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精選16篇)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1
一、說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九年制義務教育第四冊第六單元第十二課《不懂就要問》第二課時。
二、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作用和特點:
《不懂就要問》是第四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記敘了孫中山小時候在學習時請求先生講解課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紹了他勇于提出問題,主張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它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過學生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精神。它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寫人不離開記事,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運用人物的語言和當時的環境來表現人物優秀品質是課文突出的特點。由教材的地位和特點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標:
在思想品德方面: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的精神。
在知識方面:理解課文內容,理解“私塾”、“嚇呆”、“鴉雀無聲”等詞語。
在能力方面:通過引導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教學重難點:
理解“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的道理 。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錄音機、磁帶、投影機和投影片。
三、說教法
我在設計教學時,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兒童的認知規律設置了“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時,緊緊圍繞 “讀”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使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真正嘗到讀的甜頭。堅持以“啟發式”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從實際情況出發,采用直觀演示、動作演示、生動語言、激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自覺地獲取知識。
同時,注意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四、說學法
1、看書學習的指導:通過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朗讀課文的指導:通過對課文中一些句子進行指導朗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小結學習自然段的方法,用遷移規律學習其他自然段,使學生弄懂學習自然段的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我在教學《不懂就要問》前布置學生做以下預備工作: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寫誰的一件什么事?再讀一讀,數一數這一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什么?我之所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到這兩點,是因為為了培養學生有預習的一般意義而且在教學中提高質量、增強密度。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從以下幾點進行設計。
★以情激思。
運用情感教學,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處處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主動性。
1、巧妙導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孫中山先生的故事嗎?”這樣,學生的興趣就來了,我接著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坐端正,仔細聽,并想一想:課文除了寫孫中山;還寫了誰?文章主要寫一件什么事?”學生一聽就會連忙坐好,想聽想學。這樣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的興趣也被激發了,為進一步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運用掛圖、生動的語言、手勢等貫穿于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情感,便于接受。
如在教學每一段之前都設計了一些過渡語,設疑置趣、設疑置欲,自然地過渡。在教學第三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圖畫,仔細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等,這樣把學生的思維由課堂引到了孫中山在私墊讀書的情景。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興奮狀態,樂于學習和接受,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學中,通過做一做"“搖頭晃腦”、“拿著……”的動作表演,激發學生的情感。
★以讀促思。
在教學中要巧設問題,引導思考,同時要體現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節課里,我讓學生在讀中思疑,讀中釋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總之,初讀、細讀、賞讀,層層深入;個人讀、分組讀、齊讀,形式多變;還要進行朗讀方面的指導。如指導學生朗讀“你會背了嗎?”要讀出生氣而又大聲的口氣。“先生,你剛才講的是什么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要讀出誠懇、迫切的心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并繼續復習和鞏固看拼音寫句子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孫中山思考的問題和他回答同學的那兩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中孫中山說的一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
教學思路:
首先讓學生認識孫中山,向學生簡單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跡,使學生對孫中山有個初步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愿望。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大致有個初步的印象,再抓重點語句逐段講解,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最后通過總結朗讀,加強對課文內容的整體認識,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時要注意把識字教學融于講讀教學之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學詞。而且生字的教學也應有所側重。
教學用具:
孫中山的照片掛圖一張、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孫中山是誰嗎?(出示孫中山的大幅照片掛圖)
教師簡介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二、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板書課題)
1、出示字卡“懂”,認識“懂”字,再齊讀課題。
2、讀題后,你們想知道些什么?(誰不懂向誰詢問?問明白了嗎?)
3、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用“1 2 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新詞,然后借助拼音反復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回答: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啟發學生評議、訂正。
3、教師范讀課文。要求:注意聽生字的讀音,同時看清字形。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孫中山小時候在哪里讀書?(私塾)
2、教師簡介“私塾”:是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
3、那時候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呢?畫出有關詞語。[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念——熟讀——背誦(不講)]出示字卡,認識“誦”字。
4、現在學校的老師是怎樣上課的?
5、討論:你認為是現在的學習方法好還是過去那種“只背不講”的做法好?為什么?
6、過渡:孫中山對私塾這種只管會背,從來不講書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樣對待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課的情形。
2、導語過渡。
孫中山是怎樣對待私塾這種只背不講的做法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孫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樣學習的?有哪些詞語能表現他學習的情景。
2、出示字卡,認識“照”、“例”兩個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課文指每天都是這樣。)“流利”一詞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學習非常用心,是個勤奮學習的孩子。)
4、先生聽后,有什么反應?這又說明了什么?表現“先生”動作的詞語有哪些?
5、小結:孫中山每次都是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他讀書認真,功課完成得很好,老師也相當滿意。接著,先生又開始教課了,先生是怎樣教課的呢?畫出有關句子。
6、認識“圈”、“段”兩個生字。
7、結合上堂課所講的板書內容幫助建立“前后照應”的知識概念。
上堂課我們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課的情形,這一自然段中哪句話又提到了這一內容?(這就叫做“前后照應”。)
8、孫中山為什么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問?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不滿足于只能夠流利地背誦,要求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9、指導朗讀。讀孫中山的話時要讀出那種渴求知識而又緊張不安的心情。
10、過渡:當孫中山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出請求時,同學們表現得怎么樣?請看課文第三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勤學好問的。
二、課后第二題作業,指名讀題中的8個詞語,再齊讀,然后抄寫下來。
三、課后第三題作業。
1、先默讀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練讀出題中的兩句話。
2、在熟讀直呼的基礎上,用漢字把句子寫出來。
3、集體訂正,再齊讀。
四、指導分析字形,記憶字形。
1、形聲字識記:懂、誦、例。
2、對比識記:圈—園,保—呆,段—設,厲—歷
3、在分析字形時,盡可能讓學生說出各自獨立的識記方法。
五、指導書寫。
1、重點指導“段”、“圈”、“懂”的結構安排。
2、突出“圈”字中的“卷”,要與“券”區別開。
懂:左右結構,右上是“艸”,右下是“重”。
六、作業:
每個生字寫兩遍,再組一個詞,當堂完成。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并繼續復習和鞏固看拼音寫句子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學習精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孫中山思考的問題和他回答同學的那兩句話,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中孫中山說的一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
教學思路:
首先讓學生認識孫中山,向學生簡單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跡,使學生對孫中山有個初步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愿望。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大致有個初步的印象,再抓重點語句逐段講解,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中山“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最后通過總結朗讀,加強對課文內容的整體認識,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養成“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
教學時要注意把識字教學融于講讀教學之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學詞。而且生字的教學也應有所側重。
教學用具:
孫中山的照片掛圖一張、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孫中山是誰嗎?(出示孫中山的大幅照片掛圖)
教師簡介孫中山的生平事跡。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二、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板書課題)
1.出示字卡“懂”,認識“懂”字,再齊讀課題。
2.讀題后,你們想知道些什么?(誰不懂向誰詢問?問明白了嗎?)
3.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用“1 2 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生字新詞,然后借助拼音反復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回答: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啟發學生評議、訂正。
3.教師范讀課文。要求:注意聽生字的讀音,同時看清字形。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孫中山小時候在哪里讀書?(私塾)
2.教師簡介“私塾”:是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處所。一般只有一個教師,采用個別教學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教材和學習年限。
3.那時候的`私塾是怎樣上課的呢?畫出有關詞語。[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念——熟讀——背誦(不講)]出示字卡,認識“誦”字。
4.現在學校的老師是怎樣上課的?
5.討論:你認為是現在的學習方法好還是過去那種“只背不講”的做法好?為什么?
6.過渡:孫中山對私塾這種只管會背,從來不講書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樣對待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1.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課的情形。
2.#教案# 導語過渡。
孫中山是怎樣對待私塾這種只背不講的做法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孫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樣學習的?有哪些詞語能表現他學習的情景。
2.出示字卡,認識“照”、“例”兩個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課文指每天都是這樣。)“流利”一詞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學習非常用心,是個勤奮學習的孩子。)
4.先生聽后,有什么反應?這又說明了什么?表現“先生”動作的詞語有哪些?
5.小結:孫中山每次都是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他讀書認真,功課完成得很好,老師也相當滿意。接著,先生又開始教課了,先生是怎樣教課的呢?畫出有關句子。
6.認識“圈”、“段”兩個生字。
7.結合上堂課所講的板書內容幫助建立“前后照應”的知識概念。
上堂課我們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課的情形,這一自然段中哪句話又提到了這一內容?(這就叫做“前后照應”。)
8.孫中山為什么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問?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孫中山不滿足于只能夠流利地背誦,要求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9.指導朗讀。讀孫中山的話時要讀出那種渴求知識而又緊張不安的心情。
10.過渡:當孫中山壯著膽子向先生提出請求時,同學們表現得怎么樣?請看課文第三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勤學好問的。
二、課后第二題作業,指名讀題中的8個詞語,再齊讀,然后抄寫下來。
三、課后第三題作業。
1、先默讀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練讀出題中的兩句話。
2、在熟讀直呼的基礎上,用漢字把句子寫出來。
3、集體訂正,再齊讀。
四、指導分析字形,記憶字形。
1、形聲字識記:懂、誦、例。
2、對比識記:圈—園,保—呆,段—設,厲—歷
3、在分析字形時,盡可能讓學生說出各自獨立的識記方法。
五、指導書寫。
1、重點指導“段”、“圈”、“懂”的結構安排。
2、突出“圈”字中的“卷”,要與“券”區別開。
懂:左右結構,右上是“艸”,右下是“重”。
六、作業:
每個生字寫兩遍,再組一個詞,當堂完成。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2、指導學生會認本課兩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為什么孫中山寧可冒著挨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課文里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2、帶著問題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里是要說明什么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后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為這樣糊里糊涂地讀書沒有什么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著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并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復述圖意。
4、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匯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么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涂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挨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涂,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能讀準生字的字音。
2.讀懂課文一、二自然段。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目標2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上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你會怎樣做呢?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不懂就要問》。課文講誰不懂就問,他問誰呢?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要求劃出生詞,讀準生字字音,標出自然段。
2.正音:孫、誦是平舌音;涂在胡里胡涂中讀輕聲。
多音字:晃、背、呆。
3.匯報所畫生詞。
4.分自然段讀課文。
三、讀懂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劃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
2.理解私塾:舊時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
3.學生在私塾里讀書與我們現在有什么不同?
a、內容不同。
b、教師方法不同。
4、齊讀這一段。
四、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孫中山來到學校,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后來又做什么?用波浪線劃出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
2、理解:
照例:按平常的做法。說明孫中山每天到校都是這么做的。
3、孫中山學習認真嗎?從那些詞可以看出。
4、孫中山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5、這樣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胡里胡涂什么意思,如果我要把這句意思不變,后面把問號改成句號,應怎樣改。
6、用謙恭、誠懇的語氣讀孫中山的話。
五、達標測評。
齊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會認“誦、例”等11個字,掌握“背、圈”這兩個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時、戒尺、鴉雀無聲”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及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課文。
3、體會遇到問題要積極面對,不懂就要問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孫中山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師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揭題:不懂就要問。
4、齊讀課題,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課文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二、找“生字伙伴”,評“識字大王”。
1、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師:這些生字你認識幾個?請“小老師”教同學們讀一讀,爭取把字音讀準。生讀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展示學習情況,評選“識字大王”。
4、出示生字詞卡片,分組識字競賽。
三、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想:你讀懂了什么?(解決前面的問題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時、鴉雀無聲”的詞義)還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讀課文正音。(指導朗讀: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座互相交流后,舉手回答。(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四、學習生字。
1、借助多種識字方法識字。
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等。
2、寫字比賽:教師范寫,學習新筆畫,引導書空筆順。學生練習后,自薦寫字,并評獎。
五、課堂作業。
1、抄寫寫字表一遍。
2、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一段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
2、聽寫本課生字。
二、四人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思考:課文中的孫中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劃出相關的詞句。
3、集體交流閱讀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時解決學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重點交流:
a、從“照例”、“流利”、“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b、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側面描寫,更突出了孫中山對待學習的認真、執著的態度)
c、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式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你體會到什么?(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同時,解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的意思。
4、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提出來討論交流。
5、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閱讀,注重遷移。
(出示PPT)積累格言,明讀書道理。同學們,我這里有一些關于讀書方面的格言,請你用心讀一讀,悟一悟,定會有收獲。
①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蜂采百花釀佳蜜,人讀萬卷知深理。
③書聲歌聲聲悅耳,粉筆鋼筆筆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橋,勤奮撥開智慧門。
⑤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⑥千古文章書卷里,百花消息雨聲中。
⑦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恨讀書遲。
⑧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業。
1、遷移練習。
用“不是糊里糊涂、壯大膽子、不懂就要問、弄清楚、連連點頭”等詞語寫一段話來贊揚一位同學的勤學好問精神。
2、收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要認1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過程與發展:
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相關語言,讓學生感悟孫中山先生小時候是個不懂就要問、善于思考的孩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孫中山先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學習他的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會認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孫中山先生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孫中山先生簡介、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勇于提問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的時候,你們怎樣處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孫中山先生是怎樣做學問的把。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呢?
我們來學習小時候的孫中山先生的故事。
二、讀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聽錄音朗讀課文,學生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課文中生字,讀準字音,并給它們找找朋友(組詞)。
4、把生字詞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讀幾遍,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
5、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三、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1、什么叫“私塾”?
“私塾”與現在的學堂的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2、指名讀第2~6自然段,質疑、解疑。
“流利”說明了什么?
孫中山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
他對先生請教使用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3、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先生的態度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4、質疑:以前的小朋友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問題呢?
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我們提問呢?
5、學習第7、8自然段。
(1)孫中山在當時的環境不敢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
(2)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四、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小組聯系朗讀。
2、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
五、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2、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
3、讓學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搖頭晃腦的意思。
4、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學習。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的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朗讀法、調查法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自讀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認讀生字
1、讓學生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給認讀生字組詞。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3、教師點評。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讓學生口頭組詞。
4、分析生字的寫法。
四、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不懂就問
sún sòng sī lì gāng mā Yā Yǎng liáng
孫 誦 私 利 剛 嗎 鴉 養 良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9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不懂就要問》
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
(課文里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2.帶著問題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里是要說明什么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后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為這樣糊里糊涂地讀書沒有什么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通過二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著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并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復述圖意。
4.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
(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師: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一人讀孫中山先生的話,另一人讀私塾先生的話,一人讀旁白)練習。
2.請兩組同學匯報。
在分角色朗讀時,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
如“……,有什么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涂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挨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師: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涂,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師: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2、指導學生會認本課兩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為什么孫中山寧可冒著挨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課文里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2.帶著問題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里是要說明什么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后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為這樣糊里糊涂地讀書沒有什么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著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并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復述圖意。
4.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匯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么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涂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挨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涂,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板書
私塾讀書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壯膽問 邊學邊問
27 不懂就要問 學生驚呆 靜無聲
戒尺拿起 厲聲道 收獲多
先生細講 學生聽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11
教材簡析:
本文敘述了孫中山小時侯學習的故事。“不懂就問”不單是一個學習習慣的問題,它反映了學習者的樂于思考和探究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迫切求知的熱情。孫中山長大后能夠開創辛亥革命的偉大事業,與這種態度、這種精神、這種熱情有密切的聯系。教材選編這篇課文,著力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也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多角度考慮的。學習時,要體會孫中山不懂就問、敢于質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問”的好處。
教材安排了認字17個:私、誦、思、例、段、糊、涂、晃、呆、鴉、雀、拿、厲、既、養、良。
寫字7個:孫、思、誦、剛、鴉、良。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會寫9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孫中山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1、師:老師讓大家搜集孫中山的資料或圖片,誰來介紹?
師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或圖片。
2、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有關孫中山的那么多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孫中山小時侯是怎樣學習的?
板書課題:不懂就問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己試讀課文,自學課后字條里的字,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內讀生字,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成員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
3、讀詞語比賽。(看誰能讀正確,聲音響亮。)
(1)小組比賽。
(2)男女生比賽。
(3)小老師領讀。
4、認讀字卡。(看誰交得生字朋友最多。)
多種方式讓學生認讀,個別字進行組詞,形近字比較。
5、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認識了十幾個生字朋友。老師相信大家再來讀課文一定會讀得更流利。
三、熟讀感悟。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自由讀課文,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喜歡的符號標下來。
4、全班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
問題1:孫中山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問?同學們為什么嚇呆了?
(1)結合看圖,小組討論。
(2)班內匯報。
5、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至5自然段,體會當時的緊張的氣氛。
(1)試讀。
(2)指名讀。
(3)學生評價朗讀。
6、分角色朗讀或表演。
四、拓展延伸
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樣做的?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五、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寫的字,小組討論哪些字難記,怎么記。
2、全班交流。
3、指導書寫。(可以利用給基本字加偏旁、換偏旁、形近字比較等方法)
4、學生練習書寫。
5、全班展示、評議。
六、總結,布置作業。
1、談收獲。
2、把《不懂就問》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12
教材簡析:
本文敘述了孫中山小時侯學習的`故事。“不懂就問”不單是一個學習習慣的問題,它反映了學習者的樂于思考和探究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迫切求知的熱情。孫中山長大后能夠開創辛亥革命的偉大事業,與這種態度、這種精神、這種熱情有密切的聯系。教材選編這篇課文,著力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好習慣,也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多角度考慮的。學習時,要體會孫中山不懂就問、敢于質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問”的好處。
教材安排了認字17個:私、誦、思、例、段、糊、涂、晃、呆、鴉、雀、拿、厲、既、養、良。
寫字7個:孫、思、誦、剛、鴉、良。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會寫9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建議:
初讀課文后,老師可以問大家: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學生可能提出不大重要的問題。善于問是逐步形成的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只要愛問、敢問,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以后再逐漸培養學生善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必有問必答,最好留給學生自己討論,并把學習延伸到課外,老師只在緊要處點撥。
為了培養不懂就問的習慣,還可以做這樣幾件事:
1、教學生在課文中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2、加強對“好問、敢問“的評價。
本課生字的教學,可以借助課后生字條,讓學生自學、小組內互學,最后老師檢查。
寫字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學生獨立分析字型的基礎上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學生自己能掌握的,就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篇課文的內容并不難理解,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培養“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重要的學習方式。從這一課開始,要形成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討論的自主學習方式。
拓展習題:
一、填一填,選一個詞語造句。
一聲不響一不一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樣子說一說。
認真地背誦____________地說
____________地背誦____________地聽
____________地讀書____________地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組成詞語。
思鴨剛利
備鴉鋼梨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孫中山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1、師:老師讓大家搜集孫中山的資料或圖片,誰來介紹?
師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或圖片。
2、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有關孫中山的那么多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孫中山小時侯是怎樣學習的?
板書課題:不懂就問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己試讀課文,自學課后字條里的字,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內讀生字,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成員互相幫助,互相激勵,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
3、讀詞語比賽。(看誰能讀正確,聲音響亮。)
(1)小組比賽。
(2)男女生比賽。
(3)小老師領讀。
4、認讀字卡。(看誰交得生字朋友最多。)
多種方式讓學生認讀,個別字進行組詞,形近字比較。
5、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認識了十幾個生字朋友。老師相信大家再來讀課文一定會讀得更流利。
三、熟讀感悟。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自由讀課文,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喜歡的符號標下來。
4、全班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
問題1:孫中山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問?同學們為什么嚇呆了?
(1)結合看圖,小組討論。
(2)班內匯報。
5、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至5自然段,體會當時的緊張的氣氛。
(1)試讀。
(2)指名讀。
(3)學生評價朗讀。
6、分角色朗讀或表演。
四、拓展延伸
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樣做的?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
五、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寫的字,小組討論哪些字難記,怎么記。
2、全班交流。
3、指導書寫。(可以利用給基本字加偏旁、換偏旁、形近字比較等方法)
4、學生練習書寫。
5、全班展示、評議。
六、總結,布置作業。
1、談收獲。
2、把《不懂就問》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13
【教學設想】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畫像)這位偉人,大家認識嗎?他就是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
2.簡介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孫中山先生少年時候學習生活的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地方。
2.讀了這篇課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了這篇課文之后,課文中的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討論: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孫中山勤學好問?
4.集體交流閱讀心得。
5.指導朗讀課文。
6.這篇課文你讀過之后想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7.討論交流: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怎樣做到勤學好問?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業
收集有關孫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書設計
不懂就要問
不懂→提問→理解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14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要認1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過程與發展:
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相關語言,讓學生感悟孫中山先生小時候是個不懂就要問、善于思考的孩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孫中山先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學習他的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會認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孫中山先生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孫中山先生簡介、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的時候,你們怎樣處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孫中山先生是怎樣做學問的把。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呢?
我們來學習小時候的孫中山先生的故事。
二、讀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聽錄音朗讀課文,學生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課文中生字,讀準字音,并給它們找找朋友(組詞)。
4、把生字詞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讀幾遍,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
5、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三、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1、什么叫“私塾”?
“私塾”與現在的學堂的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2、指名讀第2~6自然段,質疑、解疑。
“流利”說明了什么?
孫中山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
他對先生請教使用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3、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先生的態度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4、質疑:以前的小朋友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問題呢?
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我們提問呢?
5、學習第7、8自然段。
(1)孫中山在當時的環境不敢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
(2)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四、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小組聯系朗讀。
2、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
五、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2、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會寫9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1、孫中山的相關資料。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前交流搜集的有關孫中山的相關資料。
2、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篇孫中山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感知,合作識字。
1、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很多識字方法,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3、課件出示詞語卡片,教師檢查認讀情況。
(1)指名讀,讀的對就跟讀。
(2)全體同學齊讀詞語。
4、教師檢查生字。
(1)指名讀,并談談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2)齊讀生字,重點強調易錯的字。
5、再讀課文,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讀的更通順、流利,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要聽準字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表達。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從哪兒讀懂得,讀出來給同學們聽聽。
(1)當學生回答讀懂了“孫中山養成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時,課件出示:先生講得很仔細大家聽得很認真從此孫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動地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a、指名讀讀這段話。
b、你能這段話加上標點嗎?
c、讓學生反復朗讀這段話,體會句號和逗號的不同。
我們認識了逗號與句號,從現在開始再寫話時要正確地運用逗號與句號。
3、討論交流: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1)如果學生提出為什么“孫中山的提問把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呢?”讓學生讀第1、4自然段,聯系上下文理解。
通過這兩段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在私塾里,從來沒有人敢向先生提問題,而且先生也很嚴厲。孫中山很聰明,在很短的時間能將老師要求背的書一字不錯地背誦出來。
(2)對于課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樣做的?
(3)在以后的讀書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會怎么做呢?(會像孫中山一樣不懂就問)
4、學習了課文,我們對孫中山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現在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呢?
四、讀者論壇全文,體會感情。
五、作業設計。
1、你還知道孫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講給同學們聽聽。
2、你還想了解哪些偉人小時候讀書的故事?請搜集有關資料。
(以上作業可任選一題)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不懂就要問》教案 篇16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2、指導學生會認本課兩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孫中山回答同學的那句話,學習他的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為什么孫中山寧可冒著挨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課文里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2.帶著問題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里是要說明什么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后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為這樣糊里糊涂地讀書沒有什么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著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并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復述圖意。
4.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匯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么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涂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挨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涂,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板書
私塾讀書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壯膽問 邊學邊問
27 不懂就要問 學生驚呆 靜無聲
戒尺拿起 厲聲道 收獲多
先生細講 學生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