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2篇)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4、感受詩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教師范讀 自由讀 指名讀。
三、 精讀理解
1、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評學生:你好學、善問、愛動腦子,相信你會越學越聰明的。)
對未能解決的疑問讓我們在詩中尋找答案。
2、出示自學要求:(小黑板)
⑴ 默讀古詩,劃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并說說句意。
⑵ 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3、檢查一、二行的學習情況:
⑴ “憶”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就是──(板書:思)
⑵ (點黑板)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么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出示: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就 。)
⑶ 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生答: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說 。(句意讓學生說。)
⑷ 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⑸ 這是一種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節倍思親”,它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名句──讓我們再次朗讀一二行。
⑹ 過渡:(填空:因為詩人 ,所以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就 :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 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干什么);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干什么)。)
4、指導學習第三、四行:
⑴ 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生齊讀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⑵ 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5、自由讀這首詩,說說這首詩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朗讀指導,并背誦:
⑴ 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這是我們在寫作文時應該好好學習的。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⑵ 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⑶ 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比較,明中心
1、學了這首詩,我們再來看王維的另一首詩──《雜詩》。要求:自學,說說詩意,再比較它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出示: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來日,出發前來時。綺窗,雕著花紋的窗戶。著花,開花。
2、交流:
相同之處: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
不同之處:在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通過思念兄弟登高來寫思念親人之情;《雜詩》寫問朋友寒梅開花沒有表達對故鄉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五、作業
1、國慶佳節即將來臨,你如果有親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話寫寫你對他的思念嗎?
2、如果沒有親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當作王維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陽登高了,怎樣用一段話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呢?試寫一段話,也可以試著寫詩,不要怕,試試看。
六、板書設計
(怎樣)倍
九月九日 憶 山東兄弟
思
(為什么)獨、異 登高(干什么)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
之二
佚名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能背誦并任選一首默寫。
3.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學習準備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課上或課外學過李白、蘇軾的哪些詩或詞。
2、收集一些描寫山水的古詩讀一讀。
三、學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第一首,第二課時學習第二首。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交流背誦學過的李白的詩,描寫水的詩
2、自己把《望天門山》讀幾遍,讀熟了,再看看課文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詩每句話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在小組里討論,弄懂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4、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要說得具體些,而不僅僅是用白話翻譯古詩。還可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畫好后,到講臺前說一說,重點說說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畫。并請同學們評一評,看是否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并熟讀成誦。
6、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和想象,寫一篇短文。
第二學時
1、交流背誦學過的蘇軾的詩,描山水的詩。背誦《望天門山》。
2、自己把《題西林壁》讀幾遍,讀熟了,再看看課文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詩每句話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在小組里討論,弄懂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4、自由誦讀,結合看課文、掛圖,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要說得具體些,而不僅僅是用白話翻譯古詩。還可把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畫好后,到講臺前說一說,重點說說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畫。并請同學們評一評,看是否把詩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畫了出來。(特別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可以用張開的手來幫助理解——“橫看”五個手指像五座山峰;側看就是一座山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則要想象:遠處看到的可能是什么樣——崇山峻嶺,連綿起伏;近處看到的可能是——一座或幾座山峰;高處看到的可能是——白云之上,大大小小的山頭;低處看到的可能是——懸崖峭壁,仰頭看那山是十分雄偉……
5、那么,廬山到底是什么樣呢?為什么始終看不出呢?小組討論。
6、大組交流,明白:作者寫景中寄寓了一個深刻而又普遍的道理——當局著迷,旁觀者清。
7、背誦和默寫。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
(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⑴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⑵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
(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⑴ 自由記生字。
⑵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醒──醉
睡──眠 屋──居 親──童 外──處
對──樹──村 閃──問──間──聞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
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⑴ 師范讀。
⑵ 自愿讀。
⑶ 比賽讀:
同桌賽。
小組賽。
2、背誦古詩:
指名背。
小組背。
齊背。
師生對背。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4
2、《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一
草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觀察路邊、田邊、河邊等處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圖,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課本中的五首古詩。同學們還會背嗎?有一首《詠鵝》,誰記得?還有一首《畫雞》,誰背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揭示課題 1 草
二、范讀課文
三、自讀課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練讀課文3遍。
2.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讀一讀,再放進句子里讀正確。
四、讀詩句,識字
1.第一行(指名讀)
識字: 離 原
教師解釋:“離離”是講草長得茂密。“原”是寬廣的野地。
出示圖,觀察地上的草長得怎樣?(讓學生從畫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樣子。)
指導讀句:離離/ 原上/草,
2.第二行(齊讀)
識字:歲 枯 榮(“歲”平舌音,“榮”翹舌音。)
教師解釋:“歲”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樣了?(枯黃,像落葉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發芽、生長)
指導讀句:一歲/一枯/榮 (提示:兩個“一”聲調不同)
3.第三行(指名讀)
識字:野 火 燒 盡(注意讀準“燒”的音。)
解釋:“盡”就是“完”的意思,從哪兒說明燒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齊讀)再次觀察畫面。講述生長的原因,地里的草根還在。
識字:吹 又 (注意“吹”翹舌音)
指導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聽朗讀課文的錄音,想象原上草的樣子。
2.反復練習朗讀,達到背誦要求。
六、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含要認識的字)。
2.完成課后練習3。
3.用“春風”說一句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背誦課文。
2.說說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不作過高要求,學生說到什么程度皆可,說通就行。)
3.認讀生字。用“原、歲、吹、火”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原:半包圍結構,“廠”里面是“白”、“小”,不能寫成“泉”。
歲:上下結構。“山”要寫扁些。上短下長。
枯:左邊是木字旁,右邊可分成“十”“古”來記憶。
火:筆順是
吹:右邊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寫得太寬,下面“人”左右伸長。
又: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內要居中。
三、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四、鞏固練習(完成課后練習4)
1.指導:這首詩不完整,有的句子沒寫完整,有的整行沒寫,你能把沒寫出來的字填上嗎?
2.各自在書上填寫,盡是不看課文與生字。
3.指名(多人)讀一讀,了解默寫的情況。
4.集體背誦古詩。
五、補充閱讀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1.師簡單介紹并范讀。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一個小孩獨自撐著小船去采蓮蓬的情景,回來時小船把浮萍分開,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跡。
2.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讀背背。教師也可作簡筆畫,幫助學生了解詩意。
2、《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二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學要求:
能讀懂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并能結合詩句理解“疏疏、未成蔭、急走”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要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教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練習
1、指出背誦《絕句》
2、指名說說絕句的意思。
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三、指導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繼續運用“四步法”學懂古詩。)
(1)題。板書后,“宿”,住。“新市”是地點,在現在的湖南省攸縣。“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客店,“公”,是對人表示尊敬的稱呼。
(2)介紹作者。
2、學生自學古詩。
(1)自由讀。自學6個生字,查字典理解詞語。讀古詩看插圖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讀懂。完成《作業本》第1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
〈2〉檢查
〈3〉指名讀古詩,交流自己哪地方讀懂了。
3、指導學習古詩
理解詞語,讀懂詞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樣子。“籬笆”、“徑”“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師講:籬落,指籬笆;徑,是指小路;深,遠,很長的路。這句意思是:菜園邊的籬笆稀稀疏疏,有一條小路伸向很遠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誰能說說“枝頭”、“未成蔭”的意。
枝頭,指樹枝上,未成蔭,樹葉長得還不濃密,不能遮蓋地面而為樹蔭。這句詩的意思是:樹枝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不很茂密,不能遮蓋地面成為樹蔭。
(3)理解 第3句:
誰能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教師講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這詩句的意思:
兒童奔跑著追逐著黃色的蝴蝶。
(4)說出第4句,讓學生說說這句的意思后,教師講講:
蝴蝶飛進黃色的菜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4、說出詩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讀,試說說古詩的意思,同桌相互練說
(2)集體朗讀,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5、體會感情,背誦默寫。
〈1〉討論:這首詩描繪了怎樣一幅圖畫面?作者表達怎樣的感情?
〈2〉討論后,教師小結:
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春夏這交兒童們在菜園里天真活潑地捕蝶嬉戲的生動畫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興。全詩充滿歡樂。請大家用活潑、向上、歡樂的感情讀,背誦詩歌。
〈3〉、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課堂作業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 自由記生字。
2)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 師范讀。
2) 自愿讀。
3)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注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借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
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并根據需要搜集信息,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5、學會一類生字豚。
(設計理念:樹立問題的探究觀,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和啟發學生善于以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勤于分析問題,樂于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愛動是他們的天性,老師要允許學生動一動、說一說、想一想。學生才會從自己的實踐中學會知識,也會從實踐中得到創新。)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風景畫、錄像、實物投影儀、實物三棱柱。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二、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后抽讀。
2、了解作者,理解讀題:
⑴ 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⑵ 結合注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⑴ 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借助注釋,又要聯系上下文,既要聯系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
⑵ 全班交流。
5、品讀悟意境:
⑴ 啟發談話悟意境: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為什么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經過思考,作者發現其中的奧秘: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⑵ 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復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后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第二教時
一、復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并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后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決:查字典咨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后揚的寫法:
山重水復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并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采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游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贊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 生卒年代;
⑵ 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 著名作品;
⑷ 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盡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發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制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后記,也可做成本周的綜合學習資料。
第二教時
一、復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并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后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決:查字典咨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后揚的寫法:
山重水復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并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采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
《游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贊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 生卒年代;
⑵ 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 著名作品;
⑷ 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盡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發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制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后記,也可做成本周的綜合學習資料。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真實情感。
3、懂得熱愛家鄉,珍愛友情.
二、教學重點:理解“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理解詩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三、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熱愛家鄉,珍愛友情的真實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回鄉偶書>>
一. 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你是哪里人,離開家鄉到了德化,會想念家鄉嗎?你的爸爸媽媽呢?(指名外地的學生回答)看(出示插圖:回家),每年春節人們都會趕著回家過年,為了買一張回家的車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車站,多么感人的思鄉之情啊。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從小生長的故鄉非常依戀,有著濃濃的故鄉情結,人在外地而常常心系故鄉.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描寫回家的古詩《回鄉偶書》板書課題(齊讀)
2 .簡介作者
3提出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有困難找同學或老師幫忙。
(2)認讀:偶、鬢、衰、客、何” 5個生字.并交流識字方法.
(3) 借助古詩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想想每句詩大概講了什么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劃上橫線準備提問。
(4) 說說你想帶著怎樣的情感讀這首詩呢?
(5.說說音.客何.字的特點.并書寫.
(6)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識字..理解古詩.朗讀課文.寫字.)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我會讀. (讀帶拼音的生字新詞)
偶爾 兩鬢 衰弱 客人 何處
2.去拼音讀生字詞.
3.讀單個生字.
4.學生匯報識字方法.
5用生字口頭組詞.再用這些詞練習說話.
(二) 朗讀課文.理解古
1指名分段讀.
2小組合作讀.
3小組賽讀.
4.說說你已經理解了古詩中那幾個詞語的意思
少小、老大;回、相見、相識、客、何處、笑問。
5. 說說詩的大概意思
6.說說你想帶著怎樣的情感讀這首詩呢
喜悅:因為五十多年沒有回到故鄉了,是多么的激動和興奮啊。
重點品讀:少小離家老大回
難過:離開的時候還是小孩子,而回來的時候已經頭發都白了,很傷感。
重點品讀:鄉音無改鬢毛衰
(三) 寫字.
1.出示音.客何.引導學生觀察有什么特點.
2.筆順指導.
3.展示學生寫的字.
三、作業:搜集描寫思鄉的詩,摘抄到積累本上。
板書:
回鄉偶書
客? 何來?
想家鄉!
第二課時 <<贈汪倫>>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4).簡介作者
2.提出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認讀:贈.汪”等6個生字.并交流識字方法.
(3) 借助古詩理解新詞語的意思,想想每句詩大概講了什么意思,
(4)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5)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6) .說說舟.乘.汪.字的特點.并書寫.
(7)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識字..理解古詩.朗讀課文.寫字.)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我會讀. (讀帶拼音的生字新詞)
贈送 汪倫 小舟 欲望 踏步 桃花潭
2.去拼音讀生字詞.
3.讀單個生字.
4.學生匯報識字方法.
5用生字口頭組詞.再用這些詞練習說話.
(二) 朗讀課文.理解古詩.
1指名分段讀.
2小組合作讀.
3小組賽讀.
4.說說你已經理解了古詩中那幾個詞語的意思
5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6. 說說詩的大概意思
7..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有感情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8、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別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適 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 千里黃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揚州。 北風吹雁雪紛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遠影碧空盡, 莫愁前路無知己, 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 天下誰人不識君! 西出陽關無故人。
(三) 寫字.
1.出示舟.乘.汪.引導學生觀察有什么特點.
2.筆順指導.
3.展示學生寫的字.
三、作業設計。
(一).加偏旁成新字,再組詞.
可_____( )_____( )
各______( )____ ( )
及_____( )_____( )
良_____( )___ ( )
王_____( )__( )
關__( )__( )
(二).字.詞.句交朋友.
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古詩寫完整.再填一填.
1.( )( )離家( )( )( ),( )( )( )( )鬢毛衰.( ) ( )( )( )( ),( )( )( )( )何( )( ).
這首詩的題目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____寫的.
2.( )( )( )( )將欲( ),忽( )( )( )踏( )( ).( )( )潭( )( )( )( ),( )( )汪倫( )( )( ).這首詩哪一句寫李白和汪倫情誼深厚。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2、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學習《望天門山》〗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
2、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了解詩意
1、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交流:
⑴ 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 楚 孤 帆 亦 妝
讓學生讀生字,并幫助正音
⑵ 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系課文中注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⑴ 學生個人讀悟。
⑵ 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⑶ 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⑷ 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4、引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四、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1、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2、默寫《望天門山》。
五、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課件。提問:西湖的景色美嗎?如果你欣賞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別有一番滋味呢!
2、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重點指導:瀲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妝濃抹dàn zhuān gnón gmǒ 相宜xiāng yí
3、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4、同座互讀全詩,并相互正音。
三、熟讀成誦,體驗情境
1、朗讀交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2、體會詩意。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3、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能將西湖雨中的美景讀出來嗎?
學生借助多媒體的音畫反復誦讀體驗。
4、學生自由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搜集的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2、舉行“美麗的祖國”古詩詞朗誦會。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0
一、導入
匯報學生查找的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
二、朗讀感悟
1、學生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奏感:
學生四人小組學習,相互解決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2、教師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⑴ 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 《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村寧靜、柔美的環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情感,培養想象力:
⑴ 朗讀《草》時,腦子里要浮現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⑵ 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4、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5、利用學習伙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他們的故事。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評】
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本案例打破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案例中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這樣,從學生學習的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學生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學生品味詩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創造架起了一座橋。
三、加強了課內外的結合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夜書所見》。
2.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提問:你了解這首詩的作者王維嗎?
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a、自讀: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b、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c、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 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讀。
熟讀成誦,品賞文字
1.自由朗讀,達以成誦。
2.同桌互讀,練習背誦。
3.品賞文字,述說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別好?
習寫生字,當堂展評
1.出示生字:憶、異、逢、佳、信、遙、遍、插,組詞朗讀。
2.說說這些生字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3.練寫生字,或互相評點或大堂展評。
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
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3、看圖說話:
(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
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
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
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
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
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
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感情朗讀:
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六、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夜書所見》。
2、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提問:你了解這首詩的作者王維嗎?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⑴ 自讀:
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⑵ 自思:
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⑶ 交流:
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讀。
五、熟讀成誦,品賞文字
1、自由朗讀,達以成誦。
2、同桌互讀,練習背誦。
3、品賞文字,述說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別好?
六、習寫生字,當堂展評
1、出示生字:
憶、異、逢、佳、信、遙、遍、插,組詞朗讀。
2、說說這些生字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3、練寫生字,或互相評點或大堂展評。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