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教學案例(精選15篇)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1
師:小豬、小牛、小猴三人分別得到了土地爺爺的禮物——每人一口袋麥子,他們三人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下面請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的2、3、4三個小節,找出他們的想法和做法。
生自讀課文2、3、4小節,稍候交流。
生1:小豬得到了一口袋麥子,他想:我要做好吃的來慰勞我的肚子,于是他就把一口袋麥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師:是啊,說得對!你們覺得小豬是個怎樣的人?
生2:我覺得小豬很貪吃的!
生3:不對!小豬很可愛!他也會動腦子啊,因為他把面粉做成了許多美味的食品,要是我可什么都不會做。我覺得小豬也聰明的。
師:是啊,小豬也是可愛聰明的。
生4:小牛想慢慢吃這些麥子,他就把這些麥子保存起來,經常把麥子拿出去曬曬透透風。真是個懂得節約的人!
生5:小猴想收獲更多的麥子,于是他就把這些麥子全部種下了地。
師:小朋友們,小豬、小牛、小猴三人得到了土地爺爺的禮物,有了不同的結果。也看出了他們三人的憨厚可愛、勤儉節約、聰明能干。那么,如果你們得到土地爺爺同樣的禮物后,你們又該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思考1、2分鐘。
生6:假如我得到了土地爺爺的一口袋麥子,我會分成兩半,一半磨成面粉做好吃的,另一半種下地,收獲更多的麥子。
師:是個愛動腦子的孩子!既飽了口福,又得到了糧食。
生7:我會這么做:把這一口袋麥子分成三份,一份給土地爺爺,一份自己留著吃,一份種下地。
師:哦,看來,你的小腦子也很聰明,不忘還給土地爺爺一些呢,是個禮貌的孩子。
生8:我也會分成兩半,一半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我要招呼我的好朋友們都來品嘗我的手藝,另一半就種下地。
師:呵呵,有好吃的大家分享,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的!
生9:我把這些麥子全部種下地,第二年豐收了,把豐收的麥子都賣掉,得到的錢捐給希望工程,好讓那些貧困的孩子和我們一樣都讀到書。
師:啊,真是個有遠見的孩子!我和土地爺爺都感謝你了!
……學生的思維還在一個勁開拓,舉手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我想本堂課的目的達到了!
思考:
《三袋麥子》是個有趣易懂的童話故事,學生對于這樣的文章總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怎樣學好看似淺顯實則蘊涵較大哲理的課文,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如何在課堂上最大程度的激發起學生學習探究文本的熱情,導語的過渡,問題的設計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把一個簡單的問題給了學生“假如土地爺爺也給你一口袋麥子,你會怎么做?”看似簡單實質不簡單:既有了對課文的總結,又有學生自己的思維。從課的效果來看,確實達到了這樣的目的。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對麥子不同的處理中有了精彩的答案。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2
教材分析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袋麥子后,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后,土地爺爺故地重訪,并對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面對憨厚可愛的小豬,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勞節儉的小牛,土地爺爺點頭夸贊;尤其是小猴,土地爺爺顯得異常興奮。那么,對土地爺爺的評價應該如何來解讀?在教學中,如何既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又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獲得科學的認識?這些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本文教學中可以出彩的亮點。
片斷賞析
師:每到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收到許多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后,小朋友們是怎樣處理的呢?
生:拿到壓歲錢后,都交給了我媽媽,讓她替我保管。
生:我用來買玩具。
生:我會去新華書店買書。多余的錢也請我媽媽保管。
生:我的壓歲錢都自己存著。
生:我的壓歲錢隨我怎么用,我爸爸媽媽從不過問。買學習用品,買吃的,還用來打游戲機。
……
師:小朋友們處理壓歲錢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誰的辦法更好一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三袋麥子》,讀完課文后,你們一定會有許多新的想法!現在你們自己讀課文,說說自己能讀出什么?小豬、小牛和小猴各是怎么處理各自的麥子的? 生自讀,師巡視引導。
師:土地爺爺對小豬哈哈大笑,假如你是土地爺爺,你會說些什么呢?
生:小豬呀,你真是個貪吃鬼!
生:小豬呀,你那么喜歡吃啊,怪不得你那么肥。
生:小豬真能干,會做各種各樣的食品呢!怎么不給點我吃呢?
……
師:面對小牛的做法,土地爺爺點點頭。它會對小牛說些什么呢?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會過日子!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節儉呀!
生:小牛呀,你可是一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呀!
……
師:你們誰愿意說說小猴是怎么做的呢?
生讀出有關小猴的語句
師:你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這三個小動物,你們最喜歡誰?為什么?
生:小猴。小猴很聰明,我也要變得像小猴一樣聰明。
生:我喜歡小豬。小豬活得很快樂、很自由。
生:我喜歡小牛。小牛的勤勞節儉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
課文學完了,相信這三個人物在你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這三袋麥子也會帶給你更多的啟示。假如,你就是一個動物,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么做呢?
生:我也會像小猴一樣把麥子種下地,第二年我還要送給土地爺爺許多麥子呢!
生:我不會像小猴那樣,它那樣過年沒好的吃,太苦了!我留下一半過年吃,一半種下地!
生:我會送一些麥子給沒收到禮物的動物。
生:我會像小豬一樣,做成各式各樣的食品,請爸爸媽媽一起來品嘗!
……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講述
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解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涵,能根據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用正
確的思維方法,體會課文內容的價值取向。
教學重難點:
1、復述故事
2、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體會課文內容的價值取向。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充分朗讀,讀通讀順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練習書寫。
教學重點: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小動物對麥子不同的處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引出麥子的童話。
1、 游戲導入:
上課前我們來做個有趣的游戲,叫我說你猜。我說一句臺詞,你來說說出自哪個童話故事。
小女孩和她奶奶一起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賣火柴的小女孩》。)
魔鏡呀,魔鏡呀,請你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白雪公主》)。
只有黑的泥土,才是你們生根長葉的地方。——(〈蒲公英〉)
(看來,中外優美的童話故事已深深植入我們的心田,伴隨我們渡過幸福的童年,請繼續猜。)
小猴說:“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是我的收獲。”——
預設一:如果學生能答出來,順勢揭題,并肯定學生會學習,能對課文進行充分的預習。
預設二:如果學習答不出來,教師談話導入,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這個童話故事,一起讀課題。
2、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土地爺爺給大家帶來了三袋麥子。這三袋麥子將要作一次 長途旅行,在旅行中他們會有怎樣不同的命運呢? 教師板書課題,指導書寫“麥”正音 “子”,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麥子的故事。
1、下面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
(1)標出自然段,注意: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不倒字。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想辦法記住字形,弄懂詞語的意思。
2、同位互讀生字。
3、檢查自讀情況:
(1) 媒體出示生詞,
(2) 認讀生字詞
(3) 這些詞語的意思哪些你已經懂了,是怎么弄懂的?
(4) 動作演示,指導看圖,聯系上下文,換近義詞等理解詞語。
(5) 挑戰難關,暴露缺點。你認為哪個句子最難讀,就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4、指名開火車讀,師生評議,相機正音。
5、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一件事。
三、抓關鍵詞,品讀課文,理解麥子的不同處置
1、研讀關鍵詞語
讀書要細心讀,每一遍都要有新的感受,你們想不想這樣讀書?三袋麥子是相同的,在小豬、小牛、小猴的眼里麥子一樣嗎?快速默讀課文,找出他們眼中的麥子。
引導學生讀好“黃燦燦麥子”“飽滿的麥粒”“上等的麥種”三個詞語。
2、趣讀小豬處理麥子。、
(1) 出示小豬圖,小豬看到麥子會想到什么,他怎樣喊的?
(2) 真開心啊,聯系第一段,說說他為什么這樣開心?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4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組內進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實驗,為的是將大家的智慧全部地展示出來,同時也是為了使得大家更好地去進行教學的思考。我們這次選取的文本是三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三袋麥子》。
全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開端,講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講小豬、小牛和小猴對一袋麥子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第五至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結局,講土地爺爺一年后看到了小豬、小牛和小猴對一袋麥子處理的結果,作出了不同的評價。課文呢的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并沒有多少的難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其實也并不存在多少的困難。這樣一個比較普通但內涵卻較為深刻的文章怎樣才能上出特色?上出自我風格的課堂效果呢?我們組在集體備課的時候對于這個問題做了一定的交流。
我個人認為,對于一篇文本的理解與思考,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只是我們在設計流程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對于文本以及教師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適應、把握。我同時還提出另外的一個考慮:每位教師每個學期都有自己的小課題的研究,那么在進行教學思考、設計的時候為什么不將這點考慮進去呢?如果在解讀文本的時候,將文本的內容與自己從事的研究相互結合起來,生成的東西可能會更多,收獲也可能會更多。
我們三個人(董霞、吳赟蘭)都在本組的語文課題的研究(引導三年級學生起步作文的探究)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思考。董霞覺得,作為三年級是中年段的起始年級,學生在閱讀文本自我解讀能力還較為低下的時候,有必要要讓學生學會想象,于是她考慮的是“讓學生學會想象”。吳赟蘭老師則認為中年段的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到有序,于是確定強抓“讓學生學會有序表達”。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基本的課堂教學要求。
我在接觸中年段學生的時候,深深地感受到來自家長,來自學生自身,來自課標要求,來自長遠的一個考慮。我們的學生在小學六年的學習過程中,經歷了那么久的時間,花費了那么大的精力,到頭來,他們居然僅僅是知道了幾篇文章的內容,對于積累(自我的借鑒,直至達成積累),學生往往忽視了。所以我制定校課題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將文本的內容轉化成他們自身的一種積累:“讓學生學會模仿”。
我在教授《三袋麥子》之前,對文本進行了較為細致的閱讀,同時也做了自我的點滴思考,對于課時的劃分我也做了一個簡單的確定:
第一課時:
1、學習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了解大意。
2、學習第一至四自然段,學習語文的表達方式,感知三人的選擇。
第二課時:
1、繼續學習課文,從內容上了解到三人選擇之后的結局。
2、從三人的選擇來得出“只有耕耘,才有收獲”的道理。
師:(板書:麥),同學們,請隨我一起來書寫這個字。(同時書寫好“麥子”)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糧食作物,當你看到這個詞的時候,你會想到些什么呢?可以用詞或句子來表達。
生:我想到了五谷豐登。
師:是的!這是一個麥子豐收的季節。
生:我想到了稻谷滿倉。
師:是呀!麥子有了收獲,有了許許多多。
生:我想到了金黃一片。
師:想的真好!到了收獲的季節,到處都是金黃的一片。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麥子有關的童話故事(補充完整“三袋麥子”)。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自由去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學生自由閱讀,在閱讀完之后,他們都拿出自己的筆進行著圈劃、記錄)
【本單元銜接了第二單元的內容來進行的。第二單元學習的都是寫景的課文,其中《北大荒的秋天》是典型的描寫秋天景色的。加上“練習2”中的四個成語也是跟秋天的景色有關,于是我在設計時,有意地將“麥子”與秋天豐收的景色聯系起來,同時也是為了使文本“接近”學生,達到開篇與積累“雙贏”的效果。
在布置學生進行初讀的時候,我提出的要求是最基本與最基礎的要求。這也是為了讓三年級學生能夠適應閱讀的基本要求來進行“閱讀”。】
師:要想讀懂課文,我們必須要讀準字音,誰來讀一讀課文中的二類字和一類字。(我指名朗讀,同時注意講解個別字的讀音)
師:請大家將筆拿出來,我們來認真地書寫一下生字。(學生進行描紅,同時我在一旁進行著“寫字歌”的指點,告誡學生寫字姿勢的注意點。在學生結束之后,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食”“仍”的筆劃、筆順的規范)
師:請大家再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并且將所在的句子多讀讀。注意要讀通。(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著朗讀)
師:生字詞會讀了嗎?(生答“會”)我來檢查一下。(出示生詞)
麥子 饅頭 烙餅 食品 一份
保存 防止 搬到 拜訪 告訴
開心 太棒 迫不及待 興奮
憨厚 聰明
師:先請大家自己讀一讀。(學生自我朗讀)下面誰來讀第一行?(指名讀,評價一下讀音)大家看這一行的詞語:“麥子”可以做成(學生接答“饅頭”“烙餅”),對呀!這兩樣都是(生接“食品”),注意這里只有“一份”。
(再集體朗讀一遍)
師:第二行,誰愿意來讀?(指名朗讀)你發現這些詞有什么特點嗎?它們都是描寫哪個方面的呢?
生:描寫人物動作的。
師:是的!請集體讀一讀。(生讀)
師:我再同學來讀讀第三行。(生讀)這些詞又有什么規律呢?
生:都是表示開心、高興方面的。
師:不錯!第四行誰來讀?(再指名)這兩個詞是形容哪個方面的呢?
生:表示人物品質的。
師:你能再舉兩個例嗎?
生:活潑、機靈。
師:真不錯!大家集體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生集體朗讀)
【生字生詞仍舊是三年級的一個教學重點,特別是“讀好書”“寫好字”。對于理解生詞,我思考了許多,課標中有這樣的闡述:“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詞語的理解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單單將詞語孤立出來理解,那就失去了詞語本身的意義,所以我操作了兩個程序:一是讓學生在文中劃出生詞,在學生對詞語有了一個初步的感受后,我又出示了一個的詞串,讓學生在我事先設定的詞串語境中感知詞語的意思。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無形中獲得了許多。】
師:對于生詞同學們學習得不錯,課文誰愿意來讀一讀呢?(指名朗讀課文)對于他們的朗讀同學們還有哪些需要說明的嗎?(學生進行一定的評議)
師:大家說得很好,誰知道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有哪些?
生:土地爺爺、小豬、小牛、小猴。
師:對!你通過朗讀之后,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嗎?(出示填空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麥子,小豬;小牛;小猴。
(學生相互之間協商、交流)
生: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受;小猴把麥種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許多。
【中年段對于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概括有這樣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有一個事實:三年級學生才剛剛從低年段走入中年段,剛剛從識字、認字轉到對“閱讀”,他們對于文本的概括能力還有待提高與加強,這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教師為了減緩學生理解上的坡度,為了給學生以學習方法、能力的借鑒,在這里設置了一個填空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跳一跳”即“夠得著”。這也是為了讓學生構建“整體—部分”的閱讀理解能力。】
師: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既然是故事,那么必定有一個“起因”,誰來告訴我們大家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請你用“因為……所以……”來說明呢?
生:因為快要過年了,所以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口袋麥子。
師:這里的“各”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分別”的意思。
生:是“每個”的意思。
師:這里的“一份節日禮物”是指什么?
生:就是指“一口袋麥子”。
師:這樣來看,“一份節日禮物”就是指“一口袋麥子”,“一口袋麥子”就是指“一份節日禮物”。
生:對!
師:哦!這里的破折號起的作用就是——
生:解釋、說明。
【這里設計的意圖主要是想讓學生把握住“故事”的來龍去脈的解釋說明。讓學生在進行“因為”“所以”的句式的訓練中掌握語言文字的表述方式,也是為了使學生在表詞達意上有一個思想上的認識。但是以“因為……所以……”的形式在這里的操作是妥當呢?】
師:他們三人收到了這份節日禮物,各自有哪些反應呢?請讀一讀課文的二到四自然段,并且劃出重點關鍵字詞。
(學生自我閱讀并且圈劃、交流)
生:小豬拿到后,他的表現是這樣的:看著黃燦燦的麥子,開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他迫不及待地吧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看 喊 做)
師:小豬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生:開心!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他“看著”“開心地喊著”“太棒啦”。
師:還有嗎?
生:他拿到麥子之后是“迫不及待”的。
師: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急切得不能再等待了。
師:是呀!他非常急切,也非常開心,所以“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都有哪些食品呢?
生:饅頭、烙餅……
(指讀學生朗讀,同時提示“開心”)
生:小牛拿到麥子后,“看了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呀”,并且“保存”,而且“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師依據學生回答板書:看 想 搬)
師:小牛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生:開心。
(同時學生也找出相應的字詞,并且有感情地朗讀,相互評議)
師:小豬、小牛的表現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呢?
生:相同的是他們對這袋麥子都非常開心。
生:小豬看到的麥子是黃燦燦的,小牛看到的是顆粒飽滿的。
生:小豬是做成食品吃了,小牛是保存了起來。
師:那么小猴是怎么處理的呢?
生:他覺得面前的這袋麥子是上等的麥種,便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師:上等的麥子是怎樣的麥子呢?
生:是黃燦燦的。
生:是顆粒飽滿的。
生:應該是黃燦燦的,并且是顆粒飽滿的。
師:作者有沒有將小猴的表現描寫具體呢?
生:沒有。
師:(出示:它看到 的麥子,想 ,說 ,又做 。)
(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提示進行寫作)
【在處理這個部分的時候,我是將三人的行為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操作,在分自然段理解的時候是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體會人物情感的基礎上再把三個行為聯系起來,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一是小豬、小牛和小猴處理一袋麥子的方式的異同,二是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這樣讓學生在學中“仿”,在寫中得到自我對文本理解能力上的提升。】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一些重點詞的意思。
5.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己見,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小動物的美好品格。
3.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各抒己見,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激趣,引入新課
1.教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你們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嗎?故事的名字叫:《三袋麥子》。(出示課題:三袋麥子)
2.齊讀課題,指導子應讀輕聲。
3.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
教師: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先讀戴有紅帽子的生字,并用筆圈劃出來,再勾畫出生字、詞讀讀。
(2)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讀幾遍。
(3)再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課文讀連貫。
(4)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學生按自學要求自讀課文。
3.教師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學習。
4.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出示生字詞。
饅頭烙餅迫不及待飽滿保存
雜糧防止嘴唇自豪收獲
(2)自讀,注意練好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以及一字多音。
(3)指名讀,并正音。
(4)請提出你沒有解決的字詞。
(5)請你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提出要求:
(1)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重復。
(2)請你按快過年了一年以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說說每部分講了什么?
2.學生默讀課文。
3.指名分段讀。(進行評價,獎勵)
4.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4段):講三個小動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袋小麥,它們各自作了處理。
第二部分(第5~9段):講土地爺爺向三個小主人公詢問它們各自處理小麥的情況。
四、三讀課文,掃清障礙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或聯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的意思呢?
2.學生自讀,找出有疑難的詞語。
3.交流理解。
五、回扣課文,表演朗讀
1.讀了這個故事,對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小豬、小牛、小猴,你最喜歡哪一個呀?為什么?
2.師指導口述。(注意尊重孩子們獨特的體驗)
3.請孩子們戴著頭飾到講臺邊表演邊朗讀課文。
4.對孩子們的精彩表演進行評價、鼓勵。
六、作業練習,指導書寫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記本課中的生字的嗎?(全班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2.學生口述識記生字的方法,進行生字的識記。
3.教師范寫生字。
4.學生正確書寫本課生字,注意提醒孩子們正確的寫字姿勢。
5.同桌的小朋友對作業進行相互評價。
6.小結。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1.教師:小朋友,在節日里你們最希望得到誰的什么禮物?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童話故事《三袋麥子》,我們來回憶一下故事的內容吧!(課件出示問題)
(1)過年了,土地爺爺給誰送了什么節日禮物?
(2)一年以后,出現了三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
過渡:究竟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呢?今天我們繼續來欣賞這個故事。
二、精講課文,理解感悟
1.請孩子們自讀全文。
(1)要求做到五不:不加字、不減字、不漏字、不斷句、不重復。
(2)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描述三個小動物不同處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爺爺對小動物們的不同態度的句子,進行比較。
(3)描寫小豬的句子,用畫出來,描寫小牛的句子用畫出來,描寫小猴的句子用...畫出來。(畫完后讀一讀,然后全班交流)
2.課件出示問題
(1)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后,分別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是怎么想的?
(2)比一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3)比一比,土地爺爺對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分別是什么態度?
3.請孩子們帶著這幾個問題,再默讀全文。
4.全班交流。
5.教師將孩子們的答案進行梳理。
(1)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后,各自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豬只看到麥子的顏色黃燦燦,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麥子的顆粒很飽滿,他想保存起來慢慢吃;小 猴覺得這是上等的麥種,想到了種。
①怎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顏色黃燦燦,顆粒很飽滿等)
②小猴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說明了什么?
③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么想呢?(從中體會小猴能認真動腦,考慮問題周到、長遠)
(2)比一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豬迅速作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麥子好好地保存起來,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麥子全種下了地,經過辛勤的勞動,獲得了大豐收)(通過比較,三個小動物的做法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爺爺對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分別是什么態度?(扣住哈哈大笑夸獎興奮三個詞,體會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的做法一個比一個滿意)
6.交流描寫小豬的句子。
(1)誰來讀讀你找到的描寫小豬的句子,指名回答。(課件出示描寫小豬的句子)
(2)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里會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樣?課文里哪個詞語最能體現小豬當時的心情,你能找出來嗎?(迫不及待)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過迫不及待的情況?
(4)你能找一個詞語來替換迫不及待嗎?
(5)請你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
(6)他是怎樣處理這袋麥子的?結果怎樣?(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結果很快就吃光了)
(7)小豬的做法,土地爺爺是什么態度?(哈哈大笑)
(8)你覺得這是一頭怎樣的小豬?你是從哪里讀懂的?你們喜歡這樣的小豬嗎?
(9)揭示小豬的特點。教師:以前老師很討厭豬,因為它又胖又懶。現在聽了這個故事后我不禁對小豬刮目相看,開始喜歡它了,因為他憨厚可愛,還是個美食家,會把麥子磨成面粉,還能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可真能干!
指導朗讀: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小豬的句子?(喜歡)那好,就請你用喜歡的語氣朗讀描寫小豬的句子,讀出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吧!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小豬的手藝。(生有感情地朗讀)
(10)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讀一讀句子、找一找關鍵詞,認識了一頭憨厚老實的小豬,最后通過品讀來再次體驗小豬憨厚可愛的性格。
過渡:現在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自學描寫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問題可在小組內討論解決。
7.自學描寫小牛和小猴的部分。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小牛:
①小牛又是怎樣處理麥子的?結果呢?
②當土地爺爺了解小牛的想法和做法后,會怎樣夸獎小牛呢?
③你從小牛身上發現了哪些優點?(勤勞、節儉、有打算)
小猴:
①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么做呢?(種下地)
②你從小猴身上發現了什么優點?(看來小猴不僅聰明,還很有遠見)
③土地爺爺是怎樣評價小牛和小猴的?
(2)匯報:
(3)小結:雖然三個小動物對麥子有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但它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非常開心。
(4)指導朗讀:現在,讓我們來扮演一下課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讀出他們當時開心的樣子來!好嗎?(抽生進行角色朗讀,并進行評價)
8.土地爺爺認為誰的做法最好?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高興)你是怎樣理解高興一詞的?你在哪些情況下有過這種心情?請你用高興的語氣讀讀這句話,行嗎?
9.思考:在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請說出理由。
①同桌二人說說議議。
②班內交流:(開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優點,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看到三個小動物各有所長,都很惹人喜歡)
小豬:憨厚可愛,性格率直,而且是個出色的點心師(能做各種各樣的食品)。
小牛:勤勞節儉,做事有打算,還是個很好的保管員(經常把麥子搬出去透風、曬太陽)。
小猴:聰明能干,觀察仔細,愛動腦筋。
至此,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形象已出現在學生的腦海中。
三、回顧全文,角色表演
讓孩子們根據課文的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演繹。
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準備。以小組為單位定好角色,認真熟悉課文,談談自己打算怎樣來表演。教師指導:要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有些臺詞和動作要展開想象,自己設計。表演時,要進入角色,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組內演練,教師巡回指導,再選幾組演得好的孩子戴上頭飾上臺表演。
第三步:評價。師生共同點評。要求從表情、動作、臺詞、配合等方面做出綜合評價,選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
四、小結
學完這個童話,你懂得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1.教師:學了這個故事后,你一定變得更聰明了。那么,如果是你會怎么處理你那一口袋麥子呢?
2.課后續寫《三袋麥子新傳》。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6
教學內容
三袋麥子
共幾課時
3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讀課文,初步掌握課文的脈絡,了解三個動物的不同做法。
4. 繼續培養邊讀邊想、咀嚼品味、圈畫批注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朗讀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讀好課文。
難點:理清課文脈絡,了解動物們的不同做法,并讀出相應的語氣。
教學資源
1.習字冊、小黑板。
2.童話故事是孩子們十分喜歡讀的一種體裁。課文涉及的憨厚的小豬、節儉的小牛和聰明能干的小猴是孩子們所熟悉的動物形象。
預習設計
1. 自主練習朗讀課文,讀準文中生字和詞語,通過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部分詞語地意思。(烙餅 發霉 麥囤)
2.找出小豬、小牛、小猴不同做法的句段畫下來,練習感情朗讀。
3.思考:假如你也得到一袋麥子,你會怎樣做?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走近課文(4分鐘)
讀課題(“子”字讀輕聲)
學生針對課題自由發表自己的疑惑。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20分鐘)
● 預習作業1
1.展示——去拼音讀生字。
2.全班站起來兩兩過關,過關完畢坐下。
● 預習作業2
1.展示書本上的描紅。
2.點評、總結記住字形、生字寫美觀的方法。
3.在《習字冊》上練寫。
4.同桌互評。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記字方法。
6.閉眼書空,出差錯的字等書空完畢迅速看書鞏固。
● 預習作業3
1.組號為“2”的學生說詞意。
● 預習作業4
1.朗讀展示。
2.小組內過關讀。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6分鐘)
1.在預習的基礎上聽老師指點再次歸納。
銘記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講三個小動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麥,他們各自作了處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講土地爺爺向三個小主人公詢問他們各自處理麥子的情況。
第四板塊:精讀課文內容(10分鐘)
根據要求,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一些關鍵的詞語,并畫下來
“開心、迫不及待”寫出了小豬對饅頭、烙餅的喜愛。
“捧起、看了又看”描畫了小牛得到麥子后的表現。
“覺得、上等的麥種、全種下了地”告訴我們小猴與小豬、小牛的思路完全不同,它要讓那袋麥子明年變成更多的糧食。
習朗讀課文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齊讀。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
第一板塊:引入課題。
1.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 預習作業1
1.選擇有代表性的兩名學生展示交流。
2.小組內兩兩過關。
● 預習作業2
1.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展示交流。
2.點評。
(1)區別“防”與“訪”。
(2)“止”字左邊的“豎”不能漏。
(3)“食”字的最后一筆為“點”
(4)“麥”跟“素”區分。
滲透:漢字富有智慧,通過筆畫變化達到整體和諧、美觀的效果。
3.小組內交流記憶方法。
4.集體閉眼書空。
● 預習作業3
1.抽組號為“2”的學生說詞意。
● 預習作業4
1.抽組號為“3”的兩名學生展示交流。
2.評價、糾正。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朗讀。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
1. 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說一說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
2. 默讀課文,按"快要過年了一年以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說一說每部分講什么?
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四板塊:精讀課文內容
1、學生帶著問題讀書:
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麥子后是怎樣做的?他們的做法不同在哪里?畫出有關詞語,想一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
2、討論交流。完成《一課一練》第六題。
3、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課文:
小豬憨厚可愛,小牛節儉,小猴聰明能干,都那么招人愛,這樣吧,我們來比一比,就土地爺爺“送麥”那一部分,看哪位小朋友能讀得讓大家更喜歡這個人物。老師先給大家提個醒:要想讀得好,就得自己當成那個角色,從語言到表情動作都投入。先練練怎么樣?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剩余字。
2.完成《補充》《一課一練》部分練習。
作業
設計
1. 完成《習字冊》詞語部分
2. 見《補充》1-3、《一課一練》1-3。
3. 小組之間開展寫字或聽寫詞語比賽。
4. 練習入情入境地朗讀。
教學內容
9、三袋麥子
共幾課時
3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創造性地表演故事內容。
3.品析重點詞句,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獲的道理。
教學
重難點
重點:品析重點詞句,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創造性地表演故事內容。
難點: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獲的道理。
教學
資源
1. 本課情節生動有趣,文中角色性格鮮明,非常適合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教學中,可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進行表演。。
2.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品味;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預習
設計
1. 自主練習朗讀課文,感受小豬、小牛、小猴不同的做法,交流:你認為誰的做法更好些?
2.同學之間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3.交流、討論:假如你也得到一袋麥子,你會怎樣做?為什么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復習(5分鐘)
第二板塊:讀一讀(15分鐘)
學生回答:小豬、小牛、小猴
學生根據所讀課文回答(可讀課文,也可用自己的話來說)
學生根據教師的引述說說三個小動物的不同做法。
學習單:1、輕聲讀課文,一年過去了,土地爺爺又來拜訪我們的三位動物朋友。小豬、小牛、小猴會怎么回答?土地爺爺又會說些什么?
2、小組合作朗讀
學生回答。(按照學生回答的順序,依次出示三段土地爺爺的評價)
學生分段朗讀課文,邊讀邊充分交流、評價。
加上動作再指名賽讀。
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練讀。
第三板塊:演一演(12分鐘)
學習單:分角色讀,美美地講一講這個故事,和小組的同學合作表演。
提示:注意小動物及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想象進入角色,演出小動物的個性。
學生表演,講故事。
第四板塊:議一議(8分鐘)
1、 同桌兩人說說議議。
2、 班內交流。(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從文中找出相關內容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再全班交流、評議
第一板塊:復習導入
1. 溫習舊知
完成《一課一練》第1題。
2. 校對訂正。
第二板塊:讀一讀
1、談話揭題: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拿來了節日禮物——三袋麥子,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三袋麥子》。
2、回憶復習第一課時內容。
(1)誰來說說,土地爺爺把這三袋麥子送給了誰?
(2)小豬、小牛、小猴各拿到了一口袋麥子,他們的處理方式可各不一樣,誰來說說?
(3)教師總結(板書:吃 存 種),我們的三個動物朋友各有主意:小豬剛過了年,就把一口袋麥子(引述)吃光了;小牛很會保存,經常把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小猴是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3、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由輕聲讀課文。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年過去了,土地爺爺又來拜訪我們的三位動物朋友。小豬、小牛、小猴會怎么回答?土地爺爺又會說些什么?想不想去看個究竟?趕快打開書本,讀讀課文的第5~9自然段,讀后想想。
(出示:土地爺爺夸 (誰)
(怎么樣)。)
4、讀后交流。
(板書:憨厚、可愛,節儉,聰明、能干)
5、指名分段讀課文。指導朗讀關鍵詞。
6、喜歡讀這個童話嗎?課文中有不少的角色,小猴、小豬、小牛和土地爺爺,你最想讀誰的話?選擇你最喜歡的角色好好練練,開始吧。
7、都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了嗎?可愛的小豬站起來,節儉的小牛舉個手,聰明的小猴笑一笑,土地爺爺坐直了。老師也很喜歡這個童話故事,那我們一起來合作。
第三板塊:演一演
1、看來大家都特別喜歡這些動物,現在,你們最想做什么?
2、準備。(提示:注意小動物及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想象進入角色,演出小動物的個性。)
3、指名表演,相機評價。
第四板塊:議一議
1、在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認為誰的做法最好?
(完成《一課一練》第五題)
2、新年馬上就要到了,這一回呀,土地爺爺給咱們也送來了一袋的麥子,這袋麥子,金燦燦的,顆粒飽滿。小朋友,現在這袋麥子就歸你了,你想怎么用啊?別著急,快和小組的同學商量商量吧,說說你的好主意。
作業
設計
抄寫詞語
復述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和小組的同學合作表演。
教學內容
9、三袋麥子
共幾課時
3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3
教學
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完成部分習題,培養學生認真答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
重難點
重點、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練習。
教學
資源
《一課一練》 《補充習題》 《新閱讀新習作》
預習
設計
練習復述課文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一、溫習課文(20分鐘)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二、拓展閱讀(10分鐘)
自由默讀故事。
全班交流閱讀感受。
三、練習(10分鐘)
學生完成練習。
一、溫習課文
1、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3、指名復述課文。
二、拓展閱讀
1、自由閱讀《新閱讀新習作》中《布谷鳥叫了》
2、說說從這個故事中尼明白了什么?
三、練習
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
作業
設計
課后閱讀童話故事。
把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別人聽。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7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0
剛升入三年級,總是有些不知輕重之感,講得太簡單了,擔心學生不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講得太難了,學生不能夠理解。于我而言,還是一個嘗試。今天我教《三袋麥子》,感覺比前幾節課好多了。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要架設臺階
第一課時的任務是識字和讀書,我還想滲入一些結構方面的知識,如分段、主要內容等。但是,直接強調怎么分段,對三年級的學生是有難度的。于是,我學習上海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的方法——讓學生填空,即把每段的段意寫下來,關鍵之處空出來,讓學生通過讀書來填寫。我寫了這樣幾個句子:
( )送給( )、( )、( )每人各一袋( )。
三個人采用了不同的( )。
( )不一樣。
學生很快就填了出來,我請學生分段、告訴學生“起因、經過、結果”,讓學生總結主要內容,就順理成章了,學生感到“跳一跳,摘到了桃子”,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要整體把握。
學習這一課,我覺得如果讓學生思路清晰,可以通過表格整體把握。在課堂上,我出示了這樣的表格。學生填寫如下
不同之處 小豬 小牛 小猴
方式 做成各種食品 保存起來,勤透風曬太陽 全種下了地
結果 全吃完了 還有半袋麥子 麥囤里滿滿的
土地爺爺的態度 哈哈大笑 點點頭 夸獎
人物性格特征 貪吃 節儉 聰明有遠見
我感覺這樣的設計能給學生以宏觀的把握,清晰地比較出小豬、小牛、小猴的差異。
三、要“玩”字當頭。
這里的玩,當然不是一味地貪玩,而是在玩中學習語文,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中掌握相應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語言。這一課,我就采用了演課本劇的方式。專門拿一節課出來讓學生表演,全班40余人,每4人一組,全部參與表演。我的看法是要讓每個孩子都來體驗一下,表演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體驗的過程,這是很寶貴的積累。既培養了興趣,又鍛煉了膽量,還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我認為即使時間多用一些也是值得的。
四、適度拓展。
這一片童話故事是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不要光顧眼前,要有遠見。只有像小猴這樣的人才能大有收獲。教參上的建議是要學生可以自由發表對三個動物的看法,但是教師要注意價值觀的引領。從我個人而言,小豬也沒有什么不好——典型的樂觀派,吃完了再說,也許還會有新的食品也說不定。小牛呢——保守派,比較循規蹈矩,但是生活很安穩。小猴——創新派,很有思想,善于經營。很難說哪一種更好一些,這要看個人的生活態度啦。
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是要明確一下,到了高年級,可以讓他們盡情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使是謬論,也是比較好引導一些。(我不知道這樣處理對不對,個人意見。)
另外,可以適當的補充一些課外的小故事,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id=8231
葉文 發表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一些重點詞的意思,初步進行學法滲透。
4、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己見
教學重點:
理解三個小動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本節課通過閱讀課文,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他們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努力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注重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過年是每個孩子所盼望的,因為,新年到來之際,孩子們總能收到許多讓人欣喜的節日禮物。三只可愛的小動物——小豬、小牛、小猴也收到了慈祥的土地爺爺送來的新年禮物,那便是——
課件出示小豬、小牛、小猴的卡通畫像,揭示課題
2、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第9課,看看三個小動物面對同樣的禮物分別有怎樣的表現。
二、品讀課文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全文。邊讀邊思考: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后心情怎樣,她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樣做的?
2、交流描寫小豬的句子。
(1)誰來讀讀描寫小豬的句子。
課件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2)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里會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樣?(開心、興奮)課文里哪些詞語體現小豬當時的心情,你能找出來嗎?
指導讀小豬說的話。(讀出開心、興奮、欣喜若狂)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過迫不及待的情況?
(4)他是怎樣處理這袋麥子的?結果怎樣?
(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結果很快就吃光了。)
(5)你覺得這是一頭怎樣的小豬?你是從哪里讀懂的?
(6)過渡:一年后,土地爺爺來拜訪小豬時——
課件出示:小豬說:“感謝您去年送給我那袋麥子,讓我吃到了最好吃的東西。”說著,不由得舔了舔舌頭。
你說,這是一頭怎樣的小豬呢?
(7)指導朗讀,讀出小豬的可愛。
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小豬的手藝。
3、交流描寫小牛的句子。
過渡:這真是一頭憨厚可愛的小豬,那小牛又是怎樣的呢?
(1)先來找一找寫小牛的句子,誰來讀一讀?
(學生讀后,課件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
(2)討論:看看小牛又是怎樣處理麥子的?你覺得這是一頭怎樣的小牛?
(3)一年后,土地爺爺來拜訪小牛時——
課件出示:小牛告訴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麥子至今還沒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麥子。
你從小牛身上發現了哪些優點?(勤勞、節儉、有打算)
(4)指名感情朗讀。
4、簡要小結,遷移學法。
剛才,我們先找一找寫小豬、小牛的語言,讀一讀句子,再抓一抓關鍵詞語,想一想這是一頭怎樣的小豬、小牛,就這樣,我們認識了憨厚可愛的小豬、勤勞節儉的小牛。
5、過渡:下面請同學們用這樣的辦法去找一找、讀一讀,再抓一抓、想一想,看看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猴?
(1)交流描寫小猴的句子。
(學生讀后,課件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
(2)一年后,當土地爺拜訪小猴的時候,他看到了賣囤堆滿了糧食——
課件出示:小猴說:“我把麥子種下了低,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吧。”
看看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猴?你從小候身上發現了什么優點?
(看來小猴不僅聰明,還很有見地。)
(3)、感情朗讀。
三、升華體驗
1、土地爺爺給了三個小動物同樣的禮物,三個小動物對麥子有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對他們的處理,土地爺爺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
投影出示:
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
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麥子。老人點點頭。
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
2、土地爺爺認為誰的做法好?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興奮)你是怎樣理解“興奮”的?請你用興奮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3、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面對不同的體驗、感受,鼓勵學生深入探究,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4、一年后,土地爺爺來到了我們中間,給了我們小朋友一袋麥子,你又會有什么樣的思考,打算怎樣處理呢?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9
之一
蘇錦第一小學 顧麗川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練習講好這個故事。
4、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重難點:
1、復述故事
2、知道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板書:齊讀,指導“麥”字上下結構,豎在豎中線上,“子”輕聲)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先讀課后生字,再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A、出示詞語
饅頭、憨厚、搬、節儉
防止、拜訪、仍
蟲蛀、至今
B、自讀
C、細心的同學找找各組加點字有什么共同點?
D、指名讀
三、再讀課文
1、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
2、學生自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
4、評價,獎勵
四、三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意思呢
2、學生自讀
3、交流
烙餅:在熱鍋上燙熟的餅,本課指小豬做的小麥面餅。
發霉:指小麥生了霉菌。
蟲蛀:被蟲咬壞。
麥囤:存放較多糧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讀:
1、讀了這個故事,在小豬、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呀,為什么?
2、指導口述
3、戴頭飾到講臺邊表演邊朗讀
六、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10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個人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從三方面入手:
一、在說、想中內化課文的語言
小*、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爺爺的一口袋麥子后,小*作者著重寫了他的語言,而小牛作者則寫了他的想法,小猴則短短地寫了他的動作,于是我在課堂中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讓學生分別說一說小*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里會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飽滿的麥粒,會說些什么?小猴看了麥粒,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學們對這幾種動物很熟悉,能夠揣摩出他們的所說所想,有的同學說:“小*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東西吃了。”“呵!呵!土地爺爺真好,能給我送來這等好東西,歡迎土地爺爺天天到我家來做客。”而小牛拿到麥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邊看邊說:“瞧!這黃燦燦的麥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來慢慢吃,天天吃會吃完的。”而小猴呢,有的同學說:“小猴一拿到那袋麥子,打開一看:‘要是我把這袋麥子種下地,明年一定能收獲更多的麥子。’于是他來到田間,把麥子種下了地。”通過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暢所欲言,小動物的形象更加豐滿、形象,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爺爺
土地爺爺是一個貫穿課文線索的一個人物,一年以后土地爺爺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話來描寫土地爺爺。如看著小*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么呢?他又會說些什么?同學們自然會想起《西游記》中的*八戒,紛紛責備小*“真是改不了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學同意小*的做法:“小*,好樣的,想吃就吃個夠。”看到小牛處理麥子的做法,老人點點頭。我也引導學生想象此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有的同學說:“小牛,你既勤勞又節儉,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有同學說:“小牛,你太節儉了,想吃又舍不得吃,多難受呀!”當看到小猴處理麥子的方法,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此時你從土地爺爺的神態語言中看出土地爺爺心理會想些什么?有的同學說:“真不愧為猴頭,最聰明、最能干!”經學生這么一說,課文中寥寥數語的土地爺爺形象也活靈活現了,而且一樹盛開萬種花,學生的答案也各種各樣。
三、在續編故事中創新學生的思想
課文結尾,我深情地告訴學生:“大雪紛飛,又要過年了。有一天一個白胡子的老頭突然拎著一口袋東西來到你的家里,他對你說,這是聰明的小猴送給我的一口袋麥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給你。你拿到這袋麥子會如何處理呢?”學生紛紛談了自己的想法,都能綜合各種動物的優點處理自己的一口袋麥子,還有的同學想到把自己豐收的麥子拿到集市上賣,然后把所得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這些想法讓老師感動,可也反映孩子的惰性,居然有很多孩子把土地爺爺送給他們的一口袋麥子拿回家給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種,這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11
新課程標準中,倡導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學習方式。同時倡導學習過程轉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并且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豐富多樣的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是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為前提的,因而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成為影響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因素之一。下面,我以《三袋麥子》為例,談談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關系。
【教學片段】討論課后習題4: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么?如果是你,會怎么做?
教師:小豬、小牛、小猴都得到了一袋麥子,可由于他們的做法不同,結果也就不一樣了,你最贊成誰的做法呢?
學生1:我最贊成小猴的做法,因為他把麥子種下了地,第二年收獲了一大囤的麥子,他一年也吃不完了。
學生2:我也贊成小猴的做法,因為他很聰明,他的方法很好,像小豬、小牛的話,他們的糧食早晚要吃光的。
學生3:(支支吾吾)我覺得小豬的做法也蠻好的。
(很多學生都發出了笑聲)
教師:每個人的觀點都允許不同,我們聽聽他的理由吧!
學生3:因為小豬這樣做的話,他可以最快地吃到好吃的東西,過個好年。再說,好吃的東西誰不想吃啊?
學生4:他說得沒錯,但是如果像小豬這樣的話,他只能吃到一點點好吃的,如果像小猴的話,他就能一直吃到好吃的東西了,所以我覺得還是小猴的好。
學生5:我覺得小豬、小牛的做法都可以,但最好的還是小猴,他的眼光最長遠,而且他還想到讓土地爺爺帶一些回家,要報答土地爺爺。
學生6:我想說,小牛也蠻好的,他很節約。
學生7:我覺得小猴的做法最好,但是如果他們的做法能合起來就更好了。
教師:在討論中,大家有不同的想法,而且都能說出道理來,思考得很認真。那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
學生1:我會像小猴一樣,把麥子種下地,收獲更多的麥子。
學生2:我會把麥子分成三份,一份做成食物過年吃,一份保存好,還有一份種下地,這樣,我不僅能吃到好吃的,而且又能收獲更多的糧食。
學生3:我會把一點點麥子磨成面粉,一小半保存好,準備吃大半年,還有一大部分種下地。
教師:你們都是有計劃、肯動腦筋的孩子,比小猴還聰明。如果土地爺爺知道你們這樣做,肯定會更高興的。
這節課中,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第一, 教師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轉換成課程的建構者。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語言材料理解課文內涵,能根據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各抒己見,從而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體會課文內容的價值取向。為了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我努力從課文中尋找突破口,然后緊緊抓住課后習題中這個問題來展開,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第二,教師由教學的管理者轉換成學生發展的指導者、合作者。
解決這個問題時,有十多位學生踴躍發言,開始幾位都說小牛的做法好,而且理由充分,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引導,也沒有評價。當第三位學生說到小豬的做法好時,大部分學生都感到驚訝,因此,我趁勢引導“每個人的觀點都允許不同,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這樣,既讓學生堅持了自己的觀點,又傾聽了別人的意見。后面幾位學生從前面同學的回答中受到啟發,有了更全面的答案“如果他們的做法能合起來就更好了”。
第三,教師由裁判學生成績的“法官”轉換成學生成長的促進者。
對于這個問題,我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持肯定態度,而始終沒有給出最“完美”的答案。不過,在結束時,我特意對那些“點子”好的同學好好表揚了一番,讓所有的學生都意識到,他們的想法最好。這樣,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思維得到了發展,同時,學會了怎樣看待事物的方法。
總之,最終真正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關鍵還是教師的教學方式。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精讀5至9自然段。
2、 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回顧
1、 讀詞語:
(1) 出示:
烙餅 麥子 憨厚 麥囤 蟲蛀
(2) 指名讀
2、 聽寫生字詞
3、 指名口述課文的第一部分。
二、 精讀第二部分
1、 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范讀這部分課文,學生邊聽邊完成練習。
土地爺爺夸---------(誰)-----------------(怎么樣)
討論并理解有關語句:“舔了舔舌頭”、“節儉”、“滿滿的”等。
(板書:憨厚 節儉 聰明能干)
2、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部分全是人物對話,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上下
文想一想每個人說話時是什么語氣,說話時的心情怎樣,該怎樣讀才正確?
同桌分角色讀,互相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指名分角色讀,其他同學聽后糾正。
教師范讀難點:小豬回答土地爺爺的話。
同桌再分角色練讀。
3、 指導口述這部分內容。
(1) 看板書,自己練習。
(2) 指名口述,其他同學糾正口述中的毛病。
(3) 學生練習口述,同桌分角色口述。
(4) 指名學生帶頭飾到講臺前邊表演邊口述。
三、 總結全文
1、 指名學生口述全文。
2、 討論: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得到的三袋麥子上,誰的做法好?為什么?
3、 教師小結:
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節儉。什么叫聰明能干,受到了教育。小猴富有創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對我們啟發很大,今后我們要向小猴學習。
四、 學生作業
課堂作業
1、 比一比,再組詞。
迫( ) 麥( ) 防( )
泊( ) 表( ) 訪( )
仍( ) 儉( ) 保( )
扔( ) 臉( ) 寶( )
2、 照樣子寫詞。
黃燦燦 ( ) ( ) ( )
舔了舔 ( ) ( ) ( )
3、 寫近義詞。
節儉( ) 回味( ) 開心( )
防止( ) 拜訪( ) 感謝( )
4、 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禮物 ( )的麥子
( )的食品 ( )的麥種
( )的樣子 ( )的麥粒
5、 把成語補充完整。
碩( )僅( ) 葉( )歸( )
( )不( )待 各( )各( )
回家作業
1、 抄寫詞語。
2、 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附板書:
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 存——節儉
小猴——全種下了地——聰明能干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13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62
lijianhua
[教學現象]
師:在小豬、小牛、小猴三個人中,你贊賞誰的做法?為什么?
生:我欣賞小猴的做法,因為他把所有的麥子都種到了地里,并且有收獲,真是聰明能干。
生:我也欣賞小猴的做法,因為他聰明能干,而且把收獲的麥子送給了土地爺爺,非常有愛心。
生:我欣賞小候,也欣賞小牛。小牛有計劃吃麥子,并且多了,顯得節儉勤勞。
師:是呀!如果是你,會怎么做呢?
生1:如果是我,我會像小猴一樣把麥子種下地,收獲更多的麥子。
生2:如果是我,我會一半像小牛一樣計劃著吃,一半像小猴一樣種下地,而且等到收獲時候,把他送給貧困家庭,把它分享給別人。
生3:我還要補充一點,就是還要把把收獲的糧食回報給土地爺爺。
[教后思考]
一是尊重學生主體。案例中的兩個問題適合實際情況。第一個問題在學完課文以后,是比較順當,是回歸文本、回歸主題的總結與反饋,讓學生“發展區”內“跳一跳,摘到桃”,既深化了主題,又鞏固了課文一舉兩得。第二個問題是對文本的適度延伸與拓展,尊重學生,鼓勵反饋與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與火花,仁者見人、智者見智,展示個性,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二是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教師以問題——“在小豬、小牛、小猴三個人中,你贊賞誰的做法?為什么?”引發主體與文本對話,鼓勵學生憑借文本語言,進行價值判斷和鑒賞,并以“如果是你,會怎么做呢?”引發主體聯系生活進行創造性地思維,在互動對話中拓展延伸,深化主題,實現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和諧。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14
上完第9課《三袋麥子》,感覺心情很舒暢,舒暢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可能是由于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文章語言通俗,情節簡單,孩子們學起來興趣大增;其二是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通過對新課改的進一步認識和把握之后事先進行了學情分析,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自主感悟和理解,讓孩子們自主發揮,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文章通過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不同態度,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長遠的考慮。但對其所蘊含的道理和所描寫的小動物鮮明的個性,是這篇課文要著重引導學生理解的難點,初讀類似這樣的蘊涵哲理的課文,頭腦中總是會浮現出自己小學時老師對自己的引導:“同學們,學習完這篇故事,我們應該要學習的是小猴子那種機靈、能干,千萬不要學習小豬的愚蠢,先把麥子吃完了最后挨餓。”對于我們這樣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來說,對以上的語言大概不會感到陌生。
曾經,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絕對”、“權威”的答案中成長起來的。簡單地說,曾經的教學教給學生往往只看到小猴的優點。現如今,學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新課改的新形勢浪潮的沖擊下,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更民主、科學地體現出“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思想。這也是我在這節課的預設中所積極探索并努力擯棄傳統教學帶給我的深刻影響的重要思想指導。
因此在這堂課中,教學的重點是指導學生看到三個小動物各有所長,并找出各個小動物的優點。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孩子們找出了小豬的自食其力、小牛的勤勞節儉,在說出了小猴的聰明、能干之后,還能說出他具有等待的耐心和毅力,得到的是一種苦盡甘來的收獲。
在思考中求進、在常規中求變、在創新中求效。教育教學之路,漫長而修遠,我將上下而求索。
《三袋麥子》教學案例 篇15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教學準備:
小黑板,小豬、小牛、小猴和土地爺爺的頭飾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中,前半部分以讀為主,在讀中學,在讀中悟,在個性化的朗讀中張揚個性。后半部分以演為主,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整堂課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以實現。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想得真周到,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分別送上了一袋麥子,這是怎樣的一袋麥子呢?
2、指名說,并指導朗讀這些詞語:黃燦燦的麥子飽滿的麥粒上等的麥種
3、這么好的麥子,這三個小動物是怎樣處理的呢?自讀課文2—4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自由讀2—4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他們的高興,再反復多讀幾遍,讀出高興的語氣
2、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一:
(1)出示第二自然段,小豬會怎樣開心地喊?
(2)指導學生個性化朗讀,從不同角度體會小豬的開心
(3)這時,小豬都等不及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他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指名答
(4)有感情地朗讀這段。
4、交流二:
(1)小豬當美食家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小牛呢?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他的高興?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生談體會。
(2)是啊,小牛看到這么飽滿的麥粒心里一定特高興,你有哪些詞來形容他的高興勁呢?
(3)學生積累朗讀
5、交流三:
(1)出示第四自然段,小猴的快樂可沒那么容易體會了,只要我們學會想象,就能體會到小猴的開心了,想象一下,當小猴看到這上等的麥種后,他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2)學生想象交流
(3)讀好這段話
三、學習課文5—9自然段
這三只小動物在不同的處理方式中享受到了各自的快樂,一年過后,土地爺爺來了,發生了怎樣的事,請大家輕聲讀5—9自然段,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角色練習朗讀
(1)學生自讀課文
(2)小組合作表演
(3)指名上臺表演(戴頭飾)
(4)討論:小豬、小牛、小猴都收了一袋麥子,由于他們的做法不一,結果也就不一樣了,你喜歡誰的做法?
四、課外延伸:
今年過年,土地爺爺又會給哪些小動物送禮物?送了什么禮物?結果怎樣?請展開豐富的想象,編個故事。
板書設計:
三袋麥子
小豬吃光哈哈大笑
小牛保存土地爺爺點點頭
小猴全種下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