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精選13篇)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1
目標預設:
1.正確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3.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2. 理解體會由坦克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準備:
1、搜集說明文章最后一句話含義的事例
2、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文
1.(出示童話王國圖片)創設情境導入
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話: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指名朗讀
3.故事大王在這張字條后面還送給我們一個小故事來說明這句話。
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二、動畫演示,教師范讀,整體感知
1.動畫演示,教師范讀課文。
2.指名說如何理解那句話。
3.默讀課文,思考發明家遇到了什么問題要把矛和盾集合,動筆用( )在文中畫一畫。
三、細讀課文,感悟文本
(一)學習2-4自然段
1.學習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指名讀)
a.抓住“如雨點般”進行感知理解。
b.動作演示理解: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感受激烈的斗爭場面。引導學生朗讀,展現出矛強大的攻擊力。(指名讀、齊讀等)
c. 抓住標點理解發明家的感情,指導朗讀發明家的想法。(指名讀、男女生分別讀、齊讀等)
d.思考:發明家是個怎樣的人?(善于思考、善于動腦、臨危不懼)
2.學習第三自然段
a.通過分析利與弊體會“固然”的用法。
b.抓住標點“!”號指導朗讀。
3.學習第四自然段
a.指名讀這一段
b.理解引號、波折號的用法
c.通過圖片形象感知坦克的樣子。(出示坦克圖片)
4.整體回顧1-4自然段
引導學生一起回顧一下坦克發明的過程。總結板書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坦克被發明出來,并被人們所利用,開上了戰場。看!他來了。(出示坦克沖上戰場的短片)
1.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此刻的坦克。
2.指名讀文中又是如何寫它大顯神威的。
四、再悟中心,交流互動
再次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話: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1. 再來一起讀讀這句話。
2.點明用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
3. 在你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合二為一取得成功的事例?
a.小組交流 b.指名發言
4.送你幾句話:
出示:誰善于觀察,誰就會是勝利者!
誰善于動腦,誰就會是勝利者!
誰善于克服困難誰就會是勝利者!
作業:綜合性學習“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觀察生活,發現不便之處記錄下來。
板書:
25、矛和盾的集合
盾太小了
善于思考
坦克 集別人長處于一身 鐵屋子
“矛”——槍口或炮口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2
【集合】
〖理解〗
許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
〖例句〗
民兵已經在村前集合了。
【招架】
〖理解〗
抵擋。
〖例句〗
他被打倒在地,絲毫沒有招架之力。
【履帶】
〖理解〗
在拖拉機、坦克等的車輪上圍繞的鋼質鏈帶。
〖例句〗
有了履帶,坦克的功能才能全部發揮出來。
【神威】
〖理解〗
神氣的威力。
〖例句〗
高科技武器在現代戰爭中必將顯示神威。
【龐然大物】
〖理解〗
外表龐大的東西。
〖例句〗
傳言中的尼斯湖水怪是一個龐然大物。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3
教材簡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課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點,才能創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以下教學目標及矛和盾的集合重點、難點。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組《矛和盾的集合》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坦克、左抵右擋”等詞語。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同學們好!上課!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矛和盾的集合》,齊讀課題
矛和盾你們認識嗎?能在圖中找到它們嗎?它們各有什么作用呢?那么集合這個詞你們了解嗎?誰來說說?
二、初讀感知:
1、矛、盾它們是簡單的集合在一起嗎?讀了課題你們還想了解些什么?
2、學生提問,教師歸納。帶著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
3、出示生詞:檢驗:指名讀、齊讀?
4、再讀課文:熟悉文本,
5、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深入感受。
1、回顧問題:了解發明家是發明坦克的過程。
2、出示自學交流要求:(讀,畫、話,)
3、生生交流,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
(1)交流比賽場景。
在讀與情境中理解: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感受當時的緊張場面。
(2)交流發明家的思考過程:
在讀中理清發明家的思路:盾太小——鐵屋子——想進攻——開小洞——裝輪子——成坦克。
(3)交流坦克的大顯神威,體會發明家智慧的力量。
在讀中烘托坦克的威力,進而體會集合的力量。引出道理。
(4)收獲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四、課堂拓展:
1、回顧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思考:( )和( )集合成( )
2、綜合實踐作業: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類似"矛"+"盾"的發明呢?
五、總結課文: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發明家。只要我們遇到問題,去想、去做。想的不一樣做的就不一樣,最后的結果就不一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六、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發明家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坦克
長處 集于一身 勝利者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詞語。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看圖導入,揭示內容
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圖中的兩個人在干什么?他們的手中拿了兩樣古代的武器,你們知道這長長的叫什么嗎?(矛)那圓圓的叫什么?(盾)矛是用來干什么的?盾又用來干什么?(相機板書:進攻,自衛)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這個人只拿了矛而沒有盾,會怎么樣呢?如果這個人只拿了盾而沒有矛,又會怎么樣呢?現在就有一種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樣進攻也能像盾一樣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書:坦克)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是來了解坦克的發明過程,請大家把書翻到第25課〈〈矛和盾的集合〉〉(補充完整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在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些詞語比較難讀需要提醒其它同學嗎?(自由說)
3、老師也有一些詞語要提醒大家讀好。(出示詞語卡片,帶讀)
4、請大家把這些詞語帶入課文,齊讀課文。讀完了,有什么收獲?
三、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一)、學習課文2——3自然段
1、我們知道矛可以進攻,盾可以防守。發明家為什么還要去發明坦克呢?書上是如何介紹的?著重指導“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
2、同桌之間用動作演示。一手拿書當盾,一手拿筆當矛。
3、就在這緊張危急的時刻,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那對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對盾的不滿,后來想到盾可以改變而喜悅)
5、假如是你,你還會想到其它的好辦法嗎?
6、發明家的主意確實很不錯,盾經過改進成了一個“鐵屋子”,發明家鉆到了解鐵屋子里和朋友比賽,對方的矛戳不破鐵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讓我們冷靜地想一想,比賽場上,對方見他縮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還會用別的辦法來對付他!想想你會用什么辦法來對付他?
7、是啊!這樣下去發明家一點兒獲勝的機會也沒有!
8、出示句子“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理解句意
(二)、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這時發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請大家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從洞里伸出的“槍炮”,可以進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講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結:經過發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進,坦克終于誕生了。
(三)、過渡:這輛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齊讀第5自然段,看看這輛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等詞語。
3、讀到這里我們已經知道了坦克是發明家根據矛和盾造出來的。可它卻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為什么呢?(板書:合二為一)
4、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如:帶橡皮頭的鉛筆的發明過程。
(四)、學習第6自然段
過渡:由此可見(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1、我們平時看到的很多東西都有它的優點,也有一些東西有它的不足之處,根據你平時的觀察,動動腦,想想你想發明什么?
2、想發明的寫成一篇短文。
五、總結全課,鼓勵學生
在這節課上,有許多同學的表現非常好,被評為“朗讀明星”、“智慧明星”、“積極發言明星”。。。。。。希望同學們能把這些“明星”們的優點集合到自己的身上來,老師相信你們以后的表現會更加出色的。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指導學習第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同學了解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是怎么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再用自己的話把說一說這個發明過程。最后一自然段是課文的難點,使學生了解本文所要闡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發現事物的優點,根據需要,把優點很好的集中起來,為我所用。
但是,在理解方面學生對于一些詞語把握不準確。比如最后一自段,學生很自覺地歸納總結為取長補短。可是如何現實相結合,學生不知如何說,我就給了他們一些提示:鉛筆、兩用空調等物品是如何發明的,學生從中也可以領悟到集合優點所得。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由于題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課時我采用先出示“矛”“盾”兩個字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已對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聯想到古代的兵器,這時我引導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學生在用個性化語言說時,我趁機引導學生品味了“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準確。并引導學生讀相關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較體會作者文章結構的嚴密。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后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后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說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復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它們的優點是什么?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這個想法怎樣產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說一說。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發現了各自的優點,然后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點,發揮更大的作用,于是發明了坦克。當我再讀文本時,發現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那么,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進攻、自衛、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在教學《矛和盾的集合》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課件出示兩幅圖,矛和盾,問:“你們認識這兩幅圖上的東西嗎?”學生們都很積極,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內容。之后,我們總結出:矛是用來進攻的,盾是用來自衛的。接著,我說:“矛和盾是兩種對峙的開口,如果把他們集合在一起會怎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課堂上充滿了濃濃地學習氣氛。學生們總結出:矛和盾是古代兩種不同用處的武器。矛用來攻擊敵人,盾用來保護自己。兩者完美結合,就是坦克。只有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最后,師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完了本課的課文。
第三節,我趁熱打鐵繼續學習本課來寫生字,并把本課所學的知識用上。我很認真地講解了上次的作業情況:一是書寫認真的;二是生字、詞全寫對的。聯系本節課,我要求學生把“認真”與“正確”集于一身(即作業本上),像書中的發明家一樣,成為一名勝利者。學生們寫得都很認真,可以說是鴉雀無聲。因為他們都想做一名集兩者優點于一體的勝利者。本次作業結束時,只有6名學生出錯,學生們書寫都很認真。最后,我向學生宣布:他們都成了勝利者。當時,我看到學生都很高興。課下,我寫下了幾句話:一、課文是最好的教育資料;二、要善于發現每篇課文帶給我們的任何一個“機會”;三、一定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案例簡述:……(學了課文1――5自然段之后的教學片斷)
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生,誰就會是勝利者。”
師: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么?
生:我們要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變得更優秀。
師:對,這是從做人方面來說的。也就是我們要善于取長補短。還有其它的例子么?
生:我們用的空調就是吸收了風扇制冷和電熱器升溫的長處,可調節溫度。
生:帶橡皮擦的鉛筆不僅可以寫字,還可以擦字。
師:孩子們說的真好。是啊,發明家們善于觀察,善于集中事物的長處,發明新的事物,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種“優點組裝法”可讓許多新產品不斷問世。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事物不如人意,你能當個小小發明家,集中事物的長處,把它加以改進么?
生:我想在鑰匙上裝一個小燈,這樣在黑暗中我們也能找到門眼。
生:我想發明一種聲控門,只要你把家里人的聲音錄在里面,通過聲波,它就能識別家里人的聲音,你說“開”它就開,你說“關”它就關。如果壞蛋來了它就報警。
生:我想發明一種保護視力的筆。這種筆的頂上有一個半圓形的小燈,里面有感應器。當你的坐姿不正確的時候,小燈就會閃光發出警告
案例評析: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課內外的聯系,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使語文學習的天地更為廣闊,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均衡發展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一個發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學生對于這個道理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怎樣攻破這個難點呢?我想:教材只是閱讀的文本,我們應該研究教材的價值,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哪些反映時代精神,先進科學理念,關注社會、自然、生命等的有價值的問題挖掘出來。所以我設計了以上的教學流程。其凸顯的優勢有三:
其一,這種設計聯系了生活實際,使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了“文本、學生、生活”三位一體的大整合,在讓學生思維得以拓展的同時,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大膽設想,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得到飛躍。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指語文教學過程中自我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而學生的想像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確是讓人震撼。
其二,這種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老師為學生表達能力的形成搭建了展示平臺和提供了寬松的空間,學生暢所欲言,準確、清楚、流暢地表達了自己的設想和見解。可以說學生口語能力的形成和個性發展,是在健康豐富的對話活動中完成的,沒有任何刻意追求的痕跡。
其三,這種設計產生了創新模式,學生在思維的交流與碰撞中,從文本出發,由漸悟到頓悟,產生了新的創新模式,例如:“缺點彌補法”中的“帶燈的鑰匙”;仿生字聯想法中的“聲控門”與“保護視力筆”等,就大大超出文本提供的思維方式,這是學生在創新思維方式上的拓展與突破。我深深地感覺到孩子們的思維空間是多么廣闊,想像力是多么豐富。使我不由的想起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會把地球撬起來。”我覺得,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多為孩子創造想像的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孩子們異想天開,孩子們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點”或“杠桿”。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6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講述了發明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的故事,從而告訴大家:“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也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教學過程:
師:我們班的同學很了不起,腦袋特別好使,今天我們做個競猜游戲,行嗎?生:沒問題。
師:你的優點是什么?生:我畫兒畫畫得好。
師:你呢?生:我寫作文寫得好。
師:如果說我集合了你們倆的優點,我的優點是——生:你不僅畫畫好,而且文章寫得好。
師:我們快速搶答,怎么樣?答得好有獎品喲!(出示)橡皮+鉛筆 ?生:橡皮鉛筆。
師:真不錯,接著看:(出示)輪子+椅子 ? 生:輪椅。
師:很了不起,接著:(出示)樓房+( ) 雙層汽車生:樓房+汽車等于雙層汽車。
師:同學們的表現很不錯!老師要獎勵大家看一段動畫片,準備好了嗎?(教師播放《自相矛盾》視頻。) 師:現在,我們開始上課,好嗎?生:好。
師:上課。同學們好!生齊:老師您好!師:同學們,剛剛我們看的動畫片知道是什么故事嗎?生:矛和盾。生:不對,是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師:很好。故事中提到了兩種兵器,知道是什么嗎?
【評析:我在揭題時,讓學生用競猜的形式,說出跟本課文“集合”有關的事例,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本文的興趣,同時讓學生一下明白什么是集合,巧妙地拋出課題。同時借助《自相矛盾》這個動畫片,讓學生學習了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也認識了矛和盾的樣子和作用;再指導寫好“矛”和“盾”;然后提出“如果把矛和盾這兩種相對峙的武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讓學生在“說、寫、猜”的活動中輕松有趣的走進文本。】
師: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生字詞語會讀了嗎?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生:敢。
師:大家看,會讀第一組詞語嗎?誰來試試?生:自衛、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學生“左抵右擋”讀得不準確,教師領讀,正音。
師:來看看第二行詞語,試試看!生:進攻、龐然大物、大顯神威。
學生“龐然大物”讀得不準確,教師領讀,正音。
師:同學們預習得非常好,詞語讀得很好,接下來的挑戰難度更大,有沒有信心?生:有!
師:還是這些詞語,想請同學們根據預習課文時的印象,把這些詞語填進下面這段話里,試試看。自衛、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進攻、龐然大物、大顯神威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賽,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 ),還是( )。經過反復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和盾的(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 )在戰場上( ),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學生自己練習、準備。生: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賽,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經過反復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進攻 )和盾的( 自衛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龐然大物)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非常好!老師要表揚你,讀通了這段話,你就了解了課文大意;而且這段話里暗藏了本課的11個生字,你全都讀準了,非常好!誰再來試試?一生再讀,全班齊讀。
【評析: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贊嘆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并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等詞語概括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并能在一段文字當中很好地學習了本文中會認的字和我會寫的字。】
師:請畫出句子中的反義詞,圈出能解釋課題中“集合”的詞。
生:反義詞是“自衛—進攻、盾—矛”;能解釋“集合”的詞是“合二為一”。
師:把這樣一對矛盾的事物合二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處呢?請讀課文2---4自然段。(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師:(出示坦克圖)看著眼前的坦克,你們還能找到矛和盾的蹤影嗎?
生 :(上臺在坦克圖上標出相當與矛和盾的炮筒、鐵屋子。)師:這樣的集合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既能很好地自衛,又能更好地進攻,在戰場上可大顯神威。師: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請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生:(讀課文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
師:你能抓住關鍵詞語讀出了“大顯神威”的感覺。師:那么生活中有沒有讓你們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生:我班在運動會上奪得團體第一,我感到大顯神威。
生: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可大顯神威。生:“神六”、“神七”飛船上天,全國人民感到大顯神威。生:……師:你們今天的優秀表現也讓老師感到了“大顯神威”。
師: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悟出點什么嗎?生合:“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師:你們能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生:鉛筆和橡皮結合起來就成了橡皮頭鉛筆。生:電風扇和取暖器的集合就是空調。
生:樓房和公交車的結合就成了雙層公交車。生:……
【評析: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相機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大顯神威”來感染學生。同時真正地揭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內涵。】
師:同學們,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很早就在長場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才發明。它們前后相距一千多年。在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萬人使用過矛和盾,卻直到近代,課文中的發明家才發明了坦克,這是為什么?
生:那是因為現代人聰明。生:那是因為科學的進步,帶動了人類的思考。生:進一步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思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的思維改變了,做的也就改變,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師:是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在我們生活中,我們遇到了問題要積極地開動腦筋,積極地想辦法,我想我們都會成為集眾人之長于一身的優秀的人才。
【評析:運用對比沖突,引發思考的方法。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很早就在戰場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才發明。它們前后相距一千多年。在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萬人使用過矛和盾,卻直到近代,課文中的發明家才發明了坦克,這是為什么?從而導出單元導語中提到:“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這些故事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讓學生的感想更加深刻一些。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啟發。】
教學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講述了發明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的故事,從而告訴大家:“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也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在學習此課的時候,方法采用了許多,上完以后,我反思我這堂課中的成功和失敗:
成功一:閱讀為本,文本中感悟語言,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記得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在指導第5段朗讀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想象,“哇哇直叫” “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這不是又回歸到文本中去了嗎?并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發明家發明出的坦克的威力, 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成功二: 落實單元目標,層層深入的思考中探究發明的過程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用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來代替教師乏味的說教。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舞臺上跳出優美的舞蹈。了解發明過程,領悟思維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在閱讀中,讀懂發明家遇到了什么問題,怎么想,在層層深入思考中發明坦克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語言學習,提高品悟積累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換詞、動作表演,圖片聯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詞語,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成功三:聯系生活實際,在比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課題時,學生對于“集合”理解僅僅是簡單的數量上的統一。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了解了發明過程之后。學生對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認識,那是優點的集合、長處的合二為一。課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過課堂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探究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結合提煉出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不足之處:所以教學內容的劃分有點顯得比較謹慎。過于飽滿,時間不夠,教師可能急于求成,勢必學生學得不扎實。在今后的教學中。力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一心一意為學生。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7
問題的提出: 《矛和盾的集合》這是一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讓學生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案例的描述:首先我在揭題時讓學生說說有關矛和盾的故事,結合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留下伏筆:當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
接著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贊嘆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并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等詞語概括了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
其次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小節。緊接著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四人小組讀讀2、3、4小節,進行討論:發明家的思路是怎樣的?劃劃有關的詞句。
把學生討論的內容板畫下來:
比賽時難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屋子-------開小洞-------加上輪子------裝上履帶-------坦克
為了讓學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讓學生照著板畫來說說發明家是這樣發明坦克的。
最后進行思維訓練活動:“為什么這次矛和盾相處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變成威力無比的坦克呢?”在討論交流中大家明白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時我讓學生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學生紛紛議論:鉛筆和橡皮的結合——橡皮頭鉛筆;
電風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調……
教學反思:新課標中具體的3~4年級閱讀目標是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本課的3、4環節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目標。“大顯神威”詞語的理解能為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對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的過程復述,即訓練學生的思維,又對文本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
開發智力無凝是教育的一項根本任務,本文發明家的思維過程是值得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反思發明家想法的過程使自身學會在看待問題上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發散思維,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實踐。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案例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講述了發明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的故事,從而告訴大家:“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也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首先我在揭題時先讓學生借助插圖說說矛和盾的樣子和作用;再指導寫好“矛”和“盾”;然后提出“如果把矛和盾這兩種相對峙的武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讓學生在“說、寫、猜”的活動中輕松有趣的走進文本。
接著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贊嘆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并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等詞語概括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
其次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相機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大顯神威”來感染學生。
師:請畫出句子中的反義詞,圈出能解釋課題中“集合”的詞。
生:反義詞是“自衛—進攻、盾—矛”;能解釋“集合”的詞是“合二為一”。
師:把這樣一對矛盾的事物合二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處呢?請讀課文2---4自然段。(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師:(出示坦克圖)看著眼前的坦克,你們還能找到矛和盾的蹤影嗎?
生:(上臺在坦克圖上標出相當與矛和盾的炮筒、鐵屋子。)
師:這樣的集合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既能很好地自衛,又能更好地進攻,在戰場上可大顯神威。
師: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請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
生:(讀課文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
師:你能抓住關鍵詞語讀出了“大顯神威”的感覺。
師:那么生活中有沒有讓你們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生:我班在運動會上奪得團體第一,我感到大顯神威。
生: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可大顯神威。
生:“神六”、“神七”飛船上天,全國人民感到大顯神威。
生:……
師:你們今天的優秀表現也讓老師感到了“大顯神威”。
師: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悟出點什么嗎?
生合:“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
師:你們能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生:鉛筆和橡皮結合起來就成了橡皮頭鉛筆。
生:電風扇和取暖器的集合就是空調。
生:樓房和公交車的結合就成了雙層公交車。
生:……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8
一、文本解讀。
打開文本,我的思維便一直停留在題目《矛和盾的集合》上,停留在這個充滿遐想的題目上。它激起我強烈的好奇心:我的腦海里不由自主地迸出了成語故事:自相矛盾。我仿佛聽到賣矛盾的人在大聲吆喝:我賣的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任何堅固的盾都可以刺穿;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盾,任何鋒利的矛都不能刺穿。耳邊似乎傳來周圍的聽眾對他的嘲笑聲。
沉浸在題目引發的無限遐想中,我的腦海里突然迸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這兩樣水火不容的兵器怎會集合?集合成什么兵器?威力怎樣?我迫不及待地閱讀了文本,我被發明家的其思妙想征服了。發明家將矛的進攻、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而這一偉大的發明竟萌發于他和朋友的一次比賽中。當朋友的矛如雨點般向發明家刺來,他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時,卻萌發了盾太小有鐵屋子大就安全了,但這樣以來卻變成了保命的縮頭烏龜。于是,發明家想到在鐵屋子里開個洞,從洞里伸出“矛”——槍口或彈口,還要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第一輛坦克的發明在什么時候,矛和盾出現在什么年代?我上網查閱的相關資料: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很早就在戰場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才發明。它們前后相距一千多年。查到這我對發明家產生了崇敬之情,并漸漸在我心中彌漫開。在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萬人使用過矛和盾,但只有這位尊敬的發明家通過多角度的思維,集中了這兩種兵器的長處,讓他們合二為一從而發明了坦克,讓這龐然大物刀槍不入,所向披靡。
當我再次走進文本,一次又一次地閱讀。發明家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最終改進完善這種獨特的思維方法,不得不讓我折服。課文中描繪的兩個場景深入我心。第一個場景是:發明家與朋友比賽,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第二個場景是:坦克把矛的進攻、盾的自衛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兩個場景,在我腦海里引起強烈的對比沖突。
第三次我以“欣賞”的角度走進文本。感受到文本特有的表達方式: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內容的環環相扣,敘事的簡潔明了,用事實講道理,這就是文本的獨特魅力。當我讀到“雨點般”、“難以招架”等詞語時,我仿佛看到當時場景的激烈,發明家處境的危險。“大顯神威”、“哇哇大哭”等詞語讓我感受到坦克第一次亮相時那壯觀威風的場面。我似乎看見坦克從英軍陣地上傳來“隆隆”的巨大響聲,一群鋼鐵碉堡似的怪物,沖出陣地,向德軍陣地壓去。德軍士兵見到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擊,用炮轟擊,可是那怪物刀槍不入,還打機槍打炮,一邊還擊一邊照樣隆隆朝前壓來。被坦克嚇得魂飛魄散的德國士兵一看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餅,嚇得抱頭鼠竄,慌忙而跑,嘴里不停地叫著:“怪物來了!怪物來了!”,這些鋼鐵怪物輕而易舉地進入德國地的縱深,給德軍帶來極大的威脅,德軍不站而敗。
教學目標:
1、運用“象形、會意識字”等方法,學習“持、坦”等6個認讀字,會寫“矛、盾、集”3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詞語,并通過“聯系上下文”擴展、補白等方法理解“大顯神威”“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固然”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朗讀、默讀、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理,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設疑激趣
1.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導入。觀看flash動畫
2.揭題。從中你了解到哪些關于矛和盾的信息?預設: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矛長長的,頭上尖尖的,用來進攻。盾就是盾牌,是用來抵擋的,保護自己的。
3.學寫生字“矛、盾、集”。板書課題。矛:不要少一撇;盾:外側有兩筆;集:共有五橫,長短有變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圖合適的位置寫一寫“矛”和“盾”。
(“矛”是一個象形字,中間的那一點很容易忘記。這是一個開關,古代中國的矛大多數能夠根據不同的敵人采取不同的矛頭,是靈活可變的。“矛”字的一撇同學們也很容易忘記,那一撇是矛頭下的流蘇,看起來美觀,還可以辟邪。
“盾”是一個會意字,一個人的手舉著盾牌,后面露出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大家看看這個“集”字,上面的三個部分寫法一樣,每一個念“隹”,是指一種短尾巴的鳥。下面是個“木”,誰能猜一猜它的意思?)
4.矛和盾互相集合會變成什么呢?矛和盾的集合,厲害嗎?讓我們走進課文中去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初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句子讀順,課文讀通,再想一想矛和盾的集合是什么?
2、 檢查讀書效果。
出示詞語:難以招架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緊張 危急 固然 亂成一團 龐然大物
出示履帶 坦克 自衛 進攻 善于
課件出示:六句帶有生字的句子:(強調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讀生字)
(1)矛(máo)和盾(dǜn)的集合;
(2)發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3)對方的矛如雨點般(bān)向他刺來;
(4)敵人就一槍也戳(chuō)不到我了;
(5)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wō)牛或烏龜;
(6)裝上輪子,安上履(lǔ)帶。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tǎn)克;
3、初步理解課文。
(1)矛和盾互相集合會變成什么呢?——坦克
(2)見識過坦克的威力嗎?
(三)、深讀課文,解疑生情。
一、學習第五自然段,感受坦克的威力。
1.課件展示坦克的威力。
2.能說說對坦克的認識嗎?
3.我們課文是怎么展現坦克的風采?請同學們朗讀第5自然段
1)學生朗讀。
2)用“~~~”劃出坦克厲害,神威的句子。
3)讓學生讀。你覺得哪幾個詞讓我們充分感受坦克的神威。自己讀讀第四段。
二.學習課文1—4自然段。
1、發明家是如何想到發明坦克的?
2、默讀1—4自然段。
課件出示詞語和一段話。其中一段話的內容發給學生每人一份,要求邊默讀課文邊填寫生字新詞。
矛 盾 集合 手持 雨點般 坦克 進攻 自衛 大顯神威
龐然大物 難以招架
從上面選擇適當的詞語填入下面的括號里,把長文章讀成自己的短文。
發明家( )矛和盾與朋友比賽的時候,遭到對方( )地
猛烈( ),他用盾左抵右擋,還是( )。他想到:如果把
( )做成鐵屋子,再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 ),
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把矛的( )、盾的( )合二為一,于
是發明了( )。這個( )一上戰場就( )。
3、指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發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4、課件展現發明家的想法。(運用坦克圖片加以解說)
師:我們看,發明家就這樣集合了矛和盾,發明了坦克。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懂得了什么?
(四).課外延伸,易于悟理。
1、 課件出示句子:“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你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先來做這里的趣味數學題。
(課件出示:矛+盾= 橡皮+鉛筆= )
師:日常生活中怎樣的發明呢?
(預設:電視+電話=可視電話:輪子+椅子=輪椅:鏡片+鏡框=眼鏡
3、你能不能想一個合二為一的妙計改變你身邊的小物品。
五、.深情小結,躍于實踐。
同學們,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敢于實踐,一定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問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讀題
1、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七單元,這一單元為我們講述了幾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該怎么看,怎么想。
2、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25課(指課題),大家一起讀課題。知道“矛”和“盾”嗎?借助圖片和教師講解認識矛和盾。
(“矛”主要用于進攻,“盾”主要用來自衛。)
二、自讀課文
矛和盾是怎樣集合的呢?我們學了課文就明白了。請同學們和電視機前的同學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三、認讀字詞
請和我們一起來認讀課文中要求會讀的6個生字。(用卡片)
1、要注意“持”是翹舌音,“般”和“坦”是前鼻音,再來讀一遍。
2、出示詞語:矛盾 手持 雨點般 蝸牛 坦克
請同學們聯系課文說一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四、分段讀課文
1、同學們和,你們同桌可以你讀一段,他讀一段,輪流讀課文同學們和,你們同桌可以你讀一段,他讀一段,輪流讀課文
2、老師請六位同學分段來讀課文,,我們來看他們是不是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
五、默讀課文,說說大意
1、同學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真好!接下來請同學們和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的,坦克又是如何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我們下節課來學習。
六、寫字、結課
1、這篇課文有14個生字要寫,請同學們和讀讀田字格中的字,看看哪些字寫的時候要提醒大家?
示字旁的字許多都與古代的“神”有關。以后學到示字旁的字大家要注意一下。
2、請和我們一起把每個生字寫兩遍,也可以把生字組成詞語寫一遍。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剛才我們提到的這兩個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找課文重點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齊讀課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課文中哪句話解釋了課題的意思,請畫出來。
二、抓住重點句質疑
1、課文中哪句話解釋了課題的意思?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2、請大家讀一讀這句話。
3、讀了這句話,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來研究?
三、研讀課文(解疑1)
1、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請先默讀課文1—4自然段,再同桌合作,把發明家怎樣想的過程用簡筆畫在方框里畫下來或用簡要的句子寫下來,最后用自己的話向同桌說一說整個過程。
2、哪一桌同學把自己畫的或寫的向大家展示一下,然后說說發明家是怎樣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
3、發明家根據盾的不足一步步改進,終于能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集于一身,發明了坦克。讓我們一起把1-4自然段讀一讀。
4、從這個合二為一的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什么?
(解疑2)
1、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坦克是怎樣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把坦克的神威表達出來嗎?
2、 誰能把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氣勢讀出來。
3、談談讀后的感受?
四、領悟道理和表達方法
1、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大家一起來讀課文最后一段。
2、作者就是借這件發明的事來說明這么一個道理(出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大家再來讀讀這句話。
3、你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的道理嗎?請同學們和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4、誰用別的例子說說“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五、總結,抄寫
同學們說得很好。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從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長處集于一身發明了坦克這件事,明白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課文用了不少好的詞語,請同學們抄寫自己認為課文中用得好的詞和課本后詞語表中的詞語。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10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好,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七組課文,這一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幾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該怎么看,怎么想,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矛和盾的集合》知道矛和盾嗎?誰能看圖說一說呢?
生1:矛就是打仗的時候,攻擊別人的武器
生2:盾就是打仗時,用來防守的武器
師:很好,那矛和盾是怎么集合的呢?學了課文之后我們就會明白,請同學們輕輕打開課本,處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生自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放下語文書,來看看老師手中的卡片,這是這片課文要求會認的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生字:矛,般,坦,蝸,持,盾,
師:讀得不錯,那我們再看一看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一起再讀一讀,
生讀詞語:矛盾,手持,雨點般,蝸牛,坦克
誰能夠試著說一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生1:手持就是手里拿著的意思
生2:雨點般就是像雨點一樣,課文中說矛的勁鋒像雨點一樣又快又多,你能聯系課文來說詞語的意思,真會學習,下面老師請同桌輪流讀課文,你讀一段,他讀一段
生輪流讀課文
師:好,老師想請六位同學來讀一讀課文,誰愿意讀?
六位同學輪流讀課文
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師:誰來評評剛才讀得怎么樣?
生1:我讀第三段時讀到了一個長句子,不知在哪兒停頓,連氣都喘不過來了,
師:不錯,第三段第一句話是一個長句子,的確比較難讀,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讀,
師讀這個句子
生齊讀這個句子
師:再讀一次,
生齊讀這個句子
師:都能夠正確流利地讀課文了,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默讀課文
師:你可以邊默讀邊拿筆畫一畫
師: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課文主要講了一位發明家發明坦克的事,
師:說得很簡煉,還有誰說
生2:課文主要講了一位發明家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在一起,發明了坦克
師:更清楚了還有誰說?
生3:課文主要講了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的時候,由矛的盾的長處想到發明坦克課文還寫了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師:說得好,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坦克在戰場上又是如何大顯神威的呢?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課文中哪句話解釋課題的呢?拿出筆畫一畫
生默讀課文
師:課文中哪一句話解釋了課題的意思的呢?
生1:第五段的第二句話解釋了課題的意思
師:同意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大顯神威)
生齊讀這一句話
師:讀了這句話,你們想研究什么問題呢?
生1:我想研究盾的自衛矛的進攻是怎樣合二為一發明坦克的
生2:坦克是怎樣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呢?
師:提得好,那么發明家是怎樣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坦克又可如何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解決,
師: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102頁,讀一讀田字格里的字,看看哪些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自讀生字
師:誰來說說哪些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1神部首是示字旁,不能寫成衣字旁
師:對,示字旁的很多字都跟古代的神有關系,以后同學們學到示字旁的字也要注意一下
生2:退的第六筆是一點,可不是一捺,同學們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一下
師:老師來寫一個
師范寫“退”字
生3:盾的第一筆是橫撇,第二筆是豎撇,大家的寫的時候可不要寫錯了
師:謝謝你的提醒,同學們,請把田字格里的生字每個寫兩遍,寫完了之后,翻到詞語表,把這一課的詞語也抄一抄
生寫生字詞語
師:同學們剛才寫得都很認真,注意到了寫字的姿勢,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第二課時
師: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矛和盾的集合》現在我們先來聽寫幾個詞語吧
聽寫詞語:矛盾,大顯神威,后退,(注意退字的第六筆)招架,集合
師:寫好了我們跟屏幕上的詞語對一下,全對的給自己畫上星,有錯的趕快訂正過來
師:同學們,還記得嗎?讓節課我們提出的兩個問題是什么呢?
生1:發明家是怎樣把矛的進攻的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坦克的.
生2:坦克是怎樣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
師:那我們現在就先來研究第一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的呢?請同學們默讀1——4自然段,然后同桌合作學習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可以簡單地把這個過程畫下來,也可以簡單地寫下來
同桌合作學習
師:我們來交流我們的學習成果吧
生1:讓我來詳細地說一說吧開始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發明家發現盾太小了,如果有鐵屋子那么大,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他了,可以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不能打到敵人了,于是,發明家在鐵屋子里伸出個矛,當然,這個帶引號的矛就是槍或炮了可是這個鐵屋子不會動,還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明家就這樣發明了坦克
師:介紹得很清楚,還有誰愿意來
生2:我們先畫了一個盾,可是盾太小了,我們又畫了一個鐵屋子,從鐵屋子里伸出了炮口,再安上輪子和履帶,這樣鐵屋子就能走了,
生3:我來具體地介紹一下發明家與朋友的比賽中,想到盾太小了,想到了鐵屋子,又想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不能進攻,又在鐵屋子上伸出炮,為了讓鐵屋子能像人一樣行動自如,還給它裝上輪子,安上履帶,這樣坦克就發明出來了
師:介紹的很好,發明家根據盾的不足,步步改進,終于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集于一身,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一到四自然段
生齊讀一至四自然段
師:從這個合二為一的過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我覺得發明家很善于思考,善于發現
生2:我也覺得發明家非常善于觀察和思考,他把矛和盾的長處集于一身,發明了坦克,怪不得題目叫矛和盾的集合呢
師:說得真好,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坦克在戰場上是如何大顯神威的呢?你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種大顯神威的氣勢讀出來嗎?自己來練一練
生自讀課文
師:誰能把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氣勢讀出來呢?
生1:讀“1916年……十公里”
生2:我覺得他還沒有把大顯神威的氣勢讀出來,我再來讀一讀
師:的確是大顯神威呀,能談談你讀后聽感受嗎?
生1: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真是厲害,德國兵頭一回見到坦克這個龐然大物,被嚇得哇哇大叫,拼命地喊“救命,救命”亂成一團,打都沒打,就敗下陣了,
師:那發明發家發明坦克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你們能不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呢?同桌間試著討論討論
同桌間討論
師:可以交流了嗎?誰先說
生1:我能舉一個實例來說明這個道理現在的鉛筆就是把鉛筆和橡皮的長處集合在一起,這樣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師:對呀,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呢,還有誰說,
生2:我還能舉個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航空母艦就是把飛機和輪船的長處集合在一起才那么了不起的
師:你們真不見多識廣
生3:這個道理對我們的啟發很大,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我們應該將這些不方便的地方加以改進,進行創造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從發明家發明坦克這件事情明白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個道理,課文中還用了不少好的詞句呢,請你們來抄一抄吧
生抄詞句
師:也要注意寫字的姿勢
師:誰來說說你都抄了哪些詞語
生1:我抄了“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我覺得這句話很有趣
生2:我抄的是“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我要把這個道理記在心里
生3:我摘的是幾個四字詞語
師:你們真會學習,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集合、招架”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
難點:讓學生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
1、 能夠和大家一起學習我很高興!初次見面,給大家帶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是老師精心準備的,大家請看屏幕:
幻燈出示:
“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這句話是老師送給大家的禮物!誰愿意收下它?讀讀看。要想真的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讀懂老師的心,咱們還要把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好好讀一讀。伸出手,和老師一起來書寫課題。(指導書寫矛和盾。)
二、讀
1、請同學們打開書,放聲讀課文,讓老師聽到你的讀書的聲音好嗎?如果遇到生字、生詞怎么辦?(指名回答識讀生字詞的方法。)大家開始吧。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專心!誰來讀一讀屏幕上的生字詞?
幻燈出示
集 合 難以招架 固然 烏龜 坦 克 自衛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長 處 勝利者
3、誰來讀?(師可以根據學生識讀情況鼓勵、正音,如:聲音響亮,口齒清晰;聽聽別人怎么讀?再試試看!等。)
三、悟
1、接下來,咱們換一種讀書方法,默讀課文。如果大家能夠潛心地默讀,一定會有許多的收獲!(生默讀課文,師巡視參與其中。)
2、讀完課文后,誰嘗試根據屏幕上的提綱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一步一步思考的:
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根據學生回答,可以激勵:很會讀書!善于在別人總結的基礎上概括!這就是合二為一。等等。)
四、品
1、會學習的孩子善于發現!在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是:
幻燈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2、讀讀看。為什么這樣讀?你有什么發現?(第一個“!”表示對盾的不滿、埋怨。第二個“!”欣喜、高興。)
3、請大家帶著感情齊聲朗讀。
五、拓
1、課文學習到此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老師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禮物:
幻燈出示:
“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2、誰能理解老師的用心,誰就能用一個成語概括一下這句富有哲理的話!誰就會收下這份不一般的禮物!(師板書:合二為一、取長補短。)
3、能否用上“取長補短”造句?試試看!
六、結
這句話不好理解;這句話卻很受用,這句話很貴重,它給人以啟發。我想你們已經收下這個珍貴的禮物了。大家齊讀該句。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能夠把這份珍貴的禮物送給你的朋友,送給需要的人,好嗎?
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為一 取長補短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
2.讀懂課文,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弄清楚發明坦克的過程,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趣味數學題:
出示:橡皮+鉛筆=( ) 電風扇+取暖器=( )
電視+電話=( ) ( )+椅子= 輪椅
【將數學中的加法融進了語文課的學習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在看似游戲般輕松的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了集合別人優點將會成為勝利者這一主題。】
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老師要獎勵大家看一段動畫片,準備好了嗎?
看《自相矛盾》視頻。
【動畫片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觀看動畫片的同時也讓學生積累了成語,感知到了矛與盾的特點,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上課】
一、導入新課。
1.知道剛剛我們看的動畫片是叫什么名字嗎?
2.提到的兩種兵器是什么?
3.指導書寫“矛”和“盾”(田字格書寫“矛”和“盾”。)
矛:矛字橫撇點橫鉤,豎鉤加撇把筆收,打仗用它來進攻,如果用盾是自衛。
盾:短撇長撇連十目,萬箭飛來能擋住。
【這里進行的是字理教學,將學生的生字書寫指導和生字識記變得更有趣,學生的記憶也會更深刻,同時在念兒歌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矛和盾的作用,為后面的學習做出了鋪墊。】
4.“矛”和“盾”有什么作用?(板書:進攻、防守)
5.一個進攻,一個防守,有點兒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感覺,如果把它們集合起來又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書寫“集”。)
【一個進攻,一個防守,這冤家路窄、針鋒相對的矛和盾集合在一起會怎樣呢?這樣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主動性。】
二、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
2.認讀詞語。
⑴出示詞語,認讀:
自衛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
進攻 龐然大物 大顯神威
【精心選取的這6個詞既是課文的核心詞匯,又是值得積累的好詞語,同時,這些詞語還含有課后要求掌握的幾個生字。】
⑵把詞語填進這段話中,指名讀。
比賽中,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 ),還是( )。經過反復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和盾的(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 )在戰場上( ),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樣設計一方面訓練了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再次鞏固本課所學的11個生字,同時,讀通了這段話,學生也就了解了課文大意。】
3.學習課文一二段。
打開課文,默讀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會看到一個令人緊張的畫面,千萬不要讓這個畫面在你眼前一晃而過,把它用波浪線畫下來。
⑴指名讀句子。
⑵誰都看到了這樣的畫面?什么感受?
⑶出示句子: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師:大家看這個“刺”字,“木字中間口不嚴,一把大刀立右邊;刺字見誰把誰戳,誰人見了都膽寒。”更何況這矛是怎樣刺來的?(指名讀。)
【將文字讀成畫面,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刺”字的字理教學讓學生對這句話有了更直觀、深入的感受。】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緊張啊!讀——一生讀。
師: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讀——一生讀。
師:看到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讀——
【引讀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情感來,特別是讓學生觸摸著自己的心跳來讀,學生會深有感觸,讀出情感來。】
⑷面對如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只能是——(學生:左抵右擋),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擋”嗎?(生說。)
⑸師:我這里就有一根鋒利的矛,拿出你的盾來,我可要刺過來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⑹你什么感覺?(難以招架。)
⑺經過一場激戰,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擋”?(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護自己。)
【面對學生對“左抵右擋”可能會有的片面的理解,教師通過與學生模擬比賽的情境,在教師不斷的“刺”與學生不斷的“擋”中,讓學生對這個詞語有了正確的理解,方法巧妙,學生一定會記憶終身。】
⑻師:即便是這樣左抵右擋,發明家依然是難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讀讀這兩句話,不要放過每一個標點,你有什么發現?
②從這兩個感嘆號,你又讀出了發明家此刻怎樣的心情?誰來試著讀一讀?(生讀。)師:不夠急切,再讀!
③師引讀: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緊張極了,此刻他產生了一個萬分迫切的想法——(個別讀)
發明家難以招架,在這危急關頭,他在內心深處急切的呼喊——(個別讀)
生死攸關哪,發明家甚至想大聲呼喊——(齊讀)
讓我們一起幫著發明家喊出內心深處這萬分迫切的想法吧——(齊讀)
【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不應該忽視每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書中發現兩個感嘆號的運用,進而通過引讀激發情感,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到這兩個引號的妙用,應該說學生達到了既得言又得意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4、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
⑴有個鐵屋子就行了嗎?請同學們默讀第3、4兩個自然段。看看發明家又想到什么辦法了,能像老師這樣寫一寫嗎?
(學生拿出練習紙練習)
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盾太小
鐵屋子
⑵集體交流。
預設:引號的特殊含義,履帶的圖片解釋。
5、創設情境,復述過程。
⑴同學們,這位發明家通過詳細周密的思考,一步步發明了坦克。現在你們就是這位發明家,你能把發明的過程有條有理地介紹一下嗎?介紹時也可以學著運用一些連接詞使語句更連貫。(出示句式)
⑵互動交流: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他遇到了第一個問題: 。于是想到: 。可是,又出現了第二個問題: 。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 ,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 。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三、結合板書小結
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就叫做——矛和盾的集合。(指課題:齊讀)坦克是怎樣大顯神威的呢?這又給我們哪些啟示呢?我們下節課一起體驗。下課!
板書: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問題 想到怎樣解決
矛太小 鐵屋子
不能進攻 鐵屋子開個小洞
伸出“矛”——槍口、炮口
三年級上冊25課《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課時 篇13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矛和盾的集合。學生齊讀。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嗎?
2、質疑:讀了課題之后,你還想問什么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矛和盾為什么要結合呢?又是怎么結合的呢?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感知主要內容
1、學生聽課文的錄音磁帶。
邊聽邊畫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學生把剛才畫出的生字新詞讀幾遍。
3、小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停下來多讀幾遍。
4、指名讀課文,讀后評議。
5、學生默讀課文,說說本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閱讀,解決讀題時提出的問題
1、教師出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如:矛和盾為什么要結合呢?又是怎么結合的呢?結果怎樣?
2、學生根據以上總是,自學課文,做好準備,下節課交流。
四、記字寫字
1、出示本課的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它們。
2、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穩托住上半部。
3、學生寫字,教師及時評議。
五、拓展閱讀
搜集發明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