沉默不語”,聯系上文,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的內心,感受到她的心里想著家人,體貼家人。
2、品讀“金吉婭的頭低得很低很低,顯然在為沒能給我們買到象樣的禮物而難過。”
指名說,指導朗讀。
3、原來,金吉婭對自己的家人是歉疚的,這更顯現了她的善良,對家人的體貼。那么,孩子們,你認為金吉婭送給家人的就僅僅是棒棒糖嗎?指名說。
四、是呀,正是因為她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讓媽媽高興極了,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
出示: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齊讀。
作為金吉婭的家人,你想說什么呢?
師:作為姐姐的你也會──
生讀語句。
師:還有我們,我們在座的每一個被感動的人啊,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話。
師生齊讀。
五、課文中還有誰對誰很愛呢?你從哪兒看出來?默讀課文找一找,然后交流“手足之愛”,“母子之愛”
六、八歲的金吉婭,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深深地打動著我們
聽,圣誕的樂章敲響了,給予樹上有著一個小女孩的夢想。給予樹下另一個只有八歲的叫作金吉婭的小女孩幫她實現了這個夢想。可以想象到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時的幸福笑臉。那她又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或做寫什么呢?
七、指名說現在你能說說課文為什么取名叫《給予樹》嗎
八、其實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需要幫助的人,如果你碰到了,你會怎么做呢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10個,會寫12個;理解“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2.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能運用此法理解課文內容。
3.讀課文,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積累語言,練習寫話。
教學重難點:通過媽媽的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圣誕節圖)問:這是什么節日?你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
師:你還了解什么關于圣誕節?生:在每年的12月24日……
師:老師發現一提起過節你們就特別開心。今天我們就上一課關于圣誕節的。希望能給你們帶來快樂。
2、板書課題:31給予樹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畫出生字新詞。)
2、掃除字詞障礙。
(1)、指名讀,全班讀,開火車讀。
(2)、(出示:援)重點指導援的寫法以及援助中心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中都寫到了誰?給你印象最深的是誰?
2、全班交流,教師并板書:金吉婭
四、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劃出描寫金吉婭的句子。
課件出示:只有八歲的小女兒沉默不語。
“沉默不語”是什么意思?從沉默不語可以看出金吉婭這時心情怎么樣?
2、金吉婭這么難過,而哥哥姐姐們表現得怎么樣?能找出句子讀一讀嗎?
3、(讀相應句子: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問:興高采烈什么意思?
4、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
1、為什么金吉婭沉默不語?她為什么要給小女孩買洋洋?
(出示相應句子: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1)“什么都”說明什么?
(2)想想她沒有什么?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2、拓展訓練: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在圣誕節前夕什么都沒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婭,你來到這棵掛滿心愿卡的樹前,你會想些什么?
3、總結金吉婭的品質。(板書:善良仁愛)
學習第五自然段
1、聽,圣誕的鐘聲敲響了,給予樹下有個八歲的小女孩。我現在就是金吉婭的媽媽,我生氣過。可是,我現在要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你們還是她的兄弟姐妹。你們會怎樣?
2、課件出示“我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地笑臉”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4、八歲的金吉婭善良,深深地打動我們。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會怎么說?
5、小女孩愿望實現了,請同學們替小女孩幾句感謝的話。
五、布置作業:
1、自己動手制作一份賀卡送給你最愛的人。
上完課,自我感覺挺順利的。這節課能完成教學目標,但有些細節地方還做得不夠好。課后,老師們也肯定了這課的優點,指出了不足之處。
一、突出了重點、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二、課堂教學扎扎實實,注重讀寫結合。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很花俏的東西。我重視的是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朗讀、討論、交流,并把字詞教學滲透于教學的各環節中。如在理解課文是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理解“如愿以償”的意思,并教會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課的導入環節,我也是以對“沉默不語”的理解來引入新課的。
在讀到“一個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你能為陌生小女孩寫幾句感激的話嗎?指導學生動筆寫一寫。這是把讀寫訓練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寫的能力。結果,很多學生一下子就寫了四五句話來,既寫了對金吉婭的感激,又寫出了對金吉婭的贊揚。如陳瑾是這樣寫的:“金吉婭,你送給我的洋娃娃,我已經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會好好照顧它,像它的媽媽一樣。金吉婭,你真是個善良的小女孩!”從學生的話語中,可以充分看出,他們已完全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亦師亦友,師生共同構筑生活化課堂。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老師不再是背著手在課堂上踱步,遠遠地觀望,而是做為本次活動的參與者,參與其中,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就像朋友一樣,可親可愛,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如文章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指導朗讀的部分。在指導學生地有感情地朗讀金吉婭對媽媽說的話時,我以請教的姿態讓學生教我應當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不僅積極思考怎樣才能讀出感情,還樂于示范。
四、恰當的評價語,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上課時,我們老師都會犯一個通病,就是自覺不自覺地要去重復學生的答案。有時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時是怕其他學生聽不清楚。其實,老師聽同學回答問題,關鍵要對他的答案進行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問題在哪里,該怎么樣改正。有時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幫他表達清楚;有時是不正確的要引導學生給予糾正;有時是要對其看法進行肯定,表示贊賞。這樣,學生的認識、表達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這節課中,我就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我認真聽他們的發言,對不同的回答我都盡量使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如:讓學生說說“沉默不語”是什么意思時,有學生回答:“沉默不語的意思就是說低下頭不說話。”我便肯定地說:“你回答得真精煉。”另一個學生接著說:“老師,我認為沉默不語的意思是說因不高興或心里有事而不說話。”時,我高興地告訴全體學生:“原來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老師希望同學們在這一節課上都能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好嗎?”這就無形中在對學生進行一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的滲透。
上完這節課,我的感受就是要上好一節課不容易。課前老師要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學生方面,要考慮得很細。因為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什么情況我們老師是不知道的。但是我們老師事先可以估計,列出幾種可能,制訂幾種應變的方案,這樣在課堂上我們才能應對自如,從容不迫。例如,我班學生在課堂上往往會出現理解完全失誤的現象,有時是你如何也想象不出的低級的錯誤。所以在備課時,我就充分考慮了當學生出現這種情況時,自己該如何引導。因此,在現場教學中,當學生真的又再現這樣的現象時,我才能做到不急不燥,沉著地引導學生從另一個正確的方向去理解課文內容。
我認為,課堂上當學生對某一問題迷惑,出現冷場時,我們老師要想辦法去引導學生,打開學生的思路。并不是每個問題學生都能回答出來的課就是好課,現在的課堂關鍵要看當學生不懂時你老師如何去引導。當然,對于事先沒有想到的,課堂上才生成的東西,那就要靠老師的機智了。所以備課時,除了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五、不足之處:
1、導入過于繁瑣,以致于時間花了太多,變成前松后緊了,導致課的收尾比較蒼促。
2、在上課時我的語速偏快些,導致部分學生反應不過來。
3、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與肯定。在這節課中,我十分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而忽略了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
總之這堂課有精彩,也有不足,今后繼續努力。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9
【多音字】
給:jǐ (病癥)
gěi(癥結)
【同音字】
仁(仁義)──人(人民)
予(給予)──語(語言)──與(與眾不同)
圣(圣人)──勝(勝利)──盛(盛大)──剩(剩余)
誕(誕生)──淡(平淡)──但(但是)──彈(子彈)
【形近字】
予(給予)──矛(矛頭) 享(分享)──亨(亨通)
逛(逛街)──狂(狂風) 擔(擔心)──但(但是)──坦(平坦)
裕(寬裕)──谷(谷子)──俗(風俗)
【近義詞】
援助──幫助 盼望──渴望
【反義詞】
沉默──活躍 興高采烈──愁眉苦臉
【詞】
沉默不語 如愿以償
誠摯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 如愿以償的笑臉
【段】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予、圣、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擔、寬”等12個字。能正確寫“給予、試探、心意”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4、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5、情和體貼的特點,6、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生字詞的意思;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母親變化的心情及其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課前準備
1、反映圣誕節的錄像帶或圖片。
2、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看錄像(或圖片)
2、了解圣誕節。
3、談話:你了解圣誕節嗎?
4、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讀一篇發生在圣誕節前夕的感人故事,5、齊讀課題:“給予樹”。
6、理解課題。“給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呢?讀了這個題目,7、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把課文讀兩遍。
要求:a.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b.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詞句畫出來與同學討論。
2、檢查讀書情況。
a.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擁抱仁愛同情體貼如愿以償
b.指銷售員讀課文。
提示學生:認真聽讀,注意發現讀錯或讀得欠通順的句子,評議時提出來。
3、學生討論: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生自主再讀課文
教師提出自主閱讀要求:請你認真讀讀想想,看看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筆在課文上畫畫寫寫。下節課我們來討論交流。
四、指導寫字
1、屏顯要求會寫的`12個字,2、先讀讀,3、再組詞。
4、請學生做小老師,5、指6、導寫字。
這12個生字,你哪個字寫得最好?請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給大家看,再談談寫好這個字的經驗。
7、學生寫字寫詞。
先把生字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詞語抄寫一遍。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聽寫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交流感悟
1、組織學生交流上節課自主閱讀的感受。
你對哪些內容最感興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師相機出示以下句子,3、引導學生體會。
a.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可引導學生抓住“沉默不語”來質疑、釋疑。
b.讓學生充分地讀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婭善良、仁愛的品質。
4、交流不5、理解的問題。
師生互相合作釋疑。
三、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很感動,請你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自己喜歡句子。
2、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婭。
4、請你替那個小女孩給金吉婭寫幾句感謝的話。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給予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獻出我們的愛”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是在積累語言的同時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理念】
本課的設計重在凸現語文課的“文”味。“語文教學的目標,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習得語文。讓學生在“聽說”實踐中鍛煉聽說能力,在默讀、朗讀中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具體詞語的“畫外之音、言外之意”。
【設計特色】
1、抓住“詞串”導讀:
在整堂課的構思中,三個詞串將課堂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情”因品詞析句讀文而起,情境與文境有機相生。
2、創設多個情境場:
創設了一個寫的情境和多個口語交際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聽、說、寫的實踐機會,從而感受語言學習的魅力和由此帶來的快樂。
【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詞語與色彩、情感的關系,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品詞入境,對比激疑
1、揭題導入:
(課件出示圣誕節的畫面)我們都知道,圣誕節是西方國家最隆重的節日。每當圣誕節即將來臨,人們都以興奮的心情期待她。《給予樹》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圣誕節前夕。
2、品讀第一個詞串:(課件出示詞串,紅色顯示)
熱烈地討論 誠摯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 興高采烈
請學生用聲音和表情讀出對詞語的理解。
設計意圖:圣誕節是快樂的,紅色是令人振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讀上述詞串,不僅有助于理解詞語本身,還烘托了圣誕節的熱鬧氛圍。
3、品讀第二個詞串:(課件出示詞串,灰色顯示)
擔心 沉默不語 生氣
4、質疑:
第二個詞串與圣誕節的氣氛是不是不相吻合?
設計意圖:兩組詞串感情色彩對立,紅、灰色對比鮮明,促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
二、讀文悟情,探究釋疑
過渡:想知道他們為什么“擔心、沉默不語、生氣”嗎?請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
1、揭秘“擔心”,體會母子間的深情厚意:
⑴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讀“擔心”一詞所在的句子。
⑴ 思考、討論:媽媽擔心什么?為什么擔心?
⑴ 讀出媽媽的擔心。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比較感受到這些詞語背后的意思,從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閱讀的方法蘊含在引導中,學生以后閱讀的時候也會注意追索詞句,體會詞語背后隱含的意思,讀書會不斷深入,最終實現自能讀書。
2、揭秘“生氣”,體會母親對孩子嚴中有愛:
⑴ 過渡:
當媽媽帶孩子們到商場去購物時,孩子們都很高興。回來的路上,我們卻發現媽媽很生氣,這又是為什么呢?指讀“生氣”一詞所在的句子。
⑴ 議論:
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錢?媽媽會往哪些壞處想?
3、揭秘“沉默不語”,體會金吉婭對陌生人的關愛:
⑴ 聽“沉默不語”背后的畫外音。
⑴ 品讀直接寫“給予樹”的句子,說說到底什么是“給予樹”?
⑴ 圍繞“卡片”理解“給予”與“被給予”:
① 是啊,給予樹上除了樹葉,還掛滿了卡片,其中有一張卡片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卡片上有她的一個小小的愿望。這張卡片是這樣的:
課件出示小女孩寫的卡片:
圣誕老人:
又到圣誕節了,我還是什么也沒有。我一直盼望擁有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媽媽,不要讓它像我一樣成為孤兒。
愛您的小愛麗斯
② 卡片中哪個詞深深地打動了你?
結合實際理解“一直盼望”。
③ 在圣誕快樂的音樂聲中,以金吉婭的身份寫卡片。
設計意圖:以金吉婭的身份來寫卡片,給學生一個總結和思考的機會,此時金吉婭會寫些什么?這樣的思考,有利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深處。同時,又讓學生把學習以后的感受融合進寫的過程中,學生既有一次精神之旅,同時擁有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
④ 師扮演工作人員,一生扮演金吉婭,就金吉婭捐贈洋娃娃的場景開始交際。
4、品味媽媽的感動及其原由:
⑴ 師生誦讀最后一段。
⑴ 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償”。
哥哥、姐姐知道真相后會對妹妹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了兩個口語交際的情境,以不同的身份來表達,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說出具體的人物應該說出的話,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人在什么樣的情境中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學生在不斷的角色轉換中,無形中鍛煉了聽和說的能力。
5、呼應設疑,小結解疑:
⑴ 師生集體感悟:
透過“媽媽的這份擔心”,我們看到了媽媽對孩子的無比憐愛;透過“媽媽的生氣”,我們看到了媽媽對孩子的嚴中之愛;透過“金吉婭的沉默不語”,我們看到了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關愛。
⑴ 在課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幾個特別溫馨的詞:
如:緊緊地擁抱、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如愿以償。
⑴ 如果把它們添加在“擔心、沉默不語、生氣”下面,在使用顏色上有什么建議,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顏色和語言的共性在于都能傳達感情,師生一道在“情”場中走了個來回,相信這會是一個更溫馨、更幸福,給人帶來更多憧憬的圣誕節,因此,選擇的顏色可以是大紅、粉紅、翠綠等。借助顏色表達情感,符合美學的原理。
三、愛意回蕩,總結升華
1、給“給予樹”起名。
2、給予樹到底應該種在哪里呢?
設計意圖:學生對“給予”的理解是多元的,其中還包含了愿望、快樂、友誼、真情等,起名滿足了學生表達的愿望。生活中,人與人的相互給予是無時不在的,那么這樣的一棵“樹”應該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樣的設計拉近了文本與生活的距離。
【教學板書】
略
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不同于生活中的“閱讀”,它承載著識字學詞、訓練語言、積累語感、習得讀法、陶冶情操等教育任務,因此,本設計力圖追求閱讀課的教學意義,注重識字、寫字教學,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學生披文入境,在對內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語言的訓練中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
2、學生準備:
收集、了解西方過圣誕節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初讀課文
1、教師板書:
____樹。
學生齊讀。
同學們見過各種各樣的樹,見過這種樹嗎?補充板書“給予”。
指導學生讀準“給予”一詞。
知道“給予”是什么意思嗎?想象一下,“給予樹”什么樣?會有什么用呢?
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⑴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邊讀邊想,畫出不懂的地方。
3、學習生字新詞:
⑴ 投影打出本課生字詞,指名學生認讀。
⑵ 在認讀“圣誕節”一詞時,讓學生閱讀課后的資料袋。了解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
⑶ 在認讀“沉默不語”時,讓學生找出書上含有這個詞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讀一讀,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⑷ 在認讀“援助”一詞時,投影打出有關句子,讓學生讀一讀,教師直接做出解釋:“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在圣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
⑸ 在學習“如愿以償”、“仁愛”、“體貼”等詞語時,教師出示課文的最后一句話:“這個圣誕節,她不但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指導學生讀好。
設計意圖:不識字不能讀通課文,而“讀通”課文是閱讀學習的根本,本固才能枝繁葉茂。因此,從新課導入時就開始學認生字新詞,且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在不同階段將一些詞語隨文而學,這樣,既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還能有機、多變地讓學生讀相關的課文,把課文讀通、讀熟,在整體感知中培養語感。
二、再讀課文,粗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
要求:
⑴ 讀通課文,把不易讀準的地方多讀兩遍。
⑵ 想一想,課文中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 )到來之前,( )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 ),送給了一個( )的女孩。金吉婭是個( )的孩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通全文的過程中,解題審題、學習字詞、了解層次、粗知大意、整體感知,為深讀課文打好基礎,應是第一教時──初讀課文階段所追求的教學目標。而“粗知大意”,也未必只有“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這一種方式,本教案采取填空的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根據自己的理解填一填,說一說,既訓練了思維,又訓練了組織語言的能力。
三、默讀課文,完成作業
1、在田字格中書寫12個生字。
2、練習組詞:
予( ) 買( ) 即( )
矛( ) 賣( ) 既( )
3、默讀課文,思考文中的兩個泡泡。
4、家庭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寫字是識字的一部分,也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讓學生在課上動筆寫一寫,不但是鞏固識字的手段,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組詞練習的設計,目的在于及時抓住本課中出現的形近字讓學生加以比較,體現了溫故知新、重視訓練、夯實基礎的思想。默讀思考的作業設計,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激qing導入,通讀全文
師:在我們身邊,生活著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別人幫助的人,他們的世界里缺少親人的關愛,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架起了這愛的橋梁,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給予樹》這篇課文,一起來重溫這感人的愛的故事。
指名5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前,設計“激qing導入、通讀全文”的環節,既是與前面的學習進行有機銜接,又能起到創設情境、激起情感的作用,為進一步展開理解課文做好了知識和情感的雙重鋪墊。
二、披文入境,體會情感
1、教師引讀:
在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只有金吉婭……
(課件打出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
指名學生讀。
金吉婭為什么會沉默不語呢?她“內心的難過”還從哪里能夠看出來?
(引導學生閱讀后文金吉婭的自述。)
2、讀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媽媽為什么會生氣?如果你是媽媽會怎么想?
(引導學生聯系前文“家里并不寬裕”來體會。體會“分享”與“分”的不同。板書“分享”。)
3、引導想像:
師:讓我們跟隨著金吉婭一起來到這棵給予樹下,取下那張牽動人心的小卡片……
(音樂聲起,課件打出根據課文內容寫成的小卡片,指名學生讀一讀。)
看了這張卡片,金吉婭會想到什么呢?請你默讀課文,讀后結合課文中的有關語句說一說。
重點體會以下兩層意思:
⑴ 小女孩太可憐了。
⑵ 只有20美元,買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誕禮物怎么辦?
學生發言中教師指導朗讀。
4、觀察書上的插圖:
當金吉婭把洋娃娃和那張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禮品區,她又會和工作人員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呢?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演一演?
(教師扮演工作人員,相機向“金吉婭”提出一些問題。如:這么漂亮的洋娃娃,花掉了多少錢?你家一定很有錢吧?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幫助學生理解金吉婭善良、純潔的愛心。)
5、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的態度有什么變化?課件出示課文最后一段,指名學生讀。
我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媽媽為什么說金吉婭還送給了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呢?
板書:
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你怎樣理解“如愿以償”?想象一下,那個得到圣誕禮物的小女孩會怎樣想?你能替她說兩句感激的話嗎?
如果你們就是金吉婭的哥哥、姐姐,當得知這一切,你們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互動,進行口語交際。
師:在這個圣誕節,你認為除了棒棒糖,大家還“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話。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多次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這其間,既有想象力的培養,又有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既有分析能力、朗讀能力的提高,又有高尚情感價值觀的滲透,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水乳交融。
三、深入解讀,適度拓展
1、師:課文讀到這里,談一談你怎樣理解“給予樹”的含義?它到底“給予”別人的是什么?
教師板書:
愛心
2、從下列口語練習中選擇一條,練習復述:
⑴ 如果你是金吉婭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樣對你的同學說起這件發生在你家里的事?
⑵ 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回到家里,在與家人聊起這件事時,你又會怎么說呢?
⑶ 如果你就是金吉婭的媽媽,第二天早上一出門,就遇到熱心的鄰居,“聽說昨天你的女兒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能說給我聽聽嗎?”你該怎么說?
⑷ 如果你就是那個得到禮物的小女孩,你又會怎樣對別人提起這件事呢?
3、師小結:
一棵給予樹,給予人們的不僅僅是有形的禮物,更是無形的愛心和美好的品德(勾畫板書,畫出心形圖案。),讓我們記住這個感人的故事,記住小金吉婭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結尾處設計的教學環節,意在通過進一步挖掘“給予樹”的內涵,帶給學生思想的啟迪,激起學生向善的情感和愛心。另外,課文中有很多凝練、優美的語言,應讓學生吸收、內化,因而設計了口語練習,意在挖掘更大的空間讓學生人人參與,從不同角度練習表達、積累語言,體現語文學習的本體目的。同時,這一設計也力圖起到進一步理解深化主題的作用。因為文章寫的是金吉婭的愛心,而這愛心卻與金吉婭充滿愛的家庭氛圍不無關系。細細品味,母子之愛,手足之愛溢于字里行間,更襯托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的可貴。因而站在家人的角度講述金吉婭的故事,為金吉婭的行為感到驕傲,也在情理之中。
【板書設計】
31、給予樹
分享 愛心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式的板書設計,簡潔明快,既突出了理解的重難點,又體現了本課情感的目標。心形簡筆畫,暗示了課文的主題,意在以鮮明的形象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特別建議】
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本設計突出體現了在情境創設中激起情感,在情感的不斷升華中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練習表達。因而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所需的課件,除本課需掌握的生字新詞以及相關的重點語句要做成演示文稿之外,愿望卡的制作和圣誕音樂的插入都應提前做好準備。教學中做到使用適時、適度、自然、流暢,與語言學習整合起來,成為教學資源的一部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本教案多處設計運用語言練習表達的訓練,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地給予恰當地評價,既激勵學生勇于表達,又要幫助學生更準確地運用語言,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