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3篇)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大家已經初讀了課文《矛和盾的集合》,我們不但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而且也讀通了課文,了解了大意,提出并解決了一些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與課文中的詞語寶寶打個招呼吧。課件出示詞語
2、如果把課文比喻成一個湖的話,上節課大家還只是在湖面上觀光游覽,吹吹風,看看水波什么的,還沒有潛入水里去看個究竟。這節課,大家該做什么呢?
3、我們從哪里鉆到課文這個湖里去研究呢?
師:其實呀,“鉆進”課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從題目鉆下去,也可以從插圖鉆下去,還可以從文章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鉆下去。今天,我們就從課文的題目“鉆下去”吧!請讀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4、課題中強調的是哪個詞?“集合”是什么意思?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過渡:矛和盾的這一次交鋒,不再是自相矛盾,而是把它們的優點集中在了一起。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兩個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矛和盾互相集合會變成什么了呢?矛和盾的集合,厲害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部分回答了這兩個問題。
2、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碰撞出了“坦克”這一新鮮事物。坦克具有矛和盾的什么特點?請從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話來解答這個問題。
3、課件出示坦克圖片和課文中的句子。看著這幅圖片,說一說: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
4、你見識過坦克的威力嗎?匯報收集的資料。
5、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說說“合二為一”的意思。
6、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寫了坦克的“大顯神威”? 用筆畫出課文中的句子,再讀讀!出示課文片段
師:從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我們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哦。你是從德國兵的害怕和失敗看出來的。你能讀出德國兵的害怕嗎?
師:聽你朗讀,我感受到了德國兵的一點害怕。誰來朗讀,讓我們更強烈地感受到德國兵的害怕?
師:讀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國兵逃跑的場面,坦克的確是“大顯神威”呀!來,我們一起讀讀。
(從“龐然大物”這個詞語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哦。你從坦克本身的龐大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你能讀出坦克“龐然大物”的那種氣勢嗎?
(從“首次”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首次”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中,還有哪一個詞語是“第一次”的意思?
師:坦克第一次上戰場就這么厲害,當然能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神威”。 誰來讀出坦克第一次就這么厲害?
師:讀得不錯!大家都想讀?那自由練習練習吧。
7、同學們,當時的情境的確如此,張老師從當時的一份報紙中看到這樣一段更為詳細的報道,請自由讀一讀。課件出示
師:大家讀了這段話,都在笑,笑什么?
師:看來大家都覺得這一段話寫得很具體、生動、形象!我也這樣認為。可是,為什么課文不這樣寫,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個字來寫?
師:大家看看課文的題目,再想一想。
師:你體會得真好!的確,文章什么時候該詳,什么時候該略,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大家才上三年級就能體會到這一點,不簡單。
三、學習第1~4自然段
過渡:坦克一出現在戰場上,就顯示出強大的威力。發明家是怎樣想到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請大家默讀1-4自然段,一邊默默地讀,一邊細細地想,一邊輕輕地畫,思考這個問題。
1、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說說這個問題。其余同學注意傾聽,想一想他說得怎么樣?
2、剛才這位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提到一個帶“然”字的詞語——忽然,這一點很關鍵!請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帶“然”字的詞語,把它畫出來。出示有“忽然、固然、當然”的句子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三個句子,這三個帶有“然”字的詞在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師:從“忽然”這個詞語,我們知道了發明家產生想法的情形。板書:產生想法
師:“固”是本來的意思。“然”呢?
師:那,我告訴大家吧,“然”是“這樣”的意思。“固然”就是本來這樣的意思。但是在這里“固然”重點不是說明鐵屋子好,而是要說什么?
師:“固然”和“卻”連在一起,重點是在講“卻”后面的意思——“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怎么辦呢?
師:大家真能干,從一個“固然”讀出了發明家修正想法的過程板書:修正想法
師:從“當然”我們知道了,安上輪子和履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發明家想法的延伸。板書:延伸想法
師:剛才,同學們從這三個帶“然”字的詞語了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產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這三個關鍵詞語,說說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嗎?請和同桌相互說說。出示:忽然……固然……當然……
師:說得真好,不但用上了三個帶“然”字的詞語,還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課文1-4自然段的內容說得清清楚楚。這些內容都是圍繞課文的題目來寫的。
師:那,我們再一起讀讀課文的題目吧!
四、學習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維
過渡:為什么這次矛和盾相處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變成威力無比的坦克呢?我們再來看看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請齊讀——課件出示:
1、這里的“誰”可以指哪些?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師:除了課文中的坦克,還可以指什么?
2、“集合”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別人優點的產物?
師:這個“誰”除了指這些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
3、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們小組討論討論:如果可能,你希望將哪些長處集于一身?
4、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很豐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們善于集合別人的優勢,就能成為強者,勝利者。祝大家夢想成真!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吧。
5、至此,我們從題目“鉆進” 課文,細細地把課文研讀了一遍。請大家再讀讀課文題目,看看這篇課文題目強調的是什么呢?(集合)
6、同學們,其實“集合”,不僅僅是一個詞語,也是一門學問,大家到了高年級,還會在數學中學到許許多多關于集合的知識(板書“?”);“集合”,不僅僅是一個道理,也是我們生活中永遠也離不開的法寶,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有了“集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你看,我們學習的教室,生活的城市,沒有哪一樣東西不是集合的產物(板書“!”);“集合”,也不光限于相互融洽的事物,有些事物,盡管看似矛盾的,但也可以如矛和盾一樣,可以集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東西(板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帶著這樣三個標點符號(?!。),到生活中去尋找集合的學問、集合的法寶,創造出更多新生事物來。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大家從課文的題目鉆進課文中去研究,又回到課文題目中來,讀得深透,讀出了滋味,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因為我和聰明的你們“集合”在這里,學了一篇關于“集合”的課文,懂得了“集合”的道理,讓“集合”成為智慧的種子,伴隨我們去開創美好的未來吧!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大家已經初讀了課文《矛和盾的集合》,我們不但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而且也讀通了課文,了解了大意,提出并解決了一些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與課文中的詞語寶寶打個招呼吧。課件出示詞語
2、如果把課文比喻成一個湖的話,上節課大家還只是在湖面上觀光游覽,吹吹風,看看水波什么的,還沒有潛入水里去看個究竟。這節課,大家該做什么呢?
3、我們從哪里鉆到課文這個湖里去研究呢?
師:其實呀,“鉆進”課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從題目鉆下去,也可以從插圖鉆下去,還可以從文章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鉆下去。今天,我們就從課文的題目“鉆下去”吧!請讀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4、課題中強調的是哪個詞?“集合”是什么意思?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過渡:矛和盾的這一次交鋒,不再是自相矛盾,而是把它們的優點集中在了一起。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兩個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矛和盾互相集合會變成什么了呢?矛和盾的集合,厲害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部分回答了這兩個問題。
2、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碰撞出了“坦克”這一新鮮事物。坦克具有矛和盾的什么特點?請從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話來解答這個問題。
3、課件出示坦克圖片和課文中的句子。看著這幅圖片,說一說: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
4、你見識過坦克的威力嗎?匯報收集的資料。
5、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說說“合二為一”的意思。
6、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寫了坦克的“大顯神威”? 用筆畫出課文中的句子,再讀讀!出示課文片段
師:從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我們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哦。你是從德國兵的害怕和失敗看出來的。你能讀出德國兵的害怕嗎?
師:聽你朗讀,我感受到了德國兵的一點害怕。誰來朗讀,讓我們更強烈地感受到德國兵的害怕?
師:讀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國兵逃跑的場面,坦克的確是“大顯神威”呀!來,我們一起讀讀。
(從“龐然大物”這個詞語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哦。你從坦克本身的龐大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你能讀出坦克“龐然大物”的那種氣勢嗎?
(從“首次”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首次”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中,還有哪一個詞語是“第一次”的意思?
師:坦克第一次上戰場就這么厲害,當然能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神威”。 誰來讀出坦克第一次就這么厲害?
師:讀得不錯!大家都想讀?那自由練習練習吧。
7、同學們,當時的情境的確如此,張老師從當時的一份報紙中看到這樣一段更為詳細的報道,請自由讀一讀。課件出示
師:大家讀了這段話,都在笑,笑什么?
師:看來大家都覺得這一段話寫得很具體、生動、形象!我也這樣認為。可是,為什么課文不這樣寫,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個字來寫?
師:大家看看課文的題目,再想一想。
師:你體會得真好!的確,文章什么時候該詳,什么時候該略,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大家才上三年級就能體會到這一點,不簡單。
三、學習第1~4自然段
過渡:坦克一出現在戰場上,就顯示出強大的威力。發明家是怎樣想到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請大家默讀1-4自然段,一邊默默地讀,一邊細細地想,一邊輕輕地畫,思考這個問題。
1、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說說這個問題。其余同學注意傾聽,想一想他說得怎么樣?
2、剛才這位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提到一個帶“然”字的詞語——忽然,這一點很關鍵!請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帶“然”字的詞語,把它畫出來。出示有“忽然、固然、當然”的句子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三個句子,這三個帶有“然”字的詞在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師:從“忽然”這個詞語,我們知道了發明家產生想法的情形。板書:產生想法
師:“固”是本來的意思。“然”呢?
師:那,我告訴大家吧,“然”是“這樣”的意思。“固然”就是本來這樣的意思。但是在這里“固然”重點不是說明鐵屋子好,而是要說什么?
師:“固然”和“卻”連在一起,重點是在講“卻”后面的意思——“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怎么辦呢?
師:大家真能干,從一個“固然”讀出了發明家修正想法的過程板書:修正想法
師:從“當然”我們知道了,安上輪子和履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發明家想法的延伸。板書:延伸想法
師:剛才,同學們從這三個帶“然”字的詞語了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產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這三個關鍵詞語,說說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嗎?請和同桌相互說說。出示:忽然……固然……當然……
師:說得真好,不但用上了三個帶“然”字的詞語,還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課文1-4自然段的內容說得清清楚楚。這些內容都是圍繞課文的題目來寫的。
師:那,我們再一起讀讀課文的題目吧!
四、學習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維
過渡:為什么這次矛和盾相處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變成威力無比的坦克呢?我們再來看看課文最后一自然段。請齊讀——課件出示:
1、這里的“誰”可以指哪些?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師:除了課文中的坦克,還可以指什么?
2、“集合”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別人優點的產物?
師:這個“誰”除了指這些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
3、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們小組討論討論:如果可能,你希望將哪些長處集于一身?
4、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很豐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們善于集合別人的優勢,就能成為強者,勝利者。祝大家夢想成真!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吧。
5、至此,我們從題目“鉆進” 課文,細細地把課文研讀了一遍。請大家再讀讀課文題目,看看這篇課文題目強調的是什么呢?(集合)
6、同學們,其實“集合”,不僅僅是一個詞語,也是一門學問,大家到了高年級,還會在數學中學到許許多多關于集合的知識(板書“?”);“集合”,不僅僅是一個道理,也是我們生活中永遠也離不開的法寶,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有了“集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你看,我們學習的教室,生活的城市,沒有哪一樣東西不是集合的產物(板書“!”);“集合”,也不光限于相互融洽的事物,有些事物,盡管看似矛盾的,但也可以如矛和盾一樣,可以集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東西(板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帶著這樣三個標點符號(?!。),到生活中去尋找集合的學問、集合的法寶,創造出更多新生事物來。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大家從課文的題目鉆進課文中去研究,又回到課文題目中來,讀得深透,讀出了滋味,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因為我和聰明的你們“集合”在這里,學了一篇關于“集合”的課文,懂得了“集合”的道理,讓“集合”成為智慧的種子,伴隨我們去開創美好的未來吧!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25、矛和盾的集合
產生想法 ?
修正想法 !
延伸想法 。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講述了發明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的故事,從而告訴大家:“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也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教學過程:
師:我們班的同學很了不起,腦袋特別好使,今天我們做個競猜游戲,行嗎?生:沒問題。
師:你的優點是什么?生:我畫兒畫畫得好。
師:你呢?生:我寫作文寫得好。
師:如果說我集合了你們倆的優點,我的優點是——生:你不僅畫畫好,而且文章寫得好。
師:我們快速搶答,怎么樣?答得好有獎品喲!(出示)橡皮+鉛筆 ?生:橡皮鉛筆。
師:真不錯,接著看:(出示)輪子+椅子 ? 生:輪椅。
師:很了不起,接著:(出示)樓房+( ) 雙層汽車生:樓房+汽車等于雙層汽車。
師:同學們的表現很不錯!老師要獎勵大家看一段動畫片,準備好了嗎?(教師播放《自相矛盾》視頻。) 師:現在,我們開始上課,好嗎?生:好。
師:上課。同學們好!生齊:老師您好!師:同學們,剛剛我們看的動畫片知道是什么故事嗎?生:矛和盾。生:不對,是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師:很好。故事中提到了兩種兵器,知道是什么嗎?
【評析:我在揭題時,讓學生用競猜的形式,說出跟本課文“集合”有關的事例,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本文的興趣,同時讓學生一下明白什么是集合,巧妙地拋出課題。同時借助《自相矛盾》這個動畫片,讓學生學習了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也認識了矛和盾的樣子和作用;再指導寫好“矛”和“盾”;然后提出“如果把矛和盾這兩種相對峙的武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讓學生在“說、寫、猜”的活動中輕松有趣的走進文本。】
師: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生字詞語會讀了嗎?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生:敢。
師:大家看,會讀第一組詞語嗎?誰來試試?生:自衛、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學生“左抵右擋”讀得不準確,教師領讀,正音。
師:來看看第二行詞語,試試看!生:進攻、龐然大物、大顯神威。
學生“龐然大物”讀得不準確,教師領讀,正音。
師:同學們預習得非常好,詞語讀得很好,接下來的挑戰難度更大,有沒有信心?生:有!
師:還是這些詞語,想請同學們根據預習課文時的印象,把這些詞語填進下面這段話里,試試看。自衛、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進攻、龐然大物、大顯神威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賽,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 ),還是( )。經過反復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和盾的(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 )在戰場上( ),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學生自己練習、準備。生: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賽,面對朋友雨點般刺來的矛,發明家(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經過反復思考,發明家將矛的( 進攻 )和盾的( 自衛 )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這個(龐然大物)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德國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非常好!老師要表揚你,讀通了這段話,你就了解了課文大意;而且這段話里暗藏了本課的11個生字,你全都讀準了,非常好!誰再來試試?一生再讀,全班齊讀。
【評析: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贊嘆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并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等詞語概括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并能在一段文字當中很好地學習了本文中會認的字和我會寫的字。】
師:請畫出句子中的反義詞,圈出能解釋課題中“集合”的詞。
生:反義詞是“自衛—進攻、盾—矛”;能解釋“集合”的詞是“合二為一”。
師:把這樣一對矛盾的事物合二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處呢?請讀課文2---4自然段。(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師:(出示坦克圖)看著眼前的坦克,你們還能找到矛和盾的蹤影嗎?
生 :(上臺在坦克圖上標出相當與矛和盾的炮筒、鐵屋子。)師:這樣的集合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既能很好地自衛,又能更好地進攻,在戰場上可大顯神威。師: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請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生:(讀課文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
師:你能抓住關鍵詞語讀出了“大顯神威”的感覺。師:那么生活中有沒有讓你們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生:我班在運動會上奪得團體第一,我感到大顯神威。
生: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可大顯神威。生:“神六”、“神七”飛船上天,全國人民感到大顯神威。生:……師:你們今天的優秀表現也讓老師感到了“大顯神威”。
師: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悟出點什么嗎?生合:“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師:你們能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生:鉛筆和橡皮結合起來就成了橡皮頭鉛筆。生:電風扇和取暖器的集合就是空調。
生:樓房和公交車的結合就成了雙層公交車。生:……
【評析: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相機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大顯神威”來感染學生。同時真正地揭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內涵。】
師:同學們,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很早就在長場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才發明。它們前后相距一千多年。在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萬人使用過矛和盾,卻直到近代,課文中的發明家才發明了坦克,這是為什么?
生:那是因為現代人聰明。生:那是因為科學的進步,帶動了人類的思考。生:進一步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思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的思維改變了,做的也就改變,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師:是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在我們生活中,我們遇到了問題要積極地開動腦筋,積極地想辦法,我想我們都會成為集眾人之長于一身的優秀的人才。
【評析:運用對比沖突,引發思考的方法。矛和盾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很早就在戰場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才發明。它們前后相距一千多年。在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萬人使用過矛和盾,卻直到近代,課文中的發明家才發明了坦克,這是為什么?從而導出單元導語中提到:“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這些故事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讓學生的感想更加深刻一些。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啟發。】
教學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講述了發明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的故事,從而告訴大家:“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也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在學習此課的時候,方法采用了許多,上完以后,我反思我這堂課中的成功和失敗:
成功一:閱讀為本,文本中感悟語言,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記得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在指導第5段朗讀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想象,“哇哇直叫” “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這不是又回歸到文本中去了嗎?并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發明家發明出的坦克的威力, 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成功二: 落實單元目標,層層深入的思考中探究發明的過程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用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來代替教師乏味的說教。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舞臺上跳出優美的舞蹈。了解發明過程,領悟思維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在閱讀中,讀懂發明家遇到了什么問題,怎么想,在層層深入思考中發明坦克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語言學習,提高品悟積累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換詞、動作表演,圖片聯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詞語,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成功三:聯系生活實際,在比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課題時,學生對于“集合”理解僅僅是簡單的數量上的統一。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了解了發明過程之后。學生對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認識,那是優點的集合、長處的合二為一。課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過課堂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探究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結合提煉出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不足之處:所以教學內容的劃分有點顯得比較謹慎。過于飽滿,時間不夠,教師可能急于求成,勢必學生學得不扎實。在今后的教學中。力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一心一意為學生。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合二為一、戰場、大顯神威、首次、亂成一團、長處、勝利者”等詞語。
2. 正確朗讀課文。
3. 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 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
二. 學習生字
1. 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穩托住上半部。
2. 讀音:坦,讀“tǎn”,不讀“tǒng”;
持,讀“chí”不讀“cí”;兵,讀“bīng”,不讀“pīng”或“bīn”。
3. 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詩、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三. 學習課文:
1. 讀課文1至4自然段,想一想,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可以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
2. 讀課文第5自然段,說說主要寫的什么?
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3.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習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4. 小結: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2月12日,有幸去海寧參加了航嘉湖地區第二屆教學評比和觀摩活動,感受了異域的“風情”,領略了別樣的美,特把五冊第七單元25課《矛和盾的集合》課堂實錄整理出來,希望也能讓瀏覽過的你,有所收獲!
習目標總目標: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于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執教 杭州陸老師 學生 海寧南苑小學三(3)班
一、課前談話:看圖猜成語,看誰的頭腦最靈活?
有以下成語: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
二、寫字教學:
師:矛的長處是進攻,盾的用處是可以防守,我們先把矛和盾這兩個生字寫一寫,可以先跟我書空。
師一邊范寫,一邊闡述
師:“矛”的撇的這一筆這么鋒利,就像是它這個“尖”。“盾”字的這一撇,特別得長,這樣盾就大一點,才能抵擋得了矛的進攻。
師:打開練習,在兩種不同的武器邊上分別寫上這兩個字。
學生自己在紙上書寫。
三、揭示課題,初步了解課文:
師: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大家很熟悉,今天學習矛和盾的故事,不過這講的可是一個聰明人的故事。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出示詞語。矛 雨點般 戳 進攻 盾 左抵右擋 招架 自衛
請學生自己讀讀詞語,讀的過程中老師提醒,讀的時候聲音可以跟別人不一樣。
請讀矛集合圈里的詞語。
老師提醒“戳”比較難讀。
師:請觀察一下,兩邊的詞語排列有什么特點?
生:一邊是和矛有關的,一邊是和盾有關的。
師: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我們對比著來讀,男同學讀寫矛的,女同學讀寫盾的。
學生練習讀,非常整齊,又有對比性。
出示調整后的詞語: 矛 進攻 集合 盾 自衛
四、層層遞進,學習課文2、3、4段
師:矛的功能是進攻,盾的功能是防守。我們什么時候聽到過集合這個詞?這和我們平常的集合一樣嗎?
生:體育課。
師:這和體育課的集合不一樣,打開課文,課文中找一個詞語或者句子,來看看集合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己讀課文。交流剛才的體會。
生:合二為一。老師在黑板上貼了這四個字。
師:它在文章的第幾段?
生:第二段。
師:把這個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學生找出句子讀。
師:還有其他的詞語或者句子嗎?
生: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師:還有不同的詞語嗎?陸老師提醒大家,這個詞語在最后一段。
生:集于一身。 師在黑板上貼紙條。
師:把不同物體的長處集于一身,合二為一,就是這篇課文中集合的意思。發明家怎么會想到利用矛和盾各自的長處,把它們合二為一的呢?讓我們來看一場比賽吧!
老師請一個同學來讀讀段落。
師:這是一場怎樣的比賽?
生:緊張、激烈的。
師:哪些詞語看出是一場緊張、激烈的比賽?
生:左抵右擋。
生:如雨點般向發明家刺來。
生:難以招架。
師生進行表演。
陸老師來做發明家,你們是矛,我們合作表演。來,你們的矛如雨點般刺來,我左抵右擋,還是招架不住。
我們來換一換,現在你們是發明家,我是矛,開始刺了,上、下、左上、右上、右、左……孩子么順著老師的手勢和指揮開始了抵擋。
師:你有什么感覺?
生:太暈了。
生:實在是招架不住了。
師:這場比賽實在是太緊張了,能不能讀出來。
學生讀課文。
發明家就是從這里找到了啟示,然后一步一步地發明坦克的。哪極端寫發明坦克的過程的?
生:2、3、4自然段。
讀讀2、3、4段,發明家是發現了什么問題,又想出了什么解決的辦法?
生:把盾做成一個鐵屋子。
出示一個鐵屋子。
師:這就是一個鐵屋子,矛如雨點般刺來,結果呢?
生1:一點都沒有刺到。
生2:如雨點般的矛刺來,矛斷了。
師:想到這樣的辦法,發明家實在是太高興了,讓我們高興地來讀一讀發明家的想法。
生讀句子。
師:這個同學很高興,臉上還帶著笑容的。我們再來這樣讀一讀。
學生讀課文。
師:做成了鐵屋子,是不是大功告成了。發明家又發現了什么問題呢?想到了什么解決的辦法?你能不能像老師一樣寫一寫呢?
學生在紙上寫:
填一填:
發現
辦法
夸一夸
交流
生1:自己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的蝸牛和烏龜了。
生2:不能進攻。
生3:把矛從鐵屋子里伸出去。
對于這個答案。老師請同學打開課文對照一下,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課文里有這樣的句子。
:師:課文中為什么用雙引號。
生:矛有特殊含義,指槍口和炮口。
師:矛上的雙引號有漏下的嗎?這里的雙引號可不能漏掉哦!
生:開個小溝,伸出槍口和炮口。
師:發明家發現把矛和盾結合在一起的,又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鐵屋子不會跑。 板書:不會跑
師:發明家想出的辦法是什么呢?
生: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板:裝輪子 安履帶
師:矛和盾結合在一起就產生了坦克,坦克在戰場上怎么樣?學生接讀課文。
生:大顯神威。
師:讀讀第五小節,這就是像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樣子。邊讀邊想,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場面?一個學生讀最后一節。
師: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德國冰節節敗退。
生2:看到了他們哇哇大叫。
我看到了坦克威武的樣子。
師:想不想看看坦克是怎樣大顯神威的?我們一起來觀賞一下。
一段坦克作戰的錄象
師:厲害吧!你現在特別想說什么?
生1:太威武了!
生2:太厲害了!
生3:肯定能把所有的敵人都打敗。
師:坦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威力無比,很是了不起,但真正了不起的是誰?
生:發明家。
師:讓我們用上黑板上的詞語來夸一夸這位發明家。
學生自己在練習紙上書寫。同時提醒學生寫字姿勢要注意。
匯報寫好的情況。
生1:你讓矛和盾合二為一,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真了不起!
生2:你真厲害,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于一身,發明了坦克。
師:寫好的同學把你的讀給邊上的同學聽一聽,想一想這個坦克真的是十全十美,沒有問題了嗎?
生1:太笨重了。
生2:不會飛。
生3:不會飛,飛機投炸彈就逃不掉了。
生4:敵人可以發明先進一點的武器,這樣就不行了。
師:科學家就是這樣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深入思考,不斷地發明新的東西。
老師出示圖片,介紹夜視儀。出示圖片請學生自己讀讀書陸兩棲坦克的功能。
師:正如我們課文最后一段寫的……學生一起接上讀最后一段。
師:說得多好呀!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今天老師還要留一個作業給你,這也是學習伙伴留給你的。
出示:我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
師: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請您休息!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矛和盾的集合。學生齊讀。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嗎?
2、質疑:讀了課題之后,你還想問什么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矛和盾為什么要結合呢?又是怎么結合的呢?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感知主要內容
1、學生聽課文的錄音磁帶。
邊聽邊畫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學生把剛才畫出的生字新詞讀幾遍。
3、小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停下來多讀幾遍。
4、指名讀課文,讀后評議。
5、學生默讀課文,說說本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閱讀,解決讀題時提出的問題
1、教師出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如:矛和盾為什么要結合呢?又是怎么結合的呢?結果怎樣?
2、學生根據以上總是,自學課文,做好準備,下節課交流。
四、記字寫字
1、出示本課的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它們。
2、重點指導兩個上下結構的字:集和架。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寫好,穩穩托住上半部。
3、學生寫字,教師及時評議。
五、拓展閱讀
搜集發明家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討論交流,感悟課文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對三個問題的認識。
2、組織學生全班交流:
對三個問題的理解,要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語句進行概括,要點如下。
⑴ 矛和盾為什么要結合呢?
發明家和對手比賽,難以招架,于是突發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結合起來。
⑵ 又是怎么結合的呢?
把盾做成鐵屋子,在鐵屋子上開一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炮),再給鐵屋子裝上輪子,安上履帶,讓它會動。
⑶ 結果怎樣?
發明家發明了坦克;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3、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二、暢談感受,總結全文
1、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教師引導學習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齊讀這段話,說說人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3、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嗎?
4、再讀這段話。
三、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1、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發明家的故事。
2、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可以相機談談感受。
四、抄寫詞語
1、同座互相讀詞語。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作業
1、摘抄課文里的好詞好句。
2、自己設計一項作業。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課時)
一、 猜字導入
1、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件禮物。(出示圖片和象形字。)
2、你能把這兩個字放到相應的圖片下面嗎?你認識這兩種武器嗎?(出示生字。)你們知道矛和盾用來干什么的嗎?
3、師一邊范寫,一邊闡述(矛:古代一種兵器,長形,尖頭,我們看矛這個字,是個象形字,這里的撇可別忘了,一看這字給人感覺這個武器很鋒利。盾,古代作戰時擋御刀箭等的武器。盾的這一撇,特別的長,這樣盾就大一點,才能抵擋矛的進攻。生書空。)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矛和盾的集合。(出示課題,齊讀)
5、讀了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會提問題的人,是最會讀書的人,小朋友帶著這些問題來讀讀課文吧。
1、自由朗讀課文,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出示下面詞語:
第一組:坦克 手持 蝸牛 雨點般
指2名學生讀。再出示拼音。(他們讀的正確嗎?我們也來讀一遍。)
緊張 固然 烏龜 炮口 戰場 首次 長處 勝利者 招架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亂成一團 左抵右擋
a. 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練習,請1-2個學生朗讀,要求聲音響亮,流暢。
b. 課件出示:試一試,真有趣
左抵右擋 左右(左躲右閃、左顧右盼、左思右想、左鄰右舍)
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組更有意思的詞語,快來讀一讀吧。
3、第二組:矛、雨點般、 戳、 進攻
盾、左抵右擋、招架、自衛
a. 自由讀。
b.指生讀。做“戳”的動作。你發現了什么?
c、描寫“矛”的這些詞語和描寫“盾”的這些詞語我們還可以對著讀呢!男女生合作一下好不好?女生讀“矛”,男生就緊接著讀“盾”。
d、通過了讀詞語,我們知道矛的長處是-----,盾的長處是----。
3、小朋友真能干。不過,讀書有一種很重要的本領,就是把課文讀成一句話或者是一小段話。你會嗎?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 發明家把( )和( )( ),發明了( )。
4、課文中有一句話也是說這個意思,你能快速找出來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生齊讀)
(1)、從這句話種,你知道了什么?(板書:合二為一、坦克、大顯神威)
“二”是指什么呢? “一”又是指什么?課題中哪個詞也是這個意思呢?
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我們就說是矛和盾的集合。
(3)、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嗎?(是怎樣合二為一的?是怎樣大顯神威的?)師在合二為一、大顯神威下打上問號。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矛和盾是怎樣合二為一的?
三、學習1—4自然段
發明家在怎樣情況下想到把矛和盾合二為一的呢?
1、(課件出示)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1)指名讀。
(2)這是一場怎么樣的比賽呀?(緊張、激烈)
(3)你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這是一場緊張的、激烈的比賽?(如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4)如雨點般刺來,刺的速度?老師也帶來一個句子,你喜歡哪個?為什么?你能想象這是怎樣的雨點嗎?(快速指生讀雨點般)是啊,這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更形象生動的寫出了矛的進攻很猛烈。你能用如。。。般讓這些句子更生動具體嗎?(出示)比喻句的威力真大啊,讓我們把比喻句再次送到句子中,使矛的進攻變得更猛烈。讀。
(5)師生表演。生以書當盾,師以手當矛(你們現在就是這位發明家,老師就是你們的對手。我們來一場比賽好不好?)。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你右側刺來(生做動作抵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向你的頭部刺來;向你腿部刺來……(邊說邊加快語速,以感覺激烈的爭斗場面)
(6)能說說你剛才抵擋時的感受嗎?
(7)這場比賽實在是太緊張太危急了!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過渡:對方的進攻十分猛烈,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這個時候,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什么想法?
2、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站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1)發明家發現了什么問題?他想到什么解決的辦法?出示表格
發現的問題
解決的辦法
(2)發明家發現什么問題?心情怎樣?想到什么解決的辦法?現在發明家就鉆在鐵屋子里,對方的矛又一次如雨點般向他刺來,你覺得結果會怎樣?發明家心情怎么樣?
(3)齊讀,讀出心情變化。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3、(師出示鐵屋子)那現在鉆進這個鐵屋子去和朋友比賽,可以嗎?請輕輕讀第三、四自然段,填填表格。(生自由讀課文)
發現的問題
解決的辦法
(1)發明家又發現了什么問題?
出示: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a.給固然換一換詞。(雖然)
b.呆在鐵屋子里,自衛有了,但是什么沒有呢?
c. 發明家又一次對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質疑。朗讀。
(2)他想到了什么解決的辦法?
a、填表格。
b、矛字加了什么符號?這是真正的矛嗎?表示什么意思?(槍口、炮口)看大屏幕(出示裝上槍炮的鐵屋子)。
c、發明家又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真讓人興奮啊!你能來讀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和炮口。
你們看,這長長的一橫也是一種標點符號,較破折號,在這里是想說明這個矛是指--,我們讀的時候在這里要稍微停頓。(齊讀)
(3)出示:可是,這樣固然————————。
a、你能當當發明家,提出疑問嗎?填表格。
b、又是怎樣解決的呢?理解履帶。(大屏幕出示坦克)
4、同學們,發明家發現了問題,他想的和別人不一樣,做的和別人不一樣,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現在老師就想請你們做做發明家,我和你們一起合作來讀讀課文的2——4段。好嗎?
(師生合作讀)
發明家和朋友進行一場比賽,就在他難以招架時,他忽然想到----
可是轉念一想,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這可怎么辦呢?他苦思冥想,終于想到了新的辦法-----
5、小結。同學們,一切發明都源于發現。發明家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發現問題,一次又一次解決問題,最后終于把矛的進攻,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擦去問號。
6、現在誰能用上自己的話,借助表格把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說一說呢?
學生自由練說。
7、匯報。
四、總結。
坦克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既能—又能—所以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那么坦克如何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對我們又有什么啟發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五、作業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近義詞】
危急──危險 忽然──突然
【反義詞】
緊張──輕松 安全──危險 進攻──防守
勝利──失敗
鉆zuān(鉆孔)
zuàn(鉆石)
炮(火炮)──泡(氣泡)
持(堅持)──遲(遲到)──池(水池)
般(一般)──班(班級)
蝸(蝸牛)──窩(鳥窩)
坦(坦然)──毯(毛毯)──忐(忐忑)
集(集合)──極(極點)──級(等級)──及(及時)
架(架子)──假(假期)──價(價錢)
龜(烏龜)──歸(歸來)──規(規范)
攻(攻擊)──弓(弓箭)──宮(皇宮)──躬(鞠躬)
矛(矛頭)──毛(毛線)──茅(茅草)
盾(盾牌)──鈍(遲鈍)──頓(停頓)──沌(混沌)
兵(兵法)──冰(冰塊)
戰(戰斗)──站(站立)──綻(綻開)──占(占有)
持(堅持)──侍(服侍)──詩(詩句)
般(一般)──船(飛船)
蝸(蝸牛)──鍋(火鍋)
坦(平坦)──但(但是)──擔(負擔)
龜(烏龜)──電(電燈)
神(神話)──伸(伸張)──申(申請)
退(退后)──腿(腿腳)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問題的提出: 《矛和盾的集合》這是一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讓學生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案例的描述:首先我在揭題時讓學生說說有關矛和盾的故事,結合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留下伏筆:當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
接著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贊嘆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并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等詞語概括了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
其次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小節。緊接著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四人小組讀讀2、3、4小節,進行討論:發明家的思路是怎樣的?劃劃有關的詞句。
把學生討論的內容板畫下來:
比賽時難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屋子-------開小洞-------加上輪子------裝上履帶-------坦克
為了讓學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讓學生照著板畫來說說發明家是這樣發明坦克的。
最后進行思維訓練活動:“為什么這次矛和盾相處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變成威力無比的坦克呢?”在討論交流中大家明白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時我讓學生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學生紛紛議論:鉛筆和橡皮的結合——橡皮頭鉛筆;
電風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調……
教學反思:新課標中具體的3~4年級閱讀目標是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本課的3、4環節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目標。“大顯神威”詞語的理解能為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對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的過程復述,即訓練學生的思維,又對文本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
開發智力無凝是教育的一項根本任務,本文發明家的思維過程是值得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反思發明家想法的過程使自身學會在看待問題上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發散思維,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實踐。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案例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講述了發明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的故事,從而告訴大家:“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也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首先我在揭題時先讓學生借助插圖說說矛和盾的樣子和作用;再指導寫好“矛”和“盾”;然后提出“如果把矛和盾這兩種相對峙的武器集合在一起,那會是怎樣的情形呢?”讓學生在“說、寫、猜”的活動中輕松有趣的走進文本。
接著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贊嘆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并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等詞語概括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
其次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相機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大顯神威”來感染學生。
師:請畫出句子中的反義詞,圈出能解釋課題中“集合”的詞。
生:反義詞是“自衛—進攻、盾—矛”;能解釋“集合”的詞是“合二為一”。
師:把這樣一對矛盾的事物合二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處呢?請讀課文2---4自然段。(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發明家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坦克。
師:(出示坦克圖)看著眼前的坦克,你們還能找到矛和盾的蹤影嗎?
生:(上臺在坦克圖上標出相當與矛和盾的炮筒、鐵屋子。)
師:這樣的集合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既能很好地自衛,又能更好地進攻,在戰場上可大顯神威。
師: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請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
生:(讀課文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
師:你能抓住關鍵詞語讀出了“大顯神威”的感覺。
師:那么生活中有沒有讓你們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生:我班在運動會上奪得團體第一,我感到大顯神威。
生: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可大顯神威。
生:“神六”、“神七”飛船上天,全國人民感到大顯神威。
生:……
師:你們今天的優秀表現也讓老師感到了“大顯神威”。
師: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悟出點什么嗎?
生合:“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
師:你們能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生:鉛筆和橡皮結合起來就成了橡皮頭鉛筆。
生:電風扇和取暖器的集合就是空調。
生:樓房和公交車的結合就成了雙層公交車。
生:……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能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 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了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再進一步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了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么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這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為后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 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教學中要著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于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 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小結課文
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可以是生字學習方面的,也可以是有關課文內容學習的收獲。教師適當概括補充。
五、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并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 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 個字的布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1.抄寫生字2遍,注上拼音。
2.熟讀課文,思考“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板書設計: 25.矛和盾的集合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附課文:
矛和盾的集合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與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矛、盾、持、蝸、般、坦”六個生字,會寫“矛、盾、集,般、持、架、龜、攻、炮、坦、戰、神、兵、退”14個生字。能理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矛盾、大顯神威”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學習難點:懂得“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學習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矛、盾、持、蝸、般、坦”六個生字,會寫“矛、盾、集、架、般、持、龜、攻、炮、坦、戰、神、兵、退”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矛盾、大顯神威”等詞語。
2我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要熟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習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習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物品,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我要把課文認真讀一遍,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
般(bān bāi ) 坦(dān tǎn ) 兵(bīng bīn )龜(ɡūn ɡūi )
2.我要畫出帶有生字的詞,把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學習。
我會用下列詞語造句
左抵右擋 ——
大顯神威 ——
龐然大物 ——
3.我要仔細地看老師范寫生字,我還要把本課的生字工工整整地抄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要熟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1.我要和同桌比賽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我還要評價同桌的優點和不足的地方,我還要和同桌相互改進,把課文讀熟、讀通。
2給加點的字選擇恰當的解釋,把序號填在括號里。
持:①拿著,握著 ②遵守不變
⑴我堅持每天鍛煉身體。( )
⑵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
固:①結實,牢靠 ②本,原來 ③堅硬
⑶這橋墩無比堅固。( )
⑷把固體膠借給我用一用。( )
⑸固然不是你的錯,你也要給他道歉,因為事情因你而起。
四.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小提示:我要認真地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知道這篇課文講發明家把( )和( )合二為一,發明了( ),告訴人們( )。
2.課文應該如何分層
我能按照“發明坦克——坦克的實際運用——從中悟出的道理”把這篇課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自然段;第二部分是( )自然段;第三部分是( )自然段。
五.達標檢測
1.看拼音,寫詞語。
máo dùn dào tuì jí hé jiān chí zhāo jià jìn gōng
( ) ( ) ( )( )( ) ( )
shì bīng yì bān pào kǒu tǎn kè zhàn chǎng shén xiān
( ) ( ) ( ) ( ) ( ) ( )
2. 我能區分下列形近字,并組詞。
龜( ) 戰( ) 架( )般( ) 炮( ) 退( )
角( ) 站( ) 駕( )船( ) 跑( ) 腿 ( )
3.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左( )右( ) 難以( )( ) 大顯( )( )
( )( )大物 ( )( )一團 合( )為( )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繼續學習默讀課文。品讀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2.學習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學習難點: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讀懂了課文內容,現在我給大家說一說課文講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1.默讀課文填空
①矛和盾為什么要結合呢?發明家手持—————,于是突發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的集合。從這里可以看出發明家—————。
②矛和盾是怎樣結合的呢?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了,把盾做成——、在鐵屋子上開一個小洞,從洞里面伸出進攻的——、再給鐵屋子裝上——、安上______。
2.我能用“——”畫出文中表現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句子,大聲讀一讀,體會矛和盾合二為一的優勢。
3.我能用“~~~”畫出文中點明中心的句子。并聯系課文想一想這句話的含義,再跟同學們交流交流。
4.“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我很大啟發?我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
例如:①城市里坐公共汽車的人很多,太擁擠,就制造了————。
②我們寫錯字了再找橡皮,于是就有了————鉛筆。
③為了讀書寫字時保持正確姿勢發明了————。
三.考考我,我最棒
1..我要積累好詞語
課文里有不少的好的詞語,如“左抵右擋、大顯神威”我要把它們抄下來。
—————,—————,—————,——————,——————。
2..模仿秀
⑴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
哇哇 嘩嘩 ———、———、———、
⑵我會寫
①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 如 …… 般……
②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者烏龜。
固然———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一、設計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創造史。本設計旨在通過
文本的學習,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中盡情思維,從“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中得到啟發,學生能自覺產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奇思怪想”,讓學生的思維和心靈一起飛翔。
二、說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五課的課文。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本課教學時間為二課時,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確定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關鍵句,能用例子來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思維過程。
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課教學中采用了“讀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四、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在課堂上我努力為學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同時也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5課(學生齊讀課題),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還初讀了課文,在初讀課文中,你還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2、這句話中包含了兩對反義詞,誰有一雙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就找到它們呢?(指名說并出示:自衛——進攻 矛——盾)(師板書)
幾乎所有的課文,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它的結構、內容以及思想內涵。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要善于從文章的千言萬語中抓住最關鍵的內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構思脈絡,理解的它內涵和中心,把握文本。這個句子是本課的重點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仔細分析句子,用詞也很有意思,既有反義詞,也有能解釋課題的四字詞語。這個句子在課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過渡:是啊,矛和盾是一對反義詞,盾的自我保護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就是(齊讀課題)。這對矛盾的事物,發明家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把它們合二為一,發明坦克呢?請大家快速讀讀課文,用“~~”劃出句子來。
(二)板塊一:解決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齊讀)
2、師: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呢?(指名回答)(指名上臺表演幫助學生理解“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師:同學們,這就是發明家左抵右擋,但還是難以招架。)理解后,再請兩名學生表演,其他學生配讀。
表演是本班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在表演中不但理解了“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的意思,同時也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但由于我沒有進行正確的指導,學生的表演效果不佳。
過渡:雖然,發明家拿著盾左抵右擋,但還是擋不住矛的進攻,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是怎么想的呢?
(三)板塊二:研讀課文,解決科學家是如何想的?
1、發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
大家用心讀讀課文1~4節。用心讀就是要邊讀邊思考;翻來覆去讀,翻來覆去想,直到把問題讀懂,也可以邊讀邊用筆劃一劃有關句子。
2、指名回答:誰愿意來當當發明家,說說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你是怎么想的?
回答后出示: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
師:請大家讀一讀這三個句子。(自由讀)
3、(三個“然”)師:這三個句子中都有個“然”字詞,是哪三個呢?(回答后帶“然”的詞變紅色。)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忽然”說明發明家的想法是一下子產生的。很快,一瞬間的意思。
師:從“忽然”這個詞語,我們知道了發明家產生想法的情形。誰來讀讀發明家這一下子的想法呢?(指導朗讀:想法要輕、慢點。)個別讀后再齊讀。
“固然”是本來這樣的意思。
師:本來怎樣呢?(引讀:師:待在鐵屋子里,本來這樣很安全的,但是(生讀: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該怎么辦呢?
生:在鐵屋子上開一個洞,作槍口或炮口。
師:大家真能干,從一個“固然”讀出了發明家修正想法的過程。哪“當然”呢?(“當然”是理所當然的意思。)理所當然什么呢?(這里指理所當然要安上輪子和履帶。)
師:從“當然”我們知道了:安上輪子和履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發明家想法的延伸。誰來讀讀這“理所當然”的句子呢?
3、指導朗讀:師:當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時,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生讀)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
可是(學生讀)發明家又認真研究了一番: 對了(學生讀)。
4、小結:剛才,我們從這三個帶“然”字的詞語了解到發明家坦克的思維過程是產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
抓住三個“然”的詞語進行研讀,不僅讓學生明白了文句之間的關系和聯系,而且讓學生在剖析中了發明家的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同時也對學習進行了又一次朗讀的訓練,更以此來指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詞語讀深讀透課文的方法。
過渡:就這樣,發明家發明了坦克,你們見過坦克嗎?想不想再見見坦克呢?
(四)板塊三:運用欣賞和誦讀等方式,放大發明家的創造成果(感受“坦克的大顯神威”)
1、課件出示坦克圖片,師:這就是矛和盾集合后的坦克,看著眼前的坦克,你還能找回“矛、盾”的蹤影嗎?(指名說)面對這坦克,你感到這樣呢?(
邊欣賞邊議論)
2、師:面對著發明家把矛和盾集合后的坦克,同學們的感受各不相同,下面就把你的感受你的朗讀表現出來。(讀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如自豪、驚喜、成功感。)
在學習了坦克是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與一體后,再讓學生看坦克圖片找找矛和盾的蹤影,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發明家的善于思考與坦克的神奇。
3、師:把矛和盾的優點起來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寫了坦克的“大顯神威”?用“——”畫出課文的句子,再讀讀!
(教師出示課文片段,學生朗讀)
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從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我們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師:哦。你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出什么呢?(你是從德國兵的害怕和失敗看出來的。你能讀出德國兵的害怕嗎?)(生朗讀,如味道不夠)
師:聽你朗讀,我感受到了德國兵的一點害怕。誰來朗讀,讓我們更強烈地感受到德國兵的害怕?(生朗讀)讀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國兵逃跑的場面,坦克的確是“大顯神威”呀!來,一起讀讀。(生齊讀)
(我還從“龐然大物”這個詞語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哦。“龐然大物”說明什么呢?(從坦克本身的龐大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你能讀出坦克“龐然大物”的那種氣勢嗎?(生朗讀,突出“龐然大物”)
(我從“首次”體會到坦克大顯神威。)
師:“首次”是什么意思?(第一次)這個句子中,還有哪一個詞語是“第一次”的意思?(頭一回)坦克第一次上戰場就這么厲害,當然能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神威”。誰來讀出坦克第一次就這么厲害?(學生朗讀)
師:讀得不錯,大家都想讀?那大家自由練習練習吧。(學生自由練習讀,齊聲朗讀)
4、師小結: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著這樣的力量,你想說什么?
假如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會對發明家說什么呢?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出示句式(寫一寫)我想對發明家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結:感受著這樣的力量,我們全身都洋溢著智慧。
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不僅讓文本意象活躍在學生的頭腦中,更是讓學生領略了坦克的威力、集合的力量,再通過寫一寫,進一步加深對發明家的發明坦克的印象,使集合的思想在學生心中產生了一定的觸動。
(五)暢談感受,揭示道理
1、師:我們在為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是什么讓坦克有這樣的威力呢?(學生回答)正如課文所說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出示,學生齊讀。)
師:這里的“誰”可以指哪些?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生:“誰”指坦克。)除了課文中的坦克,還可以指什么?(指名回答)
師:“集合”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其他物體的優點的產物?(指名回答:隨機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說說它們是集合了哪些物體的優點。)
師:這個“誰”除了指這些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可以指人)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們小組討論討論:如果可能,你希望將哪些長處集于一身?
2、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給予一定的評價:如,這樣你會更優秀的。)
4、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很豐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們善于集合別人的優勢,就能成為強者,勝利者。祝大家夢想成真。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吧————
這樣的啟發,讓學生活學活用,不但開發了他們的創造力,而且引發了他們自由表達,言語智慧在學生美好的夢想和憧憬中如花朵般競相開放。
六、說板書:
板書: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盾
坦克(大顯神威)
進攻 自衛
這個板書能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展示出來了。
這堂課,讓我欣慰的是:整堂課的教學充分關注了文本言語的特點,抓住了文本的關鍵語匯,實實在在地進行了言語教學;關注了課堂中兒童的言語實踐,讓他們說話、抄寫、討論、朗讀等,語言技能在他們那里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而不是“微風拂面,表皮而過”;學生能快樂地學習,時時伴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問題的提出: 《矛和盾的集合》這是一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讓學生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案例的描述:首先我在揭題時讓學生說說有關矛和盾的故事,結合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留下伏筆:當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
接著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贊嘆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并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等詞語概括了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
其次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小節。緊接著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四人小組讀讀2、3、4小節,進行討論:發明家的思路是怎樣的?劃劃有關的詞句。
把學生討論的內容板畫下來:
比賽時難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屋子-------開小洞-------加上輪子------裝上履帶-------坦克
為了讓學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讓學生照著板畫來說說發明家是這樣發明坦克的。
最后進行思維訓練活動:“為什么這次矛和盾相處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變成威力無比的坦克呢?”在討論交流中大家明白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時我讓學生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學生紛紛議論:鉛筆和橡皮的結合——橡皮頭鉛筆;
電風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調……
教學反思:新課標中具體的3~4年級閱讀目標是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本課的3、4環節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目標。“大顯神威”詞語的理解能為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對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的過程復述,即訓練學生的思維,又對文本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
開發智力無凝是教育的一項根本任務,本文發明家的思維過程是值得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反思發明家想法的過程使自身學會在看待問題上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發散思維,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