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精選13篇)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1
課文《槐鄉的孩子》中“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一下又一下的削著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來了。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當縷縷炊煙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同樣是童年,槐鄉的那份快樂,我們的孩子是不能體會的。但是,如何把這份快樂傳達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字里行間,在文字中體會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對于這篇課文,我以“感受槐鄉孩子的快樂”為主線,展開整體閱讀,通過整體閱讀捕捉信息“槐鄉孩子的快樂在哪里?”
在經過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以后,我問:“孩子們,讀了課文,你能說說槐鄉的孩子是_______?嗎”
生1:槐鄉的孩子是懂事的,槐鄉的孩子是不伸手向大人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不錯,能抓住課文句子來理解,我微笑著點點頭,示意坐下。
生2:槐鄉的孩子是勤勞的,八月天多熱,雞熱得……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
生3:槐鄉的孩子是離不開槐樹的,課文第一段說……
生4:槐鄉的孩子是愛勞動的,因為: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
師:孩子們,你們真會讀書,槐鄉的孩子是不怕熱的,是勤勞的,是懂事的,是愛勞動的,但他們更是快樂的,請默讀課文,靜下心來想想,看誰能發現槐鄉孩子的快樂。
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偶爾有些許低低的討論聲,我知道,孩子們在偷偷交流,我不理會,裝作自己沒聽見。他們在享受思考和交流的快樂。不久,小手陸陸續續地舉起來了。
師:槐鄉孩子的快樂在哪兒,你可以選擇這樣開頭“槐鄉孩子是快樂的,____________”
生1: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八月,槐樹打了花苞……小槐米藏在槐樹叢中,輕輕地隨風飄動……”他們每天去山上打槐米,每天都能聞到槐花的香味,一定很快樂!
師:是啊,每天和槐花香做伴,這是多么詩意的生活啊,他們真快樂!
生2: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還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每天他們在山上都能聽到云雀的歌聲,多有詩意啊!
大概是受了第一個孩子和我的啟發,這個孩子活學活用了。
師:云雀的歌聲,一定很動聽吧!你不僅發現了槐鄉孩子充滿詩意的快樂,還把老師剛才講的話用了起來,真棒呢!(全班掌聲)
瞧那小臉紅的啊,他的快樂溢于言表。想必學習的快樂,此刻他是深有體會的,
生3: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把自己打來的槐米賣了,交學費。
師:能拿著自己賺到的錢去上學,一定會很自豪吧!這樣的快樂,我是沒有體會過的。真想試一試呢!我是沒機會了,希望你們能去嘗試這種快樂!
生4: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男孩常常是……像覓食的小鴨子”。他們在打槐米的時候一定沒有感到累,那么多槐米,他們可以賣很多錢呢!
“哈哈哈”,全班大笑,雖然回答得粗淺了些,但誰不說這是他的真實感受呢!
師:是啊,他們的快樂超越了他們的勞累,瞧,女孩的辮子也在快樂的起舞呢!讓我們讀出他們的快樂吧!
生5: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當縷縷炊煙……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打了那么多的槐米,他們都高興的唱起歌來了。
生6:槐鄉孩子是快樂的,“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雖然他們勞累了一天,但他們臉上還是帶著微笑。
師:你猜在睡夢中,他們會夢見些什么呢?
“打槐米” “拿著自己賺到的錢去交學費”……
師:是啊,雖然勞累了一天,但是槐鄉孩子的心中還是很快樂的,真是雖累——
生齊:雖累卻樂
一雙雙閃著光的眼睛,將他們的快樂展露無遺。語文學習的快樂必須經由語文本真的方式——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體驗來實現,這一能力不是孩子天生具備的。因此,教師要給孩子搭建一座孩子和文本之間的橋梁,使孩子能夠從自己出發,走進語言文字的美妙叢林中,去體驗語文的魅力。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2
學生與人本之間的矛盾對話──《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浙江省溫州市廣場路小學 陳素潔
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閱讀活動的主體,是閱讀教學的中心。因此,教師必須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要善于抓住教材“矛盾處”,引領學生讀書、探究、討論,讓他們在閱讀實踐中不僅能搜索處理信息和把握意義,更要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到審美的樂趣。如此才是閱讀之精髓。
如在教學《槐鄉的孩子》時,首先讓學生體會到槐鄉孩子的辛勞,通過反復朗讀再次感受到槐鄉孩子的快樂。把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由原來的粗淺逐步引向深入,從學生的發言看,他們已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世界,基本上把握了課文的內涵。我并未感到滿足,及時引導學生,槐鄉孩子的生活累嗎?既然這么累又為什么說他是那樣的快樂呢?要求學生再讀書、再思考,終于讓學生抓住了文本的“矛盾點”,從而引發了學生與文本意義的激烈碰撞。槐鄉的孩子為自己能爭錢交學費而樂;為減輕父女的負擔而樂;為勞動中從中學到知識而樂;為明天又能勞動而樂……
從這些“矛盾”對話中可以看出學生已完全進入課文情境,整節課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在心靈自由飛翔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他們聯系生活與文本對話,跳出文本與教師對話,個性得到解放和張揚。
充分利用閱讀課文進行自學訓練──《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后海小學 黃 慧
《槐鄉的孩子》一課我設計成訓練孩子自學式。
在導入新課后,我讓孩子觀察課題與其他的有什么不同,孩子發現多了個※,便問:“※是什么意思?”“這表明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什么是略讀課文?”孩子步步追問。“好,就這么提問。”我鼓勵學生“略讀課文就是自己自學。”
“現在請回憶以前老師是怎么教大家學課文的。”于是,同學們便七嘴八舌說開了:“讀課文,學生字,圈生字,寫出段落,找出多音字并組詞。”“好,這些可以歸為第一步。”我表揚到,“第二步呢?”我接著問。有同學回答:“了解有關內容。”“對,以本文為例,你會提什么問題?”我進一步啟發。同學們想了想,便紛紛舉手:“槐樹什么時候開花。”“他們為什么自己去割槐米?槐米有什么用?”“這個問題提得好!”無論同學們提什么問題,我及時鼓勵,學生們受到鼓勵,提的問題越來越多,我把他們提的問題歸納在黑板上,告訴學生:現在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同學們提的建議,分兩步走,看誰在書上最先找到答案。同學們便紛紛認真得讀書,自主找答案,最后交流。
總之,這節課,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學得很投入,在他們自問自學中,他們明白了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他們的快樂來自勞動。吳奕呈說:“學了課文,我知道了槐鄉的孩子是勤勞的,還知道勞動也能給人帶來快樂!”
沉潛到語言文字的深處──《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及反思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教研室 韓春梅
【案例:人教版第五冊《槐鄉的孩子》】
《槐鄉的孩子》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樸實、明快、帶有濃濃鄉土氣息的語言,把本來辛苦的勞動描述得輕松快樂。體會文中一些詞句的表達效果,讓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曾聽一位老師這樣執教這篇課文──
學生讀好課文后,老師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一個學生提出了關于詞句的問題:“月落柳梢”是什么意思?
老師讓這個孩子讀出“月落柳梢”所在的句子:月落柳梢,勞累了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老師說:“聯系下半句,你就知道月落柳梢是──”
孩子回答:“是晚上。”略一沉吟,孩子又問:“那為什么課文寫‘月落柳梢’,而不寫‘晚上’呢?”
老師有備而來,驚喜地說:“問題問得好!文中還有這類表示時間的詞句,你們能找出來嗎?”
學生興趣盎然地回到文中,很快找出了相關句子:“他們……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到小山上了。”“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
師:“沒等云雀開始歌唱黎明”是──
生:清晨。黎明。
師:“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是──
生:傍晚。傍晚時村里人開始做晚飯。
師: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呢?
生:這樣寫,讀者一讀就知道是什么時候,具體生動。
(對“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這個問題以學生的回答“語言更具體生動”作了終結。接下來轉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師:你還有不同的表示“清晨”“中午”“晚上”的詞句嗎?
生:“烈日當頭”可以表示“中午”。
生:“公雞開始喔喔地歌唱”表示“黎明”。
生:“華燈初上”“夜幕降臨”“太陽落山”可表示“傍晚”。
師:你們積累的可真多。
【反思】
本案例中教師語言文字訓練的意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課后我細細推敲,總感覺這一教學環節有些“到喉不到肺”。語言文字訓練不能只是單純地理解文本表面意思,而應該引導學生品出字里行間的精妙,品出字詞背后的東西。要做到這一點,該“架橋”體驗的要“架橋”體驗,該點破的要點破,該講解的要講解。
“傍晚”“夜晚”“黎明”等僅僅是時間,而課文中“月落柳梢”“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沒等云雀開始歌唱黎明”等既是對“傍晚”“夜晚”“黎明”這一時間概念的展示,也是對槐鄉環境的詩意描繪——早晨,云雀歡唱,歌聲悠揚,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傍晚,縷縷炊煙裊裊升起,溫馨的感覺躍然紙上;夜深了,明月皎皎,垂柳依依……作者用圖畫式的語言寫出了鄉村的詩情畫意,生活氣息濃郁。這種詩意與孩子們以苦為樂的勞動互為襯托,給人以無限的美感和遐想。
而這位老師的教學,僅僅是把這些詩一般的語言替換成相對應的時間概念,句中的詩意孩子毫無所感,這樣處理,實在是可惜了這些韻味無窮的句子。
對“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的理解,老師只是以學生的一句“語言生動優美”來作結,我覺得這樣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種怎樣的具體生動?學生不見得有多少感觸。如果老師再引導學生往前走一步,把“黎明”“傍晚”“夜深了”替換到相應的句子中,讓孩子們讀一讀,把替換后的句子和課文的原句比一比,讓文中的描寫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畫面;如果學生的體驗還不到位,教師還可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渲染,如:窗外,明月皎潔,垂柳依依,晚風輕拂,如水的月光透過窗戶灑進屋子,溫柔地撫摸著勞累了一天后剛剛進入夢鄉的孩子,夢中的他們嘴角掛著甜甜的微笑……相信這樣一來,就能夠達到“文意兼得”的效果,學生就能夠沉潛到語言文字的深處,對“為什么這樣寫”的認識又往前走了一步。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3
師:同學們好,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金色的草地,體會到了小作者觀察草地的變化,在草地上玩耍的樂趣,學習了爬天都峰,感受到了攀登險峰給小作者帶來的快樂,今天,我們還要認識一群槐鄉的孩子,一起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槐鄉的孩子
師:請大家仔細看,這篇課文課題的前面有一個星號,這個星號告訴我們這一篇略讀課文,
生1:我想知道略讀課文和我們以前學習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呢?
師:問得好,略讀課文主要靠我們自己大致了解課文的意思,請大家輕輕地把書打開,翻到十二頁,在課文的前面有一段閱讀提示,這段閱讀提示能幫助我們讀懂課文,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吧,
生齊讀閱讀提示。
師:待會兒我們就可以靠這段閱讀提示的要求來讀懂這篇課文,先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旁邊做上記號。
生自讀課文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了嗎?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2:這篇課文主要寫槐鄉的孩子在炎熱的八月是怎樣摘槐米的,
師:說得很好,那么在讀的過程當中,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生1:我想知道槐樹是怎么樣的,
師:老師正好有槐樹的圖片和資料,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1:槐樹一種叫落葉的喬木,
生2:槐樹是會開花的,是淡黃色的,
生3:花蕾可以做染料。
生4:槐樹的花果皮都可以入藥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2:那么槐米又是什么呢?
師:課文當中有幾個句子是用來介紹槐米的,請你趕快從課文當中找到這幾個句子,
生默讀課文
師:在第幾自然段呀
生:第二自然段,
師:好,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師:明白了嗎?槐米是什么?
生1:槐米是槐樹的花蕾,
師:你很會思考,讀書的時候,能在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 師:接下來,老師想請大家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閱讀提示上了那個問題。槐鄉的孩子有什么快樂?
生自讀課文,
師:槐鄉的孩子有什么快樂,誰來說一說呢?
生1: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槐鄉孩子摘槐米的時候很快樂“男孩常常……落下來了”我們男孩最喜歡爬樹了,爬到樹上摘槐米也很快樂
師:我們就請男同學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男同學齊讀這句話。
生2:我覺得這一句也能看出槐鄉孩子的快樂,“女孩有的彎腰撿著……鴨子”小鴨子在覓食的時候很快樂,小姑娘在撿槐米的時候肯定也很快樂,
師:勞動著是很滿足的,就請女同學讀一讀這句話
女生齊讀這句話。
師:還有誰想來說說嗎?
生3:我還找到了這一句,“當縷縷炊煙從……”
師;滿載著一籃槐米,孩子們的心中充滿著希望和憧憬,就讓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吧
生齊讀“當縷縷炊煙……”
生4:還有這句話也能體現槐鄉孩子的快樂“月落柳梢……進入夢鄉”白天辛勤勞動,晚上安然入睡,這是多么快樂的事啊,
師: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孩子的夢里都會有些什么呢?
生1:他們的夢里肯定會夢到明天同樣滿載而歸,
生2:他們會夢到幾天后,他們會拿著用槐米換來的錢去交學費,
師:真好,讓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句子吧,
生齊讀這句話。“月落柳梢……進入夢鄉”
師:大家讀得不錯,這篇課文寫得也很好,那么你喜歡這篇課文的哪幾段落或哪幾個句子呢,請你找到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來讀一讀吧。
生自讀段落或句子。
師:誰把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呢?
生1:我喜歡這一段,……
生2:我要來讀一下最后一段,……
生3:我想來讀讀第一段……
師:剛才大家讀了課文,你還有什么體會來說一說
生1:我感受到了勞動給槐鄉的孩子帶來了很多快樂,
生2:我感受到了槐鄉的孩子非常熱愛勞動,不怕熱,不怕辛苦,
生3:我覺得槐鄉孩子很小就去勞動,用槐米去換學費,他們真懂事。
師:同學們,你們體會得很好,這是我們第一次學習略讀課文,以后碰到略讀課文,我們也可以根據課前的略讀提示讀懂課文,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吧。同學們再見。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自讀能力,并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教學難點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介紹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a、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想方法解決。
b、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c、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槐鄉的槐樹(槐花)。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3、槐鄉的孩子是( )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4)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
……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5
《槐鄉的孩子》是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孩子們經過兩年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我覺得應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的能力。于是我放棄了已備好的教案,決定和孩子們商量著上課。
一上課,很多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把課前收集的資料展示出來了,槐樹的圖畫就有好幾張呢,含苞的,結果的……展示出不同季節槐樹的生長情況,楊天寧更是積極,上臺就詠了一首古詩:
槐林飄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萬樹瓊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歸去路,欲把草畔做寢床。
孩子們饒有興致的樣子給了我上好這節商量課的信心,我問孩子們:如果你是老師,你怎樣帶了大家學習這篇課文呢?孩子們一時還沒適應,竟然面面相覷,我就讓小組商量一下,孩子們議論著,爭論著,小手也紛紛舉起來了,一小組的意見是先要把句子讀通,再一段一段理解,五小組馬上進行了補充:還得把帶拼音的字讀準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課文。他們的建議得到大家的肯定,孩子們就按照自己商量的學習辦法開始學習了,他們在小組內開火車讀書進行互檢,及時正音,互相幫助,并有兩個小組展示了學習情況,學習效果很好。這時又有孩子建議了:我們應開始理解課文了。我問孩子們:你認為該怎樣理解呢?孩子們的小腦袋又湊在一起了,商量起來,一個組建議通過理解句子讀懂課文,一個組建議要抓住重點詞,一個組建議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去體會,還說平常李老師就經常這樣要求我們的呢!……我肯定了他們的學習方法,并允許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喜歡的方法學習,孩子們行動開始了,有的邊讀課文邊勾畫句子,有的在查字典理解詞語,有的邊讀邊思考著,有的三兩個在小聲交流……我不住地在他們身邊進行鼓勵和輔導。在展示的時候,孩子們真讓我吃驚了,在我的簡單點撥下,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體會和品位,孩子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
這幾天我一直我沉靜于對這一節課的課堂情境一點一滴的回味之中時,也同時總在思考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的興趣為什么這么高?而且學習的效果為什么這么好?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商量”吧,在教學中經常和學生商量,學生才會有主人翁的責任感,才會有主動學習的欲望,學習興趣就像火一樣燃燒起來了,“商量”能點燃學生學習興趣之火。此外,,“商量”還讓這節課出現了極為融洽的師生“雙邊”合作,更出現了極為合理的生生“多邊”合作的局面。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6
今天,我教學了《槐鄉的孩子》這篇自讀課文,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找出并且概括出槐鄉和槐鄉孩子的特點,學生們在讀,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學習的自主性不強。課后我認真思考了一下覺得提問方式帶有一種強制性,就是讓學生去找,而且提問有點繁瑣,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如果以一個“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方式讓學生整體地去把握課文的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就會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我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我想,在對閱讀課文的教學中,以后要形成一個規律,就是先讓學生去整體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去把握課文的脈絡,再去分清課文的層次,我覺得這方法很好,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領悟能力。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我先讓學生們自讀感受,然后請學生個別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來點評。個讀和學生點評后,應該及時做到反饋后的指導,這一點我沒有做到,我覺得在這時,老師也可以示范讀,而且讀的形式還要進一步多樣化,男女比賽讀,小組比賽讀。只要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行。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這是我這一節最大的感受。
這堂課后,自己覺得上得不是很成功,有點懊惱,但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該努力的方向,而且還聽到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去努力的實踐并且積極的去摸索,迅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7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第四課《槐鄉的孩子》是一篇極其優美的課文,也是本冊中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如何讓孩子在自學中感悟這篇文章的美?上課前我思考著這個問題。為了上好這堂課,我和本級組的老師交流了一下,聽了聽她們上完此篇課文的感受。其中一老師說,她在上此篇課文時感覺不是很成功,孩子們無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感受不到課文所描繪的那種情境美。這正是我所擔心的問題。我和她交流了一下,回顧了她的課堂:
師:孩子們,讀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后,你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嗎?
生:可愛。
師:你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寫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呢?請再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并用線把它們劃出來。
師:找好了以后和同桌相互交流。
師:好了,咱們大家在一起交流吧!
學生匯報。本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匯報的都是課文第3段中的這句話:“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極少學生匯報別的句子,而且學生找到的基本都是外貌描寫的句子。
交流到這,我們便發現了問題。儼然,本教師的一個“可愛”便把學生們給嚇住了。到底什么是可愛?因為多數學生還停留在外表、外在的表現上,所以很多同學都是劃的這幾句話。
鑒于這位老師的經驗教訓,我思考了一下,把她的那個問題改了一下,在我班又取得了另一番效果:
我:孩子們,讀了課文,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學生讀完課文后嘰嘰喳喳就說開了:
生1: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勤勞。
我:你從書中哪句話感受到他們很勤勞?
生1:我從第三段的“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也就是說,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他們真勤勞。而且當時的天氣非常熱,動物們都熱得受不了,可他們還是去摘槐米,我覺得他們真了不起!
我:課文哪些句子描寫了天氣很熱?
生1: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這句話說明天氣真的很熱,要是我,肯定躲在家里吹空調、吃雪糕。(眾生笑)可槐鄉的孩子不怕熱,還去摘槐米,我很佩服他們,他們太勤勞了!
我:說得真好!別的同學還有想說的嗎?
生2: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自立,第二段寫到“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生3:我覺得槐鄉的孩子一定很幸福!第二段中寫了槐米會發出淡淡的清香,他們天天都能聞著這樣的香味,真幸福!(回答此問題的是一位女生,她很愛花。)
生4: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可愛!課文第四段寫到“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像覓食的小鴨子。”我能想象他們當時的情景。
我:你能表演一下嗎?
生4表演,很可愛。
生5:槐鄉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樹。
……
這是我班孩子們通過讀課文后談的自己的感受。這個問題的設計,很容易使孩子們思維活躍起來。與前一個同事的課堂相比較,不難發現:前者為什么出現困難?就是因為老師的一個“可愛”把同學們的思維限制住了,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可愛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 這個詞語在稍大的孩子來理解可能會更寬泛一些,但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就比較狹隘。顯然,課堂上教師設計的提問是整堂課取得成功的關鍵。《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而前者把一個感受強加給孩子們,這樣孩子們的思維就受到了限制,因而課堂上出現學生卡殼現象,交流不積極,交流面狹隘。而后者則是沒有框架無拘無束暢談,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件小事,給我很大觸動。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要想在課堂上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要學會善于設計關鍵問題,這樣才能和學生很好地互動和溝通,挖掘他們的獨特感受。而要設計好這個“關鍵問題”,就要求我們教師自己首先要深究文本,站在孩子的立場先去讀課文,猜想孩子可能會有什么感受。然后再站在教師的立場去讀課文,思考該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更易于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在自讀自悟中達到本課教學目的。其次,還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認真學習,多看一些特級教師的案例,學習取經,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發展學生的思維創新出發,去設計關鍵的“好問題”,那樣我們的課堂才會變成精彩、活躍的課堂,才能變成自主、平等的課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認真、細致地尋找那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吧!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8
《槐鄉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孩子純樸、節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勞動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勞動的快樂。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采用教師點撥,學生自學的方法,試著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確略讀課文的要求,在主動參與的同時,逐步掌握此類課文的學習方法,達到教師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學時,通過查閱工具書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課文字詞,熟讀課文的的基礎上,我只給孩子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呢?他們可愛嗎?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圍繞問題學生很快找到了相關內容并說出了自己的閱讀體會。如:勤勞懂事,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交學費;吃苦耐勞,有很強的自立精神;采摘槐米雖辛苦,但孩子們以苦為樂等美好品質。
整節課下來感覺特別順,不用處處攙扶了,可見教師說多了也許會束縛住他們馳騁的思想。老師應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圖的基礎上,指引他們,放手讓他們去讀、去說、去悟。當然,這樣做占用的時間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費砍柴工”長此以往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定會大大提高。同時我也深知這一切必將落實在踏實閱讀的基礎上,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9
在教學中,我班的學生能結合講讀課文中所學習的.方法,進行閱讀。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只要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
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生能讀懂寫天氣熱的句子:
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
學生在讀得過程中,匯報:我讀懂了通過寫雞和狗、蟬熱,讓我們感受到天很熱,通過對比說明孩子不怕熱。
有一個學生還補充說,還知道他們不怕苦,吃得是干糧。
又有同學回答說,還說明孩子不怕苦,覺得很快樂的是從早到晚,已經勞動一天,“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來的時候”說明已經很晚了。
又有學生在教學中補充,“勞累一天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從這兩句話出又可以讓我們讀出來他們不怕苦,覺得在勞動中是快樂的,而且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學生所學得的體會比我們預設的還要充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多給學生一些時間一點空間,讓他們能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到恰到好處。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10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課前準備】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槐鄉的孩子》。
(板書課題。)
二、初讀細讀,感知理解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里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各組選派代表分節朗讀課文。
3、師生出示圖片,結合課文插圖介紹槐樹、槐花。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和果實可以制黃色染料。花、果實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藥。
4、討論:
⑴ 槐樹什么時候開花?那花苞什么樣的?文中又稱槐花為什么?
⑵ 槐米有什么用處?
⑶ 課文哪部分介紹了槐米?
讀讀相關的課文。
5、八月份,天很熱,這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經歷過,誰能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描述后朗讀課文中有關的句子。
6、雖然天氣炎熱,勤勞的槐鄉孩子絕不會錯過槐樹開花的時節,他們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們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協同配合,干得可歡了。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段。根據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組間開展比賽。第二句總寫槐樹的部分每組一起讀;第3句寫男孩的,男同學讀;第4句寫女孩的,女同學讀;第5句寫滿載而歸的,每組一起讀。
各組練習后比賽。賽后師生共同評價。
三、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讀,并且說說自己朗讀的句子寫什么內容,自己為什么喜歡。
2、通過課文的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結:快樂不只來自于休閑、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現民族小學的美和課文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⑴ 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⑵ 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⑶ 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⑷ 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⑴ “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 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⑶ 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⑷ 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4、第四自然段:
⑴ 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⑵ 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⑶ 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11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孩子們經過兩年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閱讀的能力。而且這也是第一次出現略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握住讓學生學會讀好導語,抓住導語中的重點——“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匯報、補充,充分體會閱讀課文與講讀課文的區別。
在教學中,我班的學生能結合講讀課文中所學習的方法,進行閱讀。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只要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
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生能讀懂寫天氣熱的句子:
“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
學生在讀得過程中,匯報:我讀懂了通過寫雞和狗、蟬熱,讓我們感受到天很熱,通過對比說明孩子不怕熱。
有一個學生還補充說,還知道他們不怕苦,吃得是干糧。
又有同學回答說,還說明孩子不怕苦,覺得很快樂的是從早到晚,已經勞動一天,“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來的時候”說明已經很晚了。
又有學生在教學中補充,“勞累一天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從這兩句話出又可以讓我們讀出來他們不怕苦,覺得在勞動中是快樂的,而且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學生所學得的體會比我們預設的還要充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多給學生一些時間一點空間,讓他們能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到恰到好處。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2、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培養自讀能力,并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教學準備】
1、讀提示:
⑴ 無論……還是……
⑵ 提問: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
⑶ 交流讀后的感受,喜歡的句子多讀。
2、介紹略讀課文的特點,自己讀懂課文,怎么樣讀懂略讀課文呢?
⑴ 默讀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⑵ 邊讀邊想:課文寫槐鄉的孩子一件什么事?他們快樂嗎?是從課文的哪里描寫中體會到的?在課文旁邊批注自己的感受。
⑶ 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準備和同學交流、討論。
⑷ 小組交流討論:收獲和問題。
【教學過程】
一、初讀討論
分段讀,匯報自己學會了什么?(字詞句)
幫助學生歸納總結:
1、字詞:槐樹 槐米 花苞 米粒般大小 散發 藏 寶貝 染料 耷拉
鉤刀 塞著 覓食 縷縷炊煙 滿載而歸 磨好 石磨……
2、講什么事情: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
(八月──秋季)(入藥、做染料)(用槐米換上學的錢)(黎明,用常常的鉤刀削著槐米,撿槐米)(炊煙升起,滿載而歸)
板書:八月 黎明 換錢 削 撿 歸
二、再讀討論
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你怎么體會到的?
1、和槐樹結伴的快樂,離不開槐樹。
2、用勞動掙學費的快樂。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
3、勞動中,男孩爬樹,女孩撿著槐米,滿載而歸,飄蕩著快樂的歌聲。
4、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三、欣賞佳句
1、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
2、八月,槐樹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
3、小槐米藏在……
4、槐鄉的孩子不怕熱……
5、女孩有的彎腰撿著……有的……快樂的歌聲……
6、月落柳梢……
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的描寫寫得歡快,輕松活潑,雖然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
《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篇13
《槐鄉的孩子》是自讀課文,因為是自讀課文,我計劃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說說槐鄉孩子的特點。鼓勵學生們在讀中找答案,希望通過這個環節,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但上課時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課后我認真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老師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沒有照顧到中下生的閱讀能力。所以,這些水平的學生由于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就容易分神,學習效果不好。
另外,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由于前一個環節設計不好,所以這個環節實施效果也就不好。
一節課下來,使我認識到:備課時一定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一定要正確面向全體學生,提問要從學生出發,要有層次性,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