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通用13篇)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5
by: hliu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被思鄉情思親情濃濃包圍的一篇課文。執教老師也盡可能地挖掘文本中蘊涵的情,挖掘各種教學資源,讓“情”扣擊學生心靈。
一.情在對比中輕觸。
師:遇到這么一個節日,你開心嗎?(生:開心)可是王維開心嗎?讀讀課文,找找原因。(生自讀課文)
生:因為他十五歲那年就離開了家鄉。(讀句子)
師: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生:十五歲那年就離開了家鄉。
師:說明年齡怎樣?
生:未成年就離開了親人。
教師補充:
每次吃飯,餐桌前就他一個人,天氣涼了,撫摸著身上的衣服,看著又細又密的針線,他會想到誰?(生背誦《游子吟》)生病了,如果在家里,兄弟姐妹都會照顧,可是現在呢?(生:非常孤單。)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評價:你把紅字部分讀得特別好。)
再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再看課題,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少了更加。
師:平時就很思念了,現在遇到節日更加思念了。用上因為……所以……來說說。
生:因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佳節的情景,所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師:誰能讀出這個意思。(生讀句子)
評價:讀得不錯,“更加”可以換成哪些詞語?
生:十分、特別、加倍。
【這個教學細節中,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給學生創設了一幅幅可觸可感的畫面,畫面中,詩人是形孤影單,而先前體會的佳節熱鬧的情景,此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若要學生概括出“思念家鄉,孤單”等詞語,不是難事,然而,要讓學生觸碰到這份情感,不容易,執教老師運用動情的語言,從多個層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讓這份情慢慢展開,輕輕流淌。】
二.情在拓展中提升。
詩人借古詩寄托自己的情感,這首詩凝聚著詩人濃濃情。“每逢佳節倍思親”成為經典。(生讀)現在佳節不僅僅是重陽節。中秋節,爸爸媽媽出差在外,他們望著明月,可能會吟誦(生: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解放軍叔叔駐守邊防,他可能會吟誦著(生:每逢佳節倍思親)鄉愁是每個游子心中永遠的歌,舉頭望明月,(生: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愁;月落烏啼霜滿天,(生:江楓漁火對愁眠)是張繼的鄉愁;蕭蕭梧葉送寒聲,(生:江上秋風動客情)是葉紹翁的鄉愁。
【拓展詩句的內涵,聯系生活實際,把佳節的概念通過老師設計的場景擴大,古詩今意,古詩今用,讓學生感到古詩并不遙遠。它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對鄉愁的處理,既有古詩的韻味(學生對詩)又有現代詩的意境,詩情彌漫在課堂上,詩意停駐在心間。】
三.情在祝福中深遠。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把這篇課文送給矛盾。因為不久,她就要到加拿大去了。加拿大和中國千里迢迢。你會思念嗎?用你的心背誦給大家聽。
師:讓我們也來吟誦這首詩。(生齊讀)
師:讓歡樂的相聚時光永遠記在心中,過了十年二十年,可能你也成了背井離鄉求學的游子,到那時你可能也會激情澎湃地寫下你的詩。
【真是動情動心的一筆。聽的時候,我的心也被輕輕一顫。這是一個特例,是除卻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的充分挖掘。說“挖掘”可能有點不很恰當,因為,我分明感到老師在說這番話時,來自內心的那份濃濃真情,分明感受到學生那份深深的感動。這是真心真情的激蕩。在這份濃得化不開的祝福中,情被定格,情被留在記憶的深處。】
再來回味薄校長關于發展性課堂教學核心概念和界定的闡述:
*開放性。只有開放才具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活學知識、學活的知識、把知識學活。
*生成性。課堂是師生共同挑戰智慧、充滿生命掌力的成長家園,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課堂教學應該成為對成長中的整個生命的成全。
*延展性。不要僅僅局限于書本的知識,要使書本的知識有拓展的余地。思維、能力的拓展。
可以看到,這節課在這幾個方面都有體現。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2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多音字“重”,并能把它寫好看;寫好“采”“幼”。
3、了解重陽節的時間及風俗習慣。
4、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借助老師的提示詞語,能基本概括文章大意。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傳統佳節(出示圖片)同學們看看,這是哪個節日呢?人們會做些什么呢?(出示填空)每逢中秋節,我們總會( )。。。。。。這些美好的節日我們統稱它們為 “佳節”。【師范寫 佳節,指導書寫 佳】這些傳統佳節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可是不變的是在這樣傳統佳節中我們都會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和傳統佳節有關的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生讀課題。“逢”是后鼻音,誰再讀讀,齊讀課題。
2、那么你們知道課題中的佳節是指哪個節日嗎?重陽節。重陽節是每年的九月初九,那么在古代,重陽節有些什么習俗呢?老師從文中找了一些介紹重陽節習俗的和人們歡度節日的詞語,你們會讀嗎?
二、字詞識記 出示詞語,指名讀,生字逐個認讀。
重陽節 頭插茱萸 登高遠眺 挽手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天各一方 思念 思緒萬千
重陽節 指導書寫 重。【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頭插茱萸 登高遠眺
【這幾個詞語都是在介紹重陽節的習俗的,那么茱萸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植物?為什么重陽節要有這樣的習俗呢?同學們想知道嗎?】
出示茱萸圖片,介紹重陽節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帶香味的植物,傳說可以祛病驅邪,所以人們在農歷的九月初九這一天,頭插或者臂戴茱萸,飲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健康長壽,這也是一個親人團聚的節日。
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是怎樣歡度節日的呢?老師也找了幾個詞語。出示
手挽手 扶老攜幼 指導書寫 幼【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興高采烈 指導書寫 采【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還有幾個詞語老師看看大家會不會讀?
讀完詞語,我們把這些詞語放進句子中,看看同學們會不會讀?
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
王維思緒萬千,提起筆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詞語、句子我們都會讀了,下面我們一起把書打開,走進課文去讀讀文章吧!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課文,同學們特別注意聽下老師是怎樣讀后面那首古詩的。
三、初讀感知。
1、師配樂范讀。
2、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朗讀情況,請個別學生讀課文2、3 段。其余學生聽讀、糾錯。
課文會讀了嗎?你們發現這篇課文有什么特點?文包詩,以前學過這樣的課文嗎?文包詩的課文有什么特點?古詩的意思蘊含在課文中。
4、朗讀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生讀,師生共評,師指導朗讀。
5、感知文意:請同學們默讀思考: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呢?出示提示詞語,生思考概括文意。
【王維獨自一人在京城長安求學,在重陽節這一天,看到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思念起他在家鄉的親人,思緒萬千,于是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四、寫字指導;生拿出習字冊描紅,并寫生字,師反饋指導。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及古詩,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2、通過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天各一方”等詞語的意思;詩文對照,理解古詩的含義,通過“獨”“異鄉”“佳節”“倍思親”“少一人”等詞語的品析體會詩人身居異鄉在重陽佳節時更加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王維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面的第二句。我們一起來誦讀古詩。想要了解古詩的意思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文章,去尋找吧!
二、精讀品析
1、品讀第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這句話的意思在文章哪里?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生讀第一節,在這位同學的朗讀中,你知道了什么?
(15歲、2年)他去了哪里?做什么?他有什么感受?板書【孤獨、思念】
出示:當孤身一人在外求學的王維受人欺負的時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夜深人靜,王維難以入眠的時候,他會想——————;當王維生病的時候,他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當王維取得優異的成績時,他多想______________;當王維…….
【相機理解 獨,異鄉的意思】
你也有過這種孤獨的感受嗎?能不能帶著這種感覺讀第一段。指導抓住15歲那年、兩年了。這兩個詞語讀好第一段。
這就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嗎【王維15歲獨自一人來到長安求學,孤身一人在外地已經兩年了】指導讀好重點詞語“獨”“異鄉”。再讀這句詩,
2、品讀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句話的意思在文章哪里?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生讀第二節,在這位同學的朗讀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a.王維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熱鬧、扶老攜幼、登高游玩。【相機解釋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b. 這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人們在干什么?請同學們展開了豐富想象,把人們歡度節日的情景說出來!(登高游玩、喝酒寫詩、聊天嬉戲。。。。。)如此熱鬧的場景,讓我們一起愉快的讀一讀把!(指導朗讀,歡快的節奏)
我猜,王維看到這種情景一定也很開心,也是興高采烈的,你們同意嗎?
c.此時王維的心情怎樣?【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王維為什么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在長安生活,已經兩年了,這700多個日日夜夜都是孤獨一人。此時恰逢重陽佳節,看到家家戶戶都是團聚在一起歡度佳節,他卻不能與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興得起來,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鄉的親人?)再讀第二自然段。
這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d.誰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看到人們扶老攜幼、登高游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情景,更加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了】
再讀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抓住倍思親指導朗讀)再讀古詩。男生讀第一、二段,女生讀一、二句詩。
3、品讀三四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a、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王維想了些什么?【生答王維在想什么?】王維想到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喝酒聊天、寫詩吟誦。。。。。)而如今卻天各一方不能想會:介紹王維家鄉與長安相距數千里,中間還隔著一座高聳入云、難以翻越的華山。一處在山的東面,一處在——山的西面,【借機理解詩題山東,憶的意思】真是“天各一方”。
b、配樂范讀第三段(怎樣讀好第三段呢?哪些詞語要讀好呢?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思念)
這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讀這兩句詩。女生讀課文,男生讀詩句。
過渡:王維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他想起了過去的歡樂,也想起了獨在異鄉的孤獨,想到家鄉,想到親人,想到的太多太多……真是——思緒萬千。于是他提起筆,將濃濃的思念寄予四句詩中寫下這傳誦千古的名篇。出示 古詩,再讀古詩
三、再讀古詩,情感升華。
1、配樂誦讀古詩。2、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師:“每逢佳節倍思親”, 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鄉時,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引說)。
2、(配樂)今天是中秋節,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打電話回來說非常想念我們。爸爸此時的心情可以用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形容。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補充習題》
(2)小練筆。(你有過思念親人的感受嗎?請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來表達你對親人的思念)
板書設計:
每逢佳節倍思親
長安 家鄉
孤獨 天各一方 思念
(憶)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意思,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說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4、讓學生在讀文悟詩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
教學思路:
整體思路:從題目入手引出詩句,由讀猜詩句的意思產生疑問,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通過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和文本的解釋進行對照,進一步加深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和積累,讓詩文在自然結合中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貫穿主線“思親”:了解為何而“思親”——體會為何而“倍思親”——品悟“思親”之情——感受“思親”之心。
教學過程:
板塊一:導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
2、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齊讀。
3、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么?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
4、但是,唐代有位詩人在某一個佳節來臨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
5、個別讀題目。
6、這句詩你在哪兒見過嗎?
板塊二:初解古詩,激發學生走入文本欲望
1、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一讀詩:
(1)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吧!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順。
(2)指名讀
(3)齊讀
3、二讀詩:
(1)請你再次自己讀讀這首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你讀不懂的又是什么?
(2)指名交流。
(3)解決:“佳節”是——重陽節(九月九日)。“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認為重陽節戴著它可以祛邪避災。它代表了人們一種美好的心愿。(不懂處:你很會讀書,很愛思考。大家都很會讀書,那讓我們一起帶上這些問題走進課文,看看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在故事中你一定會對這首詩有更深的了解。)
4、過渡:在全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什么會如此感嘆,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會對詩有更多新的感受。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讀讀這首詩背后的故事吧。
板塊三:詩文對照,引領學生走入文本世界
學生自由讀文。
1、了解為何而“思親”
(1)出示第一小節。誰來讀讀第一小節。
(2)通過他的朗讀,你知道了什么。(板書:王維)在這兩年里,他會怎樣?誰也來讀讀這一小節。
(3)是呀,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去長安求學(板書:長安)獨自一人在外,難免會有孤獨的感覺,這就叫——“獨在異鄉為異客”。
(4)離家兩年里,他一定會常常思念親人。齊讀第一小節。
2、體會為何而“倍思親”
(1)那是什么讓王維“倍”思親?請你再讀讀課文。
(2)學生交流,出示第二小節,
(3)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看到了怎樣的熱鬧景象?指名讀,“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什么是“扶老攜幼”?讀詞。
王維還會看到——(想象佳節的熱鬧)。再讀句。
這熱鬧景象、歡樂氣氛觸動王維的思鄉情懷。齊讀這句話。
(4)引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現在你知道“倍思親”的“倍”是在告訴我們什么嗎?(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讀句。
(5)別人的一家團聚,別人的歡樂氣氛更增添了王維對家人的思念。誰來讀讀第二小節,讀出重陽節的熱鬧,讀出王維的“倍”思親的心情。
(6)齊讀。
3、品悟“思親”之情。
(1)此時此刻,王維一定想起了許多許多。他會想什么呢?請你再讀課文。走進王維心中好嗎?
(2)交流:你感受到王維思念親人的情感變化了嗎?
引導:
他想起了什么?(出示第三節)想到兄弟歡聚時他心情是——高興。誰來讀一讀。
想起兩年前的那個重陽節,王維思緒萬千:我們曾經——我們曾經——我們曾經——
再想想如今引讀——體會天各一方。
此時此刻,——(引)
心中真是——(學生說)。讀好“如今……我呢。”
(3)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王維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吧!齊讀第三小節。
4、感受“思親”之心。
(1)描述:重陽佳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熱鬧歡慶的景象,想起了在家鄉和兄弟相聚時的歡樂情景,想到不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思鄉之情愈發濃了,一時思緒萬千,他就把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出示古詩)。
(2)誰愿意來帶著大家感受王維的此時的心情。指名讀。評:聽了他的朗讀,你看到了——你感受到了——。
(3)齊讀。
板塊四:拓展延伸,感受古詩文無窮魅力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個人呢?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思鄉情。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月圓之夜就曾寫下了《靜夜思》,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也曾寫下了《泊船瓜洲》,這些都是詩中的思鄉名作。
2、讓我們一起用我們的真情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教材解讀: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詩。文包詩是蘇教版一大編寫特色,課文題目源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詩,這是全詩的中心句,也是膾炙人口、常被人引用的一句,以這句為題,使一股濃濃的親情溢于紙面
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簡要介紹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寫作的背景和緣由。唐代詩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兩件后的重陽節,看到家家戶戶登高游玩、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借此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話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詩句、感情意境、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第二部分則是王維真情流露而寫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用詞自然而凝練,一個“獨”字和兩個“異”字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景表達了出來,同時透露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一個“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詩人思鄉情濃。因此,也成為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佳句。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課文第一自然段寫王維15歲時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點明了詩人獨自一人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處境。
第二自然段寫“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又到了”,本來在“異鄉”為“異客”思鄉之情就難免,更何況“佳節”來臨,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去登高游玩”,而王維形單影只,于是思念親人的濃烈感情油然而生,然而,長安與家鄉路途遙遠,難以見到親人的。
第三自然段寫王維回憶、想象“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今天他們還會思念著我嗎?在這段,王維通過“我”對“兄弟們”的思念,來遙想“兄弟們”對“我”的思念,在一種想象的感情交流中得到了心靈的慰藉。
第四自然段在前面一個故事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原詩,讓人進一步體會原詩的凝練和意境。
教學理念:
1、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努力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2、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和教師引導之間的關系,一方面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教師的合理有效地引導推動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與探究。
3、課堂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深入對話的場所,師生應該在其間共同展開學習,互相進行思維碰撞,最終讓師生都有所習得,進而讓語文素養不斷得到積淀。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孤獨、思念之情。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抓住重點詞句,小組合作體會王維在重陽節長安大街上熱鬧場面下內心的孤獨與思鄉之情
2、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
抓住人物的內心體會王維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人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
借文學詩,理解古詩的意思及其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課文
1、(板書課題)朗讀課題,你讀懂了什么?
佳節:美好的節日,文中指重陽節
(課文中心詞)思親:思念親人(華山以東)
2、簡介王維
(1)文章的主人公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課題就來自這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名讀、齊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在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的基礎上,師范讀奠定本詩憂傷的基調。
(2)說說這首詩中哪些詞語你不理解。
獨異茱萸倍憶山東
3、講解本課的題材:本文的題材比較特殊,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詩,這篇生動活潑、語言優美的故事主要圍繞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創作的背景及本詩所抒發思念之情來寫的。這篇文章的題材稱為“文包詩”。
學習方法: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在課堂上我們抓住相關語句來理解詩人當時身處環境和的心理來理解古詩,簡稱為“借文學詩”
二、詩文對照,理解古詩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讀第一小節,畫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圈出詞語,說說你的感受。
2、交流相關語句,體會王維的孤獨
(1)15歲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王維年紀很小就離開父母,離開兄弟,離開朋友。
(2)與我們同學相比較,體會王維的孤獨。
(3)不覺已經兩年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王維離開家鄉的時間很長。再次與自己比較體會王維的孤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王維的孤獨。
3、理解異鄉,異客
說話練習:長安再繁華,這里沒有________沒有_________
那么,長安對于王維來說就是“異鄉”,王維對于長安來說就是“異客”。
4、“異”字解釋:
理解異:1、奇異,特別;2、別的;
異鄉,異客中異的理解
5、這樣的情景這樣的孤獨與詩中“獨在異鄉為異客”相對應。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讀出王維的孤獨。
(二)學習第二小節
1、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說說重陽節有哪些風俗。(指名說)
出示圖片(欣賞著一張張圖片,你能用那些詞語來形容人們過重陽節的情景)
出示:“熱鬧”
2、重陽節,長安大街也是一片熱鬧的情景,課文第二小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熱鬧來?畫出相關語句,圈出相關的詞語,把你的體會跟你的同桌說說。
(1)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找相關詞句,說體會
①抓住“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說熱鬧。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的場面)
3、理解字詞
度:1、表示事物的性質;2、限度;3、量詞,次;4、過
一年一度歡度節日、
4、在這熱鬧的節日里,王維詩怎樣的?
(1)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這與哪句詩相對應?“每逢佳節倍思親”
(3)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理解詩句,倍:更加,讀出感情
(三)學習第三小節
1、自學要求:
(1)朗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詞句體會王維的心理
(2)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小組合作學習
3、全班交流:說“思親”
(1)王維心里想了什么
(1)兄弟們會對王維說些什么?
(2)王維想到的不僅是他的兄弟們,看,文中還有一個省略號呢,你能把他補充出來嗎?
4、說話練習:
(1)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我與父母_____________,我和好朋友_________。
(2)王維想到的不僅是人還有與自己相關的事物呢。比如說__________________。
5、可如今,我們天各一方不能相會,這怎么不讓人思念呢!讀出思念之情。
6、交流古詩的意思,說說詩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誰?
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三、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在這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王維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心理久久不能平靜(心緒不寧)寫下了這首詩
出示古詩
1、指名讀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抓住重點字詞)
3、全體朗讀(配樂)
4、吟唱古詩
四、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
(1)以后,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外地,每逢節日總是特別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此時人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為此,這句詩也成了萬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絕句,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2)很多同學離開家鄉,遇到團圓佳節,心中充滿對親人的無限思念,此時我們就可以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出差在外地的爸爸心理十分想念媽媽和你,此時他也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快要到,今年不能回家陪家人過年,心中無限惆悵,此時,我們可以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2、思念家鄉的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3、《雜詩》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五、板書
23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以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文包詩
每逢佳節倍思親。借文學詩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六、反思
這篇課文是我的一堂教研課,在之前試上中學校領導、教研組成員都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在幾經修改中,我最終確定本堂課的教學。
1、抓住文章的題材確定教學方法。本文是一篇題材特殊的文章,文包詩。作者根據古詩包含的情感再現詩人創作場景與詩人當時內心活動。因此就此我確定文本的學習方法為“借文學詩”。借助課文來學校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所蘊含的情感。教學中,我先出示課文,抓住文中主要詞句來體會詩人的心理。如第一小節中“15歲”、“離開家鄉”、“兩年”等詞語體會王維當時的年幼、孤獨。第二小節中“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再現當時熱鬧的場面,并與詩人當時的孤獨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詩人更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在這基礎上理解古詩,學生覺得容易了多。
2、以古詩為主
本文雖說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但是在教學中我嘗試著以古詩為主。上課伊始我出示古詩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古詩的節奏。在理解課文時,通過每一小節的學習我要求學生找到相對應的詩句并讀出感情。在課文結束時學生對人物感情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他們對古詩的.情感也進一步的升華,學生朗讀古詩的感情就自然流露出來。
3、“先扶后放”的學法指導
俗話說:教師為了不教。在課堂上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課文第一小節中我們師生一起通過關鍵詞語的理解來體會詩人的情感;第二小節中我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課文哪些句子、詞語可以看出重陽節長安大街的熱鬧?畫出句子圈出詞語把你的感受跟小組交流一下。;第三小節中,我直接出示自學要求:(1)朗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詞句體會王維的心理(2)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樣通過先扶后放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背誦古詩,通過語言文字體會王維濃濃的思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反饋: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
首先檢查生字掌握的情況。
2、師:這個題目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板書:王維)你們會背嗎?指名握學生背誦。
3、這么多同學都會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詩句中的幾個生字填出來。請拿出練習紙來,填空。
九月九日山東兄弟
在鄉為客,每逢節思親。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出示正確答案,學生對照糾正
4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來的,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這節課,我們將走進文本,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讀文悟情。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詩前兩句。
1、學生自由讀課文1、2自然段,想一想這兩段話告訴我們什么。
2、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指名讀句,從“15歲”、“兩年”這兩個帶有數字的詞語中你讀出什么了?
(2)老師考考大家,王維的家鄉在哪?(板書:家鄉)
(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王維的家鄉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試想王維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會是什么心情?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他鄉做客。(指名多個學生讀)
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1)家家戶戶在歡度什么節日呢?(重陽節)重陽節是農歷的幾月幾日呢?
(2)這是個怎樣的節日,你能找到文中的詞來說一說嗎?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熱烈場面呢?(指名讀)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
“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 欣喜若狂 歡天喜地 喜笑顏開)
(4)這樣的情景,還讓你想到哪些詞?(熱鬧非凡 人山人海 喜氣洋洋)
(5)是呀,這重陽佳節可真熱鬧呀,據了解,重陽節人們不但要登高游玩,人們還會品嘗重陽糕,還飲菊花酒。真是一個熱鬧、快樂的節日。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長安城呢?指名讀,齊讀。
(6)重陽佳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作為一個異鄉人,此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3、這兩段內容對應了是古詩中的哪幾句的意思?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你知道“獨”是什么意思?“異鄉”指哪里?“異客”又指什么?“佳”,指美好。“佳節”即美好的節日,在這里指哪個節日?“倍思親”指怎樣思念親人?
你能用文中的話或者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同桌互說,指名說。
4、理解了這兩句詩,我們再來讀一讀,一定會讀的很好。指名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理解古詩后兩句。
1、過渡:重陽節的歡樂不屬于王維,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出示: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1)指名讀句,讀后評議,他讀得怎么樣?指導朗讀。
(2)師簡介“茱萸”。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齊讀。
3、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么遙遠的。(板書:親人)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4、出示: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心是百感交集。這里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從這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兩名學生讀。
過渡:王維還想了些什么呢?
5、出示: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教師加以指導)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思念就像一跟長長的線,將他們的心緊緊地拴在一起。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教師范讀,生自由讀,齊讀。)
6、這段話對應了詩中的哪幾句呢?
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理解這兩句的意思嗎?能給大家說說嗎?
帶著對親人、家鄉的思念之情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又到了重陽佳節,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王維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過去,想到了現在,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指導感情讀詞。
2、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讓我們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
4、多么動情啊,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寫寫這個“憶”字。(板書:憶)一個“憶”字,就濃縮了王維對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學生齊誦古詩。)
三、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說詩人僅僅在重陽節的時候才更加思念親人嗎?
出示句式:
中秋之夜,王維看到家家戶戶吃著團圓飯,便情不自禁地吟誦------
除夕之夜,王維看到---------------------------,便情不自禁地吟誦------
這句詩現已成為許多身處他鄉的游子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佳句。
完成作業紙上的填空:中秋之夜,堅守邊疆的子弟兵們,看著天上一輪圓月和自己的形單影只,不禁想起了遠方的家人,情不自禁地吟誦:----------
2、讀一讀作業紙中思鄉的詩,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6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語文教材新創的一種新型文體——文包詩,詩中有文,文中藏詩,文詩相融,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王維獨自身居外地,在重陽節這樣的佳節里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懷。課題就是一句王維思親的千古絕唱,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聲!
課堂一開始,我先讓學生讀課題,并告訴學生這是一首千古絕唱,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前晚的預習試著用書中的句子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在大體里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重讀課題。接著我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請孩子們讀古詩,這時他們只是準確流利地讀,而我的目的也只是讓學生整體感受這是王維的思親之作。在讀的基礎上,我帶領學生緊接著走進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古詩,感受王維的孤獨與無奈!最后在理解思緒萬千的基礎上,再次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通過老師的配樂泛讀,指名讀,齊讀使學生走入王維的內心,把他的孤獨,無奈,悲傷讀出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后反思
本文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而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正好是對這句的最好詮釋,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很想念家鄉的親人,于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又一年,重陽節又到了,王維還是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他更家想念家鄉的親人,于是再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兩年過去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佳節到來思鄉更切,他依然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通過層梯式的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這“一年一度”這個平談的數字感覺到作者思鄉的內心世界,思鄉之情隨之升騰。隨后我創設情境,如果你在異鄉,你會在什么情況下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有的孩子說:“我會在過節的時候思念親人。”有的學生說:“我會在看到別人一家團圓的時候特別思念親人。”那么此時此刻,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樣?你會怎么想?王維呢?”通過這樣的角色轉換,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效果不錯。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就該課的課程資源來說,應該很好地利用課文來理解古詩,深入體會思想感情。我教學這一篇課文后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品讀激情,情感共鳴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蘊含著濃濃的思鄉之情,我們只有通過品詞、品句和品讀才能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共鳴。因此在教學時我作以下朗讀指導:(一)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緊扣“兩年”一詞,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現實生活事例進行對比,結合學生平時離家時間幾天就覺得很想家人了,跟作者離家“兩年”對比。通過對比,學生理解了“兩年”確實很長,作者也更想家鄉和親人。進而指導學生品讀“兩年”的語氣,以突出作者離家之久,思家之切。(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后,讓學生相應找出作者用來表達這兩自然段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設計了邏輯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很想念家鄉的親人,于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又一年,重陽節又到了,王維還是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他更家想念家鄉的親人,于是再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兩年過去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佳節如期而至,思鄉肝腸寸斷,他依然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通過層梯式的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這“一年一度”這個平談的數字感覺到作者思鄉的內心世界,思鄉之情隨之升騰。此時多作任何的分析都是多余,惟有這朗朗的書聲才能表情達意。我想這就以讀代講的魅力吧。
二、講寫結合,訓練表達
由于是由文入詩,文中的意思與詩中的大概一致,在學生理解課文中與之相對的詩句后,相機安排了一個講寫結合的訓練。先讓學生結合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來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動筆寫寫每句詩的意思。這一說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語言訓練的規律。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說:要帶領學生在語文課堂里走一個來回。來就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回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到語言文字。前面部分是學習短文引出思鄉之情;后面講寫結合則是由思鄉之情回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即是思鄉之情是通過哪能些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三、課外延伸,增加積累
學習這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之后,設計了向課外延伸這一環節。思鄉之人何止王維?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時刻思念家鄉和親人。請聽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聽聽他們傾訴思念家鄉、親人之苦。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思鄉的句子,體會作者思鄉之情,最后齊讀,達到情感共鳴。以一思鄉主題,引出一組思鄉古詩,讓學生在學習一文時,認識更多的同類古詩,最后還安排學生搜集其他思鄉之情的各種文體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使閱讀量的積累達到質的變化。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讓“經典”詩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可以直接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感受古詩的規律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逐漸對古詩學習產生興趣。用詩文誦讀等形式讓學生增加自己的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借助課文內容,結合詩句的理解,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悟古詩寫作是有感而發,嘗試組織語言,理解詩歌的寫作是有背景和緣由。
教學重難點:
1、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2、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指板書) 學生齊讀。
2、我們知道這句話出自王維的一首詩,那就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古詩)誰能讀好它嗎?
指名讀、齊讀。
3、每逢佳節,這里的佳節指的是(生接重陽節),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有什么習俗?
4、同學們了解的真多,重陽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日,每到這樣的節日,王維會倍思親。
5、你能說說“倍思親”的意思嗎?(更加思念親人)我們再來讀好它。
二、教學第二小節
1、王維為什么會發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故事,走進他的內心。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
哦,原來是王維看見長安的人們在歡度節日呀,(出示第二節)再讀讀這段話,你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抓重點字詞。
2、重陽節就是這樣熱鬧啊!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看一看?(指名朗讀句子。)
3、讓我們一起來讀出長安街上的熱鬧吧。(齊讀句子)
三、教學第一節
1、看到別人都是家家團圓,是如此的幸福,可王維怎么樣呢?
是的,他(出示: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5歲,只比我們大了6、7歲,跟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孩子呢,卻已經離開家鄉兩年了,700多個日日夜夜,想想看,這兩年來,他會遇到什么困難呢?學生想象說話。
2、這么小年紀,本該在父母身邊好好地享受父母的關愛,而如今卻獨自一人在外求學,他的內心是多么孤獨呀!(板書:孤獨)
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3、這就是詩中的(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我們一起來。
誰來讀出王維孤獨的心情。
指名讀、齊讀。
4、看著大街上熱鬧的景象,王維的內心是格外的孤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維的內心世界。老師讀第一節,同學們讀第二節。
師生合作讀第1、2節。
5、在這樣的情景中,王維觸景生情,不由自主發出了“倍思親”的感嘆。出示兩句詩,齊讀。
四、教學第三節
1、王維孤單一人,不由傷感起來,在這美好的節日里,他在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三小節,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第3節
學生練習說話。
2、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
齊讀。
3、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說就是——思緒萬千。
他還想到了什么?
生答:如今我們卻一句
是呀,他和兄弟(天各一方)同學們,王維所在的長安,在華山以西,而家鄉在華山以東的山西蒲州。一山之隔,千里迢迢,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你能讀好這兩個詞嗎?(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4、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由說,教師加以指導)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他們彼此牽掛,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那濃濃的思親之情。(指名讀,齊讀。)(板書:牽掛)
這真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引讀)。
讓我們來回味王維無盡的思緒吧。男生讀山這頭的王維,女生讀山那頭的兄弟,老師讀兩者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分角色朗讀這一段文字。)
5、那時的快樂,現在的孤獨、王維與親人彼此牽掛,難怪他會“每逢佳節倍思親”。
五、學習詩
1、于是,他提筆寫下了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詩題)
(1)同學們,15歲的王維孤身一人,作客他鄉,這就是——生:獨在異鄉為異客。
(2)重陽節,家家戶戶歡度在一起去登高游玩的情景讓王維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就是——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3)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王維想到兄弟們肯定和往年一樣,頭插茱萸,攜手登高,嬉笑歡樂,可獨獨少了自己一個人,這就是——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王維將自己濃濃的思念,凝于筆端,寫下了這首思鄉名詩。就讓我們當一回小王維,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配樂指讀)
3、多么動情呀!就讓我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配樂齊背)
4、但是,到了現在,這個佳節已經不只指重陽節了,而是所有美好的節日,比如:
中秋節,爸爸媽媽出差在外地,他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節,邊防戰士守衛邊疆,不能回家,他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元宵節,哥哥在外國讀書,不能回家,他會深情地吟道:每逢佳節倍思親。
5、其實,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思鄉情。你知道哪些?
《靜夜思》《楓橋夜泊》《夜書所見》(指名回答)(你能背誦一下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齊讀三首詩)
6、老師這里有幾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出示古詩:聽老師讀一讀(師范讀)跟老師一起讀一讀,感受詩人的情懷。
7、讓我們再來好好欣賞這首詩,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寫在習字冊上。
8、布置作業:
課后讓我們搜集一下,來開一個“思鄉誦詩會”吧。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73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理解新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3 、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借助短文,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感情。
教法: 情境教學法、談話、,直觀教學法、遷移法。
教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曾老師的老家在哪兒嗎?曾老師有許許多多的親人在遙遠的湖南。平時,我經常給家鄉的親人寫信、打電話,有時暑假回老家看望他們。每當遇到佳節的時候,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今年中秋節的晚上,我望著天上圓圓的明月,不禁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媽媽。于是,我給媽媽發了一條短信: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
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創設與本文吻合的情境,吸引學生學習新課。
二、新授:
1、自由讀第4自然段:
問“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想的很多很多)王維想了些什么呢?他為什么想的很多很多呢?學習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會明白的。
設計意圖:采用倒序法,抓住關鍵詞“思緒萬千”。“思緒萬千”一詞在文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概括了王維客居他鄉時的思鄉之情,它是王維寫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觸發點。
2 、學習第 1 段。
①自由讀、評議。
②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③說說第一句詩的意思。
3 、學習第 2 段。
①自由讀。劃出表示王維看到的句子。指名讀這些句子。
②找出表示人們心情的詞語。(興高采烈)相機板書。
③還有哪些詞表示興高采烈?換詞練習。
④你在什么時候會“興高采烈”?用“興高采烈”造句。
⑤人們是興高采烈的,可是王維呢?指導朗讀第 4 句。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抓關鍵詞“興高采烈”,襯托王維的孤獨、傷感。一喜一愁,強烈對比。
4 、學習第 3 段: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①齊讀。
②動作演示第 1 句話。
③說說王維想到了什么?
④除了書上寫到的這些,王維可能還想到些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跳出文本,訓練學生想像及口頭表達能力。
5 、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①正因為王維想到了許多許多,思念親人的感情特別強烈,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②齊讀。指名讀。
③練習背誦。
④結合短文說說詩意。
三、表演。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人們興高采烈,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王維仍然孤零零地在京城長安生活,冷冷清清。請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表演王維與家鄉親人通電話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內化課文語言,拓展課文內容,把生活與語文學習緊密結合,加強學生處理信息(課文、課外)的能力,將學生收集到的抒發思鄉、思親的詩文佳句和歌曲有機結合在一起。
板書:
25 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 思緒萬千
人們 興高采烈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9
【教學目標預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吟誦詩歌;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說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濃濃的思鄉情感,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重點】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濃濃的思鄉情感,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復習、默寫詞語:
(1)出示詞語:異鄉異客天各一方思緒萬千
重陽佳節一年一度登高聚會
(2)指導自己復習:拿出自備本和鉛筆,看屏幕,默看,很簡單,確定不會寫錯的就“過”,覺得有點難的就隨手在自備本上寫兩三遍。
(3)交流容易寫錯的字。(“異”的豎彎鉤要封口,“天各一方”是各自的“各”,指導學生從詞語的意思上去理解、記憶,“佳節”同樣如此,“佳節”是美好的節日,所以是此“佳”而非彼“家”,“聚會”的“聚”字形較難,再集體書空、老師板書一下)
(4)自己背著默寫詞語(四個四個背著默),默寫結束自己對照檢查,有錯誤的自己訂正4遍。
(5)反饋默寫情況。
2、朗讀古詩:唐代大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這天創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古詩(畫軸)并朗讀。
3、談話揭題:今天就讓我們借助《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篇美文,共同走進遙遠的唐代,走進少年詩人王維的心靈,去感受他的詩意詩情。(齊讀課題)
二、品讀課文,感悟詩意,體驗詩情。
1、揭示品讀之“中心問題”
(1)從古詩中知道,文中的“佳節”是什么節日?(九月九日重陽節)
(2)簡要回顧重陽節風俗。
(3)提出問題: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節日里,少年王維為何發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呢?
2、品“思鄉思親”之“孤獨傷感”
過渡:重陽節這天,王維人在哪里?
(1)屏示語段:“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王維。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
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王維的家鄉是山東蒲州)
*結合簡筆畫,體會路途遙遠,理解“山東”含義(華山的東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板書)
(2)你覺得王維這兩年的生活一定過得怎么樣?
引導學生交流,板書:孤獨寂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結合詩句理解“異鄉”“異客”、的意思。
出示字典上“異”字的解釋:a:有分別,不相同;b:奇異、特別;c:驚奇、奇怪;d:另外的,別的;e:分開。
指導學生聯系整首詩的意思,講的是王維離開家鄉到別的地方生活(京城長安),所以這里的“異鄉”是指“別的地方”,即“他鄉”,“異客”是指“別的地方來的人”,即“客人”。兩個“異”字都當“另外的,別的”講。
*緊扣“15歲”,“就”體會年紀之小;*抓住“兩年”感受離家時間漫長。
(4)體驗說話,感情朗讀:小小年紀的少年王維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學,整整兩年,700多個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夠聆聽到父親的教誨,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想念父母兄弟卻無法相見,他思念家鄉卻不能回家,王維和親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獨寂寞——指板書”。感情齊讀語段。
(5)齊讀語段,結合理解詩句:難以排解的孤獨和寂寞使詩人情不自禁吟誦出了這樣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
指導誦讀:詩歌的誦讀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節奏的把握,二是情感的品味。這里的節奏應該怎樣讀?
指導學生讀好節奏:獨在/異鄉/為/異客
王維獨自一人,孤孤單單地在他鄉生活,你覺得他一定會感到——
生:孤獨,寂寞,憂傷……
指導讀出這樣的情感。
2、品“重陽佳節”之“熱鬧快樂”
過渡: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請你認真讀一讀這幾句話,想一想,重陽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出示第二自然段語段:“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交流一:重陽節的熱鬧。
預設1:結合關鍵詞句和圖片、聲響體會重陽節街上的“熱鬧”景象。出示
圖片:這就是重陽節那天街上的熱鬧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熱鬧非凡、車水馬龍。讀屏幕詞語)
(2)交流二:重陽節的快樂
預設2:結合重點詞句體會重陽節人們的“快樂”情景。“興高采烈”(透過“興高采烈”這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人們臉上什么樣的表情?眉開眼笑、笑容滿面、喜上眉梢、喜形于色……讀屏幕詞語)。
結合理解“扶老攜幼”(拆字組詞的方法理解,從這個詞語你知道重陽節帶給人們的是怎樣的快樂?享受親情的溫暖和團圓的幸福)。
(3)引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為什么會“更加思念?”因為重陽佳節,家家戶戶團團圓圓,每個人都快樂地享受著和親人在一起的幸福快樂。只有王維一個人——指板書,讀“孤獨寂寞”,因此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親人,這就叫——倍思親。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齊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3、品王維之“思緒萬千”
(1)此時此刻,王維真是思緒萬千。(板書)誰來說說什么是思緒萬千?請同學們自讀第三自然段,仔細讀一讀,想一想,王維想到了些什么?
(2)交流一:想到了以前和兄弟們在一起的快樂。體驗王維曾經的快樂:
*屏示語段:“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想象情景說話:王維清楚地記得,在家鄉時,他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歡聚一堂,快樂過節的情景——引導想象:他們怎樣過節的呢?(比賽爬山、喝酒、作詩、一起游戲)
*感情朗讀這兩句,體會王維回憶中的“快樂”。
(3)交流二:想到了“如今,他和兄弟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補白省略號。這省略號好似一聲長嘆,嘆今日重陽佳節不能和兄弟們相會,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說話)從省略號里你讀出了什么?(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感情)(再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4)交流三:想到了此時此刻,兄弟們也一定在思念著自己。思念的人兒,心靈總是相通的。他還想到了遠在華山以東的兄弟們對他的思念:(引讀)秋高氣爽,天高云淡,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聚會,西望長安,卻發現身邊少了一個兄弟。是誰呀?——王維。這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詩句后兩行,讀一讀)你覺得王維的兄弟們遙望長安,心情會怎樣?他們也有千言萬語要對王維訴說——他們會對王維說些什么呢?(想象說話)
*是呀,他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是——(再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思緒萬千”,想了很多很多。“倍思親:,他想的最多的還是——(板書:思念家鄉、親人)
王維把濃濃的思念溶進了短短的四行28個字里,提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引讀古詩。
三、整體回歸,吟讀古詩,抒發共鳴。
1、讀著讀著,我們讀出了詩句中的思念,讀出了詩句中的情意。
2、理解運用“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已成為千年傳誦的經典名句,它表達了所有像王維一樣離開家鄉的游子的共同心聲。中秋佳節,如果你不能回家和爺爺奶奶團聚,仰望皎潔圓月,你可以深情吟誦——引讀“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你的思念之情;今天是圣誕節,鄔冰歆不能回新加坡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歡聚,也可以深情地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來遙寄你的祝福……
3、積累思鄉詩句:對家鄉的熱愛、思念,對親人的熱愛,思念,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是每個游子心中永遠的歌。(出示詩句并朗讀積累,在學生朗讀時,相機再次進行古詩誦讀的指導)
4、同學們,最后,就讓我們再次來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名詩,讀出每一位游子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吧。隨音樂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設計】
每逢佳節倍思親
天各一方 孤獨憂傷
思緒萬千 思念家鄉、親人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10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興高采烈"、"思緒萬千"等核心詞語的含義;
3.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敢于提問,自主讀書,合作討論,直至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人,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讀了課文你就會知道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讀課題:
師: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對,心田。從心田里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里的聲音來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課題,小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標]
師:這些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
師:那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自主讀書,討論交流。
[1]師:小朋友們讀得很認真,現在誰能告訴我們,是誰每逢佳節倍思親?
板書:王維
師:王維是誰?誰來告訴我們?
板書:長安
師:讀得真好,但老師還想見一見王維,誰來扮演王維作一個自我介紹?
[2]師:佳節指什么節日?什么時間?又有哪些風俗呢?
板書:九月九日
師:書上有一個詞語準確地寫出了重陽節的長安人們的心情,老師相信你只要仔細的讀書,一定能找到?
板書:興高采烈
師:請你接著老師的話說下去,用上"興高采烈"。
師:"六一"兒童節到了………………
師:誰還能用"興高采烈"說一句話?
師:誰能用你的聲音讓我們感覺到長安人們的"興高采烈"?
[3]師:王維"興高采烈"嗎?那他怎么樣?他想到了哪些人?還想到了哪些事?
板書:山東兄弟
師:這就叫"思緒萬千"。
板書:思緒萬千
師:你有過思念的感覺嗎?你會用什么方法表達你的思念?
[4]師:今天是傳統佳節重陽節,現在我--王維的兄弟,已經頭插茱萸,登上高處。此時此刻,不知遠在他鄉的王維怎么樣。哎,不如打個電話給他。誰愿意做我的兄弟王維?
師:可是當時還沒有如此先進的通訊設備,就連寫一封信,也要很長時間才有可能寄到家鄉。作為詩人的王維表達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寫詩。
三.感悟詩歌
1.朗誦:
師:下面我們掌聲有請唐朝大詩人王維為我們朗誦他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生讀詩
師:詩寫得棒,讀得也棒!連我都想讀了。誰敢和我比一比?
師:我讀詩的水平可不簡單,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讀幾遍。
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配樂
3.小比賽
4.誰能背誦這首詩?
四.小結課文
師:現在誰明白了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五.默寫古詩
師:誰來幫幫老師,把黑板上的這首詩寫完整。其余的同學請在底下默寫。
(提醒書寫和握筆姿勢)
評價:
師:連粉筆字都寫得這么好看,你的鋼筆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這個詞書本不要求會寫,你都能寫出來,真不簡單。
六.延伸
師:你回家還想做什么?
師:課后小朋友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
板書:
興高采烈 長安 九月九日 山東
思緒萬千 (王維) 每逢佳節倍思親 (兄弟)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1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文包詩”,文辭優美,簡潔,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家鄉的思念。 然而在教學時并不能如一般的閱讀教學,停留在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教師自身要明白“文包詩”的特點,捉摸編者編寫此類題材的意圖。在小學階段,讓學生背誦古詩也許并不難,但是要求學生理解古詩字里行間的意思,以及寫作背景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只有在小學3—5年級才會出現了“文包詩”,“文包詩”中的“文”就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而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后就幾乎不在出現“文包詩”這樣的題材。那么在教學時要明確一點:“文”是為“詩”服務的,對“文”的所有理解最后都要回到“詩”中。
學生分析:
由于開展經典誦讀, 三年級學生基本已經會背這首詩了,但是僅僅停留在背誦和明白這是一首思鄉詩的層次上, 并不能感受到詩中字里行間融入的思鄉之情。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在初讀“文”時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詩”之間的聯系,但是這種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由文及詩,由詩入文感悟文中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文包詩”這種課文形式。
2、能抓住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在重陽節感到的舉目無親的孤寂。
3、能有味道地背誦出古詩,并能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在二年級時曾學過一首思鄉詩,還記得嗎?一齊背一背。
李白的《靜夜思》
師:是啊, 對于遠在他鄉的游子來說,家鄉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叫人時時刻刻思念著地方,尤其是在萬家團圓的節日,于是兩千多年前,同樣唐朝的一位大詩人王維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師:你們知道嗎?這首詩的背后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下面聽老師讀一讀這個故事。(師配樂范讀)
二、學習生字詞
a、師:之前大家已經作了預習了,這些詞你能讀好嗎?
出示詞語:思念 兄弟 異鄉 重陽
回憶 情景 佳節 登高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天各一方 一年一度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指名兩到三位,開火車領讀)
b、寫字指導
注意點:本課的生字難不難呀(不難) 生字是不難,但有幾個看似容易的詞語卻特別容易寫錯,一個是“佳”字,注意右邊是兩個“土”字,不能一豎到底。 還有兩個點要注意。“幼”字的一點不能丟,“念”字的一點不能添。
(老師范寫、學生寫一遍、描紅一遍)
三、檢查讀課文
你們的字詞真是讀的又快又準啊,課文也能讀的這么好嗎? 文章一共幾節?(四節)請四個人讀,即時糾正。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這首詩是誰寫的啊?(唐朝的王維),王維為什么在詩中說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呢?
(請兩位同學讀讀第一小節)
(2)如果變成這樣,你會讀嗎? 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 ),( )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 ),不覺已經( )。
(3)讀完以后,你想說些什么?
預設:王維很孤獨,離開時只有15歲,王維很思念家鄉,離開家鄉已經兩年了。
(4)你能讀出王維的思鄉之情嗎?(指名3人)
是啊,王維離開家鄉時只有15歲,比你們大不了多少,獨自一人來到了哪里?
京城長安(他不在自己的家鄉)——“異鄉”
是長安人嗎?(不是)——異客(外地人)
王維年僅十五歲,獨自漂流異鄉,感覺很孤獨。能讀好這一句嗎?
獨在異鄉為異客(指名讀,讀出思鄉之情。)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佳節”是什么意思? (美好的節日)
(2)在我們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佳節?
八月十五的中秋節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正月初一的春節
……
注意:要把話說完整
(3)對,這些節日都叫佳節,在本文中,佳節指什么節日?(重陽節)
師:重陽節就像其他傳統佳節一樣,是一個萬家團聚的好日子,在這一天,王維看到了什么?
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4)這一天,人們心情怎么樣?
很高興
(5)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a、“興高采烈”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你能換個詞嗎?
預設(學生能說出“興致勃勃”、“欣喜若狂”、“高興”)
b、“扶老攜幼”什么意思? 過節時,你們全家會出去玩嗎?會有哪些人一起去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怎么走的呢? 攙扶著老人,帶著孩子。
(可以做做動作)
c、全家出動,登高游玩,多開心啊?你覺得這一天,人們除了登高游玩還會做些什么呢?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此時應該能說出重陽節的一些風俗。
師:是啊,多么開心的節日啊!可是“獨在異鄉”的作為“異客”的王維看到這樣的情景會高興嗎? (不會)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怎么樣?——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真是——(引讀)每逢佳節倍思親,你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嗎? (更加)你能讀出更加思念嗎?(指名3-5人讀,讀出思念)
六、學習課文第三節
(1)王維在重陽節這天對家鄉的親人懷著深切的思念,他想了些什么呢?(文章第三節)
出示: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指名讀)
(2)王維知道,現在兄弟們一定也在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可惜的是,出示: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唉——只少了一個人,是誰?(王維)
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指名讀3—5)
(3)師: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呢。你覺得家鄉的兄弟在登高聚會時想對王維說些什么?
(生自由說)
預設:王維,我好想念你呀,你在長安還好嗎?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啊?
(4)王維知道家鄉的兄弟正在思念著自己,于是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也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5)王維陷入了不可抑制的思鄉之情中,一定想了很多很多,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齊讀。
指名配樂朗讀(3—5)人(有感情的朗讀)
能背上嗎? (有感情的背誦)
師總結:以后,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在外地,每逢節日總會特別思念家鄉時,便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啊。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而這句話便成為萬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絕句。
七、拓展延伸
思鄉之情充溢著游子的內心,王維除了寫這首詩千古絕唱外,還寫這樣一首思鄉詩
出示: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翻譯大致意思, 你覺得王維除了想知道家鄉的梅花有沒有開以外,還想知道什么?
預設:想知道家鄉的兄弟好不好,身體是不是很健康… …
八、作業:
1、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2、搜集幾首思鄉詩,小組交流背背。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12
作者:《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課時經典設計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78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課時經典設計
執教者:智衛琴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直奔中心(2分)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師過渡:為什么王維此時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他思念的是誰呢?)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6分)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么王維思念起自己的親人?讀后討論。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離開家鄉兩年的王維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10分)
1、師引讀: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從這段話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嗎?
3、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
用上這些詞說說詩人為什么“倍思親”,比一比誰用的好詞多。
5、指導感情朗讀。從這段課文中你體會了什么?(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過渡:人們歡度佳節,多么熱鬧、多么高興,可是王維此時卻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會想起誰?想起哪些事呢?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12分)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后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
4、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句子)
5、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同桌分角色說一說。
6、其實,據老師所知,有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自己身邊,你想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7、讓我們再來把課文讀一讀,把詩人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讀出來嗎?練習讀。指名讀。
8、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細讀第四自然段(6分)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個詞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聯系上文,理解思緒萬千。
3、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三、情感延伸,課外拓展:(4分)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注釋來讀讀詩,體會他們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
(搜索課題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動情動心——《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筆記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古詩中,有許多傳誦千古的名句。你們知道的有哪些?
老師這里也有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還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呢!誰來讀一下?(逢)
這句話出自哪首詩?這首詩又是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課文,讀完了要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扶老攜幼 頭插茱萸(圖)
(1) 攜帶 (2)拉著 插的筆順、書空
交流讀書所得,相機板書: 重陽節(九月九日)
王維 思念 兄弟 思緒萬千
(誰了解王維) 思 親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誰來讀一下詩題。學習古詩,先要解詩題。誰能來給大家說一說?山東,華山東面。想不想讀讀這首詩?指名兩同學讀(4遍)。
剛才,我們解了詩題,讀了詩句,接下來我們就要明詩意、悟詩情了。你們有什么好方法?(1)聯系上下文;(2)抓住關鍵字。這首詩是包含在課文中的,學習這樣的詩還有什么方法呢?(讀讀課文)
看老師的朗讀要求:(1)朗讀課文,把古詩和課文對照起來,理解詩意。(2)4人一小組,各選一行詩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再把整首詩連起來說說是什么意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
說說這行詩的意思。你是通過朗讀哪一小節知道的?讀給大家聽。通過你的朗讀,我知道王維在長安非常孤單。(15歲 兩年)兩組同學讀課文,兩組同學讀詩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一句名句呀,誰來說說它的意思?理解倍、思、親為什么王維到了美好的節日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誰能把課文的有關內容讀一讀?她在朗讀的時候,感情有沒有變化?她抓住哪個詞來讀的?(興高采烈)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什么時候也興高采烈。一起用興高采烈的語氣來讀讀1、2兩句話。剛才說到她的感情有變化,有什么變化?齊讀。男生讀熱鬧場面,女生讀寂寞心情。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后兩行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遙知,課文中哪兩個詞可以看出王維和兄弟們相隔遙遠。
讀第三小節,感情有沒有變化?誰能把它的變化讀出來?
齊讀課文,一人讀詩句。
王維此時想得很多很多,課文中有兩塊地方可以看出來,你能找到嗎?板書“思緒萬千”。理解意思。
誰能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給大家聽?
詩意我們理解了,你能把這首詩讀好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背誦。
小結課文,指導讀全文,一人讀古詩。
作業:
1、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重陽節指農歷 ,這一天,人們 ,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 , 。”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寂寞,思念親人的心情。“ , 。”想象了今年重陽節親人登高遠眺的情景。
2、將節日與傳統食品聯系起來。
水餃 重陽
元宵 春節
粽子 元宵節
月餅 端午節
千人糕 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