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4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3、能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 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詩中字詞,詩句的含義。
2. 誦讀詩句能感受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和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背誦學過的古詩,讓學生看課件感受新詩。
2、介紹詩人。
3、讀題、解題。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為了突出“夜”和“見”字 )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讀正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學,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4、學生掌握朗誦古詩的節奏。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分小組交流,借助課文插圖,你們看到了什么?
3、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的心情。
5、感情誦讀全詩。
6、請學生跟著課件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學會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五)拓展活動
請學生說出當你有家人或親人離開你一段時間,你會有什么感覺?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見: 梧葉 挑促織 一燈明
聽: 寒聲
感: 動客情
第二課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復習背誦《夜書所見》
二、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三、初讀感知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通順。
2、教師指名讀。再聽錄音,讀準節奏。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情?(憶)
圍繞“憶”字,你可以組成哪些詞語?
四、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1、四人一組思考,交流你收集到的有關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2、根據學習《夜書所見》的學習方法自學。
3、讓學生匯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如:第一句詩。
突出獨、異、倍。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現在獨自一人在外面,多么遺憾呀。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會在思念著詩人。現在,就請大家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4、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拓展活動
1.今天就是重陽節,我們也會想念遠在外地的親人,就讓我們說一說。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 異鄉 異客
倍思親
遙 登高
遍 少一人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
【課前透視】
1、本課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絕句,詩句意境優美,語言清新明麗:
⑴ 《草》情景交融,重在詠物抒懷,是就榮枯生發,極力表現草的頑強生命力。
⑵ 《宿新市徐公店》動靜結合,人與景輝映成趣,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2、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誦中生情,吟中入境:
充分感受古詩獨特的音韻美和節奏美,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積淀。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對這兩首古詩也不太陌生,教師要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優勢,引導自讀自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二、對話平臺、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三、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
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⑴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⑵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⑶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是“榮”?
⑷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五、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于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六、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
春風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七、書寫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⑴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⑵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回顧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
(高興、喜悅,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五、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給學生提供“二度創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寫字
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評價 ,在互相學習、借鑒、欣賞中共同進步。
九、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十、相關鏈接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十一、閱讀在線
《春日》(朱 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清明》(杜 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游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布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么?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 (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 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 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 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⑶ 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搜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搜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癡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贊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么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后,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范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系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里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及《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要發散學生的思維)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根據課堂情況可讓學生寫一寫)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⑴ 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⑵ 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
方法: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
方法: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五、識字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促、深。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六、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⑴ 自讀: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⑵ 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⑶ 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生字連詞背誦:
方法:請學生把生字按出現的先后順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
方法:⑴ 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⑵ 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六、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清·慎行)、《泊船瓜洲》(宋·安石)、《雜詩》(唐·維)三首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閱讀“譯文”弄清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歌的意境。
2、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3、收集一些自己能讀懂的古詩,增加語文積累。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涼州詞》。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二課時
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l)秦時明月漢時關:(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提示講解)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互文”),應當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也就是說,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自秦漢一來,一直如此。
(2)萬里長征人未還;表面意思是,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實際上是說,戰亂終年不止,遠征的戰士還沒有返回家園。
(3)教師簡介“龍城”“飛將”“胡馬”“陰山”等詞語。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
5.體會詩的意境。
(l)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亂不斷發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英勇善戰,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7、布置作業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出塞》。
板書設計 :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 (聯想言志)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6
《詠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
2、繼續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自能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這節課,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一起來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詠柳》。
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詩人賀知章你們知道嗎?
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贊美柳樹的詩。
(課件出示詩歌)
師:同學們已經按課文的預習要求預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能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情況。
3、檢查自學情況:通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請大家自由來說說。
4、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通過預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這里,大家發現這棵柳樹的什么地方最美呢?
(樹高、綠;枝多;葉細)
6、小結: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的柳條,它的葉子細
細的,多么惹人喜愛啊!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
(贊美、喜愛)
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
(學生齊讀)
三、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問難。
(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
(主要運用課件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⑴ 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 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⑵ 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子很美。
⑶ 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
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齊讀全詩。
5、小結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子美,然后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 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后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2、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的幾首古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后,你回去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可找一些描寫春天的詩來朗誦;可畫一幅春天的畫,可以《詠柳》為題寫一篇作文。 )
《春日》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理解詩的意思,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
〖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課前準備〗
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學生板書。
〖教學過程〗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
1、出示二字詞語: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開春 新春 仲春 陽春 晚春 殘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陽春 春輝 春風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華 春季 報春
2、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春色滿園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滿人間 四季如春 春風和煦 春和日麗 春風送暖 春風浩蕩 春風化雨
春潮滾滾 春花怒放 春意正濃 春苗茁壯 百花爭春 春到人間 百鳥鳴春
春花爛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風輕拂 春風拂面 春和景明
春風蕩漾 春風徐來 春江水暖 春雨絲絲 春雨綿綿 紅杏鬧春 春花似錦
3、出示佳句名詩: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貴如油。
一年四季春為首。
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風不刮,草芽不發。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變臉。
肥不過春雨,苦不過秋霜。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春天人們起得早,秋后人馬吃得飽。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萬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個人,一天誤掉了一個春。
青年是人類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無處不飛花。──韓愈
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
東方風來滿眼春。──李賀
春到人間萬物鮮。──馮夢龍
春到人間草木知。──張拭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于門萬戶中。──盧道悅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
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
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
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出示《春日》)
2、今天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學生板書題目)
3、詩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萬不能忘記!(指名板書“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的文化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三、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11、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其間,教師范讀一次。
12、說說古詩的意思。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和溫暖:春風吹拂,百花盛開,到處萬紫千紅,洋溢著春的氣息。
四、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
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
《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努力學習,勸告大家多讀書)。(指著學生板書)
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在孔子的書籍中尋求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想嗎?能有知識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認識嗎?正因為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才成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這首暗喻讀書的《春日》詩,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咱們應該像朱熹一樣在書海中求知,因為書海中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詩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無限好!我和孩子們也在享受春日,從詩句中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從描寫春天的好詞佳句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進入佳境,隨著詩人暢游,享受萬紫千紅、百花爭艷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寫過一首《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人運用自然景物來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開闊而不陳腐,就應不斷吸取新知識。而《春日》詩,同樣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蘊更為深藏: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比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詩人不僅僅是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更是在享受讀書的樂趣!孩子們學了這首詩,肯定會有所啟發。古詩教學,有待“親密接觸”,因為她就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7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注意音韻節奏。
(2)生字詞。
焚燒 千捶 萬擊 墨梅 乾坤
三、學習《石灰吟》
1.指名讀。
2.理解詩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擊:撞擊。若:好象。
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說說陣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教師啟發:山石承受千捶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什么樣的?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
5.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1)理解字詞。
(2)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討論。
(1)理解字詞。
吾:我。淡墨痕:素凈雅潔。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
(2)指名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4.小結。
五、作業
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
2.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
二、背誦課文
1.聽錄音,輕聲朗讀課文。
2.看圖朗讀,體會詩歌的意境。
3.自由練讀,背誦。
三、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四、教學生字詞
1.指導書寫。
2.學生描紅。
五、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焚燒清白洗硯乾坤
2.解釋詩句。
(1)千捶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板書:
3古詩兩首
石灰吟
千捶萬擊 粉骨碎身 若等閑
烈火焚燒 (堅強不屈) 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潔身自好)
墨梅
素凈 池邊樹 朵朵 淡墨痕(寫實)
清香 不要——只流—— (明志)
(寄寓貞潔自守的情操)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贈汪倫》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李白游覽涇縣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全詩語言自然質樸,明白如話,感情真摯,詩意極濃。
【設計思路】
本課以“理解詩句,想像詩境,體會詩情”為教學重點。教學中努力體現“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及“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新秩序,真正使學生做到“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主要嘗試有:
1、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自讀,理解詩意。
2、通過關聯詞語和句式訓練,深入理解詩句,體會表情達意的方法。
3、課內插入課外閱讀材料,擴充閱讀信息,破疑解難,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4、自由尋找合作伙伴,再現友人離別時依依惜別的場面。自由表達,有創意地表達。
5、引導學生查找、搜尋、擴展相關材料,有感情誦讀古人離別詩,積累語言,積淀情感,進行再創作。
【教學流程】
一、系統歸納,溫故引新
上課伊始,出示李白畫像,接著提問從入學到現在你們都學過李白的哪些作品?課外還讀過他的哪些詩?自然引出新課。這樣,便將課內與課外緊密聯系起來,對李白詩作了較為系統的歸納小結。
二、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首先,指導學生根據文中注釋及字典講解詞義,然后運用以前學過的“連詞解句意”、“調換詞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詩句。同時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標注出來,最后上臺匯報自學情況。抓住“踏歌”這一學生難于理解的詞語,通過兩組節奏不同的兒童歌曲幫助學生領會”踏歌“的藝術形式。
(多種形式的唱、聽、說,以達到學科的有機整合。)
三、資料補充,突破難點
詩歌是高度凝煉的語言,要想體味其深層內涵,必須填補其中空白,充實完善詩歌的內容。這樣才能進一步體會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因此,教師需在此處安排一段小插曲,請學生屏幕閱讀,同時配樂: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早已聽說汪倫是一個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問:“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情誼,還表現在哪里?”
(這樣不僅擴展了閱讀,而且激發了繼續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學生對李白和汪倫之間友情的深層認識。有了這一基礎,再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容易多了。)
教師可進行如下設計: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一種假設。那么跟下句連起來,用什么關聯詞來表達更為合適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縱使……也……)
2、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做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領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動呢?那么,用什么樣的句式來表達這兩句詩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現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可改為感嘆句、反問句、設問句。)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嗎?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兩行連起來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為什么這樣說?
(由于有了生動的故事充實詩歌內容,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發了情感的共鳴,悟文而移情,讀文而抒情,真正進入情動辭發、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情境表演,時空延伸
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這時讓他們再現李白和汪倫分別時的感人場面,學生便會更加興奮異常。大屏幕上出現了一葉扁舟停岸待發,大詩人李白雄姿英發,風流倜儻。這時請學生選擇合作伙伴,自由表達。
鼓勵學生把自己融入情境之中。說真話,表真情。如:“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別不知何時相見?”“汪倫兄,請留步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五、名詩誦讀,課外延伸
人生自古傷別離,古代的離別詩或纏綿凄婉,或開朗豁達,你喜歡哪種呢?請朗誦一首給大家聽。(如《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六、即興創作,表達真情
同學們,同窗共讀已六載,轉眼已是分別時,臨別之時,你是否也想賦詩一首贈給你的母校、恩師或學友呢?此時,已是文到情成,六年的同學之情正如澎湃的波濤噴涌而出。
附:小學生當堂所作詩兩首:
求學六載將遠行,
遙聞校園讀書聲。
友情好比千尺水,
難忘同窗離別情。
云行千里遙,
江水一瓢飲。
清馨萬事緣,
知心永長留。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始終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自由地說,盡情地讀,任意地寫,不斷擴展學生創新思維的空間,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理解詩句。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喜悅的心情。
3、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
4、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課時教學安排:
第1課時主要理解詩句,背誦詩句,體會詩人的心境;第2課時主要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進行古詩教學遷移及拓展。
第一課時
一、古詩引路,激趣導入
1、師:我們實驗小學是古詩樂園,誰的胸中都有那么幾十首古詩,那么,我們就來“以詩會友”怎么樣?我說上半句,你們接下半句。
“春眠不覺曉”——
“日出江花紅似火”——
“竹外桃花三兩枝”——
“不知細葉誰裁出”——
2.我們剛才吟誦的詩句都和什么有關?(春天)今天,我們去宋朝詩人葉紹翁的《游園不值》和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再次去領略誘人的春景。(板書:游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二、理解詩題,漸進意境
1、從題目看,你看出了什么?理解詩題的同時相機重點理解:值、宿
2、看了這兩個題目,你想提什么問題?(可能會有:游園不值,詩人遺憾嗎?他看到園中美景了嗎?楊萬里在徐公店里究竟看到了什么……)
(老師擇其重要的簡潔的給予板書)
3、大屏幕出示兩首古詩。
那么就請同學們自己好好讀讀這兩首詩,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讀詩,師巡視)
三、解讀《游園不值》
1、詩人是抱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態來游園的?
重點抓住“憐”、“印”、“小扣”、“久”等字詞來體會詩人的心境。
2、指導朗讀1、2句。
3、沒有遇見主人,他遺憾嗎?重點理解“關”、“出”。
4、如果打開園門,詩人可能會看到什么景色?
5、指導朗讀好這兩句詩。
6、指導讀好整首詩。
7、你體會出這是什么季節?從哪兒體會出來的?(早春:紅杏)
8、假如此刻主人剛好回來,園門打開,你和詩人一同欣賞到了滿園的春色,你會用什么詩句來吟誦?
(課件準備好相關的詩句的鏈接,學生背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首)
四、解讀《宿新市徐公店》
1、師吟誦此詩,學生閉上眼睛用心靈去體會。
2、提問:假如給你一盒畫筆,你準備在紙上畫什么?分別用什么色彩?
相機板書: 籬落 徑樹 兒童 黃蝶 菜花
引導理解重點詞:在這幅圖上,你是否準備畫上太陽?為什么?
理解幫助理解“未成陰”及當時的季節——暮春
3、還從哪兒看出此時的季節已經是暮春?(菜花)
4、作畫一般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能具體說說你的步驟嗎?(引導學生由近及遠,從遠到近,再任由目光跟著兒童飛進菜花地去。)
5、在這幅畫上,我們出了用眼睛看,我們還能有耳朵聽呢?你聽,聽到了什么?
6、再次指導讀好這首詩。
五、兩詩對照,體會意境
再次出示兩首詩,這兩首詩都是有動有靜,動靜結合,哪些句子在美麗的景色中融入了人物的活動?
六、作業
課后將這幅畫完成,準備下節課展示。
第二課時
任務:
1、展示各自的畫。
2、讀好、背好這兩首詩。
3、拓展其它同類詩的教學。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錄音朗誦、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傳說白居易16歲時自江南赴長安應試舉人,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姓名,笑說:“長安米介正貴,在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開白居易的詩作,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不由得贊嘆道:“能做出這樣的詩語,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聲大振。這節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草》(板題)。這是從原詩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會
師范讀古詩,生認真聽生字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把“枯”和“榮”分別貼在相應圖片的下面,并說出理由。
⑶ 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離離”。
⑷ 誰知道“歲”是什么意思?
⑸ 指導朗讀。讀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
⑹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⑴ 你怎么理解“燒不盡”、“吹又生”?
⑵ 指導朗讀,讀出野火的無情、野草的頑強。
4、配樂誦讀全詩:
個人讀;
評價讀;
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
(男女生比賽讀。)
五、指導書寫
1、認讀“枯、榮、燒”。
2、練習組詞,并用“光榮”造句。
3、觀察每個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講解、示范、指導。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你還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詩作
七、課堂總結
(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當時看到這一情景又是怎么說的吧!
(聽錄音誦讀全詩)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板題,生齊讀課題)
2、學習生字:
宿 徐
3、組詞:
宿: 住宿 宿舍 宿營
徐:請姓徐的同學(或認識姓徐的人的同學教大家識記這個字)
4、你知道課題是什么意思嗎?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圍景色如何?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小組討論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畫一畫再現新市徐公店吧!
(生畫畫)
⑷ 指導朗讀,生認真體會。
⑸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此時此刻,你眼前又呈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學生先說一說,再畫一畫,最后讀一讀詩句。)
4、配樂誦讀全詩,體會感情。
5、你能把古詩編成一個連貫而完整的小故事嗎?小組合作試一試。
6、背誦詩句。
四、指導書寫
1、認讀: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翹舌音。
3、同桌互相練習組詞。
4、用“追逐”造句。
5、觀察每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6、師講解、示范、指導。
7、生描紅、臨摹。
五、課堂總結
(略)。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1
之一
佚名
教學目的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2. 理解詩意,想象詩中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重難點、關鍵
理解詩意:想象詩中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并解題。
1. 讀題解題。柴(zhài:地名,“早”:早晨。白帝城:地名。)
2.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自學古詩。
1. 讀古詩,對照譯文理解意思。
2. 有感情朗讀,體會詩的意境美及作者的感情。
3. 試背誦。
三、檢查自學。
1. 讀古詩及譯文,正音苔。“朝”zhāo。
2. 體會詩的意境美及作者的感情。《鹿柴》描繪了傍晚時分鹿柴附近的山林美景,前兩句描寫了鹿柴附近山谷的寂靜。后兩句描繪山林中的幽美景色。如果說前兩句以聲反襯空寂,那么三四兩句便是以光反襯幽暗,使全詩充滿詩情畫意。《早發白帝城》前兩句寫路途遙遠擋不住游子的歸心,后兩句寫三峽險峻仍擋不住輕舟的前進。詩中流露詩人歡快跳躍奔放驚喜之情。朗讀時語速稍快,聲音可高些,讀出歡快喜悅之情。
3. 范讀——練讀——指讀——評議
4. 背誦四、古詩朗誦會。
五、作業
(一)、解釋帶點的詞語,再說詩句的意思。
l.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空( ) 但( ) 聞( )
2.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朝( ) 辭( ) 還( )
(二)、搜集王維\李白的古詩寫在積累本上。
(三)、小練筆。
展開想象,將《鹿柴》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寫出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注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二、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后抽讀
2、了解作者,理解讀題:
⑴ 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⑵ 結合注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補充:激趣導課。
世間尤物豐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著千絲成縷的聯系,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發現萬物的奧秘,認識萬物的聯系,本課兩首詩就是作者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發現萬物的奧秘,思維兩首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⑴ 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借助注釋,又要聯系上下文,既要聯系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才能正確理解詩句意思,這是理解詩句的一般方法,讓學生明確方法后各自試著理解詩句大意,然后與組內同學互相探討。
⑵ 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拔、啟發、小結等,并與朗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情感。
5、品讀悟意境:
⑴ 啟發談話悟意境:
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為什么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經過思考,作者發現其中的奧秘: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⑵ 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復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后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句意思。
二、學習《游山西村》
1、初讀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詩題:
⑴ 學生互相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陸游的資料,教師補充。
⑵ 根據注釋理解詩題。
3、理解詩句大意,方法同學第一首古詩。
4、品讀悟哲理。
5、熟讀成誦。
【教學反思】
備課充足,能使上課發揮得更加的好。在備課《游山西村》這首詩時,我就感嘆于詩人用詞的精煉、準確,僅“山重水復無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當時由疑惑到驚喜的轉變表現得淋漓盡致。整首詩蘊涵的東西很多,有對美的詮釋,不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
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質疑,我們班一向走神的彭一龍站起來就問:“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讓學生分解字來解釋,“柳暗”柳是指什么?學生回答:“柳樹”,“暗”呢?“就是柳樹很多,很蔭深。”“花明”,學生對這個沒有能理解,我引導說春天的鮮花開得怎樣,“鮮花一叢叢,顏色很鮮艷”。誰能把這句話連起來說?梁樂儒拿起書:“這句詩是說陸游騎著驢走在山間,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條又一條,陸游懷疑前面沒有路了, 忽然他發現柳樹蔭深,鮮花鮮艷,不遠處看到了一個村莊。”我一聽,騎驢,就知道他是從看插圖知道的,我立即傳遞給學生另一種學習詩歌的辦法,看插圖。借助機會,我順勢讓學生找找,“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山、水、柳樹、花。”我指著詩句輕聲地問:“只寫了景物嗎?有寫心情的嗎?”學生受到了挑戰,悄悄地誦讀了詩句,“有,疑字,詩人看到重重山,懷疑沒有路了。”我激動地說:“好,讀得真認真,再看看,還有嗎?”另一個學生說:“老師還有,又字,我體會到了陸游當時看到村莊他很高興。”“能把高興換一個詞嗎?”“驚奇”接近了,又高興又驚奇,可以說“驚喜”,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體會到了詩人心情的轉變過程,我告訴學生這種寫法就是“情景交融”。學生聽得特別的認真。平時問題最多的蒙哲平站起來問:“張老師,這句話說詩人去山西村的路上,為什么放在后面寫?是不是弄錯了。”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說;“是啊,是詩人弄錯了吧?同意嗎?”學生若有所思地進入了思考,有個同學說:“我不同意,詩人沒有寫錯,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憶說給山西村的村民聽。”說得對啊,其實這是一種倒敘的寫法,這樣更加的突出了最后兩句,我這樣一說學生,就聯系到上個學期學習的《燕子專列》也是采用了這種寫法。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詩句意思淺顯,學生看看注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學本詩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含義,使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象所迷惑。”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對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看?只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只看到他的優點呢?還可以舉出其他事例,告訴同學們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我還用采訪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一個學生扮演蘇軾,其他的人采訪他,問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也可以互相采訪,內容是大家學習了這首詩后有什么感想和收獲。
通過這樣的學習,從而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體會詩中的情和理,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這節課在師生的共同對話中推進了學習的深入,最后結束,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去進行擴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導入 ,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導入 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于平亂的志愿,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釋幕府)。后來,唐李肅宗李恒與李璘爭奪王位,李璘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悅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杰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 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
2)、早發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 B.讀懂、 C.讀精、 D.讀會、 E.會讀。
四、學習古詩
(一)、讀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辭
一日還 ( huan hai )
萬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 、朝辭白帝彩云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說: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說的?(彩云間)
4、獨立練說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說:早晨離開仿佛在彩云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說: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B 、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里用了一個還字,什么意思?(返回)
3、練說句意
1)互相說
2)指名說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么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說
C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么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么?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D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三)、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悅,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里的景色?
2)抒發了作者歷經艱難歲月被赦免后歸鄉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仿佛隨著詩人的小船一起游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么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了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分析:《古詩兩首》有兩首詩,一首是《江南春》, 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
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時間:兩課時
一、談“春”,導詩。
師:春天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繪和歌頌的對象,同學們在你的頭腦中有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
生:《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生:《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已知經驗入手,不僅能在新舊知識中架起橋梁,喚起學生對春天的遐想,而且為后的說春、議春、頌春做好了情感鋪墊。】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一首是杜牧寫的《江南春》;一首是程顥寫的《春日偶成》。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兩首詩,看看作者是如何來寫春天的。
二、說“春”,學詩。
生:自由輕聲讀這兩首詩。(反復讀上幾遍后)
師:通過課前的預習和剛才的自讀,老師已能感受到大家能熟練地朗讀這兩首詩了,能不能讀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生:個個躍躍欲試地。(指3——4名學生)讀這兩首古詩,教師穿插其中適時給予評價。
師:大家都能熟練地朗讀這兩首古詩了,老師真為大家感到高興,那么這兩首古詩,作者抓住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來寫的?描繪出了春天怎樣的一幅畫面?下面分小組合作學習,大家可重點選擇一首詩,結合詩的譯文進行討論,然后匯總本小組的建議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新課程要求合作學習的問題要有研究的價值,要能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適合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在這里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一方面是基于文本內容的考慮,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從詩句和譯文的理解中獲得對詩的整體感受。】
生:分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走入各小組,傾聽學生的討論。
師:大家學得真投入,而且討論得也相當激烈,哪一小組先來展示一下本小組合作的成果呢?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是《江南春》這首詩。我們小組成員認為這首詩圍繞春天,寫了鶯、紅花、綠樹、村子、城廓、灑旗等景物。我們是結合譯文和古詩的描述討論出來的。
生:(迫不及待地)我們小組也是討論的這首詩,我們認為他們所敘述的景物不全面,還應包括寺廟和樓臺。
生:我們通過預習知道,《江南春》這首詩的后兩句是詩人想到唐代以前的南朝所建立的寺廟和樓臺,不是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師:你們小組預習的真深入!確實,后兩句詩是作者想到以前南朝所建立的寺廟和樓臺,不是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是《春日偶成》這一首詩。我們覺得這首詩主要寫到了云、風、花、柳、河。我們是通過譯文和詩句的描述所看出來的。
師: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真豐富,討論的問題很深入。而且結合古詩和譯文,描繪出了兩首古詩的畫面,能不能將自己感受到的畫面畫下來。
【設計意圖:新課程提出只要是切合學生實際的,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的學習方式都是可取的。教師在這里讓學生畫一畫,不光是將詩句內容的具體化,而且是對詩的情感的積淀,因為學生只有在畫時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才能創造多彩的畫面。】
生:紛紛地開始勾畫畫面。
三、議“春”,悟詩。
師:看著大家描繪的一幅幅畫面,老師知道大家已深深地走進了古詩,展現了你們的豐富的想象力,并融進了自己的深切感受。能說說你為什么描繪這樣的一幅畫嗎?并說說畫這幅畫時的內心感受。
生:老師,我們這小組是合作完成的這一幅畫,我們畫的是《江南春》這首詩的畫,翠綠的樹葉上鶯在鳴叫,綠樹映襯著紅花,一條小河從村前緩緩地流過,不遠處的茅亭過的酒旗在風中飄舞。我們畫完了這幅畫后心情很高興。
生:我畫的是《春日偶成》這首詩,你看淡淡的云從天空中飄過,一棵棵垂柳長得很茂盛,柳樹下是各色各樣的花兒。
生:老師,還有我。我畫的是《春日偶成》這首詩,我用不同的色彩描繪了剛才那位同學所敘述的景物,而且我在這些景物中還畫了一個人,他就是作者。因為在這大好的春光里缺少了人物,那是一種遺憾。……
師:同學們畫得很細致,說得也很精彩。面對同一情境,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認識和經歷都是不同的,那么兩位詩人所處在當時的情境中,他們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你能猜測一下嗎?(教師適時地介紹一下有關兩位詩人的背景資料)
生:我猜測杜牧當時的心情一定是很高興,因為在如此美好的春光下,目睹著如此之多的景物,他的心情怎么不開心呢?
生:我也認為杜牧當時的心情是愉悅的。
生:我認為杜牧當時的心情是悲傷的。因為面對如此美好的景物,想到南朝的許多寺廟已隱沒在茫茫的煙雨,怎能不觸動他的傷心之情呢!
生:不同意見的學生開始相互爭辯。
師:同學們既然有不同的意見,大家可以帶著自己的意見課后再深入地去體會一下,看看到底誰的理解更有道理。
【設計意圖:猜測是發揮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課程提出的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的方法。只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學生的思維才會不斷地豐富,學生對古詩意境的體悟才能由表及里。】
師:大家揣摩的很有見地,你們不僅豐富了詩人的感受,而且更多地融進了自己的理解。
四、頌“春”,背詩。
師:“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一起來描繪我們心目中的春天吧!可以選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如詩歌、散文、對聯等)
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對春天的贊美。
師:《江南春》、《春日偶成》也是贊美春天的優美詩篇,讓我們一起將它深深地記在腦海中吧!
生:背誦這兩首古詩。
【設計意圖:前后照應,首尾呼應。從古詩喚起對春天情感的積淀開始,到用古詩升化學生對春天的歌頌,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