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精選12篇)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80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花木如何剪修
剪修調節現有枝葉的營養與長勢,促進新枝的萌發與健旺,多座花蕾,增大花朵,均衡和延長花期之外,改善植株的形狀。花卉的剪修是花卉整形造型的有力手段。
剪修包括摘心、摘葉、剝蕾、剝皮、剪枝、剪葉、捆扎等措施。這樣做是為了調整枝葉的疏密與方們,株形的高與矮、寬與窄。剝、扎方根是控制不同部分的長勢,進行整體性的調節。例如葉片、小枝和幼芽密集而又與其他部分不相協調,可以直接摘掉一部分,以使植株均衡勻稱。局部枝干或芽、蕾疏而不均或有陡長趨勢,可采用局部剝皮、緊力捆扎控制養分輸導,以調節均衡各部分的養料分布和生長速度。
剪修一般在初春和秋末進行,剪去病、弱、過密的枝葉,生長勢強的一側重剪,剪口留弱枝、瘦芽,而生長較弱的一側輕剪,剪口留強枝、壯芽。
修剪整形正如人類梳妝打扮一樣是植物養護管理的一項重要方法,具有保持植物
良好的樹型和旺盛的長勢、通風透光、預防病蟲害、節省養分、促進觀花灌木的開花、
保持植株的高度、促進再生等作用。
修 剪:花卉修剪主要包括剪枝、剪梢、剪根、摘心、剝蕾、疏果等內容。
1.修剪時間:一般可以分為生長期修剪(經常性)和休眠期修剪(季節性)兩種。
生長期修剪:多在花木生長季節或開花以后進行,通常以摘心、抹芽、摘葉,
剪除徒長枝、病枝、枯枝、花梗等為主,根據花木生長情況和栽培要求適時進行修剪。
休眠期修剪:常綠植物宜在每年早春新芽萌芽前進行;落葉植物可在秋季、冬
季進行;開花的應掌握在花開后立即修剪。
2.修剪方法:
剪枝:主要是進行疏枝和短截。疏枝是剪除密生枝、交*枝、纖弱枝、病蟲枝
及枯枝,以利通風透光,使養分集中,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疏枝時殘樁不能留的過長
一般上切口從分枝點起,按45°角傾斜角剪截,切口要平滑。短截是將枝條的一部分
剪短,促使萌發側枝,調整長勢,使樹冠均稱、優美、有利于開花結果。剪口要平滑,
成45°角向剪口芽相反方向傾斜,剪口的下端在芽上約1厘米處為佳,芽應選留在枝
條的外側,讓新枝向外生長。花芽頂生的花木不宜短截。
剪梢:是將正在生長的枝條頂部剪去,使植株矮化、健壯,并促使側花芽多生。
摘心:多用于草本花卉幼苗。可以促使其萌發側枝或加粗生長,或花芽分化等。
剝芽:去除花木的基部或莖干上的不定芽,以節省養分,控制株形。
摘葉:即摘除生長期中的黃葉、病蟲為害的葉片,一方面可以有利于病蟲害的
防治,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有利于生長。
除蕾:摘除部分過多的側蕾,以使養分集中,促使花大色艷。
疏果:可以節省養分,促使果大色佳、新梢的生長,有利來年的結果。
剪除殘花:對于不準備收獲種子的花卉,開花后應及時剪除殘花,以節省養分。
剪根:露地落葉花木移栽前,將損傷根、衰老根、死根均應剪除,促使萌發更
多的須根,以利生育。
總的說,修剪時應“先上后下,先內后外,去弱留強,去老留新”的原則。修剪
切口必須*節,剪口應在剪口芽反側呈45°角,剪口要平整,大枝的剪口還需用封口
的羊毛脂、蠟等進行處理,以利盡快愈合。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返回第一范文首頁>>>>>>www.kongtiaoguanjia.com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基本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3、能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可感的語言文字,層層地剖析“剪枝的學問”。在明晰道理的同時,獲得做學問的啟示。
教學準備:
學生的認知準備
理解本課生詞、有積累價值的四字詞語。朗讀課文,將初讀落實到課前預習之中。
教師的教學準備
PPT,搜集“減少”是為了“增加”的事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中的“我”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剪枝的學習》(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誰能告訴我小作者三次走進桃園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說
2、師:你們對這三次進桃園哪一次最感興趣,就去讀一讀,并想一想,為什么最感興趣?
學生自由朗讀,師巡視。
(評析:鞏固課文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按照學生的意愿來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
二、精讀
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學習相關的段落,估計學生對春季進桃園會比較感興趣)
(一)精讀第四自然段
1、交流談話
師:同學們讀的很認真,咱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吧。誰來說,你對哪次進桃園感興趣,為什么?
生(1):我喜歡春季進桃園,因為春天的桃園很美。
生(2):我也喜歡春季進桃園,因為春天的桃園引來了無數的蜜蜂,我喜歡小蜜蜂。
生(3)春天里小朋友們都來了,很熱鬧。所以我喜歡。
………
2、啟發想象
師:告訴你們吧,我呀特地從王大伯的桃園為大家拍攝了一部分景象,想看嗎?(想)可是照片在沖洗的過程中出了點麻煩,我沒能給大家帶來。怎么辦呢?同學們我有個辦法,你們來猜想一下老師拍攝的景象好不好?我相信你們一定能猜出來!
學生猜想
生(1):我想老師一定拍攝了紅云片片的桃園。
師:你猜的可真準啊!
生(2):您拍攝的桃園的桃花一定美極了!
師:我還拍攝了很多鏡頭呢,有從遠處拍的,近處拍的,高處拍的,等等。
生(3):老師拍了桃園的遠景就像是晚霞一般。
生(4):從高處往下看,那桃園就像是一個花的澡堂,如果能在里面洗澡該多好呀!
(評析: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學效果就會越好,通過啟發引導學生既感到老師的問題簡單,又感到新鮮有趣,這一環節巧妙的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氛圍。我是借班上課,對學生不熟悉,這樣激趣方法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為師生互動,也為下一步的朗讀作好了鋪墊。)
3、指導朗讀
師:同學們話說的都挺漂亮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這段文字讀好?
學生練讀
指名讀
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點評
(二)學習二、三自然段
師:你還對哪次進桃園感興趣?為什么?
指名說
1、指導讀好“我”的話: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師:又急又疑誰來讀?
指名讀
評價
2、過渡:面對我的疑問,王大伯是怎么說的?
齊讀王大伯的話。
3、師提問: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那些粗壯的枝條不剪掉到了春天就會瘋長起來把許多養分奪走。
師: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條?
生齊說:粗壯的
師:是嗎?難道只要是粗壯的枝條就都要剪掉嗎?
生再讀課文
生:剪掉的是粗壯的而且不結果實的枝條。
(評析:“語文是讀出來的。”這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同時讀、思、議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讀書中達到目標。)
4、指導朗讀
(1)師:同學們真會學習,從王大伯的話中,知道那么多東西,真不簡單,誰來讀一讀王大伯的話?
(關注弱勢群體:我要找那個這堂課沒舉過手的同學)
(2)指名讀。
(3)點評:你覺得他讀的怎么樣?
(同學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請你加上自己的理解用心的讀讀王大伯的話,你一定能讀的非常棒!)
(4)再練
(5)指名讀。
教師評價
(6)學生總結
剪枝的學問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小組討論: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呢?
全班交流
(評析:合作學習,生生、師生互動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新理念。本環節給學生提供合作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既增強了合作意識又增進了情感溝通,同時使他們能主動思考,大膽表達,善于傾聽,共享成果。)
5、齊讀王大伯的話,體會。
6、教師提問:聽了王大伯的話,我將信將疑,小作者相信什么?懷疑什么?
生:他相信王大伯的桃園能獲得大豐收。
師:他憑什么就相信呢?
生:因為課文中說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師:你真了不起,會聯系上下文來回答問題。
(評析:教師的追問使得學生再次聯系文本,問的是成功的。)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王大伯說的話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必須要驗證驗證,好!咱們就一起走進夏季桃園。
1、自由讀課文
思考: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么樣了?
師: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么樣了?誰來說說?
生(1):王大伯的桃子獲得了大豐收了
生(2):王大伯的桃子個個光鮮紅潤。
生(3):桃子結的可多了,都掛滿了枝頭。
2、齊讀
“啊,只見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個個光鮮紅潤,仿佛胖娃娃的臉蛋。”
來感受桃子的多和好
3、提問:當小作者看到這一切是又驚又喜,他為什么會吃驚呢?
指名說
(四)通讀全文
師:小作者三個季節都在關注著王大伯的桃園,從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驚又喜終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話。請同學們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讀,感受感受。
通讀全文
(五)談感受:讀了課文,聽了王大伯的話,你有什么感受?
師:想說的,想做的都可以談,誰來說?
生:王大伯真不愧是種桃能手
生:我們家也有桃樹,可桃子結的不好,學完了這篇課文,我要告訴爸爸剪枝的學問,讓我們家的桃子也象王大伯的桃子一樣又大又甜。
生:我要種一棵桃樹和王大伯比賽,看誰結的桃子多
生:我真想到王大伯的桃園去摘幾個桃子帶來吃。
生:我想請問王大伯一個問題:桃子是毛多的有營養還是毛少的有營養?
……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升華情感,使學生內心感悟得到深層次的內化,真正做到“課已畢,趣猶存”。)
三、總結
生活中有很多的學問,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心生活,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觀察,善于思考的頭腦去探索,你一定能成為生活中有學問的人。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告訴學生從社會生活中學語文,樹立大語文觀,鼓勵學生從課本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成為學習的主人。)
板書設計:
冬 剪枝
春 開花
夏 結桃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錄音,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1、談話,誰看過別人培養花草樹木?
2、他們是不是經常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3、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4、揭示課題 29 剪枝的學問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詞語 的意思:
剪枝 遠近聞名 瘋長 揮舞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瘋長 遠近聞名 揮舞 養分 吸收營養
(2)指名讀一讀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領會部分詞語的意思。
(4)指導書寫生字:嚓 瘋 靠 注意間架結構難寫的生字。
3、自由輕聲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相機指點。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5節,出示“減少是為了增加,還真是這么個道理。”
“我”認為什么里面還真有道理?
“減少”是為了“增加”是從哪個事情中得知的?
齊讀第5節
2、學習1、2節
(1)“我”是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認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讀一讀1、2節
(4)讀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 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里可以看出?
* 王大伯剪得多,從哪里可以看出?
* 剪掉這么多的枝條,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樣問王大伯的?這兩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1、2兩節。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導讀
(2)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條?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3)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這是為什么?
(4)我聽了王大伯的解釋,有什么表現?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里可以看出?
(3)指導朗讀這幾句。
(4)在桃園里和小伙伴們嬉戲的我盼望什么?
(5)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3、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王大伯桃園里結的桃子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讀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隱含這樣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媽媽常勸我考試要丟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學習貴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小結:看來“減少”是為了“增加”。這里面還真有學問,要不然它怎么會運用到各個方面呢?所以,我們平常做事也要注意這個道理。
(6)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是什么?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剪枝的學問 減少 —— 枝條—— 不利的因素
增加 —— 產量 —— 進步和成功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4
26 剪枝的學問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教學《剪枝的學問》(蘇教版小語課本第六冊)這一課,我認為抓好“四眼”,引導學生進行“四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題眼,引導學生初讀課文
文題是課文的眼睛,一般來說,它不是揭示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全文的內容,或者是文章的線索。教學《剪枝的學問》,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我們可抓住題眼設計問題,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
1.什么叫剪枝?
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樣的樹枝?
3.剪掉了一些枝條后桃子長得怎么樣?這樣三問,學生粗讀課文,便能從課文中準確地找到答案。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二、扣住字眼,引導學生熟讀課文
俗話說:“一石激起千層浪”。這話用在語文課上也很恰當。所謂“石”,就是課文中一些關鍵的詞語,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咀嚼和回味,從中讀懂其涵義。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你別看這根枝條長得粗壯,其實它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這種枝條不剪掉,到了春天就會瘋長起來,把許多養分奪走。”
學生反復讀這段話后,討論:
1.什么叫“瘋長”?
2.枝條瘋長了,會產生什么后果?3.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
扣準了“瘋長”這個字眼,學生對“剪枝的學問”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咬住課眼,引導學生細讀課文
設計課堂教學必須有一個著眼點,這個“點”我們姑且稱為“課眼”。這一課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的,課文中用了這樣四個詞語“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教學時,我們可以先把這四個詞語板書出來,然后一個一個地引導學生讀文理解,內化感悟,在隨著“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共鳴共振,使之懂得“學問學問,一學二問”的道理,在學文中加厚生活的積累,增強了解生活的情趣。
四、點撥文眼,引導學生精讀課文
課文結尾寫道:“我又驚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時說的那番話。噢,‘減少’是為了‘增加’,還真是這么個道理!”這句話中,“‘減少’是為了 ‘增加”’便是課文的文眼,它在課文中常常起著點明題旨、深化主題的作用。為了加深對這句話的頓悟,我們可以讓孩子回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討論這樣四個問題:
1.課文中哪些語句描寫王大伯家桃園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長得好嗎?你從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們為什么稱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閑枝,王大伯家桃子還會長得好嗎?要求學生反復咀嚼“‘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句話,從中悟出“只有去除閑枝廢葉,才能留住精華;只有卸去沉重的負擔,才能快捷行走”的內涵。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課文的重難點是把握我的心理變化,了解剪枝給人的啟示。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網絡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生字。
一、導入新課
1、板書: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嗎?(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2、如果見到種果樹的農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問題問問他嗎?
3、勞動中的知識也不少,我們今天就來了解“剪枝的學問”。揭示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后自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長句子多讀幾遍。
(2)大聲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下打個問號,并嘗試聯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邊讀邊思考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剪枝 揮舞 盼望 瘋長 奪走 * 紅潤 仿佛 胖娃娃 臉蛋 不禁 遠近聞名 充滿信心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指名讀詞,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問問說說詞語的意思。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教師抽查,比一比,誰讀得最棒。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并選擇段落賽讀。思考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嘗試理清課文層次。友情提示:找到季節變化的關鍵詞,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一(1)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二(2、3)寫“我”在果園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
四(5)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話。
3、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生字
1、分析字型,說識記方法。
2、指導書寫:“剪、奪、蛋、禁、*”注意上緊下松,“揮、仿、佛、娃”左窄右寬,“瘋”注意兩筆豎撇要寫好,不能過于傾斜。
3、學生描紅,仿影,臨寫。完成習字冊。
4、教師矯正學生握筆姿勢、寫字姿勢。
四、作業設計
1、組詞:仿—訪 佛—扶 枝—技 揮—輝。
2、讀熟課文。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精讀課文,感受“我”的心理變化。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字組詞。
2、聽寫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嘗試用上這些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里可以看出?(遠近聞名、總是、大、甜)
換詞理解能手(能人)、遠近聞名(人盡皆知、家喻戶曉)。
(2)讀好這一段,在評議中明白該讀出敬佩的語氣。
過渡:如果此時王大伯出現在你眼前,你有什么問題問他嗎?
2、學習第二段
(1)“我”跟你一樣好奇,板書:滿懷好奇,帶表情讀好這個詞語,略皺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結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著“我”一起去看一看,問個究竟。
(3)自由讀一讀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讀出相應句子)“只見”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個詞語概括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們在剪枝。)
(5)再讀,說說還從這寫內容中讀懂了什么?
(剪枝動作熟練、瀟灑;慧眼識“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無用枝,經驗豐富;剪掉了許多的枝條)
(6)好好的枝條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說表情是什么樣的呢?讀他問王大伯的話,你可以理解當時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指導朗讀,注意讀好“怎么、干嗎、啦、呢”等語氣詞,讀出兩個問號表達的當時的心情、神情:著急、不理解、一臉疑惑等。板書:一臉疑惑
(7)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同桌一問一答,說清原因。
(8)指名直接對話表演。
(9)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條?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10)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真不愧是個種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讀對話。
(11)我聽了王大伯的話,不再一臉疑惑,出現了什么變化?板書:將信將疑
結合課文理解“將信將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懷疑。
為什么我會“將信將疑”呢?(種桃能手不會做不利于桃子豐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條,桃子不就少了嗎?)
(12)指導讀好“將信將疑”時心里想的話。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圖片欣賞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樹下戲)隨機說上幾句古詩贊贊眼前景象。
(3)此時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語氣輕松、愉快。
4、學習第四段
(1)桃樹春天開花,夏天結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來到了王大伯的桃園。這時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讀相應語句。“只見”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園里結的桃子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看到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樣?(驚訝、高興,即又驚又喜)
(4)讀好“啊”這個語氣詞中代表的感情,再讀我看到的景象。
(5)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驚的是:大伯的預料成了現實,剪枝果真實現了豐產;喜的是:桃園豐收了,結了那么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6)此時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導讀好最后一句話。
(7)現在的“我”還“將信將疑”嗎?“我”明白了什么?
(小結:看來“減少”是為了“增加”啊。這勞動中也藏著豐富的學問,我們可得好好向生活學習,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呀。
(8)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
學完課文后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怎樣判斷無用枝?怎樣剪才合適?等等)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留心周圍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四、作業設計
1、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減少”是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語氣詞練習,填一填,讀一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
26、剪枝的學問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6
陳金蘭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掛圖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指名讀。
2.上節課,我們圍繞課題提了許多問題,還記得嗎?(學生回憶問題)(誰剪枝?為什么剪枝?怎樣剪枝?剪枝后結果怎樣?)
3.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幾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1-2自然段
放聲自讀這兩個自然段,看看你能解決什么問題?
1.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齊讀,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能手?(指導說話)
(2)從哪兒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種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2)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讀、男女生分組讀、齊讀
3.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是怎樣剪枝的?(指名做手勢)
4.過渡:看著一根根枝條被剪下,作者產生了什么疑問?
出示句子:我著急地問:"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指名朗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樣對我說?
1.自讀第三自然段,劃出王大伯說的話。圈出你以為與剪枝有關的詞句。
2.誰來讀一下王大伯說的話。
3.用"因為……所以……"來介紹為什么剪枝?(指名練說)
4.齊讀王大伯的話。
5.作者對王大伯的話是相信還是懷疑?(書上哪個詞語是這個意思?)
(1)出示"將信將疑",作者懷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書:
減少--枝條增加--產量?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春天到了,桃園里很美,也很熱鬧,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師這就帶你們去。
1.教師范讀,學生閉眼,邊聽邊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讀,挑最喜歡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讀。
4.指名讀最喜歡的句子,談談體會。
5.試背,評議。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他看見了什么?
1.口頭填空: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的桃子。
一個個桃子仿佛。
2.怎樣寫的,我們一起讀一下。(齊讀)
3.此時,作者心里又驚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減少"是為了"增加",還真是這么個道理。
板書:減少--增加
5.減少什么?增加什么?我們再來讀一下王大伯說的話。(齊讀)
6.指名回答,板書:(擦掉"?")(減少的那些枝條對桃樹來說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舉一些生活學習中常見的減少是為了增加的例子嗎?(指名舉例)
如:(1)小明背英語單詞,每天背100個,十天下來,他只記住了50個。后來他改變方法啊,每天背10個,10天后,他記住了100個。
六、布置作業
1.挑選喜歡的句子抄在作業 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減少--枝條——不利因素
剪枝的學問
增加--產量——進步和成功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7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評課
一、抓主線,釋疑解惑。
《剪枝的學問》從標題中看出本文寫的是關于“剪枝”方面的學問,但作為小語教材,課文并非純粹介紹所謂“學問”,而是伴著生動有趣的故事,滲入科學知識,讓兒童樂學易懂。課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的,課文中用了這樣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抓好情感主線,逐層深入探究。教學時,吳老師緊緊抓住這條線索,引領整堂課的教學。如先讓同學們找出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學生讀詞句,在我第一次進桃園時出示關鍵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著剪枝。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會滿懷好奇的原因,進而轉入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遵循文脈,吳老師又進一步啟發引導王大伯的桃園里有什么“秘密”呀?滿懷好奇的“我”進入桃園后,怎么又“一臉疑惑”呢?在感受夏季的桃園時,吳老師巧妙設問小作者的愿望實現了嗎?他“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在隨“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學生“入境始親”,層層深入,與文本自然對話,內化感悟,共鳴共振。
二、品詞句,真情妙悟。
俗話說: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中,吳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咀嚼和回味,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找準文本的切入點,激發了學生的興奮點,捕抓住知識的生成點。如出示“我”的問話:“王大伯,……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對這位種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抓住“揮舞”“一根根”等詞句體會王大伯慧眼識枝;抓住“我”的問句中“怎么啦?”“干嗎”“好好的枝條剪掉”來理解 “我”的焦急和對王大伯剪枝做法的疑惑不解。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吳老師先指名讀,然后親切地評價:“你讀得不緊不慢的,不像在著急嘛!同學們會心地笑了起來;再找人讀,吳老師說有點急了;再讀,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讀得越來越好,著急的語氣自然流露出來,這樣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王大伯回答的那段話,讓學生反復讀后討論:什么叫“瘋長”?“瘋長”了會產生什么后果?這里教者巧用課文插圖,有效突破難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發現王大伯手握的是一根粗壯的枝條,圖文結合,相得益彰。在媒體課件廣泛運用的今天,課文插圖似乎被冷落了,吳老師的課件源于課本,有返樸歸真之感。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扣準了“瘋長”這個詞,學生對“剪枝的學問”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詞一句中,在吳老師的提示引導下,同學們不斷領會和感悟剪枝的學問到底在哪兒。“誰有興趣來扮演經驗豐富的王大伯,讀一讀他的話”指名讀,評價:“來年就*它們結桃子啰”這句話說得真有信心!誰再來充滿信心地讀一讀。追問:王大伯怎么這么有信心的呢?因為他有豐富的經驗。注意他說話的動作了嗎?示范動作,大家從“撫摸”這個詞體會出什么?在吳老師關于品讀作者心情的語句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瘋長”的后果是什么,為什么要剪枝,剪枝又是為了什么等,讓學生在品讀中、在對關鍵詞句的理解中,順其自然的感悟和領會小作者的心情。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錄音,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1、談話,誰看過別人培養花草樹木?
2、他們是不是經常拿把剪刀給小樹修修剪剪?
3、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4、揭示課題29 剪枝的學問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剪枝 遠近 聞名 瘋長 揮舞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瘋長 遠近 聞名 揮舞 養分 吸收 營養
(2)指名讀一讀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領會部分詞語的意思。
(4)指導書寫生字:嚓瘋靠注意間架結構難寫的生字。
3、自由輕聲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相機指點。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5節,出示“減少是為了增加,還真是這么個道理。”
“我”認為什么里面還真有道理?
“減少”是為了“增加”是從哪個事情中得知的?
齊讀第5節
2、學習1、2節
(1)“我”是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認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讀一讀1、2節
(4)讀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 王大伯是種桃能手,從哪里可以看出?
* 王大伯剪得多,從哪里可以看出?
* 剪掉這么多的枝條,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樣問王大伯的?這兩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導朗讀。
(5)指導朗讀1、2兩節。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導讀
(2)從王大伯的說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條?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條?對留下的枝條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3)王大伯對不能結桃子的枝條“咔嚓咔嚓”地剪去,對能結桃子的枝條“撫摸”,“充滿信心的說”,這是為什么?
(4)我聽了王大伯的解釋,有什么表現?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一讀
(2)春天到了桃花開得怎樣?從哪里可以看出?
(3)指導朗讀這幾句。
(4)在桃園里和小伙伴們嬉戲的我盼望什么?
(5)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3、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王大伯桃園里結的桃子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3)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會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讀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隱含這樣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媽媽常勸我考試要丟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學習貴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小結:看來“減少”是為了“增加”。這里面還真有學問,要不然它怎么會運用到各個方面呢?所以,我們平常做事也要注意這個道理。
(6)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說說剪枝的學問是什么?
2、小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剪枝的學問減少——枝條——不利的因素
增加——產量——進步和成功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9
第26課《剪枝的學問》作業設計目標1、正確書寫本課9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2、學會積累科學常識小故事。3、通過誦讀《剪枝的學問》,了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經典作業設計案例作業設計設計意圖難易程度反義詞百寶箱。 1、天剛蒙蒙亮,( )了一夜的大街又( )起來。2、無論是( )的冬天,還是( )的夏天,我校排球隊員們都堅持艱苦的訓練。3、我不喜歡( )的夏天,也不喜歡( )的冬天。4、我本以為這件事很( ),誰知有這么( )。5、經過技術革新,工廠里的工人雖然( ),但產量卻( )了。 引導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積累反義詞。(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課文直通車。 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條,笑了笑,對我說:“你別看這根枝條很粗壯,其實它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這種枝條不剪掉,到了春天就會瘋長起來,把許多養分奪走。”接著,王大伯撫摸著那些留下的枝條,充滿信心地說:“來年就靠它們結桃子啰!”
聽了王大伯的話,你知道剪掉這些枝條有什么好處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嗎? 引導學生閱讀本文資料,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剪枝是為了來年能收獲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向父母、鄰居、親戚請教,生活中有哪些“減少”是為了“增加”的事例,先理清思路說一說,再有條理地選擇一、兩個寫下來。 學會積累科學常識小故事。(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10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正文很好講授,一是讓學生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減少”是為了“增多”,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二是指導學生理順好作者的一個行文思路,不僅縱向上按照時間(季節的轉換)來寫桃樹的變化,而且橫向上也反映了作者心理的一個變化過程。
課后,我讓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減少是為了增多的例子。有的同學能舉到超市里薄利多銷行為,為此我感到很滿意。但有的同學舉了抽獎時,放入很少的錢,卻賺了幾千塊的例子。我聽了之后很惱火,對他們受到社會上不良行為和不良風氣,特別是尚俗的曉幸心理影響往往難以判別,甚至于盲從,感到困惑.及時對學生做了正確引導。后來還有的同學提到凱巴伯森林里的捕殺狼增加了鹿的數量這點,我又花了一番口舌對他們進行強調,不能這樣說,因為這本來就是生態失衡的鮮活例子,是不能用于今天的討論。因為課前沒有讓學生充分收集事例,所以他們舉出的例子很混亂。這點我想在今后教學中該多注意才是。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
《剪枝的學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以“我”的心理變化“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為主線,聯系上下文,反復朗讀體會。
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剪枝的學問,揭示“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教學重點:朗讀感悟,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明白剪枝的學問,揭示“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出桃園之謎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剪枝的學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王大伯是一位——種桃能手,他家樹上結的桃子——總是那么大,那么甜,這其中到底有什么奧秘呢?所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滿懷好奇地走進了桃園想探個究竟。[板書:滿懷好奇]
二、初探桃園之疑
1、在王大伯的桃園中“我”究竟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產生了什么想法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的第2、3小節,邊讀邊找出相關的句子體會體會。
2、指導學生交流:
(1)看到的:“……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著剪枝。‘咔嚓、咔嚓’,隨著剪刀揮舞,一根根枝條被剪了下來。”
看到這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從“揮舞”中體會到剪枝技術的熟練,從“一根根”中體會枝條剪掉得很多)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此時你心中有什么疑惑?(生:王大伯為什么要將好好的枝條剪掉呢?剪掉了枝條還能結出那么多又大又甜的桃子嗎?……)
3、是呀,文中的“我”也感到很疑惑,聽,“我”正著急地問王大伯呢!指名學生讀“我”問王大伯的話,讀出“我”當時的疑惑,從語氣(著急)、表情(一臉疑惑)等方面進行指導評價。[板書:一臉疑惑]
4、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是怎么回答我的呢?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5、指名交流,出示王大伯的話。
6、引導學生理解:
(剪去的是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的枝條;如果不剪去這種枝條,就會影響其他枝條開花結果。)
(抓住“笑了笑”、“充滿信心”體會王大伯的自信)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且配上動作,模仿王大伯語氣讀一讀。
7、王大伯充滿自信,可是“我”呢?(將信將疑)[板書:將信將疑]
8、“將信將疑”就是說——(生: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不是肯定)有個詞也是這個意思,那就是——(生:半信半疑)
9、“我”究竟相信的是什么?懷疑的又是什么呢?指名學生交流
(相信的是王大伯是種桃能手,他決不可能做不利于桃樹豐產的事,再說他的話也確實很有道理)
(懷疑的是:按照一般的推理,枝少了,桃子就少了,況且他剪掉的都是“好好的枝條“)
10、指導學生讀出“我”的將信將疑。
11、指導學生分角色讀2、3自然段。
三、享受桃園之樂
1、時間過得飛快,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園里又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咱們一起去看看。
2、播放課件配樂(桃園美景欣賞)
3、指名學生說說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4、出示第四小節1、2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抓住“紅云片片”“濃郁的花香”“無數的蜜蜂”“歡天喜地”體會桃花的多、美,以及桃樹的生機。
5、來到這樣的桃園中你都在想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呢?指名學生交流。
6、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樣呢!出示第四小節3、4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抓住“奔跑著”“嬉戲著”體會作者與小伙伴嬉戲的歡樂,抓住“盼望”、“早日”體會“我”盼望桃園豐收的急切心情。
四、感受桃多之喜
1、暑假里,我又一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又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學生自讀課文第五小節,劃出相關的句子,細細體會。
2、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學生交流,談感受。
(“一棵棵”、“掛滿”:桃子多;“光鮮紅潤、仿佛胖娃娃的臉蛋”:體會果實的豐美)
3、此時的“我”真是——又驚又喜,你知道文中的“我”“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指名學生交流。
(“驚”:大伯的話居然一點沒錯,預料變成了現實;“喜”的是:桃園豐收,結出了那么多光鮮紅潤的大桃子)
4、指導學生朗讀1-3句,讀出“又驚又喜”的心情,特別指導讀好語氣詞“啊”。
5、此時“我”不禁想起了王大伯去年剪枝時說的那番話——出示第三自然段王大伯的話,齊讀。
這其中到底蘊涵著什么道理呢?播放剪枝錄象,幫助學生理解科學奧秘。
看過錄象后,現在你明白了什么?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減少”是為了“增加”。(板書:“減少”是為了“增加”)
王大伯的話還真有道理,剪枝也是有學問的。(再讀課題)
五、領悟生活之理
1、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還有哪些事例也包含著“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呢?
(給月季花剪枝,來年長出更多的枝條,結出更多的花蕾。)
(考試的時候不能想得太多,要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
2、“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規律,發現奧秘,更好地生活。
六、作業設計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發現有哪些現象、哪些事情中也蘊涵著深刻的哲理?請將你的發現寫下來。
板書:
26、剪枝的學問
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
“減少”是為了“增加”
《剪枝的學問》備課資料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
《剪枝的學問》課文結尾寫道:“我又驚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時說的那番話,還真有道理呢?”讓學生說說是什么道理。學生很快說道:“‘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句話便是課文的中心意思,為了加深對這句話的頓悟,我讓孩子回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討論這樣四個問題:1.課文中哪些語句描寫王大伯家桃園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長得好嗎?你從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們為什么稱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閑枝,王大伯家桃子還會長得好嗎?
要求學生反復咀嚼“‘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句話,從中悟出“只有去除閑枝廢葉,才能留住精華;只有卸去沉重的負擔,才能快捷行走”的內涵。
只有師生雙邊互動式的合作,從教學的“獨白”轉向師生有效的“對話”,讓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才能實現高效課堂的追求。
在這節課上,目標是學生自己制定的,實現目標的過程完全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自讀、自悟、自得。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指導目標的制定;以學定教,安排課堂的學習流程;捕捉精彩生成,將之生發開去。老師或傾聽、或點撥、或鼓勵、或肯定、或質疑,扎扎實實地引著孩子與文本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三方對話”。