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第二課時(精選17篇)
《西湖》第二課時 篇1
一、 復習(說句練習)
1、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在我說的一句話里,請你認真聽,聽清楚,還要講清楚。說得好,我們就去這個地方游玩,好嗎?
老師說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說兩遍)
2、 你們知道這個天堂是哪里嗎?(杭州)
過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西湖的山、湖(板書:山湖)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伴隨朗讀
思考:你站在西湖邊看到的山是什么樣?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剛才的問題:
3、 同時板書: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4、 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出來嗎?
學生自由練讀。
請個別學生讀。
集體配音朗讀。
5、 (課前教學生一些句子。或讀讓一兩個來贊美西湖。學生不會也可以由老師來說)
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園中有園,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賞心悅目。尤其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聞名遐邇。下面就請同學們隨我而來。
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教師指著畫面講述第三自然段。(電腦出示畫面)
2、 學生可自由說說自己通過查找資料介紹有送景點的介紹。
學生需準備:孤山 白堤 蘇堤(可以是圖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聽了同學的介紹,我覺得西湖真美。不過,課文也寫得也很美,有幾詞用得特別好,你能讀一讀把它找出來嗎?
3、 我們一起把這部分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好嗎?待會兒,我要你們來做小導游介紹西湖。
4、 誰愿意當個小導游來介紹西湖的幾個景點。
學生自由準備
請個別學生來介紹
過渡:剛才聽了小導游的介紹,覺得西湖特別美,真讓我看到了人間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來的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游興難盡。置身其間,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下一節課我就帶同學們去觀賞西湖秋色。
四、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聽配音朗讀。(電腦出示畫面)
2、 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3、 學生自由朗讀。
五、 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 背誦你喜歡的一段、
板書:
青山 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西湖 湖水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景點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東升 華燈倒映
《西湖》第二課時 篇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和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麗。
三、教學教具: 掛圖、錄音機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揭示課題。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顆明珠。揭題后讓學生思考:從題目看,本文會寫什么內容?(描寫西湖的美麗景色)讓學生簡單說一說。
2、配樂范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⑶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4.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詞語:
杭州 天堂 遠眺 掩映 一般 猶如 典雅 輕柔 秀美 連綿起伏
⑵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⑶解釋疑難詞意,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⑷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二、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書:山巒湖水
湖堤小島
華燈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三、指導朗讀
⒈教師啟發:我們讀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體會了文中的美景。
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⒉學生提問。
⒊教師小結。
四、作業
⒈描紅;
⒉抄寫詞語;
⒊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為——,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么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邊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書上是怎么描寫的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4、齊讀。
過渡: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 "圈出。
2.集體分析:
(1)指名答,板書
(2)你最喜歡哪個景點?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
(4)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美美地讀一讀。
(5)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么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說一句話嗎?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過渡:夜幕初垂,明月東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聽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圖片,師配樂朗讀)
聽了老師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來美美的讀一讀呢?
學生配樂朗讀體會
你覺得哪句話特別美?
四、總結:
1、學到這里,你覺得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麗風光。
3、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作業
把你喜歡的一段背誦下來。
《西湖》第二課時 篇3
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磁帶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優美的語言,借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為,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么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這一環節是對前一堂課學習的第一段的復習,讓他們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邊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書上是怎么描寫的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4]
3、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4、齊讀。
過渡: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同學們看圖,通過優美的圖片把同學們帶入情境。然后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什么,給每個學生創造了交流的機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最后讀讀課文,說說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閱讀的過程是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創建力去填補文本空白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接納文本。因此,讓學生說說喜歡哪一句,并說說為什么,使他們有了進一步的體驗。這樣設計讓學生越來越深入地走進課文描繪的情境中,感悟語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圈出。
2.集體分析:
(1)指名答,板書
(2)你最喜歡哪個景點?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
(4)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美美地讀一讀。
(5)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么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說一句話嗎?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組織而又比較自由的學習方式。它營造了一種自由自在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書,盡情地說話,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過渡:夜幕初垂,明月東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聽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圖片,師配樂朗讀)
聽了老師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來美美的讀一讀呢?
學生配樂朗讀體會
你覺得哪句話特別美?
這一段的學習,我通過語言的描述,音樂的渲染,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感悟、體驗月光下西湖的美。在這里,學生的想象在馳騁;情感在激蕩;思維在飛躍,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總結:
1、學到這里,你覺得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麗風光。
3、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讓學生說說最想說的一句話,既是對全文的歸納,又讓學生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
六、作業
把你喜歡的一段背誦下來。
《西湖》教學反思
本文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包含著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就是因為課文中的語言是詩一般的語言,所以教學時感到非常吃力,光是生字詞的過關就化了一節課的時間。在詞語的理解上,,因為西湖離孩子太遙遠了,如何能讀懂這樣一篇美的課文,如何能從文中吸取起精華,又如何能從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只有借助遠程教育資源,于是,在理解詞語時我采用了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來理解的方法,用了很多方法,讓學生自主理解,實在沒有辦法就或詞典,總算是把這個攔路虎掃除了。如:鑲嵌,就借助戒指來理解的,鉆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鉆石就是西湖,即把鉆石鑲嵌在鉆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顆明珠鑲嵌在天堂里的。碩大,孩子們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說了一句從那邊跑過來一只碩大的老鼠,孩子們都快速地舉起了小手,說出了答案。掩映一詞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畫面來理解的。在課文的32和33頁的下方的畫面上,一片片樹林郁郁蔥蔥的,偶爾見到幾處房舍。讓學生在尋找樹林中的房舍,再來理解掩映,層層疊疊是通過畫簡筆畫來理解的。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本文內容略顯深了,孩子們不是很容易理解。通過看課件視頻,通過品味文中的優美詞句,孩子親眼看到西湖的勝景,西湖的美麗風在孩子的腦中形成畫面,在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去描繪,基本上學生能理解課文了,然后再通過配樂朗讀把課文讀美了。
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運用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運用文中的詞語來描繪圖畫中的美景,這樣即鞏固了詞語,又復習了舊知:從畫面中理解詞語,還訓練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再一次領略了西湖的美麗風光。
《西湖》第二課時 篇4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和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麗。
三、教學教具: 掛圖、錄音機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激發興趣
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學過的《憶江南》嗎?我們一起背背。
學生背誦《憶江南》,老師后背誦。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杭州和西湖真摯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讀課文
⒈配樂范讀課文。
⒉學生自讀課文。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⑶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3.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詞語:
杭州天堂遠眺掩映一般猶如典雅輕柔秀美連綿起伏
⑵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⑶解釋疑難詞意,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⑷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書:山巒湖水
湖堤小島
華燈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三、指導朗讀
⒈教師啟發:我們讀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體會了文中的美景。
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⒉學生提問。
⒊教師小結。
四、作業
⒈描紅;
⒉抄寫詞語;
⒊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⒈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西湖》這課,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同學們
提出了一些問題,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
⒉復習生字詞。
⑴聽寫幾個生字:雅、般、柔、州
⑵檢查反饋,要求:①字形正確;②間架合理。
二、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師引導: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感受了西湖那如詩如畫般的秀麗景色。
師生對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樣的美稱?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學們上節課讀書時提出了一些問題:
⑴為什么說西湖時一副優美的山水畫?
⑵為什么說西湖時人間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時什么樣的景象?
⒉以讀代講,讀中作答
⒊啟發思考:聽了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寫出了山美?
(討論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話)
引導理解"遠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等詞語。
⒌教師啟發,引導朗讀:
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碩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
⒍現在你們明白為什么稱它為一副優美的山水畫?請用朗讀來告訴老師。
㈢學習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樣的景色?為什么說它是人間仙境?
請同學們朗讀相關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見過?
那么你們想看看西湖仙境嗎?請讀課文。
讀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結合課文理解"飄逸""掩映""典雅"詞語。指導朗讀。
㈣學習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圍繞那句話來寫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讀兩個比喻句。
⒋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如果你伴著悠揚的音樂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感覺?
⒌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⒍朗讀:師讀第一句,生讀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讀品味
⒈我們循著"遠眺西湖--近賞湖中--月下游賞"的線索,細讀了課文,我們又領略了西湖人間仙境般的秀麗景色。這樣的美文我們應反復讀,品。
⒉學生朗讀練習。
⑴自由讀課文。
⑵教師小結
四、布置作業
⒈背誦課文。
⒉摘抄好詞佳句。
板書:
6 西湖
山巒 湖水 (遠眺)
湖堤 小島 (近賞)
華燈 琴聲 (夜游)
《西湖》第二課時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深入體驗西湖的“綠”。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深入體驗西湖的“綠”。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指導感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西湖的綠》。誰能說一說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游覽西湖的。(靈隱、蘇堤、花港)好!這節課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再次走進這美麗的人間天堂,一同飽覽西湖的綠色之美。
二、自主探究: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來體現靈隱的綠的,畫出相關的句子,然后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能抓住重點詞語來感悟就更精彩了。
匯報:
1、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語速慢,看都看不過來)
滿眼都是綠色,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綠的。)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撲眼而來)
2、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是綠的。(輕輕地、柔柔地、落到臉上涼絲絲的)
“古木參天”:古老的樹木枝繁葉茂異常高大。
“蒼翠欲滴”樹木長得茁壯,枝葉深青碧綠,水靈靈的都要滴落下來似的。
在古老樹木的映襯下,就連空中飄落的雨絲兒都是綠的,)
是呀!樹木長得那樣茂盛,那樣高大挺拔,直插云霄。你能讀一讀嗎?
3、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層層疊疊說明飛來峰上樹很多,很茂密,有深的,郁郁蔥蔥,也有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呈現出淺綠色。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里的綠,那就是-------多彩。板書:多彩
(由于樹木種類繁多,由于陽光的照射,所以飛來峰上的綠的可真是有層次,不單調,那深淺不一的顏色可真美呀!誰來讀一讀把這種美展現出來。
4、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石頭縫里。(布滿、直綠要重一些)
(青苔都長到石頭的縫里了,可見處處都是綠的,可能掀開石頭你會看見石頭縫下面也長滿了青苔)
你把這句讀讀,讓大家體會一下這種隨處可見的綠。
5、亭旁溪水淙淙,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讀出變化)▼碧澄澄的,寫出了溪水綠得清澈透明的感覺
作者在描寫溪水時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比喻。把水花比喻成飛滾的珠玉。
樹木是綠的,小徑是綠的,在“綠”的映襯下,連溪水也是碧澄澄的,這真是綠滿西湖。作者每走一步,綠色都在變化著。所以作者坐在冷泉亭上的感受是——心曠神怡。
“心曠神怡”是什么樣的感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6、那么誰能通過朗讀來體會作者的這種感受,讓同學們也心曠神怡。其他同學閉上眼睛看看能否看到作者所描繪的景物。
看到了嗎?其實我們不是在看,而是在——想象
對!太重要了!我們讀書時一定要一邊讀一邊想象,想象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這樣就讀懂了。
現在同學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一自然段的?
首先認真讀一讀課文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來表現景點的綠的
畫出相關的句子
和同桌說一說你的感受
你們已經能總結學習方法了,老師相信你們也能運用這種方法自學。(3分鐘)
過渡語:靈隱綠意濃濃,撲眼而來,直往你的眼睛里鉆呢!同學們,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呢!那么漫步蘇堤,作者又感受到了怎樣的綠呢?誰來匯報一下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莽莽蒼蒼”是什么樣的感覺?深綠色的草木茂盛的樣子。)
為什么說十分古怪呢?(因為樹干應該是深褐色的,而文中說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2、走近一看,原來是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油油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
綠茸茸:形容碧綠而稠密。就像小動物身上的毛又細又密,那樣可愛。
當作者發現是樹上長滿了青苔時,她的心情怎樣?(驚喜)讀一讀
3、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一幅青綠山水。
“宛然” 一詞換一個詞是 —— 仿佛,好像。
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排比)
比喻:(作者把青苔的形狀作了比喻,有的-------排比:這說明青苔的形很多,
這些形狀不一的青苔,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嗎?(形狀各異、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多姿)板書:多姿
4、這么美的綠苔給作者的印象是?(堅忍不拔:意志堅強,不可動搖。)
5、作者在寫蘇堤的綠時,主要寫了什么?(青苔。)
6、作者在寫青苔時是按著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由遠及近。)
總結寫法:同學們,我們以后習作時描寫景物可以由遠及近地寫,這樣更有順序。此外,在這一段中,作者對蘇堤的綠的描寫是詳細的叫——詳寫,作者略寫了那幾處勝景呢?
填空:(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
蘇堤的綠,綠得多姿,綠得堅忍不拔,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過渡:靈隱的綠和蘇堤的綠各有千秋,在花港觀魚作者又看到了怎樣的一種綠?誰能來繼續匯報
(三)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1、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玉立與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直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在這里形容荷葉形體挺拔。)這句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荷葉的美。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除了你看到的畫面,你還能想到哪些畫面?
(微風一吹,滿池的荷葉都在舞蹈,還有蜻蜓落在上面呢!)
評價: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想得可真美,這讓我想起了宋朝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古詩:(《小池》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誰想讀,讀出這種蓬勃的生機。
2、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的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
(柳枝那樣可愛,幼稚,向人們報春,這句也是擬人的手法)
3、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在加上葉面上的水珠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1):與初春的柳枝相比,作者更愛這初夏的荷葉,因為在作者的眼里,這荷葉怎樣?(成熟,穩重一些)
(“裙袂飛揚”:裙擺被風吹起的樣子。“翩然”形容動作很輕快。)
(2)“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一般都是用來形容人的,在這里卻用來形容荷葉,這又是擬人的手法,這說明荷葉在作者的眼里怎樣?(充滿活力,表現出茁壯的生命力)
看!那滿池的新荷在微風的吹拂下已經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她在抒發著自己內心的情感,所以說花港的綠是綠得——多情(充滿活力,生機勃勃)板書:多情
4、:你能把這種活力讀出來嗎?
讀到這,文章就要結束了,但作者卻意猶未盡,甚至在歸來的路上仍舊在回味西湖的“綠”,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體會作者那意猶未盡的感覺。
三、總結全文
同學們,從靈隱到蘇堤再到花港,作者帶領我們一路欣賞了這些景物,感受到靈隱綠得多彩、蘇堤綠得多姿、花港綠得多情,我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西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說過寫過。作者選取的許多作家詩人反復用過的題材,但在她的筆下,依然那樣新鮮動人,這是為什么呢?
是因為作者選取一個獨到的角度,又以自己細膩的筆觸盡力渲染。所以我們學習本文就是要學習作者選取獨到角度,寫出景物獨特美的做法。
四、拓展延伸
師總結:西湖的美是多面的,不同人去游覽西湖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課下請同學們搜集有關描寫西湖的詩文讀一讀,我想你的收益會更多。
板書設計:
靈隱 :樹木 小徑 溪水綠得多彩
西湖的綠 蘇堤 :青苔 綠得多姿喜愛 贊美
花港 :新荷 綠得多情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游記,節選自《西湖漫筆》。作者選取一個自己獨特的視角,又以自己細膩的筆觸,讓我們領略了西湖的“綠”。文中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使讀者通過“綠”領略到西湖的美麗,從而激發起對祖國壯美河山喜愛之情。
一、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教學
在導課時,課件展示西湖的美景圖片,引出課題——《西湖的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品味語言匯報時,相機出示各景點的圖片,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身臨其境的目的。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感悟語言之美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我們要把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努力去探索,去感悟。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景點,細讀品味,找出認為美的句子并說說美在哪里?只有細心去欣賞、體會,才能說出美在何處。
三、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讀中悟情
這是一篇語言精美的散文,應該在學生感悟景物特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培養語感。學生選擇景點并體驗那兒的“綠”的特點,再通過朗讀表現這種“綠’。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感悟、積累,讓他們讀得明白,讀得清楚,讀得帶勁,讀得入情。從而,把文章讀美了。
《西湖》第二課時 篇6
本文作者像一位畫家,細膩地描繪了西湖的山山水水,為我們營造了一種詩意般的境界,讓讀者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所以,本文的教學自然應以美讀作為教學重點,在細細的朗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美好的風光,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學思路清晰,重點明確,但學生的反應卻不是老師所希望看到的,反應平平。反思下來,是老師的教學機制不夠靈活,處理不夠細致而導致的。現就教學中的細節處理,來簡單地談談美文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擴大學生的閱讀空間:
走進如此美文,我們該如何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感悟呢?一段段地領著學生讀下去,顯然違背了現在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自主體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對于剛剛進入三年級不到一個月的學生來說,該怎么放手呢?此時,情境的創設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尤為重要了。
正如此文,在復習過詞語之后,我們可以創設如下情境:今天,老師特地去租了一條大船,和同學們一起泛舟湖上,走近西湖去領略清麗的美景吧!然后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文第二小節,自讀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哪里的景色最吸引你,拿出其中的語句細細朗讀品味,引領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再回歸文本,讀好句段。
接下來,學習第三小節時,再創設情境:現在我們開始自由活動了,去你喜歡的地方好好讀一讀,看一看吧!這樣,學生在愉快自由的氛圍中交流體會,朗讀感悟,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
二、板書精煉,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在多媒體稱霸天下的現在,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板書的設計非但不能馬虎,更要突顯其重要作用,那就是對課文內容的高度提煉。那板書該怎么寫呢?
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板書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和線索,如結合本文內容來說,可以寫如下內容:遠眺西湖——近賞湖中——月下游湖,以此來明示本文的寫作思路。
而第二課時的板書可以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拓展延伸,重點則在于揭示文本的中心內容,如遠眺西湖,山水如畫;近賞湖中,仿若仙境;月下游湖,天人合一等。
這樣的板書,才更能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更為細致精準而又直接地掌握文本思路和中心內涵,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義。
三、視頻欣賞,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美文源于美景,對于學生未曾去的地方,未曾真切領略到的感受,教師能做的也僅僅在于提供一些視頻資料,如圖片、錄像等。但這些視頻資料的出現必定只有一個目的,即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字詞,了解實地的情景,感受語言的優美。它們因文本而存在,為文本而服務,絕不能脫離文本。所以,這些圖片、錄像的欣賞可以放在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時,放在老師的小結中,放在美讀前。這樣的欣賞才有切實的意義。
《西湖》第二課時 篇7
一、說教材。
本單元所選的文言文,以議論抒情為主,感情真摯、議論深刻,語言精練而富有深意。學習本單元主要通過反復誦讀課文,認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深入品味語言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
本篇是袁宏道的一篇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文辭清麗簡潔,內容意趣盎然.隨意而自然,不重具體景物的刻畫描寫,卻非常重視借助山水風光傳達文人志趣,語言樸素平易而頗多變化,往往涉筆成趣,有清雋美妙的意境。文章非常適合誦讀,因此重點要通過誦讀來品味文章的美感。
二、說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①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重點文言詞;②熟讀課文,品味清麗的語言,體會盎然的意趣;
過程、方法目標:①把握多角度品析理解內容的方法;②學習用朗讀法閱讀寫景文言文,培養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高雅的情趣。教學重點:積累重點文言詞,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
三、說教法、學法。
朗讀導悟法:本節課我希望引導學生通過引讀、初讀、譯讀、品讀、美讀幾個環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語感,啟發學生自悟,提高對文言文本的理解能力。并以尋找美點為切入口,引領學生理解文章豐厚的內涵,受到美的熏陶。
小組討論法:“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采用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思維的碰撞中發展語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學生誦讀有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我設計了“五步讀書法”,即引讀、初讀、譯讀、品讀、美讀,使整個課堂充滿瑯瑯讀書聲,讓學生在誦讀中而逐步達到心通其情,意會其理的層次。
第一步———引讀: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上課伊始,配以婉轉的古箏樂曲,屏幕展示西湖優美風光,使學生陶醉其中。然后,啟發學生打開記憶的寶庫,吟誦有關西湖的詩詞歌賦,其中蘇軾及楊萬里的詩大家最為熟悉,可集體吟誦。而后順勢引入課題,并簡介作者,激發學生對袁宏道的景仰及閱讀文本的興趣。
新課標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導入課題時,利用優美的風光、動聽的音樂,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的閱讀活動得以自主開展做好了情感與內驅力的鋪墊。
第二步——初讀:
1、教師范讀,正字音,提示節奏、停頓。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把握字音、節奏、停頓,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朗讀展示。指名讀,提出朗讀要求,師生從各角度進行評價。
這一環節的三讀,從字音到節奏再到語氣三個梯度提出語感要求。讓學生能夠做到字音準確、句讀分明、音韻流暢、感情充沛,形成良好的語感,為通譯全文、品味文章韻味打好基礎。
第三步——譯讀:
1、小組合作,采用參照注釋、回顧舊知、結合語境等方法,揣摩研讀,譯讀文本,畫出不懂的字詞。
2、帶著小組譯讀的成果上臺當小老師,全班參與交流。
3、強化重點知識點,夯實基礎。
初四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文言基礎,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已經掌握的文言知識結合注釋盡力自行解決文字障礙,若難以解決,可以請教老師。我巡視課堂,在釋疑解難的過程中,遵循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不是簡單的“告訴答案”,而采用引導學生回顧舊知或者提示語境的方法啟發學生自悟。在這里,我不是“知識的化身”,而是解決問題的合作者。
在交流的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上臺當小老師,我當助教。這樣的主動學習節奏快、效率高。另外,在交流中既要重視課堂生成的資源,又要落實預設的重點知識點的強化,如:1、重點字詞:2、一詞多義:為、于3、重點句的翻譯等,提高學生將知識系統化的能力,為日后初四的總復習打下堅實基礎。
第四步——品讀:
用尋找美點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運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從各方面進行賞析,力求有獨到的發現,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相機誘導,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深刻領悟。下面我就從欣賞景物之美、領略語言之美、感悟志趣之美三個角度談談如何引導學生品味:
1、景物之美。袁宏道筆下的西湖,極其嫵媚,極具性靈,在引導學生品味時,對實寫景物可采用想象、朗讀、圖片展示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也不覺為西湖美景所醉。在引導學生品味虛寫語句時,注意啟發聯想,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以內心感受來寫景妙處,可以使文章別有神韻。這正好契合新課標所強調的“要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2、語言之美。深入淺出的比喻,句式整齊的排比,工整精煉的對偶等修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華采,而且豐富了文章的神韻。引導學生品讀修辭方法對于表現景物的妙處,讀出那鮮明的畫面、優美的意境。如:將孤山蔥綠比作了美人的黛眉,春花嫣紅比作少女的面頰,勾勒出了西湖的清純可愛,妙不可言。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品味關鍵詞的生動巧妙,如“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抓住“染” “設”,體驗這二字賦予大自然之靈性,將大自然比擬成丹青妙手,為山嵐添彩增色。
3、志趣之美。袁宏道主張文學要“獨抒性靈”,引導學生品讀出他的獨特個性與審美觀是本課的難點。“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而作者卻以晨昏之景為妙,夕嵐初起,月華乍露,尤為清絕。而大部分游人只是趕了熱鬧,“安可為俗士道哉”顯示出作者的清高超拔的審美志趣。
這一環節的品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通過邊讀邊品邊議,西湖游記的美感鮮明地映現眼前,大家神游其中,在發現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受到了美的陶冶,又感悟了作者的真性情。
第五步——美讀:
前幾環節的情境創設、譯讀品味都為美讀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此時,帶著對文章的理解,帶著對作者的欣賞,帶著飽滿的激情,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借助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操美。
葉圣陶先生說過:“美讀得其法,不但可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還可與作者的心靈感通,不論在興味方面還是在受用方面,都可得到莫大的收獲。”通過美讀,把握音韻節奏,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讀出描摹的優美意境,使學生與作品達到心神交融的的默契。
第六步——布置作業:
將張岱的《西湖七月半》打印出來,把“閱讀并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作為作業。
這一作業的設置是本課的拓展提升,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與《課標》提出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不謀而合;同時又進一步鍛煉了學生自主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
板書設計:
以品味文章的 “景物美、語言美、志趣美” 作為主體,言簡意賅,突出教學重點。
各位領導、老師,“追求高效愉悅課堂”是我的職業追求。對這節課的教學,我已有幸在實踐中進行過嘗試,經過反思,我認為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教學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思維發展要求,課堂學生思維狀態積極而活躍。
《西湖》第二課時 篇8
教學目標:
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劇音樂的風格特點。
2、學會由越劇填詞的歌曲《西湖美》。
教學重點:
在越劇欣賞中能學唱越劇調填詞歌曲《西湖美》。
教學難點:
能用越劇語言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師生問好!練聲連音練習模唱練習
2、復習《太湖美》
二、感受西湖
1、在太湖美的歌聲中繼續我們的天堂之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們告別蘇州,又將去哪里呢?學生回答。
2、有同學去過杭州西湖嗎?請談一談對西湖的印象。學生交流
3、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來見證一下,觀看課件(背景音樂西湖美)
4、感覺怎樣?你想說點什么?
5、歷代的文人雅士來到西湖禁不住詩興大發,留下千古名句,讓你又想到了什么?(學生交流有關西湖的詩句)
6、配樂朗誦西湖美歌詞
三、體驗學唱
1、初聽范唱
2、復聽歌曲
四、總結
《西湖》第二課時 篇9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2
ltcqq 發表于 -10-10 9:56:00 今天聽了一節《西湖》的第二課時,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課文。我去年上這一課時,感覺整篇文章的脈絡十分清晰,但是要把握住卻非常困難。北宋詞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詞中寫道:“東南形騰,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去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磯,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風池夸。”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中外人士被西湖那秀麗溫馨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無限繾綣眷戀的情懷。西湖美,文章也美,但讓三年級的孩子能夠切身感受到那種美,就需要教者花一番心思了。陸海亞老師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根據文章的段落和描寫順序,將西湖的美景用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讓學生去觀察,感悟,積淀情感,以讀感悟。將文字與圖畫做了有機的結合,最后一段配上了音樂,通過視覺,聽覺相結合的方法將夜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看到三(2)班的孩子就想到自己去年的那些學生,好象又回到從前,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h(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ttp:///blog/u/41/archives//85.html
《西湖》第二課時 篇10
本文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文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可謂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豐富兒童的表象,激活兒童的思維、情感、聯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
優美的語言,借助色彩鮮明的圖畫和悠揚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
二、朗讀體驗法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板書,齊讀課題
2、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西湖?出示圖
片
三、學習課文,精讀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描寫。
2、交流優美的句、段,結合課件,采用手勢、配樂等方法指導學生深入地朗讀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
抓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好看極了。”等句子,展示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第三自然段中:
抓住“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明靜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課件,讓學生感情朗讀,進一步理解其意境。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遠處,不時飄來悠揚的琴聲”等句子,出示圖畫,加以音樂,學生進行欣賞性朗讀,充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配樂,進一步賞讀本部分。(誰愿意讀可以隨便站起來,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這一活動中。)
3、概括總結;齊讀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
四、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五、布置作業:
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給家人聽
《西湖》第二課時 篇11
一、說教材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辭清麗簡潔,內容意趣盎然,作者通過對西湖春天的自然風光、動人景象的傳神描繪,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滿心喜愛和深切感受。作者筆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靚麗、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鮮活的生命力和靈性。鑒賞本文如果沒有個體生活體驗的融入,沒有聯想和想象參與,將是蒼白無效的。因此,教學中首先要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驅遣豐富的想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或者口頭言語,調動起學生的情趣,使學生‘投身處地”地體驗描寫的對象,以增強鑒賞的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景特點,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
2、培養誦讀能力,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疏通文字,理解句意,掌握虛實結合的寫法。
難點:理解作者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解決辦法:通過整體感知,師生共同研討解決重點、難點。
四、說教法
本文是文言文中游記散文的精品,而藝術的妙處及魅力是靠自身的感知和品味的,所以學習本文應以自讀為主,在注釋的幫助下,反復誦讀,如再有疑點,教師要及時點撥,在點撥的同時,還應以讀為主,在熟讀的基礎上,爭取背誦,整體感知本文的藝術技巧所在。在課堂上要以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和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為宗旨。
五、說學法
1、反復誦讀,精美語句最好背誦。
2、按照作者的思路去發現文章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3、體會作者感情與獨到的生活體驗。
4、交流有關西湖的詩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杭州西湖,是我國優美的名勝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來贊美它。大家想一想宋朝著名詩詞作者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雨后》中談到西湖的兩句詩是什么?對,“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學習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寫的《西湖游記二則》,看看作者是怎樣獨具慧眼,描繪西湖勝景的。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范讀課文,掌握以下重點詞語。
棹、嵐、勒、突兀、相次、歌吹、艷冶、染翠、設色、夕舂、受用、目酣神醉、山容水意、花態柳情。
2、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西湖一》直抒靈性,寫出了西湖迷人的景色及自己的心境。《西湖二》作者以清麗明快之筆,描繪出西湖由白堤斷橋至蘇堤六橋一帶春日盛景,并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
三、分析欣賞《西湖一》,品味其重點詞、句。
(1)重點詞語理解:
突兀:高聳的樣子。棹zhào:劃船。娥: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頰jiá:面頰。這里說桃花艷麗如少女的顏面。”
(2)分析課文,品味語句。
①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討論后回答)為什么?
答:“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因為作者初至杭州,最為心往神馳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這種感情蓄積已久,其發必速,故游記開篇不容許多筆墨交待,一落筆就直抒性靈:保叔塔為西湖北側門戶,塔身挺秀,卓立山巔,未近西湖而先入眼簾,本也是一處勝景,但作者僅以“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一筆帶過,是因為他心不在焉,“已心飛湖上也”。整個杭州山水風物此時惟“湖上”才是作者鐘情之所在。“心飛”的夸飾把他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無遺。
②為何插入一閑筆“午刻入昭慶”?(思考后回答)
答:這是欲揚先抑,造成頓挫之致,然后才續“心飛湖上”之意。
③當作者終于親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時,運用了什么修辭寫出了它的嫵媚與迷人?
答:作者連用了四個比喻、一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遠處孤山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綾一樣起伏。
④以上描寫西湖風景是實寫還是虛寫?
答:僅四句話,但由于選取了西湖典型風物,足以見西湖秀媚的風姿。此為實寫。
⑤作者見到此景后,內心感受如何?是實寫還是虛寫?起到怎樣的作用?(分組討論后回答)
答:“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這是虛寫西湖,借以反襯西湖之美。
⑥同學們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態?
作者雖云“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實際上他卻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這種感覺與聯想雖然模糊,但境界空靈,意蘊豐富,頗堪品味。它既啟發人聯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象作者如曹植“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的癡情醉態。作者的感情由此進入極高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靈的,是極其嫵媚迷人的。這樣比擬就顯示出山水風物的精神、情趣,亦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愛戀之情,與“吏情物態,日巧一日;方網機阱,日深一日”(《與何湘潭》)的官場相比,就更覺自然界的清純可愛。作者對其初游西湖之日,如同與心愛的女人第一次約會一樣珍視,因此鄭重其事地記下具體日期:“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記中則不再注明日期。
⑦本文寫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筆下重在寫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風情,一種引人酣醉的整體魅力,以及作者的內心體驗,而不精雕細刻其山水面目細節。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總結、擴展
總結:這節課我們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內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詞語和句子,從而提高了我們鑒賞古文的能力。
擴展:據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賞點。
五、布置作業
課下搜集寫西湖美景的詩文,寫在你的札記本上。
六、板書設計
西湖游記
山色— 目酣神游
西湖---------- 花光— 飛心湖上 一語不得
溫風—
波紋—
七、設計理念
袁宏道的散文不僅語言質樸,而且清雋美妙,頗具靈性,往往給人以耳目以新的感覺。學習本文,對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及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情趣,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西湖》第二課時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感悟西湖的秀麗景色。
2、感悟語言,體會意境,豐富語言及文化積累是教學的難點。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第一自然段,圖文結合,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1、(出示幻燈片)同學們一定都看到了上面這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出示句子)“蘇杭”指哪里,你知道嗎?(板書:杭州 “杭”是生字,跟讀)。
2、你覺得天堂是什么樣的地方?而西湖(板書: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樣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就說明蘇州、杭州像天堂一樣美。你知道嗎,杭州向來就有“人間天堂”的美稱。(出示文字)指名讀,齊讀。這句話中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嗎?(理解:素有選擇詞義)
4、你去過杭州嗎?杭州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點是哪里呢?(板書課題)西湖給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學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出示文字)
5、齊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鑲嵌結合生活中媽媽的戒指理解)
二、圖文結合,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面請大家跟隨老師的攝像圖片去游覽一下西湖,好嗎?請大家一邊看一邊聽課文錄音,等會兒請大家來說說看過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燈片,同時播放課文錄音)
2、自讀課文,注意自讀要求。
3、檢查自學效果:現在,老師想聽聽你們讀得怎么樣。
(1)出示詞語(帶拼音):誰來讀讀這些詞語?(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素有 連綿起伏 淡 猶如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曠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點指導:前鼻音:綿、淡、掩、般翹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讀。
4、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聰明。現在請4個小朋友來讀課文,邊讀(聽)邊想: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書:山巒 湖水湖堤 小島華燈)
5、教師描述引讀,初步學習第1節: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倒映著柳絲飄逸的湖堤,黛綠的小島,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們常說——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
①學習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查字典理解)
②第1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過渡:為什么西湖會被稱為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節課再學習。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一、過渡導入
1、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書: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西湖風光吧。看,遠處就是西湖!
2、出示“西湖”的圖片。
眼前的西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柳絲輕拂的圖片)(學生自由說)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自由讀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讀書
a:你覺得這山怎樣?(板書: 山巒)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引導理解:層層疊疊,讀一讀、連綿起伏、)這連綿起伏的山顏色也很有層次,(看圖引說,這山綠,--有濃--有淡:讓我們看了感覺就像一幅優美-----)
(那你能把這優美的景色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齊讀。)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b:你還看到了什么?(板書:湖水)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覺得水怎樣?美在哪里?
“猶如”可以換成“好像,仿佛”,"碩大"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湖面看作“銀鏡”?
靜靜的湖面有了這白鷗,顯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這兩句讀好嗎?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指名讀,齊讀。
2、站在湖邊眺望,真是遠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我們一起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吧!(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第2自然段。)
3、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賞心悅目。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電腦出示畫面)
1、課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
你喜歡西湖中的什么景點呢?
2、小結:你還知道哪些景點嗎?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介紹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點。(曲苑風荷柳浪聞鶯)
3、說話練習:看到了這樣的美景,我( )
4、我們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讀好嗎?
現在,請隨我一起去游賞月下的西湖吧! (板書:夜游)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配樂范讀第四自然段。
(1)游客們,月下的西湖美嗎?你們看到了什么?
華燈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讀這個比喻句。(板書:華燈)
(2)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如果你伴著悠揚的琴聲(板書:琴聲)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2、指名讀(電腦出示畫面)
3、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4、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同學們,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真像到了人間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寫到:齊讀
五、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齊讀: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第二課時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學習部分生字。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湖的美。
教學重點、難點:
文中生字詞多且易讀錯,是教學難點。
朗讀好課文是教學的重點。
課前準備:
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課文掛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天堂知道什么樣的地方被稱作“天堂”嗎?(景色優美,生活幸福美好的地方)
2、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出示句子),這“杭”就是指杭州(板書:杭州“杭”是生字,跟讀),而西湖(板書: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
2、從題目看,會寫什么內容?(描寫西湖的美麗景色)
二、初讀感知
過渡:課文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麗景色呢?現在,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來一次文中游西湖!
1、先請小朋友拿好書,認真聽老師讀課文。這一課的生字特別多,特別難讀,注意聽清楚老師是怎么讀的。
2、小朋友都聽得很認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來讀了,那就讀吧,讀的時候要做到: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碰到生字組成的詞語多讀幾遍,并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輕輕用鉛筆打個問號;
(3)讀完后標好小節。
3、檢查自學效果:現在,老師想聽聽你們讀得怎么樣。
出示詞語(帶拼音):誰來讀讀這些詞語?(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素有連綿起伏淡猶如格外
漂浮掩映一般令人心曠神怡夜幕初垂
①重點指導:前鼻音:綿、淡、掩、般翹舌音:初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讀。
4、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聰明。現在請4個小朋友來讀課文,邊讀(聽)邊想: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書:山巒湖水
湖堤小島
華燈)
5、教師描述引讀,初步學習第1節: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倒映著柳絲飄逸的湖堤,黛綠的小島,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們常說——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
①學習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種解釋:abc這里選第種。
②第1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過渡:為什么西湖會被稱為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節課再學習。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換一換:綿——棉猶——優、憂浮——乳掩——淹
加一加:令——鈴、嶺、冷、領
2、如何把字寫漂亮?
重點提醒:掩:左窄右寬,“大”要舒展,蓋住“電”;
般:注意“舟”的筆順;右上部分不要寫成“幾”;
初:左右部分的起筆一樣高。
四、作業
1、鋼筆生字描紅。
2、練習朗讀課文。
《西湖》第二課時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12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重點:
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背誦描寫西湖的詩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勝收。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詩人楊萬里來到凈慈寺送別好友林子方,寫下了《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題林安邸》
3、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導入
這幾首古詩都是描寫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們要學習《6、西湖》(板書課題)。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來到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杭州,飽 覽西湖美景。
生齊讀課題
(三)、引導學生質疑或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1、如果你們來到了西湖,那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2、班里有誰去過西湖?請來大家介紹介紹!(學生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四)、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散文,以優美的筆調和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秀麗的景色。讓我們趕快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去讀讀課文,去感受西湖獨特的美。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聯系上下文仔細想想。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表揚表現出色的同學。同時把學生圈出來的不易讀準的字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如:鑲嵌 碩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學生逐段初讀課文。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4、重點指導第二節中的長句: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5、重點指導第三節中的句子:
(1)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綠樹叢中。(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6、學生讀完全文后,表揚學生能把課文讀通順了。教師配樂范讀課文。(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7、學生配樂朗讀全文。(獎勵西湖圖片。)
8、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剛才同學們讀課文讀得都非常認真投入,欣賞到西湖獨特的美。現在誰愿意來告訴大家,你覺得怎樣美?可以選擇文中語句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選擇讀課文)。
9、齊聲朗讀全文。
(五)、指導書寫
1、復習詞語。(出示詞語,讓學生讀一讀。)
2、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素 令(上下結構)
學生說說書寫要點,教師范寫。
《西湖》教學反思
本文運用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手法描寫了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色。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能體會作者以動靜結合的勾勒渲染,使西湖美景躍然紙上,讓讀者感覺到:在盈盈湖水中,遠山隱隱約約,孤山朦朦朧朧,若有若無,仿佛仙境一般。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這種自由、開放、多種形式的表達,能清楚地看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成長。沒有整個課堂的開放,就不會出現這種活力四射,個性充分張揚的教學效果。
《西湖》第二課時 篇15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1、本節課分四個部分內容,分別是:朗讀、書寫、思考回答問題以及背誦。
2、本節課貫穿了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閱讀與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
知識鏈的重要環節。
3、本節課聯系了寫景和與抒情,在以后學習語文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情感的關鍵。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
等詞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能力目標: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預讀與體會情感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2、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
的求知欲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學目標之后,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那我們再看看這篇的重點難點是:
重點: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難點: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范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
則。
3、采用類比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
知識的成功與喜悅感。
4、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采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后我們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復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讀、寫、思考等幾部分的學習。
最后,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以上為我這節課的思路。
《西湖》第二課時 篇16
一、復習,鞏固生字
⒈導入:昨天我們學習了《西湖》這課,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同學們
提出了一些問題,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
⒉復習生字詞。
⑴聽寫幾個生字:雅、般、柔、州
⑵檢查反饋,要求:①字形正確;②間架合理。
二、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師引導: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感受了西湖那如詩如畫般的秀麗景色。
師生對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樣的'美稱?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學們上節課讀書時提出了一些問題:
⑴為什么說西湖時一副優美的山水畫?
⑵為什么說西湖時人間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時什么樣的景象?
⒉以讀代講,讀中作答
⒊啟發思考:聽了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寫出了山美?
(討論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話)
引導理解"遠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等詞語。
⒌教師啟發,引導朗讀:
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碩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
⒍現在你們明白為什么稱它為一副優美的山水畫?請用朗讀來告訴老師。
㈢學習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樣的景色?為什么說它是人間仙境?
請同學們朗讀相關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見過?
那么你們想看看西湖仙境嗎?請讀課文。
讀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結合課文理解"飄逸掩映典雅"詞語。指導朗讀。
㈣學習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圍繞那句話來寫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讀兩個比喻句。
⒋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如果你伴著悠揚的音樂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感覺?
⒌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⒍朗讀:師讀第一句,生讀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讀品味
⒈我們循著"遠眺西湖——近賞湖中——月下游賞"的線索,細讀了課文,我們又領略了西湖人間仙境般的秀麗景色。這樣的美文我們應反復讀,品。
⒉學生朗讀練習。
⑴自由讀課文。
⑵教師小結
《西湖》第二課時 篇17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12個生字只識不寫。
3、認識一個多音字。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重點: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教學難點: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背誦古詩文:
1、論語三則
2、對詩《木蘭詩》中部分詩句;《敕勒歌》
3、春景詩(詞):
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
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二、背誦描寫西湖的詩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勝收。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詩人楊萬里來到凈慈寺送別好友林子方,寫下了--《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題林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三、導入語
這幾首古詩都是描寫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們要學習《6、西湖》(板書課題)。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來到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杭州,飽覽西湖美景。誰愿意來讀讀課題?
四、引導學生質疑或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設計1:同學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西湖,那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設計2:我們班有誰去過西湖?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吧!(學生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五、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散文,以優美的筆調和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秀麗的景色。讓我們趕快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去讀讀課文,去感受西湖獨特的美。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聯系上下文仔細想想。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表揚表現出色的同學。同時把學生圈出來的不易讀準的字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如:鑲嵌 碩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學生逐段初讀課文。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4、重點指導第二節中的長句: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5、重點指導第三節中的句子:(1)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綠樹叢中。(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6、學生讀完全文后,表揚學生能把課文讀通順了。教師配樂范讀課文。(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7、學生配樂朗讀全文。(獎勵西湖圖片。)
8、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剛才同學們讀課文讀得都非常認真投入,欣賞到西湖獨特的美。現在誰愿意來告訴大家,你覺得怎樣美?可以選擇文中語句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選擇讀課文)。
9、齊聲朗讀全文。
六、指導書寫
1、復習詞語。(出示詞語,讓學生讀一讀。)
2、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素 令(上下結構)
學生說說書寫要點,教師范寫。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 情,陶冶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具體描繪了西湖的主要景點。
三、教學難點:具體分析描繪西湖的主要景點的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
鑲嵌 掩映 悠揚 遠眺 層層疊疊
蕩漾 蔥綠 輕柔 圍繞 心曠神怡
二、學習課文,精讀感悟,感受景美、文美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描寫。
2、交流優美的句、段,結合課件,采用手勢、配樂等方法指導學生深入地朗讀這些句子或段落。
(1)第二自然段中:抓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好看極了。”等句子,展示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遠 山巒 真像山水畫
湖面 猶如 銀 鏡
(2)第三自然段中:抓住“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明靜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等句子,借助課件,讓學生表演讀,小組內合作讀,挑戰讀,并學著來夸夸西湖的美等手段,進一步理解其意境。
板書:近 湖堤 就像綢帶
倒影 仿佛仙境
(3)第四自然段中:
抓住“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遠處,不時飄來悠揚的琴聲”等句子,出示圖畫,加以音樂,學生進行欣賞性朗讀,充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配樂,進一步賞讀和背誦本部分。(誰愿意背誦可以隨便站起來,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這一活動中。)
板書:夜 華燈 宛如 銀蛇
琴聲 悠揚
3、概括總結;齊讀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并進一步板書:是一顆明珠
四、總結全文,配樂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五、布置作業: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給家人聽;寫一段描寫家鄉的短文。
板書:
6、西 湖(是一顆明珠)
遠 山巒 真像 山水畫
湖面 猶如 銀鏡
近 湖堤 就像 綢帶
倒影 仿佛 仙境
夜 華燈 宛如 銀蛇
琴聲 悠揚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指導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二、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的措施和方法,借助課件資料和配樂,為學生創設情景。
三、教學難點:將音樂、畫面和文字融為一體,使學生充分地朗讀、感悟。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然后進行聽寫。
鑲嵌 掩映 悠揚 遠眺 層層疊疊
蕩漾 蔥綠 輕柔 圍繞 心曠神怡
二、朗讀品味
1、學生個別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形成閱讀期待。
2、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反復誦讀第二自然段,通過“綠、青、濃、淡”等詞語想象多彩秀美的畫面,體會“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的美妙意境。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3、學生自由讀、個別讀第三自然段,再欣賞課文插圖,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作者就是通過這些詞語把西湖景點描繪得逼真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反復練習朗讀,在讀中感受畫面描寫之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之準確。
4、播放舒緩優雅的音樂,教師范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學生傾聽,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集體討論解決之后,指導學生反復練讀。給學生配上音樂,讓學生的聲音與畫面、音樂融為一體,品味出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是如此美妙和迷人。
三、積累內化
引導學生背誦喜歡的段落,讓學生反復誦讀,漸漸領略“一山濃,一山淡”的美妙,綢帶“漂浮在碧水之上”的神奇,天上人間“全都溶化在月色里”的朦朧。讓學生在誦讀中充分感知語言的優美,領略文章的韻味。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受到感染。
四、遷移運用
1、口頭造句:
(1)讓學生弄清楚這些都是打比方的句子,每一句分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用來比作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有哪些共同之處。
(2)指導學生用“猶如、像、仿佛、宛如”口頭造句,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兩個詞來說。在小組里交流,全班交流時鼓勵下等生大膽發言并及時糾正、評價。
2、開展“詞語匯展”活動:老師說意思,學生根據意思猜謎語;也可以說一個詞的近義詞,讓學生猜;還可以指著圖中景物,讓學生用一個準確的詞來描繪一下。
教學反思:
本文運用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手法描寫了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色。用“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描繪出了湖面碧波千頃,湖水平靜柔美的姿態;用“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寫出了山巒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壯美靜態;“一群群白鷗飛掠過湖面”,湖水晃動著山巒、寶塔、樓臺、樹木的倩影,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像兩條綠色的綢帶,在碧水之中飄逸。這是作者描畫的西湖動態。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能體會作者以動靜結合的勾勒渲染,使西湖美景躍然紙上,讓讀者感覺到:在盈盈湖水中,遠山隱隱約約,孤山朦朦朧朧,若有若無,仿佛仙境一般。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這種自由、開放、多種形式的表達,能清楚地看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成長。沒有整個課堂的開放,就不會出現這種活力四射,個性充分張揚的教學效果。
白堤”、“蘇堤”、“小瀛洲”、“阮公墩”我認為很好讀,比較簡單,但學生讀錯的很多,只能反復領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