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通用13篇)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1
一、《西湖》一文教學成了我的心病
學《西湖》一文時,方明同學請了病假。三天后,方明捧著書向我走來:“老師,幫我補補課吧。”“噢,這三天我們學習了《西湖》一課。《西湖》中的生詞比較多,你先把生字會認會寫,課文讀熟。明天我再給你說說一些詞句。”
“生詞我會寫了,課文也會背了呢。”方明有些得意。
“你知道什么叫柳絲輕拂嗎?”一個學生在一旁插嘴。
“老師,你看那柳條隨風輕輕擺動是不是柳絲輕拂?”方明指著小花園的柳樹說道。
“是,是”我答應著。方明走了,望著她的背影,心里竟有種說不出的失落感。《西湖》一文詞藻華麗,學生難讀、難懂。于是,三天的語文課都在不停地解生詞,寫生字,背課文還是放在課外作業中完成的。可是我用了三天的語文課時間講解的生詞意思,方明一句活生生的現場描摹,干凈利落地給解決了,心里真不是個滋味。《西湖》一文的教學定位究竟在哪兒?《西湖》教學成了我的心病。
二、尋找《西湖》教學出路
心病不除,人難安。這學期重新面對《西湖》一文,有一種曾經舍棄的沖動。但是直到上課,也沒能辟出一條新路。
“老師,你看那柳條隨風輕輕擺動是不是柳絲輕拂?”我默默重復著方明的話。
“哈,還真是的。”方明同學的靈氣把我的目光牽向小花園,一片蔥綠的樹木掩映一方小池塘,自自然然,透著一種未琢的秀美。繼續看,竟覺得學校的小花園還真有點西湖微縮景觀的味道呢。也在那一瞬,我知道下面該干什么了。
三、走進“西湖微縮景觀”
我要把學生領進“西湖微縮風景區”。出發前,我說:“我們一起到小池塘邊,你們睜大眼睛仔細看,靜下心好好感受,看誰能從學校的小花園里找到《西湖》中的詞和句。”學生激動不已,立刻把書翻開再讀,然后帶著書,欣欣然出發。
剛接近小花園,就有學生就叫起來:“瞧,綠樹叢中有幾座假山。”
“眼睛真亮!你能完全看清假山的樣子嗎?”我趁勢追問,“想想在課文中找一個什么詞用進去就妥帖了”。
“掩映,掩映,幾座假山掩映在綠樹叢中!”學生快活的聲音,我聽著真愜意。 “老師,我們是遠遠地看,應該說放眼遠眺,幾座假山掩映在綠樹叢中。”真不可低估學生的能力。接下來,我的耳朵里不時飄進興奮、激動的聲音。
“在這柳絲輕拂的小池塘邊走一走,看一看,真是舒服!”
“可以說在這柳絲輕拂的小池塘邊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怡呢!”
“圍繞池塘的是一圈柳樹織成的綠色鑲邊,好美!”
“一片片柳葉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我真想躺上去呢。”
“明凈的池水晃動著綠樹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平靜的池水猶如一面銀鏡。”
“這池水怎么可能像銀鏡,想想應該怎么改?”
“平靜的水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碩大這個詞多好呀,平時,咱們哪見過這么大的鏡子呢,真是超大號的,只有大自然才有權利擁有它呢。”
池水邊、清風中如此言來語去,一時分不清誰和誰的聲音,很像余光中先生提及的自然有趣的滾雪球式談話。大家七嘴八舌,爭先恐后,疑問迭起,妙語如珠,《西湖》中的好詞佳句(上面加點的詞句)在學校小花園這方天地里找到新“家”。似喋喋不休,有娓娓之感。如此交流只苦課短。“同學們,夜幕初垂,明月東升,清風徐來,池水蕩漾,在夜色中你一定會看到另一番美景。今晚和家人到葛仙湖公園(當地公園)散步時,別忘了尋找西湖邊的感覺。”我相信學生會找到西湖那“岸邊的華燈倒映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泛舟湖上,天上人間,溶溶月色”之景。眼前有景,心中生情,景美情動呼之即出。手舞之,足蹈之,我和學生吟詠《西湖》而歸。
四、后補《西湖》教學筆記
一篇詞藻華麗的課文,沒按正常的程序和課時去教,卻全然融入學生心中,這并不是我當初所能預料的。在帶學生走進小花園之前,我一直為自己沒在課堂上講點什么而內疚。因為沒有實際的教學步驟,備課本上也一直難以著落文字。當今天我上完這節雖沒有多少可觀性但對學生頗有價值的課時,我的備課本上關于《西湖》這一課,仍沒有具體教學步驟和環節,只寫出了下面一段提示今后的文字,且作備課補記吧。
《西湖》這篇課文如何教?本課句句是景,字字都美,我想這種語言文字應該是讓學生學會的。但現在問題是學生如何學?靠教師講解?還是用其他方法?我認為不是每篇課文都需要老師講解,講解也不是教學惟一方法。我認為教學前首先得判斷文本屬于哪種語言:是學生能交流的伙伴式語言,這種語言學生能聽懂.也能自由運用表達:是借鑒式語言,這種語言學生經過學習、模仿就能學會:是文學作品的精粹式語言,這種語言學生需要老師講解、啟發,然后自己咀嚼、推敲、探討、交流,才能逐漸體悟其妙處。判斷之后,才能確定教學的方法。
我靜下心,從言語這個角度看《西湖》,我覺得它屬于適合兒童發展的借鑒式語言。雖然有許多生詞新句,但并不是那種需要準確定義和“挖地三尺”方可體悟的詞句.它只是學生寫景的語言范本,最重要的是運用。這么一定位,再回頭看.就理解了當初為什么教了三天競和沒教一樣。不是所有的課文都堪講,尤其是這種借鑒式語言的文本,并不是靠教師在課堂上喋喋不休講解所能奏效的。不如把枝枝丫丫的教學環節縮水,然后提供一定的情景(如:將文本中靜態的“西湖”轉化為生活中動態的“西湖”),讓文本語言尋得“附著點”,并在學生的運用中“復活”,最后在內化中走向“重生”。
當然,如此輕淺的縮水課堂一定登不得大雅之堂,甚至會招來聲討。但我想說:在日常的教學中,這種縮水課應該隨文本語言的特殊性而存在。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2
本文作者像一位畫家,細膩地描繪了西湖的山山水水,為我們營造了一種詩意般的境界,讓讀者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所以,本文的教學自然應以美讀作為教學重點,在細細的朗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美好的風光,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學思路清晰,重點明確,但學生的反應卻不是老師所希望看到的,反應平平。反思下來,是老師的教學機制不夠靈活,處理不夠細致而導致的。現就教學中的細節處理,來簡單地談談美文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擴大學生的閱讀空間:
走進如此美文,我們該如何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感悟呢?一段段地領著學生讀下去,顯然違背了現在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自主體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對于剛剛進入三年級不到一個月的學生來說,該怎么放手呢?此時,情境的創設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尤為重要了。
正如此文,在復習過詞語之后,我們可以創設如下情境:今天,老師特地去租了一條大船,和同學們一起泛舟湖上,走近西湖去領略清麗的美景吧!然后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文第二小節,自讀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哪里的景色最吸引你,拿出其中的語句細細朗讀品味,引領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再回歸文本,讀好句段。
接下來,學習第三小節時,再創設情境:現在我們開始自由活動了,去你喜歡的地方好好讀一讀,看一看吧!這樣,學生在愉快自由的氛圍中交流體會,朗讀感悟,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
二、板書精煉,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在多媒體稱霸天下的現在,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板書的設計非但不能馬虎,更要突顯其重要作用,那就是對課文內容的高度提煉。那板書該怎么寫呢?
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板書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和線索,如結合本文內容來說,可以寫如下內容:遠眺西湖——近賞湖中——月下游湖,以此來明示本文的寫作思路。
而第二課時的板書可以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拓展延伸,重點則在于揭示文本的中心內容,如遠眺西湖,山水如畫;近賞湖中,仿若仙境;月下游湖,天人合一等。
這樣的板書,才更能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更為細致精準而又直接地掌握文本思路和中心內涵,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義。
三、視頻欣賞,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美文源于美景,對于學生未曾去的地方,未曾真切領略到的感受,教師能做的也僅僅在于提供一些視頻資料,如圖片、錄像等。但這些視頻資料的出現必定只有一個目的,即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字詞,了解實地的情景,感受語言的優美。它們因文本而存在,為文本而服務,絕不能脫離文本。所以,這些圖片、錄像的欣賞可以放在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時,放在老師的小結中,放在美讀前。這樣的欣賞才有切實的意義。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3
教材簡介
這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皆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這篇課文文句優美,因而給學生充分的朗讀課文時間,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為杭州贏得了“人間天堂”的美譽。西湖這么美,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2、課件展示西湖遠景,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西湖之美。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
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書上是怎么描寫的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分別寫了什么?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1)第一句:山巒(理解詞語:層層疊疊、連綿起伏,體會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猶如一副山水畫)
(2)第二句:湖面(平靜)
(3)第三句:白鷗(掠過)
2、交流。(指導朗讀自己最喜歡哪一句)
3、齊讀第二自然段。
4、小結過渡: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評析】閱讀的過程是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建力去填補文本空白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接納文本。這一環節中,先讓同學們看圖,通過優美的圖片把同學們帶入情境。然后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什么,給每個學生創造了交流的機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最后讀讀課文,說說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使他們有了進一步的體驗。這樣設計讓學生越來越深入地走進課文描繪的情境中,感悟語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要求:
(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筆圈出。
2.集體交流: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1)你最喜歡哪個景點?為什么?
(2)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
(3)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美美地讀一讀。
(4)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么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5)“仿佛”是什么意思?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上“仿佛”,說一說好嗎?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7)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評析】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組織而又比較自由的學習方式。它營造了一種自由自在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書,盡情地說話,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過渡:夜幕初垂,明月東升,夜晚的西湖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聽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圖片,師配樂朗讀)
2、聽了老師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4、你是否也想來美美的讀一讀呢?
5、學生配樂朗讀體會
6、你覺得哪句話特別美?能讀一讀嗎?
【評析】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優美的語言,借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感悟、體驗月光下西湖的美,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在這里,學生的想象在馳騁;情感在激蕩;思維在飛躍,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總結全課:
1、學到這里,你覺得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麗風光。
3、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古今中外,無數文人墨客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評析】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4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
優美的語言,借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板書,齊讀課題
2、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西湖?出示圖
片
三、學習課文,精讀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描寫。
2、交流優美的句、段,結合課件,采用手勢、配樂等方法指導學生深入地朗讀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
抓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好看極了。”等句子,展示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第三自然段中:
抓住“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明靜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課件,讓學生感情朗讀,進一步理解其意境。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遠處,不時飄來悠揚的琴聲”等句子,出示圖畫,加以音樂,學生進行欣賞性朗讀,充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配樂,進一步賞讀本部分。(誰愿意讀可以隨便站起來,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這一活動中。)
3、概括總結;齊讀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
四、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五、布置作業:
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給家人聽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5
一、復習,鞏固生字
⒈導入:昨天我們學習了《西湖》這課,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同學們
提出了一些問題,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
⒉復習生字詞。
⑴聽寫幾個生字:雅、般、柔、州
⑵檢查反饋,要求:①字形正確;②間架合理。
二、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師引導: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感受了西湖那如詩如畫般的秀麗景色。
師生對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樣的'美稱?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學們上節課讀書時提出了一些問題:
⑴為什么說西湖時一副優美的山水畫?
⑵為什么說西湖時人間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時什么樣的景象?
⒉以讀代講,讀中作答
⒊啟發思考:聽了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寫出了山美?
(討論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話)
引導理解"遠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等詞語。
⒌教師啟發,引導朗讀:
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碩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
⒍現在你們明白為什么稱它為一副優美的山水畫?請用朗讀來告訴老師。
㈢學習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樣的景色?為什么說它是人間仙境?
請同學們朗讀相關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見過?
那么你們想看看西湖仙境嗎?請讀課文。
讀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結合課文理解"飄逸掩映典雅"詞語。指導朗讀。
㈣學習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圍繞那句話來寫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讀兩個比喻句。
⒋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如果你伴著悠揚的音樂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感覺?
⒌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⒍朗讀:師讀第一句,生讀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讀品味
⒈我們循著"遠眺西湖——近賞湖中——月下游賞"的線索,細讀了課文,我們又領略了西湖人間仙境般的秀麗景色。這樣的美文我們應反復讀,品。
⒉學生朗讀練習。
⑴自由讀課文。
⑵教師小結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6
師: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你能通過朗讀,用你的聲音,把群山綿延起伏的景象讀出來嗎?
生1:我來讀(朗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師:他讀得怎么樣呢?誰來當小老師點評一下。
生2:我覺得他“層層疊疊”“連綿起伏”這兩個詞語讀得很好。
師:為什么?
生2:因為他把這兩個詞語讀得很柔和,好象有回音了。讓人覺得西湖的山很多很多,數也數不清。非常的美。
生3:我覺得“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這句話,他讀得很平,不夠美。
師:你認為應該怎么讀?
生3:我認為讀的時候聲音要高低起伏,因為這樣才能讀出西湖的山巒顏色很多很美。這個山的顏色就像山水畫一樣,同一種綠還有很多種,看起來很有層次感。
師:比方說……
生3:比方說有淡綠,有淺綠,有深綠,有碧綠,有草綠等等。所以讀的時候應該一高一低。
師:評點得真好,那么你樂意把你的感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生3:我樂意。(朗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師:你讀得聲情并茂,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幅好嗓子。
生4:老師我有個建議,他要是配上音樂會更好。
師:你的建議很棒,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咱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讀,好嗎?
生:好(齊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師:西湖的山美,西湖的水更美,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
生5:我來讀。(朗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師:咱們和剛才一樣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好嗎?
生5:我把“碩大”讀了重音,說明西湖很大。
生6:我覺得他讀得太響了。因為作者寫的湖面師平靜的,就像一面銀鏡,所以要讀得輕一點,柔一點,讀出“靜”的感覺。
生7:還有“白鷗”那里要讀出很高興的樣子。因為作者正在欣賞平靜的湖面,這時有白鷗飛過,他的心情肯定是很高興的。
師:同學們各抒己見,評論得很熱烈,老師將頒發給你們“朗讀評論員”的小花,大家掌聲祝賀。
師:讓我們用朗讀,去細細欣賞西湖的山美,水美。
(生配樂朗讀第二自然段)
[評析]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評價的方法也是如此,要像春花一樣多姿多彩,才能形成“百花爭春”的局面,釀出綠色朗讀的“蜜”來。
1 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
一般語文教師只重視評價學生讀的結果,忽視讀的過程,我們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之說。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朗讀能力和不同的朗讀形式,如果忽視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那么就會影響學習活動的開展。教師應引導學生回憶讀的心理過程,評價讀的努力,肯定讀的結果,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朗讀過程中的成功。即要把評價貫穿于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并給予多次的評價機會。
2 將及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
及時評價能快速有效的給予學生肯定,具有優越性,適合評價特別好的學生,但理解不好的學生應采用延時評價,因為練后就評,學生缺少內省的時間,缺乏感悟的過程,這時的評價是別人強加給他的,對他來說,是標簽,只能識別,不能體會。這時應讓他在練讀中揣摩、體驗。當他有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后,再予以評價。延時評價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開放課堂交流的內容和空間,延伸課堂的內容,也不會因教師的及時評價而阻礙學生理解能力的發展。
3 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把朗讀權,尤其是評價權還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并且扎實有效地進行朗讀訓練。在評價中,多種形式并駕齊驅,迸射出學生思維的火花,有贊賞性評價、建議性評價、補充性評價……讓學生暢所欲言,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激活整個課堂教學,同時教師要發揮導評的作用,結合教學實際,教給評價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提高自己。
讓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播下“綠色”的希望,在“朗讀評價”的沃土上辛勤耕耘。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7
一.看拼音寫詞語。yǎn yìng yóu rú gé wài
( ) ( ) ( )
二.多音字注音組詞。
樂 轉 華 圈
三.形近字注音組詞。
慌 ( ) 鈴( ) 忙( ) 提( )
荒 ( ) 嶺( ) 茫( ) 堤( )
四.填空成詞或詞組。
( )曠( )怡 一( )明珠 一( )鑲邊 一( )白鷗
一( )銀鏡 ( )的湖水 ( )的西湖 ( )的孤島
五.語段分析填空題。
a、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1 “人間天堂”中上引號的作用是( )。
2文中,第一個天堂指的是( ),第二個天堂指的是( )。
3這句話是個比喻句,把杭州比作( ),用( )來比喻( )。
b、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 )的山巒,一山( ),一山( ),一山( ),一山( ),真像一幅優美的( )。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 )的銀鏡。
1這是作者( 近 遠 )看西湖,把湖面比作了(風景畫 銀鏡)(選擇對的打v)
2照樣子寫詞語:層層疊疊( )( )( )
c十里明湖中,蔥綠的孤上顯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 )……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綠樹叢中。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 )一般。
1這段話把( )( )比作綠色的綢帶。語段中 ——的作用是( )。
2照樣子寫詞語:蔥綠( )( )( )
d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幕( )垂,( )( )東升,( )( )徐來,( )( )蕩漾。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 )。遠處,不時飄來( )的琴聲。
e讀了《西湖》這篇課文,我想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深入體驗西湖的“綠”。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深入體驗西湖的“綠”。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指導感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西湖的綠》。誰能說一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游覽西湖的。(靈隱、蘇堤、花港)好!這節課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再次走進這美麗的人間天堂,一同飽覽西湖的綠色之美。
二、自主探究: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來體現靈隱的綠的,畫出相關的句子,然后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能抓住重點詞語來感悟就更精彩了。
匯報:
1、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語速慢,看都看不過來)
滿眼都是綠色,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綠的。)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撲眼而來)
2、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是綠的。(輕輕地、柔柔地、落到臉上涼絲絲的)
“古木參天”:古老的樹木枝繁葉茂異常高大。
“蒼翠欲滴”樹木長得茁壯,枝葉深青碧綠,水靈靈的都要滴落下來似的。
在古老樹木的映襯下,就連空中飄落的雨絲兒都是綠的,)
是呀!樹木長得那樣茂盛,那樣高大挺拔,直插云霄。你能讀一讀嗎?
3、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層層疊疊說明飛來峰上樹很多,很茂密,有深的,郁郁蔥蔥,也有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呈現出淺綠色。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里的綠,那就是-------多彩。板書:多彩
(由于樹木種類繁多,由于陽光的照射,所以飛來峰上的綠的可真是有層次,不單調,那深淺不一的顏色可真美呀!誰來讀一讀把這種美展現出來。
4、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石頭縫里。(布滿、直綠要重一些)
(青苔都長到石頭的縫里了,可見處處都是綠的,可能掀開石頭你會看見石頭縫下面也長滿了青苔)
你把這句讀讀,讓大家體會一下這種隨處可見的綠。
5、亭旁溪水淙淙,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讀出變化)▼碧澄澄的,寫出了溪水綠得清澈透明的感覺
作者在描寫溪水時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比喻。把水花比喻成飛滾的珠玉。
樹木是綠的,小徑是綠的,在“綠”的映襯下,連溪水也是碧澄澄的,這真是綠滿西湖。作者每走一步,綠色都在變化著。所以作者坐在冷泉亭上的感受是——心曠神怡。
“心曠神怡”是什么樣的感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6、那么誰能通過朗讀來體會作者的這種感受,讓同學們也心曠神怡。其他同學閉上眼睛看看能否看到作者所描繪的景物。
看到了嗎?其實我們不是在看,而是在——想象
對!太重要了!我們讀書時一定要一邊讀一邊想象,想象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這樣就讀懂了。
現在同學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一自然段的?
首先認真讀一讀課文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來表現景點的綠的
畫出相關的句子
和同桌說一說你的感受
你們已經能總結學習方法了,老師相信你們也能運用這種方法自學。(3分鐘)
過渡語:靈隱綠意濃濃,撲眼而來,直往你的眼睛里鉆呢!同學們,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呢!那么漫步蘇堤,作者又感受到了怎樣的綠呢?誰來匯報一下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莽莽蒼蒼”是什么樣的感覺?深綠色的草木茂盛的樣子。)
為什么說十分古怪呢?(因為樹干應該是深褐色的,而文中說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2、走近一看,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油油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
綠茸茸:形容碧綠而稠密。就像小動物身上的毛又細又密,那樣可愛。
當作者發現是樹上長滿了青苔時,她的心情怎樣?(驚喜)讀一讀
3、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一幅青綠山水。
“宛然” 一詞換一個詞是 —— 仿佛,好像。
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排比)
比喻:(作者把青苔的形狀作了比喻,有的-------排比:這說明青苔的形很多,
這些形狀不一的青苔,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嗎?(形狀各異、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多姿)板書:多姿
4、這么美的綠苔給作者的印象是?(堅忍不拔:意志堅強,不可動搖。)
5、作者在寫蘇堤的綠時,主要寫了什么?(青苔。)
6、作者在寫青苔時是按著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由遠及近。)
總結寫法:同學們,我們以后習作時描寫景物可以由遠及近地寫,這樣更有順序。此外,在這一段中,作者對蘇堤的綠的描寫是詳細的叫——詳寫,作者略寫了那幾處勝景呢?
填空:(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
蘇堤的綠,綠得多姿,綠得堅忍不拔,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過渡:靈隱的綠和蘇堤的綠各有千秋,在花港觀魚作者又看到了怎樣的一種綠?誰能來繼續匯報
(三)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1、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玉立與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直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在這里形容荷葉形體挺拔。)這句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荷葉的美。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除了你看到的畫面,你還能想到哪些畫面?
(微風一吹,滿池的荷葉都在舞蹈,還有蜻蜓落在上面呢!)
評價: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想得可真美,這讓我想起了宋朝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古詩:(《小池》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誰想讀,讀出這種蓬勃的生機。
2、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的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
(柳枝那樣可愛,幼稚,向人們報春,這句也是擬人的手法)
3、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在加上葉面上的水珠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1):與初春的柳枝相比,作者更愛這初夏的荷葉,因為在作者的眼里,這荷葉怎樣?(成熟,穩重一些)
(“裙袂飛揚”:裙擺被風吹起的樣子。“翩然”形容動作很輕快。)
(2)“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一般都是用來形容人的,在這里卻用來形容荷葉,這又是擬人的手法,這說明荷葉在作者的眼里怎樣?(充滿活力,表現出茁壯的生命力)
看!那滿池的新荷在微風的吹拂下已經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她在抒發著自己內心的情感,所以說花港的綠是綠得——多情(充滿活力,生機勃勃)板書:多情
4、:你能把這種活力讀出來嗎?
讀到這,文章就要結束了,但作者卻意猶未盡,甚至在歸來的路上仍舊在回味西湖的“綠”,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體會作者那意猶未盡的感覺。
三、總結全文
同學們,從靈隱到蘇堤再到花港,作者帶領我們一路欣賞了這些景物,感受到靈隱綠得多彩、蘇堤綠得多姿、花港綠得多情,我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西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說過寫過。作者選取的許多作家詩人反復用過的題材,但在她的筆下,依然那樣新鮮動人,這是為什么呢?
是因為作者選取一個獨到的角度,又以自己細膩的筆觸盡力渲染。所以我們學習本文就是要學習作者選取獨到角度,寫出景物獨特美的做法。
四、拓展延伸
師總結:西湖的美是多面的,不同人去游覽西湖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課下請同學們搜集有關描寫西湖的詩文讀一讀,我想你的收益會更多。
板書設計:
靈隱 :樹木 小徑 溪水綠得多彩
西湖的綠 蘇堤 :青苔 綠得多姿喜愛 贊美
花港 :新荷 綠得多情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游記,節選自《西湖漫筆》。作者選取一個自己獨特的視角,又以自己細膩的筆觸,讓我們領略了西湖的“綠”。文中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使讀者通過“綠”領略到西湖的美麗,從而激發起對祖國壯美河山喜愛之情。
一、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教學
在導課時,課件展示西湖的美景圖片,引出課題——《西湖的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品味語言匯報時,相機出示各景點的圖片,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身臨其境的目的。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感悟語言之美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我們要把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努力去探索,去感悟。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景點,細讀品味,找出認為美的句子并說說美在哪里?只有細心去欣賞、體會,才能說出美在何處。
三、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讀中悟情
這是一篇語言精美的散文,應該在學生感悟景物特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培養語感。學生選擇景點并體驗那兒的“綠”的特點,再通過朗讀表現這種“綠’。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感悟、積累,讓他們讀得明白,讀得清楚,讀得帶勁,讀得入情。從而,把文章讀美了。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9
一、 復習(說句練習)
1、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在我說的一句話里,請你認真聽,聽清楚,還要講清楚。說得好,我們就去這個地方游玩,好嗎?
老師說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說兩遍)
2、 你們知道這個天堂是哪里嗎?(杭州)
過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西湖的山、湖(板書:山湖)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伴隨朗讀
思考:你站在西湖邊看到的山是什么樣?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剛才的問題:
3、 同時板書: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4、 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出來嗎?
學生自由練讀。
請個別學生讀。
集體配音朗讀。
5、 (課前教學生一些句子。或讀讓一兩個來贊美西湖。學生不會也可以由老師來說)
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園中有園,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賞心悅目。尤其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聞名遐邇。下面就請同學們隨我而來。
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教師指著畫面講述第三自然段。(電腦出示畫面)
2、 學生可自由說說自己通過查找資料介紹有送景點的介紹。
學生需準備:孤山 白堤 蘇堤(可以是圖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聽了同學的介紹,我覺得西湖真美。不過,課文也寫得也很美,有幾詞用得特別好,你能讀一讀把它找出來嗎?
3、 我們一起把這部分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好嗎?待會兒,我要你們來做小導游介紹西湖。
4、 誰愿意當個小導游來介紹西湖的幾個景點。
學生自由準備
請個別學生來介紹
過渡:剛才聽了小導游的介紹,覺得西湖特別美,真讓我看到了人間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來的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游興難盡。置身其間,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下一節課我就帶同學們去觀賞西湖秋色。
四、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聽配音朗讀。(電腦出示畫面)
2、 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3、 學生自由朗讀。
五、 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 背誦你喜歡的一段、
板書:
青山 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西湖 湖水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景點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東升 華燈倒映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10
《西湖》這一課語言優美,詞匯豐富。四類字與二類字各有十個,文中還有11個注拼音的字。所以學生在讀通課文時遇到了不小的障礙。為此,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我先是領著學生把課文讀一遍,然后把一些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教學生讀了一遍,之后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分節讀課文時,學生基本能讀通課文了。文中難懂、難理解的詞句較多,為了分散難點,第一課時,我把一部分新詞隨著句子認讀,并理解。如學“素”,我出示了句子,讓學生先讀通句子,然后在語境理解字義。學生還是不能理解,我就讓學生查字典理解。而學“猶”“格”“般”“初”時,我讓學生把句中的“猶如”“格外”“一般”換一個詞來說一說,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詞,同時把這些句子讀好。這樣在課上,也就教了學生兩種解詞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過換詞來理解。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語感與閱讀理解能力會得到一點一點的提高。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11
《西湖》是蘇教版第五冊第6課內容,該怎么上好這寫景的文章呢?我調了很多教案設計,其中好像都要有多媒體幫助,可是實際情況我們沒有辦法使用多媒體,真的很傷腦筋啊,還是好好解讀這篇課文有關教學吧,希望能順利上成功這一課
一、教材解讀: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是本單元寫景文章中最具特色的一篇。作者以詩一般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風光,字里行間飽含了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與贊美。課文先概括地介紹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觀察順序,循著“遠眺——近賞——月下”的線索,緊緊扣住景物的特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圖。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還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綜合性學習”的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立足于讓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三、學習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了解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
(二)情感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引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奠基石。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入新課前,首先利用課件展示西湖的迷人風光,讓學生隨著展示,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領略自然創造的奇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乘勢導入新課。(西湖的山美水也美,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么美,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去親眼看看。)
此設計意在以西湖優美的畫面,對學生產生視覺沖擊,讓學生陶醉,激發他們對西湖美景深深的向往之情。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以教師優美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感知。
2、學生自由讀。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整合文中信息。通過一遍一遍地通讀,整體地記,整體地感知,西湖群景也就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了。
(三)再讀生疑,梳理問題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問。待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行梳理主要問題。如: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周圍的遠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麗?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對小的問題當時予以解決,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如上述問題)以待研究解決。
這一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發現問題的活動中,掌握主動權,也就是優化了學習目標指向,能極大地激活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
(四)精讀思考,解決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可以互相討論。引導學生朗讀交流,通過讀中感悟賞析語言文字。
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讀課文,小組討論: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怎樣?引導學生通過“綠”、“青”、“濃”、“淡”“白鷗”等詞語體會多彩秀美的畫面,體會“山巒”的“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給人的美妙意境。通過對“銀鏡”、“飛掠”、“一閃一閃”等詞語的品讀,感受西湖有動有靜的美妙畫卷。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了學習的方法。教師就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啟發學生運用賞、議、品、讀的方法,來學習三、四兩個自然段,通過抓住“綠色鑲邊”、“蔥綠”、“掩映”、“晃動”、“華燈倒映”等詞語的理解,來品味西湖“仙境一般”的旖旎風光和月下西湖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象。
(五)評讀促悟,提高能力
在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愛的朗讀方式,朗讀自己喜愛的句子,在讀中感悟對西湖美景的贊美之情。然后指名讀,引導其他同學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析這位同學的朗讀好在哪里,為什么,還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評析的同學朗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這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析教師和學生的朗讀情況,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提高了他們的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六)真情流露 瀟灑導游
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感受到了西湖的美麗景色,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油然而生。教師可以及時引導:(西湖這樣美麗,可是還有很多人沒有去西湖游覽過,你能給他當小導游,介紹一下西湖的一個景點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個方面進行介紹(可以介紹遠眺西湖,也可以介紹近賞西湖或月下西湖)。教師可允許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搭配組成幾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以圖片或課文為依據,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講解或提問)進行介紹,帶著“游客”游覽。全班匯報時,各組推薦一名小導游作介紹,教師適時點撥,最后評出“最佳小導游”。
這一環節,把讀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情感得到了升華,既是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檢測過程。允許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讀、說、練,調動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注:此處對教者的課堂組織能力是個巨大的挑戰)
(七)小結談話 拓展延伸
(西湖的美麗,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古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詩句來贊美西湖。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對西湖的了解還是非常有限的)
1.布置學生收集西湖圖片、文字資料以及描寫西湖的古詩等,拓展相關知識。
2.動腦筋思考:為西湖設計一條廣告語,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能力、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樂趣,讓學生在自主協作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生學習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將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去,把學生的視野拓展到書本之外去,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12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叫查青丹。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初二年級第15冊第四單元《美麗的西湖》。我主要從教學分析、教學對象、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手段以及教學過程六個步驟來加以闡述。
首先我來講一下教材分析:《美麗的西湖》這堂課我共分為三個課時完成,今天我所講的是第一課時,是以欣賞課為主。主要是對西湖秀美景色和深厚文化內涵的感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大量的西湖圖片為主線,加以生動的說明與分析,使學生通過圖片感受到西湖美的特點,即而轉向對西湖水彩畫的藝術特點,為下節課做鋪墊。
根據教學大綱與教材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感受西湖秀美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掌握西湖美的特點和水彩畫的藝術特色以及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異點。
3、了解與認識水彩畫的種類與工具。
確定教學重點為感受西湖的美,掌握西湖美的特點。
難點確定為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異點。
由于《美麗的西湖》這課針對的是初二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沒有了初一對中學生活的新奇,也沒有了初三所面臨的畢業
—1—
升學壓力,所以這一階段的學生特別叛逆而且很難管教,但他們精力很充沛,好奇心極強,而且又經歷了小學與初一階段的學習,所以他們有一定的美術基礎與美術知識。
依據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與本課的性質,我主要采取討論法、欣賞法和比較法。以大量西湖的圖片為線索,不斷采用欣賞——歸納、比較——歸納以及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圖片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他們從剛開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因為本課時是欣賞課,是理論性極強的一堂課,我要從多方面以及多角度來分析與闡述。要想使學生在欣賞課上具有強烈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我采用大量的圖片和故事闡述,同時運用音頻、視頻、掛圖演示和投影的教學手段吸來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最后來說一下教學過程。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由導入、新授、作業以及課堂小結四個環節組成。首先來說一下導入部分:在上課的時候,我先放一段音樂《千年等一回》,通過兩個提問來引出今天的課題《美麗的西湖》。我運用故事傳說來簡單的講述西湖的由來。通過蘇東坡的詩句,讓學生結合圖片來討論與分析這首詩描繪了西湖怎樣的美,從而引出描寫西湖的其他詩詞以及它們各描繪了西湖怎樣的美。接下出示西湖十景,我著重講解其中的幾個景色.我通過幾個提問讓學生分組討論來總結出西湖美的特點。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欣賞——歸納、比較——歸納的教學方—2—
法來總結西湖恬靜之美、淡雅之美和秀麗之美。通過提問學生:那么美麗的西湖,一旦被迫壞將會是怎樣呢?來呼吁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通過提問:我們應該怎樣將它們留下來呢?來引出水彩畫。經過西湖水彩畫作品欣賞,讓學生們歸納與掌握水彩畫的藝術特點。通過照片與水彩畫的比較總結出水彩畫朦朧、輕快和淡雅的特點。通過對比,來著重的講解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異點.最后簡單的介紹一下水彩畫的工具、種類與定義。 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就是作業,也就是教學任務。最后是課堂小結,通過《印象西湖》視頻的欣賞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西湖秀美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來結束這堂課。
《西湖》一文教學的探索 篇13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磁帶
四、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優美的語言,借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為,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么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這一環節是對前一堂課學習的第一段的復習,讓他們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邊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書上是怎么描寫的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4、齊讀。
過渡: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同學們看圖,通過優美的圖片把同學們帶入情境。然后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什么,給每個學生創造了交流的機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最后讀讀課文,說說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閱讀的過程是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建力去填補文本空白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接納文本。因此,讓學生說說喜歡哪一句,并說說為什么,使他們有了進一步的體驗。這樣設計讓學生越來越深入地走進課文描繪的情境中,感悟語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
(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圈出。
2.集體分析:
(1)指名答,板書
(2)你最喜歡哪個景點?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
(4)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美美地讀一讀。
(5)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么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說一句話嗎?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組織而又比較自由的學習方式。它營造了一種自由自在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書,盡情地說話,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過渡:夜幕初垂,明月東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聽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圖片,師配樂朗讀)
聽了老師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來美美的讀一讀呢?
學生配樂朗讀體會
你覺得哪句話特別美?
這一段的學習,我通過語言的描述,音樂的渲染,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感悟、體驗月光下西湖的美。在這里,學生的想象在馳騁;情感在激蕩;思維在飛躍,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總結:
1、學到這里,你覺得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麗風光。
3、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讓學生說說最想說的一句話,既是對全文的歸納,又讓學生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
六、作業
把你喜歡的一段背誦下來。
《西湖》教學反思
本文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包含著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就是因為課文中的語言是詩一般的語言,所以教學時感到非常吃力,光是生字詞的過關就化了一節課的時間。在詞語的理解上,因為西湖離孩子太遙遠了,如何能讀懂這樣一篇美的課文,如何能從文中吸取起精華,又如何能從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只有借助遠程教育資源,于是,在理解詞語時我采用了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來理解的方法,用了很多方法,讓學生自主理解,實在沒有辦法就或詞典,總算是把這個攔路虎掃除了。如:鑲嵌,就借助戒指來理解的,鉆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鉆石就是西湖,即把鉆石鑲嵌在鉆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顆明珠鑲嵌在天堂里的。碩大,孩子們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說了一句從那邊跑過來一只碩大的老鼠,孩子們都快速地舉起了小手,說出了答案。掩映一詞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畫面來理解的。在課文的32和33頁的下方的畫面上,一片片樹林郁郁蔥蔥的,偶爾見到幾處房舍。讓學生在尋找樹林中的房舍,再來理解掩映,層層疊疊是通過畫簡筆畫來理解的。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本文內容略顯深了,孩子們不是很容易理解。通過看課件視頻,通過品味文中的優美詞句,孩子親眼看到西湖的勝景,西湖的美麗風在孩子的腦中形成畫面,在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去描繪,基本上學生能理解課文了,然后再通過配樂朗讀把課文讀美了。
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運用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運用文中的詞語來描繪圖畫中的美景,這樣即鞏固了詞語,又復習了舊知:從畫面中理解詞語,還訓練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再一次領略了西湖的美麗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