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處理麥子的不同方式,懂得誰的做法好,體會它們美好的品質。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能講述這個故事。
二、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它們美好的品質。
三、教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豬、小牛、小猴、土地爺爺頭飾各一。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五、教學方法
以“教—扶—放”的教學思路,指導學習結構相似的段落。以“扣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方法,讓學生反復朗讀,激發學生思考三個小動物是如何處理麥子的,誰的做法好?在完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練習分角色朗讀,注重讀出各動物的個性。在準確把握故事情節發展的基礎上,練習講述故事。
第一課時(略)
課前板書:21、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
小牛——保存
小猴——播種下了地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聽寫后出示課件(禮物保存防止糧食神秘收獲拜訪迫不及待)學生自我訂正。
2、指名說說課文第一部分主要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
1、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小猴。他先到小豬家,出示課件(土地爺爺拜訪小豬圖),他們見面是一副怎樣的情景,誰來說說。
2、指名說說圖意
3、課文是怎么寫的呢?同學們自由輕聲讀第六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
4、學生說說不懂的地方,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討論、教師板書理解疑難點(板書:憨厚可愛)抓住小豬的言行來體會憨厚可愛,指導讀好小豬的“言”與“行”。
5、有感情齊讀第六自然段
6、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第六自然段的?出示課件(學習方法:⑴觀察圖畫,說說圖意;⑵讀讀課文,找找難點;⑶讀讀議議,體會品質;⑷感情朗讀,加強體會。)
7、下面我們就按照這種學習方法學習第七自然段
⑴出示課件(土地爺爺拜訪小牛圖),指名說說圖意。
⑵讀讀第七自然段找找疑難點
⑶讀讀議議,體會小牛“節儉”的品質(板書:節儉)
⑷有感情朗讀第七自然段
8、現在,我們自己按照學習方法學習第八、九自然段,出示課件(土地爺爺拜訪小猴圖)
9、大家看,老師這兒板書應該寫什么?(板書:聰明能干)誰能當好土地爺爺來夸夸小猴?指導讀好土地爺爺的話。分角色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麥子上,誰的做法最好呢?為什么?
2、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引導總結:從這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憨厚,什么是節儉,什么是聰明能干,尤其是小猴富有創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我們的啟發也很在,今后我們要向小猴學習。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繼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準備講述、表演這個故事。
第三課時(略)
附:板書設計
21、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憨厚
小牛——保存——節儉
小猴——播種下了地——聰明能干
課堂作業設計
1、讀一讀,再抄寫。(詳見書115頁第三題)
2、比一比,再組詞。
防止食秘
訪正糧密
3、按課文內容填空。
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口袋麥子。小豬把麥子——————————,小牛把麥子———————————,不猴把麥子——————————。—————的做法最好,因為:———————————————。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組測評——————————。
教后記:
在教學過程中,“教—扶—放”的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能充分自主地學習。通過“扣讀導悟”使學生了解各動物的個性特點。“以悟促讀”使學生的朗讀及理解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加上分角色朗讀及復述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透徹。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做得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的品格。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要注意讀出對話的語氣。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體會三個動物的品格。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生字詞
2、指名口述課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讀第二部分
1、理解課文內容
聽課文錄音(第二部分,完成練習)土地爺爺夸——————(誰)———————(怎么樣)
討論并理解有關語句“舔了舔舌頭”、“節儉”、“滿滿的”等
板書:憨厚 節儉 聰明能干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⑴邊讀邊想象每個人說話時是什么語氣,說話時的心情怎樣,該怎樣讀才正確。
⑵同座位互讀
⑶分角色朗讀(讀中指導讀小豬說的話)
⑷同座位分角色練讀
3、指導口述這部分內容
⑴看板書,自己練習
⑵指名口述
⑶分角色口述
三、總結全文
1、默讀課文
2、討論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得到的三袋麥子上,誰的做法好?為什么?
3、小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第三課時(略)
板書: 21、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憨厚
小牛——保存——節儉
小猴——播種下了地——聰明能干
作業:
1、聽寫詞語(麥子 禮物 保存 防止 食品 神秘 收獲 拜訪)
2、組詞
良( )防( )秘( )般( )
食( )訪( )密( )搬( )
3、講故事。
個人評分:————————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各抒已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凸現自己的獨特感悟、理解。在教學中教師也有意識地給學生滲透了現代人的理念。讓學生在自我體驗中,個性得到張揚,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將一個開放的課堂還給學生。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能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教學重、難點:
能投入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
幻燈片、小黑板、貼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三袋麥子》(齊讀課題)。
二、復習檢查:
1、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幻燈出示):
麥子迫不及待糧食保存防止搬家拜訪仍有節儉神秘收獲
注意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聲音響亮,開火車(手勢)!大家一起來!
2、讀得好!上節課我們還學習了課文的1—4自然段,知道小豬、小牛、小猴對一袋麥子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幻燈出示),大家來連一連?并說一說在人們印象中小豬、小牛、小猴各是什么樣的動物?
小豬: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吃光了
小牛:把麥子保存起來,還經常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小猴: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3、學生連線,并在交流中顯現小豬的憨厚,小牛的誠實,小猴的聰明(相機貼圖:土地爺爺、小豬、小牛和小猴)。
(此環節不僅復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還把三種動物對這一袋麥子的不同處理方法更加清晰化,同時也把幾種動物的性格特征躍于紙上,以便于為下文探討不同的動物面對同一事物也會有不同的情感反應和價值判斷埋下一個伏筆。)
4、過渡:一年以后,當土地爺爺再來拜訪小豬、小牛、小猴的時候他看到了三種不同的結果,自己讀一讀課文的5—9自然段。
三、講讀5—9自然段:
1、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一讀5一9自然段,你最喜歡土地爺爺到誰家看到的結果?可將你最喜歡的這一段故事多讀幾遍。
(尊重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選擇,更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四人合作小組中讀給大家聽聽,交流“對待一袋麥子,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們欣賞誰的做法?為什么?”并練習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
(要求:小組長組織組員有秩序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根據理解小組分角色朗讀)
教師隨機參與,了解學生討論情況和讀書情況
(閱讀活動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不同,體驗也各不相同.面對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老師不必強求統一,應鼓勵學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發表獨立見解。通過設計可以“一題多解”的思考題。“對待一袋麥子,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們欣賞誰的做法?為什么” 一反過去“答案標準化”的舊模式。這個題目的答案不止一個,只要說出道理,是允許見仁見智的。學生的答案一定是各種各樣,理由各有側重的。)
3、小組間互相品讀,并練習分角色朗讀,把書讀好。
師引導學生互評:這個小組的同學讀得怎樣?為什么這樣讀?你如何讀?
4、各小組匯報各自交流結果,學生就問題各抒己見。
(這里實際上反映了幾種觀點:一種是及時消費,一種是慢慢消費,還有一種是投資,投資就有風險,也可能收獲最大。你說這三種,哪種對?課堂上關鍵在老師如何引導。課堂上有的學生會說,小猴把麥子都種了,一點不留,萬一收不著呢。有的學生會說,小豬把麥子吃了,小豬對。老師可引導說:“對。如果大家都不消費,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去買怎么辦?如果買了東西不吃,留到明天再吃,結果放壞了,還是馬上吃了好。”也有孩子會說小牛對,因為小牛最節約。老師說很好,對不對呢?也對。社會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大量浪費的行為是現代社會所不相容的。也有孩子會說,小猴的做法最好。這個孩子非常有現代人的投資意識。他不怕風險,他不怕麥子種到地里后遇到災害會顆粒無收,他就拼搏一下,說不定能收獲很多,也就發了。小猴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現代人的理念。)
(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我體驗、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從表象上來看,留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爭辯,甚至爭辯并沒有得出什么結論,但是,從長遠看,換來的是學生心態的開放、自主性的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力的解放,這還是值得的。)
5、集體交流:如果你也收到了一口袋麥子,你會怎么做?
(蘇教版小語教材的現代化就是通過許多的課文,通過教材的結構體例來體現的。《三袋麥子》滲透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現代人的理念?競爭的意識、合作的意識。我們既要有競爭,又要有合作。要有一種積極地參與社會的意識,包括環境意識,也包括投資意識,納稅意識。小豬把麥子吃了,消費了;小牛節儉,從農業文明帶來的優良品格,豐收不忘歉收,一點一點地享受;小猴把麥子種了、投資了。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各抒已見,無形中就滲透了現代人的理念。)
三、師總結學習情況。
四、作業:
四人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排演課本劇(可根據表演的需要對課文進行合理的改編)。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做得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的品格。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要注意讀出對話的語氣。
教學重難點
能講述這個故事,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的品格。
教具準備:幻燈片、圖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指名口述課文的第一部分(相機貼出小豬、小牛、小猴圖)
二、精讀第二部分
1、過渡
朗讀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想:土地爺爺夸————————(誰)———————(怎么樣)
根據學生的回答示圖
第一幅圖(幻燈片1)(板書:憨厚):你喜歡小豬嗎?為什么?誰來做做“舔了舔舌頭”這個動作?(生做)能不能加上聲音?
(指圖)不僅你們喜歡,土地爺爺也喜歡小豬,你們瞧,土地爺爺被小豬的一番話和憨厚可愛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起來。誰愿意做這位可愛的小豬,來朗讀第六自然段?誰來配合他讀敘述部分(指名讀)
第二幅圖(幻燈片2)(板書:節儉):什么是節儉?你能說說你身邊有誰很節儉呢?為什么?為什么說小牛也節儉呢?你愿意做節儉的小牛嗎?(指名讀)
第三幅畫(幻燈片3)(板書:聰明能干):自由讀8、9自然段。從哪里可以看出小猴既聰明又能干,用筆劃下來。(回答時相機指導讀)土地爺爺最喜歡既聰明又能干的小猴,愿意做聰明能干的小猴嗎?土地爺爺呢?(指名讀)
2、分四人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指名分角色讀(若有困難的地方可范讀)
3、講故事
我們今天來開個小小故事會,看圖聽故事,老師當一回義務放映員。
⑴看板書,自己練習
⑵指名講故事(放幻燈片1、2、3)
三、總結與作業
通過兩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引說)憨厚的小豬、節儉的小牛和聰明能干的小猴。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好嗎?
四、作業:講故事
板書: 圖(小豬)——吃光——憨厚
圖(小牛)——保存——節儉
圖(小猴)——播種——聰明能干
作業設計:
1、聽寫詞語(麥子 迫不及待 糧食 防止 神秘 拜訪)
2、比一比,再組詞
迫( )糧( )防( )秘( )
泊( )浪( )訪( )密( )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節儉( ) 夸獎( )
4、講故事。
自評:————————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之一
武進區卜弋中心小學 楊敏
一、復習
上一次我們聽了童話故事《三袋麥子》,大家還記得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嗎?
(過年了,(誰)送給(誰)(什么)作為節日禮物。一年以后,出現了三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二、設疑導入 新課
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呢?今天我們繼續欣賞這個故事。
三、精講課文(1——4)自然段
1、請小朋友把書打開,齊聲朗讀1——4自然段。
(1)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是一模一樣的嗎?
A一樣。可小動物們看到的不一樣呀?
B不一樣。
(2)有什么不同?(書:黃燦燦飽滿上等的麥種)
(3)什么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
(4)看來,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可是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看得仔細,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
2(1)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么做呢?(種)
為什么要種?(書:吃不完)
(2)你從小候身上發現了什么優點?(看來小猴不僅聰明,還很有遠見。)
[評析]至此,小猴看問題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做事有遠見的優點昭然若揭。
3(1)小豬收到禮物時,心情怎樣?請你用開心的語氣朗讀小豬的話。
(2)小豬是這樣說的,他又是怎樣做呢?(書:吃)
(3)故事中用了兩個成語分別來描寫小豬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來嗎?(迫不及待、各種各樣)(書:迫不及待)
(4)你能找一個詞語來替換“迫不及待”嗎?
(5)請你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
(6)揭示小豬的特點。原先老師很討厭豬,它又胖又懶。聽了這個故事我不禁對小豬刮目相看,開始喜歡它了,知道為什么嗎?
[評析]教者眼光獨到,小豬以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
(7)指導朗讀:這樣的小豬你喜歡嗎?讓我們用喜歡的語氣朗讀第二自然段,要讓聽課的老師都陶醉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小豬的手藝。
4、小牛又是怎樣處理麥子的?
5、你從小牛身上發現了哪些優點?(勤勞、節儉、有打算)
6、指導朗讀
四、自學課文(5——9)自然段
過渡:三個小動物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了土地爺爺送的麥子,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了,結果如何呢?請小朋友帶著這樣四個問題自學課文。
出示:
討論:
1、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
2、土地爺爺對誰的做法最滿意?為什么?
3、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4、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
1、檢查自學字詞情況。
通過剛才的自學,小朋友又學到了哪些新詞語?
[評析]這個問題問得好!放手讓學生圍繞四個問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獨立學習(5——9)自然段,然后帶著巨大的成就感與同學分享探索成功的喜悅,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樹立了學好語文的信心。
憨厚:請你模仿一下小豬憨厚可愛的表情。(模仿)
小豬說的話也特別憨厚可愛,誰來讀一讀?(指導朗讀)
節儉:你能說出節儉的近義詞嗎?
神秘:誰來表演一下小猴神秘的樣子?
[評析]詞語教學很有特色,真實到位,一改機械的“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在模仿、朗讀、表演等形式中真正掌握了詞語。
2、逐個討論四個問題。
(1)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
(2)土地爺爺認為誰的做法最好?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書:興奮)你是怎樣理解“興奮”的?請你用興奮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3)土地爺爺是怎樣評價小豬、小牛的?
3、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請你來做(分角色朗讀)
[評析]至此,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形象已出現在學生的腦海中。
五、總結全文
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麥子,可是誰吃到的麥子最多?為什么?(有遠見)
[評析]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六、拓展延伸。
議一議: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
教學感想:
《三袋麥子》(蘇教版第五冊)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文章通過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不同態度,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長遠的考慮。文章語言通俗,情節簡單,但對其所蘊含的道理和所描寫的小動物鮮明的個性,學生感悟有一定的難度,往往只看到小猴的優點。因此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指導學生看到三個小動物各有所長,都很惹人喜歡。
本堂課沒有使用任何電教媒體,僅僅自制了文中各主人公的圖片精心設計了一幅板書,可謂樸實無華。但是扎實到位,尤其是字詞教學頗費苦心。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0
剛升入三年級,總是有些不知輕重之感,講得太簡單了,擔心學生不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講得太難了,學生不能夠理解。于我而言,還是一個嘗試。今天我教《三袋麥子》,感覺比前幾節課好多了。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要架設臺階
第一課時的任務是識字和讀書,我還想滲入一些結構方面的知識,如分段、主要內容等。但是,直接強調怎么分段,對三年級的學生是有難度的。于是,我學習上海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的方法——讓學生填空,即把每段的段意寫下來,關鍵之處空出來,讓學生通過讀書來填寫。我寫了這樣幾個句子:
( )送給( )、( )、( )每人各一袋( )。
三個人采用了不同的( )。
( )不一樣。
學生很快就填了出來,我請學生分段、告訴學生“起因、經過、結果”,讓學生總結主要內容,就順理成章了,學生感到“跳一跳,摘到了桃子”,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要整體把握。
學習這一課,我覺得如果讓學生思路清晰,可以通過表格整體把握。在課堂上,我出示了這樣的表格。學生填寫如下
不同之處 小豬 小牛 小猴
方式 做成各種食品 保存起來,勤透風曬太陽 全種下了地
結果 全吃完了 還有半袋麥子 麥囤里滿滿的
土地爺爺的態度 哈哈大笑 點點頭 夸獎
人物性格特征 貪吃 節儉 聰明有遠見
我感覺這樣的設計能給學生以宏觀的把握,清晰地比較出小豬、小牛、小猴的差異。
三、要“玩”字當頭。
這里的玩,當然不是一味地貪玩,而是在玩中學習語文,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中掌握相應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語言。這一課,我就采用了演課本劇的方式。專門拿一節課出來讓學生表演,全班40余人,每4人一組,全部參與表演。我的看法是要讓每個孩子都來體驗一下,表演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體驗的過程,這是很寶貴的積累。既培養了興趣,又鍛煉了膽量,還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我認為即使時間多用一些也是值得的。
四、適度拓展。
這一片童話故事是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不要光顧眼前,要有遠見。只有像小猴這樣的人才能大有收獲。教參上的建議是要學生可以自由發表對三個動物的看法,但是教師要注意價值觀的引領。從我個人而言,小豬也沒有什么不好——典型的樂觀派,吃完了再說,也許還會有新的食品也說不定。小牛呢——保守派,比較循規蹈矩,但是生活很安穩。小猴——創新派,很有思想,善于經營。很難說哪一種更好一些,這要看個人的生活態度啦。
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是要明確一下,到了高年級,可以讓他們盡情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使是謬論,也是比較好引導一些。(我不知道這樣處理對不對,個人意見。)
另外,可以適當的補充一些課外的小故事,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id=8231
葉文 發表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教學準備:
小黑板,小豬、小牛、小猴和土地爺爺的頭飾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中,前半部分以讀為主,在讀中學,在讀中悟,在個性化的朗讀中張揚個性。后半部分以演為主,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整堂課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以實現。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想得真周到,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分別送上了一袋麥子,這是怎樣的一袋麥子呢?
2、指名說,并指導朗讀這些詞語:黃燦燦的麥子飽滿的麥粒上等的麥種
3、這么好的麥子,這三個小動物是怎樣處理的呢?自讀課文2—4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自由讀2—4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他們的高興,再反復多讀幾遍,讀出高興的語氣
2、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一:
(1)出示第二自然段,小豬會怎樣開心地喊?
(2)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從不同角度體會小豬的開心
(3)這時,小豬都等不及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他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指名答
(4)有感情地朗讀這段。
4、交流二:
(1)小豬當美食家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小牛呢?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高興?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生談體會。
(2)是啊,小牛看到這么飽滿的麥粒心里一定特高興,你有哪些詞來形容他的高興勁呢?
(3)學生積累朗讀
5、交流三:
(1)出示第四自然段,小猴的快樂可沒那么容易體會了,只要我們學會想象,就能體會到小猴的開心了,想象一下,當小猴看到這上等的麥種后,他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2)學生想象交流
(3)讀好這段話
三、學習課文5—9自然段
這三只小動物在不同的處理方式中享受到了各自的快樂,一年過后,土地爺爺來了,發生了怎樣的事,請大家輕聲讀5—9自然段,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角色練習朗讀
(1)學生自讀課文
(2)小組合作表演
(3)指名上臺表演(戴頭飾)
(4)討論:小豬、小牛、小猴都收了一袋麥子,由于他們的做法不一,結果也就不一樣了,你喜歡誰的做法?
四、課外延伸:
今年過年,土地爺爺又會給哪些小動物送禮物?送了什么禮物?結果怎樣?請展開豐富的想象,編個故事。
板書設計:
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哈哈大笑
小牛保存土地爺爺點點頭
小猴全種下夸獎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設計背景]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三袋麥子后,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后,土地爺爺故地重訪,并對于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
面對憨厚可愛的小豬,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勞節儉的小牛,土地爺爺點頭夸贊;尤其是小猴,土地爺爺顯得異常興奮。那么,在土地爺爺心目中究竟誰是最優秀的?這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本文教學中可以出彩的亮點。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但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學中不僅應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自我體驗。
[設計過程]
一、讀讀議議————給孩子一袋“可愛憨厚”的麥子
1、自讀第二小節,分組討論。
①小豬看到這袋麥子后,有什么表現?(重點突出“開心”、“喊”等詞語,強調閱讀中的兩個“!”)
②小豬是如何處理這袋麥子的?(重點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詞語)
2、練習讀第二小節,讀出自己的體會與理解。(引導體會小豬的高興勁及迫不及待的樣子)
3、默讀第六小節后,討論。
①當土地爺爺來到小豬家,小豬怎么說了?(試著揣摩小豬的語氣)
②你以為小豬有什么特點?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③假如你是土地爺爺,你會怎樣評價小豬呢?
4、對比讀第二、六小節,同桌討論。
①你喜歡小豬嗎?說說你的想法。
②試著給這袋麥子取個好聽的名兒。(可愛的麥子、充滿活力的麥子、憨厚的麥子等)
二、劃劃想想————給孩子一袋“勤勞節儉”的麥子
1、劃一劃。
①小牛看到麥子后,有哪些想法?(重點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詞語)
②小牛拿到麥子后,怎么做了?(重點突出“透風”、“曬曬太陽”等)此處可進行句式訓練,“因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爺爺到了小牛家,他會對小牛說些什么呢?
②土地爺爺得知小牛把麥子保存起來后,他又會對小牛說些什么呢?(圍繞小牛的“勤勞節儉”方面)
3、小結提問。
①是呀!在土地爺爺眼里小牛是節儉的孩子,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品質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鄰居,你會怎么夸贊他呢?先想一想,再與同桌交流。
②思考:土地爺爺送給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樣的麥子?(勤勞的麥子、節儉的麥子、美好的麥子等)
三、說說演演————給孩子一袋“能干聰明”的麥子
1、說一說。
情境一:土地爺爺給小猴送了一袋麥子,小猴高興地收下了這袋麥子。小猴就把麥子擺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還不時發出嘖嘖的贊嘆:“好麥子,好麥子……”
情境二:土地爺爺看了小猴的糧倉,直夸小猴能干聰明。小猴非常謙虛地說:“我只不過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著小猴將自己種麥子的經過翔實地告訴了土地爺爺……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種麥的經過。(突出小猴的辛勞)
②土地爺爺來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爺爺的年齡、語氣及心理活動等特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爺爺的經過。(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聰明勁)
3、演后組織說話訓練。
①你喜歡這聰明、能干的小猴嗎?說說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給這袋麥子取個什么名字?(聰明的麥子、能干的麥子、智慧的麥子、創造的麥子等)
四、悟悟寫寫————給孩子一袋“永遠”的麥子
1、悟一悟。
課文學完了,相信這三個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這三袋麥子也會帶給你更多的啟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擁有了一袋什么樣的麥子呢?可愛憨厚的?勤勞節儉的?聰明能干的?還是?
2、寫一寫。
請同學們將自己的所思所悟動筆寫下來,要求表達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教師總結:或許這是一袋可愛憨厚的麥子,或許這是一袋能干聰明的麥子,或許這袋麥子里有可愛,有節儉,也有聰明,或許這袋麥子就蘊涵著我們的智慧,我們的思想,或許,或許……。但無論如何,他應當成為我們心靈的麥子,成為我們精神的麥子,成為我們共同的永遠的麥子。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處理麥子的不同方式,懂得誰的做法好,體會它們美好的品質。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能講述這個故事。
二、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它們美好的品質。
三、教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豬、小牛、小猴、土地爺爺頭飾各一。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五、教學方法
以教扶放的教學思路,指導學習結構相似的段落。以扣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方法,讓學生反復朗讀,激發學生思考三個小動物是如何處理麥子的,誰的做法好?在完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練習分角色朗讀,注重讀出各動物的個性。在準確把握故事情節發展的基礎上,練習講述故事。
第一課時(略)
課前板書:21、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
小牛保存
小猴播種下了地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聽寫后出示課件(禮物保存防止糧食神秘收獲拜訪迫不及待)學生自我訂正。
2、指名說說課文第一部分主要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
1、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小猴。他先到小豬家,出示課件(土地爺爺拜訪小豬圖),他們見面是一副怎樣的情景,誰來說說。
2、指名說說圖意
3、課文是怎么寫的呢?同學們自由輕聲讀第六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
4、學生說說不懂的地方,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討論、教師板書理解疑難點(板書:憨厚可愛)抓住小豬的言行來體會憨厚可愛,指導讀好小豬的言與行。
5、有感情齊讀第六自然段
6、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第六自然段的?出示課件(學習方法:⑴觀察圖畫,說說圖意;⑵讀讀課文,找找難點;⑶讀讀議議,體會品質;⑷感情朗讀,加強體會。)
7、下面我們就按照這種學習方法學習第七自然段
⑴出示課件(土地爺爺拜訪小牛圖),指名說說圖意。
⑵讀讀第七自然段找找疑難點
⑶讀讀議議,體會小牛節儉的品質(板書:節儉)
⑷有感情朗讀第七自然段
8、現在,我們自己按照學習方法學習第八、九自然段,出示課件(土地爺爺拜訪小猴圖)
9、大家看,老師這兒板書應該寫什么?(板書:聰明能干)誰能當好土地爺爺來夸夸小猴?指導讀好土地爺爺的話。分角色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麥子上,誰的做法最好呢?為什么?
2、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引導總結:從這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憨厚,什么是節儉,什么是聰明能干,尤其是小猴富有創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我們的啟發也很在,今后我們要向小猴學習。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繼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準備講述、表演這個故事。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教學重點:能投入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學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三袋麥子》(齊讀課題)。
二、復習檢查:
1、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幻燈出示):
麥子、迫不及待、糧食、保存、防止、拜訪、仍有、神秘、收獲
2、讀得好!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哪幾個小動物送了什么節日禮物啊?
三、學習課文2—4段
(一)1、這三袋一模一樣的麥子,在小動物眼中卻是有些不一樣的。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2—5段,仔細找一找,把有關描寫麥子的詞語圈出來。
2、指名答。根據回答,引說。(1)看到這麥子,小豬會情不自禁地夸道:這金燦燦的麥子多誘人啊!這麥子金燦燦的,聞起來香噴噴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會贊道:這麥子一粒粒多么飽滿,竟找不出一粒干癟的麥子,太棒了!(3)小猴會怎么說呢?他卻覺得這麥子是上好的種子。
3、因為對麥子的想法不同,所以他們處理麥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結果也不同。
過渡:你們看,小豬已經迫不及待地閃亮登場了。那就讓我們先到小豬家看一看吧!誰先告訴老師,哪一段寫了小豬?
4、好,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2段,看一看,小豬是怎樣處理麥子的?
(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什么是迫不及待啊?(等不及的意思)
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迫不及待的情況?
5、讀了第二小節,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豬看到麥子很開心。)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小豬很開心?為什么會這么開心?因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軟的白面饅頭、香噴噴的烙餅
6、你能把小豬開心的心情讀出來嗎?
總結過渡:想象著自己將有一個如此美好的新年,小豬的心情太興奮了,所以他開心地喊道(齊讀:)“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
(二)1、現在我們來說說小牛吧!老師請一位同學讀第三段,其他同學思考小牛是怎樣處理麥子的?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牛?
2、小牛看到麥子后,有什么動作?指名答。(捧起、看了又看,心想)
3、從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怎么樣?(不著急,先想清楚再做,做事有計劃)
師:小牛面對事情先思考再決定,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4、那小牛是怎樣處理麥子的?(先……再……)
5、“為了防止發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這里可以看到小牛做事怎么樣?(很勤奮很有經驗)。
6、齊讀這一段,讀出小牛的勤奮。
(三)過渡:小猴一貫受小朋友的歡迎。很多同學在作文當中就常常提到小猴,那文中的小猴在得到一袋麥子后,又是怎么做的?請大家自讀第5段。
1、小猴是怎么做的?
2、齊讀
過渡:不同的處理方法,出現了不同的結果。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和小猴。他們會對土地爺爺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請同學們默讀7-10四個小節,默默地讀、靜靜地想。老師想知道,你會看到什么樣的小豬,什么樣的小牛,什么樣的小猴?
四、學習第6-9節
(一)1、土地爺爺來到了小豬家,小豬看到土地爺爺非常開心,對土地爺爺說了什么?
2、一只容易滿足的小豬把快樂和開心帶給我們大家,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豬憨厚可愛了?
3、“他不由得舔了舔舌頭。”大家猜猜小豬在舔嘴唇的時候在想些什么?
你們看小豬的快樂多簡單啊,有東西吃的時候很快樂,東西雖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還是如此快樂,如此可愛!
4、你們看,土地爺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5、想象一下他聽了小豬的話,會說些什么呢?(你把麥子都吃了,過完年,你吃什么呢?小豬啊,小豬你好可愛啊,不過你不能這樣只想著吃)
6、師:憨厚可愛的小豬不僅帶給我們快樂,還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麥子吃完以后怎么辦呢”?
過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后三段。你們可以用剛才的方法,一邊讀一邊想,思考: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一年后土地爺爺又看到了什么樣的結果?這又讓你想到些什么呢?邊讀邊想,并把有關的詞語畫下來。
(二)1、一年以后,土地爺爺來到小牛家,小牛告訴土地爺爺什么?
2、一年以后,小牛還剩半袋麥子,真的是很會計劃很會過日子。有人注意到土地爺爺對小牛的評價了嗎?(從老人點點頭也能看出對小牛這樣勤儉節約的做法他是滿意的。)
3、土地爺爺是滿意的,但也許還有話要說呢,你們想土地爺爺可能會說什么呢?(小牛,你做的不錯!但你再節儉,麥子還是遲早會吃完的呀!)
4、總結過渡:勤儉節約的確是美德。可節儉并不能阻止麥子的減少。
(三)1、土地爺爺告別了小牛,來到了小猴家,小猴拉著土地爺爺的手,神秘地說:“……”
2、小猴說這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表情?(神秘)為什么你不馬上告訴土地爺爺你有這么大的收獲?
3、小猴此時的心情怎么樣?(高興 自豪)小猴為什么感到這么自豪?(因為他把一袋麥子變成了一囤麥子,他是靠自己的勞動才有了收獲)
4、想想這一年中,小猴把麥子種下了地后,還會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獲?(勞動,辛勤的勞動。)
5、只有勞動才有收獲,只有勞動才讓人更聰明,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能創造財富的人才最了不起!讓我們再來自豪地讀一讀小猴說的話。
6、而土地爺爺也情不自禁地夸獎道——(引讀)
7、你們注意他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和語氣了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撫摸小猴的頭,很興奮,很激動。說明他最喜歡小猴師)(看看土地爺爺望著這滿滿的麥囤,望著聰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開心啊!)
8、把你的這些理解帶進去,再讀土地爺爺的話。(生朗讀)
過渡:三個小動物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了土地爺爺給它們的一袋麥子,結果不同,當然也得到了土地爺爺不同的評價。
想一想,那在三個小動物中,誰吃到的麥子多?(從長遠看,還是小猴吃得——最多。)誰來說說看,這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拓展練習
1、天宮的糧倉少了一個保管員,你推薦( )
2、天宮的食堂需要面點大廚師,你覺得誰最合適( )
3、你是天宮長遠發展部門領導,想選個規劃師,你選( )
七、布置作業
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們也會收到了一份份節日禮物,那就是壓歲錢,那你會怎樣處理這些錢呢?
板書設計: 9 三袋麥子
小豬 吃光了 憨厚可愛
小牛 慢慢吃 勤勞節儉
小猴 種下地 聰明能干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個人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從三方面入手:
一、在說、想中內化課文的語言
小豬、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爺爺的一口袋麥子后,小豬作者著重寫了他的語言,而小牛作者則寫了他的想法,小猴則短短地寫了他的動作,于是我在課堂中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讓學生分別說一說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里會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飽滿的麥粒,會說些什么?小猴看了麥粒,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學們對這幾種動物很熟悉,能夠揣摩出他們的所說所想,有的同學說:“小豬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東西吃了。”“呵!呵!土地爺爺真好,能給我送來這等好東西,歡迎土地爺爺天天到我家來做客。”而小牛拿到麥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邊看邊說:“瞧!這黃燦燦的麥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來慢慢吃,天天吃會吃完的。”而小猴呢,有的同學說:“小猴一拿到那袋麥子,打開一看:‘要是我把這袋麥子種下地,明年一定能收獲更多的麥子。’于是他來到田間,把麥子種下了地。”通過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暢所欲言,小動物的形象更加豐滿、形象,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爺爺
土地爺爺是一個貫穿課文線索的一個人物,一年以后土地爺爺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話來描寫土地爺爺。如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么呢?他又會說些什么?同學們自然會想起《西游記》中的豬八戒,紛紛責備小豬“真是改不了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學同意小豬的做法:“小豬,好樣的,想吃就吃個夠。”看到小牛處理麥子的做法,老人點點頭。我也引導學生想象此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有的同學說:“小牛,你既勤勞又節儉,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有同學說:“小牛,你太節儉了,想吃又舍不得吃,多難受呀!”當看到小猴處理麥子的方法,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此時你從土地爺爺的神態語言中看出土地爺爺心理會想些什么?有的同學說:“真不愧為猴頭,最聰明、最能干!”經學生這么一說,課文中寥寥數語的土地爺爺形象也活靈活現了,而且一樹盛開萬種花,學生的答案也各種各樣。
三、在續編故事中創新學生的思想
課文結尾,我深情地告訴學生:“大雪紛飛,又要過年了。有一天一個白胡子的老頭突然拎著一口袋東西來到你的家里,他對你說,這是聰明的小猴送給我的一口袋麥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給你。你拿到這袋麥子會如何處理呢?”學生紛紛談了自己的想法,都能綜合各種動物的優點處理自己的一口袋麥子,還有的同學想到把自己豐收的麥子拿到集市上賣,然后把所得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這些想法讓老師感動,可也反映孩子的惰性,居然有很多孩子把土地爺爺送給他們的一口袋麥子拿回家給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種,這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網友投稿 點擊數:225
輕聲漫語 發表于
《三袋麥子》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文章寫了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不同態度,讓我們看到了三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小豬喜歡的是及時消費,得到麥子后就將麥子磨成粉,做成了各種各樣自己喜歡吃的糕點,讓我們看到了一只憨厚可愛,性格直率的小豬。小牛則是慢慢消費,他最節儉,一年時間只吃掉了半口袋麥子。而小猴呢,他是進行投資,將一口袋麥子全都種下了地,最終獲得了豐收,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
課后有這樣一個練習: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在備課時,看到參考書上提出要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當時我就在想,學生肯定會一致贊同小猴的做法,因為從課文中土地爺爺的反映來看,學生一眼就能看出土地爺爺贊賞小猴的做法。上課時,果然不出我所料,百分之九十幾的學生贊成小猴的做法,理由是小猴聰明能干。同樣是一口袋麥子,小豬看出的是“黃燦燦的麥子”,充滿了誘惑力;小牛看到的是“飽滿的麥粒”,是“好東西”,要“慢慢吃”;而惟獨在小猴眼里,這是“上等的麥種”,它多聰明啊!更何況我還讓學生想象小猴在管理麥地時所付出的心血,學生更加感受到了小猴的能干。
那么,小猴的做法是不是萬無一失了呢?這一點學生體會不出。于是,我開始引導學生:如果小猴將麥子全都種下了地,恰好遇上了水災或是旱災,會出現什么結果?又或者小豬將麥種剛種下,就被饞嘴的麻雀吃了個精光,后果又會如何?經我這一引導,學生馬上領悟到小猴的做法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于是,聰明的學生馬上想到了,如果是自己要處理這一口袋麥子,則可以將一半麥子留著慢慢吃,一半麥子作為麥種種下地。這樣,即使種下地的麥種沒有收獲,小猴也享用到了留著的半袋麥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確實,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但是,如果學生的體驗一旦不到位,我覺得,教師的正確引導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主性才能更好的凸現,個性才能得以張揚,創造力才能得以釋放。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id=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