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精選17篇)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1
教材分析:
《月球之謎》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月球的有關知識,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美稱、詩句。
教學重、難點:
了解月球是什么樣的世界?課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通過利用資料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說明: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同生活相等,所以語文教學要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途徑,這僅*課本知識的傳授是不夠的。那么,通過怎樣的一種有效方式去激勵學生自覺、自主地掌握課本以外的更多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呢?關于月球,人類的了解是極其有限的,它需要我們帶著問題去不斷探索,也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而少年兒童正處于人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對神秘的月球,心中一定充滿了數不盡的好奇和幻想。這正是“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良好契機。但美好的想象不能只是憑空的幻想,要讓想象合情合理,必須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這就要讓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去尋找相關的科學知識,去作一番探究,展開美好的想象。在《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上,遵循“激趣——質疑—探疑”的思路,重點放在激趣和探疑這兩部份。重在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探究、自讀自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片斷一:
師:聽說,302班的同學特別會猜謎語,老師出個謎語來考考大家,你們可要仔細聽哦!“有時圓又圓,有時彎又彎,有時晚上出來了,有時晚上看不見?”
生:月亮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這么快就猜出來了。月亮在天文學上又叫“月球”(板書:月球)它還有很多美稱,有誰能告訴大家?
師:這么多同學舉手,一個一個地來。
生:玉兔
生:夜光
生:冰輪
師:“冰輪”出自陸游的名句“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
生:阿斯泰羅
師:這是古敘利亞人對月亮的稱呼。
生:古羅馬人稱月亮為“狄安娜”。
生:……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古今中外的都知道。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關于月亮的不朽詩篇,有誰能告訴大家?
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師:背的真有感情。
生:明月出天上,蒼茫云海間。
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師:這么多同學都知道李白的詩句,不簡單。
生:……
師:詩人筆下的月亮各有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索月球的奧秘。(板書:之謎)齊讀課題。
【評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導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交流有關月亮的詩句、美稱,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智慧,逐漸豐富積淀,而教師的一個巧妙設問把學生引到探索月球的奧秘上來,讓學生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片斷二:
師:你認為哪句難讀?誰來讀讀?
生:“是呀,這一連串的實驗結果多么令人費解呀!”
師:這句話確實有點難讀,誰來幫幫他?
再指名生讀這句話。
師:你讀的真有感情!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生:“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師:這句話很長,確實不好讀,誰再來讀讀?
指名生讀
師:你把3個帶拼音的字,都讀準了,真不錯。
師:我想聽聽女同學讀讀這句話。
師:讀的可真有感情!
生:……
【評析:閱讀教學首先要讀準字音,其次要做到不重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顛倒、即讀通讀順,讓學生切切實實過好“認讀關”,由讀的不完全正確到讀正確,讀的不大通順到讀通順、流利,讀的比較平淡到讀出感情,真正經歷“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片斷三:
課件展示月亮清幽圖片,談感受。
師:是呀,多么迷人的月色呀!老師眼前仿佛展現了這樣一副畫面:
課件展示月亮清幽圖片(配有音樂、師朗誦: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誦完后,音樂猶在)同學們,當你看到這么迷人的月色,你有什么感受?
生:月色真美呀!
生:這幅畫面真迷人!
師:是呀,皎潔的月光,迷人的夜色,多美呀!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
(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師:望著這迷人的月色,你會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生:我想看看月宮中那位仙女和她的玉兔。
師:你還知道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你的知識面可真豐富。
生:我想到了中秋節我們全家在庭院里賞月的情景。
師:品著美味的月餅,望著美麗的月色,多么愜意呀!
生:我想到了有很多詩人留下不少關于月亮的詩句,“秋月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師:你還能背誦孟浩然的詩句,可真了不起!
生:我想要是我們能到月球上去住那該多好呀!
師:你的想象真大膽!(師播放人類遐想的內容,邊看教師邊解說:古人對月冥思,曾寫了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千古佳句,還留下了嫦娥奔月的古老傳說,現代人對月球也充滿了向往,介紹未來月球的圖片,學生觀賞)
【評析:創設情景,讓學生充分感覺夜幕降臨下夜空迷人的月色,音樂的運用,實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由感受月色的美到體味文本的美,學生展開下遐想,收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片斷四:
師:這是人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呢?那我們就從書中找找答案,同桌對讀第二自然段。
生: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
師;是呀,黑沉沉的,誰再來讀讀這句。
(再指名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已經感受到了天空是黑沉沉的,但是月球表面燦爛的陽光我還沒感受到。誰再來讀?
(再指名讀)
師:我想聽聽男同學讀讀這句話。(男生齊讀)
師:讀的真不錯!還從哪些地方知道了月球的景色?
生: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空氣。
師:月球上的景色這么奇異,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指名讀)
師:是呀,月球上是一片荒漠。我們請左邊3組的同學讀讀這句話。
師:月球上還有環形山,哪位同學給我們介紹介紹月球上的環形山。
生:月球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圓形坑洞,這就是環形山。
生:我還知道月球上的環形上還有用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命名的了,有張衡,石申,祖沖之,郭守敬。
師:你的知識面可真豐富,你是從哪知道的?
生:我是通過讀課后的資料袋知道的。
師:這幾位同學可真會學習,結合課后的資料袋了解到了這么多知識,我們要向他學習,不光是課本上的知識,課外我們也要多看書,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
【評析:結合資料袋的學習,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真正體現了“大語文”觀。】
師:請男,女對讀第二自然段。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已經感受到了同學們探索月球奧秘的欲望,為了獎勵同學們的出色表現,老師帶來了一些宇航員從月球上拍攝的照片,你們想看嗎?
生齊答:想!
師:播放有關月球的照片。
片斷五:
五、合作探究,小組探秘
1、分小組探究月球的不解之謎
師:咱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景象和在月球上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它到底還隱藏了哪些不解之謎呢?下面我們分小組學習課文3-6自然段,找一找,勾一勾,看看書上寫了哪些不解之謎?(生分小組學習)
【評析:對學生分組合作提出明確要求和建議,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確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2
學習目標:
知識點: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等詞語。積累與月球有關的的詩句。
能力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秘的興趣。
學習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
學習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學前準備:
收集月球圖片、文字等資料。
收集和月亮有關的詩句、神話傳說。
教師制作課件。
學習過程:
情景導入。
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
引導:聽了優美的旋律,同學們一定心曠神怡,被帶入了清幽的環境中,今天,我們就學習和月球有關的課文。
板書:月球
你對月球有什么了解?交流資料。(伴著優美的旋律,讓學生在清幽的環境中,激起探索的欲望。)
板書:22 月球之謎
齊讀課題,學生質疑。教師將有選擇的板書。
(如:月球是什么樣的?介紹了月球的哪些謎?是怎么去探索月球之謎的?)
過渡:今天,我們就帶著好奇,帶著疑問,快快地打開書,看看月球之謎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謎?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的讀音,了解課文大意。
請學生分小節讀課文,糾正字的讀音。
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內容?簡單說一說。
學生隨意談。
角色分配,深入理解。
角色分配:同學們,你們羨慕宇航員嗎?你們欽佩科學家嗎?今天,我們要像宇航員一樣去月球探險,像科學家一樣做一些科學實驗,看誰將是今天的最稱職的宇航員,誰將是今天最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與小組成員商量,是做宇航員去登月球還是做科學家去解未解之謎?
提示:注意小組內分工。//讀、補充、質疑、請人幫忙。
第二小節(宇航員)
請宇航員帶我們去登陸月球,一展月球的風采,希望你做好宇航員的同時,也為我們做好導游,否則我們會迷路的。
請宇航員讀這一小節。請告訴大家,你都告訴我們月球的什么知識?
提示:a、時間:1969年7月20日。
b、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國家——美國兩名宇航員。
c、月球上的奇異景色,抓重點詞語:
“黑沉沉”、“灑滿燦爛的陽光”、“沒有….沒有…”
d、 看見的奇異景色。
e、指 導朗讀。
f、 讀出奇異的感覺來。
(通過宇航員這個角色的體驗,讓學生身臨其境,一同走進月球,到月球上去考察。)
教師播放一組相關的圖片,并進行解說。
請學生進行補充: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的資料。
第三——第七小節。(科學家)
請默讀第三——第七小節,看看都介紹了哪些未解之謎?然后與小組成員商量,你們科學專家組準備做什么實驗?
學生默讀,小組交流。
請學生科學專家做介紹實驗經歷以及疑惑。
提示:“費解”、“神秘”意思。
問句應該用什么語氣讀?
月球上只是有這幾種未解之謎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在介紹未解之謎時,各個段落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學習課文中“用( )實驗,發現( )現象,難道( )?”提出其它的自己感興趣的未解之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有探索的欲望,去探索看似相識的月球,其實有那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不僅是科學家要探索的,也是我們要探索的。)
過渡:古往今來,我們人類看著高懸的月亮,引起了好多的遐想。
第一小節。
自己朗讀,注意帶有問號的句子。
找生讀帶有問號的句子。
人們還會有什么遐想呢?
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詩句:古代的文人看著皎潔的月亮,寫了不少的詩篇。學生交流,注意讀出個性,讀出當時詩人的心情。(配樂《秋日私語》)
雅稱和別稱:由于古人對月球的遐想,寫出了不朽的詩句,所以,月亮有許多的雅稱和別稱。
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我們人類文明源遠流長,自古至今,流傳著很多和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你都知道哪些,給我們大家講一講吧。
小結。
學生匯報收獲
作業超市。
1、續收集月球資料,將它們分類整理。
2、為月球故事配一幅畫。
3、想象作文:月球歷險記。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3
教學中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朗讀課文,為學生提供有關月球圖片資料,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教學效果非常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遐想的開課語言,給學生插上了相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優美富有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今天讓我們走進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奧妙吧!優美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接下來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話語,更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欲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著,我又在美麗的月空圖片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相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 在我優美的導語中,學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飛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這句更具有啟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看著孩子們充滿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知道,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信息技術與文本的巧妙整合。
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也彌補了教材的不足。如:在學生了解“環形山、月球的荒漠”時,我采用圖片與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在視覺上有形象直觀的體驗。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謎時,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謎,使學生又一次給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紗,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獨學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利用各種途徑搜集關于月亮的圖片、傳說,以及月球的相關知識。指導孩子們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并通過群學交流中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課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實效性的幻燈片,內容豐富,頁面漂亮,如月亮詩句的收集,幽靜的月色圖配著舒緩的《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片斷和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片斷錄像。我在課堂里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為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
二、重視朗讀,讀中感悟
本課盡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例如,課文的第一句話,“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這句話的生字較多,而且易讀錯,我通過多媒體畫面及多形式的讀(范讀,指名個別讀,齊讀)來啟發學生“遐想”。再如,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來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朗讀來理解什么是“奇異”,在讀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時,通過朗讀品味其文字的優美與用詞的準確性,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整節課以讀代講,書聲瑯瑯。而創新型的學生除了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外,還要帶著疑問走出課堂,使知識始于課堂,而不止于課堂。我讓學生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課外布置學生辦月球之謎的小報,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
當然本課也有不少不足之處,《月球之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可欣賞的優美句段不多,因此學生在讀文時顯得感情較單調,難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對自己搜集的資料整理分類的能力不強,導致在課堂交流里,老師要加強引導,從而使課堂教學時間不夠,使本課留下了遺憾。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4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秘;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秘”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讀者探索的愿望。
根據以往的經難,我們老師在上科普類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學課”。因此,為避免此問題的出現,在設計時我緊緊扣住“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科普知識滲透為輔”這條主線。
一、直擊語言,重視積累。
在課之初,我從一輪明月,月的別稱,關于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詩句導入新課。圍繞月,讓學生從多方面多層次進行理解,對“月”的認識更加立體、豐富起來。再說:“古往今來,面對的是同一輪月亮,你望著月亮想到些什么?”再引入古人面對著這輪高掛空中的月亮,產生哪些遐想?讓學生去朗讀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由原來想象中的廣寒宮等美好的景色與眼前所見到的景色的強烈反差中理解“奇異”一詞的意思,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謎”。
二、創設情境,領悟重點。
關于月球的三個未解之謎,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讀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此,在讓學生朗讀及談論哪些地方令人費解之外,我讓學生講述三個謎,將語言的品味、內化和運用有機結合,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同時,也比較深刻地認識了三個謎,從而高效地實現意與文的兼得。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秘,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里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的遨游。
最后,我緊緊抓住孩子們探索月球奧秘的強烈心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說?”孩子們爭先恐后:“我長大了要繼續探索月球的奧秘。”“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這時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謎”字,從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寫月球的詩句,再說說你知道的哪些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再讀讀課文中關于月球的疑問,然后說說你有哪些疑問,從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詞。情境的創設,優美的語言,將孩子們帶入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境地,激發了孩子們探索月球的欲望。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5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新渠稍小學:王娟
今天我上了一節家長開放日的課,課上下來我的自我感覺還不錯。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 “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了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
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課文內容的發展,而不失為一堂語文課?這是我設計教學時的主旨思想。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一、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預習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據課文需要收集了非常內容豐富的資料,如月亮詩句的收集,登月圖片和資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關知識的整理和提問,人類對未來月球的計劃,使學生在交流與擴展時最快速地進入。最可貴的是孩子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能把冗長的網上文字資源提煉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練明了的一段話或一句話,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輸入大腦,使孩子們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里迅速接受許多課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師在課堂里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為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在資料的展示中,樣式靈活,有教師展示,有學生自展,還有全班展示,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里充分展開交流與對話。
二、正確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
《月球之謎》教后反思
山東省文登市文峰小學 于金玲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系,把脫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脫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后,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說明!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策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應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策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穿著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么將來無論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么?關于月球的知識你了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于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么?總結學生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級思維的訓練,比如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策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比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傳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后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己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說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于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策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于學生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干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標準,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月球之謎》教后感
浙江省寧波市黃鸝小學 陳 萍
《月球之謎》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科普文,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文章內容簡單,但要借此引領學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秘的興趣難度還是比較大。
開始上課了,我先讓學生吟誦自己喜歡的與月亮有關的詩句。在這些蓄意深刻、意境深遠的詩句中,對月亮滋生出一種美好的遐想,然后自然導入新課。接著,我讓學生欣賞著皎潔的月光,說說自己想知道的知識:
“我想知道月球上有什么?”
“我想知道月亮是從哪兒來的?”
“我想知道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嗎?”
然后從學生一連串的疑問中,自然引出課題,并誘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這些情感的鋪墊,為學習下文,進入創設的月球之旅的情境作了充分的準備。
當了解了美國宇航員給我們帶回來的月球之謎之后,我深情地說道:“解開這些謎底的任務,就落在了我們這些宇航員的身上,就讓我們一起踏個神奇的星球,和好朋友一起去尋找答案,并仔細觀察研究,看看又發現了什么新的不解之謎?”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學生接到這樣的命令,似乎真的有了上月球的感覺,有的在和好朋友交流手里的資料,教室里的氣氛空前的活躍,訴說著自己“月球之旅”的收獲:
“我知道了月球上并沒有嫦娥、白兔,到處都是環形山、巖石和塵土。”
“我猜想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功能可能是宇宙輻射造成的。”
“我在月球上發現了不明飛行物,猜想可能有外星人。”
……
我看著這些可愛的孩子笑著說,還有很多知識就等著你們去發現了。我相信我們班的孩子個個都是未來的科學家。在他們的問題中我們結束了這堂課。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6
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本課教學圍繞課文的重點內容,以運用想象、資料交流、互相質疑等方法,引導學生就自己掌握的資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宇宙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基點,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情感的不斷升華,以達到多維教育目標的有效整合。
一、想象是創新思維的翅膀
1、展開聯想,直奔主題
課件出示:在空靈的音樂聲中,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遠的天空,穿梭于云絮之間。在明月的照耀下,水光粼粼,異常神秘、美麗。
師:同學們能說說自己的感覺嗎?
生1:感覺很美麗。
師:很籠統,整體的感受。不錯。
生2:月亮圓圓的,很亮。我們仔細地看,就能看到上面好像有許多東西……
師:看清上面有些什么了嗎?
生3:模模糊糊的,可能是山吧。
師:嗯,看得仔細,而且善于想象。不簡單!
生4:我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5:我也想到了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境,飛在青云端。”
生6:我想到了月亮上面有一個月宮,里面住著嫦娥和玉兔。
師: 看到月亮,人們不禁產生了豐富的想象。
出示句子:“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請學生讀句子。
教師: “遐想”可能會是什么意思?
生1:是“夢想”的意思。
生2:是“想開去”的意思。
師:了不起,馬上就學到了一個很好的詞。那么人們會有哪些遐想呢?
交流,并記錄:1月亮為什么會發光?2月亮上到底有沒有嫦娥和天宮?3月亮上有沒有人住在那里?4月亮上是不是和我們地球一樣的?5月球是從哪兒來的?6月球年齡有多大?……
教師:那么多迷,那么今天我們就通過課文來解開謎語。
語文到底是什么?它是人們表達和交往的工具。“月亮”是一個詞匯,也是一個概念,老師把它表現為一個生動的形象,一種詩的意境,讓學生融入這般詩情畫意中,感受月夜的寧靜與安詳,經歷情感的體驗。那么語文就化為感性的存在,美的存在。小學生不會拒絕直觀,更不會拒絕美。學生在感受的基礎上,有感而發,辭出真實,擴展了知識容量,豐富了詞匯積累。教師從學生的已有積淀出發,開辟主題化的廣闊空間,去實施生成性的教學。課文的第一句語言非常優美,教師以第一句為思維訓練點,聯系上下文提出:“人們都會有哪些遐想呢?”引發學生把自己的認識與課本知識相碰撞,促使學生探究活動的進行。而另一方面又要求學生在對話文本的探究中繼而生成新的謎,以促使進一步的探究學習。學生得到了足夠的自主空間,展開合理想象,體現了無限的學習張力。這些生成的問題都是源于學生的需求由學生自己產生的,學生通過學習解決的是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為自己的需要而學習”,學習變得主動而富有現實的意義。這個環節教師只以一個問題就打開了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發散思維得到了有效訓練,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導入課文的主要內容作了極好的鋪墊。
2、比較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的第二個自然段是對月球表面奇異景象的描寫。教師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觀察月球的圖片。在學生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結合文本,展開聯想,通過比較地球與月球與的不同,來進一步感悟月球的荒涼。學生依賴已有的文化知識、科學知識、生活閱歷,在聯系舊知識的基礎上進入聯想想象的空間,運用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比較,設想月球上的情景。不少學生想象豐富,感悟深切:
生1:月球的天空黑沉沉的,地球白天的天空湛藍深遠,夜晚才是黑乎乎的。
生2:月球上死氣沉沉,地球上生機勃勃。
生3:月球上盡是環形山,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山,有光禿禿的山,有綠油油的山,還有奇形怪狀的石山。
生4:月球上沒有小動物,那是一個多么寂寞的地方啊!地球上萬物歡歌,又是一個多么熱鬧的地方啊!
生5:我喜歡神秘的月球,更喜歡我生活的地球。地球的天空是那么高遠湛藍,森林郁郁蔥蔥,河水清澈見底,空氣清新甜潤,萬物生機勃勃。地球是一個多么美麗的世界啊!
經過品讀、感悟,學生源于生活實際而又超脫于生活現實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并將知識內化成了自己的能力,閱讀教學也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這一教學環節是使學生通過比較,去發現月球與地球的不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讀懂課文的過程。因為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投入其中。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覺地運用自己積累的詞語和句子來進行描述,這樣就很輕松地達到了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的目的,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同時在比較中,學生進一步領略到了月球的神秘,并生發出對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種幸福感。可以說,此環節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進,還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并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二、交流是創新思維的平臺
對于月球的來源說,學生搜集到了不同的資料。這時,教師就給學生創造一個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自主感悟之后進行互動交流,通過讀、議等形式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發表自我見解,提高閱讀效果。教師先讓學生讀課文,再根據搜集的資料,談一談自己對月球來源的看法。學生討論后,各抒己見:“我相信同源說。有些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月球是46億年以前,與地球一樣是宇宙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也有科學家認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從地球分裂出去的。這是分裂說。”“我搜集的資料表明,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入,意外地進入了地球的軌道。這種學說叫俘獲說。”學生在交流中產生真切的感受和領悟,通過自我理解與情感體驗,對作品進行自由、廣泛、深入的討論,最終形成更好的自我認識與解悟,其閱讀能力便上了一個層次。
無疑,交流已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展現學習主體間視界的融合、情感的交流和理性的碰撞。學生的互動交流必然引發閱讀個體展開聯想和想象的雙翅再現作品的形象,領悟作品深刻的內涵。這一環節自然地把資料交流和引導學生深化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整理成序,并運用自己內在的語言系統表達出來。在充分了解月球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月球的興趣。所謂“集思廣益”,交流讓學生學會傾聽、表達,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學會接受別人的觀點,從而達到訓練思維深度、廣度的目的。)
三、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靈魂
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只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它表示文中的列舉沒有窮
盡,月球之謎還有很多很多。省略號使文章結尾具有了開放性,并給學生提供了質疑的廣闊空間。教師讓學生聯系課文所列舉的月球之謎,兼顧搜集的資料,展開質疑:月球還有哪些未解之謎?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然后派代表匯報。學生的疑問層出不窮:“月球的起源有三種學說:俘獲說,同源說,分裂說。到底哪一種學說才是對的呢?”“月球與地球誰的年齡更大?”“當時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了四種土壤。做完實驗后發現,第三種土壤具有殺菌的本領,其他土壤與地球上的土壤沒有什么分別。為什么同樣是從月球上帶回的土壤,有的可以殺菌,有的卻不可以殺菌呢?”“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巖石樣品中,含有純鐵粒子。這些純鐵粒子帶回地球后,好多年都不生銹。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對于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予以充分肯定,對于不夠好的問題,也不否定,重要的是學生參與品讀、討論、交流、聯想,積極質疑,對作品有了更深層的解讀與感悟。
應該說,讓學生學會質疑比學會回答更重要。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在質疑中,學生可以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這一教學環節的意圖正是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保護其智慧的火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啟發學生大膽提問,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超越教師。讓學生根據自我的求知需要來更新已有的知識信息量貯存,從而推動自身進一步的發展,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定的方法和規律,而不僅僅是讀完課文了事。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教師關注的不是教材本身所蘊含的知識目標,而是追求獲取知識的過程。整個課堂教學中,注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參與學習。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適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實現了多維目標的有效整合。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3、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月球之迷的興趣。
【板書】
奇 異
月球之謎 〈 〉 探 索
費 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觀看月亮的圖片:
1、教師描述浩月當空的美境。
2、提問:
望著它,你會想到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傳說,或者有關月亮知識呢?
3、學生自由說。
(評價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后的提示和課后資料袋的知識,幫助學生學習)
二、導入第二自然段學習,感受月球景色奇異
1、教師描述:
月球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和我們想象中的一樣嗎?人們總想揭開它的神秘面紗。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
2、播放課件圖片:阿波羅號登月。學生齊讀課題。
3、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
當我們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色?
4、激發想象,交流:
理解“荒漠、奇異”。
⑴ 學生自由回答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景色。
⑵ 提問:什么樣的地方可以稱荒漠?
(強調課文中荒漠指沒有水,沒有生命的月球。)
⑶ 請一位孩子起來為我們讀一讀這句話,其他孩子靜靜地聽,體會體會月球上的“荒漠”。
⑷ 提問:
課文第二自然段用了哪個詞語,概括出了月球上景色的特點?
(板書:奇異)
⑸ 提問:
月球上的景色,讓你覺得最奇、最異的是什么?
學法提示:
如果我們能向剛才那位孩子,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帶著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再仔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相信一定會有新的收獲。讀書時,可以在詞語下打上圓點,好好讀一讀,體會體會。
⑹ 學生再次自瀆課文第二自然段,交流讀書感受。
(借助登月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月球天空和表面景色的奇異)
⑺ 指導朗讀,師述:
在月球上我們能感受到黑夜,又同時能感受陽光,還能感受到那里沒有一點生機。月球上的一切,真是“十分奇異”!(指著板書引導學生說)你能把這種感受送入朗讀中,用聲音表達出來嗎?有感情的讀一讀,練一練吧。
⑻ 播放月球景色的課件,師述:
你們想親眼看看月球上奇異的景色嗎?讓我們看看宇航員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
⑼ 教師引讀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月球景色的奇異。
三、學習3~6自然段,探索月球未解之謎,理解“費解”
1、過度:多美的讀書聲!月球真神秘!更多的神秘還在后邊,不信你默默地,靜靜地讀讀課文3、4、5、6自然段,看看你又會發現哪些月球之謎?(在板書“謎”下打點)
2、師提要求:
然后,畫出課文中的問句,待會起來讀一讀。
3、學生自讀,勾畫。
4、交流課文中的月球之謎,出示三個問句,指導朗讀。
5、提問:
這些“月球之謎”科學家解決了嗎,弄明白了嗎?是啊,這一連串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說:多么令人“費解”啊!)(板書:費解)
6、教師講述:
在書上找到這個句子了嗎?捧起書,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齊讀。
指導:
讀好感嘆句,引導學生認識一句話獨立成段起強調作用。
7、提問:
令人“費解”是什么意思?
指導: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8、提問指導學法:
這些實驗哪些地方令人費解?請孩子們再讀課文3~6自然段,勾畫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
學生默讀勾畫,交流學習收獲。
9、體驗感悟:
如果你就是做實驗的科學家,當你做完實驗后,你會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相機進行德育教育。
四、激發興趣,填補課文空白
1、師:月球上的謎僅僅只有這些嗎?可以從課文中的哪個標點符號看出來?
(板書:探索)
2、引導猜想,師:孩子們,看看還有哪些“月球之謎”需要去解開?選你最感興趣的一個“謎”進行大膽猜想,和伙伴說說。
五、課外延伸
1、教師給學生讀報:
講述:孩子們,現在你們雖然知識有限,可你們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科學家的研究都是從猜想開始。在你們剛才的發言中,還運用到了許多課外知識,老師這里也給大家介紹一個關于人類探索月球之謎的最新消息(出示報紙)這就是4月12日的《重慶時報》登載的消息,它告訴我們:人類的最新研究表明月球可能存在“水”了。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在課外找來讀一讀。
2、學生齊讀最后一段:
教師講述:多么神秘的月球啊!人類的探索還將繼續下去,請捧起書,我們一起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總結,布置課后作業:
講述:老師更相信,你們對月球探索的興趣也將繼續下去。建議在課外可以看看相關書籍、收集關于月球的知識,或者把今天在課堂上的猜想用幾句話、幾段話寫下來,作為習作小練筆。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8
教材:
《月球之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課文。作者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著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著列舉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設計意圖:
在《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上,遵循“激趣——質疑—探疑”的思路,重點放在激趣和探疑這兩部份。重在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探究、自讀自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探究性學習,大體知道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知道文中寫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與魅力。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并整理的有關月球奧秘的資料以及描寫月亮的古詩詞等。
教學時間:30分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談話:今天能來給我們三(2)班的同學上課,老師感到非常榮欣,為了增進我們之間的友誼,老師有一樣禮物要送給大家,請看大屏幕。(出示描寫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一起朗讀。
導入語: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今天我們來學習《月球之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入:請同學們自由的輕聲朗讀課文(課件出示問題)
1、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在什么時候?登上月球后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學生匯報:
2、過渡:是啊,當我們的宇航員坐上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都被這十分奇異的景色吸引住了。所以他有了更多的疑問。
三、學習月球的不解之謎,鼓勵質疑,引導想象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讓你的同桌來讀課文第3—6自然段,看看宇航員又發現了哪些不解之謎?并用筆畫出來。
學生匯報交流:
2、學生體會文中第七自然段省略號的作用。
資料交流:同學們,月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為了揭開月球上的奧秘,就讓我們來開一次“科學發布會”,請同學們趕快拿出你搜集到的有關月球的資料。(交流完后,提問:假如三十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做些什么?
五、課后作業
1、課文后也列舉了一些詩句,請同學們再搜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
2、請把你學到有關月球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9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識字方法自主認記8個生字,理解掌握“遐想、估計、水藻”等詞語。
2、通過文本細讀、尋謎說謎,了解月球基本情況,了解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在根據材料提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難點:利用文本及收集的資料、古詩句等,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查找關于月球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啟發遐思,引趣導入
1、出示月亮圖:同學們,這是——月亮。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2、這月亮帶給你們的遐想真多。有人還寫了這樣一句話,你們讀讀:夜幕降臨,一輪明月便會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3、指名讀句子。齊讀。
4、出示月球圖,揭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課文給你留下了什么?
3、歸納小結。引:課文究竟向我們講述了哪些謎?
三、文本細讀,尋謎說謎
1、默讀課文2-8小節,看誰找到的“月球之謎”最多。
2、反饋“月球之謎”:
◎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細菌一下子都死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
◎把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長沒有明顯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水藻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
◎從月球采回的一塊巖石,估計它的年齡已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億年前的石塊。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
◎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3、深入點撥交流:
▲板塊一:品讀直接提疑的句子。
(1)找出直接提疑的句子:
◎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細菌一下子都死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
◎從月球采回的一塊巖石,估計它的年齡已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億年前的石塊。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
(2)找出提出疑問的詞語。
(3)練讀句子,給謎取名。隨機教學“估計”,點出說明方法。
(4)發現更多可以提出疑問的詞語,為下面教學作鋪墊。
▲板塊二:品讀間接存疑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把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長沒有明顯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水藻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
◎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2)默讀,用“難道”或“為什么”“怎么”的形式提出隱藏著的謎。
(3)小結:月球之謎“令人費解”!
四、總結延伸,探索新謎
總結提問方法,利用資料袋及自己查找到的資料,學習有根有據地提出更多的“月球之謎”。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10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語三年級下冊第22課《月球之謎》第二課時
教材簡析:《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學生通過對這么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對象分析:本班學生好奇心較強,對科普知識興趣濃厚,而本課可讀性強,趣味性強,要學生理解本課的內容不難。但要很好地實現教學目的,一定要發動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但本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足,資料收集有一定得難度,因此教學中主要以小組的探究學習為主,重視學習的過程,培養自學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習慣。
教學目標:
1、教養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2、教育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約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3、發展目標:
(1)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2)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情景教學法、引導法、點撥法。
2、學生學法:小組探究學習法。
教學資迅媒體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時數:共二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運用設計意圖一、回顧課文內容 出示課件,回顧上節所學的內容。觀看課件,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課件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自主學習,了解月球景色的奇異。1、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讀后想想: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并用-----在書本上畫稱呼相關句子。2、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感受月球景色的奇異。出示課件:師:現在老師就與同學們一起參觀一下月球,感受一下月球的奇異。觀看后指導朗讀。(二)小組合作,探究月球之謎。1、出示小組合作任務:小組選擇感興趣的“月球之謎”進行探究性學習。(1)我們最感興趣的月球之謎是_____________;(2)我們要找到相關的段落讀一讀;(3)你所選擇的月球之謎是否已解開?2、匯報學習成果, 請學生找到相應的段落,教師指導朗讀。3、師:除了課文向我們介紹的沒有解開的謎,結合你們收集的月球資料,你還想提出哪些謎呢?(師先向學生展示幾個從課外資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謎,引起學生的興趣。) 如有學生知道可當堂解決,如不了解,鼓勵學生課余查閱資料。 (一)1、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獨自思考: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在書上畫線)2、(1)全班交流。(2)學生觀看課件,感受月球景色的奇異。后感情朗讀。(二)小組活動,探究月球之迷1、小組內認真讀學習任務并合作完成。2、學生匯報小組學習成果。3、學生自由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收集的月球資料和月球之謎。 1、課件出示月球環境錄象2、課件出示小組合作任務3、展示幾個從課外資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謎教師運用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三、拓展延伸 師: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假如有一天將一部分人移居月球上去,你覺得可以嗎?說說理由,小組討論。 學生根據從課外書上學得的知識,小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通過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運用課外知識的能力教學環節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運用設計意圖四、積累詞語鼓勵學生課余把詞語表里的詞語及課文中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寫在積累本上。學生從課文中學則喜歡的詞語進行積累并抄寫。 鼓勵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有利于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板書設計22 月球之謎
景色奇異 實驗結果 月球年齡 簡潔、清晰的板書是課程重點的最好體現。更有利于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內化和理解。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圍繞月球收集資料,可以是月球的知識,可以是與月亮有關的故事傳說,也可以是和月亮有關月亮的詩句。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這節課我們就走進我們的近鄰——月球。板書課題。
2、在小組內交流關于月球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做個記號,可向你的學習伙伴請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小組長帶領大家認讀要認的生字。
3、開火車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展示朗讀
1、學生大聲朗讀讀課文,說說課文中提到的未解開的月球之謎和已解開的月球之謎。
2、找出你最想讀的段落,讀給小組的同學聽,讓你的學習伙伴也對它感興趣。
3、小組合作,展示朗讀,相機正音。
四、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項 估計 年齡,
哪個字容易寫錯,你能給大家提個醒嗎?(交流)
2、認真抄寫生字詞語。
五、拋磚引玉,課外積累
1、我國古代有許多和月亮有關的詩句,我們來讀一讀!
出示課后的四句古詩,學生練讀、展示讀、嘗試背誦。
2、你還能找到和月亮有關的詩句嗎?抄寫在積累本上并把它們背會吧!
第二課時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索《月球之謎》(板書、齊讀課題)
二、在情境中感受月球的魅力
1、(月景、音樂)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灑滿大地,假如你就站在這月下,能說說你的感受嗎?你想起了些什么?
師生交流。
2、我也想起了蘇軾的一句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從古到今,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聯系上下文,猜猜“遐想”是什么意思?
對呀,“遐想”就像我們剛才一樣浮想連翩,想得很多、很遠、很美。
3、既然是“美好的遐想”,那你想怎樣讀好第一自然段呢?指名讀、齊讀。
4、在第一自然段,你還想積累哪些詞語呢?(交流)請你認真地把你喜歡的詞語抄寫在積累本上,注意這些生字的寫法。(出示生字:幕、臨、懸、曾、奧、努)
三、自主讀書,感受月球的神秘
1、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美國宇航局經過八年的艱苦努力,連續發射了10艘不載人的阿波羅飛船后,終于在1969年7月 20日第一次把人類送上了月球。(出圖)這就是當年宇航員阿姆斯特郎剛剛踏上月球土地上的那只腳,他感慨萬千地說:“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是一大步。”
2、現在我們也來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奧秘。認真讀讀課文,把你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3、我們來交流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順勢引導:了解月面景色;了解月球之謎,指導朗讀。)
4、我們把目光聚集在這里:(出示句子)
科學家往往是從一個事實中提出了一個疑問再進行探索。你能發現在這個句子中,科學家是從什么事實中提出一個什么問題嗎?(指名說)
5、我們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嗎?四人小組先交流資料,再提出一個你們最感興趣的問題用水彩筆寫在這張紙條上。
6、上臺交流并貼到黑板上。
7、小結:看到你們提出這么多問題,我由衷地祝賀你們,因為科學從這里開始。(板書:?)月球留給我們的是無窮的疑問,無窮的思考,無窮的探索。(板書:……)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
四、情境寫話
1、2003年10月16日,是個舉國歡慶的日子,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成功返航,標志著我們航天事業的巨大勝利。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國人也將登上月球!假如你就是中國登月第一人,當你打開艙門,你會看到什么?想說什么?心情怎樣?放飛你的想象,把你想說的寫下來吧!
2、指名交流,教師評價。
3、小結:老師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夠夢想成真,真正揭開月球那神秘的面紗!
五、課堂總結
在今天的探月之旅就要結束的時候,我要送給大家一個小禮物。你們看,月亮還有那么多美稱呢!我們來美美地讀上一遍。如果你在其他地方見到這些名字,可不要忘記,它們指的都是月亮啊!
教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逐步培養學生探索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一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謎”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節課以“月球之謎”為“支點”,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廣泛搜集資料,了解月球之謎,感受月亮文化,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求科學奧秘的情趣,這將有助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這節課,我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比如說,隨手積累的習慣、邊讀邊想象的習慣、敢于質疑的習慣、樂于寫作的習慣等。我相信,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會讓人終生受益。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字詞教學,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導語:
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上一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太陽,今天,我們要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潔、環境清幽的圖片)同學們,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總會激起無窮的疑問。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就曾問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今天,我們面對著這散發著冷冷清輝的明月,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她嗎?
3、嫦娥奔月、吳剛伐桂都是民間傳說。人們多想登上月球,去解開心中的疑問。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二、提出自讀要求
1、畫出生字新詞,練習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3、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上節課搜集的資料和小練筆,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
三、組內交流
1、小組長設計形式,檢查組內同學的生字、生詞認讀情況和課文朗讀情況。
2、組內同學交流所畫出的月球之謎。
3、討論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關于月球之謎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組選派代表或組員接讀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
2、你在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
⑴ 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是從哪兒來的?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等等。
⑵ 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1、對某一未解之謎感興趣的同學結為一組,大家共同猜想謎底。
2、據老師提供的“資料袋”展開討論,組內成員分工,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教師提供的資料,供參考)
⑴ 課后“資料袋”。
⑵ 月球起源之謎:
目前,人類關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種假說:月球被捕獲說,地月同源說和地球分裂說。到目前為止,三種假說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因此產生了第四種假說──“月球──宇宙飛船”說。
⑶ 月球年齡之謎:
根據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標本,可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巖石相比,月球巖石99%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巖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⑷ 兩位宇航員在登上月球后,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豎立在月球上,紀念碑上刻著地球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裝了電視攝像機;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間距離的激光儀,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了月亮和地球間的第一次通話。
⑸ 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采氮 -3,并運回地球,利用這一熱能源發電,供應全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游業。
⑹ 從“阿波羅”8號開始,10號、11號、16號、17號都曾目擊或拍攝過月面不明飛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國的“月球軌道環形器”2號就發現,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狀建筑物,隨后,蘇聯的宇宙飛船也發現了這些建筑。
⑺ 月球表面照片和課文插圖。
3、舉行月球奧秘發布會:
⑴ 各小組選派代表有感情朗讀本小組感興趣的月球之謎,力爭通過朗讀激起同學們強烈的好奇心。
⑵ 派中心發言人有條理地說清本組對月球之謎的猜想。
⑶ 聽了其他小組的發言,你們對月球又產生了哪些疑問?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設計〗
一、讀讀寫寫,并發現生字的記憶方法
夜幕降臨 懸掛 曾經 奧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項 估計 年齡
二、創設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內涵
1、出示月色皎潔的圖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來,人們賦予月亮各種各樣的情感,有數不清的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詩詞歌賦、音樂繪畫。下面,就讓我們在《春江花月夜》這首名曲中,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關于月亮的名句寫在黑板上。
(教師板書課后詩句)
2、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反復吟誦幾遍,再抄寫下來。
三、實踐活動
1、人類雖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沒全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月球上的無窮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感興趣的同學課外可以通過閱讀和登錄網站,去進一步了解月球。
2、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四、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1、對某一未解之謎感興趣的同學結為一組,大家共同猜想謎底。
2、據老師提供的“資料袋”展開討論,組內成員分工。
3、舉行月球奧秘發布會:
⑴ 各小組選派代表有感情朗讀本小組感興趣的月球之謎,力爭通過朗讀激起同學們強烈的好奇心。
⑵ 派中心發言人有條理地說清本組對月球之謎的猜想。
⑶ 聽了其他小組的發言,你們對月球又產生了哪些疑問?
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13
教材:《月球之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課文。作者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著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著列舉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設計意圖:在《月球之謎》的教學設計上,遵循“激趣——質疑—探疑”的思路,重點放在激趣和探疑這兩部份。重在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探究、自讀自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探究性學習,大體知道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知道文中寫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與魅力。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并整理的有關月球奧秘的資料以及描寫月亮的古詩詞等。
教學時間:30分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談話:今天能來給我們三(2)班的同學上課,老師感到非常榮欣,為了增進我們之間的友誼,老師有一樣禮物要送給大家,請看大屏幕。(出示描寫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一起朗讀。
導入語: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今天我們來學習《月球之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入:請同學們自由的輕聲朗讀課文(課件出示問題)
1、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在什么時候?登上月球后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學生匯報:
2、過渡:是啊,當我們的宇航員坐上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都被這十分奇異的景色吸引住了。所以他有了更多的疑問。
三、學習月球的不解之謎,鼓勵質疑,引導想象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讓你的同桌來讀課文第3—6自然段,看看宇航員又發現了哪些不解之謎?并用筆畫出來。
學生匯報交流:
2、學生體會文中第七自然段省略號的作用。
資料交流:同學們,月球真是個神秘的星球,為了揭開月球上的奧秘,就讓我們來開一次“科學發布會”,請同學們趕快拿出你搜集到的有關月球的資料。(交流完后,提問:假如三十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做些什么?
五、課后作業
1、課文后也列舉了一些詩句,請同學們再搜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
2、請把你學到有關月球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塵土是否殺菌?
22、月球之謎 水藻為何青綠?
年齡是否比地球大?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懸、遐、奧”等8個生字,會寫“幕、臨、懸”等14個字,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創設情境,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
教學難點:
利用資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與奧秘,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課前準備:
1、樂曲《春江花月夜》
2、《月球之謎》的課件。
3、學生收集月亮的有關資料
4、收集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導入課題
師: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一個星球都是一個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離我們最近的美麗星球——月球,去探索探索它的奧秘吧!
(板書課題:月球之謎)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潔、環境清幽的圖片)
師: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會引起你什么樣的遐想呢?你說(指名說)你真了不起能聯想到寫月亮的詩句,你說(指名說)你想到了楊力偉叔叔登月的情景,掌聲送給他。你說(指名說)哦,你聯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看來咱們班的孩子知識面真廣。嫦娥奔月、吳剛伐桂都是民間傳說。人們多想登上月球,去解開心中的疑問。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齊讀課題)
師:下面就請小朋友自己自由的去讀讀課文《月球之謎》,注意在讀的時候畫出生字新詞,練習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讀要求
畫出生字新詞,練習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想想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2、檢查生字詞,初讀課文。
懸掛 遐想 奧秘 努力 土壤
細菌 水藻 一項 估計 皎潔
師:好了嗎?都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剛才咱們班的孩子讀書的習慣非常好。誰愿意成為我們的小老師帶著大家讀讀生字組成的新詞。
好,你來。(指名當老師帶讀)。你讀得真棒,不僅讀得對,聲音又響。
還有誰想讀?(指名讀)你來讀。
那組愿意開火車來讀?(開火車讀)第3組開火車讀。
讀著讀著,你們有不理解的詞?你說。(指名提不理解的詞)水藻不理解?誰能幫他?哦,你知道的真多。同學們看,這些都是水藻類植(師出示水藻圖片做簡單介紹)。
大家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齊讀詞語)
3、檢查課文朗讀
師:各組選派代表或組員接讀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
第1小組代表來讀。要注意讀準遐想的“遐”字。
請第2小組代表讀2小節,
第3小組的代表讀3、4小節。
請第4小組的代表讀5、6、7小節。
看來你們都已經把課文讀通讀順了。真不錯。
4、做游戲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快速搜索的游戲,誰能用最快地的速度把課文中帶有“遐想”(出示詞語)這個詞的句子找出來。你說---[大家的眼睛真犀利,一下子就找到了]
師:我們班上,哪位小朋友最勇敢,請你把手舉起來,請你把你找到的句子大聲地讀給大家聽。你來讀---[讀得很流利,聲音真大聲,不愧是我們班上最勇敢的孩子]
師:(課件出示第一句)找到的同學咱們一起來讀。
5、換詞,展開遐想,
師: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xuán)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這里的“遐想”可以換成什么詞來說呢?--你說---想象 你說---幻想 你說--猜想---大家的詞匯量真不少。
師:面對這一輪明月,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生:神話)師:是啊,自古以來,月亮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如果生:問題 )師:(書本上的)
(非書本上的)師:你是個愛提的問題的孩子,真棒!
(如果生:古詩)師:月亮這么神秘、這么美,許多文人墨客和偉大的詩人都情不自禁地寫下古詩來贊美月亮,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月亮的古詩句?你說-你說--我仿佛看見了一位小小詩人。
師:你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想法呢?你說
師:過渡:面對這輪明月,我們有多少美好的遐想呀!讓我們帶著這些遐想登陸月球吧!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月亮的荒涼)
1、看錄像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邊看邊想月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你說—月球是個寂寞的星球---你說,月球是個荒涼的星球(板:荒涼)[訓練學生把話說完整]
2、師:課文哪些句子描寫了月球是一片荒漠呢?誰來讀一讀---你來讀---(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3、師:是啊,月球之所以荒無人煙,都是因為月球上只有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資源和生命。誰能把這兩句話用“因為……所以”連成一句話說一說
(課件出示:因為月球上___________,所以說月球__________。)
你說---你說---你說 ----對,因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_,所以說月球是一片荒漠_。
4、這些宇航員們不僅拍了照片,還做了些什么?自學課文后面部分,看看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月球之謎?
5、交流匯報
(1)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
(2)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
(3)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
6、出示句子:這一連串實驗結果是多么令人費解啊!(指名讀句子,說說“費解”的意思。)
7、月球就這幾個現象令人費解嗎?帶上你的資料,約上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猜測、探索一下,看看你們還發現了什么新的不解之謎,比比哪一組收獲。(學生學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的樣子,找好朋友合作學習、交流。)
8、同學們通過激烈的討論、認真的探索對美麗的月球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疑問,這些疑問對于我們來說是種種不解之謎,希望同學們在不久的將來努力探索揭開這團團迷霧。
9、同學們,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不適合我們久留,所以我們只能依依不舍與它告別。(再見了,美麗的月球!再見了,奇妙的月球!)
10、(老師扮演記者角色)歡迎你們的歸來,我是“天文報”的記者,今天很榮幸有機會進行采訪。誰愿意第一個接受我的采訪,說說這次月球之旅的收獲。
老師扮演記者采訪學生,提問:(1)在登上月球時,你看到了什么?(2) 月球與我們地球相比有什么不同?(3)這些謎底能揭開嗎?
四、總結升華,激發探索宇宙的興趣。
感謝你們接受我的采訪,這次太空之旅,收獲真不小,相信你們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希望你們能夠去查閱更多的資料,讓大家對月球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下節課舉行一次新聞發布會,接受更多記者的采訪,好嗎?
板書設計:
月球之謎 探索
未解之謎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1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討論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學時間】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質疑入謎
1、課件展示月亮清幽圖片。
(配有音樂、字幕和朗誦: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誦完后,音樂猶在。)
2、師述:
望著它,你會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
二、自主感悟,讀文尋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看看讀過后,你最想說些什么?相機理解“費解”、“奇異”等詞語,并指導讀相關的語句。
出示宇航員登上月球的課件:指導讀第2自然段,讀出奇異之美。面對這奇異的景色,你有哪些疑惑?
2、默讀,畫出文中的月球之謎。指導讀出問的語氣。
三、合作探究,小組探謎
1、猜謎:
你對哪些謎最感興趣?請你發揮自己的想象對它們進行一下自己的猜想。說不定你就是未來的天文學家呢!
2、小組交流后,代表發言。
3、月球資料展示:
⑴ 同學之間自由交流、介紹自己查找到的最感興趣的資料。
⑵ 匯報自己最感興趣的資料。
四、積累拓展
1、課件展示月亮清幽圖:
古往今來,人們賦予月亮各種各樣的情感,有數不清的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詩詞歌賦。你都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句?
2、鼓勵學生上本年級的閱讀網站查閱相關資料,發表感想。
〖板書設計〗
月球之迷
神秘 費解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16
設計意圖:《月球之謎》以優美的文字渲染了月亮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通過描述月球表面,列舉不解之謎,巧妙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秘。文章感性與理性相結合,是一篇十分獨特的說明文。本次設計,力求打破以往說明文教學重內容輕言語的“科普式”語文課堂,強調從語言文字入手,引導孩子在與文本、文化和客觀世界的對話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實現說明文教學“以語言帶動內容”的“語文式”課堂。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培養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奧秘的興趣。
3、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詞。從課文的學習及資料交流中,學習運用對比發出感嘆和根據事實提出疑問的寫法。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了解月面景象,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習運用對比發出感嘆和根據事實提出疑問的寫法。
課前準備:1、相關課件。2、學生收集月球的有關資料及描寫月亮的古詩詞。
一、談話,導入課題
1、出示皓月當空圖,問:會用不同的名稱稱呼她嗎?(月亮、月球、嬋娟、瑤鏡……)
2、仰望這皎潔的明月,讀著這些美好的稱呼,會讓我們想起哪些美麗的傳說呢?(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3、出示句子: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讀句子,強調“幕”、“臨”的書寫,理解詞語“遐想”)
4、不但同學們愛遐想,古代詩人遙望這皎潔的月亮,也引發了美好的遐想。誰來說說跟月亮有關的詩詞?(讓學生暢所欲言后,誦讀課后詩句。)
5、明月讓人引發的遐想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再好好地讀一讀這句話(出示: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6、它到底藏著多少秘密啊?經過人類不斷探索,直到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隨機出示: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圖片)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今天就讓我們和宇航員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設計說明:談話引入,交流有關月亮的美稱、傳說、詩句,豐富的言語積淀,既為后面的學習作了鋪墊,又“潤物細無聲”地讓學生吸收了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智慧,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
二、初讀,理清脈絡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
(2)邊讀邊劃出課文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謎”?
2、檢查交流:
(1)認讀詞語: 曾經 奧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一旦 年齡 神秘 探索 估計
強調:“努力”兩字生母是“n”和“l”。“任”讀“rèn”,不要讀成“lèn”。“探索”讀準前鼻韻母和平舌音。
(2)交流所劃課文中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謎?
3、從大家剛才所找的月球之謎中,我們知道月球之謎有些已經解開,叫——(板書:已解之謎),有些人類暫時還不能解開,叫——(板書:未解之謎)。
設計說明:人類對于自身以外的知識的感知都浸潤在語言中。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與文本的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理清文脈,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感受月球“謎”象叢生。
三、品悟,感受“奇異”
1、我們先來研究已解的月球之謎。趕快找出來讀一讀,看看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用筆劃出來。
2、品讀句子。
1)、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
(1)結合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圖片,抓住詞語“黑沉沉”、“灑滿”、“燦爛”,體會奇異景象。
(2)引導理解 “卻”字,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2)、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行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1)和人類的美好遐想一樣嗎?抓住重點詞語,感受月球的荒漠。
(2)查看 “環形山”的資料和宇航員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
(3)這景象和你們想象中的一樣嗎啊?練說:我原想月球 ,而實際上 。月球上的景象真是太 了!(說話訓練,學習運用對比發出感嘆。)
3、月面景象給人們的感受是(板書:十分奇異)。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僅能靠幻想,所以有了許多神話故事,(嫦娥奔月……)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到前年我國的神州七號升空,40年來,人類探索月球的行動從未止步。可以說:(出示)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齊讀,指導書寫:奧)
設計說明:緊扣關鍵詞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感受月面景象之奇異。在“天空”與“表面”、“實際”與“想象”的對比中,既反扣上文“美好遐想”,激活學生原來積累的相關表象,又學習運用對比發出感嘆,促使消極語言內化為積極語言。
四、探“謎”,引發疑問
1、已解之謎,使我們深深感受月球景象的奇異。讓我們再走近未解之謎,自讀4——7自然段。
2、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你讀完未解之謎后的感受?(板書:令人費解) “費解”就是(難以理解……),所以才稱作是“月求之謎”呀。
2)說說你對哪個“謎”最感興趣。
預設:
(1)把細菌撒在從月球帶回來的塵土上,細菌一下子都死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抓住“一下子都死了”、“難道”,感受設問句表達出的驚奇。)
(2)把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長沒有明顯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水藻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指導書寫:藻。抓住“一旦……就……”,感受出乎意料。)
(3)一項研究結果說,月球上曾經有過火山活動。從月球采回的一塊巖石,估計它的年齡有46億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億年前的石塊。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這又是一個謎。
(指導書寫:“齡”。通過“估計”,明白這些難解之謎現在還沒有答案,科學家目前暫還無法確定。)
3、月球上還有未解之謎嗎?從課文的哪里看出還有?(省略號)
4、閱讀資料:月球十大未解之謎。
5、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仿照課文表達心中的疑問,練寫: ,難道月球 ?真是令人 啊!
設計說明:關于月球的問題有很多是目前人類無法解開的謎團,但我們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及對文本感悟理解的過程。在學生學習了文中所舉“未解之謎”之后,引入課外資料,讀寫結合,引導學生學習根據事實提出疑問的寫法,學以致用,實現語文學習最終目標。
五、延伸,鼓勵探索
1、月球之謎還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給我們的是無窮的疑問,人類將(板書:繼續探索)。齊讀最后一段: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
2、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學習還可以繼續下去。課外,我們還可以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探索更多的星球之謎。
設計說明:言有盡而意無窮,鼓勵學生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探索更多的星球之謎,激發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奧秘的興趣。
《月球之謎》課堂實錄及評析 篇1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與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現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
2、樂曲《春江花月夜》;
3、學生收集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名句及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圖片)
師: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看到這幅場景,你想說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關古詩、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問題呢?
(學生發言)
CAI 出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么美好的遐想。
師:同學們,你們也被這皎潔的月光勾起了無限的遐想了嗎?(是的)那么我們來美美的讀一讀這句話,好嗎?
(學生朗讀 CAI 出示的這句話。)
師: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總會激起無窮的疑問!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相機點擊宇航員首次登月的圖片)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
師: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二、CAI 出示自讀要求
師:請同學們根據屏幕出示的自讀要求,自由的讀一讀課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讀要求?請一個同學來大聲地讀出來。(指生讀)
1、劃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2、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課余搜集的資料,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