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精選13篇)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能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不僅要關愛、救助動物,有時,也要遵從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規律,要懂得怎樣做才能維護生態平衡。
重難點
明白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懂得怎樣做才能維護生態平衡。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逐個出示狼和鹿的圖片,在生活中,狼給你的印象是什么?(板書:狼,出示:兇惡、兇殘;)出示:鹿圖,這是什么?在生活中,鹿給你的印象是什么?(板書:鹿,出示:溫馴、美麗、活潑;)(板書:和 齊讀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39、狼和鹿 )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課文告訴我們兇殘的狼是森林和鹿的(生:“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是森林的(生:“禍首”)
3、兇殘的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是森林的“禍首”,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看。
二、森林對比,提出問題
(一)1、(出示圖片)同學們,這就是100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著圖,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森林嗎?
①準備交流(同桌說給同桌聽聽,)②指名交流
2、學生介紹森林。
師:是啊,森林郁郁蔥蔥,小河靜靜地流淌,鳥語花香,多么美麗的森林呀!文中也有寫到凱巴森林的句子,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描寫森林的句子來讀一讀。(指名回答,師出示句子: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誰能將這個句子讀好?(指名讀,點評,齊讀,伴樂朗讀)
(二)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可事隔25年,這座森林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示:二十年森林變化的圖)
1、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描寫二十后凱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指名回答)
2、指名讀:“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出示動漫,理解“蔓延”、 “消退”)
3、師引讀:二十年過去了,整個森林……綠色在……枯黃在……(范紅再讀句子,指名讀,點評,齊讀。)
3、出示:兩種不同森林的圖及句子。伴樂朗讀。
師: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凱巴伯森林,(女同學伴樂朗讀這一段文字);這是二十多年以后的凱巴伯森林(男同學伴樂朗讀這一段文字)
(三)同學們,同一座森林,25年前 郁郁蔥蔥,25年后卻是一片枯黃,看著兩幅畫面,此時此刻,你最想問什么?(學生質疑)
1、是呀,同是一座森林,二十多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第二、第三小節。(交流:是什么原因使森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指名回答)
師(小結):使森林發生變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大量的捕殺狼。(板書:人捕殺狼)
2、人們大量的捕殺狼,是因為美麗而活潑的鹿群后面,(出示句子: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那時森林里大約有四千只鹿,它們要時刻提防狼的暗算。)
師:這里有個多音字,我們一起來讀準它【提防dī】,還有另一個讀音【提高tí】
3、狼總是吃可愛的鹿(板書:狼吃鹿),為了保護鹿(板書:保護),美國總統羅斯福還特意頒布了一條“剿殺狼”令。
4、有了法令,人們就肆無忌憚地大量捕殺狼。(出示槍殺狼圖)
5、師引讀:同學們,可愛的、美麗的鹿要被狼吃光了,當地居民(恨透了狼)于是人們大量地地捕殺狼(他們組成了狩獵隊,到森林中捕殺狼。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只跟著一只,哀嚎著倒在血泊中。)人們大量地捕殺狼,所以(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二十多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只。)再齊讀。
6、引讀: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二十多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只。
師:二十多年殺掉了六千多只 ,算一算,平均一年殺死了多少只鹿?(大約300只)
7、使森林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有另一個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三、探究誰是森林的禍首
1、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被殺掉了,至此鹿(生:大量繁殖)。(看課本):引讀: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殺狼前,鹿的數量是(四千只),殺狼后,鹿的數量(超過了十萬只)。算一算,鹿一年繁殖多少只?(將近五千只)
2、想象一下,這時候你放眼遠眺,凱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遠眺,你看到的還是什么?到處密密麻麻的鹿呀,讓我們看看這個景象吧!(出示圖片)
3、鹿群的大量繁殖,會帶來什么后果呢?出示句子(老師請兩位同學來讀句子,其它同學邊聽邊思考。):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樹木的嫩枝、綠葉、樹皮……一切能吃的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師:哪位同學來告訴大家,鹿大量的繁殖,會帶來什么后果?(指名回答)
5、是啊,鹿群的大量繁殖,把森林糟蹋得這樣慘。引讀: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師:八千只病鹿;同學們,超過十萬只的鹿,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啊,算算,死了多少只?(超過九萬多只)
過渡:多么驚人的數據呀!為什么人們大量捕殺狼后,鹿還會死這么多呢?)
5、聯系課外常識,說說人們大量捕殺狼后,鹿大量死去的原因?(小組討論交流)
用“狼被大量捕殺,鹿死得更多,是因為……”來回答鹿的死因。
6、饑荒帶來的是一個寸草不生,荒涼不堪的森林,饑荒也導致了大批的鹿被餓死。鹿死的原因還有嗎?
四、明理
1、美麗的森林正慢慢地枯黃,活潑可愛的鹿也正陸續地死去,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此時此刻人們才剛剛醒悟: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而美麗、活潑的鹿卻成了“禍首”。(板書:“功臣”、“禍首” 齊讀第四自然段)
2、狼為什么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聯系上下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3、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這樣就切斷了傳染源,再有,狼要去咬鹿,鹿會怎樣?鹿在逃的過程中,鹿的身體就會怎樣? “生命在于運動”狼要吃鹿,鹿要跑,想想,那四千只鹿是怎樣的鹿?鹿群被控制了,森林就不會被糟蹋得這么慘。所以,狼間接地保護森林。(板書)
3、美麗、活潑的鹿為什么成了“禍首”?( 聯系上下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師:鹿群一旦大量繁殖,成了破壞森林的“禍首”(板書:破壞)
4、鹿是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難道鹿真的是“禍首”嗎?真正的禍首是誰?(人)
5、人們殺狼護鹿原本是讓鹿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在居然讓鹿過上了?(對著板書,讓學生說說,人、狼、鹿三者的關系)這個悲慘的故事是想告訴我們什么?
6、森林被破壞了,最終危害到誰?(人,描紅)
7、學完了這篇課文,你得怎樣的啟示?
小結: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所以我們要保護生態平衡(板書:保護生態平衡)。
如果我們每一個地球人都能做到保護生態平衡,那么大自然給我們最大的禮物就是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幸福。(出示: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幸福)
8、穿過時光隧道,來到那個年代。如果你是一名環保者或者是羅斯福總統的助理,又或者……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小組討論交流,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
五、板書設計
人
捕殺 保護
危 狼 鹿
害 吃
保護 破壞
森林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2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與認知活動。教學時,抓住人們捕殺狼前后的現象和動物之間數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一、反復閱讀,加深語言感悟
1.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這一教學中,我讓學生讀書,通過自由讀、對比讀、對照讀、品讀等朗讀形式,使學生在讀中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意思。
2.深入閱讀文本。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涌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本課采用的學法是:
A、對比質疑:讓學生在自身對狼和鹿的認識和課文中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對比中,提出疑問。
B、自主學習:圍繞問題默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句子談談感受。
C、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感知課文內容,感受災難。
D、讀中感悟:讀一讀、想一想、比一比、說一說、議一議多種方法揉合在一起,感悟破壞森林、毀滅鹿群的禍首其實是人,是人違反了大自然應有的規律,破壞了生態平衡。
二、利用媒體,豐富語言表象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遺憾,以下就這節課中的不足談一談。
首先是朗讀,讀昔日森林與現在森林的兩段話時,學生都沒有讀出語氣來。如果教師在之前加以引導,學生也許會讀的好些。
其次,我在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細,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問初衷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而服務于朗讀,自讀自悟,但結果并不明顯。
此外,由于自己鉆研教材不夠,所以沒有能很好地解決課文的難點。
這一節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3
我在教學本組課文第一篇課文《只有一個地球》時就開始讓學生作小調查,收集身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現象的圖片,并將圖片發到群里;第二篇課文《鹿和狼的故事》和第四篇《青山不老》,我讓學生寫讀后感;第三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讓學生根據書上的小練筆,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為習作奠定基礎,但學生并沒有收集到身邊浪費資源破壞大環境的圖片,只是在網上下載一些上傳到群里。我在制作課件時沒有得到學生收集的圖片,我便校園收集了一些校園內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圖片。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我是先讓學生回顧本單元的主題,然后說說身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再說說針對這些現象有什么看法和建議。接下來我出示一組校園內學生浪費資源的圖片和一組學生和校園周邊村民污染校園環境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我便相機引入課堂主題,把這些感受寫下來就是一份建議書。隨機讓學生讀71頁的習作要求,并讓學生明確要求,明確寫建議書的步驟和格式。
學生讀完后,我指名回答寫建議書和步驟和格式,并相機出示課件,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還出示了兩篇范文重點強調了建議書的格式,讓學生更直觀的掌握建議書的格式。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做的小調查動筆向有關部門或個人寫一份建議書。
學生在動筆寫的時候,我在下來巡視指導,發現有三個同學的稱呼格式是錯誤,我便現場作指導。
一節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沒有結果,因為沒有一個同學在課堂上寫成建議書,沒有得到學生完整的建議書來展示。課后我認真總結本節課的得失,我自己感受得主要體現在,一是教學思路是比較清晰。二是利用校園內的圖片,讓學生深切受到我們身邊有許多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的現象,也許自己也在不經意之間在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從而讓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資源和保護環境。三是出示兩篇范文,讓學生更直觀的掌握建議書的格式。不足之處有很多,一是我讓學生讀71頁的習作要求時沒有明確只讀第一個內容,因為本次習作內容有兩個,我沒有明確好。二是在講建議書的格式時有點講快,因為我重點放在講范文上了,我認為出示范文學生更容易掌握。三是課堂上沒有一個同學寫成建議書,沒有得到學生的作業展示,還有10分鐘,可能大部份的同學都寫成了。四是出示的那兩范文,圖片上的字在下面看不清楚,如果展示臺能用,可能更清楚。五是我認為學生全部都掌握了建議書的格式,可從學生交上來作業來看,有兩同學把署名和日期寫錯位置,有五個同學在格式上或多或少有些錯誤。
各位老師,這堂存在的不足還有很多很多,敬請各位老師提出富貴意見,我將把各位老師的富貴意見融入到教學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4
《狼和鹿》教學反思
狼是兇殘的,鹿是溫和的,狼是大壞蛋,鹿是人們憐愛的對象.這是我們在童話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現實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樣各自地生存著呢 它們之間有著什么聯系呢
在教學《狼和鹿》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對比,讓學生獲得更加分明的感受,進行了以下引導:
一,狼與鹿的對比
學文前,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再讓他們談談"你是喜歡狼,還是喜歡鹿 "學生都認為狼兇殘,鹿溫和,狼令人們痛恨,鹿被人們喜愛.對比很明顯.接著,我又讓學生讀文章最后一小節,在這里凱巴伯森林的災難使狼和鹿換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約鹿群過度繁殖,消滅病鹿的"功臣".鹿呢,卻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大壞蛋",如此變化又形成鮮明對比,啟示人們必須保護自然生態平衡.
二,凱巴伯森林的前后對比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呢 "問題提出來,學生興致勃勃地自由讀文,感受凱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雖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0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林中的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生態失衡造成惡果.
三, 鹿群變化的對比
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而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6000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1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失衡所造成的悲劇.
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和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想到利用課外擴展,讓學生收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在班上進行交流,比如"人類大量捕殺青蛙,使田間的害蟲越來越多,影響農作物生長.""人類濫砍亂伐樹木,引發沙塵暴,使鳥類無處生存."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地去保護生態平衡.
《狼和鹿》課后反思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自然界各事物之間都有著內在的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狼鹿共存,狼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第二自然段寫當地居民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第三自然段寫災難逐漸降臨到凱巴伯森林這片鹿的王國。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做夢也沒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故事真實,說服力強,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向人們解釋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篇課文計劃兩個課時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課時,采取了對比的教學方式,抓住三個對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閱讀、探究,體會課文內容,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圓滿地完成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一)森林變化的前后對比
在復習導入之后,我請同學們快速找出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波浪線勾畫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很快學生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機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讀。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0多年后的凱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0多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用數字比較的方法展開教學。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對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的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六千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2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失衡所造成的悲劇。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與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樣的對比,學生印象深刻,體會更加透徹。
(三)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請學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禍首”分別指的是誰,為什么?學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禍首其實是人類,因為人類的干預,使得生態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個對比,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及蘊含的深刻道理,在學習中受到思想教育。
感覺在整節課中時間沒有安排好,學生自主探究、互相交流時間過少,使得后面時間稍微寬松。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不斷探索、創新,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完美。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5
《狼和鹿的故事》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
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讓學生談兩種動物的特點,并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以及喜歡的理由,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隨即導入新課。接下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在“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鹿數量上的變化”、“兇惡的狼變成了功臣,而可愛的鹿反倒成了禍首”這三個對比中完成朗讀、思考、討論、交流和感悟。最后通過學生談感受和老師的小結,強化課文的思想內容,并以布置向父母復述課文的方式,使課堂內容能以延伸,為繼續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整節課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進新課程,使我們認識到,教師將不再扮演居高臨下的傳授者和管理者,面對學習中問題,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答案或結論告訴他們,或重述學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學生思考,而是引導學生去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從而獲得結論。因此,在課堂上我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他們認真讀第一至四自然段,然后在對比鮮明的事例中積極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借助書本知識去主動思索所遇到的問題,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遺憾的是在整節課中,留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后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6
今天教學檢查聽課,我講的是第十四課《狼和鹿》。這篇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是鹿的天堂,可是鹿總是遭到狼的暗算,人們恨透了狼,用了二十五年的時間把狼捕殺光了,鹿開始大量繁殖,最后達到十萬只,吃盡了森林里的綠色,并且疾病如影隨形,最后只剩下八只病鹿。課文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悲劇,告訴人們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課堂中我先讓學生通過“生機勃勃”、“嬉戲”這兩個詞感受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蔥郁和鹿的快樂,再讓他們通過讀傳達出自己的感受。再通過“暗算”一詞讓學生想像狼會怎樣暗算鹿,最后再通過重點詞句感受森林與鹿群的變化及人捕殺時狼場面的血腥,最后讓學生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達到環保教育的目的。并設置了三個環節讓學生進行想像,鍛煉學生的想像能力的語言表達能力。
整個課堂流程清晰,能按預設的環節進行,讓我最滿意的是學生的表現。這堂課中學生的表現太棒了,整個課堂都能跟上教師的節奏和思路,特別是在兩個想像環節,思維寬廣,好幾次的答語都讓人眼前一亮。而且因為有了熱烈的氛圍,能力差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比平時活躍了很多。在范讀第三段時,我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認真聽,看看通過老師的讀你能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預設時,我想:看到些什么對比較容易回答,但聽到些什么恐怕有些困難,已經做好了孩子不會答的準備。但是,孩子的表現太讓我興奮了,有的說:聽到鹿群在沒鬧饑荒前,繁殖時快樂的聲音;有的說:聽到咔咔吃啃樹皮的聲音郭凱鵬說:我聽到了小鹿的哀鳴。這個答案太好了。在課堂中,學生能快速而準確的找到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句子中的重點詞語,而且對這些重點語句理解的都很透徹,這些保證了課堂的順利進行,并且讓我在欣喜之余有信心把課上的更好一些。
這段時間一直在反思孩子們課堂上不合拍的表現,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方式是不是有所偏差,從二年級起,我一直注重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課文時思維的發散能力,從簡單的好壞評價,到表達簡單的想法,再到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到二年級下學期覺得他們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可開學的這一個月來,對他們的表現卻有著很大的困惑,甚至認為自己以前的努力沒有任何的效果,經過這堂課,我能肯定,以前的功夫沒有白費,對孩子們的發展還是有幫助的,只不過,不能求速度,要一點一點的積累才行,看來以后還要把這種訓練堅持下去,用學生的話說就是:我們一起加油加油,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回顧這節課,不足在于:因為有領導聽課,時間上要求的就比較嚴格,為了保證能進行的順利一些,對差生照顧的稍少一些。再就是對于課堂的時間還是沒有把握好,本想把最后一個練筆環節留在課上的,這樣既能符合新課標每節課都有書寫時間的要求,又能使學生的訓練更實在更扎實一些,可是因為時間的關系,只能把它留成了課下的作業,讓這節課有了一個小小的遺憾。
反思可以促進教學,可以更好的服務學生。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7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于生態平衡的故事。講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鹿群的天敵,槍聲響了25年,狼被殺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到破壞,鹿群在毀滅。最后得出保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道理。
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對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對比主要有三組:一是森林狀態的前后對比;二是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三是狼鹿異位的對比。根據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設計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先從整體入手,再以三組對比為突破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等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體驗明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為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比較,探究明理。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看、讀、議、比中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后的一些反思:
一、 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出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考慮,復習上堂課的學習內容,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設計了一個回答范圍較為廣泛的問題:“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19《狼和鹿》這篇課文,初步學習課文后,你們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自由暢談初學收獲。
(當這個問題提出后,一開始,同學們的反應并不熱烈,但不一會兒,同學們的小手就都舉起來了。有復述課文的,有談對狼或鹿新的認識的,有說從《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資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學們各抒己見,一下上公開課的緊張與拘束消失了大半,對上堂課的學習內容也有了一個較好的反饋。但因為同學們要說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斷他們的發言,所以這一段花的時間偏長了一些。)
二、 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一)森林狀態的前后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啟動。刨根問底,凡事愛問個為什么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進行第一組對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果不其然,第一組對比出示后,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后主動地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主要是借助多媒體手段,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群變化的前后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并交流數字后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饑餓疾病)八千只(病鹿)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借助媒體展示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四)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通過一節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三、擴展延伸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后,我和學生一起進入《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進一步了解關于狼和鹿及生態平衡的相關內容。
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并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的前后巨大變化;鹿群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比如在《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上,學生從背景資料、拓展閱讀中可以大量獲取課文相關的資料,這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現代教育媒體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8
《狼和鹿》教學反思
在指導演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時,我先讓學生在小組間交流感受,再創設情景師生共同表演出來,將學生引入到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當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說得很起勁,我再指導學生在說的同時畫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態關系圖,學生邊懸邊說,說得條理清楚,不僅弄懂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說的訓練。
立足文本 著眼發展 尋求平衡——《狼和鹿》教學反思
海安鎮通學橋小學 劉鷙 剛剛拿到課文時,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讀,放聲地美美地讀, 再讀。 先把我當成孩子, 看看我能讀出什么; 再把我當成讀者、 編者、 教者,看看又能讀出什么。看, 《狼和鹿》的故事娓娓道來,宛如在 看一部描述自然科學的紀錄片,每一個場景都給我深刻的印象,人們 對狼和鹿的重新認識也留給讀者深深的反思, 繼而認識到破壞了生態 平衡,會給大自然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這是一篇說理性強的文章,偏之,就重文輕道;過之,則重道輕文。如何把握這文道統一的平衡點?我對文本再次進行細讀,突然發 現文中沒有批判當地居民的語句,也沒有點明真正的“禍首” ,留給 人們的思考空間是無限而又深刻的。這不是那種“小故事,大道理” 般的膚淺說教,而是像品味經典童話般在不經意間被悄悄點化、洗滌 心靈。那么,我這個語文老師不是做法官,決不能斷下結論,我要做 的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他們自己在對文本的品讀、復述、想象、 推敲中,形成認知、理解和感悟,在有限的 40 分鐘內得到有效的鍛 煉和發展。 這樣一段精彩的文字描述,語言生動形象,用詞精妙。該讓學生 學到什么?怎樣學才最有效?回歸到最樸實的學習方法中來, 以讀促 悟。 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故事。在讀文、看圖、聯系故事情 境中學生感受了“生機勃勃、下毒手、提防、暗算、饑荒”等詞語在文中表情達意的精彩。比喻句中把疾病比作妖魔的影子,這樣一個打 比方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反復思索后還是采用以讀促悟的方式來學 習,學生聯系上下文的朗讀,感受到疾病的可怕,再回過來感受這樣 一個比喻句也就不難了。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學,學生的學 習過程簡約有效,因而也學得輕輕松松,全神貫注。 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還應該讓學生得到哪些能力的訓練?復 述課文成為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尤其是第三自然段的復述,是復述的 難點, 怎樣將這個重難點在課堂內用最有效的方式解決好?我又想到 了“讀” 。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森林和鹿群的變化,同時理清層次, 這樣既喚起復述的愿望,又幫助學生做好復述的準備。在指導朗讀中 理清層次, 幫助學生解決難點, 這樣的教學方式簡約而不簡單。 當然, 教孩子復述,并不僅僅只為了完成書后練習。朱光潛說: “在語言文 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教給復述方法,還得把握 復述時機,當學生在對凱巴伯森林變化真正原因有所感悟時,我再讓 他們復述原先的森林,這一遍的復述真正喚起學生對寧靜和諧的大自 然的向往與追求,把語言文字的美和思想境界的美悄悄地交融在一 起,在文道統一中架起了平衡的橋梁。 “在教學中要做一些減法,也要做一些加法——復雜的過程要 簡約化;別人都覺得難教、怕教的,你還要敢于加進來。 ”課上好了, 我也體會到其真正的用意,每一節語文課都做做這道加減法,孩子的 語文素養不是日日見增嗎?用好文本,教孩子們需要的知識,訓練孩 子們要發展的能力,引導孩子們感悟其所得到的思想,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找到語文教學的平衡點。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9
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信息充實自己的課堂。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它令我想到,如果我能及時地把有關資料及生活現象提供給學生,也許課堂上師生的活動會得心應手,課才會變得更加成功!在本課中學生在網上查找到相關的資料很多,在學生相互分享時,我由于對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不熟悉,所以在評價時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這也使我想到,我們教師一方面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多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困惑,課堂上才不至于被動。
另一方面要多留心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并引入課堂,讓學生去判斷,去討論,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現象值得發揚,哪些現象要批評。語文課要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生活化的語文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與習慣,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又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我想只有對學生補充進這樣的資源,語文課才會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教師才不會處于被動,而且能比較靈活地上好每一節課。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0
20世紀末,美國一管理學會組織來自許多部門的知名專家探討生存于21世紀的公民應該具備哪些技能,他們找到了22條技能,其中理解數據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狼和鹿》這篇文章,其實可以從理解數據入手,借助母語教學,初步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課文中所用的數據有:
1、時間上的數據有:一是一百多年以前(這個數據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應該明白這個時候凱巴伯森林還是非常美的,那就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二是25年(這是第二段的內容,25年指的是當地居民恨透了狼,用槍打狼25年);三是兩個冬天(這個時間就是兩年的意思,但這個兩年不同尋常,因為兩年就死去了六萬只鹿);四是1942年(這個數據的意思是這一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把這三個數據放在一起,反復閱讀課文,學生理解了這三個時間,其實也能夠理解課文中的重要信息。
2、鹿的數據有:一是四千只鹿(這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中鹿的數量,這個數量是最適合這個森林的鹿的數據,是健康的鹿的數量。我想這個意思,反復閱讀課文,孩子們也能理解);二是十萬只(這是當地居民槍殺25年狼后,鹿迅速增長的量,這個量是非常大的,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表面看這個數據很具體,其實也比較模糊,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想像這個數據,通過打比方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這個數據);三是六萬只(這是凱巴伯森林成為鹿的王國后,達到十萬只,僅僅兩年死去的數量。為什么會死這么多?學生閱讀第三與第四自然段一定能夠明白的,當然這個數據與時間數據兩個冬天的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理解了課文最本質的東西。所以,這兩個數據找到后,理解了,教學重點也算完成了);四是八千只(這八千只鹿不是原來的那四千只鹿,都是病鹿。理解這一點,學生也能夠清楚原來的那四千只鹿是健康的。這個數據也告訴我們當地居民槍殺狼是不對的,這是槍殺狼的結果)。
3、關于狼的數據:只有六千多只(這個數據什么意思?一是凱巴伯森林最適合的狼的數量是六千多只,二是這個森林中鹿與狼的比是四千多比六千多,三是通讀課文后讓人懷念這六千多只狼,四是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當地居民是非常殘忍的,如果將其與25年聯系起來,更能看出許多問題)。
三組數據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聯系著的,這種聯系只有通過熟讀課文,學生才能把這些聯系建立起來。建立起這些聯系,才有利于學生理解狼與鹿的關系,才有利于學生懂得什么是生態平衡。才能理解課文中“功臣”與“禍首”的意思,特別是雙引號所表達的意思。而數據讀懂了,課文第五題:“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想”,回答起來才能更具體,學生才能更明白。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1
這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教學時,我抓住人們捕殺狼前后的現象和動物之間數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1、探究森林的變化。
在導入暢談之后,我讓學生找出描寫森林變化的句子,并讓學生根據第一句話展開想象,說說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看著書上的插圖,興趣盎然,把森林描繪得異常美麗:瞧,森林里,天空湛藍,湖水清澈,樹木茂盛,花兒鮮艷,小鳥在枝頭唱歌,一切都那么生機勃勃。再讓學生讀第二句,看看此時的森林怎樣,學生從句子中很明顯地發現了森林的前后變化。
2、探究鹿群的變化。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字,并讓學生談談從這一組數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有學生說:森林里一片枯黃,樹木都剩下枝條,再也聽不到小鳥們的歌聲了。鹿群無精打采,餓死的餓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學生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體會到了災難的嚴重性。
3、尋根究底,總結原因。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人類不能隨意地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在課最后,我又讓學生交流有關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如“人類濫砍亂伐樹木,引發沙塵暴,發生水災。”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地去保護生態平衡,可謂一舉兩得!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以及文本的感悟,體會自然界中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教學重點:通過鹿群變化的對比,森林狀態的對比,弄清狼和鹿的關系。
教學難點:讓學生領悟誰是“功臣”,誰是“禍首”。
教學過程:
一、巧設懸念,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8課(指板書:狼和鹿),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字詞,讀通了課文,還記得課文的最后一段有這樣兩句話,誰來讀這兩句話。
課件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毀滅自己的“禍首”。
1、指名讀。
2、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板書:功臣 禍首
3、到底誰是“禍首”? 讓我們帶著我們的疑問再次走進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
二、品讀感悟,恨狼之切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讀完之后,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
課件展示: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圖片
3、眼前的這幅畫面,你還能想到哪些詞來形容這片森林嗎?
4、小動物們在這片森林里生活的怎么樣?
5、狼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動物?
6、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那貪婪而兇殘的狼正在對鹿下毒手。那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過渡:真是太殘忍了。狼對人們喜愛的鹿下毒手,進行暗算,人們會說些什么呢?當地居民又是怎么做的?
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
2、師引讀:同學們,正因為當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他們組成了……大森林的寧靜。)正因為當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在青煙裊裊的……倒在血泊中。)正因為當地居民恨透了狼,所以(凱巴伯森林的槍聲……殺掉六千多只。)
3、這段話中列了哪些數據?從這些數據中你知道了什么?
4、齊讀數據。
5、小結:是啊,有組織,速度快,時間長,殺的數量之多,簡直就可以稱之為——(斬盡殺絕)
6、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居民對鹿的愛之深,對狼的恨之切給讀出來吧。(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這時候,狼被除了,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當地居民,你會說什么呢?
三、對比感悟,狼鹿關系
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鹿群變化的對比
1、鹿的天敵被人們殺了,這下可好了,多輕松自由呀!森林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片森林里生活得怎么樣?還要提防狼嗎?還要擔心狼對他們下毒手嗎?正因為這樣的自由,所以最后鹿的總數超過了——(十萬只)
2、想象一下,這時候你放眼遠眺,凱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遠眺,你看到的還是什么?(課件展示密密麻麻的鹿)
3、想想狼被殺之前是多少只鹿?鹿群竟然從四千只增長到十萬只,這數字實在是太——(可怕了)。
4、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多少只?其他鹿到哪去了?
5、死了多少只?(用豎式板書100000—8000=92000)
6、面對這一組懸殊的數字,你想問什么?
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①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鹿為什么會相繼死去?②同桌交流討論。
交流:鹿死去的第一個原因?(饑餓)你從課文的哪兒看出來的。
課件出示:可是,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枯黃在蔓延。
1、十萬只鹿,一個凱巴伯森林怎么夠吃呢?鮮嫩的草地早已成了光地,饑餓的鹿群只能吃帶刺的灌木,灌木吃光了它們就吃——
2、就連難以下咽的樹皮也吃光了,一切能吃的都吃光了,可是你還能聽到無數的小鹿對媽媽可憐的哀鳴——( ),無數的小鹿在哀鳴——( )。
3、真是可憐的小鹿!可是鹿媽媽望著光禿禿的森林,只能深深地嘆息,無奈地搖頭。
交流:鹿相繼死去,還有一個什么原因?(病死)能找到課文中的句子說說嗎?
課件出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1、生齊讀。
2、為什么狼被捕殺之前,疾病沒有在鹿群中游蕩蔓延呢?
3、原來森林里的四千只鹿是什么樣的?現在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4、生再讀。讀出鹿的慘狀。
5、同學們,這八千只病鹿,怎能不回憶昔日與狼共處的生活呢?
(二)森林狀態的對比
1、凱巴伯森林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課件出示: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1)這個句子里面有一對反義詞,哪一組?
(2)一年過去了,綠色在——,枯黃在——。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整個森林——,……。
(3)多么凄涼的景象啊!凱巴伯森林一片悲涼。
2、圖片對比(課件出示)
(1)看著由蔥綠變得——(枯黃)由生機勃勃變得——(死氣沉沉)的森林,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這是多么地讓人失望、難過、痛心呀!讓我們帶著這些感悟讀讀這段話。
3、生齊讀第三自然段(從“可是”開始)。
4、對比讀
男生讀第一自然段。應該讀出森林的生機勃勃。
女生讀第三自然段(從“可是”開始)。應該讀出森林的死氣沉沉。
過渡:眼看鹿一只跟著一只地死去,蔥綠的森林變成了一片枯黃,人們揪著心在痛,同學們,你們想,當地居民這時候又會說什么?
學習第四自然段。
課件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毀滅自己地“禍首”。
1、齊讀。
2、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誰是功臣?誰是禍首?并且用“因為……所以……”來回答。(相機板書:人類)
三、拓展延伸,感悟道理
(1)大自然中各種事物它都是有一定聯系的,就像課文中說的狼要吃鹿,鹿要吃樹一樣,那么,狼和鹿它就像一架天平,這個平衡我們把它叫做生態平衡。板書:生態平衡。
生齊讀(生態平衡)。
(2)如果你是當地政府,面對慘狀,你會采取什么措施?
小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破壞生態平衡,那是人類在自掘墳墓,如果我們無視自然,人類就會自己走向滅亡,為了人類能永久居住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應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吧!正所謂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課件出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3)我們不光要把這句話讀到心里,還要落實到行動上,相信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做一個優秀的環保小衛士。
板書:
18 狼 和 鹿
功臣 禍首
(人類)
生態平衡
教學反思:
尊重生態平衡,維護生態平衡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內兩個方面的穩定:一方面是生物種類(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組成和數量比例相對穩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環境(包括空氣、陽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對穩定。生態系統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一旦受到破壞,有些平衡就無法重建了,帶來的惡果可能是人的努力無法彌補的。因此人類要尊重生態平衡,幫助維護這個平衡!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品讀感悟。
在本課教學時,我采用了多種閱讀方式,有默讀、引讀、指名讀、齊讀、對比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人類恨狼之切,感悟鹿群前后的變化,感悟森林狀態的前后變化,從而體會到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二、巧用對比
在本課教學時,我還充分利用鮮明的對比——鹿群前后變化的對比、森林狀態前后變化的對比、數據的對比以及圖片的對比讓學生去感悟破壞生態平衡所帶來的惡果。
三、角色轉換
在本課教學時,我還讓學生多次擔任當地居民的角色,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對人類的行為進行反思,從中感悟到人類確實是好心辦了壞事,破壞了生態平衡,從而讓學生明白尊重生態平衡、維護生態平衡是多么的重要。
一堂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不但明白了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還提出了如何改善凱巴伯森林的現狀,讓在座的聽課老師贊不絕口。
《狼和鹿》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3
這是一篇讀來耐人尋味、發人深思的文章。在這片生機勃勃的森林里,看起來溫順活潑的鹿卻是破壞森林的罪魁禍首,而看似貪婪兇殘的狼卻是維護森林的功臣。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微妙的變化,導致位置的互換呢?教學中,我采用游戲的方式導入幾份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玩個游戲。請四組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依次為(板書:狼、鹿、森林、人類)。接下來,老師叫到誰,就立即站起來,比比哪組反應快!(狼!人類!森林!鹿)
現在增加難度,老師說一個詞,你自己判斷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覺得行,請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可愛的——可恨的——可憐的——貪婪的——美麗的——智慧的——)
學生反應靈敏,能迅速地作出反應。
接著我這樣引導:看來狼和鹿在你們心中的形象已經是根深蒂固了,人們總是對鹿喜愛有加,而狼呢,似乎成了壞蛋的代名詞,其實,你們的看法和凱巴伯森林的居民一樣,可后來,他們對狼和鹿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情境。學習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