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古詩兩首(精選17篇)
13古詩兩首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體會純真的童心和樸素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借助圖片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
2、導入: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就是《池上》。板書課題。
3、簡介作者。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自學,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2、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1)解字詞;撐 艇 解 藏 浮萍 一道開
(2)懂詩句。
(3)明大意。小娃娃撐著小船,偷偷采了蓮蓬回來賞玩。他還不懂得該怎樣隱藏自己不被人發現,那小船輕輕地劃過,蕩開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條清清楚楚的水路。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美。
1、學生讀讀古詩,教師評價指點。
2、提出疑問,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疑問。
1、組織交流,品讀感悟古詩之美。
2、教師適當指點,引導學生感悟到詩歌描寫了一位天真機靈、淘氣可愛的小娃形象,通過他的動作、細節,表現了純真美好的愿望。
3、學生寫下自己對古詩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體會。一兩句也行。交流交流評價。
四、讀背體會,總結全詩。
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古詩的美。
板書設計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20、古詩兩首(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小男孩釣魚是的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釣魚桿。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誰跟父母去釣過魚呀?怎樣釣魚?(指名學生說一說)
2、那么怎樣才讓魚上鉤呢?(最好讓魚桿長一些,……)
3、為什么?(不讓魚知道有人要捉它,釣魚還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幅圖,(出示)你能看出是誰在干什么嗎?
(一個小孩在河邊釣魚,一個老伯伯在跟他招手,小孩在擺手)
你能看出是什么時候的事嗎?從哪里看出來的?(是古代的事情,從服裝上看出來的。)
那時侯有一位大詩人看到這一情景,頗有感觸,寫下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小兒垂釣》。板書并齊讀課題。介紹:這位大詩人就是唐代大詩人胡令能。
(二)釋題。
讀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釋的?(出示“小兒垂釣”的畫面)指名說說哪是釣魚桿,哪是魚線,并引導學生理解“垂釣”的意思。“小兒垂釣”是什么意思?
(三)學習課文。
出示詩文。
1、看詩,聽錄音。
2、學生自學,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3、學習前兩句詩的意思。
①(用打出小兒垂釣的畫面,下面是字幕:前兩句詩)邊讀詩句邊看圖。
②小組討論:
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
“學垂綸”是什么意思?
小孩是怎樣坐在河邊學釣魚的?
“草映身”是什么意思?
③討論后指名學生回答。
④指導朗讀,邊讀邊看圖,邊想象詩中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4、學習后兩句詩的意思。
①(出示后兩句詩)指名讀后兩句。
②問:小男孩正在專心釣魚的時候,誰來了?(出示一位老人朝小孩走來的畫面)
③他來干什么?(問路)詩中哪個詞是寫問路的?(借問)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同桌討論后回答)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出示小孩擺手的畫面)⑤他為什么擺手?“遙”是什么意思?
⑥從哪看出他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路人的腳步聲;問話聲;小孩的回答聲。)
⑦“應”是什么意思?(回答)
師小結:小孩既怕老爺爺的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的回答聲把魚嚇跑,他一門心思用在了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的態度怎么樣?(很專心;很認真)
⑧指名學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體會小孩緊張的心情)
⑨指導學生看圖朗讀,讀出小男孩緊張的心情。
⑩指名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師: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兒童專心致志學釣魚的情景,很富有兒童情趣,誰能談一談詩的前兩句寫了什么?后兩句呢?
板書 樣子 姿勢
神態 表現 專心致志
(四)總結全文:詩人抓住了小孩釣魚時所表現出的某些特點,用通俗易懂得詩句,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的形象,詩中有動有靜,情景交融,使人倍感親切,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大聲朗誦這首詩好嗎?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專心致志
樣子 蓬頭稚子學垂綸,
姿勢 側坐莓苔草映身。
神態 路人借問遙招手,
表現 怕得魚驚不應人。
13古詩兩首 篇2
教學要求:
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三四句吊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 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13古詩兩首 篇3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能背誦這個詞語。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說說詩句的意思,并能想象《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古詩,這兩首古詩都是宋代詩人寫的。
學習《村晚》
簡介作者。
解題:
村晚就是鄉村的傍晚,可以知道這首史詩描繪鄉村傍晚的景色的。
初讀課文。
讀順詩句。
細讀課文。
指名讀第一行。
池塘和陂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相同,都包括了池子和池邊的意思。
看插圖,看看那一部分是和詩句的意思相對的?
兩個滿字說明了水草豐美的樣子。
學習第二行。
山銜落日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用銜字?
寒漪這詞語怎么講?用浸表示什么意思?
齊讀。
指名讀三、四行。
牧童是指什么人?
歸去表示回到哪兒去?
短笛無腔信口吹這行詩是什么意思?
對照畫面讀詩,體會意境。
指導朗讀、背誦。
第二課時
檢查復習
指名四人背誦。
指名說說《村晚》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
學習第二首詩
板書課題。
簡介作者。
解題:
早晨從凈慈寺初來送別好友林子方。
初讀課文。
讀順詩句。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學生自學,教師輔導。
畢竟是什么意思?
與與四時是什么意思?
畢竟六月中西湖,風光與四時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什么叫無窮碧?
什么叫別樣紅?
指導背誦。
完成練習與測試。
板書設計 :
草塘 水陂 滿
山銜落日 浸寒漪
村晚 歸去
牧童 橫牛背 吹短笛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
蓮葉 無窮碧
畢竟西湖六月中 映日
荷花 別樣紅
13古詩兩首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具準備】課件、卡片。
【學習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要求〗
1、會認6個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和展示、交流課前查閱資料所得。教師可視情況有選擇地講解: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又叫他蘇東軾。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好,蘇東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十分高興。他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
2、看圖說話。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課題,自讀古詩
1、借助拼音讀題。注意“贈”、“景”是后鼻音。書空“劉”字。
2、說說題目的意思。
3、蘇軾送給劉景文一首什么詩?請大家小聲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后再讀給同桌聽。
4、用筆圈出生字讀讀。
5、同桌合作學習生字,嘗試理解字義。
三、再讀感悟,想像畫面
1、自由讀詩,結合圖思考:詩描寫的是什么的景色?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相機點拔。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合作,讀完后交流自己體會,交流后再融入感情讀。
4、小組匯報自學收獲和不懂之處。小組間答疑。師進行指導。如:理解“霜”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指導。你見過霜?冰箱里白色的東西就是霜。霜是一種自然現象,北方秋天氣溫降到了攝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葉上會凝結一層薄薄的白色冰晶。這就是霜。下霜時,天氣已經冷了。還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如:“擎雨蓋、傲霜枝”,讓學生觀察插圖,重點引導觀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蓋、傲霜枝”指什么。
5、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所描繪的畫面: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6、指導感情朗讀,帶著對秋天的贊美語氣來讀。
四、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1、引導學生用自的話說說讀了這首詩后,頭腦中形成了什么畫面?
2、根據詩意,參看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秋天難道只有橙黃橘綠兩顏色?出示課件讓學生議一議。
六、指導寫字
1、要寫的的字:
首、劉、枝、記。
2、學生認讀:
首:書空筆順。
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筆是點。
3、讓生觀察范字,說說怎樣書寫。
4、指名板書生字,師生共同評價,探索寫好字的方法。
5、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學習要求〗
1、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背誦其它寫秋天的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贈劉景文》。
2、聽寫“劉、記、枝”三個字。
3、出示《山行》。
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師巡視指導:
自學提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這首詩。如,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幾個人組成小組學;可以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描繪的景象;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還可以畫一幅畫,有什么別的方法可以試一試。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學習所獲。喜歡表演的同學用充滿激情的聲音讀;愿意說的同學說說讀后想到的景象;喜愛表演的同學邊給同學朗讀邊進行表演;擅長畫畫的同學把自己的作品向周圍的同學展示過程中,師相機點拔詩中表現出的楓葉經霜仍然生機盎然,富有生命力。
3、集體討論,解決學習中還不懂的問題。
4、小組比賽朗讀《山行》,老師針對學生情況相機指導朗讀。
三、趣味實踐活動
1、卡片連詞練背誦,方法:
師出示本詩的生字卡片,讓學生按生字出現在詩句的先后擺放,然后連起來,試著背詩句。
2、情境背詩,方法:
師扮演學生的家人,如,媽媽、爺爺、奶奶等,請同學背誦詩給“家人”聽。
四、指導寫字
1、指名學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于、首”兩字,集體評一評寫得怎么樣?
2、師在田字格里范寫“楓”字,提示學生這個字左窄右寬,學生書空。
3、學生寫一遍,同桌交換評、改。
4、學生練習書寫生字,師巡視檢查學生的寫字姿勢。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背誦古詩。
13古詩兩首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包括兩首抒發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古詩。一首是陸游的《示兒》,這是詩人臨終前的詩,相當于遺囑。另一首是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的叛軍頭子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當時詩人在梓州,聽到勝利的消息后,寫下這首詩。
學情分析:
教學這兩首詩,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例如《示兒》,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詩句、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再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讓學生說一說,杜甫高興的原因是什么,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看出杜甫的高興。
教學目的: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生字,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3、背誦課文,默寫《示兒》。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前一個單元我們曾學過《七步詩》、《長歌行》、《出塞》,每一首詩都表達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詩人寫的詩里表達愛國情感的不少,今天我們就學習兩首。一首是陸游寫的《示兒》,這是臨終前寫的,表達了對祖國統一的渴望;另一首是杜甫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達了對祖國重新獲得統一的歡樂心情。
二、范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
三、學生自讀。
四、學習第一首詩《示兒》。
1、作者簡介。
2、借助注釋自學這首詩。
3、檢查自學的效果。
(1)說說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就什么都沒有了。
(2)“但悲不見九洲同”。但,相當于“只”。九洲:指全國。同,指統一。詩句的意思是: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3)“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的軍隊。定,指平定,這里指收復的意思。中原,被金兵占領的地區。詩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
(4)“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這里同“勿”。乃翁,你的父親,這里指陸游自己。詩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的感情。)
(6)指導朗讀。
五、鞏固練習
1、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并背誦。
2、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第二課時
一、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作者簡介。
2、借助注釋自學這首詩。
3、檢查自學的效果。說說這首詩每一句的意思。
(1)“劍外忽傳受薊北。”劍外,指劍門關以外。薊北,指現在的河北省北部,是安史叛軍的巢穴。這首詩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劍外傳揚。
(2)“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為高興極了而流淚。這詩句的意思是:剛剛聽到這個喜訊,眼淚就灑滿衣裳。
(3)“卻看妻子愁何在”。卻看,是再看。妻子,這里指老婆孩子。這詩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婆孩子,哪里還有一絲的憂傷。
(4)“漫卷詩書喜欲狂”。漫卷,指胡亂卷起。這詩句的意思是: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5)“白日放歌須縱酒”。放歌,指放聲歌唱。縱酒,指縱情飲酒。這詩句的意思是:在大白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
(6)“青春作伴好還鄉”。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詩句的意思是: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7)“即從巴峽穿巫峽”。即,就。巴峽,四川境內的一段山峽。巫峽,三峽之一。這詩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
(8)“便下襄陽向洛陽”。襄陽,在現在的湖南省。洛陽,在現在的河南省,杜甫有田園在這里。這詩句的意思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向洛陽。
(9)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的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獲得統一而欣喜若狂的思想感情,這是詩人愛國熱情的自然流露。)
4、指導朗讀。
二、總結課文
這兩首詩在表達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首古詩。
2、練習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3古詩兩首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 自由記生字。
2)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 師范讀。
2) 自愿讀。
3)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13古詩兩首 篇7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2、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味。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詩句所蘊含的意味。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春天來了,小草綠了,花兒開了,柳樹發芽了,一切是那么充滿生機。春天在人們心中是那么地美好,在畫家、詩人的眼中更是別具一格,許多詩人把對春天的贊美、對春天的感受融入到一句句詩句中,
誰能背幾首與春天有關的詩?(指名背詩)
過渡: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句,首先我們學習第一首《江南春》。
二、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
(3)介紹時代背景:唐代貴族統治者大興建寺之風,妄想借神佛保佑,長治久安,這使詩人想到了南朝統治者的覆滅,所以詩人在詩中借古諷今。
三、 初讀質疑。
1、自讀詩歌,掃除字音障礙。
2、根據詩句、插圖,想想詩句意思。
3、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四、 再讀解意。
1、品讀一、二句
詩歌以哪些景物表現江南春色?
(鶯啼、綠葉、紅花、水村、山郭、酒旗,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圖)
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些景物。
師補充: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2、品讀三、四句
從詩句中可以知道南朝什么很多?
師補充介紹南朝為什么有這么多寺廟。
現在這些寺廟怎么樣呢?
(并不都在,有的倒塌,有的破損,飄搖于蒼茫的風雨之中)
連起來說說這兩句詩句意思。
師補充:三四句吊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五、精讀解情
1、 有感情地朗讀。
2、 整首詩表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詩人眼前是一派美好春景,將實景和想象融為一體,多么令人陶醉!詩人隨之而來的觸景生情,聯想起歷史上南朝興寺而亡,而今的唐朝依然重蹈覆轍,怎不感慨橫生?)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2、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味。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詩句所蘊含的意味。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指名背誦《江南春》,并說說詩句意思。
二、學習第二首《春日偶成》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初讀解疑
(1)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
(2) 解疑:
“傍”“隨”“過”“川”怎么理解?
“時人不識”怎樣理解?
“偷閑”是什么意思?
3、再讀解意
(1) 品讀一、二句
這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春景?
這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2) 品讀三、四句
“時人”為什么“不識”?
詩人擔心人們說閑話嗎?為什么?
(3)連起來說說詩句意思。
一二句寫景: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學生搜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
13古詩兩首 篇8
l利用工具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值: 憐: 屐:
扉: 徑: 疏:
2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哪個季節景色的?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3課前搜集一些描寫春夏秋冬景色的詩句。
4拼音長廊。看拼音,寫詞語。
jīchǐ chái fēi cāng tái chūn sè xìng huā
( ) ( ) ( ) ( ) ( )
5對號入座。給畫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游園不值( ) a價格,數值;b遇上,碰上;c有意義或有價值。
(2)應憐屐齒印蒼苔( ) a 憐憫;b愛。
6課文傳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葉紹翁要到別人家的園子里游賞,結果沒能如愿,可從課題中的“ ”看出。不過他最終還是感受到了春天,因
為他看見“ , ”。
詩人采用 的手法烘托出滿園春色,構思奇巧,耐人尋味。
(2)《宿新市徐公店》是 代詩人 ,題目的意思是 描寫靜景的是 兩句,描寫動景的是 兩句,動靜結合,充分表達了詩人 的情感。
7閱讀古詩,回答問題
絕 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說說帶橫線字的意思.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①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②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這首詩以和煦的 、初放的 、茹茵的 、濃郁的 、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 的心情。
(3)你能給這首詩配上一幅畫嗎?
13古詩兩首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設計思路: 這篇精讀課文由兩首古詩組成,描寫和贊美了春天的景色。《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寫的是初春二月柳樹、柳條、柳葉。《春日》是宋代理學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詩,贊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同時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兩首詩把春天描寫得姹紫嫣紅,多姿多彩,而又充滿了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對萬物復蘇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來的喜悅。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沒有逐字逐句教學生詩句的意思,而是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了解詩意大略,以賞析的角度教會學生學習詩歌的方法。教學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春天的古詩。板書設計:古詩兩首 詠柳 春日碧玉妝成一樹高, 勝日尋芳似水濱,萬條垂下綠絲絳。 無邊光景一時新。不知細葉誰裁出, 等閑識得東風面,二月春風似剪刀。 萬紫千紅總是春。
課時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贊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喜一起走進迷人曲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贊美了春天的什么?指名學生背誦。二、學習《詠柳》, 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1、 學生認讀詩歌《詠柳》。2、 指名學生讀。3、學生讀注釋,同桌互相交流。4、小組互相交流。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技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會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1、學生朗讀古詩。2、 全班交流詩意,教師相機點播。3、學生練讀、指讀、與教師做相應練習。四、背誦同學們,這首古詩寫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機盎然啊,你們會背了嗎?一起來試一試。學生練習背誦。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背誦古詩,解釋詩意。二、學習《春日》 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1、 學生讀準詩歌的字音。2、 指名學生讀。3、 讀注釋,了解詩歌大意。4、 小組討論交流。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旬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1、指名學生讀,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3、 全班交流詩意,教師相機點撥。3、學生練讀、指名讀,并與教師完成口頭練習。四、背誦古詩。
古詩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詩會背了嗎?誰來試一試?學生練習背誦。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復習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學生背誦解釋詩意。二、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濱、紫
2、出主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提醒: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1、 學生認讀生字。2、 學生識記字形。3、 學生觀察字形,交流寫法。4、教師巡視指導。4、學生練寫。 課外資料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少年就以文詞而出名。公元695年擢進士,做過工部侍郎等官。晚年與李白交友,酒后作詩文,神采飛揚。他工書法,尤善章草隸書。《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共存詩20首。寫景的詩,較為清新通俗,除本課《詠柳》外,還有《采蓮詩》《回鄉偶書》廣為傳誦。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號晦庵、晦翁,別稱紫陽、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曾任秘閣修撰等職。他博覽群書,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在哲學上發展了程頤、程顥關于理氣關系的學說,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系統,稱為程朱理學。他從事教育時強調啟發式。他治學態度嚴謹,分析問題精密,對后代的學者影響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后人編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語類》等多種書
13古詩兩首 篇10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7個生字,知道這些生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認識一個多音字。
3、 初步懂得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寫幾句話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春雨》。
2、 初步感受《春雨》的詩意,感受作者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小朋友們,現在正好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抒發自己對春天喜愛的古詩。
2、 板書課題
二、 揭示課題
1、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首古詩,齊讀課題。
2、 你們知道這首古詩是誰寫的嗎?
3、 作者簡介“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被人稱為“詩史”
三、 精讀課文
1、 自己小聲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 指導看圖,說一說春雨的特點
3、 指名讀第一句,邊讀邊理解
這一句的意思就是:這真是一場好雨,你知道什么季節需要雨水嗎?春天一到,就下了起來。
4、 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5、 齊讀第一句
6、 指名讀第二句,邊讀邊理解
這句詩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輕輕地灑落,滋潤著萬物。
7、 齊讀第二句。
教師范讀,學生自己練習。
8、 有感情地背誦。
教學過程
四、 首詩贊美了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贊美之情。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5個生字,掌握“春曉、眠、覺、聞、啼鳥、知”等詞語。
2.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4.到郊外或公園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變化,先說說,再用幾句話寫下來。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范讀課文,學會體會詩的意思。
2.講解詩意。
(1)介紹詩的作者。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詩共四行,兩句話。
第一行:講春天的晚上人們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眠:睡 覺曉:天亮)
第二行:講醒來以后,聽到到處都有鳥的叫聲。
(聞:聽到 啼:鳥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風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問:《春曉》寫了怎樣的景象?
仔細看圖,展開討論
《春曉》寫的是百花盛開,小鳥在枝頭歡快地鳴叫,風雨過后,地上滿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結
這首詩既寫了春天的早晨,雨過天晴,小鳥在枝頭鳴叫跳躍的歡樂場面,又抒發了作者對昨夜風雨交加,滿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詩中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構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曉圖。
二、學習新知:
驗收責任
請學生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第二節
教學責任
朗讀背誦課文,學會詩中的生字。
一、亮責任
背誦默寫課文,學會詩中生字。
二、落實責任
教學過程
1.范讀課文,注意停頓。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2.請學生反復讀詩,在注意停頓的基礎上,注意生字讀音。
3.請學生背誦課文。
4.指導生字。
(1)復習舊字。
澆 民 耳 帝
(2)請學生說出新字。
曉 眠 聞 啼
(3)指導重點字。
曉:右上角最后一筆為撇,沒有點。
5.看圖讀詩,體會文中意境,注意語氣。
三、驗收責任
默寫課文。
板書設計
5 春 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第三節
教學責任
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再讓學生練習寫一寫。
收集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一、亮責任
把自己所觀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變化,說一說,并能寫成一段話。
二、落實責任
1.指導學生說話。
(1)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你看到了什么變化?
(2)花、草、樹有什么變化?
(3)小動物有什么變化?鳥及自己所見到的動物有何變化?
2.教給學生說話方法。
(1)注意說話次序,回憶上次《春天》看圖說話的次序。
(2)要加進想象和形容詞,體現出春天萬物復蘇的情景。
3.廣泛讓同學練習說話。
(1)單個說。
(2)同位子說。
(3)請同學到前面說。
4.提出寫話要求。
(1)格式。
教學過程
(2)注意標點。
(3)不會寫的字用音節代替
三、驗收責任寫一段話。
13古詩兩首 篇11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詞。
2、理解詩歌,感受春的美好。
3、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感受春的美好。
2、體會詩人對春的熱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掛圖、有關春天的課件、收集有關詩人及詩歌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題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畫家。
2、這首詩是蘇軾為惠崇畫的《春江曉景》題的詩。
二、 生字教學
三、 自由讀詩,完成下列任務。
1、將詩歌讀通讀順。
2、畫出朗讀節奏。
四、 檢查讀詩情況,聽錄音后畫上節奏。
五、 再自由讀詩,完成下列任務。
1、根據工具書理解詩意。
2、提出問題。
六、 檢查讀詩情況。
1、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
(1) 串講詩意
竹林外開著兩三枝鮮艷的桃花,
鴨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
蔞蒿長得滿地都是,蘆芽才冒出短短的一截。
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來到春江的時候。
(2) 這幅畫上畫了哪些景物?為什么要畫這些景物?
畫家畫得都是春天來臨是的景物。
(3) 這么美的春天該怎么讀?
輕快、生機勃勃
2、把詩中的內容畫出來。
七、 背誦古詩。
八、 總結。
九、 作業。
1、抄寫、背誦。
2、完成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一、解題
1、簡介作者
唐朝詩人,有“小杜”之稱,“大杜”只杜甫,他的詩歌能描繪出景物的特點,有景有情,充滿詩情畫意。
2、導入:
昨天我們剛學會了蘇軾寫的春天,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甫寫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
二、生字教學。
三、自由讀詩完成任務。
1、將詩讀通讀順。
2、畫出朗讀節奏。
四、檢查讀詩情況。
五、詩歌教學
1、找出疑難詞句。
2、討論。
3、自由串講詩意。
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數紅花互相掩映。
有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飄蕩。
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座寺院。
那許多宏偉的樓閣,籠罩在朦朧煙雨中。
4、江南春描繪了那些景物?試著畫一畫。
5、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熱愛江南、熱愛春天。
6、朗讀詩歌。
六、延伸拓展
杜牧寫的江南春美不美,你們還學過哪些描寫江南春天的詩?
七、小結
八、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13古詩兩首 篇12
第一課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導入新課
1、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朋友送別的古詩?
2、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3、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之”:去的意思。
4、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每個字讀三遍。
3、跟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向同學求助。
4、生開始自主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煙花:柳如煙,花似錦。三月:陽春三月。下:順流而下。碧空:藍天。盡:消失。惟見:只看見。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4、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能力訓練,情景表演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評選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昨天我們學習了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大家把它朗誦一遍吧。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讀詩題《送元二使安西》
3、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導學生讀題。(師板書)
4、了解作者:關于詩人王維,你知道些什么?
5、師生交流:安西在哪兒呢?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注釋了解詩的大意,并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朝雨、輕塵、客舍、更盡、陽關”的意思。
(2)提出疑問,并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5、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三、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師也學習了這首古詩,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別從渭城出發,去千里之外的西域當差。恰巧這天公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綿綿細雨,滋潤了道路兩旁的青青柳樹。平日里,這條人來人往的大道上車水馬龍,塵土飛揚,而現在一場小雨剛停,天氣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為朋友安排的一樣。也不枉我特意趕來為君送行呀。來,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這份情怎能讓人割舍得下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從詩中的哪些字詞中最能看出王維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3、想象自己與親人朋友分別時的場面,加上你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再讀這首詩。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師生評議,再指名讀。
5、生練習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6、指名讀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四、拓展賞析
1、同學們還收集到了很多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再好好讀一讀,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下來,咱們一會來個書法及誦讀比賽,好嗎?(別董大、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生上臺展示書法,朗誦古詩。
3、師小結: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試著即興創作詩歌)
五、布置作業
今天你想做什么作業?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愿望。
13古詩兩首 篇13
3、古詩兩首
第一課時《望洞庭》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洞庭湖風光的多媒體課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相互。 和:和諧、協調。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理解這句詩意:
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 光 / 秋 月 / 兩 相 和 ,潭 面 / 無 風 / 鏡 未 磨 。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 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銀 / 盤 里 / 一 青 螺 。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說一說。
學生發揮想象,自由描述。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指導寫字
1、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2、 范寫“潭、螺”,指出書寫要點。
3、 學生完成習字冊。
五、作業。
1、 用鋼筆完成習字冊。
2、 抄寫書后第三項詞語兩遍。
3、 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第二課時《峨眉山月歌》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 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具準備: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后,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尸”。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 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 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 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默寫《峨眉山月歌》。
3、完成書后第四題的第1小題。
4、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向同學推薦。
13古詩兩首 篇14
教學內容位于教材的第5頁至第7頁
教學目標
1、會人“詠”、“柳”、“碧”、“垂”、“似”、“剪”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識字。
2、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詠柳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題,認識美。
1、同學們,萬物復蘇的春天你們喜歡嗎?
2、動畫展示春景,定格河邊垂柳婆娑的畫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樹給這美麗的春景添上了濃濃的春氣。唐代大詩人賀之章沉醉在這美景之中,不禁吟詠作詩,想知道他是怎么說的嗎?今天咱們一起學習古詩《詠柳》。
板書:詠柳
3、讀題釋意。指名學生讀題識字詠(yǒng)柳(liǔ)。詠柳就是贊美柳樹,那么詩人在詩中是怎么贊美的呢?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感受美。
1、打開書借助橫條里的拼音自由讀古詩,遇到不會讀是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字音,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都可以。
2、請同學再讀一遍古詩,爭取把字音咬得更準。
3、看同學們讀得那么認真,我也想讀了,同學們在心里和我一塊兒讀好嗎?
4、讓同學們把古詩讀給同桌聽聽,相互提提意見。
5、教師從詩里請出了這些詞,你們一定覺得眼熟吧,自己讀一讀,你一定能讀準。
6、抽讀詞卡:碧玉、垂柳、絲絳。
7、再讀古詩,這一遍要爭取把每句詩讀通順。
8、指名讀,互相評議。
9、齊讀
三、細讀詩文,深入領會,品味美。
1、圖文結合,遠近對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樹遠景圖。
②想象表達:你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詩人發出的感嘆是什么?圖下出示兩句詩。
④你覺得這兩句詩是什么意識呢?讓學生談自己對字詞的初步理解。
⑤指導朗讀這兩句:
(1)碧玉,翠綠而晶瑩,很美。而隨風輕拂的柳枝就像千萬條絲帶。詩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來讀這兩句可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呢?
(2)學生自主試讀,體會感情及語氣。
(3)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
(4)激勵賽讀。
2、探究協作,讀中悟情,品讀第三、四句。
①過渡,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接下來咱們讀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樹近景圖,觀察柳樹葉子的形狀。
③根據觀察到的樹葉的樣子,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從這兩句詩中你讀明白了什么?指導學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說:這兩句除了贊美柳葉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贊美什么?
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內化情感,表現美。
a、自由讀。b、指名讀、互評互議、教師相機指導。c、齊讀。
1、過度,學了這首詩,柳樹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們可以美美地把它讀出來,還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呢?
2、讓學生列舉自己喜歡的表達形式。
①開朗讀會。②繪畫。③寫話。④當解說員。
3、學生根據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組合自己表現。
五、古詩表演大看臺,群英聚會展示美。
1、組織各小組展示各組不同的表達贊美的方式,并適當講解點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內化情感。
2、指導背誦古詩,師扮演角色創設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嚴格的媽媽。
其中有意設置語音、語意障礙以糾正學生讀音,強化學生理解,增強學生記憶。
3、激勵學生課外多讀經典詩文。
13古詩兩首 篇15
教學要求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以《尋隱者不遇》為例,學習并初步運用讀懂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3.訓練學生把對語言文字的抽象思維變成生動畫面的形象思維。
4.背誦、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教學難點
如何把“話”變成“畫”。(即:如何使抽象思維變成形象思維。)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文字投影片、圖畫場景投影片、錄有古曲的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學法
(一)導言。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通過描寫引人入勝的景色,進而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不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還要把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進入到詩的意境中去,從而正確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讀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打出投影,出示復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對照投影片審題、解題,搞清楚“話”和“畫”的涵義。)
話——詩中的語言文字。
畫——通過再造想象,將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
二、指導學法
(一)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尋隱者不遇》。
2.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句。
3.逐字逐詞逐句弄懂詩的字面意思。(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4.指名說說這首詩的字面意思。
(賈島在松樹下問一個小孩,他師傅去哪兒了,小孩說師傅采藥去了,就在這座山中,但是云霧彌漫、繚繞,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問題、想詩境。
以“松下問童子”這一句為例。
1.就詩句逐字逐詞提出問題。(可以提“什么樣”、“怎么樣”的問題。)
(1)什么樣的松樹下面?
(2)誰怎么樣問童子?
(3)問什么?
2.根據所提問題想象畫面并用語言描述出來。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幫助學生形成畫面。
(2)學生借助投影片描述畫面。
(在一棵高大挺拔、古老蒼翠的古松下面,身穿藍布長衫的賈島問一個正在樹下讀書,頭上扎著兩個發髻的小孩:“小童子,你的師傅到哪兒去啦?”)
(3)鼓勵求異思維,說說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么。
(三)悟詩情,詠詩句。
1.根據你所描述的畫面,體會詩人當時是怎樣的感情。(同學討論,板書:興奮)
2.根據你所體會的感情,吟誦詩句。
三、總結學法
出示復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總結歸納學法。
四、遷移鞏固學法
在教師適當的點撥下,運用學法學習古詩后三句。
(一)抓字眼、明詩意。
(二)提問題、想詩境。
1.學生針對詩中字詞提“什么樣”和“怎么樣”的問題
(1)小童子是怎樣回答賈島的?
(2)師傅什么樣?他怎樣采藥?采什么藥?
(3)山里都有些什么?
2.出示第二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內容是“青山白云”,請學生根據所提問題,填充畫面內容并加以描述。
(三)悟詩情,詠詩句。
1.提問:詩人雖然沒能尋到隱者,但是當他想到隱者的生活是那樣自由自在、富有情趣,會是什么心情呢?(同學討論。板書:羨慕)
2.帶著體會出來的感情吟誦這幾句。
3.追問:賈島尋隱者不遇后會怎樣?(描述畫面)心情又會如何?(同學討論。板書:向往)
4.配樂吟誦。
教師播放古曲,學生配樂吟詩,從而進入到廣闊而幽深的山中境界,體會詩人羨慕隱者這種與世隔絕,甘與大自然為伍,自得其樂的采藥生活和神往之情。
五、獨立運用學法
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六、布置作業
用把“話”變成“畫”的方法學習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一)指名背誦《尋隱者不遇》。
(二)限時集體默寫《尋隱者不遇》
二、學習《題西林壁》
(一)知詩人、解詩題。
1.請學生結合課外知識,先來講講對詩人的了解及對詩題的理解。
2.教師歸納小結。
這首詩是我國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早年中進士,以文章知名。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作品大都揮灑自如,明快豪放。這首詩是作者游覽廬山時,在廬山西林寺的墻壁上題寫的,因而名為《題西林壁》。
(二)抓字眼、明詩意。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
提示生字“緣”的寫法:左邊不要寫成“幺”,右邊不要在撇上加點。
3.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句。
4.抽學生試講,教師訂正。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橫看”,正面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地看;“側”,從側面看。“嶺”,是山嶺;“峰”,是山峰。
①“嶺”和“峰”有什么不同?
“嶺”——連綿起伏。
“峰”——高聳峭拔。
②“各不同”指的是什么不同?
指的是看到的山的姿態不同。
③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
從正面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姿態。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①查字典,找出“緣”的幾種解釋;結合詩文,選擇合適的一個。(因為)
②結合“身在此山中”理解“只緣身在此山中”。
③說說前后兩句是什么關系?(果因關系)
④用“果因”句式說說詩句的意思。
作者之所以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
⑤追問:為什么詩人在廬山之中卻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因為詩人站的位置、看的角度不同,因而看來看去只能看見廬山的一部分,看不全面。)
(3)學生自己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三)悟詩理,誦詩句。
1.你從這首詩中得到什么啟發?
(對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調查分析,就容易主觀地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個事物。)
2.舉例說一說。
3.指導有感情地吟誦、背誦。
4.默寫《題西林壁》。
三、布置作業
將《尋隱者不遇》改寫成200字左右的記敘文。
(韓瑞生)
13古詩兩首 篇16
教學目標 :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
1、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六、課后作業 。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第二課時
一、看圖揭題,導入 。
1、出示課文插圖問:這是什么?
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3、指名兩人組朗讀匯報。
三、圖文對照,理解感悟。
1、看課文插圖,說說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通過投影重點講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4、簡單講述詩意。
5、全班齊讀全詩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 教師范讀。
2. 學生練讀。(4人組內,一人朗讀古詩,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畫面。組內交流)
3. 教師語言描述,激發學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陽光燦爛。我們來到一個幽靜的小池邊,只見水池中已經長出了一些嫩綠的荷葉,有的荷葉還沒有完全展開,只是露出一個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動,池水非常清澈,倒映著濃密的樹陰。這時候,飛來幾只蜻蜓,有一只飛累了,落在尖尖的荷葉上休息。這樣的景象,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呢?
4. 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感覺朗讀。
5. 朗讀反饋。
6 .練習背誦。
五、學習生字。鞏固詞語。
1. 出示帶音節生字認讀。
2. 去掉音節認讀。
3. 小組合作,創造性認記字形。
4、認讀課后我會讀的詞語。
六、總結全文。
七、課后拓展:
和伙伴們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
13古詩兩首 篇17
教學要求:
1、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3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一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3)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學生搜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