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1
拿出《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隨手翻看,不經意間翻到于永正老師《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實錄片段,于永正老師通過和學生們一起表演課本片段來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讓我深受啟發。
我在詞語教學時的通常做法是讓學生先初讀識記字詞,再反復誦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當學生仍然不能準確理解詞義時,就引導學生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理解,或者讓他們用這個詞造句。但這樣的詞語教學,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要么用“氣勢洶洶”來解釋“氣勢洶洶”,要么搬出《字詞句》《詞典》來硬生生念出詞語的意思,常常一知半解。而于永正老師的這種詞語教學,注重了學生對文章的情感體驗,不僅生動形象,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厚,容易理解詞語,而且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效果自然比生硬地“解釋詞語”好得多。
我依葫蘆畫瓢:
師:讀到這里,“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的意思,沒有懂的同學請看我們表演。我當小稻秧,你們幾個當雜草。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你們應該怎么站?(學生從四面把老師圍住。生笑)
師:你們要干什么?
生:快把營養交出來。(聲音低)
師:你們沒有讀懂。要兇,聲音要大,把腰卡起來。
生:(卡腰、大聲、兇惡地)快把營養交出來。
師:我們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么能交給你們呢?(學生不知所措)
師:(問全體同學)他們應該干什么?
生:他們應該上前搶營養。
師:對,要搶。營養在地里,快!
(“雜草們”一擁而上,搶起了營養。“小稻秧”沒精打采地垂下了頭,下面的同學哈哈大笑)
師:雜草厲不厲害?兇不兇?(生:厲害、兇!)這就是“氣勢洶洶”。雜草野蠻不野蠻?(生:野蠻)講理不講理?(生:不講理)這就叫“蠻不講理”。雜草讓小稻秧發言嗎?(生:不讓)這就是“不由分說”。(生笑)
效果甚佳。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2
拿出《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隨手翻看,不經意間翻到于永正老師《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實錄片段,于永正老師通過和學生們一起表演課本片段來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讓我深受啟發。
我在詞語教學時的通常做法是讓學生先初讀識記字詞,再反復誦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當學生仍然不能準確理解詞義時,就引導學生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理解,或者讓他們用這個詞造句。但這樣的詞語教學,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要么用“氣勢洶洶”來解釋“氣勢洶洶”,要么搬出《字詞句》《詞典》來硬生生念出詞語的意思,常常一知半解。而于永正老師的這種詞語教學,注重了學生對文章的情感體驗,不僅生動形象,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厚,容易理解詞語,而且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效果自然比生硬地“解釋詞語”好得多。
我依葫蘆畫瓢:
師:讀到這里,“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的意思,沒有懂的同學請看我們表演。我當小稻秧,你們幾個當雜草。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你們應該怎么站?(學生從四面把老師圍住。生笑)
師:你們要干什么?
生:快把營養交出來。(聲音低)
師:你們沒有讀懂。要兇,聲音要大,把腰卡起來。
生:(卡腰、大聲、兇惡地)快把營養交出來。
師:我們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么能交給你們呢?(學生不知所措)
師:(問全體同學)他們應該干什么?
生:他們應該上前搶營養。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3
只有深入地研讀文本,才能對文本有超智慧的多元的解讀。先說說我對文本的鉆研: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有趣的故事,寫出了雜草對于小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于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更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先說說本文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氣勢洶洶”“不由分說”等詞語的意思。
2、精讀課文,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又是怎樣脫險的?
3、憑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知道除草劑、噴霧器具有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的志趣。
在這里,可抓住幾個點:
(1)趣味點:童話故事。
(2)知識點:生字、生詞,科學知識。
(3)能力點:理解詞語的能力和方法,讀書能力:抓住提示語讀出味來。
(4)情感點:科學的態度和情感:產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沖動”。
再說說課文主要內容分析:課文圍繞著“小稻秧脫險”的過程,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大部分寫小稻秧如何陷人險境;第二大部分寫小稻秧怎樣脫離險境。
小稻秧是如何陷人險境的呢?開頭的兩個自然段作了交代。便小稻秧陷人險境的是“一群雜草”,他們的目的是要與小稻秧爭搶營養。他們采取的行動一是把“小稻秧團團圍住”,想要逼迫小稻秧“交出”營養,二是“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搶營養”。結果,小稻秧在這群蠻橫無理、手段毒辣的雜草圍攻下,“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
小稻秧是怎樣脫離險境的呢?正在雜草們感到得意的時候,噴霧器灑下了化學除草劑,而且好好地教訓了他們一頓,“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霉了”,看來噴霧器是一個愛打抱不平的角色。結果,“不一會兒,雜草紛紛倒了下去”。小稻秧得救了,“高興得跳起舞來”,“他們吸足了營養,又向上挺了挺身子”,看來他們又長高了。
本課的大體設計思路分兩步走,具體設計有待細化:
1、小稻秧如何陷人險境:初讀感知——抓住關鍵詞語(團團圍住、氣墊洶洶、嚷、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帶領學生充分誦讀課文進而理解詞語。(體現一個字“讀”)——時機成熟表演,或通過表演促讀。
教學時,可以通過“一群”“團團圍住”來體會雜草的多而密,長勢旺,通過“氣勢洶洶”“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等詞來體會雜草的蠻不講理,氣焰囂張;通過“氣得臉色蠟黃”“當場病倒”等詞語來體會小稻秧的寡不敵眾、危在旦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雜草嚷叫的語言和小稻秧柔弱的反問進行有感情朗讀,從而體會爭吵的“激烈”。同時學習這一段還可以結合教學滲透寫事四要素的知識: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
2、小稻秧怎樣脫離險境的?這部分是本文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特別是對城里的學生來說,這一部分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他們對“噴霧器”“除草劑”缺乏感性認識,老師要充分考慮學情,事先準備好實物圖片、資料介紹(文本、圖片、錄像、課件等)幫助學生解決認知困難。這一段的教學仍要以讀為主,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同時解決毛毛雨、警覺、洪亮、除草劑、收拾(要帶入具體語境理解其不同的意思。)、噴霧器、大夫(注意讀音)等詞。這些詞的理解不能孤立,要充分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讀的方式中理解。這篇課文課后要求分角色朗讀,還要再演一演,小稻秧脫險”一節還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先選定學生扮演噴霧器大夫、雜草的角色,再讓其他學生充當“導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鼓勵學生憑借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自由創造想象,在讀讀、演演、評評中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最后,可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中出現了三個“人物”,一個是小稻秧,一個是噴霧器大夫,一個是雜草,究竟你喜歡誰?為什么?這里涉及到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在《課程標準》的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中,有關注課文中人物命運和喜怒哀樂的要求。這也是中年級閱讀與低年級的不同。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4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2010年11月的一次片區教研活動中,我根據所任學科,設計、制作了《小稻秧脫險記》一課參加了活動。因為是異地教學,我提前一節課走進教室與學生進行接觸,想了解下學情,消除師生間的陌生感。在班主任組織好紀律后,我很親切地做自我介紹。可能因為換了張新面孔,這些孩子很活躍,嘰嘰喳喳介紹自己與同桌,有幾個積極點的學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保留課堂教學的新鮮感,我只是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不做過多的教學流程講解,學生很認真地一遍又一遍地變換不同的方式朗讀。
很快,40分鐘過去了,我帶著學生去教研活動室做課。安排好學生的座位,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開始上課了。課堂上,我用極具親和力的課堂語言組織教學活動,從鼓勵學生質疑,到課堂角色的扮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天真淳樸的原生態表演,不時引得聽課教師的陣陣笑聲。在教學接近尾聲時,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我設計讓學生自己感悟出學科學、愛科學的重要性,但是我在之前的課堂教學中一再強調“噴霧器大夫”的重要性,卻忘記了真正的大夫應該是“噴霧器大夫”“肚子里”的除草劑,幾個學生說了半天都沒有說到這個點上,我有點著急了,就拿著噴霧器貼畫,給學生講解除草劑的作用,至此學生才明白是科學家發明了除草劑,進一步明白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道理。本該是一節比較完整的課,卻因為自己在設計時的一點疏忽影響了整體的效果。
課后,參與教研活動的幾位老師對于這節課的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評價。區教研室的宋君青老師針對我課堂教學中的那個疏忽給出了中肯的建議,真是受益匪淺。教師一定要深入地鉆研教材,才能設計、組織好教學活動。一次教研活動,對于我的專業成長是一次促進。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進步。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我執教了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小稻秧脫險記》。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這篇文章通過表演形式讓學生理解內容,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能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下面我就談談我教這節課的優點:這節課我注重建立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開放空間,讓學生合作交流,我還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朗讀、表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理解詞語,這些都是讀通課文的基礎完成的。如“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是本課需要理解的重點詞語,這些詞語與理解課文密切相關,在教學時,我沒有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詞語的意思,也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字典上的解釋,而是讓學生表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他們都通過生動的表演,輕松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和這些詞語。
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一些有目的、有意識的內容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理解雜草對小稻秧的態度時,讓一些學生朗讀、表演,這樣不僅讓學生輕松而深刻地懂得了雜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態度、不同處境,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讓學生理解詞語“警覺”和讀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時候,通過讓學生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去,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一起討論、表演、朗讀,思維更活躍了,感受更真切,這樣的學習效果非常好。同時我還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本課中“激烈”和“紛紛”是要求造句的兩個詞語,我將造句練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學生都從生活中找到了合適用這些詞語的場景,輕松的完成了造句練習。
設想都是美好的,但這節課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時間把握不當,前面用時間太多,后面用時間太少,前松后緊,以致于后面的內容急匆匆的趕了下來。
2、在課堂上我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加深對成語的理解,不能及時有效地對閱讀表演做出準確的評價。
3、讓學生表演時太零散了,沒有化零為整,應該聯系上下文讓學生表演,不注意文本前后的聯貫性。
總之,我將再接再勵,爭取上好每一節課。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反思
一、反思整體設計
優點:
1、學生質疑,走近文本。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中,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遇險”時,我讓學生先說自己上節課遇到的不懂的詞,學生紛紛說出了“氣勢洶洶”、“不由分說”、“蠻不講理”等詞,學生在提出疑問的過程中觸摸了文本,與文本的距離近了。
2、扮演解詞,走進文本。
用扮演角色表演的方式理解詞語,解決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使學生真正進入了文本,用心體會課文,用身體表演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角色朗讀,再造文本。
學生提出的問題解決后,我用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將學生置于朗讀的情境中,朗讀中,學生不僅感受了語言,感悟了文本,相信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小稻秧脫險記》。
缺點:
1、德育滲透,不夠到位。
德育目標中第二個目標,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我覺得這一目標的實現較難,盡管自己設計了這樣的環節,但我覺得較空洞。
二、反思教學過程
優點:
導入環節能較好地與第一課時銜接,適時激勵學生又能引導學生較好地進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精讀環節問題設計較精煉,能從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問題。順學而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導結環節檢測題很好地與本課教學重點對應,課后作業設計模式也受學生歡迎。
缺點:
導入環節的激勵語不一定對所有學生都有效。改進的方法我想需要自身素質的提高,如果能經常語出驚人,妙語連珠,我想學生定會喜歡你的語文課,因為那時你已是一位充滿魅力的語文老師。
精讀環節有熱鬧的嫌疑,整個過程“動”的設計較多,有的學生可能因此當成看熱鬧而非真正的進入文本學習感悟。這就需要教師練就火眼金睛,及時發現問題,還需有教育機智,及時解決問題,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自己修煉自身。
三、反思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
優點:
1、另辟解詞蹊徑,感受詞語意思。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詞語的理解是重點。課文中有一詞“警覺”,課前備課時我已注意到這一詞語,并想: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呢?講解詞語的意思,有些蒼白,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的年齡水平理解這一詞語有一定的難度。反復斟酌后,我讓學生表演“警覺的抬頭”的動作,而且還設計了一個問題,采訪表演者:“如果你是雜草,此時你警覺的抬頭,內心是何想法或者是什么心情?”通過一演一說,讓學生感受“警覺”的意思。
2、豐富評價語言,及時有效評價。
為提高自己課堂教學水平,之前我曾收集過課堂評價語,并運用到本課的教學中,也許雒老師從我的教學設計中很難發現這一策略,但我確實這么做了,并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3、合理使用媒體,有效促進教學。
我認為制作的課件有使用價值,并且出示的時機也較合適。
缺點:
1、評價語雖豐富了,但還缺少自己的風格,有待自己多讀書,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2、媒體課件制作不夠精美。自己的制作水平較低,有待提高。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5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課文有趣,學生很是喜歡。
在教學本課第二部分時,我采用了“讀讀、評評、演演、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首先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并畫出不同人物對話的句子。在本文中人物的刻畫不同,朗讀的語氣是不同的,如野蠻的雜草氣勢洶洶的話、噴霧器大夫洪亮的聲音、有氣無力的雜草的話語。在開展指名讀、齊讀、同桌之間練習朗讀,讓同學們在交流時進行通過自評、生評、師評多種評價方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朗讀的技巧。其次,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分四人一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再讓學生推薦一兩個小組代表上臺表演。這樣不但生動再現了課文描述的情節,還進一步地讓朗讀與適度表演結合到一起,進一步地深化了課文朗讀的層次,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尤其是雜草的紛紛倒下和小稻秧獲救后的喜悅心情學生都演得淋漓盡致。臺下的觀眾更是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孩子們就在這樣輕松、愉快、自然的情境下又一次深入到文本。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6
今天,我執教了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課文《小稻秧脫險記》。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我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有目的、有意識的設計了一些內容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理解雜草對小稻秧的態度時,我讓一些學生上來表演,其余學生做導演,這不僅讓學生輕松而深刻的懂得了雜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態度、不同處境,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讓學生理解詞語“警覺”和讀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通過了示范表演、會的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從而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去了。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討論、表演、朗讀,思維更活躍了,感受更真切,學習效果當然更好了。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教者巧妙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于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老師在教學詞語時,常常將“教參”或詞典上的解釋一字不漏地抄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以便在考試時不丟分。這樣做既加重了學生負擔,實際效果也不好。強調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師導得得法,學生才能悟得真切。
上完這堂課,我的最深感受是學生會讀書,喜歡讀書,關鍵在于引導。首先讓孩子們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去讀文,探究性的閱讀。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情緒,在讀、說、演、評等方法,加深內心感受和體驗,培養語感。在表演中積極主動的思考和感情投入,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7
《小稻秧脫險記》這篇充滿童趣的科普童話,以它生動的語言,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同樣也吸引著我。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有趣的情節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更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雜草、和噴霧器大夫。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遇險”、“脫險”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2)寫水稻田的雜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險了。第二部分(3-5)寫噴霧器大夫及時趕到幫助小稻秧收拾雜草。最后,雜草紛紛倒了下去,小稻秧脫險了。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
這學期,我執教了這一課,通過一節課的教學,我的感受頗深,現將有關片段與反思記錄如下。我擯棄了煩瑣分析的套路,在“強化誦讀,注重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膽探索。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現將教學實錄與反思記錄如下。 教學實錄
一、直接導入
1.上節課我們從課文中認識了三個人物,是誰呢?同時我們還知道了是雜草讓小稻秧遇上了危險,是噴霧器大夫幫助小稻秧脫離危險。
板書:遇險、脫險
2.那么,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小稻秧脫險記。
過渡:雜草和小稻秧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
二、精讀1、2自然段。
朗讀課文1、2自然段,把不理解的詞語劃下來,再寫到老師發給你們的紙張上。記住不動筆墨不讀書,大家一定要動筆畫。看看誰讀得最認真,聲音最響亮。好,趕緊開始讀吧!
1.讀1、2自然段,劃寫不理解的字詞。
2.黏貼不理解的詞語。
3.課件展示(齊讀詞語)
師述:每個詞讀兩遍,打橫的讀。
這些詞,有的需要老師幫助,有的自己讀課文就可以理解了。請大家認真地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詞語的意思。老師相信同學們通過讀課文,就能理解這些詞語。
4.讀完課文,你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生:我明白了“氣勢洶洶”的意思,它是形容講話的聲音很大,態度很壞。
師評:你真不簡單,不用老師教,自己通過讀課文就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還有誰讀懂了哪些詞語?
生:我明白了“蠻不講理”的意思,它是形容不講道理,很野蠻。
師評:你說得真不錯。看來,同學們能通過自己讀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真好,現在老師希望大家找同桌讀書,看看劃出的詞語是不是又明白了一些,讀時盡量做到正確,流利。如果能有感情就更好了!開始讀吧!
4.再讀2自然段
師:通過找同桌讀書,我們劃出的詞語是不是有明白了許多。
生:“一擁而上”指一下子圍上去,并且朝一個目標攻擊。
師:你的理解能力真強。
生:“不由分說”指不讓人辯解,解釋。
師:你讀得很投入。
生:“激烈”是指爭吵的聲音很大聲,很劇烈。
師:那請你用“激烈”說一句話。
生:他們在激烈的爭吵著那本書是誰的?
師:你說得真好,老師就喜歡你這樣用于積極發言的同學。“激烈”這個詞還可以用來形容戰場上的戰斗,誰再來說一句?
生:在解放戰爭時,國名黨和共產黨之間展開了無數次激烈的戰斗。
師:開來同學們是理解了這些詞語,對詞語的理解我們不僅可以求助于有字詞典,讀課文還可以通過身邊的無字詞典。今天,我們就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理解,那就是表演。
5.表演讀1、2自然段
請都讀懂的同學舉手,沒有懂的同學請看我們的表演!請你們當好小評委,看看哪位小評委最合適,最優秀。
師問:稻田里雜草多嗎?
生:多。
師述:對,稻田里是一群雜草,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應該怎么辦?
小稻秧:你們要干什么?
雜草:快把營養交出來。
師:停,雜草說這句話時,語氣應該怎樣?
生:嚷道,氣勢洶洶,聲音要大要很兇,要瞪起眼睛,要雙手叉腰。
師:對,這樣就更像一顆氣勢洶洶的雜草了,雜草們,再演一遍。
雜草:快把營養交出來。
小稻秧:我們剛搬到稻田來,正需要營養,怎么能交給你們呢?
師述:好弱小的小稻秧,這時雜草應該干什么啊?
生:他們應該上前搶營養。
師:應該怎么搶?
生:一擁而上,拼命地搶。
師:對,要搶,營養在地里,快搶。
師述:請臉色蠟黃,垂頭喪氣的小稻秧們先休息下,請雜草們先站成一排,小評委們說說你的看法。
生:我覺得小稻秧的臉色蠟黃,當場病倒表演的不夠好,要表演出當時他們的疲憊,倒下去的感覺。
師:你觀察的真認真。
生:小稻秧要讀出他的嬌氣。
師:那你試著來讀讀小稻秧的嬌氣。
生:我們剛搬到稻田來,正需要營養,怎么能交給你們呢?
師:這些評委都當得不錯,都是合格、優秀的評委。請小稻秧先下去休息。我們再來看剛才雜草們厲害不厲害?兇不兇?(這就叫“氣勢洶洶”)雜草們野蠻不野蠻?講理不講理?(這就叫“蠻不講理”)。雜草讓小稻秧說話了嗎?(沒有)對,沒有,這就叫(不由分說)。這群雜草主要是為了搶小稻秧的什么?(板書:搶營養)。
6.理解了這些詞語,我相信你們更能讀好1、2自然段。同學們可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你可以站起來一邊讀一邊表演,請大家把書放下,人坐直,看看誰腰挺得最直。
師:你們表演得很精彩,也讀得很有感情,雜草與小稻秧動口又動手。這樣的爭吵可真是激烈啊!
三、精讀3、4、5自然段
過渡:小稻秧此時真是太危險了。突然,小稻秧的救星噴霧器大夫來了。他是怎樣幫助小稻秧脫離危險的呢?請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動畫。課文中,又是怎么描寫的呢?請(課件)
1.大家默讀第三小節,要求讀好后,與同桌交流一下,該怎樣讀好它們的對話。注意體會人物對話提示語中的某些詞語。讀出相應的語氣來。看誰讀得最認真,最喜歡思考問題。
2.師述:同學們肯定有許多學習體會,誰來說說該怎樣讀好雜草的話?想好的同學可以舉手。
生:要用奇怪的語氣來讀。
師:那請你用“奇怪”的語氣來讀讀這兩句話。(課件展示)
生讀: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下雨呢?
雜草問:“你是誰?”
師述:對,這是一棵警覺地雜草。
3.“警覺”是什么意思?
生:“警覺”就是靈敏的意思。
生:“警覺”就是有防備心理,警惕的意思。課文中就是指雜草感覺到不對勁,然后抬頭看看(表演出動作)。
師:對,看來這位同學不僅會查有字詞典,還會了查身邊的無字詞典。
4.師:那我們一齊帶著“奇怪”的語氣來讀讀雜草說的話。
5.那怎樣讀好噴霧器大夫的話呢?
生:讀噴霧器大夫的話要大聲、響亮。
師:那你來讀讀噴霧器大夫的這兩句話。
生讀: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課件)
師:你真是位勇敢的噴霧器大夫,請問你是用什么來收拾雜草的呢?(板書:除草劑)
噴霧器大夫是充滿正義感的,所以讀得時候要聲音響亮,讓我們用響亮的聲音來齊讀噴霧器大夫所說的兩句話。
6.齊讀噴霧器大夫的話。
7.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現在我們一起來表演讀第3自然段,女生讀雜草的話,男生讀噴霧器大夫的話,旁白部分大家一起讀(課件展示第3自然段)
8.師述:被噴霧器大夫收拾的雜草會怎樣呢?請你們發揮想象來說說。(看課件)
(有的已經倒到田地上去死了,有的還有一些力氣,在風中搖擺,看來你的抵抗能力很強,請噴霧器大夫再噴灑寫除草劑)
課文中是怎么說的?(有氣無力)
9.理解詞語一定要聯系課文來理解,誰能把雜草的話讀一讀,讓人感到它已經是有氣無力了。(課件展示)
生讀: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
師:你沒有完,在噴灑兩遍你都不會完。誰來說說應該如何讀好這句話?都沒了?
生讀: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
師評:老師感覺聽到了你的喘氣聲,誰再來讀這句話?
生讀: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
師評: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就像看到了這些雜草的有氣無力。
10.齊讀這兩句話
師述:聲音很低,聽到了喘氣聲,總算完了,看來我們的除草劑還挺管用的。
11.請大家坐好,看哪個同學腰挺得直。“紛紛”是什么意思?明白嗎?(一個接一個)
什么時候用出現“紛紛”的場面,請誰用“紛紛”來說一句話?(考試結束時,同學們交考卷。上課舉手發言時。搞捐款活動時。下課了,同學們紛紛走出教室。)
請全體同學起立,現在老師來讀這句話,同學們來表演,“紛紛”這個詞,記住是一個接一個。
12.師讀,學生表演。
13.師述:通過剛才的表演,這些詞都懂了,現在再讀,就會讀得更好。下面我們找一個讀書最好的同學來讀雜草的話,其他同學讀旁白部分。(課件展示)
記住旁白讀得好也會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你們的任務也很重,一定要認真讀。
14.齊讀第4自然段。
15.雜草被噴霧器大夫收拾光了,小稻秧們高興嗎?(高興)
看!多神氣!多高興。營養了,小稻秧脫險了,你們高興嗎?(高興)讓我們一齊帶著高興地心情讀第5自然段。(課件展示)
16.想想,這時高興的小稻秧會說些什么呢?
師評:你說得真好,你說得真精彩。
他應該真正感謝的是誰呢?(是除草劑。是噴霧器大夫。)
還有不同意見和看法嗎?(是科學)為什么?是科學研發創造了這些農業化學用品。
四、總結全文
從表面來看,是除草劑消滅了雜草,其實戰勝雜草的是科學的力量。所以我們每位同學從小都有努力學習科學知識,長大通過科學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五、作業設計
回家后,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如果碰到農業方面的知識,可要多查查資料。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習的“催化劑”,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因為心理學實驗證明,人在有興趣時會伴隨著血液循環的亢奮,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營養,并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都調動起來,呈現出積極活躍的狀態,并且由于興趣具有指向性、情感性和動作性,能夠引起高度的注意,激起飽滿的熱情,產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所以對其他非智力活動也具有積極影響。這種實驗證明: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而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所謂激發興趣,在心理學上指的是把學生已經形成的、潛在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起來。在課堂上,教師只有當好導演,為學生搭設“表演”的舞臺,誘發學生入境,使學生產生入境始入親的感受,才能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因而在本課中我努力創設了兩個學習的情景:1、嘗試說服雜草;2、做個出色的宣傳員。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嘗試,全新的挑戰,全新的體驗。從沒做過的事情學生就愛去試試。這兩個情景的創設使他們產生嘗試的欲望,所以,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中去了。我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重點詞也是難理解的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等等,采用了“讀讀、議議、演演、評評、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先讓學生自己討論體會、再表演,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評的過程中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達到對詞語理解的目的,最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將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表達出來。文中的“紛紛、激烈”兩個詞是需要造句練習的,我在讓學生充分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聯系生活,輕松完成造句練習。特別是“紛紛”一詞,我采用層層推進的方式,給學生做好充分的鋪墊,造句練習也就水到渠成了。學生交流朗讀、表演情況,師生共同評議,并相機學習有感情朗讀課文中描寫小稻秧和雜草的語句,在表演的基礎上理解詞語“團團圍住”、“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的意思。在本課的學習中,他們自由組合,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討論、表演、朗讀,思維更活躍了,感受更真切,學習效果當然更好了。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8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進入三年級階段,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參與度也與日俱增.具體體現在朗讀訓練中,以前總是由學生讀,教師加以點評.現在學生在正確把握與理解課文的前提下,對于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已經有了一定自己的體會.我將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學生自信心,提高表達能力,進一步激勵學生自我欣賞,并自我改進的一個好機會.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組內自行決定分工.基本上由三個角色(小稻秧,雜查,噴霧劑大夫)一個旁白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會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無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現.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每個人都盡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中去,不像以往那樣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瑣事上花費很多時間,而真正用來讀書的卻只有一小部分.
在大組交流過程中,由于有了充分準備,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在讀時也已經互相提過意見,所以當在全班范圍交流時,基本上起來表演的學生水平都比以往個人獨立發言時高.在此基礎上,我先要求同學說說他們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圍繞說說自己覺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說說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是評論他人的,要求說一條缺點之前必須先說一條優點.這樣就有效地組織他們仔細傾聽,實事求是地分析,并且取長補短的作風.
總的來說,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活潑,真實"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發言水平,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一個重要保證.由此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副產品".如陳怡雯在日記中說道"聽盧云清嗓子變調是一種享受,是那么有趣而又夸張,卻又把'噴霧劑大夫'給演活了.還組織意猶未盡的同學寫了一篇童話"續集"——《小稻秧再次歷險》來寫寫小稻秧后來在生長過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險和困難,讓學生模仿與積累語言,其中不乏佳作.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9
《小稻秧脫險記》說課稿
秦淮第二實驗小學 張穎
一、說教材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雜草、和噴霧器大夫。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遇險”、“脫險”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2)寫水稻田的雜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險了。第二部分(3-5)寫噴霧器大夫及時趕到幫助小稻秧收拾雜草。最后,雜草紛紛倒了下去,小稻秧脫險了。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
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更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演一演這個童話故事。
2.在對課文語言文字朗讀感悟的基礎上,知道除草劑、噴霧器具有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的志趣。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紛紛”、“激烈”造句。
三、說教法、學法
(一)創設情景,讀演感悟
情境的創設意在中低年級兒童直觀形象的思維與心理狀態,旨在讓他們的積極情感貫穿課堂始終,只有調動起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學生愛語文、會學語文、學好語文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我創設不同的、最能激起他們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讀讀、演演中感悟課文語言,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
(二)小組合作,啟迪智慧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必須落實到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各小組合作表演時,教師鼓勵小組成員人人參與、各抒己見,共同完成表演任務。當然,合作是建立在主體參與的基礎上的,它不是一種順從,更不是一種依賴,而是一種成員之間的相互接納,相互認同,相互啟發和相互鼓勵。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復習揭題
●教師請學生回憶課文,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大意,并根據學生發言,總結分段,板書段意。這一環節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讀演感悟,品讀課文
1.學習1-2自然段:遇險
2.學習3-5自然段:脫險
●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發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不斷地創造新的自我。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體會雜草的“氣勢洶洶”、“蠻不講理”,小稻秧的柔弱無助,噴霧器大夫的正義凜然。
(三)升華體驗,綜合實踐
●這一環節給學生留下了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展了學生思維,同時在表演交流中使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升華,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角色的獨特體驗。
《小稻秧脫險記》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詞語:
激烈 爭吵 氣勢洶洶 不由分說 蠻不講理 一擁而上
臉色蠟黃 警覺 收拾 紛紛倒下 (指名讀,齊讀)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兩大部分內容?(指名說)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險?后來又是怎樣脫險的?板書:遇險、脫險)
3、同學們,童話劇《小稻秧脫險記》來我們班招收小演員了,你們想參加嗎?我們先來了解要求(課件出示):
(1)了解課文內容和文中的每一個角色。
(2)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注意說話時的語氣、動作和神態。
二、朗讀課文,相機理解
(一)學習遇險部分
1、小組合作讀1-2自然段,一人讀旁白,一人讀小稻秧的話,其余同學讀雜草的話。要求:(課件出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請你當導演來提醒小演員們表演時應注意哪些詞語?邊讀邊用波浪線畫出。(學生自讀)
2、交流:(1)一群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氣勢洶洶地嚷道:“快把營養交出來! ”
(2)小稻秧望著這群蠻不講理的雜草,說:“我剛搬到大田來,正需要營養,怎么可以交給你們呢?”
(3)這群雜草不由分說,一擁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
3、在感情朗讀訓練和小組表演中理解詞語“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
(二)學習脫險部分
1、過渡:小稻秧這時真是太危險了,哪后來又是怎樣脫險的呢?
2、小組合作學習3到5小節,練習朗讀課文。
3、指一小組朗讀課文,相互幫助,相互提高朗讀水平。
4、教師相機引導理解重點詞句:
(1)(課件出示):一棵雜草警覺地抬起頭,看了看說:“不對呀,大晴天怎么會下雨呢?”
“警覺”:a、警覺是什么意思,你們理解嗎?
b、這個詞語的意思很難說清楚,誰能把警覺的意思表演出來?(表演這節第1、第2句話)
c、(課件出示):想一想,然后補充完成句子。
a、一只老鼠從洞里探出腦袋 ,它警覺
b、老母雞領著孩子在草地上散步,突然對面來了一只貓,老母雞警覺
(2)“收拾”:收拾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會,讀讀課文的最后兩節后回答。你怎么懂得?
(3)指導朗讀有氣無力說的話。理解省略號在這兒的作用,你能不能在雜草有氣無力說的話中間再加上一個省略號,并讀出語氣來呢?(在“我們”后也可加省略號)雜草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啦。”不一會兒,雜草紛紛倒了下去。
(4)“紛紛”:紛紛倒下理解了嗎?(一個接一個地)請懂得的同學站起來,老師讀課文,你們做動作。(如果學生一齊坐下,要糾正)
7、小稻秧是怎樣脫險的?
三、復述課文,加進動作
1、提出復述要求。
誰能夠不看書把這個童話故事講出來呢?現在請同學們先準備一下。注意:(1)復述時要把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講出來,其它內容可以用自己的話說;(2)復述時可以適當加進自己的動作。
2、學生練習復述課文。
3、指名學生分節復述課文。
四、表演實踐,深入體會
1、這篇童話故事生動有趣,非常適合進行課本劇表演,接下來請同學們組成六人一個小組,進行練習。一人讀旁白,一人做小稻秧,一人做噴霧器大夫,其他的人做雜草,要注意,旁白盡量少一點。小組合作表演:
(1)根據每個組員的特點,扮演適合的角色。
(2)練習臺詞、對白和動作
2、指名小組表演。
五、拓展延伸
在以后成長的路上,小稻秧們會一帆風順嗎?他們還會遇到哪些危險呢?又會怎樣脫險呢?課后請大家想一想,編一個小故事《小稻秧再次脫險記》。
附:板書設計:
18、小稻秧脫險記
遇險:蠻不講理 當場病倒
脫險:下個不停 紛紛倒下
《小稻秧脫險記》教后反思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童話,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的危害,語言活潑生動,各個角色形象鮮明,充滿了情趣。特別是有個性的角色對話,為學生積累語言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素,同時培養了學生樂于運用語言的興趣。學習這樣的一篇課文,要打破語文教學那種教師問、學生答的定勢,使語文教學活起來,不僅抓住字詞來扎扎實實學習,而且對角色的性格特點作出評價,最后引導學生來演一演,使教學中貫穿著豐富的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變學生接受學習為學生主動參與;變以教師的“指導”為主為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變以學生“聽讀”為主為學生積極思維為主;變師生的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元交流。教師和學生共同閱讀,共同推敲,相互評價。
二、以讀為主,讀演結合,讓評價發揮指導作用。
在教學第二部分時,我采用了“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這樣讀演結合的方法,仍以讀為主,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學生表演的生動有趣,并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評價,盡情說出表演的感受,從中體會、感悟,在這樣“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的過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閱讀感受。
三、采用多種形式,將練習與生活緊密聯系。
在本課中,“激烈”和“紛紛”是要求造句的兩個詞語。我將造句練習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學生都從生活中找到了合適用這些詞語的場景,輕松的完成了造句練習。“收拾”和“警覺”兩個詞語的練習讓學生學會了在具體語言環境里理解語言、運用語言。
設想都是美好的,在這節課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讓評價語言更加豐富,使評價能夠更好的發揮它的指導作用。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10
一、反思整體設計
優點:
1、學生質疑,走近文本。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中,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遇險”時,我讓學生先說自己上節課遇到的不懂的詞,學生紛紛說出了“氣勢洶洶”、“不由分說”、“蠻不講理”等詞,學生在提出疑問的過程中觸摸了文本,與文本的距離近了。
2、扮演解詞,走進文本。
用扮演角色表演的方式理解詞語,解決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使學生真正進入了文本,用心體會課文,用身體表演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角色朗讀,再造文本。
學生提出的問題解決后,我用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將學生置于朗讀的情境中,朗讀中,學生不僅感受了語言,感悟了文本,相信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出現了不同版本的《小稻秧脫險記》。
缺點:
1、德育滲透,不夠到位。
德育目標中第二個目標,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我覺得這一目標的實現較難,盡管自己設計了這樣的環節,但我覺得較空洞。
二、反思教學過程
優點:
導入環節能較好地與第一課時銜接,適時激勵學生又能引導學生較好地進入第二課時的學習。
精讀環節問題設計較精煉,能從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問題。順學而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導結環節檢測題很好地與本課教學重點對應,課后作業設計模式也受學生歡迎。
缺點:
導入環節的激勵語不一定對所有學生都有效。改進的方法我想需要自身素質的提高,如果能經常語出驚人,妙語連珠,我想學生定會喜歡你的語文課,因為那時你已是一位充滿魅力的語文老師。
精讀環節有熱鬧的嫌疑,整個過程“動”的設計較多,有的學生可能因此當成看熱鬧而非真正的進入文本學習感悟。這就需要教師練就火眼金睛,及時發現問題,還需有教育機智,及時解決問題,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自己修煉自身。
三、反思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
優點:
1、另辟解詞蹊徑,感受詞語意思。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詞語的理解是重點。課文中有一詞“警覺”,課前備課時我已注意到這一詞語,并想: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呢?講解詞語的意思,有些蒼白,而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的年齡水平理解這一詞語有一定的難度。反復斟酌后,我讓學生表演“警覺的抬頭”的動作,而且還設計了一個問題,采訪表演者:“如果你是雜草,此時你警覺的抬頭,內心是何想法或者是什么心情?”通過一演一說,讓學生感受“警覺”的意思。
2、豐富評價語言,及時有效評價。
為提高自己課堂教學水平,之前我曾收集過課堂評價語,并運用到本課的教學中,也許雒老師從我的教學設計中很難發現這一策略,但我確實這么做了,并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3、合理使用媒體,有效促進教學。
我認為制作的課件有使用價值,并且出示的時機也較合適。
缺點:
1、評價語雖豐富了,但還缺少自己的風格,有待自己多讀書,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2、媒體課件制作不夠精美。自己的制作水平較低,有待提高。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11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在理解課題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記”是什么意思?本以為孩子們會說不出,可料不到孩子們給了我意外的驚喜,說這個“記”就是“記下來”的意思,我們還知道有《木偶奇遇記》、《西游記》、《吹牛大王歷險記》、《昆蟲記》……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是以演促讀,采用“讀讀、演演、評評、再讀讀”這種讀演結合的方法,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自編自演,為角色的動作、神態、語氣進行設計。學生表演得生動有趣,并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評價,說出表演的感受,從中體會、感悟,在“讀、演、評、再讀”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生表演到位了,課文內容和關鍵詞語也自然都理解了。個人覺得用這種方式理解效果比較好,也不需要再去理性地解釋了!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12
這學期,我在課堂上探索了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為有了一定的效果,將學習的自主權下放給學生,孩子們一下就“活”起來了。我在教學中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方式,采取了自由選擇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我還注重從孩子自身的需要出發,以學定教。在學習詞語時,對于能基本掌握字音的學生,他們能選擇讀一讀詞語;對于字音掌握較好的學生,他們能選擇教讀詞語,全班在跟讀時又對詞語得以鞏固;大家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既照顧到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又活躍了學習氣氛,大家在主動地學習、互助中自然地掌握了本課詞語,學習效果非常不錯。
可見,同一個教學內容,只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多從孩子的實際需要出發,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這樣才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13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很適合兒童閱讀和欣賞。整篇課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課文大筆墨寫了小稻秧與雜草、雜草與噴霧器的對話。處理這些內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讀,學生對課文朗讀的興趣比較濃,并且讀得很有感情。
在學習小稻秧遇險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等詞語,我讓孩子們運用姿體語言,把它生動的演繹出來。在學習小稻秧如何脫險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邊讀邊演,通過動作演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如“警覺、一邊……一邊……、有氣無力、紛紛”等,學生們一邊表演,一邊朗讀課文,讓他們在自己不斷的體驗中學習,這樣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他們把文字轉化為外在表現的演繹能力。可以說整個課堂都是樂融融的。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14
在這次評教評學中我講了《小稻秧脫險記》這一課。《小稻秧脫險記》這篇充滿童趣的科普童話,以它生動的語言,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同樣也吸引著我。講完課后,結合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和各位老師的意見,我對教學進行了認真反思。
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一面是:建立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時間和開放空間,讓學生合作交流。記得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教者巧妙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于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只要“意會”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傳”。基于此我在教學中我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同時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在解釋什么叫“有氣無力”時,盡量讓學生往生活方面尋找,學生也說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有的學生說到了體育課長跑后累極了的樣子,這個就比較形象了。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自己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另一方面,我在教學中做到了適當的有針對性的評價。我改變了以往的“你真棒,你真行!”。而盡量評學生的情感方面。如:“聽了你的發言,我仿佛已經看到可惡的雜草就站在面前了。”這樣在整節課上學生總是那么興奮。
當然,對這節課的不足我也深有體會:
1、時間把握不當,前面用時太多,后面用時太少,前松后緊,以致于后面的內容急匆匆的趕了下來。
2、插圖沒有很好的利用,圖片與文本應融合在一起,但卻被我孤立的割開了。
3、導學案使用不夠靈活,應注意與文本前后的聯貫性。
《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反思 篇15
(一)師:接下來我們進行演一演活動,請同學們推選4名同學分別扮演小稻秧、雜草、噴霧器、作者。
生:我選吳一琨演噴霧器。
師:為什么?
生:因為課本上說“一陣毛毛雨從天上飄下來。”那么噴霧器得選個個子高的。
師:呵,你會根據課文所說給同學們量身定角色了。
生2:讓當雜草,雜草要蠻不講理。(該生平時有些霸道)
生3:讓女生演小稻秧。
終于選定了四個主角,表演開始了,課堂上不時爆發出掌聲和笑聲。
(二)演完之后評議:
生:噴霧器演得很好,他的聲音很響亮,可以說是聲若洪鐘,很有正義感。
師:你很會用詞,用你所積累的詞語“聲若洪鐘”代替了課文中的“響亮”一詞。
生:老師,演得不對!不能只選4個人,雜草應該選很多,不然,怎么“團團圍住、一擁而上?”
師:你有一雙慧眼,在用詞中發現了表演的問題。
生:小稻秧的“挺了挺身子”沒表現出來!
師:如果讓你演,你會怎樣演?(生挺立,扭動幾下身軀做舞蹈狀)為什么這樣演?
生:這里應該體現出小稻秧的高興。
評議后又進行了第二遍表演,雜草們的表演應該說很到位。那種氣勢洶洶、蠻不講理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很有敬業精神喲,演到紛紛倒下時,他們竟然真的都躺到了地上!
(三)這遍剛結束,又有人質疑:
生:不對!應該是“一棵雜草警覺”,這時不能所有的雜草都說話,一個演雜草的發言就行。
生:是“紛紛倒下”,雜草怎么一下子都倒下去了?最好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去。
只好進行了第三遍表演。各位主角們在吸取了大家評議的經驗后,進行了惟妙惟肖地表演,小稻秧們在結尾時還用歡快輕松的小舞蹈來體現了自己的愉悅之情。表演終于在大家的掌聲里結束。
(四)結合剛才的情境體驗,聲情并茂地朗讀全文。此時,學生搖頭晃腦,進入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