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精選15篇)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多音字"重",并能把它寫正確、美觀;學習新偏旁,"幺"字旁。并能正確、流利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運用透過文本,展開想象,浮現畫面的方法,深入理解關鍵詞語"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天各一方"以及相關句子、段落的意思,從而體會詩人身居異鄉在重陽佳節時更加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重點詞句,詩文結合,理解課文的內涵、品讀古詩的意境,初步感受寫周圍環境反襯心情的表達方法。
4、借助古詩卡,網絡資源,學生精心搜集資料,了解詩人王維,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與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傳統佳節,今天我想請你們猜猜看,所出示的圖片和哪個節日有關?(中秋節)中秋節時,有什么習俗?
出示句子填空:每逢中秋節,人們總要( )。
2、學生填空。
3、出示龍舟、粽子圖片,猜猜看,句子練習(同上)。
4、出示茱萸圖片,介紹茱萸:茱萸又叫越椒或艾子,是一種有著濃烈香味的植物,據說可以驅邪避災。指名領讀。
5、引導:提起茱萸,自然也會讓人想起一個節日——(重陽節)。正音領讀。句子聯系:每逢重陽節,人們總要( )。
6、出示“重”。我們一起來看“重”這個字,還可以怎么組詞?(它還有另外一個讀音),這可是一個常用字,怎樣把它些好看呢?
7、請同學看我來寫(邊寫邊說兒歌):一撇一橫長,扁日在中央,一豎貫到底,兩橫要添上。
8、學生描紅、練寫
9、誰知道重陽節是哪一天。(農歷九月初九)
10.介紹重陽節的資料: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這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11、出示幻燈片:我國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王維,就在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寫下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名朗讀。
12、你認為這是一首寫什么的詩?(思念家鄉、親人)
13、過渡:特別是“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句更成為表達“思親”之情的千古佳句。
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感悟。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呢?
出示初讀提示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詞句時,多讀幾遍。
(2)想一想:詩人在什么時候,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出示詞語,指名領讀。
一年一度 興高采烈 扶老攜幼(出示:幼,怎么記住這個字,認識新偏旁)
兄弟們 登高遠眺 歡聚
(放到句子當中讀一讀:每逢重陽節,王維總要和兄弟們歡聚在一起,登高遠眺。 )
天各一方 思緒萬千 思念 異鄉
(出示字典中“異”的義項,選擇正確的解釋)
解釋:離開家鄉到別的地方學習生活,那地方就被稱為“異鄉”。課文中的異鄉指?
3、我們交流一下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誰來說說詩人在什么時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寫出了這首詩的。可以使用課文中的語句。
節選文中的關鍵語句,用自己的話組合起來就可以概括課文大意了。
指名連起來說一說。
4、是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千古佳句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
三、精讀品析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唐代的大詩人王維,15歲那年離開家鄉,獨自來到異鄉京城長安求學,在長安他是一位異鄉人。 所以,他稱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誰能選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2、“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問?
為什么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4、明明是寫王維思念家鄉,為什么卻寫別人歡度節日的情景呢,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書中是怎么描寫人們如何歡度節日的?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相關句子。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其中的哪個詞深深吸引了你,看到它時你的
眼前浮現了怎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人們在干什么?又仿佛能聽到些什么?
例:扶老攜幼——我印象深刻的詞是“扶……”我仿佛看到人們攙扶著老人,領著自己的小孩,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老人笑得怎樣?小孩笑得怎樣?
還有誰印象深刻的也是“扶……”
其他同學對哪個詞印象深刻呢?
同學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人們歡度節日的情景生動地描述了出來,惟妙惟肖,此時,你的心情如何?誰能帶著這種心情把這個句子再來讀一讀。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
其實,節日不同,人們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也不盡相同,課前查過資料的同學,誰來說說重陽節有哪些習俗?(插茱萸、吃重陽糕、登高游玩、秋游賞菊、喝菊花酒……)
5、過渡:多么幸福的畫面,多么歡樂的場景呀,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到那熱鬧的大街上去?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齊讀。
7、大家的朗讀聲情并茂,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沉浸在熱鬧歡樂的氣氛中。我猜,王維看到這種情景一定也很開心,也是興高采烈的,你們同意嗎?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
8、說得好,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在長安生活,已經兩年了,這700多個日日夜夜都是孤獨一人。此時恰逢重陽佳節,他都不能與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興得起來,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鄉的親人。
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指名讀。齊讀。
9、看著別人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登高游玩,王維最想做什么?……他能實現嗎?
看著別人一家團圓,圍在一起吃重陽糕喝菊花酒,王維最想做什么?……他能實現嗎?
看著別人秋游賞菊,與同窗好友吟詩作畫,王維最想做什么?……他能實現嗎?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是的,所有的想法都是奢求,身在異鄉的王維只能獨自沉浸在過去美好的回憶中。他想到了什么啊?能實現嗎?
因為他的家遠在蒲州,與長安相距數千里,中間還隔著一座高聳入云、難以翻越的華山。家鄉在山的東面,而自己卻在——山的西面,真是“天各一方”。
2、配樂范讀: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3、你聽出了什么?是的,重陽佳節,熱鬧的大街上,王維只身一人在長安,是那么孤獨,與他天各一方的是誰?僅僅指兄弟們嗎?還有誰?
4、如果你是王維的兄弟,你想說:“
如果你是王維的父母,你想說:“
如果你是王維的朋友,你想說:“
師:多好的兄弟呀,多深的情誼呀,多深的思念,多樸實的恩情,有你這樣的知己一生無憾……
5、可是
這里有兄弟的相伴嗎,“如今……”
這里有父母的關懷嗎,“如今……”
這里有朋友的問候嗎,“如今……”
6、王維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他想起了過去的歡樂,也想起了獨在異鄉的孤獨,想到家鄉,想到親人,想到的太多太多……(出示課件)真是——思緒萬千。于是他提起筆,將濃濃的思念寄予四句詩中寫下這傳誦千古的名篇。
(三)再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情感升華。
1、此時此刻,我們再來讀這首詩,相信一定能夠讀出別樣的韻味來。
2、此時此刻,你就是王維,當你站在山坡上,眺望著遙遠的家鄉,你無限深情地吟誦著:
此時此刻,你就是王維,當你站在窗戶前,仰望著皎潔的圓月,你孤寂無比地吟誦著:
此時此刻,你們就是王維,當你們想起家鄉的父母,兄弟,朋友時,你情不自禁地吟誦著:
多么深切地思念,多么美好的詩篇,這是發自內心的思念之作呀。(齊背)
3、小結:越是看到別人一家團聚,歡度節日的情景,就越顯孤獨,越使人想念遠在他鄉的親人。尤其是到佳節之時,思念家鄉的情感就更加強烈。
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了吧,為什么寫王維思念家鄉的親人,卻要提到別人歡度的節日的情景。因為——“每逢佳節倍思親”(引讀)。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再次出示課題)師:“每逢佳節倍思親”, 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鄉時,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引說)。
2、還在什么情況下,會讓人想起這句詩?
3、包括經歷汶川地震的四川同胞們,在逢年過節想起被地震奪去生命的親人時,也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2、能寫出這么感人肺腑的詩句,王維真不愧是唐朝詩人中的大家!
王維(701-761),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維不但精于詩文,而且擅長音律、書畫。人們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其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邊疆關塞,或是小橋流水,都能寫得鮮活無比,是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五、布置作業
1、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并把古詩背后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2、請同學們搜集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自己來讀讀。
六、板書設計
23、每逢佳節倍思親
西 東
長安 蒲州
華山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讀懂讀順課文。
2、掌握生字詞的正確讀音,理解“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茱萸、天各一方、思緒萬千”等詞義。
3、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身居異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初步明白“讀懂寫作背景”來理解古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詩人詩作,引入“古詩學習方法”的思考或回顧
1、師: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你們會背哪些? 生背古詩。
2、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古詩有很多很多,學習它如果只靠課堂、只靠老師是遠遠學不完的,這就需要靠我們自己學會。怎么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探討。
以往是怎么學習古詩的呢?(交流學習古詩方法)
3、出 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
讀讀全詩,看有什么地方不懂?——學生自由質疑 ,簡單的問題相機解決。
(1) 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王維寫的。王維跟李白、杜甫差不多齊名,9歲時開始學習寫作,被稱為“神童”。山水田園詩寫得特別清新自然。“詩佛”之稱。
(2)師:了解作者寫作原因、生活背景也是讀懂古詩的一種好辦法。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提供這方面的資料,相信大家讀了這份資料一定會讀明白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
(3)板書課題,學習其中生字“佳、倍”。讀題,“佳”的字形要點,佳節?舉例。佳節時分你們會是什么心情? 可有位詩人并非如此。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一遍課文,不會的字,可借助生字表的拼音。
師:通過讀課文,生字都認識了嗎?字認識了——看生字表檢查讀音,哪些字需要重點學習,哪些字不用學習? 去掉拼音再讀,帶進詞中再讀。
再來讀第二遍課文,是否讀得正確、流利?(自由讀)如哪一句讀得不流暢,就反復練幾遍。 ——生自由讀
(1)指名四個學生分段讀全文,讀得好的夸夸他。
(2)有哪些字詞不太理解,向同學老師提出來。交流初讀的疑惑。
相機學習——重、扶、幼、采、念
(出示)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出示)茱萸 登高遠眺
(4)小結讀書方法。讀書惟有動口、動腦,才能讀準確流利,才能理解內容。
三、再讀課文,強化感知。
1、師范讀。
師:會讀了不算讀好了,還要讀出味兒,讀出感情。聽老師讀課文,你們不要看書,只要用耳聽,邊聽邊想象畫面,老師配樂朗讀全文。
2、評議。師:老師讀得怎樣?為什么好? 你剛才聽老師讀,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
教師相機出示詞語: 興高采烈 天各一方 登高遠眺 思緒萬千
四、自主學習,詩文對照,初步理解詩意。
1、生默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來讀課文,這次是默讀,不出聲,邊看邊想,哪些句子能解釋古詩,劃出有關句子。 著重學習古詩一二句。
2、同桌交流自學情況。
師:劃好交流一下,哪些句子能解釋哪一句詩的意思,把它們對上號。如有不同意見,要互相說說理由。
3、學習小組討論。
師:在四人學習小組內根據你們找的句子,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交流一下對古詩一二句的理解和體會。
(一)理解第一句詩
1、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生交流理解。
(1)相機點撥兩個“異”意思。
(2)句子比較: 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就思親
說說兩句詩意、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佳節”在這指什么節日?(重陽節)
3、為什么重陽節這天,詩人會倍思親呢?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2)師: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要去登高游玩。那么,讀了課文你能想象出“家家戶戶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的情景嗎?
生說。——誰能讀出“更加思念”的味道?
有感情地讀第二段的第二句。
(3)師:他鄉如此熱鬧非凡,詩人卻一人在外,不能跟親人團聚,一種強烈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此時他會怎么想?
生交流。圈劃詩中的:思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的第三句。課文中,王維是怎么“思”的呢?讀讀描寫“思”的部分,“……”號表明他還在想什么呢?——想象,補白說一說。
(師:是啊!,十五歲的王維,年紀輕輕就離開父母,到異地求學。清明時節雨紛紛,他會想著家里祭祖掃墓的事兒;中秋節圓月高照,他會念著與家人團團圓圓吃月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兩年了,七百三十天,他舉目無親,沒一個親人相伴。現在,重陽節又到了,人們歡歡喜喜頭插茱萸,去登高望遠,而他呢,只能——讀! 全詩 )
師:同學們,當后人讀到詩中“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念起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家鄉。后來,這句詩就成了許多身處他鄉的“游子”表達感受的千古佳句。
(4)小結:第二段幫助我們理解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體會到了詩人思念親人的情感,全段用熱鬧的場景襯托了詩人的孤獨。 詩人寫詩時的背景材料對我們理解古詩是多么重要啊。——學習這樣的課文,就要特別注意哪些語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中的詩,理解詩中的字詞。
(5)認一認游戲。鞏固認讀本課的一類字。
書寫。引導先觀察字的形狀特點, 指導書寫“重、幼、采、佳” ,描紅一類字。
下節課,我們再繼續深入理解后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古詩中,有許多傳誦千古的名句。你們知道的有哪些?
老師這里也有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還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呢!誰來讀一下?(逢)
這句話出自哪首詩?這首詩又是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課文,讀完了要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扶老攜幼頭插茱萸(圖)
(1)攜帶
(2)拉著插的筆順、書空
交流讀書所得,相機板書:重陽節(九月九日)
王維思念兄弟思緒萬千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誰來讀一下詩題。學習古詩,先要解詩題。誰能來給大家說一說?山東,華山東面。想不想讀讀這首詩?指名兩同學讀(4遍)。
剛才,我們解了詩題,讀了詩句,接下來我們就要明詩意、悟詩情了。你們有什么好方法?
(1)聯系上下文;
(2)抓住關鍵字。這首詩是包含在課文中的,學習這樣的詩還有什么方法呢?(讀讀課文)
看老師的朗讀要求:
(1)朗讀課文,把古詩和課文對照起來,理解詩意。
(2)4人一小組,各選一行詩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再把整首詩連起來說說是什么意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
說說這行詩的意思。你是通過朗讀哪一小節知道的?讀給大家聽。通過你的朗讀,我知道王維在長安非常孤單。(15歲兩年)兩組同學讀課文,兩組同學讀詩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一句名句呀,誰來說說它的意思?理解倍、思、親為什么王維到了美好的節日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誰能把課文的有關內容讀一讀?她在朗讀的時候,感情有沒有變化?她抓住哪個詞來讀的?(興高采烈)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什么時候也興高采烈。一起用興高采烈的語氣來讀讀1、2兩句話。剛才說到她的感情有變化,有什么變化?齊讀。男生讀熱鬧場面,女生讀寂寞心情。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后兩行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遙知,課文中哪兩個詞可以看出王維和兄弟們相隔遙遠。
讀第三小節,感情有沒有變化?誰能把它的變化讀出來?
齊讀課文,一人讀詩句。
王維此時想得很多很多,課文中有兩塊地方可以看出來,你能找到嗎?板書“思緒萬千”。理解意思。
誰能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給大家聽?
詩意我們理解了,你能把這首詩讀好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背誦。
小結課文,指導讀全文,一人讀古詩。
作業:
1、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重陽節指農歷_________,這一天,人們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寂寞,思念親人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想象了今年重陽節親人登高遠眺的情景。
2、將節日與傳統食品聯系起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了解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過程與方法:喚起學生的角色體驗,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作者的思鄉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詩人身居異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利用資源庫展開課內與課外的多方延伸,讓學生深刻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從而熏陶學生的情懷,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
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室,學校資源庫,有關古詩網站,課件等。
1、通過網絡了解李白的《靜夜思》。
2、從學校的資源庫中初步認識了解王維及探尋他的家鄉。
3、從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了一些節日習俗。
4、老師引導查找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并了解了這些風俗的來歷。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課題,激情引趣
1、(出示望月圖,音樂)
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個人心是最親的人。每見月圓,遠在異鄉的人們總會對故鄉對親人思念不已。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愁。“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誰的鄉愁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簡介王維。(結合課前的資源了解)
3、指名讀課題,相機引導正確認讀“逢、佳、倍”,再齊讀課題,接著鼓勵學生對課題質疑。(課題中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佳節”是指什么節?文中誰思親?為什么思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有那么多問題不明白,下面就請大家認認真真讀讀課文,看能否從文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2、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帶著自己心中的疑問進入初讀。
3、反饋自學情況:教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齊讀字詞,相機強調易讀錯的字音。
重陽、登高、思念、兄弟、回憶、情景、
獨在異鄉、扶老攜幼、興高采烈、
4、疏通課文:逐節指名讀課文,針對易讀錯的字,相機板書正音。
5、整體感知課文:小組交流自己讀完課文后解決了哪些問題,并填空
(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篇課文寫了______在_______節,思念___________的事。
三、再讀課文,解詞識記
1、輕聲讀課文,看看自己還有哪些讀不懂的詞語同桌交流。
(圖示解詞)相機引導理解扶老攜幼茱萸
2、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生字,認真觀察,同桌交流識記生字的辦法。
(2)學生提出難寫的字及易寫錯的字教師進行范寫指導。
第二課時
一、古詩導入,質疑問難
1、點擊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由課題引出古詩,檢查學生是否能把古詩讀準確、讀通順。
3、質疑古詩
默讀古詩,思考自己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的?
4、初步理解古詩
(1)帶著問題讀課文,看自己能解決多少問題。
(2)同桌再次講座交流自己的收獲。
二、詩文對照,理解感悟
過渡:小朋友讀得可真認真,現在教師就來檢查大家解決了多少問題: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點擊:第一句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并指讀。
2、找出相應小節。讀一讀第一節,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
3、指名回答問題,相機板書
4、.師:王維獨在異鄉做異客是一天嗎?十天?一個月?還是多長時間?(整整兩年700多個日日夜夜啊)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有什么感覺呢?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十幾歲還是個孩子呀,他會在哪些時候最想家?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著了,想家;在外吃的飯菜不可口,想家……。
5、師:同學們,課前讓你們了很多節日,你們知道哪些節日?有哪些習俗?(生:……)一年有那么多節日你們喜歡嗎,為什么?(生……)是啊,節日里能跟家人團聚,能吃到好東西,很熱鬧,這樣的節日就是(佳節)。
6、d.王維過節了能跟家人團聚嗎?(生:——)能吃到可口的飯菜嗎?(生:——)能跟朋友一起快樂地玩嗎?(生:——)那么他過節了會像你們一樣也高興嗎?他又是什么感覺?(難過、悲傷、傷心……怕過節)
7、口頭練習:雖然王維害怕過節但是每個節日還是會如期而至的。春節之時,外面鞭炮聲聲,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春節)倍思親;端午節了,到處粽子飄香,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端午)倍思親;中秋來臨,對著空中的圓月,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中秋)倍思親;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鄉的詩人,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除夕)倍思親;
8、一起讀出王維此時此刻的感受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引讀:王維獨自在長安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相機點擊課件前三句(配樂《喜洋洋》),讀一讀這幾句話,說一說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從哪些詞語看出的?你是怎樣理解“扶老攜幼”的;“興高采烈”可以換成了什么詞,試著用“興高采烈”說一句話。
2、師:當別人相約著出游,可他卻只能一個人獨自遙望著家鄉;當別人朋友相聚高興暢快地痛飲時,他只能一個人拿著酒杯獨自喝悶酒;別人節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邊下棋一邊喝茶談心事,王維卻只能獨自一個人默默地對著紙筆說話。想想王維此時此刻的心情。生反復讀詩句體會王維的情感。(點擊出示第二句詩并齊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點擊最后兩句詩,齊讀這兩句詩并說說這兩句詩表現的是哪一節的故事?
2、王維在重陽節是如何思念親人的,輕聲自讀第三節,相機理解“天各一方”
3、王維此時的心情真是復雜極了,他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可以用哪個詞概括?指導理解“思緒萬千”
3、師:是啊!此時此刻王維心中真是復雜極了,于是王維懷著綿綿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揮毫寫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在濃濃的《思鄉》曲中學生比賽朗誦古詩。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教師出示王維的《雜詩》引導學生深情吟誦
2、回憶以前學過哪些思鄉詩,在音樂聲中深情朗誦。
3、搜集1-2首思鄉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準備參加古詩朗誦會。
4、師總結:風箏飛得再高總有一根線在牽引,雄鷹飛得再高總能在大地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這就是對親人對故鄉的眷戀、思念!最后讓我們一起登上“華山”和王維一起深情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四.課后作業:
1、繼續上網學習對這節課中自己還不夠清楚的地方;
2、自覺在網絡中搜尋了解另外一些思鄉的詩文,感受身居異鄉人的濃濃思鄉思親之情。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中對詩句的理解并不很難,關鍵是要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這首詩中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是重點。孩子們知道了什么是“佳節”,通過平時的生活積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節。因為從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節日習俗。所以在教學這一重點時我將“佳節”具體化了,將常人的節日與異鄉王維的節日情景作了個對比。“春節之時,外面鞭炮聲聲,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春節)倍思親;端午節了,到處粽子飄香,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獨在異鄉為異客……這樣孩子們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并能真正感受“佳節思親”的痛苦。王維佳節里倍思親,怎樣倍思親呢?他“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他與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獨到描寫之處,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老師引導孩子們查找了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和人們過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還了解了這些風俗的來歷。讓孩子們明白古時人們在重陽節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寓意長壽;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等。這樣就對詩人遙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過“配樂啟發,閉目想象,穿過時空隧道一起走進王維的世界,去看看當時的長安人是怎么過節的。”然后借助別人歡度節日與王維害怕過節的對比圖展示,將“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這樣詩歌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案背景:語文是一個多源性的學科,其知識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層次的。其學科的廣源性和多源性,也決定了語文學習應該注重調動多方資源。因此,作為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而古詩教學,因作者寫作年代與現代相隔久遠,當時的狀況也跟現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讓現在的孩子理解古詩更是較難。所以通過了解多方信息技術,就可以彌補時空的差距,也可以縮短認知的距離。
教材簡析:這篇課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它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為題,使一股濃濃的親情溢于紙面。文章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簡要介紹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寫作的背景和緣由。第二部分則是王維真情流露而寫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篇課文,為古詩的學習提供了范例。課文第一部分故事的學習,是第二部分詩句學習的鋪墊,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詩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感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教室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背《送元二使安西》
2.. 這是誰的詩?你了解王維嗎?
(生介紹預習搜集的資料)
3.. 總結:王維十五歲便離開了在華山以東的家鄉,來到華山以西的長安。繁華的長安讓王維的才華有了展現的舞臺。但在他內心深處仍藏著對家鄉、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在重陽節這天,更是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
二、學習生字詞
1.. 過渡:讓我們了解一下詩人為什么發出這樣的感慨。
2.. 自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
(2). 讀通句子,難讀的多讀幾遍
(3). 盡量做到有感情
3.. 檢查自讀效果
(1). 檢查字音
(2). 你 能當小老師,介紹一下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嗎?
①利用“鍵書”
②換偏旁,形近字辨析
③編兒歌
(3). 相信解決了這些攔路虎后,課文會讀得更流利。指名讀課文
三、進入課文
1.. 課文讀通了,你能在讀時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嗎?
2.. 指名讀
評讀
(第一小節:兩年:那么漫長,飽含著濃濃的思鄉之情。
第二小節:男生讀大街上熱鬧的情景;女生讀王維思念家鄉親人的句子
第三小節:拓展 王維還會想些什么?)
3.齊讀全文
四、講故事
1.. 許多人還不知道這首詩的由來,你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其他人聽嗎?
2.. 講故事要有個動人的開頭。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你打算怎樣講這個故事呢?
3.. 請同學上來講故事,點評。
第二課時(上機課)
說明:第二課時是上機課,學生通過電腦完成練習。這些題目都是在瑞博教學平臺上展示的,學生可以在題目下通過回復的方式完成。網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王維想回到家鄉,見到日思夜想的親人,要經過重重關卡。你能幫他一起過關,盡早讓他和家人團聚嗎?
二、過關篇
(一)考驗你
把“佳、重、幼、采、念”五個字打在屏幕上
(二)第一關
加偏旁成新字,并組詞
每 __ ( ) __ ( )
圭 __ ( ) __ ( )
隹 __ ( ) __ ( )
(三)第二關
選詞填空:
1、倍 部 陪
(1)這篇文章的內容我全( )會背了。
(2)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加( )思念自己的親人。
(3)昨天爸爸( )我一道去看了兒童畫展。
2、帶 代 戴 待
(1)爸爸興致勃勃地( )著我去登山。
(2)六一兒童節那天,小明( )上了鮮艷的紅領巾。
(3)莊遠( )表我們班參加比賽。
(4)媽媽熱情地招( )客人。
(四)第三關
按課文內容填空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詩人王維不由思緒萬千,寫下了( )這首詩。詩句( )表達了王維遠離家鄉的寂寞,思念親人的心情。詩句( )想象了今年重陽節親人登高遠眺的情景。
(五)第四關
閱讀短文,說說你了解了什么?(借助“漢文華”輸入系統的查字功能閱讀)
重陽的由來
.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已地過日子。誰知汝河里來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布瘟疫,危害人間。為了替鄉民除害,桓景打聽到中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決定前去拜師學藝。
. 他翻越了千山萬水,還是找不到仙人的足跡。有一天,他忽然看見面前站著的一只雪白的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跟著白鴿,終于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門口,恭恭敬敬地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忽然開了,一個白發老人笑瞇瞇地對他說:“你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進院吧。”
. 費長房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練習降妖的法術。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只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 桓景回到家鄉,就把費長房的話向大伙兒說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后,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 不一會兒,汝河里狂風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來。抬頭看見人群都在山上歡聚,它便行至山下,卻被酒氣及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桓景抽出寶劍。桓景和瘟魔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斗不過,轉身就跑。桓景“嗖”的一聲射出了寶劍,寶劍閃著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人們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民俗,一代代地傳到現在。
思考:1、為什么重陽節這天要插茱萸喝菊花酒?
. 2、你覺得桓景是一個怎樣的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讀一讀,整體感知;議一議,了解內容;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用韻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
3. 初步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讀寫結合。
教法學法
教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和情感,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比較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會寫生字,理解“佳節、倍思親、憶、獨”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驗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展示目標
1. 認識“佳節”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喜歡過什么樣的節日?為什么呢?我們常把美好的節日稱為佳節。(板書:佳節,并學習講解)我們經常見到“歡度佳節”的標語,你知道一般指哪些節日嗎?
2. 每當佳節來臨,你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3. 但是,有位詩人在佳節來臨時,卻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讀題。把“思”字用紅筆寫。問:老師為什么這個“思”字寫成紅色的。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對,心田。從心田里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里的聲音來讀課題
4.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理解課題。
理解了課題,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
(課文中的佳節是什么節日?誰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么倍思親?)
5. 這些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呢?
二、讀詩學文,分步達標
一讀課文,認識作者和文包詩的特點
1. 我們就帶著剛才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找到哪些答案?
2.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發現?
相機講解:
(1)這個節日指的是什么節?(重陽節)學習多音字:重,并學寫,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登高望遠,飲菊花酒,身插茱萸?)
(2)介紹作者
要讀懂一首詩,就要先了解作者,那你知道詩人王維嗎?你以前背過他的什么詩呢?(鹿柴、送元二使安西)是啊,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人們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再次認識文包詩
讀了課文,你發現這一篇課文的結構跟以前學過的什么課文有點類似呢?(《詠華山》《母親的恩情》)像課文這樣,先寫故事再引出和這個故事有關的詩句,叫文包詩。
二讀課文,通文解字
1. 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聽清老師的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2)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在旁邊打上小問號。
(3)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出示詞語:你標出的詞語在這里面出現了嗎?
佳節 一年一度 重陽節
情景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家家戶戶
兄弟 頭插茱萸 手挽著手 登高望眺
異鄉 天各一方 思緒萬千
3. 指名讀,正音,興:高興,讀第四聲
質疑:有哪些詞語是你不理解的?
4. 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里,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自己讀一讀。
在小組里選擇你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哪個小組愿意讀給大家聽。
三讀課文,體會思鄉之情
1. 談話:課文里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詩人王維寫詩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思
念家鄉)
2. 讓我們第三次讀課文,請你找出能夠表達詩人思念家鄉的語句,用線畫出來,再讀流利,讓人感受到詩人濃濃的情感。
3. 指名交流,重在生生交流。
4. 全班齊讀古詩
四、指導寫字
1. 這節課同學們讀書讀的挺不錯,那么字寫的怎么樣呢?下面,我們就要學習寫字了。
2. 寫字指導
哪些生字要注意什么?師范寫,學生把書上的字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運用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明白古詩的意思,體悟古詩的情感
3. 初步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課堂小練筆。
教學重、難點:1. 學會用韻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
2. 初步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齊讀課題)課題中“佳節”在文中指的是哪個節日?重陽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引出古詩。
二、詩文對照,學習古詩
1. 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那么,這首詩給我們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呢?這節課,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了解詩中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3自然段,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與哪一行詩相對應?
生自讀課文。
2.(課件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誰來讀?哪個自然段寫了第一行詩的內容?(指名讀) 王維的家鄉在哪里?京城是哪里?(指名說)
長安和蒲州之間隔著高高的華山,蒲州在華山的——東面,長安在華山的——西面。長安對于王維來說,不是家鄉,而是(異鄉)。
生活在異鄉的人就是(異客)
如果此時,你就是獨自一人在異鄉長安生活的王維,你的心情如何?
3. (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哪個自然段寫了這行詩的內容?
自由朗讀,邊讀邊想:哪些詞語描寫了重陽節時,大街上人們過節的情景,把它圈出來。 指導學生交流。
好一派全家團圓的景象啊!(板書:全家團圓 興高采烈)我們的心也不覺高興起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帶著笑容接著讀下兩句——
讀到這里,我有個問題想不通,課文寫王維思念家鄉,為什么還要寫別人高興地游玩呢? 這是一種絕妙的寫作方法——對比(板書:對比),這里把什么跟什么對比?這就是“反襯”的寫作方法。(板書:反襯)
4. (課件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哪個自然段寫的內容?這段內容是王維看到的還是想到的?
王維在華山的這一邊,兄弟們在華山的另一邊,隔山隔水,不能相會,這就是——天各一方。 省略號里包含了很多沒有文字的語言,它可能省略了哪些內容呢?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的兄弟們會想些什么呢?請你也試著用對比的手法來寫一寫。(課件出示: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他們想,以前 。如今 ?)
誰來跟大家交流你寫的內容?
曾經的歡樂和如今的思念,像一幅幅畫一樣,在王維和兄弟們的腦海中一一浮現。再次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這兩種畫面。
此情此景,王維心中的思念之情噴涌而出,他思緒——,他觸景——(板書:觸景生情),提起筆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齊讀全詩。
三、反復誦詩,悟詩中情
一首詩,不僅是一個故事,一首詩,它更是一片深情。那么,王維的這首詩飽含了一片什么深情?
是啊,這種思念之情,在節日到來之際會變得越發濃烈,尤其身在異鄉的人們,情不自禁地吟道:獨在——(齊讀全詩)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向往佳節團圓,像重陽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你還知道哪些?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
無數詩人們把深深的思念之情,都寫進了詩中。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思念在月亮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重陽佳節,登高賞菊,我的思念在菊花里: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甚至在清明節,人們想到逝去的親人們,不覺悲從中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對于王維來說,千言萬語都匯成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處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并且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從而達到領悟課文內容的目的.
2在讀書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感情調動,導入課題
師:古時候的王維在九月九重陽節時看到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他十分想念家人,在思緒萬千之時,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每逢佳節倍思親!(讀課題)熟悉嗎 哪兒見過 (課件出示古詩)
二,讀古詩
1.想讀嗎 那就大聲的讀吧!(齊讀古詩)
2.指名讀
3.師:小朋友們讀的真不錯,小朋友們讀了那么多遍,你讀明白了什么
4.師生交流(思鄉之情)
5.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又為何有如此的感慨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維的心靈.
三,讀文悟情
學習課文第一段
1.出示文章第一段(齊讀)袁老師說過:語言文字是有溫度的,有些讀起來暖暖的,有些讀起來涼涼的.
2.出示第二句話,生讀.問:讀了之后感覺怎么樣 (涼涼的,挺傷感的)
3.十五歲離開家鄉,已經兩年了.這一段與詩中哪一句意思一樣 (第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
學習課文第二段
齊讀課文第二段,問:你體會到了什么樣的心情 (高興)問: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課件出示)一年一度,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師問: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有)你當時的心情怎么樣啊 (心里很高興)文中用哪四,個詞語來說當時人們的心情 (興高采烈)
你還能找出一些關于節日中熱鬧的詞語嗎
(課件出示)車水馬龍 人山人海 歡聲笑語 觀者如堵
但節日的歡樂并不屬于王維,他更加增添了對家鄉親人.他還會在哪些節日思念家鄉呢 (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春節等等)他是否單單在節日時思念親人 不是的,王維是時時刻刻,日日夜夜的思念.句中哪個詞語說明了他這種時時刻刻,日日夜夜的思念 (更加)帶著這種心情一起讀(齊讀),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詩句中的哪個字就是更加的意思 (倍)讀出倍的感情(指名讀,齊讀) 人有不同的感情,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對家人的思念.
學習課文第三段
1.王維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那此時此刻王維在想什么 (自讀課文第三小節)
2.從這一段中,你感到了什么
3.是啊重陽節,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多么開心啊!兄弟們是怎樣去城外登高 (手挽手)從這個動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兄弟情深)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這份喜悅!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之情,你能體會到嗎 想讀這句話嗎 (指名讀)
(引讀)如今我們卻…….,此時此刻………
你如果是王維,你會想什么
思念像一條長線,一頭牽著王維一頭牽著親人.你如果是王維的兄弟,請你拿起筆,寫出對王維的思念.
生交流:王維啊,我們都想念你,你快回來吧!
好的,我一定會學成歸來的.(課件顯示)
三,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師小結: 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重陽佳節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之情愈發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 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同學們,思念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國歷代有很多詩人借詩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中選取了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給大家欣賞,請同學們讀一讀,其中也包含著濃濃的思鄉之情.出示<>
四.情感升華,再次誦讀.
1.在這濃濃的思鄉情樂曲中,我們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的吟誦這首詩<>
2.誦讀古詩
板書設計:
每逢佳節倍思親
思念
王維 親人
異?安) 家鄉(山東)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會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及王維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佳”字的字形、字義。齊讀。
2、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么?
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
3、但是,唐代有位詩人王維,卻在重陽佳節的時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隨機講解“倍”字的字形字義。“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就是:每當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加倍的思念親人。
4、對于王維,你們了解嗎?(補充:他的“山水田園”詩尤其出色。九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神童”,15歲便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到長安求學。)
5、明確學習主要內容:
今天我們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主要任務
是:學會生字,理解生詞,把課文讀通順。
二、民主導學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書129頁,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多讀幾次,認清字形。
2)、再次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桌或查字典。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4)、三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
A、出示詞語:
每逢插佳節兄弟
茱萸倍思親手挽手
思念重陽節獨在異鄉
登高遠眺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憶山東兄弟
開火車讀:每人讀一個、一行、齊讀(適時正音)
B、藍字要求正確認讀,紅色的字是要求記住字形的。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經記住了那些生字?告訴你的同桌(同桌互相交流)
C、提問: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請你告訴大家。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記憶生字,提出個別生字的強調之處。
重筆順:最后三筆的順序是,豎、橫、橫。
讀音:zhong
chong
選義:(1)重復
(2)再
(3)量詞
“重陽節”的重選(1)(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九為陽數,故稱重陽,也叫重九。古時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驅邪避災的習俗。
采會意字
幼與“幻”對比記憶等
書空,描紅
D、出示生字:指名認讀,還可組詞
逢插佳念兄
茱萸獨倍重
挽眺扶攜幼采憶
E、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里,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誰愿意來試試,其他同學的任務也很艱巨,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評委。
讀前提問,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讀,相機指導、評價)
F、再次認真齊讀課文,注意把剛才讀錯的地方讀準確。(及時評價表揚)
G、快速瀏覽課文,把你剛才認為不理解的詞語問問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實在
解決不了的,一會大家共同解決。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三種方法理解詞語。如:
扶老攜幼:扶著老人,帶著孩子。(將字面意思連起來,就是詞語的意思)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據說可祛邪避災。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了。到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手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向別人請教或查字典、資料)
天各一方:兩地相隔,非常遙遠,不能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
4、請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
古詩前兩句的具體描繪,那些自然段是后兩句的具體描繪。借助短文,理解詩句,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三、檢測導結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我們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讀通課文,誰來說說你學到了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2、聽寫詞語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走進文本,理解詩情,文詩結合,體會詩人濃濃的思親之情。
2、在感情朗讀中,進入詩文意境,引發學生的思親之情。
教學重點:走進文本,理解詩情,文詩結合,體會詩人濃濃的思親之情。
教學難點:在感情朗讀中,進入詩文意境,引發學生的思親之情。
一、感受熱鬧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師范讀
2、學生交流看見了什么?
①人們登高去了:理解詞語扶老攜幼、興高采烈
②大街上便熱鬧起來:圖片展示大街上的熱鬧,補充介紹重陽節的習俗
3、男生和女生比賽讀
二、感受思親,引出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
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王維。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補充資料介紹王維
2、請一個學生讀這段話,猜王維的心情
3、為什么認為他的心情是這樣的?
①展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王維離家遠
②理解王維離家久
4、齊讀這段話
三、感受“倍”思親,引出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1、創設情境,引出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2、為什么每逢佳節會倍思親?
四、感受“思緒萬千”,引出三、四句詩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①重陽節里,孤獨的王維會想什么?
②兄弟們可能會說些什么?
③引出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拓展:他除了想兄弟們,還會想父母。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父親總要 。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母親總要 。
⑤理解思緒萬千。
⑥老師和同學們合作讀這段話。
五、激發學生體驗,掀起情感高潮
1、聯系學生實際,讓他們從生活中體驗思親
2、引出全詩
3、師范讀,學生個別讀,齊讀
六、理解“每逢”
1、王維重陽節倍思親,其他佳節,他會倍思親嗎?
2、師引讀,理解“每逢”
端午到了,王維看別人和兄弟姐妹開心地賽龍舟、吃粽子,他情不自禁地吟誦: ;中秋之夜,王維看到人們合家團圓,坐在一起賞明月,吃月餅,他忍不住吟到: ;春節來臨,王維看到家家戶戶興高采烈地放鞭炮,吃年糕,他思緒萬千,提筆寫道:
七、總結收尾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不僅表達了王維的思親之情,也表達了天下所有人的思親之情,所以,它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一直流傳至今。以后,當我們過節思念親人的時候,也可以深情地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文本框: 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熱鬧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孤獨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情調動,導入課題:
1、板書“佳節”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每逢佳節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正音。
4、還想怎么讀?(按學生設想讀)
5、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明白了什么嗎?
6、生交流。(茱萸介紹)
7、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文,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談得出)是啊!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啊!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1、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啊!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佳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1、從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課件出示句子還有同學想讀這段話嗎?
3、(讀得不好)讀這段時你想到了什么?
(讀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么開心啊!看你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這份喜悅!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達什么呢?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以前王維和兄弟們是怎樣過重陽節的呢?
2、(用自己的話說)你說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讀讀嗎?
(用書上句子)回到上段
三、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重陽佳節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之情愈發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四、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入日思歸》、《泊船瓜洲》。
3、指名讀。
五、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板書:
佳節
倍思親
華山
(西)長安
家鄉(東)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之一,希望對你有幫助!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11
一、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⒊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準備:
詞卡、小黑板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揭示課題、解題。
⒈板書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⒉解釋題意。
⑴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親人
⑵介紹王維。
王維,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詩人,畫家。
三、初讀課文。
⒈自學生字詞。
⑴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輕聲讀課文。讀通順語句,畫出不認識的不理解的詞語。
⑵會寫會讀生字。
⑶,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兄弟
異鄉
思念
無限
深情
情景
佳節
登高
興高采烈
⒉檢查自學情況。
⒊各人試讀課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五、布置作業:
⒈朗讀課文。
⒉讀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二、學習課文。
⒈指名讀課文。
⒉分自然段讀。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⑵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說了什么?
⑶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講的是唐朝詩人15歲離家,到京城已有兩年。
⑷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請讀
第2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2自然段。
⑵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第一到第三句說了什么?
理解扶老攜幼的意思。
⑶從那兒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
⑷在這家家戶戶興高采烈歡度佳節時,詩人王維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說的?
⑸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點明了題意。
⑹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思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請讀:
第3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3自然段。
⑵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第一和第二句說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說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這三句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⑷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事王維思念兄弟的具體內容。
⑸齊讀第3自然段。
過渡:王維是這樣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思想感情?請讀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一自然段第一句說了什么?
理解思緒萬千
這一句和上面的哪個自然段有密切的聯系?
⑶下面的兩句話說了什么?
⑷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⑸看圖,佳深理解全詩的意思。
畫面人物是誰?
⑹理解詩句的意思。
⑺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⑻齊讀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業:
⒈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⒉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寫了唐代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二、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首詩的意思。
三、朗讀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⒈這篇課文里你覺得哪個自然段最能表達詩人王維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話讀時應帶平緩語氣,第二句讀時帶歡樂的語氣,下面三句要帶深沉的語氣,讀到兩個省略號時,停頓要長,表達深思而不平靜的心態。
⒊指名朗讀。
四、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⒈放錄音欣賞。
⒉揭示板書,引導背誦。
⒊各人背誦。
⒋小組背誦。
⒌指名背誦,師生評議。
⒍同座二人互背。
五、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2、用興高采烈造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
1、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過一首有名的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文用人們最熟悉的一句作為課題。
2、生讀課題。師:課文是緊緊圍繞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過渡:詩人為什么會思念親人?又是怎樣思念親人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讀中解疑
(一)講讀第一、二自然段
1、師:詩人為什么會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從中找出四個原因。
2、學生討論交流:(投影逐條出示)
(1)15歲那年,他就離開了家鄉,來到京城長安。
(2)時光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4、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離家已有兩年了,恰逢重陽節到了,家家戶戶歡度節日,可王維獨自一人,感到孤單、寂寞,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請同學們齊讀第一、二自然段,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二)讀第三、四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請聽錄音朗讀。
1、討論交流。
2、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
3、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兩句句子)
4、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各小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句來說說。
5、師:詩人王維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句話來表達呢?請讀第四自然段。
6、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指導感情朗讀。
7、師:于是他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教師范讀引出全詩。
8、配上插圖,指導看圖,朗讀古詩。
9、結合前面的課文內容請同學說說全詩的意思。先同桌練說,再交流。
10、感情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讀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可以站起來讀。
三、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課后搜集王維的其他古詩,準備下節課參加古詩朗誦大賽。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興高采烈、思緒萬千等核心詞語的含義;
3.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敢于提問,自主讀書,合作討論,直至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人,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讀了課文你就會知道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讀課題:
師: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對,心田。從心田里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里的聲音來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課題,小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師:這些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
師:那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自主讀書,討論交流。
師:小朋友們讀得很認真,現在誰能告訴我們,是誰每逢佳節倍思親?
板書:王維
師:王維是誰?誰來告訴我們?
板書:長安
師:讀得真好,但老師還想見一見王維,誰來扮演王維作一個自我介紹?
師:佳節指什么節日?什么時間?又有哪些風俗呢?
板書:九月九日
師:書上有一個詞語準確地寫出了重陽節的長安人們的心情,老師相信你只要仔細的讀書,一定能找到?
板書:興高采烈
師:請你接著老師的話說下去,用上興高采烈。
師:六一兒童節到了
師:誰還能用興高采烈說一句話?
師:誰能用你的聲音讓我們感覺到長安人們的興高采烈?
師:王維興高采烈嗎?那他怎么樣?他想到了哪些人?還想到了哪些事?
板書:山東兄弟
師:這就叫思緒萬千。
板書:思緒萬千
師:你有過思念的感覺嗎?你會用什么方法表達你的思念?
師:今天是傳統佳節重陽節,現在我--王維的兄弟,已經頭插茱萸,登上高處。此時此刻,不知遠在他鄉的王維怎么樣。哎,不如打個電話給他。誰愿意做我的兄弟王維?
師:可是當時還沒有如此先進的通訊設備,就連寫一封信,也要很長時間才有可能寄到家鄉。作為詩人的王維表達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寫詩。
三.感悟詩歌
1.朗誦:
師:下面我們掌聲有請唐朝大詩人王維為我們朗誦他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生讀詩
師:詩寫得棒,讀得也棒!連我都想讀了。誰敢和我比一比?
師:我讀詩的水平可不簡單,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讀幾遍。
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配樂
3.小比賽
4.誰能背誦這首詩?
四.小結課文
師:現在誰明白了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五.默寫古詩
師:誰來幫幫老師,把黑板上的這首詩寫完整。其余的同學請在底下默寫。
(提醒書寫和握筆姿勢)
評價:
師:連粉筆字都寫得這么好看,你的鋼筆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這個詞書本不要求會寫,你都能寫出來,真不簡單。
六.延伸
師:你回家還想做什么?
師:課后小朋友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
板書:
興高采烈
長安
九月九日
山東
思緒萬千
(王維)
每逢佳節倍思親
(兄弟)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加倍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
教學重點:
1、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加倍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2、讓學生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詩激情。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知道:這里的“佳節”就是哪一個傳統節日。在這樣美好的節日里加倍地思念親人,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再讀課題)。
3.這一課題是一句千古絕唱,出自唐朝大詩人王維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古詩)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4.在合家歡聚的重陽節,詩人為何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首詩的背后,去感悟詩人的內心情感。
二、體會快樂的重陽節
1.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找一找,那時候人們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交流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去登高游玩。
2.自由讀一讀這幾句話,用心感受一下。
3. 同學們,文字是有溫度的。有些句子,讀起來讓人心里暖暖的,感覺很高興,而有些句子卻讓人心里涼涼的,感覺很傷心。誰來讀一讀這幾句話,體會一下,是什么樣的溫度?給你什么感覺?(暖暖的,心里很高興)
還有誰也感覺到暖暖的,很高興?
你從哪些詞感覺到了溫暖、高興?(熱鬧,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
讓我們關注“扶老攜幼”這個詞,想象一下,它描繪的是什么樣的畫面?
4.讀著這些詞語,回想自己過節的情景,譬如春節這天,人們會怎樣過節?
5.重陽節就是這樣熱鬧。讓我們一起去親眼看看。
這樣的情景,又讓你想到哪些詞?
6.指導朗讀。現在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想象著人們過節時快樂的畫面,讀好這幾句話嗎?
△聽了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大街小巷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你的朗讀讓老師仿佛聽到人們登高游玩時的歡聲笑語。
三、感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人們歡度重陽的情景讀來讓人心里暖暖的,那文中哪些句子讀來讓人心里涼涼的?(出示:15歲那年……已經兩年了。)
這些句子中哪些詞讓人感到心里涼涼的?(強調15歲,就,已經兩年)
2.同學們,你們天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嗎?要是今天爸爸媽媽外出了沒回來,或者你今天在親戚那里沒回家,你想爸爸媽媽了會怎么做?(學生交流)
說到這兒啊,老師相信每個同學都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王維為什么不能回去呢?
3.板畫介紹:王維自幼聰明,同時要強,15那年就只身來到當時的京都長安求學。而王維的家在蒲州,中間隔著高高的華山,還有千里之遙。當時王維所處的唐朝,交通極為不便沒有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所以想回回不了。也沒有電話等通訊工具,只能通過寫信來和家人溝通,而一封信往往需要十天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收到。所以你覺得王維孤身在外會怎樣?
4.這兩年,7百多個日日夜夜,王維經歷了多少事,有多少話要和親人敘述啊!(課件出示)
生病時,王維多么想要( )。
悲傷時,王維多么渴望( )。
高興時,王維多么希望( )。
5.讓我們再來看看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在書房里,讓你想到了哪些詞?
老師也想到幾個詞,誰來讀一讀。(出示:孤孤單單,冷冷清清,形單影只,舉目無親)
6.指導朗讀。你就是漂泊他鄉的詩人,請把你此時的心情讀給大家聽聽。
△這是孤獨的兩年。 △這是充滿思念的兩年。
7.對比讀。(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15歲那年……)
8.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我們已經讀出了暖暖的,涼涼的兩種不同的溫度,讀出了熱鬧開心,孤獨寂寞兩種不同的心境。
9.此情此景更加觸動了王維的內心深處。出示(王維看著家家……)齊讀
王維僅僅是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家鄉的親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更加)
10.是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身處異地他鄉兩年的時間,7百多個日日夜夜,有多少的感慨與思念,如今又恰逢重陽這樣合家團聚,登高遠眺的美好節日,王維內心對親人的思念就更加強烈,這就是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示詩句指導朗讀。
四、感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重陽節的快樂不屬于王維,他孤身一人不由感慨起來。他想到了什么?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找出兩個提示時間的詞。
[以前] 王維在家時怎樣過重陽節的?
除了頭插茱萸,登高遠眺還會做什么?
從這里你讀出了什么?誰來讀讀這份高興。
除了高興你還能讀出什么?(思念)
曾經的歡聚多么美好,可如今,王維在山的這頭,家鄉親人在山的另一頭,兩地相隔千里,還有高高的華山,這真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如今] 今年呢?王維不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2.同學們文字能讀出感情,標點符號同樣也能讀出感情,這兒的省略號隱藏著王維多少的話語,多少的思念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兄弟們卻在山的那頭,自己在山的這頭,家卻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頭,而心啊,卻早已飛到了山的那一邊。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替詩人寫下來吧。
(出示:家鄉的兄弟們,……)
交流
3.帶著這樣的體會誰來讀好第三自然段?配樂
4,這就是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指導讀。
五、吟誦升華
1指導誦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與親人天各一方,重陽節不能相會,思想之情愈漸濃郁,他不禁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了四句詩:出示
讓我們帶著感受來讀一讀。現在老師不給你配樂,你的情感就是最好的音樂。相信你一定能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2積累。
同學們,這種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已經融進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成為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之一,從古至今,恒古不變。
(屏幕出示《靜夜思》、《泊船瓜洲》),你能來讀一讀嗎?
李白的思鄉之情就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安石的思鄉之情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屬于王維的思鄉之情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3.遷移。
今年的重陽節,王維看到別人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時候,他會這樣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節呢?王維看到別人全家團聚,其樂融融的時候,他也會這樣吟誦
元宵節?王維看到別人賞花燈,吃湯圓的時候,他仍會這樣吟誦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又何止王維一人呢?
六、布置作業(出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就曾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思鄉名作,課后,請同學們用心收集摘錄,準備參加“賽詩會”。
3、王維是詩人,也是畫家,擅長寫山水田園詩。課后收集他的詩,讀讀背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意思,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說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4、讓學生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
教學思路:
整體思路:從題目入手引出詩句,由讀猜詩句的意思產生疑問,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通過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和文本的解釋進行對照,進一步加深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和積累,讓詩文在自然結合中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貫穿主線“思親”:了解為何而“思親”——體會為何而“倍思親”——品悟“思親”之情——感受“思親”之心。
教學過程:
板塊一:導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
2、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齊讀。
3、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么?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
4、但是,唐代有位詩人在某一個佳節來臨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
5、個別讀題目。
6、這句詩你在哪兒見過嗎?
板塊二:初解古詩,激發學生走入文本欲望
1、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一讀詩:
(1)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吧!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順。
(2)指名讀
(3)齊讀
3、二讀詩:
(1)請你再次自己讀讀這首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你讀不懂的又是什么?
(2)指名交流。
(3)解決:“佳節”是——重陽節(九月九日)。“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認為重陽節戴著它可以祛邪避災。它代表了人們一種美好的心愿。(不懂處:你很會讀書,很愛思考。大家都很會讀書,那讓我們一起帶上這些問題走進課文,看看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在故事中你一定會對這首詩有更深的了解。)
4、過渡:在全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什么會如此感嘆,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會對詩有更多新的感受。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讀讀這首詩背后的故事吧。
板塊三:詩文對照,引領學生走入文本世界
學生自由讀文。
1、了解為何而“思親”
(1)出示第一小節。誰來讀讀第一小節。
(2)通過他的朗讀,你知道了什么。(板書:王維)在這兩年里,他會怎樣?誰也來讀讀這一小節。
(3)是呀,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去長安求學(板書:長安)獨自一人在外,難免會有孤獨的感覺,這就叫——“獨在異鄉為異客”。
(4)離家兩年里,他一定會常常思念親人。齊讀第一小節。
2、體會為何而“倍思親”
(1)那是什么讓王維“倍”思親?請你再讀讀課文。
(2)學生交流,出示第二小節,
(3)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看到了怎樣的熱鬧景象?指名讀,“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什么是“扶老攜幼”?讀詞。
王維還會看到——(想象佳節的熱鬧)。再讀句。
這熱鬧景象、歡樂氣氛觸動王維的思鄉情懷。齊讀這句話。
(4)引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現在你知道“倍思親”的“倍”是在告訴我們什么嗎?(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讀句。
(5)別人的一家團聚,別人的歡樂氣氛更增添了王維對家人的思念。誰來讀讀第二小節,讀出重陽節的熱鬧,讀出王維的“倍”思親的心情。
(6)齊讀。
3、品悟“思親”之情。
(1)此時此刻,王維一定想起了許多許多。他會想什么呢?請你再讀課文。走進王維心中好嗎?
(2)交流:你感受到王維思念親人的情感變化了嗎?
引導:
他想起了什么?(出示第三節)想到兄弟歡聚時他心情是——高興。誰來讀一讀。
想起兩年前的那個重陽節,王維思緒萬千:我們曾經——我們曾經——我們曾經——
再想想如今引讀——體會天各一方。
此時此刻,——(引)
心中真是——(學生說)。讀好“如今……我呢。”
(3)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王維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吧!齊讀第三小節。
4、感受“思親”之心。
(1)描述:重陽佳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熱鬧歡慶的景象,想起了在家鄉和兄弟相聚時的歡樂情景,想到不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思鄉之情愈發濃了,一時思緒萬千,他就把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出示古詩)。
(2)誰愿意來帶著大家感受王維的此時的心情。指名讀。評:聽了他的朗讀,你看到了——你感受到了——。
(3)齊讀。
板塊四:拓展延伸,感受古詩文無窮魅力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個人呢?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思鄉情。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月圓之夜就曾寫下了《靜夜思》,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也曾寫下了《泊船瓜洲》,這些都是詩中的思鄉名作。
2、讓我們一起用我們的真情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教材解讀: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詩。文包詩是蘇教版一大編寫特色,課文題目源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詩,這是全詩的中心句,也是膾炙人口、常被人引用的一句,以這句為題,使一股濃濃的親情溢于紙面
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簡要介紹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寫作的背景和緣由。唐代詩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兩件后的重陽節,看到家家戶戶登高游玩、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借此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話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詩句、感情意境、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第二部分則是王維真情流露而寫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用詞自然而凝練,一個“獨”字和兩個“異”字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景表達了出來,同時透露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一個“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詩人思鄉情濃。因此,也成為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佳句。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課文第一自然段寫王維15歲時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點明了詩人獨自一人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處境。
第二自然段寫“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又到了”,本來在“異鄉”為“異客”思鄉之情就難免,更何況“佳節”來臨,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去登高游玩”,而王維形單影只,于是思念親人的濃烈感情油然而生,然而,長安與家鄉路途遙遠,難以見到親人的。
第三自然段寫王維回憶、想象“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今天他們還會思念著我嗎?在這段,王維通過“我”對“兄弟們”的思念,來遙想“兄弟們”對“我”的思念,在一種想象的感情交流中得到了心靈的慰藉。
第四自然段在前面一個故事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原詩,讓人進一步體會原詩的凝練和意境。
教學理念:
1、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努力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2、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和教師引導之間的關系,一方面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教師的合理有效地引導推動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與探究。
3、課堂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深入對話的場所,師生應該在其間共同展開學習,互相進行思維碰撞,最終讓師生都有所習得,進而讓語文素養不斷得到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