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精選15篇)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1
1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8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輯部 張 慶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張揚了人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了在學習觀上的根本轉變。這一轉變意味著語文教學不再是教師單方面的講解灌輸,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去進行自我體驗,珍視他們的獨特感受與理解。
去年年底,我有幸參加了深圳實驗學校舉辦的以“學習新標準、用好新教材、探討新教法”為題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觀摩活動,聽了李平老師執教的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三袋麥子》一課,感到她在轉變教學觀念,關注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的發展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袋麥子》是一個童話故事,說的是新年快要到了,土地爺爺分別給了小豬、小牛、小猴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剛過年就把一袋麥子吃光了。小牛很節儉,舍不得吃,一年過后還剩半口袋麥子。小猴則將這袋麥子全種下了地,第二年收了一囤麥子。課文后面有這么一個思考題:小豬、小牛、小猴是怎樣處理那袋麥子的?你認為誰的做法最好?為什么?這篇課文反映了不同的價值取向,有助于發展學生自我體驗和探究的能力。
李老師是怎樣教學這篇課文的呢?其主要教學思路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讀書——表演——爭辯”三個步驟,逐步深化對文本的體驗和理解。
一、通過讀書,初步體驗
李老師指導學生讀書,沒有面面俱到地抓,而是要求學生速讀一遍課文,把對話部分畫下來。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對話,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她要求同學:“你們不僅要讀出感情,還要結合課文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如指導學生讀有關小豬的一段話——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開心地喊道:“太棒了!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同學們的體驗是各不相同的。
一位女同學根據自己的體驗讀了小豬的話,還講了她為什么要這樣讀:“我認為應該用很高興的語氣來讀小豬說的話,因為小豬說‘太棒了’。還要讀出他迫不及待的心情,因為課文里說他是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食品,看得出他非常想吃。”
另一個女同學站起來說:“我覺得她高興的語氣讀得還不夠,她沒有把小豬高興地喊的語氣讀出來,我不是很滿意,我讀一讀。”接著她又根據自己的體會讀了這段話。
一個男同學說:“她讀得過于平淡,我想,還應該讀出饞的感覺,而且要把饞的感覺從心底里流露出來。”他讀得活靈活現,惹得同學們都笑了起來。
……
學生的體驗是怎么來的呢?第一位同學是抓住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來體驗的。后面
的兩位同學則是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作遷移性的理解。比如媽媽買來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情不自禁地喊:“太棒了!太棒了!”又比如在自己肚子餓的時候,看到愛吃的東西,饞涎欲滴的那種感覺……都可以幫助學生來體驗小豬說這段話時的心情。
二、通過表演,深化體驗
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角色,則是一種更為深入的體驗。前面所說的那種體驗還是移情性的,即以自己的生活體驗為參照,來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表演則是暫時把自己變為故事中的某個角色,其體驗就更為直接。
要表演,就得對課文進行再創造。比如,課文中原有的敘述部分怎么來體現。同學們
通過討論,想出了解決的辦法:有的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來體現,如“快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口袋麥子。”便可以讓“演員”發揮想像,自己編動作和臺詞。有的提示語,如“小猴看著黃燦燦的麥子,開心地喊道”,便可通過“演員”的語氣來表現。
老師先要求同學們在四人小組里分角色演練。在此基礎上,又選了一組同學,讓小豬、小牛、小猴戴上頭飾,土地爺爺掛上胡子,當眾進行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同學們風趣的兒童語言,惟妙惟肖的形體動作,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三、通過爭辯,升華體驗
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對事物的前理解不同,故其體驗也各不相同。正因為主體的體驗存在著差異,他們之間才有交流與爭辯的必要。不同的理解,經過交流與爭辯,就可以實現視界的融合,碰撞出心靈的火花。
請看李老師的教學片段:
師:你們欣賞誰的做法呢?
生:我欣賞小猴的做法,因為小猴非常能干,把一袋麥子變成了一囤麥子。
生:我不同意他的觀點,小猴把一袋麥子種下了地,自己一年都沒有吃到。我欣賞小牛的做法,因為小牛吃了半袋麥子,剩下的半袋,他想怎么樣處理就怎么樣處理,給自己留有余地。
生:我欣賞小猴,雖然小猴這一年沒有吃,但他以后可以吃到更多更好的麥子。
生:(急不可耐地)不對,我認為你說的不對,如果你把麥子全種下了地,萬一那一年是災荒年怎么辦?(笑聲)水災、旱災,使麥子顆粒無收怎么辦?我欣賞小牛的做法,慢慢地吃——(還沒有說完,就引起一片反對聲)
生:我反對!
師:(故意地)你反對誰呀!
生:我反對……(因為太著急,半天說不出話來,又引起一陣笑聲)小牛把新鮮的麥子放久了,就變成陳舊的了。
生:我欣賞小豬,因為他一口氣把麥子吃光了,他會享受。
生:(急著喊道)我抗議她的說法!(笑聲)小豬不想以后,把麥子全吃光了,沒吃的了,以后挨餓怎么辦?再說,小豬的缺點就是吃飽睡,睡了吃,怪不得一個六年級的同學說,他學習的壓力太大了,真想當一頭豬啊!(笑聲)
生:我不同意他這樣說,小豬吃完這袋麥子,他可以想辦法去吃別的,小猴收了麥子以后,那么多麥子,他只能吃麥子了。
生:我覺得小豬的最好。小猴把麥子種了,萬一被偷怎么辦?小牛的半袋麥子被蟲子吃了怎么辦?小豬先把它吃掉了,什么都不用擔心了。
(笑聲)
……
學生爭論的氣氛非常熱烈,還有許多同學想發表自己的觀點,下課鈴聲響了。李老師對同學們的爭論表示贊賞,并給他們留了一個作業:假如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樣做,以“一袋麥子”為題,寫一篇童話故事。
學生思想碰撞和觀點交鋒的過程,就是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過程,更是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得到了升華。
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自我體驗,以促進他們的發展呢?李老師的這節課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1.要正確處理師生關系。
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老師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絕對權威。教師上課“一言堂”,學生只有隨聲附和的份兒,根本談不上自我體驗,也談不上張揚個性。
這節課學生的思想之所以那么活躍,是跟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分不開的。整堂課,都是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在互動中形成了體驗、探究的氛圍。李老師尊重學生的差異,在她的眼里,每個學生的體驗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珍視的。當看到同學們認真思考、爭先恐后發言的情景,老師的眼睛里投射出贊許與鼓勵的目光,并讓全班學生為有獨特見解的同學鼓掌。顯而易見,只有當學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喚,其心態才是開放的,才能產生充滿活力、充滿創造的體驗。
2.正確地處理結論與過程的關系。
傳統的第一范文教學忽視過程,關注的是可以轉化為考試分數的諸多結論,如背誦詞語解釋、中心思想、課后習題的答案等等,如此就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此種教學模式,排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把語文教學庸俗化到無須智慧努力,只要聽講、背誦條文就能獲取高分的地步。這樣的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的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將學生異化為“應試工具”。
李老師則將著力點放在激發學生體驗文本的過程上;她自始至終帶領學生讀書、表演和爭辯,引導他們深入地進行自我體驗,領會角色的思想感情。面對著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老師不是強行統一,而是鼓勵學生繼續深入進行探究。
3.處理好預設與開放的關系。
老師在課前要有充分準備,如認真鉆研教材,寫備課筆記。然而我們在上課時卻不可拘泥于原來設定的程式。如果我們一味以完成課時計劃為第一要務,急著走過場,則很難在學生中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按照現代教學論的理念,我們既要有課前的預設,又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對于師生互動中出現的即興創造的火星,教師應敏銳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體驗有一個交流和爭辯的機會,從而超越預先設定的目標。布盧姆說得好,“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我體驗、自我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李老師不惜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讓學生去爭辯,雖然學生在爭辯中并未得出什么結論,但卻換來了學生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這才是給予教者豐厚無比的回報。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2
一、看拼音寫詞語:
shí pǐn bài fǎng bǎo cún mì mi
( ) ( ) ( ) ( )
二形近字組詞,多音字注音組詞。
訪( )扔( )磨 種 干
防( )仍( )
三、給劃線的字注音 興奮( ) 磨面( ) 撫摸( )發霉( )
四.組成語。各( )各( ) ( )不( )待
五、根據課文內容連線:
善于計劃 小猴 保存起來慢慢吃
聰明能干 小豬 磨成面粉做各種食品
憨厚可愛 小牛 把麥子種下地,收了滿囤的麥子
六、《三袋麥子》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七、給句子加標點: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口興奮地說口口你真聰明口真能干口口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3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袋麥子》是一篇相當有趣的童話故事,它把三個小動物處理土地爺爺送給它們的麥子的經過描寫得生動、形象。寓思想教育于文字之中,文章淺顯易懂,富有童趣。 在教學中我有兩點體會:
一、教學童話故事,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
形象有活力的教學語言是教學的催化劑,如果教師語言不生動形象,即使是生動、有趣的內容,也會講得干巴巴,。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這么一段導入語: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想得真周到,特意把三袋金燦燦的麥子送給三個可愛的小動物,讓它們過一個好年,這可樂壞了三個小動物,你們想知道它們是怎樣處理麥子的呢?學生迫不急待地打開書本,尋找答案,很快就找到了小豬、小牛、小猴處理麥子的不同方法。
二、讓學生在表演中感悟課文內容
眾所周知,愛動、表演欲望強是小學生的天性,讓其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學生主動參與性將大大提高。因此,我盡量開發教材資源,設計表演內容,讓學生參于表演,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表演,適時地“導”一下,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的情感與被感知的對象融為一體,課堂氣氛也尤為活躍,達到了學生在表演中感悟課文的效果。為拓展學生的思維,分析完課文后,我提出“如果你也分得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辦?”讓學生討論。孩子們討論出來的結果還真不少:“我會吃一半,種一半。”“我會開心地吃一點,請大家用一點,再種一點。”“我會召集大家,利用麥子制作各種食品,然后舉行百食宴,讓大家動腦、動手、又可動口。”還有學生說:“我會把麥子給窮人吃。”答案真是五花八門。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在《三袋麥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發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松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小豬這樣處理土地爺爺送來的麥子,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伙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舍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于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師:同學們,今天土地爺爺給大家帶來了三袋麥子。這三袋麥子將要作一次長途旅行,在旅行中他們會有怎樣不同的命運呢?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出示課題)
生齊讀《三袋麥子》
師:讓我們一起隨土地爺爺和三袋麥子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49頁。
師:先輕聲讀讀課文,說說自己能讀出什么?
生自讀,師巡視引導。
師:(示意停下來)讀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生:我感覺到小豬的確很貪吃。(怎么知道的?)因為小豬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師:能說說小豬的心情嗎?
生1:非常著急。
生2:急得不能等待了。
生3:迫不及待。
師:還想請你讀讀這句話,試著感受小豬貪吃的心情。
生有感情地讀。
師:看來小豬是很著急,生活中有過這樣著急的經歷嗎?
生1:有次我燒得厲害,媽媽迫不及待地把我送到醫院診治。
生2:馬上要檢查黑板報了,老師迫不及待地給同學們分配工作。
對啊!
生讀:“小牛捧起飽滿的麥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來——————小牛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師:你覺得小牛怎樣?
生1:比較節儉。
生2:我還知道小牛有種勤勞的特性。
師:喜歡小牛嗎?(喜歡)請你們再讀讀,一起品味品味小牛的節儉、勤勞。
師:誰想說說小猴?
生讀寫小猴的相關語句。
……
師: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
反思: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先生在總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他強調指出了“務本”的觀點。他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回歸學生、教師的本體,回歸語文文本的本位。什么是本體,怎樣實現本位的回歸?
首先,從整個教學流程來看,無論是教師的提問、引導,是教學具的準備,無論是讀文的感受,是聯系實際生活的經歷,都緊緊圍繞著學生這一中心,都有助于他們自由的表達,快樂的傾吐。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以文本為依托,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評文本,從而使孩子們在文本中發現、獲取、創造,并堅持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既要讓學生讀出所感所悟,又要讓學生讀出所疑所惑,既要讓學生讀懂語句,又要讓學生讀出語句中蘊涵的情意。第三,在這樣的教學中,至始至終都是師生、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有文本與學生之間的無聲交流,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聲對話,更有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自由民主對話的構建。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閱讀教學。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4
師:小豬、小牛、小猴三人分別得到了土地爺爺的禮物——每人一口袋麥子,他們三人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下面請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的2、3、4三個小節,找出他們的想法和做法。
生自讀課文2、3、4小節,稍候交流。
生1:小豬得到了一口袋麥子,他想:我要做好吃的來慰勞我的肚子,于是他就把一口袋麥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師:是啊,說得對!你們覺得小豬是個怎樣的人?
生2:我覺得小豬很貪吃的!
生3:不對!小豬很可愛!他也會動腦子啊,因為他把面粉做成了許多美味的食品,要是我可什么都不會做。我覺得小豬也聰明的。
師:是啊,小豬也是可愛聰明的。
生4:小牛想慢慢吃這些麥子,他就把這些麥子保存起來,經常把麥子拿出去曬曬透透風。真是個懂得節約的人!
生5:小猴想收獲更多的麥子,于是他就把這些麥子全部種下了地。
師:小朋友們,小豬、小牛、小猴三人得到了土地爺爺的禮物,有了不同的結果。也看出了他們三人的憨厚可愛、勤儉節約、聰明能干。那么,如果你們得到土地爺爺同樣的禮物后,你們又該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思考1、2分鐘。
生6:假如我得到了土地爺爺的一口袋麥子,我會分成兩半,一半磨成面粉做好吃的,另一半種下地,收獲更多的麥子。
師:是個愛動腦子的孩子!既飽了口福,又得到了糧食。
生7:我會這么做:把這一口袋麥子分成三份,一份給土地爺爺,一份自己留著吃,一份種下地。
師:哦,看來,你的小腦子也很聰明,不忘還給土地爺爺一些呢,是個禮貌的孩子。
生8:我也會分成兩半,一半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我要招呼我的好朋友們都來品嘗我的手藝,另一半就種下地。
師:呵呵,有好吃的大家分享,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的!
生9:我把這些麥子全部種下地,第二年豐收了,把豐收的麥子都賣掉,得到的錢捐給希望工程,好讓那些貧困的孩子和我們一樣都讀到書。
師:啊,真是個有遠見的孩子!我和土地爺爺都感謝你了!
……學生的思維還在一個勁開拓,舉手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我想本堂課的目的達到了!
思考:
《三袋麥子》是個有趣易懂的童話故事,學生對于這樣的文章總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怎樣學好看似淺顯實則蘊涵較大哲理的課文,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如何在課堂上最大程度的激發起學生學習探究文本的熱情,導語的過渡,問題的設計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把一個簡單的問題給了學生“假如土地爺爺也給你一口袋麥子,你會怎么做?”看似簡單實質不簡單:既有了對課文的總結,又有學生自己的思維。從課的效果來看,確實達到了這樣的目的。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對麥子不同的處理中有了精彩的答案。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5
一、游戲導入
一個精彩的導入能讓學生情趣盎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正是運用了這種激趣導入的方式,別出心裁的利用學生喜歡童話故事的特點,用“猜故事”的游戲方法導入,例如:芝麻芝麻開開門。《啊里巴巴和四十大道》,讓學生從一句話而想到一個童話故事,從而引入今天的童話故事《三袋麥子》。這樣一來使學生對課文立即產生濃郁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同時體現出課內和課外知識的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曲徑通幽”之效。
二、回憶內容,整體感知
進入授課時,我首先是帶著學生,將昨天通讀過的課文進行回顧,喚醒學生之前在腦海里存有的信息,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新的學習。接著,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串聯式”的問題:“這個故事里有幾個人物?”學生回答師板書:土地爺爺 小豬 小牛 小猴 然后讓學生用一句簡單的話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從而影射出整片課文的關鍵詞“三袋麥子”。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生自讀完課文后,對學生的設問中我打破了傳統的:“小朋友們喜歡誰?”這種單一的問題模式,而是提出了:“誰給你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這樣的提問方式,無疑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做主,成為真正了解這些小動物的主人。
三、 精讀品悟,滲透讀法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在這部分中我所要授予學生的是在閱讀中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當然這種探索式的學習方法也要始終貫穿于精讀品悟之中。首先,通過投影,向學生出示描寫小豬的段落,向學生示范老師在讀書的方法,勾畫出重點字、詞、句。比如:開心、迫不及待。明確的引導學生讀書時的步驟,引導有目的,有重點、有針對性的自學,實現了師生之間的合作性。
接著,就是本課所要闡釋的重點,即如何通過一個片段的講解,實現以讀代講,滲透讀法,從而實現讀中品悟。要讓學生通過單一的課文來把握文章的思想,有感情的朗讀出課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讓學生把課文內容和實際生活的情感緊密聯系在一起之后再去讀,這又是容易做到的。但如何將學生的這一情感培養起來呢,這又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就只有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仔細推敲,反復揣摩,來感悟出課文的情感。所以在授課中我是用這樣的引導方式。出示:“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指名讓學生讀,提問:“小豬當時的心情怎樣?”開心。但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小豬的開心呢,我著重營造了兩個情景:
一、小豬眼中的麥子是什么樣子?它看到這么多黃燦燦的麥子想到了什么?它的表情(開心)。
二、快過年了,有了這袋麥子小豬的新年將會過得怎樣?(很快樂,很美好)這樣一來開心語氣也就輕松的朗讀出來了。其次,在領悟小豬的性格特點時,我設計了讓學生思考:“有了這袋黃燦燦的麥子,小豬對這個新年充滿了期盼,它怎么做呢?”(迫不及待)“這袋麥子在小豬的手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個小豬如何啊”(能干)這樣一來學生把自己置身于那般情景中,邊讀邊想象眼前那只可愛的小豬。
當然這樣的引導方法,還存在一個這樣一個問題,便是學生在朗讀時會聯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來判斷事物,在這篇具有教育性的課文中,為了提高學生辨別生活的是非觀,我沒有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按順序一一講解,而是采用了跳躍式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進入到第六自然段,將一年后的小豬的生活情景再現在學生面前,一年前的小豬把開心和快樂帶給了大家,而一年后的小豬把麥子吃完了是不是應該傷心了呢?通過這樣引導學生用老師剛才讀書的方法認真的讀第六自然段,一邊想一邊畫出表現小豬特點的詞語和句子。學生通過讀,匯報(憨厚可愛)(他不由得舔了舔舌頭)。這樣一來能讓學生對小豬有個可比性,留給學生深度的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得到發揮和拓展,使他們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自主學習
最后我將用自學的方式,來完成描寫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1、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小動物自讀課文,邊讀邊想邊畫。
2、最后進行匯報:怎樣處理麥子的?這樣的設計正體現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合作性學習以及學生的參與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
四、讀讀悟悟
1、閱讀討論: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的做法?為什么?(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不同,體驗也各不相同。,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希望學生從三個小動物中都能看到優點)
2、如果你也得到土地爺爺送的一袋麥子,你會怎么做? (設計這些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希望學生從三個小動物中都能看到優點,學生想出了各種處理麥子的好方法,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語言表達也有了提高。在討論中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從而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師總結:
本課的教學主要是體現了“情感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相融合,教學中重視語感的培養,塑造個性化思維,順應了新課下:“語文課教學應以學定教,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情寄朗讀中”。以上便是我對這堂課的一個教學設計,若在說課過程中有所膚淺之處和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原諒,并請予指正,謝謝大家!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教學重點:能投入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學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三袋麥子》(齊讀課題)。
二、復習檢查:
1、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幻燈出示):
麥子、迫不及待、糧食、保存、防止、拜訪、仍有、神秘、收獲
2、讀得好!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哪幾個小動物送了什么節日禮物啊?
三、學習課文2—4段
(一)1、這三袋一模一樣的麥子,在小動物眼中卻是有些不一樣的。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2—5段,仔細找一找,把有關描寫麥子的詞語圈出來。
2、指名答。根據回答,引說。(1)看到這麥子,小豬會情不自禁地夸道:這金燦燦的麥子多誘人啊!這麥子金燦燦的,聞起來香噴噴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會贊道:這麥子一粒粒多么飽滿,竟找不出一粒干癟的麥子,太棒了!(3)小猴會怎么說呢?他卻覺得這麥子是上好的種子。
3、因為對麥子的想法不同,所以他們處理麥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結果也不同。
過渡:你們看,小豬已經迫不及待地閃亮登場了。那就讓我們先到小豬家看一看吧!誰先告訴老師,哪一段寫了小豬?
4、好,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2段,看一看,小豬是怎樣處理麥子的?
(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什么是迫不及待啊?(等不及的意思)
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迫不及待的情況?
5、讀了第二小節,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豬看到麥子很開心。)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小豬很開心?為什么會這么開心?因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軟的白面饅頭、香噴噴的烙餅
6、你能把小豬開心的心情讀出來嗎?
總結過渡:想象著自己將有一個如此美好的新年,小豬的心情太興奮了,所以他開心地喊道(齊讀:)“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
(二)1、現在我們來說說小牛吧!老師請一位同學讀第三段,其他同學思考小牛是怎樣處理麥子的?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牛?
2、小牛看到麥子后,有什么動作?指名答。(捧起、看了又看,心想)
3、從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怎么樣?(不著急,先想清楚再做,做事有計劃)
師:小牛面對事情先思考再決定,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4、那小牛是怎樣處理麥子的?(先……再……)
5、“為了防止發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這里可以看到小牛做事怎么樣?(很勤奮很有經驗)。
6、齊讀這一段,讀出小牛的勤奮。
(三)過渡:小猴一貫受小朋友的歡迎。很多同學在作文當中就常常提到小猴,那文中的小猴在得到一袋麥子后,又是怎么做的?請大家自讀第5段。
1、小猴是怎么做的?
2、齊讀
過渡:不同的處理方法,出現了不同的結果。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和小猴。他們會對土地爺爺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請同學們默讀7-10四個小節,默默地讀、靜靜地想。老師想知道,你會看到什么樣的小豬,什么樣的小牛,什么樣的小猴?
四、學習第6-9節
(一)1、土地爺爺來到了小豬家,小豬看到土地爺爺非常開心,對土地爺爺說了什么?
2、一只容易滿足的小豬把快樂和開心帶給我們大家,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豬憨厚可愛了?
3、“他不由得舔了舔舌頭。”大家猜猜小豬在舔嘴唇的時候在想些什么?
你們看小豬的快樂多簡單啊,有東西吃的時候很快樂,東西雖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還是如此快樂,如此可愛!
4、你們看,土地爺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5、想象一下他聽了小豬的話,會說些什么呢?(你把麥子都吃了,過完年,你吃什么呢?小豬啊,小豬你好可愛啊,不過你不能這樣只想著吃)
6、師:憨厚可愛的小豬不僅帶給我們快樂,還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麥子吃完以后怎么辦呢”?
過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后三段。你們可以用剛才的方法,一邊讀一邊想,思考: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一年后土地爺爺又看到了什么樣的結果?這又讓你想到些什么呢?邊讀邊想,并把有關的詞語畫下來。
(二)1、一年以后,土地爺爺來到小牛家,小牛告訴土地爺爺什么?
2、一年以后,小牛還剩半袋麥子,真的是很會計劃很會過日子。有人注意到土地爺爺對小牛的評價了嗎?(從老人點點頭也能看出對小牛這樣勤儉節約的做法他是滿意的。)
3、土地爺爺是滿意的,但也許還有話要說呢,你們想土地爺爺可能會說什么呢?(小牛,你做的不錯!但你再節儉,麥子還是遲早會吃完的呀!)
4、總結過渡:勤儉節約的確是美德。可節儉并不能阻止麥子的減少。
(三)1、土地爺爺告別了小牛,來到了小猴家,小猴拉著土地爺爺的手,神秘地說:“……”
2、小猴說這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表情?(神秘)為什么你不馬上告訴土地爺爺你有這么大的收獲?
3、小猴此時的心情怎么樣?(高興 自豪)小猴為什么感到這么自豪?(因為他把一袋麥子變成了一囤麥子,他是靠自己的勞動才有了收獲)
4、想想這一年中,小猴把麥子種下了地后,還會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獲?(勞動,辛勤的勞動。)
5、只有勞動才有收獲,只有勞動才讓人更聰明,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能創造財富的人才最了不起!讓我們再來自豪地讀一讀小猴說的話。
6、而土地爺爺也情不自禁地夸獎道——(引讀)
7、你們注意他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和語氣了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撫摸小猴的頭,很興奮,很激動。說明他最喜歡小猴師)(看看土地爺爺望著這滿滿的麥囤,望著聰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開心啊!)
8、把你的這些理解帶進去,再讀土地爺爺的話。(生朗讀)
過渡:三個小動物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了土地爺爺給它們的一袋麥子,結果不同,當然也得到了土地爺爺不同的評價。
想一想,那在三個小動物中,誰吃到的麥子多?(從長遠看,還是小猴吃得——最多。)誰來說說看,這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拓展練習
1、天宮的糧倉少了一個保管員,你推薦( )
2、天宮的食堂需要面點大廚師,你覺得誰最合適( )
3、你是天宮長遠發展部門領導,想選個規劃師,你選( )
七、布置作業
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們也會收到了一份份節日禮物,那就是壓歲錢,那你會怎樣處理這些錢呢?
板書設計: 9 三袋麥子
小豬 吃光了 憨厚可愛
小牛 慢慢吃 勤勞節儉
小猴 種下地 聰明能干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7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組內進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實驗,為的是將大家的智慧全部地展示出來,同時也是為了使得大家更好地去進行教學的思考。我們這次選取的文本是三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三袋麥子》。
全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開端,講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講小豬、小牛和小猴對一袋麥子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第五至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結局,講土地爺爺一年后看到了小豬、小牛和小猴對一袋麥子處理的結果,作出了不同的評價。課文呢的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并沒有多少的難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其實也并不存在多少的困難。這樣一個比較普通但內涵卻較為深刻的文章怎樣才能上出特色?上出自我風格的課堂效果呢?我們組在集體備課的時候對于這個問題做了一定的交流。
我個人認為,對于一篇文本的理解與思考,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只是我們在設計流程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對于文本以及教師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適應、把握。我同時還提出另外的一個考慮:每位教師每個學期都有自己的小課題的研究,那么在進行教學思考、設計的時候為什么不將這點考慮進去呢?如果在解讀文本的時候,將文本的內容與自己從事的研究相互結合起來,生成的東西可能會更多,收獲也可能會更多。
我們三個人(董霞、吳赟蘭)都在本組的語文課題的研究(引導三年級學生起步作文的探究)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思考。董霞覺得,作為三年級是中年段的起始年級,學生在閱讀文本自我解讀能力還較為低下的時候,有必要要讓學生學會想象,于是她考慮的是“讓學生學會想象”。吳赟蘭老師則認為中年段的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到有序,于是確定強抓“讓學生學會有序表達”。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基本的課堂教學要求。
我在接觸中年段學生的時候,深深地感受到來自家長,來自學生自身,來自課標要求,來自長遠的一個考慮。我們的學生在小學六年的學習過程中,經歷了那么久的時間,花費了那么大的精力,到頭來,他們居然僅僅是知道了幾篇文章的內容,對于積累(自我的借鑒,直至達成積累),學生往往忽視了。所以我制定校課題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將文本的內容轉化成他們自身的一種積累:“讓學生學會模仿”。
我在教授《三袋麥子》之前,對文本進行了較為細致的閱讀,同時也做了自我的點滴思考,對于課時的劃分我也做了一個簡單的確定:
第一課時:
1、學習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了解大意。
2、學習第一至四自然段,學習語文的表達方式,感知三人的選擇。
第二課時:
1、繼續學習課文,從內容上了解到三人選擇之后的結局。
2、從三人的選擇來得出“只有耕耘,才有收獲”的道理。
師:(板書:麥),同學們,請隨我一起來書寫這個字。(同時書寫好“麥子”)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糧食作物,當你看到這個詞的時候,你會想到些什么呢?可以用詞或句子來表達。
生:我想到了五谷豐登。
師:是的!這是一個麥子豐收的季節。
生:我想到了稻谷滿倉。
師:是呀!麥子有了收獲,有了許許多多。
生:我想到了金黃一片。
師:想的真好!到了收獲的季節,到處都是金黃的一片。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麥子有關的童話故事(補充完整“三袋麥子”)。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自由去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學生自由閱讀,在閱讀完之后,他們都拿出自己的筆進行著圈劃、記錄)
【本單元銜接了第二單元的內容來進行的。第二單元學習的都是寫景的課文,其中《北大荒的秋天》是典型的描寫秋天景色的。加上“練習2”中的四個成語也是跟秋天的景色有關,于是我在設計時,有意地將“麥子”與秋天豐收的景色聯系起來,同時也是為了使文本“接近”學生,達到開篇與積累“雙贏”的效果。
在布置學生進行初讀的時候,我提出的要求是最基本與最基礎的要求。這也是為了讓三年級學生能夠適應閱讀的基本要求來進行“閱讀”。】
師:要想讀懂課文,我們必須要讀準字音,誰來讀一讀課文中的二類字和一類字。(我指名朗讀,同時注意講解個別字的讀音)
師:請大家將筆拿出來,我們來認真地書寫一下生字。(學生進行描紅,同時我在一旁進行著“寫字歌”的指點,告誡學生寫字姿勢的注意點。在學生結束之后,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食”“仍”的筆劃、筆順的規范)
師:請大家再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并且將所在的句子多讀讀。注意要讀通。(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著朗讀)
師:生字詞會讀了嗎?(生答“會”)我來檢查一下。(出示生詞)
麥子 饅頭 烙餅 食品 一份
保存 防止 搬到 拜訪 告訴
開心 太棒 迫不及待 興奮
憨厚 聰明
師:先請大家自己讀一讀。(學生自我朗讀)下面誰來讀第一行?(指名讀,評價一下讀音)大家看這一行的詞語:“麥子”可以做成(學生接答“饅頭”“烙餅”),對呀!這兩樣都是(生接“食品”),注意這里只有“一份”。
(再集體朗讀一遍)
師:第二行,誰愿意來讀?(指名朗讀)你發現這些詞有什么特點嗎?它們都是描寫哪個方面的呢?
生:描寫人物動作的。
師:是的!請集體讀一讀。(生讀)
師:我再同學來讀讀第三行。(生讀)這些詞又有什么規律呢?
生:都是表示開心、高興方面的。
師:不錯!第四行誰來讀?(再指名)這兩個詞是形容哪個方面的呢?
生:表示人物品質的。
師:你能再舉兩個例嗎?
生:活潑、機靈。
師:真不錯!大家集體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生集體朗讀)
【生字生詞仍舊是三年級的一個教學重點,特別是“讀好書”“寫好字”。對于理解生詞,我思考了許多,課標中有這樣的闡述:“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詞語的理解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單單將詞語孤立出來理解,那就失去了詞語本身的意義,所以我操作了兩個程序:一是讓學生在文中劃出生詞,在學生對詞語有了一個初步的感受后,我又出示了一個的詞串,讓學生在我事先設定的詞串語境中感知詞語的意思。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無形中獲得了許多。】
師:對于生詞同學們學習得不錯,課文誰愿意來讀一讀呢?(指名朗讀課文)對于他們的朗讀同學們還有哪些需要說明的嗎?(學生進行一定的評議)
師:大家說得很好,誰知道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有哪些?
生:土地爺爺、小豬、小牛、小猴。
師:對!你通過朗讀之后,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嗎?(出示填空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麥子,小豬;小牛;小猴。
(學生相互之間協商、交流)
生: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受;小猴把麥種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許多。
【中年段對于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概括有這樣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有一個事實:三年級學生才剛剛從低年段走入中年段,剛剛從識字、認字轉到對“閱讀”,他們對于文本的概括能力還有待提高與加強,這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教師為了減緩學生理解上的坡度,為了給學生以學習方法、能力的借鑒,在這里設置了一個填空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跳一跳”即“夠得著”。這也是為了讓學生構建“整體—部分”的閱讀理解能力。】
師: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既然是故事,那么必定有一個“起因”,誰來告訴我們大家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請你用“因為……所以……”來說明呢?
生:因為快要過年了,所以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口袋麥子。
師:這里的“各”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分別”的意思。
生:是“每個”的意思。
師:這里的“一份節日禮物”是指什么?
生:就是指“一口袋麥子”。
師:這樣來看,“一份節日禮物”就是指“一口袋麥子”,“一口袋麥子”就是指“一份節日禮物”。
生:對!
師:哦!這里的破折號起的作用就是——
生:解釋、說明。
【這里設計的意圖主要是想讓學生把握住“故事”的來龍去脈的解釋說明。讓學生在進行“因為”“所以”的句式的訓練中掌握語言文字的表述方式,也是為了使學生在表詞達意上有一個思想上的認識。但是以“因為……所以……”的形式在這里的操作是妥當呢?】
師:他們三人收到了這份節日禮物,各自有哪些反應呢?請讀一讀課文的二到四自然段,并且劃出重點關鍵字詞。
(學生自我閱讀并且圈劃、交流)
生:小豬拿到后,他的表現是這樣的:看著黃燦燦的麥子,開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他迫不及待地吧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看 喊 做)
師:小豬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生:開心!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他“看著”“開心地喊著”“太棒啦”。
師:還有嗎?
生:他拿到麥子之后是“迫不及待”的。
師: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急切得不能再等待了。
師:是呀!他非常急切,也非常開心,所以“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都有哪些食品呢?
生:饅頭、烙餅……
(指讀學生朗讀,同時提示“開心”)
生:小牛拿到麥子后,“看了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呀”,并且“保存”,而且“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看 想 搬)
師:小牛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生:開心。
(同時學生也找出相應的字詞,并且有感情地朗讀,相互評議)
師:小豬、小牛的表現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呢?
生:相同的是他們對這袋麥子都非常開心。
生:小豬看到的麥子是黃燦燦的,小牛看到的是顆粒飽滿的。
生:小豬是做成食品吃了,小牛是保存了起來。
師:那么小猴是怎么處理的呢?
生:他覺得面前的這袋麥子是上等的麥種,便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師:上等的麥子是怎樣的麥子呢?
生:是黃燦燦的。
生:是顆粒飽滿的。
生:應該是黃燦燦的,并且是顆粒飽滿的。
師:作者有沒有將小猴的表現描寫具體呢?
生:沒有。
師:(出示:它看到 的麥子,想 ,說 ,又做 。)
(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提示進行寫作)
【在處理這個部分的時候,我是將三人的行為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操作,在分自然段理解的時候是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體會人物情感的基礎上再把三個行為聯系起來,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一是小豬、小牛和小猴處理一袋麥子的方式的異同,二是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這樣讓學生在學中“仿”,在寫中得到自我對文本理解能力上的提升。】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8
雖然還沒有深層的挖掘課文內容,但孩子們已經能說得很好,當然語言的組織上還有所欠缺,但已經能夠自己做出思考,我覺得 這已經相當的不錯了!鑒于以上的思考,我來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進行全文表演。在學習時我的主要時間就化在了讓學生進行表演上,抓住一些關鍵詞來進行表演,邊表演邊挖掘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并通過語言和表情、動作等表現出來。
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低中年級的課堂上,一些表演總是免不了的。特別是這樣的童話故事,孩子們更是樂于表演。表演中讓學生動腦、動口、動身體,讓學生體驗文本,學生喜歡這樣的表演舞臺,在這樣的舞臺里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現,創造性得到最大的釋放。
首先,我讓學生把課文全文讀個三兩遍,然后再分角色朗讀。在分角色朗讀時,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詞語,然后在討論中或示范或模仿,以此來讓學生把握角色。為表演打下基礎。
我再分工讓全班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色,也就是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在全文中找到這個小動物的所有相關內容,熟讀之后,先試著進行表演,要把穩重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這個方式已經在前面兩課中做過了,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經驗了)。第一次表演的時候,可以看著課文表演,等到熟練了,就可以丟開書本進行表演了。
全班交流表演時,一邊表演一邊再挖掘人物的內心:通過人物的生動的對話,形象的動作以及人物能夠表現內心心理的神情的細微變化。要把穩重的語言通過你的表情以及動作給表現出來,可以有自己的創造性的東西在里面。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結合學生現實生活理解課文內容。
3、明白小豬、小牛和小猴對待麥子的不同看法,土地爺爺對他們的不同反應,感悟三個小動物的形象。
4、 在閱讀教學中著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朗讀、表演和想象感悟三個小動物的做法,在頭腦中樹立他們鮮明的形象特征。
2、讓學生明白不同的生活態度都可以帶來不同的快樂體驗。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快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以前都讀過哪些童話故事?
2、那我來說一句臺詞,你們猜猜是出自哪個故事——“魔鏡啊魔鏡,魔鏡,請你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3、是啊,一篇優秀的童話故事,讀后,總有一些東西會印在你的腦海里,可能是一個人物,可能是一句話,也可能是一幅插圖。《三袋麥子》這篇童話又會給我們留下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齊讀課題)《三袋麥子》。
4、(引讀第一節)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口袋麥子。誰來告訴老師,土地爺爺一共給了它們幾袋麥子?
你怎么知道的?
二、精讀課文第2節。
1、這三袋一模一樣的麥子,可在小動物眼中卻是有些不一樣的。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文,仔細找一找,這三袋麥子在小動物的眼中各是怎樣的?把有關的詞語圈出來。
2、指名答。
小豬眼中的這袋麥子是怎樣的?看到這麥子,小豬會情不自禁地夸道:(用上你找到的詞語)
(2)而小牛也會贊道:
(3)小猴會怎么說呢?
3、因為這三袋一模一樣的麥子,可在小動物眼中卻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處理麥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結果也不同。
過渡:你們看,小豬已經迫不及待地閃亮登場了。那就讓我們先來看看小豬是怎樣做的?誰先來說說,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小豬?
4、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2和第6小節,看一看,小豬是怎樣處理麥子的?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并把有關的詞語圈出來。學生自學
5、誰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指生讀。讀了第二自然段,你讀出了什么?是呀,小豬十分開心,開心的都怎樣了?那誰來開心的讀一讀(指生讀)。此時此刻,開心的小豬是怎么做的?出示(他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能說說小豬這時的心情嗎?句子中哪一個詞最能說明。
誰來讀讀這句話,試著感受小豬非常著急的心情。
6、指導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誰迫不及待地干什么)指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
7、小豬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想一想,他可能會做哪些吃的呢?哇,這么多好吃的東西,都是小豬親手做的,那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呢?
如果你能把剛才我們體會到的感情帶進去,一定能讀得非常好。生朗讀。
總結過渡:想象著自己將有一個如此美好的新年,小豬的心情太興奮了,所以他開心地喊道(齊讀:)出示“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
三、精讀第6自然段。
1、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了小豬,他們之間又說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6自然段。 那誰能把你剛才讀的這段話表演給大家看呢?(學生表演)看了剛剛的表演,我想問大家,小豬的那一袋麥子去哪里了呢?(板書:吃了)那你覺得在土地爺爺眼中,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呢?(板書:憨厚可愛)。是呀,正是因為小豬的憨厚可愛,土地爺爺才會忍不住哈哈大笑。
2、原先,老師很討厭豬,因為它又胖又懶。現在我不禁對小豬刮目相看,開始喜歡它了,因為他不僅憨厚可愛,還會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真是太能干了。
3、指導朗讀:用你喜歡的語氣讀出你眼中的這只小豬。
4、小結:剛才,老師通過這樣一個方法幫助大家了解了小豬能干、憨厚可愛的性格,我想請一位小朋友把這個方法讀給大家聽一聽,出示(讀一讀,找出描寫小豬的句子;找一找關鍵詞,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演一演,體會到了土地爺爺怎樣的態度;想一想,在你眼中,這還是一只怎樣的小豬?)
過渡:那小牛和小猴又是怎么做的呢?
5、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選擇描寫小牛或小猴的自然段來自學。你們可以用剛才的方法,一邊讀一邊想,思考: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一年后土地爺爺又看到了什么樣的結果?這又讓你想到些什么呢?邊讀邊想,并把有關的詞語畫下來。
四、生自學,精讀第3、7節
1、自學課文,邊讀邊想邊畫。小組交流。
2、師:先來說說小牛吧!
⑴誰來讀一讀你找到的描寫小牛的句子?(指名讀)
⑵面對這一袋麥子,小牛是怎么想的?(板書:保存)
⑶小牛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為了防止發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那你覺得這又是一只怎樣的小牛呢?
⑷一年以后,土地爺爺也同樣去拜訪了小牛,土地爺爺對小牛又是怎樣的態度呢?我們一起看看下面兩位小朋友的表演,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學生表演)看了剛剛的表演,誰來說一說土地爺爺對小牛的做法是什么態度呢?土地爺爺不光點頭,他還想說,小牛,你真( )!(板書:節儉)
⑸現在誰想當一當這頭勤勞,節儉的小牛。(指名朗讀)
過渡:那小猴面對這一袋麥子又是怎樣想的呢?(指名讀)
五、學習第4、8、9小節
1、指名讀
(1)小猴發現這是“上等的麥種”,說明他有經驗,善于發現。
你知道什么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嗎?
是啊,同樣的麥子卻只有善于觀察思考,具有勞動經驗的小猴發現它是上等的麥種。
1、所以它怎么做了?(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板書:種下地)
2、結果呢?
3、同桌表演讀土地爺爺到小猴家做客的情景。
4、表演時要注意什么?
相機提問:
(1)小猴說這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表情?為什么它不馬上告訴土地爺爺有這么大的收獲?
(2)小猴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小猴為什么感到這么自豪?
5、想想這一年中,小猴把麥子種下了地后,還會做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獲?
6、只有勞動才有收獲,只有勞動才讓人更聰明,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讓我們再來自豪地讀一讀小猴說的話。
7、而土地爺爺也情不自禁地夸獎道——(引讀)
8、你們注意到土地爺爺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和語氣了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9、把你的這些理解帶進去,再讀土地爺爺的話。(生朗讀)
過渡:三個小動物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了土地爺爺給它們的一袋麥子,結果不同,當然也得到了土地爺爺不同的評價。
想一想,那在三個小動物中,誰吃到的麥子多?誰來說說看,這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6、大家在剛剛的討論中,盡管想法不一樣,但都說出了自己的道理,學會了如何看待不同的事物,這也是每位同學今天的收獲。
五、拓展
1、土地爺爺剛剛看見同學們討論的這么激烈,他想請大家幫他一個忙,現在天宮正在招聘人才,這三只小動物也去面試了,土地爺爺想讓我們當當評判員,看看這三個職業分別都適合誰?并要說出你們的理由。
2、學了這個故事,我們變得更聰明了,如果把麥子當錢的話,小豬是個有錢馬上花,懂得享受的人;小牛是個有錢慢慢花,善于計劃的人;小猴是個用錢去投資做生意,敢于冒險的人。你過年得到了壓歲錢,會怎么處理? (小組討論)
六、作業。
(1)和爸爸、媽媽分角色演一演本課,或者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讀新補充閱讀《布谷鳥叫了》,邊讀邊思考:你最喜歡誰?為什么?并把重要的詞句圈畫出來。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3)寫話:你會怎樣合理地安排你的壓歲錢?
板書:
9 三袋麥子
小豬 吃光了 憨厚可愛
小牛 慢慢吃 勤勞節儉
小猴 種下地 聰明能干
教學反思:
1、尊重中年級閱讀教學規律,加強朗讀指導,注重默讀能力培養,以讀代講,以說促學,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演,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參與對文本的多元解讀,讀中感悟,讀出真情,讀出滋味,讀出個性。同時,在充分尊重學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發揮教師的引領點撥作用,提升學生感悟文本內涵。
3、教學中,要善于將語文學習的課堂融進生活,把生活融入語文課堂。從課堂小社會走向社會大課堂,激勵學生聯系生活學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生活,才能真正攜起語文與生活之手。針對這樣一篇內涵豐富,價值取向多元的童話故事,我借助“壓歲錢”這一生活資源,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充分運用閱讀期待,既易于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又易于學生理解小豬、小牛和小猴的做法,更易于學生走進文本,實現情感共鳴,為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做好必要的鋪墊。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10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課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知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重難點:1、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生答)
誰能說一說我們以前學過哪些童話故事?(《小鷹學飛》、《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
2、今天老師給大家新帶來一個童話故事《三袋麥子》 出示課題,齊讀,
指導“麥”字讀音及寫法(讀音:“mai”,第四聲,寫時注意下半邊要與“表”區分開)
3、引導質疑:
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要問的? (生1:三袋麥子是從哪里來的?師:是別人送的。 生2:麥子是誰送的?他都送給了誰? 生3:為什么是三袋麥子?是不是要送給三個人? 生4:送禮物的人為什么要送麥子?他有什么用意?……)
過渡:同學們真愛問問題,問得非常好!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要求:身體坐端正,一邊看一邊聽,并想一想課文向我們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聽后反饋:
課文主要講了,土地爺爺送給( )、( )、( )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 ),做成各種個樣的( )吃了;小牛把麥子( )慢慢吃;而小猴則把麥子( ),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
2、自讀課文 要求: (1)邊讀邊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 (2)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生字或句子可以交流學習,多讀幾遍。
3、反饋自讀效果:
(1)出示帶有一類字的詞語,指導學習。
(2)出示帶有二類字的詞語,指導學習。
(3)出示文中長句,指導學習。(指名讀、正音、齊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
2、合作交流:
邊讀邊思考課文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并試著按“土地爺爺送麥子” 、“小豬 、小牛和小猴如何處理麥子” 和“處理麥子的結果” 給課文分為三部分。
3、反饋:
第一部分( 1 ) 土地爺爺送給小豬 、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
第二部分(2-4) 小豬、小牛和小猴對于同一袋麥子的不同想法和處理方式。
第三部分( 5-9) 小豬、小牛和小猴處理麥子的不同結果以及土地爺爺對他們的評價
四、品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麥子的不同處置
過渡:
小豬、小牛和小猴收到土地爺爺送的麥子后各自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他們又是如何處理這些麥子的?
1、自讀課文2—4自然段,交流思考
2、反饋:
小豬:做成食品 吃光
小牛:保存起來 慢慢吃 曬
小猴:全中下了地
3、齊讀2—4自然段
五、課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三袋麥子》這篇童話故事,知道了小豬、小牛和小猴對土地爺爺送給他們的麥子做了不同的處理,那么一年以后對于他們這樣的處理,結果會怎樣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六、作業
1、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課后生字、詞語。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練習講好這個故事。
4、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重難點:
1、復述故事
2、知道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板書:齊讀,指導“麥”字上下結構,豎在豎中線上,“子”輕聲)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先讀課后生字,再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a、出示詞語
饅頭、憨厚、搬、節儉
防止、拜訪、仍
蟲蛀、至今
b、自讀
c、細心的同學找找各組加點字有什么共同點?
d、指名讀
三、再讀課文
1、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
2、學生自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
4、評價,獎勵
四、三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意思呢
2、學生自讀
3、交流
烙餅:在熱鍋上燙熟的餅,本課指小豬做的小麥面餅。
發霉:指小麥生了霉菌。
蟲蛀:被蟲咬壞。
麥囤:存放較多糧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讀:
1、讀了這個故事,在小豬、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呀,為什么?
2、指導口述
3、戴頭飾到講臺邊表演邊朗讀
六、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12
小學(三)年級 語文(上)冊 導學案 主備人: 教導處審批: 課題 9、《三袋麥子》 課時 2 4.完成課堂作業p —— p 5.小組討論作業并展示。 (三)學習新課。 1.讀課文,說說課文是按照 順序寫的。 2.小組內互相讀讀,劃分場景并討論: (1)課文都寫了那些場景?每個場景都體現了什么? (2)分別畫出文中描寫“動”、“靜”的場景的句子。 (3)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讀讀并在小組內說說。 3.全班交流。 (四)達標檢測。 1.完成課堂作業p —— p 2.小組研討作業。 3.作業展示。 三、拓展延伸 找出我們自己民族的相關資料讀讀,多了解各民族的相關信息拿到班上和同學們交流。 反思: 課型 講讀課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道理。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 一、課前預習 1.默讀課文,認讀生字、理解新詞,讀準字音,理解詞意,讀通句子。 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都寫了那些景象。 3.了解各族小學僧幸福的學習僧或,感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對“動”、“靜”的描寫場景有一定的體會。 二、導學流程 (一)(一)導入 (二)預習交流、檢測。 1.自讀課文,為生字正音。 2.結對子互相讀懂生字。 3.小組思考討論課前預習p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13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處理麥子的不同方式,懂得誰的做法好,體會它們美好的品質。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能講述這個故事。
二、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它們美好的品質。
三、教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豬、小牛、小猴、土地爺爺頭飾各一。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五、教學方法
以教扶放的教學思路,指導學習結構相似的段落。以扣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方法,讓學生反復朗讀,激發學生思考三個小動物是如何處理麥子的,誰的做法好?在完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練習分角色朗讀,注重讀出各動物的個性。在準確把握故事情節發展的基礎上,練習講述故事。
第一課時(略)
課前板書:21、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
小牛保存
小猴播種下了地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聽寫后出示課件(禮物保存防止糧食神秘收獲拜訪迫不及待)學生自我訂正。
2、指名說說課文第一部分主要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
1、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小猴。他先到小豬家,出示課件(土地爺爺拜訪小豬圖),他們見面是一副怎樣的情景,誰來說說。
2、指名說說圖意
3、課文是怎么寫的呢?同學們自由輕聲讀第六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
4、學生說說不懂的地方,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討論、教師板書理解疑難點(板書:憨厚可愛)抓住小豬的言行來體會憨厚可愛,指導讀好小豬的言與行。
5、有感情齊讀第六自然段
6、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第六自然段的?出示課件(學習方法:⑴觀察圖畫,說說圖意;⑵讀讀課文,找找難點;⑶讀讀議議,體會品質;⑷感情朗讀,加強體會。)
7、下面我們就按照這種學習方法學習第七自然段
⑴出示課件(土地爺爺拜訪小牛圖),指名說說圖意。
⑵讀讀第七自然段找找疑難點
⑶讀讀議議,體會小牛節儉的品質(板書:節儉)
⑷有感情朗讀第七自然段
8、現在,我們自己按照學習方法學習第八、九自然段,出示課件(土地爺爺拜訪小猴圖)
9、大家看,老師這兒板書應該寫什么?(板書:聰明能干)誰能當好土地爺爺來夸夸小猴?指導讀好土地爺爺的話。分角色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麥子上,誰的做法最好呢?為什么?
2、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引導總結:從這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憨厚,什么是節儉,什么是聰明能干,尤其是小猴富有創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我們的啟發也很在,今后我們要向小猴學習。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繼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準備講述、表演這個故事。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練習講好這個故事。
4、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重難點:
1、復述故事
2、知道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板書:齊讀,指導“麥”字上下結構,豎在豎中線上,“子”輕聲)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先讀課后生字,再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a、出示詞語
饅頭、憨厚、搬、節儉
防止、拜訪、仍
蟲蛀、至今
b、自讀
c、細心的同學找找各組加點字有什么共同點?
d、指名讀
三、再讀課文
1、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
2、學生自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
4、評價,獎勵
四、三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意思呢
2、學生自讀
3、交流
烙餅:在熱鍋上燙熟的餅,本課指小豬做的小麥面餅。
發霉:指小麥生了霉菌。
蟲蛀:被蟲咬壞。
麥囤:存放較多糧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讀:
1、讀了這個故事,在小豬、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呀,為什么?
2、指導口述
3、戴頭飾到講臺邊表演邊朗讀
六、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上一次我們聽了童話故事《三袋麥子》,大家還記得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嗎?
(過年了,(誰)送給(誰)(什么)作為節日禮物。一年以后,出現了三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二、設疑導入新課
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呢?今天我們繼續欣賞這個故事。
三、精講課文(1——4)自然段
1、請小朋友把書打開,齊聲朗讀1——4自然段。
(1)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是一模一樣的嗎?
a一樣。可小動物們看到的不一樣呀?
b不一樣。
(2)有什么不同?(書:黃燦燦飽滿上等的麥種)
(3)什么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
(4)看來,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可是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看得仔細,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
2(1)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么做呢?(種)
為什么要種?(書:吃不完)
(2)你從小候身上發現了什么優點?(看來小猴不僅聰明,還很有遠見。)
[評析]至此,小猴看問題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做事有遠見的優點昭然若揭。
3(1)小豬收到禮物時,心情怎樣?請你用開心的語氣朗讀小豬的話。
(2)小豬是這樣說的,他又是怎樣做呢?(書:吃)
(3)故事中用了兩個成語分別來描寫小豬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來嗎?(迫不及待、各種各樣)(書:迫不及待)
(4)你能找一個詞語來替換“迫不及待”嗎?
(5)請你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
(6)揭示小豬的特點。原先老師很討厭豬,它又胖又懶。聽了這個故事我不禁對小豬刮目相看,開始喜歡它了,知道為什么嗎?
[評析]教者眼光獨到,小豬以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
(7)指導朗讀:這樣的小豬你喜歡嗎?讓我們用喜歡的語氣朗讀第二自然段,要讓聽課的老師都陶醉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小豬的手藝。
4、小牛又是怎樣處理麥子的?
5、你從小牛身上發現了哪些優點?(勤勞、節儉、有打算)
6、指導朗讀
四、自學課文(5——9)自然段
過渡:三個小動物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了土地爺爺送的麥子,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了,結果如何呢?請小朋友帶著這樣四個問題自學課文。
出示:
討論:
1、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
2、土地爺爺對誰的做法最滿意?為什么?
3、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4、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
1、檢查自學字詞情況。
通過剛才的自學,小朋友又學到了哪些新詞語?
[評析]這個問題問得好!放手讓學生圍繞四個問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獨立學習(5——9)自然段,然后帶著巨大的成就感與同學分享探索成功的喜悅,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樹立了學好語文的信心。
憨厚:請你模仿一下小豬憨厚可愛的表情。(模仿)
小豬說的話也特別憨厚可愛,誰來讀一讀?(指導朗讀)
節儉:你能說出節儉的近義詞嗎?
神秘:誰來表演一下小猴神秘的樣子?
[評析]詞語教學很有特色,真實到位,一改機械的“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在模仿、朗讀、表演等形式中真正掌握了詞語。
2、逐個討論四個問題。
(1)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
(2)土地爺爺認為誰的做法最好?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書:興奮)你是怎樣理解“興奮”的?請你用興奮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3)土地爺爺是怎樣評價小豬、小牛的?
3、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請你來做(分角色朗讀)
[評析]至此,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形象已出現在學生的腦海中。
五、總結全文
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麥子,可是誰吃到的麥子最多?為什么?(有遠見)
[評析]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六、拓展延伸。
議一議: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
板書設計:
小豬 憨厚可愛
三袋麥子 小牛 節儉
小猴 聰明能干
強化自我體驗 促進學生發展——兼評李平老師《三袋麥子》一課的教學 篇15
【教學要求】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⒉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二、初讀課文:
⒈自學課文。⑴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一說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⑵會讀、寫生字詞。⑶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烙餅 發霉 麥囤
⒉教師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學習。
⒊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讀生字卡片,注意練好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詞語:烙餅 發霉 麥囤
三、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按"快要過年了一年以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說一說每部分講什么?
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講三個小動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麥,他們各自作了處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講土地爺爺向三個小主人公詢問他們各自處理麥子的情況。
四、精讀課文內容。
⒈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麥子后詩怎樣做的?他們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畫出有關詞語,想一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討論并理解關鍵詞語:開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種
⒉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關鍵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