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精選12篇)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1
《語文課程新標準》提倡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于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拘于精彩的語段跳躍性地反復閱讀感悟,而缺乏對文章整體的把握感悟。在課堂上轟轟烈烈的針對片段性的文字談感受,而在課后卻對課文內容缺乏完整的理解,甚至對課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正如曾經有個老師評《聽爺爺說漢字》一課時說的,孩子學完了課文至少該記得爺爺說了哪幾個漢字吧?
基于上述的想法,我在教學《石頭書》一課時,從課題入手,培養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再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完成本課閱讀教學的目的。
本文共有14個自然段,通過人物間的6次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外形: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2、石頭上的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書上的字。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上的畫。4、人們通過石頭上的化石能知道許多知識,就像書本能告訴人們知識一樣。緊緊抓住“刨根問底”一詞,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意識。具體方法如下:
1、看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2、課文寫了幾次對話?
3、你提的問題分別能在第幾次對話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組學習:分角色讀,想想每一次對話中你所知道的關于課題的信息——選擇對話,進行朗讀與信息的交流——看課件理解——課外知識的拓展。
5、總結,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教學后發現有以下的優點:
1、課文的條理清晰,整體感知好。
2、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
3、朗讀、理解、說話的訓練量大面廣。
4、能順利的理解“刨根問底”一詞,認識對科學探究應該具備的態度。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2
【我們一起探索書】
過去的書是什么樣子?
現在的書有哪些形式?
未來的書會是什么樣呢?
(現在的)書的身體有——書名、作者、目錄、封面、封底……
書的家庭很大,有——工具類、文學類、科技類……
我最喜歡的書:書名是——、作者是——、我喜歡它,是因為——
【我們一起做一本書】
我們設計書的內容;
我們搜集文章;
我們整理文章;
我們畫書的封面;
我們寫書的前后記(簡介書的內容);
我們編目錄;
我們畫插圖;
我們為書做個廣告;
……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3
張家港市乘航小學 朱世蓉
教學理念:《石頭書》一課是科普小品文,教學重點是以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讀好人物對話,感悟課文內容.難點是感受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利用多種渠道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要上還這堂課并不容易,我在經過多次研究教材后,課文中"刨根問底"這個詞語引起了我的關注.從詞語上來看,它是一個本文要重點理解的詞語,"刨"還是本課的生字;從文章內容來看,它是對文章多次對話內容的一個巧妙總結;從寫作手法上看,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教學設計的總體考慮來看,它可以作為一個突破點,解決《石頭書》當中的問題.所以我由中心詞"刨根問底"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深入感悟課文,了解"巖石"這本大書中的自然科學知識,使學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視野,自覺的探索大自然,開發初步的探究精神.
教學目標:1,精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3,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過程:
揭題,質疑
1,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聚精會神的看著一塊大石頭,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好奇)你們好不好奇呀 老師也很好奇,一塊石頭有什么好看的 那么讓我們帶著好奇心跟隨川川和磊磊一起去看看吧!
新授
(一)過度: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川川和磊磊于是向叔叔提出很多問題,請大家把書本大,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川川和磊磊一共問了幾個問題
1,學生自瀆課文,要求:找出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幾個問題.
2,指名說,老師相機出示問題.
3,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
師:川川和磊磊提了這么多問題,一直要到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顯示:刨根問底)
"刨"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然后說說這個詞的意思.("刨"字的本義是用工具挖掘,"刨根問底"的意思是將事情的經過弄得清楚明白的意思)
(二)精讀課文
那川川和磊磊從石頭上刨到了哪些學問
(石頭是書,石頭上有字,有畫……)
解決"石頭是書"
師:嘿,奇怪了,石頭怎么會是書呢
生回答,師相機出事句子: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
(這是個反問句,其實就是什么意思呢 )
指名說,相機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本書."
師聽后邊說邊板書:哦,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的書.(把課題改成"石頭 書")
2,激趣:可是這石頭怎么能像書呢 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幫助老師解答嗎
3,解決"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1)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么找答案呢 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后完成表格.
(2) 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完成表格
石頭的外形像書
石頭的內容像書
石頭的價值像書
(3) 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并讓他說說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 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么,最后指導朗讀.
③ 說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并把它們圈出來.
③ 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并想象省略號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 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⑤ 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 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 練習說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⑤ 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并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么,用直線劃出來.
② 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聯系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
川川和磊磊經過刨根問底,明白了石頭書里的學問,那么同學們,川川和磊磊這樣刨根問底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示或讓你想到了什么
(我們要用心的讀書,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
("讀"是指探索,研究)
總結談話
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秘,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4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在反復朗讀中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大意,認識人物對話.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課文大概內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與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課前準備:生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設計:一,導入: 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石頭有關.題目:"石頭書",請大家齊讀課題,讀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們想到了什么 生答:(1)石頭怎么能做書呢 (2)石頭書有多重啊 (4)石頭書上有什么內容 (5)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啊 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里一下子能閃現出這么多的問題,真好,那么就讓我們輕輕的打開書,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
過渡: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里是怎么說石頭書的.
二,初讀指導
1,出示自學要求.(投影)
2,檢查詞語自學情況,學生自由讀課文. (1)快速認讀生字(生字卡片)(2)小老師帶讀 (3)開火車認讀生字
3,檢查讀書自學情況. (1)學生分段朗讀 (2)師生分句對讀 (3)男女生分節對讀
過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那他們都看到了哪些呢
4,默讀課文,川川和磊磊讀懂了叔叔的話了嗎 什么 從哪里可以看出 他們從叔叔哪兒學到了什么
5,小結.你們知道什么是化石嗎 教師解釋什么是化石.(課件)
三,總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頭書里有很多知識,里面既有字,還有畫,那這些字啊,畫啊是怎么形成的,石頭書里還有哪些知識,我們將下節課來學習.
四,鋼筆字指導1,指導寫法. 2,學生描紅.
板書設計: 17,石頭書 畫(化石):樹葉,貝殼,小魚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5
一、看拼音寫詞語:
zú jì qí guài yí cé jiǎo yìn méi tàn kuàng shí páo gēn wèn dǐ jù jīng huì shén
( )( )( )( )( )( )( )( )
二、多音字注音組詞:
禁 殼 刨 藏
三、給畫線字注音:不由分說( ) 警覺( ) 勘探( ) 趴著( )
一冊( ) 傳記( ) 光禿禿( ) 好奇( ) 地殼( )
四、按要求變換句子。
1、哪里有書哇?(變陳述)
—————————————————————————
2、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變陳述句)
——————————————————————————————————————
3、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變感嘆句)
——————————————————————————————————————
五、填空。
1、川川和磊磊特別愛追究底細。用一個成語概括畫線部分( )
2、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 );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 );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 )。
3、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 )。
2、從《石頭書》一文中,你知道了哪些學問?
——————————————————————————————————————————————————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4
《石頭書》是一篇以對話形式組成的文章,它的語言生動風趣,特別適合分角色朗讀。所以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就主要采用多種形式的分角色朗讀來理解這篇課文。
比如理解“刨根問底”一詞時,我即沒有像以往一樣讓學生查字典,也沒有讓他們聯系生活的無字詞典,而是采用邊分角色朗讀邊提問題的方式來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效果非常好,達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在學生讀過幾次課文后,我讓他們數一數川川、磊磊和勘探隊員共有幾次問答,他們分別說了什么?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此時我加以引導:川川、磊磊的問題是一個接一個,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弄清楚不罷休,這種認真學習的態度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書上已經有答案,哪位同學能快速告訴我?班上一片小手林立,而嘴里已經情不自禁地喊出來:“刨根問底!”再告訴他們,學習上要向川川、磊磊那樣有刨根問底的精神。
這篇課文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話的提示語形式多樣。我認為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也應該讓學生知道提示語的幾種不同形式。我首先用舉例說明的辦法,告訴學生提示語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還可以不出現,還有一種是在中間。然后讓學生自己到課文中找到具體的句子,做上相應的記號。經過了幾分鐘的時間,他們告訴了我提示語在前的,文章中有五處;提示語在后的,文章中有四處;沒有出現提示語的,文章中有四處。接著讓學生說說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嗎?有的同學挺會動腦筋,認為這樣使文章有所變化,答得真不錯。(12、14)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7
在教學中學習,在教學中反思,在教學中收獲。本次的評優課活動為我們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在這次活動中,我借三(4)班上了《石頭書》這一課,本沒教過三年級,又是借班上課,對教材對學生這兩大元素,更多了一分陌生感。為此,利用一周短暫的時間,細讀教材并借助一些輔助教案,制定自己上課的教案課件。
《石頭書》是一篇科普文,這類文章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本文共有14個自然段,通過人物間的6次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外形: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2、石頭上的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書上的字。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上的畫。4、人們通過石頭上的化石能知道許多知識,就像書本能告訴人們知識一樣。緊緊抓住“刨根問底”一詞,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意識。在教學中,我存在著很多不足,課后經過師傅的指導和自我反思,有幾下幾點:
1、教學時,插圖和文字的出示,要講究配合,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先在學生學習了文字再看圖片,欠缺合理性。 因讓學生通過觀察后再回到課文中去找找,給學生觀察思考的空間,并聯系生活中的書來回答“為什么石頭想書?”讓學生在比較中,慢慢體會為什么稱為石頭書的原因,由觀到思到悟,讓學生會學習。還有在講授“礦物”時,我思考得不夠詳細,沒有兩位師姐處理得好全面,對于礦物里面的小不點兒,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這時可以讓學生想象這些紅的、黃的、閃光的、透明的像我們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如鉆石、紅寶石、煤炭-----把課堂與生活銜接起來。
2、在授課一開始,我特地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初學的內容,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幾個問題,他們一個勁提這么多問題就是想弄懂“為什么叫石頭書?”而他們一個勁的問問題,問清楚,弄明白,就是書上說的哪的詞語,讓學生回答到“刨根問底”,再以這個詞語為出發點,為整課的中心詞,讓學生走進石頭書中去刨個究竟。并貫穿兩個孩子一開始,由“好奇到奇怪最后的高興”這條情感線索來教學。可是上下來,并不像自己想象預設的效果好,讓學生從書上找問題,你一個我一個翻著書找,比較得不整齊,師傅給我的建議是,川川和磊磊要問的問題,可能也就是學生所想問的,索性把它拋給學生,以學生為主角來問問,效果會更好,自己思索了一下,這到也是,后來有幸聽了俞老師的課,她就是這么處理的,在教學設計上她思考得很細致,這點還得向“俞師姐”學習一翻。
3、教學語文也需規范化,真是當局著迷,旁觀者清,一節課下來,我的口頭語“呀”實在太多,真是自己不覺得,以后在處理教學語言時,還要格外注意,盡量避免多余的語氣詞。抓緊把握好時間,由于借班上課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原本在結束時設計的幾個問題也因時間關系,沒能來得及好好提問,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學中,教案的設計更要精練化,對于學生的預設還要更詳細全面。
以上是我對這次上課的一點反思,如有不當,還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建議。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8
a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殼”,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初步了解問話提示語表達的不同順序,理解文中“雨痕、波痕、礦物”等科學名詞。
b類
1.初步了解作者采用“對話設問、層層推進”介紹科學知識的方法。
2.通過學習課文,初步體會文章中科學推想的嚴密、合理。
c類
1.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1.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不添字,不漏字。
2.自學生字新詞,畫出不懂的詞語,并試著理解。
3.收集有關“化石”方面的資料,準備交流。
4.聯系課文說說“刨根問底”的意思。
5.文章第10小節是勘探隊員根據化石得出的科學推斷,你認為他的推斷有根據嗎,為什么?
教學板塊(注明各板塊時間及解決目標序號)
學生課堂練習單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揭示課題,疑問導入。【c;3分鐘】
1.揭示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石頭書》(板書)
2.疑問導入:看到“石頭書”這三個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讀了課題,同學們有很多疑問,大家都想把這些疑問探個明白,弄個究竟,這就叫“刨根問底”(板書)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到課文中去刨根問底吧。
自讀課題
自主質疑
輕聲讀文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理解科學名詞,整體把握。【目標a1、a3;15分鐘】
1.學生自讀課文,老師也輕聲讀課文。
2.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課文主要寫了有著刨根問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從勘探隊員那里得知了許多石頭書的學問。)
指導:畫出文中的主人公(川川、磊磊、勘探隊員)
他們在做什么?
3.分角色練習讀,邊讀邊想為什么稱它為石頭書呢?
石頭書的外形
石頭書上的字
石頭書上的畫
石頭書上畫的作用
4.指導理解:“勘探隊、雨痕、波痕、礦物、化石、地殼、礦石”等離學生生活實際遙遠的科學名詞
自讀課文。
學生交流
動筆圈畫
分角色讀
感受了解
第三板塊——檢查生字,了解問話中的提示語【目標a2、a3;15分鐘】
1.生字識記。
①二類字——勘、趴、讀、禿、殼
②生字
隊、怪、礦、煤、叔、印(左右結構)
冊、跡、殼、炭(其它結構)
指名學生讀,領讀,齊讀
指導:“殼”是多音字,qiáo 、 ké
2.指導書寫。
指導時重點注意生字各部分的比例和“縱讓”關系,如“叔”要左寬右窄、左松右緊;“礦、怪”等則左窄右寬,左緊右松。
“怪”字右下是“土”不是“工”,“殼”下面是“幾”不是“兒”,“炭”字下邊是“灰”,不能寫成“廠”字頭。
3.學習問話中的提示語。
出示: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提示語在前)
“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提示語在后)
“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沒有提示語)
指導:根據表達的需要,提示語有時放在說話的前面,這時要用冒號(:)提示下文說話內容,再把說話內容用雙引號引起來;提示語也可以放在說話內容的后面,這時說話內容需要用雙引號引起來,句末只需要句號就可以了;提示語有時也被省略,我們只要將說話內容用雙引號引起來就可以了。
出示:
“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你有什么事情嗎?”
指導:提示語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間。
小結:對話中的提示語還是我們說話內容的一個補充,它會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讀懂人物。我們來看——
川川好奇地問 (好奇)
川川和磊磊高興地說 (高興)
川川特別愛刨根問底 (特點)
……
生讀生字
學生領讀
學生練寫生字
自讀語句
感受交流
再讀有提示語的句子,交流
感受理解
第四版塊——課堂作業【目標a2、b1;7分鐘】
1.抄寫詞語。
好奇、足跡、礦物、貝殼、叔叔
奇怪、煤炭、礦石、化石、腳印
2.練習朗讀,注意文中的提示語。
3.課堂作業本。
學生作業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9
《石頭書》教學反思
合肥市衛崗中心小學 劉素
《石頭書》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憑借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石頭書》是一篇科普文,這類文章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本文共有14個自然段,通過人物間的6次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外形: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2、石頭上的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書上的字。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上的畫。4、人們通過石頭上的化石能知道許多知識,就像書本能告訴人們知識一樣。
在教學時,我以課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質疑,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首先,讓學生結合平時見過的書說說。其次當學生齊讀課題后,讓學生開始質疑:石頭書上有字嗎?石頭書和我們現在的書一樣嗎?石頭書上也有畫嗎?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重不重?石頭書有什么作用……此時孩子們一個個非常激動,眼里是對新知的強烈渴求。這樣的導入一下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將他們引領到陌生的新的知識領域中去。接著,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從文中將答案找出來,整體把握課文。
因為是第一課時,生字詞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課里有一個“殼”字是多音字,我便結合圖片進行講解。學習課文內容我以六次對話為中心,將石頭書與現在的書進行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講解石頭書的字這一部分時,重點讓學生根據課件展示的圖片對雨痕、波痕以及礦石有直觀的了解。
在本課的教學中, 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后再回到課文中去找找,給學生觀察思考的空間,并聯系生活中的書來回答“為什么石頭像書?”讓學生在比較中,慢慢體會為什么稱為石頭書的原因,由觀到思到悟,讓學生會學習。還有在講授“礦物”時,對于礦物里面的小不點兒,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我讓學生想象這些紅的、黃的、閃光的、透明的像我們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如鉆石、紅寶石、煤炭-----把課堂與生活銜接起來。同時通過礦石色彩繁多的特點,讓學生說出描寫顏色的四字詞語,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關鍵是朗讀的處理,現在的孩子已經是三年級了,朗讀已經學了2年,但是對于這篇全是對話的課文,還是接觸的很少,所以這篇文章的朗讀指導非常關鍵。在課堂中,我注意了這個問題,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語,看看提示語中有沒有語氣的指導,如果有,只要讀出這種語氣就可以了,如果沒有,那就再看看標點符號,有沒有特殊的符號,如問號、感嘆號、省略號等,讀出相應的語氣就行了。孩子們做得還不錯。
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因為是第一課時,生字詞教學還不扎實,我在處理教學語言時,以后還要格外注意,盡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語言。對于整篇課文讀還是不夠,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學中,教案的設計更要精練化,對于學生的預設還要更詳細全面。
執教《石頭書》有感
合肥市64中學宇紅燕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包河區青年教師課堂評比,我是既興奮又害怕,興奮的是自己將會和區里經過層層選拔挑出的精英們同臺競技,這可是一次難得學習機會,但同時又覺得壓力很大,深怕技不如人,在評委專家和眾多的同仁面前有失臉面。
在這次活動中,我借三(4)班上了《石頭書》這一課,本沒教過三年級,又是借班上課,對教材對學生這兩大元素,更多了一分陌生感。為此,利用一天短暫的時間,我細讀教材并請教同事,制定自己上課的教案課件。
《石頭書》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課文通過川川和磊磊這兩個小朋友與勘探隊員的對話,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科學知識,告訴我們石頭就像一本書,里面蘊含著許多學問,并贊揚了這兩個小朋友愛“刨根究底”的科學探索精神。本文課題比較有趣,所以我從課題入手,先板書“書”字,提出問題:誰見過書的?學生大笑:書誰沒見過?緊接著提出疑問:“誰見過這種書?”同時板書“石頭”二字,學生們紛紛迷惑搖頭,我問:“你看到這題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頓時被吸引上來了,有了仔細讀課文的欲望,這時候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書,效果很好。初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讀,我仔細地聽,學生讀到錯誤的地方,立刻停下,正音,讓其再讀,還讀不好,請其他同學幫忙糾正后再讓他讀,正確了,大大表揚他一下,之后引導全班學生齊讀。這樣做,比在學生讀之前先把要注意的地方拎出來練習效果更好,每個學生都明確地知道了哪里難讀,應該怎么讀,與上下文怎么銜接更好。另一方面,讀得不太好的學生在老師不厭其煩的反復指導下終于成功,獲得了一種勝利的體驗,有了成就感,對學習充滿了信心。
我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1、這節課課堂紀律不夠好,應當在課前采取措施整頓好紀律。2、教學時,課件要講究配合,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學生觀看圖片時,欠缺合理性。在講授“石頭書上的字”時,我沒有處理好,忽略了學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對于礦物的教學,只是出示了圖片,礦物里面的小不點兒,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這時應該讓學生通過看圖再說一說這些紅的、黃的、閃光的、透明的像我們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如鉆石、紅寶石、煤炭-----把課堂與生活銜接起來。
通過這次課堂,我想如果我每堂課都以這個態度去備課去反思,也許我的教學效果很快就會提高,今后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下工夫去研究課堂、學生以及教材!
洗盡鉛華,盡顯淳樸——《石頭書》 賽后反思
工大附中 唐禮芳
秋高氣爽,帶著對收獲的期盼迎來了包河區第二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大賽要求上第一課時,令我們很多參賽選手始料不及。早就習慣在第二課時,展示自己的各項本領:或是巧設問題,合作探究;或是用詩一樣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絕美的情境;或是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與作者對話······卻,不知道第一課時應該是怎么一個上法。
周三上午八點左右,在忐忑中接收到課題:《石頭書》,這是一篇典型的科技小品文,通過兩個愛思考、愛提問的小朋友:川川和磊磊與勘探員叔叔之間的一段對話,讓同學們了解了石頭書的有關知識,繼而培養學生愛提問,愛鉆研的精神。眾所周知,第一課時的主要目的就是掃除障礙,為第二課時分析課文做好準備。而掃除障礙,無非就是兩項:第一:解決這課的生字詞。綠色通道里的生字要求會讀會認,田字格里的生字不僅要求會讀、會認,而且要求會寫。第二,能夠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確。可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首先:這課中的生字非常多,綠色通道里的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加起來有二十幾個,如果全部教學,一則學生會感到枯燥,二則整節課時間都不一定夠用。其次,每班讀書情況不一樣,怎樣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效的讀書,快速達到讀通讀順讀準確的要求呢?最后,也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這是一節需要拿出去參賽的課,就這樣學字讀課文,會不會毫無特色呢?第一課時要不要更多元一些,才能吸引評委老師的眼球呢?這些問題困擾著我,同樣也困擾著教研組里的每一位老師。
經過激烈的爭論和反復的思考,最終決定,我們就把一節最通常,但卻最好用的家常課推出去。一節好課的標準應該是讓學生踏踏實實的學到些知識。決定一下,思路就通暢了。為了防止單調的讀書和認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在這課設計時,我巧妙的將學習生字融入課文的三遍朗讀中,并讓學生的每一遍讀書都不空讀,每一遍朗讀學生都有要求完成的任務。第一遍朗讀:讓學生邊讀邊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用大屏幕打出朗讀要求:1、請同學們先把課后的生字在課文中劃出來,多讀幾遍。2、讀準文中的每一個字的字音,遇到讀不準的,請多讀幾遍。3、能夠讀通讀順句子,注意斷句和停頓。在學生自由讀的時候,老師不斷給同學們提供幫助。這樣,第一遍讀完以后,許多同學已經可以會讀會認一些字了。第二 遍朗讀:請個別同學分段朗讀,找出具有典型性的問題,集體糾正。在這個過程中,我教學了一個對于學生來說不太容易自學的生字:殼。第三遍朗讀:讓學生們跟著朗讀帶自我檢查。通過三遍朗讀,學生基本達到了朗讀要求:能讀通讀順讀準確句子,文中的生字基本都會讀會認了。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孩子們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教學第二課時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這節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生字的教學太少,如果能更多的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生字進行教學的話,這課會更加扎實。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10
作者:沈高明 發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435
作者:南京市天妃宮小學 史春妍
一、復習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勘探隊員叔叔告訴我們石頭就是書,因為石頭一層一層
的……(生答)
2.關于石頭書,這節課你想進一步了解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二、學習第六~十四自然段
1.自己讀第六~十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讀懂讀好。
2.老師了解班上哪些同學愛提問,哪些同學愛回答問題?再讀課文,愛提問的遇到課文中的問話多讀幾遍,愛回答的遇到課文中的回答就多讀幾遍。
3.(出示問話)請愛提問的同學推薦一位導讀。要求:讓我們一聽就知道你重點問什么?[相目機板書:字畫]
4.(出示帶提示語的問話)加上提示語,你們是不是能讀得更好,問話更吸引
人?自己讀。
(1)指名讀,把你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我們聽。
①“不禁笑了起來”——說說川川心里怎么想?
②“一起問”——找一個你的好朋友一起問。
③“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我們班有沒有像川川一樣遇到問題愛刨根問底的同學,請你們一起來讀一讀。
5.學習答話。
(1)你對這4個問題中哪個問題最感興趣,就在書上找到叔叔的回答,自己讀一讀。
(2)指名答。
①“有字嗎?”指名答。問:字是什么?[板書:波痕、雨痕、礦物]問:礦物是什么?還有可能有什么顏色?
②“有畫嗎?”指名答。問:畫是什么?[板書:樹葉、貝殼、小魚]看書上的化石圖,欣賞上面的圖畫。
③“化石能說明什么?”老師課前找了一些資料,請大家讀讀課文,再結合資料想一想,化石到底能說明什么?可以四人小組討論討論。指名答,再結合這塊石頭上的“字、畫”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④“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用呢?”指名答。結合書上的省略號想一想還有哪些作用?引導學生課后查資料。
6.分角色讀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對話。
三、師總結
化石能讓我們由現在推測到過去,多神奇啊!課文學到這兒,你們心中的小問號解決了嗎?這樣的石頭書你們會讀了嗎?(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 石頭書
字 波痕 雨痕 礦物
畫 樹葉 貝殼 小魚</P><P>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
3.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領悟對話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齊讀課題。
2、當你看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
3、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中一下子就閃現了這么多問題,真好。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檢查預習
1、自由讀課文。
2、檢查:
貝殼 地殼 藏著 寶藏 礦物 煤炭
3、課文的主人公?川川和磊磊為了把問題弄明白也像你們一樣問了很多問題呢!快速地到文中找一找,用直線劃下來。
三、刨根問底,理解石頭書
1、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讀讀。像他們這樣不斷追問,直到把問題弄明白為止,用文中的一個詞就叫——板書:刨根問底。學習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為什么說石頭就像一本書?你知道了嗎?再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能找出幾點理由(用波浪線圈畫出關鍵詞句)。
2、交流:你找到石頭像書的第一個理由是——
a 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圖片出示)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一層又一層的石頭,就像書——(板書:形似書)
b 石頭書上有字(板書:字)
①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筆在書上用直線畫出石頭書上的字。
②認識波痕雨痕。
③認識礦物,關注省略號。
石頭中蘊含的礦物種類豐富,神奇美麗。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c 石頭書中不僅有神奇的字,還有美麗的畫(板書:畫)
①(出示化石圖)你知道什么叫化石嗎?
交流。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遺體或遺跡被埋藏在地層里,經長期的石化作用,變成了像“石頭”狀的東西。
師述:老師今天帶了一塊珍貴的三葉蟲的化石,想不想看一看?它來自5.6億年前,一億年就是一萬萬年,5.6億年前,就是五萬萬六千萬年前。誰想觸摸一下這古老的化石?你看,這么一塊小小的石頭,卻能告訴我們在5.6億年前就生活著三葉蟲!
②那么這些化石(課件圖片)能告訴我們什么秘密呢?自由讀11小節。
③經歷了這么長時間,叔叔是怎么知道這些變化的?讓我們通過圖片看一看這個地方變化的過程。指名推斷。
小結:補充“滄海桑田”。這一切都是石頭書上的字和畫告訴我們的。
d、讀懂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了解了地質變化,對我們還有哪些幫助?
①指名讀第13節。
交流:這里的省略號告訴我們——
②總結:化石就像書一樣,不僅因為外形相似,更因為它有字、有畫,而這字畫就像我們的課本一樣,給我們——!(板書:有學問)
3、小結:一塊看似不起眼的石頭,竟然有這么多學問!老師這里有兩個問題想讓大家在課后繼續刨根問底:
是不是所有石頭都是書?
是不是只有石頭才是書?
四、領悟對話寫法,嘗試小練筆。
1、同學們,《石頭書》還有一個值得大家刨根問底的地方: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小節?這么多小節,除了第一小節,其他都是——對話。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把要介紹的科學知識寫清楚,使我們和文中的川川、磊磊一樣“刨”到了很多學問。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好對話。
欣賞課文對話片段:作者除了寫對話內容,還寫了——提示語。一般來說,提示語有這么幾種情況。位置的變化有什么好處呢?
寫對話時,不僅要靈活變化提示語的位置,還要關注內容,根據人物的特點,加上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
3、小練筆:
晚上回到家以后:
川川 地說:“今天我學到了許多有趣的知識!”
板書:
17、石頭 書
形相似
刨根問底 有字、畫
有學問
從整體感知——《石頭書》教學談 篇12
【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⒈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題目是:22石頭書
⒉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指導:
⒈自學生字詞。
⑴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不了解的詞語。
⑵會讀會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勘探奇怪聚精會神足跡礦物地殼刨根問底
⒉學生自讀課文。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讓學生逐個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⑵指名解釋詞語:
⑶齊讀生字詞。
⑷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勘"、"探"、"叔"、"礦"、"刨"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
⒊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⒌弄清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發現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精讀課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這件事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變化,清在穩重畫出有關的詞語。
⒉朗讀第1、2自然段。
⒊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出來。
⒋過渡:勘探隊員的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們,勘探隊員到底在干什么?下節課學習。
四、作業:
1練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