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通用13篇)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重點指導平翹音區別及多音字。會寫14個生字,重點指導“論、試、袋、概、減”字的寫法。
2、通過重點句段,練習有感情朗讀。
3、學習默讀,練習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
一、談話導入。
1、以羅隱詩《蜂》導入。
不論平地與峰間,無限風光盡被占。
釀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2、書寫課題,提示學生注意它們都帶“蟲”,“蟲”字寫法各不相同。
3、介紹作者——法布爾,推薦《昆蟲記》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要求:⑴自由練習朗讀課文,帶拼音的字多讀幾次,遇到不帶拼音的生字遇同桌或舉手問老師。
2、學生生字新詞。
⑴出示生字,采取多形式認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讀)
重點指導:翹舌音(試、證、超、釋),平舌音(阻、測),多音字(悶、幾)
⑵指導寫“試”、“阻”字。
⑶認讀詞語。開火車讀,齊讀。
3、朗讀重點句。
⑴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
⑵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隨時指導“概”與“減”字的寫法。)
⑶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
⑷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⑸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三、默讀課文,粗知課文內容。
1、提導默讀,思考:作者為了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他是怎樣做的?
(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把你覺得重要的句子或詞語劃下來。)
2、學生默讀,交流:
“我”帶的二十只蜜蜂,做上了白色的記號,把它們帶到兩里外,再讓它們飛回來,還叫女兒在蜂窩邊守著。回來后,女兒告訴我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第二天我又發現有十五只蜜蜂飛回來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能圈劃課文重點詞句,并做簡單批注。
2、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求實的作風。
3、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讀寫結合,寫觀察日記。
一、試驗起因——為什么做試驗
1、回顧: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蜜蜂有一個什么本領?(辨認方向)它可厲害了,不信讀讀下面這句話。
讀句子: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體會:關聯詞“無論……總……”的作用。練習用這個關聯詞說一句話。
2、理解“聽說”含義,找反義詞“親眼”,明白作者為什么“想做個試驗”?體會“我”求實的作風。
二、試驗過程——怎樣做實驗
1、討論話題一:為了這次實驗,我做了哪些事情?
⑴細讀第二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劃下來。
⑵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嗎?(體會作者的嚴謹細致)
2、討論話題二:我為什么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⑴比較“推測”與“猜想”的區別,聯系上下文理解“推測”的理由。
⑵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與詞語劃下來。
⑶體會蜜蜂面臨的困難大:路途遠,飛得低,路陌生,四面飛散。
3、討論話題三:試驗結果怎樣?
⑴默讀課文3——5自然段,找出作者那些試驗的蜜蜂怎么樣了?把相關的句子劃下來。
⑵重點指導下列句子:
a、女兒發現兩只蜜蜂飛回來以及它的時間。練習有感情朗讀,讀出女兒激動的心情及語氣。
b、讀第四自然段,體會女兒記錄時間的作用。
c、“盡管它們………飛回來了。”學習關聯詞“盡管……但……”前后的關系。
難過前面是蜜蜂所遇到的困難,而且困難很大,一般來說是回不來的。而后面卻說蜜蜂飛回來了,而且是確確實實飛回來了,說明蜜蜂的本領超乎想象。
這一句話也可以與前面第一自然段“聽說”相聯系,試驗就是為了親眼證實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三、試驗結論。
1、蜜蜂是靠什么來辨認方向的呢?
2、聯系課文理解“超常”,“本能”——貓捉耗子,母雞下蛋等等。
3、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奧秘,布置觀察作業。
法布爾的這個迷底還需要更多的動物迷們去尋找答案,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小小的動物能夠帶給我們許多的樂趣和知識。我建議同學們去尋找一個神奇的王國 ——螞蟻,去細心的觀察螞蟻尋找食物,搬運食物,傳遞信息,你會有很大的收獲,我們幾天后大家一起來交流自己的觀察與發現。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2
一、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感受運用語言的準確性.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法布爾做了一項什么試驗.
難點: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試驗的過程,體會感悟詞句的運用,進行語言訓練。
三、教學過程
一、走進作者,直接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14課《蜜蜂》,誰能不能結合課后資料帶,或是自己生活中直接或間接獲得的經驗,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所了解的蜜蜂是怎么樣的。 我所了解到的蜜蜂是————這個句式來說。
2、讓我們帶著對蜜蜂的喜愛,一起再來讀讀課題。(14〈蜜蜂〉)這篇課文是法國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昆蟲記〉中的一則小故事。那么這位著名的科學家到底要向我們講述蜜蜂的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一讀課文。
要求:注意讀準字詞,讀通課文,有精彩之處隨時做些批注,難讀的地方反復要地讀一讀。
二、初讀感知,教學生字詞
1、出示生字詞,檢察讀音。
注意:翹舌音:試、證、超(后鼻音)
平舌音:阻止、測
前鼻音:論、驗、減(抽生讀、男女對讀、同桌評價性互讀、領讀)
2、掌握了生字,再讀課文,要求讀連貫,努力讀通順。
3、指名檢查讀書情況。
4、讀過了課文,誰能借助老師的黑板提示,來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則什么樣的故事。
課文主要講了法國著名昆蟲學家( ),為了證實蜜蜂( ),做了個試驗,得出了( )的結論。
三、明晰課文脈絡,教學第一小節
1、課文中哪幾小節講了法布爾試驗的結論、原因以及過程,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邊讀邊找找畫畫。 (原因:第1自然段, 過程:2——5自然段,結論:第6自然段) 簡單課文嘗試分段。
2、讓我們再讀第一小節,用我之所以用蜜蜂做試驗是因為( )。
3、抽兩生讀,后者去掉“聽說”,大家聽,都能讀通,為何作者一定要寫上“聽說”一詞呢,他又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呢,誰能夠體會體會。(驗證聽說的,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
4、我們再齊讀這一節,體會一下他求實、認真的態度。注意應該讀出哪幾個詞來體會。(聽說、無論、總)抽生讀,齊讀。
四、教學第二小節
過渡:是的,法布爾一定要親自試驗一下他所聽說的,這說明了他做科學研究講究事實,非常認真嚴謹,咱們認真地讀讀第2小節,給每句話標上序號,碰到長句子反復多讀幾遍。(抽生讀,每人一句)
讀讀找找哪幾句寫了他試驗前的準備(1-3句),都有哪些準備工作。
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多路——放飛蜜蜂
這里的順序能否隨意的調換變動?為什么?再讀讀課文體會體會。
這個過程非常有條理性,表明作者想得非常周到,那么大家能不能從文中哪個詞或者哪個句子來體會作者的這種周到,細致。(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朗讀指導。)
1、四人小組交流感受,說說有哪些準備工作。
2、全班交流
其實,我在試驗中每項工作都很有條理,圈出關聯詞體會,再用“先……接著……然后……最后……”說一下我做試驗的過程。
(同桌互說、指名說)
4、你能從試驗過程中感受到什么?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5、法布爾寫到,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已經講清楚了試驗過程,為什么又要寫后面的內容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想想。(說明他邊觀察蜜蜂的活動情況還邊思考。)
6、從試驗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品質,咱們就帶著這種感受朗讀這一小節。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結合堂作業本,指導書寫
教學反思: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3
我在教學三年級第五冊語文教材《蜜蜂》時,學生個性化閱讀感悟讓我驚喜,學生咄咄逼人的質疑,也讓我不知所措。從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課文中講到法布爾為了證明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將20只蜜蜂背上做好記號,裝進紙袋里,帶到兩里多外的陌生地方進行放飛,看看它們能否回到蜂窩。我讓學生了解了完成實驗有哪些必要條件后,又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機會。法布爾來到陌生地方放飛時,看見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爾看到這個情景,你會想些什么?會有怎樣地推測?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假如我是法布爾,我會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有的說:“我覺得蜜蜂很聰明,它飛得怎么低,是為了減少空氣阻力,以便更快地飛回蜂窩。”有的說:“我覺得蜜蜂很笨,飛得高才能看得遠,才容易發現蜂窩。它飛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見兩離多外的蜂窩呢?”這時依然有小手高舉著,他自信地發表了自己的推測:“我猜,蜜蜂飛這么低是因為,空氣太潮濕,空氣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體變重了,所以飛不高,它要飛回蜂窩一定很困難。”……一個開放型問題,居然引發了學生那么多獨特的思考,這讓我意想不到。
在后文學習中,我讓學生從文本中尋找實驗結果。根據學生的反饋,我在黑板上板書:
第一批第二批
回到了家:2只+15只=17只剩3只未歸。
(花費40分鐘)(花費大約4個多小時至15小時)
了解了實驗的結果,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心情?有學生說:“蜜蜂了不起,它逆風而飛,而且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居然能飛回蜂窩,真讓人佩服。”可是有學生卻說:“老師,這個實驗是真實的嗎?”我不容質疑地說:“那當然”可是學生卻很不服氣地質疑:為什么蜜蜂同時放飛,卻分兩批返回?同一蜂窩的蜜蜂飛相同的路程,為什么所用的時間相差這么多?我被震住了。是呀?我怎么就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呢?為了挽留自己的顏面,我給自己找了個臺階:“這位同學的問題提得很棒,老師把這個問題作為作業,留給大家課后思考。”課總算結束了,可是留給我的思考依然沒有結束,對于老師意想不到的課堂生成,該怎樣妥善處理呢?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4
教材分析
這篇了讀課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為證實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進行的一次試驗過程,表明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生命段愛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默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做試驗的原因、試驗的過程和結果。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試驗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談談從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啟示。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各自發表各自的想法。)
2 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于蜜蜂的什么問題,讓我們讀讀閱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 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出的問題,把有關的閱讀語句畫出來。
2 自由組合或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試驗的經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里。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里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 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
2 從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么深的感觸呢?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位聽,讀時教師適機調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3 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試驗結果的?指名朗讀。對“本能”一詞是怎么理解的,能舉些例子說說嗎?
四、歸納小結。
1 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 談談你談了這篇課文后受到什么啟發?
作業設計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么習性?做個小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5
學習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②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大概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法布爾做了一項什么試驗。
難點:能理解和運用生字詞,能用自己的話簡述課文大概內容。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和蜜蜂圖片。
②師生共同搜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朋友過來,它呀,身上有一根針,能飛得很遠,它最喜歡采花粉和采蜜了。它的畫像是這樣子的(出示蜜蜂圖畫),大家說它是誰呀?答:“蜜蜂。”
師:就是蜜蜂,以前我們學過一篇與蜜蜂有關的課文《蜜蜂引路》,講的是一件怎樣的事情?(生答)
我們今天就跟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一起來研究一下蜜蜂,好不好?那同學們對蜜蜂有什么了解?誰來說說“我知道的蜜蜂是這樣的… …”(學生暢所欲言)
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板書“14 蜜蜂”)
二、初步感知課文:這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到底是怎樣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錄音,看看他是怎樣做的。同學們邊聽邊把生字畫出來。(放錄音)
三、學習生字詞
師:聽完了錄音,同學們知道這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到底是怎樣的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一起來看看生字詞。
(1)a.出示生字卡片,每出示一張,就讓學生讀一遍,然后整體齊讀。(第一輪出示較為難學的“驗”“概”“減”“袋”“測”“途”“確”)
b.請學生注音并注意書寫。
c.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的?
d.組詞(先認識課文里的詞組,再拓展。)
(2)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論”“試”“證”“阻”“括”“誤”“超”
請學生注音和小老師教讀,記住他們的方法和小組開火車組詞。
(3)對常用詞語找近義詞,并造句理解。
(4)猜詞:老師說意思,學生猜詞造句;老師說詞組,學生解釋運用。(選重點詞組)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師:同學們,我們現在回歸之前的問題:法布爾是研究蜜蜂做了一個怎樣有趣的試驗?同學們邊默讀課文邊思考這個問題。(學生默讀)準備好的同學就舉起手來。(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后寫結論:“我” 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6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對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同學匯報。
3、師:蜜蜂有很強的區分方向能力,無論被拋棄到哪里,它都能自身飛回原處。這種能力是怎樣發現的呢?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一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本課俺們來看一看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蜜蜂的。
二、初讀課文
1、分小組讀完課文,給難讀的字正音。
2、自由讀,討論:你對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局部是什么?
三、理解課文
1、小組內合作完成表格
驗證內容
驗證過程
驗證結果
2、同學匯報,師生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寫內容。
3、質疑
(1)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2)你從哪里發現的呢?(要求同學讀出有關詞句)
(3)看到這樣的驗證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4、嘗試用你的體會到的感情用自身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5、從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啟發?
(凡事要仔細觀察,認真考慮,動手動腦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6、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體會。
四、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識別方向的天性,給俺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俺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身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五、作業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3.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重點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法國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借助后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借助課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4.呼應導語。
現在你知道法布爾做了一個什么有趣的實驗了嗎?
三、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么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新詞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二、細讀課文
默讀課文,明確默讀要求。
a.初次默讀,感知全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讀,帶著問題思考: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結果怎樣?。
c.同桌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實驗的過程說一說。
三、精讀課文,感悟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探索精神
1.細細品讀,畫出體現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引導學生從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論幾個方面去體會。
a.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證實“聽說”一詞,體現作者不親信盲從,探個究竟。
b.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個環節?
c.實驗的結論為什么沒有明確的答案?
2.思考推測: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爾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收集到的相關知識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8
學習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④通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也可制成電腦課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筆畫可以閃爍)。
②師生共同搜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
②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嗎?
③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同桌互讀,糾正錯誤。
③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a.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
b.交流是怎么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二、合作交流
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讀感悟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誰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么試驗嗎?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可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請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為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四、拓展延伸
1、實驗的結果怎么樣?同學們想知道嗎?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9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師: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了解它們,研究它們,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學生從課前查閱到的資料里說說有關蜜蜂的知識
3.蜜蜂還有一種辨別方向的能力,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學課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通。
2.默讀,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三)討論交流
1.全班交流
(1)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2)從“雖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堅持著”體會作者為了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3)從“起風了,陌生的景物”等與“20只蜜蜂中有17只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對比,理解蜜蜂這種本能。
2.從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啟發?
(四)總結、擴展
自然界中有許多奧秘等著同學們去發現,去研究,希望同學們都具有慧眼,善于發現問題并有為科學不怕困難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
閱讀《昆蟲記》這本書
(六) 板書設計
26、蜜蜂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10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泥塑方法制作小蜜蜂,能對蜜蜂的眼睛、觸角、條紋等部位進行精細地制作。 2.體檢泥塑活動的樂趣,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和手指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膠泥、泥工板、小蜜蜂手工成品若干。 2.各種樣式的蜜蜂圖片。
3.有關小蜜蜂的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聽音樂表演蜜蜂舞,導入活動。 教師:小蜜蜂飛來了!(歌舞表演)......小蜜蜂真可愛,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小蜜蜂的圖片,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師:小蜜蜂是什么樣子的?請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幼兒在教師的鼓勵下自由觀察、大膽表達。 3.出示蜜蜂的范例,引導學習多種方法制作蜜蜂。
教師:瞧,我這里有好多小蜜蜂,它是怎么樣做的?
幼兒觀察范例,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制作蜜蜂,掌握制作蜜蜂的方法。
教師:小蜜蜂真好看,我們也一起來做小蜜蜂吧。
教師小結制作方法:首先團一個圓球形,搓一個短粗的圓柱形:
然后將圓球和圓形柱組合起來做蜜蜂的翅膀:并在蜜蜂的頭上粘上眼睛和觸角;
最后在蜜蜂的身體上粘上條紋,一只可愛的蜜蜂做成了!
5.供材料,幼兒制作小蜜蜂。
幼兒自由制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對蜜蜂眼睛、觸角、條紋的制作。
6.展示作品,評價分享
(1)將幼兒的作品放入蜂巢,供幼兒之間相互欣賞。
(2)幼兒之間互評:你喜歡哪一只小蜜蜂,為什么?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11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插圖或課件。
2、了解列寧的生平,閱讀列寧的故事。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步感悟課文,識記本課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識記生字。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激疑:同學們,當我們想去一個地方,卻不知道路怎樣。
你通常會想什么辦法呢?(學生交流),那你們聽過蜜蜂也能當向導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讀一個故事——《蜜蜂引路》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感知課文大意
1、自由讀課文,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不太熟練的地方多讀幾遍。
2、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師引導:鼓勵學生當小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重點交流識字記字方法。
4、游戲鞏固識字:讓學生說出一種識字游戲方法,并讓該生當小老師主持游戲,鞏固識字。
5、指讀課文,檢查識字和朗讀情況,師生評議,正音。
三、研讀
1、引導學生尋找故事發生的起因。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節。
2、組織學生讀書,引導閱讀交流。
(1)邊讀邊畫,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相機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語言敘述,可以畫畫表示。)
(2)體會列寧為什么要去找養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導學生換詞或造句理解。)結合課文內容,用“因為……所以……”或者“……是因為……”說說列寧去找養蜂人的原因。
3、聯系事情結果,引發學生讀書興趣。
思考:列寧能找到養蜂的人嗎?從列寧的話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養蜂人的?結合閱讀課文最后一自然節,體會故事情節的生動性。通過朗讀理解養蜂人的“驚訝”。教師適時啟發思考:蜜蜂是怎樣引路的呢?
四、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附近、談、派、引、列、蜂”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特征,想辦法記住這些字,找出難點字和書寫上應該注意的問題。
3、教師范寫難點字,強調重點筆畫。如:談:右邊上面的“火”字一捺變成“點”;派:右邊不要寫成“瓜”字。
4、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優秀作業展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結合重點的詞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給列寧引路的,并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課前準備: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寫詞語,利用生字詞語卡片,組織學生讀寫。同桌互相檢查評議。
2、指讀課文。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討論
1、提出問題,引導讀書: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2、合作學習:結合插圖,想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辦法弄清楚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讀書,啟發學生可以用語言敘述過程、畫路線圖、表演等方法。
3、匯報交流:鼓勵學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讀書收獲,教師相機引導。
如:學生用畫畫加輔助語言的形式,畫出“列寧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課文內容進行敘述。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邊說邊指,理解課文。學生用語言敘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上適當的關聯詞語,如”因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話說清楚。
4、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感悟
1、啟發學生思考:你認為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強調抓住課文的相關內容,把自己的理由說得有理有據。
四、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訝、敲“,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2、學生嘗試書寫,教師巡視,注意重點筆畫的指導。如:”敲“字應左寬右窄。注意右邊”攴“不能寫成”支“。
3、同桌互相評議。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時常
往常:過去的一般日子。
驚訝:驚異
觀察:仔細察看客觀事物或現象。
相關鏈接
莫斯科:原蘇聯首都,現俄羅斯聯邦首都,是政治、經濟、金融,科學、藝術中心。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區被一條環城高速公路所包圍,這條高速公路的周長為109公里。莫斯科面積為10萬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運輸樞紐。莫斯科還是重要的國際空港,5個機場與俄羅斯國內的200個城市相連。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12
教學片段一:角色見面,引發興趣
(課始,用圖片展示一只可愛的小蜜蜂。)
我先讓同學們試著跟小蜜蜂打招呼,并在學生打招呼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辦法記住“蜜”字。
學生想出了很好的辦法:“寶蓋頭”加個“必要”的“必”,再家“蟲”。對這個字進行拆分。
教師由此導入課文內容的學習:真會動腦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有關小蜜蜂的故事。(教師有聲有色地講《蜜蜂引路》的故事。)然后教師質疑提出:文中的小蜜蜂他有一項特殊的本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他。三上年級的兒童對世界充滿新鮮感、好奇心,他們的思維活躍。
教學片段二:“觸摸”角色
(用圖片展示蜜蜂圖。)
在老師講完《蜜蜂引路》的故事后,我告訴同學們這個故事就藏在我們的課本當中,讓他們好好讀一讀這個故事。其實當孩子們走進課堂,看到一幅妙趣橫生的蜜蜂圖呈現在面前,就很高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蜜蜂上。這樣的課堂氛圍,學生必然會產生一種不可遏止的學習熱情。當我再以故事鋪墊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學片段三:品人物個性,學以致用
在對人物個性品質的討論中,我首先提問: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是一個嚴謹的人。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句子。接下來,我繼續讓學生找作者是一只嚴謹的語句,并要求學生多讀,先小組讀互相聽,再齊讀感悟。然后出示10個生字,引出我們也要文中的作者端正自己的態度來練習本領導入寫字指導。在這一環節,字的寫法由學生觀察,我只作點撥。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鉆研品質教育的一個較好載體,教師提出:作者身上有一個最亮的點,希望同學們能作他一樣的人。接下來請學生談談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探究反思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但是教材的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知識,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探索課本以外的知識領域,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充分地開發了課程資源。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發揮教材的課程功能,依據教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有機重組,以爭取最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從對學生寫的字的評議中,有效地進行了漢字書寫的指導,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知漢字的書寫特點。這對學生真正掌握語文這一重要的交際工具、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蜜蜂》教學設計一例 篇13
案例背景
《蜜蜂》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因為蜜蜂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一種小昆蟲,他們也很想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因此學習興趣特別濃厚,課前我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課堂上自然就熱鬧多了。望著教室里林立的小手,我臨時決定把課上得開放些。
案例描述
(課近尾聲)我把學習的焦點引向了試驗的結論: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同學們,究竟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樣推斷出來的?”
“我覺得蜜蜂是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的,我是從作者的試驗結果推斷出來的,因為‘我’帶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一位學生肯定地說。
“我也認為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而且我還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本能。”另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表示贊同,并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為什么這樣認為呢?”我故意問道。
“因為前面寫著‘我’把蜜蜂裝在紙袋里,走了兩里多路才放出來的。就是說蜜蜂根本沒有看到我走過的路,也不可能聞到花香,它被放飛以后什么都不能依靠,可它還是回來了,說明它回來不是靠記憶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種辨別方向的能力吧。”他似乎早就知道我會這么問,回答的特別流利,語氣也很堅定。
“是呀,只有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才會有所發現。學習也應該這樣。”我做了總結性發言。
課到這里,一切都非常順利,我也有點驚訝,今天學生好像特別會說。正當我為今天臨時改變了教學方式收效頗豐而沾沾自喜的時候,班里的“問號博士”高高的舉起了手。我開始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是班里最愛挑刺的同學,下課常問這問那,上課也總提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好多次我都被他問得陷入尷尬,同學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問好博士”。不知他今天又要搞什么名堂。望著他期待的目光我叫了他的名字。
“老師我有疑問,課文中說‘我’帶出去的蜜蜂有二十只,可只飛回來十七只,那還有三只去了哪兒,法布爾太粗心了,竟然沒有提到。我想它們是迷路了,我認為法布爾的實驗結果不一定正確。”他邊說邊眨巴著眼睛,似乎想讓我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問題來得很突然,我一時有些茫然,怎么引導呢?剎那間我的頭腦中閃出兩套方案,一是我直接引導,這樣節約時間;二是讓學生討論,在辯論中探究。
沉思片刻,我決定采用后者。我笑著說:“是啊,還有三只沒有飛回來,它們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嗎?請大家靜靜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學探討一下。”我把問題拋給了學生。
不一會兒就有不少同學高高地舉起了小手。
“我認為那三只蜜蜂沒有迷路,它們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來了。”一位學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
“我覺得它們會回來的,因為課文中只是說第二天又回來了十五只,他沒有提后來幾天的情況,也許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們回來了。”另一位學生也從課文的句子猜想出原因。
“我覺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為我在課后的資料袋中了解到,蜜蜂會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們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別的地方。”一位學生用課外知識作了解釋。
“老師,我也從課外看到過蜜蜂能辨別方向,但它用什么辨別我有點忘了。”
“我認為即使那三只蜜蜂沒有回來,也可以證明蜜蜂是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畢竟有十七只回來了,如果他們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能回來這么多嗎?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第五位學生辯論著。
“老師,我覺得法布爾是實事求是的,還有三只的去向他不清楚,所以他沒有寫出來。蜜蜂的本能他解釋不了,他就說‘無法解釋’。”學生進一步把重點轉到了法布爾身上。
“老師,我長大了也想做個昆蟲學家,專門研究蜜蜂,讓更多的人了解蜜蜂!”學生竟談起了自己的理想。
……
孩子們個個專心致志地聽著,補充著,我很吃驚,想不到我的學生有這么大的潛質,怎么我以前就沒有發現呢?我又很欣慰,因為我選擇的方法是對的,我真正看到了學生綻開的童心。我也感謝可愛的“問號博士”,是他把我們的思維引向廣處、深處。
探究反思
(一)課堂細節,留住我的美麗
“教學細節”是指發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的充滿思辨與靈性的課堂場景。有了這樣靈動的“細節”,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充盈著靈動的智慧,洋溢著人性的光輝。把握住了“細節”,便留住了一份精彩,營造了一份美麗,那是一種心靈奔放的美,一種生命律動的.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本堂課中如果沒有“問號博士”大膽的質疑,如果教師沒有把握這一課堂細節,草草包辦了孩子尖銳的問題,那么精彩將失之交臂。事實證明學生是充滿活力的,是機敏的,當我把問題拋給學生的那一剎那,孩子們智慧的火花便點燃了,一種語文課堂的動態美便產生了。
(二)課堂細節,關注你的學生
課堂教學中,往往有一些學生愛“鉆牛角尖”,敢于對課文中的人物的行為、老師的講解、同學的發言提出異議,給預設的課堂教學“添亂”,但這恰恰是孩子智慧創新的火花。如果老師不留意這些細節,不注重培養孩子提出獨特的見解的意識,而是嚴加訓斥,或草草應付,都有可能夭折一朵“創新的鮮花”。本課教學中我關注了學生的質疑,對學生的“挑戰”巧妙地、及時有效地因勢利導,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答案便在辯論中產生了,預設和課堂生成也達到了最佳點。課堂中我們是不應該也不能夠忽視這樣的細節的,只有被關注、被珍視,才能展現一個生命涌動的“過程”。
“教學細節”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蘊含智慧;它看似簡單,而簡單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心中有愛,充滿智慧,對教育教學有著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顧的教師才能去主動創設、積極捕捉這些精妙的細節,方可于“細微之處見偉大!”所以,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細節。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課堂教學就會呈現出生成的綠色。
編輯短評:本文作者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所提的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能就此引導學生合作釋疑,尊重學生的合理想象與理解。這種做法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讀后能給人以啟迪,對教師有參考價值。(蔡玉琴)
《蜜蜂》教學設計一
學習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④通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也可制成電腦課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筆畫可以閃爍)。
②師生共同搜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第一課時
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
②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嗎?
③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同桌互讀,糾正錯誤。
③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a.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
b.交流是怎么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④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誰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么試驗嗎?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可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請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為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么?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復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后同桌互述。
課堂練習
①學習生字。
a.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b.書寫后,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學生寫的字。
②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①聽寫上堂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②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試驗的重要內容。
③試驗結果怎樣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只,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么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么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著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發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么說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
a.對于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交流嗎?
b.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寫的生字:測、括、確、誤、途、超,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②學生組詞書寫書,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優點或不足。
拓展活動
分工合作,搜集有關昆蟲奧秘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蜜蜂》教學設計二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①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群小客人(板書課題:蜜蜂)你們了解蜜蜂嗎?
②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國有個生物學家叫法布爾,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嗎?
初讀感知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a.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遇到生字新詞圈起來,多讀幾遍。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檢查自學情況。
a.出示生字詞卡片或展示生字詞課件,檢查認讀情況。
b.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評議。
③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朗讀感悟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b.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c.你們有興趣跟著作者一起去做這個試驗嗎?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b.讓學生當小小講解員,說說“我”的試驗是怎么做的。
◆先說給同桌聽聽。
◆再請兩三名泩說給全班同學聽。
c.說說在這個試驗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陳述理由。
d.朗讀“這時候……幾乎要觸到地面”這句話,轉換角色想一想:假如你當時看到這種情景會怎樣想?
課堂練習
①指導寫字。
a.出示生字卡片“論、試、驗、袋、證、概、減、阻”,組詞朗讀。
b.交流識記生字方法和寫字的經驗。
c.學生書寫
②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①抽讀生字詞卡片。
②復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試驗的有關內容。
朗讀感悟
①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a.教師引入:這些蜜蜂能回到它們的家嗎?
b.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c.說說這兩段告訴我們回來了幾只蜜蜂?這么長的路途,它們用了多少時間?
d.假如你當時看到這兩只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會對它們說些什么?
e.指名學生多人次地帶著這種高興,激動、甚至有點意外的心情朗讀三、四兩個自然段。
②學習第五自然段。
a.教師再引: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請讀第五自然段。
b.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讀。
c.說說從這一段中知道,又飛回來幾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時間。
d.如果想表達“我”對這些蜜蜂的贊賞,你覺得讀時要注意哪些詞語?
e.讓學生先自己一邊讀一邊體會,然后讀給大家聽,評評再讀讀。
③學習第六自然段。
a.學到這里,同學們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么會有這種能力的?讓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么說的。
b.學生多遍朗讀第六自然段。
c.你們同意法布爾的這個結論嗎?請結合他做試驗的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語言實踐
①教師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領。下面我們來講講這個故事,好嗎?可以一個人講,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講。
②學生自由組合講故事。
③指名學生上臺講故事,師生共同評點。
指導寫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測、括、確、誤、途、超”,組詞朗讀。
②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④學生書寫。
積累語言
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